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不少媒体中对于李小文先生的学术成就多用“李小文先生的成名作进入国际光学工程协会‘里程碑系列’”进行描述。李小文先生全面学术成就少见报道。 就现有文献或资料看,李小文先生对于自己学术成就的“夫子自道”(李小文,《定量遥感的发展与创新》(刊于河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Vol. 35No. 4, 2005年12月)不失为一个比较全面的视角。小文先生在该文正文中并未提到进入国际光学工程学会的里程碑系列(仅出现在参考文献),他可能不是特别看重此荣誉。在该文中,他更强调中国人自己的创造,小文先生的信心与豪情溢于纸面(“夫子自道”的理解见于此博末尾的点评),。 他写道:“1981年我的第一个几何光学模型,虽然载入了美国《遥感手册》第二版(1983) ,但只能算一个小成果。...针对辐射传输理论的局限性,李小文与Strahler开展了系列研究工作,提出了几何光学模型,主要考虑地物的宏观几何结构,在解释复杂地表的反射特征时有其简单、明晰的优势,得到国内外遥感学界的普遍承认,国际知名专家、美国科学院、工程院院士R. Dickinson,美国遥感界先驱者之一、堪萨斯遥感实验室前主任Moore教授,我国遥感界奠基人陈述彭院士,美国宇航局副局长Asrar教授等人高度评价几何光学模型。...互易原理是电磁学、光学的基本假设之一,是辐射传输理论的基石,曾被当作检验遥感数据质量的标准,但受到测量界的强烈反对,争论长达20年。李小文等人给出了像元尺度上互易原理失效的条件:在像元尺度上,空间均匀的入照产生空间不均匀的反射,且明暗两区之间串线不对称,则互易原理在像元尺度上失效。李小文等人用一个简单几何光学模型说明上述条件,在IGARSS1999年会议上发表后引起轰动。” 有关小文先生的报道中普遍提到他的成名作与国际光学工程协会“里程碑系列”。 国际光学工程协会“里程碑系列”是什么样的著作或汇编? 小文先生赖以成名的模型是植被二向性反射Li-Strahler几何光学模型,他在一些场合强调的是他的模型而不是他的论文。 附3的资料称:“讲到自己的成名作“遥感几何光学模型”,他说其实就是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一诗中的“草色遥看近却无’”。 权威性正式传记《20世纪中国知名科学家学术成就概览》(地学卷地理学分册)也明确指出:“说到他的成名作——遥感几何光学模型时李小文先生轻描淡写地说:我们的先贤早就观察到了初春草地反射的方向性这一现象。韩愈诗中一句‘草色遥看近却无’对此就有高度概括。” 由附3可以推断,国际光学工程协会“里程碑系列”的全称是“国际《光学遥感里程碑系列论文》”,它不是一般人所理解的学术专著。那么,它是收集有关论文的专门出版物,还是对于以往论文授予的一个荣誉称号? “国际光学工程协会”(SPIE)尽管英文缩略语未变,但全称已有过变动。“国际光学工程学会”最早的名称是1955年成立的“光学与光学仪器工程师学会(Society of Photographic Instrumentation Engineers缩写为SPIE,)”,中文译名也译作“国际光学与光子学会”(见遥感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网页:)。新的英文名称全称为Society of Photo-Optical Instrumentation Engineers(On July 1, 1955 SPIE was founded as the Society of Photographic Instrumentation Engineers in California to specialize in the application of photographic instrumentation. In 1964 the Society formally changed its name to the Society of Photo-Optical Instrumentation Engineers,)。 经过我的一段搜索,刊有小文先生论文的国际光学工程协会“里程碑系列”浮出水面(Selected Papers on Optical Remote Sensing Theory标为“reprint”,意指发表论文的汇集本)。该卷共收录大约59篇论文,全文共684页,小文先生的论文《Geometric-optical modeling of a conifer forest canopy》页码为“88-104”。1997年,国际光学工程协会“里程碑系列”还出版了《Selected Papers on Laser Applications in Remote Sensing》等多卷。 除了成名作之外,小文先生的代表作还包括哪些? 此处介绍中国科技创新网()中的表述:“本人(李小文):1.创建了李-Strahler几何光学模型系列,并在此基础上,引入了辐射传输模型在处理多次散射的优势,建立了几何光学-辐射传输混合模型。2.推翻了西方沿用十多年的互易原理的热力学证明,首次发表了在该书作者假定条件下导出的正确结论,并给出了互易原理应用于非均一像元方向-方向反射计算的约束条件。3.构建了非同温地表热辐射方向性模型,初步解决了普朗克定律用于非同温黑体平面和非同温三维结构非黑体表面的尺度纠正问题。4.提出了多阶段目标决策的反演方法,建立了基于先验知识的遥感病态反演理论。” 据百科百科()介绍,小文先生的代表作有Geometric-Optical modeling of a conifer forest canopy和A prior knowledge accumulation and its application to linear BRDF model inversion。 我觉得,遥感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附2)中所列的“代表论文”应当是比较合适的,具有较强说服力。遥感界的专家们能不能在此基础上根据科学价值大小,而不仅是发表日期,提炼与排列一些作为“代表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