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论文知识库

首页 期刊论文知识库 问题

江南诗杂志主编

发布时间:

江南诗杂志主编

好的诗平淡自然,好的诗返朴归真,好的诗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我很少看文乎的诗诗/孙达钧~我很少看文乎的诗我不喜欢做作的文字诗的文彩很少吸引我为表明我喜欢文学我只看看诗选集那上边的诗也很少吸引我我真的不喜欢好送讲台上的诗那要老师讲得津津有味的与我无关我喜欢读你的诗读你发在哲学吧上的诗你的诗没必要走文学专网你的诗少合流难进大雅之堂那里的人为写诗而读诗为做诗人而写诗为成名而写诗那些诗是亮语言水平的是要人见着文字可以的那象你不问这么多自自然然的吐露心声唱出心底里的歌你的诗让我看到心灵真切的跳动你的诗合众人心意不要那高不要合派合流只要合你的个性合你的心声就好人非草木谁个无情人心与人心大同小异合唱共舞多好

《假象》--无绪一件件不知年代的旧物被疯狂地珍藏一段段亦真亦假的故事被廉价地传颂

张灵,江西高安人。字敏之,号苦吟斋主,别署江右梦晋。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1997年加入),中华诗词学会会员(1992年加入),江西省书协常务理事(2011年2月当选),江西省书协评审委员会委员,宜春市(地级市)书协副主席,高安书法院院长。自幼爱好书法及古典诗词,在开封当兵18年,诗书皆有师承。1985年-1995年间,在《江南诗词》、《诗词报》、《东城赤壁诗词》、《中州诗词》、《江西诗词》、《梁苑诗词》等诗词专业报刊上发表格律诗词百余首,并被收入《中国当代诗词艺术家大辞典》、《中日当代千家诗》、《中国翰园碑林诗词选》、《江南诗词选》等诗词专集。书法宗二王,以行草为主,亦涉诸体,追求古雅、自然、简淡。自1991年以来,近二十次入选入展中国书协主办的重大展览。2008年被中国书协评为先进个人;传略辑入《中国现代书法界人名辞典》、《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名鉴》、《中国美术书法界名人名作博览》、《中华人物辞海·当代文化卷》、《世界文化名人辞海·华人卷》、《中国当代艺术界名人录》等。书法创作主要业绩 获奖、参展、参演、出版或发表作品的名称 时间 主办单位、出版或刊物的名称 获奖等级 备注 首届中国书坛新人作品展 1991年 中国书协 入展 纪念毛泽东诞辰100周年全军书法大赛 1993年 中国书协、总政治部 优秀奖 “万家乐杯”全国书画大赛 1993年 中国文联 优秀奖 第一届全国楹联书法大展 1994年 中国书协 入展 全军两用人才美术书法优秀作品展 1994年 总政治部 三等奖 第六届全国中青年书法展 1995年 中国书协 入选 第六届全国书法篆刻展 1995年 中国书协 入选 中国近现代书画展 1997年 中国书画艺术委员会、中国文联艺术指导委员会学术交流中心 入展 世界华人书画展 1998年 中国书协等 入展 第七届全国中青年书法展 1998年 中国书协 入展 第七届全国书法篆刻展 1999年 中国书协 入展 第八届全国中青年书法展 2000年 中国书协 入选 第十二届中日友好自作诗书展 2001年 中国书协 获奖 江西第二届青年书展 2001年 江西省书协 一等奖 “敦煌杯”全国书法展 2003年 中国文联、中国书协 入展 全国书画小品展 2003年 中国文联、中国书协 入展 西泠印社首届国际艺术节书法大展 2005年 西泠印社 入选 “岳安杯”首届国际书法作品展 2005年 中国书法研究院 获奖提名 “三晋杯”全国首届公务员书法大展 2005年 中国书协 入选 全国第四届特奥会书画大展2006年中国书协、中国美协铜奖“梁披云杯”全国书法大展 2006年 香港书谱出版社、中国书法杂志社等 入展 西泠印社首届手卷、首届扇面书法展 2006年 西泠印社 入选 全国千人千作书法大展 2008年 中国书协 入展 被中国书法家协会评为中国书法家进万家先进个人 2008年 中国书协 中国(芮城)永乐宫第二届国际书画艺术展 2009年 中国书协、中国美协 入展 五台山申遗─—中国千名书家写经书法大展 2009年 中央数字电视书法频道凤凰卫视等 入展 首届全国手卷书法展 2011年 中国书协 入展 中国·中部六省书法作品展2011年中国书协入展全国第三届隶书书法展2012年中国书协入展第四届“梁披云杯”全国书法大展2012年香港书谱社入展

“好诗歌应该是什么样子?”4月24日,由金华市作家协会、《诗探索》、《文学港》、《星河》、《诗江南》主办的第二届“中国好诗歌”新诗创作论坛在东阳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近百名诗人、专家参加了研讨。《诗探索》杂志主编、朦胧派代表诗人之一的林莽回顾了上世纪80年代中国诗坛风起云涌的火热情景,表达了对当下诗歌热的欣喜之情。他同时认为,当下中国诗歌虽然开始复热,但公认的好诗不多,有影响力的诗人也不多。“中国好诗歌”这个创意很好,网络时代通讯快捷,交流广泛,不管是诗人还是写作者,都遇上了一个好时代。柯平是中国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诗坛创作和评论的风云人物之一。现在喜欢诗歌的人那么多,他很欣慰。柯平建议,诗坛的眼光不要只盯住名家,应更多关注民间诗歌。至于什么是好诗歌,标准很难定。正如欣赏女性一样,容貌第一印象固然重要,内在的美应该更重要。诗歌也是这样,好的诗歌,重在内涵。好诗的第一个标准要有与众不同的、出色的东西,比如令人佩服的想象力、比喻,自己独特的语言等;第二个标准是要有思想性,能让人产生思考,能给心灵和思想带来启迪。诗歌是丰富的,现在因为诗歌的短小,可以在微信和手机上不断地被快速传播,阅读量不断被刷新,这不是一本杂志能比的。所以说,目前的时代是诗歌应该繁荣的时代。《星河》诗刊主编、诗歌评论家骆寒超认为,好诗应在语言运用上追求反语法、修辞、逻辑,完成一种直觉语言。意象化、节奏感、结构美都是好诗应该追求的目标。诗歌翻译家董继平则从诗歌翻译的角度,谈到要写出好诗歌,诗人的视野要开阔,要学会从外国优秀诗人诗作中汲取营养。诗人冰释之认为,好诗靠好句流传,好句靠好的思维支撑。不断读诗,比读小说、读散文更能锻炼思维。他以普希金为例,说明了好诗歌能提升民族语言。正是普希金的诗歌,引领不入流的俄语走向精致化。《江南诗》执行主编、诗人谢鲁渤用通俗的语言谈了自己对好诗的评判标准:如果一首诗,让人读完后想跟人说说,那就是好诗;如果一首诗,让人读完后,想跟所有的人说说,那绝对是优秀的诗。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教授刘福春、诗歌评论家郭吟也参与了论坛。当晚与会诗人还举行了诗歌朗诵会,现场气氛热烈,诗人们的朗诵赢得了阵阵热烈的掌声。

江海杂志主编

代表著作有《校雠广义》、《史通笺记》、《文论十笺》、《程氏汉语文学通史》、《两宋文学史》、《唐代进士行卷与文学》、《闲堂文薮》、《古诗考索》、《被开拓的诗世界》等。 1 程千帆 《目录学丛考》 上海中华书局 19392 程千帆 《文学发凡》 金陵大学 19433 程千帆 《文论要铨》(即《文学发凡》的修订本) 开明书店 19484 程千帆 《文学批评的任务》 中南人民文学艺术出版社 19535 程千帆 沈祖芬 《古典诗歌论丛》 上海文艺联合出版社 19546 程千帆 《关于文艺批评的写作》 湖北人民出版社 19557 程千帆 缪琨 《宋诗选》 古典文学出版社 19578 程千帆 沈祖棻 《古诗今选》 南京大学出版社 19799 程千帆 《唐代进士行卷与文学 》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010 程千帆 《史通笺记》 中华书局 198011 程千帆校 沈祖棻著 《宋词赏析》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012 程千帆校 沈祖棻著 《唐人七绝诗浅析》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113 程千帆校 沈祖棻著 《涉江词》 湖南人民出版社 198214 程千帆 《文论十笺》(《文论要铨》的修订本) 黑龙江人民出版社 198315 程千帆 沈祖棻 《古诗今选》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316 程千帆 《古诗考索》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417 程千帆 《闲堂文薮》 齐鲁书社 198418 程千帆主编 《中国古代文学英华》 上海教育出版社 198419 程迁帆校 沈祖棻著 《涉江诗》 福建人民出版社 198520 程千帆校 《沈祖芬创作选集》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85 21 程千帆 唐文编 《量守庐学记》 三联书店 198522 程千帆 《治学小言》 齐鲁书社 198623 程千帆 《唐代进士行卷与文学》(日译本) 日本东京凯风社 198624 程千帆 杨扬编 《三百年来诗坛人物评点小传汇录》 中州古籍出版社 198625 程千帆 孙望 《日本汉诗选评》 江苏古籍出版社 198826 程千帆 徐有富 《校雠广义·目录编》 齐鲁书社 198827 程千帆校 《汪辟疆文集》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828 程千帆 莫砺锋 张宏生 《被开拓的诗世界》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9029 程千帆 《程千帆诗论选集》 山西人民出版社 199030 程千帆 吴新雷 《两宋文学史》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9131 程千帆 徐有富 《校雠广义·版本编》 齐鲁书社 199132 程千帆主编 《全清词·顺康卷》 中华书局 199233 程千帆审 徐有富等著 《中国古典文学史料学》 南京大学出版社 1992 1 程会昌(千帆) 论今日大学中文系教学之弊 斯文 第3卷3期 19432 程千帆 李商隐《锦瑟》诗张《笺》补正 南京大学学报 19793 程千帆 李白和徐凝的庐山瀑布诗 长江丛刊 19794 程千帆 李白《丁都护歌》“芒砀”解 南京师范学院学报 19795 程千帆 论唐人边塞诗中地名的方位、距离及其类似问题 南京大学学报 19796 程千帆 李颀《杂兴》诗说 群众论丛 创刊号 19797 程千帆 杜诗“曾闪朱旗北斗殷”解 学术月刊 19798 程千帆 韩愈以文为诗说 古代文学理论研究 第一辑 19799 程千帆 李颀《听董大弹胡笳声兼语弄寄房给事》诗题校释 社会科学战线 No. 4 197910 程千帆 《史通》内篇旧解订讹 南京大学学报 198011 程千帆 唐绝偶评 名作欣赏 198012 程千帆 读诗举例 文艺理论研究 198013 程千帆 读岑参《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记疑 文学评论丛刊 第七辑 198014 程千帆 古典小说技巧漫谈 青春 程千帆 校勘略说 社会科学战线 198116 程千帆 相同的题材和不相同的主题、形象、风格 文学遗产 198117 程千帆 先唐文学源流论略(一) 武汉师范学院学报 198118 程千帆 宋诗小话 长江丛刊 198119 程千帆 关于治学方法 南京大学学报 198120 程千帆 詹詹录 文史哲 198121 程千帆 先唐文学源流论略(二) 武汉师范学院学报 198122 程千帆 校雠目录辨 文献 198123 程千帆 吴新雷 关于宋代的话本小说 社会科学战线 1981 24 程千帆 略论八代唐宋五七言诗的源流与发展 求索 198125 程千帆 先唐文学源流论略(三) 武汉师范学院学报 198126 程千帆 先唐文学源流论略(四) 武汉师范学院学报 198127 程千帆 从唐温如《题龙阳县青草湖》看诗人的独创性 抖擞 程千帆 关于对联 江海学刊 198229 程千帆 刘永济先生传 晋阳学刊 198230 程千帆 《史通》读法 文史知识 198231 程千帆 言公通义 南京大学学报 198232 程千帆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的被理解和被误解 文学评论 198233 程千帆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集评 文艺理论研究 198234 程千帆 对文科教育的几点看法 高教战线 198235 程千帆 古典诗歌描写与结构中的一与多 古代文学理论研究丛刊 第六辑 198236 程千帆 说“斜阳冉冉春无极”的旧评 光明日报《文学遗产》 1982. 程千帆 对中学语文教学的一些意见 学语文、文教资料简报 198338 程千帆 自学不可囿于狭义概念 自学 198339 程千帆 谈谈关于怎样培养文科研究生的问题 高教战线 198340 程千帆 黄季刚老师逸事 学林漫录 198341 程千帆 我们所应当争取得到的--关于宋代文学的研究的随想 文学评论 198342 程千帆 关于在研究生培养上作中建立教师梯队的若干问题 高教研究与探索 N 198343 程千帆 唐诗鉴赏辞典序 唐诗鉴赏辞典 上海辞书出版社 程千帆 治学小言 高教战线 198445 程千帆 《汪辟疆先生文集》序录 南京大学学报 198446 程千帆 一个醒的和八个醉的--杜甫《饮中八仙歌》札记 中国社会科学 198447 程千帆 诗画漫谈--和西安国画院青年画家的谈话 文艺理论研究 198448 程千帆 《杜诗镜铨》批抄(一) 草堂 198449 程千帆 五点希望 唐代文学年鉴 年号 1984 50 程千帆 清诗管见 光明日报《文学遗产》 程千帆 周勋初 在探索中前进 高教研究与探索 198552 程千帆 善戏谑兮 不为虐兮 文汇月刊 198553 程千帆 《史记》--史传文学的高峰 中文自学指导 198554 程千帆 汉魏六朝的《杂传》文学 中文自学指导 198555 程千帆 《杜诗镜铨》批抄(二) 草堂 198556 程千帆 序跋辑存 南京大学学报 198557 程千帆 问答录 文学遗产 198558 程千帆 读《倾盖集》所见 读书 198559 程千帆 《杜诗镜铨》批抄(三) 草堂 198560 程千帆 我们希望早日为清词研究提供全面资料 光明日报《文学遗产》 7 程千帆 One Solen and Eight Drunk Social Science in China 程千帆 学诗答问 文史知识 198663 程千帆 莫砺锋 苏轼的风格论 成都大学学报 198664 程千帆 张宏生 晚年:回忆和反省 中国社会科学 198665 程千帆 关于知识爆炸与基本功的对话 中文自学指导 古典文学知 识 198666 程千帆 关于文学研究改革、创新问题对话(三) (来信摘要) 文学研究参 考 198667 程千帆 《杜诗镜铨》批抄(四) 草堂 198668 程千帆 《中国古代文论家评传》序 文史哲 198669 程千帆 莫砺锋 忧患感:从屈原、贾谊到杜甫 文艺理论研究 198670 程千帆 莫砺锋 他们并非站在同一高度上 名作欣赏 198671 程千帆 莫砺锋 杜诗集大成说 文学评论 198672 程千帆 莫砺锋 崎岖的道路与伟丽的山川 社会科学战线 198773 程千帆 《牧女与蚕娘》序 南京大学学报 198774 程千帆 张宏生 火与雪:从体物到禁体物 中国社会科学 198775 程千帆 学术带头人的责任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198776 程千帆 三十年代金大文学院的课程结构及其它 高教研究与探索 198877 程千帆 闲堂自述 文献 1991 1. 《宋诗选》(与缪琨合编,古典文学出版社,1957年)2. 《古诗今选》(与沈祖芬合编,南京大学出版社,1979;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3. 《中国古代文学英华》(上海教育出版社,1984年)4. 《量守庐学记》(程千帆、唐文编,三联书店,1985年)5. 《三百年来诗坛人物评点小传汇录》(程千帆、杨扬编,中州古籍出版社,1986年)6. 《全清词·顺康卷》(中华书局,1992年) 1. 《唐人七绝诗浅析》(程千帆校、沈祖芬著,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2. 《涉江词》(程千帆校、沈祖芬著,湖南人民出版社,1982年;福建人民出版社,1985年)3. 《沈祖芬创作选集》(程千帆校,人民文学出版社,1985年)4. 《中国古典文学史料学》(程千帆审、徐有富等著,南京大学出版社,1992年)5. 《汪辟疆文集》(程千帆校,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 1. 对于金代作家元好问的一、二理解(《文史哲》1957年第6期)2. 李商隐《锦瑟》诗张《笺》补正(《南京大学学报》1979年第1期)3. 李白和徐凝的庐山瀑布诗(《长江丛刊》1979年第2期)4. 李白《丁都护歌》“芒砀”解(《南京师范学院学报》1979年第2期)5. 论唐人边塞诗中地名的方位、距离及其类似问题(《南京大学学报》1979年第3期)6. 李颀《杂兴》诗说(《群众论丛》1979年创刊号)7. 杜诗“曾闪朱旗北斗殷”解(《学术月刊》1979年第7期)8. 韩愈以文为诗说(《古代文学理论研究》第一辑,1979年)9. 李颀《听董大弹胡笳声兼语弄寄房给事》诗题校释(《社会科学战线》1979年第4期)10. 《史通》内篇旧解订讹(《南京大学学报》1980年第2期)11. 唐绝偶评(《名作欣赏》1980年第2期)12. 读诗举例(《文艺理论研究》1980年第3期)13. 读岑参《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记疑(《文学评论丛刊》第七辑,1980年)14. 古典小说技巧漫谈(《青春》1980年第12期)15. 校勘略说(《社会科学战线》1981年第1期)16. 相同的题材和不相同的主题、形象、风格(《文学遗产》1981年第1期)17. 先唐文学源流论略(一)(《武汉师范学院学报》1981年第1期)18. 宋诗小话(《长江丛刊》1981年第1-2期)19. 关于治学方法(《南京大学学报》1981年第2期)20. 詹詹录(《文史哲》1981年第3期)21. 先唐文学源流论略(二)(《武汉师范学院学报》1981年第2期)22. 校雠目录辨(《文献》1981年第2期)23. 关于宋代的话本小说(程千帆、吴新雷。《社会科学战线》1981年第3期)24. 略论八代唐宋五七言诗的源流与发展(《求索》1981年第3期)25. 先唐文学源流论略(三)(《武汉师范学院学报》1981年第3期)26. 先唐文学源流论略(四)(《武汉师范学院学报》1981年第4期)27. 从唐温如《题龙阳县青草湖》看诗人的独创性(《抖擞》1981年7月第45期)28. 关于对联(《江海学刊》1982年第1期)29. 刘永济先生传(《晋阳学刊》1982年第1期)30. 《史通》读法(《文史知识》1982年第5期)31. 言公通义(《南京大学学报》1982年第2期)32.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的被理解和被误解(《文学评论》1982年第4期)33.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集评(《文艺理论研究》1982年第3期)34. 对文科教育的几点看法(《高教战线》1982年第4期)35. 古典诗歌描写与结构中的一与多(《古代文学理论研究丛刊》第六辑,1982年)36. 说“斜阳冉冉春无极”的旧评(《光明日报·文学遗产》1982年11月9日)37. 对中学语文教学的一些意见(《学语文、文教资料简报》1983年第1期)38. 自学不可囿于狭义概念(《自学》1983年第5期)39. 谈谈关于怎样培养文科研究生的问题(《高教战线》1983年第5期)40. 黄季刚老师逸事(《学林漫录》1983年第8期)41. 我们所应当争取得到的——关于宋代文学的研究的随想(《文学评论》1983年第6期)42. 关于在研究生培养上作中建立教师梯队的若干问题(《高教研究与探索》1983年第3期)43. 唐诗鉴赏辞典序(《唐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年12月)44. 治学小言(《高教战线》1984年第2期)45. 《汪辟疆先生文集》序录(《南京大学学报》1984年第2期)46. 一个醒的和八个醉的——杜甫《饮中八仙歌》札记(《中国社会科学》1984年第5期)47. 诗画漫谈——和西安国画院青年画家的谈话(《文艺理论研究》1984年第3期)48. 《杜诗镜铨》批抄(一)(《草堂》1984年第1期)49. 五点希望(《唐代文学年鉴》,1984年)50. 清诗管见(《光明日报·文学遗产》1984年2月21日51. 周勋初:在探索中前进(《高教研究与探索》1985年第1期)52. 善戏谑兮 不为虐兮(《文汇月刊》1985年第7期)53. 《史记》——史传文学的高峰(《中文自学指导》1985年第5期)54. 汉魏六朝的《杂传》文学(《中文自学指导》1985年第5期)55. 《杜诗镜铨》批抄(二)(《草堂》1985年第1期)56. 序跋辑存(《南京大学学报》1985年第3期)57. 问答录(《文学遗产》1985年第3期)58. 读《倾盖集》所见(《读书》1985年第11期)59. 《杜诗镜铨》批抄(三)(《草堂》1985年第2期)60. 我们希望早日为清词研究提供全面资料(《光明日报·文学遗产》1985年3月26日)61. One Solen and Eight Drunk(《Social Science in China》1985年第4期)62. 学诗答问(《文史知识》1986年第4期)63. 程苏轼的风格论(程千帆、莫砺锋,《成都大学学报》1986年第1期)64. 晚年:回忆和反省(程千帆、张宏生,《中国社会科学》1986年第1期)65. 关于知识爆炸与基本功的对话(《中文自学指导》1986年第6期;《古典文学知识》1986年第1期)66. 关于文学研究改革、创新问题对话(三)(来信摘要,《文学研究参考》1986年第2期)67. 《杜诗镜铨》批抄(四)(《草堂》1986年第1期)68. 《中国古代文论家评传》序(《文史哲》1986年第4期)69. 忧患感:从屈原、贾谊到杜甫(程千帆、莫砺锋,《文艺理论研究》1986年第5期)70. 他们并非站在同一高度上(程千帆、莫砺锋,《名作欣赏》1986年第6期)71. 杜诗集大成说(程千帆、莫砺锋,《文学评论》1986年第6期)72. 崎岖的道路与伟丽的山川——读杜甫纪行诗札记(程千帆、莫砺锋,《社会科学战线》1987年第2期)73. 《牧女与蚕娘》序(《南京大学学报》1987年第2期)74. 学术带头人的责任(《学位与研究生教育》1987年第6期)75. 三十年代金大文学院的课程结构及其它(《高教研究与探索》1988年第2期)76. 七言律诗中的政治内涵——从杜甫到李商隐、韩偓(程千帆、张宏生,《文艺理论研究》1988年第2期)77. 关于“气、韵”(程千帆、金克木,《读书》1991年第1期)78. 闲堂自述(《文献》1991年第2期)79. 学诗愚得(《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4年第1期)80. 《涉江词》本事(《唐都学刊》1994年第2期)81. 关于学术研究的目的、方法及其它(程千帆、巩本栋,《文艺理论研究》1995年第3期)

刊名: 江海学刊 Jianghai Academic Journal(Bimonthly)主办: 江苏省社会科学院周期: 双月出版地:江苏省南京市语种: 中文;开本: 大16开ISSN: 1000-856XCN: 32-1013/C邮发代号: 28-27 历史沿革:现用刊名:江海学刊创刊时间:1958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CHSSCD—2004)核心期刊:中文核心期刊(2008)中文核心期刊(2004)中文核心期刊(2000)中文核心期刊(1992)

著作:1.骈文通论 广西教育出版社1994年3月第1版2.骈文通论(修订本) 齐鲁书社 2010年5月第1版3.骈文观止 文化艺术出版社1997年2月第1版。4.骈文研究与历代四六话 辽海出版社 中华书局 2005年1月版。5.中国古代文学通论·清代卷(合作) 辽宁人民出版社 2005年5月版。6.帝王文化与中国文学(合作)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4年12月版。7.青年必读古文手册(合作,副主编) 中国青年出版社 1999年12月版。8.缠绵悱恻 爱恋永忆——唐代爱情诗 中华书局 2002年5月版。9.骈文绝唱 独步千古——王勃及其骈文(合作) 中华书局 2002年11月版。10.悲怆苍凉 寓意深厚——唐代咏史赋 (合作) 中华书局 2003年8月版。11.宋代诗话选释·《苕溪渔隐丛话》选释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7年2月版.12.大学语文 (主编) 国防科技大学出版社 2010年3月第1版。13.八桂文化与文学研究论集(主编)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3年3月版。论文:1.唐代散文研究的新收获——读孙昌武新著《唐代古文运动通论》《光明日报》1985年4月9日《文学遗产》第678期专刊。2.骈文研究的历史与现状 《语文导报》1987年第9期。3.古典文学札记二题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1988年第2期。4.骈文在唐代文学史上的地位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1990年第4期。5.试论唐代骈文的流变 《古典文学新探》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0年10月版。6.骈文名称的演变与骈文的界说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1991年第4期。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语言文字学》1992年第4期转载。7.近年来文学史观与方法论问题研究述评 《江海学刊》 1991年第2期。8.胡仔及其《苕溪渔隐丛话》论略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1992年第3期。9.从文化学角度看骈文的产生 《中国文学研究》1992年第3期。10.近年来骈文研究述要 《文史知识》1993年第9期。11.论骈文的形态特征与文化内蕴 《江海学刊》1994年第2期。12.论《四六丛话》的学术价值与骈文思想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1992年第3期;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1995年第3期转载。13.李白应有三个自号 《阅读与写作》 1996年第6期。14.论宋代四六话的兴起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1996年第1期。15.论中国古典诗歌对日本俳句的影响 《广西社会科学》1997年第4期;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外国文学研究》1997年第12期转载。16.《汨罗民间招魂词》的程式内容及其对《招魂》、《大招》研究的启示 《民族艺术》1997年第2期。日本《滋贺大学经济学部研究年报》1999年第6 卷译载。《中国湖南省汨罗の民间に伝わる葬礼“招魂词”の形式と内容およびそれに拠る楚辞研究上の発见》。修订稿收录《求实集》,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17.黄庭坚论杜甫 《中国韵文学刊》1997年第1期。收入黄君主编《黄庭坚研究论文集》,江西教育出版社,2005年10月版。18.“朱门酒肉臭”之“臭”作何解? 《古典文学知识》 1997年第2期。19.以诗为文:骈文文体诗化特征论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1997年第2期。年代以来唐代骈文研究述评 《唐代文学研究年鉴(1999)》,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5月版。世纪前期骈文学学术发展述论 《东方丛刊》 2000第3辑。22.六朝谢氏世系新考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2000年第4期。23.生命的终结:汨罗民间丧葬招魂习俗考察札记 《民族艺术》 2000年第4期。24.叠山公祠堂记:新发现的一篇研究谢枋得的重要资料 《古籍整理研究学刊》2001年第2期;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 《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2001年第8期。25.近20年骈文研究述议 《江海学刊》 2001年第4期;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2001年第11期转载。26.新旧唐书经籍艺文志所载书名变异考——《唐人著述考》之一《常德师范学院学报》2001年第6期。27.《大招》为战国时期楚地民间招魂词之原始记录说 《云梦学刊》2001年第5期;《中国楚辞学》第5 辑收录。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2002年第4期转载。28.李商隐寓桂居所遗址考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2002年第1期。《桂林文化》2002年第1期收录。29.石介与苏舜钦:谁是《石曼卿诗集序》之作者? 《文学遗产》2002年第4期。30.论清代骈文研究的几个问题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2003年第3期。31.从历史语境角度重新审视花间词 《光明日报》2004年9月1日《文学遗产》专刊。32.唐宋时期文人的游历与人文山水名胜的形成 《湖南文理学院学报》2004年第5期。33.新旧唐书经籍艺文志失载唐人著述考 《古籍研究》2004年卷下(总第46期)。34.《旧唐书》本传所叙唐人著述《经籍志》未见载者知见录 《河池学院学报》2004年第5期。35.《全唐诗》载吕温二首诗均为伪诗说 《古籍整理研究学刊》2005年第3期。36.从上林唐碑《大宅颂》和《智城碑》看唐代中原文风对岭南民族地区文化的影响 《民族文学研究》2005年第4期。37.李贺死因初探——李贺死于马凡氏综合征臆说 《湖南文理学院学报》2005年第6期。38.发展广西人文科学刍议 《广西日报》2007年3月28日。39.《典论·论文》和《文赋》:一个被忽略的细节 《光明日报》2007年8月10日《文学遗产》。40.《粤西丛载》误载唐玄宗诗考:李隆基《丹霄驿》非昭州作及伪作说 《河池学院学报》2007年第4期。41.柳宗元的《三戒》与孔子的“三戒”:柳宗元《三戒》寓意新说 《文学与宗教:孙昌武教授七十华诞纪念文集》 宗教文化出版社 2007年8月版。42.从早期文献的骈偶现象看骈文文体产生的民间文化基础:骈文生成于民间说初论《广西师范大学学报》2007年第5期。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2008年第4期转载。43.《桂林风土记》佚文献疑 《广西地方志》2007年第5期。44.厘清杜甫的亲眷交游与杜甫创作的关系(合作) 《中国韵文学刊》2008年第2期。45.李清照佚文《祭湖州文》为挽联考 《中国典籍与文化》2008年第4期。46.古代骈文与骈偶理论的文学史价值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2009年第2期。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2009年第8期转载。收入台湾中国文化大学《发皇华语 涵咏文学:中国文学暨华语文教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文津出版社2009年12月版。47.从“后宫佳丽三千人”说起 《文史知识》2010年第7期。48.唐代“古文运动”概念平质 《福州大学学报》2010年第5期。49.新旧《唐书》李商隐传“三十六(体)”为“三才子”之误考 《文献》2011年第2期。收录朱崇先主编《古典文献学理论探索与古籍整理方法研究》,民族出版社,2013年9月版。修订稿收入中国唐代文学学会《唐代文学研究》(第十四缉),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年7月版。50.唐代“古文运动”宜作“古文思潮”说 王水照 朱刚主编 《中国古代文章学的成立与展开——中国古代文章学论集》,复旦大学出版社2011年3月版。51.“四六”指骈文之形成与接受过程考述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2011年第3期。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2011年第10期转载。52. 宋玉赋的作者问题及其文学史处理的思考 《中国韵文学刊》2011年第4期。收录《宋玉及其辞赋研究 2010年襄樊宋玉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学苑出版社,2010年10月版。53. 桂学研究与广西文化软实力的提升——兼论“桂学”的内涵与外延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2011年第5期。54. 从“话”的文本特性看宋四六话的博杂特点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2013年第2期。55. 从谚语入诗看唐宋文学向世俗化转型的一个细节轨迹 《中国典籍与文化》2013年第3期。56. 骈文文论:从辞章之论到气韵之说——论朱一新“潜气内转”说的内涵、来源与价值 《文学评论》2013年第4期。收入韩国中国散文学会《中国散文研究集刊》(第二缉)。57.黄庭坚在广西的最后十七个月《中国艺术报》2013年7月26日大视野第六版。58.《全唐诗》征引之《桂林诗评》残诗出处考 《文献》2014年第2期。译文:1.寒山诗为什么在远东和美国广泛流传(译文)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文学研究参考》1988年第7期。2.时代风格和文学分期:对中国文学史与欧洲文学史的编史理论与实践的考察 (译文) 《东方丛刊》1992年第3期。3.杜甫与花卿 (译文,合作)《杜甫研究学刊》1999年第3期;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2000年第5期转载。4.骈文的含义、涵盖的范围以及骈散合一问题:《骈文史序说》节译(译文)《柳州师专学报》2000年第4期。5.唐代古桂柳运河“相思埭”水系的实地勘访与新编地方志的记载校正 (译文,合作)《广西地方志》2000年第4期。

诗探索杂志主编

《假象》--无绪一件件不知年代的旧物被疯狂地珍藏一段段亦真亦假的故事被廉价地传颂

好的诗平淡自然,好的诗返朴归真,好的诗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我很少看文乎的诗诗/孙达钧~我很少看文乎的诗我不喜欢做作的文字诗的文彩很少吸引我为表明我喜欢文学我只看看诗选集那上边的诗也很少吸引我我真的不喜欢好送讲台上的诗那要老师讲得津津有味的与我无关我喜欢读你的诗读你发在哲学吧上的诗你的诗没必要走文学专网你的诗少合流难进大雅之堂那里的人为写诗而读诗为做诗人而写诗为成名而写诗那些诗是亮语言水平的是要人见着文字可以的那象你不问这么多自自然然的吐露心声唱出心底里的歌你的诗让我看到心灵真切的跳动你的诗合众人心意不要那高不要合派合流只要合你的个性合你的心声就好人非草木谁个无情人心与人心大同小异合唱共舞多好

作者谢冕,福建福州人,1932年生,文艺评论家、诗人、作家,北京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副会长,中国作家协会全国委员会名誉委员,《诗探索》杂志主编。

现代诗谢冕 笔 名: 谢鱼梁性 别: 男 出生年月: 1932 民 族: 汉族 福建福州人。中共党员。196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历任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研究所所长。北京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副会长,中国作家协会全国委员会名誉委员,《诗探索》杂志主编。1948年开始发表作品。1979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 上世纪80年代初,他率先发表《在新的崛起面前》一文为现代诗辩护。该文影响深远,与孙绍振《新的美学原则在崛起》、徐敬亚《崛起的诗群》一起被称为“三个崛起”论,为中国新时期文学的发展扫清了理论障碍。二十多年来,谢冕教授一直站在当代诗歌评论前沿,关注诗歌的健康发展。 著有专著《湖岸诗评》、《共和国的星光》、《文学的绿色革命》、《新世纪的太阳》、《大转型——后新时期文化研究》(合作)、《1898:百年忧患》、《论二十世纪中国文学》,散文随笔集《世纪留言》、《永远的校园》、《流向远方的水》、《心中风景》,主编《二十世纪中国文学》(10卷)、《百年中国文学经典》(8卷)、《百年中国文学总系》(12卷)等。专著《论二十世纪中国文学》获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优秀成果奖。

前南方杂志主编

不是向熹么?

【南方系】其得名来自于一个很著名的报纸—《南方周末》。南方报业集团在形成气候之后又相继推出了几种报刊杂志,他们自称自己的宗旨是以“反映社会,服务改革,贴近生活,激浊扬清”为特色;以“关注民生,彰显爱心,维护正义,坚守良知”为己责。在四大门户网站中,QQ的总编辑是前南方周末的陈菊红,搜狐主管博客的赵牧是前南方周末的、刘新征是新京报来的,新浪也有不少前南都和新京报的旧人,而网易就不用说了,从副总裁、总编辑、副总编辑、总监甚至到各个频道的主编,大部分都是南方报业出来的。根据以上资料,有人认为四大门户网站均属于“南方系”,但也有人持不同观点。他们认为南方报业集团旗下的报纸、杂志(报纸有《南方日报》《南方都市报》《南方周末》《南方农村报》《新京报》《21世纪经济报道》《云南信息报》《南方体育》《21世纪环球报道》杂志有《城市画报》《名牌》《南都周刊》《南方人物周刊》《21世纪商业评论》《风尚周报》《理财周报》)才算“南方系”。

主编。南方都市报是南方报业传媒集团系列报之一,主编为刘庚怀。南方都市报拥有1份报纸、1家网站、2个手机客户端、2种期刊、近百个社交媒体公众号,形成了“报网端微刊”立体传播体系。

1964年出生于江西省鄱阳湖南岸——江西省余干县古埠镇。1994年下海到东莞,先后涉猎服装、家电(太阳能)、贸易、房地产、装饰材料、日用化工、化妆品、新闻、文学等10余个行业。先后担任5家产值十亿以上的大型集团总裁,系《南方日报·南方楼市》首任主编(创始人)、《房地产导刊》杂志创办总策划人、广东南方电视台“南方楼市电视杂志”首任主编。1998年进入广州,正式从事新闻工作。担任《南方日报·南方楼市》主编期间,首次将专业媒体服务定位由传统的内向型(服务业内)转为外向型(服务消费者),取得前所未有的成功,完成了省级党报由严肃呆板到轻松活泼之编采风格的成功转变。开设的栏目“南方房地产名家沙龙”成了房地产名家交流的园地,并且每期的主题都具有一定高度,普遍性、典型性很强,这不仅仅是报纸的一个专栏,还是一种会议、一种交流机制,定期在南方日报大楼三楼会议室召开,首创栏目会议化模式,其编采模式为全国传媒所效仿。“南方楼市现象”一时间风靡全国,成为传媒学习的榜样,北京、江苏、广西、深圳、东北等国家和省市级传媒都纷纷飞到广州向《南方楼市》取经。1999年在周帆的策划和运作下,《南方楼市》主持成立了全国第一大房地产联盟板块——广州粤垦路板块联盟,将房地产开发第一次引向了板块协同运作的高度,改写了竞争观念,倡导了无输家的共赢式竞争模式。《南方楼市》的成功,对中国传媒经营思路的转变和房地产业起到了深远影响。同时,周帆还一手策划了出了首开全国先河的“明星楼盘评选大赛”、“购房俱乐部”和“周末购房直通车”,此后明星楼盘评选迅速风行全国,购房俱乐部和购房直通车的成功策划运作,是对媒体服务意识的一次历史性重大变革,至今仅明星楼盘评选一项,给全国上千家新闻媒体每年所创造的经济效益以亿为单位计算。对推动房地产业和传媒产业的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2000年离开新闻行业,在广州组建海言创新顾问机构,后改名为左右地产顾问机构,从事咨询业,成功为数百家企业做过咨询顾问,在探索企业经营的实践经验过程中,潜心理论研究,写出了30余部总计3000多万字的宏篇巨著,许多书籍连续几年成为全国畅销书。尤其在房地产界,其理论研究与实践经验称冠全国。他的著作仅在房地产界就影响了数百万从业人员。其研究创立的十余项理论学说,对中国企业管理理论的发展与完善功不可没。期间在香港、人民大会堂、清华大学、中山大学、大中型企业及全国各高峰会做了数百场演讲与培训。周帆先生一直致力于研究区域经济(城市经营)与经济发展理论和实践技巧。擅长企业全盘统筹经营管理,具有较高的战略思想水平、资源整合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宏观、中观和微观策划能力。

黑龙江医药杂志主编

主管单位:黑龙江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主办单位:黑龙江省药品审评认证中心这是一本省级普刊,不是中华医学会系列的期刊。

是真的孔宪华,男,执业医师执业类别:中医。地点:山东省,细心诊治,慢速看病。有人说,中医师“慢郎中”,这个“慢”并非指的是中医起效慢,而是指的中医在诊治疾病的时候,细心察验,认真组方,往往看好一个病人需要近十分钟左右才能完成。老病人可能时间会稍短一点,但也绝对不会两三分钟便了事。中医界的鼻祖,汉代的张仲景就曾经批评当时的一些医生“握手不及足,按脉不及尺”“相对斯须,便处汤药”。

一号多刊就是所谓的套刊:有些杂志社为了创收,将杂志一个刊号出几个刊,有的分为上旬刊、中旬刊、下旬刊等,这里面只有一个刊是正刊,其它的都是套刊,发在套刊上的论文,有的单位不承认,这样对作者就造成莫大的损失,如果再发这条论文,就有抄袭之嫌。建议作者们不要在一号多刊的杂志上发表论文。《黑龙江医药》双月刊、主办单位:黑龙江省药品审评认证中心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