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内最早系统开展微生物分子生态学研究,在复杂微生物群落结构分析技术和统计计算方法等方面做了很多创新性工作。对广泛使用的PCR-DGGE技术做了重要改进,成为国际上使用该技术研究微生物生态学的先进实验室之一;创新建立了基于随机扩增指纹图技术和分子杂交技术,分析对比群落结构,发现重要功能细菌基因组片段作为分子标记的技术方法。对人和动物的肠道、处理工业废水的生化池、土壤、油藏等环境中的微生物群落结构与功能的关系做了大 量的研究工作,取得了有意义的结果。在PNAS (Proceedings of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NRDD(Nature Review Drug Discovery), AEM (Applied and Environmental Microbiology)、ISME Journal, BMC Bioinformatics, Journal of Proteome Research, Journal of Clinical Microbiology, Microbial Ecology、FEMS Microbiology Ecology、Journal of Microbiological Methods、FEMS Microbiology Letters、《微生物学报》、《生态学报》等刊物发表相关论文二十余篇,研究工作得到国际同行的关注。应邀在第八届细菌遗传学与生态学国际研讨会(法国里昂)上做keynote报告,在第十届国际微生物生态大会环境生物技术分会(墨西哥坎昆)做报告。在第十一届国际微生物生态大会人体微生态分会(奥地利维也纳)做报告,并联合主持“污泥元基因组学”圆桌讨论会。在2006年8月被选为国际微生物生态学会12名常务理事之一。近年来,积极推动系统生物学理念在微生物生态学领域特别是人体肠道菌群研究中的应用,注重发展用代谢组学和元基因组学相结合的方法研究肠道菌群在肥胖、糖尿病等复杂疾病中的作用,并积极探讨用肠道菌群的整体结构变化来监测人体健康变化、评价中医药疗效的问题,开始形成一个新的以元基因组学研究为核心的人体系统生物学新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