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论文知识库

首页 期刊论文知识库 问题

常用中药材整理和质量研究论文

发布时间:

常用中药材整理和质量研究论文

对常用中药材的储存与管理的探讨

【摘要】 目的中药材是中医临床防病与治疗的重要组成。中药的存储与管理的优劣直接会影响到中药药性发挥,疗效作用。认真做好中药材的存储与管理是确保中药材质量与治疗效果的有力保证。本院对中药材采用分类与特殊性质药材的一系列管理方法卓有成效。

【关键词】 常用中药材分类储存管理

祖国医药是伟大的医学瑰宝,是中医临床的重要物质基础。几千年来,中药对广大人民健康和民族繁衍昌盛作出了巨大贡献。因此,中药材(饮片)的.储存与管理对中药保质,发挥效能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笔者对常用中药材采用了中药药物与特殊药物密封,冷藏,石灰收湿,对抗存储一系列方法,杜绝了无故流失,减少经济损失,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成果。现将方法分述如下,供同道进一步探讨。

1易泛油的中药材储存与管理

易泛油的中药材分易泛油与较易泛油两类。

易泛油的中药材如天冬、麦冬、党参、牛膝、板蓝根、柏子仁、当归、郁李仁、杏仁、桃仁、胡桃仁、使君子仁、枸杞子、九香虫、壁虎、蝼蛄、蜈蚣、红娘虫、青娘虫、乌梢蛇、蕲蛇、蛤蚧、鹿筋等。

较易泛油的中药材如太子参、北沙参、天葵子、九节菖蒲、巴戟天、金樱子、肉苁蓉、防风、胡黄连、苍术、白术、知母、桔皮、百部、紫苑、锁阳、黄精、玉竹、川芎、枣仁、瓜蒌仁、砂仁、莱菔子等。

必须按件少量或大件密封可用缸、罐、桶、盛装,严格密封,使其与外界的光线和有害气体隔绝,保持药材(饮片)原汁原味,保持原有的质量,不致于发生虫蛀,霉变等损害。在管理上主要存放密封,操作上应在二到三月份进行(该节气气温较低,相对湿度不大)。

2带粉性,易生虫的中药材的储存与管理

易生虫的中药材或饮片很多,所含成分为淀粉、脂肪、蛋白质、糖类和挥发油等。如党参、陈皮、柏子仁、赤小豆、白果、白扁豆、赤芍、青风藤等。此类药材可将石灰放入木箱及其他容器内,石灰约占容器的五分之一。用薄木板进行间隔,把药材放在隔板上,将容器口封严。在管理上注意容器的密封严紧,查有无破损,漏气。取用药材后即要严封。

3易融化,怕热的中药材存储与管理

易融化,怕热中药材容易粘连,变形,甚至融化,如乳香、冰片、白降香、青盐、秋石、肉桂、厚朴等。所以防潮湿,保持干燥,阴凉最重要。一般都适合冷藏于冰箱。冷藏温度保持在5摄氏度左右。对冷藏的中药材(饮片)必须利用防潮场所加固后再冷藏为佳。在管理上要经常保持干燥,阴凉环境,货垛不受压,对怕潮的中药材不宜采用此法。

4对抗性中药材存储与管理

此法是中药材存储的一种传统方法,为对抗法。

泽泻,山药与丹皮同储存丹皮、泽泻,山药三者分层叠放或泽泻、山药各自与丹皮同储在一起,既可防泽泻、山药生虫,又可使丹皮不变色。

大蒜与芡实,薏苡仁与土鳖虫、斑蚝、全蝎、僵蚕同储把生大蒜瓣用纱布包好放置于芡实与薏苡仁箱内可防虫,与土鳖虫、斑蚝、全蝎,僵蚕同储亦可防虫。毕澄茄(又名山苍子)与动物类药材(蛇类)同储存因毕澄茄有独特的辛辣气味能去除中药材中的黄曲霉素及其他霉菌。将中药材按顺序放进木箱,在木箱的四角和上,下层放适量纱布包好的毕澄茄封严,可防虫。

姜防蜂蜜涌潮夏季受杂菌感染蜂蜜发酵,体积膨大上涌叫涌潮。将生姜洗净晾干水分切片撒于蜂蜜上盖严,可有效防止蜂蜜涌潮。

蜜拌桂圆、白酒防虫桂圆肉加适量蜂蜜拌匀,倒入洁净的陶瓷缸内,密封或容器底部放置一碗蜂蜜,上架带孔的隔板,将肉桂置于隔板上加量储存,可使肉桂不生霉。中药材瓜蒌、人参、枸杞放上带孔隔板封严,将白酒用碗盛放于隔板底下可防虫。

5剧毒类中药材的储存与管理

剧毒类中药材可分大毒,有毒,小毒三类。大毒类(多指毒性大)如信石、马钱子、水银、巴豆、生川乌、生草乌。有毒(多指毒性较大)如白附子、附子、生天南星、生半夏、洋金花、轻粉、甘遂、大戟、水蛭、商陆、全蝎、山豆根等。小毒类(多指毒性较小)如细辛、苦杏仁、鸦胆子、急性子、蛇床子、土鳖虫、吴茱萸等,均不能和其他中药材储存在一起。管理上要另立账户,专人保管,存放时要有标志。

6易燃类中药材的储存与管理

对易燃药品如火硝、硫磺、松香、海金沙应按其特性专柜内储存。管理上要注意远离电源,火源,专职保管。特别火硝、硫磺与干漆等放在一起稍有摩擦易燃烧引爆,需特别注意检查,保养并配备灭火器、沙箱等消防设备。

7易变色及散失气味的中药材储存与管理

花、叶、全草及果实类药材中,由于质地较薄,个体细小,其所含的色素,叶绿素及挥发油可因温度,湿度,空气等影响而失去原有的色泽或气味,甚至发霉,生虫。在储存上不能与有特殊气味的中药材混合堆放。不应与吸潮,含水分较大易生虫的中药材堆放一起。管理上要注意存放时间,做到先进先出。

近年来,学院承担了多项国家攻关项目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及大量省部级重点科研项目。年均科研经费超过600万元。获奖科研项目主要有: 1.“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古尸研究”获全国科学大会奖;2.“常用中药材品种整理和质量研究” 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3.“番红花球茎复壮、增产技术及推广研究” 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4.“中药材同名异物品种的系统研究、贝母类、金银花类、大黄类、石斛类品种研究”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5.“常用中成药质量检测技术”获国家医药管理局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6.《中药材粉末显微鉴定》获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署颁发的全国优秀图书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7.“银杏叶提取物——总黄酮和总内酯”获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8.“生脉散复方化学成分动态变化与药效关系的研究”获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基础研究一等奖;著名古方生脉散的基础研究获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省部级);9.“校内药用植物实习基地建设与教学实践”获国家教育委员会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10. 66种常用中药材质量标准及对照品的研究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编著出版了《生药学》、《方剂学》、《中药制药工程原理与设备》、《常用中药材品种整理和研究》、《中药显微鉴定学》、《中国药材学》、《中药辞海》、《香港常用有毒中药图鉴》和中药实验课系列教材等数十部著作,每年在国内外刊物上发表论文数百篇。近年来,发表论文1079篇 ,被SCI收载281篇,专利申请42项(其中5项为国际专利),获得专利授权28项。学院十分重视产学研结合,先后与天津中药集团、恒瑞医药股份公司、连云港正大天晴制药集团、康缘制药等数家大中型企业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研制的国家一类新药—关附甲素已获新药证书并投入试生产,原料药西红花甙类、西红花多甙片获国家二类新药证书,另外,尚有一批一、二、三类新药正在研制中。每年以中药新药开发为主的应用研究项目经费500万元左右。在新药开发研究中,学院各学科齐全配套,临床前所有工作均可在院内完成。学院现有国家新药评审委员10名,涵盖中药新药审评的所有学科。

中药材质量检测论文

主干学科:中药学、药学、中医学 主要课程:中医学基础、中药学、方剂学、药用植物学、中药鉴定学、中药资源学、中药化学、药理学、中药药理学、中药炮制学、中药药剂学、中药分析、药事管理学。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包括生产实习、毕业论文设计等;一般安排22周左右。 修业年限:四年 授予学位:医学或理学学士 相近专业:中药学 药物制剂

实物标本的选择选择实物标本依托中国药典,以教材中收载的常用药材为主。然而,将教材中的药材品种一一收录既不现实、也不必要,应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和教学实际,选择具有代表性的药材标本。在品种的选择上要力争具有代表性,如根和根茎类、茎木类、皮类、花类、果实种子类、全草类、其它类、动物和矿物类药材等都要涉及;且应根据分类学涉及代表科属的药材,如毛茛科选取了黄连、乌头、白芍、威灵仙等,分别涉及了黄连属、乌头属、芍药属和铁线莲属等;同时,根据地方使用习惯的不同,有意识收集本地习用品种,如紫萁贯众、断血流等;道地药材是中药鉴定技术中最具特色的,收集实物标本还应对道地药材有所侧重,如安徽的凤丹皮、宣木瓜、贡菊等。基于以上思路,我们根据课程教学的需要,编写《中药鉴定技术》教学实物标本目录,加大收集工作,并应用于教学实践中。实物标本的制作《中药鉴定技术》教学用实物标本编写目录后,根据目录进行收集和制作工作,主要有三种方法:⑴从市场采购。利用去药材市场参观学习的机会,从市场采购典型的药材标本,主要是一些本地不产的药材,如人参、大黄等,且经过不同批次的采购能得到不同等级和规格的药材。⑵与兄弟院校和同行之间交换、交流。通过与同行之间进行教学标本的交换和交流,可以扩大药材标本的种类,减少收集标本花费的精力,有利于建立整套标本。⑶实地采集和制作。这是最重要的方法,将收集实物标本与药用植物学采药实习等结合起来,通过实地采集收集本地地产药材和习用品种。例如,我校每年会到南陵丫山进行药用植物学采药实习,可收集到牡丹皮、半夏、鱼腥草、金荞麦、桔梗等地产药材。同时,还可以利用野外资源调查的机会,搜集各地药材标本,如岳西的茯苓、僵蚕、灵芝,霍山的霍山石斛、天麻,滁州的菊花和全蝎等。通过野外采集,可以准确鉴定药材的来源,从而做到在课堂上教授给学生科学、准确的药材知识。影像标本的制作收集的药材标本有时个体较小,如冬虫夏草、半夏、太子参等,使用时难以满足教学需要,还有一些标本容易变色变质,如党参、大黄等。如何能给予学生最真实的药材特征,就需要通过制作影像标本来完成。颜色是标本最重要的特征,在制作影像标本时也容易失真,为此,我们引入了专业的摄影设备,同时邀请专业的摄影和计算机老师,协助影像标本的制作,专业教师则根据药材的鉴别要点提出拍摄意见,如大黄要拍摄断面的“星点”特征、黄连要拍摄“过桥”特征、冬虫夏草要特写头部特征等。为了增加药材照片的立体感,还须对药材的不同面进行拍摄,以期得到最完整的药材性状特征。同时,利用野外资源调查的机会,拍摄新鲜药材的照片,并制作了产地采集、加工等的视频短片,后期利用专业软件制作了《黄山采药录》等视屏资料,作为对理论课的补充,在课堂上也收到了较好效果。2体会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应选用不同的标本理论教学一般是大班教学,对实物标本的需求量较多,标本数量少时难以顾及到所有同学,此时配合影像标本的使用,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而像苏子、菟丝子这些较小的药材,可以给每位学生准备一份标本,看着标本学习和讲解才能取得最佳的效果。实践教学一般是小班教学,学生和教师互动交流的机会较多,一般选用实物标本,对于人参、冬虫夏草等贵重药材标本,也可让学生有充分的观察机会。另外,还可以根据药材的性质制作不同的药材标本,展示于实践教学场所。比如全草类药材可以制作成腊叶标本和彩色照片,悬挂于实验室墙上,让学生在日常学习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注意标本和影像资料的积累教学实践中,实物标本和影像资料发挥了较为重要的作用,但由于标本种类不够完善,在使用中时常受到限制,因此,收集足够的实物标本和影像资料十分重要。但《中药鉴定技术》教学实物标本和影像标本的搜集制作并非一朝一夕能完成的,需要专业教师不断的积累和完善,逐渐搜集完善标本的品种,提高同类标本的等级规格。同时,随着数码技术的发展,可以应用先进的数码技术制作更为完善的影像标本,以更好的为教学服务。只有积累足够的标本和素材,才能在《中药鉴定技术》的教学实践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中药鉴定技术》才能成为学生愿意学、教师愿意教的一门专业课,也才能最大程度地发挥本课程的根本目的,为学生今后从事中药类专业相关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关于中药的毕业论文范文二:中药中医药学论文1合理用药基本原理现代合理用药原理从实际临床工作中可知,用药过程实际上包括了:诊断、开处方、包装调配、分发给患者以及患者遵医嘱服用药品的过程。简而言之,合理用药就是要做到安全、有效、经济的用药。从生物医学的角度出发,合理用药内涵有明确规定,包括:①药品使用与患者疾病相吻合;②符合药品使用指征;③除药品疗效外,合理药品使用还应该综合考虑安全性、经济性;④服用方法、剂量要正确;⑤要确保不良反应小,患者无所使用药品禁忌症;⑥医嘱内容情况明确,患者遵医嘱情况良好。中医药理论下中药用药原理中医治病救人主要依赖与中药的使用。因此,中药的使用应该严格遵循中医药理论指导,在此基础上进行合理炮制、配伍、煎服、制剂来减毒增效。既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又可以减轻患者经济及身体负担,两全其美。药性理论在中药合理使用中的应用药性理论主要是指:四气五味、升降浮沉、归经、毒性等几个方面,是中药合理使用最基本最核心的理论之一,在临床使用过程中,只有严格遵循药品药性,才能确保药物临床疗效及用药安全。中药配伍理论在中药合理使用中的应用配伍理论主要是指:组方的应用要严格遵循君、臣、佐、使的配伍理论,尽量避免无逻辑药物配伍,或者滥用某些药物的情况出现。七情配伍理论在中药合理使用中的应用所谓七情配伍理论是指药品使用中的单行、相须、相使、相畏、相杀、相恶和相反,是指药品的使用要注意彼此之间的配合,有些药物配伍使用可增强药效,有些药物配伍使用会增加毒性,在使用过程中要加以甄别。将辨证论治理论应用于中药合理使用中中药使用最基本前提是,需对症用药,只有给合适病症使用合理药物,才能最大限度发挥其临床作用。而所谓辩证论治理论是指:通过四诊(望、闻、问、切)进行辨证,再根据证侯临床表现而拟订治法,是中医药最基础理论之一。其应用与中药使用工作中,具有主导作用,只有准确辨证,才能真正达到合理安全使用中药的作用,才能取得理想疗效。将中医整体观念应用与合理用药工作中整体观念是中医基础理论之一,即应重视患者身体整体的病变以及与环境之间的关系,不能简单“头痛医头,脚痛医脚”,中药使用相关医务人员应该严格遵循疾病发生与发展规律,全面合理用药,综合治疗,标本兼顾。2促进合理用药相关建议医疗行政机构各级医疗机构管理者需要高度重视合理用药的意义在我国,85%以上的药品是在医院进行销售的,也就是说,医疗机构是药品使用的最主要场所。所以,涉及到药品合理使用的各个环节必须由医疗机构自身出发。把握医疗机构的用药规范是贯穿合理用药质量管理的最为重要的主线。另一方面,随着中药使用安全问题的不断暴露,医疗机构管理者应该投入一定精力在中药合理使用中,以提升合理用药整体水平。各级医疗机构药事管理委员会充分发挥作用药事管理委员会是指各级医疗机构药品有关工作行政管理单位,其最主要的工作职能就是通过采取多种形式的宣传手段,大力宣传相关国家药物政策,着力将国家基本药物政策在各级医疗机构进行宣传和应用。定期举办各种宣传活动,加强介绍中药合理使用,将中医药理论渗透于相关工作人员脑海中,努力促使医务人员、患者甚至广大人民群众了解中药合理用药的临床意义。医疗行政单位协助各级医疗机构建立标准化治疗方案传统中医药的使用,应该遵循中医药理论的基础上,建立标准化治疗方案,促进中药的合理使用。而中药标准化治疗方案也够进一步促进治疗规范化、合理化,与经验治疗相比,它能够提供诊断、治疗的基本标准,避免了随意、不合理的治疗决策。各级医疗机构制定具有较高水准的中药标准治疗方案,用来指导临床规范化诊断、治疗、护理。应对中药标准治疗方案执行情况进行适时检查、监督。从而促进合理中药合理安全使用。

麦冬,百合科沿阶草属多年生常绿草本植物,根较粗,中间或近末端常膨大成椭圆形或纺锤形的小块根,茎很短,叶基生成丛,禾叶状,苞片披针形,先端渐尖,种子球形,花期5-8月,果期8-9月。以下是我为大家收集的关于中药麦冬及其制剂的质量评价的 论文 范文,供大家参考!

论文摘要: 通过回顾和分析近年来麦冬质量评价方面的文献,本文分别对麦冬药材、主要有效成分(甾体皂苷、多糖和高异黄酮)以及麦冬相关制剂进行质量评价分析,认为麦冬品种、有害物质残留及产地加工方法等问题需要得到重视,而麦冬以及含麦冬中药复方制剂的质量控制方法有待改进,尤其是麦冬质量控制方法需建立符合道地药材特点的规范化质量标准研究方法,为麦冬及其制剂质量标准体系的进一步完善和临床用药提供了科学依据。

论文关键词: 麦冬;复方制剂;质量评价;甾体皂苷;多糖;高异黄酮

中药质量评价研究不仅要体现药材品种、化学成分、重金属、农药残留等方面,还要与中药的道地性相结合,充分考虑影响道地药材品质的内外因素与临床疗效相结合,以建立规范化的质量标准。麦冬,又名沿阶草、书带草、麦门冬,为百合科沿阶草属植物麦冬Ophiopogon japonicus (Thunb.) Ker-Gawl.的干燥块根。始载于《神农本草经》[1],列为上品,具有养阴生津,润肺清心的功效。其作为常用中药材,出口到日本、韩国等国家,但品种、重金属等问题会影响其市场销售量和临床用药安全,化学成分的含量高低也会影响其临床药效,因此如何建立有效性与安全性相结合的中药质量控制值得重视。

《中国药典》2010 年版(一部)[2]中麦冬品种项下收载了性状鉴别、显微鉴别、薄层鉴别以及含量测定(比色法)等,也有大量研究分别以麦冬皂苷、多糖和高异黄酮类等化合物为指标对麦冬进行质量评价,本文现对麦冬的质量评价研究做一全面综述。

1 麦冬药材研究

品种问题

麦冬在 1953~2010 年版药典均有收载,从2000 年版药典起,除了收载麦冬外,还收载了山麦冬,山麦冬为百合科植物湖北麦冬Liriope spicata (Thunb.) Lour. var. prolifera 或短 葶 山麦冬Liriope muscari (Decne.) Baily 的干燥块根,在被收载入《中国药典》2000 版之前,属于地区性民间习用药材,但由于麦冬药材产量不足,山麦冬则成市场上麦冬商品的主流品种[3]。中医临床上很少将山麦冬作为处方用名,在中药材市场也不标示山麦冬的中药名称,我国药农历来认为山麦冬也是麦冬[4]。两者性味、归经相同[5],而市面售价有高有低,因此多见用山麦冬充麦冬使用。

麦冬与山麦冬药材可通过性状、显微特征等不同进行鉴别,也可采用薄层色谱、指纹图谱、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等。孙红祥等[6]对6 个不同产地麦冬和山麦冬药材的质量进行综合评价,认为萧山产麦冬最佳, 其次为慈溪和绵阳, 泉州、南安和襄阳产的麦冬最差,即正品麦冬质量优于山麦冬, 正品麦冬中尤以萧山产者为最佳。

麦冬有害物质的残留

姚令文[7]对10 个不同批次的川麦冬、5 个不同批次的浙麦冬以及4 个不同批次的湖北麦冬进行了重金属考察,结果表明铅、砷、汞和铜等重金属的含量均低于《药用植物及制剂出口行业标准》规定的含量,但川麦冬和浙麦冬各有两批药材的镉含量超过标准(Cd≤)。黄卫平等[8]采用GC 法检测浙麦冬药材中有机氯农药的残留,检出滴滴涕的含量远低于《药用植物及制剂出口行业标准》规定的总PPT≤μg/kg。由此可见,有机氯农

药的残留对麦冬质量影响不大,但重金属等有害物质的残留需要得到重视。

据调查,市场上销售的大多是经过硫熏的麦冬,其原因是由于麦冬的多糖和水分含量较高,长期放置在空气中易生虫,硫薰后能延长贮藏时间。且作为商品药材,经硫熏过的麦冬色泽黄白或淡黄,较未熏硫麦冬的棕黄色容易让消费者接受。然而,麦冬的加工方法如硫薰等对麦冬药材品质有何不利影响仍待进一步研究。

2 麦冬质量评价研究

麦冬的主要成分包括甾体皂苷、多糖和高异黄酮(见表1),除此之外,还含有谷甾醇、豆甾醇、氨基酸、以及微量元素铜、锌等成分。

据文献报道,川麦冬主含麦冬皂苷D,并含少量麦冬皂苷B,而杭麦冬主含麦冬皂苷B,含少量或不含麦冬皂苷D;川麦冬中甲基麦冬黄烷酮A 的含量高于甲基麦冬黄烷酮B,而杭麦冬中甲基麦冬黄烷酮A 的含量则低于甲基麦冬黄烷酮B,而且杭麦冬中甲基麦冬黄烷酮A 和甲基麦冬黄烷酮B 的总量显著高于川麦冬[41]。林以宁等[42]分别建立了正丁醇和乙醚部位指纹图谱,结果表明川麦冬、杭麦冬的正丁醇HPLC-ELSD 的指纹图谱虽存在共有峰,但谱图整体存在一定的差异;而乙醚部位HPLC-UV 谱图表明两者具有较高相似性。以上研究比较了麦冬药材的品质,对不同产地麦冬药材及麦冬不同化学部位进行了质量评价。

3 含麦冬的中药复方制剂质量评价

2010 年版药典中收载的含麦冬的复方制剂有95 个,占总成方制剂数目(共1063 个)的。临床上,麦冬作为生脉饮、参麦注射液、玄麦甘桔颗粒等中药复方制剂的重要原料,用于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等。在中药复方制剂中,麦冬的质量评价常以对照药材为对照进行薄层色谱鉴别,如润益口服液、妇科养荣丸,在2010 年版药典的成分制剂中也只收录了麦冬的TLC 鉴别,如生脉胶囊、玄麦甘桔颗粒,没有建立麦冬化学成分的含量测定方法(见表3)。

虽然王勤等[43]采用HPLC 建立参麦注射液的指纹图谱,对其进行质量控制,但缺乏以麦冬有效成分或专属性成分为指标对中药复方制剂中的麦冬进行质量控制。

4 结语

麦冬品种问题、有害物质残留及产地加工方法应该给予足够的重视

山麦冬在中药材市场上从不标示山麦冬的中药名称、中医很少将山麦冬作为处方用名以及价格差异等原因导致了山麦冬充麦冬使用,可通过性状、显微、薄层、指纹图谱等鉴别山麦冬和麦冬。2010 年版药典对麦冬药材进行了含量测定,对于山麦冬的含量测定,其甾体皂苷的苷元包括鲁斯可皂苷元、薯 蓣 皂苷元和亚莫皂苷元(yamogenin)[50],也可以以鲁斯可皂苷元为对照品用比色法测定山麦冬总皂苷的含量。麦冬的重金属等有害物质残留及加工方法等对麦冬的质量的影响值得我们重视和研究。

麦冬质量评价方法需体现中医药整体性的研究思路

麦冬的主要成分麦冬皂苷、多糖及高异黄酮类化合物等均有相关的质量评价研究,采用了HPLC-ELSD、HPLC-MS、NIR、毛细管电泳(CE)等现代分析方法,对麦冬药材质量进行评价。上述研究中,没有对影响麦冬品质的生态因子、遗传信息、生物效应与化学成分之间的相关性进行研究,也没有将品质评价与临床疗效相结合,因此需要对麦冬药材的生长环境、遗传多样性等进行考察和分析,运用HPLC、1H-NMR 及NIR 等方法对麦冬化学成分进行分析,从养阴生津,润肺清心的功效角度对其临床疗效进行评价,综合分析其相关性[51],并对麦冬有效成分及有害物质进行含量测定,建立麦冬规范化的质量标准。

以麦冬为君药或臣药的中药复方制剂需对麦冬的化学成分进行考察

藏药质量研究论文

乖乖,这几个可以吧,呵呵,你自己打开看看吧!1、固相萃取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测定猪肉中的莱克多巴胺[药学专业]固相萃取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测定猪肉中的莱克多巴胺[药学专业]中文摘要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三重四级杆质谱测定猪肉中莱克多巴胺的方法。 方法:通过液液分配和固相萃取提取、净化猪肉中添加的莱克多巴胺液相,进行LC-MS分析(选择多...2、藏药四臣浸膏对大白鼠的抗炎药效学研究[药学专业]藏药四臣浸膏对大白鼠的抗炎药效学研究[药学专业]中文摘要目的:通过现代药理学实验方法,观察藏药四臣浸膏的抗炎药效作用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理。方法:采用抗炎实验法对纽扣致大白鼠肉芽肿及蛋清致大白鼠动物模型肿胀作用研究。结论:藏...3、止咳藏药复方浸膏的药效学研究[药学专业]止咳藏药复方浸膏的药效学研究[药学专业]中文摘要目的:通过现代药理学实验方法,对止咳藏药复方浸膏的抗炎作用进行考察。方法:采用抗炎实验法对止咳藏药复方浸膏进行抗炎药效的研究。结论:止咳藏药复方浸膏在10、5、3g生药/kg剂量下对...

【摘要】:本文系清·格西曲承所著、为塔尔寺藏书之一。乃专论脉学之作内容较简要,可供中、藏、蒙医工作者参考。藏医理论与中医理论有所不同,中医辨证总纲为阴阳,藏医辨证总纲为龙、赤巴、培根。藏医的龙,相当于中医气和风的概念;藏医的赤巴,相当于中医热、火、阳的概念;藏医的培根,相当于中医水和土的概念等;藏医脉学渊源于中医脉学是肯定的,如藏医脉学中寸关尺皆为汉语直接译音。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藏医脉学增添了不少独特内容和诊断方法。如藏医的切脉部位和左右关、尺脉脏腑分配,生男育女的预测、脉象归类分为阴脉、阳脉、中性脉三种类型,与中医各异,有其独特之理论和实践经验。 【摘要】:正 民族医学是祖国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藏医则是我国医学宝库里的一块奇光异彩的瑰丽宝石.藏医有悠久的历史.早在公元前几个世纪,藏族的先民就有"有毒就有药"的说法(《伦布嗄汤》木刻板第七页),藏族人民很早就以酥油止血,以青稞酒治外伤.而目前所知的藏医最早的文献,则是汉族医生哈祥马哈德瓦和达马廓嘎等,从中医著作翻译的《医学大全》(藏名《门杰亲木》).以后,陆续有中医、韩文海、印度医师巴热达扎、大食医生嘎林那合著的《无畏的武器》(藏名《敏吉村恰》)和哈祥马哈也那、别洛扎那编译的《月王药诊》(藏名《爱杰达维佳布》)问世.后者是最古老的藏医著作,对藏医的发展有开拓、奠基之功.公元八世纪,藏王赤松德赞的侍医

首先看你做的是什么课题,然后可以去网上找相关的论文,可以套用他的格式加上你的内容就可以了

别傻了 写一篇论文100分 别说100分了 现实生活中貌似听说几百块呢劳心劳力的

中药丸剂质量标准研究论文

制定质量标准的原则技术先进经济合理目的、意义:保证药品质量安全有效监控生产工艺保证药品质量的均一性指导思想中医药理论为指导突出特色检测成分与药效作用一致多指标定量、定性按成熟程度国家药典:质量好,药效稳定、副作国家标准用小的药物颁标准企业标准:企业内部标准,其制定的标准一般高于国家标准,多增加检测项目或提高了限度标准二、质量标准的分类2.按照不同阶段临床研究用质量标准:重点在保证临床用药的安全性,质量标准中的质控项目应全面,限度要符合安全性和有效性的要求暂行或试行的药品质量标准:在保证产品质量的可控性,安全性,有效性的同时,要注重质量标准的实用性正式的药品质量标准:注重产品实测数据的积累,调整和完善检测项目权威性:遇有产品处于合格边缘,或需仲裁时,以国家药品标准为主准科学性:方法的确定与限度的制定均应有充分的科学依据。 进展性:由于生产技术水平提高、测试手段的改进,需不断修订、完善。

中药制剂的成分比较复杂,对其必须制定相应的质量标准,做好质量控制,才能保障其疗效和安全性。本论文主要是对中药制剂的质量标准制定的相关问题进行分析探讨,同时有针对性的介绍了质量控制的相关办法,力争能保障中药制剂的安全、有效及质量可控。

麦冬,百合科沿阶草属多年生常绿草本植物,根较粗,中间或近末端常膨大成椭圆形或纺锤形的小块根,茎很短,叶基生成丛,禾叶状,苞片披针形,先端渐尖,种子球形,花期5-8月,果期8-9月。以下是我为大家收集的关于中药麦冬及其制剂的质量评价的 论文 范文,供大家参考!

论文摘要: 通过回顾和分析近年来麦冬质量评价方面的文献,本文分别对麦冬药材、主要有效成分(甾体皂苷、多糖和高异黄酮)以及麦冬相关制剂进行质量评价分析,认为麦冬品种、有害物质残留及产地加工方法等问题需要得到重视,而麦冬以及含麦冬中药复方制剂的质量控制方法有待改进,尤其是麦冬质量控制方法需建立符合道地药材特点的规范化质量标准研究方法,为麦冬及其制剂质量标准体系的进一步完善和临床用药提供了科学依据。

论文关键词: 麦冬;复方制剂;质量评价;甾体皂苷;多糖;高异黄酮

中药质量评价研究不仅要体现药材品种、化学成分、重金属、农药残留等方面,还要与中药的道地性相结合,充分考虑影响道地药材品质的内外因素与临床疗效相结合,以建立规范化的质量标准。麦冬,又名沿阶草、书带草、麦门冬,为百合科沿阶草属植物麦冬Ophiopogon japonicus (Thunb.) Ker-Gawl.的干燥块根。始载于《神农本草经》[1],列为上品,具有养阴生津,润肺清心的功效。其作为常用中药材,出口到日本、韩国等国家,但品种、重金属等问题会影响其市场销售量和临床用药安全,化学成分的含量高低也会影响其临床药效,因此如何建立有效性与安全性相结合的中药质量控制值得重视。

《中国药典》2010 年版(一部)[2]中麦冬品种项下收载了性状鉴别、显微鉴别、薄层鉴别以及含量测定(比色法)等,也有大量研究分别以麦冬皂苷、多糖和高异黄酮类等化合物为指标对麦冬进行质量评价,本文现对麦冬的质量评价研究做一全面综述。

1 麦冬药材研究

品种问题

麦冬在 1953~2010 年版药典均有收载,从2000 年版药典起,除了收载麦冬外,还收载了山麦冬,山麦冬为百合科植物湖北麦冬Liriope spicata (Thunb.) Lour. var. prolifera 或短 葶 山麦冬Liriope muscari (Decne.) Baily 的干燥块根,在被收载入《中国药典》2000 版之前,属于地区性民间习用药材,但由于麦冬药材产量不足,山麦冬则成市场上麦冬商品的主流品种[3]。中医临床上很少将山麦冬作为处方用名,在中药材市场也不标示山麦冬的中药名称,我国药农历来认为山麦冬也是麦冬[4]。两者性味、归经相同[5],而市面售价有高有低,因此多见用山麦冬充麦冬使用。

麦冬与山麦冬药材可通过性状、显微特征等不同进行鉴别,也可采用薄层色谱、指纹图谱、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等。孙红祥等[6]对6 个不同产地麦冬和山麦冬药材的质量进行综合评价,认为萧山产麦冬最佳, 其次为慈溪和绵阳, 泉州、南安和襄阳产的麦冬最差,即正品麦冬质量优于山麦冬, 正品麦冬中尤以萧山产者为最佳。

麦冬有害物质的残留

姚令文[7]对10 个不同批次的川麦冬、5 个不同批次的浙麦冬以及4 个不同批次的湖北麦冬进行了重金属考察,结果表明铅、砷、汞和铜等重金属的含量均低于《药用植物及制剂出口行业标准》规定的含量,但川麦冬和浙麦冬各有两批药材的镉含量超过标准(Cd≤)。黄卫平等[8]采用GC 法检测浙麦冬药材中有机氯农药的残留,检出滴滴涕的含量远低于《药用植物及制剂出口行业标准》规定的总PPT≤μg/kg。由此可见,有机氯农

药的残留对麦冬质量影响不大,但重金属等有害物质的残留需要得到重视。

据调查,市场上销售的大多是经过硫熏的麦冬,其原因是由于麦冬的多糖和水分含量较高,长期放置在空气中易生虫,硫薰后能延长贮藏时间。且作为商品药材,经硫熏过的麦冬色泽黄白或淡黄,较未熏硫麦冬的棕黄色容易让消费者接受。然而,麦冬的加工方法如硫薰等对麦冬药材品质有何不利影响仍待进一步研究。

2 麦冬质量评价研究

麦冬的主要成分包括甾体皂苷、多糖和高异黄酮(见表1),除此之外,还含有谷甾醇、豆甾醇、氨基酸、以及微量元素铜、锌等成分。

据文献报道,川麦冬主含麦冬皂苷D,并含少量麦冬皂苷B,而杭麦冬主含麦冬皂苷B,含少量或不含麦冬皂苷D;川麦冬中甲基麦冬黄烷酮A 的含量高于甲基麦冬黄烷酮B,而杭麦冬中甲基麦冬黄烷酮A 的含量则低于甲基麦冬黄烷酮B,而且杭麦冬中甲基麦冬黄烷酮A 和甲基麦冬黄烷酮B 的总量显著高于川麦冬[41]。林以宁等[42]分别建立了正丁醇和乙醚部位指纹图谱,结果表明川麦冬、杭麦冬的正丁醇HPLC-ELSD 的指纹图谱虽存在共有峰,但谱图整体存在一定的差异;而乙醚部位HPLC-UV 谱图表明两者具有较高相似性。以上研究比较了麦冬药材的品质,对不同产地麦冬药材及麦冬不同化学部位进行了质量评价。

3 含麦冬的中药复方制剂质量评价

2010 年版药典中收载的含麦冬的复方制剂有95 个,占总成方制剂数目(共1063 个)的。临床上,麦冬作为生脉饮、参麦注射液、玄麦甘桔颗粒等中药复方制剂的重要原料,用于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等。在中药复方制剂中,麦冬的质量评价常以对照药材为对照进行薄层色谱鉴别,如润益口服液、妇科养荣丸,在2010 年版药典的成分制剂中也只收录了麦冬的TLC 鉴别,如生脉胶囊、玄麦甘桔颗粒,没有建立麦冬化学成分的含量测定方法(见表3)。

虽然王勤等[43]采用HPLC 建立参麦注射液的指纹图谱,对其进行质量控制,但缺乏以麦冬有效成分或专属性成分为指标对中药复方制剂中的麦冬进行质量控制。

4 结语

麦冬品种问题、有害物质残留及产地加工方法应该给予足够的重视

山麦冬在中药材市场上从不标示山麦冬的中药名称、中医很少将山麦冬作为处方用名以及价格差异等原因导致了山麦冬充麦冬使用,可通过性状、显微、薄层、指纹图谱等鉴别山麦冬和麦冬。2010 年版药典对麦冬药材进行了含量测定,对于山麦冬的含量测定,其甾体皂苷的苷元包括鲁斯可皂苷元、薯 蓣 皂苷元和亚莫皂苷元(yamogenin)[50],也可以以鲁斯可皂苷元为对照品用比色法测定山麦冬总皂苷的含量。麦冬的重金属等有害物质残留及加工方法等对麦冬的质量的影响值得我们重视和研究。

麦冬质量评价方法需体现中医药整体性的研究思路

麦冬的主要成分麦冬皂苷、多糖及高异黄酮类化合物等均有相关的质量评价研究,采用了HPLC-ELSD、HPLC-MS、NIR、毛细管电泳(CE)等现代分析方法,对麦冬药材质量进行评价。上述研究中,没有对影响麦冬品质的生态因子、遗传信息、生物效应与化学成分之间的相关性进行研究,也没有将品质评价与临床疗效相结合,因此需要对麦冬药材的生长环境、遗传多样性等进行考察和分析,运用HPLC、1H-NMR 及NIR 等方法对麦冬化学成分进行分析,从养阴生津,润肺清心的功效角度对其临床疗效进行评价,综合分析其相关性[51],并对麦冬有效成分及有害物质进行含量测定,建立麦冬规范化的质量标准。

以麦冬为君药或臣药的中药复方制剂需对麦冬的化学成分进行考察

药学毕业论文范文题目:中药学专业人才培养路径的构建摘要:为顺应中药事业传承、创新、发展的新时代需求,中药学专业人才培养路径的探索和创新是实现中药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重要组成。在进一步提升中药学专业人才质量的目标下,上海中医药大学通过对人才培养实施路径构建的实践与探索,打造具备“合、通、博、辨”(知行合一、汇通中西、旁搜博览、慎思明辨)4大特征的高质量中药学专业人才,为中药学专业人才培养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关键词:人才培养路径;中药高等教育;中药学专业1.我国中药学专业人才培养内涵的现状随着“一带一路”倡议、“健康中国”国家战略需求的提出,为中药高等教育主动融入国家发展大势提供了契机,也为推动中药高等教育改革提供内在动力。各院校坚持立德树人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践行“双思维”,推进中药高等教育改革。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升级及大中药健康产业的转型优化新态势,加快推动中药行业从传统转向绿色智能。但目前中药学类专业定位和专业布局与其存在一定差距[1],培养专业从业人员数量不能满足产业人力需求、高校间中药本科教学存在一定的同质化倾向、部分高校中药学类专业的设置与区域中药大健康产业发展需求脱节、人才培养模式尚未发挥引领带动作用、专业核心课程的建设与整合还未达到与前沿研究进展深入对接等诸多不足,使学生还不能完全适应产业链新兴行业对跨学科、多元化的需求。因此,通过专业人才培养路径的构建、着力提升中药学专业人才内涵特质,使之具备的综合素质能适应更为动态、复杂、开放的中医药发展环境,从而服务国家战略、匹配大中药健康事业发展转型升级尤为重要。2.我校高质量中药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及实施路径上海中医药大学以地处上海和“双一流”学科建设为依托,坚持“立德树人”与“传道授业”同向同行,加大将地域优势与优质学科资源直接转化为中药学专业资源的力度,保障中药高等教育与国家及上海重大发展战略相对接,以造就具备“合、通、博、辨”(知行合一、汇通中西、旁搜博览、慎思明辨)4大特征的高质量中药学专业人才,不断提升与中医药科技创新、健康服务特色优势及上海开放型地区经济形势的吻合度。2.1知行合一知行合一,即为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培养的有机交融。中药学专业的重要特点是专业实践性强,有效培养学生“知中有行、行中有知”,帮助学生形成较强的知识运用能力和实践能力。上海中医药大学根据中医药高等教育的教学规律[2],在中药人才培养方案中突出实验、实训、实习和社会实践时长,通过认知—实践—再认知—再实践的反复强化,达到培养专业基础扎实、实践能力突出的效果。(1)教学内容及方法的有效更新,打好学生扎实专业知识功底。围绕提升中药学专业学生学以致用能力,在药用植物学、中药学、方剂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中药化学、中药药剂学、中药分析、中药炮制学、中药综合实验等多门主干课程课堂教学中导用启发式、探究式、参与式[3]、研究性[4]、情景式[5]等混合教学模式,配合“基本型—综合型—研究创新型实验”的梯次拓展实验教学体系以及中药基本技能多站式考核平台、虚拟仿真实验平台,在四年学制中递进式强化,打造扎实过硬的专业基础功底。(2)科学思维的有效融入,创造早期介入科学研究训练环境。学校注重对学生科学思维的锻炼,以众多高水平科研平台为支撑,整合优质科研资源向人才培养集聚。例如:专业核心课程教学设计做到科学思维融入全覆盖,依托高水平科研实验平台营造早期介入科学研究训练的环境,通过低年级学生与导师结对、高年级学生毕业实习等载体,将优质学科资源转化为中药学专业资源。在2017年以学生为第一作者发表的SCI论文最高影响因子达3.55[6]。(3)研究创新能力的有效培养,提升学生对中医药事业的兴趣与自信。学院以“学术导向,兴趣驱动”为理念的大学生科技创新资助,极大地激发了学生探索中药的热情与原创能力。此外,灵活设置毕业实习时间段,严格实施“一人一题”,将张江高科技园区的生物医药集聚优势融入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使学生的知识层面在此过程中得以拓展、延伸以及应用。学生开发“中药饮片识别”APP、“药用植物虚拟解剖实验室”等科创成果在2016年举办的第九届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年会中得到展示。2.2汇通中西汇通中西,即培养、继承和发扬中医药传统理论能力的同时,强化国际化视野和中医药融入世界能力的培养。上海中医药大学秉承“海派中医文化”的精髓,一方面将融入中医药思维的教学案例全覆盖写入中药学专业核心课程学习指南[7];另一方面加大国际化合作力度及普及面,通过“海外名师”项目、组织学生参加境外访学、短期交流等多种方式,从而培养具有全球视野且具备跨文化沟通交流能力的中药学专业人才。(1)中医药思维的有效聚焦,打造一流中医药精品教育。为了培养学生中医药思维成为经常性思维习惯、引导学生重视中医药经典着作的学习,通过在药用植物学、中药学等引入导修课程;开设中医文化趣谈、中华文明史撷要等传统文化类课程;新增说文解药等通识拓展类课程,将中医药思维序贯于4年的培养方案中。另外在中药学讲授过程中,吸纳中药化学、中药药理学等学科的最新研究成果[8],例如“历久弥香数陈皮”“九九重阳探茱萸”等,结合名师名医的中医药学术思想、中药文化现象切入中药性能功效、精准把握思辨特点,协调传统与现代、继承与创新、中医药思维与国际视野等方面的辩证关系。(2)国际视野的有机融合,内化中医药文化认同感。学校致力于为师生创造更多的国际化发展机遇与平台。依托与新西兰奥克兰大学、巴美国圣马丁大学、香港大学等合作机制,推进骨干教师各类访学进修、学习计划,增加学生在学期间赴海外交流人数,帮助师生扩充自身国际知识储备、开拓国际视野。同时,发挥学生参与建设具有国际传播力的中医药慕课及“药论———一带一路与中药”系列微视频拍摄的能动性,促进学生能够正确地看待、理解中医药文化的内涵和价值,进而树立起自身在中药学专业知识传承过程中的责任感、提升中医药文化自信。2.3旁搜博览旁搜博览,即为构建学生广博的中医药知识体系。为了使学生具备丰富的知识积淀,学校重点营造开放的、一流的学术环境和学习环境,加强课程中心、文献资料库等网络资源建设,并设定教师坐班答疑制度保障,着力拓展及融合中药质量标准化、中药创新药物研究等交叉学科知识,引导学生深度学习,提升群体知识结构的多元组合效应,增强学生适应中医药发展的契合性和时效性。(1)个性化学习环境的有效构筑,实现学生博览并蓄的条件保障。中医药院校的教学基础设施、信息化和实践条件对中药学专业的教学、科研、学生培养、对外交流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上海中医药大学近年来以“浸润式学习”为理念拓展开放式学习与讨论式学习空间。充分挖掘学分制及优质网络平台潜力,建设“走近中药”“中药麻黄”“杏林探宝———带你走进中药”“中药与文化”等品牌课程,创建开放性、交互性和自主性的学习环境,鼓励学生依据自己的内在需求、有效地进行知识内容的选择和学习。(2)多学科的有效交叉,强化学生对知识的融合理解。学校强调科研反哺教学,鼓励有较高的学术水平的科研和教学人员开设本草基因组学、中医药与“一带一路”等具有中医药特色的学科交叉创新课程的品牌课程群。同时,每月邀请学术大家、中医药产业链各环节行业专家开设高水平专题讲座,凸显交叉科学特有的发展性、前沿性和创新性。此外,精心打造学科融合性课程,对专业核心知识点进行关联、衔接和组合,引导学生树立及强化对中药研究的系统性和整体化观念,提升交叉知识的有效融会贯通。2.4慎思明辨慎思明辨,即为树立正确的成才观和形成批判性思维。学校通过建构“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跨界协同德育”工作体系,实现100%的课程建立德育目标并渗透德育元素。此外,通过热点话题的引入,鼓励学生在扎实学习中医药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善于发现问题,培养其问题意识和创新精神。(1)专业特色与德育的有机融合,发挥价值取向引领的作用。近年来,学校始终把德育作为人才培养的生命线,把优秀传统文化菁华与时代精神相结合,挖掘中药的职业行为与德育相关的元素。例如:在中药学课程教学中以中药文化的角度阐释中药药性中的对立统一、中药理论中的破立有度等方面特性[9],达到“以文化人”的作用。此外,将科研学术思路作为与思想政治教育有效衔接的途径,撰写22门核心课程学习指南和教学设计汇编,并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强调专业成才与价值观完善的同频共振,有效提升学生自我认知层次。(2)批判性思维的有效建构,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在中药学、中药药理学、中药分析等主干课程中为学生提供小班化教学环境,并构建中药药性理论分析、中药质量标准进展、药事热点讨论等若干情境或案例,激活课堂教学。例如“以马兜铃酸毒性事件论中药传承与创新”“从药性角度看干姜、附子、吴茱萸的毒性”“从对黄疸的认识比较利胆退黄与利湿退黄的异同”等话题,通过教师的引导,启发学生以开放的角度进行详细探问、加强信息分析处理,达到明晰分辨的效果。3.实施成效上海中医药大学近3年通过对中药学专业人才培养路径构建的探索及创新,人才培养成效已初步呈现,具体表现在:①学生在全国医药院校知识技能及实验技能大赛中连续多次荣获团体第一及多个个人奖项的佳绩,凸显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相通达;②新增9门次国家级精品视频公开课、微课、市级精品课程、全英语示范性课程,取得3项教育教学类项目研究支持,在专业教学中逐步实现经典传统与现代科技相贯通;③不断优化、丰富软硬件条件,吸纳学生参与各级各类科研课题60余项,帮助学生以第一作者发表论文12篇(含SCI论文3篇),促进学生多学科知识能力的交叉和拓展;④结合德育元素加强课内、课外批判性思维及创新思维的训练,使学生在全国医药院校药学/中药学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江中远志杯、上汽教育杯、知行杯等竞赛及评选活动中表现出色,获市级及以上奖项27人次,增强学生自身知识储备与创新能力的运用相融通。3年来学生出国和升学率平均约占30%;毕业就职于研发公司、科研院所、药学服务、文化信息、大健康相关企业的人数整体呈逐年上升趋势;在上海浦东张江高科技产业园区生物医药企业就业人数的比例超过15.8%,实现了服务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和上海地域中药行业需求的有效对接,为全国中医药院校中药学专业人才培养提供了可传播与推广的成功经验。参考文献:[1]杨琳,郭宏伟,彭代银,等.“健康中国”背景下中药学类专业设置的思考[J].安徽中医药大学学报,2018,37(5):85-88[2]郭宏伟.中医药高等教育教学规律研究[J].中医教育,2017,36(2):10-13[3]尤丽莎,安叡,梁琨,等.构建“为学习而评价”的有机化学评价体系[J].药学教育,2016,32(3):20-23作者:沈岚 夏瑜桢 徐宏喜 单位:上海中医药大学中药学院范文来源:学术堂

引力质量和惯性质量的研究论文

两种定义的角度不同:引力质量是利用引力与质量成正比来定义的,质量大的引力大。引力质量反映了物体的引力场的性质。惯性质量是利用惯性与质量成正比来定义的,质量大的惯性大。惯性质量反映了物体阻碍运动状态改变的能力。惯性大小由力与加速度的比值来表示。两种定义都是选定一个物体为标准,然后通过比较引力或者惯性的大小来确定其他物体的质量。惯性质量和引力质量在对质量的描述上是等效的。

这么高难度的问题,没有悬赏分,我不答。

惯性质量是通过动力学测量的 F=ma引力质量是通过静力学测量的F=GMm/RR我们可以定义标准惯性质量,以求得某物体的惯性质量.同时我们也就定义了力的度量,但却并不能由此也求得引力质量,因为在G的测量过程中会使用到引力质量,在没有定义引力质量的度量之前,G并不能确立其值,同时M实际上也是引力质量.所以我们只能再定义标准引力质量,以求得该物体的引力质量.所以,当惯性质量与引力质量成正比时,我们总可以适当选取这两个标准质量,使惯性质量与引力质量相等.结论:"惯性质量与引力质量成正比"和"惯性质量与引力质量相等"是等价的.(二)缘起科大版教材P111介绍"证明引力质量与惯性质量成正比"的"狄克实验":"不同质料的物体A和B,引力质量相等,若引力质量与惯性质量不成正比,则两者惯性力不等,于是扭秤受合力矩作用"我不禁质疑:假设引力质量与惯性质量成任意非正比的函数关系,如平方,在自变量(引力质量)相同的情况下,函数值(惯性质量)哪有不同之理 也就是说,不论引力质量与惯性质量之间是什么关系,狄克的扭秤永远不会偏转.实验能验证什么 所以我觉得,反而应该取A和B引力质量不相同,于是当且仅当引力质量与惯性质量成正比时,两物体所受引力与惯性力成相同比,两物体与竖直方向的偏角相同.该想法和书上P116 介绍的"厄缶实验基于斯"的思想相似,同时也导致我对于书上"此角度将因物体质料不同而异"的困惑:不应该是因引力质量不同而异吗 (三)释疑思维分岔在哪呢 让我们回头看看"惯性质量与引力质量成正比"的含义:所有物体,不论质料如何,引力(惯性)质量多大,彼此间各自惯性质量与引力质量的比值相同.于是这个命题可以等价于两个子命题:1.同质料的物体,彼此间各自惯性质量与引力质量的比值相同.2.不同质料的物体,两者比值相同.原来,厄缶 狄克实验任务是第二个子命题,所以相当于是默认了第一个子命题成立.(四)反思回过头来看看前面的质疑,原来思维分岔在于对实验任务的理解.书上所说厄缶实验的"证明引力质量与惯性质量相等的任务"应理解为证明两种质料的比值相等,而不是理解为证明同一质料的物体的两种质量呈现的是正比关系而非其他关系.也就是不该将第一个子命题当成厄缶实验的任务.进一步反思:其实我们早该想到,如果实验任务是第一子命题,那么其本质就是要验证两个变量之间是某种函数关系,那怎么可能只凭一组变量值呢.证明第一子命题的比例关系存在的问题,可以类似于第二子命题,化为证明两个比值相等的问题,但在此时,待比较的两个比值是同质料不同质量的物体各自的比值.(五)补充既然厄缶 狄克实验证明的只是第二子命题,那么第一子命题呢 余窃以为,在前面的质疑下的想法,应该可以用来验证,问题只在于精度.实际上,整个命题可以用一个非常简单的实验来验证:看所有物体是否都以同样的加速度下落. 由M惯a=GM地M引/RR得 a=(GM地/RR)(M引/M惯)观察表明,真空中的落体,不论质料和质量,总以同样快慢下落,所以在实验准确度内,有a1=a2,从而完全验证了"惯性质量与引力质量成正比".这个实验可以说是最简单的,但考虑到实验精度,厄缶 狄克实验因采用了"示零法"而具有极大的优越性.(六)拓展但是,这两种质量相等是纯属偶然的呢,还是有更深刻的意义 根据经典物理学的观点,回答是:这两种质量的相等是偶然的,不应该附加更深刻的意义.而现代物理学的回答则恰恰相反:这两种质量相等是根本性的,并且构成了导致更深刻理解的一条非常重要的新线索.事实上,这正是由之产生所谓广义相对论的最重要的线索之一.尽管两种理论都同观察到的事实相符,如果其中一种理论能解释为什么引力质量和惯性质量相等,而另一种理论却认为它们的相等是偶然的,那么前一种理论就比后一种理论高明.

这儿两个都有自己看,这儿通俗这儿也通俗不够百度一下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