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部书是由田昌五教授发起组织、由我们二人共同主持编写的。全书共分四卷,原定120万字,至多不超过150万字,是想写一部简明扼要的专著,谁知越写越多,全书已达200多万字,堪称一部大型著作了。本书上起俄国时期,下至鸦片战争,时间跨度约2300年左右。这么长的时间,实难事事全线贯通,一气呵成。故全书按不同的历史时期横断为九编,由两编或三编合为一卷。但每编大体上均按相同的内容分章、节编写,即:人口与资源开发,土地所有制形式和经营方式,地租形态和赋役制度,阶级和等级关系,官私工商业、货币、城市与交通,民族间的贸易和对外贸易,其中还插入相应的科学技术与发明。这样,各编的相关章节又可以前后连贯起来,不失全书的一贯之道。本书的一贯之道,还不在于编、章之间上下条块结合,前后互相贯通,这还只是形式上的,或者说只是本书的编写体例。更主要的,是本书有其前后一贯的体系。按照现行的观点,中国封建社会自战国以后是直线式缓慢发展的,或者说是处于长期停滞状态。其间虽有一些大大小小的社会波动,但社会经济总是在原地踏步,没有多少实质性的进展。本书认为,这种观点是不符合中国的历史实际的,事实上,中国封建社会经济是在不断地曲折和反复中跳跃式前进的。其间既有高潮,也有低潮,大起大落,波涛起伏,循回上升,在世界历史上可谓独树一帜。概括地说,中国封建社会经济的中心在唐宋之前一直在北方黄河流域,唐宋之后则转移到南方长江流域、特别是长江下游和东南沿海地区。而北方黄河流域的社会经济则两起两落:秦汉是其兴盛时期,至魏晋南北朝而衰落;唐宋时期再度复兴,此后又趋衰落。汉唐以至宋元时的中国,是对世界开放的;至明清时代则被排斥出世界历史舞台。这就是战国以来中国政治经济的大致轮廓和基本格局。人们不禁要问:像这样大起大落,南北交替,其奥秘何在呢?如果我们稍作分析,则不难发现:北中国的社会经济是呈循环式发展的,其中有三次大循环过程,还有不少较小的循环;而南方的社会经济自魏晋南朝之后,特别是唐宋以来,则基本上是直线发展的。这就是说,北中国的社会经济有过两次大反复,而南方则基本上没有反复,所以南方的社会经济尽管在初期远远落后于北方,到后来终于还是超过了北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