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金,(1904年11月25日 — 2005年10月17日)原名李尧棠,字芾甘,中国四川成都人,祖籍浙江嘉兴。是现代文学家、出版家、翻译家。同时也被誉为是“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最有影响的作家之一,是20世纪中国杰出的文学大师、中国当代文坛的巨匠。著书颇丰,妻子叫萧珊。
巴金代表作有《激流三部曲》的《家》《春》《秋》。
爱情三部曲:《雾》《雨》《电》
散文集《随想录》巴金被认为代表着中国大陆知识分子的良心,巴金晚年提议建立中国现代文学馆和文化大革命博物馆。
巴金经历
巴金生于四川成都的一个官僚地主家庭。父亲曾在四川广元县做县令,为官清正,辛亥革命后辞官归隐。
1914年母亲去世
1917年父亲去世
自幼在家延师读书。五四运动中接受民主主义和无政府主义思潮。
1920年旧年年底,祖父去世。
1922年在《时事新报-文学旬刊》发表《被虐者的哭声》等新诗。
1923年赴上海,不久到南京东南大学附中读书。
1925年夏毕业后,经常发表论文和译文,宣传无政府主义。
1927年赴法国,翌年在巴黎完成第一部中篇小说《灭亡》。
1929年在《小说月刊》发表后引起强烈反响。
1931年在《时报》上连载著名长篇小说“激流三部曲”之一的《家》,是作者的代表作,也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最卓越的作品之一。
1938年和1940年分别出版了长篇小说《春》和《秋》,完成了“激流三部曲”。
1946年完成长篇小说《寒夜》。短篇小说以《神》《鬼》著名。抗战胜利后主要从事翻译、编辑和出版工作。
1951年2月,编选散文集《华沙城的节日枣波兰杂记》3月出版。
1952年1月,译完屠格涅夫的《木木》,5月出版。
1953年8月,再度入朝访问。
1955年2月,《春》《秋》由人民文学出版社重版。
1960年4月,散文集《赞歌集》出版。
1961年2月,从成都回上海。
1962年8月11日,参加在东京举行的告别会,15日回到北京。
1967年5月10日,《人民日报》发表署名文章,点名批判巴金。
1968年1月下旬,批斗陈丕显、石西民时被带去陪斗。
1972年8月13日,萧珊病故。此后留在上海作协。
1974年9月,抄完《处女地》重译稿。
1991年,87周岁
2003年,99岁,获选《感动中国》人物。
2005年,101岁。中国一代文学巨匠巴金10月17日19时零6分在上海逝世,享年101岁。
巴金兄弟
巴金硕果,大哥是他爱得最深的人,三哥是最关心他的。巴金还说,他们三兄弟的共同之处,就是愿意为别人着想,多付出一点。
巴金名言
1:奋斗就是生活,人生惟有前进。
2:爱真理,忠实地生活,这是至上的生活态度。
3:我爱人生,所以我愿像一个狂信者那样投身到生命的海里。
4:友情在过去的生活里,就象一盏明灯,照彻了我的灵魂,使我的生存有了一点点光彩。
5:每个人应该遵守生之法则,把个人的命运联系在民族的命运上,将个人的生存放在群体的生存里。
6:我爱我的祖国,爱我的人民,离开了它,离开了他们,我就无法生存,更无法写作
7:我是春蚕,吃了桑叶就要吐丝,哪怕放在锅里煮,死了丝还不断,为了给人间添一点温暖。
8:支配战士的行动的是信仰。他能够忍受一切艰难痛苦,而达到他所选定的目标。
9:说真话不应当是艰难的事情。我所谓真话不是指真理,也不是指正确的话。自己想什么就讲什么;自己怎么想就怎么说这就是说真话。
10:“死”的逼近使人更宝贵“生”,更宝贵活着所能处理的光阴。人明白自己随时都会死去,他更不肯浪费时间,他要在这有限的余生里做好一些事情。
11:倘使有一双翅膀,我甘愿做人间的飞蛾。我要飞向火热的日球,让我在眼前一阵光身内一阵热的当儿,失去知觉,而化作一阵烟,一撮灰。
12:爱真理,忠实地生活,这是至上的生活态度。没有一点虚伪,没有一点宽恕,对自己忠实,对别人也忠实,你就可以做你自己的行为的裁判官。
13:我绝不悲观。我要争取多活。我要为我们的社会主义祖国工作到生命的最后一息。
14:友情在我过去的生活里就象一盏明灯,照彻了我的灵魂,使我的生存有了一点点光彩。
15:为着追求光和热,人宁愿舍弃自己的生命。生命是可爱的。但寒冷的、寂寞的生,却不如轰轰烈烈的死。
巴金 - 笔名由来
巴金一生写过九百多万字的文章,用过二十多个署名。用得最多的是“巴金”这个名字。“巴金”这一笔名源自他一位在留学法国时认识的一位巴姓的同学巴恩波(一说是无政府主义创始人巴枯宁)。
那还是在法国沙多—吉里小城,巴金写完了处女作《灭亡》,想寄回国出版,又不想用真实的名字李尧棠,就想起了一位北方同学巴恩波,相处不到一个月,他就到巴黎去了,第二年在项热投水自杀。为了纪念他,就用了百家姓中这少见的“巴”字;这时一位学哲学的安徽朋友看到桌子上摆着巴金正在译的克鲁泡特金(1842—1921)的《伦理学》,就建议取用这个“金”字。一个很随意、很平常的署名,后来却成了巴金信仰无政府主义的“罪证”:巴是巴枯宁的首字,金是克鲁泡特金的尾字,说明他崇拜无政府主义的两个代表人物,不允许有别的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