亦师亦友,可亲可敬。
朱联东,福建长汀人。具有海外博士学位,回国前担任芬兰瓦萨大学助理教授。入选国家级青年人才项目及省级人才项目等高层次人才计划。
主要从事废水培养微藻及污染环境生物修复等研究,在Water Res、Appl. Energy等刊物上以第一(通讯)作者发表SCI论文38篇(中科院1区19篇)。
SCI论文总引用次数2400余次,5篇第一(通讯)作者论文入选ESI高被引论文,1篇入选ESI热点论文,1篇入选封面论文。研究成果曾多次被芬兰Pohjalainen、Ilkka等报纸头版专栏介绍,先后受邀担任Energy Environ等4本SCI期刊的副主编。
现任武汉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19级环境工程(卓越工程师计划)班班导,获评 2020年度“我心目中的好班导”。
朱老师作为2019环境工程(卓越工程师计划)班班导,在教学过程中有他自己的一套教学方法。
教学过程中最重要一点就是要激发学生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学生们喜欢学才会去学。对于本科生来说,主要要把专业知识打牢,多学一下 基础知识,把知识面拓宽一点。
现在社会高速发展,技术的迭代更新很快,很多技术的内容,目前看起来很新,很漂亮,但是新技术一出来,旧技术很有可能就是一文不值,没有市场。但是万变不离其宗,基础知识在发展过程中永远占据着主导地位。
我们只有把基础打好,在以后学习新技能、新技术时才不会有太大的困难。基础是永远不会过时的,把基础打牢,在之后才能融会贯通,把学过的综合运用起来。
此外,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也很重要。无论是学生时代还是将来到了工作单位,具有创新思维的人往往优势更大。如果学生能善于思考又有理论基础,动手能力又强,无论将来做什么工作都能够很快地适应,并且能够做得有声有色。
最后,就是 要有一技之长,现在社会的分工越来越明显,社会上需要越来越多精通某一项的专才。全才万里无一,专才每个人都可以达到。
学生要培养自己比别人的“长处”,你会CAD画图、你会数学建模、你会做实验写文章等,这些都是一技之长。拥有一技之长,你才能比别人更具竞争力。
专业课同学们的评价:
老师很平易近人,在做小组ppt展示的时候还为我们买了奖品,记得我们几乎每个人的名字,讲课很清楚,督促我们及时复习,很负责的一位老师。而且老师性格很好,讲课氛围很轻松,课下和我们交流也很多,相处模式很愉快。朱老师让我第一次在大学感受到了班级的温暖!东哥超棒!
老师用幽默风趣的语言带领大家学习,并拓展知识面“非常亲切,亦师亦友”。专业课的同学都表示朱老师亲切温暖,既有渊博的学识又有温润可亲的气质。
以上内容参考 百度百科——武汉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