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引言
2014年5月10日8时许,云南省怒江州福贡县上帕镇腊吐底河发生特大型泥石流灾害。灾害共损毁房屋14栋,冲毁河桥2座、碎石厂2家,淹没腊吐底河电站,县城江西片区电力中断,冲毁防洪江堤325m,便道1250m,造成直接经济损失约4000万元。因预警、撤离及时,此次泥石流未造成人员伤亡,受威胁区域53户264人全部成功转移并妥善安置。
2 地质灾害特征
2.1 地质环境条件
(1)地形地貌
腊吐底河位于怒江右岸、福贡县城西片区,发源于高黎贡山,由西向东径流,注入怒江,流域面积37.53km2,主河道长13.53km,沟床平均比降153‰,最高点高程为3800m,最低点高程为1169m,高差为2631m。河谷深切、狭窄,呈“V”形,地势陡峻,谷坡坡度大,一般为30°~50°,局部近直立,支流呈树枝状发育。
物源区:分布于高程1780~3800m段,面积28.5km2,沟长8.57km,平均纵坡比降为187‰,横断面呈“V”形,发育三条支沟,平面呈“蛇曲”形,弯道多,转角大,沟床狭窄,谷坡陡峻,坡度30~60°,植被生长茂密,坡体出露大面积基岩。
流通区:分布于整河的中下段,沟底高程1380~1780m,面积8.1km2,沟长1.49km,平均纵坡比降143‰,河谷横断面呈“V”形,平面呈“S”形,河床狭窄,谷坡陡峻,坡度35°~60°,生长茂密灌木,局部为陡崖,坡体大部分出露基岩,局部开垦为耕地。
堆积区:分布于泥石流沟出口,高程1169~1380m,面积0.98km2,沟道发育于堆积体中部,长1.43km,平均纵坡比降177‰。高程1180~1380m为泥石流沟的下段,沟谷呈“V”形,平面呈“S”形,河床宽5~25m,堆积大量卵、漂石,平均纵坡降99.29‰。
(2)地层岩性
腊吐底河流域内出露地层岩性从新到老为:新生界第四系全新统松散堆积层(Q4)主要为:崩坡积层( )、残坡积层( )、冲洪积层( )、泥石流堆积体( );古生界石炭系(C)变粒岩、片岩、石英岩及混合岩;元古宇高丽贡山群(Ptgl)石英岩、片岩、变粒岩、花岗岩、片麻岩、嵩山群(Ptch)片麻岩、眼球状花岗岩。
(3)水文地质条件
区内地下水类型主要有松散堆积层孔隙潜水和基岩裂隙水。松散堆积层孔隙潜水:含水层主要为第四系冲洪积层( )、泥石流堆积体( )、崩坡积层( )、残坡积层( ),含水介质为砂砾石、漂卵石、含碎石粉质黏土,含水层的富水性受地形条件和季节控制,靠近河谷含水量逐渐增强,主要接受地表水和大气降水补给,地表径流自斜坡地带向河谷渗流。
基岩裂隙水:含水层为中生界石炭系(C)、元古宇(Ptch)变粒岩、石英岩及混合岩、石英砂岩,以构造、风化裂隙为储水空间或运移通道,受岩性、裂隙控制分布不均匀,接受大气降水和地形水补给,排泄多以泉水的形式排向河谷,最终在拉吐底河河床汇集,雨季排泄量迅速增大。
2.2 地质灾害特征及灾情
腊吐底河5月10日暴发的泥石流一次性冲出量约12万m3,属大型、稀性泥石流,以阵发形式发生,间歇时段为洪水夹石;造成直接经济损失约4000万元,险情等级属于特大型地质灾害。主要影响沟口两岸电站厂房、城镇居民、企业、政府机关349人、1.24亿元财产安全,详见照片1~2。
照片1 泥石流出口
照片2 泥石流冲毁房屋
3 地质灾害成因分析
该泥石流地质灾害的形成,有以下3个方面的因素。
(1)地形条件:腊吐底河为怒江一级支流,沟床纵坡大,谷坡陡峻,一般坡度35°~50°,局部达70°或直立状,陡坡岩层容易发生崩塌、滑坡在河床、坡脚累积形成岩堆体等松散固体物质,为泥石流形成提供物质基础。
(2)降雨条件:垂直气候分带明显,中上游降雨频繁,雨量大。2014年5月8日降雨量40.3mm,5月9日降雨量73.1mm,5月10日降雨量63.8mm,较往年大许多,已达暴雨级别,降雨首先在河流的中上游形成洪水,启动下游河床段松散固体物质,为泥石流暴发提供水动力条件。
(3)人类工程与经济活动:在腊吐底河流下游区域,均有陡坡开垦、开渠,修路、修电站,挤压河道,大量松散物质不能及时输送出去,造成河道堵塞,排泄不畅。
4 地质灾害应急防治
2014年5月5日~9日,福贡县发生持续降雨,福贡县国土局要求监测人坚守岗位,履行职责,密切监视腊吐底河中上游的水位。2014年5月9日下午,福贡县国土资源局、云南省地质工程勘察设计研究院相关技术人员,在对福贡县城腊吐底泥石流治理项目二标段进行实地检查时,发现河水猛涨且浑浊,由7日中午流量8m3/s增大至15m3/s,云南地质工程勘察设计研究院设计代表、县国土局立即组织人员疏散沿河分布人员及设备,向管辖的镇、村委会发放地质灾害险情通知单,并启动监测预警措施及应急预案,在流域内的中上游、下游安排人员24小时进行雨情及河水流量监测。10日早上6点30分,监测人员发现河水流量急剧增长,并伴有强烈的轰鸣声,预感到将会发生泥石流,立即通知有关部门、领导及监测人员疏散受威胁范围内的全部人员并沿指定的路线撤离到安全地带,由县公安局、交警等在每一路口设卡和布设警戒线、标识牌等,清晨7~11时,上帕镇腊吐底河发生泥石流灾害,以阵发形式对河流下游及出口段两侧民房及部分企业单位造成危害,但未造成人员伤亡。
5 经验与启示
腊吐底河泥石流避险关键在于监测工作到位、预警准确及时、反应迅速、处置措施得当,有效将危险区内53户264人组织转移到安全区域,实现了成功避险,取得了重大灾害无人员伤亡的防灾避险成效。
(1)连续降雨时要增加监测人数和加大监测密度,制定地质灾害应急预警预案。
(2)县国土局加大汛期地质灾害隐患点进行排查,安排专人进行地质灾害预警预报,具有重大隐患的地质灾害点及时报告县政府、通知乡(镇)和村委会。
(3)通过多媒体和挂图方式,加强地质灾害防范宣传教育,进一步提高群众的防灾避灾意识、房屋建设安全选址的能力。
(4)加强地质灾害应急避险演练,提高群众临灾自救、互救能力。
(5)以腊吐底泥石流成功避险为例,在周边县、乡推广,让监测员现身宣讲自己在地质灾害监测防范等方面的体会和感受,用身边发生的实例和当地通俗易懂的语言感染、教育群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