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奎,这个人是非常有才华的,年薪也是比较高的,自己的学习能力是非常强的,在这里面发展的是比较好的。
自助者天助 启示:面对困难时,如果我们勇敢面试,积极应对,而不是逃避,或许会“柳暗花明又一村”呢! 例子:在《鲁滨逊漂流记》中主人公他不屑守成,倾心开拓,三番五次的抛开小康家庭,出海闯天下。在遭遇海难流落到荒岛上以后,他运用自己的头脑和双手,修建住所,种植粮食,驯养家畜,制造器具,缝纫衣服,把荒岛改造成“世外桃源"。他在海外冒险多年,经历千辛万苦,终于得到了可观的财富,回到了英国,完成了一个时代的英雄人物的创业历程。
庙小一点,方丈减几个,和尚少一点,机关的改革就是这样。总的原则是我们一定要压缩机关,为什么?因为我们建设了IT。为什么要建设IT?道路设计时要博士,炼钢制轨要硕士,铺路要本科生。但是道路修好了扳岔道就不要这么高的学历了,否则谁也坐不起这个火车。 3利益分配永远是不平衡的。我们在进行岗位变革也是有利益重新分配的,比如大方丈变成了小方丈,你的庙被拆除了,不管叫什么,都要有一个正确的心态来对待。如果没有一个正确的心态,我们的改革是不可以成功的,不可能被接受的。 不管是对干部还是普通员工,裁员都是不可避免的。我们从来没有承诺过,像日本一样执行终身雇佣制。我们公司从建立开始就是强调来去自由。内部流动是很重要的,当然这个流动有升有降,只要公司的核心竞争力提升了,个人的升、降又何妨呢?
分手之后,再不能成为朋友,因为彼此相伤过; 也不能成为敌人,因为彼此相爱过.——莎士比亚
我最喜欢科比的那句话,有人说科比已经不行了,科比说:“谁说我已经完蛋了?那些质疑者都是蠢蛋!”
什么是爱情?爱情是大自然的珍宝,是欢乐的宝库,是最大的愉快,是从不使人生厌的祝福。 —— 查特顿
我最喜欢的一句名人名言 “读一本好书,就像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的确,读一本好书可以让人增长知识,开阔眼界,使人的境界更高一层。但在很多同学眼里,读书却像绳索、铁镣一样,捆住了自由,锁住了欢乐。我不这么认为。读书并不一定是只读课本,书的海洋广阔极了。 读史书,可以带我回到过去。一会儿是古巴比伦的空中花园,一会儿是古埃及的金字塔,一会儿见到了唐朝时期的繁荣,一会儿又看到了惨无人道的日本帝国主义侵华……读史书,让我有机会与那些历史人物“对话”。 读科技书,让我与那些科学家们“相处”。光阴似箭,岁月如梭。从最原始的马车,到冲上云霄的“神六”,这短短几千年间,又多么大的变化呀!这其中,凝聚著多少代人的辛苦与汗水!天文学家布鲁诺为了推广与坚持哥白尼的“日心说”,不顾宗教对他的陷害,依然站在真理这一边。结果被愚昧的宗教活活烧死。读到这里,我就不禁潸然泪下。当我看到爱迪生又发明了一样新东西时,我不禁眼前一亮!痛苦与快乐的交织,让我长大。 读生物书,让我“零距离”“接触”那些动物们,有时会把我带进危险的亚马逊丛林,有时又把我带到美丽的尼罗河畔,有时还会把我带进荒无人烟的澳洲沙漠,有时又会把我放进蔚蓝的海洋,去看看那危险的大白鲨、温顺的海龟、体型庞大的鲸鱼。“游著游著”,就来到了冰天雪地的南极,一眼望去,只有高耸的冰山,不,还有可爱的小企鹅。 最惊险、最 *** 的莫过于《福尔摩斯侦探集》。在书中,我感到自己也好似一个侦探,正与福尔摩斯一起侦破案件,或许是一个小小的细节,也有可能成为我们破案的关键…… 这就是读书,不!应该是读一本好书的佳妙效果。它可以让我看到人间的美与丑,善与恶,是与非,领略到民族的精神,英雄的气概,体会科技的进步与发展,游览大自然的无限风光…… 朋友们,记住这句话吧:读一本好书,就像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
《我最喜欢的一句名言》 格言妙语,就像是人类智慧长河中闪光的珍珠,前人通过体验生活而总结出来了许许多多的名言警句教导我们、启迪我们、告诫我们,激励我们不断奋进。当我在一次翻开那格言警句积累的小本时,一句我最欣赏最喜欢的名言映入了我的眼帘——“时间就是金钱,时间就是生命!” 生命是由秒针一声声嘀嘀嗒嗒的声响汇聚而成的。在人的一生中,只要有时间,就可以争得许多钱,只要有时间,就可以创造更多的财富。但是,多少金钱却也无法挽回我们流逝和消耗的生命。——这是我对这句名言的理解,也是我最欣赏它的原因。它总是时刻在提醒我要珍惜时间、爱惜生命。 鲁迅先生曾经说过:“生命是以时间为单位的,浪费别人的时间等于谋财害命,浪费自己的时间无异于慢性自杀。” 纵古观今,多少位名人获得成功不是因为他们抓紧了分分秒秒、付出了比别人更多的努力才得来的呢? 前苏联著名昆虫学家柳比歇夫青年时代开始了实行自己的时间统计法,他详细记录下自己的每次时间的支出。他掌握了时间的主动权,避免了时间的浪费。他在他平凡的一生中取得了不平凡的丰硕的科研成果。他发表了七十多部学术著作,写了数以万计张稿纸的学术论文,他为后人留下了不朽的功绩。 从这个事例中,我们不难看出:成功,是需要通过珍惜并且利用好分分秒秒,辛勤付出一点一滴的劳动,才可以换来的! 鲁迅先生也是一个惜时的人。在他的一生中,他“嬉笑怒骂皆成文章”,辛勤地工作著。他的作品大多流传至今,成为不朽的佳作。有人说他是天才,而他自己说:“哪里有天才,我是把别人喝咖啡的工夫全部都用在工作上了。”他还说过:“用秒来计算时间的人,总会比用分来计算时间的人,时间足足多出了五十九倍!” 我们青年一代,正处在风华正茂的黄金时代,就更不应该虚度光阴。时间是美好的,时间是宝贵的,时间是瞬间即逝的。我们这一代的青年、少年,肩负著振兴中华的历史使命,重现“康乾盛世”时的繁荣景象的梦想,实现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任。如果我们现在整日碌碌无为,又怎能完成这么艰钜的任务呢? 当我在写这篇随笔时,时间就从我的笔尖下流走。不过,但愿千万不要轻易让时间从聊天间溜走,不要从手指间滑过,不要从玩耍中错过,更不要从发呆中虚度,因为“时间就是生命”!千万不要再回首往事时,因感到碌碌无为、虚度年华而羞愧与悔恨;不要等到老了之后,才体会到“白了少年头,空悲切”的滋味。 诗中写的好: “逆水行舟用力撑,一篙松劲退千寻。 古云此日足可惜,吾辈更应惜秒厘。” 是啊!让我们每一个人都要做到“努力请从今日起,别让万事成蹉跎”! 还是那句名言:“时间就是金钱,时间就是生命。”请倍加珍惜吧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一旦失去,就不再回来。
把别人认为你做不到的事做到最好,这就是最好的反击。
数学大师丘成桐谈到数学不仅可以解决工业界问题,本身就很重要。为此他提了一嘴华为的“数学家”。
华为有多少数学家呢?
任正非的说法是:
700多个数学家,800多个物理学家,120多个化学家,6000多个基础研究的专家,6万多个工程师。
这些人如果你采访他们,问你是不是数学家,恐怕许多人会说自己是“数学工作者”,当不起“数学家”的称呼。中科院数学研究所大部分是做基础数学的,那么华为的“数学家”呢?
对此丘成桐有说法。
“我在报纸上看到,很多大公司的负责人讲他们有多少多少数学家。不过,到底是数学家,还是做数学的工程师?”
“我们在座的都是数学家。”丘成桐看了看自己两侧的本届ICCM重要奖项的得主们,“但我不认为他们跟华为里的700多个数学家有很多往来。”
这是因为,大家所说的“数学”,并不是同一个层面的“数学”。丘成桐讲,华为的数学家,可能还是解决硬件和软件问题的应用数学家偏多。“真正做基础研究的科学家,跟他们想象的是不一样的。”
丘成桐的意思是,华为的“数学家”严格来说是“做数学的工程师”,这个说法有道理吗?
华为数学家和主流数学家分别做什么
华为在俄罗斯和法国都有数学研究所,来看一下他们做了什么。
在任正非的支持下,华为公司在俄罗斯建立了专门的算法研究所。华为俄罗斯数学家曾在3G和2G在算法层面带来了革命性突破,打通算法后,华为产品有了竞争力,重量轻、体积小,技术实现欧洲领先。这种名为SingleRAN的创新以及分布式基站,被业内普遍认为是华为得以崛起的一大突破。任正非将之归功于“数学的力量”。
任正非
华为第二家数学研究所在法国设立,华为法国数学研发中心致力于通信物理层、网络层、分布式并行计算、数据压缩存储等基础算法研究,长期聚焦5G等战略项目和短期产品,完成分布式算法全局架构设计等。国立高等电力学院教授、电信专家Merouane Debbah将担纲研究中心主任。
在P9与徕卡的合作中,数学算法上的突破也发挥了关键作用。华为P9的图像处理芯片ISP是由华为法国索菲亚芯片研发中心研发的,可以帮助P9实现从前传统单反相机,或者电脑后期处理才能做到的特性和效果。
可以看到,华为这些“数学家”做的工作,确实和主流数学家的工作领域不同。从专业的角度来说,称之为通信工程、计算机工程相关的专家,或者信息论、图像处理相关的应用数学工程师更为恰当。他们的论文,也大多发表在IEEE这类通讯、电子工程学方面的期刊,而非数学期刊。
主流数学家做什么?做底层的理论研究。
谁是主流数学家?比如,国际数学家大会(ICM)受邀的报告人也不能说华为的“数学家”与他们完全没有交集,可以归到Mathematics in Science and Technology下面,但这个交集真的很小。
华人呢?比如,丘成桐说的自己身边的ICCM重要奖项的得主们。
为何华为坚持要叫“数学家”
那么华为为何坚持要叫数学家,数学研究所等等。我个人认为,其中一个原因或许是,想表达一种对基础研究投入的决心。任正非讲过一段话,说明为什么华为要坚持投入基础理论研究。
华为现在的水平尚停留在工程教学、物理算法等工程科学的创新层面,尚未真正进入基础理论研究。随着逐步逼近香农定理、摩尔定律的极限,而对大流量、低时延的理论还未创造出来,华为已感到前途茫茫、找不到方向。华为已前进在迷航中。重大创新是无人区的生存法则,没有理论突破,没有技术突破,没有大量的技术积累,是不可能产生爆发性创新的。
任正非
任正非还说过,过去那种产学研分工模式不适应现代社会,我们不可能等科学家们按照程序做完,所以我们自己培养了大量的科学家。
其实这里容易给人一个误会,就是华为以前是做工程科学创新,将来华为要做基础数学研究,要打破国家养科学家的那种产学研分工模式,把中科院数学研究所的活给抢过去了。真的是这样吗?
我认为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这样,但也不完全是这样。原因如下:
第一,华为需要的数学家依然是那几个与自己业务相关的领域,他们与主流数学家研究的问题交集很小。
第二,数学基础理论的创新其实远远走在应用的前面,大部分主流数学家的工作,比如代数几何,可能在100年内都不会进入工业界。同理,华为需要的依然是应用数学家。
第三,任总说的困境是香农定理和摩尔定律的极限,不是仅仅依靠数学创新能解决的。任总说的,也就是无线通信技术和有线通信技术。无线通信技术的演化,会受制于香农极限,土耳其教授Erdal Arikan提出的Polar code是目前唯一能够被严格证明可以达到香农极限的方法,但这也意味着编码这块的增益已经到头了。有线通信这边也不乐观,光纤传输信息的带宽也有一个摩尔定律。在集成电路领域,由于晶体管太小,分布太集中,就可能会产生量子隧穿效应,这使得摩尔定律在放慢甚至走向终结,目前产业界在走向3D芯片结构来试图克服。要发展有线通信,需要大量更先进的光电芯片,回到集成电路的难题,只能依赖全世界精英,从材料、设备、工艺到设计,在产业链的上下游一起分工努力才能不断发展。
那么,华为培养的数学家,目标到底是什么?我不久前在采访中也向华为高级副总裁、人力资源部总裁吕克提了一个相关的问题。我觉得吕总的回答其实把华为的“数学家”究竟做什么澄清清楚了,所以将他的回答附在结尾,供大家参考。
我的问题是:华为有很多的数学家、物理学家怎么考核?中国高校科研院所也在想考核科研人员。华为作为一家企业考核科研人员,只是把钱变成知识,不产生产品、销售数字,你们怎么考核?
华为
吕克:这是一个好问题。首先,澄清一下,过去华为公司内部基本上没有纯理论研究的科学家,研究物理、研究化学、研究生物学底层的东西,华为是一个商业公司,更多的要解决应用创新和工程创新的问题,不解决理论创新,也不解决最基础的创新问题。理论创新和基础创新本身是院校、学校。大家都在用学校的这些东西。所以,在过去对科学家的考核,更多的是基于他的产出。
比如说有目标,就像AI技术,AI技术应用到手机这就很具体,看你能不能做出来,效果怎么样。这种考核本质上看和公司的考核差不多,是基于结果导向,争取可度量,不能度量也看应用的效果。
现在正在进行一些改革,华为碰到最大的变化是很多东西无法跟随,有些技术业界有现成的理论。比如说半导体,原来半导体有摩尔定律,每18个月翻一番,现在18月翻不了一番,通信行业频谱的利用率,2G、3G、4G、5G,频谱的利用率不同,香农定律在里面起作用,香农定律已经到极限了。
芯片、信号这两个方面极限了,怎么打破这个极限?不打破极限产业发展面临瓶颈,不可能无限上去。如果这个极限不打破,产品成本优势不能体现。最后同质竞争,这时面临的挑战是怎么打破理论。
华为5G
科学家过去华为没有纯理论研究,更多是工程、应用、集成创新上,真正的理论家在院校,跟国内大多数的企业是一样的。所以对于一些科学家的考核更多的是怎么技术转换成商品,本质上跟工程师一样,只是所做的问题难度、深度更广一点而已。
现在行业发展到一个瓶颈期,有最基础的理论要打破,香农定律、频谱利用、摩尔定律的密度要打破这时华为不得不面对这样的挑战。这时人才结构发生变化,更多招一些纯理论研究的人员,更多跟基础理论人员挂钩。我们对博士的招聘力度大多了,原来不需要进行一些研究,博士和硕士没有严格区分到底怎么用,这两年博士来了以后使用方法不一样了,会组织起来在2012实验室关键方向上,频谱利用、散热等形成一个高精尖的团队,他们去研究用什么样的方法、用什么样的理论、什么样的机理改善,有大量的研究。
对他们的考核也发生了变化,原来是结果导向,现在是要尊重科学研究研究,从0到0.1是先研究方法,0.1到1是变成科学样机,1到10是变成商业样机,10到N是大规模复制的过程,创新由四个阶段构成的,过去因为很多应用,基本上在1到10、10到N的状态,现在考核机制完全延伸。
一段时间内证明了理论可行,0到0.1,哪怕证明了不行也是一个道路,就能拿到相应的奖金。极化码的专家就是这样,他解决了0到0.1的问题,我们跟他一起解决了0.1到1的问题,把它变成商用化,接下来我们公司把1到10做出来,把技术变成产业化。我们也给他发了100万奖金。对科学家要基于里程碑,科研通过里程碑奖励,而不是通过最后的结果,最后结果充满了不确定性,如果都用结果来做,没有人愿意干,因为至少有50%以上的结果失败,就没有吸引力了。现在正在调整。
如今,全世界的企业都在研究华为、学习华为,老板要学,中层要学,员工也要学习,老板学习华为的管理思维,员工学习在企业中的定位。
咋们中国的很多企业在国外已经扬眉吐气,这里有一套中国商界风云人物传记,包括腾讯的马化腾,阿里巴巴马云,万达的王健林等等。
区别在于丘成桐是做基础研究的数学家,华为的数学家,可能还是解决硬件和软件问题的应用数学家偏多。
答:前者主要从事学术的研究,而后者主要是为华为的发展服务,对此,我觉着这两者有着本质的区别,不能一概而论。
浦江县名胜古迹(一)
“诗人小镇”美景
“古来圣贤渊薮,今朝人杰郡望。可堪仰佩齐相敬,摩肩甘服就访”
(A) 神丽峡景区
地处浦江县浦南街道丽水村,总面积6平方千米,距义乌28千米、杭州120千米。景区属南山风景名胜区的东片景区。系横店集团投资开发,并成为横店影视城外景拍摄的影视基地。景区属典型的自然峡谷型景观,山峦起伏、巨石嵯峨、瀑布跌水层出不穷,自然资源较为丰富。景区北部祠堂庙宇、明清建筑别具考究。南部群山峻峭、自然环境清幽。有香炉烟云、朱云瀑布、石笋冷泉、仙人长眠、猪头山、陈爷爷担石、百步幽谷、流星崖观鹰等多处山景。景区内长达3千米的古驿道,有一座古驿站“十里亭”。神丽峡自宋代以来就是文人墨客青睐之地,曾写过大量游记与诗歌。目前是国家4A级 旅游 景区。
(B) “江南第一家”
位于浦江县城东12千米的郑宅镇,以“一门尚义,九世同居”为特色,是以“郑氏宗祠”为中心的主建筑景观群,被誉为中国儒家“家族文化”典范。郑氏家族曾立下“子孙出仕,有以脏墨闻者,生则削谱除族籍,死则牌位不许入祠堂”的家规,历宋、元、明三代,长达三百六十余年,出仕一百七十三位官吏,无一贪赃枉法。因郑氏家族的孝义家风被历朝所推崇,许多感人的孝义事迹常被乡民传颂,也常被朝廷表彰,郑宅时称“义门郑氏”,故又名“郑义门”。明洪武十八年(1385年)太祖朱元璋赐封其为“江南第一家”。
郑宅秀色
(C) 上山遗址
位于钱塘江支流浦阳江上游的黄宅镇境内,面积两万余平方米 ,是长江中下游地区早期新时器时代遗址。上山遗址发现了居址、墓葬、环壕等遗迹 ,出土的文物约八十件陶器,大多数器型为大口盆。还发现了夹炭红衣陶片,里面有稻谷的痕迹,为长江中下游以及更广阔的地域范围内 探索 早期新石器时代文化提供了有价值的启示 。2006年5月25日,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D) 仙华山景区
位于浦江县城北9千米处,总面积18平方千米。又名仙姑山。仙华山以奇秀的山巅峰林为胜,在海拔六百米以上的仙华山巅,石峰耸峭壁立,拔地而起。主峰少女峰,海拔728米。传说因轩辕少女元修在此修真得道升天而得名。景区属低山丘陵地貌区,山顶缓坡地发育良好。因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雨热同步,光温互补,四季分明,气温适中,山地植被覆盖率约90%。分为“仙华峰林”景区(北),“梅坞香雪”景区(南),“宝掌幽谷”景区(东),“仙湖碧水”景区(西)。共有二十四奇峰、十四“怪石异洞”等一百二十处景点。仙华山景区目前是国家4A级 旅游 景区。
仙华山
(E) 诗人小镇
位于大畈(音范)乡黄堂演山下、壶源江畔,因壶源江顺山势于村前拐了一个大弯,形似“杭州湾”,素有“小杭州”美誉。“诗人小镇”以诗歌创作为主体,以研讨诗作为核心,逐步形成“美丽乡村养眼,开心体验养身,诗修研学养心,绿色山林养肺”的 旅游 体系。
浦江县著名人物(三)
任正非 ,生于1944年。祖籍黄宅镇,生于贵州省安顺市镇宁县。知名民营企业家。华为技术有限公司主要创始人兼总裁。 1963年就读于重庆建筑工程学院(后并入重庆大学)。1974年入伍中国人民解放军基建工程兵。1978年出席了全国科学大会,1982年成为中共“十二大”代表。1987年,集资创立华为技术有限公司,1988年任华为公司总裁至今。2003年,任正非荣膺网民评选的“2003年中国IT十大上升人物”。2005年入选美国《时代》杂志全球一百位最具影响力人物。2011年,以11亿美元首次进入福布斯富豪榜,排名全球第1056名,中国第92名。2015福布斯华人富豪榜排名第350位,全球富豪榜排名第1741位。2016胡润IT富豪榜,任正非以105亿元排名第35位。 2018年10月24日,入选中央统战部、全国工商联“改革开放40年百名杰出民营企业家名单”。2019年4月,上榜美国《时代》杂志2019年度全球百位最具影响力人物榜单。“2019福布斯全球亿万富豪榜”以16亿美元排名第1425位。“2019年胡润百富榜”排名第162位,入选“2019福布斯年度商业人物之跨国经营商业领袖”名单。“2019福布斯中国400富豪榜”排名第276位。2019年度“中国经济新闻人物”。2020年2月,以210亿元人民币财富名列“2020世茂深港国际中心·胡润全球富豪榜”第903位。
任正非先生
第一任妻子孟军,生长女 孟晚舟 ,现任华为副董事长、CFO。子任平,现为华为下属的慧通公司董事长。第二任妻子姚凌,生次女姚安娜,人称“华为小公主”。
任正非、孟晚舟父女
戴梦熊 ,清代著名良吏。先在山西阳曲县任职,清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任上思州(今广西防城港市上思县)知州。任上正视 社会 弊端,兴利除弊,勤政爱民,卓有成效。任知州的三年间,主持编修《上思州志》,是县内今存的第一部志书。清康熙二十五年(1686年)六月升任户部司员外郎。
施克辉,生于1961年。毕业于中央党校研究生院经济管理专业研究生班,中央党校研究生学历,高级管理人员工商管理硕士。历任中央纪委副秘书长兼办公厅主任、主任,广东省纪委书记等职。
吴士维 (1886年—1957年)近代著名书画家,出身于知名的吴氏“一门五代书画之家”。自幼随父吴申卿学习诗文,向舅父黄尚庆(曾为山水画大师黄宾虹的老师)学书画,更得“扬州八怪”之一边寿民(江苏省淮安籍)的笔墨传承。一生隐逸乡间,存世之作,都散落于民间。其中,年逾花甲之作《百蟹图》最为著名,画中百只大小螃蟹形态各异、惟妙惟肖、妙趣横生。三弟 吴茀(音符)之 见后欣然赋诗“ 攘攘胡为者,横行一代中,奇观今百出,草莽尽英雄 ”。
吴茀之先生赞吴士维画作《百蟹图》诗
朱位秋 ,生于1938年。著名力学专家。1964年从西北工业大学非线性振动专业研究生毕业。曾任职浙江大学航空航天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应用力学研究所所长。2003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2010年被聘为华南理工大学双聘院士。朱位秋院士主要从事非线性随机振动、结构宽带随机振动、随机有限元及随机疲劳与断裂等方面的研究,在国际上首创了一个崭新的非线性随机动力学与控制的哈密顿理论体系框架。
张效巡 (1883年—1971年)近代民主人士、辛亥功臣。1905年考进浙江弁(音遍)目学堂,经人介绍加入光复会。1907年,入保定陆军速成学堂(保定陆军军官学校前身)第一期骑科。毕业后派充浙江新军步兵第八十二标一营右队排长。1911年11月5日,张效巡带队率先攻占城站、电报局、电灯公司、银行并控制上城、中城西区各交通要道,为光复杭州立下战功。随后率部驰赴镇江,充当前卫。于南京朝阳门外,抢夺山炮,轰击目标,配合联军攻克天保城。返浙即擢升上尉连长。1919年授骑兵少校衔,1946年授陆军少将衔。建国后加入民革。
陈德征 (1899年—1951年)民国时期新闻出版界名流。1923年与胡山源(江苏省无锡市江阴籍)等创办“弥洒社”,并出版《弥洒》月刊。1926年任上海《民国日报》的总编辑。1927后任国民党上海市党部主任委员,上海市教育局长等职。曾因“民意测验”事件成为旧上海红极一时的人物。当年《民国日报》发起“民意测验”,选举“中国的伟人”。揭晓时,蒋介石落得第二名,而第一名竟然是陈德征。蒋一怒之下派人将陈德征押至南京,关押几个月后,“御批”各机关,对其“永世不得录用”,但陈德征“民国第一伟人”称号不胫而走。不久,在上海滩风云一时的显赫人物,就此销声匿迹。子陈星弼,著名科学家。
陈德征先生
陈星弼 (音必。1931年—2019年)著名微电子学家。生于上海。1947年考取同济大学电机系,并获得奖学金。毕业后,被分配到厦门大学电机系当助教,后转到南京工学院无线电系。再被指定到新成立的成都电讯工程学院(今电子 科技 大学)工作,又到中国科学院应用物理研究所进修半导体。1980年,被派往美国俄亥俄州大学做访问学者,后转加州大学伯克利点校,开始进行新型半导体功率器件的研究。1983年回国后被选为系主任,不久建立了微电子研究所。五十余年科学研究生涯里,硕果丰富。发表多篇学术论文和著述,并申请许多发明专利。获国家发明奖及 科技 进步奖两项,省部级奖励十三项,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军事研究项目、国家“八五” 科技 攻关项目多项。陈星弼院士是中国电子学会会员,美国IEEE高级终身会员,1991年起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被誉为“中国功率器件领路人”。1999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陈星弼院士
张新(1903年—1985年)民国时期高级将领。毕业于黄埔军校第三期,后随部参加北伐。1928年夏经胡宗南举荐,先后任陆军第一师第一旅第二团第一营营长、独立旅第一团第一营营长,率部参加对鄂豫皖边区红军及根据地的“围剿”作战,后任第九十二师第五五二团团长。抗战爆发后,历任军校第七分校第二总队大队长和总队长、第九十二师一三八旅副旅长,率部参加台儿庄战役,受重伤。后任九十九军九十二师一三八旅旅长,率部参加第二、三次长沙会战和浙赣会战。后分任第七十六军二十四师副师长、第五十七军九十七师师长,参加豫中会战。抗战胜利后,任整编第七十六师二十四旅旅长,率部在陕西与人民解放军作战,1947年10月在清涧被俘。
倪朴 ,南宋著名学者。因石陵村人,故号“石陵”。好谈兵舞剑,反对无用之学。认为用兵制胜,首先必须审明天下山川形势。遍考群书,著《舆地会元志》四十卷,记载全国山川险夷、户口虚实及经济物产等状况。又绘成纵横各丈余的地图,挂壁间昼夜研讨。绍兴年间,闻朝廷将遣将扫清河洛,喜不自胜,认为收复国土,建立功业在此一举。即上书高宗,陈说抗敌取胜的有利条件及战略部署、政治经济等方面措施,忠诚激切。其书虽未能达于朝廷,但读其文者莫不钦服。永康陈亮多次与之论辩,两人成为莫逆之交。晚年著《鉴辙录》五卷,痛责国家御侮用策之失。
印贞中(1898年—1937年)民国时期高级将领。毕业于黄埔军校第一期。后随部参加北伐战争。后历任黄岩、路桥、孝丰等县公安局局长及内河水上员警第七大队大队长、军委会南昌行营“围剿”军别动队南丰通信站主任、中央各军校毕业生调查登记处组织股股长、军委会委员长侍从室中校副官、中统局军队党务处科长及副处长。因病去世后,军委会颁令追赠陆军少将衔。
石西民 (1912年—1987年)著名新闻工作者、中共上海市委原书记。1929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同年转入中共。1937年,在武汉参加《新华日报》的筹建,并工作长达九年。撰写了大量国内外政治评论、专论、通讯和新闻,并在统一战线工作中作出重要贡献。历任中共南京市委宣传部长,中共中央宣传部秘书长,中共上海市委常委、宣传部长,上海市委书记,中共中央华东局委员、宣传部长,文化部副部长、党组副书记,国家出版事业管理局局长等职。
石西民故居
陈志力,生于1907年。民国时期起义将领。早年先后毕业于孙传芳创办的金陵陆军军官学校和中央军校第六期工兵队。1942年任通讯兵第四团少将团长。1949年12月在“西南军政长官公署”通讯总队长任上率部起义。编著有《闪光通讯勤务》等。
蒋兴俦 (音绸),明末清初高僧。八岁在苏州报恩寺剃度出家。十三岁起漫游江浙,寻师访道,参究禅法,后归隐杭州永福寺。清康熙十五年(1676年)八月,应避乱于日本的高僧澄一之邀,乘商船东渡,于十二月抵日本九州,次年正月到长崎,谒澄一于兴福寺。说法之余,吟诗作画皆臻神妙。日本道俗闻之与之交往,求教古琴及绘画、治印之艺。曾为长崎延命寺撰《法华三昧塔铭》,名声由是广扬。时日本水户藩主德川光圀(音国)雅重中国文化,闻其名,差人于康熙二十年(1681年)迎至江户小石川别邸,尊为上宾。后幕府准其入水户。德川光圀先在府内设别馆招待,一面依明代寺院式样改筑已废之天德寺,修竣以后,改名为寿昌山祗园寺,延请其做住持和尚,为曹洞宗寿昌派开山祖。康熙三十四年(1695年)圆寂。日本僧俗闻丧,莫不沉痛哀悼。德川光圀立碑,题曰“寿昌开山心大和尚之塔”,墓地至今保存完好。工诗文,善书画,精篆刻。有《自刻印谱集》、《东皋琴谱》遗世。当时在东瀛名气超然,被奉为“ 日本篆刻之父 ”。《日本琴史》也称“中国琴学盛于日本,实师之功”。
彭政纲 ,生于1969年。优秀企业家。高级经济师,先后在江苏工学院、中欧国际工商学院学习,获工商管理硕士学位。任职恒生电子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任浙江省青年企业家协会副会长、上海世纪恒生 科技 有限公司董事、南京恒生软件有限公司董事、常州恒康电子技术有限公司董事、上海恒康电子有限公司董事、深圳市恒生 科技 开发有限公司监事等。2005年获首届“浙江青年创业奖”。
陈玉辉(1903年—1990年)民国时期高级将领。毕业于黄埔军校第二期。1926年至1937年任浙江省海上警察局营长,后担任过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青浦特训班上校大队长、中央警官学校训练处处长、教育班队长兼总队长等职。去台后,任“国防部”中将高参等职。
张同光 (1896年—1971年) 著名教育家、画家。1919年考入北京高等师范学校史地部,与同学楚图南(云南省文山籍)、盛叙功(金华籍)等相契,加入柳亚子先生组织的文学团体“新南社”。毕业后,在多所中学和学院执教。1933年8月为上海开明书店撰稿,著《戊戌政变》、《作文概说》(代叶圣陶作)。1934年8月任上海开明书店编译所活页文选部主任,开国内出版活页文选之先河。1945年11月应邀,赴台湾筹办台湾师范学院(台湾师大前身),兼任台湾省国语推行委员会委员。次年任教授兼国文系主任。1947 年应潘天寿之邀,任国立杭州艺术专科学校教授兼教务主任。1954 年高校院系调整,执教于浙江师范学院。后任杭州大学中文系教师。擅诗画,能篆刻,晚年精于鉴赏。长期从事 历史 研究和语言文字、音韵训诂之学。
楼胜利(1900年—1960年)民国时期地方官吏。出生于农民家庭,入黄埔军校第四期。后历任开化县警察局长、福建省漳州市长泰县和东山县县长。1942年2月,楼胜利召集东山县各界人士,编纂一本23万字的《东山县志》(初稿)。1948年4月调任浦江县县长。1949年去台。
钟道隆 ,生于1934 年。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级将领、通讯工程专家、发明家。曾参加抗美援朝战争,后进入中国人民解放军通信工程学院有线系学习。毕业后长期从事国防通信工程建设、科研管理与教学管理工作。先后任总参通信设计院总工程师、总参通信部 科技 局局长、中国人民解放军通信工程学院少将副院长(教授)、国家 科技 进步奖与发明奖电子组副组长等职。通过自学英语,总结创造出了“听、写、说、背、想”五法并举的“英语学习逆向法”,并用此法坚持刻苦学习。后来研发出智能复读机,并申请了专利,成为国内最先发明复读机的人。
钟道隆先生
张咸宜(1903年—1951年)民国时期军事将领。先后毕业于黄埔军校第三期、中央军校高教班第一期、第三战区将校团将官班第一期。历任浙江保安第一总队指挥部参谋主任、浙江全省防空司令部参谋长、浙江省防空指挥部副司令、浙江省政府防空处处长。陆军少将军衔。曾当选“国大”代表。1951年9月去世。
朱维翰 (1882年—1935年)近代民主革命家、民国时期将领。1903年入浙江武备学堂,毕业后初署浙军第八十一标一营副军校,旋充浙江弁(音变)目学堂教官。受革命党人影响,服膺孙中山民族主义学说。1911年11月参加光复杭州之役,升任浙军第一师第一团二营营长。1917年7月随援闽浙军护法南下,历任第一师第一团中校团附、第二团团长、混成旅第二支队支队长。1919年授陆军步兵上校加少将衔。1921年任陆军部少将谘议。1926年任国民革命军第二十六军少将参议。1935年8月病逝。
张世简 (1926年—2009年)著名花鸟画家、美术教育家。1951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华东分院。后成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1979年调至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任国画系副教授。1995年由国务院聘任为中央文史馆馆员,在浦江县成立了“张世简国画院”。2000年应美国画廊邀请,参加了美国世博会画展,两幅作品被美国“罗斯福总统图书馆”收藏。作品曾布置和收藏在人民大会堂、中南海怀仁堂、毛主席纪念堂和各大博物馆及多国大使馆。北京电视台曾多次播映张世简专题片,中央电视台也多次向全国播出了《张世简写意花鸟画技法讲座》十二讲,并出版了一整套录像带和光盘。曾在国内举办过三次大型画展。主要书籍作品有《写意花鸟画技法》、《写意花鸟画构图浅说》、《荷花画谱》、《国画辅导》、《花鸟技法》等。
张世简先生画作《报春图》
“书描秀水波澜状,画绘丽山挺拔姿。圣手超脱挥洒意,艺乡留客不肯辞”。
“景观人物大事件, 美食 特产全荟萃”。下期咱们接着聊浙江省—金华市—浦江县。
谢谢朋友们的关注,下期再见!
(部分图片下载自网络,如原作者有异议,请联系本文作者删除)
146 浏览 8 回答
230 浏览 8 回答
209 浏览 6 回答
92 浏览 4 回答
357 浏览 6 回答
225 浏览 3 回答
238 浏览 7 回答
263 浏览 6 回答
334 浏览 6 回答
324 浏览 5 回答
94 浏览 4 回答
221 浏览 7 回答
221 浏览 6 回答
355 浏览 4 回答
206 浏览 7 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