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论文知识库

首页 期刊论文知识库 问题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是sci吗

发布时间: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是sci吗

湖南科技学院前身为零陵师专,建于1971年,是一所经教育部批准,由湖南省教育厅主管的普通本科院校,学校学科专业齐全,现在普通本专科在校学生10616人,其中本科生10185人、专科生431人;成人教育学生2910人,其中函授生2592人、脱产生318人。湖南科技学院(简称湖南科院),是一所经教育部批准,由湖南省教育厅主管的公办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是湖南永州地区的最高学府。 学校坐落在素有“锦绣潇湘”之称,文化底蕴深厚,舜文化、瑶文化、柳文化、女书文化、稻作文化、理学发源地的著名历史文化名城“竹城”--永州。学校位于永州市区,毗邻两广,境内湘桂铁路、洛湛铁路、衡昆高速公路、永蓝高速公路、永连公路、207国道和322国道交汇于此,永州零陵机场航线通达国内主要城市,水、陆、空交通便利。编辑本段师资力量湖南科技学院学校坚持“人才兴校”发展战略,以优化结构、提高质量为重点,实施潇湘学者工程,大力加强高层次优秀人才队伍建设,师资队伍整体实力和教学团队整体水平不断提高。现有专任教师710人,其中具有副高以上职称教师250余人,占专任教师比达到35%;具有硕士以上学位教师480余人,占专任教师比达到67%。有省青年骨干教师40余人,新世纪121人才、省级学科带头人、湖南省教学名师10余人。学校广泛开展对外交流与合作,已有40余人到美国、日本、英国、澳大利亚、泰国等国家访学进修,有20余位外籍学者、近100名国内著名专家来校任教或讲学。编辑本段学科专业近几年来,根据学校办学指导思想和办学定位,结合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学校积极调整学科专业配置,重组学科专业资源,优化学科专业结构,加强学科专业建设,逐步形成了以理、工为龙头,校园风景(11张)理、工、文、经、管、法、教等协调发展的学科专业布局。现建有中国古代文学、有机化学等2个湖南省“十一五”重点建设学科,中国古代文学、有机化学、理论物理、计算数学、文艺学、政治经济学、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等7个校级重点学科。设有28个全日制本科专业,其中生物工程专业被确定为教育部第一类特色专业,化学专业被确定为湖南省“十一五”重点专业,法学、国际经济与贸易、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被确定为湖南省特色专业。编辑本段招生就业学校遵循“公平竞争、公正选拔、公开程序、全面考核、综合评价、择优录取”的原则,为国家和学校选拔 第一教学楼优秀人才。招生工作接受考生及家长、纪检监察部门、新闻媒体以及社会各界的监督,招生政策、生源计划和录取结果均通过校园网向社会公布。同时,学校对高分考生、优秀学生和经济困难学生采取了一系列奖励和资助措施。凡高考成绩上各生源省省定重点本科线的考生被我校第一批录取到校的(艺术类专业除外),可任选专业,评优评奖优先考虑。学校设有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湖南省特困优秀大学生奖金、校级优秀学生奖学金以及科技创新奖、学术科研奖、学科竞赛奖、社会实践奖等单项奖励,最高奖励金额达1万元/人;另设有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优秀毕业生、品学奖等综合奖项。学校还设立了奖、助、贷、补、减、免等多层次奖励资助体系,帮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顺利完成学业。 学校实施全过程就业指导,将就业教育贯穿学生大学四年始终,为各系配备了专职就业辅导员,将就业指导课纳入课堂教学,积极开展就业创业教育讲座,着力提高毕业生就业创业能力,校园活动剪影(20张)大力开拓毕业生就业市场,在珠三角、长三角等地建立了一批稳定的就业基地,与数百家用人单位建立了长期友好的合作关系。制定了《关于促进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办法》,采取多项措施,从政策上、经济上支持和资助困难毕业生就业。近几年来,毕业生就业率均在90%以上。编辑本段学生管理学校坚持“以人为本”的办学理念,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原则,努力构建服务型学生思想教育管理体系,全面服务于学生成长成才。同时,学校重视校园文化建设,积极组织校园文化艺术节、大学生科技创新节和形式多样的社会实践活动,着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近年来,学生在省级以上的各级各类竞赛中共获奖励近200项。学校被评为“湖南省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先进单位”、“湖南省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先进单位”、“湖南省学生资助工作先进单位”,并在教育部2008年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评选中获得优秀奖。学校团委被评为“全国五四红旗团委”、“湖南省大中专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工作先进集体”。编辑本段科技产业学校积极推进应用科学、教育科学和地方文化研究,教职工科研成果数量与质量有较大提高。近几年来,学校共获得省级以上立项课题350余项,全校教师共发表各类学术论文5000余篇,其中被三大检索转载150余篇,出版专著、教材近200部,获得省级以上科研奖励150余项。学校被确定为湖南省舜文化研究基地、湖南省思想政治工作研究基地。《湖南科技学院学报》被评为“中国人文社科学报核心期刊”。与此同时,学校大力加强科技队伍建设、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搭建科技创新平台、推进学研产结合,科技成果转化迈上新台阶。油茶开发项目获国家发改委立项资助,红薯乙醇燃料生产研发和油茶高产应用集成示范项目获科技部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和省科技厅重大专项立项,生物质能源产学研合作示范基地被评为湖南省高校产学研合作示范基地。编辑本段办学规模爱莲湖学校现占地面积1300百亩,校舍建筑总面积万平方米,图书馆藏书80余万册,教学仪器设备总值9000余万元,固定资产亿元。全日制在校学生近12000人,面向全国28个省(市、自治区)招生。 2002年以来,学校承担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重点课题、湖南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湖南省教育厅重点教改课题等省级以上教改课题共157项。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湖南省优秀教学成果奖5项。学校高等教育研究所被评为全国高校优秀高等教育研究机构,教育科学研究已跻身全国高校70强。教师出版著作46部,编写教材39部;教师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科研论文2110篇,其中被SCI、EI、ISTP收录46篇;科技开发项目10余项;《湖南科技学院学报》为中国人文社科百强学报、中国人文社科学报核心期刊。 湖南科技学院专业设置:食品质量与安全 生物工程 化学 生物技术 国际经济与贸易 教育技术学(教育软件开发与应用) 汉语言文学(师范方向)英语 广播电视新闻学(新媒体传播) 音乐学 美术学(油画) 艺术设计(室内设计) 信息与计算科学 电子信息工程(电子技术) 通信工程(通信系统)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网络应用) 工程管理 法学 教育技术学(信息技术教育) 汉语言文学(涉外高级文秘) 日语 广告学(广告策划) 美术学(国画) 艺术设计(产品造型设计) 数学与应用数学 物理学 电子信息工程(通信技术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 市场营销 思想政治教育 体育教育(师范) 汉语言文学(文化产业管理) 广播电视 新闻学(媒体策划与创意) 广告学(广告设计与制作) 美术学(水彩) 艺术设计(平面设计) 数学与应用数学(金融数学) 通信工程(通信技术)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应用) 旅游管理 学校历来重视教学质量,始终不渝地坚持以教学为中心,以培养适应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创新性应用型人才为目标,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校领导先后在全国本科院校教学工作会议、全国理工类本科院校就业工作会议上作典型发言。学生参加全国数学建模竞赛、英语演讲比赛、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大赛、青年普通话演讲比赛均获得优异成绩;毕业生就业率保持在90%以上。 学校正按照既定的办学指导思想和办学定位,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发展,努力把学校办成质量优良、特色鲜明的地方多科性本科院校,为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新的更大贡献。编辑本段历史沿革湖南科技学院始建于1941年,前身为湖南省立第七师范学校,1954年春省立七师校址从道县搬至永州市 邵逸夫楼零陵区杨梓塘社区,1971年创办零陵地区师资培训班,1976年成立湖南师范学院零陵分院,1981年定名为零陵师范专科学校,2002年升格为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零陵学院,2004年更名为湖南科技学院。现已成为一所集理、工、文、法、经济、管理、教育于一体的公办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 一、初创阶段( 1971年5月—1981年7月) [一]零陵地区师资培训班( 1971年5月—1976年11月) 1970年12月,零陵地区革命委员会委派工作组进驻原零陵师范学校,负责零陵地区师训班的筹备工作。1971年5月,筹备工作就绪,首届学生进校学习。师训班办在原零陵师范学校内,以原零陵师范学校的校舍为校舍,教师也以原零陵师范的教师为基础,规模很小。常兰勇、王新山、郭明正先后任主要领导。1971年5月至1976年7月,师训班共招收三届学员1110人;短期培训中学教师385人,设有政教、中文、数学、物理、化学、英语6个专业。 [二]湖南师范学院零陵分院( 1976年11月—1981年7月) 1976年11月,中共湖南省委批准建立湖南师范学院零陵分院,属县团级建制,实行省地双重领导,以地委领导为主,零陵地委委托零陵地区教育局党委管理。零陵分院成立之初,与零陵师范学校共一套领导班子,党委书记为李九思,院长为刘坚一。学生实行“社来社去”。 1977年下学期,零陵分院招收了恢复高考制度后的首届新生110名,学制3年。1979年5月,经零陵地委批准,零陵分院与零陵师范学校正式分家,零陵师范学校新建校址,原校址交给了零陵分院。 文化广场二、零陵师范专科学校阶段 [一]零陵师专的创立(1981年7月-1984年12月) 1981年7月11日,国务院正式批准成立零陵师范专科学校。湖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1981]55号文件规定,零陵师范专科学校由省地双重领导,以省为主。学校以湖南师范学院零陵分院为基础建设,所需经费及基建项目投资均由省教育厅安排。 零陵师专成立后,张祖采任党委书记,刘坚一任党委副书记兼校长,赵国璋为副书记,李邦清、周祖盛、陈雁谷为副校长。 1984年1月,领导班子进行调整,张祖采,刘坚一仍分任党委书记、校长,唐朝阔、胡显词、周祖盛为副校长。 1981年学校开设了中文、数学、物理、化学、英语5个专业,82年增开了历史专业,学制均为三年。1983年下期,增设了干部专修科,学制两年。招生规模81年为357人,84年为420人。专任教师1981年为110人,其中讲师为25人;1984年为158人,其中有讲师42人。 零陵师专成立时,占地面积为 75亩,建筑总面积为14337平方米,其中教学用房总面积为4700平方米。到1984年下期,学校占地面积为200亩,建筑总面积为32796平方米,其中教学用房总面积围8367平方米。 体育馆[二]零陵师范专科学校的改革(1985年1月-2000年3月) 1985年2月,陈宏能任党委书记,罗尔康任党委副书记兼校长,杜方智任党委副书记,唐朝阔、黄裕民、胡显词任副校长。1987年1月胡显词改任纪委书记。1987年1月,湖南省委批准零陵师专由正处级建制升格为副厅级建制,1989年8月升格后的领导班子组成,周嗣海任党委书记,罗尔康任党委副书记兼校长,杜方智、徐达福任党委副书记,唐朝阔、黄裕民、周云峰任副校长,胡显词任纪委书记。1991年12月唐朝阔任党委副书记,1992年1月唐朝阔任校长。1993年7月,学校更名为零陵师范高等专科学校。1998年4月管天球、佘国华任副校长,陈雄一任纪委书记,蒋璟萍任工会主席。1999年5月,蒋 璟 萍任党委副书记。 专任教师 1985年为146人,其中讲师43人;1990年为170人,其中副教授为34人,讲师为63人;1995年为208人,其中正高3人,副高47人,讲师90人;2000年为292人,其中正高12人,副高114人。全日制普通专科在校学生1985年为1340人,1990年为1470人,1995年位2252人,2000年为6128人。 这一阶段学校连续推行了四轮大的教育改革。 1985年-1989年实施的以强化职业技能为主的“三项”改革,荣获1989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优秀成果国家级特等奖,省级特等奖;1990-1993年实施的以改革农村中学教师培养模式为中心的“综合改革”,获得了1993年全国普通高校优秀教学成果国家级二等奖,省级一等奖;1993年-1997年实施的以培养两种素质毕业生为目的的“对接研究”,荣获全国普通高校优秀教学成果国家级二等奖,省级一等奖;1997-2000年实施的 “素质教育研究与实践”的教学改革,一项成果获全国普通高校优秀教学成果国家级二等奖、省级一等奖,二项成果获全国普通高校优秀教学成果省级二等奖。由于这四轮改革的成绩和影响,学校在90年代被誉为“全国师范教育改革的一面旗帜”。 综合教学楼[三]零陵师专向本科学校迈进( 2000年4月—2002年4月) 2000年4月,欧阳峣任党委书记,佘国华任党委副书记兼校长,管天球任党委副书记、副校长,蒋璟萍任党委副书记,唐艳明、欧小松任副校长,陈雄一任纪委书记。 围绕“专升本”,加强了师资队伍建设。 2000年出台了1号文件,加大了对优秀人才的奖励力度,当年引进高级人才10名,选送青年教师读博士、硕士9人,正高职称增加到13人,副高职称增加到101人,博士增加到9人,硕士增加到49人。2001年,学校有10名教师被评转和评定为正高职称,15名教师评定为副高职称。 大力推进创业教育,颁发了《关于加强学生创业教育的意见》、《大学生创业教育责任制》,编辑出版了《我的创业之路》一书。 2001年5月,举办了创业文化艺术节。教改课题《高职高专学生创业教育的内容与途径》,由国家教育部立项,资助了10万元的科研经费。 三、 从零陵学院到湖南科技学院( 2002年5月至今)2002年1月,零陵师专申办零陵学院获得全国高校设置评议委员会专家们的全票通过;2002年3月,国家教育部下发《教育部关于同意零陵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升格为零陵学院的通知》。2002年5月,湖南省人民政府下发了《湖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建立零陵学院、邵阳学院、湖南城市学院、怀化学院的通知》,规定零陵学院实行省、市共建共管、以省管为主的体制。2004年7月,教育部同意零陵学院更名为湖南科技学院。2002年10月零陵学院第一届班子成立。陈建民为学院党委书记,管天球为党委副书记、院长,谷明光为党委副书记兼纪委书记,唐艳明、欧小松、邓楠为副院长。 升本以后,学校办规模不断扩大, 2004年9月,学校在校学生数11930人,其中普教本专科生8054人,成教本专科生3876人。在职教职员工766人,其中,专任教师498人,教授29人、副教授123人、博士、硕士共107人、省青年骨干教师23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的专家7人、曾宪梓教师奖获得者9人。学校占地面积807334平方米,固定资产10687万元,建筑面积25万多平方米,教学仪器设备4100多万元。 2003年,开设了生物工程、艺术设计、电子信息工程、国际经济与贸易、教育技术学、法学、汉语言文学、市场营销、英语、音乐学、美术学、数学与应用数学、信息与计算科学、物理学、化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16个本科专业。2001年,化学辅修生物专业被确定为省重点专业。2003年,《语文教学论》、《中学语文学科教育学》被定为省级重点建设课程。2003年,中国高教研究杂志社在全国10多家国家级教育类核心期刊上发表的教育研究论文进行首次统计排名,我校位居第90位,进入全国高校100强。2003年有两项教改课题分获省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三等奖。 新图书馆2003年学校新建和重新认定了舜文化研究所、柳宗元研究所、女书与瑶文化研究所、油茶研究所、中国(永州)南方农村经济发展研究所、素质教育研究所、有机催化合成研究所、理论物理研究所等8个研究机构。2003年,全校立项课题达127项,参与科研的人员达370多人,占了教师总数的80%。学校有3项应用成果达到国内领先水平,申请国家专利2项,学研产结合的办学模式和后勤社会化改革经验受到省教育厅和教育部肯定。 80年代,学校为西部地区培养了许多教师,新疆班的学生在零陵师专成长很快,回到新疆后成为了当地的骨干教师!编辑本段所授荣誉学校紧紧把握高等教育快速发展机遇,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学校工作全局,坚持以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 湖南科技学院平评估指标体系为指南,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全面加强建设,办学规模稳步扩大,办学结构不断优化,办学条件显著改善,办学质量和办学效益逐步提高。学校被评为"湖南省文明单位"、"全国普通高校后勤工作先进单位"、"湖南省党建工作先进单位"、"湖南省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单位",被列为教育部大学英语教学改革试点高校。 1.五次荣获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优秀教学成果奖 2.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教学管理工作先进单位 3.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单位 4.全国五四红旗创建单位 5.全国高等院校后勤工作先进集体 6.湖南省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优秀单位 7.湖南省文明单位 湖南省文明高校 8.湖南省高等学校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先进单位 9.湖南省思想政治工作先进单位 10.湖南省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先进单位 11.湖南省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先进单位

湖南科技学院是一所经教育部批准,由湖南省教育厅主管的公办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学校创建于1941年,前身为湖南省立第七师范学校,2002年由原零陵师专升格为本科院校,定名零陵学院,2004年更名为湖南科技学院。经过70余年的建设和发展,现已成为一所综合性应用型本科院校。

学校坐落在中国二十强幸福城市、湖南省历史文化名城——永州市。永州又名零陵。《史记•五帝本记》载:“舜南巡狩,崩于苍梧之野,葬于江南九疑,是为零陵”。零陵之名从此著称于世,并成为出现于夏代以前且沿用至今的重要古地名之一。永州境内潇湘二水纵贯南北,五岭山脉横亘东西,湘桂高铁、洛湛铁路、泉南高速、二广高速、厦蓉高速纵横交错,零陵机场开通长沙、昆明、深圳等多条航线,风景秀丽,人杰地灵,交通便利。这里是舜帝道德文化、理学文化、瑶文化、女书文化发祥地,孕育了柳宗元、怀素、周敦颐、何绍基、李达等文化名人。由于文化底蕴深厚,被誉为“一本读不完的书”。

学校建有12个教学学院,43个普通本科专业,面向全国27个省(市、区)招生。现有普通本科在校学生14000余人,成人教育在校学生5000余人。现有教职员工近1100人,其中专任教师630人,具有副高以上职称331人,具有硕士以上学位709人,有省“121”人才工程人选7人,享受湖南省政府特殊津贴人员1人,省级学科带头人5人,省级青年骨干教师48人,涌现出了被誉为“湖湘师表”的张京华教授等一批知名学者。学校占地面积万平方米,建筑面积45万平方米,教学仪器设备总值亿元,图书资料107万册,固定资产总值亿元。

学校现有2个“十二五”省级重点建设学科、1个省级重点实验室、1个省级工程实验室、1个省科技创新团队、1个省高校产学研合作示范基地、5个省级研究基地、3个省级优秀教学团队、14个校级科研机构、3个校级协同创新中心。近五年,全校教师共获得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360余项,其中国家自科基金项目5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1项,获省级以上科研奖励20余项,其中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1项。近年来,全校教师发表学术论文4000余篇,其中被三大检索收录300余篇,出版著作、教材175余部。《湖南科技学院学报》被评为“中国人文社科学报核心期刊”、“全国百强社科学报”,柳宗元研究栏目被评为“全国社科学报特色栏目”。学校广泛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已与美国佛罗斯堡州立大学、尼亚加拉大学、英国南安普顿索伦特大学、韩国亚洲大学、日本长崎外国语大学、马来西亚泰莱大学等15所国(境)外高校开展教育合作,10余位外籍专家在校任教。

学校坚持“质量立校、人才兴校、创新强校、特色名校”的办学理念,秉承“德才兼备、自强不息”的校训精神,按照“树立精品意识、汇聚精英人才、强化精心育人、推行精细管理、培育精励校风、建设精美校园”的战略,努力培养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应用型人才。学校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高,毕业生就业率长期保持在92%以上。学校荣获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优秀教学成果奖、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教学管理工作先进单位、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全国五四红旗团委、全国高等院校后勤工作先进集体、湖南省大学生就业创业优秀示范校、湖南省高等学校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先进单位、湖南省思想政治工作先进单位等称号。70多年来,学校为国家培养各类人才8万余名,其中1979级优秀校友欧阳晓平入选中国工程院院士。历届校友辛勤工作,勇于创新,为国家建设和社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艰辛成就伟业,奋斗创造辉煌。当前,全校师生员工正以崭新的姿态,求真务实,积极进取,为建设具有一定社会影响、较强办学实力、鲜明办学特色,致力于建设高水平应用型大学而努力奋斗!

首先说明一下我是湖南永州的。所以比别人对于湖南科技学院知道的要多很多。湖南科技学院以前是零陵师专,2002年升格为本科学校,改名零陵学院,2008因教育成绩突出再度改名取湖南科技学院。说说地理位置吧:学校建在湖南永州市零陵区,这个区经济不如冷水滩区。但是永州旅游最好的地方。(现永州有冷水滩区和零陵区,前者工业区后者旅游区)学校环境非常好,比湖南其他本科大学甚至重本都要好。这你可以实地来考查。在说分数线,因为学校在湖南经济不是很好的地方所以有些人不愿来,分数高出二本投档几分,近些年由于实力的增加投档线也高了很多。这所学校在2011年全国排在451名,学校实力和名声远远超过湖南同等层次的二本学校(比如:邵阳学院、怀化学院、湘南学院、衡阳师范学院、湖南人文科技学院、湖南工学院、)学校深受台湾师范大学某教授的青睐,这教授还向省教育厅提出要将科技学院改名为:中国舜德大学。目前学校也正为改名而努力着。另外学校所在的零陵是全国现存的最古老的34个地名之一,也是古代湖南的四郡之一。(长沙郡、零陵郡)而且柳宗元所写的《捕蛇者说》《小石谭记》《永州八记》都是在永州所写。学校地理真的很好,人文、历史,也是无话可说的。

为人民服务 (一九四四年九月八日) 毛泽东 我们的共产党和共产党所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是革命的队伍。我们这个队伍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张思德⑴同志就是我们这个队伍中的一个同志。 人总是要死的,但死的意义有不同。中国古时候有个文学家叫做司马迁的说过:“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⑵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替法西斯卖力,替剥削人民和压迫人民的人去死,就比鸿毛还轻。张思德同志是为人民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是比泰山还要重的。 因为我们是为人民服务的,所以,我们如果有缺点,就不怕别人批评指出。不管是什么人,谁向我们指出都行。只要你说得对,我们就改正。你说的办法对人民有好处,我们就照你的办。“精兵简政”这一条意见,就是党外人士李鼎铭⑶先生提出来的;他提得好,对人民有好处,我们就采用了。只要我们为人民的利益坚持好的,为人民的利益改正错的,我们这个队伍就一定会兴旺起来。 我们都是来自五湖四海,为了一个共同的革命目标,走到一起来了。我们还要和全国大多数人民走这一条路。我们今天已经领导着有九千一百万人口的根据地,但是还不够,还要更大些,才能取得全民族的解放。我们的同志在困难的时候,要看到成绩,要看到光明,要看到希望,要提高我们的勇气。中国人民正在受难,我们有责任解救他们,我们要努力奋斗。要奋斗就会有牺牲,死人的事是经常发生的。但是我们想到人民的利益,想到大多数人民的痛苦,我们为人民而死,就是死得其所。不过,我们应当尽量地减少那些不必要的牺牲。我们的干部要关心每一个战士,一切革命队伍的人都要互相关心,互相爱护,互相帮助。 今后我们的队伍里,不管死了谁,不管是炊事员,是战士,只要他是做过一些有益的工作的,我们都要给他送葬,开追悼会。这要成为一个制度。这个方法也要介绍到老百姓那里去。村上的人死了,开个追悼会。用这样的方法,寄托我们的哀思,使整个人民团结起来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是本科学报吗

湖南科技学院(简称湘科院),是一所经教育部批准,由湖南省教育厅主管的公办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是湖南永州市的最高学府。 学校坐落在素有“锦绣潇湘”之称,文化底蕴深厚,舜文化、瑶文化、柳文化、女书文化、稻作文化、理学发源地的著名历史文化名城“竹城”--永州。学校位于永州市零陵区,毗邻两广,境内湘桂铁路、洛湛铁路、衡昆高速公路、永蓝高速公路、永连公路、207国道和322国道交汇于此,永州零陵机场航线通达国内主要城市,水、陆、空交通便利。

湖南科技学院是二本!!!湖南科技学院始建于1941年,是一所经教育部批准,由湖南省教育厅主管的公办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学校座落在著名历史文化名城—永州市,占地面积1300余亩,现有15个教学院系,2个教学部, 11个研究所,全日制本科专业31个,涵盖理、工、文、经、管、法、教七大门类。全日制在校本科学生近12000人。学校大力加强科技队伍建设、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搭建科技创新平台、推进学研产结合,科技成果转化迈上新台阶。学校油茶开发项目获国家发改委立项资助,红薯乙醇燃料生产研发和油茶高产应用集成示范项目获科技部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和省科技厅重大专项立项,生物质能源产学研合作示范基地被评为湖南省高校产学研合作示范基地。近几年来,学校共获得省级以上立项课题971项,全校教师共发表各类学术论文5000余篇,其中被三大检索转载160余篇,出版专著、教材近200部,获得省级以上科研奖励150余项。学校被确定为湖南省舜文化研究基地、湖南省思想政治工作研究基地。《湖南科技学院学报》被评为“中国人文社科学报核心期刊”。信息来自学校官网,希望能够帮到你!!!

刊名: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语种: 中文;开本: 大16开ISSN: 1672-7835CN: 43-1436/C邮发代号: 42-184历史沿革:现用刊名:湖南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曾用刊名:零陵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创刊时间:1999《湖南科技学院学报》在2002-2004年短短3年内实现了由季刊提升为双月刊、又由双月刊提升为月刊的“三级跳”。同时每期学报的篇幅也由原来的4-5个印张增加到10个印张、然后又增加到14-15个印张。每年度发表论文总量逐年递增。先后推出“柳宗元研究”、“零陵文化研究”、“零陵风俗调查与研究”、“零陵方言调查与研究”、“瑶族文化”、“湖湘文化”、“舜文化研究”、“女书研究”、“零陵地方志”、“永州风光”等地方性栏目,再附以“安徒生研究”等高水准的机动性学术前沿栏目,较好的实现了自身的特色文化建构。特别是“柳宗元研究”专栏持续开办25年,已形成规模,在全国具有重要影响,在国际上具有一定代表性。2004年,该学院学报被中国人大复印资料转载的论文,在全国同类院校学报中排名第二,该学报已经成为服务高校教学、科研、服务永州地方经济于文化建设的重要阵地。《湖南科技学院学报》-获得奖项学报还曾在1999年荣获湖南省优秀学报,2002年荣获全国高校学报“质量进步奖”。同年,时任主编杨金砖被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学报研究会评为“全国优秀主编”。2002年被湖南省高校学报研究会评为“优秀期刊”。学报此次取得辉煌的战果,是湖南科技学院整体发展和整体荣誉的重要部分。《湖南科技学院学报》被确定为中国人文社科百强学报、中国人文社科学报核心期刊,“柳宗元研究”专栏被评为百种特色栏目《湖南科技学院学报》-编辑部发展编辑部现有成员5人,每年办刊经费10万元,平均每页经费是全省总平均的,人均编辑页数是全省总平均的倍,但是编辑部成员克服困难,成功打造出了核心期刊。核心期刊的资源含量是普通期刊的10倍。近几年来,学报编辑部在学院领导、全体教职员工的指导、关心、重视下,学报编辑取得了这次辉煌的战果,这是学院整体发展和整体荣誉的重要部分。《湖南科技学院学报》-主编感言学报编辑部主编张京华教授感慨地说,编辑部同仁特别感谢学院领导的关心,感谢前任学报主编杨金砖编审的工作和贡献,没有他在2004年度取得的业绩,学报不可能有今天的成绩。在谈到今后规划时,张教授说:“学术无止境,工作无止境,办刊也无止境。前几天陈建民书记刚刚嘱咐学报编辑部,认真研究好下一阶段的工作。我们会在今天的基础上,精益求精,从学院整体利益出发,看管、维护好这一份宝贵的资源。”(周平尚)

湖南科技大学属于一本大学,2012年升为一本,位居一代伟人毛泽东的故乡——湖南省湘潭市。学校始建于解放前夕成立的湘北建设学院,是一所历史悠久、门类齐全、特色明显的教学研究型综合性大学,是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优秀高校。湖南科技大学在职教职工2300余人,其中专任教师1545人,正高职称260人,博士563人。有“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国家级教学名师等8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32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8人,湖南省“芙蓉学者计划”特聘教授4人,湖南省教学名师、十佳师德标兵、优秀教师、优秀教育工作者17人,湖南省“新世纪121人才工程”人选46人,湖南省学科带头人及培养对象27人,湖南省普通高校青年骨干教师及培养对象163人。湖南科技大学有8个省级重点一级学科,1个省优势特色重点学科,有1个国家级教学团队,5个省高校科技创新团队,8个国家特色专业,17个省级特色专业,3个专业获批加入“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1个专业获批为国家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 3个专业获批为省级“十二五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湖南科技大学馆藏文献总量达到万册,其中纸质图书达到万册,馆藏电子资源数据量近20T,引进外文数据库7个,中文数据库26个,包含了10230种中文全文电子期刊,7777种外文全文电子期刊、万册电子图书。

湖南工程学院学报是sci吗

(一) 1.国家行业主管部委或全国行业学会主办的主要刊物。2.刊物在同行读者中影响较大并具有较高的学术权威性。2.国家级学术期刊是指国家一级学会或者国家重点大学主办的学术期刊。3.国家级权威学术期刊,必须是CSCD,CSSCI引文数据库中本学科领域名列前茅的期刊。4.在国内同类院校中已认定为国家级权威学术期刊。(二) 国家重点本科院校学报可视为权威学术期刊 。(三) 在国外影响较大的学术期刊上发表的学术论文,由高评会同行专家确认能否按权威学术期刊 上发表的论文对待。(四) 有些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等部门和单位,如对学术水平有更高要求,可在《权威学术期刊 参考名录》所列期刊的范围内,选出部分权威性较高的学术期刊,作为本部门或单位认定的 国家权威学术期刊 。附件:权威学术期刊一览表中图学科序号权威学术期刊名称主 办 单 位社科综合类1中国社会科学中国社会科学院2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北京大学3中国人民大学学报中国人民大学4学术月刊上海市社科联5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北京师范大学哲学(含宗教)6哲学研究中国社科院哲学研究所7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国社科院马克思义研究所8自然辩证法研究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9世界哲学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10中国哲学史中国哲学史学会11世界宗教研究中国社科院世界宗教研究所政治学12世界经济与政治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13现代国际关系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14政治学研究中国社科院政治学研究所15欧洲研究中国社会科学院欧洲研究所16求是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17马克思主义与现实中共中央编译局当代马克思主义研究所18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中共中央编译局世界社会主义研究所社会学管理学19社会学研究中国社科院社会学研究所20人口研究中国人民大学21中国人口科学中国社科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22中国行政管理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3管理世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24科研管理中国科学院科技政策与管理科学研究所25科学学研究中国科学学与科技政策研究会26统计研究中国统计学会,国家统计局统计科学研究所语言学(含外国语)27中国语文中国社科院语言研究所28语言教学与研究北京语言大学29语言研究华中理工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研究所30古汉语研究湖南师范大学31方言中国社科院语言研究所32外语教学与研究北京外国语大学外国语言研究所33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上海外国语大学34中国翻译中国外文局编译研究中心,中国翻译工作者协会35外语与外语教学大连外国语学院36现代外语广东外语外贸大学37外语界上海外国语大学文学38文学评论中国社科院文学研究所39文学遗产中国社科院文学研究所40文艺研究中国艺术研究院41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中国现代文学馆42文艺理论研究中国文艺理论学会,华东师范大学43外国文学评论中国社科院外国文学研究所体育学44体育科学中国体育科学学会45中国体育科技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科学研究所46体育与科学江苏省体育科学研究所47北京体育大学学报北京体育大学48体育学刊华南理工大学,华南师范大学49体育文化导刊国家体育总局体育文化发展中心50中国运动医学杂志中国体育科学学会图书馆学情报学、档案学51中国图书馆学报中国图书馆学会,国家图书馆52图书情报工作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53情报学报中国科学技术情报学会,中科技信息研究所54大学图书馆学报北京大学,教育部高校图书情报工作指导委员会55图书馆杂志上海市图书馆学会,上海图书馆56档案学研究中国档案学会新闻学与传播学57新闻与传播研究中国社科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58国际新闻界中国人民大学59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60中国广播电视学刊中国广播电视学会61编辑学报中国科学技术期刊编辑学会62新闻战线人民日报社音乐学63中国音乐学中国艺术研究院64中央音乐学院学报中央音乐学院65音乐研究人民音乐出版社66中国音乐中国音乐学院67人民音乐中国音乐家协会68舞蹈中国舞蹈家协会美术与工艺69美术研究中央美术学院70美术中国美术家协会71美术观察中国艺术研究院72装饰清华大学美术学院73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南京艺术学院74中国摄影中国摄影家协会75中国书法中国书法家协会76中国陶瓷中国轻工总会陶研究所心理学77心理学报中国心理学会,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78心理科学中国心理学会79中国心理卫生杂志中国心理卫生协会80心理科学进展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81心理发展与教育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82教育研究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83比较教育研究北京师范大学84全球教育展望华东师范大学85高等教育研究(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全国高等教育学研究会86教育理论与实践山西省教育科学研究所,山西省教育学会87中国电化教育中央电化教育馆88课程、教材、教法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教材研究所法学89法学研究中国社科院法学研究所90中国法学中国法学会91法学华东政法大学92政法论坛中国政法大学93中外法学北京大学经济学94经济研究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95世界经济中国世界经济学会96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中国社科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97金融研究中国金融学会98财政研究中国财政学会99会计研究中国会计学会100中国农村经济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101中国工业经济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考古学旅游学102考古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103考古学报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104旅游学刊北京联合大学旅游学院地理学105地理学报中国地理学会,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所106地理研究中国科学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107地理科学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108人文地理中国地理学会,西安外国语学院人文地理研究所历史学109历史研究中国社会科学院110近代史研究中国社科院近代史研究所111中国史研究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112史学月刊河南省历史学会,河南大学113史学理论研究中国社科院世界历史研究所114世界历史中国社科院世界历史研究所115史学史研究北京师范大学民族学116民族研究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117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中央民族大学自然科学综合类118中国科学中国科学院119科学通报中国科学院120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清华大学121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北京大学122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中国系统工程学会123自然科学进展中国科学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数学124数学学报中科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数学研究所125数学年刊.A辑国家教育部126应用数学学报中国数学会,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127计算数学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128数学进展中国数学会129数学研究与评论(Journal of Mathematical Research and Exposition)英文稿大连理工大学130系统科学与数学中国科学院系统科学研究所131数学物理学报中国科学院武汉物理与数学研究所自动化技术、计算机科学132计算机学报中国计算机学会,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133软件学报中国科学院软件研究所,中国计算机学会134计算机研究与发展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中国计算机学会135自动化学报中国自动化学会,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136控制理论与应用华南理工大学,中科院系统科学研究所137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图形学学报中国计算机学会138计算机工程与应用华北计算技术研究所物理学139物理学报中国物理学会,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140光学学报中国光学学会141高能物理与核物理改名为中国物理C(英文)(Chinese Physics C)中国物理学会142光子学报中国光学学会143力学学报中国力学学会,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144电子学报中国电子学会145中国激光中国光学学会,中科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146物理学进展中国物理学会化学、化工147高等学校化学学报吉林大学,南开大学148分析化学中国化学会,中科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149化学学报中科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中国化学会150物理化学学报中国化学会151有机化学中国化学会,中科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152无机化学学报中国化学会153化工学报中国化工学会154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科技开发部等,四川省成都市四川大学高分子研究所155功能材料国家仪表功能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生物学156植物生态学报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中国植物学会157遗传学报改名为:Journal of Genetics and Genomics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158生态学报中国生态学会159植物生理学报改名为 :Acta Phytopysiologica Sinica(英文稿)中国植物生理学会160动物学报中国动物学会,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161昆虫学报中国昆虫学会,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162微生物学报中国微生物学会,中科院微生物所163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会164植物分类学报中国植物学会,中科院植物所农业科学165中国农业科学中国农业科学院166水产学报中国水产学会167作物学报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育种栽培研究所,中国作物学会168植物保护学报中国植物保护学会169园艺学报中国园艺学会环境科学170环境科学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171中国环境科学中国环境科学学会172环境科学学报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173环境化学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174环境污染治理技术与设备(改名为:环境工程学报)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食品工业175食品科学北京市食品研究所医学176中华医学杂志中华医学会177中华流行病学杂志中华医学会178中华预防医学杂志中华医学会179中国中药杂志中国药学会180中华内科杂志中华医学会181中华外科杂志中华医学会182中华护理杂志中华护理学会183药学学报中国药学会184中国药学杂志中国药学会

土木工程期刊目录全专业包括:1、结构工程、防灾减灾及防护工程、现代结构理论学科2、岩土工程学科3、桥梁与隧道工程学科4、土木工程建造与管理学科期刊名称—————种类—————专业东南大学学报——CSCD、核心期刊——全专业清华大学学报——CSCD、核心期刊——全专业湖南大学学报——CSCD、核心期刊——全专业华南理工大学学报——CSCD、核心期刊——全专业天津大学学报——CSCD、核心期刊——全专业同济大学学报——CSCD、核心期刊——全专业土木工程学报——CSCD、核心期刊——全专业西安交通大学学报——CSCD、核心期刊——全专业中国科学.A——CSCD、核心期刊——全专业中国科学.B——CSCD、核心期刊——全专业中国科学.C——CSCD、核心期刊——全专业中国科学.D——CSCD、核心期刊——全专业中国科学.E——CSCD、核心期刊——全专业科学通报——CSCD、核心期刊——全专业自然科学进展——CSCD、核心期刊——全专业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核心期刊——全专业华中科技大学学报——核心期刊——全专业北京工业大学学报——CSCD——全专业东北大学学报——CSCD——全专业上海交通大学学报——CSCD——全专业西北工业大学学报——CSCD——全专业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CSCD——全专业浙江大学学报.理科版——CSCD——全专业北方交通大学学报——CSCD——全专业中国科学基金——CSCD——全专业大连理工大学学报——CSCD、核心期刊——结构、防灾、岩土、道桥、现代结构、土木建管建筑科学——核心期刊——结构、防灾、岩土、道桥、现代结构、土木建管混凝土——核心期刊——结构、防灾、岩土、道桥、现代结构、土木建管重庆建筑大学学报——核心期刊——结构、防灾、岩土、道桥、现代结构、土木建管爆炸与冲击——CSCD、核心期刊——结构、防灾、岩土、道桥、现代结构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CSCD、核心期刊——结构、防灾、岩土、道桥、现代结构工程力学——CSCD、核心期刊——结构、防灾、岩土、道桥、现代结构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CSCD、核心期刊——结构、防灾、岩土、道桥、现代结构振动工程学报——CSCD、核心期刊——结构、防灾、岩土、道桥、现代结构振动与冲击——CSCD、核心期刊——结构、防灾、岩土、道桥、现代结构地震学报——CSCD——结构、防灾、岩土、道桥、现代结构噪声与振动控制——CSCD——结构、防灾、岩土、道桥、现代结构应用数学和力学——CSCD、核心期刊——结构、防灾、道桥、现代结构建筑结构——CSCD、核心期刊——结构、防灾、道桥、现代结构建筑结构学报——CSCD、核心期刊——结构、防灾、道桥、现代结构力学进展——CSCD、核心期刊——结构、防灾、道桥、现代结构计算结构力学——核心期刊——结构、防灾、道桥、现代结构力学与实践——核心期刊——结构、防灾、道桥、现代结构应用力学学报——CSCD——结构、防灾、道桥、现代结构固体力学学报——CSCD——结构、防灾、道桥、现代结构实验力学——CSCD——结构、防灾、道桥、现代结构应用数学学报——CSCD——结构、防灾、道桥、现代结构工程勘察——核心期刊——结构、防灾、道桥、岩土工业建筑——核心期刊——结构、防灾、现代结构中国腐蚀与防护学报——CSCD——防灾自然灾害学报——CSCD——防灾灾害学——CSCD——防灾西安公路交通大学学报——CSCD、核心期刊——道桥中国公路学报——CSCD、核心期刊——道桥公路——核心期刊——道桥桥梁建设——核心期刊——道桥公路交通科技——核心期刊——道桥现代隧道技术——核心期刊——道桥国外桥梁(改名为:世界桥梁)——核心期刊——道桥筑路机械与施工机械化——核心期刊——道桥中外公路——核心期刊——道桥河海大学学报——CSCD、核心期刊——岩土水利学报——CSCD、核心期刊——岩土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CSCD、核心期刊——岩土岩土工程学报——CSCD、核心期刊——岩土岩土力学——CSCD、核心期刊——岩土中国港湾建设——核心期刊——岩土港工技术——核心期刊——岩土长江科学院院报——核心期刊——岩土水利水电科技进展——核心期刊——岩土水文地质工程地质——核心期刊——岩土岩石学报——CSCD——岩土地质力学学报——CSCD——岩土工程地质学报——CSCD——岩土西南交通大学学报——CSCD、核心期刊——交通铁道工程学报——核心期刊——交通路基工程——核心期刊——交通城市规划汇刊——核心期刊——交通城市规划——核心期刊——交通中国铁道科学——CSCD——交通管理工程学报——CSCD、核心期刊——土木建管管理科学学报——CSCD、核心期刊——土木建管管理世界——CSCD、核心期刊——土木建管系统工程——CSCD、核心期刊——土木建管系统工程理论方法应用——CSCD、核心期刊——土木建管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CSCD、核心期刊——土木建管中国工业经济——CSCD、核心期刊——土木建管建筑技术开发——核心期刊——土木建管建筑经济——核心期刊——土木建管管理现代化——核心期刊——土木建管工业技术经济——核心期刊——土木建管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核心期刊——土木建管经营与管理——核心期刊——土木建管经济与管理研究——核心期刊——土木建管经济管理——核心期刊——土木建管施工技术——核心期刊——土木建管建筑技术——核心期刊——土木建管系统仿真学报——CSCD——土木建管系统工程学报——CSCD——土木建管中国管理科学——CSCD——土木建管具体发表期刊要求,可以咨询我。

首先,登录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库或者 维普数据库(此为中国三大专业文献数据库)或国外Pubmed/Medline等国外专业数据库,然后搜索相关的文献,写出您的文章。其次,再去以上数据库中搜索相关专业期刊编辑部信息(国家级或是非国家级,核心或者非核心,统计源或者非统计源期刊等等),找到投稿联系方式,这样的方法避免网上很多钓鱼网站,确保您投稿的期刊是合法的。最后,祝好运。欢迎交流。静石医疗,竭诚为您服务。

湖南警察学院学报是sci吗

垃圾,希望大家别来,这学校没人性,管理很严,不像大学,课很多,地段很偏,学校很小,饭堂很差,住宿不好,像个三流高中。

湖南省警察学院2021年录取分数线物理类最低分数线是494分,最低省排名是87680名。历史类最低分数线是517分,最低省排名是24690名,这所学校是一所政法类的公办本科院校。

这里选取的是在湖南的录取分数线。

湖南警察学院位于湖南省长沙市,是一所培养警务人才的全日制普通高等本科院校,是湖南省公安厅警官培训中心和公安部警务实战训练湖南基地。

学校前身为1949年9月成立的湖南临时省政府公安厅公安学校,先后经历了湖南省公安干部学校、湖南省政法干部学校、湖南省公安学校、湖南省人民警察学校、湖南公安专科学校、湖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等阶段。

以上内容参考:湖南警察学院-学校简介

重点警校具有博士学位授予权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具有硕士学位授予权中国人民公安大学中国刑事警察学院中央司法警官学院云南警官学院四川警察学院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学院公安部直属院校中国人民公安大学中国刑事警察学院中国刑事警察学院是公安部直属的高等学校。始建于1948年5月,前身是东北公安干部学校,后改为中央人民警察干部学校、公安部第一人民警察干部学校、公安部人民警察干部学校,1981年11月扩建为中国刑事警察学院。1998年学院被国务院批准为硕士学位授予单位,并从1999年开始招收硕士学位研究生。设有诉讼法学、刑法学、分析化学、计算机应用技术、法医学、军事教育训练学、法律硕士、警务硕士8个硕士学位专业。第二学士学位教育设有侦查学、刑事科学技术和法医学等3个专业。从2007年起,受商务部和公安部的委托,学院开始承办发展中国家警察培训工作,先后有37个国家的129 名警察官员来我院接受刑侦技术的培训。学院出版发行《中国刑事警察学院学报》和《中国刑事警察》两种学术刊物。其中,《中国刑事警察学院学报》是全国公安系统自然科学类核心期刊;《中国刑事警察》杂志已成为宣传公安工作方针政策、开展专项斗争、打击犯罪的社科类核心刊物,是广大民警喜闻乐见的期刊。铁道警察学院高等院校。1950年2月,经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批准成立于北京,时名铁道公安学校。2000年经国务院批准由铁道部划归公安部管理,更名为“公安部郑州铁路公安管理干部学院”和“公安部郑州铁路人民警察学校”。经历北京,沈阳,上海,西安,唐山,郑州迁建过程。2001年5月经教育部批准改建为的“铁道警官高等专科学校”。2012年升格为“铁道警察学院”。学校被誉为“铁道卫士的摇篮”。开设有侦查、经济犯罪侦查、刑事技术、治安管理、警察管理、信息网络安全监察、警卫等7个专业。《铁道警察学院学报》被评为全国优秀社科学报。公安现役部队院校: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学院是公安部直属的现役制院校,培养边防、消防、警卫专门性人才,地处河北廊坊,公安现役武警的最高学府公安海警学院公安海警学院(原公安海警高等专科学校)是公安部直属的现役制院校。是公安边防部队唯一一所经教育部批准进行独立招生的普通高等院校。学院地处浙江省宁波市北仑区。学院实行本科、专科和定向三个层次招生,本科设置航海技术(海警舰艇指挥)、轮机工程(机电技术指挥)、电子科学与技术(公安机要)、电子信息工程(海警信息指挥)四个专业;专科设置边防船艇指挥、部队后勤管理、计算机应用技术、边防通信指挥四个专业;定向设置航海技术、轮机工程技术两个专科专业。其他部级直属院校中央司法警官学院中央司法警官学院位于河北保定,学院是司法部直属的惟一普通高校,承担着培养全国司法行政尤其是监狱劳教系统高层次专门人才和培训司法行政系统领导干部与高级警官的重任,被誉为中国“中高级司法警官的摇篮”。学院创建于1956年,历经公安部劳改工作干部学校、司法部劳改工作干部学校、中央劳改劳教管理干部学院、中央司法警官教育学院等几个时期,2002年5月正式建成中央司法警官学院。其中监狱学、矫正教育学作为部级重点学科,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现有监狱学、侦查学(狱内侦查方向)、教育学(矫正教育方向)、行政管理(警察管理方向)、社会学(社会工作与社区矫正方向)、法学、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等12个专业和专业方向,监狱学专业被教育部、财政部批准为全国高校特色专业建设点。学院主办的《中国监狱学刊》是中国监狱系统代表性理论学术刊物。南京森林警察学院南京森林警察学院是一所由国家林业局主管,与公安部共建的全日制本科院校,位于江苏南京。2010年3月经教育部批准在南京森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基础上升格为学院。本科层次专业设置有侦查学(另设有公安情报和计算机犯罪侦查方向)、刑事科学技术、治安学(另设有警务管理方向)、消防工程(林火管理方向);专科层次专业设置有侦查、治安管理(另设有交通管理和警务管理方向)等专业。国家林业局警官培训中心、森林消防指挥培训中心、野生动植物刑事物证鉴定中心和林业职业教育研究中心挂靠在学校。主办国家林业局主管的《森林公安》、《森林防火》杂志。地方公安厅直属院校本科院校:四川警察学院全国公安高等教育著名学府——四川警察学院,是我国仅有的四所具有硕士学位授予权的公安院校之一。始建于1950年的川西人民行政公署公安厅公安学校,1956年建立四川省公安学校。1980年分校先后建立四川省人民警察学校和四川省公安管理干部学院,1999年两校合并筹建并于次年经教育部批准正式建立四川警官高等专科学校,2006年经教育部批准正式建立四川警察学院。学院地处四川省泸州市,为公安部警务实战训练四川基地,全国藏区公安机关综合实战训练基地,省公安厅警官培训中心,省国内保卫民警教育训练中心,省公安民警心理素质训练基地。学校被誉为“巴蜀警官的摇篮”。学院设有侦查学,刑事科学与技术学,行政管理学(警察管理方向),治安学,交通管理工程,应用心理学,社会学,法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9个本科专业,1个警务硕士点,建有国家级教学实践示范中心1个,国家级精品课程4门,国家级教学团队1个,省级重点实验室1个,省级教学实践示范中心3个,省级教学团队4个,省级精品课程11门,省级创新人才基地1个,省级教改专业1个,在公安教育领域均享有较高声誉。湖北警官学院湖北警官学院位于湖北武汉,是湖北省唯一的一所省属公安政法类本科院校,也是全国首批建立的省属公安本科院校之一。学院前身可追溯至1949年7月成立的“湖北省人民政府公安厅干部训练班”。1984年4月,成立湖北省公安专科学校。2002年3月,建立湖北警官学院,开展公安本科学历教育。2005年4月,学院在全国省属公安本科院校中率先取得学士学位授予权。2006年9月,被湖北省学位委员会和省教育厅批准为硕士点立项建设单位。是公安部指定的“全国县(市)公安局长、政委岗位培训基地”和“全国公安出入境管理干部英语培训基地”;学院“升本”以来,先后聘请著名美籍华裔科学家、前美国康州警察厅厅长李昌钰博士,国际刑警总部终身名誉副主席、公安部原部长助理、现中国警察协会常务副会长朱恩涛等知名专家学者30多人为兼职教授。《湖北警官学院学报》(双月刊)系学院主办的公安理论刊物,2004年被评为中国学术期刊检索与评价数据规范执行优秀期刊,2005年被评为“湖北省高校优秀学报”,2006年被评为“全国优秀社科学报”。由学院警察史研究所主办的季刊《警史钩沉》,以大量的研究成果问世,受到了警学界的重视和欢迎。广东警官学院广东警官学院创办于1949年11月,前身是广东公安干部学校。1978年步入普通中专学历教育。1983年改为广东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后改称广东省公安司法管理干部学院),开展成人专科学历教育。1992年底增设广东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开展普通专科学历教育。1998年,广东省人民警察学校并入学院。2004年5月,经教育部批准,在此基础上建立“广东警官学院”,是省属本科层次的普通高等公安院校,也是华南地区第一所公安本科院校。开设法学、侦查学、经济犯罪侦查、治安学、刑事科学技术、禁毒学、犯罪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行政管理、应用心理学等11个专业。2008年获得学士学位授予权单位资格,本科专业均获学士学位授予权。举办港澳地区警务人员研修班、全国公安机关警务实战指挥教官培训班、各省市公安局长研修班等。学院学报《政法学刊》2006年被评为“全国百强社科学报”,是中国人文社科学报核心期刊。广东省警察学会公安基础理论专业委员会、广东省心理学会法制心理专业委员会等挂靠我院。学院是公安部警务实战训练基地。云南警官学院坐落在西南边境,国际犯罪分子猖獗.该校禁毒专业为此而生,在国内处领先地位山东警察学院山东警察学院位于济南,创建于1946年,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创建的第一所警察学校。是山东公安机关的重要组成部分,山东警察学院主要承担三项任务:一是培养全日制公安本、专科类学生。二是为山东省、全国培训在职警察。是公安部确定的全国县市公安局长培训基地之一。三是为国外培训高级警务人员。是公安部、商务部确定的国家援外培训基地之一。辽宁警察学院辽宁警察学院位于大连,学校创建于1960年,历经辽宁省公安厅劳改干部学校、辽宁省人民警察学校、辽宁警官高等专科学校等历史时期。1985年5月,在“辽宁省人民警察学校”的基础上成立“辽宁省警官专科学校”,同时保留中专教育。1986年3月,原“辽宁省人民警察学校”劳改专业从“辽宁省警官专科学校”分开,成立“辽宁省劳改工作警官学校”。1998年7月,“辽宁省警官学校(原辽宁省劳改工作警官学校)”整体并入。2001年8月,“辽宁省人民警察学校”整体并入“辽宁警官高等专科学校”。2014年经教育部批准正式设立辽宁警察学院。1995年4月,学校独立试办侦察、痕迹检验两个本科专业,现已发展到侦查学、刑事科学技术、治安学、网络安全与执法、交通管理工程、监狱学等6个专业。。现已建成“辽宁公安教育培训中心”、“国家反计算机入侵和防病毒研究中心信息网络安全辽宁实训基地”、“公安部警务实战训练大连基地“、“辽宁省公安民警心理健康服务中心”。江苏警官学院江苏警官学院是全国首批建立的省属公安本科院校。学院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49年6月创办的南京市公安学校。1982年10月,成立江苏公安专科学校,是全国第一所公安专科学校。1998年9月,与江苏省人民警察学校合并,同时与南京大学联办警察管理、侦查2个本科专业(方向)。2000年6月,原江苏省司法学校并入。2002年3月,设立江苏警官学院。2006年6月,经江苏省学位委员会评审,成为学士学位授权单位。设置治安学、侦查学、警察管理、刑事科学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12个全日制本科专业(方向)和交通管理、防火管理等5个专科专业。建有国内第一个指纹主题博物馆,南京中华指纹博物馆。建立了国内第一个现代警务研究机构,江苏现代警务研究中心。《江苏警官学院学报》被评为全国优秀社科学报、江苏省一级期刊,进入江苏省期刊方阵并获江苏省优秀期刊提名奖。浙江警察学院浙江警察学院坐落于杭州钱塘江南岸,是浙江省唯一的公安本科院校,学院前身是创办于1949年5月的浙江省公安干校,历经浙江省公安学校、浙江公安专科学校、浙江公安高等专科学校等时期,2007年3月经教育部和浙江省人民政府批准,升格更名为浙江警察学院。是公安部全国公安局长(政委)首任培训基地、商务部援外培训点和浙江省公安厅警官培训中心,承担了浙江省的教育援藏项目,办有西藏班。每年举办“警察与科学”国际讲坛、每月举办“浙江公安论坛”,邀请国内外专家、学者来校讲学交流,为公安机关开展高层次警务交流与协作提供了很好的平台,并与美国纽海文大学李昌钰法医学研究所、美国山姆·休斯敦大学刑事司法学院、英国安保与爆炸物教育国际学院签订友好交流合作协议。聘请当代美国最著名的华人法庭科学家李昌钰博士、中国工程院刘耀院士等国内外知名的专家、学者为名誉教授或客座教授办有《浙江警察学院学报》和《浙江警察学院报》。福建警察学院学院坐落在福州市,前身是始建于1949年8月的福建省警务干部学校,1950年更名为福建省公安干部学校。1984年10月,在福建省公安干部学校的基础上创办福建公安专科学校。2000年4月,福建省人民警察学校和福建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合并,成立新的福建公安高等专科学校。2007年5月15日,正式建立福建警察学院。学院散打队多年来在国际、国内各级比赛中获得100多枚金牌,学校教师、学生曾多次代表公安部前卫体协在国际比赛中取得好成绩。2005年,学院被教育部批准为“普通高等院校招收高水平运动队”院校。2005年,学院被公安部确定为“三个必训”教材研发基地。设有公安类本科4个专业9个专业方向,即侦查学专业(含刑事侦查、国内安全保卫、禁毒学、警察指挥与战术4个专业方向);经济犯罪侦查专业;刑事科学技术专业(含刑事科学技术、信息网络安全监察2个专业方向);治安学专业(含治安管理、交通管理、公安管理3个专业方向)。政法类专业设有法学、行政管理两个本科专业和公共事务管理、文秘(安全保卫方向)、摄影摄像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网络安全方向)等4个专科专业。其中警察指挥与战术专业为高职高专国家级教学改革试点专业。2006年,学院被中国国家禁毒委员会、联合国毒品与犯罪问题办公室确定为“中国东南部打击苯丙胺类毒品制贩活动(G75)项目培训中心”,被公安部确定为“全国警务实战训练福建基地”。学院为公安部举办了多期“全国公安民警战术师资培训班”、“全国公安局长战术指挥班”、“全国警务实战指挥员培训班”、“香港警务实战训练课程班”。江西警察学院江西警察学院创立于1951年,现位于南昌,被誉为江西警官的摇篮,公安人才的基地。开设普通本科专业4个,其中侦查学、治安学、经济犯罪侦查学公安类专业3个,普通专科专业15个,其中侦查、治安管理、交通管理、刑事技术、信息网络安全监察、经济犯罪侦查公安类专业6个,安全防范技术、法律文秘、公共事务管理、摄影与摄像技术、司法鉴定技术、社会体育公安相关专业类6个和计算机应用技术、应用英语、人力资源管理其他专业类3个。湖南警察学院湖南警察学院,地处长沙,前身为湖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自1949年建校以来,被誉为“三湘警官的摇篮”。是公安部警务实战训练基地之一。吉林警察学院学院前身是创建于1949年的吉林省公安干部学校,1985年经原国家教委批准成立吉林公安专科学校,是全国首批设置的13所公安专科学校之一,1993年9月更名为吉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侦查专业被确定为国家高职高专教学改革试点专业。在北京奥运会火炬传递、亚洲冬季运动会、东北亚贸易博览会等大型活动中出色地完成了安全保卫任务,广大师生成为全省公安机关一支可靠的机动后备力量。《吉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被评为全国优秀社科学报,连续8年被评为省一级期刊。河南警察学院河南警察学院的前身是1949年2月成立的中共豫西区党委社会部保卫干部训练班,历经河南省公安干部学校、河南省人民警察学校、河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等发展时期,2010年3月18日,在河南公安高等专科基础上建立河南警察学院,2010年5月4日,正式建立河南警察学院。学院被誉为“中原警官的摇篮”。北京警察学院创建于1984年1月,前身是始建于1949年4月的北平市人民政府公安局公安学校。学院坐落在北京市昌平区南口镇虎峪风景区内,占地1200亩,建筑面积达18万平方米。其建筑面积、设施、设备在全国公安院校具有领先优势。学院为全日制普通高等本科学校,现承担本、专科学历教育和成人高等学历教育,学科专业紧贴首都公安实际,具有鲜明的公安特色。学院现设有3个系和5个教研部,开设侦查学、刑事科学技术、治安学、法学、公安管理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本科专业和刑事侦查、治安管理、道路交通管理等专科专业。学院还是北京市公安局警官培训中心,承担对首都公安民警继续教育和培训任务。重庆警察学院原名“重庆警官职业学院”(注:但学院贴吧并未更名,仍为“重庆警官职业学院”吧),于2012年3月,经教育部批准升格为本科院校(招收本科提前批学生,执行第二批本科录取控制分数线)。重庆警察学院是一所由重庆市人民政府主办,受重庆市公安局管理和重庆市教委指导的全日制公安类普通本科院校。学院包括大学城校区、石桥铺校区和松山校区3个校区,占地总面积860亩。新疆警察学院是在推进实现新疆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两大历史任务的形势下,为适应新疆公安政法工作和队伍建设的需要,于2012年4月经国家教育部批准,由原新疆警官高等专科学校办学层次升格而成立的一所培养应用型高层次公安政法人才的普通本科院校。学院前身具有六十多年的办学历史。六十多年来,学院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思想路线和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着力开展职业素质教育,锐意开拓进取,为新疆乃至全国公安政法机关培养了一大批政治坚定、业务精通、作风优良、执法公正的各族应用型公安政法人才。学院占地面积亩,校舍总建筑面积万平方米。拥有万册藏书以及体现公安政法教育、培训特色的实验实习设备、训练场馆、技术装备器材和较为完善的办学基本设施。学院分为长沙路校区(乌鲁木齐市长沙路1108号,系普通、成人学历教育及行政办公区)、天津路校区(乌鲁木齐市天津北路162号,系在职民警培训区和教职工生活区)、延安路校区(乌鲁木齐市延安路131号,系中等职业教育区)、米东新校区(在建)四大部分。学院由自治区人民政府领导,公安厅管理,教育厅业务指导,属正厅级建制。学院内设处级机构23个,现有在职教职工550余人,其中专任教师294人(教授、副教授105人,讲师124人),教师的年龄、学历、职称、专业和民族比例结构合理,符合办学的条件要求。学院现有在校普通专科学生3500余人,实行全封闭式军事化管理。学院现开设侦查学、治安学、信息安全、法学四个本科专业,同时开设侦查、治安管理、警察管理、交通管理、信息网络安全监察、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化(维吾尔语)、汉语(汉语言)、司法助理、法律事务等专科专业。专科院校上海公安高等专科学校上海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创建于1949年6月,其前身是与上海市人民政府公安局同时成立的上海市警务学校。1955年,更名为上海市公安学校,主要开展各类短期培训和中专教育。1983年11月,改建为上海公安专科学校,列入高校建制,主要开展专科教育和成人学历教育。1992年4月,易名为上海公安高等专科学校。1996年,学校与当时的上海市第一、第二人民警察学校实行“三校合并”。是上海唯一一所培养警务人才的全日制公安高等院校,2007年11月12日成为全国唯一一所被教育部、财政部确定为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立项建设单位的公安院校。被誉为“申城警察的摇篮和熔炉”。2000年,学校首创了“轮训轮值、战训合一”机制,组织民警分期分批至学校培训基地参加封闭式集训,同时作为市局的机动部队参加值班备勤、处置突发事件和治安整治任务。西藏警官高等专科学校西藏警官高等专科学校,其前身是1956年9月成立的西藏公安训练班。1957年7月至1959年3月,经国务院批准迁到北京,在中央人民公安学院(现公安大学)内建立西藏班。1960年4月,中央人民公安学院西藏班迁回拉萨办学,称自治区公安学校。1965年3月改称西藏自治区政法干校。1973年6月改称西藏自治区公安局公安学校,1974年12月恢复西藏自治区政法干校,1978年5月又复称为西藏自治区公安局公安学校。1980年11月经自治区政府批准,易名为西藏自治区人民警察学校,隶属自治区公安厅,并正式开办学历教育。2003年4月16日经教育部批准,改建为西藏警官高等专科学校。开设了警察管理、治安管理、侦查、国内安全保卫、交通管理工程、经济犯罪侦查、信息安全与网络监察、公安文秘8个专业。广西警官高等专科学校广西警官高等专科学校前身源于广西省委社会部政训队(对内称广西公安学校)旧址位于桂林市,1984年10月广西公安干部学校改建为广西公安管理干部学院,与广西人民警察学校合并办学。1997年开设普通专科班,2003年4月经国家教育部批准,广西公安管理干部学院改制为广西警官高等专科学校。学校现位于南宁市,被誉为壮乡警察的摇篮。开设有:侦查、治安管理、交通管理、警察管理、禁毒、警察指挥与战术、刑事技术、信息网络安全监察、法律事务、法律文秘、计算机应用技术、安全保卫(2年)、安全保卫(3年)、防火管理等专业。山西警官高等专科学校天津公安警官职业学院安徽公安职业学院河北公安警察职业学院黑龙江公安警官职业学院甘肃警察职业学院内蒙古警察职业学院陕西警官职业学院青海警官职业学院贵州警官职业学院地方司法厅直属院校宁夏司法警官职业学院广东司法警官职业学院山东司法警官职业学院云南司法警官职业学院四川司法警官职业学院江西司法警官职业学院湖南司法警官职业学院吉林司法警官职业学院河北司法警官职业学院河南司法警官职业学院黑龙江司法警官职业学院浙江警官职业学院武汉警官职业学院福建警官职业学院山西警官职业学院。安徽警官职业学院江苏司法警官职业学校

我真的觉得你学的应该是火星文。。。。还有你不觉得你的语气态度就跟传唤服务员似的么?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是普刊吗

湖南科技学院(简称湘科院),是一所经教育部批准,由湖南省教育厅主管的公办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是湖南永州市的最高学府。 学校坐落在素有“锦绣潇湘”之称,文化底蕴深厚,舜文化、瑶文化、柳文化、女书文化、稻作文化、理学发源地的著名历史文化名城“竹城”--永州。学校位于永州市零陵区,毗邻两广,境内湘桂铁路、洛湛铁路、衡昆高速公路、永蓝高速公路、永连公路、207国道和322国道交汇于此,永州零陵机场航线通达国内主要城市,水、陆、空交通便利。

湖南科技学院是二本!!!湖南科技学院始建于1941年,是一所经教育部批准,由湖南省教育厅主管的公办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学校座落在著名历史文化名城—永州市,占地面积1300余亩,现有15个教学院系,2个教学部, 11个研究所,全日制本科专业31个,涵盖理、工、文、经、管、法、教七大门类。全日制在校本科学生近12000人。学校大力加强科技队伍建设、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搭建科技创新平台、推进学研产结合,科技成果转化迈上新台阶。学校油茶开发项目获国家发改委立项资助,红薯乙醇燃料生产研发和油茶高产应用集成示范项目获科技部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和省科技厅重大专项立项,生物质能源产学研合作示范基地被评为湖南省高校产学研合作示范基地。近几年来,学校共获得省级以上立项课题971项,全校教师共发表各类学术论文5000余篇,其中被三大检索转载160余篇,出版专著、教材近200部,获得省级以上科研奖励150余项。学校被确定为湖南省舜文化研究基地、湖南省思想政治工作研究基地。《湖南科技学院学报》被评为“中国人文社科学报核心期刊”。信息来自学校官网,希望能够帮到你!!!

学校学科专业齐全,办学规模日益扩大。现有14个教学系,2个教学部,13个研究所,全日制本科专业32个,涵盖理、工、文、经、管、法、教七大门类。现有专任教师715人,其中具有副高以上职称教师250余人,占专任教师比达到35%;具有硕士以上学位教师527余人,占专任教师比达到74%。有省级青年骨干教师40余人,新世纪121人才、省级学科带头人、湖南省教学名师10余人。现有全日制在校学生12000余人。 学校积极推进应用科学、教育科学和地方文化研究,教职工科研成果显著。近几年来,学校共获得省级以上立项课题430余项,全校教师共发表各类学术论文5000余篇,其中被三大检索转载180余篇,出版专著、教材近200部,获得省级以上科研奖励150余项。学校被确定为湖南省舜文化研究基地、湖南省思想政治工作研究基地。《湖南科技学院学报》被评为“中国人文社科学报核心期刊”。 学校大力加强科技队伍建设、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搭建科技创新平台、推进学研产结合,科技成果转化迈上新台阶。学校油茶开发项目获国家发改委立项资助,红薯乙醇燃料生产研发和油茶高产应用集成示范项目获科技部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和省科技厅重大专项立项,“生物质能源”产学研合作示范基地、“油茶籽油深加工及油茶林低改”产学研示范基地均被评为湖南省高校产学研合作示范基地。

湖南科技学院是二本。湖南科技学院是湖南永州市的最高学府,是湖南省“十三五”硕士学位授予单位立项建设单位(第三批)。湖南科技学院办学始于1941年,前身为湖南省立第七师范学校,后历经零陵师范学校、零陵师范学院等时期。

1971年创办专科教育,并历经零陵地区中学师资培训班、湖南师范学院零陵分院、零陵师范专科学校、零陵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等校名;2002年升格为本科院校并定名为零陵学院;2004年更名为湖南科技学院;2013年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

师资力量

截至2021年11月,有教职员工1247人,3个省级优秀教学团队,其中专任教师934人、外聘教师138人,专任教师中具有博士学位248人、硕士学位567人,正高职称114人、副高职称258人,双师双能型教师266人。

入选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湖南省政府特殊津贴、“湖湘青年英才”支持计划、湖南省“121人才”工程人选、湖南省首批智库青年拔尖人才、湖南省学科带头人、湖南省青年骨干教师、湖南省芙蓉学者讲座教授、湖南省青年芙蓉学者1人。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湖南科技学院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