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论文知识库

首页 期刊论文知识库 问题

雪国的主题论文参考文献

发布时间:

雪国的主题论文参考文献

日本作家川端康成(1899—1972)是东方文学史上一位杰出的作家。1968年 “由于他的高超的叙事文学以非凡的锐敏表现了日本人的精神实质”而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是继印度作家泰戈尔之后第二个获此殊荣的东方作家。他获得诺贝尔奖的三部作品《雪国》(1935—1947)、《古都》(1962)和《千只鹤》(1951)从而成为东方文学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作品。下面就这三部作品对川端康成的艺术风格进行探讨。 1.《雪国》 :虚无的哀歌 小说以平静和缓的语调记叙了主人公岛村——一个已有妻室的纨绔子弟与一个山村艺妓驹子复杂微妙的情感故事。岛村第一次来到山村“雪国”,与尚未成为艺妓的驹子——一个“洁净的出奇的山村姑娘”——相爱;第二次来到雪国,在火车上岛村认识了年轻美丽的叶子,她正护送生命垂危的情人行男回雪国,岛村被她悲戚的美所吸引,而此时驹子为了救治未婚夫行男已沦为艺妓;翌年秋天,岛村三到雪国,行男已病故,岛村更加恋慕陷入无限悲哀的叶子,同时和驹子都看到了两人关系的摇摇欲坠。然而此时叶子突然在一场大火中坠楼身亡,岛村陷入无限的空虚中。 《雪国》的艺术世界,是通过虚实交织的手法加以展现的。在此过程中,川端康成在技巧上成功的吸收了“西方现代文学的主要特点,运用意识流、象征和暗示、自由联想等手法” 剖析人物深层次的心理活动,同时又与日本传统文学的严谨格调相结合,增加了人物情绪的感觉色彩和抒情特点。在小说开头对岛村在火车上所见所感的描述,充分体现了这一点: 窗玻璃的衬底,是流动着的暮色。就是说,镜面的映像和境底的背景,恰似电影中的迭影,不断变换。出场人物与背景之间毫无关联。人物是透明的阴影,背景则是飞驰而过的日幕野景,两者融合在一起,构成一幅不似人间的象征世界。尤其是姑娘的脸上,叠现出寒山灯火的那一瞬间,真是美的无法形容,岛村的心都为之震颤。 然而贯穿《雪国》全文的仍然是川端康成对于日本传统的“悲哀与冷艳结合的余情美” 的阐释。女主人公驹子的情绪、精神和心灵世界始终贯穿着哀与艳,驹子的爱情没有肉欲化,而是精神化和人情化的。表面上看,作者将驹子装饰的十分妖艳放荡,但是没有过多的展现她的肉感世界,而是反映了她内在的悲伤,带有深沉的哀叹。而全文所表达的那种深沉忧郁的情感基调,更是日本文学的传统特点的体现。 这种对传统文化依恋和追求,在《古都》中得到了更加彻底的诠释。

这就是《雪国》的开篇,我们跟随主人公岛村穿过长长的隧道,来到雪国的世界。 岛村以旁观者的视角俯视着雪国的一切,而在他眼里, 生命本是徒劳,一切本无意义。 赶鸟节不过是孩子们嬉戏的徒劳,驹子写读书笔记和日记也是徒劳,每天晚上奔走于各式各样的酒席,陪酒、表演,为病重的未婚夫行男筹钱治病更是徒劳。就连她对自己的思念爱恋也不过就是徒劳二字。 面对竭尽自己所能认真生活的驹子:“连要洗的衣服也叠得整整齐齐的……”“不把日常生活安排得妥妥贴贴,是安不下心来的……”“虽然明知收拾好,还会给弄乱的,但总得去管它,否则放心不下……”她尽全力追求生命之美,每次见岛村,都要换一件不同的赴宴服。家里的“衣柜虽旧,却是上等直纹桐木造的……”“朱漆的针线盒闪闪发亮,显得十分奢华……”“她从十六岁起就把读过的小说一一做了笔记,因此杂记本已经有十册之多……”她写日记,“不论什么都不加隐瞒地如实记载下来,连自己读起来都觉得难为情哩。” 岛村内心也确实一次次被驹子的爱打动,特别是当驹子弹起琴时,驹子身上所散发出的人性的光辉,连无为徒食、把一切都看作虚无的岛村也在驹子的琴声中深受触动。一向文风冲淡平和的川端却把这一段写得慷慨激昂: 这不仅仅是弹拨的力量,更是她旺盛的生命本能在向这世界呐喊咆哮。而这种热烈的对生命的爱虽然确实在某一个时刻打动了岛村,但终究,对于没有能力承受这样生命热情的岛村来说,爱如捕风,求而不得,一切不过是场徒劳: 在《雪国》中,徒劳一词前后一共出现了十二次之多,几乎是从头至尾在岛村空荡的躯壳里回响着、撞击着。这个词在某种程度上可以看作是作者川端康成的内心精神世界的外在映射。 徒劳是一种经历生离死别后在生命深处留下的创伤。生命总是向死而生,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一切的挣扎不过是徒劳。 2岁丧父,3岁丧母,7岁祖母亡,15岁时祖父亡。 [1] 川端康成在15岁时就彻彻底底成为了一个孤儿,他生命中最重要的人一个个离他而去,留给他的是不知所措的孤独以及亡者远去的背影。 过早接触死亡,使得后来,死亡与徒劳的主题成为他创作中挥之不去的一抹阴霾。尽管身为作家的川端康成十分厌恶在作品中表现出这一点,然而毫无疑问,这种情结在川端的笔下不自觉地流淌,形成一股隐蔽的暗流,波涛暗涌。 川端在祖父生命的最后时刻并没有守在祖父身边,而是跑去隔壁房间,取出一只蜡迹斑斑的白木烛台,点燃蜡烛,开始阅读日本著名诗人岛崎藤村和土井晚翠的诗集。过于深刻的悲伤使川端康成无法目睹亲人在自己眼前死亡。但是这一举动直到一年后还遭到一位表姐的责难,表姐说:祖父只剩下你一个亲人,那种时候你不守候在他身旁边,这也太薄情了! 笔者认为这一经历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川端《雪国》的创作过程。正是由于那个夜晚那个孤独无依的少年始终住在川端心里不曾离去,所以川端在写作《雪国》时,设计了这样一段情节:驹子固执地拒绝去看望临终的行男,面对岛村的指责,驹子说:“不,你误解了。”“不,我不愿意看一个人的死,我怕。”这话在岛村听来“好似冷酷无情,又好似过分多情,岛村有点迷惑不解了。”外人看来难以理解,但驹子的所思所想,驹子的恐惧想来应该是源于川端康成自己内心深处的不安颤栗。 幼年的体验使川端的内心深处对死者以及他们所存在的国度,在满怀恐惧的同时,又充满了温柔的眷恋。在《雪国》中,叶子在大火中坠落死亡是整个小说的最高潮,叶子坠落的瞬间被拉伸成为一个长长的慢镜头,连她肌肉痉挛的细节也没有错过: 作者安排的这场意外的火灾,使得叶子在大火中丧生。但是失去生命的叶子,却获得了灵魂上的超脱。 此在世界肉体生命的消失意味着彼岸世界新生命的诞生,叶子的死恰恰维护了其自身的纯粹与洁净。 我们可以认为,川端出于“生是无常的,而死亡才是永恒的。因此,生是徒劳,死是必然的”这一无常思想,安排了这一场火灾,让最美好最纯粹仿佛世间不应有的生命——叶子走向消亡,在悲凄而凛冽的死之间摆脱人生的徒劳与命运的无常,在死后的世界获得永恒的安宁。 川端说过,《源氏物语》的作者紫式部因怜惜美丽的浮舟而让她奔赴清净的境界,因而,我们可以认为《雪国》的结局或许是川端对于叶子最温存的安排了。【注释】 [1] 参见叶谓渠:《川端康成传》第一章《独影自怜》,新世界出版社2003年 【参考文献】 [1]川端康成著,叶渭渠,唐月梅译《雪国》,南海出版公司2011年6月 [2]叶谓渠《川端康成传》,新世界出版社2003年 [3]叶渭渠,唐月梅《20世纪日本文学》,青岛出版社1998年 [4]何乃英《川端康成小说艺术论》,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年1月 [5]乔迁《川端康成研究》,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7年3月 [6]千叶宣一、唐纳德•金、叶谓渠《不灭之美——川端康成研究》,中国文联出版社1999年6月 [7]长谷川泉《川端康成作品研究》,八木书店1969        来来来,随手打赏一块钱,给睡不醒公子攒钱买星巴克的樱花杯。最最心水左二。

我想是《世界文学史》

滑雪论文参考文献

发展伦理学视野中的乡村旅游.pdf川滇区域旅游合作研究——以滇东北与川南区域旅游合作为例.pdf36东北方言研究.doc北戴河旅游业发展对策研究.pdf旅行社网络营销的交互性研究——以宁波四家国际旅行社为例.pdf沿海旅游空间结构的构建研究——以辽宁为例.pdf中国冰雪旅游产业化发展模式研究.pdf哈尔滨冰雪旅游开发模式研究.pdf哈尔滨市冰雪旅游竞争力研究.pdf哈尔滨创建世界冰雪旅游名城的战略研究.pdf 课题太多就不一一列举了,更多联系扣扣121785896浅谈冰雪旅游的发展

[161]王立国. 东北滑雪产业发展问题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 [162]王晓毅. 中国大学生体育协会发展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 [163]张国栋. 中华武术现代传承困境研究[D].西南大学,2011. [164]王沂. 我国京津地区城市新建住宅区体育场地设施建设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1. [165]张晓琳. 中美竞技体育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的比较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1. [166]刘盼盼. 中国体育产业结构的演进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1. [167]赵志英. 高等体育院校体育专业学生实践能力与培养[D].北京体育大学,2011. [168]张辉. 我国布局城市校园足球人才培养体系的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1. [169]牛奔. 北京奥运会志愿服务对加速构建中国志愿服务体系的影响[D].北京体育大学,2011. [170]张连成. 控制内容及控制方式对运动员自控损耗的影响[D].北京体育大学,2011. [171]吕韶钧. 舞龙习俗与民族文化认同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1. [172]薛原. 生命化教育视野下中学体质健康教育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 [173]王岩. 我国学校体育伤害事故致因模型及其预防[D].北京体育大学,2011. [174]常志利. 体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学质量保障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1. [175]曲新艺. 学校体育教学问题的教育生态学诊断[D].北京体育大学,2011. [176]王迪迪. 学校体育安全风险管理探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1. [177]詹国勇. 中国高尔夫产业竞争力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1. [178]任定猛. 五人制足球训练比赛理论体系构建与技战术训练应用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1. [179]侯学华. 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活动价值定位与推广策略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1. [180]周桂琴. 振动训练对网球运动员上肢运动能力的影响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1. [181]李晨峰. 我国优秀运动员文化教育政策与实践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1. [182]胡法信. 中国女子篮球职业联赛运动员体能训练理论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1. [183]曾庆涛. 我国体育教师评价体系研究[D].河南大学,2011. [184]吴明华. 长株潭城市群体育产业发展战略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1. [185]陈元欣. 综合性大型体育赛事场馆设施供给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8. [186]程林林. 新中国体育体制及利益格局演化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8. [187]单曙光. 对篮球比赛技术统计规范和分析评价的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7. [188]肖谋文. 我国群众体育政策的历史演进及过程优化[D].北京体育大学,2007. [189]张庆如. 啦啦队运动的文化诠释及体育赛场啦啦队活动的组织运行模式[D].北京体育大学,2009. [190]赵升. 我国城市群众足球运动发展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9. [191]汪流. 我国体育社团改革与发展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8. [192]周文军. 我国普通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发展动力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9. [193]胡永红. 有效体育教学的理论与实证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9. [194]张瑞林. 我国体育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9. [195]温搏. 当代武术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的历史使命[D].福建师范大学,2009. [196]崔秉珍. 论中国武术的国际化发展[D].上海体育学院,2009. [197]李可兴. 生成性体育教学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1. [198]杨慧馨. 中老年人太极拳健身运动处方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1. [199]王艳. 我国区域优势体育产业选择与培育发展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1. [200]汤立许. 我国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分层评价体系及发展战略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1. [201]邹志春. 上海市青少年体质指标体系的初步建立与应用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1. [202]范冬云. 广州市大众体育公共服务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1. [203]谭朕斌. 篮球运动基本规律及发展特征的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0. [204]李艳翎. 经济体制转轨时期中国竞技体育运行的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0. [205]李卫. 中国竞技体育区域发展的理论与实证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1. [206]刘爱杰. 耐力性竞速项目专项运动素质的整合[D].北京体育大学,2001. [207]何仲恺. 体质与健康关系的理论与实证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1. [208]陈钧. 中国篮球职业化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1. [209]杨铁黎. 关于职业篮球市场的基本理论和我国职业篮球市场的现状及对策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1. [210]李春雷. 对中国竞技田径运动可持续发展的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1. [211]朱琪林. 我国足球运动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1. [212]王斌. 手球运动情境中直觉决策的实验研究与运动直觉理论的初步建构[D].北京体育大学,2002. [213]陶志翔. 持拍隔网对抗项群男子单人项目基本单元竞技过程的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2. [214]刘卉. 上肢鞭打动作技术原理的生物力学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2. [215]袁运平. 我国高水平男子百米跑运动员体能训练理论体系的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2. [216]梁栋. 可持续发展理论原则与转型期我国足球后备人才培养的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2. [217]陈琦. 从终身体育思想审视我国学校体育的改革与发展[D].北京体育大学,2002. [218]徐霞. 社会性体格焦虑的测量及其与身体锻炼之间关系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3. [219]白喜林. 中国竞技篮球发展战略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3. [220]肖淑红. 中国体育产业价值链管理模式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3. [221]潘迎旭. 我国排球运动可持续发展的理论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3. [222]王慧琳. 大众传媒体育信息影响我国大学生体育生活的实证与理论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3. [223]刘海元. 中国大学竞技体育的发展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3. [224]肖林鹏. 中国竞技体育资源调控与可持续发展[D].北京体育大学,2003. [225]池建. 美国大学竞技体育管理体系的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3. [226]叶庆晖. 体育赛事运作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3. [227]黄亚玲. 论中国体育社团[D].北京体育大学,2003. [228]李士英. 中国武术散打市场化运作模式的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3. [229]杨剑. 青少年参与体育活动与心理健康效益互动模式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3. [230]倪依克. 论中华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D].华南师范大学,2004. [231]陈作松. 身体锻炼对高中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及其心理机制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 [232]王健. 运动技能与体育教学[D].福建师范大学,2004. [233]许永刚. 中国竞技体育制度创新中政府与垄断问题研究[D].苏州大学,2004. [234]曹景伟. 面向2008年奥运会我国优秀皮划艇(静水)运动员科学选材的理论与实证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4. [235]郭永波. 篮球文化的理论框架构建[D].北京体育大学,2004. [236]金宗强. 我国优秀排球运动员专项体能评价体系与诊断方法的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4. [237]刘庆山. 体能训练基本理论与我国高水平篮球运动员体能训练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4. [238]陆作生. 我国青少年体育俱乐部运营模式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4. [239]任弘. 体质研究中人体适应能力的理论与实证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4. [240]宋玉芳. 奥运会志愿者管理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4. [241]王庆伟. 我国职业体育联盟理论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4. [242]张剑利. 职业体育联盟及其相关法律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4. [243]石岩. 我国优势项目高水平运动员参赛风险的识别、评估与应对[D].北京体育大学,2004. [244]王凯珍. 社会转型与中国城市社区体育发展[D].北京体育大学,2004. [245]张晓蓬. 中国乒乓球队战术训练水平定量诊断方法及实践效用[D].北京体育大学,2004. [246]夏祥伟. 研究生体育锻炼与健康问题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 [247]黄爱峰. 体育教师教育专业化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5. [248]罗林. 休闲体育的认识深化及在我国的发展研究[D].苏州大学,2005. [249]赵晶. 我国篮球训练与竞赛组织系统的优化配置研究[D].苏州大学,2005. [250]张新萍. 对2008北京奥运会后中国体育改革走向的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6. [251]李颍川. 北京2008年奥运会志愿者的组织模式与评价体系的研究[D].苏州大学,2006. [252]张惠红. 体育课程资源系统理论及其在高校体育课程中运用的实证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6. [253]符明秋. 重庆市城市居民生活方式及体质的现状与对策研究[D].西南大学,2006. [254]钟志勇. 蒙古族传统体育传承的教育人类学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7. [255]崔英锦. 朝鲜族传统游戏传承的教育人类学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7. [256]尹博. 运用跨理论模型对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改变的实证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 [257]叶乔波. 退役运动员生存与发展理论实践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7. [258]吴华清. 基于DEA的奥运会相关效率评价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7. [259]陈家起. 体育教学的生命解读[D].南京师范大学,2007. [260]张文静. 体育教学价值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7. [261]陈晴. 清末民初新式体育的传入与嬗变[D].华中师范大学,2007. [262]龚波. 我国职业足球运动员体能训练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04. [263]余守文. 体育赛事产业对城市竞争力的影响[D].复旦大学,2007. [264]吴燕丹. 生命关怀视野下调适性体育课程的理论与实践[D].福建师范大学,2007. [265]余道明. 体育现代化理论及其指标体系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7. [266]方千华. 竞技运动表演论[D].福建师范大学,2007. [267]张细谦. 体育课程实施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7. [268]程文广. 近代以来中国体育思想及体育教育发展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6. [269]黄莉. 中华体育精神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6. [270]李印东. 武术释义[D].北京体育大学,2006. [271]刘建和. 论运动技术的序列发展与分群演进[D].北京体育大学,2006. [272]刘明胜. 中国竞技女子足球运动可持续发展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6. [273]罗旭. 我国全民健身服务体系的理论构建与运行机制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6. [274]苗治文. 当代中国体育公共政策分析[D].北京体育大学,2006. [275]曲淑华. 中国青少年田径运动训练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6. [276]唐峰. 中国足球管理体制改革的理论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6. [277]王松涛. 有氧运动对心血管自主神经平衡状态的影响[D].北京体育大学,2006. [278]张庆春. 中国青少年足球训练理念实证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6. [279]张兴林. 我国不同位置优秀排球运动员比赛负荷及专位素质特征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6. [280]郑婕. “体教结合”培养高水平竞技体育人才的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6. [281]黄俊亚. 竞技性艺术体操成套动作编排理论及应用模式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5. [282]李今亮. 乒乓球运动员接发球判断的思维活动特征[D].北京体育大学,2005. [283]宋会君. 体育教师专业化之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5. [284]王建国. NBA制衡机制的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5. [285]王莉. 职业体育联盟的产业组织分析[D].北京体育大学,2005. [286]熊焰. 运动员竞技能力的参赛变异及其成因与对策[D].北京体育大学,2005. [287]叶伟. 我国徒手格斗项目(散打)优秀男子运动员核心竞技能力评价体系的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5. [288]张勇. 现代篮球战术体系的系统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5. [289]钟宇静. 开发中国乒乓球市场的基本理论与实践[D].北京体育大学,2005. [290]陈兰波. 我国优秀篮球运动员的成长与培养[D].苏州大学,2006. [291]刘希佳. 我国高水平单项体育赛事组织结构的理论研究与实证分析[D].河北师范大学,2007. [292]刘燕舞. 论城市发展与体育产业的推进[D].华南师范大学,2007. [293]李红艳. 户外运动的理论与实践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6. [294]何劲鹏. 学校体育课程体系生命化探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8. [295]范秦海. 对我国优秀田径教练员知识结构的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8. [296]石振国. 基于休闲理论的体育课程建构[D].南京师范大学,2008. [297]刘旻航. 我国现代体育课程改革的文化审视[D].南京师范大学,2008. [298]杨小明. 体育教学中的道德教育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8. [299]杨少雄. 传统武术技击模式演进与现代化发展[D].福建师范大学,2008. [300]李捷. 北京市群众体育政策执行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8. [301]邢尊明. 我国大型体育赛事优化管理理论与实证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8. [302]刘伟. 我国体育可持续发展系统及评价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8. [303]林顺英. 论普通高校体育教育本科专业教学质量保障[D].福建师范大学,2008. [304]全浙平. 河北省大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现状之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5. [305]林剑峰. 上海市商业性体育健身俱乐部发展现状及对策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 [306]刘文. 山东省业余网球运动开展状况的调查及前景展望[D].华东师范大学,2006. [307]王成军. 山西高校校园体育文化研究[D].山西大学,2005. [308]赵珂刚. 山东省青少年足球后备人才培养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5. [309]陈铁龙. 论啦啦操的发展[D].湖南师范大学,2006. [310]李遵华. 我国高校啦啦队竞赛现状分析与发展对策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7. [311]张红玲. 当今乒乓球运动技战术发展趋势[D].北京体育大学,2006. [312]高守东. 安徽省网球运动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07. [313]钱俊伟. 拓展训练引入高校体育课的理论分析与实证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6. [314]胡亚斌. 八位世界优秀男子职业网球选手的技战术特征[D].北京体育大学,2005. [315]吴迪. 我国大型体育赛会志愿者发展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8. [316]陈安勇. 竞技健美操成套动作中过渡与连接动作的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8. [317]辛静. 我国 跆拳道 运动发展现状研究[D].西南大学,2008. [318]张丹. 我国竞技篮球后备人才培养体系的研究[D].武汉体育学院,2008. [319]闫秋霞. 武汉市中学阳光体育运动的社会保障与个人自觉研究[D].武汉体育学院,2008. [320]沈柳红. 广西高校竞技啦啦队运动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8. [321]张玲玲. 我国高校啦啦操发展现状及训练内容体系的构建研究[D].武汉体育学院,2008. [322]冯加付. 我国青少年网球运动现状调查及发展对策研究[D].武汉体育学院,2008. [323]任平. 武汉市健身俱乐部健身私人教练发展现状调查与分析[D].华中师范大学,2008. [324]任朋达. 长春市城区小学开展阳光体育运动情况的调查与分析[D].东北师范大学,2008. [325]李春艳. 江苏省高校网球运动开展的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8. [326]唐克己. 山东省高校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8. [327]花玲云. 北京市高校开展啦啦操运动现状与对策研究[D].首都体育学院,2009. [328]徐勤荣. 中小学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的现状和对策[D].首都体育学院,2009. [329]史明. 核心力量练习对提高普通本科生足球运动员快速力量的实验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9. [330]王艳芳. 大型体育赛事对城市品牌的打造[D].厦门大学,2009. [331]刘冬梅. 美国大型体育场馆经营管理成功 经验 的案例分析及其对我国的启示[D].华中师范大学,2009. [332]曹磊. 我国社区体育俱乐部发展的主要影响因素与发展阶段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6. [333]张艳辉. 湖北省普通高校网球运动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D].武汉体育学院,2006. [334]王玲玲. 我国普通高校健美操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改革的理论研究[D].武汉体育学院,2006. [335]徐昱玫. 大型体育赛事的竞赛组织探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7. [336]黄松峰. 完善我国竞技体育人才“体教结合”培养模式的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6. [337]胡邦晖. 高校体育场馆运营管理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 [338]张祥彪. 上海市拓展训练开展现状及高校体育引入拓展训练课程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 [339]赵燕. 规则导向下竞技健美操集体项目成套动作编排的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7. [340]卢晨曦. 中美竞技啦啦队文化层面的比较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7. [341]于亚南. 我国技巧啦啦队运动的发展趋势与对策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7. [342]周志辉. 世界优秀 羽毛球 男子单打选手的技战术特征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2. [343]王朋涛. 我国足球后备人才培养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3. [344]毛荣建. 青少年学生锻炼态度—行为九因素模型的建立及检验[D].北京体育大学,2003. [345]张玲. 《体育与健康》课程资源及其开发与利用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3. [346]杨新新. 滨州市广场舞开展现状的调查研究[D].首都体育学院,2014. [347]刘君. 城镇广场舞运动对构建和谐社会的作用探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4. [348]刘莹. 石家庄市广场舞的开展状况调查与分析[D].河北师范大学,2014. [349]祝菁. 普通高校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的可持续发展研究[D].山东大学,2009. [350]林莹晓雪. 我国啦啦操运动发展现状及策略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0.

1.中国滑雪协会编:《中国滑雪运动资料选辑》,内部资料,1991年3月。【2】国家体委文史工作委员会、中国滑雪协会编:《中国滑雪运动史》,武汉:武汉出版社,1994年5月。【3】徐文东、朱志强主编:《中国冬季运动史》,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6年12月。【4】王博、单兆鉴主编:《人类滑雪起源地:中国·新疆·阿勒泰》,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11年1月。【5】单兆鉴编著:《雪·鉴:人类滑雪的摇篮》,北京:北京出版社,2018年7月。

以冬奥会为主题的题目有:《筑梦冰雪,相约冬奥》、《BEIJING2022》、《喜迎奥运,中国加油》、《冬奥五环》、《奥运也疯狂》、《奥运飞翔》、《精彩奥运》、《放飞青春,梦想冬奥》、《定格在2022》、《满世界的张扬》、《那奔涌的黄河》、《那沸腾的长江》。

冬奥会简介:

第24届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The XXIV Olympic Winter Games),即2022年北京冬季奥运会,是由中国举办的国际性奥林匹克赛事,于2022年2月4日开幕,2月20日闭幕。

2022年北京冬季奥运会共设7个大项,15个分项,109个小项。北京赛区承办所有的冰上项目,延庆赛区承办雪车、雪橇及高山滑雪项目,张家口赛区承办除雪车、雪橇及高山滑雪之外的所有雪上项目。

落雪主题论文

郑振铎(duó),我国现代杰出的爱国主义者和社会活动家,又是著名作家、学者、文学评论家、文学史家、翻译家、艺术史家,也是国内外闻名的收藏家,训诂家。中文名: 郑振铎别名: 西递,郭源新,落雪,ct国籍: 中国民族: 汉族出生地: 浙江省永嘉县出生日期: 1898年12月19日逝世日期: 1958年10月17日毕业院校: 北京铁路管理学校代表作品: 《猫》,《我们是少年》原籍: 福建省长乐县

一、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说明、议论 二、表现手法:象征、对比、烘托、设置悬念、前后呼应、欲扬先抑、托物言志、借物抒情、联想、想象、衬托(正衬、反衬) 三、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引用、设问、反问、反复、互文、对比、借代、反语 四、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五、记叙顺序:顺叙、倒叙、插叙 六、描写角度:正面描写、侧面描写 七、描写人物的方法:语言、动作、神态、心理、外貌 八、描写景物的角度:视觉、听觉、味觉、触觉 九、描写景物的方法:动静结合(以动写静)、概括与具体相结合、由远到近(或由近到远) 十、描写(或抒情)方式:正面(又叫直接)、反面(又叫间接) 十一、叙述方式:概括叙述、细节描写 十二、说明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十三、说明方法: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作比较、下定义、分类别、作诠释、摹状貌、引用 十四、小说情节四部分: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十五、小说三要素: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具体环境 十六、环境描写分为:自然环境、社会环境 十七、议论文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 十八、论据分类为:事实论据、道理论据 十九、论证方法:举例(或事实)论证、道理论证(有时也叫引用论证)、对比(或正反对比)论证、比喻论证 二十、论证方式:立论、驳论(可反驳论点、论据、论证) 二十一、议论文的文章的结构:总分总、总分、分总;分的部分常常有并列式、递进式。 二十二、引号的作用:引用;强调;特定称谓;否定、讽刺、反语 二十三、破折号用法:提示、注释、总结、递进、话题转换、插说。 二十四、其他: (一)某句话在文中的作用: 1、文首:开篇点题;渲染气氛(记叙文、小说),埋下伏笔(记叙文、小说),设置悬念(小说),为下文作辅垫;总领下文; 2、文中: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结上文; 3、文末:点明中心(记叙文、小说);深化主题(记叙文、小说);照应开头(议论文、记叙文、小说) (二)修辞手法的作用:(1)它本身的作用;(2)结合句子语境。 1、比喻、拟人:生动形象; 答题格式: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性。 2、排比:有气势、加强语气、一气呵成等; 答题格式:强调了+对象+特性 3;设问:引起读者注意和思考; 答题格式:引起读者对+对象+特性的注意和思考 反问:强调,加强语气等; 4、对比:强调了……突出了…… 5、反复:强调了……加强语气 (三)句子含义的解答: 这样的题目,句子中往往有一个词语或短语用了比喻、对比、借代、象征等表现方法。答题时,把它们所指的对象揭示出来,再疏通句子,就可以了。 (四)某句话中某个词换成另一个行吗?为什么? 动词:不行。因为该词准确生动具体地写出了…… 形容词:不行。因为该词生动形象地描写了…… 副词(如都,大都,非常只有等):不行。因为该词准确地说明了……的情况(表程度,表限制,表时间,表范围等),换了后就变成……,与事实不符。 (五)一句话中某两三个词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 不能。因为(1)与人们认识事物的(由浅入深、由表入里、由现象到本质)规律不一致(2)该词与上文是一一对应的关系(3)这些词是递进关系,环环相扣,不能互换。 (六)段意的归纳 1.记叙文:回答清楚(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人做什么事 格式:(时间+地点)+人+事。 2.说明文:回答清楚说明对象是什么,它的特点是什么, 格式:说明(介绍)+说明对象+说明内容(特点) 3.议论文:回答清楚议论的问题是什么,作者的观点怎样, 格式:用什么论证方法证明了(论证了)+论点

落雪,原名:郑振铎,我国现代杰出的爱国主义者和社会活动家,又是著名作家、文学评论家、文学史家、翻译家和艺术史家,也是国内外闻名的收藏家。原籍福建省长乐县,生在浙江省永嘉县(今温州市),1958年10月17日率领中国文化代表团出国访问,翌日因飞机失事遇难殉职。原名:郑振铎()笔 名:西谛、郭源新、落雪。性别:男民 族:汉族中国现代杰出的爱国主义者和社会活动家,又是著名作家、文学评论家、文学史家、翻译家和艺术史家,也是国内外闻名的收藏家。原籍福建省长乐县,生在浙江省永嘉县(今温州市)。1917年入北京铁路管理学校学习。1919年参加“五四”活动,同时与沈雁冰等人发起成立文学研究会,曾任上海商务印书馆编辑,《小说月报》主编,上海大学教师,《公理日报》主编,1927年旅居英、法,回国后历任北京燕京大学、清华大学教授,上海暨南大学教授,《世界文库》主编,1937年参加文化界救亡协会,与胡愈之等人组织复社,出版《鲁迅全集》,主编《民主周刊》,1949年后历任全国文联福利部部长,全国文协研究部长、人民政协文教组长,中央文化部文物局长,民间文学研究室副主任,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所长,文化部副部长。全国政协委员,全国文联全委、主席团委员,全国文协常委,中国作家协会理事。1919年开始发表作品。主要作品主要作品有《唯一的听众》,在北京课改版小学六年级下册第4课、上海小学课本五年级下册第28课,海宁六年级上册第11课,人教版课本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11课,冀教版课本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17课。2生平简介郑振铎郑振铎, 现代作家、学者、翻译家、1917年入北京铁路管理传习所(今北京交通大学)学习。1919年参加“五四”运动并开始发表作品,同时与沈雁冰等人发起成立文学研究会,曾任上海商务印书馆编辑,《小说月报》主编,上海大学教师,《公理日报》主编,1927年旅居英、法,回国后历任北京燕京大学、清华大学教授,上海暨南大学教授,《世界文库》主编。1937年参加文化界救亡协会,与胡愈之等人组织复社,出版《鲁迅全集》,主编《民主周刊》,1949年后历任全国文联福利部部长,全国文协研究部长、人民政协文教组长,中央文化部文物局长,民间文学研究室副主任,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所长,文化部副部长。全国政协委员,全国文联全委、主席团委员,全国文协常委,中国作家协会理事。3代表作品著有专著《文学大纲》《俄国文学史略》《中国文学论集》《中国俗文学史》《近百年古城古墓发掘史》《基本建设及古文物保护工作》《域外所藏中国古画集》《中国历史参考图谱》《伟大的艺术传统图录》《插图本中国文学史》《中国版画史图录》,短篇小说集《家庭的故事》《取火者的逮捕》《桂公塘》,散文集《佝偻集》《欧行日记》《山中杂记》《短剑集》《困学集》《海燕》《民族文话》《蛰居散记》,译著《沙宁》《血痕》《灰色马》《飞鸟集》《印度寓言》《郑振铎文集》(人民文学出版社1955版)《郑振铎选集》,编辑《中国短篇小说集》《北平笺谱》(与鲁迅合编)等。其中《别了,我爱的中国》是散文集《离别》中的一篇,后入选上海教育出版社小学五年级第二学期第18课。《猫》(人民文学出版社1955版)其入选人教版初中新教材第七年级第二学期第26课。诗篇:《我们是少年》和《燕子》,《唯一的听众》选入人教版六年级上册11课等。诗篇:《别了,我爱的中国》编入沪教版九年义务教育五年级下册第18课,以及《唯一的听众》编入沪教版九年义务教育五年级下册第28课。4个人履历青年时期(1898~1923年)郑振铎祖籍福建长乐,1898年12月19日出生于浙江永嘉(今温州)。1917年夏,靠亲友的帮助到北京铁路管理学校(今北京交大)求学,课余读了不少西方社会学著作和俄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作品,思想上、文学上都受到启蒙教育。不久结识瞿秋白、耿济之、许地山等人;五四运动爆发时,他们各自成为所在学校的学生代表,积极投身反帝反封建运动。1919年11月,他们一起创办了《新社会》旬刊,提倡社会改造。1919年12月,《新中国》月刊发表了他翻译的列宁的《俄罗斯之政党》。1920年夏,他和耿济之共同翻译了《国际歌》歌词。1920年11月,郑振铎与沈雁冰、叶绍钧等人发起成立文学研究会。1921年春,他毕业后到上海工作。不久担任《学灯》(上海《时事新报》副刊)编辑,又由沈雁冰介绍进商务印书馆编译所工作。同年5月10日,他主编的文学研究会机关报《文学旬刊》创刊,为初期新文学运动中有影响的刊物。同时开始主编出版《文学研究会丛书》,还参与创刊了《戏剧》月刊,《诗》月刊等。1922年 1月,他主编中国第一个儿童文学刊物《儿童世界》周刊,并写作了许多作品,为中国现代儿童文学事业起了开山作用。1923年1月,他接替沈雁冰主编《小说月报》。在此期间,他在《文学旬刊》、《小说月报》等刊物上发表了大量的文学评论,与封建旧文学作了坚决的斗争,并批评了新文学阵营中一些人"为艺术而艺术"的观点,成为当时与沈雁冰齐名的文学研究会的重要理论批评家。创办《公理日报》1925年五卅惨案发生后,郑振铎与叶绍钧、胡愈之等创办《公理日报》, 文学研究会成员揭露和抨击帝国主义暴行。同年,他参加发起"中国济难会",并与郭沫若、沈雁冰、胡愈之等人签名发表《人权保障宣言》。这一时期,他撰写的主要学术著作有《俄国文学史略》、《太(泰)戈尔传》、《文学大纲》等。《俄国文学史略》(1924)是中国这方面第一本专著,对介绍俄国文学(包括苏联文学)起过积极作用。书中列专章介绍评述了别林斯基、车尔尼雪夫斯基、杜勃罗留波夫等人的文学理论,高度评价了高尔基的创作及其文学思想,在当时尤为难得。《泰戈尔传》(1925)是中国第一本介绍、评述印度著名诗人泰戈尔的专著。80万言的《文学大纲》(1927)将中外文学史及其名著合在一部书中叙述,开阔了文学工作者的眼界,在介绍世界文学历史、加强中外文学交流和比较研究等方面都有过大的影响。成立"上海著作人公会"1927年2月,郑振铎与叶绍钧、胡愈之等人发起成立"上海著作人公会",公会积极参加了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装起义前后的革命活动。"四·一二"政变后,他与胡愈之等人致信国民党当局,强烈抗议屠杀革命群众,为此险遭逮捕。欧洲避难和游学5月,他乘船到欧洲避难和游学。在法、英等国家图书馆里,遍读有关中国古代小说、戏曲、变文等书籍,并研究了希腊罗马文学,译著了《民俗学概论》(后毁于日军炮火)、《民俗学浅说》(1934)、《近百年古城古墓发掘史》(1930)等专著,还创作了短篇小说集《家庭的故事》(1929)中的大部分作品。1928年10月,又回到了上海。回国回国后,郑振铎参加发起"中国著作者协会",并任执行委员。1931年秋,去北平任燕京大学和清华大学两校中文系教授。1932年,他的《插图本中国文学史》出版,此书图文并茂、史料丰富、眼界宽阔,充分肯定了民间文学在文学史上的地位。1934年,又出版了《中国文学论集》、《佝偻集》等论文集,以及借希腊神话题材歌颂现实的革命斗争的小说集《取火者的逮捕》。这一个时期里,他还参与主编了著名的大型文学刊物《文学》、《文学季刊》等。1935年春,郑振铎到上海任暨南大学文学院院长兼中文系主任。此后,他主编了大型文学丛刊《世界文库》,组织许多著名作家、翻译家、学者,系统介绍中外古典文学名著,规划宏伟。虽因当时条件所限未能全部实现原计划,但仍是30年代文化出版事业的重要成果。在这前后,他参加《中国新文学大系》的编选工作,与鲁迅合作编选《北平笺谱》、《十竹斋笺谱》,协助鲁迅编选出版瞿秋白遗著《海上述林》。1935年底,参加"上海文化界救国会"。1936年6月,"中国文艺家协会"成立,郑振铎被选为理事。这个时期里,他还撰写了文学论文集《短剑集》(1936)和历史小说集《桂公塘》(1937)。抗战时期抗日战争爆发后,郑振铎参与发起"上海文化界救亡协会"和创办《救亡日报》等。上海沦陷前后,他为国家抢救了大量珍贵的文献古籍,并编选影印了《中国版画史图录》、《玄览堂丛书》、《明季史料丛书》等。1938年他的《中国俗文学史》出版,此书代表当时国内这方面研究的最高水平。抗战胜利后,他为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上海分会负责人,并参与发起组织"中国民主促进会"。他主编《民主》周刊。与李健吾主编《文艺复兴》月刊,号召作家为人民、为民主而写作,还编印了《中国历史参考图谱》、《域外所藏中国古画集》等。新中国成立后1949年2月,郑振铎绕道香港进入解放区。7月,参加中华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第一次代表大会,被选为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和中国文学工作者协会(后改名为作协)的常务委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他先后担任文物局局长、考古研究所所长、文学研究所所长、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文化部副部长,以及中国民间文艺研究会副主席、中国曲艺工作者协会理事等职。编著有《伟大的艺术传统图录》(1952)、《中国古代版画史略》(1985)等,并主编了《古本戏曲丛刊》、《中国古代版画丛刊》等。1957年,他编集出版了《中国文学研究》三册,书中基本上包括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他在中国文学研究中所涉及的各个领域、专题,反映了他在这些方面所取得的成就。1958年10月18日,他在率领中国文化代表团出国访问途中,因飞机失事殉难。5社会评价杰出贡献郑振铎对中国的文化学术事业作出了多方面的杰出贡献。在文学理论方面,他是文学革命初期"为人生"的文学的重要倡导者之一。1921年6月,他进一步提出需要"血和泪的文学"的口号(《血和泪的文学》),要求进步作家创作出"带着血泪的红色的作品"(《我们的杂记》)。从那时起,他一生坚持革命的现实主义文学理论,强调文学在社会改革中的功能,提倡文学为人民服务。在文学研究方面,20年代初即提倡和从事中外古今文学综合的比较研究,较早提出和着手用新的观点、方法整理和研究中国文学史,特别是一贯重视民间文学和小说、戏曲的资料收集和研究,作了很多属于开拓性的工作。青年时代回故乡首先,要探索的是,郑振铎在青年时代是否回过故乡? 郑振铎虽然生长在温州,后来升学到北京,从铁路管理学校毕业后到了上海,长期在商务印书馆工作,但是,他和故乡亲人却是保持着密切的联系,并且回过故乡。茅盾在1921年10月15日致启明(周树人)的信中就曾提及“振铎回乡葬祖去了”(见《茅盾书信集》,文化艺术出版社1988年出版)。据研究郑振铎的专家陈福康博士考证,这次经福州到长乐葬祖的时间有一个多月。这里的“回乡葬祖”,自然是回到祖籍地长乐首占村老家了。1995年初冬,长乐首占村为纪念郑振铎征集有关的文物,征集到一件珍贵的资料———首占郑氏残缺的“讣告”,在一张八开纸上,尚能见到具名者共36人,其中有“缌服侄曾孙振铎”等字样,分析起来,这是郑振铎的曾伯祖或曾叔祖丧葬的“讣告”,这正印证了他有“回乡葬祖”之行。另据首占郑氏族亲追忆,那个年代,首占“岱阳郑氏宗祠”内悬挂有许多反映郑氏先辈事迹的匾额和介绍,正中挂有明嘉靖名臣、刑部尚书郑世威(1503-1584年)亲书的“世培忠厚”的祖训……这一切,使郑振铎对先辈的业绩和可贵的品质有了更多的了解,对故乡增添了深厚的感情。因此,他虽然长期在异乡生活、学习、工作,但是,他却始终是关心和热爱故乡的。与故乡人民心连心1919年五四运动的消息传到福建,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在福州,各校学生曾先后两次集会声援北京学生爱国运动,追悼被反动军警殴打致死的北京大学闽籍学生郭钦光;在厦门,青年学生举行集会示威游行,后来又发展成为有各界人士参加的国民大会,愤怒声讨军阀政府和日本帝国主义的罪行。五四的烈火,在八闽大地燃起,然而,日本帝国主义者却先后派军舰到厦门、福州,实行武装威胁,在福州甚至开枪逞凶。在北京的郑振铎闻讯,就积极参加组织旅京福建省学生抗日联合会,成为该会领导人之一。他参加编印《闽潮》,奔走呼号,声援故乡的反帝爱国运动,始终和故乡的人民心连心。原籍福建长乐的著名作家冰心,当时就读于北京协和女子大学预科,她就是在这次声援活动中认识郑振铎的。时隔60年,冰心对他的爱国爱乡热情和感慨激昂的发言,还有深刻的印象。热情接待故乡学子郑振铎虽然长期在京沪一带任职,但凡是故乡有人来访,他总是热情接待,并仔细了解故乡的情况。由于历史上长乐属福州府辖,所以从概念上说,故乡的范围自然是比较大的。1939年夏天,福州一位文学青年———三山中学高中生陈洪海(“青青文艺社”社员),因为听说暨南大学文学院在院长郑振铎主持下,教授阵容很强,他很想越级报考该院。经当时在福州供职的著名文学家郁达夫(1886~1945年)介绍,到上海去拜访郑振铎,受到其热情的接待。郑振铎看完介绍信之后,先了解郁达夫在福州的近况,接着又详细问及:陈仪(1886~1949年)主持福建省政府有些什么“措置”?省教育厅厅长郑贞文(1891~1969年)在治理教育方面有哪些成绩?因为那时正值郑贞文进行本省教育改革,省立县立学校停换教员校长的时候,他从报纸上已看到一些报道。他认为“郑贞文也有郑贞文的苦衷”,他特别关切地问:日本帝国主义者在福州横行的表现、福州的建设、文化事业进展、故乡失业人数和群众生活的情况怎样?……陈洪海介绍了有关情况之后,他感慨地说:“大概民国十七八年时代,福建人最来得乐观!”最后,郑振铎说,曾在福建出版的一本文学杂志上看到陈洪海的作品,颇为赞许。故乡的文学青年往访郑振铎,当然不止一个,黄骏霖先生在《忆西谛郑师》(载《榕花》1981年第一期)一文中,也谈及他在燕京大学求学和上海执教期间,受到这位“大同乡”亲切接待和关怀的情况。这些事例说明,郑振铎当时虽然没有到福州,但对故乡的情况却有所了解,并且极为关切。当然,他对故乡情况了解的渠道也是多方面的。不忘故土乡情深郑振铎不忘自己祖辈生长的故土,还表现在他的乡情上,他总是公开标明自己是福建长乐人,有时撰稿编书,还特意署上“长乐”二字,例如《清人杂剧初集跋》结尾时,就署“一九三一年三月二十三日本集印成,长乐郑振铎跋”他编的一本书名就是《长乐郑氏汇印传奇第一集》,在此书的序文后,也署名:“一九三四年七月七日长乐郑振铎序”,甚至在他的印章中,也使用“长乐西谛”。“长乐郑振铎西谛藏书”。直至他遇难的前十天,在“最后一次讲话”中,还说“我是生长在温州的福建人”。郑振铎虽然自幼生长在温州,但因家庭生活环境关系,却能说福州方言,他和家里人日常谈话都是用福州话。1931年冬,郑振铎在《纪念几位今年逝去的友人》(载清华大学《文学月刊》第二卷第一期)一文中,提及他和胡也频(1903~1931年)在上海会面的一些情况时写道:“他和我见面的时候不少。他那生疏的福州话,常使我很感动,我虽生长在外乡,但对本地的乡谈,打得似乎要比他高明些。”这就是说,他们二人虽然长期在外地,但是郑振铎的福州话,要比胡也频说得好些。在饮食爱好方面,郑振铎也是保留着家乡的特色,以富有家乡风味的闽菜,招待文朋好友,显然,这是郑振铎所感到自豪的。他宴请鲁迅、冰心等人,席间吃的就是其母亲亲手烹调的福建菜。郑振铎还很喜欢福建的水仙花,曾把家乡人送去的水仙花特意赠给鲁迅。福州之行收获大郑振铎手迹新中国成立后,郑振铎曾回到福建。1954年春,他在文化部任职期间,参加“全国人民慰问人民解放军代表团”于2月27日到达福州,慰问驻福建前线三军。在一个多月的时间里,他作为慰问总团代表之一,曾在前线某部大会上讲话慰问驻军并作过报告;他和代表们登山越海,深入前线进行亲切的慰问活动,受到指战员的热烈欢迎,在此期间,他还和文艺界人士举行座谈,进行了参观活动。他对福建发展的大好形势,有着很深的印象。3月4日,他在给友人刘哲民的信中写道:“福州市面很繁荣,土特产不少,因为交通不大方便,有的东西便无法运到外面推销。像漆的筷子,最为精良,但运到外边的却不是上等货,纸张也很好,水果极多,将来当能大大交流也。”信中还提到“工作很忙,不能有时间写信;但有些故事是应该写出的,不知在什么时候写?回北京后,又要大忙,恐更不容易动笔了。”4月1日,他在信中又写道:“这一月多的慰问,收获甚大,或将写几篇文章出来,正在仔细打腹稿;不知能否写好?”的确,他此行收获很大,故乡的山山水水,许多生动感人的事迹,在他脑海里留下深刻的印象,积累了丰富的创作素材。然而,由于他返北京后公务繁忙,终未能及时动笔。1957年他又因公来福州,关心问及清道光年间福州才女李桂玉所作的长篇评话《榴花梦》收集的情况。这部巨著,全书360卷,483万字,比《红楼梦》长4倍,他亲自查阅此书,建议由福建省文化厅,福建师大图书馆、福建省图书馆珍藏。令人惋惜的是,郑振铎虽然对故土情深,但终因身负重任,工作繁忙,对外文化交流又多,不仅在来福建慰问一个多月里,他以公务为重,未曾回过长乐首占。1957年来榕以后,也未能再回故乡!爱国爱乡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事实说明,郑振铎对故乡的感情很深,但这种乡情并非出于狭隘的家乡观念,他不论到哪里,总是积极投入于当地的爱国运动。他不论是在温州、在北京,或者在上海,他总是和当地文化人士一起,提倡新文化,并且积极投入反帝斗争和抗日救亡运动。他虽然能讲福州话,但与家乡来访的文学青年陈洪海等人谈话时,却是讲“国语”(普通话)。在上世纪30年代中期,他就主张“中国之知识界应一律说国语,如知识分子一直因循下去说他的方言,则国语永无普遍的一日。”显然,他虽热爱故乡,但他总是从整体来考虑,把对祖国的爱摆在前面的。而他为祖国的早日富强而忘我工作的精神,永远值得后人追怀!

作家落雪原名:郑振铎 笔 名: 西谛、郑源新、落雪。 性别: 男 出生年月: 1898年12月19日 民 族: 汉族 我国现代杰出的爱国主义者和社会活动家,又是著名作家、文学评论家、文学史家、翻译家和艺术史家,也是国内外闻名的收藏家。原籍福建省长乐县,生在浙江省永嘉县(今温州市)。1917年入北京铁路管理学校学习。1919年参加“五四”运动,同时与沈雁冰等人发起成立文学研究会,曾任上海商务印书馆编辑,《小说月报》主编,上海大学教师,《公理日报》主编,1927年旅居英、法,回国后历任北京燕京大学、清华大学教授,上海暨南大学教授,《世界文库》主编,1937年参加文化界救亡协会,与胡愈之等人组织复社,出版《鲁迅全集》,主编《民主周刊》,1949年后历任全国文联福利部部长,全国文协研究部长、人民政协文教组长,中央文化部文物局长,民间文学研究室副主任,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所长,文化部副部长。全国政协委员,全国文联全委、主席团委员,全国文协常委,中国作家协会理事。1919年开始发表作品。1952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1958年10月17日率领中国文化代表团出国访问,翌日因飞机失事突然遇难殉职。 著有专著《文学大纲》、《俄国文学史略》、《中国文学论集》、《中国俗文学史》、《近百年古城古墓发掘史》、《基本建设及古文物保护工作》、《域外所藏中国古画集》、《中国历史参考图谱》、《伟大的艺术传统图录》、《插图本中国文学史》、《中国版画史图录》,短篇小说集《家庭的故事》、《取火者的逮捕》、《桂公塘》,散文集《佝偻集》、《欧行日记》、《山中杂记》、《短剑集》、《困学集》、《海燕》、《民族文话》、《蛰居散记》,译著《沙宁》、《血痕》、《灰色马》、《印度寓言》,《郑振铎文集》、《郑振铎选集》,编辑《中国短篇小说集》、《北平笺谱》(与鲁迅合编)等。其中《猫》入选人教版初中教材,《唯一的听众》入选小学教材。 郑振铎虽然生长在温州,后来升学到北京,从铁路管理学校毕业后到了上海,长期在商务印书馆工作,但是,他和故乡亲人却是保持着密切的联系,并且回过故乡。茅盾在1921年10月15日致启明(周作人)的信中就曾提及“振铎回乡葬祖去了”(见《茅盾书信集》,文化艺术出版社1988年出版)。据研究郑振铎的专家陈福康博士考证,这次经福州到长乐葬祖的时间有一个多月。这里的“回乡葬祖”,自然是回到祖籍地长乐首占村老家了。1995年初冬,长乐首占村为纪念郑振铎征集有关的文物,征集到一件珍贵的资料——首占郑氏残缺的“讣告”,在一张八开纸上,尚能见到具名者共36人,其中有“缌服侄曾孙振铎”等字样,分析起来,这是郑振铎的曾伯祖或曾叔祖丧葬的“讣告”,这正印证了他有“回乡葬祖”之行。另据首占郑氏族亲追忆,那个年代,首占“岱阳郑氏宗祠”内悬挂有许多反映郑氏先辈事迹的匾额和介绍,正中挂有明嘉靖名臣、刑部尚书郑世威(1503~1584年)亲书的“世培忠厚”的祖训……这一切,使郑振铎对先辈的业绩和可贵的品质有了更多的了解,对故乡增添了深厚的感情。因此,他虽然长期在异乡生活、学习、工作,但是,他却始终是关心和热爱故乡的。编辑本段与故乡人民心连心 1919年五四运动的消息传到福建,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在福州,各校学生曾先后两次集会声援北京学生爱国运动,追悼被反动军警殴打致死的北京大学闽籍学生郭钦光;在厦门,青年学生举行集会示威游行,后来又发展成为有各界人士参加的国民大会,愤怒声讨军阀政府和日本帝国主义的罪行。五四的烈火,在八闽大地燃起,然而,日本帝国主义者却先后派军舰到厦门、福州,实行武装威胁,在福州甚至开枪逞凶。在北京的郑振铎闻讯,就积极参加组织旅京福建省学生抗日联合会,成为该会领导人之一。他参加编印《闽潮》,奔走呼号,声援故乡的反帝爱国运动,始终和故乡的人民心连心。原籍福建长乐的著名作家冰心,当时就读于北京协和女子大学预科,她就是在这次声援活动中认识郑振铎的。时隔60年,冰心对他的爱国爱乡热情和感慨激昂的发言,还有深刻的印象。编辑本段热情接待故乡学子 郑振铎虽然长期在京沪一带任职,但凡是故乡有人来访,他总是热情接待,并仔细了解故乡的情况。由于历史上长乐属福州府辖,所以从概念上说,故乡的范围自然是比较大的。1939年夏天,福州一位文学青年———三山中学高中生陈洪海(“青青文艺社”社员),因为听说暨南大学文学院在院长郑振铎主持下,教授阵容很强,他很想越级报考该院。经当时在福州供职的著名文学家郁达夫(1886~1945年)介绍,到上海去拜访郑振铎,受到其热情的接待。郑振铎看完介绍信之后,先了解郁达夫在福州的近况,接着又详细问及:陈仪(1886~1949年)主持福建省政府有些什么“措置”?省教育厅厅长郑贞文(1891~1969年)在治理教育方面有哪些成绩?因为那时正值郑贞文进行本省教育改革,省立县立学校停换教员校长的时候,他从报纸上已看到一些报道。他认为“郑贞文也有郑贞文的苦衷”,他特别关切地问:日本帝国主义者在福州横行的表现、福州的建设、文化事业进展、故乡失业人数和群众生活的情况怎样?……陈洪海介绍了有关情况之后,他感慨地说:“大概民国十七八年时代,福建人最来得乐观!”最后,郑振铎说,曾在福建出版的一本文学杂志上看到陈洪海的作品,颇为赞许。故乡的文学青年往访郑振铎,当然不止一个,黄骏霖先生在《忆西谛郑师》(载《榕花》1981年第一期)一文中,也谈及他在燕京大学求学和上海执教期间,受到这位“大同乡”亲切接待和关怀的情况。这些事例说明,郑振铎当时虽然没有到福州,但对故乡的情况却有所了解,并且极为关切。当然,他对故乡情况了解的渠道也是多方面的。编辑本段不忘故土乡情深厚 郑振铎不忘自己祖辈生长的故土,还表现在他的乡情上,他总是公开标明自己是福建长乐人,有时撰稿编书,还特意署上“长乐”二字,例如《清人杂剧初集跋》结尾时,就署“一九三一年三月二十三日本集印成,长乐郑振铎跋”他编的一本书名就是《长乐郑氏汇印传奇第一集》,在此书的序文后,也署名:“一九三四年七月七日长乐郑振铎序”,甚至在他的印章中,也使用“长乐西谛”。“长乐郑振铎西谛藏书”。直至他遇难的前十天,在“最后一次讲话”中,还说“我是生长在温州的福建人”。 郑振铎虽然自幼生长在温州,但因家庭生活环境关系,却能说福州方言,他和家里人日常谈话都是用福州话。1931年冬,郑振铎在《纪念几位今年逝去的友人》(载清华大学《文学月刊》第二卷第一期)一文中,提及他和胡也频(1903~1931年)在上海会面的一些情况时写道:“他和我见面的时候不少。他那生疏的福州话,常使我很感动,我虽生长在外乡,但对本地的乡谈,打得似乎要比他高明些。”这就是说,他们二人虽然长期在外地,但是郑振铎的福州话,要比胡也频说得好些。在饮食爱好方面,郑振铎也是保留着家乡的特色,以富有家乡风味的闽菜,招待文朋好友,显然,这是郑振铎所感到自豪的。他宴请鲁迅、冰心等人,席间吃的就是其母亲亲手烹调的福建菜。郑振铎还很喜欢福建的水仙花,曾把家乡人送去的水仙花特意赠给鲁迅。编辑本段乡情流露在作品中 从郑振铎的文学作品中,也可以感受到他对故乡感情之深。1926年,郑振铎到莫干山避暑期间写的散文《月夜之话》,通过月下乘凉的絮语,非常自然地流露出他对福州民歌的喜欢和赞赏。高梦旦先生向他介绍了三首福州民歌,他都一一抄录下来,并把福州方言民歌译成普通话,加以解释,通过自己的作品介绍给读者,的确像《真鸟仔》这样的福州民歌,“恐非‘非福州人’所能了解”,郑振铎因为懂得福州地区方言,才能够把原意译出。 1927年“四一二”蒋介石背叛革命,大肆屠杀共产党人、工农群众和革命知识分子。郑振铎被迫远走欧洲。他撷取了赴欧途中的一个生活片断,写了《海燕》。他凭借对故乡的了解,用工笔的手法描绘家乡在万物峥嵘、春意盎然的景象中,由南方回来的逗人喜爱的小燕子,任情地横掠斜飞,飞倦了就返回一年前的旧巢安身。他写道:“燕子归来寻旧垒”,“这便是我们故乡的小燕子,可爱活泼的小燕子。”在“离家是几千里,离国是几千里”的海路上,“不料却见着我们的小燕子”。他从内心抒发了浪迹天涯的游子对祖国和故乡魂牵梦萦的思念之情。 因此,郑振铎长期在异乡,却能够乡音不改,在生活、饮食、爱好等方面,保持福州的特色,甚至反映到其作品之中,不但是从其家庭长辈接受了影响,还因为他和闽中文化人士常有交往。值得一提的是,1921年5月,他到商务印书馆工作之后,得到该馆编译所所长高梦旦的赏识,并于1923年与其小女高君箴(蕴华)结婚,感情十分融洽。高梦旦(1870~1936年),原名凤谦,常用笔名崇有,籍贯也是福建长乐,他是26岁才离开故乡的,老家就在与郑氏祖居地首占一田之隔的龙门乡,这样,郑振铎的一家仍然保持着家乡的某些特色,也是很自然的。而高梦旦学识丰富,谙熟闽中民间文学、方言和风土人情,也使郑振铎得到不少教益。 代表作品有:《文学大纲》、《俄国文学史略》、《中国文学论集》、《中国俗文学史》、《近百年古城古墓发掘史》、《基本建设及古文物保护工作》、《域外所藏中国古画集》、《中国历史参考图谱》、《伟大的艺术传统图录》、《插图本中国文学史》、《中国版画史图录》,短篇小说集《家庭的故事》、《取火者的逮捕》、《桂公塘》,散文集《佝偻集》、《欧行日记》、《山中杂记》、《短剑集》、《困学集》、《海燕》、《民族文话》、《蛰居散记》,译著《沙宁》、《血痕》、《灰色马》、《新月集》、《飞鸟集》、《印度寓言》,《郑振铎文集》、《郑振铎选集》,编辑《中国短篇小说集》、《北平笺谱》(与鲁迅合编)等。其中《猫》入选人教版初中教材,《唯一的听众》选入六年级课本编辑本段福州之行收获巨大 新中国成立后,郑振铎曾回到福建。1954年春,他在文化部任职期间,参加“全国人民慰问人民解放军代表团”于2月27日到达福州,慰问驻福建前线三军。在一个多月的时间里,他作为慰问总团代表之一,曾在前线某部大会上讲话慰问驻军并作过报告,以具体的事实,生动地说明了祖国在总路线照耀下四年来各方面建设的辉煌成就,给广大指战员以极大鼓舞;他和代表们登山越海,深入前线进行亲切的慰问活动,受到指战员的热烈欢迎,在此期间,他还和文艺界人士举行座谈,进行了参观活动。他对福建发展的大好形势,有着很深的印象。3月4日,他在给友人刘哲民的信中写道:“福州市面很繁荣,土特产不少,因为交通不大方便,有的东西便无法运到外面推销。像漆的筷子,最为精良,但运到外边的却不是上等货,纸张也很好,水果极多,将来当能大大交流也。”信中还提到“工作很忙,不能有时间写信;但有些故事是应该写出的,不知在什么时候写?回北京后,又要大忙,恐更不容易动笔了。”4月1日,他在信中又写道:“这一月多的慰问,收获甚大,或将写几篇文章出来,正在仔细打腹稿;不知能否写好?”的确,他此行收获很大,故乡的山山水水,许多生动感人的事迹,在他脑海里留下深刻的印象,积累了丰富的创作素材。然而,由于他返北京后公务繁忙,终未能及时动笔。1957年他又因公来福州,关心问及清道光年间福州才女李桂玉所作的长篇评话《榴花梦》收集的情况。这部巨著,全书360卷,483万字,比《红楼梦》长4倍,他亲自查阅此书,建议由福建省文化厅,福建师大图书馆、福建省图书馆珍藏。令人惋惜的是,郑振铎虽然对故土情深,但终因身负重任,工作繁忙,对外文化交流又多,不仅在来福建慰问一个多月里,他以公务为重,未曾回过长乐首占。1957年来榕以后,也未能再回故乡! 爱国爱乡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事实说明,郑振铎对故乡的感情很深,但这种乡情并非出于狭隘的家乡观念,他不论到哪里,总是积极投入于当地的爱国运动。他不论是在温州、在北京,或者在上海,他总是和当地文化人士一起,提倡新文化,并且积极投入反帝斗争和抗日救亡运动。他虽然能讲福州话,但与家乡来访的文学青年陈洪海等人谈话时,却是讲“国语”(普通话)。在上世纪30年代中期,他就主张“中国之知识界应一律说国语,如知识分子一直因循下去说他的方言,则国语永无普遍的一日。”显然,他虽热爱故乡,但他总是从整体来考虑,把对祖国的爱摆在前面的。而他为祖国的早日富强而忘我工作的精神,永远值得后人追怀!编辑本段郑振铎的爱情故事 郑振铎,生于1898年,祖籍福建长乐。他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杰出的文学家和社会活动家。五四运动时,他是北京铁路学校学生领袖,1919年,与瞿秋白等人创办《新社会》旬刊,1920年11月,与沈雁冰等人发起成立现代文学史上最著名的文学团体——文学研究会。 恋爱 郑振铎的初恋并不顺利,那时,他正在北京读书,北京的福建同学组织抗日联合会,经常聚会。他自然是每会必到,到则必慷慨陈词。当时,全国最著名的女子高等学府——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以战国“四公子”自许的女高师“四公子”中,就有3个是福建籍。其中,有一个叫黄世瑛,出身于有钱人家,家里既有恒产,又代代做官,她的父亲此时正任教育部的主事,像她这样的小姐,居然也参加爱国活动,还担任了校学生自治会主席,而且长得很漂亮,在爱国学生运动中,郑振铎对她很有好感。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他觉得只要几天不见黄世瑛,便仿佛定不下心来。有时,他正好有关于学生运动的事,便闯进女高师红楼去,当时,因五四运动的冲击,女高师当局已被迫放宽了原先如同监狱看守般的门卫制度。遗憾的是,由于黄世瑛的犹豫和她父母的反对,郑振铎长时间处于无可奈何的痛苦中。 1921年上半年,经沈雁冰介绍,郑振铎进上海商务印书馆工作,编务之外,他还到商务出资办的神州女中兼课。这时,他的学生、商务印书馆总编辑高梦旦先生的小女儿高君箴,闯入了他的生活。 1922年12月8日,他主编的《儿童世界》上发表了高君箴译述的童话《怪戒指》。她非常兴奋地对他说,今后还想再投稿。他似乎受到了鼓舞,但初恋的失败,使他变得格外谨慎。同事郑心南与他和高梦旦都是福建老乡,郑心南便找高梦旦去探探底。高梦旦一听心南的话,立即就高兴地同意了,还说,只怕自己的女儿配不上他。什么“门当户对”,什么亲戚议论,他老先生一概不管。梦旦早就看中了郑振铎人品好,有才华,认为如果有这样的东床佳婿,将是自己和女儿的幸福。高梦旦很快把君箴叫来,问了她的想法,并嘱咐她多与郑振铎接触,谈谈书,谈谈文学。 过了一段时间,也就是1923年4月,梦旦又让女儿与他一起去杭州旅游,好好谈谈。 结婚 经过一段时间后,郑振铎与高君箴的爱情成熟了,他们的婚礼定在这年的10月10日,在上海一品香饭店举行。 这时郑振铎的母亲和祖母,已搬到上海来了,母亲多么希望她唯一的儿子早点成家啊。然而,在婚礼的前一天,郑振铎忽然想起母亲没有现成的图章。这可怎么办?因为按照当时“文明结婚”的仪式,结婚证上必须盖上男女双方家长、介绍人以及新娘新郎的图章。他少年失父,因此母亲的章是万不可少的。 他急中生智,马上请人送信给好朋友瞿秋白,他是刻印章的高手。送信的人回来了,带来秋白的一张便条。打开一看,上题“秋白篆刻润格”,内开:石章每字二元,七日取件;如属急件,限日取件,润格加倍;边款不计字数,概收二元。他知道秋白很幽默,以为秋白这个“润格”是表示实在太忙,无空刻。 怎么办呢?哦。对了,请雁冰刻吧,雁冰也会一手的。那时已是举行婚礼的前夕,雁冰便连夜赶刻起来。 第二天一早,雁冰将新刻的图章送到郑振铎家时,忽然秋白派人送来一封红纸包,上面大书“贺仪五十元”。“啊呀,秋白真是,何必送这样重的礼呢?”郑振铎正在说,雁冰便将那纸包打开了。一看,哈哈,却是三方图章,一个是郑振铎母亲的,另外两个一对,是郑振铎与君箴的。 郑振铎与君箴的对章上分别刻有边款“长”“乐”各一字。这真是巧意双关,一是祝他们白首偕老百年长乐,二是他们两家都是福建长乐人。雁冰和他一算:润格加倍,边款二元,恰好是五十元。秋白这个玩笑,出人意外,他和雁冰都忍不住捧腹大笑,更增添了喜庆气氛。自然,雁冰便将自己刻的那方图章“藏拙”了,因为秋白刻的高明得多。 出国 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发动了震惊中外的“四·一二反革命政变”。上海市总工会召开市民抗议大会,郑振铎不但参加了聚会和游行,还与胡愈之等人联合写了一封给国民党的抗议信。在信中他们悲愤地说:“党国大计,纷纭万端,非弟等所愿过问。惟目睹此率兽食人之惨剧,则万难苟安缄默。弟等诚不忍见闸北数十万居民于遭李宝章、毕庶澄残杀之余,复在青天白日旗下,遭革命军队之屠戮,望先生等鉴而谅之。”最后署名,郑振铎是领衔者。 此信在报纸上公开发表后,影响很大,反动当局恼羞成怒,通知浙江军阀按名搜捕。4月28日,郑振铎最崇敬的李大钊先生,在北京被奉系军阀残酷杀害。在这种白色恐怖的形势下,作为岳父的梦旦先生,坚决要他出国避难,妻子、母亲和祖母,虽然不放心他一个人在外飘泊,但在家实在太危险,她们竟都装出很高兴样子,反而鼓励他出国,要他在外读书。 1927年5月,他离妻别子,远赴法国。 在国外,他用自己裁制的小本本,记简单的日记,隔一段时间,他便根据这简单的原始日记,改写成详细、生动的日记,寄给妻子君箴。他后来出版的《欧行日记》就是其中保存下来的一部分,字里行间,饱含着对妻子的深深思念。 他还从事译著工作。从1928年3月号起,《小说月报》开始每期连载他的《希腊罗马神话传说中的恋爱故事》。 分离 家庭的幸福与国家的命运息息相关。此后,郑振铎与高君箴与整个民族一起又经历了许多风雨沧桑,终于迎来了人民共和国的诞生。然而,他们没有想到,1958年10月17日成了两人永诀的一天。 这天,时任文化部副部长的郑振铎将率一个文化代表团出访。他起得比平日更早,同平时一样,匆匆记了前一天的日记。随后,又匆忙给在上海的朋友靳以写信,他说:“我就要动身到阿富汗去访问。先到莫斯科,再转塔什干,然后换机直飞喀布尔。麻烦的是,四季的衣服都要带齐。虽只有三天的旅程,却似整整地过一年…… ” 紧接着,为赶时间,他便大口大口地吃着早餐,吃完,跟家里人说他要走了,便由儿子陪着赶往机场。因天气不好,航班暂停,又与儿子一起回了家。下午,他接到可以起飞的通知,便又跟母亲、妻子告别:“我走了,这次是真的走了。”不料,他含笑而别的话,竟成谶语。 10月20日清晨,人们从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惊悉:由北京飞往莫斯科的客机失事,我国文化代表团团长郑振铎等同志不幸遇难……编辑本段梁羽生谈郑振铎 (选自梁羽生《笔·剑·书》,“郑振铎与商务”) 第一个因飞机失事而死的名作家是徐志摩,第二个是郑振铎。谈徐志摩的甚多,我来谈谈郑振铎吧。一九五八年十月二十日,他担任“中国文化团”团长,往阿富汗与阿联访问,飞机在苏联境内的卡纳什地区失事。他的死是中国文化界的一大损失。 “五四”时期,对中国新文化运动发生极大影响的两个文学团体,一个是郭沫若、郁达夫等人组成的“创造社”;另一个就是郑振铎、沈雁冰(茅盾)、耿济之、叶绍钧等人组成的“文学研究会”。前者着重在创作与文艺思潮的介绍,后者着重在文学名著的介绍、研究与古典文学的整理,对中国新文化运动的贡献,可说是各有千秋。 “文学研究会”成立于一九二一年,得到商务印书馆的全力支持,说来和郑振铎颇有关系。原来郑的妻子高君箴乃是当时商务元老高梦旦的女儿。郑振铎留学英国回来,便因岳父的关系,进了商务当编辑。 郑、高的婚礼是当年上海文化界的一件盛事,瞿秋白代表宾客致贺辞,“他便用‘薛宝钗出闺成大礼’这个题目,讲了又庄严又诙谐的一番话。大意是妇女要解放,恋爱要自由。满堂宾客,有瞠目结舌者,有的鼓掌欢呼。”(见茅盾的《回忆录》)这些说话,现在看来,当然平常之极,但在当时(半个世纪以前的上海)还是足以震世骇俗的。虽然当时的上海,已是中国最“现代化”的城市了。 不过郑振铎虽因岳父关系而进商务,却不能说他是“因人成事”,只能说是“相得益彰”。商务的藏书对他提供了研究的便利,而他对商务也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中年以上的知识分子大概还会记得商务出版的两种杂志——《东方杂志》与《小说月报》。这是中国在一九四九年解放前质量最高的两种杂志,作者都是第一流的名作家。郑振铎便曾当过《小说月报》的编辑。 但《小说月报》也并不是一开始就这么名重士林的,它初期是由鸳鸯蝴蝶派作家恽铁樵主编;一九二一年后,茅盾接编,全盘革新,始成为新文艺的阵地。其后再由郑振铎接编,杂志有了更大的发展,这才是《小说月报》蜚声全国的黄金时代。郑振铎那部著名的《文学大纲》就是先在《小说月报》上连载的。 不过,他虽然主编了当年最出名的文艺刊物,“盖棺定论”,与其说他是名作家,却毋宁说他是名编辑、名学人、名藏书家。因为他在这三方面的贡献,实在要比他的创作大得多。他写过一些短篇历史小说和取材自希腊神话的小说,给读者的印象似乎并不怎么深刻,但他所主编的刊物,却无一不是曾发生过重大影响的第一流刊物,除《小说月报》之外,如《儿童世界》可说是儿童文学的启蒙,叶圣陶著名的童话《稻草人》便是在《儿童世界》发表的。以前在香港大学教过书的许地山,也曾将它谱过几支儿童歌曲。另外,如《新社会》、《文学》、《文学季刊》、《文学复兴》以及《时事新闻报》的副刊《学灯》等等,无一不是对当时的新文化运动起过重大作用。 另一个重大贡献,足以与他的编辑工作相提并论甚或超过的,是他对中国文献的搜罗和保全,他逝世之后,献给国家的藏书,就有九万册之多,其中珍本无数,贡献之大,可以想见。 他对于书籍的热爱,尤其中年时代,对文献的搜罗、保护,费尽心力,那是非常之令人感动的。他自己在《劫中得书记新序》(一九五六年版本)也曾经说过:“我曾经想到两块图章,一块是‘狂胪文献耗中年’,一块是‘不薄今人爱古人’。虽然不曾刻成,实际上,我的确是,对于古人、今人的著作,凡稍有可取,或可用的,都是兼收博爱的。而在我的中年时代,对于文献的确是十分热衷于搜罗、保护的。有时,常常做些‘举鼎绝膑’的事。虽力所不及,也奋起为之。究竟存十一于千百,未必全无补。”“狂胪文献耗中年”出自龚定盫诗。从序言中,可见他搜罗文献的苦心。 1953年全力筹备第一届全国民间工艺美术展览会,郑振铎任主任,庞薰琹任展览筹备会副主任。展览会得到中央领导的关心与肯定。 郑振铎(duó),我国现代杰出的爱国主义者和社会活动家,又是著名作家、学者、文学评论家、文学史家、翻译家、艺术史家,也是国内外闻名的收藏家,训诂家。 目录生平简介 代表作品 个人履历 青年时期 创办《公理日报》 成立"上海著作人公会" 欧洲避难和游学 回国 抗战时期 新中国成立后社会评价 杰出贡献 青年时代曾回故乡 与故乡人民心连心 热情接待故乡学子 不忘故土乡情深厚 乡情流露在作品中 福州之行收获巨大爱情故事 恋爱 出国 分离梁羽生谈郑振铎 致力保护文物生平简介 代表作品 个人履历 青年时期 创办《公理日报》 成立"上海著作人公会" 欧洲避难和游学 回国 抗战时期 新中国成立后社会评价 杰出贡献 青年时代曾回故乡 与故乡人民心连心 热情接待故乡学子 不忘故土乡情深厚 乡情流露在作品中 福州之行收获巨大爱情故事 恋爱 出国 分离梁羽生谈郑振铎 致力保护文物展开 积极倡导写实主义文学和为人生的血泪文学,并致力于翻译介绍苏联及各弱小民族的文学作品。他在 1921年写的《文学的统一观》,是我国最早从理论上提倡比较文学研究的一篇论文。他在同年写的《整理中国文学的建议》,是我国最早从理论上提出运用新的观点、方法整理文学遗产的论文。他撰写的80来万字的巨著《文学大纲》,可以说是第一部真正的世界文学通史。 而且迄今尚无可以替代之书。 主要作品 主要作品有《唯一的听众》,在北京课改版小学六年级下册第4课、上海小学课本五年级下册第28课。

滑雪的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高山滑雪起源于阿尔卑斯地区,是在越野滑雪基础上孕育发展成的。过去很多年的时间里,世界雪坛(特别是欧洲)一直把挪威称之为“滑雪的故乡”。近年来根据日本国札幌市冬季运动博物馆所存资料的展示以及国外著名史学家关于人类滑雪起源的研究,最终得出结论:阿勒泰地域的丁零族在远古就有滑雪活动,而且是人类最早的滑雪活动。因此新疆阿勒泰地域也是滑雪的发源地之一。

发展伦理学视野中的乡村旅游.pdf川滇区域旅游合作研究——以滇东北与川南区域旅游合作为例.pdf36东北方言研究.doc北戴河旅游业发展对策研究.pdf旅行社网络营销的交互性研究——以宁波四家国际旅行社为例.pdf沿海旅游空间结构的构建研究——以辽宁为例.pdf中国冰雪旅游产业化发展模式研究.pdf哈尔滨冰雪旅游开发模式研究.pdf哈尔滨市冰雪旅游竞争力研究.pdf哈尔滨创建世界冰雪旅游名城的战略研究.pdf 课题太多就不一一列举了,更多联系扣扣121785896浅谈冰雪旅游的发展

以冬奥会为主题的题目有:《筑梦冰雪,相约冬奥》、《BEIJING2022》、《喜迎奥运,中国加油》、《冬奥五环》、《奥运也疯狂》、《奥运飞翔》、《精彩奥运》、《放飞青春,梦想冬奥》、《定格在2022》、《满世界的张扬》、《那奔涌的黄河》、《那沸腾的长江》。冬奥会简介:第24届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The XXIV Olympic Winter Games),即2022年北京冬季奥运会,是由中国举办的国际性奥林匹克赛事,于2022年2月4日开幕,2月20日闭幕。2022年北京冬季奥运会共设7个大项,15个分项,109个小项。北京赛区承办所有的冰上项目,延庆赛区承办雪车、雪橇及高山滑雪项目,张家口赛区承办除雪车、雪橇及高山滑雪之外的所有雪上项目。

滑雪运动是运动员把滑雪板装在靴底上在雪地上进行速度、跳跃和滑降的竞赛运动,起源于欧亚大陆北部极度寒冷的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在挪威语中,“滑雪”(SKI)意思是雪鞋,“回转”(SLALOM)则指在倾斜的路面上滑行。最初,人们也许是用皮带把大片兽骨绑在皮靴上,作为滑雪的工具。1896年,奥地利人札斯基发明了一种将一个雪橇以某种倾斜角度推入雪坡,以控制滑降速度的方法。20世纪初期,奥地利人施乃德根据札斯基的发明,发展出崭新的转弯和刹车技巧。 1924年国际滑雪联合会成立。同年北欧滑雪项目列入了1924年在法国沙莫尼举行的第一届冬季奥运会。自此以后,滑雪运动日渐风行。滑雪器材也日益更新,目前流行由木材、金属材料和塑料混合制成。而滑雪运动也随着时代的发展分化成两种:北欧滑雪和高山滑雪。高山滑雪由滑降、小回转和大回转(障碍滑雪)和高山滑雪混合项目组成。北欧滑雪比赛项目包括越野滑雪、跳台滑雪和北欧混合项目。目前主要的国际滑雪竞赛有世界滑雪锦标赛和滑雪世界杯赛。在世界滑雪运动中居领先地位的国家有斯堪的纳维亚各国,如挪威,瑞典,芬兰,还有西欧的阿尔卑斯山脉周围的国家,法国,意大利,奥地利,德国和瑞典,以及美国俄罗斯等。因为传统和地理的关系,斯堪的纳维亚国家在北欧滑雪项目上占优势,阿尔卑斯山脉国家高山滑雪项目上占优势。 滑雪运动进入我国比较晚,在1996年前,涉足这项运动的还仅仅是专业运动员及驻京使馆商社的滑雪爱好者。现在据有关部门统计,每年到滑雪场去体验滑雪感受的人数已达万余人,而且呈逐年上升趋势。一、滑雪运动在人类征服自然中产生和发展 滑雪运动产生于人类征服自然的实践过程中,产生的条件是寒冷、多雪、多山、多林木、人类文明起源早等。 最早的滑雪活动是人们为了利用雪、征服雪而作为行走、狩猎、运输、战争等内容的手段,大约开始于公元前2500年以前。滑雪的踪迹最早可以在西伯利亚贝加尔湖以南的阿勒泰地域的历史记载中见到。在挪威的山洞岩石上也发现了刻有穿滑雪板的人体雕刻。最早的滑雪器具可能是人们把“雪踏”形状的器具,用皮条绑在脚上,这主要是为了不陷进雪中,进而作为在雪面上走滑的用具,滑雪杖的使用是从一只滑雪杖开始。 公元前四世纪,希腊历史学家在小亚细亚旅行时,见到有关记载说,亚美伊亚山民穿着原始的雪靴,就如同在马脚上扎上布袋一样在雪上走滑。见图1、图2、图3。 二、中国的阿勒泰地域是人类滑雪运动的发源地 世界雪坛(特别是欧洲)不少人把挪威称之为“滑雪的故乡”。但是根据日本国札幌市冬季运动博物馆所存资料的展示;俄罗斯滑雪教材中关于滑雪起源的讲述;第一任中国滑雪协会主席刘永年先生1994年所撰写的《新疆阿勒泰地域是人类滑雪发祥地之一》的论述;有关业内人士对阿勒泰区域历史与滑雪运动的实地考察;国外著名史学家关于人类滑雪起源的研究,其共识是: 1.阿勒泰地域的丁零族在远古就有滑雪活动,而且是人类最早的滑雪活动。 在中国古代地理书《山海经》的第十八卷《海内经》中曾有如下记载“有丁令国,其民自膝以下有毛,马蹄善走”,这是有关中国滑雪的最早论述,所谓丁令国,即在贝加尔湖以南直至阿勒泰山一带从事游牧的我国北方的一个民族。 2.在中国的古籍魏志卷三十五的末尾曾指出“北丁令有马胫国,其人严似雁鹜,自膝以上身首为人,膝以下有毛,有马胫、马蹄,不骑马而能奔驰,驭马更快,为人勇猛善战”。这段文字也清晰地描绘了奔驰雪上的古代人形象。 3.日本历史学家、文学博士白乌库吉先生称,希腊史学家希罗多德在其世界史第四卷中曾指出:“住在阿尔泰地区的人们拥有山羊角,冬季在雪中奔跑,记述了当地人在冬季利用滑雪器像山羊一样在山谷中疾走的习俗,此文可能是有关滑雪的最早文献了。” 4.阿勒泰地域自然条件为多山、多雪、寒冷、多林木。人类文明早至6000年之前,丁令族系游牧民族,故具备了滑雪运动起源的所有条件。 5.俄罗斯滑雪教程关于滑雪运动的起源是这样叙述的:滑雪运动从阿勒泰地域起源后,向西伯利亚广泛传播,向东越过白令海峡传向北美洲阿拉斯加的爱斯基摩,向西逐渐向斯勘的那维亚半岛传播。见图4、图5。 三、现代滑雪运动方兴未艾 二十世纪初叶伴随人类社会的进步,经济、科技的发展,滑雪运动冲开了原有的局限,经过近代哺乳,跳跃式登上了现代的历程。现代滑雪运动在场地建设、器材设备的研制、技术理论的探讨、参与的人口等各领域得以全面发展,竞技滑雪、滑雪旅游在近几十年处于突飞猛进的扩展之中。 当代滑雪的重心在欧洲,大众参与程度可谓达到登峰造极的高度,其次是北美的美国、加拿大及亚洲的日本。目前世界五大洲都开展了滑雪运动。 四、中国现代滑雪起步很晚 由于一些自然条件与社会原因,中国的近代与现代滑雪运动发展缓慢,近代滑雪上个世纪20~30年代才从俄罗斯及日本传入,1957年组织了全国第一次滑雪比赛,从此拉开了新中国近代滑雪运动的序幕,以东北地区为主的陕窄地域,陆续开展了滑雪运动,但是,由于受到自然条件和经济不发达的制约,发展速度缓慢,而且多局限于竞技滑雪领域。于1980年参加第13届冬奥会才开始现化滑雪的起步,群众性的旅游休闲滑雪自上个世纪末期才逐步开展。目前,中国的滑雪运动除空中技巧已获得冬奥会银牌及多次世界杯冠军,冬季两项除女子成绩突出外,其他诸多滑雪项目及滑雪领域较国外滑雪运动水平先进的国家存在着很大的差距。 五、中国大众滑雪发展迅猛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滑雪产业已逐步成为朝阳产业,1996年之后的不足十年间,滑雪场的数量与滑雪人口迅猛增加。时至今日全国20几个省市(区)开展了大众滑雪;各类滑雪场接近200处;全国滑雪人次达280万,仅北京周边地区就有几十万,而且正以迅猛速度进展。 六、未来滑雪运动发展的趋势 1.政府与协会的管理、保障、服务的力度趋于加强与实际 有条件的地区各级政府部门会更加充分发挥政府的职能作用,支持大众滑雪运动及其相关产业的发展,会适时出台一些政策,支持滑雪产业的发展,为企业排忧解难,加速滑雪专业人材的培训,促使滑雪产业健康、有序、持久发展。 2.向产业化、国产化方向发展 现代滑雪运动在发展过程中,与诸多行业有关联,势必拉动相关的旅游、交通、机械加工、服装等行业发展,从而带动地方区域经济的振兴和社会的发展。而滑雪运动本身的发展又离不开这些行业的促动,从而形成跨兼诸多行业的滑雪产业,滑雪运动的迅猛发展,造成相关产业巨大的市场空间。今后几年,不仅部分雪具、雪服、头盔等装备之类的东西可以国产化,部分雪场机械设备也会逐步实现国产化。随着雪具、雪场机械国产程度的提高,价格下降,会对我国滑雪场地建设和让更多的人走进滑雪场创造有利条件。 3.向更广泛的消费阶层中发展 未来大众休闲滑雪的活动形式会更多样化,新的雪上活动方式会不断出现,因地而宜,灵活多样,增强趣味性,促动个性的发展。即使传统的竞技项目也会向观赏性趋势发展,会以很快的进程冲破以往“贵族”运动的观念与局限,参与滑雪运动的人群会迅速扩大。滑雪的主流群体更趋于成熟、理性。 4.向现代环保方面发展 虽然随着现代科技的进步与经济的发展,会使滑雪的季节与区域延长和扩大,人工造雪、代用雪、室内滑雪场会不断的出现。但是未来滑雪实际上是在大自然中进行的项目,应具备自然的环境与氛围,冬季应具有高山峻岭,林海雪源、碧空万里的景象;夏季便是树林成荫,植被翠绿,鸟语花香的田园风光。在滑雪场的建设与运营期内,环保水平将会有质的提高。 5.滑雪设施、器材向高科技方向发展 现代高科技的发展,促使滑雪场的设备更专业、更经济,使滑雪器材装备更加安全和便捷。 6.滑雪场管理趋于规范化,向多功能天然滑雪度假区方向发展 未来的滑雪场所将摆脱现有的单一功能,经过优胜劣汰的竞争,向具有宏大滑雪氛围,配套服务设施更完备,功能齐全的度假区方向发展,会与人们的户外活动、野外生存,回归大自然的活动等融为一体,成为人们四季强体、健心、度假、休闲的充满自然特色的大型“世外桃源”。

以雪为主题的议论文

不经意间,窗外已飘起了雪花,姗姗来迟的雪密密匝匝,在灰暗的天空中急速的落向地面,凌空划过无数道弧线,随风旋转、飞舞,犹如从天而降的柳絮,一时间弥漫天空。雪静静地飘着,坐在教室里的我,好像来到了一个幽雅恬静的境界,来到了一个晶莹剔透的童话般的世界。看着那雪,我心想:这是多美的雪啊!一切都在过滤,一切都在升华,连我的心也在净化,变得纯洁而又美好,而被这小小的却又晶莹的雪?松的那清香,白雪的那冰香,足以给人一种凉莹莹的抚慰。看着窗外的雪,深切切的,时大时小,时隐时现,这不正是我们千丝万缕的情绪吗?但又像海水一般汹涌,无情地在我脸上划过,我想:雪啊,你足够淹没一切吧!但当你平静时,那乖巧的样子,足以给人一种温暖,一种怜悯,让人不得不心动……校园里弥漫着无数似花似蝶的六角精灵,他们无声无息地湿润了万物,用纤巧的魔棒将校园打扮一新,淘气的小精灵们无拘无束,欢快地,轻盈地在空中演绎着一场绝佳的舞蹈,也许是在天空中呆久的缘故吧,它们似乎把全身的能量都释放出来了,渲染了一切……听,“丁丁当当”,偶尔有几片雪花落在了栅栏上,一会儿却又落在地上,好像跳高选手,时不时发出一些清脆的敲击声,似乎在空旷的操场上举行着一场热闹非凡的音乐会,然而,那纯洁的雪花最终还是化成了水,依附在栅栏上,风儿呼呼地吹着,它们摇摇欲坠,摆着一副不肯善罢甘休的样子。融化的雪水中,隐隐约约映出了一个全新的世界。直到现在,雪还在下着,一切好像成了透明的,万物像刚刚洗刷了一样,那种韵律让人憧憬着下次飘雪的日子。我爱白雪,我更爱冬天,冬天是心灵的年轮。虽然十分寒冷,但是它有着无可比拟的温馨和希望。

终于雪窗外白茫茫片雪片像精灵空跳舞渐渐积存厚厚雪我想打雪仗想现值期末马要进行期末考试岂敢放思玩雪呢 课没同楼都站走廊痴痴望着雪副没精打采课间要玩雪玩呗校突说句真校微笑着点点玩雪噢同欢呼起啊都孩雪 顿教楼热闹起雪球乱飞着乘旁边刘宁同没反映我团雪球随手向扔雪球准确命目标嗷嗷叫着转身吼:呀敢砸我随手做雪球用力向我扔真股砸我决罢休气势雪球向我飞……哼想砸我没门我暗想近近看雪球我轻轻侧身雪球身边擦险我惊佯装胆向喊:砸呀砸我呀呀我冲作鬼脸怒连向我投几雪球我没幸运顶、胸口、屁股身几处击雪花纷纷扬扬我顶飘落我呆瞪着眼睛傻看着猛间我像醒悟抓雪向冲快跑再跑工降雪喽我边跑边喊见我冲撒腿跑间呼叫着:哪救命呀垃圾桶(我外号)杀啦我顾切冲本姐要砸谁管说间手雪抛见状却跑要改主弯腰捧起雪向我迎战顷刻间我俩都雪 两雪望着咯咯咯笑着突我觉身像砸恶我看原芋(蔡宇童)砸再看全校几乎都雪激战玩站二楼同利用主席台雪居高临我楼发起攻击我楼毫客气滚雪球向击顿楼楼混战片空雪球呼啸掠阵阵欢笑校园空荡 啊呀忽尖叫起原何翔知哪弄篮球雪球向楼阮栋炮击雪球炸阮栋身雪笑拿起雪球欲击却楼乘危颗颗雪团砸晕转向清东西南北暴跳雷却奈何面叫敢敢答更雪球片片欢呼声 片欢笑声校园空响起美妙旋律(音乐铃)课 今我度雪伴课间忘却烦恼课间身雪凉凉每却热呼呼

以“雪”为题的议论文雪落无声是谁遥想了春帏之内的风铃,摇响了春的脚步?是谁折叠柳絮的翅膀,撒播芳草的种子?不知道有多久没看过雪了,这场大雪,像是白色的梦幻,纤纤而来,柳絮般洋洋洒洒,下出初春唯一妩媚的温柔.阳春三月的桃花雪是料峭春寒的赠品.在这雪如桃花飘落的季节,临雪而立,伸出双手,给雪一个落脚的地方,承受雪的抚摸,感受雪的体温,品味雪的温柔.任雪化了又来,来了又化,我一直呢喃的数着,一片,两片......读雪花中的沁人心脾,读雪花之外的尽致淋漓,雪花幕天席地的开放.银装素裹,分外妖娆,世界因此而清新轻松.伫立在大雪中,那晶莹剔透的雪花轻柔地落在我乌黑的发梢,飘过我注视的黑眸,我会从内心诱发出一种莫名其妙的惊喜和激动,我已与自然融为一体.在这片洁白中,我看到了远去的童年,看到了追着轻盈飞花的童真,清脆的笑声传的很远很远.乘一纸清风,将那些往日里的感动的细节,珍藏成一桢温馨,让它落成一片轻盈的雪白,落到一串雪地中的脚窝里.落雪,轻轻幻幻,在记忆里飘香,若有若无叫人难忘.落雪,像白色鸽子般,穿梭在辽阔的长空里,若即若离却叫人遐想.雪落无声,面对雪,我真愿意舍弃一切静止为这个季节采撷一缕阳光.雪落无声,但冷冷碎碎地划过我的感觉却丝丝切入骨髓,宛若遥远的精灵,飘然而至!深深浅浅地落在雪地上.一路走来,听着咯吱咯吱的脚步声,是那么遥远!而积雪像填平我的脚印一样,无声无息地填平我的忧伤.浩然的白,飘然而至,彻底的冰凉,企图渗透整个地表与季节.倘若飘雪,系上瓣般火红的枫叶,那么思念是否远行?一个个故事是否能拾起?拥抱白雪,只能感受到雪的心跳和呼吸在渐渐融化.雪在下,载着不老的忧伤,在心里下着.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