首页

医学论文

首页 医学论文 问题

茶树白星病论文

发布时间:

茶树白星病论文

茶树的主要病害有茶云纹叶枯病、茶炭疽病、茶白星病、茶圆赤星病五种病害,它们形成原因不同,防治方法也不同。下面就我们来针对这个问题进行一番探讨,希望这些内容能够帮到有需要的朋友们。

茶云纹叶枯病是茶树上发生最普遍的一种叶部病害,主要危害老叶和成叶,多发生于叶尖、叶缘,初期叶正面出现黄绿色斑点,防治主要应从培育茶树生长健壮着手,以提高其抗病力。对发病严重的茶园,要注意加强肥培管理及时清除杂草,合理施肥,避免偏施氮肥,增施磷钾肥,促使茶树生长健壮,提高茶树本身抗病能力。

茶炭疽病一般发生在成叶上,病斑多发生在叶缘、叶尖、叶正面初现油浸状暗绿色小点,后扩大成不规则形的病斑。防治主要加强肥培管理,避免单施氮肥,结合增施钾肥,以抑制发病,在雨水较多时排水工作。药剂防治可参照茶云纹叶枯病。此外,选用抗病品种也是防治的重要途径之一。

茶白星病一般在高山茶园低温高湿的条件下,嫩叶发病较重。防治方法以增施肥料,合理采摘,促使茶树生长健壮,提高抗病力为重点。茶圆赤星病是近年来发生较为普遍的一种病害, 尤以高山低温高湿的茶区发生较多,幼龄和壮龄茶树发病较重。茶树发病后,生长不良,芽叶细小,用病叶制成的干茶,有苦味,对茶叶的产量和品质均有较大的影响。防治方法:对发病较重的茶园喷65%代森锌可湿性粉剂600倍液,25% 灭菌丹可湿性粉剂400倍液,50% 代森铵1000倍液,75%百菌清800倍液,均有良好的防治效果。

茶白星病是由真菌引起的一种茶树病害,我国各个茶区均有发生,但多分布在高山茶园,平地茶园发生较轻。茶白星病主要为害茶树的嫩叶和新梢,形成大量的小型病斑,造成茶树百芽重减轻,对夹叶增多,病叶加工后的成茶味苦涩,因此对茶叶产量和品质均有明显的影响。茶白星病病原菌侵入茶树嫩叶开始时病斑呈针头大的褐色小点,对光可见周围有黄色晕圈,以后逐渐扩大,呈小型圆型病斑,直径~毫米。病斑边缘有暗紫褐色隆起线,病健部分界明显,中央呈灰褐色至灰白色。在潮湿条件下,病斑上散生细小黑色粒点,病斑背面灰黄色。在同一张病叶上可以有各种类型的病斑,往往许多病斑相互愈合成大型病斑,发生严重时可引起大量落叶。在叶片中脉上有病斑,常使叶片扭曲成畸形。叶柄和嫩茎罹病时,初生暗褐色病斑,后渐变为灰白色,嫩茎上着生的叶片常出现扭曲,病部以上的组织最终枯死。茶白星病是低温高湿性病害,以菌丝体和分生孢子器在病组织中越冬,翌春当气温在10℃以上,有水湿条件下,形成分生孢子,孢子在遇到新梢芽叶时,便可萌芽产生芽管从气孔侵入或从叶背茸毛的基部细胞侵入。叶面必须有5小时以上的湿润,病菌才能萌发侵入,因此在降中雨的情况下本病发生较重。病菌侵入1~3天后可以出现小病斑。平均气温在16~24℃时发病最多,旬平均气温高于25℃对发病不利。发病与降雨次数关系密切,降雨次数多则发病重。全年从春茶萌芽开始发病,4~5月份迅速发展,尤以5月为发病盛期,秋季次之,夏季最少。高山茶园具有高湿、多雾、气温偏低的生态条件,适宜于发病,在海拔200~900米范围内,有海拔愈高则发病愈重的趋势。茶白星病的防治方法:(1)在农业防治方面,及时分批多次采摘,可以减少侵染来源。增施有机肥和钾肥可使树势强壮,提高抗病性。(2)化学防治。在发病严重的地区,应在春茶萌芽鱼叶初展期,或叶发病率达6%时,进行第一次喷药,必要时在7~10天后再喷药一次。防治药剂可选用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800倍、50%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000倍或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500倍,上述药剂除起保护作用外,还有抑制孢子形成作用和治疗效果;也可用80%代森锌可湿性粉剂600~800倍以及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防治。本条内容来源于:中国农业出版社《物种保护之旅》

白星病是发生于某些植物上的一种常见病。例如茶白星病,主要为害嫩叶、嫩芽及叶柄,以嫩叶为主,严重的会蔓延至全梢,形成梢枯。

茶梅在生长的过程中,很容易患上到白星病的危害,这时需要剪掉其发病的枝条,并喷洒百菌清、代森锌等药剂防治,炭疽病追施肥料,清洗植株喷洒咪鲜胺乳油等药剂防治,煤污病改善环境喷洒代森锰锌等病虫药剂防治,植株患上叶斑病,需剪枝处理周边杂草,并给其喷洒药剂防治。

1、白星病

茶梅在春季时很容易患上白星病,它的萌发嫩芽上会呈现褐色小点,然后就会逐渐的扩散,降低其植株的观赏价值,这时需要立刻给其处理发病的枝条,还要喷洒百菌清、代森锌等对应的病虫药剂防治。

2、炭疽病

如果植株开花结果的过程中,它也很容易使其患上炭疽病,会使其枝叶、果实上呈现不规则的病斑,需要立刻给其追施肥料,还要清洗植株的枝叶,最好将发病的枝条剪掉,然后给其喷洒咪鲜胺乳油等药剂防治

3、煤污病

通常在茶梅的病害及防治方法中,每当夏季高温时很容易使植株患上煤污病,它会影响植株在土壤中正常生长,这时需将其搬移到阴凉通风处,并需要给其植株清洗,还要对其交替喷洒多菌灵、代森锰锌等病虫药剂防治。

4、叶斑病

茶梅其实如果养护不当时,那么也很容易使其患上叶斑病,它会使其枝叶上呈现不规则的病斑,使其植株无法正常生长,最后传染到其它枝叶上,导致植株枯萎死亡,需要将发病的枝条剪掉,也可以将周边的杂草处理,对其喷洒代森锰锌等病虫药剂就可以了。

茶树白星病有关论文

茶树的主要病害有茶云纹叶枯病、茶炭疽病、茶白星病、茶圆赤星病五种病害,它们形成原因不同,防治方法也不同。下面就我们来针对这个问题进行一番探讨,希望这些内容能够帮到有需要的朋友们。

茶云纹叶枯病是茶树上发生最普遍的一种叶部病害,主要危害老叶和成叶,多发生于叶尖、叶缘,初期叶正面出现黄绿色斑点,防治主要应从培育茶树生长健壮着手,以提高其抗病力。对发病严重的茶园,要注意加强肥培管理及时清除杂草,合理施肥,避免偏施氮肥,增施磷钾肥,促使茶树生长健壮,提高茶树本身抗病能力。

茶炭疽病一般发生在成叶上,病斑多发生在叶缘、叶尖、叶正面初现油浸状暗绿色小点,后扩大成不规则形的病斑。防治主要加强肥培管理,避免单施氮肥,结合增施钾肥,以抑制发病,在雨水较多时排水工作。药剂防治可参照茶云纹叶枯病。此外,选用抗病品种也是防治的重要途径之一。

茶白星病一般在高山茶园低温高湿的条件下,嫩叶发病较重。防治方法以增施肥料,合理采摘,促使茶树生长健壮,提高抗病力为重点。茶圆赤星病是近年来发生较为普遍的一种病害, 尤以高山低温高湿的茶区发生较多,幼龄和壮龄茶树发病较重。茶树发病后,生长不良,芽叶细小,用病叶制成的干茶,有苦味,对茶叶的产量和品质均有较大的影响。防治方法:对发病较重的茶园喷65%代森锌可湿性粉剂600倍液,25% 灭菌丹可湿性粉剂400倍液,50% 代森铵1000倍液,75%百菌清800倍液,均有良好的防治效果。

茶白星病是由真菌引起的一种茶树病害,我国各个茶区均有发生,但多分布在高山茶园,平地茶园发生较轻。茶白星病主要为害茶树的嫩叶和新梢,形成大量的小型病斑,造成茶树百芽重减轻,对夹叶增多,病叶加工后的成茶味苦涩,因此对茶叶产量和品质均有明显的影响。茶白星病病原菌侵入茶树嫩叶开始时病斑呈针头大的褐色小点,对光可见周围有黄色晕圈,以后逐渐扩大,呈小型圆型病斑,直径~毫米。病斑边缘有暗紫褐色隆起线,病健部分界明显,中央呈灰褐色至灰白色。在潮湿条件下,病斑上散生细小黑色粒点,病斑背面灰黄色。在同一张病叶上可以有各种类型的病斑,往往许多病斑相互愈合成大型病斑,发生严重时可引起大量落叶。在叶片中脉上有病斑,常使叶片扭曲成畸形。叶柄和嫩茎罹病时,初生暗褐色病斑,后渐变为灰白色,嫩茎上着生的叶片常出现扭曲,病部以上的组织最终枯死。茶白星病是低温高湿性病害,以菌丝体和分生孢子器在病组织中越冬,翌春当气温在10℃以上,有水湿条件下,形成分生孢子,孢子在遇到新梢芽叶时,便可萌芽产生芽管从气孔侵入或从叶背茸毛的基部细胞侵入。叶面必须有5小时以上的湿润,病菌才能萌发侵入,因此在降中雨的情况下本病发生较重。病菌侵入1~3天后可以出现小病斑。平均气温在16~24℃时发病最多,旬平均气温高于25℃对发病不利。发病与降雨次数关系密切,降雨次数多则发病重。全年从春茶萌芽开始发病,4~5月份迅速发展,尤以5月为发病盛期,秋季次之,夏季最少。高山茶园具有高湿、多雾、气温偏低的生态条件,适宜于发病,在海拔200~900米范围内,有海拔愈高则发病愈重的趋势。茶白星病的防治方法:(1)在农业防治方面,及时分批多次采摘,可以减少侵染来源。增施有机肥和钾肥可使树势强壮,提高抗病性。(2)化学防治。在发病严重的地区,应在春茶萌芽鱼叶初展期,或叶发病率达6%时,进行第一次喷药,必要时在7~10天后再喷药一次。防治药剂可选用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800倍、50%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000倍或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500倍,上述药剂除起保护作用外,还有抑制孢子形成作用和治疗效果;也可用80%代森锌可湿性粉剂600~800倍以及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防治。本条内容来源于:中国农业出版社《物种保护之旅》

富阳市茶树病虫害以虫害居多,如食叶类害虫(茶毛虫、茶尺蠖、茶丽纹象甲等)、吸汁性害虫(假眼小绿叶蝉、茶橙瘿螨等);保护天敌; 清园灭蛹、培土杀蛹;化学防治在亩幼虫量超过4500头时进行,掌握在3龄前,以低容量蓬面喷扫为宜。药剂可选用敌杀死亩用20-25毫升或天王星亩用20毫升。

一、茶叶病害1、茶炭疽病:发病时,成叶和老叶边缘或叶尖产生病斑,初为暗绿色水渍状,后转黄褐色,最后变为灰白色的不规则形大型斑块,其上散生黑色细小粒点,病健部分界明显。全年以梅雨季节和秋雨季节发生最重。防治措施:(1)加强茶园管理,增施磷、钾肥和有机肥,避免偏施氮肥;注意清沟排水。(2)在新梢1芽1叶期喷药防治。选用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剂2000倍液或25%咪鲜胺乳油1000-1500倍液或10%多抗霉素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液或80%代森锌可湿性粉剂800倍液喷雾。2、茶饼病:主要危害嫩叶、嫩梢、叶柄。嫩叶染病初现淡黄色或淡红色近园形透明斑,后病斑正面凹陷,背面突起,形成疱斑,其上覆盖一层灰白色或粉红色粉末,最后粉末消失,形成淡褐色枯斑,边缘有一灰色白色圈,形似饼状。一般3-5月和9-10月发生严重。防治措施:(1)加强苗木检疫,防止病菌通过茶苗调运传播。(2)增施磷、钾肥,提高茶树抗病力。(3)发病初期,选用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液或10%多抗霉素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液喷雾。

茶白星病论文

常见的茶叶病虫害有茶饼病、茶白星病、茶云纹叶枯病、茶轮斑病、茶跗线螨、茶蚜等种类。1、茶饼病:发病初期,嫩叶上出现透明病斑,形状为圆形或椭圆形,一段时间后病斑逐渐凹陷,背面开始突出。2、茶白星病:发病初期,嫩叶和幼茎上出现针头状的褐色小点,并逐渐形成病斑,发病后期病斑会互相融合。

一、病虫害种类

1、茶饼病

(1)该病害一般只危害茶树的芽叶以及嫩茎部,发病初期嫩叶上会出现形状为圆形或椭圆形的透明病斑,颜色多为浅绿色、浅黄色,或略带红色,直径一般为厘米左右。

(2)发病一段时间后,叶片表面的病斑逐渐凹陷,背面开始突出,形状像饼状。病斑的正面通常比较平滑,而且略带光泽,但色泽浅与周围的叶色。叶背的突起部分一开始呈灰色,并且覆盖一层白色的粉末。

2、茶白星病

(1)发病初期,嫩叶和幼茎上会出现针头状的褐色小点,之后慢慢扩大成直径为毫米左右的圆形病斑,病斑的颜色一般为灰白色,中央凹陷,边缘有暗褐色或紫褐色的隆起线。环境较潮湿时,病斑上还会散生黑色的小粒点。

(2)发病后期,病斑会出现互相融合的情况,形成不规则的大斑,叶脉发病时会导致叶片扭曲畸形。嫩茎上的病斑呈暗褐色,之后变为灰白色,并出现小黑粒点。病情严重时会蔓及全梢,导致梢枯。

3、茶云纹叶枯病

(1)发病后,成叶和老叶上面会出现病斑,形状多为圆形或不规则形,初为黄褐色,水渍状,经过一段时间后变为褐色,而且病斑上会出现云纹状轮纹,最后由中央向外扩展变为灰色,并出现扁平圆形小粒点(灰黑色),沿轮纹排列。

(2)嫩叶上会出现形状为圆形的褐色病斑,之后变为黑褐色,并导致嫩叶枯死。枝条上出现灰褐色的斑块,稍下陷,并生有灰黑色的小粒点,可导致枝梢回枯。

(3)果实上面出现圆形病斑,颜色一般为黄褐色至灰色,并生有灰黑色的小粒点,病部有时候还会开裂。

4、茶轮斑病

(1)发病后,叶尖或叶缘会先出现黄绿色的小斑点,之后发展成大型病斑,颜色多为褐色,形状一般为圆形、椭圆形或不规则形,病斑上有明显的同心轮纹。

(2)发病后期,病斑的中央变成灰白色,环境较为潮湿时会出现黑色墨汁状小粒点(病菌的分生孢子盘),并沿轮纹作环状排列。这类子实体大而明显,是该病害的特征之一。

(3)嫩叶上的病斑没有轮纹,但病斑经常相互连合,甚至会导致叶片的大部分都呈褐色枯斑。

(4)嫩梢发病后,会变黑枯死,而且病情会向下发展,导致枝枯。

5、茶跗线螨

此害虫主要以成虫、若螨栖息于茶树的嫩芽、叶片背面,吸取其中的汁液造成危害。叶片受害后,叶背会出现铁锈色,并发生硬化增厚、叶尖扭曲畸形、芽叶萎缩的情况。

6、茶蚜

(1)此害虫大多会在新梢的叶背上聚集,而且常以芽下的一、二叶较多,为害时会以口针刺进嫩叶的组织内,并尽力吸食,从而导致芽叶萎缩,伸长停止,甚至出现芽梢枯死的现象。

(2)此害虫的排泄物“蜜露”还会污染嫩梢,并诱发煤病。

二、防治方法

1、茶饼病

(1)从病区调运苗木时,必须要严格检验,若发现病苗,应立即处理,以防病害传播至新茶区。

(2)增施磷钾肥,以增强树势,降低发病几率,同时要勤除杂草。

(3)分批采茶,适时对茶树进行修剪和台刈,以便尽量在新梢抽发时让它避过发病盛期,从而降低病害的侵染几率。

(4)使用25%粉锈宁、20%萎锈灵1000倍液进行喷雾。粉锈宁(三唑酮)具有较长的残效期,发病期喷药1次即可。其他药剂喷雾后,可间隔7-10天再次喷药,连喷2-3次即可(这些药物的安全间隔期为10-14天左右)。

(5)如果是非采摘茶园,可使用%硫酸铜液或%石灰半量式波尔多液进行喷施。

2、茶白星病

(1)分批采茶,以减少侵染源,减轻发病情况。

(2)加强管理,增施磷钾肥,以增强树势,提高其抗病能力。

(3)3月份底至4月份初(春茶初展期),喷施50%托布津1000倍液、70%甲基托布津1500倍液或50%多菌灵1000倍液。重病发生区,可间隔7-10天重喷1次。

3、茶云纹叶枯病

(1)秋茶采摘结束后,结合冬耕工作将地表的病叶翻入土中(或带出园外),并将树上的病叶摘除,以减少翌年的侵染源。

(2)加强管理,做好抗旱、防冻、治虫的工作,同时要勤除杂草,增施肥料,以提高茶树的抗病能力。

(3)6月份初夏期,当气温上升、叶片出现枯斑时,需及时喷药保护茶树。8月份期间,若平均气温超过28℃,降雨量大于40毫米,平均相对湿度大于80%,则要喷施75%百菌清800倍液、50%多菌灵1000倍液、70%甲基托布津1500倍液。多菌灵、甲基托布津的安全间隔期为10天左右,百菌清的安全间隔期为14天左右。

(4)如果是非采摘茶园,可使用%石灰半量式波尔多液进行喷施。

4、茶轮斑病

(1)采收时,避免强采、捋采,以防造成伤口。机采或修剪后,应喷药保护茶树。

(2)发病初期,采茶后立即喷施50%多菌灵1000倍液(喷药后安全间隔期为7-10天),间隔10天左右再喷1次,连喷2-3次。

5、茶跗线螨

(1)秋茶采收结束后(可分批多次采摘),于11月份下旬之前喷施波美度石硫合剂,以减少越冬的虫口基数。

(2)虫害发生高峰期之前,用20%哒螨酮或15%灭螨灵2000-3000倍液、25%扑虱灵800-1000倍液进行喷施。

6、茶蚜

(1)使用分批多次采摘的方式采收茶叶。

(2)喷施40%乐果、50%辛硫磷、80%敌敌畏2000倍液,重点喷湿叶背。

茶白星病是由真菌引起的一种茶树病害,我国各个茶区均有发生,但多分布在高山茶园,平地茶园发生较轻。茶白星病主要为害茶树的嫩叶和新梢,形成大量的小型病斑,造成茶树百芽重减轻,对夹叶增多,病叶加工后的成茶味苦涩,因此对茶叶产量和品质均有明显的影响。茶白星病病原菌侵入茶树嫩叶开始时病斑呈针头大的褐色小点,对光可见周围有黄色晕圈,以后逐渐扩大,呈小型圆型病斑,直径~毫米。病斑边缘有暗紫褐色隆起线,病健部分界明显,中央呈灰褐色至灰白色。在潮湿条件下,病斑上散生细小黑色粒点,病斑背面灰黄色。在同一张病叶上可以有各种类型的病斑,往往许多病斑相互愈合成大型病斑,发生严重时可引起大量落叶。在叶片中脉上有病斑,常使叶片扭曲成畸形。叶柄和嫩茎罹病时,初生暗褐色病斑,后渐变为灰白色,嫩茎上着生的叶片常出现扭曲,病部以上的组织最终枯死。茶白星病是低温高湿性病害,以菌丝体和分生孢子器在病组织中越冬,翌春当气温在10℃以上,有水湿条件下,形成分生孢子,孢子在遇到新梢芽叶时,便可萌芽产生芽管从气孔侵入或从叶背茸毛的基部细胞侵入。叶面必须有5小时以上的湿润,病菌才能萌发侵入,因此在降中雨的情况下本病发生较重。病菌侵入1~3天后可以出现小病斑。平均气温在16~24℃时发病最多,旬平均气温高于25℃对发病不利。发病与降雨次数关系密切,降雨次数多则发病重。全年从春茶萌芽开始发病,4~5月份迅速发展,尤以5月为发病盛期,秋季次之,夏季最少。高山茶园具有高湿、多雾、气温偏低的生态条件,适宜于发病,在海拔200~900米范围内,有海拔愈高则发病愈重的趋势。茶白星病的防治方法:(1)在农业防治方面,及时分批多次采摘,可以减少侵染来源。增施有机肥和钾肥可使树势强壮,提高抗病性。(2)化学防治。在发病严重的地区,应在春茶萌芽鱼叶初展期,或叶发病率达6%时,进行第一次喷药,必要时在7~10天后再喷药一次。防治药剂可选用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800倍、50%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000倍或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500倍,上述药剂除起保护作用外,还有抑制孢子形成作用和治疗效果;也可用80%代森锌可湿性粉剂600~800倍以及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防治。本条内容来源于:中国农业出版社《物种保护之旅》

茶梅在生长的过程中,很容易患上到白星病的危害,这时需要剪掉其发病的枝条,并喷洒百菌清、代森锌等药剂防治,炭疽病追施肥料,清洗植株喷洒咪鲜胺乳油等药剂防治,煤污病改善环境喷洒代森锰锌等病虫药剂防治,植株患上叶斑病,需剪枝处理周边杂草,并给其喷洒药剂防治。

1、白星病

茶梅在春季时很容易患上白星病,它的萌发嫩芽上会呈现褐色小点,然后就会逐渐的扩散,降低其植株的观赏价值,这时需要立刻给其处理发病的枝条,还要喷洒百菌清、代森锌等对应的病虫药剂防治。

2、炭疽病

如果植株开花结果的过程中,它也很容易使其患上炭疽病,会使其枝叶、果实上呈现不规则的病斑,需要立刻给其追施肥料,还要清洗植株的枝叶,最好将发病的枝条剪掉,然后给其喷洒咪鲜胺乳油等药剂防治

3、煤污病

通常在茶梅的病害及防治方法中,每当夏季高温时很容易使植株患上煤污病,它会影响植株在土壤中正常生长,这时需将其搬移到阴凉通风处,并需要给其植株清洗,还要对其交替喷洒多菌灵、代森锰锌等病虫药剂防治。

4、叶斑病

茶梅其实如果养护不当时,那么也很容易使其患上叶斑病,它会使其枝叶上呈现不规则的病斑,使其植株无法正常生长,最后传染到其它枝叶上,导致植株枯萎死亡,需要将发病的枝条剪掉,也可以将周边的杂草处理,对其喷洒代森锰锌等病虫药剂就可以了。

茶叶白星病论文

茶树的主要病害有茶云纹叶枯病、茶炭疽病、茶白星病、茶圆赤星病五种病害,它们形成原因不同,防治方法也不同。下面就我们来针对这个问题进行一番探讨,希望这些内容能够帮到有需要的朋友们。

茶云纹叶枯病是茶树上发生最普遍的一种叶部病害,主要危害老叶和成叶,多发生于叶尖、叶缘,初期叶正面出现黄绿色斑点,防治主要应从培育茶树生长健壮着手,以提高其抗病力。对发病严重的茶园,要注意加强肥培管理及时清除杂草,合理施肥,避免偏施氮肥,增施磷钾肥,促使茶树生长健壮,提高茶树本身抗病能力。

茶炭疽病一般发生在成叶上,病斑多发生在叶缘、叶尖、叶正面初现油浸状暗绿色小点,后扩大成不规则形的病斑。防治主要加强肥培管理,避免单施氮肥,结合增施钾肥,以抑制发病,在雨水较多时排水工作。药剂防治可参照茶云纹叶枯病。此外,选用抗病品种也是防治的重要途径之一。

茶白星病一般在高山茶园低温高湿的条件下,嫩叶发病较重。防治方法以增施肥料,合理采摘,促使茶树生长健壮,提高抗病力为重点。茶圆赤星病是近年来发生较为普遍的一种病害, 尤以高山低温高湿的茶区发生较多,幼龄和壮龄茶树发病较重。茶树发病后,生长不良,芽叶细小,用病叶制成的干茶,有苦味,对茶叶的产量和品质均有较大的影响。防治方法:对发病较重的茶园喷65%代森锌可湿性粉剂600倍液,25% 灭菌丹可湿性粉剂400倍液,50% 代森铵1000倍液,75%百菌清800倍液,均有良好的防治效果。

茶白星病是由真菌引起的一种茶树病害,我国各个茶区均有发生,但多分布在高山茶园,平地茶园发生较轻。茶白星病主要为害茶树的嫩叶和新梢,形成大量的小型病斑,造成茶树百芽重减轻,对夹叶增多,病叶加工后的成茶味苦涩,因此对茶叶产量和品质均有明显的影响。茶白星病病原菌侵入茶树嫩叶开始时病斑呈针头大的褐色小点,对光可见周围有黄色晕圈,以后逐渐扩大,呈小型圆型病斑,直径~毫米。病斑边缘有暗紫褐色隆起线,病健部分界明显,中央呈灰褐色至灰白色。在潮湿条件下,病斑上散生细小黑色粒点,病斑背面灰黄色。在同一张病叶上可以有各种类型的病斑,往往许多病斑相互愈合成大型病斑,发生严重时可引起大量落叶。在叶片中脉上有病斑,常使叶片扭曲成畸形。叶柄和嫩茎罹病时,初生暗褐色病斑,后渐变为灰白色,嫩茎上着生的叶片常出现扭曲,病部以上的组织最终枯死。茶白星病是低温高湿性病害,以菌丝体和分生孢子器在病组织中越冬,翌春当气温在10℃以上,有水湿条件下,形成分生孢子,孢子在遇到新梢芽叶时,便可萌芽产生芽管从气孔侵入或从叶背茸毛的基部细胞侵入。叶面必须有5小时以上的湿润,病菌才能萌发侵入,因此在降中雨的情况下本病发生较重。病菌侵入1~3天后可以出现小病斑。平均气温在16~24℃时发病最多,旬平均气温高于25℃对发病不利。发病与降雨次数关系密切,降雨次数多则发病重。全年从春茶萌芽开始发病,4~5月份迅速发展,尤以5月为发病盛期,秋季次之,夏季最少。高山茶园具有高湿、多雾、气温偏低的生态条件,适宜于发病,在海拔200~900米范围内,有海拔愈高则发病愈重的趋势。茶白星病的防治方法:(1)在农业防治方面,及时分批多次采摘,可以减少侵染来源。增施有机肥和钾肥可使树势强壮,提高抗病性。(2)化学防治。在发病严重的地区,应在春茶萌芽鱼叶初展期,或叶发病率达6%时,进行第一次喷药,必要时在7~10天后再喷药一次。防治药剂可选用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800倍、50%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000倍或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500倍,上述药剂除起保护作用外,还有抑制孢子形成作用和治疗效果;也可用80%代森锌可湿性粉剂600~800倍以及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防治。本条内容来源于:中国农业出版社《物种保护之旅》

一种植物页面常出现病症 茶最常见 因此也称茶白星病 症状为嫩叶染病初生针尖大小褐色小点,后逐渐扩展成直径l一2mm大小的灰白色圆形斑,中间凹陷,边缘具暗褐色至紫褐色隆起线。湿度大时,病部散生黑色小点,病叶上病斑数达几十个至数百个,有的相互融合成不规则形大斑,导致叶片变形或卷曲。叶脉染病叶片扭曲或畸形。嫩茎染病病斑暗褐色,后成灰白色,病部亦生黑色小粒点,病梢节问长度明显短缩,百芽重减少,对夹叶增多。严重的蔓延至全梢,形成梢枯。

富阳市茶树病虫害以虫害居多,如食叶类害虫(茶毛虫、茶尺蠖、茶丽纹象甲等)、吸汁性害虫(假眼小绿叶蝉、茶橙瘿螨等);保护天敌; 清园灭蛹、培土杀蛹;化学防治在亩幼虫量超过4500头时进行,掌握在3龄前,以低容量蓬面喷扫为宜。药剂可选用敌杀死亩用20-25毫升或天王星亩用20毫升。

关于茶白星病论文

茶树的主要病害有茶云纹叶枯病、茶炭疽病、茶白星病、茶圆赤星病五种病害,它们形成原因不同,防治方法也不同。下面就我们来针对这个问题进行一番探讨,希望这些内容能够帮到有需要的朋友们。

茶云纹叶枯病是茶树上发生最普遍的一种叶部病害,主要危害老叶和成叶,多发生于叶尖、叶缘,初期叶正面出现黄绿色斑点,防治主要应从培育茶树生长健壮着手,以提高其抗病力。对发病严重的茶园,要注意加强肥培管理及时清除杂草,合理施肥,避免偏施氮肥,增施磷钾肥,促使茶树生长健壮,提高茶树本身抗病能力。

茶炭疽病一般发生在成叶上,病斑多发生在叶缘、叶尖、叶正面初现油浸状暗绿色小点,后扩大成不规则形的病斑。防治主要加强肥培管理,避免单施氮肥,结合增施钾肥,以抑制发病,在雨水较多时排水工作。药剂防治可参照茶云纹叶枯病。此外,选用抗病品种也是防治的重要途径之一。

茶白星病一般在高山茶园低温高湿的条件下,嫩叶发病较重。防治方法以增施肥料,合理采摘,促使茶树生长健壮,提高抗病力为重点。茶圆赤星病是近年来发生较为普遍的一种病害, 尤以高山低温高湿的茶区发生较多,幼龄和壮龄茶树发病较重。茶树发病后,生长不良,芽叶细小,用病叶制成的干茶,有苦味,对茶叶的产量和品质均有较大的影响。防治方法:对发病较重的茶园喷65%代森锌可湿性粉剂600倍液,25% 灭菌丹可湿性粉剂400倍液,50% 代森铵1000倍液,75%百菌清800倍液,均有良好的防治效果。

茶白星病是由真菌引起的一种茶树病害,我国各个茶区均有发生,但多分布在高山茶园,平地茶园发生较轻。茶白星病主要为害茶树的嫩叶和新梢,形成大量的小型病斑,造成茶树百芽重减轻,对夹叶增多,病叶加工后的成茶味苦涩,因此对茶叶产量和品质均有明显的影响。茶白星病病原菌侵入茶树嫩叶开始时病斑呈针头大的褐色小点,对光可见周围有黄色晕圈,以后逐渐扩大,呈小型圆型病斑,直径~毫米。病斑边缘有暗紫褐色隆起线,病健部分界明显,中央呈灰褐色至灰白色。在潮湿条件下,病斑上散生细小黑色粒点,病斑背面灰黄色。在同一张病叶上可以有各种类型的病斑,往往许多病斑相互愈合成大型病斑,发生严重时可引起大量落叶。在叶片中脉上有病斑,常使叶片扭曲成畸形。叶柄和嫩茎罹病时,初生暗褐色病斑,后渐变为灰白色,嫩茎上着生的叶片常出现扭曲,病部以上的组织最终枯死。茶白星病是低温高湿性病害,以菌丝体和分生孢子器在病组织中越冬,翌春当气温在10℃以上,有水湿条件下,形成分生孢子,孢子在遇到新梢芽叶时,便可萌芽产生芽管从气孔侵入或从叶背茸毛的基部细胞侵入。叶面必须有5小时以上的湿润,病菌才能萌发侵入,因此在降中雨的情况下本病发生较重。病菌侵入1~3天后可以出现小病斑。平均气温在16~24℃时发病最多,旬平均气温高于25℃对发病不利。发病与降雨次数关系密切,降雨次数多则发病重。全年从春茶萌芽开始发病,4~5月份迅速发展,尤以5月为发病盛期,秋季次之,夏季最少。高山茶园具有高湿、多雾、气温偏低的生态条件,适宜于发病,在海拔200~900米范围内,有海拔愈高则发病愈重的趋势。茶白星病的防治方法:(1)在农业防治方面,及时分批多次采摘,可以减少侵染来源。增施有机肥和钾肥可使树势强壮,提高抗病性。(2)化学防治。在发病严重的地区,应在春茶萌芽鱼叶初展期,或叶发病率达6%时,进行第一次喷药,必要时在7~10天后再喷药一次。防治药剂可选用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800倍、50%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000倍或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500倍,上述药剂除起保护作用外,还有抑制孢子形成作用和治疗效果;也可用80%代森锌可湿性粉剂600~800倍以及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防治。本条内容来源于:中国农业出版社《物种保护之旅》

富阳市茶树病虫害以虫害居多,如食叶类害虫(茶毛虫、茶尺蠖、茶丽纹象甲等)、吸汁性害虫(假眼小绿叶蝉、茶橙瘿螨等);保护天敌; 清园灭蛹、培土杀蛹;化学防治在亩幼虫量超过4500头时进行,掌握在3龄前,以低容量蓬面喷扫为宜。药剂可选用敌杀死亩用20-25毫升或天王星亩用20毫升。

一、茶叶病害1、茶炭疽病:发病时,成叶和老叶边缘或叶尖产生病斑,初为暗绿色水渍状,后转黄褐色,最后变为灰白色的不规则形大型斑块,其上散生黑色细小粒点,病健部分界明显。全年以梅雨季节和秋雨季节发生最重。防治措施:(1)加强茶园管理,增施磷、钾肥和有机肥,避免偏施氮肥;注意清沟排水。(2)在新梢1芽1叶期喷药防治。选用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剂2000倍液或25%咪鲜胺乳油1000-1500倍液或10%多抗霉素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液或80%代森锌可湿性粉剂800倍液喷雾。2、茶饼病:主要危害嫩叶、嫩梢、叶柄。嫩叶染病初现淡黄色或淡红色近园形透明斑,后病斑正面凹陷,背面突起,形成疱斑,其上覆盖一层灰白色或粉红色粉末,最后粉末消失,形成淡褐色枯斑,边缘有一灰色白色圈,形似饼状。一般3-5月和9-10月发生严重。防治措施:(1)加强苗木检疫,防止病菌通过茶苗调运传播。(2)增施磷、钾肥,提高茶树抗病力。(3)发病初期,选用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液或10%多抗霉素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液喷雾。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