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国良 男,1967年2月出生,工学博士,日本静冈大学博士后,先任华中科技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教授。1994年获中国实用新型专利“白云石流化床焙烧炉”1项。1997获国家教育部科技进步三等奖“流化床气固两相换热研究”1次,2003年获国家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新型开缝钝体高效燃烧技术”1次。留学期间,从事流动与传热数值计算方面的研究工作。在国际国内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20余篇。由日本共立出版社出版教材“热流体力学”(日文)1部、出版流动与传热数值计算专业软件(英文)1套。代表论文和成果: 1 Xu Guoliang, Nakayama A, Kuwahara F. The Concept of Known-Velocity Boundary for Automatic Setting of Boundary Conditions. Int. Comm. Heat Mass Transfer. Vol.29, No.3, 2002. (SCI、EI收录) 2 Xu Guoliang, Nakayama A, Kuwahara F. Visualization of Three-Dimensional Flow and Heat Transfer Using OpenGL. Symposium on Heat Transfer. Hokaito, Japan 2002 3 Nakayama A, Kuwahara F, Xu Guoliang. A analytical treatment for combined heat transfer by radiation, convection and conduction within a heat insulating wall structure. Heat and Mass Transfer. Vol.40, 2004. (SCI、EI收录) 4 Nakayama A, Kuwahara F, Xu Guoliang. A Two-Energy Equation Model for Conduction and Convection in Porous Media. Int. J. of Heat and Mass Transfer. Vol.44, 4375-4379, 2001. (SCI、EI收录) 编(著)教材 1 许国良,王晓墨,邬田华,陈维汉,《工程传热学》(编著), 中国电力出版社,2005 (列入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2 中山显,桑原不二朗,许国良,《热流体力学》(著)(日文),日本共立出版社,2002 专利 1 潘垣,许国良,卫军,周理兵,刘伟. 太阳能驱动气流发电装置. 中国发明专利,申请号:200420111823.3 2 黄文迪,许国良 等. 白云石流化床焙烧炉. 中国实用新型专利,专利号:ZL94246019.7
亲你好,海洋学领域国际知名期刊Frontiers in Marine Science在线发表了由上海交通大学海洋学院张召儒副教授、周朦教授与合作者的研究论文“ Spatial Variations of Phytoplankton Biomass Controlled by River Plume Dynamics Over the Lower Changjiang Estuary and Adjacent Shelf Based on High-Resolution Observations ”。文章提出包含冲淡水锋面动力过程在内的一系列中小尺度过程是调控长江口及邻近陆架海域浮游植物量变化和藻华爆发的关键机制,为我们重新审视河口近海生态系统动力学提供了新的视角与启示。文章在线发表后浏览量已达595次。文章发表于 Frontiers in Marine Science ,该期刊2019年影响因子为3.661。动力过程是调控河口和近海区域浮游植物量时空变化的重要因素。以往研究多是基于大面站调查结果,强调浊度和光限制的变化、地形诱导的上升流和黑潮次表层水入侵等中-大尺度过程对长江口附近海域浮游植物量和藻华发生的主导作用。本研究于2017年7月首次在长江口海域利用集成多传感器的拖曳式走航观测系统Acrobat(图1),获取了从河口到陆架海域的物理及生态要素的高时空分辨率观测断面(图2),在此基础上揭示了中-小尺度上的冲淡水锋面过程对长江口海域藻华爆发的控制作用,其中的关键因素包括锋面对物质的辐聚效应、真光层深度的变化及冲淡水扩散状态变化对浮游植物停留时间的延长等。该航次由张召儒副教授担任首席科学家,周朦教授参与航次并担任技术指导,航次参与人员还包括上海交通大学钟贻森老师、高咏卉副教授及周朦教授团队成员,华东师范大学吴莹教授及其团队成员,同济大学许惠平教授团队。图1. 项目团队于2017年7月在长江口邻近海域开展的海上调查航次,该航次综合利用了近海拖曳式走航观测系统Acrobat、表层水走航系统、漂流浮标、站位采样等多种观测方式。图2. 长江口南槽至陆架海域断面水文、层结频率、有色溶解有机物、浊度、光合有效辐射、叶绿素浓度、营养盐和表层溶解氧等参数的高时空分辨率分布特征。文章指出,长江口邻近海域的浮游植物量空间变化受多重尺度动力过程的影响,其中冲淡水锋面过程对藻华的爆发起到决定性作用。初级生产力的出现起源于长江冲淡水主锋面所致的垂向层结及其对泥沙悬浮的抑制和对光照条件的改善,营养盐最大水平梯度发生在该区域,但其浓度的迅速下降主要由淡水和海水的混合所致。长江口藻华发生于冲淡水主锋面的露头位置(称之为表锋面),漂流浮标结果(图3)显示该位置存在显著的物质辐聚效应,是导致浮游植物汇聚和藻华发生的重要因素;同时,辐聚导致下降流的产生,进一步增加了真光层的深度;此外,锋面外海一侧存在波动信号,伴随了冲淡水运动由超临界状态向亚临界状态的转变,增加了冲淡水及其携带的浮游植物在表锋面附近的停留时间,为藻华的发生进一步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图4)。图3. 航次中在长江口北港外侧释放的5个表层漂流浮标在124°E以西的漂流轨迹与速度。图(A)和(C)揭示了冲淡水表锋面附近流动状态的改变及其物质辐聚效应。图4. 多重尺度物理过程对长江口邻近海域浮游植物量及相关生物地球化学过程的调控作用与机理。本文第一作者为上海交通大学海洋学院长聘教轨副教授张召儒,通讯作者为上海交通大学周朦教授和张召儒副教授,合作者还包括上海交通大学钟贻森老师、高咏卉副教授、张瑞峰副研究员、Walker Smith教授,以及华东师范大学的张国森和江山博士。该研究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长江口冲淡水的对流、扩散和物质转换综合过程”(41530960)资助,上海交通大学海洋学院周朦教授为该项目负责人,参加单位包括上海交通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和同济大学。张召儒,上海交通大学海洋学院长聘教授副教授,博士生导师。2007年本科毕业于中国海洋大学,2013年博士毕业于美国德克萨斯农工大学,2014年至今任职于上海交通大学海洋学院。研究领域包括近海动力学、极地海洋-海冰动力学和海洋物理-生态耦合过程,目前已经在Progress in Oceanography, JGR-Oceans, Climate Dynamics,Ocean Modelling和Frontiers in Marine Science等期刊发表SCI论文18篇。担任海洋学领域知名国际期刊Journal of Marine Systems责任编委,美国地球物理学会期刊AGU Advances总编遴选委员会委员和Ocean Sciences Meeting主席遴选委员会委员。
2002.6 武汉 武汉理工大学 工业设计专业 本科2002.6 武汉 武汉理工大学 辅修经济学双学位2005.6 武汉 武汉理工大学 工业设计及其理论 硕士研究生2008.9 杭州 浙江大学 数字化艺术与设计 博士研究生2010.11 杭州 浙江大学 现代工业设计研究所 博士后2010.11 中国美术学院设计艺术学院工业设计系教师刘征从本科到博士后期间一直围绕工业设计专业进行学习、研究,主要从事设计认知、设计管理、设计知识、产品形态等方面的研究,具有一定的科研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刘征主持国家自然科学青年基金项目1项,曾参与国家973课题、国家863等项目,以第一作者在国内外核心刊物及权威会议上发表论文10余篇,工业设计大赛获奖4次,多次主持家具、厨具、3C消费电子等新产品开发 。
2003年:《“第二届全国中国画展”主要评委访谈录》,《国画家》2003年第2期。《论水墨人物画及其造型问题》,《美术》2003年第9期。《没准没人画画儿了》――关于“艺术家心态浮躁、缺乏无愧于时代力作”的讨论,收入《水墨》丛书(七),中国画水墨艺术研究中心,西苑出版社。《美术馆是民族文化与精神的栖息地》发表于《文艺报》2003年11月15日。2002年:《水墨人物画画种备忘录》,《国画家》2002年第1期。出卖作品与守住艺术》,《文艺评论》2002年第5期。《中国画造形基本原理》(上、下),《美术观察》第7期、第8期。2001年:《为什么画、画什么和怎么画——〈以身许国图〉创作点滴》,《美术》2001年第3期。《振龙美术》2001年第2期。《北京青联》2001年第2期。2003年6月16日《北岳书画报》转载。《知我者不多,爱我者尤少——蒋兆和艺术散论》(2万字)《蒋兆和画集》序文,广西美术出版社。《穿越时空——叶永森和他的叶家样》,《国画家》2001年第2期。2000年策划、主持《跨入二十一世纪:中国画十日谈》,《国画家》2000年第1期。《朴素的真理早已让我们遗忘》发表于《文艺报·作家论坛》2000年3月18日。《奏响新世纪的序曲――<中华世纪之光>中国画提名作品展巡礼》刊发于《科技日报》,2000年3月18日刊发文章。策划并主持《跨入二十一世纪:中国画十日谈》,《国画家》2000年第1期。《面对现实——〈改革之年〉创作及相关问题思考》,《美术家》第一卷,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2000年2月,并被《中国书画报》2001年8月30日转发。《自己的画能和大师们的画挂在一起吗?——访俄札记》。论文《中国画造型训练与水墨造型教学实验》和水墨写生作品收入《中国当代高等美术院校实力派教师水墨人物教学对话》一书,河北美术出版社,2000年12月。1999年:《笔渣墨榍》,《国画家》1999年第1期。《“魔方”——中国画划分的一种新方法》,《美术家通讯》1999年第2期。《蒋兆和的目光——中国画人物创作感言》,《中国文化报》1999年9月1日1998年:《中国画色彩与墨色关系——中国画色彩理论现状》,《国画家》1998年第6期。1997年:《重返真实——创作札记》,《国画家》1997年第3期。《以人为本》,发表于《中国画人物画研讨会》和《学院艺术》第10期。《中国画造型训练与水墨画造型教学实验》,《美术研究》1997年第2期。《是新文人画还是假文人画》, 《美术观察》1997年第1期。《从郭怡宗的近期创作刊中国画的色彩问题》,《美术》1997年第3期。《自己的方位》,《国画家》1997年第6期。1996年:《再谈“白话”笔墨》,《国画家》1996年第2期。《用笔》,《国画家》1996年第4期。《现代中国画的文化处境及发展策略》,收入《首届中国画学及中国画发展战略研讨会论文集》。《中国画没有“意象造型”》,《美术》1996年第4期。《画家或厨师》,《中国书画报》第36期。1995年:《定义中国画》,《美术耕耘》1995年第2期。《笔墨原理》,《国画家》1995年第4期。1994年:《意求〈画山水序〉》,《美术研究》1994年第2期。《意象观察与意象观察的方法》,《国画家》1994年第5期。《线》,《国画家》1994年第6期。1993年:《〈天心石〉空间解构尝试》,《国画家》1993年第6期。1992年:《中国画画理辨证说》,《美术研究》1992年第1期。《姚有多肖像画创作》,《中国书画》第34期。1988年:《新的彷徨》, 《艺术广角》创刊号。1985年:《也谈创作问题》,《美苑》1985年第1期
1、《书法兼之画法》,载《文艺研究》2006年第11期,中国艺术研究院主办。2、《明清西方油画传入中国研究》(论文),载《美术》2004年第1期,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办。3、《让名画重放光彩》(论文),载《美术》1999年第9期,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办。4、《清代中国与朝鲜绘画交流蠡论》(论文),载《美术观察》2005年第1期,中国艺术研究院主办。5、《从“更爱山居写白云”到“如今老作江南客”》(论文),载《美术观察》2004年第5期,中国艺术研究院主办。6、《20世纪上半叶来华外籍美术教授与中国近现代美术教育》(论文),载《美术观察》2003年第5期,中国艺术研究院主办。7、《中国最早的油画家史贝霖》(论文),载《美术观察》2002年第3期,中国艺术研究院主办。8、《关乔昌与钱纳利的艺术竞争》(论文),载《美术观察》2001年第2期,中国艺术研究主办。9、《20世纪前期中国美术留学生与中国近现代美术教育的发展(上、下)》(论文),载《美术观察》2000年第6、第7期,中国艺术研究院主办。10、《从西方的中国热到中国外销艺术的西化》(论文),载《美术观察》1999年第2期,中国艺术研究院主办。11、《传教士与明清中西绘画的接触与传通(上、下)》(论文)载《美术观察》1999年第10、第11期,中国艺术研究院主办。12、《西方绘画东渐中国第二途径研究》(论文),载《美术观察》1998年第7期,中国艺术研究院主办。15、《宋元绘画中的文字与图像》(译文),载《美术》1992年第8期,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办。16、《中国瓷器与18世纪中西经济美术文化的交流与互动》(论文),载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装饰》2005年第1期,第2作者,清华大学美术美院主办。17、《20世纪中国油画宿耆冯钢百》(论文),载《文艺报》2000年6月1日第4版,中国作家协会主办。18、《钱选与元代青绿山水的文人化》(论文),载《荣宝斋》2005年第6期,中国美术出版总社出版。19、《黄公望与元代山水画之变》,载《荣宝斋》2005年第2期,中国美术出版总社出版。20、《晓峰烟树乍生寒》(论文),载《荣宝斋》2004年第4期,中国美术出版总社出版。21、《论吴门画派画风》(论文),载《荣宝斋》2003年第6期,中国美术出版总社出版。22、《元代山水画的文人化、人格化》,载《荣宝斋》2003年第2期,中国美术出版总社出版。23、《吴门画派涵义论辫》,载《荣宝斋》2002年第5期,中国美术出版总社出版。24、《澳门与明清西方油画东渐中国》,载澳门《文化杂志》第56期,澳门文化局2005年夏季出版。25、《从贸易画看清代海外贸易的发展》(论文),载澳门《文化杂志》第50期,澳门文化司2004年春季出版。26、《20世纪中国早期油画大师冯钢百的生平与艺术》(论文),载澳门《文化杂志》第49期,澳门文化司2003年冬季出版。27、《玻璃画:中西绘画交流的镜子》(论文),载澳门《文化杂志》第45期,澳门文化司2002年冬季出版。28、《从西方的中国热到中国外销瓷绘画艺术的西化》(论文),载澳门《文化杂志》第40/41期,澳门文化司2000年春季、夏季合刊出版。29、《中西绘画交流的纽带》(论文),载澳门《文化杂志》第39期,澳门文化司1999年夏季出版。30、《一种特殊的中西绘画交流形式》(论文),载澳门《文化杂志》第35期,澳门文化司1998年夏季出版。31、《传教士与明清中西绘画的交流》(论文),载澳门《文化杂志》第34期,澳门文化司1998年夏季出版。32、《明清中国油画发展蠡论》(论文),载台湾《艺术家》2002年第3期。33、《中国最早的西洋画家史贝霖》(论文),载台湾《艺术家》2000年第8期。34、《清代初期山水画中无笔法与明暗法》(译文),载台湾《艺术家》1997年第7期。35、《中国早期油画大师冯钢百》(论文),载《中国早期油画大师冯钢百》专著,人民美术出版社2003年第8月出版。36、《日本美术教习与中国近现代美术教育的兴起》(论文),载《中国美术教育》2003第3期.37、《欧洲、日本美术教授与中国现代美术教育的开拓》(论文),载《中国美术教育》2003年第4期。38、《色彩与生命的交响》(论文),载《画廊》2001年第3期,岭南美术出版社出版。39、《明四家与吴门画派》(论文),载《海外藏中国历代名画》第6卷,湖南美术出版社1998年12月出版。40、《明代晚期的山水画与人物画》(论文),载《海外藏中国历代名画》第6卷,湖南美术出版社1998年12月出版。41、《西方绘画东渐中国第二途径研究之评述》(论文),载《艺苑》1998年第3期。南京艺术学院主办。42、《陈之佛工艺思想研究》(论文),载《艺苑》1997年第4期,南京艺术学院主办。43、《八大山人花鸟画艺术风格研究》(论文),载《艺苑》1990年第4期,南京艺术学院主办。44、《八大山人荷花图辨伪》(论文),载《艺苑》1991年第1期,南京艺术学院主办。45、《王蒙及其书斋山水研究》(论文),载《艺术探索》2005年第1期,广西艺术学院主办。46、《中国古典艺术在欧美的传播和收藏研究》(论文),载《中国书画》2004年第5期,中国书画杂志社出版。47、《集古录发微》(论文),载《贵州文史从刊》1993年第1期,贵州文史馆主办。48、《为天地立心,为生灵寄情》(论文),载《文化参考报》2005年3月8日第5版,广东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办。49、《评海外藏中国历代名画》(论文),载《中国文化报》2000年6月1日第3版,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办。50、《面向21世纪的审美教材》(论文),载《广东教学报》2000年第8期。广东省教育厅主办。51、《论八大山人花鸟画的艺术风格》(论文),载《朵云》1990年第4期,上海书画出版社出版。52、《石涛赝作考》(论文),载《朵云》1992年第4期,上海书画出版社出版。53、《欧阳修文化年表》(论文),载《夷陵·宜昌·欧阳修》,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93版社出版。54、《欧阳修与集古录》(论文),载《夷陵·宜昌·欧阳修》,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93年7月出版。55、 KWAN KIU CENG E GEORGE CHINNERY,载REVISTA DE CULTURA 1999H SERIE MACAU.56、《艺术欣赏·美术(上册)》(教学参考),岭南美术出版社2001年8月出版。57、《艺术欣赏·美术(下册)》(教学参考),岭南美术出版社2001年12月出版。58、《论杨守敬在日本书坛的地位与影响》(论文),载《葛洲坝水电工程学院学报》1990年第1期。59、《山亭远眺图》(论文),载《中国名画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94年3月出版。60、《北齐娄睿墓壁画·出行图》(论文),载《中国名画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94年3月出版。61、《鸿门宴图》(论文),载《中国名画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94年3月出版。62、《八大山人花鸟画的空间结构》(论文),1997年10月参加上海博物馆主办“清初四大画僧国际研讨会”,并在会上发表。63、《人文景观设计》(论文),载《第十一届国际洞穴研讨会论文集》,中国科学院1993年8月出版。64、《立体主义绘画简史·序》(论文),载《立体主义绘画简史》,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9月出版,独撰。65、《中国古典艺术在欧美的流失与收藏研究》(论文),载《国际视野中的中国艺术论文集》,深圳国际水墨双年展组织委员会2005年3月出版。66、《人文景观设计》(论文),载《第十一届国际洞穴研讨会论文集》,中国科学院1993年8月出版。67、《中华帝国时代中国与韩国的绘画交流关系》(论文),2004年2月参加上海复旦大学主办“中国与东亚汉文化圈国际研讨会”,并在会上发表。68、《中国古典艺术在欧美的流失与收藏研究》(论文),2003年12月参加深圳国际水墨论坛第二次研讨会,并在会上发表。69、《中国瓷器与十八世纪中西经济美术文化的交流与互动》(论文),2003年11月参加澳门基金会主办的“16-18世澳门与中西关系”国际学术讨论会, 在会议上发表。70、《西方绘画东渐中国第二途径研究》(论文),载《造型艺术研究》1999年第5期,中国人民大学主办。71、《美术留(游)学生与中国近现代美术教育的发展》(论文),载《20世纪中国美术教育》,上海书画出版社1999年9月出版。72、《马克思主义接受美学与艺术史方法论》(论文),载《美术观察》1998年第2期,中国艺术研究院主办。73、西洋画的引进与西方绘画艺术在中国的传播 阮荣春 胡光华 中国美术研究 2006/0174、美术教育史上的一大转机 中国美术研究 2006/0275、社团蜂起与变革中国画的论争 中国美术研究 2007/0176、三足鼎峙的民初画坛 中国美术研究 2007/0277、佛教天堂的圣洁形象 中国美术研究 2007/0378、清末民初中国工艺美术的变迁 中国美术研究 2007/0380、风行一时的通俗美术 中国美术研究 2007/0481、画坛三重臣 中国美术研究 2007/0482、西画壁垒的坚守者与中西合璧的典型 中国美术研究 2008/0183、乾隆皇帝半身油画肖像研究 中国美术研究 2007/0484、论文《书法兼之画法》,载《文艺研究》2006年第11期,中国艺术研究院主办。85、论文《中国瓷器与18世纪中西经济美术文化的交流与互动》,载《美术研究》2005年第4期,中央美术学院主办。86、论文《论绘画材质之变与元代山水画观念和技术之变》,载《美术与设计》2007年第1期,南京艺术学院主办。87、论文《中国瓷器与中西经济美术文化的交流与互动》,《装饰》2005年第1期,清华大学美术美院主办。88、论文《蓝瑛及其武林派的山水画》,载《中国书画》2006年第8期,中国书画杂志社出版。89、论文《论澳门与明清西方油画东渐中国》,载澳门《文化杂志》2005年秋季刊(总第56期),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文化局出版。90、论文《关于中国外销瓷器绘画的西化在18世纪中西经济美术文化交流与互动中的作用》,载《中国陶瓷工业》2004年第6期。91、论文《王蒙及其书斋山水研究》,载《艺术探索》2005年第1期,广西艺术学院主办。
主要论著(截止2011年)1.现代汉语受事宾语句中论元共现规律及管控机制研究,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博士学位论文,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年(独著)2.汉语构式语法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年(独著)3.汉语修辞学新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年(主要作者,排第2)4.语言文字应用,团结出版社2006年(主要编者)5.大学语文(湖南省高等教育21世纪课程教材),岳麓书社2005年3月第二版(编者)正式发表论文(截止2011年)(按时间排序;未标明的皆为独著或第一作者):1.先秦和古希腊关于“名”“实”关系语言观的比较,甘肃社会科学2002年增刊2.“V什么V”式的句法、语义、语用分析,延安大学学报2002年第4期3.浅论现代汉语句法结构与语义结构的关系,湘潭大学学报·研究生论丛(2003年)4.浅议“模糊答语”,湘潭大学学报·研究生论丛(2004年)5.修辞本质补议,湘潭工学院学报2004年第2期6.动宾式不及物动词“VN”带宾语语义研究(第二作者),湘潭大学学报2005年第6期7.汉语“除了”式的语义研究,语言研究(校二类期刊,CSSCI)2006年第2期8.报纸标题的语言失范及解决方法,新闻界(CSSCI)2006年第4期9.修辞的“创造”观,语文教学与研究2006第8期10.多项列举式后“等”的多维考察,北方论丛(CSSCI)2006年第6期11.配价、论元隐现与基干宾语模式,江汉大学学报2006年第5期12.列举代词“等”的语义等级、隐现规律及其认知特点——兼议“等”的虚化历程,暨南大学华文学院学报(CSSCI)2006年第4期13.配价、论元隐现与短语宾语的“必现性”,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第5期14.完形态事件宾语中论元的隐现规律,宁夏大学学报(CSSCI)2007年第4期15.准确 贴切 适度——教科书语言规范的层次观,湘潭大学学报(CSSCI)2007年第4期16.列举助词“等”及相关格式的句法语义特点研究,语言教学与研究(CSSCI)2008年第1期17.“动宾结构带宾语”格式的成因探究,汉语学习(CSSCI)2008年第3期18.小句宾语句的语义特点及其认知解释,广西民族大学学报(CSSCI)2009年第2期19.汉语论元结构的互动性与层次性,宁夏大学学报(CSSCI)2009年第5期20.汉语方言中的“VODOI”语序结构研究,湘潭大学学报(CSSCI)2009年第4期21.汉语论元结构的“动态性”(第二作者),思想战线(CSSCI)2009年第3期22.现代汉语受事宾语句中配项的匹配规律研究,暨南大学华文学院学报2009年第3期,人大复印资料《语言文字学》2010年第4期全文转载(CSSCI)23.修辞原则刍议,唐山学院学报2009年第2期24.程度补语“死”与“要死”的共性与差异,长春工程学院学报2009年第2期25.固化式述程结构考察,楚雄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第2期26.也说汉语的意合性,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版)2009年第6期.27.现代汉语小句中论元标记的多维考察,三峡大学学报2009年第4期28.风格的民族性:文气 譬喻 风骨,唐山学院学报2010年第1期29.内容差异及形式标记——简单宾语与复杂宾语的对比(第二作者),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第2期30.汉语范围构式“从X到Y”研究,语言研究(CSSCI,校二类期刊)2010年第2期31.中国古典风格理论的民族性探究,宁夏社会科学(CSSCI)2010年第2期32.动词与配项匹配机制的不同层级,语言文字应用(CSSCI)2010年第2期33.“自然”论与“适度”论的异同,思想战线(CSSCI)2010年第3期34.“倾向性语序优先序列”及其解释力,云南民族大学学报(CSSCI)2010年第3期35.非自主性位移与汉语动词带宾语“被”字句的认知解释,语言教学与研究(CSSCI)2010年第4期36. 非常规性因果关系与汉语“一XP就VP”结构的意义,汉语学报(CSSCI)2010年第4期37.构式“独立性”的成因,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会科学版)(CSSCI)2011年1期38.湖南安仁话的“得”与“得”字句,南华大学学报2011年第5期39.类比推理的论证类型,(第二作者)衡阳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第1期会议论文(截止2011年)1.“动宾结构带宾语”格式的成因探究,动词与宾语问题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华中师范大学2005.11.12-13)2.“了不得”与“不得了”的多维比较,入选《2007年度中文学科博士生论坛论文集》(北京师范大学)3.汉语口语否定构式“X什么X”考察,“句子功能”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华中师范大学2009.10.17-19)4.现代汉语有标并列短语的语体适应性研究,第七届全国语言文字应用学术会议论文(湘潭大学2011.10.17-19)
商业银行吧,祝你好运,千万别选上她的
教学是立院之本,科研是强院之路。学院以质量求生存,以特色求发展,不断提高教学、科研、管理水平。已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科研优势,在张仲景学术思想研究、文献研究、张仲景方药应用及现代化研究等方面取得丰硕成果,先后承担、完成了一大批各级教学与科研课题,获得国家、省(部)、地(厅)级的各类奖励和表彰。学院重视对外学术交流,积极开展与海内外高水平医学院校的实质性交流与合作,与日本、韩国、新西兰、菲律宾等国家的中医界有着密切的联系,开展了共建实验室、教学研究人员互访等合作项目,积极开展医学留学生教育。历经风雨洗礼,国医学院形成了“博施济众、广智求真”、“精益求精、无私奉献”的优良传统。在新的学年中,将继续发扬这一优良传统,把培养医术精湛、医德高尚、具有国际视野和社会责任感的医学人才作为时代赋予我们的历史使命。以发扬光大仲景学术思想为己任,在改善民生、促进人民健康事业中做出新的贡献,使仲景文化享誉全世界。附:专业设置中医学专业 本科学制五年,专升本学制三年,专科学制三年。本专业培养掌握中医药学基本理论、中医临床应用理论及张仲景学术思想等知识,具备熟练运用所学医学知识治疗中医内、外、妇、儿及其它各科常见病、多发病的能力,全面发展的中医学专门人才。就业方向:学生毕业后适合在各级中医院、中医科研机构、学校及各级综合性医院等部门从事中医临床、教学、科研、管理等方面工作。护理学专业 本科学制四年,专升本学制两年,专科学制三年。本专业培养掌握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及护理学基本理论和知识,具备临床护理工作、护理管理及护理科研能力的专门高级本科护理学人才。就业方向:学生毕业后适合在各级医院及卫生管理等部门从事临床护理、护理管理、健康教育及护理科研等方面工作。中药专业 本科学制四年,专科学制三年。本专业培养具备中药学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以及与其相关的中医学、药学等方面的知识和能力,能在中药生产、检验、流通、使用和研究与开发领域从事中药鉴定、设计、制剂及临床合理用药等方面工作的高级科学技术人才。就业方向:学生毕业后适合在中药生产、检验、流通、使用和研究与开发领域从事中药鉴定、设计、制剂及临床合理用药等方面工作。 领导介绍齐保东 总支书记齐保东,男,汉族,1971年7月生,中共党员。毕业于西北师范大学生物系,本科学历,硕士学位,现任张仲景国医学院党总支书记。1995至1999年在南阳理工学院商学系工作,历任辅导员、团总支书记。1999至2005年在成人教育学院工作,任教务科长。2005年至今在张仲景国医学院工作。毛秉豫 院长毛秉豫 男 1958年10月出生,天津中医学院博士研究生毕业。医学博士,中医内科主任医师,教授。担任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医学教育专业委员会理事,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内科心病专业委员会委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医学科学部中医药项目评审专家,教育部中医高等教育指导委员会观察员,中华中医药学会仲景学说专业委员会河南省副主任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方剂专业委员会河南省副主任委员,宛西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博士后工作站博士后导师,天津中医药大学研究生导师。自1982年开始至今从事中医临床、科研及教学工作。专业方向为心脑血管疾病的中医药气血并治研究。主讲《金匮要略》、《中医内科学》、《内科学》等课程。先后主持、参与和完成《芪参益气滴丸在心肌梗塞二级预防中对心脏损伤的保护作用与机制研究》、《桂枝茯苓丸有效部位群对高血压病血栓前状态的影响》、《加味四物汤对高血压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及血管重构作用研究》、《中风病急性期辨证论治综合治疗方案临床研究与评价》、《养血清脑颗粒对高血压病脏器保护作用研究》、《血沉曲线记录分析仪研制与应用》等国家、省、市级研究课题18项,曾获中华中医药学会科技二等奖、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科技二等奖、国家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天津市人民政府科技进步三等奖、南阳市科技进步一等奖等各级奖项15项。主编《中医内科学》、《张仲景全书》、《新编内科诊疗学》等专著。曾在《中医杂志》、《美国超微病理学杂志》、《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新中医》等发表学术论文42篇,SCI收录2篇。被河南省教育厅、南阳市人民政府、授予“学术、技术带头人”称号。魏小萌 副院长魏小萌,男、1958年7月28日生,现任南阳理工学院张仲景国医学院教授、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魏小萌教授长期从事中医临床、教学和科研工近三十年。有深厚的中医学造诣和丰富的中医临床及教学经验。主编《现代疾病治疗新进展》规划教材《中医内科学》《常见病误诊误治分析及对策》《现代胃肠病学》等教材、专著共9部。在国家一级学术期刊、核心期刊共发表论文9篇,其他期刊30篇;主持参与国家省部级课题5项,获河南省人民政府科技进步奖3项、市级人民政府科技进步一等奖奖4项、二等奖9项。系南阳市跨世纪科学技术带头人; 河南省中医药管理局112人才;河南省教育厅科学技术带头人;现任中华中医学会名医学会常务委员;中华中医学会肾病委员会委员;河南省医学本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河南省高校系列高评委专家库成员;河南省科技成果评审专家库成员;南阳理工学院张仲景国医学院副院长。卞华 副院长卞华,男,汉族,1973年11月出生,中共党员,医学博士,博士后,副教授,张仲景国医学院副院长。研究方向:中西医结合治疗风湿病及张仲景学术思想的研究。主要从事于教学、科研与临床工作。一、主持或参与项目1.系统性红斑狼疮中西医结合治疗优化方案的研究.2002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NO:02-03 LP29),2002年-2004年.参与。2.解毒活血滋阴方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的有效部位群及机理研究. 2010年.河南省科技厅 ,主持3.复方芩艾汤拮抗I型食物超敏反应的实验研究.2010年.河南省教育厅(NO:2010C360002),主持4.雄黄纳米微粒对SLE小鼠T淋巴细胞凋亡和功能紊乱的作用. 2008年.河南省教育厅项目(NO:2008C360001).主持.5.亚健康动物模型的研制. 2008年.河南省教育厅项目(NO:2008C360003).第三.6.雄黄纳米微粒对MRL/lpr小鼠的治疗作用及其分子生物学机理.2007.南阳市科技攻关项目(NO: 2007S1407).主持.7.滋阴解毒通络方有效部位治疗SLE的疗效及作用机理研究.2008.南阳市科技攻关项目.主持.8.张仲景学术思想及方药研究数据库的建立.2008年.南阳市科技攻关项目.第二.9.传统教学模式结合PBL在中医内科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2008.南阳理工学院教改项目.主持.二、鉴定或奖励项目1.滋阴解毒通络法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的临床及作用机理研究.2009年,河南省科技厅鉴定,国内先进水平.主持.2.温阳化浊通络方治疗系统性硬皮病的作用机理研究. 2010年,河南省科技厅鉴定,国内领先水平.主持.3.中西医结合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的增效减毒作用研究.2007年,浙江省中医药科学技术创新奖一等奖.参与.4.温阳祛瘀化痰通络法对硬皮病小鼠模型皮肤硬化的抑制作用及机理研究.2008年,南阳市人民政府科技进步一等奖.主持.5.熏洗方对外伤后期关节僵硬的疗效及其分子生物学机理的研究.2006年,浙江省中医药科学技术创新三等奖.参与.6.PBL与LBL双轨教学法在中医《金匮要略》教学中的应用研究.2008年,南阳理工学院第一届教育教学改革论文特等奖.主持.7.2008年获南阳市第六届青年科技奖.
我认为大学中的职称评聘并不是多难。只要你有能力,有成果,就会被评上教授的。
说起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我们脑海中都会浮现出白发苍苍的老学者,要不就是西装革履的中年才俊形象。如果不是看到简历介绍,我怎么也不敢把图片上这位青春年少,相貌清纯的女孩子和教授,博导联系起来。这个叫李琳的女孩子,91年出生,本科在成电,研究生,博士在北大,出身于汤富酬实验组,数篇SCN论文傍身,这样金灿灿的简历,成就了一个28岁的教授,博导。
按照一般的职称晋升体制,28岁晋升教授几乎是不可能的。以中小学教师职称评聘而言,有很多老师到退休也评不上副高职称。中小学老师实习期要一年,从三级老师晋升到到二级,要满五年,从二级老师晋升到一级老师,又需要五年;从一级老师晋升为高级,也需要满五年以上(大学本科以上学历可以减少一年)。这样算下来,理想状态下,从分配到中小学高级至少需要15年时时间,中小学高级相当于副高职称,也就是副教授。
当然,刚才说的是理想状态下需要15年,实际中,这种15年能评上副高的幸运儿还是非常少的,因为越到一级,高级,职称指标越少,排队的老师就越多。以我们学校而言,一年只有一两个高级指标,而符合条件的老师多达四五十人,只能论资排辈,慢慢熬资历了。评上高级的老师大多数是年龄比较大的,资历比较老的老师,年轻老师纵然再有才华,也只能一级一级慢慢熬资历。很多老师戏称这种现象和清朝的官场有的一比,“领子熬红了,头发熬白了”。
职称评聘的初衷是什么?不是论资排辈,是为了说明教学水平和工作能力的,是为了体现优劳优得的,是为了激励老师的工作积极性的,如果一味讲究资历,那职称也就失去了意义。很多年轻老师有水平,有能力,但是苦于没有职称晋升的通道,所以也只能一步一步地,一级一级地慢慢晋升,在等待中消磨了激情与斗志。
我最开始看到28岁的美女教授,博士生导师的新闻的时候,也不敢相信,怀疑是不是有什么猫腻,可是看了人家的简历之后,却觉得也算是名至实归,2014年电子科技大学学士学位,2014到2019年6月北京大学攻读博士学位,2019年7月,南方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教授。小小年纪便发表数篇SCN期刊论文。正因为有如此优秀的简历,南方医科大学才不惜血本,破格录用她为教授,开出的条件可谓是相当丰厚:70—90万协议税前年薪,180-220万的安家费,并且还有300-400万的科研经费。
不由得想起前两天的新闻,教育部高教司司长表示:教育部将对在学校连续三年不给本科生上课的教授,副教授实施清理出教师队伍的处理。教授就是教书育人的,职称不是敛财的工具,职称应该体现学术上的能力和贡献,相比那些四处办企业,无心教学的教授而言,大学更需要的是新鲜的血液,需要的是不拘一格用人才。91年的教授,博士生导师,更多地是一个示范效应,让年轻学者看到了一条不一样的职称晋升之路。
何光华,从事眼科临床30年,兼任多家大型验光配镜中心技术指导专家。先后在三甲医院眼科和专业眼科医院工作。有较全面的眼病临床诊疗经验,擅长各种斜视和弱视的手术和治疗,熟练诊疗各种小儿眼病,擅长处理各种复杂的视光问题。先后在国家级、省级专业杂志上发表论文28篇,多次参加国内不同等级的学术会议交流。爱迪眼科斜弱视与小儿眼科主任、眼科教授 四川省视光学会委员成都医学院特聘教授四川省视光学会委员,成都市视光专业等级考试培训专家。撰写论文28篇,先后发表在国家级、省级专业杂志上和在国内不同等级的学术会议上交流。任四川省眼视光专业学术委员会委员。
当代中国文化预算的现实困境 王列生 【期刊】艺术百家 2011-01-15论文化产业政策的边际内谱系拟置 王列生 江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2010-12-01论文化制度创新中的技术支撑 王列生 【期刊】文艺研究 2010-05-10“设计”的形而上学追问 王列生 【期刊】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0-03-15“设计”的形而上学追问 王列生 【期刊】美术观察 2010-06-15当代中国文化制度创新中的机构改革 王列生 【期刊】艺术百家 2010-07-15宗教文艺论的可能与不能 王列生 【期刊】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9-03-15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的项目目标及其功能测值方法 王列生 【期刊】江汉论坛 2009-04-15论文化制度创新的价值分层 王列生 【期刊】中国文化 2009-10-15论内在焦虑中的中国文化制度创新 王列生 【期刊】文艺研究 2009-11-10论公民基本文化权益的意义内置 王列生 【期刊】学习与探索 2009-11-15论政府对文化产业制度支撑的功能缺位 王列生 【期刊】艺术百家 2010-01-15论文艺起源研究的考古学知识方式 王列生 【期刊】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6-01-15文艺未来论的知识向度 王列生 【期刊】江淮论坛 2006-10-30论民间仪式的文艺承载 王列生 【期刊】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6-12-30性本能的文艺魅力维系 王列生 【期刊】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01-25政治文艺论的权力与暴力 王列生 【期刊】广东教育学院学报 2007-02-20论文艺存在研究的知识框架及其文艺人类学选择 傅莹; 王列生 【期刊】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7-03-15文艺存在的存在性分析 王列生 【期刊】社会科学战线 2007-01-25论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意识形态前置 王列生 【期刊】文艺理论与批评 2007-03-24论时尚与文艺的意义互动 王列生 【期刊】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2007-02-01论文艺起源研究的原始生存切入——对原始文艺的动力学解读 王列生 【期刊】韶关学院学报 2007-02-28论集体体验对个体体验的颠覆——对体验论文艺观的新认识 王列生 【期刊】学习与探索 2007-03-15论世界市场时代的文艺生产与消费 王列生 【期刊】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7-11-20和谐文化观与中国文化发展战略 王列生 【期刊】理论参考 2007-02-01论文艺起源研究的原始生存切入——对原始文艺的目的论解读 王列生 【期刊】韶关学院学报 2008-10-15论集体体验时代的身份消失 王列生 【期刊】学术研究 2008-12-20论文艺起源研究的原始生存切入——对原始文艺的母题方式解读 王列生 【期刊】韶关学院学报 2008-01-15道德文艺论的语指与语误 王列生 【期刊】广东教育学院学报 2008-08-15论“孔子适齐”的事态义旨与道穷 王列生 【期刊】中国文化 2008-10-15论文艺起源研究的哲学知识方式 王列生 【期刊】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03-30论文艺起源研究的田野调查知识方式 王列生 【期刊】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5-06-30论文艺起源研究的原始符号切入 王列生 【期刊】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07-20论马克思主义文艺学当代发展中的知识综合姿态 王列生 【期刊】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03-20论文艺人类学的学科目标、知识边界及理论框架 王列生 【期刊】社会科学战线 2004-07-25我国工科大学艺术教育探析 王列生; 李怡 【期刊】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03-20论原典马克思主义文艺学的知识综合特性 王列生 【期刊】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 2003-04-15“话语”与民族文学表达方式 王列生 【期刊】人文杂志 1999-09-05触感社会转型的律动──评洪三泰的长篇小说《闹市》 傅腾霄; 王列生 【期刊】广东农工商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1999-05-15新流行状态: 位置批评与商业批评 王列生 【期刊】粤海风 1999-04-15九十年代:日常迷恋与边缘落寞 王列生 【期刊】粤海风 1999-08-15文化的贫困与文化的解困 王列生 【期刊】粤海风 2000-03-31话题与民族文学言说方式 王列生 【期刊】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1-04-27知识增长的四种方式 王列生 【期刊】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1-07-20先锋批评:需要校正的第三者 王列生 【期刊】粤海风 2001-02-15论马克思主义文艺学当代发展的基本框架 王列生 【期刊】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 2002-04-15简议特区文学的特 王列生 【期刊】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1995-02-28世界文学格局中的中国文学选择 王列生 【期刊】文学评论 1995-07-15论当代文学价值评估的双重原则 王列生 【期刊】安庆师院社会科学学报 1995-02-25论文学发展的线性因沿─—悖离题材情结和素材迷恋的实证讨论 王列生 【期刊】广东社会科学 1995-04-16希腊花朵与阿拉伯土壤──论民族精神个体性对文学母题选择的制约 王列生 【期刊】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 1995-04-20批评危机:亟待走出的六种缠绕 王列生 【期刊】华中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6-07-30论民族文学向世界文学转型的动态过程 王列生 【期刊】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7-03-25“互阐指令系统”与比较神话学 王列生 【期刊】中国比较文学 1997-08-15论世界文学格局的单向牵引模式 王列生 【期刊】社会科学战线 1998-02-15跨接传统与现代的民族文学精神寻求 王列生 【期刊】学术研究 1998-02-17论民族文学的理想选择形态 王列生 【期刊】中国社会科学 1998-01-10主体缺席的概念晚餐——关于当代文学批评失态的一种分析 王列生 【期刊】安徽大学学报 1998-07-25独语与对话跨度间的民族文学寻求 王列生 【期刊】河北学刊 1998-05-20The Choice for Chinese Literature in World Literature 王列生 【期刊】Social Sciences in China 1998-02-15我们都是变色龙 王列生 【期刊】粤海风 1998-02-15论文学母题的弹性发展 王列生 【期刊】学习与探索 1992-03-01对当代文学基本品性的思考——兼与沈敏特同志商榷 王列生 【期刊】学习与探索 1985-10-28振聋发聩的历史沉钟——评中篇小说《蓝花豹》 王列生 【期刊】当代作家评论 1986-08-29论民族艺术之“根” 王列生 【期刊】学术界 1987-05-01论阅读的基本过程 王列生 【期刊】殷都学刊 1988-09-30论顺应心态与逆反心态——一个艺术接受美学课题之初步研究 王列生 【期刊】艺术百家 1988-08-28论文学作品作为一种诱导空间 王列生 【期刊】江淮论坛 1989-08-29论接受能力 王列生 【期刊】学术界 1989-10-28论文学阅读作为一种审美活动的独特本质 王列生 【期刊】安庆师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9-12-31论切入点与切入方式 王列生 【期刊】安徽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0-10-01桐城地域文化爬梳 王列生 【期刊】东南文化 1991-05-01论文学的精神个体性品格 包忠文; 王列生 【期刊】镇江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1-10-01论文学的精神个体性品格(续) 包忠文; 王列生 【期刊】镇江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1-12-31读赵宪章《文艺学方法通论》 王列生 【期刊】江淮论坛 1991-10-28说庄子的魅力 王列生 【期刊】安徽大学学报 1991-06-30人类生存空间与文学内容 王列生 【期刊】安庆师院社会科学学报 1991-10-01文化的悖论及其对文学母题的制约 王列生 【期刊】社会科学家 1992-04-30站在时代高度看文化发展 王列生 【报纸】人民日报 2009-11-24农歌会唱出农民心声 王列生 【报纸】中国文化报 2008-12-30我比汪晖本人更加焦虑 王列生 【报纸】中国文化报 2010-04-16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王列生 【报纸】中国文化报 2010-09-01文化机构的结构矛盾与改革取向 王列生 【报纸】人民政协报 2010-09-06只重形式群众难享文化实惠 王列生 【报纸】北京日报 2007-06-26和谐文化观与中国文化发展战略 王列生 【报纸】人民日报 2006-11-09文化创新理论的学术梳理 王列生 【报纸】人民日报 2008-02-14
1、王士祯为施闰章作摘句图考论 2、郁达夫小说二元悖立现象透视 3、简析杰克·伦敦小说中的元主体性焦虑 4、政府为主导,创新红三角科普文化制度 5、韶、郴、赣三市经济发展比较分析 6、红三角经济圈农业发展的几点思考 7、2002年中国现代史若干问题研究的回顾与思考 8、基督教循道会英德传教事略 9、浅谈我国股票发行核准制及其影响 10、关于国有商业银行产权改革模式的选择 11、我国东部旅游地带旅游产品的竞争优势 12、政府对事业单位管理模式改革的探讨 13、互联网平台上公民与政府的互动 14、论“一切合法的劳动收入和合法的非劳动收入都应得到保护” 15、论诉讼责任——兼谈《民事诉讼法》的强制措施制度的修改 16、我国破产案件受理程序浅析 17、网络环境下商业秘密的保护 18、豫剧演唱中的吐字与润腔 19、中国画构图形式的视觉美 20、虚拟学习环境与大学英语教学 21、平面上无穷级Dirichlet级数的Borel线 22、切片级重建方法23、次对称阵的广义次正定性 24、多值压缩映射与多值Caristi型映射的不动点定理 25、利用Photoshop批处理功能快速处理数码相片 26、基于ATM的拥塞控制机制研究 27、基于企业内部局域网开展员工援助计划初探 28、基于《现代汉语规范词典》的语义特征库建设 29、网络时代的会计处理与财务管理 30、一种自动上料计数装包生产线的设计 31、基于单片机的磁滞回线测试系统 32、轴承合金上化学镀镍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33、TiO_2/Y_2O_3/海泡石复合体的制备及光催化降解甲基橙的研究 34、CoFe水滑石的合成及其催化活性研究 35、韩江潮安水文站测流断面河床下切分析 36、基于水土流失生态风险分析的福州市水土保持景观生态建设 37、不同茴香品种生长习性的比较研究 38、AAS法从烟草浸出液中测定烟草尼古丁含量研究 39、我校娄高明教授参与完成的科研成果荣获广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40、二重正交设计用于多重PCR条件优化 41、利用线性方程组证明矩阵秩的有关问题 42、二维随机变量联合分布函数的性质 43、一个混沌系统的混沌特性分析及反控制 44、波兰表达式构成图及顶点数的探讨 45、软件构件技术研究 46、一种开源语法检查器的改进 47、数据结构课程设计案例研究——基于AOE网的轻量级工作流系统 48、高校校园网络中ARP病毒的综合治理 49、基于PLC的中纤板连续辊压线中飞剪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50、高职院校校园电子商务应用研究——以阜阳职业技术学院为例51、基于Bayes判别法的内燃机气门间隙故障诊断 52、提高小提琴音质途径探析 53、生态陶瓷粉的研制、性能及其应用研究 54、设备与管道防腐蚀处理的质量分析与对策 55、建筑节能技术在现代建筑工程中的应用 56、茶油维生素E软胶囊壳成分的研究 57、菌草栽培杏鲍菇的配方优化 58、粤北地区圈养豹的繁育观察 59、吸毒者艾滋病相关知识及性行为调查——以韶关市某戒毒所为例 60、注射吸毒者针具来源、使用和处理情况调查——以韶关市某戒毒所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