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论文知识库

首页 期刊论文知识库 问题

数学地质论文

发布时间:

数学地质论文

如硕士论文(1991年)系统研究了中国暖温带变性土(黑粘土类)的形成和分类。博士论文(1995年)研究了华北平原冲积土壤的质地层次空间分异特征及对农田水平衡的影响。1998年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冲积土壤质地层次空间变化的模拟研究”。自1999年以来在开展离散空间变量的多维马尔可夫链模拟研究中,通过长期不懈的努力,在艰难处境中与张传荣教授合作逐步提出了多维马尔可夫链模拟的一系列理论、方法和技术,构建了“马尔可夫链地统计学”,成为地统计学和地球空间分析上的一个独立的理论方法体系。另外在网络GIS、遥感图像处理、土壤空间变异描述模拟和区域环境模拟等方面也取得了重要进展。马尔可夫链地统计学(Markov chain geostatistics)的主要论文于2007年发表于数学地质(Math. Geol.)和美国土壤学会会刊(Soil Sci. Soc. Am. J.)等国际刊物上,主要内容包括“马链随机域”(Markov chain random field)理论及有关模拟算法和“转移概率函数”(Transiogram)理论及有关联合拟合方法。有关理论分别从数学推导和实例验证上得到了证明。该研究被认为是“对地统计学和地球空间分析的重大贡献”,提出了新的概念、理论和方法,开辟了空间统计学研究上的一个新领域。在国际数学地质、地理学、土壤学和水文学等学界引起很大关注。在地理信息、土壤、数学地质、环境统计和遥感等领域国际刊物上发表了一系列重要学术论文。该研究到目前为止已发表有关国际刊物论文17篇,建立起了一个理论方法体系框架,未来的扩展和应用仍将是一个长期的工作。自1992年以来,李卫东博士共发表学术论文近70篇,其中第一作者论文40余篇,英文论文40余篇,国际刊物论文30余篇。他于2007年春应邀编写国际人文地理百科全书马尔可夫链分析一文,在2008年和2009年多次被提名到美洲名人录。 , C., T. Zhao, and W. Li. 2010. Automatic search of geospatial features for disaster and emergency management.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pplied Earth Observation and Geoinformation, doi:., W., C. Zhang, . Dey, and S. Wang. 2010. Estimating threshold-exceeding probability maps of continuous environmental variables with Markov chain random fields. Stochastic Environmental Research and Risk Assessment, doi:略-9. , C., T. Zhao, W. Li, and J. Osleeb. 2010. Towards logic-based geospatial feature discovery and integration using web feature service and geospatial semantic web.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Geographical Information Science, 24(6): ., W. and C. Zhang. 2010. Linear interpolation and joint model fitting of experimental transiograms for Markov chain simulation of categorical spatial variable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Geographical Information Science, 24(6): , C., T. Zhao, and W. Li. 2010. The framework for a geospatial semantic web based spatial decision support system for digital earth.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Digital Earth, 3(2): 111-134. 6., W. and C. Zhang. 2010. Simulating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clay layer occurrence depth in alluvial soils with a Markov chain geostatistical approach. Environmetrics, 21(1): 21?, C. W. Li, and D. Travis. 2009. Geostatistical restoration of clouded pixels in multispectral remotely sensed imagery.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Remote Sensing, 30(9): , C., Z-R. Peng, T. Zhao and W. Li. 2008. Transformation of transportation data models from unified modeling language to web ontology language. Journal of the Transportation Research Board: Transportation Research Record, 2064: 81-89. , C, and W. Li. 2008. Regional-scale modeling of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surface and subsurface textural types in alluvial soils using Markov chain geostatistics. Soil Use and Management, 24(3): 263-272. 10., W., and C. Zhang. 2008. A single-chain-based multidimensional Markov chain model for subsurface characterization. Environmental and Ecological Statistics, 15(2): 157-174. , C., and W. Li. 2008. A comparative study of nonlinear Markov chain models in conditional simulation of categorical variables from regular samples. Stochastic Environmental Research and Risk Assessment, 22(2): 217-230. 12., W. 2007. Markov chain random fields for estimation of categorical variables. Mathematically Geology, 39(3): 321-335. 13., W. 2007. A fixed-path Markov chain algorithm for conditional simulation of discrete spatial variables. Mathematical Geology, 39(2): ., W. 2007. Transiograms for characterizing spatial variability of soil classes. Soil Science Society of American Journal, 71(3): ., W., and C. Zhang, 2007. A random-path Markov chain algorithm for simulating categorical soil variables from random point samples. Soil Science Society of American Journal, 71(3): , C., W. Li, and T. Zhao. 2007. Geospatial data sharing based on geospatial semantic web technologies. Journal of Spatial Science, 52(2): , C., and W. Li. 2007. Comparing a fixed-path Markov chain geostatistical algorithm with sequential indicator simulation in categorical variable simulation from regular samples. GIScience & Remote Sensing, 44(3): , C., W. Li, and D. Travis. 2007. Gaps-fill of SLC-off Landsat ETM+ satellite image using a geostatistical approach.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Remote Sensing, 28(22): 5103-5122. 19. W. 2006. Transiogram: A spatial relationship measure for categorical data.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Geographical Information Science, 20(6): 693-699. 20., W., and C. Zhang. 2006. A generalized Markov chain approach for conditional simulation of categorical variables from grid samples. Transactions in GIS, 10(4): , C., W. Li and M. Day. 2006. Effective protected-area boundary designation in China using a web-based spatial decision support system. Journal of Spatial Science, 51(2): 33-46. 22., W., and C. Zhang. 2005. Application of transiograms to Markov chain modeling and spatial uncertainty assessment of land cover classes. GIScience & Remote Sensing, 42(4): ., W., C. Zhang, . Burt, and A. Zhu. 2005. A Markov chain-based probability vector approach for modeling spatial uncertainties of soil classes. Soil Science Society of American Journal, 69(6): , C., and W. Li. 2005. The roles of Web Feature and Web Map Services in real-time geospatial data sharing for time-critical applications. Cartography and Geographical Information Science, 32(4): 269-283. , C., W. Li and M. Day. 2005. Towards establishing effective protective boundaries for the Lunan Stone Forest using an online spatial decision support system. Acta Cars.

陈建平等,成矿预测中的遥感定量分析,成都科技大学出版社 , 1996刘登忠、陈建平,遥感区调填图的理论与实践,成都科技大学出版社, 1998王成善、夏代祥、周详、陈建平等,雅鲁藏布江缝合线 — 喜马拉雅山地质,地质出版社, 1999陈建平等,北京荒漠化演化模拟与评价,地质出版社, 2004陈建平等,西藏玉龙上三叠统甲丕拉组沉积特征及铜矿质的初步富集,沉积学报, 1997, , 陈建平等,西藏玉龙铜矿床次生氧化成矿作用模式,地质学报, 1998, , No2陈建平等,隐伏地质异常地表间接显示模拟的遥感地质统计分析,地球科学, 1998, , 陈建平等,新疆黄山铜镍成矿带成矿预测的定量综合研究,成都理工学院学报, 1998 , , Supp. ( EI 检索)陈建平等,雅鲁藏布江缝合带演化机制的遥感图像统计分析,地球物理学报, 1998, , Supp.陈建平,矿产资源勘查与评价学科发展动态,地质科技情报, 1999, , 陈建平等,玉龙成矿带北亚带靶区优选综合研究,地质论评, 2000, , Supp.赵鹏大、陈建平 , 非传统矿产资源体系与关键科学问题,地球科学进展, 2000 , , 赵鹏大、陈建平, 21 世纪矿产资源经济展望,自然资源学报, 2000 , , 陈建平、张寿庭、汤军、厉青、王攻文、丁火平、冯春,非传统矿产资源定量预测的理论思考,地球物理新进展, 2002, , , pp342-348陈建平、王攻文等,北京及邻区荒漠化动态演化的遥感综合研究,遥感信息, 2002 , , , pp17-20陈建平等,数学地质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跨越新千年的地质科学( 31 届国际地质大会进展综述),主编:黄宗理,地质出版社, 2003 , pp125-131赵鹏大、陈建平、张寿庭, “ 三联式 ” 成矿预测新进展,地学前缘, 2003 , , , pp455-463陈建平、唐菊兴、李志军,混沌理论在三江北段成矿地质条件研究上的应用,地质与勘探, 2003 , , , pp1-4陈建平等,基于遥感与 GIS 技术的土地荒漠化动态演化研究,第 14 届全国遥感技术学术讨论会论文集, 2003. pp123陈建平、丁火平等,基于 GIS 和 CA 模型的荒漠化演化分析模型,遥感学报, 2004 , , , pp254-260陈建平、侯昌波、唐菊兴、王功文、冯春、付小方,西南三江北段区域化探数据处理对比分析,矿床学理论与实践,科学出版社, 2004 , pp271-280陈建平、王功文、宋顺昌、温得银、李连松,青海三江北段铜矿产资源的定量预测与评价,矿床学理论与实践,科学出版社, 2004 , pp301-311赵鹏大、张寿庭、陈建平,危机矿山可接替资源预测评价若干问题探讨,成都理工大学学报, 2004, , , pp170-177陈建平、王功文、侯昌波、唐菊兴,基于 GIS 技术的西南三江北段矿产资源定量预测与评价,矿床地质, 2005, , , pp15-24

地质学报字数要求

cscd期刊肯定可以,但你如何判断这个刊物是真的cscd?!千万别因为自己的无知付出沉痛的代价!!

问题一:简历上的主要学术成果是什么意思? 一般是指研究成果,一般都是要得到市级,省级甚至更大级别的奖励吧,比如获什么奖,在什么期刊上发表论文之类的吧。 很多简历中有这项好像不是必填的,如果必须填,想想你有没有学攻上的获奖,或者在什么期刊杂志上发表过文章?有就填上去。 没有的话没,干脆写上否。 问题二:个人简历科研成果论文著作范文 力求题目的字数要少,用词需要精选。至于多少字算是合乎要求,并无统一的'硬性'规定,一般希望一篇论文题目不要超出20个字,不过,不能由于一味追求字数少而影响题目对内容的恰当反映,在遇到两者确有矛时,宁可多用几个字也要力求表达明确。 常见了繁琐题名如:'关于钢水中所含化学成分的快速分析方法的研究'。在这类题目中,像'关于'、'研究'等词汇如若舍之,并不影响表达。既是论文,总包含有研究及关于什么方面的研究,所以,上述题目便可精炼为:'钢水化学成分的快速分析法'。这样一改,字数便从原21个安减少为12个字,读起来觉得干净利落、简短明了。 若简短题名不足以显示论文内容或反映出属于系列研究的性质,则可利用正、副标题的方法解决,以加副标题来补充说明特定的实验材料,方法及内容等信息,使标题成为既充实准确又不流于笼统和一般化。如?quot;(主标题)有源位错群的动力学特性--(副标题)用电子计算机模拟有源位错群的滑移特性'。 问题三:请教下简历里面的“学术科研成果”怎么填? 自己发表的论文,或者和导师一起做课题、实验等都可以填上去 问题四:投简历 代表性科研成果提交什么材料 代表性科研成果指的是本人在科研方面最能突出展现自己科研能力、也能使面试人员了解你主要研究方向即能力的科研成果,包括发表的论文、研究报告、专利、获奖、各级科研课题等等。 问题五:彭建兵学术及科研成果的介绍 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973等大型科研项目,已在科学出版社等出版社出版学术专著7本,其中第一作者4本,在《科学通报》、《工程地质学报》、《地震地质》第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130余篇。曾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1项(2012)和省部级科技成果一等奖四项、二等奖两项、三等奖两项。 在地震工程与区域稳定、岩体工程、地质灾害防治等方向招收硕士研究生。 在重大工程区域稳定性、岩体工程、地质灾害防治、城市工程地质等方向招收博士生。 问题六:技术成果简介怎么写 所谓科技成果是指人们在科学技术活动中通过复杂的智力劳动所得出的具有某种被公认的学术或经济价值的知识产品。中国科学院在《中国科学院科学技术研究成果管理办法》把科技成果的含义界定为:对某一科学技术研究课题,通过观察实验、研究试制或辩证思维活动取得的具有一定学术意义或实用意义的结果。科技成果按其研究性质分为基础研究成果、应用研究成果和发展工作成果; 向左转|向右转 凋零哥の睇359 | 发布于2016-05-27 01:23 评论 1 0 2011-2012世界重大科技成就生命科学与医学1.抗疟抗癌疫苗研发获突破全球每年约有78万人被疟疾夺去性命。经过24年研究,英国科学家发现一种抗疟疫苗,在非洲7个国家进行的第三阶段功效试验今年终于被证实非常成功,对5―17个月婴儿的有效率约为56%。预计该疫苗最早于2015年进入市场。12月,科学家研制出一种能够对抗70%致命癌症的疫苗,能使乳腺癌肿块缩小80%。2.人体器官组织再生研究也取得了丰硕成果。3月,美国研究人员成功制造出人的尿道。医生将其植入病人体内后,这根体外培育的尿道真的开始正常工作了。4月初,日本研究人员利用实验鼠的胚胎干细胞人工培育出视网膜的雏形结构,这是迄今人工培育出的最为复杂的生理组织。4月中旬,英国科学家在实验室中利用人的羊水和动物的胚胎细胞培育出人体肾脏。这一突破有望让需要接受器官移植的病人按需培育出自己的器官,在移植手术中规避排斥反应风险。月上旬公布的一项最新研究发现,尽管人类的智商存在上限,但最新脑功能磁共振成像研究表明,可以通过传递信号改变一些人的大脑活跃模式,“诱使”知识经过视觉皮质。未来在学习一项新技能时,人只需坐在电脑显示器前等待把该技术“下载”到大脑里即可。天体物理4.发现太... 问题七:学术简历怎么写 学术简历,顾名思义就是偏重介绍你的学术成果这一类,首先介绍一下你的基本情况和个人资料,然后你的学习经历,然后重点写跟的导师,所在的学习团队,研究的课题,以及获得的奖项等等 问题八:个人简历上的主要科研成果一栏,要不要写清自己是第一作者还是第二作者?谢谢! 和XXX一起合作完成XX科研课题,可; 自己是第一作者XX是第二作者亦可 问题九:简历上科研情况什么意思 你有没有科研成果。 问题十:简历中项目经验,发表论文成果怎么写? 发表了挺多新闻稿,这些还是蛮有优势的,当然是针对你面试的工作而言。 你可以将报纸那一部分裁剪下来,带上。 生活照一般就好,如果你是女生,当然拍得漂亮一点就有优势啦。如果面试的工作偏向于营销或者前台,那照片要求就比较高,衣服要得体,仪态要端庄。 论文一般指的是在学术期刊上发表的论文,你本科生一般不会发表。研究生是要求有发表。没有的话就不填了呗

问题一:课题研究成果内容简介怎么写 成果简介(包括基本内容、实践效果、理论水平、推广价值等) 问题二:课题研究成果内容简介怎么写 成果简介(包括基本内容、实践效果、理论水平、推广价值等) 问题三:简历上的主要学术成果是什么意思? 一般是指研究成果,一般都是要得到市级,省级甚至更大级别的奖励吧,比如获什么奖,在什么期刊上发表论文之类的吧。 很多简历中有这项好像不是必填的,如果必须填,想想你有没有学攻上的获奖,或者在什么期刊杂志上发表过文章?有就填上去。 没有的话没,干脆写上否。 问题四:本课题前人的主要研究成果怎么写 先要去查阅与本课题有关的研究资料,主要关注(就是前任主要研究成果): 1.相关研究已经研究到什么地步。 2.相关研究进几年来不同流派的主要观点,进行简要的叙述。 3.前人已经得出的结论有什么值得借鉴的和不足的。这部分要立足于你自己的课题研究,这是根本切入点,因为课题研究新颖性就在这里,需要你在前人的基础上有创新和提高。比如前人研究的不足可以分观点的局限性和研究手段(方法)的局限性等,这样你可以针对前人理论中不足或者没有涉及的方面进行研究。 4.最重要的这部分既要有事实依据,也要简明扼要。就是说要对前人观点进行整合,分析比同流派观点背后的价值取向,可以适当地引用重要观点。当然不要引用太多,关键还是在于你的概括,你分析得越清晰,你之后课题研究的思路就越清楚,毕竟这部分只是铺垫部分不能显得太复杂,这样很容易头重脚轻。 问题五:技术成果简介怎么写 所谓科技成果是指人们在科学技术活动中通过复杂的智力劳动所得出的具有某种被公认的学术或经济价值的知识产品。中国科学院在《中国科学院科学技术研究成果管理办法》把科技成果的含义界定为:对某一科学技术研究课题,通过观察实验、研究试制或辩证思维活动取得的具有一定学术意义或实用意义的结果。科技成果按其研究性质分为基础研究成果、应用研究成果和发展工作成果; 向左转|向右转 凋零哥の睇359 | 发布于2016-05-27 01:23 评论 1 0 2011-2012世界重大科技成就生命科学与医学1.抗疟抗癌疫苗研发获突破全球每年约有78万人被疟疾夺去性命。经过24年研究,英国科学家发现一种抗疟疫苗,在非洲7个国家进行的第三阶段功效试验今年终于被证实非常成功,对5―17个月婴儿的有效率约为56%。预计该疫苗最早于2015年进入市场。12月,科学家研制出一种能够对抗70%致命癌症的疫苗,能使乳腺癌肿块缩小80%。2.人体器官组织再生研究也取得了丰硕成果。3月,美国研究人员成功制造出人的尿道。医生将其植入病人体内后,这根体外培育的尿道真的开始正常工作了。4月初,日本研究人员利用实验鼠的胚胎干细胞人工培育出视网膜的雏形结构,这是迄今人工培育出的最为复杂的生理组织。4月中旬,英国科学家在实验室中利用人的羊水和动物的胚胎细胞培育出人体肾脏。这一突破有望让需要接受器官移植的病人按需培育出自己的器官,在移植手术中规避排斥反应风险。月上旬公布的一项最新研究发现,尽管人类的智商存在上限,但最新脑功能磁共振成像研究表明,可以通过传递信号改变一些人的大脑活跃模式,“诱使”知识经过视觉皮质。未来在学习一项新技能时,人只需坐在电脑显示器前等待把该技术“下载”到大脑里即可。天体物理4.发现太... 问题六:彭建兵学术及科研成果的介绍 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973等大型科研项目,已在科学出版社等出版社出版学术专著7本,其中第一作者4本,在《科学通报》、《工程地质学报》、《地震地质》第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130余篇。曾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1项(2012)和省部级科技成果一等奖四项、二等奖两项、三等奖两项。 在地震工程与区域稳定、岩体工程、地质灾害防治等方向招收硕士研究生。 在重大工程区域稳定性、岩体工程、地质灾害防治、城市工程地质等方向招收博士生。 问题七:个人简历科研成果论文著作范文 力求题目的字数要少,用词需要精选。至于多少字算是合乎要求,并无统一的'硬性'规定,一般希望一篇论文题目不要超出20个字,不过,不能由于一味追求字数少而影响题目对内容的恰当反映,在遇到两者确有矛时,宁可多用几个字也要力求表达明确。 常见了繁琐题名如:'关于钢水中所含化学成分的快速分析方法的研究'。在这类题目中,像'关于'、'研究'等词汇如若舍之,并不影响表达。既是论文,总包含有研究及关于什么方面的研究,所以,上述题目便可精炼为:'钢水化学成分的快速分析法'。这样一改,字数便从原21个安减少为12个字,读起来觉得干净利落、简短明了。 若简短题名不足以显示论文内容或反映出属于系列研究的性质,则可利用正、副标题的方法解决,以加副标题来补充说明特定的实验材料,方法及内容等信息,使标题成为既充实准确又不流于笼统和一般化。如?quot;(主标题)有源位错群的动力学特性--(副标题)用电子计算机模拟有源位错群的滑移特性'。

和数学相关的地质学论文

地质灾害易发区划分按灾种将易发级别相同的评价单元合并连片,并根据地质环境条件对边界加以修正,即可圈定出地质灾害易发区。碎屑岩区和碳酸盐岩夹碎屑岩区划分出...

数学地质萌芽于19世纪初叶。1833年英国的C.莱伊尔首次用统计分析方法划分了巴黎盆地的第三系地层。至1920年以前,沉积学家和古生物学家应用描述统计学总结和解释其数据。20世纪30年代以后,单变量和双变量统计分析的应用领域扩展到矿业及地质勘探等方面。50年代以来,电子计算机和多元统计方法开始引入地质学。1949年 B. H.伯马发表论文《多元分析──地质学和古生物学中的一种新型分析工具》。1956年美国 .克伦宾把岩石成分作为n 维空间中的一个点或向量进行统计处理,应用多元分析方法研究岩石的矿物、岩性和化学成分。1958年克伦宾与.斯洛斯合作发表第一个计算机地质应用程序。60年代初期,法国 G.马特龙在南非.克里格工作的基础上提出区域化变量理论,创立了地质统计学。1964年计算机地质应用论文超过年100篇。1967年国际地质科学联合会 (ICSU)设立了地质数据存储、自动处理及检索委员会 (COGEODATA),1968年成立了国际数学地质协会(IAMG)。70年代以来,国际上对矿产资源评价问题倾注了很大注意力。国际地质对比计划(IGCP)设置了矿产资源评价中计算机应用标准化专题,总结推广了6种定量预测方法。此后出版了一系列数学地质专著,如.科克与.林克著《地质数据统计分析》,.阿格特伯格著《地质数学》,赵鹏大等著《矿床统计预测》。至1978年,数学地质论文超过年1000篇,这说明数学地质正在迅速发展。

岩石学的研究令人信服地揭示了岩石产状、结构与构造的大量成因信息,而包含在化学成分中的更多、更重要的潜在成因信息尚远非披露。这一则因为化学成分属微观成因信息,对其探幽索微远不如产状、结构与构造等宏观成因信息那样直观、易于研究;二则受条件所限,岩浆的形成及其成岩成矿过程的高温高压模拟实验远未达到理想境地;第三,岩浆作用是在广泛的空间、漫长的时间和复杂的物理化学环境中进行的,受大量随机因素干扰,是一个极其复杂的课题。

鉴于上述,从浩如烟海的随机干扰中窥探化学成分的成因信息,往往不得不求助于数学模拟方法对岩石化学成分进行数学研究。为此作者曾设计了岩石化学成因信息法[1],企望发掘蕴藏在岩石化学成分中的成因信息。该方法的原理、计算过程及函数曲线意义已有另文论述[2],本文重点旨在通过算例解决常量标型组分参数函数曲线的拟合问题,以供读者参考。

1参数计算方法简述

在正常情况下,随着温度的下降,岩浆房内岩浆中Si∶O比值升高,硅氧四面体群聚态组的聚合程度加强,遂在结晶过程中依次形成岛状、链状、带状、层状及架状构造的硅酸盐造岩矿物从岩浆中析出(表1),体现在化学成分上元素的析出顺序是:

傅德彬地质学论文选集

显然,侵入岩的化学成分与温度呈函数关系,故可以通过对岩石化学成分的研究探索其形成温度等条件。

为此,作者选择了最敏感于温度变化的Mg,Ca,K,Na作为成因常量标型指示元素,按下式计算成镁质(m)、钙质(c)及碱质(a)3个参数(以原子数计算):

傅德彬地质学论文选集

表1 硅氧四面体聚合程度与金属阳离子配位体特征及所形成矿物一览表

*按A.Л.耶格洛夫,1962年;**按Г.Г.列姆烈英,1936年。

然后,以横轴为m,纵轴为a,c,把计算的参数值展绘于等刻度直角坐标系中,分别连接a点与c点,构成了ma,mc两条参数函数曲线。分析此二曲线,便可得到有关岩浆成因系列、侵入期次、就地结晶分异作用、冷凝速率及结晶温度梯度等成因信息。这些信息的披露对研究岩浆作用、成岩成矿特征、鉴别单式或复式岩体等均十分重要。

2曲线拟合公式

为了拟合常量标型组分参数函数曲线,作者以实测曲线形态类型为基础确定其曲线方程公式,经若干实例运算证实效果良好后作为曲线拟合的经验公式:

傅德彬地质学论文选集

傅德彬地质学论文选集

①与②分别代表ma与mc曲线。式中:yA代表参数a;yC代表参数c;x代表参数m;e为自然对数的底,等于无理数…;A,B,C为特定常数。

由于上述二曲线方程式不能直接化为直线函数式,故可采用多元回归法简便求出A,B,C兹分述如下:

傅德彬地质学论文选集

(1)变曲线函数式为直线函数式

为此,方程式两边取以e为底的自然对数:

傅德彬地质学论文选集

令Y=lnyA,X1=lnx,X2=X,B0=lnA,B1=-c,B2=-B

于是,可将方程Y=lnyA=lnA-Clnx-Bx改写为:Y=B0+B1x1+B2x2

(2)根据x、yA值列表求:

y=lnA,X1=lAx,X2=X,X21,X22,X1X2,X1Y,X2Y,并分别求出它们的总和 及其算术平均值

(3)求方差与均方差

傅德彬地质学论文选集

(4)列正规方程组

傅德彬地质学论文选集

解此正规方程组求得b1,b2。

(5)求B0

傅德彬地质学论文选集

(6)根据B0=lnA,求出A=eB0

(7)由于B2=-B,B1=-C,可得出B=-B2,C=-B1。求出A,B,C后,可以具体确定曲线类型。

(8)将各点X值分别代入具体曲线公式,求出相应的yA值,投图后连接各yA点,便得一拟合曲线。

yC=C+Bx+Ax2曲线

(1)令B0=C,B1=B,B2=A,X1=X,X2=X2,则方程式:

傅德彬地质学论文选集

可改写为:

傅德彬地质学论文选集

(2)以下求法同 曲线算法的(1),(2),(3),(4),(5),(6),(7),

(8)步骤。

(3)二次曲线yC=C+Bx+Ax2有一个极大值,可用求导数的方法求出极大值的X值:

设:

傅德彬地质学论文选集

则:

傅德彬地质学论文选集

(4)将极大值点的X值代入yC=C+Bx+Ax2方程式中,可求出相应的yC值,展绘在坐标上并连接起来,则得另一拟合曲线。

3曲线拟合算例

实践表明,由于同化-混染与热液蚀变作用等随机干扰因素的影响,往往同一期形成的岩体,在给定m值的情况下,a与c值有一定的变化幅度(一般<2),因此,必须对所获曲线进行拟合。现以某含镍基性-超基性岩体为例,将曲线拟合的方法、步骤论述如下:

岩体概况

所列举的岩体位于康滇地轴中部、安宁河涿大断裂的东侧,受其次一级南北向断裂控制,侵入在前震旦纪下元古界会理群石灰岩与石英岩中。

从1752年由该岩体的矿石冶炼铜镍合金算起,该岩体已有二百多年的历史。在此期间对该岩体做过大量生产与科研工作,迄至1972年,这个岩体一直被认为是典型的一次侵入就地结晶分异单式岩体,并划分为闪长-辉长岩、辉长岩与橄榄岩3个彼此渐变过渡的结晶分异岩相,其内所含硫化铜镍矿床亦相应被认为是典型就地结晶熔离成因矿床。而且,作为典型就地熔离矿床实例载入大、中专教科书和有关文献。20世纪70年代初,经川冶601队的补充勘探工作查明含矿的橄榄岩相是后期侵入的,与辉长岩呈侵入接触关系。1980年以后,作者观察研究表明,闪长-辉长岩、辉长岩与橄榄岩相三者间皆为侵入接触关系。所以,实际上所述岩体是一个多期侵入形成的复合岩体(图1)。

图 1 某含铜镍岩体地质横图剖面

曲线拟合

岩体的各岩相的简项化学分析结果及计算的参数列入表2。

把表2中m,c,a参数值按上述方法展绘于直角坐标系中,得两组(ma1,mc1与ma2,mc2)函数曲线,一组点号为2,3,4,5,8,9,10;另一组点号为1,6,7,11,12,13,14,15,16(图2)。

表2 某含铜镍岩体常量标型组分及其参数表

图2 某含铜镍岩体常量标型组分参数函数图像

现对所获函数曲线用上述经验公式进行拟合,其方法步骤如下:

2,3,4,5,8,9,10号点所连的曲线

(1)ma1曲线:

设yA代表a,X代表m,则

傅德彬地质学论文选集

1)方程式两边取以e为底的自然对数:

傅德彬地质学论文选集

令X1=lnx,X2=X,Y=lnya,B0=lnA,B1=-C,B2=-B,则

傅德彬地质学论文选集

2)列表(表3)计算X,yA,Y,X1,X2,X21,X22,X1X2,X1y,X2y以及它们的总和与算术平均值。

表3 某含铜镍岩体 曲线计算表

3)求方差和均方差:

傅德彬地质学论文选集

4)列正规方程:

傅德彬地质学论文选集

解方程:

傅德彬地质学论文选集

②-①得 = 0. 0194

傅德彬地质学论文选集

5)求B0:

傅德彬地质学论文选集

6)根据B0=lnA,求A:

傅德彬地质学论文选集

7)由于B2=-B,B1=-C,故B=

傅德彬地质学论文选集

8)具体确定曲线类型:

傅德彬地质学论文选集

9)将不同的X值分别代入

傅德彬地质学论文选集

得出相应的yA值(表4中2),投图并连接各坐标点,得ma1的理论曲线(图2)。

(2)mc1曲线:

表4 某含铜镍岩体参数函数曲线计算成果

设yC代表c,x代表m,则:yC=C+Bx+Ax2

1)令B0=C,B1=B,B2=A,x1=x,x2=x2,则方程yC=C+Bx+Ax2可改写为y0=B0+B1x1+Bx2

2)列表(表5)计算yC,X,X1=X,X2=X2,X21,X22,X1X2,X1yC,X2yC以及它们的总和与算术平均值。

3)求方差与均方差:

傅德彬地质学论文选集

4)列正规方程:

表5 某含铜镍岩体yC=C+Bx+Ax2曲线计算表

傅德彬地质学论文选集

解方程:

傅德彬地质学论文选集

②-①得:

傅德彬地质学论文选集

5)求B0:

傅德彬地质学论文选集

6)由于B0=C,B1=B,B2=A,故

傅德彬地质学论文选集

7)具体确定曲线类型:

傅德彬地质学论文选集

8)将不同的X值分别代入yC=-中,得相应的yC值(表4),投图并联结各坐标点,得mc1的理论曲线图。

9)求极大值:

傅德彬地质学论文选集

1,6,7,11~16号点所连曲线

1,6,7,11~16号点所连曲线的拟合方法同上,此不复述。兹将主要计算成果说明如下:

(1)ma2曲线

X,yA,Y,X1,X2,X21,X22,X1X2,X1y,X2y等算得的数据列入表6。

表6 某含铜镍岩体 曲线计算表

(2)mc2曲线类型

1)L11=,L22=,L12=L21=,L1y=-,L2y=-

2)A=,B=,C=-

(3)yA曲线类型

傅德彬地质学论文选集

(4)ma2理论曲线见图2(曲线ma2曲线)

(5)mc2曲线

1)yC,X,X1=X,X2=X2,X21,X22,X1X2,X1yC,X2yC等计算结果列表7中。

2)L11=,L22=

L12=L21=,L1yC=-

L2yC=-

3)A=-,B=,C=

表7 某含铜镍岩体yC=C+Bx+Ax2曲线计算表

yC=-

其理论曲线见图2(mc2曲线):

4)极大值:

X=

yC=

4 图像成因信息分析

(1)岩石的常量标型组分参数在坐标上分布成两组函数曲线(图2中的ma,mc1与ma2,mc2)。这表明岩体是两期侵入的或为两个成因系列的复式岩体。

(2)第一期侵入的是中基性闪长-辉长岩、第二期侵入的是辉长岩-橄榄岩类岩石。

(3)第一、二期侵入岩相的mM/CMax比值分别为与,这揭示了两者是在不同温度梯度条件下形成的,而且,前者较后者结晶缓慢。

(4)第二期侵入的岩石在分布曲线上显示出同一斜率上的间断,这进一步披露了第二期侵入的岩石有两次侵入作用,一次是辉长岩类,一次是橄榄岩类。

(5)第二侵入期中第二侵入次(或阶段)侵入睁超基性岩浆,实质上是富含硫化物的矿浆。这说明在同一复式岩体中,较晚侵入期的岩体含矿性好。

(6)形成所述复式岩体的熔浆曾发生过深部液态不混溶作用,主要的富矿体系熔浆经深部液态分异形成的富硫化物矿浆贯入成矿,并非就地结晶熔离成因。

参考文献

[1]付德彬,1981,论H含镍基———超基性岩体中的“隐秘侵入接触”与矿浆成矿问题《中国地质科学院年报》地质出版社。

[2]付德彬、崔立朝,1984,侵入岩常量标型组分参数的函数图象及其成因信息,地质学报第二期

去无忧在线(wwwvooyoocom)就好了,那有很多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学报

1. 岩石学报2.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3. 地质论评4.地学前缘5. 地质学报6. 地球化学7. 地球科学8.矿床地质9. 沉积学报10. 地质科学11. 中国地质12.地球学报13. 现代地质14. 高校地质学报15.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16. 第四纪研究17.地质通报18.岩石矿物学杂志19. 地质与勘探20. 矿物学报21. 地层学杂志22. 地质科技情报23.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24.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25.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26. 矿物岩石27.物探与化探28.古地理学报29.新疆地质30.地球与环境

核心期刊最快也是需要半年左右的样子

你说的这类发表的比较慢,因为不容易发表,所以才叫核心。

1、结构工程、防灾减灾及防护工程、现代结构理论学科

2、岩土工程学科

3、桥梁与隧道工程学科

4、土木工程建造与管理学科

期刊名称—————种类—————专业

东南大学学报——CSCD、核心期刊——全专业

清华大学学报——CSCD、核心期刊——全专业

湖南大学学报——CSCD、核心期刊——全专业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CSCD、核心期刊——全专业

天津大学学报——CSCD、核心期刊——全专业

同济大学学报——CSCD、核心期刊——全专业

土木工程学报——CSCD、核心期刊——全专业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CSCD、核心期刊——全专业

中国科学.A——CSCD、核心期刊——全专业

中国科学.B——CSCD、核心期刊——全专业

中国科学.C——CSCD、核心期刊——全专业

中国科学.D——CSCD、核心期刊——全专业

中国科学.E——CSCD、核心期刊——全专业

科学通报——CSCD、核心期刊——全专业

自然科学进展——CSCD、核心期刊——全专业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核心期刊——全专业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核心期刊——全专业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CSCD——全专业

东北大学学报——CSCD——全专业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CSCD——全专业

西北工业大学学报——CSCD——全专业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CSCD——全专业

浙江大学学报.理科版——CSCD——全专业

北方交通大学学报——CSCD——全专业

中国科学基金——CSCD——全专业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CSCD、核心期刊——结构、防灾、岩土、道桥、现代结构、土木建管

建筑科学——核心期刊——结构、防灾、岩土、道桥、现代结构、土木建管

混凝土——核心期刊——结构、防灾、岩土、道桥、现代结构、土木建管

重庆建筑大学学报——核心期刊——结构、防灾、岩土、道桥、现代结构、土木建管

爆炸与冲击——CSCD、核心期刊——结构、防灾、岩土、道桥、现代结构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CSCD、核心期刊——结构、防灾、岩土、道桥、现代结构

工程力学——CSCD、核心期刊——结构、防灾、岩土、道桥、现代结构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CSCD、核心期刊——结构、防灾、岩土、道桥、现代结构

振动工程学报——CSCD、核心期刊——结构、防灾、岩土、道桥、现代结构

振动与冲击——CSCD、核心期刊——结构、防灾、岩土、道桥、现代结构

地震学报——CSCD——结构、防灾、岩土、道桥、现代结构

噪声与振动控制——CSCD——结构、防灾、岩土、道桥、现代结构

应用数学和力学——CSCD、核心期刊——结构、防灾、道桥、现代结构

建筑结构——CSCD、核心期刊——结构、防灾、道桥、现代结构

建筑结构学报——CSCD、核心期刊——结构、防灾、道桥、现代结构

力学进展——CSCD、核心期刊——结构、防灾、道桥、现代结构

计算结构力学——核心期刊——结构、防灾、道桥、现代结构

力学与实践——核心期刊——结构、防灾、道桥、现代结构

应用力学学报——CSCD——结构、防灾、道桥、现代结构

固体力学学报——CSCD——结构、防灾、道桥、现代结构

实验力学——CSCD——结构、防灾、道桥、现代结构

应用数学学报——CSCD——结构、防灾、道桥、现代结构

工程勘察——核心期刊——结构、防灾、道桥、岩土

工业建筑——核心期刊——结构、防灾、现代结构

中国腐蚀与防护学报——CSCD——防灾

自然灾害学报——CSCD——防灾

灾害学——CSCD——防灾

西安公路交通大学学报——CSCD、核心期刊——道桥

中国公路学报——CSCD、核心期刊——道桥

公路——核心期刊——道桥

桥梁建设——核心期刊——道桥

公路交通科技——核心期刊——道桥

现代隧道技术——核心期刊——道桥

国外桥梁(改名为:世界桥梁)——核心期刊——道桥

筑路机械与施工机械化——核心期刊——道桥

中外公路——核心期刊——道桥

河海大学学报——CSCD、核心期刊——岩土

水利学报——CSCD、核心期刊——岩土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CSCD、核心期刊——岩土

岩土工程学报——CSCD、核心期刊——岩土

岩土力学——CSCD、核心期刊——岩土

中国港湾建设——核心期刊——岩土

港工技术——核心期刊——岩土

长江科学院院报——核心期刊——岩土

水利水电科技进展——核心期刊——岩土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核心期刊——岩土

岩石学报——CSCD——岩土

地质力学学报——CSCD——岩土

工程地质学报——CSCD——岩土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CSCD、核心期刊——交通

铁道工程学报——核心期刊——交通

路基工程——核心期刊——交通

城市规划汇刊——核心期刊——交通

城市规划——核心期刊——交通

中国铁道科学——CSCD——交通

管理工程学报——CSCD、核心期刊——土木建管

管理科学学报——CSCD、核心期刊——土木建管

管理世界——CSCD、核心期刊——土木建管

系统工程——CSCD、核心期刊——土木建管

系统工程理论方法应用——CSCD、核心期刊——土木建管

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CSCD、核心期刊——土木建管

中国工业经济——CSCD、核心期刊——土木建管

建筑技术开发——核心期刊——土木建管

建筑经济——核心期刊——土木建管

管理现代化——核心期刊——土木建管

工业技术经济——核心期刊——土木建管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核心期刊——土木建管

经营与管理——核心期刊——土木建管

经济与管理研究——核心期刊——土木建管

地质学报

不是,SCI是美国的《科学引文索引》。 《地质学报(英文版)》以反映中国地质学界在地质科学的理论研究、基础研究和基本地质问题方面的最新、最重要成果为主要任务,兼及新的方法和技术。所刊论文涉及地学和相关学科各领域的研究,包括地层学、古生物学、地史学、构造地质学、大地构造学、矿物学、岩石学、地球化学、地球物理、矿床地质学、水文地质学、工程地质学、环境地质学、区域地质学以及地质勘查的新理论和新技术。其读者对象主要是国内外有关学科的研究人员与高等院校师生。稿源自世界各地,该刊稿源丰足,稿件年刊用率20%—30%,可以从大量来稿中择优遴选稿件。《地质学报(英文版)》一直被国内广大读者视为中国地质学界最高水平的学术刊物,享有颇高的声誉,是中国自然科学核心期刊。近数年来,一直连续被美国《科学引文索引》(SCI)所收录。多次获得科技部、新闻出版署、中国科协的中国优秀科技期刊称号。

《地质学报》是中国地质学会主办的地质科学学术刊物,创刊于1922年,原名为《中国地质学会志》(《Bulletin of the Geological Society of China》),西文(英、法、德文)出版,出版之1951年。1952年,改名为《地质学报》,中文出版,至1966年因文革停刊,1973年恢复出刊;1986年,因满足改革开放,对外科技交流的需要,出版了中英文对照的《地质学报》英文版刊物(《Acta Geologica Sinica--English Editon》)。自此,《地质学报》(中文版)与《ACTA GEOLOGICA SINICA》(英文版)作为作为2个相对独立的刊物各自运行。

会。工程地质学报被拒稿或通过编辑部会发消息通知,因此被拒稿是会发消息的。工程地质学报期刊级别为核心期刊,出刊周期为双月刊,期刊创办于1993年。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