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医学论文

首页 医学论文 问题

骨痛白血病论文

发布时间:

骨痛白血病论文

白血病除骨髓外最易侵犯的是肝、脾、淋巴结,这样就发生肝、脾、淋巴结肿大。这在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和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还有所不同。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白血病细胞原发于淋巴系统,除骨髓外的淋巴系统病变较突出,故淋巴结肿大明显,小儿更甚。不但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亦是如此。由于脾脏是体内最大的淋巴器官,各类血细胞都易滞留,白血病细胞也最易浸润,故往往脾肿大比肝肿大明显,这在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尤为显著。 患白血病时,白血病细胞充斥了骨髓,而骨髓腔的体积有限,骨膜的神经也较丰富、敏感,故白血病细胞的无限增殖,常引起骨痛。什么地方的造血越旺盛,疼痛就越明显。胸骨骨髓腔是造血最活跃的部位,所以患白血病时,胸什压痛往往最明显。除骨髓腔压力增高引起疼痛外,其他骨梗塞、白血病细胞骨膜下浸润也可引起骨痛,有时常被误诊为风Z关节炎、痛风性关节炎,要注愈鉴别。 对白血病引起的骨痛如何处理呢?最好的办法是化学治疗。有时化学治疗第2天,骨痛即大大改善。而一般止痛药片、止痛针止痛,即使应用麻醉针剂呢替咙(度冷丁)等也只能维持几个小时。所以最好还是选择适合的化学药物积极进行治疗,从根本上消除骨痛的原因。【温馨提示】:西安国医血液病防治中心白血病科研专家组经过多年的努力,独创治疗白血病第四大疗法“活性植物清髓疗法”通过“净化”、“补骨”,填充骨髓不足,以提高骨髓生血功能;21世纪有望根治白血病的最新技术:新型DC-CIK细胞免疫技术应用已成熟,自主研发的治疗白血病的特效药“康血宁”实现了治疗白血病一个疗程可以看到明显的效果,中西医结合治疗让白血病不再复发,还您一个幸福的生活。更多关于白血病,白血病治疗等信息请参考血液健康网,我们竭诚为您服务。

白血病是血液系统中的一种恶性疾病或称为血癌。在骨髓和其他造血组织中任何一系列白细胞广泛的异常增生,并向全身各组织、脏器浸润、破坏。在外周血液中的白细胞有质和量的改变,白细胞增多或减少,并伴有幼稚细胞增多。由于异常白细胞增生而影响造血组织的正常造血。临床常有贫血、发热、出血及肝、脾、淋巴结肿大等症状。白血病患者可出现胸骨压痛,但骨痛不一定是白血病,建议到医院做相关检查,及早确诊,早治疗,避免耽误病情。

慢性白血病:是一种造血系统的恶性肿瘤,系骨髓中各系列细胞呈慢 性弥漫性恶性增生并浸润全身各组织,增生的细胞常无明显的成熟障 碍。 • 根据细胞类型分为: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慢性粒单细胞白血病 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幼淋巴细胞白血病 毛细胞白血病等 主要内容 •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 • • • • 1.疾病概述 2.病因及发病机制 3.临床表现分期 4.诊断标准及实验室检查 5.治疗 1 CML疾病概述 CML疾病概述 1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简称慢粒)亦称 为慢性髓细胞白血 病(CML),是一 种起源于多能干细 胞的髓系增生性肿 瘤,粒细胞生成显 著增多,而清除率 相对缓慢,造成粒 细胞在体内积聚。 2 特点:外周血白细胞 总数增加,骨髓和外 周血中粒细胞显著增 多,脾脏明显肿大, 多因急性变而死亡 3 CML在不同国家、不同地 区和不同种族发病不尽相 同,在欧美西方国家,发 病率约为万。 在 我国则约为 万,占白血病病人的15%, 中位发病率年龄为45-50 岁,男性多于女性 2 CML病因及发病机制 病因及发病机制 1 较公认的因素 是电离辐射 (放射性药物、 放射治疗、X线 诊断和治疗及γ 射线的接触), 暴露于辐射的 人群有较高的 CML发病率 2 化学因素:常 年接触苯类化 合物以及某些 药品,如保泰 松、氯霉素及 烷化剂等,可 诱发CML 3 病毒因 素:RNA 肿瘤病毒 4 遗传:尚待进 一步研究,当 母体患慢粒时, 妊娠的下一代 子女可不受影 响,孪生兄弟 一人患CML, 另一人未发现 相同的遗传学 异常,也不会 患此病。 3 CML临床表现 临床表现 • 起病缓慢,其自然病程包括无症状 期、慢性期、加速器及急变期4个阶 段,多数患者是在症状出现之后方 去就诊并得以诊断。 只有极少数人 在体检和因为其他原因检查血液时 才发现血液异常,此时脾脏可能已 有轻度肿大或不大。 查看更多

白血病骨痛特点论文

白血病病人在发病之后是会感觉到疼痛的;白血病发病之后最大的特征就是出现出血点,而且会越来越虚弱。

白血病患者出现骨痛,大多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常见,又以儿童患者居多。出现骨痛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1) 骨髓腔内压增加(2) 骨骼血供障碍(3) 不明原因的骨梗塞及平时可服中药调节免疫力,增加人体耐受力,但有些中药容易对胃产生刺激,选择无刺激性易消化的中药比较适合,临床患者反映护命素在止痛、止吐、提高食欲,减轻放化疗毒副作用方面效果很不错,很多癌症患者长期服用,都已过了五年生存期。

白血病除骨髓外最易侵犯的是肝、脾、淋巴结,这样就发生肝、脾、淋巴结肿大。这在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和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还有所不同。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白血病细胞原发于淋巴系统,除骨髓外的淋巴系统病变较突出,故淋巴结肿大明显,小儿更甚。不但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亦是如此。由于脾脏是体内最大的淋巴器官,各类血细胞都易滞留,白血病细胞也最易浸润,故往往脾肿大比肝肿大明显,这在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尤为显著。 患白血病时,白血病细胞充斥了骨髓,而骨髓腔的体积有限,骨膜的神经也较丰富、敏感,故白血病细胞的无限增殖,常引起骨痛。什么地方的造血越旺盛,疼痛就越明显。胸骨骨髓腔是造血最活跃的部位,所以患白血病时,胸什压痛往往最明显。除骨髓腔压力增高引起疼痛外,其他骨梗塞、白血病细胞骨膜下浸润也可引起骨痛,有时常被误诊为风Z关节炎、痛风性关节炎,要注愈鉴别。 对白血病引起的骨痛如何处理呢?最好的办法是化学治疗。有时化学治疗第2天,骨痛即大大改善。而一般止痛药片、止痛针止痛,即使应用麻醉针剂呢替咙(度冷丁)等也只能维持几个小时。所以最好还是选择适合的化学药物积极进行治疗,从根本上消除骨痛的原因。【温馨提示】:西安国医血液病防治中心白血病科研专家组经过多年的努力,独创治疗白血病第四大疗法“活性植物清髓疗法”通过“净化”、“补骨”,填充骨髓不足,以提高骨髓生血功能;21世纪有望根治白血病的最新技术:新型DC-CIK细胞免疫技术应用已成熟,自主研发的治疗白血病的特效药“康血宁”实现了治疗白血病一个疗程可以看到明显的效果,中西医结合治疗让白血病不再复发,还您一个幸福的生活。更多关于白血病,白血病治疗等信息请参考血液健康网,我们竭诚为您服务。

白血病是一种非常可怕的疾病,人类患白血病的原因,是因为人体内的造血干细胞因为功能紊乱,导致细胞无法正常生长、繁殖和死亡,并在体内大量堆积,从而对周围组织和器官造成伤害,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内形成白血病。无论是病毒还是外界的遗传,或者遗传,都有可能引起白血病。白血病说到底是一种血液病,很多人在患上白血病之前,都会有或轻或重的贫血症状出现。

患者往往会变得面色苍白、心悸、心慌、气短,严重时还会导致下肢严重水肿的现象,一般体现在老年男性身上,需要注意。白血病的典型症状通常是反复发热、贫血、肝脾出血和淋巴结肿大,甚至出现骨关节疼痛的反应。但对于不同类型的白血病,有不同的症状。白血病是一种造血组织的恶性疾病,它起源于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或祖先细胞的一个细胞。

由于骨髓是制造血液的器官,在白血病中,骨髓腔内充满了白血病细胞,导致骨髓腔内压力增加,出现骨痛。所以白血病的疼痛主要是骨关节疼痛,尤其是胸骨、下段压痛是白血病的典型表现,有时压痛非常强烈,轻则压痛难忍,对白血病有诊断价值。白血病的症状也比较明显,患了白血病以后,患者的身体会持续低热以上,身体还可以呈现出感染的状态。

感染时间比较长,皮肤会出血,牙龈会出血,还会引起贫血症状,有的患者还会经常感到关节疼痛,肝、脾、淋巴结会肿大。绝大多数白血病患者确诊时,往往是中度贫血,其主要表现为面色苍白、体质虚弱(全身无力)、容易出汗,无论是在活动还是在休息时都感到心跳呼吸不畅。

白血病骨髓移植论文

骨髓移植(BMT)1.异基因骨髓移植(Allo-BMT),是对病人进行超大剂量放疗,化疗预处理后,将健康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植入病人体内,使其造血及免疫功能获得重建的治疗方法。采用骨髓治疗疾病始于1891年Brown-Sequard给病人口服骨髓治疗贫血,1939年Osgood首次静脉输注骨髓,1951年Lorenz等首次成功进行了骨髓移植试验,20世纪70年代来内HLA组织配型技术的发展,移植免疫学等基础医学研究的深入,使BMT的临床应用得到了迅速发展,世界各地相继建立了一批BTM中心。我国的BMT也有了长足的进步,近几年来我国异基因BMT病例已达300多例,疗效也基本达到了国际同等水平。骨髓移植是治疗白血病的最有效方法。但此前,白血病患者所需的骨髓大都来自于患者的同胞兄弟姐妹,救治成功率仅为25%。除兄弟姐妹外,在无血缘关系的志愿者中找到相配骨髓的比率不到十万分之一。

白血病是危害人类健康的重大疾病之一,最有效的治疗手段是造血干细胞移植。近日,《科学转化医学》(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发表了一项重要发现,目前已经在跟相关厂商商讨商业发展,有望大幅提高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成功率和安全性。

什么是「造血干细胞移植」

造血干细胞具有长期自我更新的能力,可以分化成各类成熟的血球细胞,包括红血球、白血球、血小板等。通常,接受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患者,要先接受放化疗,以清除体内的肿瘤细胞和其它异常细胞。然后,医生会将来自患者自身或捐赠者的造血干细胞,移植到患者体内,以重建正常的造血和免疫功能。

对白血病患者来说,免疫重建是非常重要的,因为患者自身的免疫系统,已经无法对抗肿瘤了。造血干细胞移植后,患者的免疫系统得以重建,就能杀死残留在体内的癌细胞,从而达到治愈的目的,并防止复发。

致命的不良反应

不过,造血干细胞移植除了能产生抗癌作用,还会带来一种不好的反应。30%-60%的患者,在接受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外来的细胞会攻击患者的健康组织,像是肝脏、肠道和皮肤。这种不良反应被称为植体抗宿主反应(GVHR)。GVHR不仅导致移植失败,甚至还会引发致命的后果,使患者多个器官功能衰竭。

为了抑制这种不良反应,医生会给患者使用一些药物,这些药物的作用是抑制免疫系统的作用,减少免疫细胞对健康组织的伤害。但是,这种方法也会降低抗癌效果。

抑制小鼠GVHR细胞因子

那么,能不能有一种方法,既能减少GVHR这种不良反应,又不会影响抗癌作用呢?在研究中,瑞士苏黎世大学的团队证实,细胞因子GM-CSF的产生,是患者产生GVHR这种不良反应的决定性因素。

研究人员发现,发生GVHR这种不良反应时,被移植到患者体内的干细胞产生了大量的GM-CSF。如果在移植前,让被移植的干细胞失去产生GM-CSF的能力,接受移植的小鼠,就能免受GVHR的伤害。

人体样本同样受到GVHR影响

那么,GM-CSF在人类和小鼠中是否扮演了同样关键的角色呢?团队分析了产生GVHR患者的样本,结果,发现患者产生的GVHR 越强,样本中检测到的CM-CSF数量就越高。

基于这些发现,团队推测,如果能发明一种药物,让接受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患者吃下它后,能够抑制GM-CSF的作用,或许可以阻止GVHR对健康组织产生伤害。接下来,团队将在人体中测试是否阻断GM-CSF,使接受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患者不产生GVHR,以提升这类疗法的安全性。

看过上世纪80年代热播的日本电视连续剧《血疑》的人,都还记得善良美丽的女主角幸子姑娘,身患白血病,经常需要输血治疗,一位医学院学生相良光夫通过多次给幸子输血,彼此逐渐产生了生死恋情,然而白血病慢慢吞噬着幸子脆弱的生命。尽管他的父亲大岛茂就是东都大学医学院的资深血液病学专家,面对自己的爱女也回天乏术,在痛苦的自责中看着女儿离开了人生。相良光夫面对阴阳相隔的率人遗体悲痛欲绝。白血病就这么残酷!近些年,我国的白血病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在骨髓移植技术成熟之前,尽管化疗新药不断问世,但治愈率很低,而且花费巨大,相当一部分病人不是经济费用承担不了,就是身体经受不住化疗的冲击,提前走完了人生之路。所以有人形象地说,“白血病是先要钱后要命”,“有多少钱走多远路”。骨髓移植是白血病治愈的法宝,找到合适的供体,用得早、用得得当可以救病人于绝望之中。为了帮助病人认识白血病,了解骨髓移植的条件和过程,树立战胜病魔的信心,配合医生接受诊疗,减少治疗费用,提高治愈率,我们组织医学专家编写了这本小册子。祝愿所有的白血病病人利用科学解读魔咒,脱离魔掌, 回到幸福安康的生活中来!

细胞骨架与白血病的论文

慢性白血病:是一种造血系统的恶性肿瘤,系骨髓中各系列细胞呈慢 性弥漫性恶性增生并浸润全身各组织,增生的细胞常无明显的成熟障 碍。 • 根据细胞类型分为: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慢性粒单细胞白血病 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幼淋巴细胞白血病 毛细胞白血病等 主要内容 •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 • • • • 1.疾病概述 2.病因及发病机制 3.临床表现分期 4.诊断标准及实验室检查 5.治疗 1 CML疾病概述 CML疾病概述 1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简称慢粒)亦称 为慢性髓细胞白血 病(CML),是一 种起源于多能干细 胞的髓系增生性肿 瘤,粒细胞生成显 著增多,而清除率 相对缓慢,造成粒 细胞在体内积聚。 2 特点:外周血白细胞 总数增加,骨髓和外 周血中粒细胞显著增 多,脾脏明显肿大, 多因急性变而死亡 3 CML在不同国家、不同地 区和不同种族发病不尽相 同,在欧美西方国家,发 病率约为万。 在 我国则约为 万,占白血病病人的15%, 中位发病率年龄为45-50 岁,男性多于女性 2 CML病因及发病机制 病因及发病机制 1 较公认的因素 是电离辐射 (放射性药物、 放射治疗、X线 诊断和治疗及γ 射线的接触), 暴露于辐射的 人群有较高的 CML发病率 2 化学因素:常 年接触苯类化 合物以及某些 药品,如保泰 松、氯霉素及 烷化剂等,可 诱发CML 3 病毒因 素:RNA 肿瘤病毒 4 遗传:尚待进 一步研究,当 母体患慢粒时, 妊娠的下一代 子女可不受影 响,孪生兄弟 一人患CML, 另一人未发现 相同的遗传学 异常,也不会 患此病。 3 CML临床表现 临床表现 • 起病缓慢,其自然病程包括无症状 期、慢性期、加速器及急变期4个阶 段,多数患者是在症状出现之后方 去就诊并得以诊断。 只有极少数人 在体检和因为其他原因检查血液时 才发现血液异常,此时脾脏可能已 有轻度肿大或不大。 查看更多

慢性白血病:是一种造血系统的恶性肿瘤,系骨髓中各系列细胞呈慢性弥漫性恶性增生并浸润全身各组织,增生的细胞常无明显的成熟障碍。

小儿白血病主要论文(上海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小儿血液专科撰写和文献期刊发表)主要临床治疗论文:血液系统肿瘤患儿医院感染原因分析与防治.现代医学,2004年,第2期大剂量阿糖胞苷在小儿白血病巩固治疗中的副反应及其防治.临床儿科杂志,2003年,第1期婴儿白细胞的远期疗效和预后分析研究.中华儿科杂志,2002年,第3期同济95方案治疗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和晚期淋巴瘤远期疗效研究.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02年,第12期强烈化疗对儿童急性白血病和非霍奇金淋巴瘤肾功能的保护研究.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02年,第2期大剂量阿糖胞苷早期强化治疗儿童急性白血病和晚期淋巴瘤.中国小儿血液,2001年,第6期亚胺培喃治疗儿童血液肿瘤并发感染疗效分析.同济大学学报(医学版),2001年,第3期单采血小板输注在儿童白细胞和淋巴瘤治疗中的应用.临床儿科杂志,2000年,第6期左旋门冬酰胺酶两种用药方式治疗儿童淋巴系统恶性肿瘤的药代动力学研究.中华血液学杂志,1999年,第11期多中心协作方案序贯治疗高危型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和晚期淋巴瘤.中华儿科杂志,1999年,第3期以肝功能异常为主要表现的儿童急性白血病肝脏浸润11例报道.临床儿科杂志.1999年,第5期同种异基因骨髓移植治疗儿童难治型白血病.中华儿科杂志,1998年,第9期儿童急性白血病肝功能损害及其临床意义.中国小儿血液,1998年,第6期以吡柔比星为主的联合化疗方案治疗小儿恶性肿瘤的临床观察.中国肿瘤临床,1998年,第9期PVDL诱导治疗儿童急淋白血病和晚期淋巴瘤疗效分析.上海铁道大学学报(医学版),第1期(增刊)小儿恶性肿瘤强烈化疗后并发症的综合防治.中华儿科杂志,1997年,第3期吡柔比星治疗小儿急性白血病和晚期淋巴瘤.中国肿瘤临床,1997年,第3期大剂量阿糖胞苷治疗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和晚期淋巴瘤.中国肿瘤临床,1997年,第6期大剂量静注丙种球蛋白在儿科强烈化疗后感染中的防护作用.临床儿科杂志,1997年,第2期MCP-841,842方案系统长期治疗儿童淋巴源性恶性肿瘤临床疗效.中华血液学杂志,1996年,第11期左旋门冬酰胺酶脱敏疗法.中华血液学杂志,1995年,第2期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在儿童恶性血液肿瘤治疗中的应用.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1994年,第6期小儿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免疫分型和临床.临床儿科杂志,1994年,第4期(增刊)主要基础研究论文:大剂量阿糖胞苷治疗时血浆和脑脊液中药物浓度测定研究.上海医学,2005,第3期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及其受体在儿童急性白血病骨髓和血浆中的表达.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05年,第1期阿糖胞苷体外对人HL-60细胞增殖抑制和诱导淍亡的相关性研究.中国小儿血液,2004年,第3期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急性白血病细胞株的表达.中国小儿血液,2004年,第4期阿糖胞苷对HL-60细胞淍亡及其Bcl-2蛋白表达的影响.同济大学学报(医学版),2004年,第4期汉族人巯基嘌呤甲基转移酶基因候选单核苷酸多态性筛选.上海医学杂志,2003年,第1期(增刊)VEGF在恶性血液病中的信号传导机制研究.同济大学学报(医学版),2003年,第4期难治性白细胞的细胞遗传学研究进展.同济大学学报(医学版),2003年,第6期还有很多内容

小儿急性白血病合并医院感染分析.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1999,9(4):218~219急性白血病和淋巴瘤化疗前后巨细胞病毒感染的观察. 中华儿科杂志, 1999,37(6): 371~372去甲氧柔红霉素治疗儿童急性白血病. 白血病.淋巴瘤. 2001,10(5):306~307小儿急性白血病骨髓MRI表现的观察. 实用癌症杂志.能2001,16(6):665~666MDM2、p53基因及其蛋白质与恶性肿瘤. 白血病. 淋巴瘤, 2003,12(6):280-282血红蛋白和血红蛋白病. 广西科技出版社,第一版, 2003 (参编)儿童原发性结外淋巴瘤31例分析. 临床儿科杂志,2004,22(7):482儿童急性白血病细胞周期蛋白D1表达的研究. 中国小儿血液,2004,9(6):250-252MDM2的表达与儿童非霍奇金淋巴瘤关系的研究. 中华儿科杂志,2004,42(12):928~931儿童急性白血病细胞周期蛋白D3、E的表达. 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05,20(5):286-288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1、细胞周期蛋白D1表达与儿童急性白血病关系研究. 临床儿科杂志,2005,23(5):286-288细胞周期蛋白D1、D3、E的表达与儿童急性白血病关系的研究.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06,23(1): 58-60鼠双微体2、p16、p53蛋白表达与儿童非霍奇金淋巴瘤的关系. 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2006, 21(15):1004-1005儿童非霍奇金淋巴瘤MDM2和p53蛋白表达的研究. 白血病..淋巴瘤, 2006, 15(4):252-254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患儿脑脊液IL-8含量测定及评价.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06,23(5): 761-762儿童急性白血病survivin基因表达及临床意义.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2006, 16(17):2647-2650儿童急性白血病生存素和细胞周期素B1基因表达.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2006, 27(2):2179-2182儿童急性白血病乳酸脱氢酶的临床研究. 临床荟萃, 2006,(21):785儿童急性白血病survivin、cyclin D1基因的表达. 临床儿科杂志, 2007,25(7):570-573血液病诊断及疗效标准.天津科技出版社, 第三版, 2007 (参编)P73基因及其在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中的研究进展. 检验医学与临床. 2008, 5(2):99-101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研究进展. 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2008, 23(3):237-240小儿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28例临床分析. 中国小儿血液与肿瘤杂志. 2008, 13(2):75-76

骨髓治疗白血病综述论文

当然可以。。。但是也是有复发率的。移植完要保持五年才叫临床治愈

骨髓移植是目前治疗白血病通用的方法,在骨髓移植过程中使用中医自然换髓方法好处,中医自然换髓疗法突出的优势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① 围化疗期采用中医自然换髓疗法可防止白血病多耐药。白血病细胞对化疗是有耐受性的,细胞本身对毒物的排异机制一旦启动将会影响化疗药物对白血病细胞的作用。研究中发现,采用中医自然换髓疗法可以恢复白血病细胞对化疗药的敏感性。另外,可延长或阻止白血病的复发。化疗结束后,即并达到临床治愈水平时,应用中药调节机体免疫水平,恢复免疫功能,可延长白血病的复发时间或阻止其复发。在急性期时白血病需要及时应用化疗,其间可以用中医自然换髓疗法;缓解期时,中医自然换髓疗法使用可以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对延缓或阻止复发也有效。 ②白血病骨髓移植后采用的中医自然换髓疗法可促进机体的恢复,减轻慢性抗宿主病的发生,促进骨髓功能的恢复,调和脏腑气血的平衡,重建机体内环境的协调稳定。 ③预防白血病的相关并发症。白血病的并发症一旦发生,治疗起来难度很大,耗费也惊人,但是如果从预防上下手则相对容易得多,不仅能够减轻患者身体上的痛苦,还能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

找到合适的骨髓移植,还必须按时检查,毕竟有抗体,它算抗元吧,抱歉啊,这点我没仔细想过

自体骨髓移植,能使50%以上的白血病患者有较长的无病生存甚至治愈的机会。且有无移植物抗宿主病,无排斥等优点。但在进行骨髓移植中,由于大剂量化疗和超致死量照射处理患者骨髓,使造血和免疫功能障碍,并发感染几乎是不可避免的。故必须将患者置入层流室内进行逆向隔离的“孤岛”之中。所以,心理护理有着重要作用。以下是我为大家精心准备的:自体骨髓移植患者的心理干预探讨相关论文。内容仅供参考,欢迎阅读!

自体骨髓移植患者的心理干预探讨全文如下:

【摘要】 目的 研究在整个治疗过程中护理人员对自体骨髓移植患者实施相应的心理干预的作用。方法 实施自体骨髓移植患者21例, 对其整个治疗期间实施相应的有效心理干预, 总结护理效果。结果 21例实行自体骨髓移植的患者有19例患者顺利出院, 其余2例患者由于病情复杂, 在持续治疗一段时间后也顺利出院。结论 根据不同阶段患者表现出的心理状态, 实施相应的心理护理, 有助于帮助患者建立积极乐观的治疗心态, 提高疗效。

近几年, 骨髓移植已经成为治疗白血病患者的最有效方法之一, 但由于移植所需环境特殊, 治疗周期较长, 治疗后副作用较多, 给患者带来很大的心理压力, 导致患者出现严重的临床心理反应, 进而影响治疗效果[1]。为研究在整个治疗过程中护理人员对患者实施相应的心理干预的作用, 现对2010年1月~2014年6月实施自体骨髓移植患者21例的心理干预进行分析,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实施自体骨髓移植患者21例, 其中男14例, 女7例, 年龄17~55岁, 平均年龄***±***岁。该21例患者中, 有12例患者为急性早幼粒细胞性白血病, 5例患者为恶性淋巴瘤, 4例为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所有患者在治疗期间未出现并发症, 并顺利出院。患者在无菌层流室~个月, 临床表现为焦虑不安、紧张恐惧、情绪波动大、失眠及食欲下降等。

1. 2 心理干预方法

1. 2. 1 在进入无菌层流室前的心理干预 大多数患者在进入之前都会产生一种恐惧的心理, 并对无菌层流室产生一种神秘感。出现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患者对于骨髓移植基本知识的缺乏和不清楚移植程式及该期间会发生的问题, 单纯的注重治疗及其疗效, 导致一种极为矛盾的心理状态。护理人员应及时把握干预时机, 对患者进行具有针对性的治疗前心理护理。首先, 帮助患者熟悉整个医护团队的人员, 了解无菌层流室内情况及所需的装置仪器等, 使患者提前熟悉治疗环境, 并消除心理上的恐惧感等不良情绪;其次, 向患者详细介绍骨髓移植对疾病治疗的重要性, 提高患者积极配合治疗的态度, 向患者讲述类似的成功病例, 减轻患者的治疗心理负担, 建立坚定的信心, 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2]。

1. 2. 2 进入无菌层流室后心理干预 对于刚刚进入层流室的患者来说, 在一个极其陌生的环境, 与外界断绝联络, 不能与家人接触, 导致产生很大的心理压力, 出现焦虑不安、孤独无助的感觉, 临床表现为食欲不好、失眠等。护理人员要向患者详细介绍整个无菌层流室的环境情况和注意事项, 多与患者进行沟通, 安抚其不安的情绪, 让患者感到被重视、被尊重, 提高患者安全感。可在层流室内安装电话, 保证其与家人的联络。根据患者的兴趣爱好, 提供进行安全消毒后的书籍杂志供患者阅读, 定时收看喜爱的电视节目, 提高生活质量, 丰富生活, 避免患者觉得孤独无助。

1. 2. 3 采集骨髓前的心理干预 在进行采集骨髓前, 由于患者对该过程缺乏了解, 担心会对身体产生伤害, 因此存在很多疑问。护理人员要向患者及其家属详细讲解整个采集过程和期间的注意事项, 使其了解在进行采集骨髓的同时将准备阶段所采集的自体血输回体内, 对身体无任何影响, 减少心理压力。

1. 2. 4 预处理时的心理干预 由于大剂量的化疗导致的副作用会给患者带来严重的身体负担和心理压力, 患者易产生失望、悲观等消极情绪, 临床表现为不愿与人交流、情绪烦躁、表情冷淡、恶心呕吐、不愿意吃饭等。护理人员要有耐心和同情心, 主动向患者解释预处理在治疗中的重要性, 是骨髓移植的起始步骤, 要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方案和护理人员的护理过程, 适当使用药物减轻消化道系统的负担, 及时清理呕吐物及其污染的地方, 按时更换衣服等物品。保证护理干预工作要做到及时、有效、详细、周到等, 使患者感受到真正的帮助和鼓励。

1. 2. 5 骨髓空虚期的心理干预 移植期是患者治疗的关键时期, 心理干预对疗效有很大的影响。患者身体情况会出现很大的变化, 要加强给予患者在生活方面的护理, 同时给予患者有利的心理护理, 帮助患者消除对治疗的顾虑和恐惧, 对治疗树立信心。同时, 要关注患者的舒适度, 减轻身体变化带来的影响, 平稳度过危险期。

1. 2. 6 造血功能恢复期的心理干预 当患者的全血细胞开始生长时, 患者的情况会有很大的改善, 患者在开心、食欲上升的同时, 又担心病情的复发及治疗后是否能正常的学习工作, 使患者出现忧郁等情绪。护理人员要严密监视患者的情绪变化, 主动向患者讲述骨髓移植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多与患者沟通, 帮助患者树立生活信心, 进而保持乐观向上的心态。

2 结果

本次研究期间, 21例实行自体骨髓移植的患者有19例患者顺利出院, 其余2例患者由于病情复杂, 在持续治疗一段时间后也顺利出院, 见表1。

表1 21例患者的治疗情况***n, %***

专案 顺利出院 继续治疗 有效率

例数 19 2

百分比

3 小结

心理因素对自体骨髓移植患者的治疗有重要的影响, 在治疗过程中要配合良好的护理, 积极与患者及其家属及时沟通, 有助于帮助患者消除对治疗的恐惧, 建立成功治疗的信心。做好患者的心理干预, 根据不同阶段患者表现出的心理状态, 实施相应的心理护理, 有助于帮助患者建立积极乐观的治疗心态, 以最佳的状态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计划, 保证自体骨髓移植的顺利完成。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