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3日上午10点26分,嫦娥四号月球探测器成功着陆于月球背面预选着陆区,这是人类航天器首次降落在月球背面,同时也成功实现了首次月球背面与地球的中继通信,开启了人类月球探测的新篇章。 央视、新华社专访 巴中籍探月工程总设计师吴伟仁↓↓ ➯新华社专访中国探月工程总设计师吴伟仁:月球是一个神秘的世界 我们有责任去探究 ➯图为嫦娥四号着陆器监视相机C拍摄的玉兔二号巡视器走上月面影像图。1月3日晚间,嫦娥四号着陆器与巡视器成功分离,玉兔二号巡视器(即月球车)顺利驶抵月背表面。着陆器上监视相机拍摄了玉兔二号在月背留下第一道痕迹的影像图,并由“鹊桥”中继星传回地面。 吴伟仁 (巴中市平昌县人) 吴伟仁,男,汉族,1953年10月出生,四川省巴中市平昌县人,博士生导师。航天测控通信与航天系统总体设计专家。中国探月工程总设计师,中国工程院院士,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协常委,国家国防 科技 工业局 科技 委副主任。 巴中市平昌县得胜镇独柏村,是大巴山深处一个十分偏僻的小村庄。 吴伟仁在独柏村度过了少年时光,20岁时任“生产队长”,22岁时毅然卸任,追逐自己的飞天梦想。 从一介书生到“生产队长”,再到中国探月工程总设计师,40年光阴荏苒,当年的翩翩少年,逐步成长为我国航天 科技 的领头羊。 主要成就 80~90年代负责研制成功具有当时国际先进水平的新一代遥测系统和测控通信系统;90年代后期开始,致力于深空测控通信和月球、小天体等探测研究,组织探月工程等重大 科技 专项立项论证;08年起作为中国探月工程总设计师,在嫦娥二号工程中,创新提出“一探三”总体设计思路,实现嫦娥二号成功探月,并使我国成为第3个实现对日地拉格朗日L2点和小行星探测的国家,开辟了深空探测新领域;在嫦娥三号工程中,主持实施了“自主导航、自主避障”的软着陆方案,国际首次成功实现无人自主避障着陆,并开展月面原位探测和巡视勘查,树立中国航天新里程碑;提出月球及以远天地一体X频段深空测控通信方案,并主持在轨试验,实现测控通信由S到X频段、由近地空间到深空的技术跨越。 获国家 科技 进步特等奖2项,一等奖2项,二、三等奖各1项,部级一等奖3项。93年起享受政府特殊津贴,获何梁何利 科技 进步奖、国防 科技 工业杰出人才奖。发表论文70余篇,专著10余部。 2017年05月,获得全国创新争先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