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战争中,武器装备的技术含量越来越高,新的战略思想和战争手段层出不穷。高等院校中的学生,具有较多的科学文化知识和较高的智力水平,如果加以积极合理的引导和教育,他们必将成为高技术战争条件下,我国国防后备力量中的骨干。所以,军委把国防后备力量建设的重点,由原来的一般公民,逐步转移到高等院校中的大学生身上。此外,他们也是我军军官队伍的重要来源。修改后的《兵役法》中明确规定,现役军官可以从地方大学的应届毕业生中招收。这对于提高我军的总体科技水平,增强我军在高技术条件下的作战能力大有好处。 但是,我们应该看到,“两耳不闻天下事,一心只读圣贤书”、“军事,国事,天下事,关我啥事”等消极思想在高校中还具有一定的市场,很多大学生缺乏起码的国防常识,对国家的安全形势和国防政策了解不够、理解不足,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大学生在国防后备力量建设中的骨干作用。为了改变这种状况,我们必须加强高校中的国防教育。这不仅有利于国防建设,也有利于增强大学生的爱国主义观念和民族忧患意识。 在高等院校中普及国防教育要做许多具体的工作,集中军训就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兵役法》规定:“高等院校的学生在就学期间,必须接受基本军事训练。根据国防建设的需要,对适合担任军官职务的学生,再进行短期集中训练,考核合格的,经军事机关批准,服军官预备役”。我国高校的军训经过多年的努力,已逐步走向制度化、科学化和规范化,其意义除了“国家国防战略”这个大方面外,那就是迅速提高了大学生的素质。军训使他们在思想、作风、纪律、道德、学风、自我管理、集体主义精神等方面都有了显著的提高。因此,军训已成为高校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其成果也大大推动了学风和校风的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