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交通科技工作会议的任务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落实科学发展观,总结交通科技发展成就,交流交通科技工作经验,部署“十一五”交通科技工作,落实公路水路交通科技发展战略以及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纲要提出的各项任务,推进公路水路交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一、“十五”我国交通科技发展的回顾 “十五”期间,我国公路水路交通继续保持了快速发展的良好态势,是历史上发展速度最快、成效最好的时期,也是对经济社会的支撑保障和服务作用最为显著的时期。交通事业的快速发展为交通科技提供了广阔的舞台,交通科技的发展也为交通事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交通部党组大力推进“科教兴交”战略的实施,加大了对科研的投入力度。张春贤部长明确提出了交通科技要坚持“以实用工程为主,以重点公路、水路交通建设中的技术问题为主,以长期想解决而现在还没有解决的技术问题为主,以交通运输发展需要的共性技术和基础研究为主”的“四个为主”的原则。五年来,科技对交通发展的贡献水平不断提高,支撑了公路水路交通的快速发展。 (一)一大批工程技术研究的进展和应用,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提供了保障 2005年预计公路总里程将达到195万公里,高速公路里程将达到4万公里,农村公路中沥青与水泥路面的公路里程将达到100万公里。“十五”期间,特殊条件下的多项成套筑路技术,高墩大跨径弯桥构造形式、设计与施工的技术突破,农村公路路面典型结构等技术的开发应用,有力地保障了我国大规模的公路建设,使我国公路主体工程建设技术已经接近或达到当今世界的先进水平。 “十五”是我国公路桥梁和隧道建设技术取得重大突破的时期,一大批具有世界级技术难度的大跨径桥梁相继建成投入使用。我国公路桥梁技术总体上已进入世界先进行列。 “十五”是我国航运发展的高速增长期,航运发展带动了港口与航道的建设,沿海港口建成了344个万吨级深水泊位,是“九五”时期的近两倍,港口与航道科技创新水平显著提高。 交通企业通过引进、消化与吸收,研制开发了公路工程筑养路机械、检测设备以及港口成套装卸设备等一系列成套技术装备,不仅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和生产运营提供了保障,还形成了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知名品牌。 (二)加大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提升了行业的管理和服务能力 信息技术和信息化是提升交通行业整体能力的重要手段。卫星定位、地理信息、航测遥感、现代通信和互联网技术在工程测量、计算机辅助三维立体设计、高等级公路综合管理、车辆定位跟踪与监控、船舶助航导航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的集成应用,提升了交通建设和管理的现代化水平。 (三)加强决策支持技术研究,提高了科学决策的水平 根据党中央、国务院的战略部署,交通部先后开展了一系列战略研究,提出了21世纪上半叶公路水路交通发展的“三阶段”目标、公路水路交通发展战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公路水路交通发展目标、交通行业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行业指导意见等。 (四)注重交通安全技术的开发和应用,提高了交通安全保障能力 为加强水上安全监管和专业救助力量建设,加快建立了全天候运行、全方位覆盖的现代化安全保障体系,海事、救捞系统围绕“三精两关键”,抓技术、抓队伍、抓装备,大大提升了安全监管与救助打捞的现代化水平。 针对道路交通安全事故居高不下的现实情况,交通部实施了“公路安保工程”,重点开展了山区公路交通安全防护工程技术等研究,保证了公路安全保障工程的顺利实施,有效地改善了交通安全状况。 在道路运输安全管理方面,加强公路和桥梁险情的监控和排查,开展桥梁监测诊断与维修加固、高速公路路面快速修复、治理超限超载等方面的技术研究,集成应用卫星定位、地理信息系统、无线通信、互联网等信息技术,实现了道路客运车辆、危险品车辆的全程跟踪与安全监控。 研究制定了公路、水运、水上搜救三部综合应急预案和21个分项应急预案,为提高交通应急反应能力,维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提供了有效保障。 (五)加快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的技术研究,提高了交通可持续发展能力 2003年,交通部组织实施了“川九公路”等示范工程,总结出“在设计上最大限度地保护生态,在施工中最小程度地破坏和最大限度地恢复生态”以及“不破坏就是最好的保护”等一系列先进理念与经验,为在全行业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发挥了示范作用,起到了促进和带动的作用。 在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中,在规划、设计、施工及运营等各个环节上注意采用新技术、新工艺,节约利用土地资源,部分缓解了资源压力。 (六)加强和完善体制改革,构建科技创新体系 “十五”期间,是历史上交通科技资金投入最多的时期,累计达60多亿元。1999年以后,我们先后建设了17个交通行业重点实验室,建成了2个国家级工程研究中心,改善了一批交通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的科研基础条件,在全行业开展了“全国交通青年科技英才”、“新世纪十百千人才”的遴选活动,涌现出一大批中青年交通科技骨干,形成了一支相对稳定、能力较强的交通科技研发队伍。 二、交通科技发展的战略选择与“十一五”应重点关注的若干问题 (一)创新是交通科技发展的战略选择 就交通科技创新来讲,主要有三种形式,即原始性创新、集成创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加强科技创新是交通行业发展的现实需要。我们要学会兼收并蓄,拓宽我们的视野,时刻关注国内外最新的科技成果,并及时地吸纳、引进或集成到行业中来,使交通行业成为吸收、应用现代高新技术的最大行业之一。 (二)“十一五”交通科技发展的指导方针和发展目标 “十一五”交通科技发展的指导方针是: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以人为本、需求引导、综合集成、强化创新、重点突破”的基本方针,全面实施“科教兴交”和“人才强交”战略,推进交通科技发展的战略性调整,提升公路水路交通的总体科技水平,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公路水路交通发展目标,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十一五”期间公路水路交通科技发展的总体目标是:深化科技体制改革,营造科技人才发展的良好环境,充分吸纳社会科技资源,完善交通科研基地和科技信息共享平台。初步形成一个适应交通现代化要求、政府主导与市场机制相结合、创新能力强、创新效率高、符合交通科技自身发展规律的创新体系。 (三)“十一五”交通科技需要重点关注的若干问题 第一、新材料、新工艺、新装备的应用;第二、交通安全保障技术的应用;第三、环境保护与资源节约技术的应用;第四、信息技术的集成应用;第五、标准规范的制修订。 三、全面推进“十一五”交通科技工作 (一)抓好交通科技创新体系建设,提升交通科技创新能力 抓好交通行业的科技工作,必须眼光长远,紧密结合交通发展的实际,加快交通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全面提升交通科技的创新能力。 在交通科技创新体系中,要发挥政府交通主管部门的主导作用;发挥企业在行业技术创新中的主体作用;发挥科研机构、大专院校的主力军作用;发挥科技中介机构的桥梁和纽带作用。 (二)抓好交通科技研发工作,提高交通科技进步水平 要集中力量支持对行业或区域交通发展具有基础性、全局性、牵动性的重大科技项目,着力解决交通发展的重大科技问题。力争在一些交通重大技术领域,特别是在特殊条件下的交通建设重大技术、解决资源环境瓶颈约束关键技术和交通安全保障关键技术上有所突破,充分发挥科技对交通发展的支撑作用;要选择一批关联度高、应用面广的先进适用技术和重大共性技术,加大科技攻关、技术集成和推广应用的力度,充分发挥科技对交通发展的推动作用;要凝练出一批具有战略性、前瞻性和全局性的重大前沿技术,实现重点领域的跨越发展,充分发挥科技对交通发展的引领作用。 (三)调动全社会的科技资源,加大交通科技的投入 我们要以更加开放的态度发展交通科技事业,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充分调动和吸收行业内外、国内外的一切可以利用的资金、人才、技术、管理等资源,逐步形成以政府投入为引导,广泛吸引企业、科研机构和大学、社会资金等的交通科技投入体系。建立稳定的政府交通科研资金渠道。积极争取国家有关部门、地方政府对交通科技的支持,鼓励和吸引国外和社会资金投向交通研发活动。 (四)完善管理机制,提高政府交通科技管理水平 交通部和地方交通主管部门要进一步转变政府交通科技管理职能,拓宽交通科技管理工作的视野,将交通科技工作自觉融入到交通行业发展的大循环中去,将交通科技管理定位在依靠科技创新推动行业科技进步上,提高科技对交通发展的贡献。 (五)加大科技成果的推广力度,提高交通科技的应用水平 要在充分重视知识产权保护的前提下,做好科技成果的推广应用和产业化工作,要将成熟技术及时纳入标准规范。科技管理部门要充分关注行业整体科技水平的提高,要大力组织开展交通科技下乡、科技下基层活动,采取多种方式,向在农村公路建设、基层公路与航道养护部门等生产一线工作的同志传授实用科技知识,提高他们的知识和技能水平。 (六)加快人才队伍建设,形成一支稳定的高水平科研队伍 科技创新,人才为本。我们必须牢固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的思想,坚持把发现、培养、使用和凝聚优秀科技人才作为交通科技发展的重要任务。要逐步建立起鼓励优秀科技人才脱颖而出的机制,积极调整科技发展的相关政策。 (七)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充分利用全球科技资源 现代科技发展日新月异,要及时了解和把握世界最新交通科技发展动向,必须要特别强调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我们应该在更广泛科技合作与交流的基础上,提高交通科技交流与合作的层次和深度,既要充分利用人类共同的科学技术成果,也要对世界科学技术发展有所作为
您好,如果您之前已将此车辆绑定到交通控制12123,则在另一方转让车辆所有权后,您12123上的车辆信息将被取消。您是车辆的所有者。会诊记录·答:2021 11月23日,我卖的车在12123号交管处突然不见了,过户了吗?你好,我看到你的问题了。请稍等,我马上回答。您好,如果您之前在交通控制12123上绑定了此车辆,则在另一方转让车辆所有权后,您12123上的车辆信息将被取消。您是车辆的所有者。
1 抓好交通科技创新体系建设,提升交通科技创新能力 2抓好交通科技研发工作,提高交通科技进步水平 3调动全社会的科技资源,加大交通科技的投入 4完善管理机制,提高政府交通科技管理水平 5加大科技成果的推广力度,提高交通科技的应用水平 6加快人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充分利用全球科技资源 7才队伍建设,形成一支稳定的高水平科研队伍
根据2015年10月研究所官网显示,研究所承担了973、科技攻关、863、自然科学基金和院知识创新工程等国家和中国科学院的重大科研任务,在人工全合成牛胰岛素、酵母丙氨酸转移核糖核酸的人工全合成、蛋白质功能基团的修饰与其生物活性之间的定量关系、胰岛素三维结构与功能研究等生命科学重大前沿领域取得了世界领先水平的研究成果。 截至2014年08月,生物物理所先后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2项、二等奖10项,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2项,并多次获得省部级及中国科学院重要奖项,授权发明专利170项,发表高水平论文数量和篇均引用数位居全国生物学研究机构前列。 其中2013年,研究所主持科研项目/课题共计329项。其中,主持国家“973”计划、重大研究计划项目10项(新增3项),课题49项(新增8项);“863”计划4项;重大科技专项13项(新增1个课题);科技支撑计划1项;重大仪器研制1项。主持创新研究群体科学基金1项;国家重大科研仪器设备研制专项1项;重大项目课题2项;重点项目10项(新增3项);科学仪器基础研究专款1项;重大研究计划项目16项(新增3项);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7项(新增2项);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4项(新增2项);优秀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专项2项;面上项目72项(新增28项);青年科学基金项目77项(新增33项)。主持中科院重大仪器研制项目5项、重要方向性项目2项、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A类)子课题7项(新增2项)、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B类)课题3项(新增5项)、仪器功能开发项目2项、重点部署项目1项(新增2项)。主持各类国际合作项目40项(新增24项)。2013年,研究所共发表SCI收录论文331篇,篇均影响因子6.1;其中以第一单位发表SCI论文158篇,篇均影响因子6.0;影响因子5以上的SCI论文133篇,其中第一单位论文68篇;影响因子在PNAS以上的SCI论文61篇,其中第一单位论文30篇。研究所共申请专利34项,其中中国发明专利30项,实用新型专利2项,PCT国际发明专利2项;授权专利11项,全部为国内发明专利,另外有2项发明专利已收到授权通知并办理了登记手续。 《生物物理学报》(双月刊)创刊于1985年3月,是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中国生物生理学会主办的中国唯一的生物物理学专门期刊,其发表有关生物物理学、分子生物学和膜与细胞生物学、神经生物学、纳米生物学、光生物学等领域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方面具有原创性的高水平研究论文、快报和综述文章,还刊登有关重大科技新闻的背景介绍和书评;并被美国《化学文摘》、中国核心期刊要目总览、中国科技论文与引文数据库、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文摘、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及万方数据库等检索系统收录。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创刊于1974年,是中国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全国性学术期刊,由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和中国生物物理学会共同主办。主要报道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生物物理学及神经科学等领域的中中国国外最新进展,设有微型述评、综述与专论、研究报告、技术与方法、研究快报等十几个栏目;并被SCI、CA、俄罗斯文摘等国际权威检索系统收录。曾多次荣获国家级或省(部)级期刊奖。 《Protein & Cell 》(英文版)是发布关于多学科领域在生物学和生物医学的最新发展原创性研究文章,并强调蛋白质和细胞研究的同行评议的国际期刊。其主题领域包括:生物化学、细胞生物学、发育生物学、遗传学、免疫学、微生物学、分子生物学、神经科学、肿瘤学、蛋白质科学、结构生物学和转化医学;其中该期刊2014-2015SCI影响因子为3.247。
大概是每天在做实验的过程当中,突然突发奇想,想到了一个论文的点子,然后就会去写这个论文,而且这个博导非常喜欢写论文,写论文的速度也非常的快,所以每个月一篇也不是不可能。
首先看什么学科,如果生物化学材料学科,只算一般;然后看什么层次,如果都是一区或top或esi高倍引,那无论什么学科都优秀了;第三看是否大团队长江杰青,挂名通讯或团队挂名冲更大帽子的情况下,一两百篇也不奇怪! 首先需要说明下,发表七十多篇文章是什么分布的,分两种情况,一种是挂名比较多,一种是通讯或者第一作者文章。 第一,如果是挂名文章比较多,不能说明老师学术能力强,但是关系处理上肯定比较好,或者卧有一定的权利,强权之下,不得不挂。整体说来要么参与工作较多,关系处理恰当,被人挂名或者是领导人物,下面的老师拉关系挂名的。 第二,如果是第一作者或者是通讯的身份发表七十多篇文章,这位老师绝对是学术有一定的造诣。以该老师是博士学历来讲,博士毕业就是30岁,相当于工作后每年10篇文章,数量确实多。在这种情况下,也需要分两种情况,一种是低质量文章,那就是属于灌水,科研界都不提倡,但是有很多老师迫于科研压力哥生活压力,以数量为主,但是也算是有实力的老师,毕竟灌水一年十篇也是相当不容易。假设是高质量文章,毫无疑问,该老师是学术上的大牛人物,一年产量10篇高水平文章,至少也是学术上的新星。 假设报考导师,仅从学术层面考虑,建议选择第二种导师,不论是灌水还是高水平期刊,都值得报考。 关键是他的创新是什么,与发表多少篇SCI论文没有关系。 你好,高校青年教师前来答题。 作为四十岁的老师,能够发表这样数量的文章,确实有一定功力。那么,如何通过文章评价一个人的科研能力呢? 第一,文章数量。毋庸置疑,数量多比数量少好。文章数量成规模,思想才能成体系。文章数量是一个评价前提。 第二,文章质量。这里就涉及到影响因子等因素。文章的影响因子越高,证明质量越高。还有文章的引用数量。引用数量越高,证明文章越有影响力。 第三,文章的思想发展路径。看一个人的科研成果,可以看出他观点的变化、个人的成长。数量和质量是表象,思想发展路径是根源。 单独看数量,完全没有问题;如果影响因子还高,作者思想发展路径科学,简直完美。当然,这是理想情况。剩下的可以结合上面的回答要点,逐条具体分析。 以上是我的一点经验,希望帮助到你。 不能以文章数量来算吧,应该看论文的质量。 得看这四十多岁老师做了多长时间科研吧?你快四十人考上博士,四十岁才进入高校开展自己科研,能有多少时间发这么多论文? 如果是自己执笔的,70多篇,那已经很多。如果是挂名的,就呵呵了!学术水平不在于文章数目多少,关键是质量,哪怕一片牛的都可以 不多。 我一年发30多篇。 现在不是看数量的时候,还要看文章质量。 如果都是重要期刊并都有重要贡献绝对算多,如果就是挂名就没什么可说的了 你们太幸福了,有了论文可以发表。自从反右后知识分子不吃香。也没有杂志发表、所以你们是幸福的一带.要质量不要要数量。我五十岁才写论文。。通过学会评选寄到国外。参加国际学术会议了
最美90后博导5年发60多篇SCI论文惹争议,大家争议的焦点是就是在5年内发60篇SCI论文,这件事情合不合理,背后有没有其他猫腻。5年60多篇SCI,这是很多专家都很难做到的,有些专家一年有1篇SCI就已经很不错了。所以网友对这件事情产生了质疑,毕竟这个博导还这么的年轻。这里面会不会都是假货甚至抄袭等问题。
首先,发SCI论文难度怎么样。SCI论文发表,其实不算很难,但是也不简单,单从SCI论文来说也分很多的档次,SCI被中科院分为了4个区,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真正有很高的学术价值的SCI文章多数集中在一区和二区,单单只说发表SCI文章,看不出什么。而且如果是三区、四区只是刷篇数,也是可以做到的。
其次、目前来说SCI是研究人员都需要重视的。一个研究生从进校就要开始准备SCI论文了。因为发SCI论文这玩意,是看你对这个研究方向,研究的情况程度。一篇好的sci文章,至少都要准备半年,而且需要大量的研究数据与成果。而且如果质量不达标,SCI还是很难被发表的。目前读研究生的人,都是在大一开始的时候就已经着手准备SCI论文了,因为晚了就来不及了。目前在我国,发表一篇SCI论文就是研究生毕业的要求。
最后、就是这位90后博导其实能力是很强的。她在大二就能跟院士一起做课题,这点就不普通。她大四,当交换生、拿到公派奖学金直博爱丁堡大学,2016年博士毕业,拿到首次授予亚洲人的弗雷泽·司徒塔特奖。2018年,晋升副教授,2019年成为博士生导师。 这些都说明这位博导的能力,所以5年发60篇SCI就不奇怪了
这是因为她的实力非常的强,在自己的专业领域当中非常的有优势,写了很多关于新型太阳能电池方面的论文,这个博士生的颜值也是非常高的,所以能够走红网络。
我觉得不符合常理,因为写60多篇论文要花很多时间,而博导平时除了学习还有很多工作要做,根本没这么多时间写论文。
邢金良教授的研究生好考不?邢金良教授的研究生不好考,邢金良教授对学生要求很高。
博士生导师发表论文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这并没有什么争议性,只要论文是真实创作的,不抄袭就可以。
这是因为她的实力非常的强,在自己的专业领域当中非常的有优势,写了很多关于新型太阳能电池方面的论文,这个博士生的颜值也是非常高的,所以能够走红网络。
一定是什么收费项目,你不小心碰了哪里,就产生这个标记,这些通信公司都这样,要小心。
“高分论文必须是原创的。当然,这还不够。这一观点清晰而批判。整个结构顺畅,防止了抄袭格式标准。这些是构成高分论文的主要因素。”各种研究方法的应用。这代表着当原始论文研究没必要研究方法,可以使用多种研究方法使论文更具深度和说服力。普遍用的研究方法有:问卷调查、访谈、案例研究、实证研究、SWOT分析等。
近年来,中国许多学术领域都出现了假论文,但数学研究曾被视为一门不可能是假的学科,因为它很容易被同行测试。有很多问题,例如重复剽窃,仿造同行评议,虚构作者等等。“有人说数学界是纯洁的,但事实上,剽窃现象不仅在今天,而且在国内外都一直存在。穷人按照顺序接受一切,抄袭整段,很容易被抓住。他们用很高的手段把别人的想法带到自己的文章中,但是专家们一眼就知道这是剽窃。
它们从浅到深。论文写作主要是获取论文写作经验,初步掌握论文写作方法,为将来撰写毕业论文打下坚实的基础。在大学的头两年,我基本上听讲座、看书,并接受以前的知识;写论文不是听讲座、读书、记笔记和总结前人的知识,而是要求自己用前人的知识解决一些悬而未决的问题。
学生问老师的主要应该是指导科研和写论文的方法,而不是要求老师讲述所有关于这个问题的材料、知识和论点。一方面,教师不可能对他们的同学所学的所有课题都进行研究,他们都得出完美解决问题的结论;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不可能培养和训练学生进行科学研究的能力。我们这样说,并不意味着可以免除教师的责任,教师可以让他们走。毫无疑问,教师应该在学生写论文的整个过程中给予具体的方法指导。
6月15日,德国独立科学记者其主办的科学新闻网站发布了中国数学领域涉嫌论文批量造假的报道。通过学术打假人的梳理,目前共有65篇论文涉嫌造假,77位署名作者分别来自中国44所高校,其中包括不少“985”“211”院校,也有职业技术学院等高职院校,还有一位作者来自湖南职业技术铁道建筑系。近年来国内多个学术领域被曝出论文造假,但数学研究因容易被同行检验,一度被视为不太可能造假的学科。这次涉嫌批量造假的数学论文存在大量反复抄袭、伪造同行评议、虚构论文作者等问题,目前已有21篇被撤稿。“有人说数学圈纯净,但其实抄袭的现象也一直存在,不是今天才有的,国内国外都有,不高明的人照单全收、整段抄袭,很容易被抓出来,手段高的把别人的想法拿来放进自己的文章,但专家一看就晓得,这是抄袭的。”菲尔兹奖得主、哈佛大学终身教授丘成桐在接受《中国新闻周刊》采访时分析说。
其实,坚持学术诚信的理由只有一个:如果每个人都不坚守底线,如果每个人都造假,那么这个学术圈就完了,这个社会就完了!山雨欲来风满楼。越是在风雨飘摇岌岌可危的时候,越是要牢筑信念的城墙,守住诚信的阵地。 所以我们要踏踏实实干工作,老老实实搞研究,每天进步一点点,看似要比那些“走捷径者”落后一些,也可能会损失很多短期利益,但是,我们对得起自己做人的良心,对得起自己的初心。
虽然此次曝光了数学界的学术论文造假现象,但在各个领域都存在学术造假现象。因此我们要始终守住自己的诚信,不要因为一时的急功近利打破自己的底线。
问出版社。一般情况下,书上会印有版次印次印数,个别出版社不印印数,但会告知作者具体印数,一般是真实的。真正的发行量就不好说了,出版社有库存可查,但发出去的书是否卖掉了,就不一定了,很多是摆在书店的架上的。书重印了,可以认为上一印次全卖完了。杂志发行量一般是可查的,关键看你怎么查询了。说个题外话,若要做广告,可以问杂志社要部分发行名单,做抽样询问或者回访,这个一般杂志社都可以肯的,至少我们杂志是肯的。毕竟你要确保你的读者的真实性。另外一般对外报的发行量,都是外行的,实际发行量一般都要打对折。另外投放广告除了看发行量,还有特别重要一点,就是是否与你的产品定位相吻合。比如你不可能做一个大学生的产品,把广告投放在针对企业家的杂志上吧,所以读者定位和你产品定位应该是必须吻合的。
土木工程专业考研方向:1:建筑与土木工程;专业介绍:建筑与土木工程是基本建设的重要工程领域,是研究和创造人类生活需求的形态环境和各类工程设施的建造与完善。作为建筑与土木工程领域,不仅涉及区域与城市规划、工业与民用建筑物的设计,而且还涉及各类工程设施与环境的勘测、设计、施工和维护。培养要求:建筑与土木工程专业硕士主要面向经济社会产业部门专业需求,培养各行各业特定职业的专业人才,其目的重在知识、技术的应用能力。主要范围:区域规划、城市规划、城市设计、建筑设计、装饰工程、结构工程、岩土工程、市政工程、桥梁与隧道工程、道路工程、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建筑材料、水文结构工程、水利水电工程、港口海岸及近海工程、水力学及河流动力学、水文学及资源、建筑经济与管理等。2:结构工程;专业要求:结构工程是土木工程的六个二级学科之一。研究土木工程中具有共性的结构选型、力学分析、设计理论和建造技术和管理的学科。国内外对该学科历来都很重视,在复合材料、高强改性混凝土、施工技术与工艺的创新研究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不少成绩。培养要求:本学科培养硕士研究生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创业精神和创新能力的科学研究、工程技术及管理的高级专门人才,以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就业方向:结构工程师为工程分析和设计负责的人。刚入门的结构工程师会设计建筑物的一些相对独立结构构件,例如梁、柱、楼板。熟练工程师则负责建筑物的整体结构分析。3:土木工程;专业介绍:土木工程(Civil Engineering)也就是民用工程,即建筑工程(或称结构工程)、桥梁与隧道工程、岩土工程、公路与城市道路、铁路工程等这个小范围。培养目标:土木工程专业培养掌握各类土木工程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能在房屋建筑、地下建筑(含矿井建筑)、道路、隧道、桥梁建筑、水电站、港口及近海结构与设施、给水排水和地基处理等领域从事规划、设计、施工、管理和研究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就业前景:历年来的就业情况显示,土木工程的学生就业很少偏离本专业,是对口就业率最高的几个专业之一。在阳光高考的专业满意度推荐中,很多高校的土木工程专业满意度都在80%以上,推荐人数更是排在本校专业的前列,足以说明本专业的口碑。
第一,合理的时间安排。考研不像高考,没有老师带着你,所以什么事都得自己操心,考研第一步就是做个合理的时间安排,保证有充足的考研时间。一般大三上学期中间或者下学期刚开始的时候就该着手准备了;暑假期间跟着考研班重点学习英语和数学,政治在考研班上可以放松一点(但不等于不学习),平时休息的时候多关注时事新闻,专业课在这时候就该背历年真题了(考试的时候你就明白历年真题有多重要了);考前两个月该多背背政治了;考前一个礼拜主要巩固已背知识点,别再花太多精力去研究新的东西背诵新的知识了;考前两天主要就是好好休息,准备考试用具,了解考场位置信息,这时候就别太刻苦去学习,好好调整心态保证以最好的状态(身体和精神)去征战考试。关于每天的时间安排,我是早上和晚上是背诵英语和专业课(我自己这两个时间记忆力比较好),还有政治,上午是做英语题,下午是做数学题。每天的安排根据自身特点自己决定,一旦决定好就按这个实行,最好不好没有安排,一会做数学,一会做英语,一会又去背诵,这样容易造成自己思维混乱。还有每天几点起床,几点吃饭,几点午休,几点睡觉最好有个时间表,就像高中时候那样,规律的学习、生活有很大好处。考研该怎样准备第二,正确选择院校和专业,联系师兄师姐。一旦确定考研,最重要的一步就是确定院校和专业,把握两个原则,一是根据自己的实力选择合理的院校,目标不要过分高,当然也不能过分低不冒一点风险;二是选择院校专业时一定要联系正在该校读研的师兄师姐充分了解情况(这点至关重要),知己知彼方能百战百胜。第三,选择负责任的考研班。很多人认为考研自己努力自己单干就行了,自己努力固然最重要,但一个好的考研班会给你带来很多有用的信息,比如政治复习,考研班的政治学习资料还是非常有用的。报考研班的时候尽量找口碑信誉好的,并且尽早报好弄个有利的听课位置。(关于是否报班很多人观点不同,看自己情况吧,你要是确实够出色就没必要花这冤枉钱,但要是资质普通的话还是报个班比较保险)。第四,英语、数学、政治、专业课要有正确的学习方法并且有所偏重。英语一定要背单词,背句型,背作文,总之多背,肯定有好处;数学,一定要多做题,再做题,反复理解练习;政治平常休息的时候多看看书,就当读闲书了,考前两个月的时候开始背,考研班最后半个月会有押题,压的题一定要背会,虽然明知道押对题的概率很小也要宁可信其有,真押对了你就真的赚了,我们考试的时候真的遇到一道大题是原题白捡十来分;专业课的话,参考书至少看三遍以上,向师兄师姐搞到十年内真题(太重要了),对于专业课真题,你的做法就是连标点符号你都得记牢。
必须在读研期间发表一篇到三篇的学术论文,对英语水平没有要求。
对于研究生来说,在开学的第一天上硕士导师变会告诉学生最基本的研究生毕业要求,我期中最为重要的就是三年的读研期间发表有价值的学术论文。
但是对于每个学生发表的论文数量和论文质量以及发表期刊每所高校都有着自己的规定,一般来说是高校都会有自己认可的期刊库,只有在这些期刊上面发表相应的论文才能够算是达到毕业的要求,而不是那些为了评选奖学金而发表的一些没有营养的论文。
研究生介绍:
研究生(Postgraduate)是国民教育的一种学历,一般由拥有硕士点、博士点的普通高等学校开展,研究生毕业后,也可称研究生,含义为具有研究生学历的人。
在中国,研究生分为硕士研究生及博士研究生。按照学位类型的不同,分为学术型研究生及专业型研究生两种。学术型研究生一般是指拥有学术型学位的人员,按学科设立,其以学术研究为导向。
2013年7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三十次会议审批通过我校新增为硕士学位授予单位 ,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为3个学科为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之一。2014年9月,该院招收第一届硕士研究生。 “知识管理与知识服务”一个专业方向 。导师:周九常教授、李伟超副教授。近年来,图书馆学专业教师共获得3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3项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项目、多项省级项目,出版著作多部,获得河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等多项奖励。 信息管理理论与方法、信息系统与信息处理两个专业方向 。导师:刘永教授、刘焕成教授、李玉梅教授、郭秋萍、教授、常金玲教授。该学科方向科研团队成员共12人,其中教授职称3人、副教授职称5人,博士4人。情报学硕士点立项建设以来,获得科研项目40项,发表中文核心期刊论文50篇,出版专著与教材10部。团队成员在信息分类和智能信息检索研究领域较早提出信息检索与智能服务问题;运用信息技术一直开展着拓展性研究,在航空工作绩效评价、大学评价等方面研究也较为深入;在国内较早开始并持续研究政务信息资源管理和政府网站建设理论和方法。 档案管理理论与应用、电子文件管理两个专业方向 。导师:刘国华教授、李泽锋教授、王素立教授、朱兰兰副教授。档案学硕士点立项建设以来,取得了丰硕的科研成果,主持或参与各级各类基金资助课题20余项,其中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3项、参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主持省(部)级科研项目10余项,在核心期刊发表论文61篇,出版学术专著和教材5部,研究成果对河南省乃至全国的档案学理论研究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该专业已成为河南省及航空系统档案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的重要基地,多项科研成果获得了国家档案局、中国航空集团及河南省的奖励,并逐步培养造就了我校在该专业的科研领军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