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职称论文知识库

首页 职称论文知识库 问题

武汉大发表论文最多的老师

发布时间:

武汉大发表论文最多的老师

她是非常优秀的,曾经发布过多篇论文,这些论文的质量也非常高的,是一个特别努力的人。

周怀北 , 留美归国博士,博导, 教授 武汉大学国际软件学院院长武汉大学高科技研究与发展中心主任 武汉大学软件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和计算机学院 教授湖北省留学人员创业圆管理办公室主任 1964年2月出生于湖南省湘潭。1984年7月,1987年8月毕业于武汉大学空间物理及无线电物理专业,分别获得理学学士和硕士学位。1987年9月开始在中国科学院中国科技大学研究生院(北京)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空间等离子体探测技术。1990年9月获得美方奖学金去美国留学,1994年5月获得马里兰大学(University of Maryland)无线电物 理博士学位。 同年5月到1996年 1月在 美国 国家标准局 (National Institutes of Standards and Technology)做博士后,研究生物信息工程. 工作期间,1996年到 1999 年还在乔治。华盛顿大学 (George Washington University)学习工商行政管理(MBA). 1996年1月到1999年 5月在 美国通用电气公司 (GE)任高级工程师从事卫星通讯技术的研 发。1998年5月至2002年4月受聘于美国 Motorola/Nextel移动通信公司,任高级经理,从事移动通讯网络的研究与开发。现任中国旅美科学家协会理事,北美国际交流中心执行理事,曾任武汉大学华盛顿地区校友会会长。 主要研究成果:先后在国际知名刊物上发表专业论文30多篇,并多次在国际学术会议上宣读论文。国际上首次计算出运动卫星天线在磁化三维空间等离子体中的辐射场并将结果应用于航天与地面电磁辐射试验室。首次发现蛋白质大分子运动的混沌行为,此发现对蛋白质的结构预测有重要意义,其论文被美英德法等国科学家大量引用。不仅在大学和研究院从事学术研究,还在通用电气(GE)公司卫星通讯部和NEXTEL移动通讯公司从事技术开发,共写出内部技术报告12篇并有美国专利申请,内容覆盖卫星通讯和移动通讯等领域,包括通讯网络 设计,监测和优化。2003年获得中国科学院海外杰出人才基金(又称”百人计划”).研究领域:1)无线通讯工程,包括移动通讯和卫星通讯,网络设计,监测与优化,第三代移动通讯技术的开 发;2)生物信息工程,蛋白质结构预测,蛋白质大分子的动力学与混沌行为,计算机模拟蛋白质三维结构及其在制药方面的应用。代表性著作 : 代表性论文 : 气体放电等离子体中朗缪尔探针应用中的问题、GPRS 数据传输技术及实时数据采集应用、电离层离子丰度对哨声传播经度效应的影响、哨声谱与出口点的关系

是一个特别优秀的人。在生活中会不断的学习,也是一个非常有才华的人,能力特别的靠前。

据悉,胡越自幼成绩优异。 在家人的启迪下,他于2008年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华东理工大学应用化学专业。  2018年,胡越晋升为副教授,2019年成为博士生导师。目前,她与韩红卫教授共培养博士生5人,独立培养硕士生5人,硕士研究生毕业3人。 两个加入了华为,一个去浙江大学继续深造。

近五年来,胡越发表SCI论文60余篇,其中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论文21篇。 目前,Google Scholar 被引次数超过 3000 次,有 4 篇论文被选为 ESI 高被引论文。 她是985高校90后博士生导师! 经常被当成“学姐”,喜欢解压教学看有没有好的平台,有没有资源基金,有没有题目,我自己写过一篇英文文章,从3分开始 ,并提交两年。 最后我什至投给了0.6分的杂志,但我没有接受,只好放弃。 我只能羡慕那些有能力的人,还有伟大的人。

我认为科技人员的工作不仅可以看论文,更重要的是可以直接获得科技成果,也就是在没有取得实际成功的情况下做出产品。 不管纸上有多少论文,能不能实现都不确定,所以光靠论文是不够的。 你不能闭门写小说,更不用说科学研究了? 论文的完成包括查阅文献、选题、预实验、实验、统计和撰写论文。 除了第一年的基础课外,后两年都是论文的过程。  5年发表论文60篇,也就是一个月一篇。 主题是没有拒绝。 这是多少水! 堪比大跃进! 生化和环境材料已经很容易发表文章了。 这个出稿速度非常符合科技部的要求,可以为我们的论文数量超过美国做出很大的贡献!

武科大发表论文最多的老师

梅建明,男,湖北枣阳人,1971年3月生;教授、博士生导师;经济学博士,财政学博士后。兼任湖北省经济学会常务理事、武汉市财政学会理事、东湖高新区会计学会顾问、武汉光谷联合产权交易所顾问及武汉农村商业银行顾问等。1梅建明 2003年博士研究生毕业,获经济学博士学位;2005年进入财政部科研所博士后流动站。2003年破格晋升为副教授;湖北省经济学会常务理事。1995年至今先后供职于武汉科技大学和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从事教学和研究工作。1999年开始在公开期刊上发表论文,已出版专著一部,并在《管理世界》、《经济学动态》、《中国农村经济》、《中国人口科学》等期刊发表论文20余篇,其中多篇论文被人大复印资料和相关网站全文转载。近期主要研究方向为农民工问题、社会保障及地方财政制度等。

饶东生教授是武汉科技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研究所研究员,在国内外认知心理学等学科领域有着杰出的成就。多年来,他一直致力于心理认知的仿真及其实验方法的研究,受到学术界的广泛认可和高度评价。

博士、特聘教授(楚天学者)、博士生导师武汉科技大学材料与冶金学院“楚天学者计划”特聘教授。武汉科技大学钢铁冶金及资源利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武汉科技大学国际钢铁研究院副院长 1963年生,1985年毕业于东北工学院(现东北大学)冶金物理化学专业, 1988年获同专业硕士学位后留校任教。1994至1997年留学日本东北大学先进材料研究所(现名多元物质科学研究所),获工学博士学位。2000年至2002年4月在日本东京大学研究生院新领域创成科学研究科物质系任访问研究员;2003年湖北省新世纪高层次人才工程第一层次人选,2004年博士生导师。2005年度湖北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2006年武汉科技大学优秀共产党员。现任武汉科技大学“楚天学者”特聘教授;湖北省新世纪高层次人才工程第一层次人选,日本钢铁协会和日本金属学会会员。湖北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湖北省优秀教师,钢铁冶金及资源利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2008年被中国金属学会评为“冶金先进青年科技工作者”。2010年度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人员。从事冶金与材料制备过程物理化学、钢铁冶金的教学与研究工作,主讲过的课程有:物理化学、冶金物理化学实验、冶金物理化学研究方法、钢铁冶金的环保与节能、冶金电化学、无机材料学、冶金过程成分分析技术、复合矿综合利用、高等冶金物理化学等。先后主持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省部级科研项目多项。 “高炉渣中钛组分选择性析出的研究”解决了高炉渣中钛回收的技术难题,省级鉴定结论为“在国际上具有创新性”并获国家发明专利。获教育部(前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二等奖、辽宁省科技进步二等奖、三等奖各一项。共申请发明专利4项,已授权发明专利2项。在国内外学术刊物和学术会议发表研究论文100余篇,其中被SCI、EI、ISTP收录的分别有15、23、4篇。主编专著《钢铁冶金的环保与节能》,2006年冶金工业出版社出版。 1.Guangqiang LI, Muxing GUO, Feng ZHANG et al. Patrick WOLLANTS: In-situ Observation of Nitrogen Release from High Nitrogen Steels[C]. Procd. of Intern. Conf. on High Nitrogen Steels 2006, August 29-31, 2006 in Jiuzhaigou, Sichuan, China, Metallurgical Industry Press, 2006:415-420.2.Guangqiang Li, Jianghu. Ma, Hongwei. Ni et al. Influences of oxide additions on formation reaction of iron carbide at 1023K[J]. ISIJ International, Vol.46(2006), No. 7:981-986.3.Guangqiang Li, Tasuku. Hamano, Fumitaka Tsukihashi. The effect of Na2O and Al2O3 on dephosphorization of molten steel by high basicity MgO saturated CaO-FeOx-SiO2 slag[J]. ISIJ International, Vol. 45, 2005:12-18.

据了解,饶东生教授是湖北省和湖北科技大学的一位著名学者,在国内外学术领域享有很高的声誉。他在分子生物学、生物化学、环境微生物学和肠道微生物抗病毒方面做出了很多重要贡献,在相关领域取得了很多突破性成果。他的指导下,也培养出一大批优秀的硕士和博士学生。

武汉理工发表论文多的老师

陈汗青,男,武汉理工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第二、三届工业设计教指委委员、中国武汉1991、1997、2003国际设计研讨大会秘书长或大会主席,2007中国科协年会工业设计与创意产业分会主席,CCTV创新盛典设计评委等十多类全国性评委。现任教育部艺术硕士专业学位教指委委员、学院艺术学博士后流动站负责人; 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美术家协会工业设计艺术委员会委员;中国工业设计协会常务理事、中国建设环境艺术委员会副会长等。国家精品课程《设计概论》负责人、国家特色专业《工业设计》负责人。主要研究方向工业设计及其理论研究、系统设计与创意产业研究、视觉艺术设计研究。 武星宽,男,武汉理工大学学术委员会委员,艺术与设计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建筑装饰协会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中国室内装饰协会专家委员会委员、全国首批资深高级室内设计师、武汉市政府环境艺术委员会委员、中国国画家协会理事、中国工艺美术学会书画专业委员会理事、国务院国家民委书画院院士、全国八所大专院校艺术设计类学科客座教授。代表性著作 :《武星宽水墨重彩作品集》、《美学导论》、《环境艺术学》;代表性论文 :《浅论中国小城镇环境设计特色创新》、《未来城市广告发展趋势综合思考》。武教授被国家民委、中国美协授予“民族优秀艺术家”,所授课程被教育部评为“国家级精品课程”,其作品获第一、二、三、五当代中国山水画大奖、银奖、特别荣誉奖,获澳大利亚等二十多个亚太地区水墨画特别成就奖。 刘泉,女,工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武汉理工大学信息工程学院院长,兼任湖北省电子学会常务理事和中国电磁兼容学会理事等职,2007年获国家级教学名师奖,在本学科领域具有较高学术地位和知名度。刘泉教授一直在高校从事教学、科研和管理工作。她治学严谨,学风端正,为人师表,受到师生的一致好评。由她主讲的“信号与系统”课程也被评为国家级精品课程。近几年来,刘泉教授主编了10本专著和教材,其中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信号与系统》被列为国家“十一五”规划教材;先后承担了多项国家和省部级教学与科研项目,曾获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湖北省教学成果一等奖,教育部技术发明一等奖和湖北省技术发明二等奖等;发表相关学术论文90余篇,其中被SCI、EI、ISTP收录49篇。 王仁祥,男,管理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长期从事金融创新,R&D管理方面的研究工作。现任武汉理工大学经济学院院长,中国数量经济学会常务理事,湖北省经济学学会副会长,湖北省企业管理协会理事,湖北省青年科协常务理事。主持省部级项目9项,1项获得原机械部科技成果二等奖,1项获得湖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发表论文70余篇,其中3篇收录ISTP,3篇被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出版著作教材11部。获湖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一项,机械工业部科研成果二等奖一项,中国人民银行武汉市分行重大科研成果二等奖一项,武汉市“十五”优秀软科学成果奖一项,武汉市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优秀奖一项。 张国方,男,教授,硕士生导师,现任武汉理工大学汽车工程学院副院长。从事高校教学和科研工作20年,先后为本科生开设课程5门,研究生3门,主要研究方向为汽车营销与服务工程、汽车生态工程和汽车文化。系全国汽车服务工程专业创始人之一,担任该校汽车服务工程专业负责人和全国高校汽车服务工程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秘书长,担任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应用服务分会副主任、中国机械工业协会教育分会理事、湖北省汽车行业协会营销服务分会副理事长、武汉市道路交通交通安全协会副会长。近几年,主编出版教材7部,主编国家“十一五”规划立项教材1部;主持省级精品课程2门,校级1门;主持交通部科研项目1项,参加国家“863”项目1项,参加国家级教研项目1项,主持省级教研项目3项,鉴定1项;发表教研论文2篇;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EI检索3篇;负责其它科研项目8项,获得省部级科技奖励3项,校级教学优秀奖、师德标兵和教材奖各1项。 刁兆峰,男,教授,博士;现任武汉理工大学管理学院副院长,兼任中国建材企业管理协会常务理事,湖北省数量经济学会副理事长,武汉市系统工程学会常务理事,武汉市企业管理协会常务理事;同时兼任武汉市汉阳区政府咨询委员和武汉当代企业发展顾问中心首席战略咨询专家。主要从事管理科学与工程,工商企业管理专业的教学和科研工作,多次为校内外研究生主讲《现代管理学》、《企业战略管理》等学位课程;近年来先后承担国家级及省部级软科学研究课题近10项,其中有3项分别获省科技进步二、三等奖,共发表论文50余篇,出版著作3部,其中多篇被收入EI或获优秀论文奖,在企业成长模式及战略管理、管理系统工程、管理创新与创新管理等研究领域有较多成果积累;近年来,曾多次参与国内大中型企业的经营策划与管理咨询工作。 黄小勇,男,文学硕士,教授,现任武汉理工大学国际教育学院院长。2000至2004年先后担任中华人民共和国驻英国大使馆二等教育秘书和中华人民共和国驻英国曼彻斯特总领事馆教育领事,湖北省中外合作教育专业委员会。主要研究方向为应用语言学。出版专著一本,主编教材两套(八本),主审、副主编和参编教材八本。公开发表论文20余篇。主持课题3项,参加课题4项。先后被评为校级先进个人,并多次荣获校教学优秀一等奖、三等奖和“我心目中最敬爱的老师”称号。 王爱民,男,管理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武汉理工大学国际教育学院党总支书记,湖北省归国华侨联合会副主席,中国市场学会理事,日本京都大学经济研究所合作研究员,湖北省中外合作教育专业委员会理事长。主要研究领域有企业战略管理、市场营销理论与实务、适应中国国情的现代企业制度、人力资源管理及人才激励机制、东方文化下的领导方法与艺术。他曾先后到日本、英国做合作研究,1998年从日本京都大学回国后,一直致力于面向企业经营实际的管理理论与实务研究,致力于将国际先进的管理理论、方法与经验同中国企业的具体运作实际相结合,同中国许多国有、民营及合资企业保持着密切联系和长期合作关系,曾为湖北楚天龙(集团)公司、宜昌医药集团公司、冀东石油勘探有限责任公司等多家知名企业进行了成功的企业经营诊断、市场营销策划、经营战略规划与实施方案设计、人力资源规划与激励机制设计、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等方面的咨询工作。发表论文40多篇,翻译出版MBA系列丛书一套(4本)并主编、参编教材4部;先后主持省部级科研课题5项,参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及省部级科研课题12项,主持面向企业的横向研究课题6项。

武汉理工大学研究生信息工程学院胡辑伟导师,是副教授,1985年10月出生,年轻有为。研究方向是:机器学习、模式识别、计算机视觉发表论文近10篇,SCI/EI收录8篇。主要在研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项目—图像标签关联性模型研究(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基于sEMG信号的下肢康复机器人肌力预测模型与交互式自适应阻抗控制(排名第4)

刘喆教授的合理定位与职业选择。

刘喆老师真的炒鸡nice,漂亮温柔,气质满分,课堂上主要是讲授关于我们自身的一个定位,包括在家庭中的身份、社会上的身份等等,今后的职业规划,这些似乎有点遥远,但其实在大学初是要明确下来的,这样大学才能有目标,不然浑浑噩噩最后毕业很难受。刘喆老师在课堂上更多的是激发我们去思考自我,自己究竟是要从事什么职业,同时也会教我们一些方法,比如面试中的无领导小组讨论等等,当时课堂上还分组模拟了无领导小组讨论,对于没有任何这种经验的人收获还是很大的,有一节课还请了武大的一位教授为我们讲了一些找实习、工作等的方法(下面是当时上课拍的图片,有点模糊)

所以说上刘喆老师的课算是一种享受了,结课后这种要为自己定下规划的思想一直延续到现在,虽然我现在还是不太明确,但也有了大致的人生方向,所以说还是要去蹭这节课的,日后真的收获满满,人生有目标生活才有意义呀,而且在之后的生活中碰到职业生涯的砍也是可以联系刘喆老师的。

还有郭敏刚老师的户外生存拓展。

理论课主要讲一些户外求生技巧,比如沙漠,森林等等,也会放一些户外求生节目的视频,对于以后户外环境旅游还是有用的,包括一些救生等等。

户外实践课会做一些很有意思的小游戏,拔河、两人三足、扔沙包等等,还有小组分工拍一些有趣的集体照,最后还会去武大爬山,能很好地放松自己,老师人也很nice,有时还会带着儿子来课上一起玩(下面是课上在吹气球)

还有其他的一些教授的课也是很值得去听一听,时间充裕何乐而不为呢。

希望我的回答能对你有所帮助。

你好,我是电子系大二的学长,关于这个问题,我有几位老师十分想要推荐给你。

第一位,非我们的吴奶奶莫属,课程全名模拟电子技术基础。你想探究芯片背后的工作原理吗?你想知道无人机是怎样依托硬件飞行的吗?这里有你身边便你却从未注意的小秘密。

我口中的吴奶奶,本名吴友宇,因为能力出众被同学们称呼为吴奶奶。职位自然是教授,而且是电子科学与技术系系主任,就是传说中恐怖的系主任本人了,不过这是一位十分风趣幽默的系主任。她在课上总是十分温柔的跟我我们交流。也许你有机会亲自做一只电子狗哟。

第二节,是贺振华的量子力学。贺老师是武汉理工大学的把副教授,曾多次参加国际会议,在SCI,EI,ISTPS上发表多篇论文。其实这节课理论非常高深,经常会讲到国际前沿的瓶颈技术,而且对基础的要求并不是特别高,可以说听过他的课你就是内行人了,所谓难者不会,会者不难,基础量子力学也就是这个情况。贺老师的课语速平缓,风趣幽默,必须要来多听几次才行,下一个量子力学领军人物可能就是你了。

最后一个,是江帆老师的影视鉴赏课。老师上课语气十分温柔,而且老师本人也非常的有气质。上她的课,不会像你平时上课的时候那么的枯燥无聊,因为这节课是依托电影讲授的,也就是会播放一些纯正的英语电影,然后对电影进行一系列的分析,在提高英语水平的同时还能了解一些电影拍摄的知识,是不可多得的一门课哟。大学英语还是非常关键的,学好英语是一件大事。谢谢阅读,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武汉大学老师怎么发表论文

1、研究背景研究背景即提出问题,阐述研究该课题的原因。研究背景包括理论背景和现实需要。还要综述国内外关于同类课题研究的现状:①人家在研究什么、研究到什么程度?②找出你想研究而别人还没有做的问题。③他人已做过,你认为做得不够(或有缺陷),提出完善的想法或措施。④别人已做过,你重做实验来验证。2、目的意义目的意义是指通过该课题研究将解决什么问题(或得到什么结论),而这一问题的解决(或结论的得出)有什么意义。有时将研究背景和目的意义合二为一。3、成员分工成员分工应是指课题组成员在研究过程中所担负的具体职责,要人人有事干、个个担责任。组长负责协调、组织。4、实施计划实施计划是课题方案的核心部分,它主要包括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和时间安排等。研究内容是指可操作的东西,一般包括几个层次:⑴研究方向。⑵子课题(数目和标题)。⑶与研究方案有关的内容,即要通过什么、达到什么等等。研究方法要写明是文献研究还是实验、调查研究?若是调查研究是普调还是抽查?如果是实验研究,要注明有无对照实验和重复实验。实施计划要详细写出每个阶段的时间安排、地点、任务和目标、由谁负责。若外出调查,要列出调查者、调查对象、调查内容、交通工具、调查工具等。如果是实验研究,要写出实验内容、实验地点、器材。实施计划越具体,则越容易操作。5、可行性论证可行性论证是指课题研究所需的条件,即研究所需的信息资料、实验器材、研究经费、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技能及教师的指导能力。另外,还应提出该课题目前已做了哪些工作,还存在哪些困难和问题,在哪些方面需要得到学校和老师帮助等等。6、预期成果及其表现形式预期成果一般是论文或调查(实验)报告等形式。成果表达方式是通过文字、图片、实物和多媒体等形式来表现。

你去消费者协会问问,下次他们打电话来,记得录音。不过,我觉得你可以先做好最好的打算,然后,到武汉大学的各种服务中心问问,记住,态度不卑不亢,不能让人欺负了,别害怕,不是你的错,要有底气,抱抱你,加油!还有,能够自己写论文,很厉害!么么哒!

小论文,应该是研究生跨不过的一个话题了,大部分学校的研究生毕业都是需要一篇见刊或者录用的小论文才予以毕业。第一篇论文总是难以出稿的,今天,就来小编来给大家说说怎么从头到尾来整理一篇文章吧!一、明确自己论文的核心思路论文的思路是最重要的环节,在结合项目工作的同时,一定要将小论文的核心思路捋明白,这将贯穿论文前后的整个过程,一个清晰的思路将会使你在实验中少走很多弯路。二、有足够的文献支撑自己的思路在有思路之后,就需要阅读大量的参考文献,不要光看中文文献,也要阅读英文文献,目的有三个。1,验证和完善论文思路2,为自己思路寻找合适的理论方法和验证指标3,论文引言的撰写需要大量的文献支持在阅读的同时,需要整理看过文章的一些笔记,这样在撰写文章引言的时候会事办功倍。三、实验获取结果以支持论文思路作为一名理工科的学生,我们的下一步就是做实验,需要设计实验,并完成大量的实验,从实验结果来看自己的思路是否正确,如果实验结果也支持你的思路,那么恭喜你,论文基本大部分工作量都完成了;如果实验结果不好,那就需要重新设计实验或者更改思路了,这是一个周而复始的过程。四、整理文章在获得理想的实验结果以后,就需要开始着手整理文章。以理工科的文章为例,主要是有以下几点:1,引言主要是国内外研究现状,从而引出你的研究问题;2,理论方法就是你在实验中所应用的方法,引用他人的方法简单介绍,引用关键公式,自己的方法就要细写,还有一些有特色的评价指标也要加以介绍;3,实验主要是介绍自己的数据,实验流程,最主要的是实验分析,要将得到的实验结果分析到位,突出自己的亮点、优点,要将结果具体分析,与自己文章思路耦合;4,总结要具体到位,突出自己文章的特色,还有实验结果需要稍微总结,最后就是要提下自己文章的不足之处;5,参考文献都要在文章内有引用,不然就不用放了,有的中文期刊会要求引用他们期刊的论文,也有的要求必须有外文文献的引用。

本科生可以发表的期刊很多,《魅力中国》《长江丛刊》《改革与开放》《价值工程》发表要先确定1、期刊收录网站(知网、万方、维普、龙源)一般情况下知网收录的价格高于其他的,是因为知网整改后都要2版-3版起发,万方维普的大多数还是1版起发。

文章字符数,一般1版字符数在2500左右,2版的话字符大概在3800~4000左右,如果文章中有图表,需要看排版所占的字符数来计算版面,一般小图是300-600字符左右。期刊的级别(价格):省级、国家级普刊<学报和第一批第二批学术期刊<高端刊、核心、地方目录期刊(也有部分是免费的)

发表首先要根据单位的要求先确定好要发的杂志,然后根据杂志的要求来写作,必须保证原创,抄袭率不过关首先就被刷下来了,望文章都能顺利发表成功

武汉博士老师发表论文

因为这个论文引起了很多人的共鸣,大家都觉得可以从论文中找到自己的想法。

不知不觉间又到了毕业季,很多的高校的毕业生都在忙着修改论文,就在这几天,中科院博士的一篇论文走红网络,看哭了千万网友,毕业论文是一个学生对自己学业的总结,网友们在看了这篇论文纷纷表示把书念下去,不枉活一世。

熟悉毕业论文的人都知道,一般在写完论文之后还会有一部分”致谢“,这一部分就是用来感谢自己生活中对自己有帮助的同学家人导师和陌生人,就是一些对自己的论文有帮助的人,对自己写论文有构思及其作品的完成有贡献的人,我想很多人的毕业论文都差不多,一般就是感谢朋友,同学导师之类的,但是这位博士他不一样,因为致谢这一部分是论文里面相对比较轻松的部分,诚然也是有部分大学生别出心裁,写了一些让人感兴趣的事情,但是今年就有这样一位博士靠自己的毕业论文致谢部分火遍了全网,他的致谢写得并不搞笑,也并没有什么惊世骇俗的东西。 他只是平平淡淡的写下来自己的生活经历,却看出了千万的网友,网友评价到把书念下去,不枉活一世。

有人会感到疑惑是什么论文让人这么感动,其实这位中科院博士就是用很平淡的语言写下了自己二十年的求学经历,这位博士的家庭环境并不好,他出生在一个贫穷的小山村里,在他12岁的时候母亲就离家出走了,17岁的时候父亲也是遭遇车祸离世了,虽然生活很惨,但他并没有放弃,凭借着自己的努力考上了博士,靠着自己一路走来,他从西南大学到中科院自动化所,他曾经无数次觉得自己撑不下去了,但他还是赌了一把,把书念下去,然后走出去,不枉活一世。

在很多的网友看到了致谢辞之后表示上天不会辜负努力的人,有很多的网友提议拍成一部电影,让这种精神传递下去,内容可能平平无奇,但是精神上绝对是惊涛骇浪 。这真的让人心生敬佩之情。

华中科技大学博士导师胡玥五年来发表SCI论文60余篇,我觉得这件事证明了胡老师的学术水平还有指导学生的能力。因为五年来发表论文60余篇,平均每年发表12篇,这是很困难的事情,有时候撰写、投稿的流程就要将近一年,这些代表了前几年胡老师的工作也是做得很扎实,所以才会有这样的成果。

首先,胡玥老师发表了这么多论文,学术水平是备受认可的。SCI的期刊论文发表并不容易,特别是影响因子高的期刊。胡玥老师是武汉光电国家研究中心的副教授,博士生导师,从事工科类的研究。这些研究需要一定的周期,而且需要不断的实验。可以发表那么大数量的论文,证明胡老师自己也在学术界造诣颇深,而且笔耕不辍,在学术科研的路上起早贪黑地进行研究,有了很多丰硕的学术成果,才可以撰写出那么多的学术论文,并且通过同行评议被收录发表。这些论文都是胡老师这些年来学术、实验的成果,代表了这些年她的努力和艰辛。

其次,这些论文有一部分也是胡老师作为合作作者发表,带领学生完成的。在研究生阶段,有一位愿意指导自己科研出成果的老师很幸运。在老师的带领下,学生可以自由探索科学的奥妙,研究深入的课题,同时也找到科研的兴趣点,也是研究生的必经阶段。

令人惊喜的是,胡老师还是一名90后。作为年轻导师,有着学术的冲劲,希望出成果,所以才会那么努力。在国外留学完成博士学业之后,毅然回国从事教职,将自己从国外学习的知识和学术技能应用于国内的先进研究中,为我国的科技发展助力!

揭密中科院一博士论文走红的背后的秘诀:把书念下去,别让心中的灯熄灭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