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学术界一个著名的泰斗陨落,在五十五岁的英年早逝,这是非常令人惋惜的。
这个学术界著名的学者,就是我国著名的历史学家,南京大学历史学院暨学衡研究院的教授,博士生导师陈蕴茜,由于因病治疗无效,于2020年7月22日在南京最终逝世,享年55岁!
现在,请允许为这个学者的逝去默哀三分钟,然后再继续看这个学者生平的经历。
陈蕴茜教授,1965年6月生,江苏南京人。
1983年进入南京大学历史系学习,先后获得学士、硕士、博士学位。
1990年硕士毕业后留校任教至今。
陈蕴茜教授曾经为哈佛大学暨哈佛燕京学社(Harvard-Yenching Institute)访问学者、匹兹堡大学短期访问学者,并赴日本、德国、澳大利亚、波兰、以色列及台湾、香港等地的高校和科研机构进行学术交流。
目前尚未公布陈蕴茜教授得了什么病,只是知道因病去世,但是有不少人推测她是得了癌症,没有及时治疗,造成癌细胞恶化,最终死亡撒手人寰。
南京大学的师生对陈蕴茜教授评价是非常好。如南大历史学院的院长张生记忆,陈蕴茜是一个心地善良,一心敬业的好教师。陈老师无论是带本科生还是博士研究生,都细致与耐心为学生选题,自己打磨论文中的文字,并且做仔细地注解。
南京大学的王楠老师,也就是陈蕴茜教授的同事回忆着她是一个非常温柔,总是笑盈盈的人。虽然病情的反复,让陈教授承受了很大的痛苦,但她一直非常顽强,也非常乐观与病魔抗争。
对于陈蕴茜教授的离世,王楠老师也是很难受与遗憾。他哽咽地对公众说道,在病重期间很想去医院探望陈老师,却由于疫情管制的原因没法进入病房,这也成了一次永远的遗憾!
陈蕴茜教授生前在历史学术研究上颇有建树,主要是从事中国近现代史研究,在历史记忆、城市空间、性别研究上都很有成就,也是国内最早倡导与践行新文化史的学者之一。
陈蕴茜教授的代表著作就是《崇拜与记忆:孙中山符号的建构与传播》(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全书大约60万余字,论述严密、视角新颖、构思精巧,从不同侧面对孙中山符号的建构与传播、崇拜孙中山的形成与发展做了深入地探讨,借此研究民国时候精英与民众、国家与社会的多元复杂的关系。在研究孙中山符号的过程中,也揭示了国民党权力技术的灵活性、多样性与控制性;以及中国由传统农业社会转向现代民主国家的过程中,国家权力的现代性建构。该书在学术界上引起了巨大的反响,也是研究民国社会代表性著作!
陈蕴茜教授热爱生活、温润如玉、待人真诚,不仅是优秀学者,也是好教师、好妻子、好学者。她的逝世,也是历史学界的巨大损失,留给了她的家人、学生、同事、朋友无限遗憾。最后,祝福陈蕴茜教授一路走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