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写好议论文】议论文的三要素议论文具有论点、论据和论证三个要素。
论点是作者对所论述的事物或者问题所持的见解和主张,论据是用来证明论点的科学原理和典型事实,论证是运用论据来证明论点的过程和方法。1、论点论点就是文章中要加以阐述和说明的基本观点,在议论文中要解决的是"证明什么"的问题。
在一篇议论文中,论点是文章的价值所在,一篇文章的高下优劣主要取决于它。因此,对论点有以下几方面的要求:(1)、论点要正确。
论点一定要符合客观实际,作者除了要有正确的世界观以外,还要以辩证法的观点去研究分析问题,防止认识上的主观片面性。此外,还要注意论断中的每一个概念都应当是准确无误的。
准确性的具体表现有以下几点:论点准确,包括概念、论断、提法和分寸的准确;论据、引语准确;语法、逻辑、用词造句准确;阐明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准确;实事求是、切合实际,不武断、不浮夸,要一分为二。(2)、论点要有针对性。
申论的论点针对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在舆论导向上具有针对性;针砭时弊,针对社会生活中需要解决的各种弊端、陋习,对症下药,加以评说,予以治疗;触及当前社会上迫切需要解决的实际矛盾,分析起因,找出解决的方法等等,以正确引导舆论和指导实践;抓住人们的思想认识问题,分析说理,解开人们的思想疙瘩;针对材料所反映的主要问题论证评说。申论不可能面面俱到,而是就材料所反映的主要问题加以论述。
因此,哪里是主要的问题、哪里是问题的主要方面,必须在动笔之前解决好。需要说明的是,申论论证评说的是"主要的问题",而不是问题解决的方案和做法。
(3)、论点要深刻。论点一定要抓住问题的关键,能科学地揭示出事物的本质。
要使论点深刻有力,作者就必须首先清除那些泛泛的、装腔作势的议论。同时,深刻也还要具有一定的前瞻性。
前瞻性的具体表现有以下几点:对事物的认识具有敏锐性;能够透过现象看到事物的本质,从表面现象能够看到事物发生发展的根源;具有预见性,即对错综复杂的矛盾及其未来的结局分析之后,能够作出具有预见性的科学论断。(4)、论点要鲜明。
作者要明确地表达自己的观点,一定要旗帜鲜明,不能模棱两可。对所论述的问题自己先要思考透彻,不能含混不清。
论点的语义必须十分清楚确切,不能暧昧不明。(5)、论点要新颖。
论点要有创见,给人以启发。要善于发现新的问题,解决新的矛盾,不能人云亦云。
新颖性的具体表现有以下几点:论题新颖,即评论的问题能够触及新的矛盾,或者能够提出新的见解、主张;在与错误及片面的观点交锋中鲜明地提出精辟的见解,表现出真理的光辉。论说中有新的论据,并能以这些新的论据作为依托,引发议论;选取新的议论角度,诸如舆论的非热点、容易被忽视或者被掩盖的矛盾侧面、对解决矛盾能够起到关键作用的环节等。
(6)、论点要同一。在论证过程中要保持思维的确定性,防止出现违反同一性的要求、偷换论题或转移论题的现象。
这一条是从逻辑上对论点提出的要求。(7)、论点要突出。
议论中不能以材料淹没论点。当所论述的问题比较复杂时,其中心论点与派生出的分论点、小论点的关系只能是总分关系,因为多中心即无中心。
这是从文章中心思想的表达上对论点提出的要求。2、论据论据就是用来论证论点的根据,是议论的基础,解决的是"用什么证明"的问题。
论据有事实论据和事理论据两种。事理论据除一般原则外,还包括那些从长期生活实践中概括出来的、被公认为符合事理的谚语、俗语、典故等。
申论对论据有如下要求:(1)、论据要真实。事实论据必须可靠,事理论据必须准确。
要有严肃认真的态度,注意调查核实。不能道听途说,断章取义。
未经证实其真实性的论据只能用"预期理由",论据不能靠论点证明,以免形成循环论证。(2)、论据要典型。
事物有必然性与偶然性、一般情况与个别情况的差别。只有从事物的一般情况及其内部的必然联系出发去掌握事实,这样的事实才能胜于雄辩。
所以选择论据要注意排除那些偶然的、个别的事例,而选择那些最能反映事物本质和规律的典型材料。这样的材料才能以少胜多,以一当十。
(3)、论据要充分。即使是真实的论据,如果不全面,其说服力也不会强。
论据要全面、充分才有说服力。(4)论据要新鲜。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分析,新的总是吸引人的,对旧的论据读者不会很感兴趣,自然也就影响说服力。3、论证论证就是用论据来证明论点的过程和方法,它解决的是"怎样证明"的问题。
议论的目的在于使别人同意并接受你的观点,这除了要看你的观点是否"有理",还取决于你是否会"说理"。只有说理充分,分析透彻,论证周密,议论才会有说服力。
申论作文,一定要以理服人,同时合乎逻辑,而不能以势压人,用大话、空话、假话去强迫人接受。因此,申论论证时要注意采用灵活多样的论证方法。
一切道理、结论总是从客观事实当中、从实践经验当中引申和概括出来的。因此,我们要把道理说明白、容易让人接受,就得依靠具体的事实材料,在立论写作中就是人们常说的摆事实、讲道理。
如何写好作文1、好的文章源于生活,写你的所见、所闻;写你的亲身体会;写出你的真情实感,这样的文章,才会生动感人.2、写作并非一朝一夕就能成功之事.但面对当今的应试教育,你不妨学会一些技巧.比如,平时多背一些好的段落、好的开头及结尾.以备考试用之.3、多读书,用心读,学会借鉴.好的文章、好词、好句,学会积累.4、确立新颖、独特的文章标题.有时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5、坚持写日记,既能练笔,又积累了素材.6、学会引用名人名言,引用仙人的诗词歌赋,使你的文章更加有说服力.7、好词好句的用法,好词好句用在文章中,能给你的文章增添色彩,并使文章得以升华.但要恰到好处,不宜过多,过多会显得华而不实.8、学会套用,即变通的能力,以不变应万变 .9、接近大自然,节假期走出去,见多才能识广.10、接近大自然还能使您收集的素材更加丰富多彩.。
作文教学的四个结合学生学会作文是生活工作的需要,作文教学应着重培养学生的作文能力。
老师不能只靠作文课上写作技巧的指导,还要将日常生活、学习和作文训练紧密联系在一起,具体可概括为以下四个结合:一、认识事物和表达训练相结合大纲指出:“指导学生作文的过程,是提高学生认识能力的过程。”学生认识事物水平的高低,决定着作文水平的高低。
老师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引导学生由认识简单的事物到复杂的社会现象,利用一切机会组织学生对感兴趣的事物发表自己的见解。这样既对学生进行了语言表达的训练,又便于及时了解学生思维发展的动向,引导学生正确地认识事物。
学生具备了正确认识事物的能力,才能写出思想健康、中心明确的文章。二、素材积累和精心点拨相结合学生认识事物的过程就是作文素材的积累过程。
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用多种形式多积累素材,养成留心周围事物的好习惯。如每天十分钟演讲,坚持写日记,写向观察,体验生活,有目的地组织活动,等等。
学生大脑中积累了大量的素材后,怎样选材就成了写作文的关键,这要靠老师的点拨。点拨的关键是激发学生的灵感。
引起写作文的欲望。可从以下方面考虑:1.为学生提供若干情景,启发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对自己生活中的有关情景深化认识,然后选取其中的某一情景。
2.以问题拨动学生灵感的心弦。如哪件事最令你伤心?你做过对不起父母或老师的事吗?你发现最近同学中又流行什么?经过这样的点拨,打开学生的思路,启发学生说真话, *** 情,避免套话、空话。
三、阅读和作文相结合学生选定素材后便要注意作文技巧的运用。作文技巧的指导不能是孤立的、空洞的、应渗透在平时的阅读训练之中。
如教《詹天佑》一课时,就要引导学生理解环境描写对突出中心的作用,再通过“读写例话”加深认识,掌握用环境衬托中心的技巧。作文指导时要求学生运用新学的作文技巧去实践,在实践中逐步提高作文能力,形成阅读和作文的有机结合。
四、作文训练与修改训练相结合学生往往认为写作文是自己的事,修改是老师的事,这是不对的。要从思想上明确修改作文是自己的事,养成不修改不算完成作文的好习惯。
这种训练应该贯穿于平时的作文教学中。训练开始可由老师初改,提出修改意见,具体地指导学生思考、修改,使学生逐步掌握修改作文的方法。
当泩有了一定的修改能力后,可采用自改、双向交换修改、小组讨论修改等形式。只要坚持四个结合,不断探索,就能形成具有特色的、符合提高学生素质需要的教学方法。
作文教学的四个结合
学生学会作文是生活工作的需要,作文教学应着重培养学生的作文能力。老师不能只靠作文课上写作技巧的指导,还要将日常生活、学习和作文训练紧密联系在一起,具体可概括为以下四个结合:
一、认识事物和表达训练相结合
大纲指出:“指导学生作文的过程,是提高学生认识能力的过程。”学生认识事物水平的高低,决定着作文水平的高低。老师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引导学生由认识简单的事物到复杂的社会现象,利用一切机会组织学生对感兴趣的事物发表自己的见解。这样既对学生进行了语言表达的训练,又便于及时了解学生思维发展的动向,引导学生正确地认识事物。
学生具备了正确认识事物的能力,才能写出思想健康、中心明确的文章。
二、素材积累和精心点拨相结合
学生认识事物的过程就是作文素材的积累过程。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用多种形式多积累素材,养成留心周围事物的好习惯。如每天十分钟演讲,坚持写日记,写向观察,体验生活,有目的地组织活动,等等。学生大脑中积累了大量的素材后,怎样选材就成了写作文的关键,这要靠老师的点拨。点拨的关键是激发学生的灵感。引起写作文的欲望。可从以下方面考虑:1.为学生提供若干情景,启发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对自己生活中的有关情景深化认识,然后选取其中的某一情景。2.以问题拨动学生灵感的心弦。如哪件事最令你伤心?你做过对不起父母或老师的事吗?你发现最近同学中又流行什么?经过这样的点拨,打开学生的思路,启发学生说真话, *** 情,避免套话、空话。
三、阅读和作文相结合
学生选定素材后便要注意作文技巧的运用。作文技巧的指导不能是孤立的、空洞的、应渗透在平时的阅读训练之中。如教《詹天佑》一课时,就要引导学生理解环境描写对突出中心的作用,再通过“读写例话”加深认识,掌握用环境衬托中心的技巧。作文指导时要求学生运用新学的作文技巧去实践,在实践中逐步提高作文能力,形成阅读和作文的有机结合。
四、作文训练与修改训练相结合
学生往往认为写作文是自己的事,修改是老师的事,这是不对的。要从思想上明确修改作文是自己的事,养成不修改不算完成作文的好习惯。这种训练应该贯穿于平时的作文教学中。训练开始可由老师初改,提出修改意见,具体地指导学生思考、修改,使学生逐步掌握修改作文的方法。当泩有了一定的修改能力后,可采用自改、双向交换修改、小组讨论修改等形式。
只要坚持四个结合,不断探索,就能形成具有特色的、符合提高学生素质需要的教学方法。
这里我主要给你一些关于议论文的结构方面的知识:议论文的结构是以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作为开展论述步骤的,这种结构表现在文章中,就是序论、本论和结论这三个部分。
可以有四种常见的较小的结构形式: A.并列式。在论证中,论证的几个层次或段落之间的关系是平行的,这就是并列式。
这种并列可以是在中心论点统帅之下的几个分论点的并列,也可以是论证过程中的几个论据的并列。在语言形式上往往有“第一”“第二”……或“首先” “其次”等等标志。
另外,处于并列关系的各个部分在文章中的地位基本是平等的,一般是可以互换的。 B.对照式。
在论证中,把两种事物或两种意思加以对比,或者是用一种事物或意思来烘托另一种事物或意思,这就是对照式。 *** 同志生前曾经说过“没有比较,就没有鉴别”,运用对照式,目的是通过比较,突出说明一个方面的正确性。
因此,参与对照的双方,或者是一“正”一“反”,或者是一“主”一“从”。 C.层进式。
文章各个层次之间,层层深入、步步推进,先后的顺序不可调换,这就是层进式的结构。这种层进式的结构,反映出了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的一般的顺序,即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由现象到本质的逻辑顺序。
因而,这种结构带有一定的普遍意义,容易被人所接受。 D.总分式。
这种结构包括“总——分”“分——总”和“总——分——总”三种形式,就是论证的层次之间,先总说后分说,或是先分说后总说,或是先总说后分说再总说。“总——分——总”的结构形式是最多见的。
这种结构形式,在“总”与“分”之间常见明显“放”的语言标志,而在“分”与“总”之间又多有明显“收”的语言标志。 在议论文中,以上四种结构形式,常常是综合运用的。
结论,是议论文解决问题的部分,是引论提出问题、本论分析问题之后所得出的“答案”。结论,与其他形式的文体的结尾一样,以简洁自然,能让人读后若有所思,受到启发为妙.这些资料摘自高考作文辅导网。
作文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它几乎占去了语文教学的半壁江山,作文指导则是整个作文教学的关键。
作文指导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每次作文的成败。学生写作前,教师应当给予切实有效的指导。
那么,作文指导应从哪些方面入手呢?下面就谈谈我个人的见解和尝试。一、让学生养成善于积累的习惯1.生活素材的积累积累的内容包括:长幼之情,成员矛盾,邻里关系;成功与失败的经历,同学师生的交往;理想与前途,苦闷与焦虑,欢乐与忧伤;社会的热点和焦点问题无不吸引着中学生去思考。
2.对思想、观点的积累思想积累是指来自课本,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要指导学生分析、吸收教材中的哲理。记叙文中常蕴涵着做人的道理,对生活的领悟;议论文中常饱含辩证分析的力量,提醒学生学习领会并积累下来以备写作之用。
再是来自生活,教师要培养学生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感受生活。二、引导学生善于观察要写好文章,要掌握娴熟的文章写作手法,就要学会观察,观察是写作的必要前提和基础。
要留心观察身边的人、事、景、物,从中猎取你作文时所需要的材料:你要对一些看似不怎样实则很有意义的事情产生兴趣,注意观察起因、过程和结果;你要留意校园花坛。
(本文共计1页) [继续阅读本文] 赞。
一用分论点展开论说 (一)并列式 1如何确立分论点? 要论说某一个观点,某一事理,从不同的侧面、不同的层次去展开,这每一层、每一面就是一个分论点。
如《六国论》“承”的部分就是两个分论点:韩、魏、楚以地贿赂秦国,自取灭亡;齐、燕、赵未曾贿赂秦国而以贿赂者丧。 《谈骨气》开篇提出中心论点“中国人是有骨气的“之后,借用孟子的话把它分解为三点,即”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这样文章主体就从三个方面并列论证了观点。《从“战胜自我”想到的》先列述三个分论点,最后归纳出结论。
2使用分论点的要求是:扣得住,分得开,排得顺。 扣得住,就是说所列的分论点应该是从同一个角度回答同一个问题。
如果角度不同就没有“扣住”,文章的论点就难以集中。分得开,是说所列的分论点之间界限清楚,不互相交叉重叠,没有包含关系。
排得顺,是说分论点的先后顺序要合乎情理,合乎逻辑。如以《读书乐》为题列出下列几组分论点,请分析是否恰当。
A读书辛苦,但苦中有乐; 读书要有目的,有方法,才能真得其乐; 读书可以变得聪明,所以其乐无穷。 这一组没有“扣准”,每条回答一个问题,而不是从同一个角度回答同一个问题。
B读书可以增长知识,充实头脑,此一乐也; 读书可以培养高雅的情趣,此二乐也; 读书可以提高素养,陶冶情操,此三乐也。 这一组没有“分开”,第三条“提高素养”包容了第一条,“陶冶情操”与第二条交叉。
这就造成了逻辑混乱,思路不清。 C读书使人解脱烦恼,振作精神; 读书给人丰富的知识,高度的智慧; 读书使人热爱工作,热爱生活; 读书能使人树立远大理想,培养高尚情操。
这一组虽然“扣得准”可有“分不开”、“没排顺”的问题。第一条和第三条交叉,可以合并。
第一条和第二条,应先二后一,调整后可为 读书能给人丰富的知识,高度的智慧; 读书能使人树立远大的理想,培养高尚的情操; 读书能使人精神振奋,热爱生活,热爱工作。 3列分论点要有针对性。
下列提纲就是针对青年人从“为什么”的角度回答问题: D读书可以增长知识; 读书可以明辨是非; 读书可以增长才干; 读书可以陶冶情操。 这一组是全面符合要求的。
针对不善于读书的人,从“怎么办”的角度回答问题: E读书要平心静气; 读书要“博”与“深”结合; 读书要注意学以致用。 对某些曾经失去读书机会的中年人,从“为什么”的角度 F读书有助于工作; 读书有益于教育子女; 读书有助于丰富精神生活。
4读例文,析结构。 5练习:以《说勤》为题,列一组分论点。
6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在英国伦敦的同一条街上,住着三个裁缝。
为了招徕客人,他们都想在广告上做文章以在竞争中压倒对方。 一个裁缝捷足先登,在橱窗里推出的广告牌上,写下了一行醒目的大字:“伦敦最好的裁缝。”
全城第一,口气不小。 另一个裁缝看到以后,反应敏捷,在同一天也挂出了个广告牌:“英国最好的裁缝。
”全国第一,口气比前一个更大。 第三个裁缝自然不甘拜下风,但怎么样才能超过他们呢?他的头脑比较冷静,没有顺着他们的思路写下去,而是在左思右想之后,提起笔,不慌不忙地在自己的广告牌上写下了这样几个字:“本街最好的裁缝。”
结果一语惊人。 要求:(1)读上面的故事,人人都说第三个裁缝的广告词写的好写的妙。
到底好在哪儿呢?请以“一句绝妙的广告词”为题,写一片短文,谈谈自己的看法。不少于800字。
1.概述
毕业论文的目的是大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运用已有的知识,独立进行科学研究活动,初步掌握分析和解决某一基本问题的方法,锻炼撰写论文以解决某一基本问题的能力.所以,撰写毕业论文是非常重要的且十分必要的.
2.选题
2.1毕业论文的类型
毕业论文的类型一般分三类:理论型、实验型及综述性研究等。
2.2选题的原则
为了保证选题的客观性、创造性和科学性,一般应遵循以下原则:(l)需要原则,体现了科学研究的目的性,减少盲目性;(2)价值原则,指选题有无科学价值;(3)可能性原则,指选题必须考虑完成的现实可能性,选题必须从实际出发,考虑学生的知识结构、研究能力及本单位的设备等具体条件;(4)效益原则,指选题着眼于经济效益,讲究社会效果,从实际和需要出发。
3.写作
3.1提纲的拟定
提纲的写作是学生动笔行文的必要准备,提纲能帮助学生树立全局观念,它是论文写作的设计图,体现学生的总体思路,因此,它是写好论文的前提和基础.编写论文的提纲要经过构思、编写和修改几个环节。
3.2资料的收集与整理
学生在选题的过程中已翻阅了大量的资料,对选择的题目已有大致的了解,题目选定后,就要以该题为中心,进行认真地收集资料工作.(l)检索,有条件应进行计算机信息检索,找出其中最有用的资料进行研读、整理.(2)阅读,阅读资料最好先读中文资料,后读外文资料,这样,借鉴别人的研究成果,避免做重复的研究工作。
3.3撰写
在论文相关资料收集以后,进行理论分析,必要的试验研究后,就可以开始撰写论文.毕业论文的起草,一般按论文提纲的顺序,从开头依次写到底,完成全篇.在毕业论文撰写过程中,其一引用要准确,忠于原作,不可断章取义,随意删改,并标明引文的出处,其二用语要严谨.数据不足,不要急于下断语,结论要简练、明确、经得起推敲.初稿写完后,经过仔细检查、修改使其完善,自己认为基本上没有问题,请教师或同学审读,征求他人意见,然后再根据这些有益的意见修改,并经指导教师审阅后,才可以誊清定稿.
4.毕业论文的指导
4.1常见的问题
常见的问题有:(1)题目不恰当,常出现在选题阶段,如模糊笼统,题目过大、过长等,指导教师要及时给予纠正,使选题难易适当.(2)观点不明确,常出现在初稿阶段,论点与论据脱节,论据说明不了论点.有的实验结果较多,全写上,没有重点,没有针对性的分析,造成了观点不明确.(3)推理不严密,有的假定不符合实际情况.(4)多次实验出现问题后,失去信心,而没有认真总结出现问题的原因等.
4.2毕业论文的指导
毕业论文的成功与否与指导教师关系重大.因此,指导教师应认真指导,严格要求,一般一位教师指导2一4名学生为宜.教师应指导学生阅读有关的参考资料,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启发学生如何发现问题,从哪些线索入手找到突破口,针对哪些重点深人钻研思考,鼓励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指导教师应重点审定论文提纲,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
以上就是关于如何工科类毕业论文的相关分享,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想要了解更多内容,欢迎及时关注本平台!
首先,是指导学生如何选材的问题。根据习作的训练要求,先要引导学生认清题目,抓住题眼,明确中心;然后让学生围绕中心,从平时观察到的实践活动中所掌握到的丰富材料进行选择材料。只有这样所选的材料才不脱离中心内容,消除生搬硬套的现象,既真实可信,又生动感人。
其次,是指导学生编写提纲。要使学生写出来的文章有条理,就要使学生懂得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最后怎样写。当然,像记叙文,一可按时间顺序,也可倒叙开篇。这就需要事先编好写作提纲了。有了提纲才能使学生写的文章有中心、有条理。
再次,是指导学生修改作文。所谓修改就是更正错误,删去多余,补充新的内容,直到满意为止。俗话说: “文章不厌百回改”,其实好的文章往往是改出来的。
,利用范文指导训练都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关键词:初中作文;指导;文体知识 作文教学在语文教学中的地位是非常重要的,但在现实的教学中我们不得不承认作文教学存在着很多问题,从教师而言,存在重视课文教学,轻视作文教学的问题;对学生来说,存在有些学生畏惧写作,有些学生想写但写不好等问题。面对现状,教师就要熟悉学生的写作实际水平,针对学生“不知道怎样写”的问题有的放矢,力求做到教师讲授之后,学生有所收获。笔者结合教学实际,就谈谈心得,与大家分享。
一、引导学生掌握命题作文的特点 在作文教学中,学生怕写作文,同时我发现学生最怕老师布置命题作文,大多数学生对命题作文的内容不是很熟悉,拿起笔来感到无话可说,但为了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就硬写,最后结果就是东扯西拉,凑满字数,敷衍了事。针对学生在写作中存在的实际问题,要求学生仔细地弄清题目的要求、重点和范围,确定中心,选好材料,列好提纲,确定详略。这样教师每剖析一篇文章便能真正解决写作文的某种技巧问题,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如,学习了朱自清的《春》,我们可指导学生写一篇《秋》或《冬》;学习了史铁生的《海棠树里的张望》,可指导学生写更多忆人记事的美文。所以,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如果能把握命题作文的特点,就能写出像样的作文。同时,在作文教学实践中,教师多提供给学生自由式的材料作文和话题作文,让学生可以学校、家庭和社会生活作为写作内容,甚至把自己观察和积累到的自然现象等抒写成文。
二、引导学生掌握文体知识 很多学生写作文之所以感到无从写起或不知道如何写,原因之一是不明白、没有掌握文体知识。任何一种体裁的文章都有自己的特点,但它们都有共性,教师在作文教学中要根据不同文体精心备课,进行比较教学,这样可让学生更好地掌握一些规律性的东西。根据不同的题材性质,指导学生用不同的体裁来表现,写作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除此之外,作文开头的方法、过渡的方法、结尾的方法、设置中心句的方法等都可在作文教学中给学生指导,让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套路,写作起来也就顺手了。
三、丰富作文素材,让学生有话可说 叶圣陶先生说:“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才会做成什么样的文字。”作文是对客观事物的反映,生活是作文的源泉。新课程标准规定了学生的阅读量和背诵量,其目的也是为写作奠定基础。教师还可布置学生通过电视、报刊等渠道,了解生活与社会发展中的一些热点事件。在此基础上,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交流活动,如针对某一热点话题开展汇报交流、辩论活动等,让学生把自行感悟的大量信息素材汇集成丰富的写作素材。
四、指导学生把握思维的方法 题材相同,学生思考问题的角度不同,发现的问题也就不同,得出的结论也各有不同。作文教学中要指导学生在构思时思路开阔,八方辐射,这样,就可以从多角度中选择自己体会深刻、材料新颖、立意独特的角度来写,避免无内容可写。比如,在专题作文训练中,老师可以给出一个作文题目,让学生从审题、立意、构思等方面去思考,自由争论,自由确定写作角度,经过循序渐进的训练,学生在作文中就会表现出真实的自我,不仅思考自己的得失悲欢,也会分析社会的种种现象,写作机遇的把握,使学生表现出浓厚的写作兴趣。所以说,要想使学生立意想人之所未想,教师必须在培养学生集中思维的基础上适当发展他们的多维思维方式。同时,教师应对学生加强辩证唯物主义思想教育,使之用全面发展的眼光去看待问题,提高他们的辩证分析能力。在此基础上抒发感情,进行评论,文章必然会抓住要领,不至于泛泛而谈。
五、利用范文指导训练,提高技巧 在初中作文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的课堂指导大多数只限于提纲式的点拨活动,大体上提出一些条纲要求,对学生的具体操作性指导不佳,导致作文教学成效低下。为了提高学生的写作技巧
在作文指导中,教师要适当选取一些范文实例作为样本,引导学生开展研究分析,提高写作技巧。首先,教师要对范文进行分析,重点在文章主题立意、布局谋篇以及遣词造句等方面分析,要让学生从中汲取到经验。其次,教师要指导学生在分析范文的基础上进行模仿与创作。在这一环节,并不是要求学生进行单纯的模仿,而是要求学生借鉴吸收范文的成功写法,并加以消化吸收,学习范文成功的写作方式从事相类似题材文章的写作活动。范文引路要注意的问题是:要求学生学范文中取材论述、布局谋篇的方法,而不是抄袭,让学生通过模仿开拓自己的思路,并加以发挥,最终变为自己的东西。学生一旦掌握了这些知识,不会写的心理障碍问题就会得到解决,教师往后的作文教学工作也就有了良好的基础。
(作者单位 甘肃省兰州市第八十九中学) 《
习作水平的高低就是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体现。
可谈文色变的学生大有人在,老师往往也会感到无从下手,问题出在哪?我认为主要是学生的生活范围有限,缺乏观察力,感受生活能力没有养成,习作素材有限,心里有话倒不出。对此,我就对于如何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谈谈自己的点滴体会。
一、培养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 叶圣陶先生说过:生活就如源泉,文章犹如溪水,源泉丰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停。叶老的话精辟地道出了习作与生活的密不可分的关系。
生活是创作的源泉,只有投入到生活中去,体验人间真情,丰富个人情感,积累习作素材,习作时才有事可叙,有景可描,有情可抒,有感可发,写出来的文章才能有声有色,亦情亦景。才会使读者读起来有滋有味,妙趣横生。
在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养成细心观察、用心思考、动手写写的好习惯。正所谓肚中有墨,何愁倒不出。
与此同时,教师必须教给他们观察的方法。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每一个孩子就其天性来说都是诗人,但是要让他心里的诗的琴弦响起来,要打开他的创作的泉源,就必须教给他观察和发觉各种事物之间的众多的关系。
教师应鼓励学生走出课堂,走进生活,引导学生自己去观察,去发现,去体验;鼓励学生走进大自然,置身于大自然中去玩赏,在玩赏中观察,玩中感悟,赏中习作。要让学生真正做到四带:带好自己的眼仔细看;带好自己的耳认真听;带好自己的脑边想边体验;带好自己的笔做必要的记录。
我在教学中坚持让学生写日记,要学生用自己的火眼金睛发现生活中的精彩镜头,用自己的聪明智慧感悟深刻的一刹那,尽量拓宽学生的活动场所。我往往利用课前五分钟及课外活动课的时间,让学生读自己的日记,师生共同评比,评出具有独特发现、独特体验的好日记。
这样学生写日记的积极性大大提高了,写日记不再流于形式,日记的内容也越来越丰富了。学生也日渐养成了细心观察的好习惯,促使学生真正成为生活的主人,做生活的有心人,为习作积累了丰富的素材。
二、创设情境,感受真实生活 亲身经历对学生来说是一种可贵的写作,有了切身体验才能动于中,发于言。倘若教师命题内容脱离学生的生活实际,学生没有真实的生活体验,又怎能激起学生表达的欲望呢?学生只能在万般无奈下去胡编乱造,写出的文章只能是语无伦次,前后矛盾,缺乏真情实感。
因此教师应适当地创设情境,给予学生真实的感受,引导学生用眼、鼻、舌、手去摄取生活素材,让学生眼中有物,方能笔下有文。特别是听了齐白坚教授快乐大作文的观摩课,更是使我大开眼界,受益匪浅。
齐白坚教授善于创设原始的情景,让学生运用眼、耳、手、鼻、舌进行深入细致的观察和学生独特的体验,适当指导学生写作的基本要点,放手让学生在兴趣盎然的高涨情绪中学会作文。回到学校,我马上利用两节课时间,组织学生进行《吹气球》比赛,布置了比赛的规则,在三分钟内谁吹得最大,谁就取胜,当然气球吹破的被淘汰。
在比赛过程中我适当地引导学生做到眼、耳、脑、笔并用,比赛结束后,我便让学生动手写作,一节课时间学生就把自己的作文写好了,个个同学脸上洋溢着喜悦的笑容,往日写作时的愁眉苦脸已荡然无存。当然,每一次习作都不可能先表演后再习作,这就需要老师放慢记忆镜头。
尽管学生在平时生活中已积累了丰富的习作素材,但由于心理上的抵触,无法进入再现情景或再现时印象、感悟不够深刻。此时,教师必须善于用丰富的语言组织、启发或用生动的图片、美妙的音乐让学生放松心情,唤起对当时的人、景、情感的回忆。
在教师随风潜入夜的引导中,往事就犹如电影回放一样清晰地浮现于学生的脑海中,此时提起笔写作也就水到渠成了。三、培养学生在阅读中积累好词佳句 人是桩桩全靠衣妆,其实文章也一样,准确华美的词句更富有感染力和说服力。
叶圣陶先生也说过写东西靠平时的积累,不但著作家、文学家是这样,练习作文的小学生也是这样,小学生今天作某一篇文,其实就是综合地表现他今天以前的知识、语言、思想等方面的积累。足见积累对写作的重要性。
积累丰富的词汇行之有效的方法就是引导学生大量阅读。大量阅读既可开阔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的语感,又可为学生积累写作的素材,丰富学生的词汇。
反之学生阅读量太少,积累的词汇有限,学生的作文也只能是茶壶里面煮饺子有货倒不出,内心不能尽情表达,因此教师要鼓励学生博览群书,吸众家之所长,要求学生多读、多想、多记、多用,丰富大脑,写作时这些好词佳句就能准确地为自己的文章增添光彩。当然积累好词佳句不能靠一朝一夕,要持之以恒,积少成多。
同时还要注意积累的方法。我在指导学生阅读习作中,要求学生在阅读时勾、背、写好词佳句,积累的内容可以是名人名言、诗句或运用各种修辞手法的优美句子,也可以是人物外貌,或细节描写的句子,也可以是好的开头和结尾或新颖的题目。
平时有空时拿出来读读背背并默写下来。我总是利用课外活动课开放学校图书馆,引导学生多读书,多积累。
每个星期五下午的活动课让学生展示该星期积累的好词佳句,表扬。
我认为初中学生写不出好作文主要是因为思想性不足,这是年龄导致的。
所以我觉得你有必要让他们去抄写一些名家的散文。因为抄写的过程就是理解的一部分,抄的越多,所受到的熏陶就越多,一次没必要抄写太多,五六百字总是差不多的。
另外,写周记或者定期练习作文也是必要的。什么都是熟能生巧,作文也是熟练工种,因为长期练笔颇为重要。
再有,就是分析一些写的好的,学生也爱读的文章的架构,教学生如何能够把自己作文的骨架搭起来。
差不多就是如此了,初中生大多都讨厌写好几百字的东西。如何能够激发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爱上写作,是老师的人格魅力啊
题作文写作步骤就是: 凝神细读,尤重提示。
辨析类型,正确立意。 多向构思,选准文体。
围绕话题,快速作文。 如何写好话题作文 话题作文首次出现于1998年的高考作文,它的出现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和强烈反响。
它是一种新的作文命题形式,以人人有话可说为基准点,能激发习作者的发散思维和创造性思维,从而做到触类旁通,举一反三。 现在话题作文已成为中、高考作文命题的普遍形式。
话题作文的一般形式——先给出一段提示材料,为我们多角度构思提供帮助,之后便提出话题,要求完成一篇文体不限的作文,标题自拟,字数一般在600字左右。 初看话题作文,我们可能会将它与材料作文相混淆。
话题作文与材料作文虽都有“材料”,但仍有明显区别。即:提供材料的目的不同;对材料的处理不同;写法不同。
话题作文有以下特点: 1、写作范围宽广。 对话题作文有狭义和广义两种理解。
狭义理解:话题就是“作文题目”,就是“作文主题”,就是“作文中心”。 “话”就是谈论的意思,因而话题作文的写作必须紧密围绕话题进行。
广义理解:只要与话题有关,只要在话题范围内所进行的创作都可以。这时的话题只相当于一个“由头”。
2、降低了审题的难度。 由于对话题作文的狭义、广义的理解都正确,因而话题作文更有利于学生说出自己想说的话、真实的话,故其立意、取材都更自由。
3、表达方式灵活多样。 无论是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还是小说、童话、寓言,甚至戏剧、诗歌等,只要是符合话题叙述的需要,都可以成为作文的载体。
由于有上述三大特点,就给考生以更大的写作空间,有利于考以挥创造性,培养创新能力,提高语文素质。 简单地打个比方:材料作文好比为你提供了水泥、黄沙、砖瓦,要你盖一座平房或楼房,无论你盖成何种造型,都必须用到为你提供的这些材料,并且符合平房或楼房的要求。
而话题作文则没有那些限制,首先你可以用为你提供的水泥、黄沙、砖瓦等材料,也可以不用这些材料,而用柴草、木料甚至纸张、画笔、肥皂泡等等;其次,它没有平房或楼房的限制,只要是能居住的,哪怕地窖、窝棚也行。 总之,话题作文在文体、内容上的限制更少;取材、构思的范围更广;立意更自由,更有利于我们作文创新,因而成为一种作文新趋势。
如何才能写好话题作文呢? 1、根据话题作文的形式和特点,我们在作文时应注意:首先应该认真阅读提示,读懂提示所暗含的全部指向,以便其后进行多角度构思。 其次,要正确选择作文的立意角度。
2、由于作文有时间、篇幅的限制,尤其在考场上,我们不可能将所想到的都写出来。而且,虽然话题作文允许我们畅所欲言,但作文毕竟是展现大家世界观、是非观是否正确、健康的重要窗口,因此作文前一定要正确立意,对于自己理解不透的人物、事件、现象等,不要轻易写入作文中。
一句话,要正确地选择立意角度,以写好话题作文。 那么,立意,也就是确立中心,有什么要求呢? 1、立意要正确,有积极意义,符合客观实际。
2、立意要集中,只有一个中心意思。 3、立意要新颖,选择角度的切入口要小。
4、立意要深刻,选择自己最有体会的人生感悟,挖掘生活底蕴。 这四条要求在所有作文立意时都应遵循,但如果在短时间内不能兼顾新颖、深刻的要求,则首先要做到正确、集中。
例如话题作文“脚印”立意可从以下方面思考: 1、由脚印想到鲁迅的话:“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的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 2、从脚印的大小、深浅可以鉴别人的高矮、胖瘦,这有助于公安人员缉拿罪犯。 3、常言说:“一步一个脚印”,所以做任何事都要踏踏实实,反对浮夸的作风。
4、人走过后会留下脚印,从而想到每个人的一生应留下一段怎样的历史。 5、有的人喜欢踏着前人的脚印走,这样比较平稳,不会有风险;有的人喜欢走前人从未走过的道路,披荆斩刺,敢于冒风险,为后人开创出一条新路。
在今天改革的年代,要敢于走出自己的道路,留下自己前进的脚印。 可见,话题作文有它的基本特点,写作时立意十分重要。
虽然话题作文虽不限文体,但并不意味着可以随心所欲地想怎样写就怎样写,在作文前应选择好一种自己擅长的文体样式,也就是要发挥自己的特长,写作适合自己的文体、内容。 如果写成了文体不明的作文,是为大忌。
总结一下,话题作文写作步骤就是: 凝神细读,尤重提示。 辨析类型,正确立意。
多向构思,选准文体。 围绕话题,快速作文。
遇到一个作文题目,我常常一脑子空白,有时心中也会浮现一些零碎的词语,但写完后没词了
写作文时总是无话可说,一些例子无论写什么作文都是稍加改动,利用一番
解决“无话可说”的方法多种多样,在此介绍获取“源头”的几种方法供学子们参考。
一、靠抄录剪贴丰富库存,注材料之活水
记录在册,剪贴保存。俗话说:“最浅的墨水也胜过最强的记忆。”因为即使当时印象很深的材料,时间一长终会淡忘,成了过眼烟云。所以,请准备一个笔记本,将看到的好文章、好素材随时剪贴或记录下来,分门别类进行储存。对于自己认为非常好的材料要经常诵读,甚至背诵。
二、靠“联想”,打开思路,挖掘思维的活水
联想在学生作文构思中起着重要作用,决不可忽视。联想有相关联想、种属联想、相似联想和相反联想。
(一)相关联想
所谓“相关”,是指一种实际上的直接的关联。这种关联是多种多样的,如字面上、时间上、空间上、物与人、人与事的相关等等。
(二)相似联想
种属联想是同类事物间的联想,它的基础是事物性质的相同;而相似联想是本质不同的事物间的联想,它的基础是事物间的“相似”。我们过去学过的不少好文章就是由这种联想而产生的。刘基的《卖柑者言》,由“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柑子,想到封建社会那些道貌岸然而内心肮脏的官员;周敦颐的《爱莲说》,由荷花“出污泥而不染”,想到在龌龊环境中保持高洁品质的人;韩愈的《马说》,由千里马被埋没,想到人才的被埋没等等,这些都是久传不衰的名文。
如:2004年我们山东高考满分作文:《只缘身在此山中》。考生把贾谊在《过秦论》中“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于是山东诸国遂并起而亡秦族矣。由此观之,秦亡,因此子反也。” 杜牧在《阿房宫赋》中“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戌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苏洵在《六国论》中“六国破,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略秦也。略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不赂者以略者丧。故曰:弊在略秦。”这些在课本中背过的句子,通过相似联想————“秦始皇建立的秦帝国为什么会灭亡”的原因,形成全文,获得满分。
(三)相反联想
相反联想有两种情况,一是指由事物想到性质、意义相反的事物,如由改革开放想到闭关自守,由战士的伟大想到“苍蝇”的卑劣,由今天的光明想到过去的黑暗等等。另一种情况是指方向相反的联想,如由国内想到国外,由下级想到上级,由外部想到内部等等。如同学们从“一滴水”,联想到长江大河,再联想到这样的寓言故事:一滴水珠自以为了不起,它不愿汇聚在大海里,它要显示自己的力量。于是它飞溅到礁石上,得意洋洋,似乎整个大海都在它的脚下。然而,
在阳光的照射下,它很快就干了,不复存在了。
三、靠“文学手法”打开文路,打通“文采”的活水
单单在描写方面,就有正面描写,侧面衬托,细节描写,感情衬托,在描写一个场面时若能运用上这些手法,就一定能宕开写作的思路,不愁无话可说。
一、指导学生广泛阅读课外书籍,积累书本上的知识。在指导学生阅读时,我把博览与精读科学地结合起来,博览就是让学生广泛涉猎一些精彩而有意义的故事、趣闻,先进人物的事迹,古今佳话,名言警句等,并要求他们写摘要或做成剪报,把需要保存的资料分门别类地积累起来,以便作文时随时查阅,精读就是要求学生对一些优秀的文章或名篇,要细读,潜心揣摸,体会别人是怎样围绕中心合理地安排材料,布局谋篇的,对于其中好的章节、句段,特别是细节描写,心理描写等要重点读,甚至熟记于心,我还要求学生在阅读时要勤动手,多写读书笔记,这样,学生书读多了,从中涉取了更多的知识,还开阔了眼界,丰富了语言,也学到了他人的一些写作技巧,写作时,学生自然觉得思路开阔,得心应手。
二、指导学生留心观察生活,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力。我们知道,只有积累了丰富的写作材料,才能为文章的内容提供取之不竭的源泉,否则,"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学生要写好作文,仅仅靠书本上的知识积累是远远不够的,更重要的还是生活的积累。新大纲对中年级就提出了这样的写作要求:"留心周围的事物,养成勤于观察思考和乐于动笔的习惯。"因此,作文教学中,我很注重引导学生留心观察生活,如校园内甘为人梯、呕心沥血的教师和那许许多多勤奋好学、勇于攀登、聪明活泼的学生;校园外,那些战斗在各行各业不辞辛劳、乐于奉献的叔叔阿姨,以及各种各样纷繁复杂的事件,还有日月山川、花草树木、飞禽走兽等,都可以从一定的角度,以一定的方式摄入我们的脑海,成为编织文章的素材。每次作文前,我都要根据本次作文的需要,要么让学生先去生活中观察,要么引导学生到实践中去体会,要么打开他们记忆的闸门,去回忆,追寻过去的往事。作文时,先引导他们说,再指导他们写。这样,就解决了学生作文空洞无物的问题。
三、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丰富学生的生活,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苏霍姆林斯基说:"学习的兴趣是学生学习活动的重要动力。"为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解决学生作文难的问题,结合作文教学,我不仅组织学生开展了丰富多彩的班队活动,还借科技课、劳动课,结合其它科的教学,指导学生做小制作,小实验或其它实践活动。每次活动前要求学生留心观察,活动中,我还给学生作适当的观察指导,活动后,让学生把印象最深,自己觉得最精彩,最有趣的写下来。这样不仅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还激发了学生写作的兴趣。
通过以上几方面的努力,现在我班学生言之无物的难题得到了解决,学生普遍乐于作文。写出的文章不仅有内容,而且真实感人,生动有趣,
309 浏览 6 回答
91 浏览 3 回答
343 浏览 5 回答
174 浏览 2 回答
260 浏览 5 回答
129 浏览 5 回答
243 浏览 5 回答
138 浏览 4 回答
145 浏览 4 回答
127 浏览 4 回答
185 浏览 3 回答
191 浏览 2 回答
147 浏览 5 回答
276 浏览 4 回答
95 浏览 3 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