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人群体在邻国过得好不好,口碑待遇如何,可谓状况迥异,在不同的邻居眼中,有地位的华人不一定有钱,有钱的华人不一定有地位。
几乎所有巴基斯坦人都会用汉语说“你好”。在首都伊斯兰堡的安检站,遇到中国人直接放行。“如果有人要侵犯中国人,除非从我的尸体上踏过去。”边防军战士阿朴杜萨曼说。他所在的巴基斯坦边防军第75营,负责护送在巴国边境地区工作的中资机构工作人员,长达10年。这支部队负责护送的区域接近阿富汗,去年发生474次袭击。由于巴军“全天候盟友”般的保护,死亡名单上很少有中国人。
而在朝鲜的中国人,他们与朝鲜人一样同样享受11年免费义务教育、免费医疗、免费住房……还不用纳税。他们还有些“特权”,比如可以拥有调频收音机,只要不当着朝鲜人的面就行。他们不用参加朝鲜人必须参加的会议。而今,在朝鲜华人不到5000人,大多数人都已回国定居,因为“蓬勃发展的中国诱惑力实在太大”。
在朝鲜的另一侧韩国,华人的地位就不同了。韩国曾被称为“世界上唯一华人无法发展的国家”,因为在中韩建交之前,在韩华人要面对以下这些歧视——同等工作华人工资降低1/3;住宅不能超过200坪(约600平米);被禁止从事多种职业,于是许多华人只能开餐馆,卖炸酱面。“炸酱面”一度成为在韩华人代名词。中韩1992年建交之后,韩国对华侨的限制逐渐松动。韩国法务部统计,2009年在韩的中国籍人数超过40万。
在另一些国家,比如俄罗斯、蒙古,他们面对华人时的情绪就更复杂一些。俄罗斯最担忧的是,中国人来得太多了。俄罗斯移民局统计数据显示,每年入境的中国公民数量能达40万人左右。中国劳工赢得好评的同时,也引发了一部分俄罗斯人的担忧,曾有俄罗斯媒体设想,“有朝一日一觉醒来,远东已不再是俄国的远东了”。
蒙古历史上曾发生过多次排华运动,目前在蒙古工作的华人超过万人,以参与建筑业为主,而定居在这里的中国人2300余人,仅占蒙古国人口1%,按照旅蒙古国华侨协会会长白双占的说法,“圈子很小,不是沾亲就是带故。”他们多居住在乌兰巴托市中心,一个名叫“一百户”的建材一条街周边,做边贸、建材生意,或经营餐馆,不缺钱。在蒙古华校当教师的张女士说,她不愿进出高级区,因为不想太过招惹别人的眼光,“富有的华侨在局势不稳定时有可能成为被攻击的目标”。
中国和哈萨克斯坦经贸往来逐年加强,两国之间的人口流动也日益频繁。在哈萨克斯坦城市居民的某些群体中,正在形成对在哈萨克斯坦华人的消极态度,对在哈萨克斯坦华人影响的担忧在加重:将近四分之一的受访者担心劳务市场竞争激烈,而18%的受访者对在哈华人持消极态度。
自1980年起华人在吉尔吉斯斯坦的数量开始快速增长,2008年时警方数据曾显示有超6万名中国侨民生活在此,2009年时全国人口普查显示只有1,813名华裔吉尔吉斯斯坦人。中国商人一般雇佣当地东干人为员工,而吉尔吉斯斯坦的大学生也比较乐意在中国企业工作,他们可以利用这一机会学习汉语。另有许多中国侨民在一些廉租房的建筑工地当建筑工人。当地建筑企业也乐于雇佣华人,因为当地人更喜欢将自己对工作的不满诉诸法律,让顾主很难堪。当地媒体对中国人与当地人的“假婚”表示担忧和不满,中国人以此取得吉尔吉斯斯坦护照,可以自由地迁往土耳其和俄罗斯等国家,特别是当地年纪大的人非常反对吉尔吉斯斯坦女人嫁给中国男人,特别是非穆斯林,不过实际上这种情况情况极少发生。还有就是当地人对中国公司不满的是,中国人的工作总觉得秘密进行,不愿意让当地人学会如何操作机器设备,当地员工一直只能当底层员工。中国工人抢走他们的就业机会,迫使他们只能去俄罗斯寻找工作机会,这样他们就得面对俄罗斯人的暴力排外事件。当地的商人曾组织过多次游行反对中国商人,近年来也发生过多起针对中国人的暴力冲突。
日本人很崇拜比他们厉害的人,就算是跟他们有仇的国家,只要比他们厉害他们都会崇拜,如今中国迅速发展,日本人对中国人有点崇拜,因为他们经济在下降。不过有一点很重要,日本人也很看重素质,而恰恰中国人的素质有那么一点点差,所以还是让日本人有点瞧不起。如果真的想让中国人在日本有很高地地位,除了经济,科技的发展,还得把素质搞上去。
中国同不丹迄今未建交,但关系一直友好(在所有邻国中,不丹是唯一一个未与中国建交的国家)。不丹自8世纪即为吐蕃(西藏)领土,元朝统一西藏后,成为中国的领土,到清朝时才分裂出去,但作为清朝的藩属国,深受藏族文化的影响。不丹内政和外交接受印的指导,印度干预不丹,导致中国与这个曾经是中国领土和藩属国的国家一直无法建交。边境地区总体保持和平与安宁。
中国和尼泊尔之间有上千年友好交往史。自1955年8月1日建交以来,中尼传统友谊和友好合作不断发展。两国高层往来密切。尼方在涉藏、台湾等问题上一贯予以中方坚定支持。中方向尼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两国在国际和地区事务中保持良好的沟通与合作。
中国和新加坡于1990年10月3日建立外交关系。建交以来,两国高层交往频繁。中新经贸合作发展迅速。新加坡是中国第十一大贸易伙伴。中国是新加坡第三大贸易伙伴,仅次于欧盟和马来西亚。两国在人才培训领域的合作十分活跃。
中国和马来西亚于1974年5月31日正式建立外交关系。建交后,两国关系总体发展顺利。进入90年代,中马关系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双方在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领域的友好交流与合作全面展开,并取得丰硕成果。两国对中国南沙群岛部分岛礁的归属问题有争议。双方多次表示,将共同致力于维护南海地区的和平与稳定。
中国和文莱于1991年9月30日建立外交关系,双边关系发展顺利,各领域友好交流与合作逐步展开。建交初期,两国经贸合作进展缓慢。自2000年起,双边贸易额大幅上升。两国在投资、承包劳务等方面合作成效显著。
中国和印尼1950年4月13日建交,1967年10月30日中断外交关系。1990年8月8日起正式恢复外交关系。双方高层互动频繁,两国关系取得实质性进展,在政治、安全、经济、教育、投资以及能源等方面的合作进展迅速。但是,在邻国中,印尼依然是排华问题最为严重的国度之一。
菲律宾华人遍布全菲各地。据统计,在菲律宾人口的华人约有百万。在菲律宾民族中,华人血统约占20%。中国同菲律宾于1975年6月9日建交。建交以来,中菲关系总体发展顺利,双方政治互信不断增强,各领域合作成效显著。之后,中菲两国在南沙部分岛礁归属问题上存在分歧。1992年以来,菲律宾前国家安全顾问戈勒斯声称黄岩岛是菲律宾国土,挑起争端。
中国和越南于1950年1月18日建交,尚未从内战中恢复的中国向越南无偿提供了累计达几千亿人民币的资金和几百万吨的物资,越南爆发战争后,更有大量物资无偿赠送给越南并派出大量科技人员帮助越南发展工业,支持越南作战。中国一直还以很低廉的价格把矿产品出售给越南。越南传统文化深受中华文化熏陶,越南传统节日与中国相同,主要有春节、清明、端午、中秋、重阳等,其中春节为最盛大的节日。
华人在老挝一向安居乐业。二战以后,老挝华侨华人社会经历了较大的变化。1975-1986年,老挝当局在越南政府排华政策的影响下,基本上铲除了华人赖以存在的经贸根基,大部分华人离开了老挝。当今的老挝华侨华人社会,无论在经济基础和籍贯结构方面,基本上都不是历史上华侨社会的延续,而是由少数留在本地的华人、80年代后期回归的华人以及来投资的新华侨重新建构的。当前,老挝华侨华人主要从事商贸活动,有较高的经济地位和社会地位,但尚少有政治诉求。
缅甸华人是复杂的群体。居住在缅甸境内的云南人与果敢华人,回教徒华人,由于身处中缅边境,不受仰光中央政权的控制,因此同化程度很低,基本上族群认同仍很强。至于居住在城市的华人,尤其是那些与异族通婚的华人,与其他缅甸人很难区分。缅华大部分在语言、习俗上已缅化,只会说缅语而不会说华语的缅甸华人相当普遍。不过,缅华大都仍喜在住家贴上红对联或在家里设置神龛;且在生意的联系上,仍然表现出族群的认同。
中国和印度1950年4月1日建交。1959年西藏叛乱后,中印关系恶化。1962年10月,中印边境发生大规模武装冲突。1976年双方恢复互派大使后,两国关系逐步改善。1998年,印度以“中国威胁”为借口进行核试验,使中印关系严重受挫。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中印在金砖四国机制下开始了经济政治合作。印度、日本、德国联合成一个小集团频频争取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地位。中国的态度是安理会需要改革,但不明确支持这三个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