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职称论文知识库

首页 职称论文知识库 问题

浙大博士窦洹彰论文发表

发布时间:

浙大博士窦洹彰论文发表

儒家“成教化,助人伦”的思想实现教育感化的作用,帮助人们维护人伦纲常。主要是指一些字画,文章含有儒家教义以维护其礼教。孔子的儒学艺术批评观,对中国人物画的发展特别是对人物画的功能产生较大影响,曹植、谢赫、张彦远等人在绘画批评中都十分重视兴成教化的道德伦理作用,形成中国美术批评中的儒家传统精神。而中国古代壁画、卷轴人物画多有表现功勋英雄、帝王将相和令妃顺后、贞妇孝女的形象,这一方面促进了中国人物画的发展,另一方面也提升了绘画艺术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与作用。孔子的儒学艺术批评观,对其后中国绘画的影响,特别是对中国人物画的影响是相当大的。人物画在表现礼、德和兴成教化方面有着独特的优胜之处,它以直观感性的形象,描绘帝王功臣、贞女烈士,从而感染观众,达到成教化、助人伦的作用。儒家思想在美术批评中,也是主要体现在这一方面,而且在历史中,形成兴成教化的儒家艺术批评传统。南朝宋的文学家颜延之将图画的内容分成三种,“一曰:图理,卦象是也;二曰:图识,字学是也;三曰:图形,绘画是也。”[1](P.120)绘画是用来图绘事物及人物形象的。陆机曾说“宣物莫大于言,存形莫善于画。”[1l(P.120)宣明事物的道理没有什么比语言更好,而保存事物的形状没有什么比绘画更善。在图形之中,天地万物都可以成为入画的对象,人物形象当然也是图画的重要对象了。我国绘画在表现人物包括神鬼(人化了的形象)方面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特定的表现方法。中国古代人物画很发达,承载人物画的地方和物质材料,主要有楼台、庙宇的壁面,这是壁画,其他形式的人物画还有画像砖、画像石,以及帛画和后来的纸质人物画。历史传说、功臣伟业、社会生活等内容均是人物画表现的题材。我国在宋代以前,人物画在绘画中占据主导地位。唐代张彦远在《历代名画记》中梳理绘画的源流及其绘画的教化功能时记载道:周官教国子以六书,其三曰象形,则画之意也。是故知书画异名而同体也。洎乎有虞作绘,绘画明焉,既就彰施,仍深比象,于是礼乐大阐,教化由兴。故能揖让而天下治,焕乎而词章备。……故鼎钟刻,则识魑魅而知神奸;qí@①章明,则昭轨度而备国制;清庙肃而zūn@②彝陈,广轮度而疆理辨。以忠以考,尽在于云台;有烈有勋,皆登于麟阁。见善足以戒恶,见恶足以思贤。留乎形容,式昭盛德之事,具其成败,以传既往之踪。记传所以叙其事,不能载其容,赋颂有以咏其美,不能备其象;图画之制,所以兼之也。[1](P.120)张彦远说,从有虞就开始作绘画,彰施五彩。有助于礼乐大阐,兴成教化。烈勋形象被画在麒麟阁上,式昭盛德,戒恶思贤。张彦远还比较绘画与史记、诗赋在教化作用上的异同,认为历史记传虽然能叙事,但没有表现历史人物的直观形象,诗词赋颂虽然能歌咏其美德,但亦不能将其人物的直观形象呈现出来,惟有绘画,才能兼而有之,既能使人了解这些功臣形象的伟业盛德,又能让人直观其形状容貌,这种教化作用给人印象更深刻,更有其特殊性。这也是我国统治者在制订礼制,编撰历史、倡导歌赋的同时,还十分重视绘画的根本原因。绘画在社会中的政治作用、伦理教化作用,是其他表现形式不能代替的。在对绘画的观赏中,人们不仅受到教化作用,同时对绘画的形式、色彩、人物形神进行赏析,客观上也发展了大众的“欣赏形式美”的眼力,提高了审美感知力,这亦有助于我国美育的发展。《尚书》是儒家经典之一,是我国流传后世的最古老的历史文献记录,所记起于尧舜,历夏、商、周三代而终于春秋中前期,其中保留了不少真实古老的史料。《尚书·商书·说命上》曾记载商代武丁高宗梦中得相名说,使百工求诸野而得诸傅岩。“恭默思道,梦帝赉予良弼,其代予言,乃审厥像。俾以形旁求于天下。说筑傅岩之野,惟肖,爱立作相,王置诸其左右。”(《尚书正义》)[2](P.174)高宗梦见说后,审视所梦之人刻其形象以四方旁求于民间,后在傅岩之地找到,后立说为相,代帝发言,作说命三篇。绘刻形象,成为武丁缘梦寻相的重要手段。商汤的宰相伊尹,背夏桀而归汤,协助汤伐桀,建立商朝。根据《史记·殷本纪》,《集解》引刘向《别录》,记商初宰相伊尹画“九主”以劝戒成汤。如果此说属实,则在商初,绘画中的人物形象,就具有劝戒帝王之重大作用。我国古代建筑的发展,为绘画提供了壁画形式。壁画一方面可以起到装饰殿堂的作用,另一方面壁画中的人物形象还能起到鉴戒贤愚的作用。《孔子家语》记载孔子曾观周明堂的壁画。《孔子家语》据考为伪作,但记载的思想倾向与孔子的思想基本上是一致的。《孔子家语·观周》记述:孔子观乎明堂,睹四门墉,有尧、舜之容,桀纣之像,而各有善恶之状,兴废之诫焉。又有周公相成王。抱之,负斧yǐ@③,南面以朝诸侯之图焉。孔子徘徊而望之,谓从者曰:“此周之所以盛也。夫明镜所以察形,往古者所以知今”。《孔子家语》借托孔子观察明堂中尧舜、桀纣、周公成王之像,说明周之兴盛的原因,同时也说明人物画具有明镜察形、往古知今的作用。有关壁画中的人物形象的教化作用,在后来的宫殿中也有记载。汉朝王延寿作《鲁灵光殿赋》,作者“察其栋宇,观其结构”,对灵光殿建筑进行赞叹,同时他还“俯仰顾盼,东西周章”,观赏建筑内部的“彤彩之饰”和“龙桷雕镂”。当时的灵光殿不仅雄伟壮丽,而且敷彩纹饰、雕龙画凤,装饰艺术水平也很高。王延寿本人也是受到儒家思想的影响,“功绩存乎辞,德音昭乎声。物以赋显,事以颂宣”,作了赋也是为了“稽古帝汉,祖宗睿哲钦明”。他在描绘灵光殿壁画形象时有一段精彩之辞:图画天地,品类群生。杂物奇怪,山神海灵。写载其状,托之丹青。千变万化,事各缪形。随色象类,曲得其情。上纪开辟,遂古之初。五龙比翼,人皇九头。伏羲鳞身,女娲蛇躯。鸿荒朴略,厥状睢盱。焕炳可观,黄帝唐虞。轩冕以庸,衣裳有殊。下及三后,@④妃乱主。忠臣孝子,烈士贞女。贤愚成败,靡不载叙。恶以诫世,善以出后。[4](P.171)在宫殿建筑中作人物壁画以施教化作用,在秦汉魏晋时期较为普遍。何晏在《景福殿赋》中也有记载。魏明帝将东巡,恐夏热,故在许昌作景福殿,命人作赋,故有何晏此赋,赋中言:图象古昔,以当箴规。椒房之列,是准是仪。观虞姬之容止,知治国之佞臣。见姜后之解pèi@⑤,悟前世之所遵。贤钟离之谠言,懿楚樊之退身。嘉班妾之辞辇,伟孟母之择邻。[5](P.175)这说明壁画中的人物画已引起文学家们的重视,王延寿和何晏作赋颂殿时,都将人物画及其教化作用特别记颂,绘画的这种兴成教化的作用已经深入人心。东汉王充在其专著《论衡·别通》中对绘画的这种作用表示怀疑,他主要是从绘画与文学(历史、文学记载等)比较出发,认为文字记载可以将历史人物的言行事迹思想均准确地表现出来,而绘画只能空陈形象,而不知其言行和思想。这涉及到二门艺术,即文学与绘画各自的长处和局限的问题,也是时间艺术与空间艺术的表现特点问题。关于这个问题,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大艺术家达·芬奇在比较绘画与诗的特点时曾说过:“在表现言辞上,诗胜画,在表现事实上,画胜诗。”[6](P.20)后来,德国启蒙学者莱辛则在他的美学专著《拉奥孔》中就诗与画的特点、界限及表现对象作过长篇论述。我国东汉时王充已触及到这个问题,晋朝陆机亦高度概括地说到画与言(文学、历史)的特点“宣物莫大于言,存形莫善于画”。王充的意见是:“人好观图画者,图上所画,古之列人也,见列人之面,孰与观其言行?置之空壁,形容具存,人不激劝者,不见言行也。”“古昔之遗文、竹帛之所载灿然,岂徒墙壁之画哉?”[7](P.8)唐代张彦远对此大为不满,大笑其道,诟病其儒,说王充是:“对牛鼓簧,又何异哉?”王充认为历史人物故事及言行,文字已记载得十分清楚,不需要画家多此一举空置于壁。这当然是对绘画作用的一种否定意见。也许是王充只看到他自己所从事的文字工作即历史文学政论的重要性,而忽视其他形式的特点,由此对绘画作出错误的批评。但王充仍重视“激劝”的儒家教化作用,不过他认为这种作用只有文字记述才能充分地发挥出来。三国时期的大文学家曹植则与王充相反,对绘画评论比较中肯。他所作的《画赞序》《画说》收于《陈思王集》。为画作赞也就是对画的一种评论褒扬,这种方法起于汉代。官府为了表彰功臣、烈女,宣扬儒学,在宫殿庙宇上绘像,而在像旁书以赞词。《陈思王集》中《画赞》后是三十三篇四言诗式的赞词,可以说是对三十三幅人物画的每画一赞。这也可以看成是我国古代以诗的形式评论绘画的先例。《画赞序》是我国最早的专题论画评画的文章之一。盖画者,鸟书之流也。昔明德马后,美于色,厚于德,帝用嘉之。尝从观画,过虞舜之像,见娥皇女英,帝指之戏后曰:“恨不得如此人为妃。”又见陶唐之像。后指尧曰:“嗟乎!群臣百僚,恨不得戴君如是”。帝顾而咨嗟焉。故夫画所见多矣,上形太极混元之前,却列将来未萌之事。(画赞)[8]观画者见三皇五帝,莫不仰戴;见三季异主,莫不悲惋;见篡臣贼嗣,莫不切齿;见高节妙士,莫不忘食;见忠节死难,莫不抗首;见放臣斥子,莫不叹息;见@④夫妒妇,莫不侧目;见令妃顺后,莫不嘉贵。是知存乎鉴戒者,图画也。(《画说》)[8](P.257)曹植的这两段绘画评论,可以说是儒家兴成教化观念在批评上的集中体现,由绘画表现的不同人物对象,而引起观众“仰戴”、“悲惋”、“切齿”、“嘉贵”等不同的情感反应,使观众在思想上受到启示。最后,曹植将图画的功能概括为“存乎鉴戒”。在中国绘画史上,这种具有政治、道德和伦理作用的故事人物画,大约起于周秦,而到汉魏特盛,直到隋唐期间的佛道仕女画,仍为人物画的兴盛期。唐宋以降,人物画逐渐衰落,山水花鸟代之而兴,人物画占主导地位的时代随之过去。宋代郭若虚论绘画中的古今优劣时说:“或问:‘近代至艺与古人何如?’答曰:‘近代方古,多不及而过亦有之。若论佛道、人物、仕女、牛马,则近不及古,若论山水、林石、花竹、禽鱼,则古不及近。何以明之?且顾、陆、张、吴,中及二阎,皆纯重雅正,性出天然,吴生之作,为万世法,号曰画圣,不亦宜哉?张、周、韩、戴,气韵骨法,皆出意表,后之学者,终不能到,故曰近不及古’。”[9](P.466)至于说到故事人物画的伦理作用,明代吴宽论道:“古图画多圣贤与贞妃烈妇事迹,可以补世道者,后世始流为山水禽鱼草木之类,而古意荡然。”(《匏翁家藏集》)[10](P.3)吴宽认为古画多画圣贤、贞妃烈妇。其作用是“补世道”,即对社会道德风化有一定作用。明代谢肇zhè@⑥对人物画的发展与作用说得更全面:今人画以意趣为宗,不复画人物或故事,至花鸟翎毛则辄卑视之。至于神仙佛像及地狱变相等图,则百无一矣。要亦取其省而不费力,若写生等画,不得不精工也。宦官妇女,每见人画,辄问甚么故事,谈者往往笑之。不知自唐以前,名画未有无故事者,盖有故事,便须立意结构,事事考订,人物衣冠制度,宫室规模大略,城郭山川形势向背,皆不得草草下笔,若非今人任意师心,鲁莽灭裂,动辄托之写意而已也。余观张僧繇,展子虞,阎立本辈,皆画神佛变相星曜真形,至如石勒,窦建德,安禄山有何足画,而皆写其故实,其他如懿宗射兔,贵妃上马,后主幸晋阳,华清宫避暑,不一而足。上之则神农播种,尧氏击壤,老子度关,宣尼十哲;下之则商山@⑦芝,二疏祖道,元达琐谏,葛洪移居。如此题目,今人却不画而古人为之,转相沿仿,盖由所重在此,习以成风,要亦相传法度,易于循习耳。(《五杂(卷七)·人部》)[10]这说明,唐以前的人物画很重视故事情节,所画内容多有鉴戒作用。除三国时曹植明确提出国画的功能是:“存乎鉴戒”外,南齐谢赫在《古画品录》中开篇就论道:“夫画品者,盖众画之优劣也。图绘者,莫不明劝戒,著升沉,千载寂寥,披图可鉴”。[11](P.1)谢赫亦认为图绘的根本作用是“明劝戒,著升沉”,这亦是他对绘画本质特点的看法。从曹植和谢赫的论评可以看出,儒家兴成教化、鉴戒贤愚的思想,在魏晋南北朝时已经被自觉地运用到绘画评论与绘画理论之中,并成为品评绘画作品思想内容与道德精神的重要标准。唐代张彦远将儒家兴成教化的批评观作进一步阐述,他的《历代名画记》中“叙画之源流”可谓儒家批评观的集大成。该篇开宗明义写道:“夫画者,成教化、助人伦、穷神变、测幽微,与六籍同功,四时并运,发于天然,非由述作。”这样,张彦远将绘画的根本特点之一规定为成教化,助人伦,将兴成教化提到绘画本体的高度,而与六籍同功,与四时并运。经过曹植、谢赫,再到张彦远,儒家绘画批评观可以说发展到极致,由于绘画具有礼教伦理作用而将与六籍同功。昔夏之衰也,桀为暴乱,太史终抱画以奔商;殷之亡也,纣为淫虐,内史挚载图而归周;燕丹请献,秦皇不疑;萧何先收,沛公乃王;图画者,有国之鸿宝,理乱之纪纲。是以汉明宫殿,赞兹粉绘之功;蜀郡学堂,义存功戒之道。马后女子,尚愿戴君于唐尧;石勒羯胡,犹观自古之忠孝;岂同博奕用心,自是名教乐事。[1]张彦远将绘画看作国之鸿宝,理乱之纪纲,绝非博弈之类的闲娱之事,而是“名教乐事”。由于绘画具有这样重要的作用,所以为统治者和社会所重视,这在客观上促进了我国绘画的发展。仅以列女神女图为例,汉魏以降不断发展。《后汉书(卷一一四)列女传》中记载:“孝女叔先雄,父泥和堕湍水物故,雄感念怨痛,号泣昼夜,遂自投水死。后六日与父相持,浮于江上,郡县表之,为雄立碑,图像其形焉。”又同卷《列女传》记载:“皇甫规妻为董卓所酷,不屈,骂卓,死卓车下,后人图画,号为礼宗。”见之于裴孝源《贞观公私画史》的有晋明帝的《洛神赋图》、卫协的《列女图》、陈公恩的《列女传仁智图》、《贞节图》、王yì@⑧的《列女传仁图》。此外还有顾恺之的《洛神赋图卷》,《女史箴图卷》,陆探微的《姜后冕冠图》等。这些图多为贤母孝子,节妇烈女,或理想中的神女,其作用都有补于风教。如东晋顾恺之的《女史箴图》,根据西晋张华的《女史箴》一文而画,是我国尚能见到的最早专业画家的作品之一。画面主要描述古代宫廷仕女的节仪行为,宣扬女性道德。全图按题材划分,共12段,现存9段,均各有箴文。图中人物神态宛然,所画仕女端庄娴静,符合箴文中礼教内容。中国的人物画发展到唐代,一方面向仕女画发展,一方面向佛道人物画发展。此外,中国绘画到宋元后,山水画占居主流,总体上来看,人物画开始衰落。与此同时,兴成教化的批评观虽还有一定的影响。但已不再占主导地位,而只是和由道家发展出的山水自然主义批评观以及绘画本体即形式、形神、笔墨等批评观等并列而发挥作用。中国的人物画发展到唐代,出现了仕女画繁盛期。仕女画纯粹为上层社会妇女生活的表现,再不受鉴戒贤愚目的之束缚了,它从那些列女图画中解放出来。表现题材亦不拘泥于贞妇烈女、贤妃惠后,而扩大到妇女生活的各个方面,如吹箫、扑蝶、游春、按筝、羯鼓等。其风格也一反过去鉴戒画的传统,而以丰肌厚体、艳姿丽态为重。张萱和周fǎng@⑨成为仕女画的代表画家。仕女画的兴盛说明绘画的题材在不断扩大,列女图毕竟在绘画对象上受到限制,此外,列女图也不能满足贵族阶层对绘画形象欣赏方面各方面的需要。以张萱和周fǎng@⑨为代表的仕女画,标志着我国绘画题材向日常生活发展,具有更强的现实性。同时,这些仕女画虽然脱离了鉴戒之目的,但在表现妇女生活方面仍有一定的度,传统儒家礼教的规范仍在隐约发挥作用。我们知道,法国在18世纪曾出现洛可可绘画风格、华托的《发舟西苔岛》、布歇的《出浴的狄安娜》、弗拉戈拉尔的《秋千》等,均为表现上流社会女子生活或神话中的美女,但她们是妖艳放荡的,有几分色情味道。相比之下,中国的仕女画仍有一定的道德规范,儒家传统的礼教精神发挥着隐性作用。表现帝王生活的人物画在唐五代亦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唐代阎立体的《历代帝王图》,是其代表作。《历代帝王图》描绘两汉至南北朝隋代的十三位帝王像。阎立本对每位帝王的特点、个性等进行研究后,做了深入细致的刻画。如将汉光武帝、魏文帝、吴主及晋武帝,都画得“貌宇堂堂”、“威武英明”,因为这些帝王都是开国之君,在历史上都有一番作为。作者对陈后主与隋炀帝的态度就不同了,将他们画得“萎靡不振”。显然,对前者,作者是抱着歌颂态度,而对后者则是含有怨惋及批判的态度。从中包含着作者试图引起统治阶级鉴戒的目的。所以这种鉴戒贤愚的作用,在唐代帝王画中依然存在。宋代的人物画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一方面人物画开始以道释人物为主,另一方面又向风俗画方面发展,如北宋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表现京城汴梁的城市商贸活动,画中多达几百人物。《清明上河图》说明,到宋代开始用人物画的形式表现广阔的生活画面,已经超出一般的鉴戒贤愚的作用而记录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在道释人物画方面,成绩突出者北宋初年的武宗元,他曾师法吴道子,他所画的《朝元仙仗图》是一幅道教神话。图中表现南极天帝君和东华天帝君同去朝觐元始天尊的的行列,其形象衣带飘举,落笔纵逸,极有韵致。佛道人物画在宋代已被列为画院教授绘画的重要科目。《宋史·选举志》中载:“画学之业,曰佛道,曰人物,曰山水,曰鸟兽,曰花竹,曰屋木。”我国佛道画的兴盛,一方面是佛教与道教及其寺庙、石窟发展的需要,另一方面佛道亦为我国的人物画发展开辟新的道路,客观上促进了我国人物画的发展。在佛道画中,鉴戒贤愚的作用,常常被揉进佛道故事劝善惩恶的思想之中。至于宋代统治者,仍然很重视绘画的教化作用。仁宗赵祯庆历元年(1041年),曾命画院高手描绘“前代帝王美恶之迹”作为规戒。赵祯自为之记,称为《观文鉴古图》,分为12卷,计120图。画成之后,还在崇政殿西阁四壁张挂,命侍臣参观。徽宗赵佶崇宁二年(1103年)“诏绘文武臣僚像于哲宗皇帝神庙御殿。”崇宁三年(1104年)六月,赵佶又命画手“图熙宁元丰功臣于显谟阁”。南宋时,绍兴十三年、嘉泰二年、宝庆二年,宫廷都曾诏画院画家描绘功臣像,如宝庆二年(1226年),特建昭勋崇德阁,画文武功臣23人。由于宋代设立画院,统治者要求画家们图绘功臣之像以示表彰和昭示大臣们建功立业,这比汉与唐朝似乎更加方便,因宋代画院直接为统治者所掌管。绘画的鉴戒作用看来已被统治者所深刻认识,成为实施统治、教育侍臣的工具之一。北宋郭熙是画院重要画家,他虽以山水画见长,并主要受老庄道家思想影响,但他谈到人物面时,仍对儒家兴成教化观表示首肯。他在《林泉高致集·画题》中说:“画之有益如是。然后重画。然则自帝王名公巨儒相袭而画者,皆有所为述作也。如今成都周公礼殿,有西晋益州剌史张牧画三皇五帝。三代至汉以来君臣贤圣人物灿然满殿,令人识万世礼乐,故王右军恨不克见。而今为士大夫之室,则世之俗工下吏务眩细巧,又岂知古人于画事别有意旨哉。”郭熙对成

浙大博士发表论文要求

(一)外语水平(须符合以下条件其中一项)

1. 新版大学英语六级成绩426分及以上,或旧版大学英语六级成绩合格及以上,或英语专业八级合格,或WSK(PETS 5)合格,或雅思5.5分及以上,或新托福80及以上,或参加英文授课学习、通过英语撰写论文获得学士及以上学位,或其他与之相当英语水平;

2. 德语、法语达到欧洲统一语言参考框架(CECRL)的B2级,日语达到二级(N2),俄语达到俄罗斯联邦对外等级考试(ТРКИ)2级或俄语专业四级及以上水平,或其他与之相当外语水平。

(二)研究能力(须符合以下条件其中一项)

1. 以第一作者身份(或硕士导师排名第一、本人排名第二)至少公开发表1篇与所报考专业相关的高水平学术论文(含录用,翻译或编译类文章除外),或以第一作者或独立作者身份出版过与所报考专业相关的专著,或有其他与此相当的研究成果或其他特别突出科研业绩;

2.具有副高级以上职称,或正高级教师、特级教师、国家“万人计划”教学名师,或主持与报考专业相关的省级或以上级别研究课题;同时须以第一作者或独立作者身份公开发表与报考专业相关的学术论文至少1篇(翻译和编译类文章除外)。

(三)考生来源

学校课程与教学领域招收具有相当成就的中小学教师,教育领导与管理领域招收具有相当成就的各级各类学历教育学校管理人员,不招收教育行政机关、教育机构、培训学校工作人员和高校专任教师。

申请者须具有硕士学位,有5年及以上(计算截止至录取当年入学之日)教育及相关领域全职工作经历。

浙江大学机械工程学院的博士毕业标准是sci 3篇或 EI 5篇。浙江大学机械工程学院是二十世纪二十年代至三十年代中国最早开始培养机械门类高级专业人才的少数单位之一。经过近九十年的发展,浙江大学机械工程学系为国家培养了包括中国科学院院长路甬祥院士在内的一批又一批机械工程领域里的英才。浙江大学机械工程学院是我国最早从事机械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的单位之一,起源于1911年成立的浙江大学机械科。在一百多年的办学中,培养了数以万计的专业技术人才,涌现出了以路甬祥、林俊德等为代表的一批杰出的科学家、教育家和先进人物,为国家的繁荣和科学技术的进步做出了重要贡献。机械工程学院设有机械电子控制工程、现代制造工程、机械设计、工程及计算机图形学等4个研究所和1个工程训练(金工)中心,拥有机械国家“211”重点学科群和机电系统及装备“985”二期科技创新平台。

这个要看每个老板的具体要求,能不能毕业是他们说了算。

浙大博士宋超论文发表

宋超,男,1965年12月出生,教授南京农业大学科学技术史专业博士毕业,理学博士学位讲授课程(一)本科生课程: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科学技术导论。(二)研究生课程:社会科学方法论,马克思主义科技理论与中国现代化,自然辩证法。研究领域科学技术史与马克思主义科技理论,系统方法论与复杂性科学,循环经济与生态建设,食品安全与技术伦理,国际科技合作及相关法律。

诸葛亮诸葛亮(181年—234年),字孔明,号卧龙先生,琅琊郡阳都人(今山东省沂南县)。三国时期蜀国大臣,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由于其本身的智慧和《三国演义》一书的渲染与宣扬,诸葛亮在民间成为智慧的化身,现有“事后诸葛亮”一说,意思是事后聪明。诸葛亮还发明了孔明灯和手推车(木牛流马)。生平与功绩公元181年诸葛亮出生于琅琊郡阳都,家世二千石。9岁母亲章氏去世。12岁父亲诸葛圭去世。由叔父诸葛玄抚养长大。197年叔父去世,诸葛亮和和弟诸葛均移居南阳郡隆中(今湖北襄樊西)。虽躬耕陇亩,仍志向远大,自比管仲、乐毅。后与徐庶,崔州平,孟公威,石广元等交好俱游学,曾求学于司马徽,庞德公等当时名士,并娶名士黄承彦之女为妻。公元207年刘备三顾茅庐,诸葛亮对刘备陈说三分天下之计,即著名的“隆中对”,旋即出山辅助刘备。后来罗贯中将这一事实加以艺术描写,遂成为封建社会君臣相得的典范。诸葛亮进入刘备阵营后,被派往东吴,负责联吴抗曹,并最终成功促进孙刘联盟建立。使得赤壁之战中,孙权和刘备联军大破曹操军,从此奠定了三国鼎立格局。赤壁之战后,协助刘备平定荆南。后刘备入川,诸葛亮坐镇荆州。但庞统的身亡使得刘备调诸葛亮入川,改命关羽负责荆州防务。诸葛亮在川期间,主要依靠从荆州带来的旧属,同时注意笼络原来刘璋部下和益州豪强大族。对出身贫寒而有才干的士人,也大力拔擢,被称赞为能尽时人之器用。他法令严明,赏罚必信。公元221年刘备称帝,建立蜀汉,诸葛亮受任丞相、录尚书事。223年(章武三年),刘备病笃,临终托孤于诸葛亮。刘禅继位,他以丞相辅政,又领益州牧,封武乡侯。对于诸葛亮何时当政有争议。有人认为刘备一直十分看重诸葛亮,一直委以重任。另外有些人认为直到刘备去世,诸葛亮才实权推行自己的主张。诸葛亮主政后,先重建孙刘联盟,建兴三年(225年)蜀汉南部的南中地区少数民族在孟获率领发动叛乱。诸葛亮即亲率大军,深入不毛,采取参军马谡建议,以攻心为主,打击为首分子,尽量争取当地上层大姓和民众支持,有的被起用为地方长官。一年多后,这些地区的统治得以稳固,为后来的北伐提供了物力和兵力。建兴六年(228年)春,诸葛亮率领大军出汉中,开始第一次北伐。参军马谡极受器重,北伐中马谡为先锋,违反节度,为魏将所败,亮流涕处死,并以用人失察自请贬官。建兴十二年(234年)54岁的诸葛亮于第五次北伐魏国中病故于五丈原,归葬定军山。著作西晋陈寿撰《诸葛亮集》二十四篇,十万四千多字。明王士骐撰《武侯全书》清张澍撰《诸葛忠武侯文集》《隆中对 (隆中对) 》《悼周瑜 (悼周瑜) 》(亮本传及瑜本传未见,唯演义有载,恐非亮作,当为罗贯中之艺术添加)《前出师表(前出师表) 》《后出师表(后出师表) 》(《后出师表》疑为后人伪作,陶元珍所著魏晋史丛考的第一篇《世传诸葛亮后出师表辨证》(全文) (http://www.taosl.net/ys7.htm) 加以考证。)《诫子书 (诫子书) 》《诫外甥书(诫外甥书) 》《将苑》(又名心书,多数学者认为非诸葛亮所作,多为后人托诸葛之名而作)《马前课 (马前课) 》(绝非诸葛亮著作)《便宜十六策》后人评价陈寿 在《三国志∙诸葛亮传》的后面称他“科教严明,赏罚必信,无恶不惩,无善不显,至于吏不容奸,人怀自厉,道不拾遗,强不侵弱,风 化肃然也”尚驰《诸葛武侯庙碑铭序》所说“至令官书庙食,成不刊之典,一山之内,每有风行草动,状带威神,若岁大旱,邦人祷之,能为云为雨,是谓存与没人皆福利,生死古今一也。死而不朽,反贵于生。”[《唐文粹》]吕温《诸葛武侯庙记》说,诸葛亮“大勋未集,天夺其魄。至诚无忘,炳在日月,烈气不散。长为雷雨。”[《唐文粹》]唐朝著名诗人杜甫曾作名为《蜀相》的七言律诗表达了其景仰之情,诗曰: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鲁迅先生在《中国小说史略》中批三国演义中的诸葛亮:状多智而近妖。

1999.09-2003.06:浙江大学,学士;2003.09-2006.03:电子科技大学,硕士;2006.03-2009.06:电子科技大学,博士;2013.01-2014.01:Temple University,Jie Wu(IEEE Fellow)

浙大教师博士论文发表

网友们热议的焦点是,论文没有错别字,非常的工整,就像用电脑打上去的一样,而且绘图也特别的完美。

浙江大学博士毕业要求发表的论文不同院系的标准是不完全相同的,博士生学术水平不同,有的可以发表几十篇,有的只能达到三五篇,一般来说,基本会要求发表3-5篇SCI论文。除国内期刊外,还要求有SCI收录或EI收录的论文,对论文篇数也要求不同,所以最好向本学院或本系的研究生秘书咨询确认。

单位评职称也好,博士论文也好,对论文发表的时间都是有要求的。现在很多的学术期刊,排版得很晚,所以论文发表前,不妨先咨询下刊物的排版时间,尽量选择能早点出刊的杂志。另外,很多单位对刊物也有一定的要求。比如大部分刊物都要求刊物是省部级以上的。还有单位要求发专业相关的期刊,比如评工程师发到教育类的刊物上,或教师职称发到工程类的期刊上,那样的学术成果可能会不被算数,尽管刊物是没有问题。还有单位对论文的字符数也有一定的要求,大部分单位是要求2000字以上,也有单位是要求3000字以上。还有单位对发表论文的数量也有要求,高级职称一般是要求3篇,中级是要求2篇,当然这个具体还是的看单位的要求,每个地方的要求会有不同的。详细的更多论文发表相关问题可以咨询我们【中国论文榜】在线编辑。

网友们热论的焦点是,他为何能写得这么快?所以我觉得他的实力是很强的。

浙大博士论文发表要求

有1篇与学位论文有关的学术论文在SSCI、AHCI收录的刊物上发表(含录用)。据浙江大学官网显示,人文社科博士毕业要求是有1篇与学位论文有关的学术论文在SSCI、AHCI收录的刊物上发表(含录用)。浙江大学(ZhejiangUniversity),简称“浙大”,位于浙江省杭州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的综合性全国重点大学。

博士论文要求如下:

1、论文字数根据专业及课题不同要求在8000字以上。

2、论文内容应完整、准确,层次分明,数据可靠,文字简练,分析透彻,推理严谨,立论正确。

3、论文应采用国家正式公布实施的简化汉字、法定计量单位和国家制图标准。

4、论文采用的术语、符号、代号全文必须统一,并符合规范要求。论文中使用新的专业术语、缩略语、习惯用语,应加以注释。

5、文稿中的插图、照片,必须确保能复制或微缩。

注意事项:论文投稿前,须提交课题组老师审阅,所投期刊须征得指导教师同意。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