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兰裔法国女物理学家、化学家居里夫人,因发现放射性物质和发现并提炼出镭和钋荣获1903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和1911年的化学奖。美国物理学家巴丁因发明世界上第一支晶体管和提出超导微观理论分获1956和1972年诺贝尔物理学奖。美国化学家鲍林因为将量子力学应用于化学领域并阐明了化学键的本质、并致力于核武器的国际控制并发起反对核实验运动而荣获1954年的化学奖和1962年的和平奖。英国生物化学家桑格由于发现胰岛素分子结构和确定核酸的碱基排列顺序及结构而分获1958和1980年的诺贝尔化学奖。获诺贝尔奖的夫妇获1903年诺贝尔物理学奖的法国科学家皮埃尔居里和玛丽居里夫妇。获1935年诺贝尔化学奖的法国科学家约里奥居里夫妇。获1947年诺贝尔生理学和医学奖的科里夫妇。获诺贝尔奖的父子共同荣获1915年诺贝尔物理学奖的布拉格父子。分别荣获1906年和193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的汤姆逊父子。分别荣获1929年和1970年诺贝尔生理学和医学奖的奥伊勒父子。分别荣获1922年和1975年诺贝尔物理学奖的玻尔父子。分别荣获1924年和1981年诺贝尔物理学奖的西格巴恩父子。获诺贝尔奖的华裔科学家荣获195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的杨振宁、李政道。荣获1976年诺贝尔物理学奖的丁肇中。荣获1986年诺贝尔化学奖的李远哲。荣获199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的朱棣文。荣获1998年诺贝尔物理学奖的崔琦。诺贝尔科学奖女性获得者玛丽·居里:1903年、1911年分别获诺贝尔物理学奖、化学奖。伊伦·约里奥·居里:1935年获诺贝尔化学奖。柯里:1947年获诺贝尔生理学/医学奖。梅耶:1963年获诺贝尔物理学奖。霍奇金:1964年获诺贝尔化学奖。雅洛:1977年获诺贝尔生理学/医学奖。麦克林托克:1983年获诺贝尔生理学/医学奖。莱维·蒙塔尔奇尼:1986年获诺贝尔生理学/医学奖。埃利昂:1988年获诺贝尔生理学/医学奖。努斯莱因·芙尔哈德:1995年获诺贝尔生理学/医学奖。姗姗来迟的诺贝尔奖杨振宁、李政道是幸运儿。令人羡慕的不仅是他们获得了诺贝尔奖,更令人羡慕的是他们的工作在惊人短的时间内赢得了诺贝尔奖委员会的认可,从论文发表到获奖只有一年时间。一年之内就获得诺贝尔奖,这简直是奇迹。可惜的是,绝大多数诺贝尔奖得主没有他们这么幸运。如盖尔曼获得诺贝尔奖时,国际物理学界相继发表文章认为,这是等了6年多的事情。所以,1969年,诺贝尔奖委员会公布结果时,物理学家们没有表现出格外热情欢呼的姿态,因为6年来大家一直认为“今年的诺贝尔奖应该授予盖尔曼”。等待五六年还算是比较短的。伦琴,1895年就发现了X射线,1901年才得奖;贝克勒耳,1896年发现天然放射性,1903年才得奖;1902年,卢瑟福发现一系列放射性元素,1908年才得奖;阿尔瓦雷斯,1960年发现基本粒子的共振现象,1968年才得奖;薛定锷,1926年建立了量子力学,1933年才得奖……等待十年八年的也比比皆是。如能托斯,1912年发现热力学第三定理,8年之后获得诺贝尔化学奖;玻尔,1913年提出了原子结构的量子轨道理论,直到1922年才被授予诺贝尔物理学奖;劳伦斯,1931年制造了第一台回旋加速器,1939年才获奖;西博格,1941年证明钚的存在,1951年才得奖……等待十几年、二十几年乃至三十年的也不稀罕。如研究黄热病的南非科学家马克斯等待20余年,于1951年获得诺贝尔奖。对于物理学奖得主泡利来说,诺贝尔奖也是迟到的喜讯。从他发表获奖论文到获奖,间隔了不平常的21年;科赫从发现结核病菌到获奖等了23年;发现宇宙射线的赫斯,等待25年才获奖;贝斯久等29年,于1967年获得了物理学奖。相比之下,佛里斯更惨,等待了半个多世纪:1919年就发现了蜜蜂跳圆圈舞,1925年发现跳摇尾舞,直到1973年才获得诺贝尔奖;早在1931年,“热力学第四定理”的发现者拉路斯就发表了论文,但是直到40年代才被人接受。37年后即1968年,诺贝尔奖委员会才授予他化学奖;1911年劳斯就公布了肿瘤是由病毒引起的伟大发现,但是一直没有引起诺贝尔奖委员会的关注。导致劳斯直到85岁才获奖。兰德斯坦,23岁获得博士学位,33岁发现了人类的ABO血型,那是1901年。直到1930年,即29年后,诺贝尔奖委员会才将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兰德斯坦,此时他已经62岁。波恩早在28年前就发表了获奖论文(关于波函数的统计分析)。当他获奖时激动地说了这样一段发人深省的话:“压倒多数的物理学家都承认我的波函数统计分析,但是也有不承认的,诸如像普郎克、爱因斯坦、薛定锷等著名科学家,因此,我的这项研究成果足足等待了28年才获得诺贝尔奖。”为了回避科学家之间的争论,诺贝尔奖委员会采取了延迟授奖的办法。1946年化学奖得主萨姆纳、1953年化学奖得主赫尔曼、1970年物理学奖得主阿尔芬等等都为此经历了超长的等待期。影响我们生活的诺贝尔奖-1913年荷兰实验物理学家昂内斯,他在1908年首次发现低温条件下的某些金属有超导现象,并由此开拓了低温物理学和超导物理学这些新的物理分支,从而获得当年的物理学奖。-1921年1910年,索迪最先提出了同位素概念,次年他又提出了同位素假说,即同一种化学元素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变种存在可能是元素存在的普遍现象。索迪还在实验中独立发现过一些元素的40多种同位素。这样,他就获得了1921年的诺贝尔化学奖。-1923年糖尿病也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顽症。1922年,苏格兰生理学家麦克劳德和加拿大医药学家班廷,同时发表了用胰岛素治疗糖尿病的论文。这一消息立即在西方医学界引起巨大轰动。在此之前,他们两人都已经过一系列中间实验,用他们所提取的胰岛素在控制糖尿病的病情方面取得成功。这样,他们两人也就共同分享了1923年的诺贝尔医学奖。-1930年印度实验物理学家拉曼发现可见光的类似于康普顿效应的“拉曼效应”。他因此获得1930年的物理学奖,也因此成为第一个获得这一奖项的亚洲人。-1934年美国核化学家尤里是以核化学成果获奖的另一位著名的核化学家。1931年,尤里首先发现一氢的同位素重氢。重氢就是氘,而氘的氧化物也就是重水。重氢的发现对于核裂变反应和氢核聚变反应都具有重要意义。对于铀核裂变而言,重水可做铀核裂变的减速剂。对于氢核聚变而言,氘又是可用作热核反应的重要能源。正是由于重氢的发现具有重大的技术意义,尤里也就获得了1934年的诺贝尔化学奖。-1935年1932年,卢琴福的学生和助手查德威克在实验中发现了穿透力很强的中性粒子,中子的发现,一方面打开了人类认识原子核内部结构的大门,另一方面又为人类进一步进行人工核反应研究提供了更有效的实验手段。查德威克也就因此获得1935年的物理学奖。-1938年意大利实验物理学家费米在罗马大学改用中子进行人工核反应。当他用中子对当时已知的92种元素逐一进行轰击实验时,不但发现了许多元素的同位素,而且发现了著名的慢中子效应,即经过石蜡减速之后的慢中子更能引起人工核反应。正是由于这一重大实验发现,费米获得1938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为后来核能技术的开发奠定了初步的技术基础。-1939年美国的劳伦斯,在1932年设计并研制出了世界上第一台回旋加速器。这种加速器既可用于核物理实验,也可用于早期的粒子物理实验,他因此单独获得了1939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1939年1935年,多马克发表了有关药物的实验报告之后,立即引起了一系列磺胺类药物的发明。这样,磺胺类药物就成为人类征服链球菌感染的各类疾病的有效药物。1939年,由美、法、英等国医学家提名,多马克被授予诺贝尔生理学和医学奖。当多马克回信表示愿意受奖时,希特勒的盖世太保却逮捕了他。这样使得多马克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才前往斯德哥尔摩正式领奖。-1945年在磺胺类药物发明之前,青霉素早已在1928年由英国细菌学家弗莱明发现。1938年,牛津大学的病理学家弗洛里和病理化学家钱恩等人合作进行青霉素的开发研究,终于在1940年研制成功最初的青霉素制品。在经过一系列的动物中间实验之后,证明青霉素对葡萄球菌、链球菌等细菌感染的疾病确实具有特殊疗效。1941年,青霉素投入临床使用获得成功,1943年实现工业化生产。1945年,诺贝尔基金会把当年的医学奖授给了发现青霉素的三位元勋:弗莱明、弗洛里和钱恩。他们三人作为生命卫士所建树的伟大功勋,将永远是一座立于全人类心中的巍峨丰碑。-1952年除了青霉素三元勋之外,另一位被人们永远怀念的抗菌素元勋是发现链霉素的美国微生物学家瓦克斯曼。1939年,瓦克斯曼从土壤中发现了一种链丝菌。经过实验研究,他发现链丝菌对于结核杆菌具有强有力的抑制和杀伤作用。结核杆菌是引起肺结核等疾病的病菌,而当时已投入临床使用的青霉素对结核杆菌不起作用。这样,链霉素的发现与发明,便成了治疗结核的有效抗菌素,瓦克斯曼也因此获得1952年的诺贝尔生理学和医学奖。-1954年1948年,美国医学家恩德斯与他的两名助手韦勒和罗宾斯合作,成功地发明了在试管内培养小儿麻痹症病毒的简易方法。正是以恩德斯等人的方法为基础,美国病毒学家索尔克和萨宾先后培养出了预防小儿麻痹症的“索尔克疫苗”和“萨宾疫苗”。自此之后,人类才算走出了小儿麻痹症的阴影。为了表彰恩德斯、韦勒和罗宾斯所作的开拓性贡献,1954年度的诺贝尔医学奖授给了他们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