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论文知识库

首页 期刊论文知识库 问题

神经性头痛茶饮作用研究论文

发布时间:

神经性头痛茶饮作用研究论文

可以,患有神经性偏头痛的朋友常常对茶叶持有疑惑,因为茶叶富含茶多酚,对神经性偏头痛具有一定的刺激作用。但是对于习惯了喝茶的他们,总是忍不住去选择一些适合的茶饮用。事实上,只要掌握了这三条神经性偏头痛喝茶禁忌须知,就可以放心的饮用茶叶了。这三条禁忌分别为:避免饮用绿茶、适量饮用菊花茶、适量饮用石楠叶茶。常常听到有人说自己前一晚没有休息好,第二天就会偏头痛。事实上偏头痛大多是由于神经衰弱所导致的,除了睡眠没有得到保证外,和个人内心感受到的压力也有着很大的关系。对于偏头痛患者而言,除了服用一些止痛药以外,是否也可以通过饮用茶水来缓解,这里有三条禁忌需要大家了解。一、避免饮用绿茶:由于神经性偏头痛往往是因为体内生物碱过多所引起的,而绿茶中富含较多的茶多酚,极易诱发神经性偏头痛。同时,绿茶有助于醒脑提神,患有神经性偏头痛的人饮用后更容易难以入眠,导致症状严重。二、适量饮用菊花茶:菊花茶是一种以菊花为原料的花草茶,能够降火、润喉,对于患有神经性偏头痛的朋友而言益处较多。饮用该茶后,可以有效的使血管扩张,进而轻微的缓解偏头痛。三、适量饮用石楠叶茶:古代医书中有记载,石楠叶能够祛风、疏通经络、止痛。因此建议患有神经性偏头痛的人,可以冲泡适量的石楠叶茶饮用。一般可以先将茶叶置于开水中泡开,然后盖上壶盖焖热半小时左右,然后一天之内将该茶水饮用完。通常医生是不建议患有神经性偏头痛的朋友饮用茶叶的,因为无论哪种茶叶,或多或少都会含有一些茶多酚,而茶多酚会对神经系统造成一个刺激作用,从而加重神经性偏头痛。除了茶叶外,咖啡、巧克力也是不建议大家食用的。如果一定要喝茶,可以参考上述三条禁忌。除此之外,大家在日常生活中也要注意饮食清淡、加强身体锻炼,保持愉悦的心情,保证足够的睡眠,这样也有助于神经性偏头痛的缓解。

迷迭香----抵御电脑辐射,提神醒脑、疗头痛、增强记忆力;帮助消化、胃肠胀气、治腹痛;促进头皮血液循环,改善掉发和秃头现象,降低头皮屑的发生;减肥、消水肿、抗老化。

绿茶是凉的,可能是你吃太热了所以药加上凉茶的作用所以好了

做做按摩治疗或者瑜珈,作息时间要正常,少烟酒,多运动,最重要的是改掉一些不好的生活习惯,如果没作用建议你做一下元素检测,看是不是体内缺乏某种金属元素,又或者是元素中毒,这都有可能!!!

杏仁治头痛研究论文

杏仁是有缓解头痛的功效的,所以说,多吃杏仁能有效的缓解头痛,还对身体有许多的好处

偏头痛或与3种饮食有关

1、酒精等刺激性饮品

酒精能使头部血管膨胀,从而引起头痛。红葡萄酒和啤酒是最常见的导致偏头痛的物质。生活中的一些饮品,比如咖啡、清凉饮料、浓茶、可乐等含有大量的咖啡因,可造成头部血管的强烈收缩,限制了通过血管流向大脑的血流量,使流向大脑的血流量减少,引起头部血管和大脑缺氧。另外,多饮咖啡还能引起体内的镁大量流失,产生偏头痛的机会也就越大了。巧克力中也含有一种类似于酪胺的东西,也可以导致偏头痛,也应该尽量避免食用。

2、味精和甜味剂

味精(含有谷氨酸钠)是中国菜肴中最常用的增味剂,很多人在烹调时,都喜欢用它来提味增鲜,有的主妇总觉得放一点不太过瘾,总喜欢多放些。此外,它也被用于午餐肉、罐装食品和冷藏食品中,也是常见的人造甜味剂(阿斯巴糖)、味精对人体的益处并不大,即使是很少量,就可以起到扩张血管的作用,使头部的血管不断扩张收缩,引起剧烈的偏头痛。所以,每天减少您膳食中味精的食用量是防止偏头痛的一个有效的办法。

3、含亚硝酸盐食品

很多职场人常常是饥一顿饱一顿,甚至经常买一些方便食品应付。其实,热狗、腊肠、红肠、意大利香肠、火腿、方便面、卤肉和其他盐腌肉等方便食品中含有以保持腌制肉类的颜色、作为防腐剂的亚硝酸盐,很可能就是诱发偏头痛的常见食品。

5种食物有效缓解头痛

TOP1、芝麻

无论是汤里、沙拉上都可以撒一些芝麻籽。芝麻含有大量维生素E和镁元素,具有促循环、稳固雌激素水平,预防经期头痛的功效。

TOP2、辣椒

纽约大学医疗中心研究发现,将少许辣椒素滴入鼻腔,可有效缓解头痛。

TOP3、咖啡 酒精使血管扩张,加重头痛;咖啡因却能收缩血管,缓解头痛。不过,咖啡因缓解头痛作用有限,过多摄入会加重身体脱水程度,使头痛加剧。所以喝咖啡最好不超过一杯。

TOP4、全谷物吐司

碳水化合物吃得太少,大脑能量不充足,同样容易犯头痛。所以头痛患者可以考虑一些健康的碳水化合物,如全谷物面包、燕麦粥、水果和酸奶。

TOP5、杏仁

研究发现,杏仁里的镁元素能放松血管,预防头痛。想增加镁的摄入量可以吃一些杏仁、杏脯、香蕉、鳄梨、腰果、糙米和豆荚等。

在我们平时的生活中,会由于很多原因导致我们出现头痛,一旦出现头痛的话,是非常难受的,不仅危害健康,更会影响到正常的生活,那么对于头痛可以通过什么食物来缓解呢?下面我们将一起来了解一下,几种可以缓解头痛的食物。

1.土豆

如果是喝酒引起的头痛,通过吃适量的土豆有很好的缓解作用。这是因为酒精利尿,饮酒过量致使身体缺水,微量元素钾流失,电解质平衡被打破,适量的吃含钾丰富的食品可以缓解宿醉引起的头痛。而土豆中的钾元素含量是非常高的。

2.西瓜

春夏交替,脱水是引起头痛发作的主要原因之一,而西瓜不仅是最好的消暑解渴的水果,而且西瓜中的水份含量非常丰富,可补充水份缓解因为脱水而引起的头痛问题,而且在西瓜中丰富的镁元素也可起到预防头痛的作用。

3.咖啡

酒精使血管扩张使头痛加重;咖啡因却能收缩血管,缓解头痛。不过,咖啡因缓解头痛作用有限,过多摄入会加重身体脱水程度,使头痛加剧。因此喝咖啡要适量,最好不超过一杯。

4.全谷类食物

通常情况下如果日常饮食中摄入的碳水化合物不足则会使得大脑的能量不足,这样人就很容易会有头痛的问题了。因此多吃碳水化合物含量多一些的全谷类食物可起到缓解头痛的作用。

5.杏仁

研究发现,杏仁里的镁元素能放松血管,预防头痛。想增加镁的摄入量可以吃一些杏仁、杏脯、香蕉、鳄梨、腰果、糙米和豆荚等。

6.辛辣食品

对于某些原因导致的头痛,如鼻塞,吃辛辣食品可以减少充血、肿胀症状,可以有效的缓解压迫感和头痛。

7.奶酪

研究发现人体缺钙也会出现引起头痛的,因此日常适当的多增加些钙质含量的食物。如奶酪、牛奶、奶制品、酸奶等都是钙质含量相对较高的食物,更为重要的是奶酪不仅含有丰富的钙质,其中的益生菌不仅可以缓解头痛对调理肠胃也有一定的帮助。

8.芝麻

芝麻中丰富的维生素E和镁元素都具有促进血液循环,促进雌激素水平的作用,特别是经期头痛的女发性,更建议在日常的饮食中适当的加点芝麻,效果会更好。

如果自己出现了头痛的症状,一定要重视起来,情况严重的一定要去医院接受相关的检查与治疗必不可少,一般情况下通过上述的一些食物进行合理的使用能够有所改善,自己要注意自己的生活方式要保证规律,并保持良好的心态。

杏仁其实有轻微的缓解头疼的作用,但是不能代替药物使用。且食用过多易上火。

降三高茶饮研究论文

有一些茶叶被认为具有降低三高(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的功效,但需要注意的是,这些茶叶的作用可能并不明显,不能完全替代药物治疗。此外,如果您正在服用药物,应在饮用这些茶叶之前咨询医生的意见。

以下是一些被认为有助于降低三高的茶叶:

降三高喝什么茶好?什么茶有降三高的作用?下面为大家介绍的几款茶,都有一定的降三高作用,作法简单,实用性强。降三高茶1、夏枯草蜜茶 适于高血压病患者.尤其对伴头痛眩晕、口苦咽干、面红目赤者效果更好。食材:夏枯草1 5克,蜂蜜5克夏枯草蜜茶的做法:夏枯草去杂洗净.放茶壶中,文火煎20分钟.滤除药渣,待温凉后调入蜂蜜调味即可。服用方法:代茶饮。温馨提示:夏枯草药性偏凉.身俸虚弱或脾胃虚寒者不宜服用。伴糖尿病者不宜加蜂蜜。夏枯草味辛苦,性微寒,可清肝明目,散结止痛,降低血压。蜂蜜调味并缓和药性。故此茶适于肝热及肝阳上亢弄高血压。降三高茶2、黄苠山楂茶 高血压患者.伴头晕体倦、胸脘满闷、多梦健忘、下肢沉重,中医辨证属于脾虚肝旺者。食材:黄芪30克.山楂40克黄苠山楂茶的做法:黄芪去杂质洗净;山楂洗净、去核,切两半。黄芪、山楂同故入沙锅内.加适量清水,先用武火煮开,再用文火慢煎30~40分钟即可。服用方法:每日1剂.代茶饮。温馨提示:山桂为酸味食物.长期食用易出统胃部不适.宜在餐后被用.不宜空腹服用。脾胃虚弱或消化性溃疡患者不宜。黄芪补中益气.祛淤散结.延年益寿.现代研究认为.黄芪有降压、强心、利尿、提高免疫力等功能,降压用量一般在30克以上。山楂健胃消食,行气散淤,富含黄酮类和有机酸类物质,又是高钾食品.对降压、降脂、预防动脉硬化有很好的保健作用。降三高茶3、菊花决明茶 适于各型高脂血症、高血压、动脉硬化患者。食材:杭菊花5克.决明子9克菊花决明茶的做法:决明子炒黄打碎。与菊花同时放入盖杯中.用沸水冲泡.加盖,焖1 5分钟后开始饮用。服用方法:代茶频饮。功效:决明子味甘、苦、咸.性微寒.清肝明目,滋肾通便,含大黄酚、决明素等10多种蒽醌类成分以及维生素A样物质和铁、锌、锰、铜、钴等微量元素.具有降低血浆胆固醇和甘油三酯.抑制动脉硬化形成以及强心等作用。温馨提示:但脾虚泄泻者不宜饮用。

绿茶,柠檬茶,龙井茶,碧螺春,红茶,荷叶茶,莲子茶,蒲公英茶,三七花茶,玫瑰花茶,菊花茶,灵芝茶,山楂茶

患有三高的老年人,可以缓解的茶是有:决明子茶、莲子心茶、葛根茶、首乌茶、荷叶茶等。除此之外还要注意平时的饮食,需要清淡低脂。

关于三叉神经痛论文文献

三叉神经痛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最主要的有以下三个:一是肿瘤压迫以后造成的疼痛,是继发性三叉神经痛,也叫症状性三叉神经痛;最常见的就是血管压迫,也叫原发性三叉神经痛;三是病毒感染,如带状疱疹感染后也会产生三叉神经支配区域的疼痛。

1. 本刊欢迎下列各方面的论著、经验总结等文章,(1)疼痛性疾病的诊治,如三叉神经痛、带状疱疹疼痛、舌咽神经痛、头部疼痛、面肌痊孪或麻痹、颈椎病、肩周炎、腰椎间盘突出症、雷诺病、癌痛以及某些内脏性疼痛,如顽固性心绞痛、膜腺炎疼痛及某些非疼痛性疾病用疼痛治疗方法有良好疗效者;(2)各种神经阻滞疗法的操作技术、用药、治疗的适应证、禁忌证与合并症;(3)疼痛性疾病的药物治疗及镇痛药的临床应用;(4)手术后镇痛、无痛分娩及各种无痛诊疗技术;(5)与临床密切相关的基础理论研究;(6)文献综述;(7)疼痛科室(中心)介绍;(8)述评。论著要求有丰富而具体的临床资料,在病情允许的前提下,有合理合适的对照组,评定治疗效果有适宜的标准,有随诊。2. 为了突出对疼痛性病症诊疗方法的介绍,本刊论著性文章的段落除前言外第一部分为方法,详细介绍治疗操作技术或研究方法,并详述效果评定标准和随诊时间;第二部分为临床资料,又分为一般资料与结果两部分。在资料内要求有症状与体征分析,在结果内应全面介绍研究结果,一般不加评论;第三部分为讨论,请密切联系本文临床资料,引证文献,总结经验,忌大段摘引与本文资料元关的书本知识,也忌将讨论写成文献综述。参考文献应主要为近 3~5年杂志上的,以亲自阅读全文者为限,不应引用文献中的文献,也不应从摘要中摘用,来稿请附全部参考文献的复印件。3. 论著文稿一般不超过 5000字(包括:摘要、关键词、参考文献、标点符号及图表所占用版面),并附 100字左右的中英文摘要,两者应基本致,按目的( Objective)、方法 (Methods)、结果 (Results)、结论 (Conclusion)的顺序书写。综述等文稿也请附简短的中英文介绍。英文摘要希请熟谙英文的本专业专家修正,字母拼写请认真核对。药物名称、特殊术语、英文缩略语在文中第一次出现时请加英文全文,本刊不用“封闭”术语,请改为局部注射、穴位注射或神经阻滞疗法等适当词语。4. 本刊栏目有述评、论著、临床经验总结、实验研究、短篇报道、病例讨论、综述与讲座、继续教育、新疗法与新药物介绍、疼痛科室(诊疗中心)简介、编委简介、业界先驱人物介绍和各种信息.其书写格式视具体内容而定。5. 表格一般采用三线表,分组进行比较的数字还应做统计学处理:图可用线条图、影像片或照片,要求灰度对比明显,影像片需附示意图;文中的数字及外文要认真核对,做到准确无误;附表与附图请排在文末,但应在文中表明位置。6. 来稿请打印式三份,要求 Word格式、 A4幅面、页边距均为 3cm、正文用 4号宋体、行距 倍,图表及其题目均居中。也可在网上投稿,稿件直接发送的本刊电子信箱,并在邮件主题中注明投稿,在邮件中注明自己的单位、通讯地址、电子信箱、联系电话;来稿需附寄稿件处理费 50元,被采用稿件刊登前按规定交纳版面使用费,发表后致稿酬。 1.文题应以最简明的词组表达论文的主要内容,文题与内容要一致,一般不超过20个汉字,尽可能不设副题;2.论著应有中、英文摘要及关键词。中文摘要按目的、方法、结果与结论共4段连续书写。摘要应反映全文的主要内容,不加评论和解释,结果内应有主要数据;3.英文摘要的主要内容应与中文摘要基本一致,也按Objective,Methods,Results,Conclusion的顺序书写,还应包括文题、作者、单位、市省及邮编。应请熟谙英文的本专业专家修正,一般不用缩略语,务必核对拼写无误;4.关键词的中、英文应一致,分别列在中、英文摘要下方,论著文稿一般2~5个,首标关键词应反映全文最主要的内容。英文关键词应以美国国立医学图书馆编写的Medical Subject Headings(MeSH)为准,其中文译名应按照中国医学科学院信息研究所编译的医学主题词注释字顺表,切勿杜撰;5.前言 主要介绍研究的背景,即引用文献对本病诊治的疑难处或各种诊治方法的优缺点及存在的问题做一简要评价,然后指出本文的目的,并说明本研究起止日期。本法治疗结果如何不应写在前言内;6.方法 除前言外,第1部分为治疗(诊断)方法。本刊要求资料与方法分开写, 将方法写在资料之前, 目的是突出诊治方法,使读者对方法学先有全面了解。在方法内主要介绍研究方法、试验方法、诊断与治疗方法,并介绍观察指标、疼痛评估方法、随访时间、效果评定标准及统计学处理。在方法内以介绍实际操作为主,不加评论与解释,文字难以描写清楚时,请用图示。仪器设备应注明产地、型号,所用参数如电压、频率等要描述,药品、试剂应注出其产地、批号、生产时间并加注英文,复合药物的成份与剂量必须写出。某些常规操作如消毒、铺巾等宜省略。个人创造的方法要详述其细节,改进的方法要详述改进之处,可用参考文献之角码标注原方法之来源,原封不动地使用他人之方法时不用角码,而直接写为“……方法见参考文献[1]”。随机对照研究应描述随机方法和所采用的盲法(单盲、双盲)。统计分析应说明其方法及选择依据。7.临床资料 此为全文的第2部分,其中又包括一般资料与结果两段,一般资料应有年龄、性别、诊断、病程、分组等基本资料,尤其强调某些特殊资料如特殊检查和一般资料的进一步整理,例如疗效与年龄、疗效与病程、疗效与不同治疗方法、疗效与不同病种、疗效与不同用药等多种因素相互关系的分析。在疾病诊断上,应对症状与体征进行统计分析,例如某种症状或体征有多少例,从而为诊断提供依据,而不是从书籍或杂志上抄录诊断标准。对于CT等放射学检查也要有分析统计,而不能仅写符合影像诊断。在临床资料内希作两组或两组以上资料的对比性观察。设立对照组,将使论文更具说服力。应在年龄、病种、病程、病变等一般情况基本相同(似)的前提下进行两种不同方法的对比。对照组必须在病情允许的前提下,采用合理、合适的治疗方法,以双盲或单盲法进行。对照组应在开始研究时设立,摘引过去的病例与现时相比较的方法不可取。充分的临床资料与详细的统计分析是讨论的依据。评定治疗效果应有严格而适宜的标准,不仅靠症状,还要有体征的复查。疗效的判定应在随诊时,而不是在治疗刚结束时。随诊时间的长短与随诊患者的多少直接反映论文的水平。只有长期,甚至数年的随诊,方能对某病的诊治结果做出恰当的评价。随诊时应尽可能包括完整资料,例如治疗后进行放射学复查,这对治疗方法的远期效果、适应证与作用机制可提供客观根据。结果或治疗效果作为临床资料的后一段,应客观真实、简洁明了,不必解释,不应与讨论内容混淆,可用文字说明,但最好用图、表表示,能收到一目了然的效果。文中若有图、表,则正文不需要重述其全部数据,只需摘述其主要发现或具有重要意义者。数据应翔实准确,避免数字不符。8.讨论为第3部分,是全文的关键,但充分的临床资料是写好讨论的基础。讨论应密切联系本文的临床资料,将作者的经验总结成理论,发展、修改或提高现有文献上的观点。讨论不应是操作技术的解释,也不是无临床资料作根据的主观臆断,更不能凭想象做推测或凭印象做结论,例如只有在分析统计并比较了两组不同病程患者的治疗效果后才能写病程长的效果差。参考或引用文献,尤其是近3~5年外文和中文期刊杂志上的文献全文十分重要,应该有针对性地引用其某观点、某看法、某方法或某数据.结合自己的临床资料加以评论,延伸自己的观点。引用文献不应大段摘录与本文临床资料无关的文字。众所周知的基本概念或书本上已明确记载的理论,不必抄袭。原本是一篇研究临床治疗效果的文章,却从文献中大量抄写发病与治病机制,是初写论文的通病,讨论的重点应是针对临床效果。非研究作用机制的文章,虽可涉及机制,但无必要用较多篇幅写机制。在描述镇痛合剂的作用时,习惯写的“局麻药止痛、维生素营养神经、激素抗炎”不必反复重述。引用文献尽量不以书籍作参考,因为即便是新出版的书籍,其内容也是陈旧的。参考文献的另一目的是和其他作者的研究相对照、相比较,同意或不同意某作者的观点均可写在讨论中,以便将自己的研究摆在该课题国内外整体研究范围之内写讨论,而不是只写自己的研究结果。参考文献是论文必不可少的内容,这是因为任何研究都是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进行的,不参考他人的经验不可能搞好研究。9.表 一律采用三线表,表的序号与表题在表的上方,只有1个表时,序号为表l,表内数据的单位相同时,计量单位在表题后注明。表格的主语如分组,一般在表的左侧,谓语如统计指标在表的右侧,尽量避免主、谓语倒置。表内计量单位不相同时,计量单位应标在该统计指标后,主、谓语项目较多时可分层。表内某项未测,填入“一”符号;结果为零的例数或百分数均写“0”;同一栏上下各行的数字应按个位数对齐,若数值中有(士)或(~)号者,则按此符号上下对齐;同栏内的数字要求小数点后的位数一致;表内数字或文字需加备注时,在其右上角依次标注“*”、“#” 、“△”、“☆”符号,在表下以简练文字注释。表内某项未测,填入“一”符号;结果为零的例数或百分数均写“0”;同一栏上下各行的数字应按个位数对齐,若数值中有(士)或(~)号者,则按此符号上下对齐;同栏内的数字要求小数点后的位数一致;表内数字或文字需加备注时,在其右上角依次标注“*”、“#” 、“△”、“☆”符号,在表下以简练文字注释。10.图 插图应有自明性,即只看图、图题与图例,即可理解图意。一般用线条图,要求线条均匀、主辅线分明。图的高度与宽度之比为5:7,图中文字在缩放后以6号或新5号为宜,图例一般标注在图形内的空白处,图号与图题在图的下方。照片图要求清晰、准确,灰度对比明显。病理照片应标明染色方法与放大倍数如HE×200。影像片需附示意图,便于读者看懂。11.量和单位 体内压力恢复使用mm Hg、cm H2O。在组合单位中斜线不应多于1条,例如mg/kg/d应写成mg/(kg·d)或mg·kg-1·d-1。时间的表示,日用d,小时用h,分用min,秒用s,但不能用第×d。平均值±标准差用(平均值士标准差)单位符号表示,例如(±)kg。数量范围用~符号,例如1~2h,1%~2%。12.统计学符号均用英文斜体,如算术平均数用小写x,标准差用小写s,标准误用英文小写斜体sx,,t检验用小写t,相关系数用小写斜体r,但F检验用英文大写斜体F,中位数用英文大写斜体M ,卡方检验用希腊文小写斜体χ2,样本数用英文小写斜体n ,概率用英文大写斜体P,概率数值用小数表示,例如P<,不用百分数(P<5%)13.药名在第1次出现时需加注英文,医学名词、药品名称应以通用名称为准。不应使用商品名,但可注出商品名及其产地,。冠以人名的综合征、体征、方法等,人名后不加“氏”,外国人名后也不加“'s”,例如霍纳综合征(不加氏字),但若人名为单字,加“氏”,例如唐氏综合征。14.中、英文缩略语在第1次出现时应写出其全称或英全文,本刊不采用非规范的缩略语,例如静注应写成静脉注射。英文名词除专用名词(国名、地名、姓名、公司、注册商品名)首字母大写外,其余首字母均小写。本刊不用“封闭”术语,请改为“神经阻滞疗法”。 实用疼痛学杂志参考文献著录格式,按照GB7714-87《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的规定,采用顺序编码制:1 文内引用参考文献的标注文内标注引用文献,以出现的先后顺序连续编号,并将序号置入方括号中。正文中引用参考文献按下述3种格式之一标注角码,角码在右上角:(1)Birbaumer等[1]指出吗啡从体内排泄缓慢。(2)三叉神经痛的发病有3种机制参与[2, 4, 6]。如序号连续(统一论点参考了连续的4篇论文),可书写成[1-4]。(3)间质细胞cAMP含量测定方法见文献[7]。正文指明原始文献作者姓名时,角码标注于作者姓名之后(如例1);正文未指明作者时,角码标注于句末(如例2);正文直接述及文献序号时,不用角码标注(如例3)。标注应尽可能靠近有关引文。标注写在标点符号之前。如引文在全句之末,其中句号在引号之内,则应标注在引号之外(“……。”[x] ),否则应标注在句号之内(“……”[x]。)图中引用参考文献,按其在全文中出现的次序编号,序号标注写在图的说明或注释中,图中不应出现引文序号标注。表中引用参考文献,按在全文中出现的顺序编号,在表注中依次标注;若必须在表身中标注,可另列一栏并将引文序码置于方括号之中,以避免与表中其他数字相混淆。2 文后参考文献表文后参考文献表的顺序应按文中引文的顺序依次排列,用阿拉伯数字书写,不加方括号,也不用标点,序号后空一字,按GB 7714-87要求依次著录。只有1条参考文献时,序号写为1。著录用文字原则上要求用文献本身的文字,数字除版次、期号、册次、页数、出版年等用阿拉伯数字表示外,均保持文献上原有的形式。责任者(个人作者或集体作者)不超过3位时全部照录。责任者超过3位时,只著录前3位责任者,其后加“, 等”或者其他与之相应的字(西文加“, et al”,日文加“, 他”,俄文加“, идр”)。地址:河北省石家庄市健康路12号,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内《实用疼痛学杂志》杂志社 邮政编码:050011

三叉神经痛 三叉神经是支配颌面部的感觉与运动功能的主要脑神经之一。三叉神经痛是指在三叉神经分布区域内出现的阵发性电击样剧烈疼痛,历时数秒或数分钟,间歇期无症状。病程呈周期性发作,疼痛可自发,也可因刺激扳机点引起。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病员无论病程长短,神经系统检查无阳性体征。口服卡马西平治疗有效。三叉神经痛应注意与下列疾病相鉴别:牙痛和其他牙源性疾患、鼻旁窦炎、偏头痛、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征、舌咽神经痛、非典型面部神经痛。 参考资料: 三叉神经痛分原发性和继发性二种。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是指面部三叉神经分布区反复发作的、短暂的剧烈疼痛,无三叉神经损害的体征,其病因尚未完全明了。 本病多见于女性,常在40岁以上发病。绝大多数为单侧性,个别病例为双侧性。疼痛发作突然,常从面颊、上颌或舌前部开始,很快扩散。疼痛剧烈难以忍受,有针刺样、刀割样、触电样或撕裂样。发作严重时可伴有面部肌肉抽搐、流泪和流涎等症状,因此称为痛性抽搐。每次发作持续时间很短,短至数秒钟,长至1~2分钟,可连续多次发作。发作间歇期可完全无疼痛。一般白天或疲劳后发作次数增多,症状较重,休息或夜间发作次数减少,症状亦轻。病人的唇部、鼻分、颊部、口角、犬齿及舌等处特别敏感,稍一触碰即可引起一次发作,称为“触发点”。发病初期,发作次数较少,间歇期较长,以后发作次数增多,间歇期也缩短,这样反复发作可持续数月,然后缓解一时期,接着再发作,很少能自愈。一般在冷天易发作。 诊断时需与牙痛(为持续性钝痛,可发现病牙)、副鼻窦炎(为持续性胀痛,副鼻窦处多有压痛)、青光眼(前额痛为持续性胀痛,有怀疑时可测眼压)鉴别。当三叉神经痛伴有三叉神经受损害的体征或其他颅神经损害体征以及肢体功能障碍时,称为继发性三叉神经痛,说明颅内严重病变,需及时去医院作必要的检查。 原发性三叉神经痛首先应采用药物治疗,可选用痛痉宁、苯妥英钠、氯丙嗪、安定、七叶莲以及各种止痛剂。对长期药物治疗效果不好或服药后有反应的患者,可考虑手术治疗;发作严重,服药治疗无效,又不愿接受手术,或健康情况不能承受手术者,可考虑作三叉神经封闭治疗。 原发性、继发性三叉神经痛的病因分别是什么? 目前对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病因仍不清楚,有以下几种说法: (1)血管压迫学说: 1920年Cushing提出,原因不明的颅神经麻痹,可由脑干附近的动脉压迫所致。压迫血管可能是脑底动脉和小脑上动脉。 (2)机械压迫学说: 1937年Lee提出三叉神经痛是由于三叉神经根受到岩骨嵴的压迫所致。有人发现三叉神经痛患者齿状突的位置平均较正常人为低。而颅底陷入是导致三叉神经痛的主要原因。 (3)缺血学说: 因三叉神经痛多见于50岁以上的老年人,因易合并有动脉粥样硬化及脑缺血,故有人提出,三叉神经节的神经细胞因反复缺血而致三叉神经痛。 (4)中枢病源学说: 有人把三叉神经痛解释为丘脑症候群,类似癫痫发作。病灶并不在三叉神经根、半月神经节或周围支上,而是由于丘脑�皮层机能障碍和脊髓三叉神经核团异常引起,三叉神经脊髓束核罗氏胶质内中间神经元变性,中枢性门功能的抑制解除而致疼痛发作。 (5)其他学说: 有人认为三叉神经痛是病灶性或病毒感染所致,提出感染学说;还有人认为由于患者胃酸减低、蛋白质消化不良,产生组织胺或类组织胺物质,使三叉神经过敏性水肿而致三叉神经痛的变态反应学说。 继发性三叉神经痛是沿三叉神经走行的肿瘤、炎症、血管病变及颅骨病变所致。 (1)脑干病变: 延脑和桥脑的病变,如脑干空洞症、血管病、炎症、多发性硬化、肿瘤等。疼痛表现不典型伴有脑干结构损害的表现。 (2)三叉神经干病变: 多为桥小脑角肿瘤、蛛网膜炎等。伴有三叉神经分布区的感觉和运动障碍。 (3)三叉神经半月神经节病变: 颅底肿瘤、颞叶下部脑膜瘤、转移瘤或颅底蛛网膜炎等可侵犯半月神经节。三叉神经分布区的带状疱疹是其主要特征。 (4)三叉神经根病变: 眶内肿瘤、眶上裂综合征、海绵窦部病变都可侵犯三叉神经根而致三叉神经痛。 因上述原发性或继发性种种原因造成三叉神经局部脱髓鞘,由此引起周围性异位性复发性电活动及三叉神经核的节段性抑制的丧失,致使原发性传入纤维活性增加,这样在存有正常三叉神经核内控制传入活动的抑制机制受损害时使三叉神经核中间神经元阵发性释放,因而,当累及三叉神经的易损伤性三叉丘脑转换神经元时发生神经元活性的阵发性爆发而出现三叉神经痛。 三叉神经痛的临床表现有哪些,其药物治疗、封闭法治疗、手术治疗如何实施? 三叉神经痛的发病年龄较广,文献报告最小的发病年龄为10岁,最大的为89岁,但多数发病年龄为中、老年人,有人统计平均为51岁。当20~40岁出现三叉神经痛应多考虑为多发性硬化致桥脑脱髓鞘损害。女性发病稍高于男性,一般认为男女之比为2∶3。 疼痛通常局限于一侧三叉神经分布区内,最多为第2支(主要为颊部、上唇和上齿龈处)和第3 支(下唇和下齿龈)同时受累,其次为单独第2支和第3支,再次为三支同时受累。疼痛通常为发作性的闪电式,短暂而极端剧烈的疼痛,呈电击、刀割、烧灼或针刺样疼痛,疼痛大多浅表,由一定的痛灶开始,并向受累神经的分布区域放射,也可由一支串到另一支或波及整个3支范围,甚至偶见放射至枕部或肩部,但从不跨越中线而及对侧。有时疼痛发作时可伴有流泪、流涕,由于疼痛剧烈,患者常以手用力揉搓疼痛部位,以致患侧颜面发生皮肤擦伤、增厚甚至眉毛脱落等。有的患者疼痛发作时,不断地作吮口唇、咀嚼等动作,以期减轻疼痛。短暂而迅速的反复发作是三叉神经痛的重要特征,疼痛骤然发生而无先兆,开始每次几秒又第2次疼痛。有些在每次疼痛间歇期仍有钝痛,并未完全缓解,因而,病人常诉说疼痛持续几小时甚或几天。疼痛可见周期性发作,尤其在发病后最初几年内,每次发作期可持续数周至数月,然后不明原因地突然疼痛自行缓解,间歇数周、数月乃至数年后再度复发。一般多于冬夏季缓解,春秋季复发。 三叉神经痛药物治疗有:(1)卡马西平:又称酰胺咪嗪、卡巴咪嗪、痛痉宁,是目前认为治疗三叉神经痛最好的药物。治疗开始口服~克,每日1~2次。逐渐加量,直到疼痛消失,维持2周左右,再逐渐减量。一般每日用量~克,最大剂量不超过克/日。 (2)苯妥英钠:成人开始治疗每次克,每日3次口服,逐渐增量,最大不超过克/日,待疼痛消失一周后再逐渐减量。肌肉或静脉注射一次~克,每日总量不超过克,临时用等渗盐水溶解后应用。副作用有头晕、嗜睡、共济失调。 (3)氨苯氨丁酸:可作为以上两种药物的替代药物。剂量为每次10毫克,每日3次,逐日加量至每日60~80毫克。副作用有嗜睡、恶心或呕吐。 (4)氯硝安定:口服开始剂量为1毫克/日,分3次口服,即可产生治疗效应,而后每三日调整药量~1毫克,直至有满意的治疗作用,维持剂量为3~12毫克/日。此药个体差异大,最大可达20毫克/天。停药时应逐渐减量。 (5)唛酚生:口服每次1克,每日3次,如能耐受,渐增每次3克,每日3~5次,至疼痛消失。或将4克唛酚生溶于5%葡萄糖500毫升中,于12小时滴完,用药2~3天疼痛缓解后改为口服。 (6)维生素B12:用法每次100微克,每日1次,肌肉注射,连用10天,改为每周2~3 次,持续3周。一般常与卡马西平或苯妥英钠合用。 (7)山莨菪碱:即“6542”,口服每次5~10毫克,每日3次。肌注每次10毫克,每日2~3 次,疼痛减轻后改为10毫克,每日1次。 (8)七叶莲:每次3片,每日4次。肌注每次4毫升,每日1~2次。可与其他药物合用。 (9)毛冬青:每次2~4片,每日3次。症状严重者可肌肉注射,每次2毫升,每日2次。 封闭疗法是将无水酒精或其他化学药物直接注入到三叉神经的周围支、神经干或半月神经节内,使注射部位神经组织发生凝固性坏死,阻滞神经的传导功能,致使该神经分布区域内感觉丧失,从而消除疾病。 封闭疗法最常用的药物是无水酒精,其次是甘油、维生素B12、强地松龙等。 穿刺部位选择相应的三叉神经痛的发作区域的固定穿刺点,如第一支的眶上孔、第二支的眶下孔、第三支的颏孔。 经药物、酒精封闭等综合治疗无效,病情严重而身体条件又允许者,可考虑手术治疗。 目前手术治疗大致可分为以下四种: (1)三叉神经周围支切断术; (2)三叉神经感觉根切断术,为目前的首选术式; (3)延髓三叉神经脊髓束切断术,仅适用于个别伴有严重的第一支痛或在双侧三叉神经痛时选一侧行此手术; (4)半月神经节及后根减压术,适用于患第一支痛的年轻人或双侧三叉神经痛者 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治疗方法有哪些? 三叉神经痛分原发性三叉神经痛和继发性三叉神经痛。继发性三叉神经痛应针对病因治疗(如肿瘤切除等)。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病因不是很明确,其治疗方法有很多。药物治疗、针刺疗法、封闭疗法、理疗、组织疗法、半月神经节射频控温热凝术、手术疗法均可应用于三叉神经痛的治疗中。但应首选对机体损害较小的方法。 原发性三叉神经痛首选药物治疗。卡马西平(又称痛痉宁或酰胺咪嗪)100mg,口服,每日2次,若不能止痛,则每日增加100mg,直至疼痛被控制为止,其每天最大用量不可超过。也可用苯妥英钠100mg,口服,每日3次,其每天最大用量为600mg。此外,可肌注维生素B12�,2周为一疗程。也可口服中成药七叶莲3片,每日4次。654-2(山莨菪碱)5~10mg,每日3次等。 针刺时应选择邻近神经干的穴位,要使患者有强烈的针感。眼神经痛常选下关、太阳、丝竹空、头维等配合谷穴;上颌神经痛可选下关、迎香、颊车、听会、四白配合谷穴;下颌神经痛选合谷、下关、大迎、地仓、颊车等穴位。 封闭疗法对三叉神经痛也有一定效果。可用1%~2%普鲁卡因与维生素B12行疼痛神经支阻滞麻醉,或穴位封闭,每日1次,10天为一疗程。理疗时,可将维生素B1或维生素B12和普鲁卡因用离子导入疼痛部位或穴位,使疼痛减轻。组织疗法是把1cm的缝合肠线埋入罹患分支的神经孔附近或膈俞穴处,也可将冷藏的组织浆2~3ml注射于腹部皮下组织或肌内,每周1次。注射疗法常用无水酒精注射于罹患部位的神经干或半月神经节,使局部神经纤维变性,以阻断神经传导。半月神经节射频控温热凝术止痛效果好,复发率较低,可重复使用,采用能精确控温的热源�射频发生器及其配套的温控电极和19号绝缘针,将针刺入卵圆孔达半月神经节,利用射频电流在组织内产生热,根据不同神经纤维耐受的温度不同,有选择的破坏传导痛觉的纤维,而对热抵抗力较大的触觉纤维不受影响,但操作必须精确,严格消毒。 当其他所有治疗均无效时,可采用手术治疗。如X线片示有病理骨腔,可予以清除;怀疑埋伏智齿为病灶牙时,应予以拔除。必要时行三叉神经周围支撕脱术,常撕脱下牙槽神经和眶下神经;还可行颅内手术,以切除部分三叉神经根及行微血管减压术。 中医是怎样治疗三叉神经痛的? 三叉神经痛以单侧面部的阵发性、电击性、短促而剧烈的疼痛为特征,临床可分为原发性与症状性两类,其中原发性三叉神经痛多在40岁以上人中发生,女性较为多见。中医认为病因虽然多端,但以风、热、痰、虚四者为害最多,具体辨证论治如下: 风寒外袭型,起病较急,疼痛较甚,或面颊有拘急收紧之感,得温熨痛减,吹风受寒辄发或加重,或兼头痛,鼻流清涕,口不渴,舌苔或薄白或白腻,脉浮紧或弦紧。治拟疏风散寒,方用川芎茶调散加减,其中川芎12克,荆芥12克,防风9克,羌活12克,白芷12克,薄荷6克,甘草6克,细辛3克。 胃火上攻型,面颊及齿龈疼痛如灼,遇热痛增,面红目赤,口渴喜饮,心烦,大便秘结,溲赤,舌质红苔黄,舌边红,脉滑数。治拟清泻胃火,方用清胃散加减,其中当归15克,黄连12 克,生地20克,丹皮12克,升麻9克,生石膏30克,知母12克,白芷9克。 肝胆郁热型,患侧阵发性灼痛,痛连头角,时作抽掣,常因情志刺激而诱发,心烦易怒,面红目赤,口苦,舌尖红,苔黄,脉弦数。治则为清肝利胆,方用当归龙荟丸加减,其中当归12克,龙胆草15克,栀子9克,黄连9克,黄芩9克,大黄6克,芦荟9克,青黛1克,柴胡12克,白芍30克,钩藤12克,地龙9克。 阴虚风动型,面部胀痛,面肌或作抽搐,或麻木不仁,郁怒加重,头晕目眩,心烦易怒,面部烘热,失眠多梦,腰膝酸软,耳中蝉鸣,咽干目赤,舌质红少苔,脉弦细而数。治应滋补肝肾、平肝熄风,方用天麻钩藤饮加减,其中天麻9克,钩藤12克,石决明18克,栀子9克,山萸肉15克,白芍30克,牛膝15克,杜仲9克,益母草15克,桑寄生20克,夜交藤20克,茯神1 2克。 气血亏虚型,头面痛频发,痛势隐隐,有空痛感,起则痛甚,卧则减轻,遇劳易发,面色苍白,肢体倦怠,气短懒言,饮食减少,舌质淡苔白,脉细弱。治应益气养血,方用补中益气汤合四物汤化裁,其中黄芪15克,党参12克,升麻3克,柴胡6克,当归15克,陈皮9克,白术12 克,川芎9克,熟地15克,白芍20克,炙甘草6克。 瘀血阻络型,面痛屡发,痛有定处,或痛如针刺,日久不愈,日轻夜重,面色晦滞,舌质紫暗,脉弦涩或细涩。治拟逐瘀通络,方用通窍活血汤加减,其中赤芍15克,川芎15克,桃仁15克,红花9克,麝香(冲服)克,全虫9克,蜈蚣2条,生姜6克,老葱3根,大枣7枚,黄酒适量。 风痰阻络型,面颊闷痛,或麻木不仁,眩晕恶心,或时吐痰涎,胸脘满闷,肢重体倦,舌苔白腻,脉弦滑。治应祛风化痰,方用牵正散合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其中白附子5克,僵蚕12 克,全虫5克,半夏12克,白术15克,天麻9克,茯苓12克,橘红15克,甘草6克,生姜6克,大枣4枚,白芷9克,蔓荆子6克。 针灸:第一支痛选阳白、攒竹、太阳;第二支痛选四白、迎香;第三支痛选大迎、夹承浆、下关。配穴为合谷、内庭;如因风热引起的,可配风池、外关;若因肝阳头痛,可配太冲、太溪、风池;阴虚火旺的,可配复溜、太溪。由于本病经年不愈,故常间日或3日针灸1次,30次为1疗程。 推拿:病人仰卧,以一指禅、点、按、揉、抹、直推等手法施于阿是穴、阳白、鱼腰、太阳、上关、下关、颧�、颊车等穴各2分钟,而后让病人坐起拿风池、天柱、合谷各2分钟。如属风热者,在手阳明、手少阳肘以下循行线上施以擦法;属肝阳上亢者,在足厥阴经膝下循行线上施以擦法;如属虚火上炎者,在足少阴膝以下部位施以擦法,均以透热为度。 梳头可治疗三叉神经痛 三叉神经痛患者,每天起床后和睡觉前,可用木梳从前额经过头枯梳至后颈部,开始时生分钟梳25次左右,5分钟后逐渐加快速度。用力均匀,以不划伤头皮为度,每次梳10分钟,一周后疼痛可逐渐减轻,1个月后便基本痊愈。

目录 1 拼音 2 英文参考 3 西医 三叉神经痛的诊断 病史及症状 体检发现 辅助检查 鉴别 三叉神经痛的治疗 药物治疗 封闭疗法 手术治疗 4 中医 古人对三叉神经痛的论述 中医治疗三叉神经痛现代研究 三叉神经痛的病因病机 三叉神经痛的治疗 疗效标准 辨证治疗 风寒外袭 症状 方药治疗 推拿治疗 胃火上攻 症状 方药治疗 肝火上炎 症状 方药治疗 痰瘀阻络 症状 方药治疗 单方验方 中医治疗三叉神经痛用药规律 针灸治疗 体针 穴住注射 电针 耳针法 推拿治疗 其他措施 医案 三叉神经痛患者日常保健 5 参考资料 附: 1 治疗三叉神经痛的穴位 2 治疗三叉神经痛的中成药 3 三叉神经痛相关药物 1 拼音 sān chā shén jīng tòng 2 英文参考 epileptiform neuralgia face ague forthegillFothergill’s neuralgia prosopalgia tic douloureux TN tortua facies trifacial neuralgia trigeminal neuralgia trismus dolorificus 3 西医 三叉神经痛系叁叉神经分布区内反复发作阵发性剧痛的一种疾病,原因不明,也可继发于其他疾病。以中老年人多见。临床表现多见于一侧面部,剧痛往往骤然发作,持续数秒在1~2分钟,重者可出现面部抽搐。多在40岁以后发病。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病因至今不明,现代西医学亦缺乏有效而又无副作用的疗法。 三叉神经痛的诊断 病史及症状 常无预兆骤然出现的闪电式、短暂而剧烈的疼痛。如电灼样、针刺样、刀割样或撕裂样剧痛。病人常以手掌或毛巾紧按病侧面部或用力磨擦面部,以期减轻疼痛。严重者伴有面部肌肉反射性抽搐,口角牵向一侧,并有面部发红、结合膜充血、流泪、流涎等症状,又称"痛性抽搐"。每次发作仅持续数秒到12分钟即骤然停止.间歇期一切如常,发作频度可数日一次,或数分钟一次。 体检发现 神经系统检查多无阳性体征,但可有以下发现:1.板击点:病人面部叁叉神经分布范围的某个区域内特别敏感,稍加触发即可引起疼痛发作,以上下唇、鼻翼、颊部等常见,故称此区域为"板击点"。 2.病人因痛而不洗脸、刷牙、进食,致面部、口腔卫生极差,精神抑郁、情绪消极。 3.由于痛时经常磨擦面部皮肤致患侧面部皮肤粗糙,眉毛稀少或缺如。初起病人多疑为牙痛而误拔牙齿。 辅助检查 原发性叁叉神经痛辅助检查多无异常,继发性叁叉神经痛、腰穿CSF可有异常,必要时内听道X线摄片,头颅CT或MRI检查。 鉴别 三叉神经痛常需与三叉神经炎、牙痛、舌咽神经痛等相鉴别。 三叉神经痛的治疗 药物治疗 原发性叁叉神经痛用卡马西平或得力多100mg 3/d次,苯妥英钠100mg 3d/次。中药七叶莲片,每次4片, 3/d次。继发性叁叉神经痛应积极治疗原发病。 封闭疗法 5%石碳酸、95%酒精等注射于叁叉神经半月节或分枝处以阻断其神经传导获得止痛效果。 手术治疗 分为 ①周围支切断术; ②叁叉神经感觉根部分切断术; ③叁叉神经脊髓束切断术; ④叁叉神经减压术。用于经保守治疗无效者可采取手术治疗。 4 中医 古人对三叉神经痛的论述 中医学无相类似病名,一般将其归属于“偏头痛”、“面痛”等范畴。早在《黄帝内经》中就有类似本病的记载,如《黄帝内经灵枢·经脉》篇提到颔痛、颊痛、目外眦痛;《黄帝内经素问·缪刺论》有“齿唇寒痛”之症等。后世医家对本病的征候特点有较细致的描绘和较深入的认识。如《医林绳墨》谓:“亦有浮游之火,上攻头目或齿异不定而作痛者。”阐述了其病机与症状。《张氏医通》中云:“面痛……不能开口言语,手触之即痛。”《证治准绳》还进一步加以分类曰:“面痛……暴痛多实,久痛多虚。”《医学纲目》和《普济本事方》尚有面痛治验的记述,以上表明我国古代医家对本病的证治已积累了一定经验。 中医治疗三叉神经痛现代研究 现代首篇以针灸治疗本病的报道见于1955年,而用中医中药证治的临床文章则迟至60年代中期才出现。自70年代起,开始有较大样本的观察资料公诸于世,对一些有效的中草药如七叶莲等进行了一系列发掘研究。取得明显进展是在80年代,这一时期所发表的有关论文达70余篇,为六、七十年代总数的10倍以上。通过大量实践,对本病的病因病机的认识逐渐趋于一致。在治疗上,创制新方,改进剂型,产生了不少重复性强的有效专方,发现了活血化瘀之法对本病的作用,如活血与祛风并用,或突出活血,或加虫类药逐瘀,往往可以明显提高疗效。值得一提的是针灸治疗,近十余年来,随着穴位刺激方法的不断增多和对针刺部位的反复探寻、筛选,其有效率亦获得迅速提高。目前,还有一些单位重视中西药物协同增效途径的探索。 从已收集到的文献统计,中医药和针灸治疗本病的有效率在90%左有。 三叉神经痛的病因病机 三叉神经痛的病因,目前比较一致的认识为:一是外感风寒或风热,二是内伤七情、饮食或劳倦。其病机可归纳如下: 风寒外袭 风寒侵犯阳明,风阳升发,易犯头面,而寒为阴邪,其性凝滞,致血脉收引,气血闭塞,而产生疼痛。 胃热上攻 过食炙赙辛热之物,胃热偏盛,或外感风热,邪热犯胃,胃火熏蒸,循经上攻头面。 肝火上炎 多因内伤七情,肝气郁结,郁而化火;或因肾阴不足,水不涵木,阴虚阳亢,肝胆之火升腾。肝火循胃络上扰面颊而发病。 痰瘀阻络 多因病程长久,脾虚运化失常,痰浊内盛,阻塞脉络;或久病入络人血,瘀血内阻,络脉不通,不通则痛。 三叉神经痛的治疗 疗效标准 目前对三叉神经痛的疗效分级尚不一致,有分三级,有分四级。且本病可以出现较长的缓解期,故应包含一定随访期。据多数医家的意见,综合如下: 缓解:痛止,诸症消失,随访半年以上未见复发者。 显效:痛止,诸症基本消失,随访时间不足半年,或在3~6个月内复发,但症状较前轻,再治仍有效者。 有效:疼痛减轻,发作间歇期明显延长,症状改善者。 无效:疼痛程度及发作次数减轻不明显或症状无改善者。 辨证治疗 《证治汇补·面痛》:“面痛皆属于热,但暴病多实,久病多虚。饮食妨碍,皆因膏粱风毒;食卧少安,无非胃虚有火。” 《张氏医通·诸痛门》:“面为阳明部分,而阳维起于诸阳之会,皆在于面,故面痛皆因于火,而有虚实之殊。” 实火者治宜清热解毒,用犀角升麻汤等方。 老人过劳,饥则面痛,用补中益气加芩、栀、连翘、鼠粘、黑参。 郁结积成胃热,而致面痛,用越鞠丸加山栀、连翘、贝母、橘红之类。 风寒外袭 症状 常因冷天或感风寒而发作或加重,痛时面肌有紧缩感,呈阵发性短暂抽搐样剧痛,局部喜热敷,口不渴。舌苔薄白或白滑,脉浮紧或沉迟。 疼痛呈阵发性抽动样痛,痛势剧烈,遇冷加重,得热则舒,舌淡红,苔薄白,脉浮紧[1]。 方药治疗 治法:祛风散寒,温经止痛。 处方:川芎、白芷各30克,制川乌、藁本各9克,细辛3克,荜拨12克,甘草6克。 加减:疼痛剧烈加麻黄、制附子;久治不愈,配合外治,其法为:细辛10克,胡椒或川椒10克,干姜6克,白酒15~30毫升,加水适量,置于锅内煎煮,煮沸后用一喇叭形纸筒,一端罩在药锅上,另一端对准鼻孔,令病人吸入药气,每日2次,每次10分钟。 常用成方:川芎荼调散、麻黄附子细辛汤加味等。 推拿治疗 选穴:太阳、头维、上关、下关、翳风、颊车、听宫、听会、耳门、颧髎、睛明、四白、外关、合谷[1]。 操作方法:患者仰卧位或坐位。医者以一指禅推法从太阳至头维、从太阳到上关和下关,往返6~8遍。以一指禅推法沿眼眶做“8”字型操作,往返5~6遍。指按揉翳风、颊车、下关、听宫、听会、耳门、太阳、颧髎、睛明、四白,每穴1分钟。用扫散法在颞部胆经循行路线,自前上方向后下方操作,两侧交替进行,各做30次左右。用大鱼际揉法在颜面部应用约3分钟。用点法、指揉法在触发点上施用1分钟左右,刺激要强。拿外关、拿合谷,每穴约1分钟,用力以酸胀为度。[1] 胃火上攻 症状 面颊呈阵发性剧痛。遇热诱发,痛如火燎肉裂,龈肿口臭,烦躁不安,口渴喜饮,大便干结,小便赤黄,或有胃脘隐痛。舌质红,苔黄厚或腻,脉滑数。 方药治疗 治法:清胃泻火祛痛。 处方:川芎10克,生大黄12克(后下),芒硝10克(分冲),板蓝根10克,银花10克,枳壳10克,僵蚕6克,全蝎粉3克(分冲)。 加减:火烙样痛加石膏、黄芩;第一、二支痛为主加葛根,第三支痛为主加升麻、丹皮。 常用成方:清胃散、白虎汤合泻心汤。 肝火上炎 症状 患侧频发电击样疼痛,痛时面红目赤,烦躁易怒,怒则发作,胁肋作胀,口苦咽干,舌质红,苔黄腻,脉沉弦。如为虚火上炎,则抽搐剧痛,午后加重,颧红烦热,失眠健忘。舌红少苔,脉细弦数。 方药治疗 治法:泻肝降火止痛。 处方:川芎30克,龙胆草15克,生地10克,当归、白芍、丹参各12克,黄芩、白芷、全蝎、蝉蜕、地龙各9克。 加减:便秘加大黄;血压高加钩藤、夏枯草;阴虚加女贞子、石决明、知母。 常用成方:清肝散加减。 痰瘀阻络 症状 经久不愈,时作时止,剧痛时如锥刺刀割;如为痰阻,胸睦满闷,呕吐痰涎,便溏面晦,舌质暗淡,苔滑腻,脉沉滑;如为血瘀,痛处固定不移,午后加剧,舌质偏暗,或见瘀斑瘀点,脉细涩。 方药治疗 治法:化痰祛瘀通络。 处方:川芎、羌活、僵蚕、秦艽各10克,细辛5克,鸡血藤30克,蜈蚣2条,全蝎、甘草各6克,桃仁9克,红花10克,姜半厦6克,胆南星5克。 加减:瘀重加赤芍、丹参;寒重加制川乌。 常用成方:血府逐瘀汤加减。 疗效:上述四型,按以上方药共治疗456例,缓解及显效220例,有效156例,无效80例,总有效率为% 单方验方 ①七叶莲制剂 组成:以七叶莲配制成注射液(每安瓿2毫升9相当于原生药5~10克)或片剂(每片含干浸膏0.4克,相当于生药5克)。 用法:肌肉注射,每次2~4毫升,每日1~2次;口服片剂,每次3片,每日4次。 疗效:共观察82例,缓解2例,显效30例,有效29例9无效21例,总有效率为%。 ②桑椹煎剂 组成:桑椹子150克。 用法:将桑椹子清洗后水煎,分3次口服。 疗效:以本药治疗6例,疗效颇好。适用于阴虚内热者。 ③蓝根僵蚕丸 组成:板蓝根60克,僵蚕60克。 用法:将二药共为细末,水泛为丸,梧桐子大,每瓶装60克。日服2次,每服10克。温开水送服。 疗效:以本方治疗4例,均有效。适于风热外袭所致者。 ④川芎止痛汤 组成:川芎20~30克,荆芥、防风、全蝎各10~12克,地龙15~25克,细辛3~6克。 加减:寒重加炙附子(先煎1小时至无辣味,再纳人余药)、荜拨;热重加生石膏、黄芩、黄连;瘀重加赤芍、丹参、五灵脂;阴虚加生地、天麻、龟版、黄柏、知母。 用法:每日1剂,水煎,重者每日2剂。 疗效:共治86例,缓解44例,显效32例,有效6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 ⑤止痛汤 组成:生地30克,玄参20克,生石膏(打碎先煎)30克,细辛3克,没药15克,麦冬15克,牛膝6克,白芷10克,当归10克,川芎12克。 加减:寒重加赤芍、红花;便秘加大黄或火麻仁;痛剧加珍珠母;反射性抽搐加钩藤、蜈蚣。 用法:每日1剂,水煎,剧痛可日服2剂,分4次服。 疗效:共治疗56例,缓解15例,显效32例,有效7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 ⑥三叉Ⅰ号片 组成:川芎、桃仁、红花、蔓荆子各9克,菊花、地龙、白芍各12克,细辛9克。 用法:先将细辛、菊花提取挥发油备用,再将已提过挥发油的细辛、菊花同余药(白芍用半量)煎制成膏状,加等量的95%乙醇过滤,再浓缩至膏状,再以半量白芍细粉与煎膏制成颗粒,喷入挥发油,加润滑剂压片。每片重克(含生药克)。每次服8片,每日3次。大剂量,每次可服16~20片。 疗效:共治疗100例,缓解18例,显效22例,有效23例,无效37例,总有效率为63%。 ⑦颅痛宁 组成:川芎2份,荜拨1份。 用法:上药用水醇法提取,制成注射液,每毫升含生药2克。每次肌肉注射4毫升,每日3次,缓解后减半量。 疗效:共治疗82例,显效52例,有效24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为%。与西药治疗相比,发现本法疗效较佳。 ⑦龙蝎饼 组成:地龙5克,全蝎20个,路路通10克,生南星、生半夏、白附子各50克,细辛5克。 用法:上药共为细末,加一半面粉,用酒调成饼,摊贴太阳穴,以敷料固定,每天1次。 疗效:以上法治疗45例,显效42例,有效3例,总有效率为100%。 中医治疗三叉神经痛用药规律 通过大量临床实践,本病治疗用药己取得一定经验。现将所收集的观察人数在30例以上的18首专方归纳统计,其用药情况娜下表 应用频度(例) 报道文献(篇) 药 物 ≥300 8~10 川芎、细辛。 5~7 防风、全蝎、地龙。 100~299 3~6 石膏、羌活、白芷、当归、白芍、白僵蚕、蔓荆子。 2 生地、玄参、麦冬、牛膝、红花、荜拨、桃仁、生半夏、川乌。 30~99 2~3 蜈蚣、赤芍、陈皮、附子。 1 知母、路路通、独活、黄芩、苍术、黄芪、夏枯草、熟地、甘草、木瓜。 上表表明,诸药中以川芎、细辛两药的使用频度最高。在药理上,川芎有解痉镇静扩张血管的作用,能行气开郁,活血止痛;细辛亦有明显的镇静镇痛、局部麻醉作用,能祛风散寒,温经止痛。故成为三叉神经痛治疗的首选药物。其次是散风胜湿解痉之防风和搜风逐瘀之全蝎、地龙等。这是由于本病病程多久长,久病必瘀。在王清任头痛从瘀血证治经验的启示下,联系“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的理论,在临床上活血逐瘀药和治风药同时并用,故这两类药物在本病治疗中有相当大的比重。 针灸治疗 体针 取穴:主穴:鱼腰、四白、下关。配穴:夹承浆。夹承浆穴位置:前正中线左右各旁开厘米,口角下一横指凹陷处。 操作: Ⅰ支痛,取鱼腰。从鱼腰斜向下方刺人~寸,待有触电感传至眼及前额时,提插20~50次。 Ⅱ支痛,取四白。从四白斜向上方约45度角进针,刺人~寸,待有触电样针感传至上唇与上牙等处时,反复提插20~50下。四白穴用1~寸26号毫针,斜向上方45°角刺入~寸,待有触电样针感传至上唇与上牙等处,提插20~50次[2]。 Ⅱ与Ⅲ支或Ⅲ支痛,取下关。针法:直刺进针1.5寸深左右,当有触电样针感传至舌或下颔等处时,提插20~50次。下关穴用2寸26号毫针,向对侧下颌角方向刺入,当触电样针感传至患侧下颌时,提插20~50次[2]。 效果不显加取夹承浆。针法:从夹承浆斜向前下方约30度角进针,刺入寸左右,待有触电样针感传至下唇时,提插20~50次。均针患侧,隔日1次,10次为一疗程。症情重者每日1次。夹承浆用1~寸26号毫针,斜向前下方约300角刺入寸左右,待有触电样针感传至下唇时,提插20~30次[2]。 疗效:共治疗1000例,痛止率%,显效率%,总有效率为%。其中540例,随访半年至5年,复发率为%。 穴住注射 取穴:主穴:阿是穴;配穴:Ⅰ支痛加鱼腰、阳白;Ⅱ支痛加四白、迎香、翳风;Ⅲ支痛加地仓、颊车、迎香。 阿是穴位置:扳机点。 操作:用654-2注射液或注射用水。每次取阿是穴及2~3个配穴。以4号针头刺入皮内,注人毫升注射用水或5~10毫克654-2注射液。每日1次,发作不频繁者,隔日1次。 疗效:共治疗89例,总有效率为96%~100%。 电针 取穴:主穴:Ⅰ支痛:鱼腰,Ⅱ支痛:四白、下关,Ⅲ支痛:地仓;配穴:阳白、水沟、承浆、迎香。 操作:据疼痛之神经支选穴,加取1~2个配穴,均取患侧。针刺得气后,接通G6805电针仪,采用可调波,频率150~600次/分,强度以病人耐受为度。留针通电10~20分钟。留针期间,根据病人感应,略增大电流量1~2次。每日治疗1次,重者每日2次。 疗效:共治疗126例,总有效率为%~%。 耳针法 选穴 肝阳 神门 面颊 颌 胃 肾 方法 每次选2~3穴,毫针刺,每日1次,每次留针30min;亦可揿针埋藏或王不留行籽贴压。 推拿治疗 以下方法对骤然发作、没有先兆、多为一侧者有效[3]: ①用双手食指轻轻按揉四白1分钟。 ②用食指指腹轻轻按压颧髎1~3分钟。 ③用双手食指指腹按揉下关1分钟,力度适中。 ④用双手食指同时按压翳风1分钟。 其他措施 疼痛剧烈者,可适当配合某些止痛镇静的西药(痛痉宁、苯妥英钠等)。久治无效者,可试用纯酒精注于疼痛的神经支或其分支上,但本法有一定并发症。对顽固者,可考虑手术治疗。 医案 患者,女,48岁。右侧面部疼痛突然发作,以眼部、上颌部为甚,呈针刺样疼痛,持续数秒至2分钟,发作次数不定,间歇期无症状。舌质红,苔白腻,脉弦紧。以上法治疗8次,疼痛明显减轻。再治疗2次,休息6天,又继续1个疗程,疼痛消失,无面部不适感。嘱其适当活动,调节自己情绪。随访半年未复发。 黄丈东医案: 史××,女,38岁。初诊日期为964年1月24日。患者自1961年起左侧面部及头部剧烈疼痛,类似触电。经中西药治疗3年,未见显效。最近一月发作尤甚,头面剧痛并引起呕吐。曾流产5次,失血较多。夜寐不安,舌尖红,苔根厚腻,脉细。治拟养血柔肝,和络熄风。 处方:煨天麻3克,钩藤12克(后下),生石决15克,丹皮4,5克,赤芍9克,丹参9克,炙甘草3克,陈木瓜克,忍冬藤12克,制胆星9克,茯神9克。 2月21日二诊,前方服后症减,近日头痛较轻,夜寐尚安,胃痛时作。舌尖红刺,苔薄白,脉细弦。再拟平肝理气,佐化痰瘀。 处方:石决明15克,白蒺藜9克,桑寄生9克,钩藤9克(后下),陈胆星6克,赤芍9克,丹参9克,木瓜克,云苓9克,炙甘草克。之后,以前法出人加减。 3月13日五诊。头痛已减,胃中不舒,经脉窜痛,肝胃不和,肝火易动,舌尖红,苔薄黄,脉细弦。再予清肝调气,和胃畅中之法。 处方:白蒺藜9克,蔓荆子9克,生石决18克,稆豆衣6克,甘菊花9克,陈皮克,香附9克,赤芍9克,木瓜克,嫩桑枝30克,面部抽痛消失,再以丸药调理而愈。 按:本例头面疼痛已有3年病史,痛势剧烈,引起呕吐。5次流产,失血过多,以致阴血不足。风阳扶痰瘀上扰,导致头面疼痛时作,乃本虚标实之症。各诊选用天麻、钩藤、石决明等以平肝熄风,丹参、赤芍、木瓜等化瘀通络。最后以丸药调理,三年宿恙,得以治愈。 人体体表面积计算器 BMI指数计算及评价 女性安全期计算器 预产期计算器 孕期体重增长正常值 孕期用药安全性分级(FDA) 五行八字 成人血压评价 体温水平评价 糖尿病饮食建议 临床生化常用单位换算 基础代谢率计算 补钠计算器 补铁计算器 处方常用拉丁文缩写速查 药代动力学常用符号速查 有效血浆渗透压计算器 乙醇摄入量计算器 医学百科,马上计算! 三叉神经痛患者日常保健 (1)嘱患者慎起居,避风寒,以防御外邪侵袭[1]。 (2)适当参加锻炼,以增强体质,避免吃辛辣等刺激性食物[1]。

奶茶的制作研究性论文范文

喜欢冬日的阳光洒在脸上的那种淡淡的温暖。在冬日每一次在有阳光的时候总是喜欢晒晒暖阳,享受它淡淡的温暖,然后品一杯淡淡的奶茶,回味这淡淡的奶茶香和冬日的温柔的阳光。 上高中的时候开始喜欢喝奶茶,到现在差不多四年多了。依旧记得那个特奶茶\作文\自制喜欢冬日的阳光洒在脸上的那种淡淡的温暖。在冬日每一次在有阳光的时候总是喜欢晒晒暖阳,享受它淡淡的温暖,然后品一杯淡淡的奶茶,回味这淡淡的奶茶香和冬日的温柔的阳光。 上高中的时候开始喜欢喝奶茶,到现在差不多四年多了。依旧记得那个特

制作奶茶,要准备好原料,包括红茶包,纯牛奶,白砂糖,珍珠,椰果或者红豆,芋圆。将红茶包泡热水冲成茶,倒入加热的纯牛奶和白砂糖搅拌 ,放入冰箱冷冻,加入配料即可。

珍珠奶茶于台湾盛行的珍珠奶茶,则于奶茶内加入粉圆,煮熟的粉圆外观乌黑晶透,遂以“珍珠”命名,另可加入各式各样的配料,调制出不同的味道。传统的英式奶茶以茶为主,只下少量的浓牛奶,杯的体积较小,一般于早餐、下午茶或晚餐后聊天时饮用。印度奶茶“Chai,Chai garam(茶,热茶)”你从梦中醒来,眼睛未及完全睁开,便叫住小弟,为自己要了一杯。茶装在土色的陶杯里,散发着奶香。你慢慢地喝完,环顾四周,此时的二等车厢里,几乎人手一杯茶,车窗外正闪过半池红莲一群圣牛。所以一天二十四小时,乡村野店、繁华都市、火车上、公路边,到处都有送茶的人煮茶的摊。甚至在最简陋的旅社里,也有叫早服务,是早晨七到八点间,小弟的送茶敲门声。在印度,不管你是8岁还是80岁,只要管送茶就是小弟(Boy)。奶茶,印地语叫Chai,发音源自广东话的茶,按中国的茶分类,当属发酵型的红茶,与中国传统红茶不同的是加工时将茶叶切碎,饮用时加奶加糖。奶茶本身也有贵贱之分:贵的称为Masala Chai,新鲜水牛奶中加入豆蔻、茴香、肉桂、丁香和胡椒等多种香料,是王公贵族们的最爱;贱的就只有单纯的奶和茶,顶多加点生姜或豆蔻调调味,是贩夫走卒们每日不可少的饮料。虽说两者口味并无天壤之别,但所加香料品种和数量的多少,决定了每家人家茶的独特味道,喝得多了,第一口就能尝出是谁的手艺。香蕉奶茶做法:将香蕉切片,宽约4mm,并把统一巧克力奶茶及二、三片的香蕉切片放进锅中冲泡,此量为一人份。注意:各式奶茶成品各式奶茶成品(23张)沸腾过度容易使味道尽失。可依喜好略加些砂糖,然后淋上奶油、放入装饰用的香蕉。为了不使装饰用的香蕉马上沉入红茶中,其诀窍就是将香蕉切成薄片使之浮起来。玫瑰奶茶玫瑰果是野玫瑰的果实。它的维他命C的含量是柳橙的20倍,柠檬的60倍。这道玫瑰果奶茶具有提高肝脏功能的效果。适口的酸味加上蜂蜜的甜味,非常好喝。做法:用玫瑰果茶包泡茶;在锅中放入200CC牛奶温热,将茶倒入再加热。在奶茶快沸腾前熄火,可按个人喜好酌量加入蜂蜜。任取一种颜色的珍珠丸一公斤。加入10L水在锅中烹煮(先烧开水再投珍珠丸粉圆,一定要等热水滚开了才可以用进去哦,不然马上就溶化成粉了。中火保持水滚 用滤勺搅动。时间15~20分钟(可依喜好软硬加减时间,煮得越久越软),时间到后盖上锅盖,熄火。再焖15~20分钟(焖得越外久弹性越好)或煮至全部粉圆呈透明状态。时间到后,捞出珍珠用凉水冲过.取一个大碗放入粉圆及加入白砂糖至浸泡珍珠,搅拌均匀后置约30分钟用500mL水烧开加入750g糖,边加边搅拌,可得22oz(638mL)糖浆(也可直接换成蜂蜜)。奶茶说白了就是茶加牛奶,不过这两样东西不能随便乱用~~否则会大大滴影响口感;制作方法(500ml奶茶为例):首先茶的话可以用红茶或者绿茶,如果你没试过绿茶你很难想象的到绿茶和牛奶搭配的美味!(125毫升左右);然后就是牛奶了,这个一定要用鲜牛奶,纯的,我个人觉得还是蒙牛的纯奶好喝一些(不建议用酸奶),减肥期间的MM可以用脱脂牛奶,口感可能会淡一些,多加些奶也行。用沸水一次性泡上两包红茶并且充分搅拌以提升茶味,不要太多的开水,2分钟后,茶很浓的时候把牛奶倒进去(125ml),按牛奶:茶1:1的比率。然后夏天加入230G的冰块,冬天加入230G热水即可,如果喜欢味道浓郁一点的可以着情少加一些冰块和热水,最后加入蜂蜜或者砂糖,甜度根据自己喜好添加。另外绿茶 牛奶的奶茶做法其实和红茶差不多,不过绿茶相较于红茶的泡法更有讲究!大家知道,泡绿茶,水温一高,就会把茶汤泡出别的颜色,口感苦涩,香气沉闷。所以泡茶的时候要掌握好温度,泡茶的温度在88度左右为宜,所以在泡制绿茶的时候最好用100度的沸水加1/10的水量的矿泉水为宜,绿茶1包,水量250ml,泡制时间6分钟,但是不要搅拌,轻轻的提拉就可以了!绿茶泡完后其他的操作就和红茶一样了。(绿茶和牛奶调配的奶茶,香味和奶味更加浓厚)桂花奶茶原料:红茶一包,桂花1茶匙,牛奶100毫升,冰糖、水适量。做法:1.先将桂花和红茶包放在壶中,用热水冲开。2.加入冰糖和牛奶,搅拌均匀即可。这款奶茶香气四溢,还没饮用已经醉了。何况桂花还具有止咳化痰、养颜美容的功效呢。小珍珠奶茶原料:奶茶专用基底红茶;奶精粉;果糖;煮好的小珍珠;冰块做法1.将煮好的小珍珠装入成品杯中备用。2.在雪克杯中加入奶精粉及奶茶专用基底红茶用搅拌棒搅拌融化。3.将冰块加入作法2的雪克杯中至满杯。4.将作法3雪克杯中加入果糖,盖上盖子摇匀。5.再将摇好的奶茶倒入装好珍珠的成品杯中即可。

制作奶茶作文(精选5篇)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不可避免地会接触到作文吧,作文是从内部言语向外部言语的过渡,即从经过压缩的简要的、自己能明白的语言,向开展的、具有规范语法结构的、能为他人所理解的外部语言形式的转化。那么问题来了,到底应如何写一篇优秀的作文呢?以下是我收集整理的制作奶茶作文,欢迎大家分享。

今天,我自己第一次制作了奶茶。

晚上,不知怎么的我突然想吃奶茶。我问我的cook(厨师)妈妈:“我可以喝奶茶吗?”’妈妈说:“我指导一下你,你今天就自己制作奶茶吧,以后自己想吃也可以自己做。”在妈妈的指导下,我会自己制作奶茶了。

第一步:拿出一个一次性茶叶包,在里面放入红茶,再把袋子系紧。

第二步:在奶锅里倒入适量的水,煮开。

第三步:在煮开水的过程中,你可以准备好牛奶,我是用的奶粉冲泡的。我不停的搅拌,直到搅拌均匀为止。

第四步:在我搅拌牛奶的过程中,水已经开了。我把茶叶袋放进去。又低头认真的搅拌牛奶起来。

第五步:因为太认真了,等我搅拌好后,发现水已经变红了。茶叶包外面的绳子也掉进了奶锅了。我赶忙拿了一双筷子把它捞出来。把牛奶倒进去,加上红糖,再放上几颗红枣。接下来的要做的就是等待了。

几分钟后,奶茶就出锅了。我把奶茶倒入杯中,再放一些枸杞。奶茶就制作好了。

一次喝自己制作的奶茶,觉得非常的美味非常的温暖。

说到奶茶,谁不是垂涎欲滴呢?冬日,一杯热乎乎的奶茶捧在手心,有了温暖;夏日,一杯冰镇奶茶,带来了无限的凉爽。不管是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一看到奶茶的我,定是会两眼放光,依旧像是第一次品尝这种“神奇的饮料”那般。

有句话说得好:“这次疫情,全民都成了厨子。”既然没办法出去喝,那就在家里自己捣腾一杯心心念念的奶茶吧。

先做珍珠。家里没有黑糖,我就用了红糖代替,还需要水和木薯粉,我“翻箱倒柜”,终于在一个柜子里找到了上次做芋圆时剩下的半袋木薯粉。步骤是这样的:把红糖切碎与水混合,放入锅中小火熬至沸腾,倒入准备好的木薯粉,关火,趁热搅拌均匀,揉成团,搓成长条,切成小颗粒,搓圆,裹上薄薄的一层木薯粉防止粘黏。在这里我总结出了几个小经验:一、切成小颗粒时,不要切得太大,不然等会儿煮珍珠时不容易熟;切时大小也要均匀,否则煮的时候有的熟了,有的没有熟。二、吃不完的珍珠可以放入保鲜袋冷冻保存,下次要吃的时候再拿出来煮,口感一样Q弹。

再煮珍珠。锅中加入清水煮至沸腾,刚倒进去的时候要不停地搅拌,这样才能避免珍珠粘住锅底。等珍珠浮起来后再煮一会儿。捞出来后再放入冷水中,这样珍珠才不会粘黏,而且会更加有嚼劲。我在做这一步时,竟把没有熟的珍珠给捞了出来,自己一尝,才发现没熟,又慌乱地再倒回锅中锅中,重新煮。下次,我可得再仔细点啊。

接着开始做糖浆。红糖和水按一比二的比例一起倒入锅中,用小火慢慢的熬,要不停用勺子搅拌,熬至越来越浓稠,像蜂蜜一样就可以了。倒入珍珠,继续熬至糖浆能挂住杯壁即可。关火后,将红糖珍珠顺着杯子的杯壁往里放,让四周都挂满糖浆。这里可一定要用透明的杯子,这样等倒入奶茶时才能看见那些没有规则,却又自带美感的一杯可口与颜值并存的奶茶。

好啦,现在是最后一步煮奶茶了。纯牛奶加上红茶煮几分钟,过筛滤掉红茶后倒入杯中即可。煮奶茶时我也有了一些发现:煮完后再盖上锅盖焖几分钟,这样煮出来的奶茶会更加浓郁,还带点儿焦糖奶茶的味道。自己做出来的奶茶,既美味又健康,在制作奶茶的同时又体验了丰富有趣的过程,这又何尝不是一种乐趣呢?

奶茶这个词再熟悉不过了,虽然平时大家都喝过,可是你体验过自己做奶茶的感觉吗?星期天,我和妈妈一起制作奶茶,我和妈妈在下厨房这个软件里选了1款制作比较简单的焦糖奶茶,和制作奶盖。

首先,我们要准备材料,需要:牛奶200毫升,红茶两包、淡奶油100毫升、白糖10克,适量盐、波霸、冰糖。准备好材料后,我们便开始制作了。

步骤1,要泡红茶。我拿了两包红茶放入热水中,等到颜色很浓厚了就可以了。

步骤2,把冰糖化开。我拿了三块不是很大的`冰糖,放入不粘锅中,用小火烧,过了一会儿,它会往里缩,变成了液体,等到全部都变成液体烧成焦糖色时,就要到180毫升牛奶到锅里,这时,我发现焦糖会凝成快,不过没关系,继续烧30秒左右。

步骤3,要倒入泡好的红茶。我倒好了红茶后,尝了一下味道,我觉得有点苦,便又加了一些牛奶,如果觉得太甜可以加点红茶,再烧几分钟,焦糖基本都化开了,就可以倒入杯子了。这是可以放入波霸。

波霸怎么煮呢?首先要往锅里倒入冷水煮沸,接着将波霸放入沸水中搅拌均匀,等到波霸浮起后,再用中火煮30分钟左右,然后熄火,把波霸放入筛网,用净水冲洗后滤干,用冷水冲过的波霸更有弹性、好吃。

步骤4,制作奶盖,这一步可做可不做。我把100毫升淡奶油到到大碗里用手动的搅拌器打发,打的手很酸,我便和妈妈轮流打。也可以用电动的搅拌器,当它变成固体状时,倒入20毫升牛奶、10克糖和适量盐。如果喜欢奶盖可以多打点,不喜欢可以少打点或者不打奶盖。

步骤5,把奶盖导入奶茶中,一杯奶茶就做好了。奶茶可以冷藏。

做完后,我便开始品尝奶茶,口感还是没有店里做的好喝,我想:原来想学一门技术不是一次两次就能学会的,而是需要通过几年甚至十几年的长时间来探索。

其实做奶茶就和学习一样,学习需要不断充实,它也是不断获得知识的过程,我们不能只把课本上的学懂就行了,如果这样就是在读死书,读书的目的是获得知识,是从书本上学会如何思考,而且不断地了解新的知识,如果这样就在为你自己读书。

做奶茶真是一门学问啊!

你知道奶茶怎么做吗?今天我就教教大家吧。

第一步:制作黑糖珍珠。准备好:红糖、木薯粉、水等,红糖和水一起煮,然后将木薯粉缓慢倒入沸水中,不断搅拌,直到成糊状,然后成块状取出来使劲揉搓,直到不黏手。搓成条,切丁,大小不定,将珍珠搓成球,然后在搓好的珍珠上撒一些木薯粉(防止珍珠黏连)。开水煮珍珠,待珍珠全部浮出水面,等一分钟,捞出,放入凉水中,冷却后,捞出备用。放100克红糖和水,煮开,放入备用好的珍珠,不停搅拌,直到粘稠,盛出备用。

第二步:煮茶叶,或者用刚烧开的水泡茶叶(效果都一样)。然后过滤煮好的茶叶,过滤好了放在一边备用。

第三步:将纯牛奶用小火加热,不用煮至沸腾,也可不用加热(建议加热一下,毕竟天气凉了)。

第四步:将备用好的茶水倒入另一个准备好的杯子里,不用倒满,倒多少就看你喜欢茶味浓或淡来决定。同时加入纯牛奶,一样是根据你喜欢奶味浓还是茶味浓来调配。

第五步:加入白砂糖,搅拌,根据自己喜欢甜度来加。

第六步:加入煮好备用的黑糖珍珠,搅拌。

怎么样,你学会了奶茶制作了吗?是不是很简单呢。

今天,我已经按捺不住我想喝奶茶的心了。我已经有1?2?3?不对,已经N天没有喝奶茶了。今天我就要开造了。

拿出我珍藏已久的红茶,用大拇指、食指和中指抓一小撮红茶放入小奶锅中(一定不要放多了),再加入一闪一闪的白砂糖。开火,火一下子在锅下紧紧地抱住奶锅的大长腿。随后,传来了一股麦芽糖、焦糖的味道。过了一会,麦芽糖、焦糖的香味与红茶的甘香融为一体了,香味充满了整个房间,每个角落都能闻见麦芽、焦糖与红茶融为一体的香味。

下一步,开小火,加入一点点的热水,经过我多次失败的尝试,一定要加热水!不然会发生以下这个情况:放入冷水,一股焦香味儿已经成型了,变成了外面卖的糖画的样子,一片片的,呃呃,还有点儿苦;这个情况千万不要发生。加完热水,热水就紧紧地抱住了糖浆。糖浆变稀了,没那么浓稠了。

现在,我们就趁稀糖浆(稀的糖浆)还没反应过来赶紧开小火,等到没那么烫、热了的时候加牛奶。加的时候发现温温的糖浆变成了糖块。因为,冷热交替。开大火了,开完大火我就一直盯着锅,看锅中有没有小泡泡。不一会儿,锅里冒出了一颗一颗的小泡泡。我想等一会吧!不料,过了一会儿奶茶不愿意了。想要挣脱出来,冒起了大泡泡,我赶紧把火关了。可是,奶茶的脾气太暴躁了,气一下子像火山一样爆了出来。流了一大滩到灶上了,不过总体来说非常成功的。

拿出一个杯子,把奶茶中的红茶滤出来。

喝一口,嗯,不错不错!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