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狗都知道P值,可能不知道这个P到底是啥,但是知道它一定要小于0.05,甚至0.01,0.001。这样我们的实验数据才有意义,论文才能发表。
小于那个“零点零零几”的P值一定就这么重要吗?为什么一定要小于!!!
这么折磨你的,也在折磨其他科学家,这不有800科学家联名要求废除P值。 “什么玩意儿,凭啥非要小于那个零点零几?”比他小就是比他小,要啥P值?吃饱的撑的?
存在即合理,P值出现就是有一定目的的。
P值可以帮助我们踢掉那些废话,所以还是很有用的,不能废除呀。
让人无奈的是P值就是要大于0.05,你咋办?
开开心心写论文、发论文。
如此让人头疼的P值,如果一个严谨的科学家面对一个不满意的P值会怎么办呢? 要知道科学必须严谨,不能为了结果而拼凑数据,也不能无视P值的意义。 那么这种情况下意味着你要承认:科学的说,我的结果是无意义的!
一个搞研究的说自己的结果没啥意义,主编大大会让你发表论文吗?项目可以结题吗?当然不能。 这就是严谨的风险。 如果说了“结果没有意义”就有可能会被毙,而论文被毙是科研的大忌,要知道我们科研就是为了文章见刊的那刻呀。
每个成功的科学家都是讲故事的高手,他们不会告诉你虽然从科学角度上来说我的数据没啥意义;他们会说我的数据是有意义的。如何严谨的把没有科学统计意义的P值说得有意义呢? 我的结果是接近有意义的
科研届大了,段子高手也多。那么多讲故事高手自然不会只有一个说法。 这不有个统计学家哥们,专门统计了文献中出现的各种:我的数据接近有意义的;我的数据是有很强的趋势,如此等等的金句。
原文有大约有500条之多,详细请看下篇推文。
科学是严谨的,生活是严厉的。 无论你怎么做,都无可批驳。 在给你看些金句的时候,我希望你能感受到严谨科学家的严谨、故事高手的睿智,也希望你知道有这么一群人在坚持自己的结果,哪怕知道可能会被毙掉,也在坚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