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沈寅豪论文事件”逐步升级,同济大学受理,沈寅豪也已经离开赛区接受询问或者说调查,在这种情况下,裁判的生存状态也成为关注的焦点,一个流行语就是:裁判现在成为高危行业。
或许比较尴尬的事实是,论文抄袭未必是个例,现在自然没有扩大化的迹象,但未来如果裁判出现争议判罚,不排除类似举报再次出现并有可能成为实锤,所以,裁判成为高危行业,也并非危言耸听。
但这一切的前提是,裁判的论文有问题,如果裁判论文没问题,即便出现错漏判,即便出现争议判罚,那么裁判恐怕也不会受到什么威胁。
另外一个关键点在于,足协目前自然没有义务和责任越俎代庖去查论文,至于裁判所在的工作单位,自然也不会主动给自己找麻烦,在这种情况下,裁判如果吹罚公平,表现不错,球迷们自然也不会随随便便查论文。
比如沈寅豪,他此次被查论文,就和鲁能近些年受到的委屈较多有一定的关系,而且沈寅豪此前已经有过对鲁能明显的错漏判——2017年中超鲁能和延边的比赛,郑铮的进球毫无瑕疵,却被沈寅豪声声吹掉了,所以此次也算是新仇旧恨掺杂在一起,最终出现了球迷比较激烈的行为。
那么回到问题的原点,本土裁判水平到底怎么样呢,他们到底能否吹好比赛呢?这可是关系到他们能否被球迷针对的重要前提。
其实吧,这个答案很简单,而且和球迷所想的完全不一样,答案就是:裁判们完全可以吹好比赛。
比如第一阶段,邢琦、唐顺齐,包括第二阶段执法了上海德比的郭宝龙,表现都非常出色,有人甚至称赞郭宝龙是媲美英超的裁判。郭宝龙是47岁的老裁判,邢琦是40岁的中生代裁判,唐顺齐是32岁的年轻裁判。
他们为什么表现好呢?其实还在于他们没有私心,老裁判郭宝龙自然不希望受到争议,所以吹得格外认真,也就格外出色,邢琦和唐顺齐虽然第一次吹中超,但非常珍惜,自然想吹好,那么他们就自然而然地吹好了。
相反的例子则是,个别国际级裁判,反而吹得一塌糊涂,争议不断,简直无法忍受。
这其实很清晰地说明了一个问题:如果没有私心,没有坏心眼,只要专注于比赛的执法,绝大部分裁判都是可以吹出高质量的比赛的。 当然,这并不是意味着他们一点问题第都没有,比如有的裁判可能经验不足,容易被球员激怒或者破坏心态,还有就是有的比较严厉,有的比较宽松,但是,只要专注于比赛,那么至少他们一场比赛的尺度是统一的,球员们自然可以清晰感受到,球迷们也大体能够感受到。
实际上,很多错乱都是因为私心或者其他不应该有的想法带来的,比如找平衡这个问题,之所以找平衡,很多时候是内心有愧,而且一般最后的结果是找不平衡,越找越乱,只有个别情况是裁判真的心态有点乱。
所以, 本土裁判也是可以吹好比赛的,只要我们的裁判专注于比赛,其实他们就不太容易高危,而高危的裁判,往往都是那些想法太多的裁判——即便论文不出问题,或许未来在别的地方就会出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