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论文知识库

首页 期刊论文知识库 问题

趋向动词研究论文

发布时间:

趋向动词研究论文

补语可以由谓词性词语、数量短语和介词短语充当。由谓词性词语充当的补语,有的直接加在中心语之后,有的要用“得”字;由数量短语、介词短语充当的补语都是和中心语直接组合的。补语可以用来说明动作、行为的结果、状态、趋向、数量、时间、处所、可能性或者说明性状的程度、说明事物的状态等。下面以语义类别为纲谈补语的构成。1.结果补语表示动作、行为产生的结果,与中心语有因果关系。结果补语常用的是形容词,少数用动词。例如:照〈亮〉、走〈近〉、抬〈高〉、睁〈大〉、晒〈干〉、安排〈好〉、弄〈明白〉、洗〈干净〉、说〈清楚〉(形容)听〈懂〉、看〈穿〉、走〈散〉、写〈完〉、打〈死〉(动)结果补语在结构上同中心语结合得很紧,其间不能加进别的成分,成为一个结合得像词一样的中补短语,以致动态助词“了、过”只能加在补语后面。从补语的语义指向看,却不都是指向它的中心语的,有的是指向主语或宾语。下面举几个例子来说明:他们学会了开车。(会了的是他们,指向主语)他们说服了我们。(服了的是我们,指向宾语)他们干完了活儿。(完了的是“干”这个动作,指向谓语中心)这三句分别代表三种语义指向,这三种语义关系可以从下面三个变换形式看出来:“他们学会了开车。”的变换式是:他们学开车。他们会了。(指向主语“他们”)“他们说服了我们。”的变换式是:他们说我们。我们服了。(指向宾语我们)“他们干完了活儿。”的变换式是:他们干活儿。干完了。(指向动作)上述分析,只说明常见的情况,实际的句子还要复杂。有些句子的核心动词跟宾语不一定能联系上,例如“妞妞哭红了眼睛。”的“哭”是不及物动词,不能与宾语“眼睛”有语义语法关系,而与主语有密切关系;结果补语“红”与主语“妞妞”不发生关系,而和宾语“眼睛”有密切语义关系。句子表达的意义是:“妞妞哭+眼睛红”,以至于不带上补语,动词就不能带宾语。例子还有很多:奶奶挺直了腰板——奶奶挺+腰板直小红快吃,别饿坏了身子。——第二分句意义为:不要“小红饿+身子坏”2.程度补语程度补语很少,限于用“极、很”和虚义的“透、慌、死、坏”等,表示达到极点或很高程度,也可以用量词短语“一些、一点”表示很轻的程度。谓语中心主要是形容词,也可能用某些能前加“很”的动词。例如:好得〈很〉、热得〈厉害〉、美〈极〉了、暖和〈多〉了、难看〈死〉了、坏〈透〉了、快〈一些〉、闹得〈慌〉部分状态补语也有兼表程度的意义(有人把它归入状态补语):雨来得〈又突然又猛烈〉程度补语本身没有否定形式,语义指向谓语中心。3.状态补语表示由于动作、性状而呈现出来的状态。中心语和补语中间都有助词“得”。例如:江面照得〈通红〉、树枝上都像水洗过一番,尤其绿得〈可爱〉、他跑得〈满头大汗〉鸟儿飞得〈很高〉、大家想得〈很透彻〉、我们走得〈累死了〉状态补语的作用有两种:有的用作描写,用状态形容词或谓词性短语。这种补语的语义分别表示施事、受事、当事或动作的某种状态,如第一排。有的用作评价,只用性质形容词,如第二排。有时候,补语前不用“得”而用“个、得个”,例如“唠叨个没完没了、把敌人打了个落花流水、落得个人财两空”。用“个”字,中心语后面有可能加上“了”。用“得”字的补语在一定的语境里可以省去,例如“把你乐得!、瞧你那衣服脏得!、看你骄傲得呀!”这种句子表示的是:或者有无需或无法形容的意味,或者有让对话者自己体会的意味。状态补语还有可能用名词性短语,例如“脏得一脸的灰、热得一脸的油”4.趋向补语表示动作的方向或事物随动作而活动的方向,用趋向动词充当,例如:打〈开〉、飞〈出〉、走〈进去〉、跳〈下来〉、爬〈上去〉、拿〈出去〉、扔〈过来〉、送〈回去〉包含复合趋向补语的补充词组,它们所带的宾语的位置有两种情况:其一,表处所的宾语只能插在复合趋向补语的中间即“来”或“去”之前,“进、出、上、下、回、过”之后,例如:跑进教室来、走出学校去、飞回南方来、跳下楼去其二,表示事物的宾语位置比较自由,例如:递一只杯子过来 伸一只手出来递过一只杯子来 伸出一只手来递过来一只杯子 伸出来一只手动态助词“了”一般加在补语后面、宾语前面,如:打〈开〉了抽屉、飞〈出〉了金凤凰。有时候“了”加在补语之前,这时句子不会出现宾语,例如:跳了〈下来〉、爬了〈上去〉、扔了〈过来〉。有些句子,动词和宾语不能直接组合,趋向补语能起成句作用;在存现句里,这种情况较常见。如:树上飞〈来〉了两只小鸟。此外,复合趋向动词“起来”“下去”用在动词、形容词之后,有时不表示行动之类的趋向,而分别表示动作或状态的开始或继续发展,是引申义,例如:唱〈起来〉、笑〈起来〉、胖〈起来〉、亮〈起来〉(动作或状态的开始)写〈下去〉、说〈下去〉、瘦〈下去〉、暗〈下去〉(动作或状态的继续发展)这种用法的趋向动词已经虚化了。5.数量补语数量补语包括两种:一种是动量补语,用表动量的量词短语充当,用来表示动作发生的次数,例如:敲了〈三下〉、去了〈五次〉、读上〈几遍〉另一种是时量补语,用表时量的量词短语充当,用来表示动作持续的时间,也就是时量、时段,例如:住了〈两年〉、好了〈三天〉、躺了〈一阵子〉或者表示动作实现以后所经历的整段时间,例如:失踪了〈半个月〉、喝了〈四年〉了本教科书把动量补语和时量补语合称数量补语,因外在形式都用数量短语充当。也有教科书把时量补语另立为一类或把它归到时间补语。6.时间、处所补语多用介词短语来表示动作发生的时间和处所,包括表示动作终止地点。例如:生〈于1959年〉、站〈在门口〉、走〈向森林〉7.可能补语可能补语是表示可能或不可能的补语,它只表可能性,多数是尚未实现的事情。这种补语的中心语主要是动词,也有少数是形容词。可能补语有两种。一种是用“得”或“不得”充当,表示有无可能进行,或表示动作结果能否实现。例如:这东西吃〈得〉吃〈不得〉?这个人你们惹〈不得〉。这数啊,得细心算,大意〈不得〉。另一种是在结果补语或趋向补语和中心语之间插进“得、不”(轻声),表示动作的结果、趋向可能不可能实现。例如:喝醉——喝得醉、喝不醉 听懂——听得懂、听不懂打开——打得开、打不开 抬出来——抬得出来、抬不出来还有一个中心语动词带两三层补语的,这种多层补语只有下面四种,它们的排列顺序是:结果补语最靠近动词,处所补语或数量补语次之,趋向补语(来、去)总在最外一层,例如:听懂一点(动词带结果补语再带数量补语)病倒在工作岗位(动词带结果补语再带处所补语)走到深山来(先带处所补语后带趋向补语)草丛中跳出小松鼠来(先后带两层趋向补语)滑倒在地上两次(带结果补语、处所补语,再带动量补语)分析这种多层补语时,可先外后内或先远后近。和多层定语、状语的分析原则相同。

“语法化”通常指语言中意义实在的词转化为无实在意义、表语法功能的成分这样一种过程或现象,中国传统的语言学称之为 “ 实 词 虚 化 ”。英语的学习不是一朝一夕的,是需要长时间的积累过程,单词,语法,听力,这些是最基本的,不过最主要的是口语的练习,多听多练是最有效的,最好是可以经常和外国人交流,进行语言的交换,文化的交流也是可以提升外语的。现在做对外汉语教师是比较有发展的,但是需要持有一定的教学资质才可以任职,我们提供的是国家汉办国际汉语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国家职业对外汉语教师资格证书以及国际认证协会国际注册汉语教师资格证书三证唯一联考机构,两证承诺一站式就业,助您后顾 无忧!

一.语法化概念阐释“语法化”通常指语言中意义实在的词转化为无实在意义、表语法功能的成分这样一种过程或现象,中国传统的语言学称之为 “ 实 词 虚 化 ”。 例 如 汉 语“把”、“被”、“从”等原来都是有实义的动词,现已虚化为介词。介词属于虚词,西方叫功能词。虚化有程度的差别,实词变为虚词是虚化,虚词变为更虚的成分也是虚化。西方 人承认 ,“语法化”概念最早是中国人在13世纪就提出来的,元朝的周伯琦在《六书正伪》 中说:“大抵古人制字,皆从事物上起。今之虚字,皆古之实字”欧洲到18世纪才有法国哲学家Etienne Bon-not de Condillac最先指出动词的曲折形态,如时态标记,是由独立的词变来的。“虚化”主要针对词义的变化由实到虚,“语法化”一词则偏重于语法范畴和语法成分的产生和形成,例如主语和宾语这样的语法范畴以及主格和宾格标记这样的语法成分是如何产生的。“语法化”有五条原则———并存原则,歧变原则、择一原则、保持原则和降类原则。此后,陆续有学者提出了滞后原则和频率原则。二.“来”的起源和产生关于“来”的产生年代,资料显示,目前学者们比较一致地认为是在唐代,如太田辰夫、龚千炎认为是在唐五代,曹广顺和蒋冀骋、吴福祥认为是在初唐前后。关于它的来源,太田提及:“助词‘来’当然是从动词‘来’产生的,原来是做了某事之后来到 现 在 的 场 所 的 意 思 , 后 来‘来’成了附加的,就把重点放在了过去曾做某事上了。”曹广顺认为,“来”在唐代从表示趋向的动词,发展处表示完成、以来、后来等多种用法,这些用法的“来”都 有表示动作、事件是“曾经发生”的意思,在这些条件下,当“来”转化为特指“曾经”的意思,并用于句尾时,就产生了事态助词“来”。江蓝生和蒋冀骋、吴福祥推测事态助词“来”可能与唐代代表完成或实现的“来”有关:党表示完成或实现的“来”用于“曾然”的语境,用以特指过去曾做某事,居于句末时,就变成了表曾经的事态助词。三.趋向动词的阐释趋向动词是一个特殊的类,其特殊性在于它可以放在谓语动词后做补语。我们主要讨论的是二十六个趋向动词。如下:上、下、进、出、开、回、过、起、到、来、上来、下来、进来、出来、开来、回来、过来、起来、到来、去、上去、下去、进去、出去、开去、回去、过去。按照音节的多少,可以把趋向动词分为双音节趋向动词和单音节趋向动词。单音节趋向动词十一个,分为AB两类。A 类包括“上、下、进、出、开、回、过、到、起。它们位于双音节趋向动词的前一音节位置,在句子中作谓语时自然放到宾语前,作 补语时也只能放在宾语前。B类包括“来、去”,它们做补语时,既可以放在宾语前也可以放在宾语后。如:时彼比丘语妇人曰:“妹,我非鬼,我是沙门,今来乞食。” (《大正藏》) 这里的来乞食,也可说成是乞食来。本文就趋向动词中的B 类中的“来”字进行语法化研究。四.“来”的语法化过程下文将主要根据“V+NP+来”和“V+来”两种格式对“来”的语法化进行讨论分析。“V+NP+来”格式在先秦的时候就已经出现,后来也有使用。最初“NP”多指有生命的人,“来”表示由NP发出的动作。在这种格式中,趋向动词“来”位于句尾,这为它由趋向动词虚化为事态助词提供了最初的语法位置。例如:1)异日,而王曰:“召相单来。”(《战国策》) 这里的“来”具有很强的动词性,有着并表达充分的词汇意义,因而,它的词汇功能明显,语法功能较弱。两汉时期,NP 可以是无生命的物体,“来”的语汇意义仍旧十分明显。例如:汉使取其实来,于是天子始种苜蓿、蒲陶肥饶地。 (《汉书》) 这句中“其实”作为名词,是动词“取”的宾语,“来”作为补语,具有趋向性和目的性,有从远方带回来之意。再例如:又有一人,朱衣玄冠,佩印绶,执玉版来。 (《古小说钩沉 冥祥记》) 於陵子终曰:“仆有箕箒之妾,请入与计之。”即入谓其妻曰:“楚王欲以我为相,遣使者持金来。今日为相,明日结驷连骑,食方丈于前 ,可乎?“(刘向 《古列女传》) 等等例子,均与第一例中“来”的功能相同。且其谓语部分 “取、执、持”等动词,都具有“携带”之意,这就更加明确了V+NP+来这种格式表示施事主体携带受事对象共同进行由别的地方至说话人所在地的运动。现代汉语中认为,趋向动词尤其是双音节趋向动词与位于动词的结合没有单音节趋向动词紧密,其间可以插入别的成分,如动态助词“了”等。这一点,在古代汉语中,也有充分的体现。在V+NP 和“来”之间可插入连词“而”,例如:“明诸人民承王教已,即以八万四千两车,载金而来,诣拘舍婆城,造立法殿。”中,“载金而来”就是在谓语动词+宾语和“来”之间加了一个“而”字,但对句子的大意和“来”的功能并没有影响。再例如:“明日日中此化道人送食而来。”这里的“送食而来” 同前一例中的分析。历史资料表明,趋向动词“来”向事态助词虚化的关键一步在于格式中“V”的变化。东汉以后,具有“携带”之意的谓语动词开始进入V+(NP)+来的格式中,V 与“来”有同一个施事。例如:1) “复有鹫鸟来,梵志见已,而问之曰:‘善来鹫鸟,汝从何来,为欲何去?’答曰:‘梵志,我从大墓复至大墓,杀害而来,我今欲食死象之肉,死马,死牛、死人之肉,我今欲去,唯畏于人。’” (《中阿含经》) 以上句为例,虽然“来”仍具有较强的词汇意义,但是V所代表的动词已经没有了“携带”之意,而且作为趋向运动的主题从施事和受事对象共同进行变成了只是其中的施事,“来”开始摆脱“+受事位移”这样的语义限制,谓语动词与“来”之间的关系不再那么紧密。在下面的例句中,“V+来”格式所表述的事件具有终结性和语义自足性,没有出现后续,使得“来”具有了结句的功能,只表示某事件是过去曾经发生的。阿难,我于弥勒菩萨之边,种诸善根,求未来啊褥多罗三藐三菩提,而有偈说:此佛大威德,离欲得寂静,释迦牟尼佛,皆希供养来。 (《佛本行集经》)抚州刺史便问圆长老:“只如国王大臣,未见有小福,未审曾供养什么人来?” (《祖堂集》)第一个例句中,“释迦牟尼佛”是受事主语,“来”仅代表“供养”的动作是在过去发生的,是曾经完成的,在这里,“来已经没有了任何的趋向意义。第二个例句与第一个相同。另有其他例子如:3) 武阳太守卢思道,常晓醉,于省门见从侄卉。曰:“阿父何处饮来?凌晨嵬峨?”4)隋时,数人入酒肆,味酸且淡,乃共嘲此酒。一人云:“酒,何处漫行来?腾腾失却酉?”诸人问云:“此何义?”答云:“有水在。”3、4两例中“来”字所在的句式用于特指问的问话部分,“来”有双重解析:既可以理解为表示曾经的事态助词,又可理解为动词。”五.结语前文中提到的太田辰夫先生对事态助词“来”的来源的看法,他说助词“来”当然是从动词“来”产生的,原来是做了某事之后来到现在的场所的意思。后来“来”成了附加的,就把重点放在过去曾做某事上了。通过这一系列的分析可以看出,他所说的事态助词“来”来源于动词“来”,主要是强调的一种语法化路径。然而,在文中的分析中,可以看出,这种语法化路径对“来”的虚化不够彻底,“来”仍旧保有一定的动词性。这也是这一语法化路径的瑕疵和弊端。

趋向的意思:(名)趋势;事物朝着某个方面发展。

【拼音】[ qū xiàng ]

【例句】恶补之风似有死灰复燃的趋势,教育部正密切注意中。

【近义词】趋势、走向

【反义词】反向

趋向的近义词

趋势

【拼音】[ qū shì ]

【例句】洪水的水位已经超过了警戒线,而且还有继续上涨的趋势,情势危如累卵。

【解释】(名)事物发展的倾向。[近]趋向。

【近义词】趋向、走向

走向

【拼音】[ zǒu xiàng ]

【例句】看问题要全面,不能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

【解释】(动)朝一定方向发展:~富强|局势~缓和;(名)(岩石、矿层、山脉等)延伸的方向:南北~。

【近义词】趋势

趋向动词研究论文结构

趋向动词就是表示移动的趋向的动词。

趋向动词的性质多半和它所表示的意义有关。趋向动词主要是从语义的角度来命名的。然而,语义本身是一个相当模糊、抽象、包容性较大的概念,所以认为不应该把”趋向”意义理解得过于实在、过于狭窄。

”趋向”不仅表示人或事物在空间上位移的方向,而且还表示事物的发展、变化以及状态的帀始、持续等等。可见,这种种”趋向”意义实际上表现了其语义从空间领域到时间领域的转变,涵盖了趋向动词由实到虚的用法。

尽管趋向动词的”趋向”有实在的趋向意义、虚化的趋向意义等多种理解,但其各种意义、用法之间却存在着无法割断的关系。

因此,比较同意趋向动词的”多重性”的说法,把趋向动词看作能够表达各种”趋向”意义的动词。

在现代汉语中,趋向动词是一个比较特殊的、相对封闭的动词小类。趋向动词的数量虽然不多,但使用频率高,其语义功能及句法特点也相当复杂,所以在词类中占有比较重要的地位。

扩展资料

目前,语法学界对趋向动词的句法功能还有一些分歧,主要有两种观点。

第一种观点认为简单趋向动词和复合趋向动词既可以作谓语,也可以作补语,如:丁声树(1961)的《现代汉语语法讲话》、黄伯荣和廖序东(1991)的《现代汉语》、丁崇明(2009)的《现代汉语语法教程》。

第二种观点认为简单趋向动词可以作谓语,也可以作补语,复合趋向动词只能作补语,不能单独作谓语,如:朱德熙(1982)的《语法讲义》、李临定(1989)的《现代汉语动词》、刘月华(1998)的《趋向补语通释》、周一民(1999)的《汉语趋向动词规范谈》。

可见,分歧主要集中在合成趋向动词是否能独立充当谓语。

以”上来、上去”和”拿来、拿去”为例,它们之间可以加上表可能的”不/得”以及宾语(如:上不去、上得来、上屋顶去、拿得去、拿不来、拿面包去),因而它们的组合性质应该是相同的。

如果把”拿来、拿去”分析为”动趋组合”,那也应该把”上来、上去”分析为”动趋组合”,只是后者的”动”是趋向动词(李临定,1989)。

因而,比较倾向于第二种观点,认为复合趋向动词没有作谓语的功能,只有作补语的功能。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趋向动词

给楼主一篇讲趋向动词的对外汉语教案做参考:1 教学内容分析 学习内容分析了解并掌握复合趋向动词的读音、词义、实际用法,判断复合趋向动词是否使用正确,选择恰当的词语填空,能够造简单的句子,在日常交际中进行使用。 教学重点分析切实加强复合趋向动词基本意义的理解掌握,要生动、具体、形象、充分的利用图片、实际情景、实际语境让学习者感知、体会和理解。要将词义相近或相似的复合趋向动词进行对比,简单清楚地解释区别,通过图片和实际情景进行演示。2 学习者分析 学生基本特征接触汉语一段时间的初级班学生,年龄20岁左右,多为泰国、印尼学生,少数欧美学生,文化程度为大学本科,对汉语有浓厚的兴趣。 学习动机通过相应等级的HSK考试并且在日常交际中能够熟练运用。 学习偏好喜欢教师多进行互动教学,学生们能够有机会参与到教学活动中。3 教学目标制定与陈述 教学目标课程运用综合法,从听、说、读、写几个方面,来教授学生复合趋向动词的相关知识,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通过课程学习,首先使学生认知复合趋向动词的读音、词义和实际用法,掌握相关知识;并在此基础上能够完成相应的练习,判断句子中复合趋向动词使用是否正确,选择恰当的词语填空,尝试自己造句,进行对话和交际,掌握应用技能。 难点分析要注意讲清各种引申意义,从最基本义的认知义指导出去,抓住其最类似的特点,一步一步引向深入。在尽可能的情况下,将不同的引申意义与结构形式结合起来进行教学。4 教学策略 教学思路与组织教学中应当多进行鼓励,善于发现学生的进步,给学习者树立信心;同时相信自己的教学能力,做到认真负责,友好热情。 教学方法课堂教学中,略微放慢语速,尽量使用简单的词汇构成句子,重点、难点讲解时可进行适当的重复和解释,遵循精讲多练的教学原则。主要采用图片、情景等形象的方式理解掌握,少用言语描述。通过图片情景等输入和使之大量应用,建立认知感觉和语感。多融入一些场景教学及交际性练习,鼓励学生多开口讲汉语。5 教学资源的利用与开发多媒体设备、教师硬件环境。6 教学流程 组织教学:35分钟师生互相问候,检查学生出席情况,对缺席学生表示关心。宣布本节课教学内容:复合趋向动词。 导入新课:1015分钟 复习检查回忆上节课学习的内容单纯趋向动词。如下图:板书1单纯趋向动词并标明拼音:1)标音朗读全班同学集体朗读两遍,增强印象。2)看字朗读擦掉标注的拼音,全班同学朗读两遍。自我考察,老师判断他们的掌握情况。3)分别朗读每个同学分别朗读一遍,教师在这一过程中逐个纠音。 过度导入对上节课掌握情况进行点评、总结,由单纯趋向动词引出复合趋向动词,导入新课内容。 讲解新课5060分钟如下图:板书2:由板书1略微变化,使其具有新的教学意义。 读音上课前已经复习过单纯趋向动词的读音了,这里只简单重复一下。1)集体朗读按照板书2的规律,全班同学集体朗读两遍,增强印象,熟悉构成方法。2)个别提问每个同学提问几个词的读音。老师在这一过程中观察学生的表现,以判断他们的掌握情况。 词义1)释义:先利用多媒体展示图片,图片多为同学们喜欢的卡通人物,解释复合趋向动词的基本词义。2)演示:用教室中的场景、情景,模拟、演示。让学生通过肢体语言进行记忆,加深印象。(1)进来:利用教室的门演示,从外面走进教室里。(2)出来:同上,从教室走出教室。(3)上来:利用教室的讲台演示,从下面走到讲台上去。(4)下来:同上,从讲台走到下面。(5)回来:从教室走出去,再回到原来的位置。(6)过来:朝着说话人走。3)引申:在学生较熟练地掌握复合趋向动词的基本词义的情况下,适当讲解一些抽象含义,进行知识扩展,以便交际。每个例句配有图片或动画,便于学生理解。(1)下来:①由明到暗,由强到弱,有动到静的逐渐变化的过程。例句:天慢慢黑下来了。②使事物停留或固定,以免消失。例句:老师上课讲的语法你都记下来了吗?(2)下去:已经开始的动作继续进行下去。例句:已经开始了,就干下去吧。(3)出来:①产生了结果,从无到有。例句:这张画,他想了一个多月才画出来②识别、分辨事物,从无意义到有意义。例句:我看出来了,他画的是一只大象。(4)起来:①新的动作开始,一般是由静态转变为到动态。例句:天一亮,市场就热闹起来了。②使人或食物从分散到集中的动作的完成。例句:杀人犯被抓起来了。(5)过来:恢复或转到正常状态。例句:老师把握文章中的错字都改过来了。他终于明白过来了,有了金钱就不等于有了幸福。(6)过去:失去正常状态,进入不正常状态。例句:听到这个消息,他几乎要昏过去了。 构成由两个单纯趋向动词组合而成。 练习1)判断正误利用多媒体设备辅助教学,展示例句。因为处在学习的初级阶段,加强学生对复合趋向动词使用的正面印象,所以以下选取的例句全部是正确的。经理让小王上来找他。(经理在三楼,小王在二楼)你有什么困难可以说出来。我等了很久,他才从楼上走下来。2)选词填空用所学的复合趋向动词填空。让他讲______________________,讲完以后再问问题。他怎么这么快就把我们的计划宣布______________________?有什么意见,欢迎你们全都提______________________。3)造句仿照之前练习中的句子,可先进行简单替换,后用复合趋向动词自己造句,教师纠正错误,给予指导,并了解、判断学生的接受水平和理解程度。 强化巩固1520分钟1)读音按照板书2的规律,全班集体朗读复合趋向动词,方便记忆,同时复习复合趋向动词的构词方法。2)含义简单复习每个复合趋向动词的基本词义和抽象含义。3)例句重复朗读练习中的句子,加强印象。 布置作业35分钟用今天所学的复合趋向动词,每个词造两个句子,下节课上课时大家分享一下。如果有对复合趋向动词感兴趣的同学,可以先自己查询一下动词+趋向动词这种用法。

“语法化”通常指语言中意义实在的词转化为无实在意义、表语法功能的成分这样一种过程或现象,中国传统的语言学称之为 “ 实 词 虚 化 ”。英语的学习不是一朝一夕的,是需要长时间的积累过程,单词,语法,听力,这些是最基本的,不过最主要的是口语的练习,多听多练是最有效的,最好是可以经常和外国人交流,进行语言的交换,文化的交流也是可以提升外语的。现在做对外汉语教师是比较有发展的,但是需要持有一定的教学资质才可以任职,我们提供的是国家汉办国际汉语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国家职业对外汉语教师资格证书以及国际认证协会国际注册汉语教师资格证书三证唯一联考机构,两证承诺一站式就业,助您后顾 无忧!

动词附类,表示从近到远、从远到近、从低到高、从高到低、从里到外、从外到里等趋向或其他虚化的意义,分单纯的和合成的两种。单纯的趋向动词是“来、去”等。合成的趋向动词由单纯的趋向动词组成,如“进来、进去”

现代汉语趋向动词研究的论文

“语法化”通常指语言中意义实在的词转化为无实在意义、表语法功能的成分这样一种过程或现象,中国传统的语言学称之为 “ 实 词 虚 化 ”。英语的学习不是一朝一夕的,是需要长时间的积累过程,单词,语法,听力,这些是最基本的,不过最主要的是口语的练习,多听多练是最有效的,最好是可以经常和外国人交流,进行语言的交换,文化的交流也是可以提升外语的。现在做对外汉语教师是比较有发展的,但是需要持有一定的教学资质才可以任职,我们提供的是国家汉办国际汉语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国家职业对外汉语教师资格证书以及国际认证协会国际注册汉语教师资格证书三证唯一联考机构,两证承诺一站式就业,助您后顾 无忧!

据说百度文库里有。

一.语法化概念阐释“语法化”通常指语言中意义实在的词转化为无实在意义、表语法功能的成分这样一种过程或现象,中国传统的语言学称之为 “ 实 词 虚 化 ”。 例 如 汉 语“把”、“被”、“从”等原来都是有实义的动词,现已虚化为介词。介词属于虚词,西方叫功能词。虚化有程度的差别,实词变为虚词是虚化,虚词变为更虚的成分也是虚化。西方 人承认 ,“语法化”概念最早是中国人在13世纪就提出来的,元朝的周伯琦在《六书正伪》 中说:“大抵古人制字,皆从事物上起。今之虚字,皆古之实字”欧洲到18世纪才有法国哲学家Etienne Bon-not de Condillac最先指出动词的曲折形态,如时态标记,是由独立的词变来的。“虚化”主要针对词义的变化由实到虚,“语法化”一词则偏重于语法范畴和语法成分的产生和形成,例如主语和宾语这样的语法范畴以及主格和宾格标记这样的语法成分是如何产生的。“语法化”有五条原则———并存原则,歧变原则、择一原则、保持原则和降类原则。此后,陆续有学者提出了滞后原则和频率原则。二.“来”的起源和产生关于“来”的产生年代,资料显示,目前学者们比较一致地认为是在唐代,如太田辰夫、龚千炎认为是在唐五代,曹广顺和蒋冀骋、吴福祥认为是在初唐前后。关于它的来源,太田提及:“助词‘来’当然是从动词‘来’产生的,原来是做了某事之后来到 现 在 的 场 所 的 意 思 , 后 来‘来’成了附加的,就把重点放在了过去曾做某事上了。”曹广顺认为,“来”在唐代从表示趋向的动词,发展处表示完成、以来、后来等多种用法,这些用法的“来”都 有表示动作、事件是“曾经发生”的意思,在这些条件下,当“来”转化为特指“曾经”的意思,并用于句尾时,就产生了事态助词“来”。江蓝生和蒋冀骋、吴福祥推测事态助词“来”可能与唐代代表完成或实现的“来”有关:党表示完成或实现的“来”用于“曾然”的语境,用以特指过去曾做某事,居于句末时,就变成了表曾经的事态助词。三.趋向动词的阐释趋向动词是一个特殊的类,其特殊性在于它可以放在谓语动词后做补语。我们主要讨论的是二十六个趋向动词。如下:上、下、进、出、开、回、过、起、到、来、上来、下来、进来、出来、开来、回来、过来、起来、到来、去、上去、下去、进去、出去、开去、回去、过去。按照音节的多少,可以把趋向动词分为双音节趋向动词和单音节趋向动词。单音节趋向动词十一个,分为AB两类。A 类包括“上、下、进、出、开、回、过、到、起。它们位于双音节趋向动词的前一音节位置,在句子中作谓语时自然放到宾语前,作 补语时也只能放在宾语前。B类包括“来、去”,它们做补语时,既可以放在宾语前也可以放在宾语后。如:时彼比丘语妇人曰:“妹,我非鬼,我是沙门,今来乞食。” (《大正藏》) 这里的来乞食,也可说成是乞食来。本文就趋向动词中的B 类中的“来”字进行语法化研究。四.“来”的语法化过程下文将主要根据“V+NP+来”和“V+来”两种格式对“来”的语法化进行讨论分析。“V+NP+来”格式在先秦的时候就已经出现,后来也有使用。最初“NP”多指有生命的人,“来”表示由NP发出的动作。在这种格式中,趋向动词“来”位于句尾,这为它由趋向动词虚化为事态助词提供了最初的语法位置。例如:1)异日,而王曰:“召相单来。”(《战国策》) 这里的“来”具有很强的动词性,有着并表达充分的词汇意义,因而,它的词汇功能明显,语法功能较弱。两汉时期,NP 可以是无生命的物体,“来”的语汇意义仍旧十分明显。例如:汉使取其实来,于是天子始种苜蓿、蒲陶肥饶地。 (《汉书》) 这句中“其实”作为名词,是动词“取”的宾语,“来”作为补语,具有趋向性和目的性,有从远方带回来之意。再例如:又有一人,朱衣玄冠,佩印绶,执玉版来。 (《古小说钩沉 冥祥记》) 於陵子终曰:“仆有箕箒之妾,请入与计之。”即入谓其妻曰:“楚王欲以我为相,遣使者持金来。今日为相,明日结驷连骑,食方丈于前 ,可乎?“(刘向 《古列女传》) 等等例子,均与第一例中“来”的功能相同。且其谓语部分 “取、执、持”等动词,都具有“携带”之意,这就更加明确了V+NP+来这种格式表示施事主体携带受事对象共同进行由别的地方至说话人所在地的运动。现代汉语中认为,趋向动词尤其是双音节趋向动词与位于动词的结合没有单音节趋向动词紧密,其间可以插入别的成分,如动态助词“了”等。这一点,在古代汉语中,也有充分的体现。在V+NP 和“来”之间可插入连词“而”,例如:“明诸人民承王教已,即以八万四千两车,载金而来,诣拘舍婆城,造立法殿。”中,“载金而来”就是在谓语动词+宾语和“来”之间加了一个“而”字,但对句子的大意和“来”的功能并没有影响。再例如:“明日日中此化道人送食而来。”这里的“送食而来” 同前一例中的分析。历史资料表明,趋向动词“来”向事态助词虚化的关键一步在于格式中“V”的变化。东汉以后,具有“携带”之意的谓语动词开始进入V+(NP)+来的格式中,V 与“来”有同一个施事。例如:1) “复有鹫鸟来,梵志见已,而问之曰:‘善来鹫鸟,汝从何来,为欲何去?’答曰:‘梵志,我从大墓复至大墓,杀害而来,我今欲食死象之肉,死马,死牛、死人之肉,我今欲去,唯畏于人。’” (《中阿含经》) 以上句为例,虽然“来”仍具有较强的词汇意义,但是V所代表的动词已经没有了“携带”之意,而且作为趋向运动的主题从施事和受事对象共同进行变成了只是其中的施事,“来”开始摆脱“+受事位移”这样的语义限制,谓语动词与“来”之间的关系不再那么紧密。在下面的例句中,“V+来”格式所表述的事件具有终结性和语义自足性,没有出现后续,使得“来”具有了结句的功能,只表示某事件是过去曾经发生的。阿难,我于弥勒菩萨之边,种诸善根,求未来啊褥多罗三藐三菩提,而有偈说:此佛大威德,离欲得寂静,释迦牟尼佛,皆希供养来。 (《佛本行集经》)抚州刺史便问圆长老:“只如国王大臣,未见有小福,未审曾供养什么人来?” (《祖堂集》)第一个例句中,“释迦牟尼佛”是受事主语,“来”仅代表“供养”的动作是在过去发生的,是曾经完成的,在这里,“来已经没有了任何的趋向意义。第二个例句与第一个相同。另有其他例子如:3) 武阳太守卢思道,常晓醉,于省门见从侄卉。曰:“阿父何处饮来?凌晨嵬峨?”4)隋时,数人入酒肆,味酸且淡,乃共嘲此酒。一人云:“酒,何处漫行来?腾腾失却酉?”诸人问云:“此何义?”答云:“有水在。”3、4两例中“来”字所在的句式用于特指问的问话部分,“来”有双重解析:既可以理解为表示曾经的事态助词,又可理解为动词。”五.结语前文中提到的太田辰夫先生对事态助词“来”的来源的看法,他说助词“来”当然是从动词“来”产生的,原来是做了某事之后来到现在的场所的意思。后来“来”成了附加的,就把重点放在过去曾做某事上了。通过这一系列的分析可以看出,他所说的事态助词“来”来源于动词“来”,主要是强调的一种语法化路径。然而,在文中的分析中,可以看出,这种语法化路径对“来”的虚化不够彻底,“来”仍旧保有一定的动词性。这也是这一语法化路径的瑕疵和弊端。

上网找 能找到

研究动向论文

目前,全球石化工业已形成美亚欧三足鼎立的格局,截止2005年底世界炼油能力亿吨/年,其中北美、亚太和西欧地区分别占24%、26%和18%;世界乙烯生产能力亿吨/年,其中北美占世界总能力的30%,亚太和西欧地区分别占27%、21%。亚太地区的5大通用合成树脂、合成化纤和合成橡胶的产量已超过北美居世界第1位。未来5年中东和包括中国在内的亚太地区,将是全球炼油和石化产能增长最快的地区,亚洲将成为世界最大的石化市场。同时世界石化工业发展趋向大型化、基地化和炼化一体化,产业集中度越来越高。 2006年12月11日中国成品油批发业务的放开,标志着我国石油石化业入世后过渡期的结束。回首过去5年,中国石油石化业在内外发展环境、行业自身发展及市场状况等方面发生了巨大、深刻而不可逆转的变化:中国石油石化市场走向全面开放,市场主体多元化竞争格局形成,政府监管体系日渐完善并走上法制化轨道。在开放中中国石油石化业进一步发展,在改革重组中,中国国有石油石化企业逐步做大做强。然而,我国的石油石化企业同时也正面临着来自国内外全方位的竞争。在《财富》杂志排名中被列入世界500强的大型石油石化公司几乎已全部在我国投资建厂或设点,埃克森美孚、壳牌、BP、道达尔、巴斯夫、杜邦、拜耳、道化学等跨国公司,大多已全面进入我国石油石化行业,进入除批发以外的上中下游各个领域。 我国经济正处于稳步快速发展阶段,国内对石油石化产品的需求快速增长。专家预计到2010年,我国汽煤柴需求量将为亿至亿吨,乙烯需求当量将达到2500万至2600万吨。巨大的石油石化产品需求潜力,将为我国石油石化企业进一步拓展市场、做大总量提供难得的战略机遇和良好的市场条件。可以预见“十一五”期间,中国石油化工行业必将迎来一个充满生机的全新发展时期。面对快速增长的石油化工市场,我国企业该如何把握时机、迎接挑战,并根据行业发展趋势制定发展战略呢?另外石油化工行业从业者,包括来华投资经营的外商也必须时刻了解、研究自身所处的市场环境,才能审时度势、掌握趋势,在不断遇到新情况、不断解决新问题中发展壮大。 2007年我国石油化工行业原油产量增幅保持2006年的水平,天然气产量超过2006年;原油加工量保持增长,炼油毛利有所改善,成品油批零价差趋于正常。 2008年,世界石油需求依然旺盛全球经济保持稳定快速增长导致石油需求旺盛。 国际能源署的最新报告显示,2008全球石油日需求量8780万桶,同比增加210万桶,增长。欧佩克在12月份石油市场月报中预计,2008年全球石油日需求量8706桶,同比增加132万桶,增长。而美国能源情报署12月份能源展望月报预计,2008年全球石油日需求量为8716万桶,同比增加138万桶,增长率为。其中中美需求增量占世界增量的49%左右。 尽管三大国际机构预测增幅不完全一致,但均认为2008年国际石油需求将保持稳定增长的基本趋势。 如果伊朗核问题等地缘政治风险没有明显恶化,不发生重大突发事件,国际油价年平均价位将在每桶75美元左右的高位运行。但是,如果伊朗核问题演变为美伊军事冲突,或出现飓风袭击等重大突发事件,短期内国际油价将会出现大幅飙升;如果次贷危机不断恶化,逐步演变成为严重的金融危机,使美国经济乃至全球经济出现明显减速或衰退,国际油价也存在大幅回落的可能性。 就业前景广阔。石油化工行业内的竞争将加剧,急需各类高级人才。对于基础知识坚实、兼有熟练的外语和计算机应用技能的,无论是成为从事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工艺与设备设计、生产及经营管理等方面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还是贸易、营销的专业人才都大有可为。

1、先看综述,后看论著。看综述搞清概念,看论著掌握方法。

2、早动手。在师兄师姐离开之前学会关键技术。

3、多数文章看摘要,少数文章看全文。掌握了一点查全文的技巧,往往会以搞到全文为乐,以至于没有时间看文章的内容,更不屑于看摘要。真正有用的全文并不多,过分追求全文是浪费,不可走极端。当然只看摘要也是不对的。

4、集中时间看文献。看过总会遗忘,看文献的时间越分散,浪费时间越多。集中时间看更容易联系起来,形成整体印象。

5、做好记录和标记。复印或打印的文献,直接用笔标记或批注。pdf或html格式的文献,可以用编辑器标亮或改变文字颜色。这是避免时间浪费的又一重要手段。否则等于没看。

6、准备引用的文章要亲自看过。转引造成的以讹传讹不胜枚举。

7、注意文章的参考价值。刊物的影响因子、文章的被引次数能反映文章的参考价值。但要注意引用这篇文章的其它文章是如何评价这篇文章的:支持还是反对,补充还是纠错。

8、交流是最好的老师。做实验遇到困难是家常便饭,你的第一反应是什么?反复尝试?放弃?看书?这些做法都有道理,但首先应该想到的是交流。对有身份的人,私下的请教体现你对他的尊重;对同年资的人,公开的讨论可以使大家畅所欲言,而且出言谨慎。千万不能闭门造车。一个实验折腾半年,后来别人告诉你那是死路,岂不冤大头?

9、最高层次的能力是表达。能力再好的工作最终都要靠别人认可。表达能力,体现为写和说的能力,是需要长期培养的素质。比如发现一个罕见病例,写好了发一篇论著;写不好只能发一个病例报道。比如做一个课题,写好了发一篇或数篇论著;写不好只能发一个论著摘要或被枪毙。一张图,一张表,无不是表达能力的体现。寥寥几百上千字的标书,可以赢得大笔基金;虽然关系很重要,但写得太差也不行。

有人说,我不学PCR,不学spss,只要学会ppt(powerpoint)就可以了。此话有一点道理,实验室的boss们表面上就是靠一串串ppt行走江湖的。经常有研究生因思维敏捷条例清楚而令人肃然起敬。也经常有研究生不理解"为什么我做了大部分工作而老板却让另一个没怎么干活的人写了文章?让他去大会发言?"你没有看到人家有张口就来的本事吗?

10、学好英语,不学二外。如今不论去日本还是欧洲,学术交流早已是英语的天下。你不必为看不懂一篇法语的文章而遗憾,写那篇文章的人正在为没学好英语而犯愁。如果英文尚未精通,暂且不要去学二外。

先看两篇综述,搞清过去未来; 再看具体文章,搞清技术方法; 阅读摘要为主,全文只能为辅; 书籍大多没用,别去浪费时间;文献看少没用,少说也要两百。推荐善于利用知网、万方、掌桥科研、维普、scihub昂

博士生传给硕士生的经验,不服不行!(转) 1. 先看综述,后看论著。 看综述搞清概念,看论著掌握方法。 2. 早动手。 在师兄师姐离开之前学会关键技术。 3. 多数文章看摘要,少数文章看全文。 掌握了一点查全文的技巧,往往会以搞到全文为乐,以至于没有时间看文章的内容,更不屑于看摘要。真正有用的全文并不多,过分追求全文是浪费,不可走极端。当然只看摘要也是不对的。 4. 集中时间看文献。 看过总会遗忘,看文献的时间越分散,浪费时间越多。集中时间看更容易联系起来,形成整体印象。 5. 做好记录和标记。 复印或打印的文献,直接用笔标记或批注。pdf 或html 格式的文献,可以用编辑器标亮或改变文字颜色。这是避免时间浪费的又一重要手段。否则等于没看。 6. 准备引用的文章要亲自看过。 转引造成的以讹传讹不胜枚举。 7. 注意文章的参考价值。 刊物的影响因子、文章的被引次数能反映文章的参考价值。但要注意引用这篇文章的其它文章是如何评价这篇文章的:支持还是反对,补充还是纠错。 8. 交流是最好的老师。 做实验遇到困难是家常便饭,你的第一反应是什么?反复尝试?放弃?看书?这些做法都有道理,但首先应该想到的是交流。对有身份的人,私下的请教体现你对他的尊重;对同年资的人,公开的讨论可以使大家畅所欲言,而且出言谨慎。千万不能闭门造车。一个实验折腾半年,后来别人告诉你那是死路,岂不冤大头? 9. 最高层次的能力是表达。 能力再好的工作最终都要靠别人认可。表达能力,体现为写和说的能力,是需要长期培养的素质。比如发现一个罕见病例,写好了发一篇论著;写不好只能发一个病例报道。比如做一个课题,写好了发一篇或数篇论著;写不好只能发一个论著摘要或被枪毙。一张图,一张表,无不是表达能力的体现。寥寥几百上千字的标书,可以赢得大笔基金;虽然关系很重要,但写得太差也不行。有人说,我不学PCR,不学spss,只要学会ppt(powerpoint)就可以了。此话有一点道理,实验室的boss 们表面上就是靠一串串ppt 行走江湖的。经常有研究生因思维敏捷条例清楚而令人肃然起敬。也经常有研究生不理解"为什么我做了大部分工作而老板却让另一个没怎么干活的人写了文章?让他去大会发言?"你没有看到人家有张口就来的本事吗? 10. 学好英语,不学二外。 如今不论去日本还是欧洲,学术交流早已是英语的天下。你不必为看不懂一篇法语的文章而遗憾,写那篇文章的人正在为没学好英语而犯愁。如果英文尚未精通,暂且不要去学二外。 英文文章写作 1. 阅读10 篇文献,总结100 个常用句型和常用短语。 经常复习。注意,文献作者必须是以英文为母语者,文献内容要与你的专业有关。这属于平时看文献的副产品。 2. 找3-5 篇技术路线和统计方法与你的课题接近的文章,精读。 写出论文的草稿。要按照标题、作者、摘要、背景、目的、材料、方法、结果、讨论、致谢、参考文献、图例、图、表、照片和说明的统一格式来写。这样做的好处是从它可以方便地改成任何杂志的格式。 3. 针对论文的每一部分,尤其是某种具体方法、要讨论的某一具体方面,各找5-8 篇文献阅读,充实完善。这里讨论的只涉及英文表达,也只推荐给缺乏英文写作经验的人。 4. 找到你想投的杂志的稿约,再找2-3 篇该杂志的article,按它的格式改写。注意,每次改写都要先另存为不同的文件名,以免出了问题不能恢复。 5. 找英文高手改。找不到合适的人,就去找提供英语论文编辑服务(English correction and improvement,not translation)的公司,在此向有钱没时间的人强烈推荐。 文献管理 1. 下载电子版文献时(caj,pdf,html),把文章题目粘贴为文件名。注意,文件名不能有特殊符号,要把 \ / : * ? < > | 以及 换行符删掉。 每次按照同样的习惯设置文件名,可以防止重复下载。 2. 不同主题存入不同文件夹。文件夹的题目要简短,如:PD,LTP,PKC,NO。 3. 看过的文献归入子文件夹,最起码要把有用的和没用的分开。 4. 重要文献根据重要程度在文件名前加001,002,003 编号,然后按名称排列图标,最重要的文献就排在最前了。 5. 复印或打印的文献,用打孔器(¥10-15)打孔,装入硬质文件夹(¥10-20/个)。我们经常会在参考文献的引用上耍一些小聪明,殊不知这些都会降低论文质量。 投稿 1. 知而不引明明借鉴了同行的类似工作,却故意不引用同行的类似工作,使自己工作看上去"新颖""领先"。实际上审稿的可能就是同行。 2. 断章取义故意截取作者试图否定的部分来烘托自己的观点。 3 引而不确没有认真看原文,引文错漏。 4. 来源不实某些字句来源不可靠(比如非正式的或非学术的出版物),且不注明来源。常见于一些统计数字。 5. 盲目自引不是为了说明自己的工作与前期工作之间的关系,而是单纯为提高自己文章被引用次数而自引。 写毕业论文 1.先列提纲 不列提纲,上来就写,是坏习惯。几百字没问题,几千字勉强,几万字就难了。必须列出写作提纲,再充实完善,以保证思路的连贯和字数的均衡。 2. 平时多写 及时总结阶段性的工作,多写文章多投稿。到最后阶段,把这些文字有机地组合起来,就是一篇很好的毕业论文。 3. 不要罗列所有数据 为了保证毕业论文的分量,研究生往往会观测较多的指标。但毕业论文并非数据越多越好。一定要舍弃那些与主旨关系不大的数据。否则,要么显得累赘松散,要么成为破绽。 4. 打印修改 在电脑上直接修改,会遗漏很多错误。要尽可能地减少任何错误,一定要打印出来修改。 5. 让别人指出错误 自己修改,仍然受个人习惯的局限。错误摆在那里,却熟视无睹。让别人给你指出错误吧,不管他与你是不是同一专业。 怎样读文献 1. 目标:漫无目的则毫无效率,抓不住重点才效率低下。选题之前可能会有一段时间处于迷茫状态,不知从哪入手。胡乱看了大量文献,却不知所以然。在导师的指导下,在同行的启发下,有些人可以迅速明确目标,有的放矢,入门就从这里开始。即使导师不导,没有定题,自己也要先设定一个具体的问题看文献。不管你将来做不做这些东西,总比没有目标好得多,保证有收获。科研的一般法则是共通的。 2. 层次:对于一个具体的课题来说,相关文献分属于三个层次:研究方向、研究领域、研究课题。例如有人研究干细胞定向分化治疗帕金森病,对他来说,研究方向就是帕金森病,研究领域是帕金森病的干细胞治疗,研究课题是某种物质诱导干细胞定向分化为分泌多巴胺的神经细胞。看文献时要分清手上的文献是属于那个层次,这决定你对它要掌握到什么程度。研究方向层次的文献:一般涉及,基础知识,学科水准,了解当前重大进展与趋势,达到专业人员水平;研究领域层次的文献:了解焦点与热点,已/正/将进行的课题,达到专家水平;研究课题层次的文献:要全面,了解历史、现状、展望、主要方法、手段,达到No1专家水平。正确分辨文章的层次,才能把精力用到点子上。 3. 形式:广义的文献包括可以阅读的所有出版形式。教科书、专著、会议摘要汇编、期刊、网页、甚至ppt文件。比如要了解免疫应答的基本形式,最好是看教科书;要参考大鼠脑立体定位图谱,最好是看专著;要知道最新进展,最好是查阅期刊;要了解别人的研究动向,最好是参会或看会议论文汇编。不要找错信息源。 4. 程度:对文献的熟悉程度不同,阅读文献的方式大不相同。新手学习式阅读,逐字逐句,搞清细节,掌握最基本的知识点。最初的十几、几十篇要精读,精华的几篇甚至要背诵。老手搜索式阅读,已熟悉各种研究的常见模式和一般套路,能够迅速提取关键信息,把握思路,经常不按常规顺序阅读。有人看图说话,有人辨数识字。高手批判式阅读,一针见血,直指问题所在。实际上没有一篇论文是无懈可击的。新手要稳,老手要准,高手要狠。新手、老手、高手的代表人物分别是研究生、导师和审稿人,但认真钻研的研究生完全可以在3年中实现从新手到高手的嬗变。对自己有清醒的定位,才能选择正确的阅读方式。 5. 矛盾:文献读的多了,脑子里塞满了信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反而无所适从?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循证医学划分临床试验证据的等级;同理,我们看文献也要重视实验证据的强度。发现矛盾,是第一步;找出异同,是第二步;思考解决,是第三步。从相互矛盾的结论推导中发现矛盾的根源,此时如能跳出圈外,不走思维定势,从原始的科学问题出发,"无招胜有招",真正是到达另外一种境界了。何必翻译外国人的综述谎称自己的综述?何必重复别人做过的实验谎称自己的思路?

论文研究动向

由于新材料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目前许多国家出台了与新材料产业相关的新兴产业发展战略。我国亦是非常重视新材料产业的发展,目前制定了纲领性文件《中国制造2025》以及指导性文件《新材料产业发展指南》、《重点新材料首批次应用示范指导目录》等。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2017年印发了《增强制造业核心竞争力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重点领域关键技术产业化实施方案的通知,里面也具体制定了关于新材料关键技术产业化实施方案。截止目前,我国已经有40多个城市形成了不同规模的新材料产业集聚区,现已经批准设立的国家级新材料产业基地有129个,包括7个高技术产业基地、32个新型工业化示范基地和90个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

博士生传给硕士生的经验,不服不行!(转) 1. 先看综述,后看论著。 看综述搞清概念,看论著掌握方法。 2. 早动手。 在师兄师姐离开之前学会关键技术。 3. 多数文章看摘要,少数文章看全文。 掌握了一点查全文的技巧,往往会以搞到全文为乐,以至于没有时间看文章的内容,更不屑于看摘要。真正有用的全文并不多,过分追求全文是浪费,不可走极端。当然只看摘要也是不对的。 4. 集中时间看文献。 看过总会遗忘,看文献的时间越分散,浪费时间越多。集中时间看更容易联系起来,形成整体印象。 5. 做好记录和标记。 复印或打印的文献,直接用笔标记或批注。pdf 或html 格式的文献,可以用编辑器标亮或改变文字颜色。这是避免时间浪费的又一重要手段。否则等于没看。 6. 准备引用的文章要亲自看过。 转引造成的以讹传讹不胜枚举。 7. 注意文章的参考价值。 刊物的影响因子、文章的被引次数能反映文章的参考价值。但要注意引用这篇文章的其它文章是如何评价这篇文章的:支持还是反对,补充还是纠错。 8. 交流是最好的老师。 做实验遇到困难是家常便饭,你的第一反应是什么?反复尝试?放弃?看书?这些做法都有道理,但首先应该想到的是交流。对有身份的人,私下的请教体现你对他的尊重;对同年资的人,公开的讨论可以使大家畅所欲言,而且出言谨慎。千万不能闭门造车。一个实验折腾半年,后来别人告诉你那是死路,岂不冤大头? 9. 最高层次的能力是表达。 能力再好的工作最终都要靠别人认可。表达能力,体现为写和说的能力,是需要长期培养的素质。比如发现一个罕见病例,写好了发一篇论著;写不好只能发一个病例报道。比如做一个课题,写好了发一篇或数篇论著;写不好只能发一个论著摘要或被枪毙。一张图,一张表,无不是表达能力的体现。寥寥几百上千字的标书,可以赢得大笔基金;虽然关系很重要,但写得太差也不行。有人说,我不学PCR,不学spss,只要学会ppt(powerpoint)就可以了。此话有一点道理,实验室的boss 们表面上就是靠一串串ppt 行走江湖的。经常有研究生因思维敏捷条例清楚而令人肃然起敬。也经常有研究生不理解"为什么我做了大部分工作而老板却让另一个没怎么干活的人写了文章?让他去大会发言?"你没有看到人家有张口就来的本事吗? 10. 学好英语,不学二外。 如今不论去日本还是欧洲,学术交流早已是英语的天下。你不必为看不懂一篇法语的文章而遗憾,写那篇文章的人正在为没学好英语而犯愁。如果英文尚未精通,暂且不要去学二外。 英文文章写作 1. 阅读10 篇文献,总结100 个常用句型和常用短语。 经常复习。注意,文献作者必须是以英文为母语者,文献内容要与你的专业有关。这属于平时看文献的副产品。 2. 找3-5 篇技术路线和统计方法与你的课题接近的文章,精读。 写出论文的草稿。要按照标题、作者、摘要、背景、目的、材料、方法、结果、讨论、致谢、参考文献、图例、图、表、照片和说明的统一格式来写。这样做的好处是从它可以方便地改成任何杂志的格式。 3. 针对论文的每一部分,尤其是某种具体方法、要讨论的某一具体方面,各找5-8 篇文献阅读,充实完善。这里讨论的只涉及英文表达,也只推荐给缺乏英文写作经验的人。 4. 找到你想投的杂志的稿约,再找2-3 篇该杂志的article,按它的格式改写。注意,每次改写都要先另存为不同的文件名,以免出了问题不能恢复。 5. 找英文高手改。找不到合适的人,就去找提供英语论文编辑服务(English correction and improvement,not translation)的公司,在此向有钱没时间的人强烈推荐。 文献管理 1. 下载电子版文献时(caj,pdf,html),把文章题目粘贴为文件名。注意,文件名不能有特殊符号,要把 \ / : * ? < > | 以及 换行符删掉。 每次按照同样的习惯设置文件名,可以防止重复下载。 2. 不同主题存入不同文件夹。文件夹的题目要简短,如:PD,LTP,PKC,NO。 3. 看过的文献归入子文件夹,最起码要把有用的和没用的分开。 4. 重要文献根据重要程度在文件名前加001,002,003 编号,然后按名称排列图标,最重要的文献就排在最前了。 5. 复印或打印的文献,用打孔器(¥10-15)打孔,装入硬质文件夹(¥10-20/个)。我们经常会在参考文献的引用上耍一些小聪明,殊不知这些都会降低论文质量。 投稿 1. 知而不引明明借鉴了同行的类似工作,却故意不引用同行的类似工作,使自己工作看上去"新颖""领先"。实际上审稿的可能就是同行。 2. 断章取义故意截取作者试图否定的部分来烘托自己的观点。 3 引而不确没有认真看原文,引文错漏。 4. 来源不实某些字句来源不可靠(比如非正式的或非学术的出版物),且不注明来源。常见于一些统计数字。 5. 盲目自引不是为了说明自己的工作与前期工作之间的关系,而是单纯为提高自己文章被引用次数而自引。 写毕业论文 1.先列提纲 不列提纲,上来就写,是坏习惯。几百字没问题,几千字勉强,几万字就难了。必须列出写作提纲,再充实完善,以保证思路的连贯和字数的均衡。 2. 平时多写 及时总结阶段性的工作,多写文章多投稿。到最后阶段,把这些文字有机地组合起来,就是一篇很好的毕业论文。 3. 不要罗列所有数据 为了保证毕业论文的分量,研究生往往会观测较多的指标。但毕业论文并非数据越多越好。一定要舍弃那些与主旨关系不大的数据。否则,要么显得累赘松散,要么成为破绽。 4. 打印修改 在电脑上直接修改,会遗漏很多错误。要尽可能地减少任何错误,一定要打印出来修改。 5. 让别人指出错误 自己修改,仍然受个人习惯的局限。错误摆在那里,却熟视无睹。让别人给你指出错误吧,不管他与你是不是同一专业。 怎样读文献 1. 目标:漫无目的则毫无效率,抓不住重点才效率低下。选题之前可能会有一段时间处于迷茫状态,不知从哪入手。胡乱看了大量文献,却不知所以然。在导师的指导下,在同行的启发下,有些人可以迅速明确目标,有的放矢,入门就从这里开始。即使导师不导,没有定题,自己也要先设定一个具体的问题看文献。不管你将来做不做这些东西,总比没有目标好得多,保证有收获。科研的一般法则是共通的。 2. 层次:对于一个具体的课题来说,相关文献分属于三个层次:研究方向、研究领域、研究课题。例如有人研究干细胞定向分化治疗帕金森病,对他来说,研究方向就是帕金森病,研究领域是帕金森病的干细胞治疗,研究课题是某种物质诱导干细胞定向分化为分泌多巴胺的神经细胞。看文献时要分清手上的文献是属于那个层次,这决定你对它要掌握到什么程度。研究方向层次的文献:一般涉及,基础知识,学科水准,了解当前重大进展与趋势,达到专业人员水平;研究领域层次的文献:了解焦点与热点,已/正/将进行的课题,达到专家水平;研究课题层次的文献:要全面,了解历史、现状、展望、主要方法、手段,达到No1专家水平。正确分辨文章的层次,才能把精力用到点子上。 3. 形式:广义的文献包括可以阅读的所有出版形式。教科书、专著、会议摘要汇编、期刊、网页、甚至ppt文件。比如要了解免疫应答的基本形式,最好是看教科书;要参考大鼠脑立体定位图谱,最好是看专著;要知道最新进展,最好是查阅期刊;要了解别人的研究动向,最好是参会或看会议论文汇编。不要找错信息源。 4. 程度:对文献的熟悉程度不同,阅读文献的方式大不相同。新手学习式阅读,逐字逐句,搞清细节,掌握最基本的知识点。最初的十几、几十篇要精读,精华的几篇甚至要背诵。老手搜索式阅读,已熟悉各种研究的常见模式和一般套路,能够迅速提取关键信息,把握思路,经常不按常规顺序阅读。有人看图说话,有人辨数识字。高手批判式阅读,一针见血,直指问题所在。实际上没有一篇论文是无懈可击的。新手要稳,老手要准,高手要狠。新手、老手、高手的代表人物分别是研究生、导师和审稿人,但认真钻研的研究生完全可以在3年中实现从新手到高手的嬗变。对自己有清醒的定位,才能选择正确的阅读方式。 5. 矛盾:文献读的多了,脑子里塞满了信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反而无所适从?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循证医学划分临床试验证据的等级;同理,我们看文献也要重视实验证据的强度。发现矛盾,是第一步;找出异同,是第二步;思考解决,是第三步。从相互矛盾的结论推导中发现矛盾的根源,此时如能跳出圈外,不走思维定势,从原始的科学问题出发,"无招胜有招",真正是到达另外一种境界了。何必翻译外国人的综述谎称自己的综述?何必重复别人做过的实验谎称自己的思路?

文献综述是对论文选题研究现状的梳理,但并不仅仅是把文献进行简单的堆砌与罗列,而是需要在总结梳理别人研究的同时,对已有的研究做出评价,也就是说有述有评,这也是为什么文献综述也叫做文献述评的原因。

1、先看综述,后看论著。看综述搞清概念,看论著掌握方法。

2、早动手。在师兄师姐离开之前学会关键技术。

3、多数文章看摘要,少数文章看全文。掌握了一点查全文的技巧,往往会以搞到全文为乐,以至于没有时间看文章的内容,更不屑于看摘要。真正有用的全文并不多,过分追求全文是浪费,不可走极端。当然只看摘要也是不对的。

4、集中时间看文献。看过总会遗忘,看文献的时间越分散,浪费时间越多。集中时间看更容易联系起来,形成整体印象。

5、做好记录和标记。复印或打印的文献,直接用笔标记或批注。pdf或html格式的文献,可以用编辑器标亮或改变文字颜色。这是避免时间浪费的又一重要手段。否则等于没看。

6、准备引用的文章要亲自看过。转引造成的以讹传讹不胜枚举。

7、注意文章的参考价值。刊物的影响因子、文章的被引次数能反映文章的参考价值。但要注意引用这篇文章的其它文章是如何评价这篇文章的:支持还是反对,补充还是纠错。

8、交流是最好的老师。做实验遇到困难是家常便饭,你的第一反应是什么?反复尝试?放弃?看书?这些做法都有道理,但首先应该想到的是交流。对有身份的人,私下的请教体现你对他的尊重;对同年资的人,公开的讨论可以使大家畅所欲言,而且出言谨慎。千万不能闭门造车。一个实验折腾半年,后来别人告诉你那是死路,岂不冤大头?

9、最高层次的能力是表达。能力再好的工作最终都要靠别人认可。表达能力,体现为写和说的能力,是需要长期培养的素质。比如发现一个罕见病例,写好了发一篇论著;写不好只能发一个病例报道。比如做一个课题,写好了发一篇或数篇论著;写不好只能发一个论著摘要或被枪毙。一张图,一张表,无不是表达能力的体现。寥寥几百上千字的标书,可以赢得大笔基金;虽然关系很重要,但写得太差也不行。

有人说,我不学PCR,不学spss,只要学会ppt(powerpoint)就可以了。此话有一点道理,实验室的boss们表面上就是靠一串串ppt行走江湖的。经常有研究生因思维敏捷条例清楚而令人肃然起敬。也经常有研究生不理解"为什么我做了大部分工作而老板却让另一个没怎么干活的人写了文章?让他去大会发言?"你没有看到人家有张口就来的本事吗?

10、学好英语,不学二外。如今不论去日本还是欧洲,学术交流早已是英语的天下。你不必为看不懂一篇法语的文章而遗憾,写那篇文章的人正在为没学好英语而犯愁。如果英文尚未精通,暂且不要去学二外。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