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千年的中国文化,目前大家都在外面忙,也许的亲戚朋友一年才见一次面,再不吃个年夜饭,还要亲情,人情嘛!砖家啊没有七情六欲!
清华教授孔庆东发表言论,称应该取消年夜饭,理由主要有三个方面:
1、每年的年夜饭有很多人大吃海喝,导致有人上吐下泻,病重入院,甚至因此含恨去世;2、年夜饭必定有酒,酒醉闹事,甚至屡有命案发生,严重的破坏了 社会 和谐;3、先进文明都取消了年夜饭这种“陋习”,年夜饭这一丑陋的习俗严重的阻止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孔教授的这一言论简直让人“瞠目咋舌”,作为孔子的直系后裔,居然说出如此浅薄的话来,不知道孔教授今年是否吃了年夜饭,是否饮了两杯,是否上了医院急诊,是否因陋习离世……
年夜饭是除夕之夜的一顿晚餐,这没有问题;除夕之夜作为一年的最后一餐饭,做得丰盛些,也没有问题;难道吃了一顿较为丰盛的晚餐,就成了“陋习”?就应该把这一餐饭给取消掉,这是哪门子逻辑呢?
因为这餐饭会饮酒,会有亲朋相聚,会引发一些小概率的事件发生,就要取消这顿饭。那比如直接取消除夕这个节气,取消春节更容易。
既然取消了除夕和春节,还要什么清明、端午、重阳呢?不如一并取消,既然这些传统节日都取消了,24节气也就都取消吧,万一亲戚朋友要在 冬至炖个羊肉,立夏吃个鸭蛋,小雪吃个腊肉 呢?是不是一样的会出现孔教授说的那三点?
既然24节气都取消了,那还要传统农历干什么,反正现在的农业生产也根本不需要这些节气来知道春耕夏种,秋收冬藏。既然农历都取消了,那些传承了几千年的中华文化基本上都算是“糟粕”了,要它们何用?孔教授的老先人孔夫子的牌位还供在孔庙干嘛呢?不如拿来当柴烧。
连孔夫子的牌位都可以烧,传承几千年的中华文化、华夏文明又有什么用?要么废弃,要么毁掉,要么遗忘。好了,现在我们可以安安静静地吃一顿晚饭了,记住不能饮酒,不能聚众。
对于中华文明来说,文化传承最重要的一个特点就是具有极强的 “仪式感” 。有了仪式感,才能将我们民族的文化和传统一代一代地传承下来,这种仪式感是文化传承必须打下的烙印,有了烙印才不会遗忘。
除夕之夜的年夜饭真的就是一顿饺子,一顿丰盛的晚餐吗?这顿饭包含着极强的家族凝聚力,包含着每个中国人对宗族,祖先和家庭的敬畏与尊重,是中华民族每个家庭团结与传承的必须节日。
年夜饭的重点不是那顿饭,而是那顿饭包含的文化性,民族性。这种特殊的传统形式将每个华夏儿女紧紧地联系在一起,让每个华夏儿女对我们民族和文化的认同,这才是最重要的。
话说孔子后裔孔教授一直崇尚西方文化,不知道西方 社会 的感恩节和圣诞节喝不喝酒,吃不吃火鸡呢?
这是不知道年夜饭是什么意义造成的。
原本的年夜饭是请神请祖先以后,整个族群人,敬拜祖先与神灵,而后把供品供物分享了。这才引出后来的年夜饭的。
供拜祖先与神灵的贡品贡物,被供奉者分食了,这个食品被当时称为胙食,表示的是分享祖先与神灵的福气的意味。
而供祖先和神灵,是凝聚我们的人的一种方法。从而在供祖拜神的日子里,远在千里之外的游子也要回来进行这种仪式的。
这可以由海外的一些华侨,不远万里返回祖国内地,供拜祖先上可以看见的。有人说成认祖归宗。实际上是一个人和一个人群寻找自己的根源的方式。
这是解决我是谁,我又哪儿来,人生终极追溯的一种哲学形式。
只不过这种人生终极追溯,是在三岁和4岁的儿童中最为突出显著。也就是3岁和4岁的小孩们愿意问:我是从哪儿来的,我怎么来的?这样的问题。
而过年吃的年夜饭就是解决这个问题的方式方法。所以说年夜饭又叫做团圆饭。
所谓团圆饭就是千里之外的人,也要回来吃这一顿饭。这就是我们人群的凝聚力量和凝聚形式之一。
这是年夜饭的意义所在。
现在的大学内的文科教授,都是4岁开始背书,直至七八十岁了,还在书里面转悠呢。只懂得书中的字面意思,不小的人群和 社会 中的任何东西。
所以这些号人全是一切来源于书本的。不知道,书是由人写出来的。更不知道写书的人是对 社会 和人群的总结归纳才写出书的。只知道书,如同神一般是需要敬重敬畏的,从而一切都是由书中写出来的,不读书就什么都不知道了。
而这些终生读书的人,被公共供养着。从而才得以摇头晃脑的背书,说书,解书,诠释书,以为自己从事着伟大的事业。甚至高人一等的,高高在上的。
实际上如果没有人供养他们。这一号的人就是只知道,回字有4种写法的人了,讨饭以及刷盘子,都讨不好,刷不成了。也就是啥都不会干的人。
仔细看一看这些文科生的教授们。只是把几千年几百年以及几十年以前的书背的滚花烂熟。其他什么都不知道,什么都不会做。
他们也不想一想,已经几千年甚至上万年的书字书籍文字,到现在还在说,这样的人,是人才吗?
因此可以看见这些人的真实面目是,啥都不会做也啥都不做。可是要吃最高级的山珍海味,要住最豪华的别墅大房。要开最顶级的豪车。要穿最华丽的衣裳。有钱花有人伺候着他。否则 社会 就不公平了,就不重视人才了,就不重视知识了。 社会 将就灭亡了。
而提出取消年夜饭的目的,仅是文人习性的一种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反应。
说出惊人之语,也就显示自己的名声了。也就有了自己的存在感了。
由这一段时间可以看出来。这一号的文科天才们,达到大家程度的人,都出国入他国籍去了。而在国外留学的 科技 人员都回国报效国家建设来了。
为什么要取消?一年一度的团圆日,是中国文化的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