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门弟子”的美好回忆 王尧宇老师发来关于史老师从教55周年纪念活动的电子邮件,一下子将我带回29 年前的1984年春天。 收到兰州大学化学系的复试通知时, 喜悦心情溢于言表, 同时我也暗有一份担忧: 作为师专毕业的青年教师,能 够通过兰大的复试吗,尤其是动手做实验的 能力? 我带着这种复杂的心情踏上去兰州的 火车, 那是我第一次出远门。到达兰州后, 兰 大漂亮的校园, 富有浓厚学术研究气氛的化 学系给我留下了美好的第一印象。特别是第 一次见到史老师时, 我一下子被他那特有的儒雅风度和慈父般的目光迷住了。从接下来的交谈中得知, 史老师刚从美国西北大学留学归来,我将可能是他的“开门弟子”。史老师看出我对顺利通过复试没有很 大自信的心态后说: "小师不用担心,尽量去做就是了!能从一个师专毕业生考到兰大,说明你 非常有潜力”。心里暗想:“千里马遇到伯乐了”。他的话让我信心顿添,实验复试在杨汝栋教授的主持下完成了。离开兰州前, 史老师邀请我到他家作客吃晚饭, 我从此认识了师母曾克慰老师。老师和师母的盛情款待让我非常感动, 也让其他参加复试的考生好生羡慕。史老师要我回到家乡山西耐心等待。两个月后我接到通知: 复试通过,成了兰大化学系有史以来招收的第一位专科生,也是雁北师专考研成功第一人。成为史老师的“开门弟子,是改变我人生的开始。 开学后,作为化学系主管教学的副系主任, 史老师亲自关照给我开了“小灶", 第 一学期帮我选了九门课 (比其他同学多两门)以弥补我这个师专毕业生的“先天不足”。一年后的暑期, 史老 师在美国西北大学的导师及合作伙伴、美国科学院院士、世界知名无机化学家、刚刚卸任的美国 化学会主席F. Basolo教授应邀第一次来兰大讲学, 我被安排全程接待。这次访问还促成史老师课题组与F. Basolo教授课题组的第一个中美科研合作项目,我也有幸成了该合作项目的“开题 生", 在史老师和高忆慈老师的悉心指导下, 硕士论文进行得很顺利。课题进行一年后, 我的师弟申建坤博士也参加了合作项目,我们能有机会与美国西北大学合作研究, 再一次令其他同学们羡 慕。我的硕士论文评审人是已故的北京大学徐光宪院士(中国国家科学技术最高奖2008度获奖者)和南开大学陈荣悌院士, 他们都将论文评价为 “优秀硕士论文”。根据硕士论文写成的几篇学术论文发表在国际及国内有关化学杂志毕业后不久, 我还有有幸和史老师、高老师, F. Basolo教授一道参加了于一九八七年夏在南京金陵饭店召开的“第25届国际配位化学会议”, 它是当时在中国举办的最大规模的国际学术会议,会后我就离开兰州和兰大。虽然史老师、胡之德校长和化学系主任李笃教授都表达了希望我留校的意向, 但当时年轻气 盛, 仍然谢绝了他们的挽留,去了北京的中石化石科院工作。 现在回想起来,当时作出的决定让史老师失望, 29年后的今天才有机会对老师表示歉意。离开兰州前, 史老师全家、高老师全家为我在兰州市中心的饭店设宴饯行。 贵为兰大党委副书记,名教授,史老师还亲自去兰州火车站送别。现在想起来, 仍然感到非常感动与温暖。虽然我在兰大只待了3年时间, 史老师的人格魅力、长者风范、儒雅风度、虚怀若谷之学风、为人处世之大度、以及循循善诱的指导方法给我树立了光辉的榜样,让我受益终身! 在北京中石化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工作3年后, 于1990年秋天我去美国犹他大学攻读博士学位,然后在美国工作到现在, 一晃又过去二十多年! 这期间,与史老师的接触和互动非常有限, 仅在2006年回国探亲时去西安看望了老师和师母, 他们二位和王尧宇副校长又一次热情接待了我。不, 这次是接待我们全家, 因为我也由单身的年轻小伙变成了拖家带口的中年人。 他们的热情接待又一次给我留下 了终身的美好记忆。西安一别,一晃又过去了7年多, 在举办史老师从教55周年纪念活动之际, 我在美国波士顿代表我们全家遥祝史老师、曾老师健康长寿, 安度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