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医学论文

首页 医学论文 问题

川崎病对心肌的损害论文

发布时间:

川崎病对心肌的损害论文

多数人可能没听过川崎病,可是却是小樱妈妈的噩梦。回想起当时,才 3岁的小樱一直在发烧,食欲、活动力极差,整个嘴唇干裂红肿,眼睛也红通通的。因为极不舒服,所以小樱哭闹不停,于是妈妈带着小樱来到儿科检查。医生看看口腔喉咙、摸摸脖子,再翻开衣服检查身体、连手掌脚掌也不放过。

之后告诉小樱的妈妈:“需要抽血看看,再做个心脏超音波,这可能是川崎病。”妈妈整个傻眼了,因为这个名词太陌生了,从未听过,却出现在小樱的身上。

什么是川崎病?

川崎病(Kawasaki disease, KD,或称黏膜皮肤淋巴结综合征、川崎症)此病是日本儿科医生川崎于西元1961年发现,并于西元1967年首先提出报告,其病变多出现在皮肤﹑结膜、口腔﹑颈部淋巴腺等部位。

川崎病是一种多系统血管发炎综合征,目前造成的原因不明。可能是某种感染后引起的免疫反应造成全身各器官血管发炎。至于感染的病原体为何,尚不清楚。

世界各地皆有川崎氏病病例,但以亚洲地区发生率最高,尤其是日本。好发于5岁以下的儿童,2岁以下占约50 %,4岁以下约占80 %。男女比率为比 1。家族倾向为3 %。季节分布不明显。

川崎病使血管发炎、受损

川崎病是身体中型血管出现严重发炎反应,特别是冠状动脉。血管壁会被发炎细胞浸润,并造成血管平滑肌及内皮水肿,遭到破坏,而产生血管扩张或形成动脉瘤,且日后较容易引起血栓、钙化以及动脉狭窄。

要如何诊断川崎病?

持续发烧超过5天,外加以下4 - 5项症状,即可确诊是川崎病。

1、双侧非化脓性结膜炎

2、口腔黏膜红肿干裂发炎、舌头表面像草莓

3、颈部淋巴结肿大病变(单侧或双侧,直径大于公分)

4、四肢末端充血浮肿与脱皮

5、多型性皮肤红疹

同时还有一些其他临床特征,包括躁动、虹彩炎、呕吐、腹泻、腹部疼痛、胆囊水肿、肝炎、尿道炎、关节痛、无菌性脑膜炎、动脉瘤形成以及心脏衰竭等现象。

有些孩子手臂的卡介苗接种处有红肿。因为川崎氏病患儿有相当大的比例会出现卡介苗接种部位红肿。

有些孩子疑似是川崎病,但又无法完全符合诊断条件者,我们将之称为非典型川崎病,大约占全部川崎病的15%。若遇非典型川崎病可以配合辅助性的诊断指标来加以诊断:

1、白细胞增多

2、贫血

3、血小板增多

4、肝功能指数(GOT、GPT)上升

5、红细胞沉降速率(ESR)和C-reactive protein(CRP)发炎指数上升

6、尿液检查可能有无菌脓尿或蛋白尿

考虑到川崎病的诊断后,就必须做心脏超声检查,以确认有无心脏血管病变。

侵犯心脏血管系统是川崎病患儿死亡的主要原因。急性期会引起心肌炎、心外膜炎、心收缩力下降与心衰竭。在发病后一到两星期内约有20 - 25 %的患者会出现冠状动脉瘤,较易引起血栓、钙化、动脉狭窄的危险。

川崎病要怎么治疗?

川崎病的症状会慢慢消失,如果没有引起心脏血管并发症的话,川崎病是不会造成伤害与威胁。而治疗的目的就是在避免造成心脏血管并发症,尤其是冠状动脉病变。

急性期,使用高剂量阿司匹林,合并使用高剂量免疫球蛋白。

在使用免疫球蛋白治疗后,大部分患儿会完全退烧。但约有10%患儿还有发烧的情形,一般建议再次使用免疫球蛋白注射。

若错过早期诊断及黄金10天的治疗时期,或已出现动脉瘤和仍有全身性发炎反应,也应该使用免疫球蛋白。

在以往未接受免疫球蛋白治疗的患儿,约有20 - 25 %的冠状动脉瘤及冠状动脉病变发生率。在静脉免疫球蛋白的治疗下,已经大大的减少冠状动脉瘤的发生率,但仍有3 - 10 %的病人会留下冠状动脉的后遗症。

若有并发症,定期追踪

根据冠状动脉变化而有不同的建议。若患者无合并冠状动脉异常或异常已消失,不需要长期服用阿司匹林或限制活动。若合并小型冠状动脉瘤,须长期使用低剂量阿司匹林。若合并小多处或大型冠状动脉瘤,须长期使用低剂量阿司匹林,且限制激烈活动。

总结

儿童发烧超过 5天,一定要带去给儿科检查,以确认有无川崎病的可能。

及早确认、及早治疗川崎病,可以降低冠状动脉瘤发生的机会。

后续追踪以心脏超音为主,按时服药、定时复诊。

川崎病是什么?川崎病是多发生在婴幼儿中的免疫系统疾病,是一种急性全身中小动脉炎,甚至影响到心脏的冠状动脉,会造成严重的后果比如心肌梗死和动脉瘤破裂。简单说来就是免疫细胞不干正事去杀死细菌,攻击自己体内的血管。现在笔者说一下川崎病是什么 1. 首先,皮肤粘膜淋巴结综合症,是一种以全身血管炎变为主要病理的急性发热性出疹性小儿疾病。1967年日本川崎富作医生首次报道。显然川崎病已取代风湿热为我国小儿后天性心脏病的主要病因之一。目前认为川崎病是一种免疫介导的血管炎,暂编入结缔组织疾病篇内。2. 其次,症状表现为:常见持续性发热,5~11天或更久(2周至1个月),体温常达39℃以上,抗生素治疗无效 出现心脏损害,发生心肌炎、心包炎和心内膜炎的症状。3. 最后该病是一种血管炎综合征,好发于2~4岁孩子,以男孩多见。近年来,发病率有所增高。川崎病的最大危害是损害冠状动脉,是小儿冠状动脉病变的主要原因,也是成年后发生冠心病的潜在危险因素。在我国以7~9月发病较多 注意事项川崎病是什么,川崎病的主要病理改变为全身性非特异性血管炎。病程早期为全身微血管炎,约两周后表现为主动脉分支的动脉内膜炎和动脉周围炎,尤其是冠状动脉多易受累。部分病例在急性期形成动脉瘤(内膜弹性板断裂)。急性期后动脉瘤可以消退或持续存在,后者可有冠状动脉瘤的血栓形成,或冠状动脉内膜异常增厚、钙化、血浆成分浸润、肉芽增生,继而机化导致冠状动脉狭窄、阻塞。在急性期心脏受累可表现为心肌炎、心内膜炎及心包炎。

川崎病对心肌影响论文

气候异常,冬天冷热变化明显,好发急性心血管疾病,即使年轻人也不例外!不过,小儿科医师提醒,年轻人出现早发性冠心症,引发心绞痛或心肌梗塞,可能与年幼时曾经罹患川崎症有关,若小朋友发烧5天以上,临床上有怀疑罹患川崎病的可能,应尽快就医做详细的检查,以免延误诊断或治疗。

幼年患川崎病长大后心肌梗塞风险高

澄清医院中港院区小儿心脏科主任何季麟表示,川崎病是一好发于小孩的血管炎疾病,喜侵犯中型动脉,尤其是冠状动脉,发病原因不明,好发于东方民族。台湾5岁以下儿童发生率约千分之至左右。一般相信是由感染所诱发,跟基因体质相关。

现有医学研究指出,因川崎病引发的血管炎,病情严重者会产生冠状动脉瘤,引起冠状动脉血栓、钙化、狭窄甚而猝死。在长期并发症方面,日本的经验已发现许多病患在罹患川崎病20、30年后,有机会发生早发性冠心病,引起心绞痛、心肌梗塞,或心律不整等症状。

不完全型川崎病易被轻忽发烧太久是警讯

典型的川崎病症状包括红眼、干裂红唇或草莓舌。然而,医师特别提醒,还有一种「不完全型川崎病」,临床症状不明显,容易被轻忽;若小朋友发烧持续5天以上,应提高警觉,尽快就医检查和治疗。

川崎病已取代风湿热为我国小儿后天性心脏病的主要病因之一。目前认为川崎病是一种免疫介导的血管炎,暂编入结缔组织疾病篇内。 绝大多数患儿预后良好,呈自限性经过,适当治疗可以逐渐康复。这一点与婴儿型结节性动脉周围炎相比,差异很大。但15~30%的川崎病患者可发生冠状动脉瘤。由于冠状动脉瘤,血栓闭塞或心肌炎而死亡者占全部病例的1~2%,甚至在恢复期中也可猝死。后遗缺血性心脏病为数甚少。约2%左右出现再发。病死率近年已下降为~。日本104例川崎病死因分析,心肌梗塞中57%,心力衰竭12%,心肌梗塞伴心力衰竭,冠状动脉瘤破裂5%,心律失常1%,其他尚有并发感染等。北京儿童医院自1986年应用二维超声心动图检查川崎病188例,检出冠状动脉病变60例,包括扩张44例,形成动脉瘤16例。经随访3月~5年,平均月。恢复正常前者40例,后者6例。恢复正常时间分别为±月及±月。死亡2例,1例多发中度冠状动脉瘤(内径7mm),因急性前壁心肌梗塞,另1例为多发巨瘤,于病程28天发生右冠状动脉破裂。 要定期复查心脏彩超 还要多休息 加强心营养 必要时可行心脏介入手术 这个病的远期治疗效果还是很可观的 川崎病一般不会有什么后遗症。什么事情都没有绝对 你说呢 祝愿你儿子能痊愈. [问题补充答复]:1、从网上复制一些必要内容,也是为了打字方便,便于提问者了解问题的来龙去脉。2、川崎病只对丙种球蛋白有效果,根据你的叙述,是按照川崎病治疗见效的啊?不是川崎病当然好,最好换一家大医院或儿童医院,带上你们的病例等住院资料,再带上孩子,以便进一步确认。

如果幼儿持续高烧超过5天,并且有皮肤红斑、眼结膜充血、嘴唇口腔黏膜泛红等问题,要小心可能是罹患 川崎病。川崎病是一种全身发炎性疾病,台湾的发生率为每年每10万个孩童中,约有64个孩童会罹患此病。少部份患者可能日后在心脏留下巨型冠状动脉瘤,透过新钻石研磨术合并支架置放,可能救回心肌。

川崎病患者急性期过后,恐留下冠状动脉瘤

川崎病需要靠临床症状诊断,主要的诊断条件需要持续高烧超过5天,并包括以下5种症状的其中4种以上:四肢肢端有红肿或脱皮的变化、各种型态的皮肤红斑、两侧眼结膜充血、嘴唇口腔黏膜泛红或裂隙或草莓舌变化、颈部淋巴结肿大。但若仅有高烧及2至3种相关表现,却已发现有冠状动脉病变,可诊断为非典型川崎病。

【他的故事】

患者光光在1岁前罹患川崎病,急性期过后,川崎病在他的心脏上留下了两大一小三个冠状动脉瘤,现在已经10多岁,每3到6个月就须回诊,需长期服用3种药物,10年之间似乎相安无事。一直到光光五年级的某一天,在学校打羽毛球之后,胸痛、冒冷汗、头晕,持续了10多分钟,一直到服用硝化甘油的舌下含片,才稍稍改善。机警的家人担心可能是动脉瘤在作怪了,赶快送到儿童医院安排进一步检查。

台大儿童医院王主科教授表示,诊断发现供应光光心脏养分及氧气的三条主要血管中,有两条发生了很严重的问题。左回旋降枝的冠状动脉瘤所合并的冠状动脉狭窄,从之前的40%恶化到75%,右冠状动脉则完全阻塞,显然心肌梗塞将会恶化到有生命危险。

钻石研磨术合并支架置放挽救濒临缺血坏死的心肌

传统的治疗方式是以外科方式进行绕道手术,但是外科手术有一定的风险;当时和成人心脏内外科专家讨论后,决定采用钻石研磨术合并支架置放。幸运挽救了濒临缺血坏死的心肌,而且经过3年的追踪,也证实效果与外科手术一样好。

台大医院儿童医院根据过去40年治疗1200多例川崎病的经验,已经建立一套很明确的流程与准则,同时运用儿童健康手册上预防注射时程表的概念,设计了国内第一本「川崎冠心病童健康护照」,以浅显易懂的方式分享给病童与家长,让川崎病童的家长们对时程和项目可一目了然。

川崎病继发肝功损害的论文

概述 皮肤粘膜淋巴结综合症(muco-cuta-meous lymph node syndrome,MCLS)又称川崎病(Kawasaki diseaes),是一种以全身血管炎变为主要病理的急性发热性出疹性小儿疾病。1967年日本川崎富作医生首次报道。由于本病可发生严重心血管病变,引起人们重视,近年发病增多,1990年 北京儿童医院风湿性疾病住院病例中,川崎病67例,风湿热27例;外省市11所医院相同的资料中,川崎病为风湿的2部。显然川崎病已取代风湿热为我国小儿后天性心脏病的主要病因之一。目前认为川崎病是一种免疫介导的血管炎,暂编入结缔组织疾病篇内。

小儿川崎病是一种血管炎综合症,也称为皮肤粘膜淋巴结综合症。川崎病的最大危害是损害冠状动脉,是小儿冠状动脉病变的主要原因,也是成年后发生冠心病的潜在危险因素。 川崎病,又称为黏膜皮肤淋巴腺症候群,会侵犯全身中小型血管引起血管炎的病变。编辑本段诊断要件包括:(一)持续高烧(39-40°C)超过五天,这是诊断川崎病的必要条件。(二)急性期在手脚末梢出现红肿,第二到第四周时可能在手脚掌或指尖及肛门周围产生脱皮现象。(三)多形性红斑,全身可能会出现各式各样的斑疹。(四)两侧性结膜炎,结膜充血、发红,通常无分泌物。(五)口腔黏膜变化,如草莓舌、口腔咽喉黏膜充血,嘴唇红肿干裂甚至流血 。(六)急性非化脓性颈部淋巴结肿大,单侧或双侧,直径多超过1。5公分。 根据1993年美国心脏学会所制定的川崎病诊断标准,以上(二)-(六)要件中至少要符合四项,加上持续高烧五天以上,并且能排除其它可以造成类似症状的疾病,才能正确诊断为川崎病。其它常见的临床表现包括:病童注射卡介苗的部位,可能出现红肿甚至结痂的情况;血液检查出现贫血、白血球及血小板增多现象,发炎指数(ESR、CRP)升高,无菌性脓尿等。这些表现将增加川崎病的可能性。编辑本段合并症包括:(一)心脏血管系统侵犯,常是造成川崎病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在急性期可能引起心肌炎、心包膜炎,导致心脏衰竭或心律不整。发病1至3周时(平均约10天) 15-20%的川崎病患者则可能产生冠状动脉瘤。冠状动脉瘤超过50%会在1~2年内消失,特别是常见的直径小于8mm的中小型冠状动脉瘤。至于直径超过8mm以上的巨大冠状动脉瘤,日后追踪经常无法完全消失,容易形成血栓造成急性心肌梗塞或冠状动脉瘤破裂,两者皆可能引起猝死(猝死率约占所有病患的2 %)。心肌梗塞常发生在发病6~8周内。日后也可能因冠状动脉扩张痊愈后,疤痕组织造成冠状动脉狭窄或钙化引起心肌缺氧。(二)发病两星期内出现关节痛或关节炎,有文献报告甚至症状可持续达4个月之久。(三)胆囊水肿可能在疾病发作后两星期内出现,通常不需特别的治疗。(四)肠道假性阻塞。(五)无菌性脑膜炎。(六)肝功能指数上升、黄疸、腹泻、血清白蛋白降低等。除了心脏血管系统以外,其它器官组织的影响是暂时性的,应该会逐渐消失。 川崎病好发于五岁以下的幼童,发生率在台湾约为五岁以下儿童人口的万分之一,男孩得到的机率约为女孩的1。5倍。川崎病最早由日本川崎富作医师于1967年首先发表,经过三十多年的研究,至今仍无法了解其病因,可能和感染或免疫反应有关。

川崎病,听起来像一个日本名字,可能是陌生的许多家长。他们还有一篇高度专业的论文——粘膜皮肤淋巴结综合征,这是一种急性、发热和全身性血管炎患儿的爆发性疾病,多发于5岁以下的婴儿。川崎病的病因尚不清楚,但它并不是一种复杂的疾病,只要早诊断、早治疗宝宝发病12天以内就是早发病,治愈效果还是很好的。这种疾病最早由日本医生川崎福佐提出,因此后来被称为川崎病。

基本上,以下6种症状出现4-5次,八婆麻要高度警惕,带宝宝到医院检查,宝宝发烧5天以上,多在38-40℃之间。这是该病最必要的先决条件。一般来说,孩子感冒发烧最多3-5天就会好起来。如果发高烧超过5天,一定要去医院诊断;孩子嘴唇发红、干涩出血,口咽粘膜充血,舌面有突出的小颗粒物如草莓;宝宝眼睛发红如红眼病,双侧眼球白皙,结膜充血,但无眼部分泌物;一侧颈部淋巴结肿大,频率较低,很多2岁以下儿童不会有此症状;多形性红斑有的像地图,大小不一,但无水泡、结痂,宝宝手足硬,红肿像冻疮。手指和脚趾脱皮可能发生在发病后10-15天。

细心的父母可能会问,我们不是说过给宝宝吃阿司匹林不好吗?这是伟大的,记得使用阿司匹林小心儿童!是的,我们强调不要给任何患流感或水痘的儿童服用阿司匹林,因为这会增加儿童患赖特综合征的可能性。Reye综合征是由阿司匹林引起的一种严重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于6个月至4岁的婴幼儿。本病患儿常有异常兴奋、意识障碍、惊厥、频繁呕吐、代谢紊乱、肝功能不全等神经精神症状,病死率高达30%。但对于患有川崎病的婴儿来说,阿司匹林是一种合适的治疗方法。

所以巴巴麻要注意,阿司匹林不能用来治疗婴儿发热,但诊断是川崎病,你需要给宝宝用它。一般来说,在治疗的早期,阿司匹林的用量会比较大,主要是为了减轻炎症反应;在后期,可以服用小剂量的阿司匹林,主要是为了防止血小板聚集和冠状动脉血栓形成。注,在用阿司匹林治疗川崎病的过程中,如果儿童接触到流感病毒或水痘病毒,应立即停止使用阿司匹林,并与医生讨论换药事宜。

↓↓↓点击获取更多"论文"相关内容↓↓↓

★ 优秀论文题目2022 ★

★ 毕业论文答辩发言稿 ★

★ 毕业论文答辩致谢词 ★

大学毕业论文评语 ★

学专班姓学

院:业:级:名:号:

指导教师:

一、工作任务的进展情况

1.开题报告结束后,张老师给我们开了有关中期准备工作的见面会,简要指导了我们接下来的任务;2.金相试样的制备

(1)金相检验是研究金属及合金内部组织的重要 方法 之一,为了在金相显微镜下正确有效地观察到内部显微组织,就需制备能用于微观检验的样品--金相试样,也可称之为磨片.金相试样制备的主要程序为:取样—磨光—抛光一浸蚀等.(2)取样原则:手工用金相显微镜对金属的一小部分进行金相研究,其成功与否,可以说首先取决手工用金相显微镜对金属的一小部分进行金相研究,其成功与否,可以说首先取决所取试样有无代表性.在一般情况下,研究金属及合金显微组织的金相试样应从材料或零件在使用中最重要的部位截取;或是偏析、夹杂等缺陷最严重的部位截取.在分析失效原因时,则应在失效的地方与完整的部位分别截取试样,以探究其失效的原因.对于生长较长裂纹的部件,则应在裂纹发源处、扩展处、裂纹尾部分别取样,以分析裂纹产生的原因.研究热处理后的零件时,因组织较均匀,可任选一断 面试 样.若研究氧化、脱碳、表面处理(如渗碳)的情况,则应在横断面(3)试样的截取:手工无论采取何种截取方法截取试样,都必须保证不使试样观察面的金相组织发生变化.软材料可用锯、车、刨等方法切取;硬材料可用水冷砂轮切片机、电火花切割等方法切取;硬而脆的材料(如白口铸铁),也可用锤击法获取.对于要测量表面处理层深的试样,要注意切割面与渗层面垂直.研究轧制材料时,如研究夹杂物的形状、类型、材料的变形程度、晶粒拉长的程度、带状组织等,应在平行于轧制方向上截取纵向试样;如研究材料表层的缺陷、非金属夹杂物的分布,应在垂直轧制方向上截取横向试样.金相试样较理想的形状是圆柱形和正方柱体.以具体情况而定.一般可取高为10~15mm,直径φ1o~15mm;方形试样边长为10~15mm为宜.在实际工作中,由于被检材料和零件的品种极多,要在材料和零件上截取理想的形状与尺寸有一定的困难,一般可按实际情况决定.但是以试样的高度为其直径或边长的一半为宜,形状与大小以便于握在手中磨制为原则(4)试样打磨:手工磨光的目的是要能得到一个平整的磨面,这种磨面上还留有极细的磨痕,这将在以后的抛光过程中消除.磨光工序又可分为粗磨和细磨两步.

粗磨:手工对于软材料可用锉刀锉平,一般材料都用砂轮机磨平.操作时应利用砂轮侧面,以保证试样磨平.要注意接触压力不宜过大同时要不断用水冷却,防止温度升高造成内部的组织发生变化.最后倒角时防止细磨时划破砂纸.但对需要观察脱碳、渗碳等表面层情况的试样不能倒角,有时还要采用电镀敷盖来防止这些试样边缘倒角.粗磨完成后,凡不作表面层金相检验的棱边都应倒成小圆弧,以免

在以后的工序过程中会将砂纸或抛光物拉裂.甚至还可能会被抛光物钩住而被抛飞出外,造成事故.

细磨:手工细磨的目的是消除粗磨遗留下来的深而粗的磨痕,为抛光作准备.细磨本身包括多道操作,即在各号砂纸上从粗到细顺序进行.手工细磨的磨削工具是砂纸.按照磨料颗粒粗细尺寸砂纸分为各种规格,分别编号.手工手工磨光法是把使用放在垫有平玻璃板或平铁板的金相砂纸上进行推磨.为了保证试样试面平整而不产生弧形,在磨面上所施力应力求均衡,磨面与砂纸完全接触.同时磨削应循单方向进行,向前推行时进行磨削,回程时把试样提离砂纸.细磨时一般依次从0号(w40)开始,逐一换细一号的砂纸推磨,一般钢铁试样磨到04号砂纸,软材料如铝、镁等合金可磨到05号砂纸.每换下一号细砂纸时,应将试样和手冲洗干净,并将下面垫的玻璃板擦干净,谨防粗砂粒掉入细砂纸上,同时磨面方向应旋转90°,以便观察上次磨痕是否磨掉.在细磨较软的金相试样时,如铝、镁、铜等有色金属是应该在砂纸上涂一层润滑剂,可防止砂粒嵌入软金属材料内,同时减少表面撕损现象.常用的润滑剂有机油、石蜡、汽油溶液、汽油、皂化水溶液、甘油水溶液.制取的试样:

编号

炉号2j061022j06101

钢种16mndr16mndr

规格mm1260

试样方向横向横向

下屈服强度抗拉强度

382341

536513

伸率

编号

冲击温度-10-20-30-40-50

冲击96422824287945163

冲击2376295

冲击38222223721376137

平均值742222299914844

金相编号101112

备注板边中心1∕4

202122

板边中心1∕4

根据以上数据的顺序绘制冲击性能与温度的变化曲线:

二、未按计划完成工作任务的原因

已完成

三、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及改进 措施

数据处理,学习了origin数据处理的方法,成功地绘制出了变化曲线.四、下一步 工作计划

第9周至第10周抛光,制取要观察试样,照照片,第11周结合变化曲线观察分析16mndr低温压力用钢的力学性能

试样抛光手工抛光的目的是除去金相试样磨面上由细磨留下的磨痕,成为平整无疵的镜面.

尽管抛光是金相试样制备中的最后一道工序并由此而得光滑的镜面,但金相工作者的 经验 是:在金相试样磨光过程中要多下功夫,因为抛光的作用仅能去除表层很薄一层金属,所以抛光结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前几道工序的质量.有时抛光之前磨面上留有少量几条较深的磨痕,即使增加抛光时间也难以除去,一般必须重新磨光.故抛光之前应仔细检查磨面,是否留有单一方向均匀的细磨痕否则应重新磨光,以免白费时间.这是提高金相试样制备效率的重要环节.

姓 名 学 号 院 (系) 土 木工 程学院 学 科 工程力学与海洋工程 导 师 论 文 题 构多尺度有限元分析与试验 研究

中期报告日期 2013年3月26日 检查组长签字

研究生院培养处制

1

2

3

4

5

6

7

8

9

10

1.硕士学位论文中期报告在硕士研究生入学后第三学期末或第四学期初进行; 2.报告经中期报告检查组长签字认可后,交院(系)研究生教学秘书备案;

3.如确实不能按时完成论文工作,需在正常毕业时间的两个月前提出延期申请。

11

硕士学位论文导师审阅记录

12

硕士学位论文修改说明

13

附件1-4

硕士研究生发表论文记录单

附件1-5

硕士学位论文检查小组反馈意见表

一、设计(论文)进展状况

1、经过前期的学习和需求分析,我已经大概掌握了java程序的编写过程,以及java中对于框架的运用,加之对数据库的了解,熟悉了java程序与数据库之间的联系。

2、对系统进行了全面分析,并进行了需求分析和功能模块的设计。对系统与数据库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和设计。对数据库中关于考题表的设计进行了优化。

3、实现了数据库的设计,共有8个数据库表。ExamStu考生考题表。Choose选择体表,JCloze填空题表,estimate确定题表,Jquiz简答题表,choose—an表选择题答案表,Jcloze—an填空题答案表,estimate—an确定题答案表等。

4、已经实现了对不一样类型的考题按难度设置进行抽取,并组合

(1)管理员登录进行考题的录入

(2)管理员对数据库中考题的管理,如删除,修改

(3)学生登录后能够从系统得到一份自动分配的考卷

(4)教师登录后能够看到考生考卷,并进行评阅

(5)对于考生提交的考卷系统能够自动进行相关的打分,如选择题,确定题

5、已完成与专业相关的3000—5000字的外文资料的翻译。

二、存在问题及解决措施

1、存在的问题是:管理员和学生以及教师的权限问题

解决的措施是:根据输入的用户名,密码,到数据库里检索数据,根据该用户的权限值,保存成session,当打开一个新的页面,确定session。

2、存在的问题是:考题随即分配问题

解决的措施是:设计数据库时在各个考题表中设置一个关键字来区别已经选中的考题。

3、存在的问题是:对于考生试卷中确定,填空以及选择题自动比对的问题

解决的措施是:添加了一个答案表,并且设置了一个与之相联系的表的关键字

4、存在的问题是:在数据库设计时,考生考完试后,考生所答试卷不能正确的和考题关联上

解决的措施是:设置主外键进行表与表之间的联系。

5、存在的问题是: 系统安全 性的问题

解决的措施是:

(1)运用数据库自身的安全管理措施以及windows安全管理措施

(2)在系统资源访问上,增加过滤器验证身份,以到达可靠性。

三、后期工作安排

1、继续完成考生考试过程中关于得到随即分配考题的问题,关于考试过程中考题难度的浮动问题

2、集中测试考题分配问题

3、测试不一样人员的权限问题,不一样身份登录只能看到相应的页面,构成测试报告文档。

4、完善系统的安全性。并进行测试,构成测试报告文档。

5、系统的验收测试,并构成测试报告文档。

6、完成该系统后,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针对本系统的开发,存在的问题

以及对系统开发的经验 总结 ,写出一篇一万五千字左右的论文,作为对所完成毕业设计的.汇报与总结

(1)研究进度安排

川崎病是一种急性、自限性的全身血管炎,好发于5 岁以下婴幼儿。1962 年在日本首次发现,1967年日本学者川崎富作首先报道,此后欧、亚、美、澳洲及南非各地均有报道。由于本病病因未明,临床表现比较复杂,全身多系统均可受累,尤以冠状动脉为甚,在日本和美国已经取代风湿热成为 儿童 获得性心脏病的最常见疾病,目前已成为最常见的小儿后天性心脏病之一,并可能为成人缺血性心脏病的危险因素之一。近年来, KD 无论在流行病学、病因及发病机制的研究以及临床诊疗上均获得了诸多进展。本论文根据预定的开题报告内容以及进度合理安排,目前已经就相关文献综述以及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了分析与总结,为本文的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

(2)目前已完成的研究工作及结果

本文已经对相关案例进行了预定的选取。本文选取2013年10月-2014年7月在三峡大学仁和医院、宜昌市中心医院及宜昌市二医院就诊的川崎病患儿20例,年龄波动于6月~8岁,平均年龄(±)岁,男:女=2:1。受检对象按入选顺序编号,如第1个入选对象编号为1。诊断标准选用美国心脏病协会制定的川崎病诊断标准:

1)发热持续5天以上,抗生素治疗无效,不能被其他已知疾病所解释;

2)双眼结膜充血(非渗出性);

3)口唇鲜红、皲裂,口唇点膜弥散性充血,杨梅舌;

4)多形性红斑、皮瘆;

5)在急性期有手足硬肿,掌距红斑;在恢复期指(趾)端甲床皮肤移行处有膜状脱皮;

6)急性非化脓性颈淋巴结大,常为单侧,其直径>或更大。

以上标准至少满足5项,可确诊为川崎病,其中1)为必备条件。若患儿不明原因发热超过5天,伴其他诊断标准中的3项,并经二维超声心动图或冠状动脉造影确诊存在冠状动脉扩张或冠状动脉瘤,除外其他疾病,亦可确诊。对于所有患者的一般资料进行了充分的统计,同时在此基础上对患者进行了随机分组,从

三峡大学硕士学位论文中期报告

而为后续的研究奠定基础。

(3)后期拟完成的研究工作及进度安排

后期,本文将首先就检测KD患儿表达CCL5、CCR5的具体细胞。收集KD患儿和正常对照组外周血 3- 4 ml,PBMC分离:无菌肝素钠抗凝血 3- 4ml,经Ficoll

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提取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PBMCs)。同时在分析以及检测的基

础之上,对结果进行分析包括:

1)明确CCL5、CCR5分别在外周血PBMC中的具体表达细胞;

2)对于活化前后的T细胞,CCL5、CCR5的表达水平有何变化;

3)找到CCL5、CCR5之间在川崎病患儿中表达的联系。

经过上述比较,研究CCL5与CCR5在川崎病患儿外周血中的表达变化,从而为川崎病发病机制和治疗手段提供新的思路。研究结果如下表所示:

表1 趋化因子CCL5对T细胞趋化性影响

视野0 10 20 50 100 300 500

①21 50 88 57 60 52 33

②26 45 82 57 60 36 36

③12 44 43 14 32 60 61

④40 76 55 69 61 57 66

⑤19 55 63 29 53 43 50

⑥14 55 76 23 40 46 53

⑦17 35 59 41 55 30 30

⑧9 33 47 65 32 38 47

⑨13 14 25 20 30 36 29

合计171 407 538 375 423 398 405

平均数/视野± ± ± ± ± ± ±

表2 CCR5阻断剂对T细胞趋化性影响

视野0 10 50 100 200

①50 30 18 13 10

②38 23 13 12 9

③44 19 12 5 5

④72 25 17 5 7

⑤78 27 9 7 9

合计282 124 69 42 40 平均数/视野± ± ± ± ±

通过对趋化因子CCL5/ CCR5对T细胞趋化性影响,我们的实验结论如下:

1、趋化因子受体CCL5/ CCR5在川崎病患儿外周血中高表达,提示他们可能与川崎病患儿外周血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另外,受体CCRS可能是川崎病标志物之一。

2、趋化因子受体CCL5在川崎病患儿外周细胞中有明确表达,且为功能性受体。

十浓度呈现明显的

3、在实验组中加入趋化因子CCLS后SACC-83细胞内的Ca

2

瞬时上升现象(见图1),而利用受体CCRS阻断剂Maraviroc和CCRSmAb将细胞表

十浓度无明显的波动变化(见图面的受体CCRS阻断后,跟踪监测发现细胞内的Ca

2

1)。

4、趋化因子CCLS与其受体CCRS结合后,对川崎病患儿外周细胞的运动性、侵袭性、趋化性和增殖效应均产生了促进作用,其机理可能是CCL5/ CCR5生物轴通过引起细胞内钙离子浓度的改变,启动了癌细胞内钙离子相关的信号。

(4)存在的困难与问题

趋化因子(chemokines)是细胞因子超家族中的成员之一,是一类对细胞具有定向趋化吸引作用的小分子蛋白质,它可以定向吸引免疫细胞参与免疫应答和免疫病理过程[12]。到目前为止,至少有50种趋化因子被发现,其由70-125个氨基酸组成,分子量在8-11KD不等。大多数趋化因子含有4个保守的半胱氨酸形成的两个特征性的二硫键,故其有很相似的高级结构,C端为α螺旋,N 端不规则,有比较高的生物学活性,与受体相结合。

趋化因子首先作为趋化性介质被发现,但随着对趋化因子研究的深入,现在已经认识到趋化因子不但对白细胞具有趋化作用,而且在免疫细胞和器官的发育、免疫应答过程、炎症反应、病原体感染、创伤修复及肿瘤形成和转移等方面发挥广泛的生理和病理作用〔14-16〕。随着近年来对趋化因子及其受体研究的深入,国内外众多学者均已发现其二者结合在自身免疫性疾病中对T细胞的募集及趋化进行作用,并将相应T细胞聚集至靶器官发生组织器官损伤。Wenzel等在研究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时发现CXCL10及其受体CXCR3的结合可定向招募细胞毒性T 细胞进入靶器官最终造成皮肤损害;Barone 等研究表明,干燥综合征(SS)患者泪腺角膜上皮细胞CXCL9、CXCL10、CXCL11及受体CXCR3 表达均升高;Goulvestre 等通过对甲状腺组织中表达的细胞因子和相应趋化因子研究,得出CCL21、CXCL12、CXCL13、CCL22在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AITD)患者的甲状腺组织中的表达增加,其中自身免疫性疾病甲状腺组织中有异位二级淋巴滤泡形成的CXCL12、

三峡大学硕士学位论文中期报告

CXCL13、CCL22的表达显著增加。目前对于趋化因子及其受体的研究点在于趋

化因子在自身免疫性疾病中所起的募集、趋化T细胞至靶器官的作用,但其在川崎病中的具体作用研究尚不多,目前的研究对于趋化因子CCL5及其受体CCR5在川崎病中的表达及意义研究较少,缺乏相关文献的支持以及数据的保障,同时本文研究的内容以及提取方法相对复杂。由此要求研究中必须要花费更多的精力以及时间以保证研究结果的合理性与准确性,同时也需要进一步进行文献的搜集与整理,特别是对于国外文献的搜集与调查,从而为本文的研究奠定基础。

(5)如期完成全部论文工作的可能性。

目前,已经采集了部分研究对象资料,并进行了相对应的分组及采血。同时,国内学者已进行过CCL5、CCR5在其他疾病中的表达研究,可提供相应的研究方法及路线参考。而笔者的前期预实验已分离出PBMC并成功进行了T细胞的活化增殖。因此,后续能够按照最初的进度完成论文工作,并且保证研究质量以及结论的准确性。

导师评语:

评议小组评语:

↓↓↓点击下一页还有更多精彩的论文中期检查报告范文↓↓↓

川崎病的论文

让AI技术与基础医学理论结合,成为AI用于临床 探索 的新思路。目前这一新思路已被证实确有更大潜力——

最近,由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教授夏慧敏和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教授张康领衔、人工智能公司依图 科技 等共同参与的科研团队设计出一套基于AI的疾病诊断系统,就将医学知识图谱加入其中,使AI可以像人类医生一样根据读取的电子病历来“诊病”。

结果也颇为乐观:用纳入系统的55种常见儿科疾病和部分危急重症作测试,AI的诊断水平可达到儿科主治医生的专业水准。

目前,这一研究成果《使用人工智能评估和准确诊断儿科疾病》已于2月中旬在线发表于《自然—医学》杂志。

将深度学习技术与专业医学知识图谱进行结合,是该人工智能辅诊平台的最大特色。依图医疗总裁倪浩在接受笔者采访时说,未来对临床数据进行学习、为医生提供更多的辅助诊断能力(病种),采用深度学习+知识图谱的方式“很可行”。

为了使AI辅诊平台拥有专业的儿科医学知识,科研团队让它学习了万名儿童136万份电子文本病历中的诊断逻辑。这些来自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2016年1月至2017年7月间的电子病历,覆盖了初始诊断包括儿科55种病例学中常见疾病的亿个数据点。

除了将医疗知识进行整合,科研团队还利用依图 科技 的自然语言处理(NLP)技术构建了一个自然语言处理模型,以对这些电子病历进行注释——通过将病历变得标准化,该模型在未经过“培训”的情况下可以粗略地将临床信息进行分类。

“粗略分类是指,将整个电子病历当作输入,将专家诊断结果作为输出,以达到粗略的分类。但这样并没有真正理解疾病本身,也很难解释为何做出了这个诊断。”倪浩告诉笔者, NLP模型虽然突破了病历文本语言和计算机语言之间的障碍,但知识图谱才是让AI诊断平台获取专家能力的关键 。

这也是他们接下来的一项重要工作:由30余位高级儿科医师和10余位信息学研究人员组成的专家团队,手动给电子病历上的6183张图表进行注释、持续检验和迭代,以保证诊断的准确性。

通过资深医疗专家注释的图表对AI诊断平台进行“培训优化验证”后,研究人员发现,经过深度学习的NLP模型可以对电子病历进行很好的注释,在体检和主诉项目的注释上分别达到最高灵敏度和精确度。也就是说, 深度学习的NLP模型能够准确地读取电子病历中记录的信息,并可以准确作出符合临床标准的批注。而这也是整个研究中最为关键的部分。

“通过引入知识图谱将每种疾病的电子病历深入解构,使得NLP模型具备了理解电子病历的能力。例如手足口病与哪些特征密切相关,川崎病最相关的特征是什么,让模型在给出准确诊断的基础上,能够具备更好的医学可解释性。”倪浩解释说,“有了知识图谱,再用深度学习技术来解构电子病历,就能够真正理解临床数据。基于此,机器学习分类等算法就有用武之地,否则把电子病历当成‘黑盒子’,是无法构建高精度可解释的模型的。”

综合利用深度学习技术与医学知识图谱对电子病历数据进行解构,研究人员据此构建了高质量的智能病种库,这使得后续可以较容易地利用智能病种库建立各种诊断模型。

构建一个多层级的诊断模型,是研究人员把AI诊断平台打造成为儿科医生的第二步。倪浩介绍说,这一基于逻辑回归分类器创建的诊断模型,首先会按呼吸系统疾病、胃肠道疾病、全身性疾病等几大系统分,然后在每一类下面做细分—— 这是让AI模拟人类医生的诊疗路径,对目标患儿的数据进行逐级判定 。

结果显示,基于NLP模型准确读取的数据,AI诊断模型能够对儿科疾病作出精确诊断: 平均准确率达90%,对神经精神失调疾病的诊断准确率更是高达98%。

在对相应儿科疾病的划分和诊断上,该诊断模型同样表现不俗。系统对上呼吸道疾病和下呼吸道疾病的诊断准确率分别为89%和87%。同时,该系统对普通系统性疾病以及高危病症也有很高的诊断准确率,例如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准确率为90%,水痘为93%,玫瑰疹93%,流感94%,手足口病为97%和细菌性脑膜炎为93%。

这揭示出,该诊断系统可以根据NLP系统注释的临床数据信息对常见儿科疾病作出较高准确度的判断。

研究人员随后运用11926个临床病例比较了AI诊断系统和5个临床治疗组诊断儿科疾病的水平,其中参与研究的治疗组从事临床工作时间和资历逐渐增加。结果显示, AI诊断系统反映模型综合性能的F1评分均值高于2个年轻医生组成的治疗组,但稍逊于3个高年资医生组成的治疗组。

论文认为,这说明该AI诊断系统可以协助年轻治疗团队进行疾病诊断,提升团队诊疗水平。

今年1月1日,该系统在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投入临床应用。 仅1月1日至1月21日短短20天,该院医生实际调用它开展辅助诊断30276次,诊断与临床符合率达到。广州市妇儿中心医务部主任孙新在体验该系统后表示,这套系统在对疾病进行分组分类方面“比较科学”。

上述论文发表后,《纽约时报》点评这项研究称,“前后访问了儿科医院18个月中数十万名中国就医儿童的数据,能有这么庞大的数据量用于研究,也是中国在全球人工智能和竞赛中的优势。”

“数据确实是我们此次研究成果的核心关键之一。”倪浩说,“不过,高质量标准数据来源于强大的联合团队,我们专门开发了数据标准系统,进行了大量的数据标注。”

论文通讯作者之一、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教授夏慧敏表示,这篇文章的启示意义在于“通过系统学习文本病历,AI或将诊断更多疾病”。不过他提醒道, 当下还须清醒认识到,仍有很多基础性工作要做扎实,比如高质量数据的集成便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笔者了解到,该医院在近3年里注重将数据标准化、结构化处理,实现了50多个诊断数据子系统的相互交流和互联互通,为该系统应用打下了基础。

“此外,A I学习了海量数据后,其诊断结果的准确性仍然需要更大范围的数据对其进行验证和比对。 ”夏慧敏说。

AI技术落地的4元素之中,场景也非常重要。论文的另一位通讯作者张康认为,该研究以儿科疾病为对象意义重大。

“对儿科疾病的诊断是医疗中的一大痛点。一些儿科疾病威胁程度较大需要尽快得到治疗,而儿童恰恰不善于表达病情,因此快速、准确地对儿科疾病进行诊断非常必要。”张康表示,当前儿科医生供不应求,论文中构建的AI诊断系统对于严重不足的医疗资源会有很大的辅助作用。

相关论文信息:DOI:

马廉先生是著名的鄞县“五马”中的九先生。“五马”说的是马裕藻、马衡、马鉴、马准和马廉五位教授,也是五位亲兄弟。其他四位先生是:二先生马裕藻,曾任北京大学国文系教授、系主任;四先生马衡,曾任北京大学史学系教授、图书馆馆长,后任故宫博物院院长;五先生马鉴,曾任燕京大学国文系教授、系主任、文学院院长;七先生马准,曾任北京大学教授。马廉少年时喜读明末忠臣义士著作,后受王国维和鲁迅影响,孜孜不倦地收集、整理、研究古典小说、戏曲、弹词、鼓词、宝卷、俚曲等作品,成为著名的小说戏曲研究家。他的稿本如《隅卿杂抄》、《不登大雅文库书目》等都藏于北京大学图书馆。《鄞居访书录》一书的主要内容是马廉摘抄一些鄞县文人著作的目录,以及鄞县一些世家大族家谱的部分内容,其中很珍贵的除从《甬上屠氏宗谱》中录出屠本畯《饮中八仙记杂剧》外,还录有鄞县近代学者冯贞群的《伏跗室书目稿本》,冯氏藏书多善本,谢国桢先生《江浙访书记》多次提及伏跗室藏书。1935年猝逝于北京大学讲堂之后,藏书陆续散 出。其小说戏曲类的大部分,为北大图书馆购藏;然而若干珍稀小说以及大量的明踪影。凭借丰富的藏书,马廉于古代小说研究成绩斐然,却因多属未刊稿本,而少为人知。我们以北大所藏马氏稿抄本为资料基础,梳理马廉在古代小说目录学、三言二拍、《清平山堂话本》及《三国志演义》等领域取得的学术成果;并从小说学术史的视角,重新评价马廉的学术地位,探讨小说收藏与小说研究史之间的学术联系。明代嘉靖年间杭州洪楩清平山堂出版的《六十家小说》原为六十篇,现存二十九篇(包括残本)。其中十五篇为日本内阁文库所藏,不知集名,通称《清平山堂话本》。马廉在宁波发现的十二篇是《雨窗集》与《欹枕集》的一部分,现为北京大学图书馆所藏。马廉又是小说戏曲古籍收藏家,生前经常与钱玄同、刘半农、郑振铎等学者结伴,到琉璃厂访书购书。他因意外购得海内孤本———明万历年间王慎修刻本四卷二十回《三遂平妖传》,遂将书屋取名“平妖堂”。又因有感于封建时代小说、戏曲等通俗文学长期受到正统文坛与学术界的轻视,将自己藏书戏称为“不登大雅文库”,将书室戏称为“不登大雅之堂”,用以表示心灵深处的骄傲与欣慰。鲁迅先生当年就常去堂中看书。1935年2月19日,因患脑溢血,先生在北大讲台上溘然长逝。他的5286册藏书经魏建功、赵万里等专家整理,于1937年为北京大学图书馆购藏。在“不登大雅之堂”藏书中,有小说372种,戏曲394种,还有大量的讲唱文学及笑话、谜语等。共计928种,5 386册。大量不常见的小说、名剧珍本深受国内外学者珍视。藏书印“鄞马廉字隅卿所藏书”、“不登大雅堂文库”、“隅卿藏珍本小说戏曲”和“平妖堂”等。北京大学图书馆与首都图书馆合作编辑出版《不登大雅文库藏珍本戏曲丛刊》,共收入马氏戏曲64种。马廉对天一阁曾作出颇多贡献。1932年他回故乡鄞州养病时,曾与郑振铎、赵万里两位先生访得天一阁散出的明抄本《录鬼簿》,3人连夜影抄出一部副本,后来又和赵万里一起全面整理天一阁藏书。1933年,马廉先生又购得一包残书,从中发现了天一阁散出的明嘉靖刻本《六十家小说》中的《雨窗集》、《欹枕集》,次年交由北平大业印书局影印出版,使12篇宋元话本得以传世。1931年,宁波拆毁古城墙已近尾声,回乡的马廉发现其中大量的汉晋古砖历史文化价值很高,于是朝夕巡颓垣,欣然撮拾,负麻袋以归,灯下敲拓,著录《鄞古砖目》一册。1933年,宁波文化界人士筹款维修天一阁,并在阁后移建尊经阁和明州碑林。马廉就将自己收集的数百块古砖全部捐赠给天一阁,天一阁乃特辟一室予以储存陈列,因其中有不少珍贵的晋砖,所以命名为“千晋斋”。自此,千晋斋便成了天一阁的一个组成部分,迄今已有70年的历史,这是马廉先生对宁波历史文化的一大贡献。马廉,男,医学博士,主任医生、博士生导师,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副院长、儿科主任,第二届“汕头市十大青年文明标兵”,第十一批“汕头市优秀拔尖人才”获得者,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血液专业学组委员,广东省医师协会儿科医师分会副主任委员。 擅长于小儿血液和肿瘤、免疫性疾病的治疗及危重病人的抢救,对川崎病、儿科临床输血有较深入的研究,主持完成的课题获汕头市科技进步二等奖三项和卫生厅科技进步三等奖一项。以第一作者在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中国小儿血液、实用儿科临床杂志等杂志发表论文二十余篇。

川崎病,听起来像一个日本名字,可能是陌生的许多家长。他们还有一篇高度专业的论文——粘膜皮肤淋巴结综合征,这是一种急性、发热和全身性血管炎患儿的爆发性疾病,多发于5岁以下的婴儿。川崎病的病因尚不清楚,但它并不是一种复杂的疾病,只要早诊断、早治疗宝宝发病12天以内就是早发病,治愈效果还是很好的。这种疾病最早由日本医生川崎福佐提出,因此后来被称为川崎病。

基本上,以下6种症状出现4-5次,八婆麻要高度警惕,带宝宝到医院检查,宝宝发烧5天以上,多在38-40℃之间。这是该病最必要的先决条件。一般来说,孩子感冒发烧最多3-5天就会好起来。如果发高烧超过5天,一定要去医院诊断;孩子嘴唇发红、干涩出血,口咽粘膜充血,舌面有突出的小颗粒物如草莓;宝宝眼睛发红如红眼病,双侧眼球白皙,结膜充血,但无眼部分泌物;一侧颈部淋巴结肿大,频率较低,很多2岁以下儿童不会有此症状;多形性红斑有的像地图,大小不一,但无水泡、结痂,宝宝手足硬,红肿像冻疮。手指和脚趾脱皮可能发生在发病后10-15天。

细心的父母可能会问,我们不是说过给宝宝吃阿司匹林不好吗?这是伟大的,记得使用阿司匹林小心儿童!是的,我们强调不要给任何患流感或水痘的儿童服用阿司匹林,因为这会增加儿童患赖特综合征的可能性。Reye综合征是由阿司匹林引起的一种严重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于6个月至4岁的婴幼儿。本病患儿常有异常兴奋、意识障碍、惊厥、频繁呕吐、代谢紊乱、肝功能不全等神经精神症状,病死率高达30%。但对于患有川崎病的婴儿来说,阿司匹林是一种合适的治疗方法。

所以巴巴麻要注意,阿司匹林不能用来治疗婴儿发热,但诊断是川崎病,你需要给宝宝用它。一般来说,在治疗的早期,阿司匹林的用量会比较大,主要是为了减轻炎症反应;在后期,可以服用小剂量的阿司匹林,主要是为了防止血小板聚集和冠状动脉血栓形成。注,在用阿司匹林治疗川崎病的过程中,如果儿童接触到流感病毒或水痘病毒,应立即停止使用阿司匹林,并与医生讨论换药事宜。

原因是儿童在患有川崎病以后也会引起高热持续5天,还会伴有淋巴结的肿大,儿童的冠状动脉也会出现扩张,甚至会引起冠状动脉瘤的发生,所以有以上状况的,可能得了川崎病。

川崎病心脏病变论文

指的是一种急性自限性血管炎,会出现口腔黏膜发生变化,四肢会出现变化,会有红斑,会出现水肿,导致的并发症有皮疹,结膜炎,淋巴肿大,皮疹。

皮肤粘膜淋巴结综合症(muco-cuta-meouslymphnodesyndrome,MCLS)又称川崎病(Kawasakidiseaes),是一种以全身血管炎变为主要病理的急性发热性出疹性小儿疾病。1967年日本川崎富作医生首次报道.由于本病可发生严重心血管病变,引起人们重视,近年发病增多,1990年北京儿童医院风湿性疾病住院病例中,川崎病67例,风湿热27例;外省市11所医院相同的资料中,川崎病为风湿的2部。显然川崎病已取代风湿热为我国小儿后天性心脏病的主要病因之一。目前认为川崎病是一种免疫介导的血管炎,暂编入结缔组织疾病篇内。

是一种急性出疹性疾病;患者一般会出现发热,淋巴肿大,皮疹,血管炎,皮肤红斑等症状;可能会引发胆囊积液,关节炎,冠状动脉瘤,无菌性脑脊髓膜炎,肺血管炎等疾病。

呵呵……1,结构上,第一部分说心脏病,第二部分说心脏疾病与猝死,第三部分预防猝死,那么你如何定义猝死呢?2,第一部分里,分先天性/后天性没有错,风湿性心脏病和肺(源)性心脏病是否也属于后天性呢?心肌病你如何分类呢?3,先天性心脏病多数为散发,所以2应该也加上可能4,呵呵……有医学背景尚且很难知道所有跟心脏有关的疾病,况且你个没有医学背景的?好多表述不清,术语不对……“主动脉夹层”可以累及冠脉,“川崎病”一类表现就是累及冠脉,很多目前尚认识不了的各种综合症:21三体就不说了,Noonan,Marfan,等等等等5,心脏外伤呢?感染性心内膜炎呢?6,预防猝死……猝死没有明确定义……先天性心脏病可能猝死,大量心包积液可以猝死,外伤不说了,肥厚性心肌病可以猝死,主动脉夹层可以猝死……7,最关键的,你写这篇文章想要说个啥问题?最后结论如果是感冒运动与心源性猝死,大可不必铺这么大范围。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