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约稿、约图:首先是拍摄照片。如果有人以杂志、报纸约稿等名义,找你拍摄敏感照片,并许诺重金,那就要小心了,可能已经进入间谍策反的名单。
2、请教问题:一些在国防、部队等机构工作的人员,更容易成为间谍瞄准的对象,间谍分子通常打着请教问题的名义,套取军事情报。
3、网络兼职:在很多网上兼职背后,也藏着间谍的身影。尤其是一些在校大学生、中学生在网上求职或网聊过程中,被境外间谍盯上。最初给对方提供信息时,这些被盯上的在校学生并不知情,但有部分人在觉察对方身份后,仍因贪利而持续配合,直至被逮住。
4、打情感牌。除了经济利益的套路,不少人则是被情感牌拉下水,出于友谊或者感恩,死心塌地为境外间谍刺探军事情报。
扩展资料:
案例:
广东省航海学校专科生徐某的父母都在农村,家里生活不宽裕。2012年4月,当徐某考入某重点大学时,他在QQ群里发了一条求助帖——“寻求学费资助2000元”。
不久,一网民为“Miss Q”的人回帖,然后表示愿意提供帮助。徐某喜出望外,把银行卡号告诉对方,第二天就收到2000元人民币汇款。“Miss Q”自称是“一家境外投资咨询公司的研究员”,需要为客户“搜集解放军部队装备采购方面的期刊资料”,希望徐某协助搜集,作为资助学费的回报。徐某痛快地答应了,但没能在航海学校的图书馆找到相关资料。
2012年5月,徐某主动联系“Miss Q”,对方向他提供了一份“田野调研员”的兼职,月薪2000元。徐某所在的广东某大城市有一个军港码头和一家历史悠久的造船厂,他的“调研”工作就是到军港拍摄军事设施和军舰,到船厂观察、记录在造在修船舰的情况,并将有船舰方位标识的电子地图做成文档,提供给“Miss Q”。
23岁的徐某后来承认,做“调研员”不久,就意识到对方是搜集我军事情报的境外间谍,曾因内心极度不安主动放弃了学校的一些荣誉,但利诱当前,又难以拒绝对方。2013年5月,徐某被国家安全机关依法审查。
参考资料:人民网-广东:网络泄密案多发 间谍盯上大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