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医学论文

首页 医学论文 问题

医学论文独著费用

发布时间:

医学论文独著费用

写论文的收费标准如下:一般的专科、本科毕业论文,依据专业和题目难易程度,稿费在35-80元每千字之间,其中医学论文由于专业性较强、写手稀缺,收费也相对偏高。而硕博士论文和核心期刊发文则费用更高,每千字在150元以上。

大家都知道现在发论文是一年比一年贵了,不是说这些代理要涨价,而是因为知网整改,而且国家对这方面也是要求的越来越严格,了很多期刊被逼着不得不提高质量一些,垃圾期刊和一些假刊就直接消失了。

而留下来的期刊,特别是那些能够上知网的期刊,至少都要三板起发,有的甚至要求四板启发,这就导致过去那种两版起发甚至一般起发的情况已经是不存在了。所以发论文的价格比过去贵了很多,这也是无可奈何的事情。

过去两版起发的时候我们发一篇论文,可能1000多小2000就可以了,但是现在要求三版起发了,那么发一篇普刊的论文,三四千块钱已经是很正常的事儿了。如果是发表核心期刊,那就更贵了。

而且核心期刊非常的讨厌,它价格贵也就罢了,要求还特别的高对作者对稿件的要求都是很高的,比如作者的学历资历单位等等,这些硬件条件必须满足。一条不满足,连论文都不会开看就给退稿了。

甚至即使是满足了,有的收到录用通知书了,到最后还要一遍又一遍的折腾来折腾去,按照编辑的修改,好几遍了,折腾了好几个月,结果临门一脚的时候又被退稿了,这都能把作者给气炸了。

你说现在大家都是为了毕业或者是评职称什么的,发个论文多不容易啊,你把人家折腾这么长时间。结果导致人家沉没成本巨大。你支撑这个麻烦可就太大了。

所以淘淘论文现在都比较推荐,有需求的作者干脆直接发SCI论文算了,因为SCI论文的价格跟核心期刊差不多。便宜的几百美元,或者欧元上最贵一点的一两千也是有的,但是他没有核心期刊那么多事儿,而且说起来比核心期刊还更加高大上了不少。

核心期刊能做到的 SCI.一样能做到。所以干脆同样的钱就不如发SCI了,SCI如果被接受了,就不会轻易反悔,这个跟核心期刊可是不一样的SCI虽然修改的时候可能会麻烦一点,但是一旦接受了,你就等着签版权协议走流程吧,等到你的论文正式见刊,然后就被wos收入了。

sci医疗论文一篇的费用,与多个因素有关,有的花钱少,大概几千元左右,有的花钱多,大概十几万元以上。

首先,sci医疗期刊的版面费

适合发医疗论文的sci期刊,有开源和不开源之分。开源sci期刊,要向作者收取一定的版面费,费用多少,与具体期刊的收费标准有关,一般是几千元到几万元左右,比如Cancer letters大概3000美元一篇。但有的期刊收费很高,比如Nature Communication,大概5200美元一篇。而非开源sci期刊不收取版面费。

建议作者一是要了解如何知道一个sci开不开源的方法;二是筛选目标sci期刊范围;三是打开某本sci期刊官网,了解版面收取标准。从而知道自己发表sci医疗论文一篇要不要支付版面费,以及支付多少。

其次,sci医疗论文的翻译润色费

sci医疗论文写作发表的难度比较大,在翻译润色上更是要慎重。当作者英语水平不够高时,建议找专业公司翻译润色。而翻译润色费一般是在几千元左右,具体多少与翻译润色的要求有关。

最后,sci医疗论文的实验费用

写作发表sci医疗论文,往往要通过实验得出相关的数据和结论。而实验结果不清晰、数据不够好,都要重新做,甚至会重复做很多次。每次实验都有成本的,做实验次数越多,成本越高。因而,实验费用往往是发表sci医疗论文最大的支出,具体费用不确定,一般在十几万元以上。

写论文技巧:

1、在写论文之前首先先想先写,最后在想自己如何做,写论文之前期间必须先要研究自己写什么方向,以后像哪儿个方向发表。

2、理智得的选取自己得的论文题目,一篇好得的论文博人眼球得的地方是论文得的题目,论文得的题目必须新颖,与国际接轨,课题得的题目必须具有可发展性。

3、有很好得的idea,无论是应用还是基础科研,最关键得的是idea,idea得的出台决定了科研水平和档次。高水平得的科学家一听你得的科研课题和方向,就能判断你科研水平。因此,获得好得的idea是至关重要的。

发表医学论文,需要看你发表什么级别的期刊,一般核心期刊比较贵,普刊比较便宜。但是直接发审稿周期比较长,稿子不好录用,可能会耽误你晋升职称。医学论文发表省级期刊一般是一千多,核心期刊是几千,更高级别的就更高了。是专刊的话,相对非专刊价格会高一点;时间急,见刊要快的话,又要加上加急费这一块了。要发表医学论文的话,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就好了,发省级期刊就够的,没有必要去发核心,时间来得及的,就不用加急。可以联系一些专业发表医学论文的团队,比如收缩【yi ping 优刊】专业的。专业团队,经验丰富

影响医学论文发表价格的因素还是蛮多的,最常见的有:期刊的级别、期刊的专业性和你所希望见刊的时间(加急与非加急)。 就拿“旋威医学期刊网”来说,医学论文发表省级期刊一般是一千多,核心期刊是几千,更高级别的就更高了。是专刊的话,相对非专刊价格会高一点;时间急,见刊要快的话,又要加上加急费这一块了。 要发表医学论文的话,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就好了,发省级期刊就够的,没有必要去发核心,时间来得及的,就不用加急。

医学论文必须独著吗

高级工程师论文与论(译)著,符合下列条件中的一条以上:独著或作为第一作者,在国家核心期刊上发表本专业学术论文一篇以上;或在CN刊物上发表本专业学术论文两篇以上;(本条件所指论文指本专业或相近专业论文,均不含增刊、特刊等。期刊必须有CN刊号,应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技术价值,不少于3000字。业绩与成果、论文与论(译)著、技术报告等是指执笔人。)独著或作为第一作者,公开出版有一定学术水平的论(译)著(或技术手册),本人撰写5万字以上;电气工程师中级工程师论文与论著, 符合下列条件中二条以上(从事研发工作的专业技术人员须具备(1)、(2)、(3)条中的一条):正式出版本专业学术、技术专著或译著,本人撰写一万字以上。在公开发行的刊物上发表本专业学术论文一篇以上,其中一篇为第一作者在省(部)级以上本专业学术会议上宣读专业学术论文二篇以上(其中一篇为第一作者);在省辖市(厅)级以上专业学术会议上宣读专业学术论文三篇以上(其中二篇为第一作者)。高级电气工程师论文与论著, 符合下列条件中二条以上(从事研发工作的专业技术人员须具备下列其中一条:正式出版本专业学术、技术专著或译著,本人撰写二万字以上。在公开发行的科技刊物上发表本专业有较高水平的学术论文二篇以上(其中一篇为第一作者)或在国外科技刊物上发表本专业学术论文一篇以上。在全国性专业学术会议上宣读本专业有较高水平的学术论文二篇以上(其中一篇为第一作者)或在省、部级以上专业学术会议上宣读本专业有较高水平的学术论文三篇以上(其中二篇为第一作者)或在国际学术年会上宣读本专业学术论文一篇以上。矿山工程专业中级职称论文与论(译)著,任助理工程师期间,符合下列条件中的一条以上:独著或作为第一作者,在CN刊物上发表本专业学术论文一篇以上,或在市(厅)级专业学术会议上宣读、交流本专业学术论文一篇以上;公开出版本专业有一定学术水平的专著或译著(含参加编写的《设计手册》),本人撰写1万字以上;两篇以上科研、设计、施工项目及生产实践的技术报告,经同行专家评议,有较高的实用价值和学术水平;参加编写本专业培训教材或技术手册,本人撰写2万字以上,在实际应用中产生良好的效果。

医学论文写作基本要求

医学论文写作只有不断的总结,才能在总结的基础上不断的进步。下面大家就随我一起去看看相关的基本要求吧!

要求:

一、科学性

所谓科学性就是要求论文资料详实、内容先进。科学性是医学论文的生命。如果论文失去了科学性,不管文笔多么流畅,辞藻多么华丽,都毫无意义,只能是人力和时间的浪费。

资料详实,指论文内容、材料、结果必须是客观存在的事实,能够经得起科学的验证和实践的考验。要对每一个医学概念、数据等准确无误的理解和运用,坚持唯物辨证法的立场,实是求是,保持严肃认真的态度,做到立论客观,论据充分,论证严谨。不能主观意断,更不能为达到“预期目的”而歪曲事实,伪造数据。

内容先进,要求论文理论和实践水平能够代表当今国内外医学发展水平,如果失去了这一点,论文也就失去了价值。

二、创新性

创新是医学论文的灵魂。能否为促进医学发展作贡献是衡量论文水平的根本标准。医学论文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有新创见、新观点。医学论文不同于教科书及综述讲座之类的文章,而是在于学术交流,报到新发现,发表新方法、新理论。因此在内容中必须突出“新”字,对于已为人知的观点不必复述,而应突出阐明自己新的观点。

三、理论性

医学论文不仅是医学科学研究的总结,而且是一个在创造的过程。它不同于一般的科研记录或实验报告,而应提炼出指导医学科研活动及临床实践的经验教训,发现规律,并上升为理论,反过来指导实践。

四、简洁性

医学论文要求简洁,这不同于一般的文学作品,需要各种修辞手段和华丽的词藻,它要求行文严谨,重点突出,文字语言规范、简明,能用一个字表达清楚的就不用两个字,不滥用同义词和罕见词。文章尽可能简短,材料方法部分应简明扼要,结果部分可用较少的图表说明较多的问题,讨论部分不赘述已公认的东西,不重复已有的.讨论。总之,用最短的文字说明要阐述的问题,以减少阅读时间,使读者用较短的时间获得更多的信息。

五、逻辑性

论文的逻辑性是指论题、论点、论据、论证之间的联系一环扣一环,循序撰写,首尾呼应,顺理成章,并做到资料完整,设计合理,避免牵强附会,虎头蛇尾,空洞无物。

六、可读性

写论文的目的就是进行学术交流,最终是给人看的,因此,论文必须具有可读性,即文字通顺,结构清晰,所用词汇具有专业性,而且是最易懂,最有表达了的字眼。使读者用较少的脑力和时间理解所表达的观点和结论,并留下深刻的影响。

方法:

题目的选择

医学论文题目应是文章内容的集中概括。作者写论文,一是传播科技经验,二是为晋升需要,因此,论文好坏与标题有很大关系。由于论文题目首先映入读(编)者的眼帘,读(编)者浏览文章,多先看题目,然后才决是是否阅读(取舍)全文。所以,要求命题既能概括全文内容,又能引人注目,便于记忆和引用,做到恰当、确切、简短、鲜明,起到一种画龙点睛的作用,以引起读(编)者的注意与兴趣。

内容的要求

医学论文写作多是有感而发,多是自己亲身经历的熟悉工作。怎样写医学论文呢?基本要求应是客观地、真实地反映事物的本质,反映事物内部的规律性。要完成这样一项工作,就必须以严肃的态度、科学的方法、严谨的学风去认真对待。医学论文虽然都源于临床,但决不是临床工作的平铺直叙,应是从中取其精华,内容必须有材料、有概念、有判断、有观点,合乎逻辑,顺理成章,且材料确实(经得起考证)、概念明确、判断恰当,观点正确,不含水分。即应具有实用性、科学性、先进性(独创性)、可读性等内容。

格式构成

引言是医学论文开篇的一段短文,主要介绍本文的背景、理论依据、论文的范围目的与工作的收获、结果、意义等。可根据论文的需要或长或短。要求言简意赅,点明主题。如“我院内科1992年2月至1995年10月应用盐酸纳络酮治疗镇静催眠药急性中毒48例,与同期未用纳络酮治疗的42例对照比较,疗效满意,报告如下。”不可言过其实,尤其是诸如国内外罕见,未见报道,无先例,属最新水平之类,必须有充分证据,否则一般不用。

孤独病论文

孤独症儿童相关问题的思考的论文

【关键词】:孤独症概述形成表现

一、孤独症概述

孤独症又称自闭症,是一种神经性行为综合症,以社会交往、言语、形式化或强迫性的刻板行为为主要特征,同时伴有很高比例的精神健康问题,是最令人困惑的儿童期精神障碍之一。社会性功能缺陷是自闭症患者最显著的标志之一,他们很难建立起与他人的关系,很难参与共同活动,会出现头口和非口头的交流障碍,甚至有些人一生都没有发展语言。孤独症在表现性上有很多不同,即使都是孤独症儿童,他们的障碍也各有不同,甚至有很大差异。

二、孤独症的形成原因

孤独症的成因到现在仍没有一个具体定性的说法,它被认为是一种先天性的脑机能障碍,与遗传因素和外部因素有关,而与抚养人的教育及生存环境没有直接关系。虽然研究者已经认识到孤独症的病因机制在神经组织或器官上,但目前却仍未有定论,既没有发现其特有的生理指标,也没有针对自闭症的专门测试,诊断标准非常宽泛,导致孤独症儿童数量激增,已不再是一种罕见的儿童疾病。

三、孤独症的表现

1、社会性互动障碍

在感知他人情绪状态,表达自己情绪以及形成依恋关系方面存在困难。缺乏与亲人对视、交往、沟通的愿望和技巧,难以建立起感情依恋。拒绝与同龄孩子交往,很难参加集体活动,喜欢封闭自己。

2、语言交流障碍

语言发展迟缓、缄默。几乎所有孤独症儿童都难以使用语言,他们不会主动说话,即使说话也给人自言自语的感觉。听不懂别人的指令,也不能正确理解别人的语言,通常用肢体语言让他人完成要求。例如孤独症的孩子想要一个玩具,他不会用语言来征得同意,而是用带有攻击性的动作去抢。

3、智力异常

孤独症儿童有70—80%是智障,极少数是天才,在数学计算、机械记忆或音乐等方面有突出能力,但在其他方面仍处于智障水平。

4、强迫性和刻板行为

有日常规范和重复行为方面的强迫性需要,如果家里的日常用品改变或移动时,他们往往会大发脾气,直到把东西放回原位才罢休。

5、感觉异常

表现为痛觉迟钝、对某些声音或图像有特别的恐惧或喜好等。

值得注意的是,他们也有一些积极品质:如可爱、富有同情心、有思想和创造力等。

四、孤独症研究的视角

1、心理社会学视角

从认知活动、认知结构的角度解释孤独症,认为自闭症儿童由于心理能力的发展障碍,无法推测他人的心理活动,体会不到交流的气氛,很难与人进行互动,进而发展成为人际关系疏远或人际交往障碍,同时也影响其他心里特质的发展。

虽然心理能力缺陷理论对孤独症社会交往的解释已被广泛接受,但仍存在着局限性,难以说明心理能力和语言能力之间的关系,也难以解释研究中的特殊现象。

2、精神生物学机制

从神经生物学角度解释自闭症更多得益于当前脑科学的发展。这一类理论试图解释:由于特定大脑结构受损而导致了孤独症儿童难以对社会性刺激做出适当反应。

3、生态学模式

此理论认为:孤独症并不是存在于个体内部的静态症状,而是一个发展的过程,是个体环境之与间的互动出现了障碍。所以,孤独症患者经常错误地解释他人的情绪信号,虽然他们可以识别一些简单情绪,但并不足以使他们与他人进行畅通无阻的交流。

综上,虽然这些领域的研究对于我们理解孤独症有很大的推进。但这三种思路都有片面性,都只看到孤独症的某些方面而忽略了其他方面,应将这三种思路结合起来,更深入、更全面的进行研究。

五、从社会工作角度看孤独症的治疗

由于研究者没有完全明确地提出导致孤独症的根本原因,因而彻底治疗暂无法现实,只能尽量使症状得到缓解与改善,减轻患儿的社会适应困难,根本的治疗还有待科学的发展与该领域的深入研究。

目前的治疗方案:

1、心理治疗法被认为是是最普遍的治疗方法。

2、在教育界,许多学者研究皆显示,自闭症儿童接受教育时间之长短和其日后之发展有很大的相关,而结构化教学之效果远优于放任式教学法。

3、行为治疗法,旨在加强孤独症儿童的.社会交往技能训练,从最基础的技能开始训练,逐步培养他们的生活自理能力和社会交往技能。在技能训练过程中,要忽略自闭症儿童出现的问题行为,把表扬和赞赏融入训练中。此外,还应增加他们与正常同伴之间直接交流的机会,使他们能够模仿和直接分享正常儿童的感受和体验,增强与同伴间相互交往能力。

社会工作者的努力方向:

1、对孤独症儿童的父母进行特殊培训,让他们改变养育方式,多接近、关心患儿,注重孩子独立性的培养,保持对他们的较高期望值。

2、社会工作者应督促机构不断完善其治疗理念,对机构老师进行相关培训,并提倡一个老师针对一个孤独症儿童的专门治疗,促进老师与学生间平等的互动。

3、孤独症儿童需要的不仅是家人、老师的帮助,而且是整个社会的支持。社会工作者应积极行动起来,增强社会对孤独症的了解和关注,消除社会对其的误解及歧视,缓解孤独症家长的心理疾病和精神危机,尽可能整合一切资源,和孤独症家庭一起争取一些国家福利政策和社会援助。

最后,用《蜗牛不放弃》一句话来表达我们的心声:“籍着我们彼此之间永不枯竭的爱,我们或许终能得到救赎。

故事一

x父母离休前,住在市里,每遇年节,姐妹兄弟都去聚餐,颇是红火热闹。

那时老人们身体尚好,家务事于他们更是小菜一碟,加上手头宽裕,每次去,x们总是大包小包往回拉。

某回,x跟我说,当了一辈子女干部的她妈,现在性格变了,变得温和而有涵养,凡事不再逞强。又让我猜测原因,见我猜不出,她神秘地说,她妈现在信佛,每天念经呢。

言下之意,是神佛让她妈安静,并摒弃了一生争强的性情。

又过了半年,x说她妈念佛念神经了。

曾经自信且说一不二的老太太,现今神经兮兮,疑神疑鬼。更可笑的是,竟然怀疑起老伴的忠贞度。见他跟邻居女性说话,当下便上去呵斥,仿佛在训一个年幼的小孩。

有次,一家子在饭店吃饭,中途老头去卫生间,去得时间久了点,老太太脸色渐变,起身寻找。老头从卫生间出来,地板滑,服务小姐便去搀扶。老太太去的时候,正好看到老头被一个年轻女性拉搀出来,急走几步,上前便扇了老头一巴掌,大骂其不要脸。抹下脸面,竟在大庭广众下数落起年轻时老伴的种种不忠之事。儿女们脸上挂不住,拉着父母早早回家。不欢而散。

又过一段,老太太打电话来说,要跟x父离婚。x们全部出动,做了好几天工作,老父无数次道歉保证,老太太才将这念头压制下去。此后,老头每天也不敢出去锻炼身体了,即便去,也只待在没人处,象征性地做做操,小心翼翼盯着老太太舞完剑,亦步亦趋随她回家。也不行,老太太说他心怀叵测,表面听话,内心动荡。说起来,总是浑身颤抖,气急败坏,乃至嚎啕不止,让x们苦恼不已。

有天,老太太又跟老伴大吵一回,摔门而走。她走时是上午,晚上华灯初上,也没回来。x父便慌了,出去找了一圈,没找着,回来给x打电话,姐妹们连夜去了市里,终于在护城河边找到她时,她怔怔地看着她们,仿佛陌生人一般,有千山万壑的距离。那眼神,吓坏了x们。

在北京的x兄接母亲去了医院,各项检查下来,表明老太太是病了,而且是个棘手的病。

x说起那病的时候,满眼含泪。阿尔茨海默病,是一种隐匿性特别强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俗称,老年痴呆症。在药物的控制下,老太太疑神疑鬼的毛病开始减退,而接下来,她变得嗜睡、行动缓慢,乃至兜里的钞票面额混淆一通。有次,买完菜,卖菜的人给送回两百多块。跟她聊天,慢慢说这说那的间隙,突然停顿,沉默不语,仿佛按下某处机关,瞬间就将自己锁死了。这样的情形,延续了半年多。

临床上,阿尔茨海默病因,一般起因多为家族病史、头部外伤等,可是,在x家,奇怪的事发生了,它成为最亲近人之间的传染病。据说男性的抵抗力、意志力乃至忍耐性,都弱于女性。x父从发病起,很快就比x母重起来,他省略掉记忆力减退、判断力下降的病症初期,直接进入失语、失用、失认状态,仿佛接力赛,两个人要一起完成一种病的呈现。有意思的是,老头发病后,老太太的病症虽未好转,但竟缓慢下来,她停留在愣怔且手足无措的原地,而老头却开始不再辨认亲人间的辈份,连同最亲的儿女。仿佛一条路上独自行走的人,他扮演了先锋和闯关者的角色,不再接纳任何此刻的人事发展,而是局限在某一个时间点上,在那里,似乎他要快乐或者说享受得多。他喊自己的老伴妈,把子女认做兄妹,辈份乱得让人哭笑不得。

x将他们接回来时,这个生他们养他们的小县城,于他们陌生如远方。

老人之间很少交流,但似乎总有电光火石的一刻,他们会将彼此认出来。也就是这一刻,才让他们蹀躞在生命彼端,不舍离世。有一次,x的大兄从北京回来,老父也跟着他们喊大哥,拉着x弟弟的手说,大哥,你们不在的时候,这后生对我好着呢,给我吃,还给我买新衣,剃头嘞。那一刻,大哥和小弟都哭了。

秋天黄昏,万物朦胧,世界仿佛装在了神的衣袖中,昏暗得令人窒息。好在,他们都活着。x说这话的时候,他们已经躺下了,两张床,仿佛一条路,他们被一根阿尔茨海默病的绳子紧紧拴着,一个如先锋,一个似后盾,一前一后,却踽踽独行。

疾病,有时会放大生命的苍凉状态,像挂在墙上的画,冷漠无情,醒目惊心。

故事二

我有一个亲戚,他是被医院诊断出来的真正的孤独症患者。

孤独症病人,被称为“上帝的宠儿”。他有高贵的孤独气质,有洁净有秩序的习惯,这种近乎神般的存在,令俗世的我在他面前低微且惭愧。

但人们总是将他跟街上常年出现的三个神经病人相提并论,他们统称他们为疯子。

疾病赋予他们的怪诞生活姿态和方式,总让人指责或者耻笑。但闪念间想,难保,这不是他们想要的。我朋友以为,一个人,只有朝向一个目标,才可能抵达目标。若果你想要彼生活,那么在此生活的同时,一定要将信念、心灵、言语、肉体都朝向彼,那么,最终你会实现到达彼的愿望。这叫意念场。

亲戚在很小的时候,是个漂亮且机警的男孩,他有一切正常举止和行为,在五岁或六岁的时候,有一项超于常人的本领,那就是转圈,永远朝向一个方向,转,不停歇。那时,他母亲会将他的技艺炫耀给人看,在院子里,她会说,宝贝,转个圈给阿姨们看看。于是他就转,如果母亲不喊停,他会不断地转下去。转完,他并没有眩晕感或不适感,而是镇定自如地走到母亲跟前,拉起她的手。

人们传他是身怀绝技的人。

后来,他喜欢火,刚开始,只是点一柱香,后来,点纸片,点塑料绳子,他喜欢看那些带着火焰的塑料变成液体滴到地下的感觉,仿佛赴死前的慷慨。

他七岁了,母亲送他到幼儿园,他总是尾随就跟出来了。他习惯拉着母亲的手,似乎他放不下。也就是那一年,他突然喜欢一个人往街上跑,到处收集塑料绳,回来点着,看它们滴到地上,成为一团乌黑的样子。有一次,他居然拿回一个塑料痰盂,将它点燃,冒着呛人的黑烟。那时,南关街上的人家,住的还都是院子,在白天,院门大敞,人们吃饭还喜欢坐在街门口吃,借邻家的盐,小孩拿碗去借醋,嘴里甜甜地喊叔叔婶子,端着借来的那碗醋,慢慢地走,不小心,醋就从碗里溢出来了。那段时间,他将南关街上所有人家的塑料尿盆全点燃了。刚开始,人们只是奇怪,到了晚上,习惯地一伸手,茅房里那个地方却空了。明天偶尔跟人提,对方家竟然亦如此。后来才知道是他做的。

他还喜欢鸟,看到人家笼子里的鸟,微笑地盯着看,仿佛,他懂得鸟语,懂得一个漂亮的笼子,并不是一只鸟真正的天空。而后,他会将笼子打开,将鸟放出来,看他们扶摇直上的潇洒。有一次,他竟然从窗户里进了一户人家,将鸟放了。

自此,父母才察觉到他不正常,带他去看病,县城里的医生说不上个所以然来,到市里,医生说是小儿多动症,又到了京城。他带着一个孤独的、人们从未听说过的病回来了。

孤独症,又称“自闭症”,孤独性障碍,病因不清,但极难治愈。药物对他的作用是微乎其微的。他父亲摩托车上带了一摞塑料痰盂成为人们耻笑的话题,而他依旧无法自禁地找寻鸟声。

哑巴家养了一只肥鹅,它在院子里摇摆得颇有气势,好几次,挡住了他的去路,有一个中午,当人们午睡,他成功地擎住它,用力在它脖子上一拧。它死了,他高兴地跑了。傍晚,哑巴哭的时候,他在嘿嘿地笑。

他最好的年月是在一个笼子里渡过的,像一只鸟,仿佛他的生命就是某只鸟的,他将替代它们,永久被囚禁在笼子中间,无物来救。他不喜欢灯光和玻璃,他用一切近身的东西将他们砸碎。但他喜欢星星,用整晚上的时间,透过栏杆外的窗口,去看遥远的星,仿佛,在那里,有他的前世和来生。

故事三

并不是只有被医院诊断出来的症状才叫病。我朋友每早去按摩,仿佛吃饭,如厕,乃至时间和地点及按摩的那双手,都不能有半点异样。

每个早晨,他就像打过一场战般,脸色苍白,两眼无神,疲惫不堪。他同样加入了晨练的人群,但困意牵制着他,使他昏迷且无力。有次,他无意中走进小区里早上刚开张的按摩室,那次他觉得身上的每块骨头之间都错位了,它们在它身体内打架,争吵,令他难堪。他希望通过按摩师傅的揉撮,可使自己的身体和气息归位,那天他竟然将头脸搁在床洞里,极不舒服的姿势下,睡着了,且酣声大作。

明天,他重复了今天的秩序,于是,他的睡眠总是从早八点开始,从刚开始的十点醒来延展到十一点、十二点。他总说,自己的失眠症变成了依赖症。我们取笑说,权当你为中国残疾事业做贡献了。那个盲人按摩师,竟也不会失笑,而是平静地做着手下的动作。在他无色彩的世界里,永恒的寂寞和黑暗,似乎于他并无损害。而恰恰是身处红尘的人,率先感受到了排挤、冷落和孤独。

朋友从国外回来,见面时,她拥抱了我,那一刻,我热泪盈眶。这是我长大以后得到的第一个拥抱,来自她的温度和情谊让人觉出世界的美好。现在我跟孩子之间最亲近的身体接触是拉手,或许到我很老的时候,他可能会拥抱我?不知道。但我的确渴望一个突然的、带有认同和接纳姿态的拥抱,那样的拥抱,会让孤独减少几分狰狞。

朋友说他之所以喜欢被按摩,不过是因为喜欢来自他人的温度,那温度之中,有信任,有亲近,关切,让人放心,放松。那温度,减退了人世的荒凉度,也减轻了他的孤独感。

一直觉得,医生就是神和天使,该是万能的。当然,这话小时跟人说过,如今老了,就不耻说出。一来,医生似乎并非如此。我熟悉的医生把脉的`时候,总是喜欢跟我探讨一些文学方面的问题,让我怀疑他和他的药的可信性。这样导致我对医生的信任度降低后,只能自己针对症状去买一些药喝。一些药,喝下即好,而另一些药,是永难治愈我的病症的。有时会想,是药的缘故还是我的缘故呢?或许,会有那么一刻,我成了药的药?事实虽如此,我还是会去医院找医生,我希冀神和天使的存在,希冀一个安抚病痛的医生。

医院出来,遇见一个崭新的面孔。对于一个小县城来说,它的吞吐量是有限的。生存久了,每日里面对的都是些熟悉的面孔。街上一直有三个常年累月呆坐或疾走的人,为了区分自己跟他们的不同,我们统称他们为疯子。比起来,男疯子是最令人憎恨的,因为他喜欢抢,只要看到你手里有食品,他会飞快地跑过来,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抢到自己手中,他选择的对象多是女人小孩,所以给人感觉很恐惧。另两个女的,其中一个喜欢走,在街道上走得快飞起来了,人也瘦,常常满脸泪水,感觉她有万般委屈。另一个是中年女人,喜欢红衣红裙,仿佛新娘般,坐在街头,等接她的新郎。

我时刻遇见的这张面孔,年轻,眉眼清秀,但穿着怪异,且笑嘻嘻的,一看就是病人。他并不理会周遭的环境,而是边走边说,表情一会放松,一会严肃,一会儿嘻嘻笑,一会又气愤不已。他的脸,一直朝向右后45度角的方向,似乎在那里,有个我们所无法进入的他世界。这个发现于我也是疑惑不已的,我慢慢靠近他,于是,听到了来自他内心纷杂的剧场里,正在上演的那出戏。

甲:你说,你一没钱二没权,人家凭什么看上你?

乙:啥?杜十娘还看上穷书生呢。你放心,她会看上你的。

丙:不会吧,我凭什么让人家喜欢,不嫌弃?

丁:凭你长得好,有才啊!

一颗小小的心脏,一个孤独的肉身之中,包藏了多大一个谜啊。这个谜,是他摒弃了全部当下而换来的吗?或者,他只是用病做幌子,心安理得地去经营内里那个世界的繁杂和圆满?

空气中有微微的寒意,路过的花植上,挂满晶莹的露珠。我们亦有颗被包缠住的心吧,在那里,亦有一个别世界,一个弱小而渴望摆脱孤独的愿望,却没有表达的勇气。此刻,在靠近医院的地方,他不是病人,我是。

故事四

人群的聚集所,莫过于车站和火车上,每每,听到家乡话,总不自觉循声寻找。仿佛那是一束光亮,只有它,才能驱除旅程的孤寂和慌遽感。

有次在南京火车站候车,听得旁边一个女孩和一个中年男人低声对话,偶尔一句高声,来自北地小县的语调直入耳膜,不自觉地就答腔了。他俩惊惧地看着我,仿佛我是来自某个星球的怪物,我笑笑,他们也笑笑,简单地问候之后,不再做任何交谈,他们同时将手里的包紧紧地抱在胸前。尔后,彼此只是用眼神交流,而杜绝了语言表达,警觉地不让旁人或旁物侵入。我讪讪不已。面前这拥挤的人们,陡然幻化成一块块冰冷的石头,各自凸现着外在的棱角和怀疑,无信任和温度,各自提防,各自保守。

微信上看到一则神回复的搞笑贴,问,如果你看到一个人被车撞了,现场极度恐怖,你会怎么样。回复说:拍照传朋友圈。一时失语,面前就有了那样的画面,车水马龙的街道,人们冷漠地穿过现场,各自奔向各自的目的地。会不会有这样的巧合,伤者的亲属正巧在此通过,而他对此毫无感应?

火车上,旁边坐了一个抱小孩的少妇,小孩看样子也就一周岁左右,他在母亲怀里,没有一刻安稳,他要不停地扭动,将头仰起,或者俯下,时而站起,趴到母亲肩头,时而又要坐下,试图下地。因为不会说话,他的嘴里一直在发出不耐烦的声音。旁坐上坐了小孩的外婆,一直在给他唱儿歌,对整个车厢的人视而不见。在她,这小孩是她全部的视觉世界,而小孩似乎不买她的帐,并未因她可笑的声音、鬼脸乃至动作而停止扭动,依旧是欲哭即哭的状态。

外婆从包里拿出奶瓶,里面灌满了水,伸到小孩的嘴里,小孩终于哇地哭了。一时,车厢里全是小孩的哭声,周围的目光也一齐射向小孩和他的母亲及外婆,而那些目光,并不具备关切,而是冷漠的,乃至是厌恶的。

小孩身上有一处开关,从此,他的哭声将无法截止。后来,母亲抱着小孩站起来,边走边哄,小孩涕泪横流,但他母亲显然是没看见,或者根本不在意,小孩边哭边用手在脸上乱抹,仿佛在用涕泪洗脸。应该是很多人都看到了,包括他的外婆,但大家都没有提醒一下,说该给小孩擦擦,语言,在此都被挡在某个出口。

我越来越不想再发声,每每遇见好友,总是欲言又止。一些话,说不说都没意义,而有些话,因为时过境迁,心意转换,而不再有倾诉的欲望。人与人之间的感应逐渐减弱,乃至消失。像这样下去,真怀疑再过几年,我会失去语言功能。

此刻,我跟周围其他十几个人一样,漠然地注视着眼前的一切,细节深深地镂刻到脑海里,却不再说穿。若换在早几年,我或许还会替她抱抱孩子,逗逗孩子,让他快乐些,安静些。而现在,我不想也不敢,怀疑,不信任仿佛传染病,我们都是病人。

小孩母亲抱着孩子到了车厢连接处,他的哭声变得遥远而空洞,有如释重负感。小孩外婆一个人在打电话,声音依旧很高,她跟无线的另一端的人说,孩子怕人,哭得厉害。后来听不见孩子的哭声了。一车人依旧是沉默着,大部分人在看手机,有的人在睡觉。窗外,是江南美景,无限风光。

孩子再次哭回来的时候,小孩母亲抱怨说,他只有在厕所里才不哭,总不能永远待在里面吧。孩子的眼里,满是惊恐,仿佛面前的空间与气息,充满危险,他无法抵御,不能反抗,只有放大的哭声。

他是那么的孤独,在母亲怀中,在人群中间。

有人说:孤独是一瓣花,需要静静地品味它的清香。更为精彩的诠释说:孤独是一坛陈年苦酒,存放的时间越长,便越醇厚。 在这个时代,常听身边的朋友抱怨说他很孤独,然而孤独并不单纯是指独自生活,也并非意味着独来独往。一个人独处,并不一定会感到孤独;而置身于大庭广众之下,未必就没有孤独感的引起。那么孤独究竟是什么。 据科学家调查发现,孤独可能是由于基因变异引起的,而且有很大的遗传性。我同意这个说法,因为试想一个从心理不正常的家庭走出来的孩子,即使不被遗传,也将在心理上受到影响,导致障碍的产生。在美国,对孤独症的具体症状是这么定义的:社交恐惧、强迫性行为和交流障碍。而日本则干脆将"孤独症"叫做"自闭症"。事实上,只要你对周围的一切缺乏了解,只要你和身外的世界无法沟通,你就会体验到孤独的滋味。 在中国,很多家庭都只有一个孩子,孩子缺少易于沟通的同龄玩伴,往往会产生自闭心理。所以除了家长与孩子的交流,将他送去学校,让他生活在大集体中,有自己的朋友,就显的尤为重要。但对我们中学生来讲,产生孤独感更多地是在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上。虽然一人独处不一定会孤独,但我认为这样感受到孤独的可能性远大于有朋友的陪伴。多与外界进行一些交流,把心中的思想和烦恼告诉亲友,也让他们多了解一些的有关于你。让温馨亲情和真情来驱散孤独的阴云。当你孤独的时候,邀上几个朋友看看演出,去SHOPPING ,或是亲自下厨,叫上几位好友共享晚餐。 这个世界在变得越来越小,在战胜孤独的同时,更强调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依存。有实验证明,孤独症患者有60%是同时患有嫉妒症的。他们不能忍受旁人有一点点的比他们好,尤其是对朋友,尖酸的甚于敌人。处处压制,冷言相待,使大家都不敢接近他。他很孤独,越孤独便越刻薄越没有朋友。慢慢的形成了变态的心理。对于一个心理疾病患者,惩罚是收效不大的,反而更压制情绪而不是缓解。 所以,应该做的是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感受他人的思想、情绪,并试图从他的角度看待事物、沿着他的思路进行思考,追踪他的动机由来。多想想别人,多为别人做点什么。要多想一想,你能够给别人什么帮助,你能为别人做些什么,这样才能打破你所处的尴尬局面。什么时候都不要忘记:温暖别人的火,也会温暖你自己。只有学会付出才会有获得,只有学会舍弃才会拥有。所以最重要的是调整价值观,学会关心、关注别人。 人没有朋友是因为自己不要朋友,拒绝朋友,受自私、斤斤计较和患得患失拖累。 在一个人人都以分数输赢的制度下,最伤害年轻心灵的,莫过于不必要的自卑感。由于觉得和别人不一样,所以就不敢跟别人接触,这是自卑心理造成的一种孤独状态。这就像作茧自缚一样,要冲出这层包围着你的黑暗,必须首先咬破由自卑心理织成的茧。 其实人们在社会里的种种所谓标准,也并非是一成不变的:知识水准的评定、贫穷或富有、成功或失败、坚强或懦弱、健康或病态、清高或俗贱……人们对这些看法的改变,也变化得越来越快。一个人实在没必要对自己老是耿耿于怀,耗费自己一生宝贵精力去对种种其实不甚稳定的看法作诚惶诚恐的比较。学会说:"是,就是如此,那又怎样?"同时,需要坚持自己的风格。怕别人看不起往往就会被人看不起,因为这是缺乏自信的表现。 在集体活动中主动些,多提出意见建议,哪怕碰壁哪怕错误,都不要退缩,渐渐人们就会改变看法。 甚至可以用维生素B6,B1缓解、放松情绪。 印度思想大使奥修说:"玫瑰就是玫瑰,莲花就是莲花,只要去看,不要比较。"不去比较,就会感到满足,也不会因为沾沾自喜而头脑膨胀。别人接不接受你其实没什么大不了,你却一定要接受自己,相信自己,对自己感到满意。 孤独往往会带来低抑的心情,因为在大多数时候,孤独是退缩,是攻防之际的守。长期的低抑不利于身心。很多人由此发现不了生活的美好,也感觉不到生活的意义。他们不可能积极为世界创造美好。许多人的孤独感会导致忧郁症,从而去选择生命的终结。这时候就要学会享受自然,走入社会,懂得充分地享受孤独提供给他的闲暇时光。生活中有许许多多充满了乐趣的活动,能使你充分领略到它们的美妙之处。当然,我还有一个下下之策,不让自己孤单是战胜孤独的很好办法,所以强迫自己忙碌起来,在短时间内认识不少人,并周旋,竭力使他们满意,让他们对你产生好感,那是最见效的,能够迅速摆脱孤独感。所有的累都是心累,当心被充得满满的,哪还会有孤独? 但正如人们一直所说的,真正要彻底地战胜孤独,就应当建立起自己的人生目标、培养在某方面的爱好。最重要的是懂得自己在为了什么而活着。这样的人不会害怕被别人排斥,害怕与别人不一样,害怕在不幸的时候孤立无援,害怕自己的想法得不到别人的理解……他们不会觉得孤独,因为始终有理想与自己并肩作战。同样,一个活着有所追求、有所爱的人,也是不怕孤独的。 总之,真正去除不良情绪、不良感觉的途径是修养的提高,境界的提高。有一颗温暖热忱的心,有一种淡化得失的心性,有着智慧和追求,是会游刃于孤独,而不是畏惧孤独。 最后,希望所有的人都能够永不孤独!

孤独症医学论文

孤独症儿童相关问题的思考的论文

【关键词】:孤独症概述形成表现

一、孤独症概述

孤独症又称自闭症,是一种神经性行为综合症,以社会交往、言语、形式化或强迫性的刻板行为为主要特征,同时伴有很高比例的精神健康问题,是最令人困惑的儿童期精神障碍之一。社会性功能缺陷是自闭症患者最显著的标志之一,他们很难建立起与他人的关系,很难参与共同活动,会出现头口和非口头的交流障碍,甚至有些人一生都没有发展语言。孤独症在表现性上有很多不同,即使都是孤独症儿童,他们的障碍也各有不同,甚至有很大差异。

二、孤独症的形成原因

孤独症的成因到现在仍没有一个具体定性的说法,它被认为是一种先天性的脑机能障碍,与遗传因素和外部因素有关,而与抚养人的教育及生存环境没有直接关系。虽然研究者已经认识到孤独症的病因机制在神经组织或器官上,但目前却仍未有定论,既没有发现其特有的生理指标,也没有针对自闭症的专门测试,诊断标准非常宽泛,导致孤独症儿童数量激增,已不再是一种罕见的儿童疾病。

三、孤独症的表现

1、社会性互动障碍

在感知他人情绪状态,表达自己情绪以及形成依恋关系方面存在困难。缺乏与亲人对视、交往、沟通的愿望和技巧,难以建立起感情依恋。拒绝与同龄孩子交往,很难参加集体活动,喜欢封闭自己。

2、语言交流障碍

语言发展迟缓、缄默。几乎所有孤独症儿童都难以使用语言,他们不会主动说话,即使说话也给人自言自语的感觉。听不懂别人的指令,也不能正确理解别人的语言,通常用肢体语言让他人完成要求。例如孤独症的孩子想要一个玩具,他不会用语言来征得同意,而是用带有攻击性的动作去抢。

3、智力异常

孤独症儿童有70—80%是智障,极少数是天才,在数学计算、机械记忆或音乐等方面有突出能力,但在其他方面仍处于智障水平。

4、强迫性和刻板行为

有日常规范和重复行为方面的强迫性需要,如果家里的日常用品改变或移动时,他们往往会大发脾气,直到把东西放回原位才罢休。

5、感觉异常

表现为痛觉迟钝、对某些声音或图像有特别的恐惧或喜好等。

值得注意的是,他们也有一些积极品质:如可爱、富有同情心、有思想和创造力等。

四、孤独症研究的视角

1、心理社会学视角

从认知活动、认知结构的角度解释孤独症,认为自闭症儿童由于心理能力的发展障碍,无法推测他人的心理活动,体会不到交流的气氛,很难与人进行互动,进而发展成为人际关系疏远或人际交往障碍,同时也影响其他心里特质的发展。

虽然心理能力缺陷理论对孤独症社会交往的解释已被广泛接受,但仍存在着局限性,难以说明心理能力和语言能力之间的关系,也难以解释研究中的特殊现象。

2、精神生物学机制

从神经生物学角度解释自闭症更多得益于当前脑科学的发展。这一类理论试图解释:由于特定大脑结构受损而导致了孤独症儿童难以对社会性刺激做出适当反应。

3、生态学模式

此理论认为:孤独症并不是存在于个体内部的静态症状,而是一个发展的过程,是个体环境之与间的互动出现了障碍。所以,孤独症患者经常错误地解释他人的情绪信号,虽然他们可以识别一些简单情绪,但并不足以使他们与他人进行畅通无阻的交流。

综上,虽然这些领域的研究对于我们理解孤独症有很大的推进。但这三种思路都有片面性,都只看到孤独症的某些方面而忽略了其他方面,应将这三种思路结合起来,更深入、更全面的进行研究。

五、从社会工作角度看孤独症的治疗

由于研究者没有完全明确地提出导致孤独症的根本原因,因而彻底治疗暂无法现实,只能尽量使症状得到缓解与改善,减轻患儿的社会适应困难,根本的治疗还有待科学的发展与该领域的深入研究。

目前的治疗方案:

1、心理治疗法被认为是是最普遍的治疗方法。

2、在教育界,许多学者研究皆显示,自闭症儿童接受教育时间之长短和其日后之发展有很大的相关,而结构化教学之效果远优于放任式教学法。

3、行为治疗法,旨在加强孤独症儿童的.社会交往技能训练,从最基础的技能开始训练,逐步培养他们的生活自理能力和社会交往技能。在技能训练过程中,要忽略自闭症儿童出现的问题行为,把表扬和赞赏融入训练中。此外,还应增加他们与正常同伴之间直接交流的机会,使他们能够模仿和直接分享正常儿童的感受和体验,增强与同伴间相互交往能力。

社会工作者的努力方向:

1、对孤独症儿童的父母进行特殊培训,让他们改变养育方式,多接近、关心患儿,注重孩子独立性的培养,保持对他们的较高期望值。

2、社会工作者应督促机构不断完善其治疗理念,对机构老师进行相关培训,并提倡一个老师针对一个孤独症儿童的专门治疗,促进老师与学生间平等的互动。

3、孤独症儿童需要的不仅是家人、老师的帮助,而且是整个社会的支持。社会工作者应积极行动起来,增强社会对孤独症的了解和关注,消除社会对其的误解及歧视,缓解孤独症家长的心理疾病和精神危机,尽可能整合一切资源,和孤独症家庭一起争取一些国家福利政策和社会援助。

最后,用《蜗牛不放弃》一句话来表达我们的心声:“籍着我们彼此之间永不枯竭的爱,我们或许终能得到救赎。

这些东西是我平时搜来及自己平时遇到想到的,写在这里. 每个孩子来到世上都是正常的,只是生命的生存形式很多。父母要用正常心态接受,父母应该了解、学习、适应孩子的需求,而不是让孩子来适应你。父母要学会照顾孩子,特殊孩子的生命也需要得到理解和尊重。特殊孩子的到来不是来惩罚父母的,而是来启发人类爱心的。父母要按孩子的意愿来成长,不能把自己的意愿强加给孩子。 父母要不断学习有关自闭症的专业知识,,自己要成为自闭症儿童训练的专家。特殊的孩子还是可以通过教育和学习来获得知识,取得进步的,对自闭症孩子的干预要越早越好。父母把孩子送进培训机构后,不能把孩子完全交给机构和老师,家长自己也要学习怎样照顾自闭症孩子,让老师成为好助手,因为最终孩子是要和父母生活在一起的! 做家长的要学习接受自己有一个特殊的孩子,但不能把特殊的孩子与正常的孩子比较,家长不要对特殊的孩子有错误的期望,或高或低都不利于正确的训练。出现问题时,家长要把注意力放在自己身上,看看自己是否调整好。父母的痛苦还可以述说,但自闭症孩子无法诉说自己的感受,所以父母要理解孩子的痛苦。自闭症的孩子情感很敏感,要让家庭其他成员也学着去尊重和理解他们。了解孩子,帮助、教育、督促他们学习,但不能与正常小孩比较课业和成绩。 对自闭症的小孩要用鼓励的方式,他们有自己学习的方式、进度,家长要尊重他们的方式,不要把自己的想法强加给孩子,要寻找孩子的想法。每个生命都有他存在的价值和意义,正是有这些特殊孩子的存在,启发了人类的爱心,他们的存在就是他们的贡献,让人类社会彼此扶持,彼此关爱! 家长要整理好生命和家庭里的其他事情,把心安定下来,先把自己安定好,有照顾好自己的能力,处理好自己的情绪,才能照顾好特殊的孩子。每个孩子都象一扇紧闭的门,不要用力去撞击!要找到那把钥匙去打开孩子的心门! 不要误导孩子。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会经常误导孩子。特别是带“不”字的句子。被误导的主要表现之一是看到孩子往地上一躺,嘴里却大叫“不要躺地上”。当时我们也不知道怎么办,后来去听了杨宗仁教授的三天课,才明白是怎么回事,原来,孩子根本不明白“不要躺地上”的真正含义,在他每次往地上一躺时,我们都对他说:“不要躺地上”,这种语言对一个正常孩子而言,是可以自然而然理解的,但对自闭症孩子而言,他不明白,他只明白,当他躺地上时,受到的语言刺激是“不要躺地上”,因此,他以为,“不要躺地上”的意思是“躺在地上”。 明白这一点后,我们改变了和孩子说话的方式,当他躺地上时,我会先说:“宝宝躺地上了”,然后拉他起来,说,“不能躺地上”,这样经过了几个月的时间,孩子慢慢地明白了“不”字的真正含义,他也就不会在躺到地上时说“不要躺地上了”。 我们的孩子自控能力一般不好,所以就会表现出不懂规矩。这个不可能短时间改善,得长期干预,我的具体的办法有两个,一个就是事先提醒,不能光靠事后批评指责,举例:另外一个我觉得更重要,就是要赏罚分明,提前明确告诉孩子奖惩措施,然后一定要执行,可以帮助孩子有意识地控制自己行为。 这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不要打骂孩子,也不要焦虑。这点我以前也做不到,打过他。我想说的是老师不能代替家长,教育机构不能代替家庭,家长可以在教育机构获得帮助、指导,但是最终帮助孩子的还是家长自己。不管家长原来学的是什么专业,现在要再学一个专业——自闭症专业。要有母亲的爱心和专家的水平,才能有效地帮助孩子,把专家变成母亲是不可能的,而把母亲变成专家却是可行的。所以在怎么样教孩子这个问题的前面,我们都有一个怎样教自己的问题,一个自闭症孩子父母所遇到的问题,不比孩子本身的问题少。我们要先自救、先自教,然后才能教孩子,救孩子。 如果家长缺乏毅力,经受不了挫折,不能面对现实不能控制情绪,总处在抑郁、自卑、伤心而不能自拔的心情下,孩子不会有康复的希望。 在家训练的好处:1.母亲是最了解自己孩子的,也是最爱自己孩子的,而爱在训练中是最有力量的。2.与母亲的长期接触、情感上的交流对孩子的情感发展是很有好处的。 3.在家可以随时、及时调整训练的内容,让孩子保持注意力和兴趣,不会造成机械训练。 4.在家可以把生活中遇见的各种现象作为内容,把生活与训练有机地结合起来。 5.训练恐怕是是持久战,行为训练结束了,孩子长大了,恐怕还要心理训练等等,家长迟早是要自己上阵的,晚上不如早上。 6.省钱。这对不太富裕的家庭尤为重要。 另外孩子最好不要脱离正常的人群,让孩子逐渐适应掌握在人群中的基本规则。机构是辅助,关键是家长。 自己训练不一定就是在家里,也更不能闭门。 开始自己不知道怎么做的时候最好参加机构学习,平时可以多和其他家长讨论,在网上也可以看到各种信息。 我是怎么样训练我的孩子的1、常常想,时时教教育自闭症的孩子是一个大工程,我们要投入很多时间和精力,只要有空就想,包括想办法,想,也是我们对孩子的牵挂、期盼和祝福!它会通过一种看不见的形式传导给孩子,有利于他的康复。教,只要和孩子在一起时就要教,不分时间、地点,能教什么就教什么,要填充孩子的时间,不能给他留有空白,要参与孩子的活动,参与孩子的生活,也让孩子参与我们的活动,参与我们的生活2、遍地撒网,重点培养 自闭症孩子存在语言、行为、情感、认知等各方面的障碍,康复训练的几个方面的问题既要齐头并进,又要重点突出,如果某一时间内(比如半年)只纠正行为问题,而对其他问题置之不理,这是不可取的。或者认为先纠正行为障碍,等行为问题完全正常了再教语言等,这更不可取,对孩子各方面的问题要同时关注,但是在不同的时期,要有重点,突出一两个问题,反复纠正,孩子知道要纠正的是什么,要学习的是什么,当一个问题解决了,并且巩固了,或者有了一定的进步,再纠正下一个,交替进行,注意,已经纠正过的问题,不要放弃,时常提起,以防止其退步,当一个问题有一定进步以后,暂时放一放,换一个其他的内容,经过一次两次的集中训练,问题不可能完全消失,每次只要有进步就行。3、分解目标,循序渐进。 任何一个问题的解决,任何一个问题的学习,都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把一个总体目标分解成若干小目标,由易到难,由分解到组合,比如穿鞋,第一次,先把带解开,让他自己把脚放进去,我帮他穿。第二次让他自己解带,自己把脚放进去,我帮他穿,第三次,自己解带,自己放脚,自己扣带。他有时会说我不会穿,妈妈穿,我会说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他也会接着说:妈妈的事情自己做,想表达的是妈妈做的事情。但我会坚持,开始他会哭 .4、创造学习机会,制造学习情景 在生活中,给孩子创造学习的机会,设置学习情景,让孩子增加实践经验。可以故意安排孩子做某事,让孩子在实践中认识自己的能力,增加信心。比如,我让孩子去小超市买东西,吃的,喝的,而且去不同的商店买;到餐厅吃饭,让他向服务员要餐巾,小碗等,逛商店时,让他自己向售货员询问卫生间在哪里等等,当然这些都要在我的提醒下完成。这些我都可以做,如果我做了代替了他,那么少了让他学习的机会。5、语言训练,持之以恒 语言的训练,是康复过程中贯穿始终的一个内容,因为语言是交际的工具,没有工具,孩子的交际将永远存在障碍,多讲故事,随时随地教. 6、重在参与,培养自信 在孩子的学习中,注重给孩子一个愉快的感觉和成功的体验。自闭症的孩子情商非常低下,往往表现出特别的不自信,特别的畏缩和胆怯,纠正的方法就是给孩子信心和成就感,要表现出对她的欣赏的态度,在孩子出现情绪障碍时,不应继续让他学习认知内容,主要是先疏导情绪,情绪平稳以后再继续教,挫折感过于严重会形成病态人格,最终使人丧失自信。7、惩罚得当、主次分明 适当的惩罚是必要的,但是惩罚要讲原则,讲方法,应该注意:一,惩罚必须及时、具体,为了哪件事,那个行为而惩罚他,要让孩子明白因果关系,惩罚要明白。二,惩罚要安全,注意身体安全和心理安全,不要误伤孩子。心理安全很重要。让孩子有适当的方法发泄被惩罚以后的情绪,要注意疏导孩子的心理压力。第三,惩罚不可以是母亲自身宣泄情绪的借口。我们的孩子受到惩罚以后,保证以后改过,但是我们会发现同样的问题她会反复出现,这个时候,往往不是孩子没有认识到错误,而是控制出了问题。所有自闭症孩子控制系统都有问题,在这种情况下,再想办法训练他的控制能力。训练要主次分明,孩子的问题很多,从哪里下手,哪个问题非解决不可呢?那些直接关系到孩子人际交往的,对他人有影响的问题要先教,多教,而不影响其交往障碍的,可以宽容,如某些刻板的行为等。 我对自闭症康复的印象1、自闭症孩子或多或少存在感知觉异常,他们的特殊行为、特殊反映方式,必然有他们的生理原因所在,如惧怕某种声音,拒绝某种食品等,表明他们存在听觉和味觉方面的异常,所以,我们对他的某些表现要理解,不要简短斥责。2、自闭症的孩子是学而知之,教而知之,不教不知,不学不知,必须要教,任何问题都不能等他自然而然会,只要教,自闭症孩子的潜能是巨大的,切忌低估孩子的能力,不要认为他可能学不会而放弃,一切都要试着去做。3、自闭症孩子智力的发展是及不平衡的,有的方面高于正常,如记忆力,有的方面低于正常,有的方面距正常差两个年龄段,有的距正常差4个年龄段,有的甚至更大,如语言,但是自闭症孩子都有自己的优势,在教自闭症孩子时,要把他的优势突出出来,要培养他的优势,不能为了纠正落后的方面,而忽略了他的长处。4、有人说自闭症孩子的重症期约是4到8岁,这是低谷,8、9岁以后会慢慢的恢复,在重症期训练可能下工夫很大,花时间很多,都难以取得进步,但是重症期过去以后再教,可能很快就能学会,但是我们不能等,重症期不能放弃,日积月累,量变才能有质变。5、自闭症孩子的学习存在一种“顿悟”现象,在接受一个新内容时,一般经过这样一个过程:紧张——停滞——获得——保持。所以我们常感到教一个东西,学得很慢,但是一但学会了,不易忘记,因此,教孩子学一个新东西时,不要着急,等一等,他就能学会,如果在停滞期就放弃了,那么最终孩子是不能学会的。6、自闭症的康复过程,走的是一条罗旋式上升的道路,从总体趋势上看,是上升的,但是上升中有反复,必须注意,每一次反复,都不是过去的重复,而是孩子进步过程中的必经阶段,所以不要看到纠正过的毛病又回来了,就垂头丧气,总体上,问题的出现及程度呈递减的趋势。7、自闭症的康复前景是趋向正常,并在一定程度上和正常人保持平行。经过发病——低谷——恢复——稳定,最后在青春期结束时达到最好水平,所以,这是一个动荡的过程,也是一个可塑的过程。8、有些问题的解决需要重复到一定的次数,有些方面经过相当长时间的训练都没有明显的进步,不一定是方法不对,也可能是积累的量不够,还没有质变,那就需要继续做。9、有些现象的消退,改善要以时间为代价,如自言自语,手部的自我刺激动作,康复状态达到顶峰以后,不知不觉中偶尔还会出现反复,这类因生理因素制约的东西,有一个康复极限,而受社会因素制约的东西,如语言表达水平,人际交往能力,不断学习,将会不断提高。自闭症儿童的教育同其他儿童教育一样,家庭尤其是父母的作用是至关重要的。学校、社会教育不可能替代家庭教育,它需要家庭教育给予延续和巩固;而且从自闭症康复的角度来说,父母家庭的信心和态度是决定性的。 在此建议家长进行训练时需掌握以下几个原则:1、尽量使用简短清晰的指令:当与孩子交往提出问题时,首先要确定孩子是在注意自己,然后对他发出简短清晰的指令。2、要穿插训练新旧技能:家长在训练时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为孩子创造成功的机会,保持他们学习的动力并提高自信,在训练过程中,教其学新技能的同时也要让其有足够的机会重复已经学到的技能,使患儿在学习过程具有成就感,相应避免的是那种贪新贪难的教育方法和拔苗助长的求胜心理。3、分享控制权:在生活中往往看到不尽人意的情况,一是家长为孩子安排好一切,孩子只能服从指令。另一种是家长什么都由着孩子。所谓分享控制权就要防止这两种极端。自闭症患儿与正常人一样,对自己感兴趣的事特别有动力,如果孩子有要求想玩某种玩具,家长应该与孩子一起玩,并在玩中谈论与这种玩具相关的事,这样,让孩子在玩耍中学习。但是,他们有时会做出一些重复机械行为或危险行为,在这些情况下,家长不能任由孩子,而应实行必需的控制或转移孩子的注意力和兴趣。4、有条件的奖励:家长必须能够注意及时奖励孩子所表现出来的技能和为此所做出的努力,同时要必避免无意奖励不当行为。5、运用自然奖励物:也就是使孩子的行为在行为的自然后果中得到奖励。6、奖励孩子的合理努力:在训练初期,孩子往往不能达到家长的指标,即使孩子有一定进步,他们的技能也存在这样那样的缺陷,为了保持孩子的学习兴趣,并渐进的达到目标,家长要注意不断奖励孩子的合理努力。7、强调事物的多样形式:任何事物根据它的形状、大小、味道等都具有多种多样的形式。自闭症儿童往往只关注其中一个方面,假若家长在与孩子相处时不强调关于事物的多样性,就白白丢失了许多教育机会。 身体不等于生命,身体可以残疾,但生命不会残疾,生命不会只以一种方式呈现,它是多彩的、丰富的! 希望我的回答您能满意!

注册域名费用有几元的,有几十元,看你注册域名后辍,时代互联在域名注册这块一般比同行都便宜。时代互联作为国内首批经ICANN(国际互联网域名体系最高管理机构)和CNNIC(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߅认证的注册商,同时获得了VeriSign国际互联网顶级域名管理机构认证,是国内首家通过香港互联网注册管理有限公司认证(HKIRC)的HK域名注册商。

一枝独秀医学论文

“独”可理解为单独或者孤独,但在文章里不要出现太多“孤独”或“单独”之类的词,不然会被判为偏题。我的理解是:伟大的事业往往需要一个人的苦心孤诣,在险难痛苦的“独”的煎熬后,伟大的事业才能诞生。可以从这个角度切入。可以用的材料可以是马克思、司马迁、徐霞客、李时珍等等。

独也是一种美_议论文“独”很常见,也很复杂。有人说“一枝独秀”固然动人,似乎不及万紫千红美丽。可我认为万紫千红固然美丽,但美的太过平庸,反而没有“一枝独秀”有特点。所以,我认为“独”也是一种美。读过《红楼梦》的朋友,恐怕都会对林黛玉的印象极为深刻,为什么呢?仅因为她的“病态美”?恐怕不然。病态者那么多,为何为(删除)她独美?我觉得,病态只是大家对她的第一印象,而真正让人记住她的是她的才华,她细腻的心思,更重要的是她对世俗的反抗精神。而这些事(是)大观园里其他人所不具备的。在那种封建的社会中,(不通顺)再没有能像黛玉这样敢于反抗的可爱女子了。所以他(她)才会被人们所知,被人们同情,被人们喜爱。黛玉,她难道不是“独”吗?随着社会的发展,选秀类节目也逐渐增多,各种歌唱组合也日益涌现。当这些组合刚刚出现在人们视野中的时候,我们也许还会兴奋一下,可是短暂的兴奋过后,换来的则是对他们的长期遗忘。为什么呢?我想,这些组合太过于模仿。当代社会,日韩组合的迅速红起,似乎让一些天真的年轻人看到希望,学着人家的样子又唱又跳,日子久了也难免会让观众审美疲劳。他们看只看到了日韩组合外在的表演,却忘记了音乐本身所带个人们的感动。这就不如一直矗立在歌坛的音乐组合“羽·泉”,他们不在意别人的创意,只用心钻研音乐,使他们对音乐有了独有的理解,也创作出了多首脍炙人口的歌曲。这种“独”也让他们两兄弟的组合长达十年之久。(上两段之间不连贯)“举世混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是高风亮节,“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是唯我独尊。“独”是一种高尚的品格,而不是“非主流”。可是当今社会的一些年轻人就偏偏要这种“非主流”。一条好好的裤子非要在上面挖两个洞,然后穿一件大的能装下两个自己的上衣,再把头发染得五颜六色的在街上晃来晃去,还大言不惭的说自己是新新人类,说自己嘻哈、有个性,认为这是一种独有的美。可这种与社会背道而驰的打扮能算是独有的美吗?当然不能,它连美都不是,何谈“独美”?它最多是哗众取宠。“独”是一种美,是一个人的知识的外溢,“独”不需要刻意创造,需要的是一个人的高尚情操。(

独....孤独,单独,独自,....都是一个人或者一件事的状态,可以是状态的独也可以是心里的独...或者还可以写一枝独秀....个人意见,仅供参考...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