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丘成桐 (1949.4.4.~现在)
国际著名数学家,20世纪国际著名华人数学家陈省身老先生的学生,现担任美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俄罗斯科学院外籍院士、意大利Lincei 科学院外籍院士、台湾中央研究院院士、印度科学院外籍院士,美国哈佛大学数学系教授、清华大学数学科学中心主任、浙江大学数学科学中心主任等职务,荣获1982n度最高数学奖菲尔兹奖,是第一位获得这项被称为“数学界的诺贝尔奖”(由于诺贝尔奖中没有数学奖)的华人,也是继陈省身后第二位获得沃尔夫数学奖的华人。美国《纽约时报》将其称为“数学王国的凯撒大帝”。
丘成桐的工作深刻变革并极大扩展了偏微分方程在微分几何中的作用,影响遍及拓扑学、代数几何、表示理论、广义相对论等众多数学和物理领域。
解决Calabi猜想, 即一紧Kahler流形的第一陈类≤0时,任一陈类的代表必有一Kahler度量使得其Ricci式等于此陈类代表。这在代数几何中有重要的应用。
与萧荫堂合作证明单连通Kahler流形若有非正截面曲率时必双全纯等价于复欧氏空间, 并给Frankel猜想一个解析的证明。在各种Ricci曲率条件下估计紧黎曼流形上Laplace算子的第一与第二特征值。等等……
二、陶哲轩 (1975.7.17~现在)
当代最年轻的著名华裔数学家,任教于美国加州大学洛杉 矶分校(UCLA)数学系,是澳大利亚唯一荣获数学最高誉“菲尔茨奖”的澳籍华人数学教授,也是继丘成桐之后获此殊荣的第二位华人。
美国出版的《探索》杂志评选出美国20位40岁以下最聪明的科学家,有两名华裔科学家入选。其中,数学家陶哲轩位居榜首。
是调和分析、偏微分方程、组合数学、解析数论、算术数论等接近10个重要数学研究领域里的大师级数学家,被誉为“数学界莫扎特”。
陶哲轩在应用数学研究领域也很有成就,如与他人共同提出了一种新的信息获取指导理论(即:数字压缩成像技术),该理论一经提出,就在信息论、信号和图像处理、医疗成像、模式识别、地质勘探、光学和雷达成像、无线通信等领域受到关注,并被美国《技术评论》杂志评为2007n度“十大突破性技术”。
2015n9月17日,陶哲轩宣布证明了保罗·埃尔德什(Erd s Pál)在1932n提出的埃尔德什差异问题(the Erdós discrepancy problem)存在,这是个困扰学术界80多n的问题。
三、张益唐 (1955~现在)
国际著名华人数学家、北京大学潘承彪教授的学生,目前,在美国新罕布什尔大学任教。张益唐开拓了孪生素数猜想的突破性进展,于2013n4月17日向《数学年刊》(Annals of Mathematics)投稿证明存在无穷多对素数相差都小于7000万的论文《Bounded gaps between primes》,5月21日,该篇论文被数学年刊接受。同n12月2日,美国数学会宣布2014年弗兰克·奈尔森·科尔(Frank Nelson Cole)数论奖将授予张益唐。
2014n2月13日,张益唐又获得瑞典皇家科学院,瑞典皇家音乐学院,瑞典皇家艺术学院联合设立的的Rolf Schock奖中的数学奖。
2014n8月,在韩国首尔的国际数学家大会上,张益唐获邀请在闭幕式之前作一小时的受邀报告(invited lecture)。(国际数学家大会的受邀报告通常为45分钟。)2014n9月16日,获得麦克阿瑟天才奖。
关于张益唐网友评价很高,甚至有人认为是有史以来最伟大的华人数学家。关于孪生素数猜想老张已经给出了终极性的研究方向,就是不断地缩小这个距离,事实上在陶哲轩的带领下,一群菲尔茨奖获得者集体在为老张“打工”,2,3个月内把这个距离从7千万降到了5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