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姓起源出自姜姓。以邑名为氏。据《姓源》所载,周代姜尚(太公望)受封于齐国。其后有出仕虞国者,为大夫,受封于井邑,称为井伯,其子孙遂为井氏。后晋国灭虞国,井伯之后井奚逃亡到秦国,即为百里奚。陕西省长安县西部地区河南省南阳一带。 历史名人井丹:字大春,东汉郿地人,年轻时学习于太学,通五经,善谈论,京师人都议论说:“五经纷纶井大春。”井田:字九畴,明代邢台人,永乐年间(公元1403-1424年)任户部刑三科给事中,为大理评事,非常识大体,以贤德著称。
井姓的起源与中国古代天文学有关,井是二十八星宿之一,天文分野在陕北一带。所以早在上古三代就出现了有所成就的井姓人物。又如井姓,即神农氏后裔。在古史上出现很早。最早的姜姓井族很可能建立国家在河北邢台一带;西周时井姓望族大都分布陕西周原;而事实上在米脂县就有井姓人家因为族灭分而为五jing。jin;姓的传说[京景荆金靳],那里也有山上的古迹叫“五分路”。事实上在“京景荆金靳”这五姓活跃的历史时期,而其本源之姓井却很难发现。我们不了解这个姓分出五姓之后到底隐藏的多久,但是至少也有一个朝代的历史之久,怎么恢复起来的,应该也有传奇的故事吧。在近代,结束清政权的人就是陕西同盟会领袖井勿幕,其胞兄井岳秀在20世纪30年代镇守陕西榆林号称"榆林王",是个一等一的“土皇帝”。现在的井姓多保留在陕西和辽宁,占井姓的五分之三。井姓起源有: 一、出自姜姓,是炎帝的后代,取吉利的意思作为姓氏。井是《周易》六十四卦之一。有取之不尽的意思。 二、出自姬姓,周公四子邢侯之后.见杨宽《西周史》.周朝有大夫叫井利,就是用“井”作为姓氏。见《穆天子传》。三、始于春秋,是以封地名作为姓氏的。春秋时,虞国有个大夫被封到井邑(今地不详),称为井伯。他的后代就用封邑名“井”作为自己的姓氏。 四、井姓与百里姓同宗。周代时,姜子牙建立了齐国,而姜子牙的后代中,又有人到虞国当了大官,被虞国国君封为井邑的首领。又封为伯爵,被人们称为井伯,井伯的子孙,有的姓井。井伯又有个后代,叫井奚,后来到秦国去做了大官,被秦穆公封为百里邑的首领,被人改称为百里奚。百里奚的后代,也以封地为姓,世代姓百里。所以井姓和百里姓的老祖宗是一个。见《姓源》。五、【和尔钦氏】Hercin Hala 本蒙古姓氏, 见于《清朝通志·氏族略·附载蒙古八旗姓》,又作合答斤、哈塔斤、合底忻,成吉思汗十一世祖母阿兰豁阿的第三个儿子不忽合答吉,组成的部落,世居扬什木(又作阳石木,蒙古游牧地,博古罗特氏、和尔钦氏、喀克锡哩氏、锡尔弼氏、锡喇德氏世居地,辽宁省彰武西),后冠汉字姓井。井姓典故源自炎帝;望出扶风。南阳曾拒五王远权势1;为官三科称贤能2。 注释:1东汉太学生井丹,字大春,郿人。博通五经,生性清高,不结交权豪,曾拒五王之邀,闭门隐居,读书自乐。2明代给事中井田,字九畴,刑台人。任户、兵、刑三科给事中,以贤能著称。 六郎赞襄,政令维亲感戴3;五经博洽,京师传说纷纶4。 注释:3宋代官吏井纲的事典。 4东汉太学生井丹,博通五经。时有“五经纷纶井大春”之谚。伤心痛哭几无泪;悲楚行吟尽是忧5。注释:5近代名人井勿幕自题联。井勿幕曾参加护国运动。 西北革命巨柱——井勿幕井勿幕,初名泉,字文渊,陕西蒲城县三合乡人,生于1888年2月12日,是中国最早的同盟会员之一。在辛亥革命中,他积极奔走,以年轻的热血之躯奉献于祖国和人民,被孙中山誉为革命的“后起之秀”“西北革命巨柱”。井勿幕幼时聪敏好学、志向远大。1903年冬,15岁的井勿幕远渡重洋赴日留学,1905年8月20日加入了孙中山在东京创建的同盟会。同时,他很想陕西也尽快成立这个组织,遂向孙中山请求回国,孙中山被其年少志大所感动,便同意其回国的请求。回陕后,他便奔赴渭北各县,宣传同盟会纲领,秘密发展了30多名成员,成立了同盟会陕西支部。从此,反清的火种在三秦大地燃起! 辛亥革命前夕,陕西反清浪潮汹涌澎湃,这与井勿幕的精心策划、积极奔走是分不开的。 1906年夏秋之后的两三年间,他又曾两度赴日,除读书并筹建同盟会东京陕西分会外,他又于1907年2月回国并亲自去南方会见了黄兴和秋瑾,了解革命形式。后即赴日向同盟会东京总部负责人吴玉章做了汇报,这次在东京住了一年,一面研究国际国内形势和思潮,一面筹划陕西籍留日学生在东京创办《夏声》杂志。他以“大无畏”、“侠魔”等笔名发表许多文章,揭露清政府的黑暗和腐朽,宣传民主共和思想,声援国内反清斗争。1908年秋,“蒲案”爆发,井勿幕遂在《夏声》杂志第八号发表了《蒲案感事》一文,揭露蒲城知县李体仁封闭学堂,毒打师生,违法滥刑,草菅人命的罪恶行径。在国内外舆论压力下,清政府最终将李体仁革职查办。1909年春,于右任因创办《民呼日报》宣传革命,被上海英租界捕房逮捕,井勿幕立即在《夏声》上发表文章揭露事件真相,呼吁社会舆论支持正义,引起国内外的震动,英方最终只好释放了于右任。尤其在1908年发表的长篇政论文章《二十世纪之新思潮》一文,盛赞社会主义理论,指出资本主义制度以成“晚照斜阳,行将就没而黑云蔽空”,“冲天之大浪来者,即此社会主义新思潮也”。这是迄今为止发现的全省乃至全国最早介绍马克思主义的文章。 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但最终被袁世夺了胜利果实。而此时同盟会内部也出现了分化,有的人倒向了袁世凯。但井勿幕始终坚持革命,坚决反对袁世凯的倒行逆施。1915年12月,袁世凯阴谋称帝,反袁怒潮席卷全国,蔡锷将军首举义旗讨袁。井勿幕在上海同熊志武等人商定反袁,随即赴云南参加反袁斗争。历任参谋和前敌总指挥,转战四川沪洲、叙府一带。后来他策应陕西的反袁护国斗争,乔装商贩徒步回陕。此时袁世凯在全国的一片唾骂中忧惧而死,但陕西仍为皖系军阀段祺瑞的爪牙陈树藩控制。井勿幕十分气愤,旋既赴京联络革命志士,开展反对陈树藩的斗争。1917年12月,陕西国民党革命派响应孙中山广东军政府号召,反对北洋军阀段祺瑞废弃《临时约法》,成立靖国军,打响了护法战争。于右任被陕西的国民党人士从上海请回,任陕西靖国军总司令,分兵六路进攻陈军。陈树藩惊慌失措,请井勿幕以调解人身份去三原,企图借井之声望分化瓦解靖国军。井勿幕素孚众望,加之靖国军多系井之旧部,所以他一到三原就被推举为陕西靖国军总指挥,一时间士气大振,陈树藩更加恼火。 1918年10月,云南靖国军第八军军长叶荃率部援陕,到达第一路军郭坚驻防的凤翔县。11月中旬,井勿幕一行前往凤翔慰劳叶部,当井勿幕返回三原途经兴平时,忽然接到郭坚来信,约井勿幕于21日赴兴平南仁堡参加军事会议。井勿幕明知赴会有险,但他认为“只要对革命有好处,我是不怕牺牲的。”并如期赴约,结果他一到就被陈树藩勾结的靖国军内部败类郭坚部营长李栋材杀害,年仅31岁。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悲歌从天落,壮志未酬身先死。井勿幕的被害,使辛亥革命失去了北方的一面大旗。于右任当时致函国会众议院:“天乎何心,坏我长城!”“唯有誓灭国贼,慰我先烈。”广州孙中山护法大元帅府特赠井勿幕陆军中将,明令嘉奖抚恤。辛亥革命著名革命家章炳麟亲自为他撰写了墓志铭,予以高度评价,井勿幕的一生从事近代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事业,勇往直前,奋不顾身,真可谓“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井勿幕之死———民国初年的一桩公案 被孙中山先生誉为“西北革命巨柱”的陕西辛亥革命先驱井勿幕,于1918年11月在陕西兴平县南仁堡被人谋害。他的死,成为民国初年的一桩疑案。 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并欲恢复帝制。井勿幕奋起曰:“斯时不起,民国为无人”,协助孙中山、黄兴、蔡锷等发起了二次革命、护国战争及反对段琪瑞的护法运动。井勿幕曾由越南潜入云南,参加反袁的护国战争,任护国军熊克武部前敌总指挥,转战川南。护法运动中,井任陕西靖国军总指挥,领导了陕西讨段反陈(陕督陈树藩)之役,从者数万。井并派人与广州护法军政府西南靖国军联帅唐继尧及熊克武等联系,由是川滇黔各军叶荃、但懋辛、王安澜、吕超等率军援陕讨陈。陕西靖国军因之声势大震,关中西部除户县、兴平,悉数被靖国军占领。 1918年11月20日,井勿幕西行凤翔慰劳云南叶荃援陕部队,归返三原途经兴平之际,接陕西靖国军第一路军司令郭坚专函,约井于次日同到附近南仁堡会商攻取西安计划。井勿幕乃带随从8人乘马前往践约。井抵南仁堡即被郭部营长李栋材迎入一厅房内,而井未见郭至,始觉有不测发生。井怒斥李并掷手中水烟袋击李,纷乱中忽有人自门外报告“郭司令到———”勿幕起身视门外,而在场的郭坚马弁任申娃、李新生从井身后开枪射击,井即仆地殒命,年仅31岁。 井被害后,随从除一人逃脱,均被射杀。李栋材用刀割下井勿幕首级,而后传令全营渡渭河南去西安。李部屯兵西关草阳村,献井首级给陕督陈树藩。井勿幕遽死,陕西护法运动局面“遂大坏”,西南援军亦因失去援手,不久退回四川去了。 井案发生后,舆论大哗。纷纷议论主谋者何人。时人谓首嫌是郭坚,以井勿幕因靖国军各部扰民,军纪不整,曾大力进行整顿。而郭坚第一路军军纪最差,井对郭多次批评。郭则素怀野心,难以驾驭。井对其整训,郭多有怀恨,因此想杀井后,再借献头之机图陈,一箭双雕。只因陈树藩有所防范,栋材未能得手。杀井凶手任、李两位皆郭之弁目,但非但未予追究,日后皆将二人升任连长。郭坚之外,又有人谓杀井主谋是陕督陈树藩,李栋材只是为陈收买的枪手而已。当时于右任有挽联曰:“我哭井勿幕,耿耿爱国热忱,不亚宋渔父(宋教仁);谁言李栋材,明明杀人凶犯,就是陈树藩!” 井勿幕夫人马氏居西安,闻噩耗携女多次去督府讨说法,陕军田玉洁、云南援军叶荃及井之胞兄井岳秀亦纠责勿幕死因并缉凶手甚急。陈树藩慑于各方压力,乃先遣资二万元驱李栋材逃匿汉口租界,然后将井首级交还井旧将田玉洁。陈树藩而后又将李栋材逃匿处告知井岳秀,一为开脱自己,二也恃李栋材在汉口租界里岳秀奈何他不得。 先是,井被杀时逃脱的一随从警弁,当夜又潜回南仁堡,冒险负无头井尸身回到靖国军防地。田玉洁为安全计,派人将井遗体运至泾阳。至此,井尸身首得以保全。 于右任在井遇害后立即致函国会众议院:“天乎何心,坏我长城”,“惟有誓灭国贼,慰我先烈。”并以陕西靖国军总司令名义,呈请广州护法军政府以陆军中将阵亡例追恤。但是当时军阀割据,孙中山领导的护法运动失败,根本不能顾及此事。不得已,井的遗体由田玉洁将军从泾阳移至蒲城井之故乡,草草葬于县城东十二里的紫荆原南麓。于右任有诗哭井勿幕云:“十日才归先轸元,英雄遗憾复何言。渡河有恨收群贼,殉国无名哭九原。秋兴诗存难和韵,南仁村远莫招魂。还期破敌收功日,特起邱山拟宋园。”话分两头,再说井岳秀知李栋材藏匿处后,誓欲手刃此獠以雪弟恨。他以重金买通湖北督军王占元,设计捕李。李在汉口觉察出有异,乃欲乘火车外逃。而乔装成商人的岳秀手枪队队长李福成等早有准备,于火车未发之际一举擒获李栋材。福成随即押解栋材乘火车抵太原,山西阎锡山与井岳秀关系密切,故全力相助。李栋材由太原起解后,施以双镣,阎派人节节护送,而井岳秀则令人每天给李栋材身上刺一大针,直至井之镇署榆林。 1919年中秋夜,井岳秀令将李栋材缚于镇署西花厅的葡萄架柱上,旁设勿幕灵堂,将李剖腹剜心致祭。李高声叫骂,声不绝口。岳秀杀李后,将其尸拖至校场,剥去其皮,蒙于马鞍上坐骑,以解心头之恨。但是,到底杀井的主凶是何人,仍无定论。此后世事推移,而天下局势无一日安宁,此一桩公案,无暇论及,逐渐为人淡忘了。 抗战胜利后,蒋介石想起了这位已历27载旷野荒城,未封正冢的井勿幕先贤。乃经国民党中央常委会决议,由国民党党史委员会立传,并由国民政府明令褒奖。同时决定择址长安南郊风光秀丽的少陵原清凉寺旁购地12亩,重建陵园。蒋介石为其墓题写了“追赠陆军上将井勿幕先生之墓”的巨型石牌坊。1945年井勿幕忌日这天,时任南京政府监察院长的于右任来陕主持了井勿幕迁葬事宜。 井勿幕死后27年得享哀荣,不料井案则又起风波。忽一日,勿幕昔日参谋、同盟会员华孝康具状陕西高等法院,告发杀井主凶为该省府新增委员马凌甫。原来这华孝康多年来暗中搜集井案证据,集结为《井案纪实》一书,秘不示人。那马凌甫曾追随郭坚与祸陕的刘镇华,素为陕人所不齿,故数十年未尝回陕。井勿幕安葬后。华孝康于偶然中得知陕西省政府改组,而新委员中有马凌甫,遂有具状告马之举。诉状言当年郭坚本不同意在兴平召开军事会议,但马凌甫以参谋长职权命郭坚随身副官张拟郭坚字体和名义擅发公函,诱杀井勿幕。华并出具张与当年郭坚随从心腹冯绍芳往来信件,证验其字与郭酷似,以为证据。华极力要求惩办主凶马凌甫,为井申冤。华还将其所录《井案纪实》公之于世。后法院以井案已逾三十年不予受理,但马凌甫因此而声名狼藉,不久弃职而去。井案似因此应有个眉目了,谁料在1946年9月18日,华孝康由户县乘轿车赴西安途中遭人暗杀,又再度使此事更添诸多诡秘。井勿幕被害一案终成了一件难以搞清的历史悬疑。马凌甫解放后才死,他谈及井案总是闪烁其辞,一直坚称为郭坚部营长李栋材所为。但世传马凌甫杀井原因系当年留日学生中,分为咸长(咸宁、长安)和渭北两派。而张凤岁羽、井勿幕则隐然为首。马虽为渭北人却加入咸长派,曾因事为渭北派所殴。马一直认为系井指使,由是怀恨。加之郭坚、马凌甫从小集团利益出发,认为井训戒本部队是排除异己,从而起图井之心。 井墓在“文革”期间曾遭彻底毁坏。1981年纪念辛亥革命70周年前夕,井墓陵园得以重修。井勿幕蒙难60多年后历经三次安葬,终在地下得以安息了。 钟楼 位于榆林城内大街中心。民国10年(1921)榆林绅士白伯英、郭维藩等在为井岳秀祝寿时倡议建“井公祠”,即在榆林大街原被火焚牌楼的旧址动工,次年落成,取名“长春楼”,后改为钟楼。 莲花池公园 莲花池公园,位于榆林市新二街西侧(体育场北侧)。清代俗称青草湖,北与文庙拌池相连。乾隆二十四年(1759)知府赵铨引普惠泉水流入,至此,湖池常满。民国7年(1918)春,井岳秀辟湖池从关中引进莲籽种植,并在湖池中建茅亭、架曲折木桥,四周种植柳树,置石桌、石鼓凳、备小船。每年6、7月间,莲花盛开满池,故人们称之为莲花池。 于右任题书"崧生公园"和"风归远挹陶长柳,遗爱常留召伯棠"楹联,分刻在大门额上及两侧,以褒奖井岳秀建园功绩。建国后,改称莲花池公园,增建喷泉、假山等。"文革"初,被视为资产阶级的玩乐场所,池中莲花被挖掉,改成养鱼池,园中设施尽遭破坏。1977年复种莲花。并增建门庭、画廊、花圃温室、八角楼亭、引种花草树木70余种,增加儿童乐园,配置游乐设备。现园占地93.3公顷,并成立莲花池管理所。1998年秋冬至1999春历时149天大旱,池中水干,莲花枯死。后用洒水车拉水屯池,有关方面着手再次引种莲花,恢复莲花胜景。 井岳秀 井岳秀(1871-1936)西北军的一位奇人,井字嵩生,排行十,人多称“井十”,原籍蒲城井家原,少年时武功高强,十八般武艺样样皆通,结交江湖游侠,在关中颇有名,早年中过武秀才,是张作霖的拜把子。1905年,受其弟井勿幕(同盟会创始人井勿幕,是陕西最早的同盟会员,孙中山的得力助手)的影响,加入同盟会,并一起创立同盟会陕西支部。他积极活动,先后参加了著名的“蒲案”、“西安起义”等反清运动。辛亥革命胜利,委以工兵独立营营长。1913年9月,首次北上榆林,妥善处理了“神团”反洋教、反产烟苗事件。1916年,升任陕西第三区警备司令,适逢陕北盗匪猖獗,他率部剿灭,沿途灭盗甚多,于同年再次到达榆林。1917年,大总统黎元洪任命他为陕北镇守使,此后一直镇守榆林,几经变更,先后由刘镇华委以骑兵旅长,吴佩孚委以西北路联军总司令。1925年段祺瑞执政府任命为陕西军务帮办。1927年由国民军总司令冯玉祥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二军驻陕副司令,兼第九路军总司令,后缩编任命为十八师师长。1931年,蒋介石改任为八十六师师长。 井岳秀在陕北也办过一些实业,先后筹措创立榆林女子师范学校、榆林职业中学;扩建高等小学、创办《上郡日报》,筹办陕北地方实业银行;鼓励民众合股办工厂。他本人也私设商号,合股经营“裕惠号”,“太原惠记军衣庄”,“榆林惠记工厂”,“神木官碱局”等。1936年农历1月20日,因手枪走火身亡。 井岳秀久镇西北,长期镇守榆林,人称“榆林王”。属于西北军中“一字并肩王”的地位。难得的是此人权力欲望不强,并不多扩张势力,杨虎城打不过北洋军的时候他曾经仗义收留,等杨作了十七路军总司令,井却依然是一个八十六师师长,他也恭执部下之礼,毫无骄檩之意。 外蒙宣布独立的时候,伊克昭七旗王公在苏联唆使下也准备叛国,井岳秀出兵河套,通过交友、赛马、拜把等方法,终于说服了这些蒙古上层人士,维护了国家的领土,功不可没。井江—— 引领昆明一二一数码城走出“差异化”市场 园西和赛博的各行其道,并不能证明园西和赛博在昆明电脑城竞争中就能占据有利地位,一二一数码城近期的出色’表现’也证明了其自身所具备的不凡实力。一二一数码城副总经理井江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一二一现如今的经营状况一直按照我们预期所制定的目标有序的进行着。目前我们就是采取一种’差异化’的经营路子,所谓的’差异化’模式,简而言之,就是与其他电脑城的操作方式区别开,不走别的电脑城走过的路,我们所要作的就是建立一套适合一二一、属于一二一的经营模式。当然,在时机成熟的时候,一二一数码城也会考虑向3C或者4C的经营模式靠拢。目前一二一数码城整个经营都是以数码为主,力求成为昆明本土一个相对专业化的电脑卖场。在管理方面,我们有着和赛博实力相当的企划管理队伍,而硬件设施上,一二一同样拥有本土数一数二的物业基础设施。拥有如此完善条件的电脑城如果再走出一条适合其自身条件的’差异化’经营道路,必将使一二一成为未来昆明IT界的一支生力军”。那么,拥有如此实力的一二一数码城又会如何应对将来的发展呢?井江称:“一二一数码城目前已经具备了较强的实力。只要我们能在未来的发展中使出更为丰富的炒作方式,保持产品线的齐全,合理的整合产品资源,并对产品消费起到引导作用,提供互动性较强的买卖空间,加强对外宣传力度,必定能使一二一数码城在将来得到更好的发展。井在 〔清〕(约公元一六六二年前后在世)字存士,顺天文安人。生卒年均不详,约清圣祖康熙初前后在世。登顺治十六年(公元一六五九年)进士。初任平阳司李,精敏独特,决狱多平反。令永安时,除李唐宗与刘尽忠之谋逆。再迁兴县,因事罢归。归后,日以诗文自娱。在著有铁潭诗集六卷,文集二卷,合河署诗集一卷,簏潭集四卷,天文纂要八卷,讲约六谕解一卷,(均清史列传)并行于世。 井玉树 〔清〕雍正时(一七二三―一七三五)直隶(河北)文安人。字丹木,号柏亭。工八法,精篆、隶。善山水、法沈周,巨幅尤佳。每饮酒半酣,挥洒淋漓,若有神助。有柏亭铁戏印谱。《墨香居画识、广印人传、墨林今话》
一、姓氏源流井(Jǐng)姓源出有四:1、出自姜姓,是炎帝的后代,取吉利的意思作为姓氏。据《穆天子传》载,井是《周易》六十四卦之一。有取之不尽的意思。2、出自姬姓,周公四子邢侯之后。据杨宽《西周史》载,周朝有大夫叫井利,就是用“井”作为姓氏。又据《穆天子传》载,周朝有大夫叫井利,就是用“井”作为姓氏。 3、始于春秋,是以封地名作为姓氏的。春秋时,虞国有个大夫被封到井邑(今地不详),称为井伯。他的后代就用封邑名“井”作为自己的姓氏。4、出自姜姓,伯夷的后代,以邑名为氏,与百里姓同宗。据《姓源》载,周代时,姜子牙建立了齐国,而姜子牙的后代中,又有人到虞国当了大官,被虞国国君封为井邑的首领。又封为伯爵,被人们称为井伯,井伯的子孙,有的姓井,称井氏。井伯又有个后代,叫井奚,后来到秦国去做了大官,被秦穆公封为百里邑的首领,被人改称为百里奚。百里奚的后代,也以封地为姓,世代姓百里。所以井姓和百里姓的老祖宗是一个。★得姓始祖:井伯。据《尚友录》指出,虞大夫井伯,是姜子牙的后代,以字为氏,望出南阳。另《通志·氏族略》上又有一说,认为“周大夫井利,汉有司徙井宗。”周朝的虞国,在今山西省平陆县的东北。井氏的始祖井伯是当时虞国的大夫,井氏的家族最早发源地就在这里。后来虞国被晋国所灭。因此,井伯的后人纷纷自山西的老家出奔他地,后来在陕西的扶风为繁衍中心,分别播迁到全国各地。故井氏后人尊井伯为井姓的得姓始祖。二、迁徙分布(缺)井姓在大陆和台湾都没有列入百家姓前一百位。上古周朝时,姜子牙建立了齐国。而姜子牙的后代中,又有人到虞国去当了大官,又被虞国的国君封为井邑的首领,又被封为伯爵,于是被人们称为井伯。井伯的子孙有的姓井;井伯又有个后代叫井奚,后来到秦国去当了大官,被秦穆公封为百里邑的首领,人称百里奚。百里奚的后代也以封地为姓,世代姓百里。所以井姓和百里姓的老祖宗是一个(余略)。井姓望族居扶风郡(今陕西省咸阳县以东一带)。三、历史名人井 丹:字大春,东汉郿地(今陕西省眉县)人,年轻时学习于太学,通五经,善谈论,京师人都议论说:“五经纷纶井大春。”据说,他为人非常清高,从未学会伺侯人,更不屑攀龙附凤。井 田:字九畴,明代邢台人,永乐年间(1403-1424年)任户部刑三科给事中,为大理寺评事,非常识大体,未有傲慢之气的人物,以贤德著称。井 在:字存士,顺天文安人。生卒年均不详,约清圣祖康熙初前后在世。登顺治十六年(1659年)进士。初任平阳司李,精敏独特,决狱多平反。令永安时,除李唐宗与刘尽忠之谋逆。再迁兴县,因事罢归。归后,日以诗文自娱。在著有铁潭诗集六卷,文集二卷,合河署诗集一卷,簏潭集四卷,天文纂要八卷,讲约六谕解一卷,(均清史列传)并行于世。井玉树:字丹木,号柏亭。清雍正时(1723-1735年)直隶(今河北省)文安人。工八法,精篆、隶。善山水、法沈周,巨幅尤佳。每饮酒半酣,挥洒淋漓,若有神助。有柏亭铁戏印谱。《墨香居画识、广印人传、墨林今话》井勿幕:初名泉(1888一1918),字文渊,陕西省蒲城县广阳镇井家原人,陕西辛亥革命的先驱和杰出领导人之一,被孙中山先生誉为“西北革命巨柱”。井勿幕出身望族,性情豁达慷慨,学识渊博,记忆力强,性格刚毅且有抱负。清光绪三十九年(1903年),赴日本就读于东京大成中学。求学期间,他一边读书,一边积极参加留日学生组织的反对清王朝黑暗统治的斗争。三十一年(1905年)在东京参加了资产阶级革命先驱孙中山组织的同盟会,成为陕西籍的首批会员。是年秋天,井勿幕带着孙中山的指示回国,在陕西从事反清革命活动。三十二年(1906年)春,创建同盟会陕西支部,自任支部长,发展同盟会员30多人。从归国后一直到辛亥革命爆发的宣统三年(1911年),井勿幕为反清斗争做了大量的工作。他撰写的《二十世纪之思想》一文,第一次把马克思主义学说介绍给陕西知识界。到宣统二年(1910年)春,陕西大部分州县都有了同盟会组织,会员达1000多人。武昌起义取得胜利后,紧接着西安起义成功,井勿幕立即在渭北组织响应。陕西光复后,井勿幕被陕西军政府任命为北路安抚招讨使,负责渭北各县军务,为保卫和巩固新政权做出很大的贡献。民国元年(1912年),同盟会改组为国民党,井勿幕被任命为陕西支部长。第二年,参加孙中山领导的旨在反对袁世凯独裁统治的二次革命。袁世凯复辟后,他立即赴云南参加蔡锷领导的护国讨袁战争。之后,被任命为陕西关中道尹。井勿幕素孚众望,7年(1918年)被陕西靖国军总司令于佑任推举为靖国军总指挥。他一生为官清廉,治军严谨,不徇私情。是年12月,被部下谋害.年仅30岁。四、郡望堂号1、郡望南阳郡:设于秦昭王三十五年(公元前272年),为秦国夺取楚国之地而设,治所在宛县(今河南省南阳市)。两汉之际,南阳郡辖境在相当于今河南熊耳山以南叶县内乡之间和湖北省大洪山以北应山郧县之间的大部分地区。隋开皇三年(583年)废,大业三年(607年)复置。唐初复废,天宝至德年间又曾改邓州为南阳郡。扶风郡:汉武帝置右扶风,为三辅之一。三国魏时改为扶风郡。在今陕西省长安县以西。2、堂号(缺)============================================================【井姓宗祠通用对联】〖井姓宗祠四言通用联〗源自炎帝;望出扶风。 ——佚名撰井姓宗祠通用联全联典指井姓的源流和郡望。(见上题头《一、姓氏源流》和《四、郡望堂号》介绍)明经著节;绍事称贤。——佚名撰井姓宗祠通用联上联典指东汉郿县人井丹,字大春,年轻时在太学读书,通五经,善谈论,京城人说“五经纷纶(渊博)井大春”。性清高,有节操,建武末年,五王都罗致宾客,轮番请井丹,他坚决不去,从此隐居。下联典指明代邢台人井田,字九畴,永乐年间任户、兵、刑三部给事中。为大理寺评事,识大体顾大局。所到之处,以贤德著称。-----------------------------------------------------------------〖井姓宗祠七言通用联〗曾拒五王远权势;为官三科称贤能。——佚名撰井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东汉太学生井丹,字大春,郿人。博通五经,生性清高,不结交权豪,曾拒五王之邀,闭门隐居,读书自乐。下联典指明代给事中井田,字九畴,刑台人。任户、兵、刑三科给事中,以贤能著称。伤心痛哭几无泪;悲楚行吟尽是忧。——井勿幕撰井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近代名人井勿幕自题联。井勿幕曾参加护国运动。-----------------------------------------------------------------〖井姓宗祠七言以上通用联〗六郎赞襄,政令维亲感戴;五经博洽,京师传说纷纶。 ——佚名撰井姓宗祠通用联上联典指宋代官吏井纲的事典。下联典指东汉太学生井丹,博通五经。时有“五经纷纶井大春”之谚。
在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或多或少都会接触过作文吧,通过作文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那么一般作文是怎么写的呢?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跳蚤市场作文450字,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期待已久的跳蚤市场——旧书买卖活动终于举行了,我天天盼着能够尽快参与这次的交易活动,盼着能够闲逛各个摊位中买个够,想想那真是幸福的事。
老师早一天提醒同学们准备好书、桌布和广告招牌,交易方式多样,可以“以物换物”、“金钱买卖”,不过最高标价只能是“三元”。
盼着,盼着。终于等来了星期二下午第三节,老师带我们到操场上。只见操场一片沸腾,同学们各自摆好各类书籍,琳琅满目的商品,有趣的广告招牌一下子成了学校最美的风景。叫卖声、讨价还价声、吵嚷声,瞬间响成一片。
有的摊位只有一个老板孤零零地守着书,有的好几个伙伴组成一个小商铺。我们都渴望着路过的同学,能够低头看一眼我们的书。大家扯着嗓子高喊:“买我的!买我的!便宜卖你!”同学们想尽一切办法,让更多的顾客来买书。有的招牌写着“买三送一”,有的写着“全场五折”。
我们组的成员则分散去闲逛拉“顾客“来光临小店,大家同心协力,恨不得把手上的书都卖光。下课铃一响,我们只好不情愿地收摊了。
我们依依不舍地回了教室,“老板”们在教室里开心地数着钱。这个跳蚤市场这么热闹,我永远不会忘记。如果还能再有一次,我绝对要卖多一点,也要多买一点。
“走过路过,千万别错过”楼下的叫卖声此起彼伏,原来是学校的跳蚤市场开始了!
我和班上另一位文学社的同学,也是我的好朋友,拿着几本课外书和小黑板“广告牌”,兴冲冲的下楼了。
我们赶紧选了一个地方,班上好多同学都过来帮我们叫卖,广告牌上李老师给我们起名叫“浩彬”书店!还写着“我们这男生最帅气,我们这书籍最便宜”!
同学们都卖力的帮我们吆喝着!来来往往同学们翻翻看看,其中有个同学拿起一本问道“这本书多少钱呀”?我脱口而出的回答“七元”那同学看了看手上的钱,摇了摇头走开了。我心里在想,可能是我们卖贵了,不然到现在一本书都没卖出去,再说这也是“爱心义卖”呀!
过了一会儿,又有几个同学过来看了看,指着那些书说“多少钱一本”?我好朋友说“七元一本”,我连忙打断他的话“五元,五元”那同学听到价钱后,赶紧从口袋掏出十元钱,挑了两本书,开心的走开了。这时,我的心里才稍微松了一口气。
一个小时下来,我们的书差不多卖完了,把钱分了点那些帮助了我们的同学作报酬,另一部分捐给了那些需要帮助的人。我们大家心里都美滋滋的!
这是一次有趣又有意思的活动!
今天,是涵艺童声作文举办跳蚤市场的日子。
终于盼到晚上六点,我带上了准备好的东西,激动地在园区门口集合,大家一起来到超市门口,把自己带的东西摆在摊位上。
我等了半天也没有人来,便自顾自地玩起了我自己带的“孔明锁”,没想到这吸引了一些人过来。居然有一位叔叔问我这个怎么卖,我开心地说:“您要是能把这个拆开再装回去就免费送您。”结果他没拆开,之后恋恋不舍地离去了。
又来了一位阿姨要买我的东西的时候,我想:“刚刚有很多人都尝试了,全部都失败了,这样下去我这个不是卖不出去了吗?”这样一想,我说:“一个五元,买二送一。”阿姨说:“那就是十元三个?”我点了点头。阿姨继续说:“便宜一点行不行?你看你连个说明书都没有,七块吧!”我想了想,点了点头。他赶紧微信转账。
我看没人来买我的东西了,便去别的摊位转转。我看到一个望远镜,就把它拿起来看看,结果一个螺丝掉了。他硬说我弄坏了,一定要买,我只好买下来了,接下来也没有看到什么好东西,只能回去了。
最后,我把西瓜和一本书换成了另一本书和一副棋了。
这次的跳蚤市场活动让我收获满满,不仅买到了很多东西,还锻炼了我们的口才,真是一举两得。
点评:无心插柳柳成荫,成就了自我,两全其美的办法属于你。往往语言平实的文章最能打动人,期待你的佳作!
今天,天气晴朗,万里无云。我参加了一个非常有意义的活动,体验了一把当老板的乐趣。
我带着昨天晚上收拾好的玩具,来到了铭翔楼下的跳蚤市场,可真热闹呀!只见许多小朋友都已经摆好自己的物品,有的同学卖的书,有的卖的玩具,我赶快找到我的摊位,将我的玩具整整齐齐地摆放好。
刚开始,只有一些客人看看,没人买。不一会,一个阿姨来到了我的摊位前,拿起两个小车,问:“这个多少钱呀?”我说:“一块钱一个!”阿姨爽快地买下这两个小车,我的第一笔生意就卖了两块钱,我好高兴呀!我的劲头十足,又有许多人来观看和问价,我还热情教给顾客讲解这些玩具的玩法!这时,我的生意非常地火爆,不一会,我就换挣到12元钱。
慢慢地,人少了些,我就开始大声吆喝:“大甩卖!大甩卖!24号大甩卖,买一送一啦!”人一下子被吸引了过来,一下子又卖了好几元钱。剩下最后一点玩具了,到最后,我又吆喝起来:“清仓大处理,一块钱一个喽!”这时,又有几个客人来买了几样东西。我数了一下,总共卖了21元钱。
没想到,今天能卖这么多钱。妈妈说,让我去买几本书,我可舍不得用这些钱,这可是我辛辛苦苦挣来的,我要把这钱存起来。妈妈就用自己的钱给我买了几本我喜欢的书。
今天当小老板可真有趣呀!
今天,我们班的小记者参加了跳蚤市场活动,这次活动很有意义,一些不想要的东西都可以卖掉。就让我来给大家说一下此次活动的感受和过程吧!
才六点半,我就早早的起了床,带着妈妈吃完饭,就直奔操场。本以为已经来的很早了,可是看到操场上人山人海,我们班的小记者差不多都来全了,看的我目瞪口呆。活动开始了,首先是郭琳老师讲话,开始启动仪式,同学们都高声呐喊、使劲欢呼,庆祝这场活动。活动开始了,我和我们班的男小记者一起摆摊,不到一小会,就摆好了。开始买东西,起初,我们这里还是比较热闹的,但慢慢的,生意变得冷冷清清的了。同行的同学带了一个大喇叭,我们三人都不敢喊,生怕别人笑话,我为他们壮胆,说:“我们一起喊吧,有什么好可怕的,三,二,一开始。”“走过路过,不要错过啊。这里东西物美价廉,一律半价了”很快,我们这里又热闹起来了。我对妈妈说:“妈妈,我和我同学去采购下东西。”妈妈答应了,我们兴高采烈地去别人的店铺采购东西了。突然,看见前面一大堆人围在一起,我隐约听到了歌声,我们三个凑了过去。看见了一个女孩拿着大喇叭唱歌,我们三人对视一眼,异口同声的说:“这样也行。”我们三个又想到了好点子,自己不会唱,让别人唱不行吗。于是,我拿着妈妈的手机,放起歌来。我们这边又热闹几分。到最后,我卖了40多元钱。
变废为宝,这个词充分体现了此次活动的意义,我们要珍惜一些不想要的东西,积攒下来,也可以有一笔不错的收入。
这次跳蚤市场,我亏本了,而且亏得那叫一个惨!
下课,我马上拿出《查理九世》来卖:“卖《查理九世》喽……”话还没有说完,一个身影就跳到我旁边。是“查理九世狂”黎雅婷:“这本《查理九世》多少钱?”
“五块钱。”我惊喜报价。
“啊?这么贵啊!”
这个黎雅婷总是不听别人把话说完。讨厌!跟《米小圈上学记》中的李黎一样讨厌!
我生气地把书扳了一下,头一抬:“只能五块!”
黎雅婷沮丧地叹了口气,往自己的座位走去。中途,她还一直盯着那本《查理九世》。
天使和魔鬼在我的脑海里打架。天使摇着天使棒,发起进攻:“你就少点钱,卖给她吧。你看,她多么想看啊!”
魔鬼也不敢示弱,拿起长剑来反驳:“那我还不是亏本了!”
十几个回合后,魔鬼越来越弱,被天使打败了。
结果,黎雅婷用一块钱把我的《查理九世》抢走了。我恨不得冲上去把黎雅婷揍扁!但是,我要是把黎雅婷揍扁,就会被爸爸妈妈骂扁。
“嘿!严大哥,你去刘锦昱那里卖东西,保证一下子就能卖完!”张誉兴致勃勃地对我说。
“那我去试试。”于是,我跑到人高马大的刘锦昱旁边,“哎,刘锦昱,你要买东西吗?”
“可以呀!”刘锦昱爽快地答应了。
来到我的桌子,刘锦昱毫不犹豫地选了《真心话大冒险》。
“十五块。怎么样?”
刘锦昱叹了口气:“啊?那就算了吧。”
天使和魔鬼再次打架,而且轻松取胜。最后,我一块钱把《真心话大冒险》卖给了刘锦昱。
经历了这次跳蚤市场,我懂得了:心软的人做不好生意。
周四,也就是班里举办跳蚤市场的前一天,我和刘舒影刘家蓁就向同学们宣布了这个好消息,大家欣喜若狂,盼着跳蚤市场赶紧到来。
一回到家,我就翻箱倒柜找自己的闲置物品,不过我觉得这些东西百分之一百二卖不出去,怎么办呢?我眼前一亮,看到我的旧水晶泥还在,这个在学校很流行啊,一定很受欢迎!于是,我给自己留了一盒玩过的,剩下的统统都往包里扔。我心里暗暗给这些物品定好了价格,都很便宜,这样才容易卖出去。
终于到第二天了,同学们就像过节一样,打扮得相当隆重,有的人都穿上了汉服。课间我看到代祥凝和刘悦瑶在做盲袋,我也有样学样,找出3张A4纸,风风火火的折了6个盲盒,只有一个里面装了贵重物品。吃完午饭,大家各自拎着自己的袋子,欢天喜地地来到楼顶,选好自己的位置摆起摊来。一有人来到我的摊位前,我就赶紧向TA推销我的商品。盲盒最受欢迎,最先卖完了,水晶泥也不甘落后,遭到了哄抢。铅笔、橡皮之类的东西可能太幼稚了,都没有卖掉,被我原封不动地带回家了。
这是我从小到大第一次在跳蚤市场卖东西,第一次体会了当卖家的快乐。要想当一个成功的卖家,一要追踪热点,准备一些大家都喜欢的商品;二不能定价太高,薄利多销也可以赚很多钱;第三,要学会包装,比如做个盲盒,里面放上不好卖的东西。不过这个有点坑人,下次就没人上当了,只能打一枪换一个地方。(560)
很多人都有在“跳蚤市场”淘宝的经历,也常常为不经意间发现的宝贝而欢喜不已。最近,我们班终于迎来了大家期待十分的“跳蚤市场”。
这天,老天爷非常给力,暖和的阳光照映着大地,金黄的银杏叶亮亮的、闪闪发光。刚吃完午饭,原本安静的教室变得吵闹。所有同学都兴奋地讨论着、推销着各自的商品。直到老师说:“同学们,可以去楼上做你们自己的交易了!”大家都一骨碌地提着自己的大袋小袋、箱子盒子飞快冲上楼顶。整个楼梯间的脚步声震耳欲聋。
在这片空旷的场地上,同学们都亮出各自的商品,种类繁多,琳琅满目。一时,我竟看得眼花缭乱,目不暇接。有卖文具的,有卖本子的,有卖玩具的,还有卖粘土的……还有女同学穿着漂亮的汉服群,空中飞舞的飘带如同蝴蝶一般,仿若九天仙女下凡间。有男同学在寒冷的冬天穿着短裤,多么热情。场面十分宏大,好不热闹。
当然,也发生了许多颇有意思的事情。有的同学在买东西嫌贵而讨价还价“多少钱一支笔?”“五块一支。”“太贵了,三块卖不卖?不卖我就去别的店了。”“行行行,铅笔给你吧,三块。”还有同学逗乐抬高物价。“这个本子五十班币。”“哎呀!这也太便宜了!必须八十班币我才买!”“也行,那就卖你了”这真是让我大跌眼镜,这不是电视小品里才有的桥段吗?
随着时间慢慢过去,在同学们的欢声笑语之中,“跳蚤市场”活动结束了。希望以后还有这么有趣的活动!
星期一的下午,我们年级展开了一次新鲜的活动,“跳蚤市场”,这是我们第一次搞这个活动。
原本我以为这个很好玩,但是并不是像想象中那么简单,首先要选择同学们容易看到的地方,又要有没有太阳晒得到地方,最终我们选择了操场边的小树林里,因为那里有很多树,很凉快呢。
顾客很多,服务员少了可不行,要员工。找员工也是个难题,要选择有责任心,而且口齿伶俐的人才行,招了好久才选了一个双方中意的员工。向顾客推销产品也是一门学问,为了吸引顾客,首先要大声吆喝,把人气聚集了然后看顾客喜不喜欢这个产品,在向他们介绍产品。
生意开始了,我们几个一幅老板的模样拿着扩音器大声的吆喝起来:“快来买,快来买,走过路过千万不要错过。购买物品价格超过十元,免费抽一次奖。我们应有尽有,包你满意。”突然有一个三年级的'小朋友跑过来,我们赶紧问他:“你想要哪个?”没想到他看了半天,只买了一张两元的话报,我们叹了口气,说:“看来今天的生意不好做啊!”话音刚落,一群同学跑过来说:“我要……我要……”真是天助我也。很快,我们的产品顺卖完了。
生意做得差不多了,该算算赚了多少元,我们几个喜滋滋的平分一下,每个人能分到20多元钱哩!“哈哈哈哈哈哈。”我们大笑起来。
这次跳蚤市场的活动,让我们每一个人都很开心,我懂得了一个大道理,既要让顾客满意,又不要亏本,得想办法才行。
最终,我们的跳蚤市场圆满结束。今天很开心。
嘿!你看“跳蚤市场”四个字是不是觉得挺新鲜?“跳蚤市场”是不是卖跳蚤的市场呢?当然不是啦,我们能在城市里找出那么多跳蚤吗?那么它是用来卖什么的呢?请看下文。
今天下午,我们班的“跳蚤市场”开张啦!六个摊位已经摆好,只见我们这个摊位上有一张海报,其中一句是:过了这村没这家店!真不知道编报的人有没有想到这个漏洞:不买的人看了这句话肯定会走出这村,这样写与不写有什么区别呀?
开始做生意啰!我的桌上放着几支2B铅笔和几块2B橡皮擦,以及几本看上去崭新但其实放置已久的本子,很快眼尖的我搜索到了我需要的目标——一本《装在口袋里的爸爸》,我立即订货,因为当时我手上的钱还不够买呢!
我回到摊位左拉一个人,右拉一个人,前拉一个人,后拉一个人,竭力倾销我的商品。忙了一通后,呀!我的组员他们的东西快卖完了!我自己的东西纹丝未动,我急中生智,冒出一个主意:买别人的好东西加价五角就可以买我的小物品。
一会儿工夫,其他组许多人都卖完了,我们组长着急地怂恿我,让我把未卖出的东西收进抽屉,以免使整组落后。唉!我的东西终究还是没卖出去。
现在你明白“跳蚤市场”是什么意思了吧?那就是小,但是热闹的几家店。
铅笔盒10元、煤气瓶储蓄罐15元、模型飞机20元……我认真地在我的义卖品上贴上价格,因为第二天下午,学校要举行爱心义卖活动,给山区生活困难的小朋友奉献一份爱心。
第二天下午,学校体育馆热闹非凡:“快来看了,快来看了,我们的东西又好又便宜”、“样样10元,样样10元,一口价”、“我们的爱心,靠同学们支持”……此起彼伏的叫卖声不绝于耳。每个班级摊位前都被同学们围得水泄不通。我好不容易挤进里三层外三层的爱心小摊边,里面摆放着各种各样的爱心义卖品:童话书、毛绒熊、钢笔……看得我眼花缭乱,好想把它们都买下来。忽然,一声响亮的叫卖声吸引了我的注意:“两本《怪物大师》12元了,爱心大甩卖了!”“什么?12元?!外面可要卖20多元呢!”我毫不犹豫地喊道:“我要!我要!”还没等其他同学反应过来,我已经把两本书“秒杀”了。
接下来,我又去了其他几个爱心小摊,发现了一个镜子和梳子合在一起的梳妆镜,想起再过几天就是母亲节了,我觉得这个送给妈妈当礼物很合适。我问了一下价,要10元,可惜我身上只有8元钱了。我真诚地和“售货员”商量:“我只有8元,但我想买这个送给我妈妈当母亲节礼物,可以吗?”那“售货员”爽快地回答:“原来是送给妈妈呀,好,就8元!”我高兴地接过梳妆镜,小心翼翼地放进口袋里。
这次义卖活动,爱心涌动,全校共筹得9000多元爱心款。我们将把爱心款捐给远方山区的小朋友们,我想他们会有新的铅笔盒、新的书包……他们会露出开心的笑脸。
“快来看呀快来瞧!走过路过千万不要错过!”这是谁在喊呀?原来是小桔灯在举行“跳蚤市场”了。
首先是买的环节,我看这家店,又瞧了那家店,都没看见合我心意的物品。我垂头丧气地来到了第三家店。刚才还垂头丧气的我现在又蹦又跳,欢天喜地,因为我看见了我最爱的《淘气包马小跳》。我满脸微笑地问价格。“10元”卖家回答。我开始讨价还价:“8元吧,别这么小气。”“就10元。”卖家不假思索地说。“真的,我肯定倒了八辈子的霉,别人都是五元一本,这里怎么这么贵?”我小声说。
没买到心爱的书,我只好随便看看其他东西了。走着走着,我突然看见了一本漫画,眼珠子瞪得大大的,立刻以2元5元的价格买下了它。可是只买一样也太少了点,我就返回去用9元买下了那本《淘气包马小跳》。买了这么久,也该当回商家把自己带来的旧东西卖掉了,就这样,第二个环节--卖,要隆重开始啦!
我先摆好了东西,就准备客人找上门来了。只不过我口才不太好,只能干等。我们这儿生意不错,很快就有客人找上门来了。她看了看我同桌摆着的一堆娃娃,选了一个漂亮的正想买,因为我同桌是个小书迷,一直在看书,我就把我摆在一旁的一个娃娃放到她面前,她一看这个娃娃穿着红白相间的婚纱,头上又有红色的蔷薇,觉得很漂亮立刻买下了这个娃娃。
这是一个别开生面,意义非凡的六一儿童节。因为这里让我懂得了赚钱有多么辛苦。
在本周五我校举行了我们六年级的最后一次六一节活动。
市场的场面怎么样呢?听我慢慢道来。
那是一个普通的周三,在一节数学课上林老师说本周五有一次义卖活动让我们帮卖东西。当时我瞬间懵了,当我回过神来的时候我们班级已经陷入狂欢的模式了。后来黄老师在下午上课的时候和我们说起了周五的义卖活动,还说最好是假日小队为一组。结果由于我们一致说要自己组队,黄老师也同意了。当然在组队的时候我也遇到了一些挫折。我先是想:我,程诺,陈毅斌和章铨一组的可是事情没我想象的简单。先是陈梓航说:“我,程诺,陈毅斌,章铨,陈炫佐和他一组”。我当时也没想太多就同意了,可是我后来想了一想:“我们四个人本来已经够了可他陈梓航过来倒插一脚是什么意思,所有经过我们小组的一致同意决定把陈梓航移出我们的小组”。最后黄老师说:“我们10个人一个小组”。(我,程诺,陈毅斌,章铨,梁师正,黄乐,刘星谷,陈炫佐)
但是当我们把任务分配好以后第二天(周四),就有两个人没来,可是就等我以为他们周五回来时,今天又有一个人没来,就是因为这样让我们的人员大减但是我们的士气没减,就因为这样我们今天我们就赚了将近400元。
但是还没完呢。我们以为钱分完以后就没事了可也没我想象的那么简单,因为我们不知道这是一个爱心义卖活动,也没想到活动后还要捐钱,所一我们只好把钱全部再凑起来,最后我们小组捐出了24.5元。
这就是我最后一次的六一节活动。
今天是学校一年一度的跳蚤市场活动日,一进会场就发现里面有好看的图书、新奇的玩具、精致的手工艺品,真是琳琅满目、令人迫不及待。
一开始的顾客并不多,老师们大声叫卖,后来大家陆续上门,因为第一阶段是低价拍卖,所以,大家便可顺利购买到自己想要的东西,但这里的买卖方式可不是用钱,而是扣除平时我们所累积的点数,虽然平时累积点数很辛苦,但也因此让我格外珍惜,让我们懂得爱物惜物的意义,只是在过程中有些人会互相争抢、推挤,甚至口出恶言,我觉得人与人之间应该要以礼相待,才不会彼此造成伤害,强势的态度反而会干扰活动的进行。
外头一下子阴雨绵绵,一下子又艳阳高照,真令人无法捉摸,成群的鸟儿也停留在外头的窗户上,好奇的探头探脑,一会儿甩甩头,一会儿拍拍翅膀,还不时发出啾、啾、啾的叫声,似乎在跟同伴说:“里面好热闹,真想要一起参加!”很快的,活动即将进入尾声,也就是重头戏--喊价拍卖即将开始,大家都很期待老师会拿出什么神秘的物品。哇!是“初音”,令人无法移开目光,这可是老师的私人珍藏,但因为原始单价较高,所以,老师有设定底标价,高年级的大姐姐差一点就可以买到了,今后我一定要更努力的赚取点数。
跳蚤市场不但可以让我们学会爱物惜物的道理,也可以学到叫卖的勇气,还可以让我明白平时的努力都是有价值的,不仅可以帮助老师、同学,更可以让我在这活动中换得自己喜爱的东西,真是一场有意义的活动啊!
“哇,哇,哇!”咦,是谁在做生意?哦,原来是小桔灯的同学们在绿城长弄堂柠檬夜市做买卖。
我也不例外,和我的小伙伴们一起去。一到那儿我们就开始摆摊,因为我家里属于我的东西很多很多,不想再买东西了。我拿的东西非常漂亮,很诱人,而同学的东西不怎么诱人,是自己折的千纸鹤和一些洋娃娃,我觉得要跟他们比比,谁赚到的钱多。
我们拼命喊:“快来买啊!快来买啊!”一开始一点生意也没有,所以我用另一种方法,只要一有人路过,我就拿起最漂亮最便宜的拿给他看。果然,其中有一个人被这个漂亮的贴贴纸给诱惑了,他迫不及待地问我:“这要多少钱?”我说:“4元钱。”他露出惊讶的表情,失望地放下贴贴纸,他刚要走开,我立刻减价,说:“那就两块钱。”他听了很满意,拿出两块钱给了我,把贴贴纸拿走了。我暗暗高兴,我的同伴还一无所获,我却已经有了两元钱,一定会赢。
后来的生意就开始好起来了,过一会来一个,过一会又来一个,这样持续了十多分钟,过了一会儿,来了个小姑娘,看到我的这些琳琅满目的东西就蹲下来问我:“这些贴贴纸一共几元?”我数了数,要十三块钱,我觉得这样太贵了,她肯定不会买,还是按原价卖给他吧。我对她说:“就8元吧,这可是按原价卖给你的。”她连忙答应说:“好啊,给你。”我的心里甜滋滋的,已经卖出了一袋子了,还剩两只铅笔了,这两只铅笔有点普通,所以没人来买。我决定帮帮他们,可是这太普通了,根本卖不出去。到了最后,我赚了五十一,而我的伙伴才赚了六元!
我喜欢这次的跳蚤市场,让我心满意足。
先秦:诗经里的《国风》,“国风”是《诗经》中的精华,是我国古代文艺宝库中璀璨的明珠。“国风”中的周代民歌以绚丽多彩的画面,反映了劳动人民真实的生活,表达了他们对受剥削、受压迫的处境的不平和争取美好生活的信念,是我国现实主义诗歌的源头。秦汉:《史记》的列传,《项羽本纪》、《信陵君列传》、《廉颇蔺相如列传》、《鲁仲连邹阳列传》、《淮阴侯列传》、《魏其武安侯列传》、《李将军列传》、《匈奴列传》、《货殖列传》、《太史公自序》。以上是史记十大名篇。三国两晋南北朝:三曹的诗文。唐宋:不用说了,1、唐宋诗词。2、唐宋八大家的散文。韩愈:《师说》、《祭鳄鱼文》、《祭十二郎文》、《进学解》柳宗元:《捕蛇者说》《种树郭橐驼传》,他的永州八记都值得一读。 苏洵:《送石昌言使北引》《木假山记》《名二子说》《张益州画像记》 苏轼:《喜雨亭记》《前赤壁赋》《后赤壁赋》《石钟山记》《记承天寺夜游》苏辙:《黄州快哉亭记》王安石:《游褒禅山记》《读孟尝君传》《伤仲永》曾巩:《墨池记》《醒心亭记》 欧阳修:《醉翁亭记》《秋声赋》《五代史伶官传序》当然还有王勃。元代:主要是元曲和杂剧。元曲四大家 :关汉卿、郑光祖、马致远和白朴。元曲四大悲剧是:关汉卿的《窦娥冤》,白朴的《梧桐雨》,马致远的《汉宫秋》还有纪君祥的《赵氏孤儿》。元曲四大爱情剧:关汉卿的《拜月亭》,王实甫的《西厢记》,白朴的《墙头马上》还有郑光祖的《倩女离魂》。明清:小说了,以四大名著为代表。明清是中国小说史上的繁荣时期。从明代始,小说这种文学形式充分显示出其社会作用和文学价值,打破了正统诗文的垄断,在文学史上,取得与唐诗、宋词、元曲并列的地位。清代则是中国古典小说盛极而衰并向近现代小说转变的时期。这些读下来,你对中国古代文学的精华已经有个基本的摄取和认识了。同时也会得到中国古典文学从形式到内容的审美认识。
一 先秦两汉书目 十三经注疏 阮元 中华书局1957年用四部备要本重印 全四十册 中华书局1982年用原世界书局缩印本影印全二册 四书章句集注 四部备要本 论语译注 杨伯峻 中华书局1981年修订重印 论语新解 钱穆 孟子译注 兰州大学中文系 中华书局1660年版 孟子正义 焦循 墨子闲诂 孙诒让 中华书局1954年重印 老子本义 魏源 中华书局1955年重印 老子校诂 马敍伦 中华书局1974年版 重订老子正诂 高亨 中华书局1959年版 老子校释 朱谦之 龙门书局1958年版 中华书局1963年新一版 老子新译 任继愈 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版 庄子解 王夫之 中华书局1981年重印 庄子集释 郭庆藩 中华书局1978年重印 列子集释 杨伯峻 龙门联合书局1958年版 中华书局1979年版 管子集校 郭沫若、闻一多、许维遹 科学出版社1956年版 荀子集解 王先谦 韩非子集释 陈奇猷 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1958年版 韩非子集释补 陈奇猷 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1961年版 吕氏春秋集释 许维遹 古籍刊行社 春秋左传集解 杜预注 孔颖达疏 上海人民出版社1977年版 春秋左传注 杨伯峻 中华书局1981年版 左传译文 沈玉成 中华书局1981年版 春秋左氏传旧注疏证 中国科学院历史研究所 科学出版社1958年版 国语韦昭注二十一卷 顾广圻 四部丛刊影印本 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新校点本 战国策高诱注三十三卷(宋)姚宏校正续注 士礼居仿宋刻本 武昌局翻刻本 顾广圻校 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新校点本 诗三家义集疏 王先谦 毛诗正义 孔颖达 见十三经注疏 诗集传 朱熹 上海古籍1980年版 诗经通论 姚际恒 中华书局1958年版 诗义会通 吴闓生 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1959年版 诗选与校笺 闻一多 收入《闻一多全集》选刊之四 诗经选 余冠英 人民文学出版社1956年版 诗经选译(增补本) 余冠英 人民文学出版社1960年版 诗经今注 高亨 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版 诗经与周代社会研究 孙作云 中华书局1979年重印 诗三百篇探故 朱东润 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版 诗经韵读 王力 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版 诗经研究论文集 人民文学出版社1959年版 楚辞章句 楚辞补注 王逸注 洪兴祖补注 中华书局1957年用四部备要本重印 楚辞集注 朱熹 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版 楚辞通释 王夫之 上海人民出版社1975年重印 山带阁注楚辞 蒋骥 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1958年版 屈原赋注十卷 通释两卷 戴震 万有文库第一集 楚辞书目五种 姜亮夫 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1961年版 屈原赋校注 姜亮夫 人民文学出版社1957年版 屈赋通笺 刘永济 人民文学出版社1961年版 屈赋新编 谭介甫 中华书局1978年版 离骚纂义 游国恩 楚辞注疏长编第一编 中华书局1981年版 离骚语义疏解 王泗原 上海文艺联合出版社1954年版 诗人屈原及其作品研究 林庚 上海古籍1981年重印 天问论笺 林庚 人民文学出版社1983年版 楚辞论文集 游国恩 古典文学出版社1957年版 楚辞论文集 蒋天枢 陜西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 楚辞韵读 王力 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版 楚辞选 马茂元 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年版1980年重印 楚辞研究论文集 作家出版社1957年版 中国古代神话 袁珂 山海经笺疏 郝懿行 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影印 先秦散文选注 罗根泽 汉魏六朝散文选 陈钟凡 盐铁论校注 王利器 古典文学出版社1958年版 论衡集解 刘盼遂 中华书局1959年版 潜夫论笺 汪继培 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版 中华书局1979年版 贾谊集 人民文学出版社1976年版 晁错集注释 上海人民出版社1976年版 枚叔集 汉魏六朝名家集初刻本 司马长卿集 汉魏六朝名家集初刻本 扬子云集 汉魏六朝名家集初刻本 张河间集 汉魏六朝名家集初刻本 蔡中郎集 四部备要本 史记 司马迁 汉书 班固 后汉书 范晔 史记三家注 史记集解 裴駰 史记索引 司马贞 史记正义 张守节 汉书补注 王先谦 商务印书馆1959年重印 汉书管窥 杨树达 科学出版社1955年版 后汉书补注 惠栋 后汉书集解 王先谦 商务印书馆1959年版 淮南子高诱注 《诸子集成》中华书局本 世界书局本 第七册 说苑 刘向 四部丛刊影印明钞宋本 新序 刘向 四部丛刊影印明刻本 文选李善注(有关部分) 中华书局1977年缩印本 文选六臣注(有关部分) 四部丛刊影宋本 古诗十九首集释 隋树森 中华书局1955年版 玉台新咏(有关部分) 文学古籍刊行社影印明寒山赵氏刊本1958年重印 乐府诗集(有关部分) 郭茂倩 中华书局1979年点校本 古诗源(有关部分) 沈德潜 中华书局1977年重印本 古诗纪(有关部分) 冯惟讷 全汉三国晋南北朝诗(有关部分) 丁福保 中华书局1959年版 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有关部分) 逯钦立 中华书局1983年版 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有关部分) 严可均 中华书局1965年重印 先秦文学史参考资料 北大中文系 中华书局 两汉文学史参考资料 北大中文系 中华书局 中国历代诗歌选(有关部分) 林庚、冯沅君 中国文学史参考资料简编(上) 北大中文系 二 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书目 孔北海集评注 孙至诚 商务印书馆1935年版 孔少府集 汉魏六朝百三名家集本 曹操集 中华书局1959年版 魏武帝魏文帝诗注 黄节 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年版 曹子建诗注 黄节 人民文学出版社1957年版 曹集铨评 丁晏 文学古籍刊行社1957年版 建安七子集校注 吴云 天津古籍出版社1991年版 三曹研究资料滙编 河北师院中文系 中华书局1981年版 王粲集 中华书局1980年版 诸葛亮集 中华书局1960年版 阮籍集 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版 阮步兵咏怀诗注 黄节 人民文学出版社1957年版 嵇康集校注 戴明扬 人民文学出版社1962年版 陆士衡诗注 郝立权 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年版 陆机集 中华书局1982年版 靖节先生集 陶澍 集注 文学古籍刊行社1956年排印本 陶渊明集 王瑶 人民文学出版社1956年版 陶渊明集校注 逯钦立 中华书局1979年版 陶渊明研究资料滙编 中华书局1962年 陶渊明诗文滙评 中华书局1961年 陶渊明 中华书局1965年 谢康乐诗注 黄节 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年版 谢灵运\\集校注 顾绍柏 中州古籍出版社1987年版 鲍参军集注 钱仲联增补、集说、校 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增订 谢宣城集校注 曹融南 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年版 谢宣城诗注 郝立权 庾子山集注 倪璠 中华书局1981年版 庾信诗赋选 谭正璧、纪馥华选注 古典文学出版社1958年 汉魏六朝赋选 瞿蜕园 上海古籍出版社1964、1979版 汉魏六朝小说选 徐震堮 汉魏六朝文絜笺注 许櫣评选 黎经诰笺注 汉魏六朝散文选 陈钟凡 魏晋南北朝文学史参考资料 北大中文系 中华书局 中国文学史参考资料简编(上) 北大中文系 北大出版社 水经注疏 杨守敬 熊会贞 科学出版社1957年影印 洛阳伽蓝记校注 范祥雍 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修订重版 洛阳伽蓝记校释 周祖谟 科学出版社1958年版 旧小说(甲集) 吴曾祺 辑 商务印书馆1914初版1957年重印 古小说钩沉 鲁迅 辑 人民文学出版社1953年、1973年版 太平广记(有关部分) 李昉 中华书局1961、1982年印 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有关部分)严可均 全汉三国晋南北朝诗(有关部分) 丁福保 乐府诗集(有关部分) 郭茂倩 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有关部分) 逯钦立 古诗源 (有关部分) 沈德潜 古诗纪(有关部分) 冯惟讷 古谣谚(有关部分) 杜文澜 玉台新咏(有关部分) 徐陵 汉魏六朝乐府文学史 萧涤非 人民文学出版社1984年版 中古文学史论 王瑶 北大出版社1986年版 汉魏六朝诗论丛 余冠英 汉魏乐府风笺 黄节 乐府诗论丛 王运熙 乐府文学史 罗根泽 中古文学史论文集 曹道衡 八代诗史 葛晓音 陜西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 魏晋诗歌艺术原论 钱志熙 北京大学出版社 魏晋玄学 汤用彤 中华书局1985年版 理学、佛学、玄学 汤用彤 北大出版社1990年版 世说新语笺疏 余嘉锡 中华书局1983年版 搜神记 干宝 搜神后记 陶潜 汉魏六朝百三名家集 张溥 汉魏丛书 三国志 晋书 宋书 北史 南史 魏晋南北朝史论丛 唐长孺 三联书店1978年重印 魏晋南北朝史论丛续编 唐长孺 三联书店1978年重印 魏晋南北朝史论丛拾遗 唐长孺 中华书局1983年版 东晋门阀政治 田余庆 魏晋南北朝隋初唐史 王仲荦 魏晋南北朝文学批评史 王运熙、杨明 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版 文心雕龙注 范文澜 诗品注 陈延杰 人民文学出版社1980年版 王子安集注 蒋清翊 光绪间刻本 王元功文集五卷本会校 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版 杨烱集 中华书局1981年版 卢照邻集 中华书局1981年版 骆临海集笺注 陈熙晋笺注 中华书局1961年版 陈子昂集 中华书局1960年版 陈子昂研究 韩理洲 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版 曲江集 张九龄 四部备要本 孟浩然集 四部备要本 孟浩然诗选 陈贻焮 人民文学出版社1983年版 王右丞集笺注 赵殿成 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年重印 王维诗选 陈贻焮 人民文学出版社1983年重印 李太白全集 王琦 中华书局1981年修订版 李白集校注 瞿蜕园 朱金城 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版 杜诗详注 仇兆鳌 中华书局1979年版 钱注杜诗 钱谦益 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再版 杜臆 王嗣奭 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1962年影印 读杜心解 浦起龙 中华书局1978年重印 杜诗镜铨 杨伦 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1962年排印本 读杜诗说 施鸿保 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1962、1964年印 杜甫研究 萧涤非 山东人民出版社1957年版1961年印 杜甫评传 陈贻焮 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1988年版 古典文学研究资料滙编:杜甫卷 中华书局1964年版1982重印 王昌龄诗注 李云逸 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年版 高适诗集编年笺注 刘开扬 中华书局1982年版 岑参集校注 陈铁民 侯忠义 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版 元次山集 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1960年版 钱考功集 四部丛刊本 韦苏州集 四部丛刊本 刘随州集 四部丛刊本 李君虞集 席氏本 卢纶诗集校注 刘初棠 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版 华阳集 席氏本 孟东野诗注 陈延杰 商务印书馆1939年版 孟东野诗集 华忱之 人民文学出版社1959年版 张籍诗集 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1959年版 张籍诗注 陈延杰 商务印书馆1939年版 长江集 四部丛刊影印本 王建诗集 中华书局1959年版 韩昌黎文集校注 马其昶 古典文学出版社1957年版 韩昌黎诗系年集释 钱仲联 古典文学出版社1957年版 柳宗元集 中华书局1979年版 古典文学研究资料滙编:柳宗元 中华书局1964年版 刘禹锡集 上海人民出版社1975年版 白居易集 中华书局1979年版 白香山诗集 汪立名编注 四部备要本 白居易诗评述滙编 陈友琴 科学出版社1958年版 元氏长庆集 文学古籍刊行社1956年影印 三家评注李长吉歌诗 中华书局1959年版 李贺诗集 叶葱奇注 人民文学出版社1959年版1980年重印 樊川诗集注 冯集梧 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重印 樊川文集 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校点本 玉溪生诗笺注 冯浩 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标点本 樊南文集详注 冯浩 四部备要本 樊南文集补编 钱振伦 钱振常注 四部备要本 温飞卿诗集笺注 曾益 顾予咸 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校点本 孙可之文集 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影印宋蜀刻本 罗昭谏集 四库全书著录 皮子文薮 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校点新本 唐甫里先生文集 四部丛刊影印本 聂夷中诗 杜荀鹤诗 中华书局1959年断句排印本 韦庄集 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年版 韦庄词校注 夏承焘 刘金城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1年版 南唐二主词校订 王仲闻 人民文学出版社1957年版 花间集评注 李冰若 人民文学出版社1991年版 全唐诗 乐府诗集(有关部分) 全唐文 说郛 唐人小说 汪辟疆校录 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重印 唐宋传奇集 鲁迅校录 文学古籍刊行社印本 本事诗 孟棨 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1959年版 唐语林 王谠 古典文学出版社1957年版 云溪友议 范摅 古典文学出版社1957年版 唐摭言 王定保 古典文学出版社 唐国史补 李肇 古典文学出版社 唐诗纪事 计有功 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版 五代史 新五代史 文献通考 历代诗话正续编 何文焕 丁福保 中华书局1981年版 清诗话 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新一版 清诗话续编 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版 诗话总龟 阮阅 四部丛刊影印本 苕溪渔隐丛话 胡仔 人民文学出版社1962年标点本 诗人玉屑 魏庆之 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重印 诗薮 胡应麟 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新版 历代诗话 吴景旭 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1958年版 随园诗话 袁枚 人民文学出版社1962年点校本 瓯北诗话 赵翼 人民文学出版社1963年点校本 昭昧詹言 方东树 人民文学出版社1961年校点本 带经堂诗话 王士祯 人民文学出版社1963年版 宋诗话辑佚 郭绍虞 中华书局1980年版 原诗 叶燮 饮冰室诗话 梁启超 人民文学出版社1959年版 宋诗话考 郭绍虞 中华书局1979年版 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 陈寅恪 元白诗笺证稿 陈寅恪 唐诗杂论 闻一多 中国小说史略 鲁迅 隋唐五代史纲 韩国磐 中国通史简编 范文澜 唐代科举与文学 傅璇琮 中国文学简史 林庚 北大出版社1988年重印 唐诗综论 林庚 人民文学出版社1987年版 唐诗论丛 陈贻焮 湖南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 唐代诗人丛考 傅璇琮 中华书局1980年版 唐诗人行年考 谭优学 四川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 唐人行第录 岑仲勉 上海古籍出版社1962年版 程千帆诗论选集 山西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 唐代进士行卷与文学 程千帆 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版 唐人选唐诗(十种) 上海古籍出版社新版 全唐文纪事 中华书局 唐才子传 唐人说荟 唐音癸签 胡震亨 古典文学出版社1957年排印本 旧唐书 新唐书 唐会要 中国诗歌艺术研究 袁行霈 北大出版社1987年版 隋唐五代文学思想史 罗宗强 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版 汉唐文学的嬗变 葛晓音 北大出版社1990年 诗国高潮与盛唐文化 葛晓音 北大出版社1998年版 唐诗小集(丛书) 上海古籍出版社 《中国史稿》郭沫若 《中国哲学史》任继愈 《中国佛教史》任继愈一.二册 中国社科出版社1988 《中国道教史》卿希泰一.二册 四川人民出版社1992 《中国文明起源的比较研究》 王震中 陕西人民出版社1994 《中国文学批评史》 郭绍虞 上海古籍出版社 《插图本中国文学史》 郑振铎 人民文学版 《中国文学发展史》 刘大杰 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1963 《中国历代诗歌选》 林庚主编 《中国历代散文选》 刘盼遂主编 《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 严可均 中华书局1958 《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逯钦立辑校 中华书局1983 《文苑英华》 宋 李昉等编 中华书局1966影印 《古诗源》 沈德潜编 中华书局1963 《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 《马恩选集》第二卷 人民出版社 《中国大陆上的远古居民》 贾兰坡 天津人民版 《中国新石器时代论集》 安志敏 文物版 《震撼心灵的古旋律》 郑凡 四川人民版 《山海经》(《四库全书本》) 《淮南子》 (《诸子集成》 上海书店) 《探索非理性的世界》 叶舒宪 四川人民1988 《诗毛氏传疏》(清) 陈奂 《毛诗传笺通释》(清) 姚际恒 《甲骨文字典》 徐中玉 四川辞书版 《白话易经》 南怀瑾 岳麓书社 《古文尚书疏证》 (清) 阎若璩 《战国史》 杨宽 《春秋经传集解》(晋)杜预 《韩非子集解》 王先慎 《荀子简释》 梁启雄 《楚辞章句》 (汉)王逸 《乐府诗集》(宋)郭茂倩 乔象钟等点校 中华书局1979 《古诗十九首集解》 隋树森 《汉书补注》 (清)王先谦 《骈体文抄》 (清)李兆洛 《晋书》 房玄龄等撰 中华书局1974 《南史》 李延寿 中华书局1975 《北史》 李延寿 中华书局1974 《北朝文化特质与文学进程》 吴先宁 东方出版社 1997.7 《哈德逊河畔谈中国历史》 (美)黄仁宇 三联版 94.1 《艺术哲学》(法)丹纳 安徽文艺版 91.7 《中国诗学》 (美)叶维廉 三联版92.1 《六朝文絜笺注》 黎经诰笺注 中华书局1962 《王粲集》 中华书局80版 《阮籍集校注》 陈伯君校注 中华书局1987 《嵇康集校注》 戴明扬校注 人民文学1962 《谢宣城集校注》 曹融南 上海古籍1991 《何逊集校注》 李伯齐 齐鲁书社 1988 《阴铿集注》 刘国珺注 天津古籍1988 《玉台新咏》 穆克宏点校 中华书局1986 二、必读书 《汉文学史纲》 鲁迅 《中国小说史略》 鲁迅 《中国美学史》 李泽厚.刘纲纪 《中国哲学简史》 冯友兰 北大版 《中国通史》 范文澜 《剑桥秦汉史》 (英)崔瑞德.鲁惟一编 中国社科出版社1992.2 《中国古代文体概论》(增订本) 褚斌杰 北大版1990.10 《中国诗学体系论》 陈良运 中国社科版 1992 《中国诗歌美学史》 庄严.章铸 吉林大学版1994.10 《中国文学批评史》一.二 罗根泽 古典文学社 1957 《魏晋南北朝隋初唐史》 王仲荦 上海人民 1961.7 《金明馆丛稿初编》 陈寅恪 上海古籍 1980 《士与中国文化》 余英时 上海人民 1987.12 《道教与中国文化》 葛兆光 上海人民1987.9 《佛教与中国文学》 孙昌武 上海人民版1987 《中国佛教与传统文化》 方立天 上海人民版 《中国佛学源流略讲》 吕征 中华书局1979.8 《中国创世神话》 陶阳钟秀 上海人民1987 《中国古典诗学原型研究》 刘怀荣 文津出版社96.3 《艺术家的艺术》 朱狄 中国社科出版社 《神话论文集》 袁珂 中华书局 《诗经的文化阐释》 叶舒宪 湖北人民版 1994 《老子的文化解读》 叶舒宪 .肖兵 湖北人民版1994 《楚辞的文化破译》 肖兵 湖北人民出版社 《毛诗注疏》毛传.郑笺.孔正义 (《十三经注疏》) 《春秋左传正义》 孔颖达 《战国策校注》 王延栋等校注 南开大学版 《国语选》 傅庚生 《诸子集成》 上海书店影响 1986.7 《楚辞集注》 朱熹 《史记》 中华书局 《汉书》 中华书局 《后汉书》 中华书局 《三国志》 中华书局 《汉魏六朝百三家集选》吴汝纶 浙江人民出版社1987影印 《汉魏乐府风笺》黄节笺释 人民文学1958.3 《两汉文学史参考资料》 北大中文系选 高教出版社1959.10 《汉魏六朝文学论集》 逯钦立遗著 陕西人民版1984.11 《汉魏六朝诗鉴赏辞典》 上海辞书 1992.9 吴小如等撰 《乐府诗论丛》 王运熙 《古诗十九首探索》 马茂元 《曹操集》 中华书局 1979.11 《曹植集校注》 人民文学版 1984 赵幼文校注 《陶渊明集》 逯钦立校注 中华书局 1979 《玄学与魏晋士人心态》 罗宗强 浙江古籍1991.7 《魏晋南北朝文学批评史》 王运熙 上海古籍1989 《山水田园诗派研究》 葛晓音 辽宁大学版 1993 《汤用彤学术论文集》 中华书局 1983 《魏晋南北朝文学史参考资料》 北大中文系 中华书局1962.8 《谢康乐诗注》 黄节注 人民文学 1958.3 《陶渊明》廖仲安 上海古籍 1979.7 《乐府诗散论》 王汝弼 陕西人民1984.11 《文心雕龙注》 范文澜 人民文学1961 《诗品注》 陈延杰 人民文学1980 《庾子山集注》 倪璠注 许逸民校点 中华书局1980 《鲍参军集注》 钱仲联 上海古籍1980 《搜神记》 干宝 中华书局 《世说新语校注》 王利器 中华书局 《唐前志怪小说史》 李剑国 《水经注》 郦道元 三、精读书 《中国古代思想史论》 李泽厚 《美的历程》 李泽厚 《中国中古诗歌史》 王钟陵 江苏教育版 1988 《中古文学系年》 陆侃如 人民文学 1985.6 《中古文学史论》 王瑶 北大版 1986 《中国古代神话》 袁珂 中华书局 《诗集传》 朱熹 《诗经今注》 高亨 《诗经选》 余冠英 《诗言志辨》 朱自清 古籍出版社1957 《风诗类钞》 闻一多 中华书局1957.9 《诗经的文化精神》 许志刚 台湾文津出版社1990 《春秋左传注》 杨伯峻 《四书集注》 朱熹 《论语译注》 杨伯峻 《孟子译注》 杨伯峻 《老子注译及评介》 陈鼓应 中华书局 《庄子今注今译》 陈鼓应 中华书局 《楚辞研究论文集》 作家出版社 《屈原赋校注》 姜亮夫 《屈赋通笺》 刘永济 《离骚纂义》 游国恩主编 《先秦两汉文学史稿》 刘持生遗注 西北大学1991.1 《赋史》 龚克昌 《史记选》 中华书局 1962 《汉书选》 中华书局 1962 《文选》 萧统选、李善注 上海古籍1986.8 《乐府诗选》 余冠英 人民文学 1953.12 《诗选与校笺》 闻一多 中华书局1957.9 《汉魏六朝诗选》 余冠英 人民文学 1958.9 《汉魏六朝乐府文学史》 萧涤非 人民文学1984.3 《汉魏六朝乐府诗》 王运熙 上海古籍1986.9 《魏晋南北朝文学思想史》 罗宗强 中华书局 1996.10 《汉魏两晋南北朝佛教史》 汤用彤 上海书店1988 《建安文学编年史》 刘知渐 重庆出版社1985.3 《三曹诗选》 余冠英选注 人民文学1958.9 《东晋门阀政治》 田余庆 北大版 1991 《陶渊明诗文选注》 唐满先 上海古籍1981.11 《谢灵运诗选》 叶笑雪 古典文学版1957.12 《永明文学研究》 刘跃进 台湾文津出版社1992 《齐梁诗歌研究》 阎宋平 北京大学版 1994.10 《南北朝文学史》 沈玉成、曹道衡 人民文学版1994 《文心雕龙校释》 刘永济 中华书局1962 《文心雕龙创作论》 王元化 上海古籍1979 《钟嵘〈诗品〉研究》 张伯伟 南京大学版1993 《庾信诗赋选》 谭正璧、纪馥华选注 古典文学出版社1958.2 《庾信选集》 舒宝章选注 中州书画社1983.5 《鲍照和庾信》 刘永忠 上海古籍1986.5 《二十世纪中国古典文学研究史》 赵敏俐 杨树增 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7.8 元明清文学部分 一、阅读书目 京本通俗小说 (清)缪荃孙编 古典文学出版社1954 清平山堂话本 (清)洪楩编 古典文学出版社1957 话本选 吴晓铃等选注 人民文学出版社1959 古今小说(《喻世明言》) (明)冯梦龙 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 警世通言 (明)冯梦龙 人民文学出版社1956 醒世恒言 (明)冯梦龙 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 初刻拍案惊奇 (明)凌蒙初 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 二刻拍案惊奇 (明)凌蒙初 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 封神演义 (明)许仲琳 人民文学出版社1973 金瓶梅词话 (明)兰陵笑笑生 文学古籍刊行社1957 隋唐演义 (清)褚人获 上海古典文学出版社1956 说岳全传 (清)钱彩等 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 水浒后传 (清)陈忱 作家出版社1956 明诗别裁集 (清)沈德潜 中华书局1973 三袁诗文选注 李茂肃 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 清诗别裁集 (清)沈德潜 中华书局1975 清诗选 福建师大 人民文学 1984 清代散文选注 王荣初 蔡一平 上海古籍1983 郑板桥文集 巴蜀书社1997 纳兰词笺注 近三百年名家词选 龙榆生 上海古籍1979 近代诗一百首 龚自珍全集 中华书局 1959 人境庐诗草笺注 钱仲联 古典文学出版社 1957 中国古代文学史(下) 马积高 黄钧 湖南文艺出版社1992 中国文学史(元明清部分) 中国社科院文研所 中国文学发展史 刘大杰 中华书局1963 中国文学简史(元明清部分) 林庚 北大出版社1995 中国文学史(下) 章培恒、骆玉明 复旦出版社1995 中国小说美学 叶朗 北大出版社1982 东方的美学 (日) 今道友信 三联书店1991 中国古典小说史论 杨义 中国社科出版社1995 中国小说源流论 石昌渝 三联书店1994 中国古典小说鉴赏辞典 中国展望出版社 1989 明代社会心理论稿 王忠阁 中州古籍 1991 晚清士风与文学 夏咸淳 中国社科1994 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 梁启超 东方出版社1996 清代学术概论 梁启超 中华书局1957 中国古典文学研究史 郭英德等 中华书局1995 三国演义辞典 沈伯俊 、谭良啸编著 巴蜀书社1989 三国演义简论 李厚基 、林骅 上海古籍 1984 水浒传资料汇编 朱一玄 刘毓忱 百花文艺 1981 金瓶梅资料汇编 侯忠义、王汝梅 北大出版社 1985 金瓶梅研究 复旦 1984 金瓶梅概论 孙逊 詹丹 上海古籍1994 儒林外史资料汇编 李汉秋 儒林外史研究论文集 安徽人民 1982 吴敬梓和儒林外史 王俊年 上海古籍1980 刘鹗及老残游记 刘德隆等 四川人民1985 二、阅读书目 三国演义 水浒传(百回本) 人民文学1975 西游记 今古奇观 镜花缘 聊斋志异 儒林外史 红楼梦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 官场现形记 孽海花 老残游记 中国小说史略 鲁迅 三、精读书目 四大名著 聊斋志异 儒林外史 游国恩《中国文学史》朱东润《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元明清部分) 鲁迅《中国小说史略》 汉魏六朝诗选 余冠英选注 人民文学出版社1957 乐府诗集 南宋 郭茂倩编 中华书局1979 汉魏乐府风笺 黄节笺释 人民文学出版社 汉魏六朝赋选 瞿蜕园选注 中华书局 古诗十九首初探 马茂元著 陕西人民出版社1981 史记 西汉·司马迁著 中华书局1958 史记选 王伯祥选注 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
一 先秦两汉书目 十三经注疏 阮元 中华书局1957年用四部备要本重印 全四十册 中华书局1982年用原世界书局缩印本影印全二册 四书章句集注 四部备要本 论语译注 杨伯峻 中华书局1981年修订重印 论语新解 钱穆 孟子译注 兰州大学中文系 中华书局1660年版 孟子正义 焦循 墨子闲诂 孙诒让 中华书局1954年重印 老子本义 魏源 中华书局1955年重印 老子校诂 马敍伦 中华书局1974年版 重订老子正诂 高亨 中华书局1959年版 老子校释 朱谦之 龙门书局1958年版 中华书局1963年新一版 老子新译 任继愈 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版 庄子解 王夫之 中华书局1981年重印 庄子集释 郭庆藩 中华书局1978年重印 列子集释 杨伯峻 龙门联合书局1958年版 中华书局1979年版 管子集校 郭沫若、闻一多、许维遹 科学出版社1956年版 荀子集解 王先谦 韩非子集释 陈奇猷 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1958年版 韩非子集释补 陈奇猷 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1961年版 吕氏春秋集释 许维遹 古籍刊行社 春秋左传集解 杜预注 孔颖达疏 上海人民出版社1977年版 春秋左传注 杨伯峻 中华书局1981年版 左传译文 沈玉成 中华书局1981年版 春秋左氏传旧注疏证 中国科学院历史研究所 科学出版社1958年版 国语韦昭注二十一卷 顾广圻 四部丛刊影印本 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新校点本 战国策高诱注三十三卷(宋)姚宏校正续注 士礼居仿宋刻本 武昌局翻刻本 顾广圻校 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新校点本 诗三家义集疏 王先谦 毛诗正义 孔颖达 见十三经注疏 诗集传 朱熹 上海古籍1980年版 诗经通论 姚际恒 中华书局1958年版 诗义会通 吴闓生 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1959年版 诗选与校笺 闻一多 收入《闻一多全集》选刊之四 诗经选 余冠英 人民文学出版社1956年版 诗经选译(增补本) 余冠英 人民文学出版社1960年版 诗经今注 高亨 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版 诗经与周代社会研究 孙作云 中华书局1979年重印 诗三百篇探故 朱东润 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版 诗经韵读 王力 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版 诗经研究论文集 人民文学出版社1959年版 楚辞章句 楚辞补注 王逸注 洪兴祖补注 中华书局1957年用四部备要本重印 楚辞集注 朱熹 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版 楚辞通释 王夫之 上海人民出版社1975年重印 山带阁注楚辞 蒋骥 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1958年版 屈原赋注十卷 通释两卷 戴震 万有文库第一集 楚辞书目五种 姜亮夫 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1961年版 屈原赋校注 姜亮夫 人民文学出版社1957年版 屈赋通笺 刘永济 人民文学出版社1961年版 屈赋新编 谭介甫 中华书局1978年版 离骚纂义 游国恩 楚辞注疏长编第一编 中华书局1981年版 离骚语义疏解 王泗原 上海文艺联合出版社1954年版 诗人屈原及其作品研究 林庚 上海古籍1981年重印 天问论笺 林庚 人民文学出版社1983年版 楚辞论文集 游国恩 古典文学出版社1957年版 楚辞论文集 蒋天枢 陜西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 楚辞韵读 王力 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版 楚辞选 马茂元 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年版1980年重印 楚辞研究论文集 作家出版社1957年版 中国古代神话 袁珂 山海经笺疏 郝懿行 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影印 先秦散文选注 罗根泽 汉魏六朝散文选 陈钟凡 盐铁论校注 王利器 古典文学出版社1958年版 论衡集解 刘盼遂 中华书局1959年版 潜夫论笺 汪继培 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版 中华书局1979年版 贾谊集 人民文学出版社1976年版 晁错集注释 上海人民出版社1976年版 枚叔集 汉魏六朝名家集初刻本 司马长卿集 汉魏六朝名家集初刻本 扬子云集 汉魏六朝名家集初刻本 张河间集 汉魏六朝名家集初刻本 蔡中郎集 四部备要本 史记 司马迁 汉书 班固 后汉书 范晔 史记三家注 史记集解 裴駰 史记索引 司马贞 史记正义 张守节 汉书补注 王先谦 商务印书馆1959年重印 汉书管窥 杨树达 科学出版社1955年版 后汉书补注 惠栋 后汉书集解 王先谦 商务印书馆1959年版 淮南子高诱注 《诸子集成》中华书局本 世界书局本 第七册 说苑 刘向 四部丛刊影印明钞宋本 新序 刘向 四部丛刊影印明刻本 文选李善注(有关部分) 中华书局1977年缩印本 文选六臣注(有关部分) 四部丛刊影宋本 古诗十九首集释 隋树森 中华书局1955年版 玉台新咏(有关部分) 文学古籍刊行社影印明寒山赵氏刊本1958年重印 乐府诗集(有关部分) 郭茂倩 中华书局1979年点校本 古诗源(有关部分) 沈德潜 中华书局1977年重印本 古诗纪(有关部分) 冯惟讷 全汉三国晋南北朝诗(有关部分) 丁福保 中华书局1959年版 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有关部分) 逯钦立 中华书局1983年版 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有关部分) 严可均 中华书局1965年重印 先秦文学史参考资料 北大中文系 中华书局 两汉文学史参考资料 北大中文系 中华书局 中国历代诗歌选(有关部分) 林庚、冯沅君 中国文学史参考资料简编(上) 北大中文系 二 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书目 孔北海集评注 孙至诚 商务印书馆1935年版 孔少府集 汉魏六朝百三名家集本 曹操集 中华书局1959年版 魏武帝魏文帝诗注 黄节 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年版 曹子建诗注 黄节 人民文学出版社1957年版 曹集铨评 丁晏 文学古籍刊行社1957年版 建安七子集校注 吴云 天津古籍出版社1991年版 三曹研究资料滙编 河北师院中文系 中华书局1981年版 王粲集 中华书局1980年版 诸葛亮集 中华书局1960年版 阮籍集 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版 阮步兵咏怀诗注 黄节 人民文学出版社1957年版 嵇康集校注 戴明扬 人民文学出版社1962年版 陆士衡诗注 郝立权 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年版 陆机集 中华书局1982年版 靖节先生集 陶澍 集注 文学古籍刊行社1956年排印本 陶渊明集 王瑶 人民文学出版社1956年版 陶渊明集校注 逯钦立 中华书局1979年版 陶渊明研究资料滙编 中华书局1962年 陶渊明诗文滙评 中华书局1961年 陶渊明 中华书局1965年 谢康乐诗注 黄节 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年版 谢灵运\\集校注 顾绍柏 中州古籍出版社1987年版 鲍参军集注 钱仲联增补、集说、校 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增订 谢宣城集校注 曹融南 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年版 谢宣城诗注 郝立权 庾子山集注 倪璠 中华书局1981年版 庾信诗赋选 谭正璧、纪馥华选注 古典文学出版社1958年 汉魏六朝赋选 瞿蜕园 上海古籍出版社1964、1979版 汉魏六朝小说选 徐震堮 汉魏六朝文絜笺注 许櫣评选 黎经诰笺注 汉魏六朝散文选 陈钟凡 魏晋南北朝文学史参考资料 北大中文系 中华书局 中国文学史参考资料简编(上) 北大中文系 北大出版社 水经注疏 杨守敬 熊会贞 科学出版社1957年影印 洛阳伽蓝记校注 范祥雍 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修订重版 洛阳伽蓝记校释 周祖谟 科学出版社1958年版 旧小说(甲集) 吴曾祺 辑 商务印书馆1914初版1957年重印 古小说钩沉 鲁迅 辑 人民文学出版社1953年、1973年版 太平广记(有关部分) 李昉 中华书局1961、1982年印 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有关部分)严可均 全汉三国晋南北朝诗(有关部分) 丁福保 乐府诗集(有关部分) 郭茂倩 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有关部分) 逯钦立 古诗源 (有关部分) 沈德潜 古诗纪(有关部分) 冯惟讷 古谣谚(有关部分) 杜文澜 玉台新咏(有关部分) 徐陵 汉魏六朝乐府文学史 萧涤非 人民文学出版社1984年版 中古文学史论 王瑶 北大出版社1986年版 汉魏六朝诗论丛 余冠英 汉魏乐府风笺 黄节 乐府诗论丛 王运熙 乐府文学史 罗根泽 中古文学史论文集 曹道衡 八代诗史 葛晓音 陜西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 魏晋诗歌艺术原论 钱志熙 北京大学出版社 魏晋玄学 汤用彤 中华书局1985年版 理学、佛学、玄学 汤用彤 北大出版社1990年版 世说新语笺疏 余嘉锡 中华书局1983年版 搜神记 干宝 搜神后记 陶潜 汉魏六朝百三名家集 张溥 汉魏丛书 三国志 晋书 宋书 北史 南史 魏晋南北朝史论丛 唐长孺 三联书店1978年重印 魏晋南北朝史论丛续编 唐长孺 三联书店1978年重印 魏晋南北朝史论丛拾遗 唐长孺 中华书局1983年版 东晋门阀政治 田余庆 魏晋南北朝隋初唐史 王仲荦 魏晋南北朝文学批评史 王运熙、杨明 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版 文心雕龙注 范文澜 诗品注 陈延杰 人民文学出版社1980年版 王子安集注 蒋清翊 光绪间刻本 王元功文集五卷本会校 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版 杨烱集 中华书局1981年版 卢照邻集 中华书局1981年版 骆临海集笺注 陈熙晋笺注 中华书局1961年版 陈子昂集 中华书局1960年版 陈子昂研究 韩理洲 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版 曲江集 张九龄 四部备要本 孟浩然集 四部备要本 孟浩然诗选 陈贻焮 人民文学出版社1983年版 王右丞集笺注 赵殿成 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年重印 王维诗选 陈贻焮 人民文学出版社1983年重印 李太白全集 王琦 中华书局1981年修订版 李白集校注 瞿蜕园 朱金城 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版 杜诗详注 仇兆鳌 中华书局1979年版 钱注杜诗 钱谦益 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再版 杜臆 王嗣奭 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1962年影印 读杜心解 浦起龙 中华书局1978年重印 杜诗镜铨 杨伦 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1962年排印本 读杜诗说 施鸿保 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1962、1964年印 杜甫研究 萧涤非 山东人民出版社1957年版1961年印 杜甫评传 陈贻焮 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1988年版 古典文学研究资料滙编:杜甫卷 中华书局1964年版1982重印 王昌龄诗注 李云逸 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年版 高适诗集编年笺注 刘开扬 中华书局1982年版 岑参集校注 陈铁民 侯忠义 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版 元次山集 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1960年版 钱考功集 四部丛刊本 韦苏州集 四部丛刊本 刘随州集 四部丛刊本 李君虞集 席氏本 卢纶诗集校注 刘初棠 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版 华阳集 席氏本 孟东野诗注 陈延杰 商务印书馆1939年版 孟东野诗集 华忱之 人民文学出版社1959年版 张籍诗集 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1959年版 张籍诗注 陈延杰 商务印书馆1939年版 长江集 四部丛刊影印本 王建诗集 中华书局1959年版 韩昌黎文集校注 马其昶 古典文学出版社1957年版 韩昌黎诗系年集释 钱仲联 古典文学出版社1957年版 柳宗元集 中华书局1979年版 古典文学研究资料滙编:柳宗元 中华书局1964年版 刘禹锡集 上海人民出版社1975年版 白居易集 中华书局1979年版 白香山诗集 汪立名编注 四部备要本 白居易诗评述滙编 陈友琴 科学出版社1958年版 元氏长庆集 文学古籍刊行社1956年影印 三家评注李长吉歌诗 中华书局1959年版 李贺诗集 叶葱奇注 人民文学出版社1959年版1980年重印 樊川诗集注 冯集梧 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重印 樊川文集 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校点本 玉溪生诗笺注 冯浩 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标点本 樊南文集详注 冯浩 四部备要本 樊南文集补编 钱振伦 钱振常注 四部备要本 温飞卿诗集笺注 曾益 顾予咸 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校点本 孙可之文集 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影印宋蜀刻本 罗昭谏集 四库全书著录 皮子文薮 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校点新本 唐甫里先生文集 四部丛刊影印本 聂夷中诗 杜荀鹤诗 中华书局1959年断句排印本 韦庄集 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年版 韦庄词校注 夏承焘 刘金城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1年版 南唐二主词校订 王仲闻 人民文学出版社1957年版 花间集评注 李冰若 人民文学出版社1991年版 全唐诗 乐府诗集(有关部分) 全唐文 说郛 唐人小说 汪辟疆校录 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重印 唐宋传奇集 鲁迅校录 文学古籍刊行社印本 本事诗 孟棨 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1959年版 唐语林 王谠 古典文学出版社1957年版 云溪友议 范摅 古典文学出版社1957年版 唐摭言 王定保 古典文学出版社 唐国史补 李肇 古典文学出版社 唐诗纪事 计有功 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版 五代史 新五代史 文献通考 历代诗话正续编 何文焕 丁福保 中华书局1981年版 清诗话 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新一版 清诗话续编 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版 诗话总龟 阮阅 四部丛刊影印本 苕溪渔隐丛话 胡仔 人民文学出版社1962年标点本 诗人玉屑 魏庆之 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重印 诗薮 胡应麟 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新版 历代诗话 吴景旭 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1958年版 随园诗话 袁枚 人民文学出版社1962年点校本 瓯北诗话 赵翼 人民文学出版社1963年点校本 昭昧詹言 方东树 人民文学出版社1961年校点本 带经堂诗话 王士祯 人民文学出版社1963年版 宋诗话辑佚 郭绍虞 中华书局1980年版 原诗 叶燮 饮冰室诗话 梁启超 人民文学出版社1959年版 宋诗话考 郭绍虞 中华书局1979年版 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 陈寅恪 元白诗笺证稿 陈寅恪 唐诗杂论 闻一多 中国小说史略 鲁迅 隋唐五代史纲 韩国磐 中国通史简编 范文澜 唐代科举与文学 傅璇琮 中国文学简史 林庚 北大出版社1988年重印 唐诗综论 林庚 人民文学出版社1987年版 唐诗论丛 陈贻焮 湖南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 唐代诗人丛考 傅璇琮 中华书局1980年版 唐诗人行年考 谭优学 四川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 唐人行第录 岑仲勉 上海古籍出版社1962年版 程千帆诗论选集 山西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 唐代进士行卷与文学 程千帆 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版 唐人选唐诗(十种) 上海古籍出版社新版 全唐文纪事 中华书局 唐才子传 唐人说荟 唐音癸签 胡震亨 古典文学出版社1957年排印本 旧唐书 新唐书 唐会要 中国诗歌艺术研究 袁行霈 北大出版社1987年版 隋唐五代文学思想史 罗宗强 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版 汉唐文学的嬗变 葛晓音 北大出版社1990年 诗国高潮与盛唐文化 葛晓音 北大出版社1998年版 唐诗小集(丛书) 上海古籍出版社 《中国史稿》郭沫若《中国哲学史》任继愈《中国佛教史》任继愈一.二册 中国社科出版社1988《中国道教史》卿希泰一.二册 四川人民出版社1992《中国文明起源的比较研究》 王震中 陕西人民出版社1994《中国文学批评史》 郭绍虞 上海古籍出版社《插图本中国文学史》 郑振铎 人民文学版《中国文学发展史》 刘大杰 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1963《中国历代诗歌选》 林庚主编《中国历代散文选》 刘盼遂主编《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 严可均 中华书局1958《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逯钦立辑校 中华书局1983《文苑英华》 宋 李昉等编 中华书局1966影印《古诗源》 沈德潜编 中华书局1963《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 《马恩选集》第二卷 人民出版社《中国大陆上的远古居民》 贾兰坡 天津人民版《中国新石器时代论集》 安志敏 文物版《震撼心灵的古旋律》 郑凡 四川人民版《山海经》(《四库全书本》)《淮南子》 (《诸子集成》 上海书店)《探索非理性的世界》 叶舒宪 四川人民1988《诗毛氏传疏》(清) 陈奂《毛诗传笺通释》(清) 姚际恒《甲骨文字典》 徐中玉 四川辞书版《白话易经》 南怀瑾 岳麓书社《古文尚书疏证》 (清) 阎若璩《战国史》 杨宽《春秋经传集解》(晋)杜预《韩非子集解》 王先慎《荀子简释》 梁启雄《楚辞章句》 (汉)王逸《乐府诗集》(宋)郭茂倩 乔象钟等点校 中华书局1979《古诗十九首集解》 隋树森《汉书补注》 (清)王先谦《骈体文抄》 (清)李兆洛《晋书》 房玄龄等撰 中华书局1974《南史》 李延寿 中华书局1975《北史》 李延寿 中华书局1974《北朝文化特质与文学进程》 吴先宁 东方出版社 1997.7《哈德逊河畔谈中国历史》 (美)黄仁宇 三联版 94.1《艺术哲学》(法)丹纳 安徽文艺版 91.7《中国诗学》 (美)叶维廉 三联版92.1《六朝文絜笺注》 黎经诰笺注 中华书局1962《王粲集》 中华书局80版《阮籍集校注》 陈伯君校注 中华书局1987《嵇康集校注》 戴明扬校注 人民文学1962《谢宣城集校注》 曹融南 上海古籍1991《何逊集校注》 李伯齐 齐鲁书社 1988《阴铿集注》 刘国珺注 天津古籍1988《玉台新咏》 穆克宏点校 中华书局1986二、必读书《汉文学史纲》 鲁迅《中国小说史略》 鲁迅《中国美学史》 李泽厚.刘纲纪《中国哲学简史》 冯友兰 北大版《中国通史》 范文澜《剑桥秦汉史》 (英)崔瑞德.鲁惟一编 中国社科出版社1992.2《中国古代文体概论》(增订本) 褚斌杰 北大版1990.10《中国诗学体系论》 陈良运 中国社科版 1992《中国诗歌美学史》 庄严.章铸 吉林大学版1994.10《中国文学批评史》一.二 罗根泽 古典文学社 1957《魏晋南北朝隋初唐史》 王仲荦 上海人民 1961.7《金明馆丛稿初编》 陈寅恪 上海古籍 1980《士与中国文化》 余英时 上海人民 1987.12《道教与中国文化》 葛兆光 上海人民1987.9《佛教与中国文学》 孙昌武 上海人民版1987《中国佛教与传统文化》 方立天 上海人民版《中国佛学源流略讲》 吕征 中华书局1979.8《中国创世神话》 陶阳钟秀 上海人民1987《中国古典诗学原型研究》 刘怀荣 文津出版社96.3《艺术家的艺术》 朱狄 中国社科出版社《神话论文集》 袁珂 中华书局《诗经的文化阐释》 叶舒宪 湖北人民版 1994《老子的文化解读》 叶舒宪 .肖兵 湖北人民版1994《楚辞的文化破译》 肖兵 湖北人民出版社《毛诗注疏》毛传.郑笺.孔正义 (《十三经注疏》)《春秋左传正义》 孔颖达《战国策校注》 王延栋等校注 南开大学版《国语选》 傅庚生《诸子集成》 上海书店影响 1986.7《楚辞集注》 朱熹《史记》 中华书局《汉书》 中华书局《后汉书》 中华书局《三国志》 中华书局《汉魏六朝百三家集选》吴汝纶 浙江人民出版社1987影印《汉魏乐府风笺》黄节笺释 人民文学1958.3《两汉文学史参考资料》 北大中文系选 高教出版社1959.10《汉魏六朝文学论集》 逯钦立遗著 陕西人民版1984.11《汉魏六朝诗鉴赏辞典》 上海辞书 1992.9 吴小如等撰《乐府诗论丛》 王运熙《古诗十九首探索》 马茂元《曹操集》 中华书局 1979.11《曹植集校注》 人民文学版 1984 赵幼文校注《陶渊明集》 逯钦立校注 中华书局 1979《玄学与魏晋士人心态》 罗宗强 浙江古籍1991.7《魏晋南北朝文学批评史》 王运熙 上海古籍1989《山水田园诗派研究》 葛晓音 辽宁大学版 1993《汤用彤学术论文集》 中华书局 1983《魏晋南北朝文学史参考资料》 北大中文系 中华书局1962.8《谢康乐诗注》 黄节注 人民文学 1958.3《陶渊明》廖仲安 上海古籍 1979.7《乐府诗散论》 王汝弼 陕西人民1984.11《文心雕龙注》 范文澜 人民文学1961《诗品注》 陈延杰 人民文学1980《庾子山集注》 倪璠注 许逸民校点 中华书局1980《鲍参军集注》 钱仲联 上海古籍1980《搜神记》 干宝 中华书局《世说新语校注》 王利器 中华书局《唐前志怪小说史》 李剑国《水经注》 郦道元三、精读书《中国古代思想史论》 李泽厚《美的历程》 李泽厚《中国中古诗歌史》 王钟陵 江苏教育版 1988《中古文学系年》 陆侃如 人民文学 1985.6《中古文学史论》 王瑶 北大版 1986《中国古代神话》 袁珂 中华书局《诗集传》 朱熹《诗经今注》 高亨《诗经选》 余冠英《诗言志辨》 朱自清 古籍出版社1957《风诗类钞》 闻一多 中华书局1957.9《诗经的文化精神》 许志刚 台湾文津出版社1990《春秋左传注》 杨伯峻《四书集注》 朱熹《论语译注》 杨伯峻《孟子译注》 杨伯峻《老子注译及评介》 陈鼓应 中华书局《庄子今注今译》 陈鼓应 中华书局《楚辞研究论文集》 作家出版社《屈原赋校注》 姜亮夫《屈赋通笺》 刘永济《离骚纂义》 游国恩主编《先秦两汉文学史稿》 刘持生遗注 西北大学1991.1《赋史》 龚克昌《史记选》 中华书局 1962《汉书选》 中华书局 1962《文选》 萧统选、李善注 上海古籍1986.8《乐府诗选》 余冠英 人民文学 1953.12《诗选与校笺》 闻一多 中华书局1957.9《汉魏六朝诗选》 余冠英 人民文学 1958.9《汉魏六朝乐府文学史》 萧涤非 人民文学1984.3《汉魏六朝乐府诗》 王运熙 上海古籍1986.9《魏晋南北朝文学思想史》 罗宗强 中华书局 1996.10《汉魏两晋南北朝佛教史》 汤用彤 上海书店1988《建安文学编年史》 刘知渐 重庆出版社1985.3《三曹诗选》 余冠英选注 人民文学1958.9《东晋门阀政治》 田余庆 北大版 1991《陶渊明诗文选注》 唐满先 上海古籍1981.11《谢灵运诗选》 叶笑雪 古典文学版1957.12《永明文学研究》 刘跃进 台湾文津出版社1992《齐梁诗歌研究》 阎宋平 北京大学版 1994.10《南北朝文学史》 沈玉成、曹道衡 人民文学版1994《文心雕龙校释》 刘永济 中华书局1962《文心雕龙创作论》 王元化 上海古籍1979《钟嵘〈诗品〉研究》 张伯伟 南京大学版1993《庾信诗赋选》 谭正璧、纪馥华选注 古典文学出版社1958.2《庾信选集》 舒宝章选注 中州书画社1983.5《鲍照和庾信》 刘永忠 上海古籍1986.5《二十世纪中国古典文学研究史》 赵敏俐 杨树增 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7.8元明清文学部分一、阅读书目京本通俗小说 (清)缪荃孙编 古典文学出版社1954清平山堂话本 (清)洪楩编 古典文学出版社1957话本选 吴晓铃等选注 人民文学出版社1959古今小说(《喻世明言》) (明)冯梦龙 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警世通言 (明)冯梦龙 人民文学出版社1956醒世恒言 (明)冯梦龙 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初刻拍案惊奇 (明)凌蒙初 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二刻拍案惊奇 (明)凌蒙初 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封神演义 (明)许仲琳 人民文学出版社1973金瓶梅词话 (明)兰陵笑笑生 文学古籍刊行社1957隋唐演义 (清)褚人获 上海古典文学出版社1956说岳全传 (清)钱彩等 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水浒后传 (清)陈忱 作家出版社1956明诗别裁集 (清)沈德潜 中华书局1973三袁诗文选注 李茂肃 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清诗别裁集 (清)沈德潜 中华书局1975清诗选 福建师大 人民文学 1984清代散文选注 王荣初 蔡一平 上海古籍1983郑板桥文集 巴蜀书社1997纳兰词笺注近三百年名家词选 龙榆生 上海古籍1979近代诗一百首龚自珍全集 中华书局 1959人境庐诗草笺注 钱仲联 古典文学出版社 1957中国古代文学史(下) 马积高 黄钧 湖南文艺出版社1992中国文学史(元明清部分) 中国社科院文研所中国文学发展史 刘大杰 中华书局1963中国文学简史(元明清部分) 林庚 北大出版社1995中国文学史(下) 章培恒、骆玉明 复旦出版社1995中国小说美学 叶朗 北大出版社1982东方的美学 (日) 今道友信 三联书店1991中国古典小说史论 杨义 中国社科出版社1995中国小说源流论 石昌渝 三联书店1994中国古典小说鉴赏辞典 中国展望出版社 1989明代社会心理论稿 王忠阁 中州古籍 1991晚清士风与文学 夏咸淳 中国社科1994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 梁启超 东方出版社1996清代学术概论 梁启超 中华书局1957中国古典文学研究史 郭英德等 中华书局1995三国演义辞典 沈伯俊 、谭良啸编著 巴蜀书社1989三国演义简论 李厚基 、林骅 上海古籍 1984水浒传资料汇编 朱一玄 刘毓忱 百花文艺 1981金瓶梅资料汇编 侯忠义、王汝梅 北大出版社 1985金瓶梅研究 复旦 1984金瓶梅概论 孙逊 詹丹 上海古籍1994儒林外史资料汇编 李汉秋儒林外史研究论文集 安徽人民 1982吴敬梓和儒林外史 王俊年 上海古籍1980刘鹗及老残游记 刘德隆等 四川人民1985二、阅读书目三国演义水浒传(百回本) 人民文学1975西游记今古奇观镜花缘聊斋志异儒林外史红楼梦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官场现形记孽海花老残游记中国小说史略 鲁迅三、精读书目四大名著 聊斋志异 儒林外史游国恩《中国文学史》朱东润《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元明清部分)鲁迅《中国小说史略》汉魏六朝诗选 余冠英选注 人民文学出版社1957乐府诗集 南宋 郭茂倩编 中华书局1979汉魏乐府风笺 黄节笺释 人民文学出版社汉魏六朝赋选 瞿蜕园选注 中华书局古诗十九首初探 马茂元著 陕西人民出版社1981史记 西汉·司马迁著 中华书局1958史记选 王伯祥选注 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
92 浏览 3 回答
280 浏览 5 回答
119 浏览 7 回答
232 浏览 3 回答
156 浏览 4 回答
224 浏览 3 回答
144 浏览 3 回答
249 浏览 3 回答
257 浏览 7 回答
337 浏览 7 回答
88 浏览 3 回答
249 浏览 4 回答
175 浏览 2 回答
355 浏览 3 回答
356 浏览 2 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