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研究取得了一批具有重要影响的成果,在Science发表论文4篇,Nature发表论文1篇,在Science、Nature、Cell刊物及子刊共发表论文74篇,居全国高校化学学科前列。2019年学院到位科研经费再创新高,总到位经费23614万元,其中纵向到位经费21540万元,横向到位经费2074万元。学院连续10年到位科研经费逾亿元,连续6年到位科研经费逾两亿元。 “能源材料化学协同创新中心(iChEM)”于2014年底成功通过国家“2011计划”认定,协同创新指数(Nature,2015)在所有国家级中心中排名前列。“固体表面物理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已连续5次(25年)在国家科技部组织的评估中获评“优秀”。_学院注重依托基础研究优势,面向国家重大需求开展应用研究。“醇醚酯化工清洁生产国家工程实验室”积极响应国家“一带一路”倡议,推进产学研合作项目;“谱学分析与仪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于2015年顺利通过教育部验收;“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源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于2015年获国家发改委批准设立,已完成多项重要技术产业转化;“纳米材料制备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 于2017年获国家发改委批复建设;大力促成“石墨烯工业与产业研究院”落户厦门大学;学院还积极参与建设“化学与精细化工广东省实验室”;学院作为主体参加“中国福建能源材料科学与技术创新实验室”建设,于2019年获得授牌,成为福建省首批创新实验室之一。 学院坚持“国际化”发展战略,立足自身优势,充分利用多方面优质资源,深入开展对外学术交流、国际合作。目前,学院已经逐步形成一个以世界一流学科为导向、以化学学科传统优势为核心,化学与化工一体化发展的良好态势。学院将以饱满的激情、豪迈的步伐,朝着建设“国际一流的化学学科,国内知名的化工学科,国际知名的化学化工学科教育科研机构”的奋斗目标迈进。2022-08-08 06:15:31芝士问答查看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