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职称论文知识库

首页 职称论文知识库 问题

谢皮罗发表的论文的名字

发布时间:

谢皮罗发表的论文的名字

一是美国的谢皮罗发现洗澡水的漩涡,得出与地球自转有关;二是英国的波义耳发现紫罗兰的变色,发明了酸碱试纸;三是奥地利的一位医生发现睡觉时眼珠的转动,得出与做梦有关。题目告诉我们:只有善于发现生活中细微的问题,不断追问,并一一解决,才能发现真理。

1洗澡水的漩涡 2紫罗兰的变色 3做梦时眼珠转动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机械工程系的系主任谢皮罗教授却敏锐地注意到每次放洗澡水时,水的漩涡总是向左旋的,也就时逆时针的! 谢皮罗紧紧抓住这个问号不放.他设计了一个碟形容器,里面灌满水,每当拔掉碟底的塞子,碟里的水也总是形成逆时针旋转的漩涡,这证明放洗澡水时漩涡朝左并非偶然,而时一种有规律的现象. 1962年.谢皮罗发表论文,认为水漩涡于地球自转有关,如果地球停止自转的话.拔掉澡盆的塞子,水不会产生漩涡.由于地球时自西向东不停地旋转,而美国又处于北半球,所以洗澡水总时逆时针方向旋转,谢皮罗由此推导出,北半球的台风.同样是朝逆时针方向旋转的,其道理于洗澡水的漩涡是一样的,他断言.如果在南半球,则恰好相反.洗澡水将会按顺时针形成漩涡.在赤道则不会形成漩涡. 谢皮罗的论文发表后,引起各国科学家的莫大兴趣,纷纷在各地进行试验,结果证明谢皮罗的论断完全正确.

有一句著名的格言:“真理诞生于100个问号之后。”这句格言本身,就是一条真理。人们都很尊敬发现真理的人。其实,真理常常就在你的身边,看你有没有一双敏锐的眼睛,有没有一个善于思索的头脑,有没有敢于坚持真理的勇气。就拿洗澡来说,可谓一件非常普通的事情。洗完澡,把浴缸的塞子一拔,水哗哗地流走,谁也不会去注意它。然而,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机械工程系的系主任谢皮罗教授,却敏锐地注意到:每次放洗澡水时,水的漩涡总是向左旋的,也就是逆时针的!谢皮罗紧紧抓住这个问号不放。他设计了一个碟形容器,里面灌满水,每当拔掉碟底的塞子,碟里的水也总是形成逆时针旋转的漩涡。这证明放洗澡水时漩涡朝左,并非偶然,而是一种有规律的现象。1962年,谢皮罗发表论文,认为这漩涡与地球自转有关。如果地球停止自转的话,拔掉澡盆的塞子,水不会产生漩涡。由于地球是自西向东不停地旋转,而美国又处于北半球,所以洗澡水总是朝逆时针方向旋转。谢皮罗由此推导出,北半球的台风,同样是朝逆时针方向旋转的,其道理与洗澡水的漩涡是一样的。他断言,如果在南半球,则恰好相反,洗澡水将按顺时针形成漩涡;在赤道,则不会形成漩涡。谢皮罗的论文发表之后,引起各国科学家的莫大兴趣,纷纷在各地进行实验,结果证明谢皮罗的论断完全正确。在60多年前,一位名叫密卡尔逊的生物学家,调查蚯蚓在地球上的分布情况,发现美国东海岸有一种正蚯蚓,欧洲西海岸同纬度地区也有正蚯蚓,但在美国西海岸却没有这种蚯蚓,他无法回答,这究竟是为什么?密卡尔逊提出的这个问题,引起了德国地质学家魏格纳的注意。当时,魏格纳正在研究大陆和海洋的起源问题。他认为,那小小的蚯蚓,活动能量很有限,无法横跨大洋,它的这种分布情况揭示了这样一个秘密:欧洲大陆与美洲大陆本来是连在一起的,后来才裂开分为两个洲。他把蚯蚓的地理分布作为例证之一,写进了他的名著《大陆和海洋的起源》一书。魏格纳从蚯蚓的分布,推论地球上大陆和海洋的形成,也正说明他的成功在于从问号中寻求真理。最为有趣的是,一位奥地利医生看到儿子睡觉时,忽然眼珠子转动起来。他感到奇怪,连忙叫醒了儿子,儿子说他刚才做了一个梦。于是这位医生想,眼珠子转动会不会与做梦有关呢?为了解开这个谜,他把儿子当成了“试验品”:每当儿子睡觉时,便守在旁边,一旦发现儿子眼珠子转动,就叫醒他。儿子总是说做了一个梦。后来,医生又细细观察了他的妻子和邻居,都发现同样的情况。于是,他写出了论文,指出当人们入睡时,如果眼珠子转动,一定是在做梦。他的论文引起了各国科学家的注意。如今,人们研究梦的生理学,使用眼珠子转动的次数、时间,来测量人做梦的次数和梦的长短。在科学史上,这样的事例岂止3个?它说明科学并不神秘,只要你见微知著,那么,当你解答了100个问号之后,必能发现真理。

谢皮罗发表的论文

意思就是真理来源于不断的探索和询问而得来的!

复制的你看可以吗? 有一句著名的格言:“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这句格言本身,也是真理. 人们总是很尊敬发现真理的入.其实,要发现真理,说难也不难.说容易并不容 易.真理常常就在你的身边,看你有没有一双敏锐的眼睛.看你有没有一个善于思考 的脑子,看你有没有敢于坚持真理的勇气. 纵观干百年来的科学技术发展史.那些定理,定律、学说的发现者、创立者,差不 多都很善于从细小、司空见惯的自然现象中看出问题,追根求源,终于把“?”拉直,变 成“!”,找到了真理.首先概括地指出千百年来的科学技术发展史上,科学真理的发现, 那些定理、定律、学说都是在发现者、创造者解答了“一百个问号之后”才获得的。 然后,由此引出科学发展史上的三个有代表性的事例。第一个事例是谢皮罗教授从 洗澡水的漩涡中发现问题,通过反复的试验和研究,发现水的漩涡的旋转方向和地 球的自转有关。第二个事例是英国的著名化学家波义耳偶然发现盐酸会使花瓣变红, 继而进行了许多实验,终于发明了酸碱试纸。第三个事例是奥地利医生从儿子做梦 时眼珠转动这个现象,经过反复观察和分析,推断出凡睡者眼珠转动时都表示在做 梦的普遍规律。最后对三个典型事例作总结,强调这三个事例“都是很平常的事情”, 却都发现了真理。因此,只要有“打破砂锅问到底”的精神,就一定能“从中有所发现, 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成就”。科学并不神秘,也不遥远,关键在于“知微见著”, 不断探索,善于独立思考,具有锲而不舍的精神。 就拿洗澡来说,是一件非常普通的事情.洗完澡,把浴缸的塞子一拔.水哗哗地 流走……然而.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机械工程系的系主任谢皮罗教授,却敏锐地注意 到:每次放掉洗澡水时,水的旋涡总是向左旋的,也就是逆时针的! 这是为什么呢?谢皮罗紧紧抓住这个问号不放.他设计了一个碟形容器,里面 灌满水,每当拔掉碟底的塞子,碟里的水也总是形成逆时针旋转的游涡.这证明放洗 澡水时漩涡朝左,井非偶然,而是一种有规律的现象. 1962年.谢皮罗发表了论文.认为这漩涡与地球自转有关。如果地球停止自转 的话.拔掉澡盆的塞子,不会产生漩涡.由于地球不停地自西向东旋转,而美国处于 北半球,便使洗澡水朝逆时针方向旋转。 谢皮罗认为,北半球的台风都是逆时针方向旋转,其道理与洗澡水的旋涡是一样 的.他断言,如果在南半球则恰好相反,洗澡水将按顺时针形成旋涡;在赤道,则不会 形成漩涡! 谢皮罗的论文发表之后,引起各国科学家莫大兴趣,纷纷在各地进行实验,结果 证明谢皮罗的论断完全正确. 谢皮罗教授从洗澡水的漩涡,联想到地球的自转问题,联想到台风的方向问题. 并作出了合乎逻辑的推理,这正是他目光敏悦.善于思索的体现。最为有趣的是一位奥地利医生,看到儿子睡觉时,忽然眼珠子转动起来,他感到很 奇怪,连忙叫醒了儿子,儿子说他刚才微了一个梦. 这位医生想,眼珠子转动会不会与做梦有关呢? 于是,他把儿子当成了“试验品”:每当儿子睡觉时,他便守在旁边,一旦发现儿 子眼珠子转动,就叫醒儿子,儿子总是说做了一个梦. 医生又细细地观察他的妻子,后来又观察了邻居,都发现同样的情况.于是,他 写出了论文.指出了当人的眼珠子转动时,表示睡者在做梦. 他的论文引起了各国科学家的注意.如今,人们研究梦的生理学,用眼珠子转动 的次数、转动时间,测量人做梦的次,梦的长短. 洗澡水的漩涡、蚯蚓的分布、做梦,这些都是很平常的事情,然而,善于“打破砂 锅问到底”的人,却从中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前进. 在科学史上,这样的事例岂止三个?它说明科学并不神秘,科学并不遥远,只要 你见微知著,那么,当你解答了一百个问号之后,必能发现真理. 无独有偶,在60多年前,一位名叫密卡尔逊的生物学家.调查了蚯蚓在地球上的 分布情况。他指出,美国东海岸有一种正蚯蚓,而欧洲西海岸同纬度地区也有正蚯 蚓,在美国西海岸却没有这种蚯蚓。密卡尔逊无法回答这是为什么. 密卡尔逊的论文,引起了德国地质学家魏格纳的注意。当时,魏格纳正在研究大 陆和海洋的起源问题.他认为,那小小的蚯蚓,活动能力很有限,无法跨渡大洋,它的 这种分布情况正好说明欧洲大陆与美洲大陆本来是连在一起的,后来裂开了,分为两 个洲.他把蚯蚓的地理分布,作为例证之一,写进了他的名著《大陆和海洋的起源》 一书. 魏格纳从蚯蚓的分布,推论地球上大陆和海洋的形成,这证明:他的成功在于从问号中寻求真理。 洗完澡拔掉澡盆里的塞子,在地里见到蚯蚓,睡觉时做梦,这些都是很平常的事情。对于普通人来说,可以用“司空见惯”四个字来形容。然而,善于“打破砂锅问到底”的人,从司空见惯的事物中偶然地发现重要的线索,居然把澡盆里的漩涡跟地球自转相联系,居然把蚯蚓的分布跟地球上大陆和海洋的起源相联系,居然对睡梦中眼珠子的转动进行观察和测量……他们从看似平常的事情中,用敏锐的眼睛看到常人所不注意的细节,用丰富的联想力进行常人所意想不到的深邃的思索,终于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前进。这偶然之中,其实隐藏着必然。化偶然为必然,那就是把一百个问号拉直!追求真理需要了解各种问题,而真理却一直在那里等着你来掌握它。诸如有能力就会有显现,有一点火花就能显现亮光,而有全能的神就能造就动人的世界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你问了一百个问号以后,你就会得到真理,这是这句话的字面意思,而他的真正意思是:你经过不断的探索追求之后得出来的答案,那就是真理。

这问题你可以看一下叶永烈先生的《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这篇文章,意思是真理是需要不断地探索和寻求,要有敏锐的眼睛,善于孜孜不倦地探索并发现。这篇文章原文如下: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叶永烈 有一句著名的格言:“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其实,这句格言本身,也是真理。 人们总是很尊敬发现真理的人。其实,要发现真理,说难也不难,说容易并不容易。真理常常就在你的身边,从你身边擦肩而过。你能不能成为真理的发现者,这要看你有没有一双敏锐的眼睛,看你有没有一个善于思考的脑子,看你有没有敢于坚持真理的勇气,看你能不能从偶然中抓住必然。 科学上的定理、定律、学说,都是客观真理。纵观千百年来的科学技术发展史,那些定理、定律、学说的发现者、创立者,差不多都很善于从偶然的以至司空见惯的自然现象中看出问题,追根求源,终于把“?”拉直,变成“!”,找到了真理。 就拿洗澡来说,是一件非常普通的事情。洗完澡,把浴缸的塞子一拔,水哗哗地流走……然而,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机械工程系的系主任谢皮罗教授,却敏锐地注意到:每次放掉洗澡水时,水的漩涡总是向左旋的,也就是逆时针的! 这是为什么呢?谢皮罗紧紧抓住这个问号不放。他设计了一个碟形容器,里面灌满水,每当拔掉碟底的塞子,碟里的水也总是形成逆时针旋转的漩涡。这证明放洗澡水时漩涡朝左,并非偶然,而是一种有规律的现象。 一九六二年,谢皮罗发表了论文,认为这漩涡与地球自转有关。如果地球停止自转的话,拔掉澡盆的塞子,不会产生漩涡。由于地球不停地自西向东旋转,而美国处于北半球,便使洗澡水朝逆时针方向旋转。 谢皮罗认为,北半球的台风都是逆时针方向旋转,其道理与洗澡水的漩涡是一样的。他断言,如果在南半球则恰好相反,洗澡水将按顺时针形成漩涡;在赤道则不会形成漩涡! 谢皮罗的论文发表之后,引起各国科学家的莫大兴趣,纷纷在各地进行实验,结果证明谢皮罗的论断完全正确。 谢皮罗教授从洗澡水的漩涡,联想到地球的自转问题,联想到台风的方向问题,并作出了合乎逻辑的推理,这正是他目光敏锐、善于思索的体现。 无独有偶。在六十多年前,一位名叫密卡尔逊的生物学家,调查了蚯蚓在地球上的分布情况。他指出,美国东海岸有一种正蚯蚓,而欧洲西海岸同纬度地区也有正蚯蚓,在美国西海岸却没有这种蚯蚓。密卡尔逊无法回答这是为什么? 密卡尔逊的论文,引起了德国地质学家魏格纳的注意。当时,魏格纳正在研究大陆和海洋的起源问题。他认为,那小小的蚯蚓,活动能力很有限,无法跨渡大洋,它的这种分布情况正是说明欧洲大陆与美洲大陆本来是连在一起的,后来裂开了,分为两个洲。他把蚯蚓的地理分布,作为例证之一,写进了他的名著《大陆和海洋的起源》一书。 魏格纳从蚯蚓的分布,推论地球上大陆和海洋的形成,这也正是说明他的成功在于从问号中寻求真理。 最有趣的是一位奥地利医生,看到儿子睡觉时,忽然眼珠子转动起来。他感到奇怪,连忙叫醒了儿子,儿子说他刚才做了一个梦。 这位医生想,眼珠子转动会不会与做梦有关呢? 于是,他把儿子当成了“试验品”:每当儿子睡觉时,他便守在旁边。一旦发现儿子眼珠子转动,就叫醒儿子,儿子总是说做了一个梦。 医生又细细地观察他的妻子,后来又观察了邻居,都发现同样的情况。于是,他写出了论文,指出了当人的眼珠子转动时,表示睡者在做梦。 他的论文引起各国科学家的注意。如今,人们研究梦的生理学,用眼珠子转动的次数,转动时间,测量人做梦的次数、梦的长短。 洗完澡拔掉澡盆里的塞子,在地里见到蚯蚓,睡觉时做梦,这些都是很平常的事情。对于普通人来说,可以用“司空见惯”四个字来形容。然而,善于“打破砂锅问到底”的人,从司空见惯的事物中偶然地发现重要的线索,居然把澡盆里的漩涡跟地球自转相联系,居然把蚯蚓的分布跟地球上大陆和海洋的起源相联系,居然对睡梦中眼珠子的转动进行观察和测量……他们从看似平常的事情中,用敏锐的眼睛看到常人所不注意的细节,用丰富的联想力进行常人所意想不到的深邃的思索,终于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前进。这偶然之中,其实隐藏着必然。化偶然为必然,那就是把一百个问号拉直! 本书编著者孙永旭先生,同样具有一双敏锐的目光。他从科学史上的大量的史例中,观察到“偶然”和“必然”之间的内在联系,着意遴选了一百个例子,写成这本书。这一百个故事,一百遍生动地道出了那句著名的格言: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一九九七年三月六日 于上海“沉思斋”

谢皮罗发表论文

这种现象与地球的自转有关,也称为科里奥利力,科里奥利力(Coriolis force)简称为科氏力,是对旋转体系中进行直线运动的质点由于惯性相对于旋转体系产生的直线运动的偏移的一种描述。科里奥利力来自于物体运动所具有的惯性。北半球物体在运动中,会产生向右偏转的应力分量,主要表现为顺时针旋转;南半球正好相反。

你问了一百个问号以后,你就会得到真理,这是这句话的字面意思,而他的真正意思是:你经过不断的探索追求之后得出来的答案,那就是真理。

波义耳女友去世后,他一直把女友最爱的紫罗兰花带在身边。在一次紧张的实验中,放在实验室内的紫罗兰,被溅上了浓盐酸,爱花的波义耳急忙把冒烟的紫罗兰用水冲洗了一下,然后插在花瓶中。过了一会波义耳发现深紫色的紫罗兰变成了红色的。这一奇怪的现象促使他进行了许多花木与酸碱相互作用的实验。由此他发现了大部分花草受酸或碱作用都能改变颜色,其中以石蕊地衣中提取的紫色浸液最明显,它遇酸变成红色,遇碱变成蓝色。利用这一特点,波义耳用石蕊浸液把纸浸透,然后烤干,这就制成了实验中常用的酸碱试纸——石蕊试纸。也是在这一类实验中,波义耳发现五倍子水浸液和铁盐在一起,会生成一种不生沉淀的黑色溶液。这种黑色溶液久不变色,于是他发明了一种制取黑墨水的方法,这种墨水几乎用了一个世纪。在实验中,波义耳发现,从硝酸银中沉淀出来的白色物质,“如果暴露在空气中,就会变成黑色。这一发现,为后来人们把硝酸银、氯化银、溴化银用于照相术上,做了先导性工作

这问题你可以看一下叶永烈先生的《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这篇文章,意思是真理是需要不断地探索和寻求,要有敏锐的眼睛,善于孜孜不倦地探索并发现。这篇文章原文如下: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叶永烈 有一句著名的格言:“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其实,这句格言本身,也是真理。 人们总是很尊敬发现真理的人。其实,要发现真理,说难也不难,说容易并不容易。真理常常就在你的身边,从你身边擦肩而过。你能不能成为真理的发现者,这要看你有没有一双敏锐的眼睛,看你有没有一个善于思考的脑子,看你有没有敢于坚持真理的勇气,看你能不能从偶然中抓住必然。 科学上的定理、定律、学说,都是客观真理。纵观千百年来的科学技术发展史,那些定理、定律、学说的发现者、创立者,差不多都很善于从偶然的以至司空见惯的自然现象中看出问题,追根求源,终于把“?”拉直,变成“!”,找到了真理。 就拿洗澡来说,是一件非常普通的事情。洗完澡,把浴缸的塞子一拔,水哗哗地流走……然而,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机械工程系的系主任谢皮罗教授,却敏锐地注意到:每次放掉洗澡水时,水的漩涡总是向左旋的,也就是逆时针的! 这是为什么呢?谢皮罗紧紧抓住这个问号不放。他设计了一个碟形容器,里面灌满水,每当拔掉碟底的塞子,碟里的水也总是形成逆时针旋转的漩涡。这证明放洗澡水时漩涡朝左,并非偶然,而是一种有规律的现象。 一九六二年,谢皮罗发表了论文,认为这漩涡与地球自转有关。如果地球停止自转的话,拔掉澡盆的塞子,不会产生漩涡。由于地球不停地自西向东旋转,而美国处于北半球,便使洗澡水朝逆时针方向旋转。 谢皮罗认为,北半球的台风都是逆时针方向旋转,其道理与洗澡水的漩涡是一样的。他断言,如果在南半球则恰好相反,洗澡水将按顺时针形成漩涡;在赤道则不会形成漩涡! 谢皮罗的论文发表之后,引起各国科学家的莫大兴趣,纷纷在各地进行实验,结果证明谢皮罗的论断完全正确。 谢皮罗教授从洗澡水的漩涡,联想到地球的自转问题,联想到台风的方向问题,并作出了合乎逻辑的推理,这正是他目光敏锐、善于思索的体现。 无独有偶。在六十多年前,一位名叫密卡尔逊的生物学家,调查了蚯蚓在地球上的分布情况。他指出,美国东海岸有一种正蚯蚓,而欧洲西海岸同纬度地区也有正蚯蚓,在美国西海岸却没有这种蚯蚓。密卡尔逊无法回答这是为什么? 密卡尔逊的论文,引起了德国地质学家魏格纳的注意。当时,魏格纳正在研究大陆和海洋的起源问题。他认为,那小小的蚯蚓,活动能力很有限,无法跨渡大洋,它的这种分布情况正是说明欧洲大陆与美洲大陆本来是连在一起的,后来裂开了,分为两个洲。他把蚯蚓的地理分布,作为例证之一,写进了他的名著《大陆和海洋的起源》一书。 魏格纳从蚯蚓的分布,推论地球上大陆和海洋的形成,这也正是说明他的成功在于从问号中寻求真理。 最有趣的是一位奥地利医生,看到儿子睡觉时,忽然眼珠子转动起来。他感到奇怪,连忙叫醒了儿子,儿子说他刚才做了一个梦。 这位医生想,眼珠子转动会不会与做梦有关呢? 于是,他把儿子当成了“试验品”:每当儿子睡觉时,他便守在旁边。一旦发现儿子眼珠子转动,就叫醒儿子,儿子总是说做了一个梦。 医生又细细地观察他的妻子,后来又观察了邻居,都发现同样的情况。于是,他写出了论文,指出了当人的眼珠子转动时,表示睡者在做梦。 他的论文引起各国科学家的注意。如今,人们研究梦的生理学,用眼珠子转动的次数,转动时间,测量人做梦的次数、梦的长短。 洗完澡拔掉澡盆里的塞子,在地里见到蚯蚓,睡觉时做梦,这些都是很平常的事情。对于普通人来说,可以用“司空见惯”四个字来形容。然而,善于“打破砂锅问到底”的人,从司空见惯的事物中偶然地发现重要的线索,居然把澡盆里的漩涡跟地球自转相联系,居然把蚯蚓的分布跟地球上大陆和海洋的起源相联系,居然对睡梦中眼珠子的转动进行观察和测量……他们从看似平常的事情中,用敏锐的眼睛看到常人所不注意的细节,用丰富的联想力进行常人所意想不到的深邃的思索,终于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前进。这偶然之中,其实隐藏着必然。化偶然为必然,那就是把一百个问号拉直! 本书编著者孙永旭先生,同样具有一双敏锐的目光。他从科学史上的大量的史例中,观察到“偶然”和“必然”之间的内在联系,着意遴选了一百个例子,写成这本书。这一百个故事,一百遍生动地道出了那句著名的格言: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一九九七年三月六日 于上海“沉思斋”

华罗庚发表的论文的名字

华罗庚于1910年生于江苏省金坛县一个小商人家庭。 1925年,初中毕业后就因家境贫困无法继续升学。1928年,18岁的华罗庚在他的数学老师王维克的推荐下,到金坛中学担任庶务员。然而不幸,他在这年患了伤寒症,卧床达五个月之久,从此左腿瘫痪。但他并不悲观、气馁,而是顽强地发奋自学。有一次,他发现苏家驹教授关于五次代数方程求解的一篇论文中有误:一个十二阶行列式的值算得不对,于是他把自己的计算结果和看法写成题为《苏家驹之代数的五次方程式解法不能成立的理由》的文章,投寄给上海《科学》杂志社。1930年,此文在《科学》杂志上发表,这时华罗庚年仅20岁。就是这篇论文,完全改变了华罗庚以后的生活道路。当时正在清华大学担任数学系主任的熊庆来看到了这篇论文后,大为赞赏。到处打听华罗庚是哪个大学的教授,大家都说不知道。碰巧数学系有位教员名叫唐培经,知道华罗庚这个人。他告诉熊庆来,说华罗庚并不是什么大学教授,而只是一个自学青年。熊庆来爱才心切,并不在乎学历,当即托唐培经邀请华罗庚来清华大学工作。1931年,唐培经拿着华罗庚寄来的照片到北京前门火车站去接由金坛北上的华罗庚。华罗庚,这位未来的大数学家,当时就是这样拖着残腿、柱着拐仗走进了清华园。起初,他在数学系当助理员,经管收发信函兼打字,并保管图书资料。他一边工作,一边自学。熊庆来还让他经常跟学生一道去教室听课。勤奋好学的华罗庚只用了一年时间,就把大学数学系的全部课程学完了,学问大有长进。熊庆来对这位年轻人十分器重,有时碰到了复杂的计算也会大声喊道:“华罗庚,过来一下,帮我算算这道题!”两年后,华罗庚被破格提升为助教,继而升为讲师。后来,熊庆来又选送他去英国剑桥大学深造。1938年,华罗庚回国,任西南联大教授,年仅28岁。华罗庚后来成为世界著名的数学家,在数论、矩阵几何学、典型群、自守函数论、多个复变数函数论、偏微分方程等很多领域都作出了卓越的贡献。他著有论文二百余篇、专著十本,成为美国科学院国外院士,法国南锡大学与香港中文大学荣誉博士。他的名字已进入美国华盛顿斯密司一宋尼博物馆,并被列为芝加哥科学技术博物馆中当今八十八个数学伟人之一。 1936年,经熊庆来教授推荐,华罗庚前往英国,留学剑桥。20世纪声名显赫的数学家哈代,早就听说华罗庚很有才气,他说:“你可以在两年之内获得博士学位。”可是华罗庚却说:“我不想获得博士学位,我只要求做一个访问者。”“我来剑桥是求学问的,不是为了学位。”两年中,他集中精力研究堆垒素数论,并就华林问题、他利问题、奇数哥德巴赫问题发表18篇论文,得出了著名的“华氏定理”,向全世界显示了中国数学家出众的智慧与能力。 1946年,华罗庚应邀去美国讲学,并被伊利诺大学高薪聘为终身教授,他的家属也随同到美国定居,有洋房和汽车,生活十分优裕。当时,不少人认为华罗庚是不会回来了。 新中国的诞生,牵动着热爱祖国的华罗庚的心。1950年,他毅然放弃在美国的优裕生活,回到了祖国,而且还给留美的中国学生写了一封公开信,动员大家回国参加社会主义建设。他在信中坦露出了一颗爱中华的赤子之心:“朋友们!梁园虽好,非久居之乡。归去来兮……为了国家民族,我们应当回去……”虽然数学没有国界,但数学家却有自己的祖国。 华罗庚从海外归来,受到党和人民的热烈欢迎,他回到清华园,被委任为数学系主任,不久又被任命为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所长。从此,开始了他数学研究真正的黄金时期。他不但连续做出了令世界瞩目的突出成绩,同时满腔热情地关心、培养了一大批数学人才。为摘取数学王冠上的明珠,为应用数学研究、试验和推广,他倾注了大量心血。 据不完全统计,数十年间,华罗庚共发表了152篇重要的数学论文,出版了9部数学著作、11本数学科普著作。他还被选为科学院的国外院士和第三世界科学家的院士。 从初中毕业到人民数学家,华罗庚走过了一条曲折而辉煌的人生道路,为祖国争得了极大的荣誉。

华罗庚(1910.11.12—1985.6.12), 出生于江苏常州金坛区,祖籍江苏丹阳。数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美国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联邦德国巴伐利亚科学院院士。中国第一至第六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

他是中国解析数论、矩阵几何学、典型群、自守函数论与多元复变函数论等多方面研究的创始人和开拓者,并被列为芝加哥科学技术博物馆中当今世界88位数学伟人之一。国际上以华氏命名的数学科研成果有“华氏定理”、“华氏不等式”、“华—王方法”等。

扩展资料:

华罗庚为中国数学发展作出的贡献,被誉为“中国现代数学之父”,“中国数学之神”,“人民数学家”。

在国际上享有盛誉的数学大师,他的名字在美国施密斯松尼博物馆与芝加哥科技博物馆等著名博物馆中,与少数经典数学家列在一起,被列为“芝加哥科学技术博物馆中当今世界88位数学伟人之一”。

1948年当选为中央研究院院士。1955年被选聘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1982年当选为美国科学院外籍院士。1983年被选聘为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1985年当选为德国巴伐利亚科学院院士。被授予法国南锡大学、香港中文大学与美国伊利诺伊大学荣誉博士。

建国六十年来,“感动中国一百人物之一”。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华罗庚

参考资料来源:中国网-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华罗庚

此科学非彼科学。你提到的这个《科学》是中国国内的中文刊,后一个《科学》是国外的英文刊。具体情况:苏家驹潜心数学研究,1929年,他在上海《学艺》七卷上发表了《代数式的五次方程之解法》,华罗庚发现此文有一处计算差错,便写出《苏家驹之代数的五次方程式解法不能成立的理由》的论文,刊载于上海《科学》杂志1931年第2期的第 307 页。

华罗庚 国际数学大师。他为中国数学的发展作出了无与伦比的贡献。华罗庚先生早年的研究领域是解析数论,他在解析数论方面的成就尤其广为人知,国际间颇具盛名的“中国解析数论学派”即华罗庚开创的学派,该学派对于质数分布问题与哥德巴赫猜想作出了许多重大贡献。他在多复变函数论、矩阵几何学方面的卓越贡献,更是影响到了世界数学的发展,也有国际上有名的“典型群中国学派”,华罗庚先生在多复变函数论,典型群方面的研究领先西方数学界10多年,这些研究成果被著名的华裔国际数学家丘成桐高度称赞。他是难以比拟的天才。主要成就华氏定理 40年代,解决了高斯完整三角和的估计这一历史难题,得到了最佳误差阶估计;华罗庚 回忆录照片(20张)对G.H.哈代与J.E.李特尔伍德关于华林问题及E.赖特关于塔里问题的结果作了重大的改进,三角和研究成果被国际数学界称为“华氏定理”。 倡导应用数学与计算机的研制,曾出版《统筹方法平话》、《优选学》等多部著作并亲自在中国推广应用。与王元教授合作在近代数论方法应用研究方面获重要成果,被称为“华-王方法”。在发展数学教育和科学普及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发表研究论文200多篇,并有专著和科普性著。其他方面 在代数方面,证明了历史长久遗留的一维射影几何的基本定理;给出了体的正规子体一定包含在它的中心之中这个结果的一个简单而直接的证明,被称为嘉当-布饶尔-华定理。 其专著《堆垒素数论》系统地总结、发展与改进了哈代与李特尔伍德圆法、歌曲《华罗庚的脚印》截图照(12张)维诺格拉多夫三角和估计方法及他本人的方法,发表40余年来其主要结果仍居世界领先地位,先后被译为俄、匈、日、德、英文出版,成为20世纪经典数论著作之一。 其专著《多复变典型域上的调和分析》以精密的分析和矩阵技巧,结合群表示论,具体给出了典型域的完整正交系,从而给出了柯西与泊松核的表达式,获中国自然科学奖一等奖。他是中国解析数论、矩阵几何学、典型群、自守函数论等多方面研究的创始人和开拓者。 华罗庚一生为我们留下了十部专著:《堆垒素数论》、《指数和的估价及其在数论中的应用》、《多复变函数论中的典型域的调和分析》、《数论导引》、《典型群》(与万哲先合著)、《从单位圆谈起》、《数论在近似分析中的应用》(与王元合著)、《二阶两个自变数两个未知函数的常系数线性偏微分方程组》(与他人合著)、《优选学》及《计划经济范围最优化的数学理论》,其中八部为国外翻译出版,已列入20世纪数学的经典著作之列。 此外,还有学术论文150余篇,科普作品《优选法评 话及其补充》、《统筹法评话及补充》等,辑为《华罗庚科普著作选集》。 在代数方面,证明了历史长久遗留的一维射影几何的基本定理;给出了体的正规子体一定包含在它的中心之中这个结果的一个简单而直接的证明,被称为嘉当—布饶尔—华定理。 其专著《堆垒素数论》系统地总结、发展与改进了哈代与李特尔伍德圆法、维诺格拉多夫三角和估计方法及他本人的方法,发表40余年来其主要结果仍居世界领先地位,先后被译为俄文、匈文、日文、德文、英文出版,成为20世纪经典数论著作之一。同行评价 著名数学家劳埃尔·熊飞儿德说:“他的研究范围之广,堪称为世界上名列前茅的数学家之一。受到他直接影响的人也许比受历史上任何数学家直接影响的人都多”, “华罗庚的存在堪比任何一位大数学家卓越的价值。” 哈贝斯坦:“华罗庚是他这个时代的国际领袖数学家之一。” 克拉达:“华罗庚形成中国数学。” 美国数论学家莱麦尔说:“华罗庚有抓住别人最好的工作的不可思议的能力,并能准确地指出这些结果可以改进的方法。他有自己的技巧,他广泛阅读并掌握了20世纪数论的所有制高点,他的主要兴趣是改进整个领域,他试图推广他所遇到的每一个结果。” 王元先生说,从数学领域来说,大致分为两个:一个是分析,一个是代数。绝大多数的数学家一般只在其中一个领域里做出贡献,比如我自己,就是在分析方面;但华罗庚却在两方面都有很大的贡献。另外一方面,数学又分成纯粹数学和应用数学,华罗庚也是同时在这两方面都有很大贡献。 “我没有元老他们这么幸运,能够成为华老的入室弟子”,在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数学家杨乐看来,没有成为华老正式的徒弟是一生的遗憾,“但在数学研究的道路上,华老确实深深地影响着我”。 美国著名数学史家贝特曼著文称:“华罗庚是中国的爱因斯坦,够成为全世界所有著名科学院院士”。 被列为芝加哥科学技术博物馆中当今世界88位数学伟人之一。 被誉为“人民科学家”。大师生平 俗话说得好:“温室里难开出鲜艳芬芳耐寒傲雪的花儿,人只有经过苦难磨练才有望获得成功。” 1924年金坛中学初中毕业,但因家境不好,读完初中后,便不得不退学去当店员。 18岁时患伤寒病,造成左腿残疾。 19岁发表《苏家驹之代数的五次方程解法不能成立之理由》 1930年后在清华大学任教。 1936年赴英国剑桥大学访问、学习。 1938年回国后任西南联合大学教授。 1946年赴美国,任普林斯顿数学研究所研究员、普林斯顿大学和伊利诺斯大学教授,1950年回国。 历任清华大学教授,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应用数学研究所所长、名誉所长,中国数学学会理事长、名誉理事长,全国数学竞赛委员会主任,美国国家科学院国外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联邦德国巴伐利亚科学院院士。 1955年被选聘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 中国科学院物理学数学化学部副主任、副院长,主席团成员,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数学系主任、副校长,中国科协副主席,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员等职。曾任一至六届全国人大常务委员,六届全国政协副主席。曾被授予法国南锡大学、香港中文大学和美国伊利诺斯大学荣誉博士学位。主要从事解析数论、矩阵几何学、典型群、自守函数论、多复变函数论、偏微分方程、高维数值积分等领域的研究与教授工作并取得突出成就。40年代,解决了高斯完整三角和的估计这一历史难题,得到了最佳误差阶估计(此结果在数论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对G·H·哈代与J·E·李特尔伍德关于华林问题及E·赖特关于塔里问题的结果作了重大的改进,至今仍是最佳纪录。 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他把数学方法应用于实际,筛选出以提高工作效率为目标的优选法和统筹法,取得显著经济效益。 1954,1958,1974年均被邀请到国际数学大会作报告(这是很高的荣誉),可惜均未被批准。 1985年6月12日在访日期间心脏病突发,在日本东京的大学讲坛猝然倒地,结束了他为祖国数学事业贡献不止的一生。 华罗庚同志是当代自学成才的科学巨匠,是世界著名的数学大师。他是中国解析数论、典型群、矩阵几何学、自守函数论与多复变函数论等很多方面研究的创始人与开拓者。为以后矩阵几何学等,作下了奠基。曾获荣誉 “中国数学之神”, “中国现代数学之父”, “人民数学家”。 华罗庚、钱三强被认为是中国计算机界的两位功勋科学家,都作出了重大贡献。数论大师,多复变函数论和矩阵几何的开拓者。 华罗庚是在国际上享有盛誉的数学大师,他的名字在美国施密斯松尼博物馆与芝加哥科技博物馆等著名博物馆中,与少数经典数学家列在一起。他被选为美国科学院国外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联邦德国巴伐利亚科学院院士。又被授予法国南锡大学、香港中文大学与美国伊利诺伊大学荣誉博士。 1954,1958,1974年均被邀请到国际数学大会作报告(这是极高的荣誉),可惜均未被批准。 开创中国数学学派,并带领达到世界一流水平。培养出众多优秀青年,如王元、陈景润、万哲先、陆启铿、龚升等等,不少已成为世界级的名家了。 建国六十年来,“感动中国一百人物之一”。

格罗皮乌斯发表的论文

格罗皮乌斯积极提倡建筑设计与工艺的统一,艺术与技术的结合,讲究功能、技术和经济效益。他的建筑设计讲究充分的采光和通风,主张按空间的用途、性质、相互关系来合理组织和布局,按人的生理要求、人体尺度来确定空间的最小极限等。 格罗皮乌斯利用机械化大量生产建筑构件和预制装配的建筑方法。他还提出一整套关于房屋设计标准化和预制装配的理论和办法。格罗皮乌斯发起组织现代建筑协会,传播现代主义建筑理论,对现代建筑理论的发展起到一定作用。其代表作是1965年完成的《新建筑学与包豪斯》。1886年,密斯生于德国亚琛,原名MariaLudwigMichael,建立自己的实验室之后便更名为密斯·凡·德·罗(MiesvanderRohe),vanderRohe是他母亲的姓。密斯在1908-1911年间与著名建筑大师彼得·贝伦斯一起工作,后来,他又采纳了包豪斯建筑学派的风格,并继承了瓦尔特·格罗皮乌斯(WalterGropius)遗留的风格。1938-1958年任芝加哥阿莫尔学院(后改名伊利诺工学院)建筑系主任。1927 白森毫夫公寓大楼(Weissenhof Apartment Building) 1928 德国克雷费尔德朗格住宅(Lange House Krefeld, Germany) 1929 西班牙巴塞罗那博览会德国馆(Barcelona Pavilion) 路德维希·密斯·凡·德·罗作品1930 捷克斯洛伐克布尔诺(Tugendhat House, Brno) 1933 德国柏林 密斯·凡·德·罗住宅(Mies van der Rohe House Berlin) 1946 美国伊利诺斯州普莱诺 范士沃斯住宅(Farnsworth House Plano, IL) 1948 湖滨公寓(Lake Shore Drive Apartments) 1952 美国伊利诺工学院建筑及设计系馆(Chapel of Saint Savior IIT) 1956 美国伊利诺理工学院 皇冠厅(Crown Hall IIT) 1959 纽约西格拉姆大厦(Seagram Building New York, NY) 1968 梅隆 科技馆(Mellon Hall of Science) 1968 德国柏林新国家美术馆还有康定斯基、美国人费宁格、瑞士人克利和伊顿等人

格罗皮乌斯的设计理念是充分的采光和通风,主张按空间的用途、性质、相互关系来合理组织和布局,按人的生理要求、人体尺度来确定空间的最小极限等。格罗皮乌斯代表作是1965年完成的《新建筑学与包豪斯》。

格罗皮乌斯积极提倡建筑设计与工艺的统一,艺术与技术的结合,讲究功能、技术和经济效益。这些观点首先体现在法古斯工厂和1914年科隆展览会展出的办公楼中。

格罗皮乌斯在美国广泛传播包豪斯的教育观点、教学方法和现代主义建筑学派理论,促进了美国现代建筑的发展,为各国建筑界所推崇。

早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前,格罗皮乌斯就开始陆续提出了自己的建筑观点,他的思想从 20 年代到 50 年代在各国建筑师中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他认为建筑要随着时代向前发展,必须创造这个时代的新建筑。“旧社会在机器的冲击之下破碎了,新社会正在形成之中。在我们的设计工作中,重要的是不断地发展,随着生活的变化而改变表现方式,决不是形式地追求‘风格特征’。”

1910 年,他提议建立用工业化方法供应住房的机构,指出用相同的材料和工厂预制件可以经济而快速地建设住宅。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