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职称论文知识库

首页 职称论文知识库 问题

微塑料发表论文

发布时间:

微塑料发表论文

塑料袋因为它的轻便和实用,曾经被一度当成是最伟大的发明,但是后来我们发现塑料制品在自然界中极其难以降解,它们造就了地球上的白色垃圾,不仅是这些肉眼可见的垃圾,微塑料正在逐渐的入侵我们的身体,把我们变成“塑料人”。

2004年,英国普利茅斯大学的汤普森科研团队首次提出“微塑料”的概念,并把相关的研究论文发表在《科学》期刊上,从大小上来看,一般直径小于5mm的塑料颗粒被称为微塑料。

一直以来我们认为微塑料在海洋生态系统中存在的比较多,3月25日来自荷兰阿姆斯特丹自由大学的一个科研团队,招募了25名志愿者,对他们的血液样本进行研究,发现其中17名志愿者的血液样本中含有可以量化的微塑料,平均值在1.6微克,他们的研究结果发表在环境领域的顶级期刊《Environment International》上。

4月7日英国赫尔大学的一个科研团队在环境领域期刊《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上发表了一项研究,他们首次在活人的肺部深处发现微塑料的存在。该研究小组获取了13个肺部样本,在其中的11个上发现了微塑料的存在。

这些微塑料主要分为三大类:PET(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占据50%左右,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矿泉水瓶,各种饮料瓶,都是PET;第二种是PS(聚苯乙烯),常见的如泡沫般或者饭盒,占据了36%左右;第三种就是PE(聚乙烯),也就是以前很常见的塑料袋制品,白色垃圾的主要成员,目前已经是被禁止或者限制使用。

实际上远不止如此,在人类的胎盘、粪便中都曾发现过微塑料的存在,尤其是胎儿体内的微塑料含量远超成年人,科学家认为这可能跟塑料奶瓶的使用有关。

人类的快速发展对于塑料制品的依赖也越来越重,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已经离不开这些塑料制品,到目前为止人类累计生产的塑料制品甚至要超百亿吨,被循环回收利用的不足10%,剩余的大部分都被丢弃在大自然中,尤其是海洋生态系统,人类已经在很多不可思议的地方发现它们的存在。

01、人迹罕至的深渊却已经是塑料垃圾的天地

地球上最深的马里亚纳海沟,深度超过1.1万米,它位于马里亚纳群岛,这样的深渊本该是人迹罕至的地方,但是随着人类 科技 的发展我们已经能够深入到马里亚纳海沟的海床之上,早在2019就有探险家在马里亚纳海沟的海床上发算了塑料垃圾的存在,而科学技术通过对海水样本探测也发现了浓度较大的微塑料存在。

02、南极发现微塑料

南极和北极这种极端环境被称作地球上的最后一片净土,因为特殊的气候环境,不适合人类的长久居住,可以说是最人迹罕至的地方。但是科学家却在这里发现了塑料微粒的存在,例如来自澳大利亚海洋与南极研究所的科研团队,从2009年采集的一个冰芯中发现了96个塑料微粒,它们分属于14种不同的塑料。

03、珠穆朗玛峰上发现塑料微粒

地球上的最高峰珠穆朗玛峰,海拔超过8000米,普通人是很难征服的,2020年5月一个来自不同机构的冰川学家组成的团队,来到珠穆朗玛峰,采集冰川和积雪的样本,在不同高度上采集了十多个样本,后来研究发现这些样本中无一例外全部含有塑料微粒。

这些微塑料如何进入人类的身体?

在地球上很多环境里塑料微粒广泛存在,它们进入生物体内有很多种途径,以人类为例主要会分为三种:

01、皮肤接触

塑料制品广泛存在于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每天我们都在接触这些塑料制品,当然常规的皮肤接触,倒不至于让塑料微粒进入到我们的身体内,主要还是受损的皮肤在接触到塑料制品的时候,可能导致塑料微粒进入人的身体,尤其是在医疗等领域。

02、食入

正所谓病从口入,而人体内的微塑料从口入的概率也非常高。首先就是各种被塑料制品包裹的食物,这应该很常见,各种密封包装的食品大部分都会接触塑料。其次是各种瓶装的水,或者来自自然界中的水源,如果富含微塑料就会被人体吸收积累。

当然在一些食物中或许本身就含有塑料微粒,例如科学家在马里亚纳海沟深处发现的片脚类动物,百分之百的样本中都含有塑料微粒的存在,这些塑料微粒积累在它们的身体内,最终会沿着食物链向上传播,进入人类的身体。

03、呼吸摄入

塑料微粒被称为“海洋中的PM2.5”,塑料制品在海水中最终都将以这种微塑料的形式存在,同样在一些特殊的环境,空气中也就含有塑料微粒,通过呼吸系统,最终被吸入到肺部,这些塑料微粒将不断的在身体内积累。

微塑料很小,但却是最不应该被忽略的存在,它们正在把我们变成塑料人。塑料到底有多难降解,有科学家曾笑称,也许到了人类灭绝的那一天,这些塑料制品以及微塑料可能都会存在。

霍金是著名的理论物理学家以及宇宙学家,但是他的成就远不止如此,大家熟知霍金除了他身残志坚的精神之外,就是他在科普领域的成就,大家熟知霍金很多人都是因为他的《时间简史》。除此之外,霍金生前经常公开发表自己很多的观点,现在这些已经成为“霍金预言”,例如霍金对外星文明的担忧、对人工智能的担忧,以及地球气候环境的担忧。

除了这些,霍金认为在地球上未来或许会出现颠覆人类生存的危机,目前来看人类文明的除了受到气候环境变化的威胁,这些塑料微粒的存在也不容被忽视,虽然目前尚没有确定的研究表明,这些塑料微粒对人体的危害有多大,但是可想而知这种无法吸收无法排出体外的微塑料,在人体内越积攒越多,总有一天会对我们造成危害。

这些曾经被认为是最伟大的发明,现在已经是“糟糕的发明”了,这些塑料制品在让我们生活更加便利的同时,也给我们带来无法估量的威胁,我们不吃塑料,但是塑料微粒却无处不在,包括人的身体。

#奇妙知识季#

英国《自然(Nature)》杂志2021年10月的一篇环境学模型研究显示,大气中的微塑料或能通过反射阳光辐射对气候有微小的冷却效应,但其同样展现出了吸收红外辐射、增强温室效应的可能性。

研究者认为,未来大气中的微塑料对气候的影响将越来越显著。

自从20世纪50年代人类开始大规模生产塑料以来,已有大约50亿吨的塑料废物在垃圾填埋场或环境中积累。塑料在老化过程中变得易碎,并可能分解生成微塑料和纳米塑料。

目前,在水生和陆地环境中都发现了大量微塑料的存在。

2021年10月20日,新西兰坎特伯雷大学物理与化学学院的劳拉·雷维尔等人在《自然》杂志发表论文《Direct radiative effects of airborne microplastics》, 首次计算了空气中微塑料对气候的直接影响。

由矿物粉尘、微塑料以及其他类型的空气悬浮微粒物质组成的 大气气溶胶 ,正在通过吸收和散射辐射来影响地球气候。此类影响通常用 有效辐射强迫(ERF) 度量来量化。

总体而言,气溶胶与辐射的直接相互作用具有负的ERF(即对地表气候产生冷却影响);不过具体而言, 黑碳气溶胶的ERF为正,对太阳辐射的吸附性强,导致气候变暖。

雷维尔的研究显示,假设平均表面浓度为每立方米1个微塑料颗粒,且垂直分布在10公里高空, 则计算出当今大气中空气中微塑料的ERF为0.044 0.399毫瓦/平方米 。

然而,塑料产量在过去70年中迅速增长,雷维尔提醒,如果不认真改革塑料生产和废物管理实践,空气中微塑料的丰度和ERF将继续增加。

通过对纤维和非色素塑料碎片这两种常见的不同尺寸的微塑料进行ERF模拟计算,其散射截面结果表明,微 塑料其吸收截面显示,微塑料会吸收红外辐射,因此可能会导致温室效应。

已有研究报告的空气中微塑料的浓度

当前,越来越多研究显示在世界的很多地区(如北京)发现浓度“较高”的微塑料, 这一切对我们来说都不是好兆头。

随着塑料污染的上升,微塑料对气候的影响只会变得越来越糟糕。 甚至可能已经在局部层面造成了大气加热或冷却的作用。如果不采取适当的措施加强对塑料垃圾的管理,这种影响只会越来越大,并在将来很长一段时间内继续影响气候。

乐领袋公司响应国家号召, 科技 防疫,通过免费发放可降解环保袋、口罩、消毒湿巾 ,培养百姓环保意识、推动公益事业发展、用 科技 助力环保事业的使命和愿景。

环保袋取袋机的出现,利用机器免费给市民提供环保袋。一方面免了可降解环保袋的费用,另一方面消除了商户和消费者之间的矛盾, 拥有天然的价格优势。

不仅如此,在各大零售场景,无论是超市、商店、餐厅,还是酒店、社区等碎片化场景,无人售货的模式能 快速嵌入场景,快速覆盖,并达到宣传作用。

乐领袋创造出一种模式,通过线下获取流量,进而在线上将流量无限放大,将流量的价值无限放大,综合降低自己的流量获取成本,提高流量获取效率的新模式。

微塑料论文发表量

《工程塑料应用》、上海塑料杂志特色(不代表本站观点)。《上海塑料》来稿要求论点明确、数据可靠、逻辑严密、文字精炼,每篇论文必须包括题目、作者姓名、作者单位、单位所在地及邮政编码、摘要和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和第一作者及通讯作者(一般为导师)。

塑料袋因为它的轻便和实用,曾经被一度当成是最伟大的发明,但是后来我们发现塑料制品在自然界中极其难以降解,它们造就了地球上的白色垃圾,不仅是这些肉眼可见的垃圾,微塑料正在逐渐的入侵我们的身体,把我们变成“塑料人”。

2004年,英国普利茅斯大学的汤普森科研团队首次提出“微塑料”的概念,并把相关的研究论文发表在《科学》期刊上,从大小上来看,一般直径小于5mm的塑料颗粒被称为微塑料。

一直以来我们认为微塑料在海洋生态系统中存在的比较多,3月25日来自荷兰阿姆斯特丹自由大学的一个科研团队,招募了25名志愿者,对他们的血液样本进行研究,发现其中17名志愿者的血液样本中含有可以量化的微塑料,平均值在1.6微克,他们的研究结果发表在环境领域的顶级期刊《Environment International》上。

4月7日英国赫尔大学的一个科研团队在环境领域期刊《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上发表了一项研究,他们首次在活人的肺部深处发现微塑料的存在。该研究小组获取了13个肺部样本,在其中的11个上发现了微塑料的存在。

这些微塑料主要分为三大类:PET(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占据50%左右,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矿泉水瓶,各种饮料瓶,都是PET;第二种是PS(聚苯乙烯),常见的如泡沫般或者饭盒,占据了36%左右;第三种就是PE(聚乙烯),也就是以前很常见的塑料袋制品,白色垃圾的主要成员,目前已经是被禁止或者限制使用。

实际上远不止如此,在人类的胎盘、粪便中都曾发现过微塑料的存在,尤其是胎儿体内的微塑料含量远超成年人,科学家认为这可能跟塑料奶瓶的使用有关。

人类的快速发展对于塑料制品的依赖也越来越重,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已经离不开这些塑料制品,到目前为止人类累计生产的塑料制品甚至要超百亿吨,被循环回收利用的不足10%,剩余的大部分都被丢弃在大自然中,尤其是海洋生态系统,人类已经在很多不可思议的地方发现它们的存在。

01、人迹罕至的深渊却已经是塑料垃圾的天地

地球上最深的马里亚纳海沟,深度超过1.1万米,它位于马里亚纳群岛,这样的深渊本该是人迹罕至的地方,但是随着人类 科技 的发展我们已经能够深入到马里亚纳海沟的海床之上,早在2019就有探险家在马里亚纳海沟的海床上发算了塑料垃圾的存在,而科学技术通过对海水样本探测也发现了浓度较大的微塑料存在。

02、南极发现微塑料

南极和北极这种极端环境被称作地球上的最后一片净土,因为特殊的气候环境,不适合人类的长久居住,可以说是最人迹罕至的地方。但是科学家却在这里发现了塑料微粒的存在,例如来自澳大利亚海洋与南极研究所的科研团队,从2009年采集的一个冰芯中发现了96个塑料微粒,它们分属于14种不同的塑料。

03、珠穆朗玛峰上发现塑料微粒

地球上的最高峰珠穆朗玛峰,海拔超过8000米,普通人是很难征服的,2020年5月一个来自不同机构的冰川学家组成的团队,来到珠穆朗玛峰,采集冰川和积雪的样本,在不同高度上采集了十多个样本,后来研究发现这些样本中无一例外全部含有塑料微粒。

这些微塑料如何进入人类的身体?

在地球上很多环境里塑料微粒广泛存在,它们进入生物体内有很多种途径,以人类为例主要会分为三种:

01、皮肤接触

塑料制品广泛存在于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每天我们都在接触这些塑料制品,当然常规的皮肤接触,倒不至于让塑料微粒进入到我们的身体内,主要还是受损的皮肤在接触到塑料制品的时候,可能导致塑料微粒进入人的身体,尤其是在医疗等领域。

02、食入

正所谓病从口入,而人体内的微塑料从口入的概率也非常高。首先就是各种被塑料制品包裹的食物,这应该很常见,各种密封包装的食品大部分都会接触塑料。其次是各种瓶装的水,或者来自自然界中的水源,如果富含微塑料就会被人体吸收积累。

当然在一些食物中或许本身就含有塑料微粒,例如科学家在马里亚纳海沟深处发现的片脚类动物,百分之百的样本中都含有塑料微粒的存在,这些塑料微粒积累在它们的身体内,最终会沿着食物链向上传播,进入人类的身体。

03、呼吸摄入

塑料微粒被称为“海洋中的PM2.5”,塑料制品在海水中最终都将以这种微塑料的形式存在,同样在一些特殊的环境,空气中也就含有塑料微粒,通过呼吸系统,最终被吸入到肺部,这些塑料微粒将不断的在身体内积累。

微塑料很小,但却是最不应该被忽略的存在,它们正在把我们变成塑料人。塑料到底有多难降解,有科学家曾笑称,也许到了人类灭绝的那一天,这些塑料制品以及微塑料可能都会存在。

霍金是著名的理论物理学家以及宇宙学家,但是他的成就远不止如此,大家熟知霍金除了他身残志坚的精神之外,就是他在科普领域的成就,大家熟知霍金很多人都是因为他的《时间简史》。除此之外,霍金生前经常公开发表自己很多的观点,现在这些已经成为“霍金预言”,例如霍金对外星文明的担忧、对人工智能的担忧,以及地球气候环境的担忧。

除了这些,霍金认为在地球上未来或许会出现颠覆人类生存的危机,目前来看人类文明的除了受到气候环境变化的威胁,这些塑料微粒的存在也不容被忽视,虽然目前尚没有确定的研究表明,这些塑料微粒对人体的危害有多大,但是可想而知这种无法吸收无法排出体外的微塑料,在人体内越积攒越多,总有一天会对我们造成危害。

这些曾经被认为是最伟大的发明,现在已经是“糟糕的发明”了,这些塑料制品在让我们生活更加便利的同时,也给我们带来无法估量的威胁,我们不吃塑料,但是塑料微粒却无处不在,包括人的身体。

#奇妙知识季#

通过论文集合网站webofscience查询某领域论文每年的发表数量。如果这个刊物同时被知网、万方、维普、龙源、超星收录,你可以登上其中任何一个数据库,查该刊物收录的文章篇数直接看刊物目录,同理,确定该刊物是某一个数据库收录,直接在该数据库查询即可。如果自己没办法登陆该期刊所在数据库,可以用刊物页码除以其中一篇文章的版面数,得出的结果只是一个大概的篇数。如果你只是想知道中国知网2014年更新的学术论文量,直接选择“从2014年到2014年”,截止今天,更新期刊2373640篇。

塑料期刊投稿

《工程塑料应用》、上海塑料杂志特色(不代表本站观点)。《上海塑料》来稿要求论点明确、数据可靠、逻辑严密、文字精炼,每篇论文必须包括题目、作者姓名、作者单位、单位所在地及邮政编码、摘要和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和第一作者及通讯作者(一般为导师)。

塑性工程学报小错误通常不多,但有时也会有一些小错误。

塑性工程学报的小错误并不多。塑性工程学报是由中国塑料学会主办的国家级学术期刊,它发表了国内外最新的学术成果和专业研究,其中包括塑料材料、塑料制品、塑料加工、塑料机械、塑料成型、塑料表面处理、塑料结构设计、塑料应用等内容。在投稿和发表过程中,编辑部和审稿人都会仔细校对,确保文章的质量和准确性。因此,塑性工程学报的小错误并不多。

期刊塑料投稿

《工程塑料应用》、上海塑料杂志特色(不代表本站观点)。《上海塑料》来稿要求论点明确、数据可靠、逻辑严密、文字精炼,每篇论文必须包括题目、作者姓名、作者单位、单位所在地及邮政编码、摘要和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和第一作者及通讯作者(一般为导师)。

塑性工程学报小错误通常不多,但有时也会有一些小错误。

塑性工程学报的小错误并不多。塑性工程学报是由中国塑料学会主办的国家级学术期刊,它发表了国内外最新的学术成果和专业研究,其中包括塑料材料、塑料制品、塑料加工、塑料机械、塑料成型、塑料表面处理、塑料结构设计、塑料应用等内容。在投稿和发表过程中,编辑部和审稿人都会仔细校对,确保文章的质量和准确性。因此,塑性工程学报的小错误并不多。

中国塑料发表论文

不容易。《塑料科技》杂志是中文核心期刊,中国期刊网、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和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的来源期刊和全文收录期刊。美国化学文摘(CA)、俄罗斯文摘期刊(AJ)、英国高分子图书馆(PL)、美国乌利希期刊指南(UlrichPD)、美国剑桥科学文摘(材料信息)(CSA(MI))、波兰哥白尼索引(IC)收录期刊,荣获首届《CAJ-CD规范》执行优秀奖。本刊是塑料加工行业中的优秀期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稿件多,学术水平较高。来稿要求论点新颖、论证严密、论据充足、文字精练。论文字数5000字符-8000字符为宜,图表也要计算在内,不包括英文摘要关键词。文章标题要言简意赅,30字以内。署真实姓名,注明作者单位、单位所在省市和邮政编码。要用第三人称概括全文,300字以内。用3~8个关键词术语反映论文主题。名词、术语、数字、计量单位、标点符号和数学符号等,必须符合国家标准。外文人名、地名和术语需译成中文。

《塑料工业》杂志是经国家科委、国家新闻出版署批准,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塑料行业专业核心期刊。于1970年创刊,是国内发行最早的中央级塑料专业杂志。

主要报道塑料原料、塑料改性及助剂、成型加工、模具与设备、仪器检测、合成工艺等新技术与新产品,介绍国内外塑料工业的最新发展动态及相关信息。同时杂志杂志为中国工程塑料工业协会的会刊,是国内数千家会员单位的必读刊物。

杂志社长期承办中国工程塑料工业协会树脂改性及合金技术交流年会,广邀业内知名专家和企业代表,开展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的交流和推广,为代表提供商贸洽谈的绝佳平台。同时,还积极参加国内众多大型展会,如Chinaplas国际橡塑展,中国国际塑料橡胶注射成型工业展览会,东莞国际橡塑料包装展等。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塑料制品已经广泛应用到国民生产和生活的各个层面[1],下面是我整理的关于塑料拉伸性能测定技术论文,希望你能从中得到感悟!

拉伸速度对塑料拉伸屈服应力的影响

[摘 要]本文采用国家标准GB/T1040-2006对聚丙烯树脂进行了拉伸屈服应力的实验,研究不同拉伸速度下的拉伸屈服应力,并确定了最佳的拉伸实验速度为50 mm/min。同时对比了实验样条进行状态调节和未进行状态的拉伸屈服应力的差距。

[关键词]拉伸屈服应力 实验速度 状态调节

中图分类号:U95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22-0278-02

1.前言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特别是聚烯烃工业的发展,塑料制品已经广泛应用到国民生产和生活的各个层面[1],那么对塑料的各种性能进行严格的测试就显得非常重要,根据不同测试项目的结果可以判定该种塑料适合用于生产哪种类型的产品。其中力学性能是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包括拉伸、弯曲、冲击、压缩、撕裂性能等。而影响塑料拉伸性能试验结果的因素有很多,内在因素有塑料组分变化、分子量大小及分布、分子结构、分子取向程度和内部缺陷等,外在原因有试验仪器、试样的制备与处理、试验环境、试验参数、操作过程、数据处理和人为因素等[2]。

力学性能是结构材料最重要的使用性能,拉伸实验是应用最广泛也是最基础的力学性能实验方法。拉伸性能会随着样品厚度、制备方法、试验速度、夹具种类和拉伸度测量方法等因素的变化而变化[3]。对于不同的材料,试验速度对性能的影响不同,铝及其合金受拉伸速度的影响较小,软钢、不锈钢受拉伸速度的影响较大,试验速度增加,则强度性能指标升高,延伸性能指标降低;反之,强度性能与延伸性能指标的变化与上述相反[4],而聚烯烃树脂的拉伸性能受拉伸速度的影响特别大,尤其是对拉伸屈服应力的影响最大,这是因为塑料属于粘弹性材料,其应力松弛过程与变形速率紧密相关,需要一个时间过程。

从分子运动机理角度来说,聚合物的拉伸过程包括弹性形变、屈服、应变软化、冷拉、应变硬化和断裂。屈服即是在应力作用下链段开始运动,因为链段运动是松弛过程,外力的作用使松弛时间下降,若链段运动的松弛时间与外力作用速度相适应,材料在断裂前可发生屈服,出现强迫高弹性,则表现为韧性断裂。若外力作用时间短,链段的松弛跟不上外力作用速度,为是材料屈服需要更大的外力,材料的屈服强度提高,材料在断裂前不发生屈服,则表现为脆性断裂。本文即主要研究实验速度对拉伸屈服应力的影响。

在材料拉伸或压缩过程中,当应力达到一定值时,应力有微小的增加,而应变却急剧增长的现象,称为屈服,使材料发生屈服时的正应力就是材料的屈服应力。

根据拉伸试验测出的应力、应变对应值,可绘制应力一应变曲线。从曲线上可得到材料的各项拉伸性能指标值。曲线下方所包括的面积代表材料的拉伸破坏能。它与材料的强度和韧性相关。强而韧的材料 ,拉伸破坏能大 ,使用性能也佳。不同类型的高分子材料的应力-应变曲线是不同,拉伸屈服应力的大小也不一样。典型的聚合物拉伸应力-应变曲线如图1所示。

在应力-应变曲线上,以屈服点为界划分为两个区域。屈服点之前是弹性区,即除去应力后材料能恢复原状,并在大部分该区域内符合虎克定律。屈服点之后是塑性区,即材料产生永久性变形,不再恢复原状。

根据拉伸过程中屈服点的表现,伸长率的大小以及其断裂情况,应力-应变曲线大致可分为如图2所示的五种类型:①软而弱;②硬而脆;③硬而强;④软而强;⑤硬而韧。

所谓的“软”和“硬”是用于区分模量的低或高,“弱”和“强”是指强度的大小,“脆”是指无屈服现象而且断裂伸长很小,“韧”是指断裂伸长和断裂应力都较高的情况。聚丙烯树脂和聚乙烯树脂就属于韧性材料,它们的拉伸应力-应变曲线就是图2中的第5种。从图2可以看出并不是所有的聚合物都有屈服点的,这也就说明不同类型的聚合物其拉伸屈服应力是不同的,有的甚至没用拉伸屈服应力。

2.实验方法

2.1 样品制备

本实验按照国家标准GB/T1040-2006[5]的要求对聚丙烯树脂进行了拉伸屈服应力的实验。实验所用的原料是神华包头煤化工有限责任公司生产的聚丙烯粒料,牌号是L5E89。样品制备所用的仪器是克劳斯玛菲注塑机,注塑温度为230℃,模温机温度是40℃,保压压力是60巴,保压时间是30秒,冷却时间是25秒。所用的模具是P003955/06。注塑成型的样品的尺寸是150 mm×10mm×4mm(平均值),属于GB/T1040-2006中的Ⅰ型试样。对注塑成型的样条进行严格的挑选,保证样条的表面和边缘无划痕、黑点、空洞、凹陷和毛刺,样条应无扭曲,相邻的平面要相互垂直。样条的数量要足够多,保证每种试验参数下至少有10个合格的样条来进行平行试验。

2.2 样品进行状态调节

按照GB/T2918-1998[6]规定,将样品放在23℃,相对湿度为50%RH的恒温恒湿箱内状态调节48小时后再进行拉伸试验。

2.3 样品进行拉伸试验

拉伸实验所用的仪器是美国Instron公司的Bluehill万能试验机,根据GB/T 1040-2006,热塑性增强塑料的实验速度有B、C、D、E、F,即2 mm/min、5 mm/min 10 mm/min、20 mm/min 和50 mm/min,每种速度下都测试了10个样条,而且测试时操作方法要保持一致。测试前用游标卡尺在样条中心位置附近取三个点准确测得样条的宽度,取其平均值作为最终代入计算的数值,用测厚仪在样条中心位置附近取三个点准确测得样条的厚度,取其平均值作为最终代入计算的数值。在夹持样条时为了保证结果的平行性,要求样条上面有数字的一面正对着操作者,样条的切口端朝下。在样条的同一位置画好标线以保证每个样条的夹持位置是一致的。将样条放到夹具中时,要保证使样条的长轴线与试验机轴线在同一条直线上。从试验结果中发现在拉伸速度为2 mm/min和5 mm/min时,样品未被拉断,而且结果差距很大,故将这两个速度下的实验结果舍去,不参与讨论。 3.实验结果与讨论

3.1 速度对拉伸屈服应力的影响

不同实验速度下的拉伸屈服应力见表1。

每种实验速度下测试了15个样品,将实验结果相差比较大的舍弃,最终选取重复性很好的10个结果进行讨论,上述条件下的结果的标准偏差(RSD)分别为:1.11%,0.60%和0.59%,均小于5%,所以实验结果是可取的。综上所述,随着拉伸速度的增加,样品的拉伸屈服应力是逐渐增加的。对于GB/T1040-2006中的Ⅰ型试样来说,最佳的拉伸速度是50 mm/min。

3.2 状态调节对拉伸屈服应力的影响

未进行状态调节和进行状态调节的样品的拉伸屈服应力见表2。

根据GB/T2918-1998规定,将样品放在23℃,相对湿度为50%RH的恒温恒湿箱内状态调节48小时。实验速度为20 mm/min和50 mm/min。每种测试条件下均测试了10个样品,将实验结果相差比较大的舍弃,最终选取重复性很好的5个结果进行讨论,上述条件下的结果的标准偏差(RSD)分别为:0.96%,0.50%,0.79%和0.67%,均小于5%,所以实验结果是可信的。从实验结果可以看出,状态调节后的样品的拉伸屈服应力明显的比为进行状态调节的样品的拉伸屈服应力要大。

4.结论

相同条件下,拉伸速度越大,样品的拉伸屈服应力越大。对于GB/T1040-2006中的Ⅰ型试样来说,最佳的拉伸速度是50 mm/min。样品经过状态调节后其拉伸屈服应力增大。

对于本公司生产的聚丙烯树脂的拉伸性能测试,要求拉伸实验的样条应该在注塑成型后进行状态调节48小时后再进行测试,测试的最佳速度为50 mm/min。

参考文献

[1] 周祥兴,郁文娟,张惠曦等.实用塑料包装制品手册.中国工业出版社,2000.

[2] 张怀志,阎功臣,景丽荣等.影响塑料拉伸试验结果的因素.工程塑料应用,2005年,第33卷,第10期.

[3] 王超先,蔡春飞.塑料拉伸屈服应力不确定度的评定.理化检验-物理分册,2004,7(40):341-343.

[4] 陆文华.影响拉伸试验结果的主要因素,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年12月第4期.

[5]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和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布.GB/T1040-2006塑料 拉伸性能的测定[M].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7.

[6] 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GB/T2918-1998塑料试样状态调节和试验的标准环境[M].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1998.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关于塑料拉伸性能测定技术论文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