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医学论文

首页 医学论文 问题

广州实用医学杂志主编是谁

发布时间:

广州实用医学杂志主编是谁

这是本很好的全国性综合性医学学术类期刊中 文 核 心 期 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 国 科 技 核 心 期刊主管:广东省卫生厅主办:广东省医学情报研究所刊号:ISSN 1006-5725 CN 44-1193/R邮发代号:46-44联系地址:广州市越秀区惠福西路进步里2号之6 邮编:510180电话:,81872080,81840509,81922330传真: E-mail: 网址:看看这些基本信息对你是否有用

在2014版中文核心出来之前,还是按2011版中文核心期刊目录为准。目前实用医学杂志》还是中文核心期刊。

2011年发布的北大中文核心要目总览第六版,收录在综合医药中2014年中国科技核心期刊(统计源核心)收录;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hinese Science Citation Database,简称CSCD) 2015-2016年度目录中没有收录;地址:51018广州市越秀区惠福西路进步里2号之6,《实用医学杂志》编辑部。电话:,81872080,81840509,81922330,传真:。

联系地址:广州市越秀区惠福西路进步里2号之6《实用医学杂志》编辑部邮编:510180电话/传真:E-mail:接受三种方式的投稿,即登录我们的网页投稿、通过E-mail投稿、向我编辑部寄来纸质打印稿投稿。我们推荐作者以第一种方式投稿,因为该方式方便。如果以纸质打印稿投稿,请务必在投稿后将原稿电子版发E-mail到我刊邮箱,并注明“补盘”二字。

广州实用医学杂志主编

这是本很好的全国性综合性医学学术类期刊中 文 核 心 期 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 国 科 技 核 心 期刊主管:广东省卫生厅主办:广东省医学情报研究所刊号:ISSN 1006-5725 CN 44-1193/R邮发代号:46-44联系地址:广州市越秀区惠福西路进步里2号之6 邮编:510180电话:,81872080,81840509,81922330传真: E-mail: 网址:看看这些基本信息对你是否有用

肝癌、子宫肌瘤介入治疗的基础和临床研究较早在国内开展了经动脉导管实体肿瘤化疗栓塞术,以及热消融技术的临床应用与研究。近国内核心期刊发表论文60余篇,先后主持或参与国家科委、卫生部、广东省科委、广东省卫生厅科研立项课题12项。获广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学术任职:中国抗癌协会肿瘤介入治疗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抗癌协会肿瘤影像介入治疗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心血管介入理事会理事、外周血管疾病分会副主任委员广州抗癌协会生物治疗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华放射学杂志》特约审稿专家《介入放射学》编委《放射学实践》编委《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编委《实用医学杂志》编委《影像诊断与介入放射学》编委

2011年发布的北大中文核心要目总览第六版,收录在综合医药中2014年中国科技核心期刊(统计源核心)收录;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hinese Science Citation Database,简称CSCD) 2015-2016年度目录中没有收录;地址:51018广州市越秀区惠福西路进步里2号之6,《实用医学杂志》编辑部。电话:,81872080,81840509,81922330,传真:。

张光明,主任医师,研究生学历,医学硕士,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创伤与手外科主任,硕士研究生导师,局管优秀科技人才。担任中华医学会广东省显微外科学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骨科学会常委、广东省修复重建外科学会常委、广东省创伤学会常委,广东省骨质疏松常委,中华医学会广州市骨科分会常委、广东省人体组织工程学会理事、《实用医学》《广州医学院学报》《中国骨肿瘤骨病杂志》《中国矫形外科杂志》编审、广东省老年病学会常委 、《中华现代医药杂志》常务编委、《中华现代临床医学杂志》常务编委. 从事骨科临床工作已有27年,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现主持广东省省科技厅重大课题3项,国内首创《复合骨移植用于四肢骨肿瘤保肢治疗》获广东省2008年科技进步三等奖及广州市科技进步三等奖。

实用医学杂志主编是谁

张亚历,男,1961年出生。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务院特津专家,广东省高干保健专家。现为南方医科大学消化内科研究所副所长,南方医院消化科副主任。广东省医师协会消化内镜分会主委、广东省医师协会消化分会副主委,广东省医学会消化学会副主委,广东省医学会肝病学会副主委、广东省药学会抗感染专业委员会副主委。广东省大肠癌协会顾问。1995年获国家人事部中国青年科技奖、卫生部吴阶平医学研究奖、广东省第四届丁颖科技奖。担任《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副主编,及《世界胃肠病学杂志》、《实用医学杂志》、《广东医学杂志》《现代消化与介入杂志》、《军医大学学报英文版》等杂志编委。

李义凯岐黄学者、现为南方医科大学中医药学院骨伤推拿教研室主任、附属南方医院中医正骨科主任和附属第三医院中医骨伤科主任、香港大学兼职教授、主任医师、教授、博士(后)研究生导师。1995年毕业于上海中医药大学中医骨伤科专业,获医学博士学位。1997年第一军医大学临床解剖学博士后出站(为本校第一位博士后),导师为钟世镇院士。应用中西医结合正骨手法、针刀、中药和手术等手段治疗骨伤科常见的颈肩腰腿痛、骨折脱位和运动系统退行性疾病及骨质疏松、强直性脊柱炎和致密性髂骨炎等风湿骨病类疾病。主编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教材2部、出版有《软组织痛的基础与临床》、《中国脊柱推拿手法全书》、《脊柱推拿的基础与临床》和《汉英对照人体骨骼肌学习手册》等专著6部,发表学术论文300余篇,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7项。历任中华中医药学会推拿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针刀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国软组织疼痛研究会副主任委员、《颈腰痛杂志》副主任委员和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骨伤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等学术职务。中文名:李义凯国籍:中国民族:汉族出生地:辽宁大连出生日期:1962年11月职业:教授、主任医师毕业院校:上海中医药大学主要成就:主持7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代表作品:《脊柱推拿的基础与临床》、《中国脊柱推拿手法全书》、《软组织痛的基础与临床》等人物经历学历及工作简历-新疆空军后勤部大河沿油料转运站战士空军军医学校军医班学员(大学专科)新疆鄯善87176部队卫生队军医新疆空军后勤部卫生处助理新疆空军87176部队卫生队军医新疆空军86903部队卫生所军医空军乌鲁木齐医院外三科住院医师上海中医学院附属曙光医院中医骨伤专业硕士研究生(导师:石印玉)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中医骨伤科博士研究生(导师:吴诚德、石印玉)第一军医大学临床解剖学研究所博士后研究人员(导师:钟世镇院士)第一军医大学中医系骨伤科副教授、副主任医师科室副主任第一军医大学中医系针灸骨伤科副教授、副主任医师科室主任入选“国家中医药领军人才支持计划-岐黄学者”2004至今南方医科大学中医药学院骨伤推拿教研室教授、主任医师科室主任学术团体和期刊任职:1.中华中医药学会推拿分会副主任委员;2.中华中医药学会针刀分会副主任委员;3.广东省推拿按摩学会副主任委员;4.中国软组织疼痛研究会副主任委员;5.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一审和二审专家;6.《颈腰痛杂志》编辑委员会副主任委员;7.《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编委;8.《中医正骨》编委;9.《实用医学杂志》编委;10.中华中医药学会广东省针刀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11.广东省中医骨伤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12.《推拿学(第二版)》主编;13.《推拿解剖学》主编。研究方向概述:1990年以前主要从事西医骨伤科的临床工作,攻读硕士、博士以后主要从事中西医结合治疗骨伤科疾患的临床和基础研究工作,重点是周围神经再生的研究。博士后期间主要是从事中医正骨手法和脊柱推拿手法的临床解剖学和生物力学等研究工作。临床上,主要是应用中医的正骨手法、针灸、中药和手术等治疗手段,治疗骨伤科常见的颈肩腰腿痛、骨折和运动系统退行性疾病及强直性脊柱炎和致密性髂骨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获奖记录行政获奖科研获奖主要贡献科研论文共发表学术论文300余篇。其中,国外专业期刊发表并被SCI收录论文30篇。主编教材全国统编1部,自编2部教学时数:5年内,理论课402学时,实验课491学时主讲课程:本科生《中医骨伤科学》、《推拿学》(选修课)、《生物力学》(研究生)、《推拿学》(留学生)

温州医学杂志社主编是谁

董德懋出生在北京房山县曹章村。一九二六年在良乡县高小毕业后,由于家道贫寒,无力继续学业,由人介绍到一家商店学徒,以维持生计。因胞弟患病,贻误于庸医,不胜悲恸,遂立志从医。董德懋学医的启蒙老师是其岳父赵廷元先生,他开始教董德懋习诵《雷公药性赋》、《濒湖脉学》、《医学三字经))、《医宗金鉴》等书。当时年青好强,常发愤攻读,即更衣亦手不释卷。有一次到姑母家,犹不忘背书。其姑母深为感动,资助董德懋报考华北国医学院,开始自己真正的医学生涯。董德懋在华北国医学院的第三届学习,毕业后又随施老学习内科。当时先后随师的同学有哈荔田、祝谌予、李介呜等。在这样优越的环境熏陶下,使他的学业大有长进。从一九三六年他就在施老诊所襄理业务,并从事针灸临床,时达五载余。毕业后开业行医。曾任华北国医学院副院长、总务长。先后创办《中国医药月刊》、《中华医学杂志》、《北京中医月刊》,并任社长、主编。建国后,任卫生部中医研究院广安门医院内科副主任,《中医杂志》副总编辑、总编辑,中华医学会理事,中华全国中医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农工民主党党员。擅长中医内科、儿科。对脾胃学说有深入研究。编著有《中医基础学讲义》、《中医药物学讲义》、《董德懋医话》、《董德懋医疗经验琐谈》、《脾胃学说初探》等书。在施老亲自教诲下,耳濡目染,心领神会。董德懋当时学习的主要方法;清晨背书,白天随师诊病抄方,晚间整理脉案,阅览医书,他把老师的脉案按病、按证、按方分剐归类,并查阅相应的文献,作笔记,加按语,还常试用治疗,把个人体会也记下来。如此温故知新,反复验证,从中省悟老师的学术经验。

邓家栋邓家栋,内科学及血液学家。多年致力于临床医学和血液学研究;主持建立中国第一个输血及血液学研究所;重视医学教育,积极参与恢复八年制的医学教育。曾主编《内科学基础》、《诊断学基础》、《临床血液学》及其他医学专著。中文名:邓家栋国籍:中国出生地:广东省蕉岭县出生日期:1906年2月9日逝世日期:2004年5月22日职业:医学教育家毕业院校:北京协和医学院代表作品:《内科学基础》等人物简介邓家栋(1906~),内科学及血液学家,九三学社第六届中央委员会委员、第七届中央常务委员会委员、第八、九届中央参议委员会常务委员,我国血液学创始人之一、著名的血液学家、医学教育家。多年致力于临床医学和血液学研究;主持建立中国第一个输血及血液学研究所:重视医学教育,积极参与恢复八年制的医学教育。曾主编《内科学基础》、《诊断学基础》、《临床血液学》及其他医学专著。人物生平在镇上读小学邓家栋,1906年2月9日生于广东蕉岭县的一个农村。祖父中年客死南洋。祖母抚养二子长大成人,并资助他们在本乡小镇新铺圩开设一家黄烟茶叶店。家有田产十数亩,由妇女耕种(这是当地风俗)。祖母勤俭持家,重视儿孙辈教育。邓家栋有二姊、一兄、一弟,还有堂兄弟7人。邓家栋在镇上的高等小学读书时,每逢星期无及假日亦到店中学做生意。1919年高小毕业,只身赴离家50华里的梅县投考梅县广益中学,被录取后,留校就读。1924年毕业,成绩名列第一。按规定可由学校保荐免交学费升入上海沪江大学(与广益同属一个教会)。其堂叔了解到家栋愿读理科及医学,乃劝他改入苏州东吴大学。邓家栋将中学成绩单、推荐信以及上海沪江免考录取的证件寄至东吴大学,得到同意,遂转入该校。1925年当上海发生五卅惨案时,他参加了全苏州学生的宣传募捐活动。孙中山逝世后,他参加了苏州市民的追悼大会。他在东吴大学还听到过革命家恽代英、萧楚女等的演说,深受影响。北京燕京大学1926年暑假,他与几位同学慕名转学北京燕京大学,插入三年级,主修化学及医学预科。1928年在燕京毕业,获理学士学位。他在燕京期间曾参加一个秘密的学习小组,接触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启蒙教育。按北京协和医学院规定,读完三年大学的自然科学(生物、物理、化学、数学)即可报考医科。燕京的化学教授兼医预科主任威尔逊()了解到他经济困难,又知他成绩优异,遂主动与协和代校长格林()商量由格林个人贷款供邓家栋人协和读医。邓家栋遂于1928年夏投考协和,被录取并获免学费奖。在协和的第二年他向学校借贷,第三年再次得免学费奖。他在学习期间生活十分俭朴,节衣缩食,经常穿蓝布大褂,而惟努力学习,毕业时得到最优成绩奖。他即以奖金还清全部债款。毕业留校邓家栋1933年在北京协和医学院毕业后,留校任内科住院医师、住院总医师兼助教,同时参加内科血液学的教学和实验研究工作。1938年冬他被派赴美国,人哈佛医学院的桑代克(Thorndike)研究所,在诺贝尔奖金获得者迈诺特()和卡斯尔()等著名血液学家的领导下从事血液学研究。1939年冬回国前,他遍访当时美国的著名血液学专家和科学研究机构。1940年春他返抵北平,仍在协和任内科主治医师兼讲师,并主持血液学实验室的工作。1940和1941连续两年他两次患原因不明的自发性气胸,又因临床医疗任务较重,未能在留美时所作的溶血机制研究的基础上作进一步的科学研究。太平洋战争爆发后,协和医学院和医院被日本侵略军强占,邓家栋至道济医院任内科主任,约一年后转往天津加入由几位校友创办的天和医院任内科主任,后兼任院长。1948年北京协和医学院恢复后,被聘回校任内科襄教授兼内科副主任,仍主持血液学组和实验室的工作。建国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邓家栋仍留校工作。1956年他奉中央卫生部和总后勤卫生部之命,在天津建立输血及血液学研究所并任所长。1956年参加军事医学考察团赴苏考察。1960年夏他奉调回北京担任北京医院副院长,不久又兼任保健局副局长,做高级干部的保健工作。“文化大革命”期间他被隔离审查,1971年被遣送江西五七干校,1972年因病离五七干校回京。“文化大革命”后,他一度在人民卫生出版社任总编,主要负责书刊的编审工作。1978年被调至中国医学科学院参加教育方面的领导工作,井与黄家驷等筹备恢复八年制的中国协和医科大学。他又与同仁努力将血液学研究所从四川简阳迁回天津原址。他被任命为中国医学科学院副院长、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副校长,并兼血液研究所名誉所长。主要经历1906年2月19日生于广东蕉岭县。1919年入梅县广益中学。1924年入苏州东吴大学。1926年转入北京燕京大学,主修化学及医预科。1928年毕业于燕京大学,获理学士学位。1933年毕业于北京协和医学院,获美国纽约州立大学医学博士学位。1933—1937年任协和医学院住院医师、住院总医师、内科助教。1938—1940年在美国哈佛医学院Therndike研究所进修。1940—1942年任协和医院内科主治医师、讲师,主持血液学实验室。1942—1943年任北平道济医院内科主任。1943—1948年任天津天和医院内科主任、院长。1948—1957年任北京协和医学院内科副主任,襄教授、教授。1957年任天津输血及血液学研究所所长。1960年任北京医院副院长。1962年兼保健局副局长。1975—1977年任人民卫生出版社总编辑。1975—1980年任中国医学科学院副院长、血液学研究所所长。1981—1983年任中国首都医科大学副校长,血液学研究所所长。1983—任血液学研究所名誉所长。工作作风从未脱离临床乐于做临床医生邓家栋在协和医院任住院医师三年,总住院医师一年,受到严格而全面的内科临床和血液学专业的训练。他从未脱离临床。1937年他在《中华内科杂志》发表一篇自述《我乐于做临床医生》,说明他历来都是热爱临床工作。热诚为病人服务他认为临床医生首先要热爱自己的工作;要热诚为病人服务,待病人如亲人;要不断学习,提高业务水平;对病人还要有充分的责任心。他自己就是这样做的。1936年他任住院医师时,遇到一位脊髓灰质炎患者,他及时发现病人已发生呼吸神经麻痹,并将其放人人工呼吸机(铁肺),使其生命得以挽救。他又认为对病人的临床表现必须随时进行细致观察并如实记录下来,才能避免错误。也是在他任住院医师时,遇到一个中年病人反复发生原因不明的心力衰竭。检查中他发现时有时无的、典型的二尖瓣狭窄的舒张期心脏杂音,主治医师和其他医师的短暂观察均未能予以证实,但他坚信自己的观察所得并将其记录下来。后患者死亡,尸体检查发现左心房中有一个有蒂的粘液瘤。这一瘤体使二尖瓣产生时有时无的部分狭窄现象。这就证明他的观察是正确的。在临床工作中,正确的分析也十分重要。在美国波士顿进修时,参加过一次有许多名医参加的临床病理讨论会,讨论一个被多数人诊断为急性阑尾炎穿孔和弥漫性腹膜炎的病例。他仔细分析病史和临床资料之后,独持异议,井提出伤寒病肠穿孔的可能性。尸体检查结果证明他的诊断完全正确,使满座为之震惊,他的精辟分析使听众莫不折服。发展人才在协和医学院第三学年的病房见习中,邓家栋遇到一个青年病人,某医学院的一年级学生,患的是急性粒细胞白血病,有高热、重度贫血和出血现象,但精神还很好。病人不了解这病的严重性,在述说病史之后,又絮絮叨叨地谈到他的学习目的和计划,并希望将来成为医学专家。邓家栋自己也是一个青年医学生,知道这病在当时除靠输血可暂时维持生命外并无治愈的希望,听完病人的话深表同情,心情又非常沉重,同时把这血液病看作对他,也是对所有医生的严重挑战。时隔不久,他又遇到一个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病人。这也是原因不明的病,当时也没有特效治疗,只能靠放血以减轻症状。此外,他还看到不少黑热病病人,他们都有较严重的贫血,白细胞和血小板减少,原因也不明。他接触到的这些病人和其他种种血液病方面的问题促使他下定决心要对血液病进行研究,以期有所贡献。因此,他在做住院医师期间,除做好临床工作之外,还挤出时间到内科血液学实验室从师血液学专家福克纳教授学习血液学的临床和实验室检查的基本知识和科学研究方法,包括血液和骨髓涂片的细胞分类、超活体染色和出血凝血等试验。1937年他和Forkner等共同报告中国第一例世界上少见的嗜酸粒细胞白血病。关于黑热病的血像问题,他证明其病原体(即利杜体)及其培养液对实验动物的血像没有直接影响。他又发现动物的骨髓提取液不含刺激造血的因子。在黑热病人的尿液和前列腺液中他发现了利杜体,并证明利杜体能在有普通细菌污染的环境中生长,借以解释在咽拭子涂片中也可找到利杜体(Forkner等的发现)的现象。在美国进修时,他在Thorndike研究所的研究课题主要为红细胞溶解机制,他发现在血流阻滞和血氧缺乏的情况下,正常红细胞可向球形转化,直至自行溶解。他返国后惋惜无机会将这一研究继续深入下去。1957年中国第一个输血及血液研究所在天津建成后,邓家栋对该所的科室建设和干部培养作了安排,同时根据平时战时结合、中西医结合和临床与实验室结合的方针,主持制定了输血及血液学的科研发展规划。当时决定以再生障碍性贫血和白血病为血液学的重点研究课题。短短两年余的时间,该所已具有一定规模,工作正顺利地开展并取得了初步成绩。冻干血浆已研制成功;高质量的右旋糖酐已能生产,供临床应用;水解蛋白的研究也已取得成果;临床方面,再生障碍性贫血和白血病的治疗有了进展;输血工作常规和血站建设方案已经制定并上报卫生部。在这期间该所举办了各种进修班,为全国各地培养了数批血液学和输血工作的骨干,壮大了血液学的队伍。办学成就八年制的北京协和医学院于1953年停止招生,1959年恢复并改称“中国医科大学”,“文化大革命”期间又遭解散。邓家栋于1978年被调至中国医学科学院后,即与黄家驷等一起酝酿再次恢复八年制的医学教育,重建协和医学院。经过克服种种阻力,该校终于在1979年以首都医科大学的名义重新招生,1987年第一届学生毕业。校名于1985年改为中国协和医科大学。邓家栋认为为了发展医学需要有各层次的医学院校,要有高层次的,学制较长的医学院以培养师资和科学研究人才。中国医学科学院和协和医院的设备条件、师资、教学传统和实习基地(包括医学科学院所属各研究所和各医院)完全有条件可以担负这一任务。在酝酿恢复协和医学院时,首先提出的是关于旧协和的评价问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人们曾把旧协和作为“美帝文化侵略的堡垒”进行严厉的批判。从旧协和毕业或工作过的人都不能不对“亲美、崇美、恐美”思想作深刻的检讨。“文化大革命”期间,旧协和更被全盘否定。然而人们又不能不注意到旧协和对中国的医学卫生事业确曾有过贡献,有过不少很有价值的科研成果,培养出不少优秀人才。这是因为,无论旧协和的创办人的目的和动机是什么,但具体执行办学任务的人则是当时世界第一流的科学家、医学家。他们明确提出的目标一直是要把协和办成一所世界水平的第一流的医学院,而他们确实是相当成功的。协和医学院在世界上有了相当高的声誉。旧协和的严格选拔学生,在教学中精简课堂讲授,加强实验室和临床实践,重在启发教育而避免简单灌输,培养独立思维分析能力等传统对于培养高水平的临床医生、师资和科研干部都曾经证明是有成效的,值得继承发扬。基于这种认识,复校后邓家栋对于课程设置和安排、教学计划的制订和教学方法等都曾积极提出意见,并与广大教学人员共同讨论决定。他热爱学生,每年于学校开学后,他都现身说法,对新同学作“如何学习医学”的报告。1983年邓家栋和黄家驷等1933级毕业同学与其他老同学、老教师等共同发起并各自捐资成立“协和之友基金会”,并决定以其利息奖励每年评选的优秀学生和教师。论文著作1邓家栋,主编。内科学基础。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邓家栋,陈文杰。关于再生障碍性贫血研究和治疗的几点意见。天津医药杂志,1962,4:邓家栋。有关今后研究和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方面的几个问题。天津医药杂志,1962,4:邓家栋,陈文杰。关于再生障碍性贫血的临床和实验研究。天津医药杂志。输血及血液学附刊,1964,2:邓家栋,主编。诊断学基础。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邓家栋,陈文杰,杨天楹等。睾丸酮治疗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第十届国际血液学会议。邓家栋,陈文杰,孔宪云等。氯化钻治疗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第十届国际血液学会议。邓家栋,杨天楹。为早日征服白血病而努力。中华内科杂志,1979,18:邓家栋,李家增。两种中药对血小板和血液凝固影响的实验研究。瑞典第九届血栓形成与止血国际会议。邓家栋,杨崇礼,杨天楹。临床血液学。上海:上海科技出版社,邓家栋,杨崇礼,杨天楹等。血液病实验诊断。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邓家栋主编。热带病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郁知非,主编。杨崇礼,杨天楹(副主编),邓家栋(特邀编委)。中国医学百科全书?血液病学。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5名医名言邓家栋教授是我国著名的医学科学家、医学教育家,他曾讲过:“救死扶伤、济世保健,应是学医的目的,这必须明确。为了发财致富,当然不必学医。有了明确的目标,还要有坚定的意志和克服困难的决心。遇难而退或见异思迁,则将一事无成。医学是要费大精力,下大苦功才能学好,而且是永远学不完、做不完的、永无止境的一门学问和工作。这也就是为什么医学是最有兴趣和很有意义的学问和工作。然而,人生的道路又往往是曲折坎坷的,一帆风顺只是少数人的幸运。人在学医过程中,难免遇到困难和挫折。贵在能保持‘有志者事竟成’的信念,千方百计克服困难以奔向既定目标。”

比较好投的医学类杂志有:

1、《实用医学杂志》

《实用医学杂志》(CN:44-1193/R)是一本有较高学术价值的大型半月刊,自创刊以来,选题新奇而不失报道广度,服务大众而不失理论高度。颇受业界和广大读者的关注和好评。

《实用医学杂志》以临床实用为基础,提高与普及相结合,主要报道全国各地各级临床医生及医学科研工作者的最新研究成果、实用性较强的临床经验、医学新技术、新动态等。

2、《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是一本有较高学术价值的大型半月刊,自创刊以来,选题新奇而不失报道广度,服务大众而不失理论高度。颇受业界和广大读者的关注和好评。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办刊宗旨显加强医院感染控制,提高全国医院感染管理水平,在全国医院感染管理、消毒来菌、抗生系使用等工作中起导向作用。

3、《国际眼科杂志》

《国际眼科杂志》(CN:61-1419/R)是一本有较高学术价值的大型月刊,自创刊以来,选题新奇而不失报道广度,服务大众而不失理论高度。颇受业界和广大读者的关注和好评。

《国际眼科杂志》为一综合性眼科专业学术期刊,涵盖面广、信息量大;包括眼科基础研究和临床研究及相关学科研究论文。

4、《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半月刊)创刊于1989年,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肝胆肠外科研究中心编辑出版的部级综合性医学科技期刊(旬刊),是中国科技优秀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CSCD期刊。

本刊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王陇德副部长担任名誉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肝胆肠外科研究中心主任张阳德教授担任主编,面向全国公开发行。

主要刊登基础医学、临床医学、预防医学以及医学相关学科的新理论、新成果、新技术等方面的研究论文以及医学信息、动态方面的文章。设有论著、综述、临床研究、临床报道、学术交流、病例报告等专栏。

5、《按摩与康复医学》

《按摩与康复医学》:ISSN:1008-1879,是康复医学期刊中很热门,也很不错的一本期刊,半月刊,审稿周期短,出刊速度快。

《按摩与康复医学》创刊于1985年,曾用名《按摩与导引》,是由广东省中医药局主管,广东省第二中医院(广东省中医药工程技术研究院)主办的医学科技期刊。

广西医学杂志主编辑是谁

吴纪周,中共党员,医学博士,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教育部留日回国学者;现任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感染性疾病科副主任、广西医科大学传染病学教研室副主任、中华医学会广西分会传染病与寄生虫病专科学会常委;《广西医学》、《广西医学文选》、《广西预防医学杂志》、《内科学杂志》和《广西医科大学学报》编委。

长期从事肝癌研究,发现中国第一个肝癌高发区。20世纪60年代,肿瘤学专家叶馥荪教授在广西扶绥县建立起中国第一个肝癌高发现场防治点,对肝癌进行了一系列研究,首先论证了肝癌病因的三大危险因素中的两大因素,为学校的肿瘤学科发展成为全国重点(培育)学科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广西某县原发性肝癌的发病率及流行因素初步探讨》(《天津医学杂志》,1965年第5期)《广西肝癌建国以来防治研究进展》(《广西医学杂志》,1984年第5期)叶馥荪、莫志纯等教授在美国《cancerresearch》杂志发表的论文《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和黄曲霉毒素与肝癌关系的队列研究”》,至今被引用204次,在全国名列前茅。 《广西肝细胞癌的流行病学及发病学研究》(1984年日本《肝脏》第2卷,7号)《中国原发性肝癌流行病学与早期诊断的研究》(1986年美国《癌症研究的进展》47卷297—327页) 1954年广西医学院从桂林迁来南宁,叶馥荪等医务人员注意到本地区肝癌患者较多,遂下定决心要探索攻克肝癌的办法。1961年,他组织和率领肝病调查队,深入到广西肝癌病人最多的扶绥县、贵县等地进行调查研究。1964年明确了扶绥县肝癌、肝硬化发病率特别高,是中国肝癌高发区,也是世界上肝癌高发区之一。调查中首先注意到广西肝癌与玉米为主要口粮有关,肝病高发和饮水污染也有一定的联系。他又注意到国外学者关于霉变粮食能引起动物肝病和肝癌的报道。他和助手们下乡进行粮食发霉情况的检测,用发霉粮食作大鼠诱癌试验。12个月诱发了肝癌。初步揭示了黄曲霉素可能是肝癌高发区主要致癌的原因。由于“文化大革命”的冲击,研究工作暂停。他恢复工作后,又组织调查小组到扶绥县及周围县的乡镇检查肝癌、肝病的发病,粮食污染黄曲霉素的情况,查地理、气候、水源。通过对数万人次的调查,千万份粮食和血标本的检测,大量数据处理分析,明确了肝癌高发与口粮污染黄曲霉毒素程度、肝病背景和饮用不洁塘水密切相关。进一步论证了肝癌的三大危险因素:黄曲霉毒素、乙型肝炎感染和饮用水污染。1969年,全国肿瘤会议期间,《天津医学杂志》发表了叶馥荪等撰写的《广西某县原发性肝癌的发病率及流行因素初步探讨》论文,并展出了广西实验动物诱癌成功的图片。1978年获全国科学大会科研成果奖。1973年,他在意大利,1981年至1984年在日本、美国召开的国际肿瘤会议上宣读《广西肝细胞癌的流行病学及发病学研究》《中国原发性肝癌的流行病学及早期诊断的研究》等论文,深受国外学者、专家注意,并在《肝脏》(日)《癌症研究的进展》(美)等杂志上发表。1982年,美国洛杉矶南加州大学医学院亨德森教授主动与叶馥荪联系,并签订了《肝癌与鼻咽癌流行病学研究》的协议,由美方提供13万美元的研究经费,双方进行合作研究。1981年他承担的“六五”国家攻关项目,“肝癌预防措施——黄曲霉毒素在肝癌病因的作用及阻断研究”,1987年获广西壮族自治区科技进步二等奖。 叶馥荪对肝癌的预防及有关治疗、预防肝癌的组织建设和人体培养也很重视。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府采纳他的意见,成立了扶绥县肝癌防治研究所。并通过传、帮、带及举办各级学习班,培养了一批肝癌科研骨干及大批基层调研及防治队伍。院内的肿瘤研究小组,也发展到约有400人编制的广西肿瘤防治研究所。

审稿较严且投稿人数居多。《广西医学》杂志的审稿周期较长,需要6个月时间,每期的投稿人数非常多,但审稿上一直秉持严格的要求,所以进度缓慢。《广西医学》是广西壮族自治区卫生健康委员会主管、广西壮族自治区医学科学信息研究所主办、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综合性医学学术期刊。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