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医学论文

首页 医学论文 问题

柳叶刀医学杂志肺癌

发布时间:

柳叶刀医学杂志肺癌

2019年6月,医学权威杂志《柳叶刀》发表了一篇重磅论文,文章中研究了1990-2017年中国近三十年全国各省市居民的主要死亡原因,该项研究由中国CDC、北京协和医院及美国华盛顿大学等共同完成,对于揭示中国人健康状况及患病情况意义重大。

该项研究表明,随着时代变化,威胁中国人健康也在发生变化,如今主要死亡原因已不再是传染病,而是慢性疾病。曾几何时,下呼吸道感染以及新生儿疾病是中国最主要的死亡原因,随着经济发展和现代医学水平提升,死亡率已经降到第十位。取而代之,中风、缺血性心脏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癌、阿尔茨海默症成为中国人五大主要死亡原因,其中“中风”更是成为国人健康头号杀手。除此之外,肝癌、胃癌、高血压性心脏病、食管癌等疾病也在危害中国人的健康。

十大危险因素,膳食因素占主要

目前高血压、吸烟、高钠饮食以及空气污染是引发过早死亡的排名前四位的危险因素,诸如高血糖、高血压、高钠饮食、肥胖、高胆固醇等都是和膳食紧密相关,由此可见大部分的疾病死亡都是不良的日常饮食生活习惯导致的。吸烟更是成为中国各地区导致寿命减少的首要危险因素,提倡禁烟、低盐、减食是未来健康趋势。

整体而言,经济越发达地区、越靠近东南沿海,疾病负担越小,这主要和经济发展水平及医院基础设施相关。

孕产妇及新生儿死亡率出现70-80%大幅度下降,从侧面反映了中国经济的发展以及疾病负担从传染病向慢性疾病的转变。

肺癌是发病率最高的肿瘤,癌度对肺癌的相关文献研究和科普将会一直进行。癌度致力于帮助患者和家属获取相关信息,在最恰当的时机做出恰当的决策,获取更好的可能。

一、认识肺癌

肺是一个位于胸腔的锥形器官,当人吸气时把氧气带入身体,呼气时把人体的二氧化碳排出。人有左右两个肺,分别位于胸部的两边。每个肺由支气管与气管相连。左右两肺各由一条斜行的叶间裂分为上、下两叶。右肺上叶又被一横行的副叶间裂分出一中叶,故左肺为两叶,右肺为三叶。一层称为胸膜的薄膜包围着肺部。

肺具有柔软的、海绵状的构造,在呼吸时可以伸展。肺的内部就像树的枝杈一样。支气管不断分枝,越来越细,最细的分枝称为细支气管,比头发还细,每一条细支气管末端是一团细小的被称为肺泡的囊(见下图)。肺泡行使氧气和二氧化碳的交换功能。

图:肺脏的构造

据统计,每年全球新发肺癌180万。肺癌的5年生存率约为4-17%,这与发现时的分期以及地理区域有关。肺癌分为两大类,小细胞肺癌和非小细胞肺癌,其中非小细胞肺癌又分为非小细胞肺腺癌、非小细胞肺鳞癌和肺大细胞癌。目前靶向治疗研究最多的非小细胞肺腺癌,非小细胞肺鳞癌和肺大细胞癌有相应的临床试验药物。小细胞肺癌的靶向药物目前看来还比较远,不过小细胞肺癌对放化疗很敏感。

肺癌初诊后,后续的治疗大致遵循以下的步骤:

二、肺癌的早期诊断

肺癌的早期诊断目前没有较为稳妥的技术,常规体检的胸片对于发现肺癌无太大助益。国内外目前认可的是对高危患者使用低剂量CT,高危患者的定义:55岁以上,每年抽烟≥30包。低剂量CT筛查出较小的结节也不一定都是肺癌,而且CT还存在一定的辐射性,且成本较高,不适合作为普筛手段。而且低剂量CT筛查具有一定的假阳性,如果很小的结节在每一年的检查中没有大小变化,一般倾向于观察。未来如果可以把分子检查手段,如肿瘤标志物、血液循环肿瘤DNA,循环肿瘤细胞计数和低剂量CT结合起来,可能有望提供肺癌早期诊断的检出率、敏感性和特异性。

癌度请您看下图:国内外几个大型的临床试验,使用的都是低剂量CT,这些试验入组了几万名受检者,连续跟踪很多年,可以看出来筛查出的早期肺癌比例约在1%以下,而且I期肺癌比例很高,都在60%以上,I期没有发现转移的肺癌治愈率是非常高的。因此癌度提醒您,如属于高危人群,确实感觉不适就做个CT吧,胸片不大管用。

图:临床试验中I期肺癌的诊断比例

这一次癌度通过柳叶刀杂志最新的一篇文献,来给大家梳理下肺癌现在的治疗措施和比较新颖的靶向治疗手段。

三、早期肺癌的治疗

目前,手术是肺癌治愈的唯一手段,即在肺癌发生转移之前就手术切除原发病灶,但很多时候肿瘤在很小的时候就发生了转移,因此没有办法保证I期肺癌可以100%治愈,因为没有人可以承诺100%没有转移,虽然影像学看起来很小,而且其他脏器没有发现转移灶,但仍无法100%排除。总而言之早期肺癌的五年生存率还是要好很多。下面是几种肿瘤分期的五年生存率。

试验分析表明,IB至IIIA期患者在手术后使用辅助化疗可以获益,在五年生存率上可以有的提升。但是早期肺癌患者辅助使用贝伐单抗对于生存获益没有影响(ECOG1505),非选择的早期肺癌患者使用EGFR的靶向药物如吉非替尼、厄洛替尼也没有生存获益。对于存在EGFR突变的早期肺癌患者使用EGFR-TKI的研究正在进行中,ALK靶点的早期肺癌患者亦是如此。因此对于早期肺癌患者,使用贝伐单抗、EGFR的靶向药物需要仔细咨询医生再决定。

对于I期肺癌患者如存在手术禁忌症,或者排斥手术,可以考虑使用大剂量立体定向放射外科,对肿瘤病灶进行局部控制。一些II期临床试验研究表明立体定向放射外科的5年局部控制率在85%左右。

IIIA-B期的局部进展期肺癌一般不适宜使用手术切除,常规的是使用顺铂、卡铂等含铂的化疗,配合放疗进行控制。

四、晚期肺癌的治疗

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治疗进展很大程度受益于分子检测技术的进步,约69%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可以找到潜在受益的靶向药物。对于年轻的、非吸烟的腺癌患者,找到潜在靶向药物的概率较大。没靶向治疗机会的肺癌患者一线治疗方案仍然是以铂为基础的化疗,也可以添加贝伐单抗。需要注意的是贝伐单抗不适用于非小细胞鳞状细胞癌,这容易导致较大的出血风险。最近发展起来的PD1对鳞状细胞癌较为适用,其他肿瘤类型也有相应的临床试验。

目前分子靶向研究和应用较为成熟的非小细胞肺腺癌,也是靶向药物最多的肺癌亚型,下图是肺腺癌的基因突变和对应的频率。需注意的是亚裔患者的突变频率有一定的特点,EGFR基因突变频率更高。

图:肺腺癌的驱动基因突变和频率(中国人的EGFR突变频率更高,在40%左右)

肺腺癌常见的基因突变、频率和靶向药物如下:

1、EGFR靶点

EGFR基因突变在肺腺癌里频率较高,非亚裔的频率是10-20%,而亚裔非吸烟患者的频率在40%左右,也有文献统计说50%,这也是为何很多患者盲试易瑞沙和特罗凯也有效的原因,频率几乎一半。EGFR基因在鳞状细胞癌里偶尔出现,没有特别高的频率,因此鳞癌患者谨慎盲试EGFR靶点的靶向药物,最好做基因检测确定突变情况。

EGFR基因90%以上的突变发生在19号外显子缺失和21号外显子的L858R。这两种突变位点适用于第一代EGFR靶向药物吉非替尼、厄洛替尼、埃克替尼。19外显子缺失和L858R突变之外的称之为罕见突变,如L861Q,G719X,S768I等,这些突变位点适合使用第二代靶向药物阿法替尼,即不可逆的EGFR和HER2双重抑制剂。虽然有临床研究表明,阿法替尼相比吉非替尼可改善PFS和客观响应率,但是副作用较大,目前阿法替尼优势还是在EGFR的罕见突变位点,或Her2突变导致的耐药。

一般而言靶向药物总是存在耐药的问题,一代EGFR靶点药物耐药的主要原因是EGFR基因的二次突变,即产生了T790M突变,频率为50-65%,存在T790M突变的患者适用的靶向药物是奥希替尼(AZD9291),临床阶段的靶向药物还有Rociletinib(CO-1686)。当然奥希替尼也会耐药,耐药的原因可能是EGFR基因的C797S突变,或者Her2,或者c-MET扩增等。C797S突变如果和T790M突变在同一条染色体则称为顺势构型,目前没有靶向药物,如果C797S和T790M在不同的染色体上,即反式构型,则可以使用一代和三代靶向药物联合来治疗。

存在脑转移的EGFR患者,现有的研究表明如果可以使用靶向药物控制就不进行放疗,全脑放疗仅有一次机会。如果病灶数目小且不超过3个,不能靶向控制,就使用伽马刀。入脑效果较好的靶向药物有特罗凯,达克替尼(PF299804)、AZD3759,AZD9291等。癌度提醒您,需注意的是临床阶段的AZD3759不具有T790M靶点,存在T790M突变的脑转患者建议选择AZD9291。

2、ALK融合

ALK融合基因发现于2007年,后续一系列对应的靶向药物相继出现,目前ALK的靶向药物也有3代了。最常见于ALK基因的20号外显子与EML4发生融合,其他的融合伴侣基因还有KIF5B、TFG和KLC1等,目前发现有27种融合形式,因此检测时需确保这些融合位点都做了详细的覆盖,避免漏检。ALK在非小细胞肺癌的突变频率为2-7%,年轻非吸烟的患者较易出现该基因突变。ALK基因的检测方法有FISH、免疫组化(IHC)、测序等。一般而言是与其他驱动基因互相排斥。

ALK突变的第一代靶向药物是克唑替尼,2011年获批上市,克唑替尼具有ALK、ROS1和C-MET三个靶点。存在ALK突变的患者使用克唑替尼的中位PFS约为个月。克唑替尼耐药后可以使用第二代ALK抑制剂,主要有色瑞替尼(LDK378)、艾乐替尼(CH5424802)、Brigatinib(AP26113)和X-396,其中色瑞替尼和艾乐替尼已经获批上市。这些二代ALK抑制剂都有相应的临床试验,癌度需要着重提醒的是,不同的二代ALK抑制剂对不同的ALK耐药位点起作用(详细见癌度ALK专帖),因此克唑替尼耐药后,较为灵敏地检测出ALK是什么耐药位点,对于选择恰当的二代ALK抑制剂非常有益,由于组织样本难以获取,因此如果对血液样本使用数字PCR检测ALK常见的这些耐药位点,将使得很多患者受益,再次呼吁基因检测公司引起重视,早日开发。

ALK的第三代靶向药物是PF-06463922,该药几乎可以抑制导致克唑替尼耐药的所有耐药位点,靶向ALK和ROS1。最新的研究发现ALK的L1198F突变也导致PF-06463922耐药,但是这一耐药位点可以重新用回第一代克唑替尼。

入脑能力上,艾乐替尼的入脑效果较强,研究显示PF-06463922和克唑替尼也具有入脑能力

3、ROS1基因

ROS1基因的突变形式也是融合,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突变频率为1-2%,多见于肺腺癌,目前鉴定出9种融合突变形式。ROS1基因检测的金标准是FISH,其他检测技术有免疫组化、二代测序等。存在ROS1突变的患者一般较为年轻。

ROS1的获批靶向药物为克唑替尼,之前经过化疗治疗的患者使用克唑替尼,72%的患者响应,中位PFS为个月。ROS1突变的患者克唑替尼也会耐药,耐药的形式主要是激酶区域的二次突变(CD74-ROS1的G2032R),其他的耐药情况有旁路激活,如c-KIT或KRAS基因突变,目前正在研究的其他ROS1靶向药物包含色瑞替尼、卡博替尼、PF06463922。癌度需要提醒的是ROS1的靶向药物与ALK的靶向药物不是完全重合的,比如艾乐替尼对ROS1的效果就不理想,因此任何时候请参考数据,慎之又慎。

4、RET融合

RET基因融合在非小细胞肺癌的突变频率为1-2%,非吸烟的肺腺癌和鳞癌里都可能存在RET基因融合突变。RET基因的检测技术与ALK和ROS1的一样,都是FISH、免疫组化和测序等。

多种靶向药物显示对RET基因具有控制作用,如舒尼替尼、索拉菲尼、凡德他尼、卡博替尼、艾乐替尼、阿帕替尼、乐伐替尼和帕纳替尼等,以上靶向药物多数处于临床试验阶段,比较确定的是凡德他尼和卡博替尼。有关RET的靶向药物和相应的临床数据详情请见癌度微信号的RET专贴。

5、c-MET扩增或14外显子跳跃突变

c-MET扩增在肺腺癌的频率为4%,在肺鳞状细胞癌的频率为1%。C-MET如果扩增倍数较高(MET:CEP7比例大于5)可能对MET抑制剂有较好的响应率,如卡博替尼、克唑替尼和INC280(Capmatinib)等。

另外最近发现的c-MET基因的14号外显子跳跃式突变也是一个驱动突变,14外显子跳跃式突变在肺腺癌的频率为3-4%,患者使用克唑替尼或卡博替尼也可以获益。

6、HER2扩增

35%的肺癌存在HER2蛋白过表达,HER2基因水平的扩增频率约为10%,HER2突变在非小细胞肺腺癌的频率约为2%,主要突变形式是20外显子插入突变,女性、非吸烟患者较为常见。

目前没有大样本的数据确切地表明HER2过表达在肺癌里可以应用曲妥珠单抗获益,虽然曲妥珠单抗在乳腺癌、胃食管结合部癌有效,但不是所有肿瘤都可以照搬,有一定组织器官的因素影响其有效性。一项临床II期试验表明达克替尼(PF299804)客观响应率在12%左右。需要注意的是达克替尼具有EGFR和HER2两个靶点,入脑效果很好。其他临床阶段的靶向药物还有曲妥珠单抗、T-DM1。

7、BRAF突变

肺癌里BRAF基因突变频率为3-5%,在吸烟的肺腺癌里较为常见。肺腺癌里BRAF基因V600E占了50%左右。存在BRAF基因突变的肺癌患者对维罗非尼、达拉非尼等靶向药物敏感,客观响应率为42%,中位PFS为个月。在黑色素瘤里观察到联合使用达拉非尼和曲美替尼可以获得较高的客观响应率(63%)。癌度之前报道了肠癌患者联合使用BRAF抑制剂和PI3K信号通路的mTOR抑制剂,有效率也更高。有需要的朋友可搜索关注癌度微信号,回复关键词找到该贴。

8、KRAS突变

KRAS突变在肺癌里非常常见,12号密码子突变频率大于90%,13号密码子频率低于10%。肺腺癌里的KRAS突变频率约为25%,鳞癌里KRAS基因突变频率为5%,在长期吸烟的非亚裔患者里,KRAS突变频率更加的高。直接针对KRAS突变的靶向药物目前还没有,思路是打击KRAS基因下游的MEK靶点,目前的药物有曲美替尼、司美替尼、MEK162、bemaciclib,索拉菲尼和索坦也有MEK靶点。不过目前看来这些靶向药物和化疗联用可能获益更大一些。

9、PIK3CA突变

PIK3CA的突变频率也不是特别高,但是该基因发生激活突变,会导致mTOR信号通路上调,一般使用mTOR抑制剂如依维莫司、雷帕霉素等。针对PIK3CA的处在临床阶段的靶向药物有LY3023414(临床II期),PQR309(临床I期)。

PI3K信号通路里的PTEN、NF1基因等如果发生了失活突变,也可以使用mTOR抑制剂,有关该基因及相关信号通路的内容,请关注“癌度”微信号查阅。

10、NTRK1和NTRK2重排

NTRK1和NTRK2基因重排在非小细胞肺癌的频率约为1-2%,重排突变的检测技术是FISH、免疫组化和二代测序。目前有一些NTRK抑制剂处于研发之中。这些药物分别是Entrectinib(临床II期)、LOXO-101(临床II期)、卡博替尼(临床II期)和DS-6501b(临床I期)。

11、肺鳞状细胞癌的基因突变

癌症基因组图谱的一项研究表明,96%的肺鳞癌患者存在基因突变(检测样本数178例),包含FGFR扩增,PI3K信号通路的基因突变、DDR2、EGFR和HER2的突变等,另外肿瘤抑癌基因TP53和P16突变也常见。

肺鳞癌里FGFR扩增的频率为5-22%,DDR2突变的频率为4%,目前有相应的靶向药物抑制这两个基因突变的临床试验开展,但无确切数据表明有较好获益。

12、小细胞肺癌的治疗

小细胞肺癌里几乎都存在TP53基因和RB1基因的失活突变,有时还有基因组水平复杂的重排。四分之一的患者在NOTCH基因家族也有失活突变。与其他肺癌亚型不同,最近25年里,小细胞肺癌的靶向治疗没有什么突破。唯一批准用于二线的药物是托泊替康。

小细胞肺癌通常对化疗敏感,但很多时候快速地发展出抗药性。因此多数患者使用依托泊苷(在日本使用伊立替康替代依托泊苷)联合顺铂或卡铂的双药化疗。

13、抗VEGF靶向药物

抗VEGF的靶向药物比较适合于化疗联合,但是需要谨记的是局限于肺腺癌,而且没有咯血风险的患者。雷莫芦单抗已经获批与多西他赛联合用于非小细胞肺腺癌。另一种靶向药物尼达尼布获得EMA批准,与多西他赛联合治疗肺腺癌患者,但是FDA没有批准尼达尼布。

14、EGFR抗体

Necitumumab是一种单克隆抗体,靶向于EGFR,Necitumumab与顺铂、吉西他滨联合使用,可以改善晚期鳞状细胞癌患者的生存获益。该药已经被美国FDA批准,但是欧洲EMA仅限该药用于存在EGFR过量表达的患者。

15、免疫治疗

肿瘤的进展不只是基因突变的事情,与肿瘤细胞的环境也有关系,尤其是免疫环境。最近靶向免疫检查点的靶向药物PD1可谓红遍了天。几个进入临床应用或即将进入临床的单克隆抗体药物如下。

PD1药物对肺癌患者的生存获益改善非常好,一项包含129例患者的纳武单抗治疗的非小细胞肺癌试验表明,2年生存率为24%。吸烟的患者和PD-L1表达阳性的患者效果较好。目前PD1药物的使用是二线用药,纳武单抗、派姆单抗都已经获批用于非小细胞肺鳞癌。对于存在PD-L1阳性的非鳞状细胞癌也有推荐使用。但是PD-L1表达不是评估是否能用PD1的标志物,因为PD-L1阳性的患者也有无效的,PD-L1阴性的患者也有有效的,而且PD-L1的检测由于不同机构使用不同的抗体、检测技术不同也有差异。

对于未经过任何治疗的患者,使用PD-1或PD-L1靶向药物,一年生存率超过了70%,这是非常好的数据。

图:PD1/PD-L1靶向药物临床数据

上图为临床试验阶段PD-1或PD-L1靶向药物的临床数据,以上数据源自最近的几个大型临床试验,对照为化疗药物多西他赛。可以看到对肺癌患者来说,PD-L1阳性意味着较高的有效率,但PD-L1阴性也是有效的,不是完全不能用。其实很多时候如果患者已经没有其他的靶向治疗措施了,想试试PD1药物时,做PD-L1表达的检测似乎没有太大必要,因为阴性表达也不是说完全无效,还是可以试试的。

16、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维持治疗

维持治疗分为继续维持治疗和换药维持治疗,培美曲塞是一种既可用于换药维持治疗,也可用于继续维持治疗的化疗药物。另外厄洛替尼也是一种维持治疗的选择。

一般而言4-6个周期的化疗,然后观察,成为了进展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一线治疗方案。对于存在EGFR或ALK等其他靶向药物抑制的患者,持续服用靶向药物是维持治疗效果必须的。如果存在耐药的症状,需结合CT病灶变化,以及其他的症状考虑重新活检,进行基因检测,查询耐药原因,更换药物进行治疗。

癌度结语:

凭借一篇长帖把肺癌的靶向治疗现状、未来说清楚,非常具有挑战性,癌度的这篇文章不敢说完美,但确实也力求极致,尽量完善。癌度通过一篇长帖较为系统地讲述了肺癌的遗传性突变,靶向药物,免疫检查点药物PD1,基因突变频率和药物有效率等等。在这繁杂的信息时代,对于初诊的肺癌患者,是十分有帮助的。

自助者天助,“度”癌用癌度,癌度愿与您一起努力,未来一定有更多的办法,所以我们相信未来。

编者:翱宇

参考文献:

1、Hirsch FR, et al., Lancet. 2016 Aug 26. pii: S0140-6736(16)30958-8.

2、

关注我们:搜索微信公众号“癌度”,了解更多关于肿瘤和基因的资讯。

下载癌度APP,一分钟检索相似病友,自助者天助,“度”癌用癌度。

很多人都看了国家癌症中心2019年1月发布的最新公告,数据显示: 近10多年来,恶性肿瘤发病率每年增长约,死亡率每年增长约。

更直白一点说, 在2015年,平均每天超过1万人被确诊为癌症 (全国肿瘤登记中心的数据一般滞后3年)。

而肺癌综合排名第一!我们不得不重视!

早期肺癌大多可以手术治愈,但很多中晚期肺癌不能手术,就需要谋求其他治疗方法,比如靶向药物治疗,化疗,介入治疗等。

这个跟 病理类型 和 治疗敏感度 有很大关系!

很多人对化疗抱有偏见,只听说了它的副作用,却没有见过它的神奇!

比如 小细胞肺癌,大约70%对放化疗敏感,化疗可以显著延长生存期(很多需要配合脑部放疗,降低脑转移几率) 。

我们举例说明:

这位62岁的男性病人,常年吸烟,因为发低烧10天,发现右下肺小细胞肺癌,伴有远侧肺梗死,并且有纵隔淋巴结转移。

按照文献统计, 小细胞肺癌大约占所有肺癌的10~15%,肿瘤进展快,倍增时间短,不适合靶向治疗,目前仍以放化疗为主。

大约只有5%的小细胞肺癌,在发现时还有手术机会。

而 中晚期小细胞肺癌,如果不治疗,中位生存期只有2~4个月 。简单来说,假如有100位中晚期小细胞肺癌,不做放化疗的话,大约只有50位病人能坚持2~4个月以上。

上图是这位病人化疗后的图像,已经10个月了,肿瘤萎缩消失,仅剩下一点纤维灶,纵隔肿大的淋巴结也缩小到正常范围。

小细胞肺癌在两年内有较高的复发率,但越来越多的病人经放化疗为主的综合治疗后,生存4、5年以上。

这是一位男性56岁,已经4年多了,复查显示没有复发征象。

对于非小细胞肺癌,现在逐渐改变了方案,如果基因检测阳性,首选靶向治疗,可以大大延长生存期,有部分病人能坚持5年以上,去年有两位病人分别坚持6年和8年。

如果不治疗, 分化比较差的鳞癌(如伴有空洞形成),中位总生存期大约为17个月(2014年的文献统计);肺腺癌数据能更长一点,但是不绝对。

强调一下,上面说的都是中晚期癌症,已经无法手术治疗的。

对于 肺癌,目前公认最好的处置方法是低剂量螺旋CT筛查,早期发现早期治疗! 早期肺癌和一部分中期的,可以手术治愈,不影响寿命!

我是影像科豪大夫,谢谢阅读,欢迎关注!

肺癌有些是不需要化疗、或者是不能化疗的,能化疗、适应化疗的病人也有化疗没作用的情况,而病人能活多久与分期、组织分级、身体状况、治疗方法、治疗效果等等因素有着密切关系,化疗同生存时间有一定的关系,但不是绝对、必然的关系。

上图是一肺鳞癌患者2016年1月份胸部CT,红色圈内是肿瘤,TNM分期应该是Ⅰ期,后一直以中药治疗。

这是他2018年3月出现呼吸困难症状后拍的胸部CT,肿瘤已浸润至气管隆突、阻塞气道,仍选择保守治疗,在痛苦中延续了2月。

肺鳞癌属于非小细胞肺癌,早期、Ⅰ期应手术治疗,术后一般不需要任何辅助治疗,5年生存率即可达到80%左右。若是年龄、身体状况不允许手术,也可以选择根治性放疗,效果也不错。

上图是一小细胞肺癌患者的胸部CT,肿瘤位于右肺上叶,压迫支气管致肺不张,压迫上腔静脉致颜面、双上肢、胸壁非凹陷性肿胀,要命的是脑部血液回流也受阻,脑淤血、血管压力大了……,不治疗生命就岌岌可危了。

由于患者肾脏功能障碍以及经济情况,只进行了“卡铂”“依托泊苷”4次治疗。初始化疗敏感,病人症状缓解很快,后局部又复发……,总共生命延续了10个月。

这是一肺腺癌患者,左右主支气管均有浸润,不能手术,以“奈达铂”“培美曲塞”治疗,应该是肺腺癌首选化疗方案,然而经过两周期化疗后,肿瘤明显增大,病人咳嗽等其他症状也没有缓解,判断化疗失败。后检测EGFR突变阳性,吉非替尼治疗。

目前针对驱动基因突变阳性的肺腺癌患者一线治疗是靶向治疗,替代化疗。吴一龙教授经过临床研究,Ⅱ期、ⅢA期驱动基因突变阳性肺腺癌患者术后靶向治疗明显优于化疗,结论已在《柳叶刀》杂志发表,应该不久肺癌治疗指南、共识将有变化,这种情况下靶向治疗代替化疗。

某肺鳞癌晚期患者,因穿刺活检后发热而拒绝西医治疗、拒绝化疗,胸水、肿瘤阻塞气管进展很快,前后大约3个月,在生命终结前想要化疗,却没有机会了。

肺鳞癌晚期治疗主要是化疗,免疫治疗太贵,还没有广泛应用。在体力状态、脏器功能还可以的情况下应该争取一下,没机会时只能眼睁睁地看着了。

化疗虽然在一些情况下已经被靶向治疗所替代,但是在肺鳞癌、驱动基因突变阴性肺腺癌以及小细胞肺癌治疗中,仍是主力军,合理、谨慎应用以期对病人生存时间有益。我是@刘永毅医生 ,感谢您的阅读!627

这个问题不确定问的是“化疗”还是“治疗”: 肺癌要是不化疗(治疗)能活多久?

一、如果是化疗

肺癌的治疗并非只有化疗一条路,也不是说所有的肺癌患者都需要化疗,所以根据提问的问题,不化疗不代表不治疗,因为还可以有其他的治疗措施。

首先, 早期患者 ,也就是医学上的Ⅰ期患者,术后一般来讲是不需要化疗的,因为临床研究表明,Ⅰ期患者术后化疗并没有增加临床获益,所以,对于这类发现较早的患者是不推荐常规术后化疗的。

其次, 中晚期有手术机会的患者 ,如果有敏感基因突变,术后可以考虑辅助靶向治疗,也就是说,术后可以用靶向药物代替化疗,这个目前已经被临床证实并不略于化疗的效果,而且副作用较化疗要轻的多。

再次,如果是 晚期患者 ,如果基因检测证实有敏感基因突变,可以首选靶向治疗,疗效好,副作用小。

如果后两者被证实没有敏感基因突变,或者是小细胞肺癌等其他没有靶向治疗机会的类型,也就是说属于没有靶向药物可用的情况下,是需要化疗的,这种情况,不化疗和化疗生存期肯定有差异,但差异的大小和病理分型及临床分期有着密切的关系。如,小细胞肺癌不做放化疗生存期基本在半年到1年,而化疗可能把生存期延长到1-2年。

二、如果是治疗

确诊肺癌,如果是放弃了治疗,就等于自然生存了,这个生存期的长短和病理类型及分期关系最密切。

一般小细胞肺癌因为恶性程度高,侵袭性强,生存期也最短,自然生存期一般在半年到1年。

而非小细胞肺癌,放弃治疗基本上生存期在1年左右。但这些数字和发现时的分期有着密切关系,如发现时为早期患者,生存时间相对要长,而发现时就是晚期患者,不管那种类型,自然生存期基本不会超过半年。

总之,依目前的医学技术,肺癌治疗不只是化疗一条路,而是一个以手术为中心、多举措协同的综合治疗模式,在权衡利弊的基础上,积极的治疗无论对于减轻痛苦还是延长生存时间,都是有益的。

肺癌分为小细胞肺癌和非小细胞肺癌,先说非小细胞肺癌,非小细胞肺癌主要包括鳞癌、腺癌和大细胞癌,这类肺癌早中期可以手术治疗,术后结合化疗,可以活5年以上的有20%左右,现在可能还要高点,我知道的一位病人已经活了12年了,晚期的话手术和化疗效果都不会太理想,而且还要看病人的体质;小细胞肺癌主要以化疗为主,早中晚期都是,可以结合放疗,效果还可以,5年生存期也不是太高。总体来说肺癌的5年生存率相比其他癌症要低的多。个人建议长期吸烟的中年人可以每年体检一次,还有就是戒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如果不治疗的话再,少则6个月左右,多则一年多点。

肺癌是一种比较严重的恶性肿瘤,如果是肺癌早期,通过手术治疗后就能得到不错的治疗效果,但是一旦到了中晚期,肿瘤细胞的范围更大,单纯通过手术治疗很难达到很好的效果,必须要配合化疗才能把病情控制得更好,从而延长生存期限。

肺癌晚期的病人如果不化疗,生存时间一般是三个月左右。当然,这个时间也是因人而异的。不过如果能够积极地治疗,通过微波消融治疗、介入治疗、化疗、放疗、靶向药物治疗、生物治疗等多种治疗方法,患者的寿命就可以延长到1-3年,甚至有部分病人能坚持5年以上。

所以,如果已经到了中晚期,化疗还是很有必要的。

去追寻自己想做的事情,努力的去完成,不留遗憾,每天保持充足的精力迎接新的目标。生命是有奇迹的,也许超乎想象也是未知。

我是一位肺癌患者,去年9月十八日发现是肺癌Ⅰⅴ期,在上海胸科医院治疗,经过二次化疗,我以前总瘤是4,6X2,9经过化疗总瘤缩小到,让我很高兴,后许经过二次化疗,和30个放疗,在正月十一顺利出院,在出院前进行复查总瘤还有,我每月复查一次,总瘤没有了,各项志标都合格,我现在每天打球,和打牌,我保持好的心态,我希望每位患者,不要老事想着病情,保持乐观的心态,我们一定会战队的,加油吧病友们。

你好,我来回答您的问题,近年来,大众的生活水平明显提高,医疗水平也有所提高,但癌症发病率仍在逐年上升,出现了全面爆发的趋势。许多医院的肿瘤科人满为患。

谈到癌症,我们无法避免化疗。现在很多人对化疗有很大的怀疑。他们认为有很多医生推荐,但没有医生能说明他们在化疗后能活多久?

对于这个问题,肿瘤科医生回答说,化疗和生存时间有一定的关系,但不能说化疗决定了病人的生存时间,这是不客观的,病人的生存时间,治疗的时间,他们自己的状况,他们自己的体质,日常的饮食和休息,个人的意志和 情感 等等。化疗只是一种治疗,疗效的好坏,取决于病人的身体耐受性,化疗方案合理,个体斗争意识强等等。

首先,化疗对控制病情和减少癌细胞有积极作用。对于早期患者来说,化疗是一种辅助巩固治疗,因为在手术前,身体的肿瘤实际上已经有转移。如果术后不进行化疗,复发率就会很高。

其次,对于中晚期患者,在失去手术条件的前提下,全身化疗是主要的治疗方法,力求减少病灶的控制,稳定病情。

最后,由于化疗药物对生长的细胞有很强的致死作用,它们往往会迅速杀死癌细胞,但也会消灭一些正常细胞,特别是那些繁殖迅速的细胞,如胃肠道细胞、毛囊细胞、造血细胞等,导致化疗常见的副作用有脱发、恶心和呕吐、食欲降低、贫血、骨髓抑制、抵抗力降低等。这是对化疗的直接反应。

许多人认为化疗是可怕的,因为它的副作用。肿瘤医生已经明确表明,化疗的副作用是可控的:

首先,化疗药物不断更新,作用越来越强,毒性越来越小。而辅助性药物如晒维康麦芽片等,对于这种膳食营养提取剂,肿瘤科医生建议,化疗后患者可适当服用维生素E、硒、β胡萝卜素等营养素,可在短时间内增强患者的机体免疫功能,改善体质。同时,硒作为一种强抗氧化剂,也可以减轻化疗药物的毒性,减少其骨髓抑制、胃肠道反应、脱发等。

除了合理使用药物,加强身体的调理外,平时的生活也要注意良好的调适,不要熬夜,不喝酒,保持稳定的心态。饮食清淡,但要营养丰富,蛋白质、维生素、脂类、糖、粗纤维等,要注意均衡摄入。

我父亲就是得的肺癌,已经到了三期B,也就是中晚期了。

在2016年7月底的时候,老妈打电话给我,说爸爸有时候吐痰的时候带血,赶紧带他去医院检查了,当时看着父亲做检查的时候那个难受劲儿,自己的心就像是被一只手给攥住一样的难受,但是还是没有往肺癌上面想。

过了大概两三天拿到结果,一下就懵住了,肺癌晚期,当时都不会思考了,就一个念头,怎么可能呢?!后来就是找大夫,住院,治疗。一开始在我们市医院,市医院的大夫让做手术,我说要和家人商量一下,都说不能做手术,因为父亲年龄太大了,都76了。后来大夫也没有坚持说做手术,反而给我们推荐了一个医院,山东省省立医院。去到省立医院后,大夫看了原来的检查结果,直接说住下吧,我给大夫说,不手术,大夫笑了说,不用手术,只是要做放疗和化疗。放疗就是在肿瘤处放放射粒子碘-125,半衰期大概是半年,化疗用的是紫杉醇和一个什么药来着我忘了。去了大概一共有次。最后的两次都是复查,看看有没有发展,结果很好,没有往下发展。

啰里啰嗦的说了一大堆,反正意思就是不要病急乱投医。我想,得了这种病是谁也不想看到的,一是找好医院,二是好好配合大夫治疗。大夫的医术再高明,你不遵医嘱也白瞎。

现在父亲已经80岁了,身体还不错。经过治疗和没经过治疗肯定不一样。如果不化疗的话可能我父亲现在就没有了。所以,还是听医生的话,好好配合医生治疗就行了。

化疗,只是对小细胞型的肺癌有一定的疗效,对鳞型和腺型的肺癌效果欠佳,但即使是小细胞肺癌也是近期有效,远期疗效不好。而且化疗的毒副作用很大,许多患者由于承受不了化疗的毒副作用而放弃,所以化疗对肺癌来说,远期疗效并不好。这里所说的远期疗效是指存活三到五年,而不是只存活几个月或一到两年。所以,肺癌患者最好还是应该结合中医药的治疗,来达到长期存活的目的。目前,中医药在肺癌的治疗方面,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展,远期疗效好,毒副作用小,相比化疗具有很大的优势。

肝癌、肺癌、乳腺癌……现代社会人们往往“谈癌色变”。然而,被千防万防的癌症,其实并非中国居民健康的头号杀手。今年6月,国际权威医学杂志《柳叶刀》发crm表了一篇重磅论文,分析了1990年到2017年中国34个省份(包括港澳台)居民的死亡原因。论文显示,中国人目前的第一大死亡原因,不是癌症,而是中风。图片图片每16秒就有一个中国人死于中风中风又名脑卒中,就是大脑的血液供应出现了问题——脑血管堵住缺血或者破裂出血了。中风的致死率和致残率都相当高。而中国是全球中风发病风险最高的地方,居民中风的风险率高达了。从1990年到2017年,不管影响国人的死因排名如何变化,中风都稳居榜首。图片图片吃盐太多容易中风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基础疾病都可能导致中风,另外,吸烟、饮酒、高钠、高糖、高脂这些不良生活习惯都是中风的危险因素。为什么中国人最容易被中风困扰?多项研究指出,高钠摄入是中国人中风发病率高的重要因素,简单来说就是中国人盐吃多了。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的《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建议,成年人每日摄入的盐应少于6克,但有80%以上的国人日均盐摄入量大于克,是推荐量的两倍还多。图片摄入过多的盐会增加高血压、中风等心脑血管病的发病风险,而高血压同时也是引起中风的最危险因素。图片别把中风当成中暑近来天气炎热,中暑频发,中风人群也不在少数,注意千万别把中风当中暑。图片高温天,血栓形成加快,血流量加快,人容易脱水和血压升高,且室外的高温与空调房形成温差,此时的血管就像装了一颗“定时炸弹”,格外脆弱。研究表明,当气温上升到32°C以上时,脑中风发生率较平时最危升高66%。在夏季更要注意中风的危险。及时识别中风对救治工作至关重要,医学界推荐“120”识别法:图片除了以上的辨别方法,如果突然发生剧烈头痛伴有呕吐;身体瘫痪昏迷不醒;全身、大小便失禁,也可能是中风了,需要及时送往医院或拨打120求救。图片预防重于治疗中风不是老年人的专利,现在已经呈现年轻化趋势,连第一批90后都成了中风高发人群。不过不同于癌症,虽然中风是中国人的头号杀手,但80%的中风都是可以预防的。注意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最为重要:图片均衡饮食,低盐低脂;坚持运动,控制体重;戒烟戒酒,定期体检;积极治疗,控制疾病。炎热的夏夜,还有什么比撸串喝酒更舒服的呢?串真的好吃,酒也真的好喝,但是,也要担心一下中风的事情了。

柳叶刀肺癌医学杂志

《柳叶刀》医学杂志是英国的。

《柳叶刀》创刊于1823年,创始人托马斯威克利,是由爱思唯尔出版公司主办,《柳叶刀》编辑部编辑出版的医学学术刊物,是国际上公认的综合性医学四大期刊之一。《柳叶刀》主要设有论著、讲座、综述和专题、病例报道和其他等栏目。

该杂志主要刊登研究文章、随机对照试验、荟萃分析、回顾、研讨会、个人观点、评论、信函以及其他观点和世界报告。根据2020年7月《柳叶刀》官网显示,《柳叶刀》编辑部有高级执行编辑4人,国际执行编辑2人,执行编辑4人,高级编辑7人,申诉专员1人。

奖项内容

1996年,设立威克利奖,授予每年度医疗卫生领域重要话题的最佳论文。历届获奖文章内容涵盖了医学临床工作、职业生涯、医患故事等各方面。2019年,《柳叶刀》杂志社和北京大学人民医院,以杂志创始人托马斯威克利和中国现代医学先驱伍连德的名字,设立了威克利伍连德奖。

《柳叶刀》的办刊宗旨为传递知识,不断更新,共享知识,独立与公正,面向全世界,敢于批评与争鸣,使医学成为一种文化。自1823年创刊号发布之日起,一直致力于解决社会中的紧迫问题,通过发起学术讨论,让科学融入到具体的大环境中,从而影响各地的决策者。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柳叶刀

《柳叶刀》是1823年爱思唯尔(Elsevier)出版公司出版的杂志,部分是由李德·爱思唯尔(Reed Elsevier)集团协同出版。1823年由汤姆·魏克莱(Thomas Wakley)所创刊,他以外科手术刀“柳叶刀”(Lancet)的名称来为这份刊物命名,而“Lancet”在英语中也是“尖顶穹窗”的意思,借此寓意著期刊立志成为“照亮医界的明窗”(to let in light)。

2013年10月,英国世界权威医学杂志《柳叶刀》支持巴勒斯坦民族权力机构已故主席阿拉法特系死于钋中毒的说法,并刊登了瑞士科学家的有关调查报告,证实阿拉法特系放射性元素钋210中毒死亡。

扩展资料

《柳叶刀》已延生出几种附属性的专业期刊,这些期刊刊名均以柳叶刀来开始命名如——《柳叶刀神经学》(神经学)、《柳叶刀肿瘤学》(肿瘤学),及《柳叶刀传染病》(传染病)。所有的这些《柳叶刀》附属性的专业期刊于医学期刊中均已建立了重要的名声,纵然这些期刊大多开始出刊时仅登载一些评论性的文章。

柳叶刀杂志是世界著名的医学外科类杂志。

《柳叶刀》是1823年爱思唯尔(Elsevier)出版公司出版的杂志,部分是由李德·爱思唯尔(ReedElsevier)集团协同出版。

1823年由汤姆·魏克莱(ThomasWakley)所创刊,他以外科手术刀“柳叶刀”(Lancet)的名称来为这份刊物命名,而“Lancet”在英语中也是“尖顶穹窗”的意思,借此寓意著期刊立志成为“照亮医界的明窗”(toletinlight)。

扩展资料:

办刊历史:

1823年,《柳叶刀》创刊。同年,《柳叶刀》出版第一刊。

1823年-1989年,《柳叶刀》的卷号每年都会重新设定。1-6月的发行量在第一卷,其余的在第二卷。

1990年,《柳叶刀》采用了一种连续的卷编号方式,每年两卷。卷号被追溯到1990年以前的年份,1990年第一期被分配到335卷,1989年最后一期分配到334卷。ScienceDirect上的目录使用了这种新的编号方式。

柳叶刀医学杂志肺原位癌

《柳叶刀》(The Lancet)为世界上最悠久及最受重视的同行评审性质之医学期刊,主要由爱思唯尔(Elsevier)出版公司发行,部分是由李德·爱思唯尔(Reed Elsevier)集团协同出版。1823年由汤姆·魏克莱(Thomas Wakley)所创刊,他以外科手术刀“柳叶刀”(Lancet)的名称来为这份刊物命名,而“Lancet”在英语中也是“尖顶穹窗”的意思,借此寓意著期刊立志成为“照亮医界的明窗”(to let in light)。这是网购地址: 也有免费的电子版

原位癌是指肿瘤局限于皮肤或粘膜内,没有通过基底膜侵犯到真皮组织,也没有发生浸润和远处转移的状态,肺癌原位癌是指发生在肺部的原位癌,肺部原位癌属于零期的肿瘤。肺癌原位癌,若能在此时发现并进行治疗,患者五年生存率可达到百分之百。

肺癌的治疗方法与患者疾病分期、病理类型等因素有关,常用治疗方法有手术治疗、化疗、靶向治疗、抗血管生成治疗等,还可辅助中医中药治疗、心理治疗等手段,肺部肿瘤的治疗是综合性治疗过程,具体治疗方法需结合患者情况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

肺鳞癌又称肺鳞状上皮细胞癌,是常见的癌症,占原发性肺癌的40%~51%。肺鳞癌多见于老年男性,与吸烟有密切关系,肺鳞癌早期常引发支气管狭窄,或阻塞性肺炎。肺鳞癌生长缓慢,转移晚,手术切除机会较多,5年生存率较高。

肺癌原位癌在投保时,要如实告知健康情况,并提供相应的检查病历等资料,最终以保险公司的审核结论为准,看能否购买对应的保险。

测一测你的抗风险指数,专家为你免费解读!

2005年的总编辑为李查·荷顿(Richard Horton)。《柳叶刀》始终在一些重大的医学议题上以直言敢说闻名,而其直言无讳的例子如:批评世界卫生组织,拒绝让顺势疗法的功效正式成为众多治疗法选择中的一种,发表2003年美伊战争平民伤亡的统计,不赞成李德·艾斯维尔(Reed Elsevier)集团与军需产业(Arms industry)有所关联。

影响冲击

编辑

《柳叶刀》以其在全世界所拥有的高影响因子,以致有一群

《柳叶刀》专辑中文版

重要的读者阶层来支持它。本期刊登载有:原创性的研究文章、评论文章(“小组讨论”及“评论”)、社论、书评、短篇研究文章,也有其它一些在刊内常登载的文章,诸如特刊消息、及案例报道等。《柳叶刀医学期刊》被视为一种“核心的”医学综合期刊;其它同性质的刊物有新英格兰医学期刊、美国医学协会期刊、及英国医学期刊.。

然而,在1988年所刊载的一篇文章使它受到严厉批评,在这篇文章中作者提高了麻腮风三联疫苗、自闭症以及一些疫苗接种争议(Vaccine controversy)这三者间者有关联的可能性。在2004年,《柳叶刀医学期刊》发表了部分撤回这篇有争议文章的言论。荷顿博士也公开的说明这篇文章“有致命的错误”,是由于其中的一位作者有着严重的利益冲突,而他并没有向《柳叶刀医学期刊》陈述过这些事。当本刊发表了伊拉克平民的死亡人数的估计值计有10万人,而时间正好在2004年11月美国总统选举前两天,因此又招来政治企图的指责。

代表文章

编辑

支持阿拉法特死于中毒

2013年10月13日,英国世界权威医学杂志《柳叶刀》支持巴勒斯坦民族权力机构已故主席阿拉法特系死于钋中毒的说法。《柳叶刀》刊登了瑞士科学家的有关调查报告,证实阿拉法特系放射性元素钋210中毒死亡。报告称“发现阿拉法特的血液、尿液,以及口水痕迹含有高度放射性物质”。阿拉法特于2004年病逝,当时诊断死于一种血液疾病。

期刊家族

编辑

《柳叶刀》已延生出几种附属性的专业期刊,这些期刊刊名均以柳叶刀来开始命名如——《柳叶刀神经学》(神经学)、《柳叶刀肿瘤学》(肿瘤学),及《柳叶刀传染病》(传染病)。所有的这些《柳叶刀》附属性的专业期刊于医学期刊中均已建立了重要的名声,纵然这些期刊大多开始出刊时仅登载一些评论性的文章。

负面消息

编辑

癌症研究人员约翰·苏得博(John Sudbo)及其他13位共同作者于2005年10月《柳叶刀》发表的《非甾体抗炎药及口腔癌的风险:巢式病例对照研究》(Non-steroidal anti-inflammatory drugs and the risk of oral cancer: a nested case-control study)伪造文内数据。

2010年,《柳叶刀》杂志将一种新型超级细菌命名为“新德里金属酶1号”,印度方面表示强烈不满。

柳叶刀医学杂志关于肺腺癌

PD-L1阿得贝利单抗是咱们国家首个自主研发的PD-L1抑制剂,它是用于治疗广泛期小细胞肺癌的,目前CAPSTONE-1 III期临床研究成果已经正式全文在线发表于《柳叶刀·肿瘤学》了,研究成果能够在国际权威学术期刊上全文发表,也从另一个角度证实了其含金量。事实上,广泛期小细胞肺癌属于难治性∞、高侵袭性的肺癌亚型,之前患者的治疗选择始终有限,既往研究中,研究人员探索过分子靶向药物在小细胞肺癌治疗中的价值,但是40年来几乎没有突破,而直到近几年,以PD-L1抑制剂为代表的免疫检查点抑制剂为小细胞肺癌患者带来了希望的曙光。

2019年6月,医学权威杂志《柳叶刀》发表了一篇重磅论文,文章中研究了1990-2017年中国近三十年全国各省市居民的主要死亡原因,该项研究由中国CDC、北京协和医院及美国华盛顿大学等共同完成,对于揭示中国人健康状况及患病情况意义重大。

该项研究表明,随着时代变化,威胁中国人健康也在发生变化,如今主要死亡原因已不再是传染病,而是慢性疾病。曾几何时,下呼吸道感染以及新生儿疾病是中国最主要的死亡原因,随着经济发展和现代医学水平提升,死亡率已经降到第十位。取而代之,中风、缺血性心脏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癌、阿尔茨海默症成为中国人五大主要死亡原因,其中“中风”更是成为国人健康头号杀手。除此之外,肝癌、胃癌、高血压性心脏病、食管癌等疾病也在危害中国人的健康。

十大危险因素,膳食因素占主要

目前高血压、吸烟、高钠饮食以及空气污染是引发过早死亡的排名前四位的危险因素,诸如高血糖、高血压、高钠饮食、肥胖、高胆固醇等都是和膳食紧密相关,由此可见大部分的疾病死亡都是不良的日常饮食生活习惯导致的。吸烟更是成为中国各地区导致寿命减少的首要危险因素,提倡禁烟、低盐、减食是未来健康趋势。

整体而言,经济越发达地区、越靠近东南沿海,疾病负担越小,这主要和经济发展水平及医院基础设施相关。

孕产妇及新生儿死亡率出现70-80%大幅度下降,从侧面反映了中国经济的发展以及疾病负担从传染病向慢性疾病的转变。

肺癌是发病率最高的肿瘤,癌度对肺癌的相关文献研究和科普将会一直进行。癌度致力于帮助患者和家属获取相关信息,在最恰当的时机做出恰当的决策,获取更好的可能。

一、认识肺癌

肺是一个位于胸腔的锥形器官,当人吸气时把氧气带入身体,呼气时把人体的二氧化碳排出。人有左右两个肺,分别位于胸部的两边。每个肺由支气管与气管相连。左右两肺各由一条斜行的叶间裂分为上、下两叶。右肺上叶又被一横行的副叶间裂分出一中叶,故左肺为两叶,右肺为三叶。一层称为胸膜的薄膜包围着肺部。

肺具有柔软的、海绵状的构造,在呼吸时可以伸展。肺的内部就像树的枝杈一样。支气管不断分枝,越来越细,最细的分枝称为细支气管,比头发还细,每一条细支气管末端是一团细小的被称为肺泡的囊(见下图)。肺泡行使氧气和二氧化碳的交换功能。

图:肺脏的构造

据统计,每年全球新发肺癌180万。肺癌的5年生存率约为4-17%,这与发现时的分期以及地理区域有关。肺癌分为两大类,小细胞肺癌和非小细胞肺癌,其中非小细胞肺癌又分为非小细胞肺腺癌、非小细胞肺鳞癌和肺大细胞癌。目前靶向治疗研究最多的非小细胞肺腺癌,非小细胞肺鳞癌和肺大细胞癌有相应的临床试验药物。小细胞肺癌的靶向药物目前看来还比较远,不过小细胞肺癌对放化疗很敏感。

肺癌初诊后,后续的治疗大致遵循以下的步骤:

二、肺癌的早期诊断

肺癌的早期诊断目前没有较为稳妥的技术,常规体检的胸片对于发现肺癌无太大助益。国内外目前认可的是对高危患者使用低剂量CT,高危患者的定义:55岁以上,每年抽烟≥30包。低剂量CT筛查出较小的结节也不一定都是肺癌,而且CT还存在一定的辐射性,且成本较高,不适合作为普筛手段。而且低剂量CT筛查具有一定的假阳性,如果很小的结节在每一年的检查中没有大小变化,一般倾向于观察。未来如果可以把分子检查手段,如肿瘤标志物、血液循环肿瘤DNA,循环肿瘤细胞计数和低剂量CT结合起来,可能有望提供肺癌早期诊断的检出率、敏感性和特异性。

癌度请您看下图:国内外几个大型的临床试验,使用的都是低剂量CT,这些试验入组了几万名受检者,连续跟踪很多年,可以看出来筛查出的早期肺癌比例约在1%以下,而且I期肺癌比例很高,都在60%以上,I期没有发现转移的肺癌治愈率是非常高的。因此癌度提醒您,如属于高危人群,确实感觉不适就做个CT吧,胸片不大管用。

图:临床试验中I期肺癌的诊断比例

这一次癌度通过柳叶刀杂志最新的一篇文献,来给大家梳理下肺癌现在的治疗措施和比较新颖的靶向治疗手段。

三、早期肺癌的治疗

目前,手术是肺癌治愈的唯一手段,即在肺癌发生转移之前就手术切除原发病灶,但很多时候肿瘤在很小的时候就发生了转移,因此没有办法保证I期肺癌可以100%治愈,因为没有人可以承诺100%没有转移,虽然影像学看起来很小,而且其他脏器没有发现转移灶,但仍无法100%排除。总而言之早期肺癌的五年生存率还是要好很多。下面是几种肿瘤分期的五年生存率。

试验分析表明,IB至IIIA期患者在手术后使用辅助化疗可以获益,在五年生存率上可以有的提升。但是早期肺癌患者辅助使用贝伐单抗对于生存获益没有影响(ECOG1505),非选择的早期肺癌患者使用EGFR的靶向药物如吉非替尼、厄洛替尼也没有生存获益。对于存在EGFR突变的早期肺癌患者使用EGFR-TKI的研究正在进行中,ALK靶点的早期肺癌患者亦是如此。因此对于早期肺癌患者,使用贝伐单抗、EGFR的靶向药物需要仔细咨询医生再决定。

对于I期肺癌患者如存在手术禁忌症,或者排斥手术,可以考虑使用大剂量立体定向放射外科,对肿瘤病灶进行局部控制。一些II期临床试验研究表明立体定向放射外科的5年局部控制率在85%左右。

IIIA-B期的局部进展期肺癌一般不适宜使用手术切除,常规的是使用顺铂、卡铂等含铂的化疗,配合放疗进行控制。

四、晚期肺癌的治疗

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治疗进展很大程度受益于分子检测技术的进步,约69%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可以找到潜在受益的靶向药物。对于年轻的、非吸烟的腺癌患者,找到潜在靶向药物的概率较大。没靶向治疗机会的肺癌患者一线治疗方案仍然是以铂为基础的化疗,也可以添加贝伐单抗。需要注意的是贝伐单抗不适用于非小细胞鳞状细胞癌,这容易导致较大的出血风险。最近发展起来的PD1对鳞状细胞癌较为适用,其他肿瘤类型也有相应的临床试验。

目前分子靶向研究和应用较为成熟的非小细胞肺腺癌,也是靶向药物最多的肺癌亚型,下图是肺腺癌的基因突变和对应的频率。需注意的是亚裔患者的突变频率有一定的特点,EGFR基因突变频率更高。

图:肺腺癌的驱动基因突变和频率(中国人的EGFR突变频率更高,在40%左右)

肺腺癌常见的基因突变、频率和靶向药物如下:

1、EGFR靶点

EGFR基因突变在肺腺癌里频率较高,非亚裔的频率是10-20%,而亚裔非吸烟患者的频率在40%左右,也有文献统计说50%,这也是为何很多患者盲试易瑞沙和特罗凯也有效的原因,频率几乎一半。EGFR基因在鳞状细胞癌里偶尔出现,没有特别高的频率,因此鳞癌患者谨慎盲试EGFR靶点的靶向药物,最好做基因检测确定突变情况。

EGFR基因90%以上的突变发生在19号外显子缺失和21号外显子的L858R。这两种突变位点适用于第一代EGFR靶向药物吉非替尼、厄洛替尼、埃克替尼。19外显子缺失和L858R突变之外的称之为罕见突变,如L861Q,G719X,S768I等,这些突变位点适合使用第二代靶向药物阿法替尼,即不可逆的EGFR和HER2双重抑制剂。虽然有临床研究表明,阿法替尼相比吉非替尼可改善PFS和客观响应率,但是副作用较大,目前阿法替尼优势还是在EGFR的罕见突变位点,或Her2突变导致的耐药。

一般而言靶向药物总是存在耐药的问题,一代EGFR靶点药物耐药的主要原因是EGFR基因的二次突变,即产生了T790M突变,频率为50-65%,存在T790M突变的患者适用的靶向药物是奥希替尼(AZD9291),临床阶段的靶向药物还有Rociletinib(CO-1686)。当然奥希替尼也会耐药,耐药的原因可能是EGFR基因的C797S突变,或者Her2,或者c-MET扩增等。C797S突变如果和T790M突变在同一条染色体则称为顺势构型,目前没有靶向药物,如果C797S和T790M在不同的染色体上,即反式构型,则可以使用一代和三代靶向药物联合来治疗。

存在脑转移的EGFR患者,现有的研究表明如果可以使用靶向药物控制就不进行放疗,全脑放疗仅有一次机会。如果病灶数目小且不超过3个,不能靶向控制,就使用伽马刀。入脑效果较好的靶向药物有特罗凯,达克替尼(PF299804)、AZD3759,AZD9291等。癌度提醒您,需注意的是临床阶段的AZD3759不具有T790M靶点,存在T790M突变的脑转患者建议选择AZD9291。

2、ALK融合

ALK融合基因发现于2007年,后续一系列对应的靶向药物相继出现,目前ALK的靶向药物也有3代了。最常见于ALK基因的20号外显子与EML4发生融合,其他的融合伴侣基因还有KIF5B、TFG和KLC1等,目前发现有27种融合形式,因此检测时需确保这些融合位点都做了详细的覆盖,避免漏检。ALK在非小细胞肺癌的突变频率为2-7%,年轻非吸烟的患者较易出现该基因突变。ALK基因的检测方法有FISH、免疫组化(IHC)、测序等。一般而言是与其他驱动基因互相排斥。

ALK突变的第一代靶向药物是克唑替尼,2011年获批上市,克唑替尼具有ALK、ROS1和C-MET三个靶点。存在ALK突变的患者使用克唑替尼的中位PFS约为个月。克唑替尼耐药后可以使用第二代ALK抑制剂,主要有色瑞替尼(LDK378)、艾乐替尼(CH5424802)、Brigatinib(AP26113)和X-396,其中色瑞替尼和艾乐替尼已经获批上市。这些二代ALK抑制剂都有相应的临床试验,癌度需要着重提醒的是,不同的二代ALK抑制剂对不同的ALK耐药位点起作用(详细见癌度ALK专帖),因此克唑替尼耐药后,较为灵敏地检测出ALK是什么耐药位点,对于选择恰当的二代ALK抑制剂非常有益,由于组织样本难以获取,因此如果对血液样本使用数字PCR检测ALK常见的这些耐药位点,将使得很多患者受益,再次呼吁基因检测公司引起重视,早日开发。

ALK的第三代靶向药物是PF-06463922,该药几乎可以抑制导致克唑替尼耐药的所有耐药位点,靶向ALK和ROS1。最新的研究发现ALK的L1198F突变也导致PF-06463922耐药,但是这一耐药位点可以重新用回第一代克唑替尼。

入脑能力上,艾乐替尼的入脑效果较强,研究显示PF-06463922和克唑替尼也具有入脑能力

3、ROS1基因

ROS1基因的突变形式也是融合,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突变频率为1-2%,多见于肺腺癌,目前鉴定出9种融合突变形式。ROS1基因检测的金标准是FISH,其他检测技术有免疫组化、二代测序等。存在ROS1突变的患者一般较为年轻。

ROS1的获批靶向药物为克唑替尼,之前经过化疗治疗的患者使用克唑替尼,72%的患者响应,中位PFS为个月。ROS1突变的患者克唑替尼也会耐药,耐药的形式主要是激酶区域的二次突变(CD74-ROS1的G2032R),其他的耐药情况有旁路激活,如c-KIT或KRAS基因突变,目前正在研究的其他ROS1靶向药物包含色瑞替尼、卡博替尼、PF06463922。癌度需要提醒的是ROS1的靶向药物与ALK的靶向药物不是完全重合的,比如艾乐替尼对ROS1的效果就不理想,因此任何时候请参考数据,慎之又慎。

4、RET融合

RET基因融合在非小细胞肺癌的突变频率为1-2%,非吸烟的肺腺癌和鳞癌里都可能存在RET基因融合突变。RET基因的检测技术与ALK和ROS1的一样,都是FISH、免疫组化和测序等。

多种靶向药物显示对RET基因具有控制作用,如舒尼替尼、索拉菲尼、凡德他尼、卡博替尼、艾乐替尼、阿帕替尼、乐伐替尼和帕纳替尼等,以上靶向药物多数处于临床试验阶段,比较确定的是凡德他尼和卡博替尼。有关RET的靶向药物和相应的临床数据详情请见癌度微信号的RET专贴。

5、c-MET扩增或14外显子跳跃突变

c-MET扩增在肺腺癌的频率为4%,在肺鳞状细胞癌的频率为1%。C-MET如果扩增倍数较高(MET:CEP7比例大于5)可能对MET抑制剂有较好的响应率,如卡博替尼、克唑替尼和INC280(Capmatinib)等。

另外最近发现的c-MET基因的14号外显子跳跃式突变也是一个驱动突变,14外显子跳跃式突变在肺腺癌的频率为3-4%,患者使用克唑替尼或卡博替尼也可以获益。

6、HER2扩增

35%的肺癌存在HER2蛋白过表达,HER2基因水平的扩增频率约为10%,HER2突变在非小细胞肺腺癌的频率约为2%,主要突变形式是20外显子插入突变,女性、非吸烟患者较为常见。

目前没有大样本的数据确切地表明HER2过表达在肺癌里可以应用曲妥珠单抗获益,虽然曲妥珠单抗在乳腺癌、胃食管结合部癌有效,但不是所有肿瘤都可以照搬,有一定组织器官的因素影响其有效性。一项临床II期试验表明达克替尼(PF299804)客观响应率在12%左右。需要注意的是达克替尼具有EGFR和HER2两个靶点,入脑效果很好。其他临床阶段的靶向药物还有曲妥珠单抗、T-DM1。

7、BRAF突变

肺癌里BRAF基因突变频率为3-5%,在吸烟的肺腺癌里较为常见。肺腺癌里BRAF基因V600E占了50%左右。存在BRAF基因突变的肺癌患者对维罗非尼、达拉非尼等靶向药物敏感,客观响应率为42%,中位PFS为个月。在黑色素瘤里观察到联合使用达拉非尼和曲美替尼可以获得较高的客观响应率(63%)。癌度之前报道了肠癌患者联合使用BRAF抑制剂和PI3K信号通路的mTOR抑制剂,有效率也更高。有需要的朋友可搜索关注癌度微信号,回复关键词找到该贴。

8、KRAS突变

KRAS突变在肺癌里非常常见,12号密码子突变频率大于90%,13号密码子频率低于10%。肺腺癌里的KRAS突变频率约为25%,鳞癌里KRAS基因突变频率为5%,在长期吸烟的非亚裔患者里,KRAS突变频率更加的高。直接针对KRAS突变的靶向药物目前还没有,思路是打击KRAS基因下游的MEK靶点,目前的药物有曲美替尼、司美替尼、MEK162、bemaciclib,索拉菲尼和索坦也有MEK靶点。不过目前看来这些靶向药物和化疗联用可能获益更大一些。

9、PIK3CA突变

PIK3CA的突变频率也不是特别高,但是该基因发生激活突变,会导致mTOR信号通路上调,一般使用mTOR抑制剂如依维莫司、雷帕霉素等。针对PIK3CA的处在临床阶段的靶向药物有LY3023414(临床II期),PQR309(临床I期)。

PI3K信号通路里的PTEN、NF1基因等如果发生了失活突变,也可以使用mTOR抑制剂,有关该基因及相关信号通路的内容,请关注“癌度”微信号查阅。

10、NTRK1和NTRK2重排

NTRK1和NTRK2基因重排在非小细胞肺癌的频率约为1-2%,重排突变的检测技术是FISH、免疫组化和二代测序。目前有一些NTRK抑制剂处于研发之中。这些药物分别是Entrectinib(临床II期)、LOXO-101(临床II期)、卡博替尼(临床II期)和DS-6501b(临床I期)。

11、肺鳞状细胞癌的基因突变

癌症基因组图谱的一项研究表明,96%的肺鳞癌患者存在基因突变(检测样本数178例),包含FGFR扩增,PI3K信号通路的基因突变、DDR2、EGFR和HER2的突变等,另外肿瘤抑癌基因TP53和P16突变也常见。

肺鳞癌里FGFR扩增的频率为5-22%,DDR2突变的频率为4%,目前有相应的靶向药物抑制这两个基因突变的临床试验开展,但无确切数据表明有较好获益。

12、小细胞肺癌的治疗

小细胞肺癌里几乎都存在TP53基因和RB1基因的失活突变,有时还有基因组水平复杂的重排。四分之一的患者在NOTCH基因家族也有失活突变。与其他肺癌亚型不同,最近25年里,小细胞肺癌的靶向治疗没有什么突破。唯一批准用于二线的药物是托泊替康。

小细胞肺癌通常对化疗敏感,但很多时候快速地发展出抗药性。因此多数患者使用依托泊苷(在日本使用伊立替康替代依托泊苷)联合顺铂或卡铂的双药化疗。

13、抗VEGF靶向药物

抗VEGF的靶向药物比较适合于化疗联合,但是需要谨记的是局限于肺腺癌,而且没有咯血风险的患者。雷莫芦单抗已经获批与多西他赛联合用于非小细胞肺腺癌。另一种靶向药物尼达尼布获得EMA批准,与多西他赛联合治疗肺腺癌患者,但是FDA没有批准尼达尼布。

14、EGFR抗体

Necitumumab是一种单克隆抗体,靶向于EGFR,Necitumumab与顺铂、吉西他滨联合使用,可以改善晚期鳞状细胞癌患者的生存获益。该药已经被美国FDA批准,但是欧洲EMA仅限该药用于存在EGFR过量表达的患者。

15、免疫治疗

肿瘤的进展不只是基因突变的事情,与肿瘤细胞的环境也有关系,尤其是免疫环境。最近靶向免疫检查点的靶向药物PD1可谓红遍了天。几个进入临床应用或即将进入临床的单克隆抗体药物如下。

PD1药物对肺癌患者的生存获益改善非常好,一项包含129例患者的纳武单抗治疗的非小细胞肺癌试验表明,2年生存率为24%。吸烟的患者和PD-L1表达阳性的患者效果较好。目前PD1药物的使用是二线用药,纳武单抗、派姆单抗都已经获批用于非小细胞肺鳞癌。对于存在PD-L1阳性的非鳞状细胞癌也有推荐使用。但是PD-L1表达不是评估是否能用PD1的标志物,因为PD-L1阳性的患者也有无效的,PD-L1阴性的患者也有有效的,而且PD-L1的检测由于不同机构使用不同的抗体、检测技术不同也有差异。

对于未经过任何治疗的患者,使用PD-1或PD-L1靶向药物,一年生存率超过了70%,这是非常好的数据。

图:PD1/PD-L1靶向药物临床数据

上图为临床试验阶段PD-1或PD-L1靶向药物的临床数据,以上数据源自最近的几个大型临床试验,对照为化疗药物多西他赛。可以看到对肺癌患者来说,PD-L1阳性意味着较高的有效率,但PD-L1阴性也是有效的,不是完全不能用。其实很多时候如果患者已经没有其他的靶向治疗措施了,想试试PD1药物时,做PD-L1表达的检测似乎没有太大必要,因为阴性表达也不是说完全无效,还是可以试试的。

16、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维持治疗

维持治疗分为继续维持治疗和换药维持治疗,培美曲塞是一种既可用于换药维持治疗,也可用于继续维持治疗的化疗药物。另外厄洛替尼也是一种维持治疗的选择。

一般而言4-6个周期的化疗,然后观察,成为了进展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一线治疗方案。对于存在EGFR或ALK等其他靶向药物抑制的患者,持续服用靶向药物是维持治疗效果必须的。如果存在耐药的症状,需结合CT病灶变化,以及其他的症状考虑重新活检,进行基因检测,查询耐药原因,更换药物进行治疗。

癌度结语:

凭借一篇长帖把肺癌的靶向治疗现状、未来说清楚,非常具有挑战性,癌度的这篇文章不敢说完美,但确实也力求极致,尽量完善。癌度通过一篇长帖较为系统地讲述了肺癌的遗传性突变,靶向药物,免疫检查点药物PD1,基因突变频率和药物有效率等等。在这繁杂的信息时代,对于初诊的肺癌患者,是十分有帮助的。

自助者天助,“度”癌用癌度,癌度愿与您一起努力,未来一定有更多的办法,所以我们相信未来。

编者:翱宇

参考文献:

1、Hirsch FR, et al., Lancet. 2016 Aug 26. pii: S0140-6736(16)30958-8.

2、

关注我们:搜索微信公众号“癌度”,了解更多关于肿瘤和基因的资讯。

下载癌度APP,一分钟检索相似病友,自助者天助,“度”癌用癌度。

医学杂志柳叶刀癌

2019年6月,医学权威杂志《柳叶刀》发表了一篇重磅论文,文章中研究了1990-2017年中国近三十年全国各省市居民的主要死亡原因,该项研究由中国CDC、北京协和医院及美国华盛顿大学等共同完成,对于揭示中国人健康状况及患病情况意义重大。

该项研究表明,随着时代变化,威胁中国人健康也在发生变化,如今主要死亡原因已不再是传染病,而是慢性疾病。曾几何时,下呼吸道感染以及新生儿疾病是中国最主要的死亡原因,随着经济发展和现代医学水平提升,死亡率已经降到第十位。取而代之,中风、缺血性心脏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癌、阿尔茨海默症成为中国人五大主要死亡原因,其中“中风”更是成为国人健康头号杀手。除此之外,肝癌、胃癌、高血压性心脏病、食管癌等疾病也在危害中国人的健康。

十大危险因素,膳食因素占主要

目前高血压、吸烟、高钠饮食以及空气污染是引发过早死亡的排名前四位的危险因素,诸如高血糖、高血压、高钠饮食、肥胖、高胆固醇等都是和膳食紧密相关,由此可见大部分的疾病死亡都是不良的日常饮食生活习惯导致的。吸烟更是成为中国各地区导致寿命减少的首要危险因素,提倡禁烟、低盐、减食是未来健康趋势。

整体而言,经济越发达地区、越靠近东南沿海,疾病负担越小,这主要和经济发展水平及医院基础设施相关。

孕产妇及新生儿死亡率出现70-80%大幅度下降,从侧面反映了中国经济的发展以及疾病负担从传染病向慢性疾病的转变。

“你还不知道吗?喝红酒能抗癌!”

王阿姨去朋友家串门时,发现一向滴酒不沾的朋友,正端着一杯红酒,仔细品尝。

“这年龄大了,可不敢喝酒了。”王阿姨小声劝说朋友道。

“你没有看过那篇文章吗?红酒可是好东西,不仅能美容养颜,还能软化血管、抗癌呢。”朋友说着,就掏出手机,把文章拿给王阿姨看。

王阿姨接手机的时候,嘴里还念叨:“一定是哪个专家为了卖酒,编出来我们老年人呢。”

朋友给王阿姨指了指文章,还振振有词道:“你看看,这可是权威的研究。”

王阿姨顺着朋友的手指看去,还真是红酒可以治疗癌症的研究。这下王阿姨彻底傻眼了, 王阿姨一直坚持不饮酒的理论,难道是错误的?

一直以来,喝红酒 养生 都是商家为了卖酒而搞出来的 商业噱头 ,现在也有不少学者针对红酒可以抗癌进行了许多的研究,也收获了一定的科研结果。但是,喝红酒可以抗癌,到底靠不靠谱呢?难道长久以来人们说的喝酒伤身是错误的吗?

近几年,相信大家都听说过那个 120万一针的抗癌药 ,这个价格昂贵的抗癌药就是 CAR-T疗法 的产品。CAR-T疗法简单来说,就是给患者的T细胞安装一个可以识别肿瘤细胞的 “雷达” ,并且在体外培养大量的这种细胞,回输给患者对体内的肿瘤细胞进行清除。

这种疗法虽说被人们传为抗癌神药,但是也会给身体带来一定的副作用。关于红酒的那个研究就要从这里说起,研究发现 红酒中的白藜芦醇 可以提高T细胞的功能和免疫治疗的安全性, 可以大大降低CAR-T疗法中的副作用。

但是,这一研究还仅仅停留在实验阶段,并未真地投入临床使用。而这研究一出,各大媒体争相报道, 一些别有用心的商家们为了提高红酒销量 ,趁机制造谣言,一时间“喝红酒可以抗癌”、“喝红酒可以 养生 ”的说法甚嚣尘上,让人们难以分辨,许多人都掉入商家的 陷阱 。

那么问题来了,喝红酒究竟能不能抗癌?

当然不能。能够在治疗癌症中发挥作用的 白藜芦醇不能等同于红酒 ,二者不能简单粗暴地直接画上等号。而且,白藜芦醇在大自然的植物中存在的含量很低,稳定性也很差。再加上红酒在酿造过程中,制造的工艺有所不同,有些甚至是 勾兑生产 的,白藜芦醇的含量就更低了。

在这种红酒中,能被人体充分吸收的白藜芦醇究竟有多少,谁也无法给出准确的答案。所以,还是那句话, 任何抛开剂量谈疗效的理论,都是耍流氓。

况且,目前大多数关于红酒的研究结果都是从 动物 身上得来的,目前还未进入临床阶段。人体的身体结构比动物要复杂得多,在动物身上的实验结果不能等同于在人的身体内会发生同样的效果。

相反的是,酒精在很多年前就已经被世卫列为 一类致癌物 ,这是已经 有确切证据表明 的,长期摄入酒精会诱发多种疾病,甚至癌症。那么,为什么还有人说喝红酒可以保护心脑血管呢?

这个说法也是非常不科学的。这一个说法源于 “法国悖论” ,简单来说就是法国人向来喜欢吃高脂肪、高糖的食物,而心脏病的发病率却是全球最低,就有人把这都归结于法国人爱喝葡萄酒。著名的“法国悖论”催生出“喝红酒可以降低心脏病”的理论,一度将红酒捧为 “酒中明星” 。

那么,喝红酒真的可以降低心脏病吗?后来有人针对这一说法进行了研究,红酒中 确实含有抗氧化、抗衰老、以及清除体内多余胆固醇的成分 ,但是红酒中这些有益的成分 十分有限 。

如果想要依靠红酒来达到保护心脑血管的作用,每日需要饮用的红酒 高达几十升 。且不说普通人无法喝下这么大量的红酒,单单看这些红酒中的酒精含量,会对人体造成更大的伤害。

一方面是 喝红酒对心脑血管微乎其微的保护作用 ,另一方面是红酒中酒精这个一类的致癌物,权衡利弊之后,相信大家都能做出正确的选择。

还有人觉得饮酒后能够助眠,足够的睡眠也有利于减轻心脑血管的负担。其实这也是对红酒的认知误区之一,酒精在进入人体后,首先可以 兴奋中枢神经 ,随着饮入酒精量的增加,又会对 中枢神经起到抑制作用,使人昏昏欲睡。

许多人以为这就是饮酒助眠的效果,其实事实并不是这样,这是中枢神经受到伤害的表现。人体经常饮用红酒, 打破了中枢神经的平衡 ,对人体百害而无一利。

饮酒后导致的睡眠与人体正常入睡不同,前者由于中枢神经的抑制作用,睡眠的时间较短,睡眠质量差,虽然看上去同样是睡觉,身体却得不到足够的休息。因此,人们在酒后醒来时,往往 感到疲惫、头昏脑胀 。生活节律的平衡被打破,需要调整好几天才能恢复,更不利于心脑血管的 健康 。

由此看来,喝红酒不仅不能抗癌,更不能保护心脑血管,而且红酒中的酒精还会诱发其他疾病,甚至还会发生癌症。

《柳叶刀》杂志曾有一项调查研究显示, 2020年全球大约有74万新发癌症与饮酒有关 。酒精的致癌性主要与它在人体中代谢的原理有关。

酒精进入人体后,只有 10% 能通过胃肠和食物一起代谢排出。大约 80% 都是在肝脏分解的,肝脏首先将乙醇氧化成乙醛,乙醛再氧化成乙酸,继续氧化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进而排出体外。

而酒精在体内代谢分解时,如果 体内的维生素B6不足,乙醇就会转化为乙醚 ,乙醚是一级致癌物!它不仅可以直接干扰细胞DNA的合成和表达,诱发癌变,还可以 干扰染色体的重排 ,使人体患癌症的几率大大提高。

有些不良厂家在生产时,使用已经霉变的原料来酿酒,或者一些人在自酿酒的时候,封存不当导致变质。 变质的原料或自酿酒里,可能含有大量的黄曲霉素 ,而黄曲霉素又是一种强烈的致癌物。长期饮用这种酒的话,很有可能会导致 胃癌 的发生。

此外,如果女性经常饮酒的话,还有可能 导致乳腺癌的发生 。有研究发现,女性酒精的饮入量与乳腺癌的发生是 正相关 的关系,也就是说, 女性饮酒越多,患乳腺癌的几率越高 。

或许有些人会说,红酒酒精含量低于白酒和啤酒,而且红酒还有美容养颜的功效,适当喝些红酒,也不一定有坏处。

其实并不是这样,红酒是否具有美容养颜的功效暂且不提,有研究发现,每天饮酒的女性中,酒精摄入量小于等于 ,乳腺癌的发病几率就会增加 4%。 相反,每日酒精摄入量超过 的女性,乳腺癌的发病率会增加 40% 以上。这就说明,对女性身体产生伤害的, 并不是根据酒的种类区分的 ,而是酒精量决定的。

如果喝酒不能避免,怎么做才能让伤害最低呢?

如果想要减少酒精对人体的伤害, 最标准的做法就是不饮酒 ,酒精是不存在 健康 剂量的。

但是有些人因为工作关系,需要喝酒应酬,或者是一些人已经对酒精产生依赖,短时间无法戒酒,这个时候要怎么做才能减少酒精对身体的伤害呢?

1、最重要的是限量原则

这里提到的限量指的是酒精的摄入量。有研究表明, 男性 单日酒精摄入量最好不要超过 25g ,而 女性 最好不要超过 15g 。举个例子,如果饮用的是酒精含量10%的红酒,男性单日饮酒不要超过250ml,而女性则不能超过150ml。 饮用的量越少,对身体的伤害也就越小。

2、尽量避免空腹饮酒

在饮酒时,尽量避免空腹饮酒。在饮酒前吃一些 淀粉类 的食物,避免酒精直接接触胃肠道黏膜,而且还可以增强饱腹感,降低饮酒的欲望。

而且,在与人饮酒时,尽量边吃边聊,慢慢品尝,避免出现在酒桌上劝酒的行为。劝酒容易造成对方饮酒过量,可能出现生命危险,而且需要知道的是,因过度劝酒而造成的人身伤害是需要承担法律责任的 。

3、下酒菜搭配合理

在选择下酒菜时,减少 高热量食物 的摄入,尽量避免加重肝脏的负担。而且,为了避免不 健康 食物和酒精对身体叠加伤害,在饮酒时也减少腊肉、熏肉及咸菜、酱菜等高钠加工类食物的摄入。

总的来说,喝酒会抗癌、保护心脑血管的话都不可信,最 健康 的饮酒量就是滴酒不沾。如果真的想减少疾病的发生,拥有 健康 的身体,还是应该坚持锻炼、科学饮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保持积极 健康 的心态,最容易做的 养生 就是从生活中的改变。

参考资料:

2005年的总编辑为李查·荷顿(Richard Horton)。《柳叶刀》始终在一些重大的医学议题上以直言敢说闻名,而其直言无讳的例子如:批评世界卫生组织,拒绝让顺势疗法的功效正式成为众多治疗法选择中的一种,发表2003年美伊战争平民伤亡的统计,不赞成李德·艾斯维尔(Reed Elsevier)集团与军需产业(Arms industry)有所关联。

影响冲击

编辑

《柳叶刀》以其在全世界所拥有的高影响因子,以致有一群

《柳叶刀》专辑中文版

重要的读者阶层来支持它。本期刊登载有:原创性的研究文章、评论文章(“小组讨论”及“评论”)、社论、书评、短篇研究文章,也有其它一些在刊内常登载的文章,诸如特刊消息、及案例报道等。《柳叶刀医学期刊》被视为一种“核心的”医学综合期刊;其它同性质的刊物有新英格兰医学期刊、美国医学协会期刊、及英国医学期刊.。

然而,在1988年所刊载的一篇文章使它受到严厉批评,在这篇文章中作者提高了麻腮风三联疫苗、自闭症以及一些疫苗接种争议(Vaccine controversy)这三者间者有关联的可能性。在2004年,《柳叶刀医学期刊》发表了部分撤回这篇有争议文章的言论。荷顿博士也公开的说明这篇文章“有致命的错误”,是由于其中的一位作者有着严重的利益冲突,而他并没有向《柳叶刀医学期刊》陈述过这些事。当本刊发表了伊拉克平民的死亡人数的估计值计有10万人,而时间正好在2004年11月美国总统选举前两天,因此又招来政治企图的指责。

代表文章

编辑

支持阿拉法特死于中毒

2013年10月13日,英国世界权威医学杂志《柳叶刀》支持巴勒斯坦民族权力机构已故主席阿拉法特系死于钋中毒的说法。《柳叶刀》刊登了瑞士科学家的有关调查报告,证实阿拉法特系放射性元素钋210中毒死亡。报告称“发现阿拉法特的血液、尿液,以及口水痕迹含有高度放射性物质”。阿拉法特于2004年病逝,当时诊断死于一种血液疾病。

期刊家族

编辑

《柳叶刀》已延生出几种附属性的专业期刊,这些期刊刊名均以柳叶刀来开始命名如——《柳叶刀神经学》(神经学)、《柳叶刀肿瘤学》(肿瘤学),及《柳叶刀传染病》(传染病)。所有的这些《柳叶刀》附属性的专业期刊于医学期刊中均已建立了重要的名声,纵然这些期刊大多开始出刊时仅登载一些评论性的文章。

负面消息

编辑

癌症研究人员约翰·苏得博(John Sudbo)及其他13位共同作者于2005年10月《柳叶刀》发表的《非甾体抗炎药及口腔癌的风险:巢式病例对照研究》(Non-steroidal anti-inflammatory drugs and the risk of oral cancer: a nested case-control study)伪造文内数据。

2010年,《柳叶刀》杂志将一种新型超级细菌命名为“新德里金属酶1号”,印度方面表示强烈不满。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