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一名初三学生,想在安徽省报纸上发表文章,很有才气和勇气。可以发表的报刊有:◇安徽日报※◇新安晚报※◇文摘周刊※◇安徽商报※◇现代农村报※◇安徽法制报※◇江淮时报※◇世界报※◇新闻世界※◇安徽经济报※◇安徽市场报※◇安徽老年报※◇安徽广播电视报※◇江淮晨报※◇合肥报业网※◇合肥晚报※◇芜湖日报※◇蚌埠日报※◇池州日报※◇淮北日报※◇淮河早报等。此外,还有安徽教育、初中生作文等。发表后可以挣得一些稿费,大约30元到300元左右。如果质量好,字数多,还可以拿到上千元。怎样在报纸上发表文章呢?把你写的文章用电子邮件发到相关的报刊栏目就可以了。祝你成功!
新时代少年,面对新的挑战,要鼓足勇气、脚踏实地、胸怀远大、勇于进击,用青春奋斗去谱写强国有我的华丽篇章。下面是我给大家带来的争做新时代好少年 作文 一等奖,希望能够帮到你哟!
争做新时代好少年作文一等奖1
在老师的精心教导和培育下,我从一个不识字的孩子成长为一名小学五年级的学生,成为一名光荣的少先队员。五年来,我一直担任班上班委,由于老师的信任,又担任学校少先队的值日生。身为五(3)班的班委,我从自我做起,严格要求自己,起表率作用,秉着全心全意为同学这一宗旨去开展工作,经常为班上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帮老师做一些管理班上的工作,使我们班各方面越来越好。身为学校少队部的值日生,我能带领组员们在日常的学习中去纠正同学们不好的习惯和行为,树立良好的学风和校风,维护学校教学秩序,做同学们的榜样。
我爱学习,勤思考、爱钻研、求知欲强烈,各门功课都努力学好,连续五年多来我的学习成绩一直保持在班里前列,我取得这些成绩老师们对我的辛勤培育和我自己努力学习的结果。我在认真学好课本知识的同时,还阅读了大量课外读物,如名人 故事 、 历史故事 、上下五千年、唐诗宋词等等,这些课外书丰富我的了视野,扩展了知识面,也提高我的写作能力。
我从小就热爱我的祖国。我从长辈、书和电视广播处,听到和了解到我们国力不强的时候,受尽了外国列强的欺凌,我知道了我们今天和平稳定的生活来之不易。我如果生长在那个年代,我也会象老一辈革命家那样,奋勇杀敌,用鲜血和生命来保卫自己的祖国。通过先辈们的努力,现在,我们的祖国虽然开始强大了,但是,世界上还有一些居心叵测的人妄图历史重演。我现在做为一名学生,要刻苦学习,掌握知识,长大后才能为国家出一份力,尽一份责。
我结交了许多的朋友,他们也十分乐意和我交往,使我从交往中得到了许许多多的快乐。我对他人十分的诚实守信,从不说恶意的谎言,答应别人的事情绝对做到,因此,他们很乐意跟我玩,和我谈心。我有时也会跟别人一起哈哈大笑或讲悄悄话,跟同学们打成一片,融为一体,让我成为他们心目中的好朋友。有了他们,我的生活充满了朝气,充满了快乐。我对人十分有礼貌,助人为乐也是我的本份,他人有困难,我一定会竭尽全力去帮助他。在家里,我也是父母眼里的乖孩子。我会经常帮助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 家务活 :淘米、煮饭、洗碗、拖地……并做到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让父母代劳。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由于我在学习中能勤奋刻苦,课余能积极培养自己的能力,五年来,我在学习以及比赛中获得了一些荣誉和成绩,我将继续努力。
争做新时代好少年作文一等奖2
“助人为乐是我们都应该拥有的品质,我们同样有必要将这一精神发扬到身边人的心中,只要我们所有人都有这种助人为乐的精神,并传承给我们的子子孙孙,让他们也感受到帮助别人的快乐。”我在学校内乐于助人,为人善良,是一个热心肠的人。在班上,我担任劳动委员,是老师的好帮手。
课余时间,我热衷于读书,摄影。在小学,曾多次获得“三好学生”的奖项,还曾在学校举办的“诵读经典”活动中荣获“诵读才子”称号。进入了初中,我也没有放松懈怠,而是更加努力了学习。
在校内,我积极帮助同学,抢着做事,与同学共同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努力向好学生的档次前进,数学考试拿满分是我定下的小目标。当然,在校外,我是爸爸妈妈的“贴心小棉袄”,在邻居眼里,我是乐观,礼貌的“小大人”。
在公交车上给老人让座,与邻里,朋友,亲戚之间和睦共处,互帮互助,教邻居家孩子题目等,都成了家常便饭。而每当帮助完别人之后,别人露出了快乐的笑容时,我心里也就像吃了蜜一样甜,就将所有的烦恼都抛在脑后了。
那一次,我刚放学回家,楼下邻居家的孩子就围了上来,让我教自己数学题目,我爽快地答应了。我首先用自认为比较简单的 方法 讲给邻居家的孩子听,讲了好一会儿,那孩子还是懵懵懂懂的,于是我只能用其他方法再讲一遍,没过多长时间,那孩子顿时恍然大悟,笔尖飞快地在纸上动起来。“补习”完之后,那孩子笑着和我说再见,便跑回了家,“虽然帮别人补习很累,但自己帮助了别人,心里还是甜滋滋的。”当时,我是这么想的。
在学校里,我也是一个乐于助人的中学生。如果有些同学因为一些事情而吵了起来,我都会上前劝阻;如果有同学因为一些事哭了起来,我同样也会上前安慰。我在校外也不例外,无论是一起上辅导班的同学,还是街坊邻居,或是父母的朋友,我都会一一打招呼,做一个懂礼貌的孩子。
也是在小学的时候,一同上辅导班的一位同学生了一场大病,急需用钱,辅导班里的老师们便组织了一场捐款活动:十元以内,自愿捐款。我得知了这个消息后,深深的为那位同学感到伤心,我想:“花要叶扶,人要人帮。这位同学肯定十分需要帮助!”怀着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的心,第二天,我带着五十元去了学校。在捐款时,老师却坚决不收她的五十元,我也只好将十元钱交入老师手中。虽然事与愿违,但我只要想到自己帮助了别人,心里还是有满满的收获感。
在外出游玩的时候,我也改不了助人为乐的性子。正如那次,我与自家表姐去超市采购年货,可我却对琳琅满目的商品一点儿也不感兴趣,跑向买书的区域,在书的海洋里遨游起来。突然,“轰隆”的一声,可把我吓了一跳。原来,是一位老婆婆在拿几本书的时候,一不小心碰到了什么地方,结果书架上的所有书就都掉下来了。我还正发愣呢,旁边的一位叔叔就抢先一步开始捡起地上的书来。我回过神来,帮助人这种事怎能少的了我呢?我急忙蹲下身子,也开始“忙活”起来。周围的人见了,似乎是受了触动,也开始“埋头苦干”起来。俗话说得好,“众人拾柴火焰高”,等售货员阿姨赶到的时候,书架已经完好如初了。而我们几个捡书的人呢?仿佛个个脸上都写着“这事和我没关系”这几个字,看着自己的.书呢。
都说“赠人玫瑰,手有余香。”,只要你帮助过别人,你就会觉得帮助别人是一件多么快乐的事”,我想“只要你帮助了别人,你肯定能收获到最宝贵的东西。”
这就是我,我或许不是最优秀的,但我也在慢慢进步。请相信,在未来,我将靠着自己这点滴进步,走向属于我的辉煌。
争做新时代好少年作文一等奖3
中国具有五千年文明史,素有“礼仪之邦”之称,中国人也以其彬彬有礼的风貌而著称于世。中国古代的“礼”和“仪”,实际是两种不同的概念。“礼”是制度、规则和一种社会意识观念;“仪” 是“礼”的具体表现形式,它是依据“礼”的规定和内容,形成的一套系统而完整的程序。
梁启超曾说过,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强则国强。我却在这里要大声说:“少年文明,国家昌盛。在一个国家中个人是主体。对于个人来说什么最重要呢?我想首先应该是具备文明素质,只有当每一个人都具备了文明素质,那么这个国家的整体素质才能提高。”
不久前,曾看到这样一则报道,说的是新加坡,新加坡是一个通用英语的国家,这个国家的公共场所的各种 标语 大多是用英语书写。但其中的一些文明礼貌的标语,如“请勿随地吐痰”、“禁止吸烟”、“请勿进入草坪”等却用中文书写。为什么呢?人家回答:“因为有这些不文明行为的大多数是中国大陆的游客。”为此,到新加坡考察的一位中学校长语重心长地说:“不文明行为也是国耻!”
是的,类似的现象我们常有耳闻,作为新时代的少年,我们每个人都有责任有义务做一个文明少年,为自己良好习惯的养成,也为我们的国家在国际上能继续以之邦存在。让我们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一传十、十传百……人人都把自己的小事做好,我们的家园才会更加美好。
争做新时代好少年作文一等奖4
说到那些为国家卷曲的英雄烈士们,虽然已去,可依就记在我们的心中:手托炸药包炸敌人碉堡的董存瑞;用身体堵住敌人枪眼的黄继光……这些英雄为了中国,抛头颅、洒热血,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
在奥运会上,中国运动员们挥汗如雨,奋力拼搏,只为了祖国的荣誉,他们奉献了自己的青春。我们要把他们的红色基因传承下去。
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铺张浪费则背离了这个优良的传统。我们在平时的生活和学习中也要学习到以前的教训,这样才能更深刻的意识到勤俭的价值,自觉养成节约的好习惯。
做一个热爱祖国,理想远大的少年。有人说我想当科学家;有人说我想当音乐家;有理想是一件好事,但是你空想是一定不可以现实的,一定要脚踏实地地去做,只要付出努力,就一定可以成为现实。
要做一个身体强壮的少年。现在的生活物质条件越来越好了,不注意饮食和加强体育锻炼的人都越来越少了,许多同学都成了大胖子。要知道祖国的未来靠我们,没有强健的体魄怎么能扛起这份重担。有一句话说:“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如果没有了健康的身体,怎么可以承担国家的重担?
“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我们是中华民族未来的希望,是祖国的花朵。少年时代正是让我们形成了良好的习惯,拥有良好品德的阶段。同学们,让我们行动起来,做好身边的每一件小事。
争做新时代好少年,让我们携起手来,为祖国的繁荣昌盛,一起努力吧!
争做新时代好少年作文一等奖5
我的外号“小书虫”,我从小爱看书,书的海洋是我遨游的世界。我爱写作,是浙江省作家协会会员,《杭州日报》、《 家庭 教育 》……等杂志上都刊登过我的作品。我爱 唱歌 ,在“小海燕艺术节”上得过一等奖。小学三年,多次获得“小海燕示范生”的荣誉称号,被评为“上城区三好学生”。我是老师的小助手,同学的好伙伴。我对世界上所有的事物都非常好奇。当朝阳挣脱地平线的束缚,我为无所畏惧的太阳感到骄傲;一只蚂蚁驮着比自身重的食物经过我面前,我的脑袋里便会冒出许多问号。
这些日子,我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什么样的少年是阳光少年?老师说:“品行端正,品德高尚。”爸爸说:“要有‘给我一个支点,我可以撑起一片蓝天’的雄心壮志。”妈妈说:“身体健康,自信开朗。”我沉默了……
我的脑海里突然涌现出一个挥之不去的画面。五月十二日四川发生地震时,在废墟下唱国歌鼓舞同学的许学生;坚强乐观的“可乐男孩”;冒着余震徒手救同学的马健;年仅九岁,用小小的双肩扛起生命的重量,救出同学的林浩……宋雪,一个可爱充满阳光的女孩。地震来临时,同学们在午睡,她大喊:“地震了,快跑啊!……”可是,还有两位同学在熟睡没有听到。宋雪立即冲进去将他们摇醒。当老师清点人数时,只差宋雪。后来,当人们在教室后门仅两步之遥的地方发现了宋雪的遗体,她仍然保持冲向门口的姿势。
亲爱的老师和同学们,你们听到了吗?就是他们,在地动山摇、山崩地裂的瞬间,表现出的沉着冷静、临危不惧和乐观顽强。就是他们,谱写了一曲感天动地的阳光少年的赞歌!
来吧!让我们扬起知识的风帆,放飞美好的心情,争做阳光少年吧!让阳光少年的光辉永远明亮!
争做新时代好少年作文一等奖6
一个好少年,不是单凭她的成绩,而是集健康、智慧、勇敢以及善良于一身。我心里认证的第一位好少年,是我们班的李依夕同学。
李依夕是一位十分热情的同学,也是一位单纯善良的同学。别人向她请求帮助,她几乎从不说“不”。
我记得那是二年级时,我随手递给她一袋垃圾,让她帮忙扔。她二话不说,接过就去了。其实,垃圾桶离我一米不到。这样乐于助人的李依夕,常常都在我的身边帮助我。慢慢地,我形成了一种依赖感,每次有麻烦,我脑海里跳出的就是她的影子,甚至一件小事也要让她帮忙。
一天课间,我和李依夕一起跑到楼下的小书亭看书。我们各拿一本书,安安静静地看起来。不一会儿,我便开始不老实了,我放下手里的书,开始东张西望,终于发现了令自己感兴趣的书,那本书正在李依夕头顶的书柜上。我便让她帮我拿。李依夕个子比我矮一点儿,拿起来就有些困难,我却没有注意到,只是坐在一旁等着她拿。好不容易拿到了,她手一滑,书掉了下来,打到了她的头。我赶紧跑过去检查,还好没有受伤。我摸了摸她的头,问:“没事吧?”她摇了摇头,给了我一个超级宽容的微笑,把书递给我,又低下头静静地看书了。
这样的李依夕,总会用她的热情去感化每一个人。
争做新时代好少年作文一等奖7
中国具有五千年文明史,素有“礼仪之邦”之称,中国人也以其彬彬有礼的风貌而著称于世。中国古代的“礼”和“仪”,实际是两种不同的概念。“礼”是制度、规则和一种社会意识观念;“仪” 是“礼”的具体表现形式,它是依据“礼”的规定和内容,形成的一套系统而完整的程序。
梁启超曾说过,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强则国强。我却在这里要大声说:“少年文明,国家昌盛。在一个国家中个人是主体。对于个人来说什么最重要呢?我想首先应该是具备文明素质,只有当每一个人都具备了文明素质,那么这个国家的整体素质才能提高。”
不久前,曾看到这样一则报道,说的是新加坡,新加坡是一个通用英语的国家,这个国家的公共场所的各种标语大多是用英语书写。但其中的一些文明礼貌的标语,如“请勿随地吐痰”、“禁止吸烟”、“请勿进入草坪”等却用中文书写。为什么呢?人家回答:“因为有这些不文明行为的大多数是中国大陆的游客。”为此,到新加坡考察的一位中学校长语重心长地说:“不文明行为也是国耻!”
是的,类似的现象我们常有耳闻,作为新时代的少年,我们每个人都有责任有义务做一个文明少年,为自己良好习惯的养成,也为我们的国家在国际上能继续以之邦存在。让我们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一传十、十传百……人人都把自己的小事做好,我们的家园才会更加美好。
争做新时代好少年作文一等奖8
在这个全新的时代里,有不少的好少年里。他们有热爱祖国,理想远大的;也有勤奋学习,追求上进的;还有心存善行,乐于助人的;也有文明礼貌,微笑待人的……
打开妈妈的手机,一幅感人的画面映入我的视野:迷蒙的天空中,一道彩虹显得特别光彩照人。马路上看不见车水马龙,也看不见穿梭的人群。一位穿着绿色与白色相间校服的小学生,一只手抓着书包带,另一只手撑着一把蓝色的大伞。这伞并没有遮住他那细小的身子,在他的伞下是一位白发苍苍的老爷爷,老爷爷那薄薄的短袖衬衫贴在身上,应该是湿透了。在这老爷爷的肩上,挑着空空的簸箕,看似去卖什么正要往来家赶路。那弯得像骆驼背一样的背,那抬起的脚步,那侧脸上流淌下的不知是汗水,还是 雨水 ,怎么要遮掩不住那露出的一丝微笑。
“这不是爷孙俩吗?多么和谐的画面呀!”我细细地看着这画面,默默地想。图片下方的文字说明,让我更为惊讶,原来这是大田城关第二小学的一名少先队员,为一位正从农贸市场卖完菜回家的老爷爷在雨中撑伞的情景。
“雨中美少年”用自己撑开的伞,撑出了心存善行,乐于助人的新气象。在我的身边,这样的好少年就并不罕见。
那天早晨,我们值日——在操扬卫生区打扫卫生。那飘零的落叶,细碎的花瓣,满地都是。真不知从何下手,我们只好分块打扫。突然,天空中飘下毛毛细雨,很快便如断线的珠子洒了下来,我们将扫把急匆匆地挥舞了几下,扫起那很明显的落叶,然后三步并作两步向教室跑去。在楼梯上。一阵急促的脚步正从上面的楼梯传了下来。抬头一看,啊,原来是校长,就是校长,在楼梯的转角处,我们和校长相遇了,我若无其事的拿着扫把,退到了角落处,低下了头。一声“校长好!”打破了我内心的胆怯与无知。抬起头,只见廖坤一只手上拿扫把,另一起手还在行着少先队礼。原来,是廖坤在向校长问好。我连忙也跟着问候了一声:“校长好!”看着校长回眸一笑的表情,我的心理像绽放了一束美丽的花朵。
撑一把伞,问一次好,无非是生活中再细微不过的事了,但当你发自内心地去做,成为你的一种生活态度,也能见微知著。生活中的好少年,理当从这细小的事做起,并把它做好。
争做新时代好少年作文一等奖9
一天晚上,我看到一则新闻:一个儿子每个月都会按时给父母寄很多钱,还专门请了保姆,照顾他们起居。邻居们都很羡慕,纷纷赞扬两位老人的儿子十分孝顺。可这对父母却总是闷闷不乐,大家疑惑不解。过了好久,老人终于说出了实情:他们已经三年没见到自己的儿子了……
这件事深深触动了我,我和爸爸、妈妈也已经很久没有回家看望爷爷奶奶了。那时那刻,我已经安耐不住思念的心绪,当即决定以后每个星期都要去看望爷爷奶奶。
星期天的早上我们提前与爷爷奶通了电话,两位老人在电话里笑得合不拢嘴,别提有多高兴啦!中午,我们一进家门奶奶就迎了上来一把搂住我,“小心肝、小宝贝!”叫得我头皮都麻了,而我也顺势紧紧抱住了奶奶。来到客厅,我陪奶奶聊了会天,还将倒好的水递给她说:“奶奶,喝水,小心烫!”奶奶摸着我的头轻声对我说:“几天不见,我的宝贝懂事了,晓得照顾人了,真的长大了。”说完,奶奶会心地笑了。
坐在一旁的爷爷也不甘寂寞,跟我唠叨起他的“夕阳红”来。爷爷是一位地道的戏迷,他最喜欢的是京剧,什么 脸谱 啊、腔调啦……这些对我来说像天书一样的名词,在爷爷的嘴里可是如数家珍啊!我想,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 文化 不就是在这幸福的气氛中代代相传的吗。
百善孝为先。老一辈的新旅团员们用自己的实践行动书写了“小好汉”的传奇,作为新时期的“小好汉”,我们要更加懂得孝敬老人,让我们就从常回家看看开始吧!
争做新时代好少年作文一等奖10
记得刚迈进新安小学的大门,爷爷就告诉我,新安小学是一座历史悠久,具有革命传统精神的学校。抗战时期,当年的一群小好汉——新安旅行团,从这里走出,宣传抗日救国!爷爷嘱咐我在这座小学里一定要更好地继承和发扬新旅前辈不怕吃苦,坚持不懈的精神,也做个小好汉!我点了点头,心里暗暗下了决心。
不经意间,在这所小学里已经度过了四年,我也以做一个小好汉的标准来要求自己!记得那次我参加了跑步比赛,一开始,我像离弦的箭一样跑了出去,朝着目标飞奔,周围看不到其他对手,似乎只听到自己的心跳声和耳边呼呼的风声。就剩最后一圈了,耳边隐隐约约听到同学们的呐喊加油声,可这时,我觉得快撑不住了,心脏似乎都快跳出来了,连呼吸都不顺畅了。不行了,我要输了!这时对手离我越来越近!"到了这个学校,你一定要向当年的小好汉学习…"突然,爷爷的话浮现在我的脑海里。对!我不能放弃,我不能让老师和同学们失望。当年的小好汉们可是翻越了万水千山,经历了千辛万苦都没放弃。胜利的终点就在前方,我不能半途而废,我要继承新旅精神,做一个新时代的小好汉!
我用尽全力,埋头朝前狂奔,一口气冲过了终点,同学们的欢呼声此起彼伏。那一刹那,我热泪盈眶,我终于战胜了自己。你们说,我算不算是一名合格的小好汉了?
争做新时代好少年作文一等奖10篇 范文 相关 文章 :
★ 【精品】争做新时代好少年优秀作文范文
★ 争做新时代好少年优秀事迹小学生范文十篇
★ 争做新时代好少年先进事迹范文优秀材料10篇
★ 2022年争做新时代好少年获奖作文【5篇】
★ 初中争做新时代好少年主题征文10篇
★ 做新时代好少年征文优秀范文
★ 争做新时代好少年话题作文8篇
★ 争做新时代好少年主题征文10篇
★ 新时代好少年强国有我演讲比赛范文5篇
★ 争做新时代好少年优秀征文六年级作文10篇
摘 要:相比于西方,典型人物报道是颇具中国特色的报道形式,本文立足典型人物报道策划,从典型人物单篇报道和典型人物系列报道策划两个方面探讨当代典型人物报道的新形式。本文以2010年11月6日前主流媒体对房玫同志事迹的系列报道为例,对比新中国成立之初的典型人物报道,用历史的、扬弃的和批判的眼光分析问题。另外,文章还从策划和组织新闻传播的角度,考察典型人物系列报道策划的问题。最终得出媒体同仁应从新闻策划的视角,立足新闻本位,打造媒体品牌,采取媒体联动式报道合力推动典型人物报道。 关键词:典型人物报道;华尔街日报体;媒体联动式报道 中图分类号:G2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1)04-0040-04 典型人物报道是一种中国特有的新闻报道形式,包括记录典型人物最新活动的消息、报道典型人物事迹的通讯以及宣传典型人物精神的评论。其中,以人物通讯为主体,辅助以消息和评论。典型人物报道由来已久,可以说是伴随着整个新闻事业的发展而发展的。新中国成立后,为了配合马列主义思想地位的确立,全心全意建设社会主义,凝聚各方面力量拥护党的领导,典型人物报道被摆在更加显著的位子。《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人民的好医生李月华》、《生命的支柱――张海迪》等一批优秀作品都是这一时期的典型代表。新中国成立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政治民主化、经济全球化、文明多元化等一系列时代表征凸显。同时,媒体的权威性降低、受众不再轻易相信新闻报道、对于有着鲜明政治性和导向性的典型人物报道更是持观望、怀疑态度。如何做好当代典型人物报道的课题应运而生。 笔者以为,如今典型人物报道已不再是单个媒体、单篇文章可以引起强烈反响的时代了,而是需要各个媒体有机整合的典型人物报道策划。这种策划是有计划、有明确指向的新闻策划活动,包含单篇新闻报道和整体新闻策划两个方面。 为了避免泛泛而谈,本文主要以房玫同志先进事迹系列报道为例,从典型人物单篇报道和典型人物系列报道策划两方面来谈。 一、典型人物单篇报道策划 房玫,安徽师范大学政法学院教授,思想政治教育和学科教学、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硕士生导师。关于房玫老师用“四真”(“真懂、真信、真教、真爱”)教授思想政治课收到良好效果的文章于2010年下半年频频见诸报端,甚至多次登上《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的头版,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具有本文讨论的标本意义。 消息政治性。相比于报道房玫同志的通讯,消息报道的数量绝对是小巫见大巫。其中以《安徽日报》9月22日、10月11日和11月9日三篇消息《王明方:学习房玫先进事迹推进创先争优活动》《王明方亲切会见房玫老师》《蚌埠举行房玫教学经验报告会》为代表。从标题可以看出,这类消息稿件具有强烈的政治色彩,往往与领导讲话、政治活动相挂钩。这说明我党推出典型人物具有鲜明政治指向。 评论导向性。以《人民日报》9月28日第六版配发评论《创新:无处不在》,《光明日报》9月16日头版配发评论《“四真”:搞好思政理论的基石》为例,评论高度评价了房玫同志的教学实践活动和对思政理论课的热情,表达了希望更多人学习房玫同志精神的号召,具有明确的导向性。这样的评论有利于受众准确把握记者观点,借助记者的思想梳理总结自己的想法,形成一定的认识并在日后生活中指导实践。记者应当充分利用评论表达观点的特性,将消息、通讯写得尽量客观,而将观点凝练清晰地表达在评论上,让受众选择性接受,这既符合新闻的客观性原则,尊重受众的价值判断,又符合宣传的目的。 通讯故事性。人物通讯就是以通讯的形式报道具有新闻价值的人物,反映其行为、事迹和生活,再现其精神境界、人生轨迹和生存状态,从而达到教育启迪,或监督批判、警示社会的目的的通讯。[1]与西方新闻界相比,中国新闻报道中的人物通讯显得十分突出。以表彰先进人物为主要内容的人物通讯以其比重大、兴盛时期长、社会作用显著和发展变化快而成为中国新闻传播业中的突出现象。[1]通过将过去的人物通讯代表作与当下房玫同志事迹系列报道相对比,笔者发现,从过去树立高大全的人物楷模,到如今采用华尔街日报体讲故事,我国先进人物通讯有了显著进步,但当笔者深入本质、细细研究之后又发现,当代典型人物通讯写作仍有不足。 (一)进步 以他者视角代替定性分析。通讯的作者常常以某个具体人物的一句话、一个动作或一次经历开头,慢慢引出文章论述的主人公。例如,《光明日报》9月17日第2版刊发的文章《她为我们点亮人生的灯――大学生们心中的房玫老师》开头一段为: 有学生因为上了她的课,而把自己的QQ签名改为“我爱马克思”;有学生给她发去短信说“今天我才发现,只有上你的课,我才不会看手机上的时间”;有学生因为喜爱她而喜爱上思政理论课,从而成了她的同行…… 过去的人物通讯喜欢在文章的开头就进行定性分析,透露着作者强烈的主观情感。如1983年3月1日发表于《中国青年报》的《生命的支柱――张海迪之歌》,文章开头写到: 来到张海迪的家,我们急切地想见到这个被誉为保尔式的姑娘。尽管我们读过她许多感人的故事,但她毕竟是个三分之一肢体都失去知觉的人,这样的人怎样生活呢?我们不可想象。 完全出乎意料,她是那样活泼、开朗、谈笑风生、充满朝气…… 从这些文字中,我们分明看到一个带有鲜明导向性的记者采用各种形容词感性地抒发情感,对通讯的主人公进行定性分析。 1.以场景白描代替议论抒情。在消息写作中,有一种导语写作方法叫“描述型导语”,即在消息的开头即出现画面、出现镜头、具有可视可感的效果。[1]这里所说的场景描写与其有异曲同工之妙。例如《江淮》杂志2010年第10期“时代先锋”栏目中《为学生点亮人生的灯――记安徽师范大学政法学院教师房玫》一文的开头如下: 2010年9月1日下午两点半,伴随着新学期第一阵急促的上课铃声,一位身着青布绵绸大褂的老人端步走入教室,她的脸上挂着温和的微笑…… 字里行间还可以捕捉到白描手法的痕迹,写活了房老师给学生的第一印象。过去的人物通讯虽然也有场景描写,但更多地是用场景来引发议论,阐明观点,而不是仅仅为了讲述故事。例如1966年2月7日发表于《人民日报》的《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一文中,开头第三个自然段如下: 展现在焦裕禄面前的兰考大地是一幅多么苦难的景象呵!横贯全境的两条黄河故道,是一眼看不到边的黄沙;片片内涝的洼窝里,结着青色的冰凌;白茫茫的盐碱地,枯草在寒风中抖动。 这是一段典型的场景描写,形象生动的画面背后是记者想传达的下一句话: 困难,重重的困难,像一副沉重的担子,压在这位新到任的县委书记的双肩。但是,焦裕禄是带着《毛泽东选集》来的,是怀着改变兰考灾区面貌的坚定决心来的。 2.以他人之口代替直抒胸臆。引语分为直接引语和间接引语,即便是具有鲜明倾向性的通讯写作,记者也不能跳出来发表议论,采用引语可以增加文章的可行性,同时使文风更加活泼。目前,间接引语因其多变的形式而在新闻写作中频繁使用。例如《人民日报》2010年9月28日第六版刊发的《房玫:用理论课收获掌声与笑声》一文中多次采用引语。文章第二段、第三段是独立成段的两句间接引语: “房妈妈,从您那里我不仅学到丰富的知识,更有做人的道理,做您的学生是我最大的幸运。” “如果将来也能做一名教师,我一定要成为像房妈妈那样的好老师!” 还有一段采用直接引语: “过去几乎要打瞌睡的课,现在自己也走上讲台了。”一位体育系的学生笑着告诉记者。 过去的人物通讯中记者直抒胸臆的现象相当普遍。翻阅过去的人物通讯,既感动于记者如文人般细腻的笔触,又感怀于当时鲜明的意见表达。例如,1997年3月2日新华社发的人物通讯《在大海中永生――邓小平同志骨灰撒放记》一文中,记者的观点表露无疑。如: 飞机盘旋,鲜花伴着骨灰,撒向无垠的大海; 大海呜咽,寒风卷着浪花,痛悼伟人的离去…… 又如: 大海的无垠,开阔了他博大的胸襟; 浪涛的汹涌,塑造了他顽强的性格。 总之,当代典型人物通讯的写作手法已在许多方面得以改进。这与受众欣赏口味的转变、记者新闻素养的提升以及媒体主管部门宣传意识的开化密切相关。穆青在《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的采写体会》中说到: 根据领导同志审稿的意见,这一稿件还存在着两个问题:(1)只有事实的客观叙述,这是不够的,需要增加记者的议论,热情的抒发,使通讯更加尖锐、泼辣;(2)通讯的最后两节,笔法有纯客观的、自然主义的毛病,需重新改写。应该多一些力量,少一些悲伤。[2] 从中可以看出当时媒体工作人员对典型人物通讯的写作要求是不注重客观事实,而强调作者的情感抒发。这种写法在受众媒介消费初期是有用的,但已显然不适合当代典型人物通讯的写作。 (二)不足 高大全报道遗风,换汤不换药。通观今年11月6日前省级以上主流媒体对房玫同志事迹的50篇报道,作者发现,大部分记者仍有树立“高大全”形象的心理预设,几乎没有提及房玫同志身上的一点瑕疵,只不过手法更加隐晦。具体表现在,虽然以与主题相关的小故事引入,但一定是对文章内容有积极推动作用的材料;虽然尽可能采取白描的手法描写场景,但仍然会选择正面的、积极的、阳光的场景来勾勒;虽然通过他人之口发表议论,但事实上只是替记者说出想说的话。可以这么说,当代典型人物通讯转变的只是报道方式,但主导思想还是与以往的报道一脉相承的。另外,这种写作方式也带来许多弊端:在选择材料上容易美化,在描写场景时容易拖沓,而过多使用直接引语和间接引语又会割裂篇章结构,使读者无法集中精力、一气呵成地完成阅读。 郭庆光在《传播学概论》中提出“一面提示”与“两面提示”理论。即一种是仅向说服的对象提示自己一方的观点或于己有利的判断材料,称为“一面提示”;另一种是在提示自己一方的观点或有利材料的同时,也以某种方式提示对立一方的观点或不利于自己的材料,称为“两面提示”。[3]前一种适合对文化层次低的受众使用,后一种适合对文化层次高的受众使用。当我们面对文化水平和媒介消费水平都提高了的受众时,为了提高传播效果,采用两面理是明智之举。因而,在典型人物报道中,我们也不能采用一边倒的材料,而应当适当兼顾公平原则,将人物写得更具有人性,而非“神性”。夸张细微之处,主观臆断。细节真实是整体真实的基础,细节一旦夸张,极易让人产生不信任感。记者采访大多是事后采访,对事件的百分百还原是不可能的,因而对于细微之处的采访一定要细致到位,稍加主观臆断,便会降低新闻的可信度。例如,《中国教育报》2010年11月6日头版头条刊发了《点亮学子理想明灯――记安徽师范大学政治理论课教师房玫》一文,其中有以下几处文字: 母爱体现在一点一滴,房玫让学生时刻感受到“妈妈”就在身边:上课前先说一下天气情况,提醒学生们注意添衣保暖;包里总是揣着针线包,在课间为她的“孩子们”缝缝补补…… “房妈妈”的手机24小时开机,就像是永远畅通的求助热线,无论他们有什么难题,总会在妈妈那里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与学生习惯称房玫为“房妈妈”不同,安徽师大的年轻教师习惯称房玫为“房妈”。与学生们一样,不管是工作还是生活中的难题,在“房妈”那里,他们都会得到帮助。 这些内容让读者感觉,房玫老师是个无所不会、无所不能的人,她可以为学生和年轻教师解决所有问题,这显然是对事实的夸张。带有政论色彩 篇幅冗长。人物通讯带有主观倾向是一定的,但也必须是由事实自然生发的观点,决不能是记者的自说自话。另外,现代人生活压力大、节奏快,篇幅冗长的文章不符合当代人的媒介消费习惯。再者,通讯虽然对文章篇幅没有硬性要求,但也不能无限扩张。以安徽教育网8月26日的文章《安徽师大思政教师房玫:用爱与责任讲活大学生思想政治课》为例。该文洋洋洒洒7000余字,分别拟了如下四个标题: “听房老师的课,犹如在炎炎夏日喝了一瓶冰冻的矿泉水。”房玫的思想政治课堂,总是充满了掌声、笑声 “妈妈不在身边,我就是你们的妈妈。”在安师大,房玫是所有学生的“房妈妈” “思想政治课教师本身就应该是最好的德育教材。”房玫时刻注意着自己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 “一定要理直气壮地站在讲台上宣讲马克思主义。”对年轻的思想政治课教师来说,房玫就是楷模 文章几乎囊括了房玫同志的方方面面,可是越是面面俱到的文章,越是面面不到,容易让受众提炼不出重点。在注意力成为稀缺资源的今天,一篇缺乏中心的文章是不会让人印象深刻的。另外,文中夹杂着过多的议论,让人感觉这更像是一篇媒体政论而不是人物通讯。以上几点问题的出现,都与记者心态浮躁,采访不细致、不深入,盲目相信二手资料,随意将各家媒体原有的报道拼拼凑凑有关。穆青等人写作《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时,曾经五易其稿,并在采写体会中写到: 五次稿的写作过程使我们再一次认识到,在采访生活中,我们摸到的东西,并不一定就真正理解了它。我们必须把采访到手的资料,反复进行分析综合,经过艰苦的思考,去粗存精,进行由表及里的改进制作工夫,在认识上完成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然后才能表现它。[2] 从中可以看出老一辈新闻工作者严谨求实的工作作风,细致深入的采访功底和不屈不挠的实践精神。虽然说过去的典型人物宣传走入了极端化,但是这种新闻实践是与当时并不成熟的新闻观念相关的,我们不但不能因此抹灭老一辈新闻工作者为了采写出优秀的新闻作品而付出的艰辛努力,而且应当努力学习他们的精神。网络技术的发展让人们交流信息更加方便,也使记者可以不出门便得到许多写作素材,许多记者的惰性由此滋生,从而产生主观预设、细节失实和重点不明等问题。 二、典型人物系列报道策划 (一)现状 时代发展至今,媒体数目越来越多,媒体规模日益扩大,媒体融合渐成趋势,典型人物系列报道的策划也有了讨论的现实土壤。一来,各级各家媒体对同一社会热点的竞相追逐导致系列报道的出现;二来,如果不进行有计划的策划,只会带来媒体资源的浪费和新闻作品的同质化。 以截至11月6日省级以上主流媒体50篇对房玫同志的系列报道为例,通过分析,笔者总结出以下几点: 1.报道内容重复率高。50篇报道中,有32%左右的篇目采用了以下材料: “我和你们有三层关系,是朋友,是师生,也是母子。”这是房玫在给每个班上第一节课时说的话。 有25%左右的篇目采用了以下材料: “马克思主义原理概论课,不需要‘满堂灌’‘堂堂灌’,更多的是启发学生,让他们自主思考。”教学中,房玫首先选择那些书中论述清楚,参考资料较多,学生容易理解的内容,组织学生自讲互评,让学生从台下走到台上。 有20%左右的篇目采用了以下材料: 比如讲到“事物是处于不断变化发展中的”,就举例子说自己年轻的时候也是非常漂亮的姑娘,还扎了两个大辫子,站在那里就有小鸟依人的感觉。可是现在老了,只能剪个短发,模样也没有以前好看了。 除此之外,类似于“观点的‘嘈杂市场’”、“随身带针线包”、“比天气预报还准”的材料也在多篇文章中出现。由此说明,各家媒体互相“借鉴”的风气严重,许多记者甚至没有进行实地采访,通过拼凑其他媒体的新闻就产生了所谓的“自创”稿件。这种现象与制作新闻精品的理念是相悖的。同时,这种材料的简单推砌,会无形中使文章越写越长,文章内容覆盖面越来越宽,中心思想越来越模糊。例如,中安在线2010年9月7日《用信仰点燃希望之灯――记安徽师范大学政治学院教师房玫》一文就内容庞杂,主题模糊。 2.新闻形式同质化严重。随着国内媒体对华尔街日报体的日益推崇,记者们纷纷采用故事化的行文方式撰写新闻,运用背景材料,采用他者视角,利用他人言论等一系列写作技巧大有市场,各家媒体简单模仿的结果是新闻同质化现象凸显。新闻同质化埋没媒体个性。我国新闻媒体分为中央级、省级和地市级,同时报刊、广播、电视、网络、手机等各种形式俱全,既有党报,又有都市类报纸等。由以上分类可以看出,各媒体间差异明显。即便是同一级别、同一地区、同一类型的媒体之间,为了争夺受众资源也在奋力打造特有的媒体品牌,寻求独特的受众定位。而这种品牌与定位的实现,说到底还得靠独具特色的媒介产品,即新闻报道来体现。如果连最起码的新闻作品都同质化了,新闻精品和媒体品牌必定无从谈起。 新闻同质化增加受众审美疲劳。在网络没有兴起,媒介市场不太发达的年代,人们接触的媒介种类少,获得信息的渠道相对单一,即便同质化新闻在各种媒体上出现,很多受众因为接触不到那么多媒介而没有察觉。如今网络强劲发展,媒介市场空前繁荣,人们在搜索工具上一输入关键字,就会出现来自各大媒体的成百上千篇相关新闻,这时同质化新闻就会很容易被受众察觉,当点击出来的新闻链接内容相差无几时,受众会很快产生审美疲劳,再多的媒体跟进也很难再挽回受众的关注。 (二)对策 新闻传播的策划和组织是开发新闻资源的必然行为。策划与组织新闻传播是媒介新闻编辑在新闻传播过程中所从事的决策与设计性工作,以及对新闻传播活动的组织和管理工作。[4]这里,笔者将典型人物系列报道策划定义为,媒介新闻编辑在典型人物系列报道过程中所从事的决策与设计性工作,以及对新闻传播活动的组织和管理工作,具有媒介联动式报道的性质。 1.紧扣时宜性,分阶段报道。房玫同志事迹的系列报道最初是在地方媒体上出现的,报道数量在教师节前后出现峰值,其后又逐渐减少。房玫同志作为教师楷模在教师节前后推出是再合适不过了,但也不能忘了前期的“造势”和后期的“收尾”,也就是说,在紧扣适宜性的同时,采取分阶段报道的方式。在最时宜的时间点之前的报道称为前期准备阶段,即“造势”阶段。关于典型人物的事迹可以先在当地或附近媒体上宣传。人们的心理接受具有一定周期,前期不温不火的宣传虽然影响力不及高峰期,但却为人们后来接受宣传打好基础。在最时宜的时间点进行的报道称为重点宣传阶段,即“高峰”阶段。这时候上至中央,下到地方,从纸质媒介到电子媒介,都大量播出典型人物事迹。每个媒体都尽可能采用系列报道形式,短时间内推出多篇新闻报道,吸引受众注意。在最时宜的时间点之后进行的报道称为总结提炼阶段,即“收尾”阶段。由于前期对典型人物的报道多而杂,各方材料、角度、观点不尽相同,就像一个嘈杂的观点自由市场,经过受众检验,观点碰撞,必定会提炼出一个具有总结意义的报道,这是多方合力的结果,具有较好的宣传价值。 2.采用媒介联动式,个性化报道。媒介联动式,指新闻媒介互相合作,联手展开某一报道。在联动式报道中,各个媒介从自身的特点和优势出发,选择恰当的角度和表现手法,使报道主题在各个媒介上各具特色的展示,所有联动媒介的报道形成合力,造成声势浩大的报道效果。[4]在各种媒体中,报刊偏于说理,广播电视易于抒情,网络则兼而有之。日报较为正统,晚报轻松活泼。新闻类电视节目也由于栏目定位不同而各具特色。例如,安徽卫视新闻联播做了两期《耕耘三十载 玫香溢满园――记安徽师范大学优秀教师房玫》以及多条领导会见房玫同志的稿子,时效性强,政治性强;而同是新闻类栏目的安徽电视台《夜线60分》栏目则做了三条稿件,分别是《安师大有个“房妈妈”:看韩剧说韩语“马列老太”很时尚》《安师大有个“房妈妈”:“爱”上马克思 源于她的课》《安师大有个“房妈妈”:罕见的马列之家》,这些内容抓取房玫老师身上有趣、亲切的一面,与栏目定位一致,起到很好的传播效果。 3.深入挖掘新闻资源,多体裁报道。“新闻资源”是新闻媒介从事新闻传播活动的社会资源,具体包括新闻环境资源、新闻信息资源、新闻受众资源和新闻媒介资源。[4]这里讨论的新闻资源是指新闻信息资源,即对本文讨论的典型人物事迹的挖掘。典型人物有其典型的一面,也有其平凡的一面,只有在平凡中突显典型,这种典型才有说服力。一味地美化、拔高人物只会让人觉得不可信,不利于宣传目的的实现。对于上文中提及的高大全遗风,新闻从业人员应从思想观念上转变过来,并从对采访对象的深入挖掘中找到双方面的材料,将典型人物写得更真实、更立体。新闻体裁大体包含消息、通讯和评论等,它们或简洁、或生动、或深刻。站在不同新闻体裁上审视报道对象,会有完全不一样的思维路径和作品呈现。典型人物系列报道策划中,必须要把新闻体裁的灵活组合考虑在列。例如,《人民日报》9月28日第六版发表通讯《房玫:用理论课收获掌声和笑声》并配发评论《创新:无处不在》;《光明日报》9月16日头版发表通讯《看房玫怎样教思想政治课》并配发评论《“四真”:搞好思政理论课的基石》。各种体裁的综合运用,将产生1+1>2的效果。同时,也要善于采用新鲜的报道体裁,例如日记体报道。日记体报道是采用日记形式所写作的通讯报道,用以记录作者所见、所闻、所作、所为、所思、所感的新闻素材。[5]《新安晚报》9月8日刊发的《房玫:看偶像剧的“马列主义老太” 》有日记体新闻的影子,但并没有挖掘到位。 三、总 结 纵观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典型人物报道,篇幅由少到多,体裁由简到繁,手法由旧到新,从单篇少量报道到系列多篇报道,典型人物报道日趋成熟化、系统化,但仍有改进的空间。从典型人物单篇报道来看,各媒体要避免对华尔街日报体的简单模仿,而要从媒体特色出发,选取合适的材料、角度与写作手法,灵活采用多种体裁,以打造新闻精品为基础推动媒体品牌化之路。从典型人物系列报道来看,各媒体要避免本媒体的狭隘视角,将目光放得更长远一些,培养全局意识,准确定位本媒体在国内媒体,甚至国际媒体大环境中的坐标,配合其他媒体,形成报道合力,积极推动媒介联动式报道模式。 总之,在媒介融合的时代背景下,典型人物系列报道策划的提出势在必行,新闻从业人员必须将这种观念深入到新闻意识和采访写作中去,不囿窠臼,积极探索当代典型人物报道策划的新篇章。 参考文献: [1] 刘明华,徐泓,张征.新闻写作教程[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 [2] 刘海贵,董广安.新闻传播精品导读通讯卷[C].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 [3] 郭庆光.传播学教程[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 [4] 蔡雯.新闻报道策划与新闻资源开发[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5] 白庆祥,刘乃仲,孙伊斌,查国伟编著,日记体新闻[C].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2.
肯定有人要借助买西瓜而被宣传的人也是一个特别有钱特别有势的一个人。
别采用邮寄方式投稿了。现在很多编辑都喜欢看电子稿。你采用邮寄方式投稿,可以说十投九败。因为手写稿编辑编辑处理起来较费时,人家还得替你输入计算机。输入错了,可能还要挨训。建议用电子邮件发稿吧。若你是初次投稿,最好先找些门槛低的省级期刊投稿,这类杂志有《故事》、《故事汇》、《故事世界》、《幽默与笑话》。另外《知识窗》、《青年科学》、《思维与智慧》这些杂志你也可去试试。投稿时,你还要注意投稿格式,电子邮件投稿注意事项。 在这里顺便给你介绍一些注意事项,以提高你命中率:稿子后,要有完备的联系方式:作者名字、署名、地址、电话、邮箱,QQ什么的都要详细,以便编辑联系你啊!要是没有这些,发了你文章,难找你拿稿酬!用电子邮件投稿,得注明投什么栏目,写上你名字和稿子名字。另外,现在《故事会》在征稿。其原创稿酬千字400元,笑话每篇最高稿酬100元。若你有兴趣亦可以给《青年文摘》荐稿。稿酬亦不低。
买走它的人是一位企业家,他非常喜欢吃西瓜,所以就买走了这个瓜网
216 浏览 4 回答
161 浏览 3 回答
124 浏览 6 回答
82 浏览 3 回答
92 浏览 4 回答
356 浏览 4 回答
253 浏览 2 回答
350 浏览 7 回答
168 浏览 5 回答
259 浏览 8 回答
82 浏览 6 回答
270 浏览 4 回答
296 浏览 6 回答
253 浏览 6 回答
111 浏览 4 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