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第二届全国中国画展”主要评委访谈录》,《国画家》2003年第2期。《论水墨人物画及其造型问题》,《美术》2003年第9期。《没准没人画画儿了》――关于“艺术家心态浮躁、缺乏无愧于时代力作”的讨论,收入《水墨》丛书(七),中国画水墨艺术研究中心,西苑出版社。《美术馆是民族文化与精神的栖息地》发表于《文艺报》2003年11月15日。2002年:《水墨人物画画种备忘录》,《国画家》2002年第1期。出卖作品与守住艺术》,《文艺评论》2002年第5期。《中国画造形基本原理》(上、下),《美术观察》第7期、第8期。2001年:《为什么画、画什么和怎么画——〈以身许国图〉创作点滴》,《美术》2001年第3期。《振龙美术》2001年第2期。《北京青联》2001年第2期。2003年6月16日《北岳书画报》转载。《知我者不多,爱我者尤少——蒋兆和艺术散论》(2万字)《蒋兆和画集》序文,广西美术出版社。《穿越时空——叶永森和他的叶家样》,《国画家》2001年第2期。2000年策划、主持《跨入二十一世纪:中国画十日谈》,《国画家》2000年第1期。《朴素的真理早已让我们遗忘》发表于《文艺报·作家论坛》2000年3月18日。《奏响新世纪的序曲――<中华世纪之光>中国画提名作品展巡礼》刊发于《科技日报》,2000年3月18日刊发文章。策划并主持《跨入二十一世纪:中国画十日谈》,《国画家》2000年第1期。《面对现实——〈改革之年〉创作及相关问题思考》,《美术家》第一卷,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2000年2月,并被《中国书画报》2001年8月30日转发。《自己的画能和大师们的画挂在一起吗?——访俄札记》。论文《中国画造型训练与水墨造型教学实验》和水墨写生作品收入《中国当代高等美术院校实力派教师水墨人物教学对话》一书,河北美术出版社,2000年12月。1999年:《笔渣墨榍》,《国画家》1999年第1期。《“魔方”——中国画划分的一种新方法》,《美术家通讯》1999年第2期。《蒋兆和的目光——中国画人物创作感言》,《中国文化报》1999年9月1日1998年:《中国画色彩与墨色关系——中国画色彩理论现状》,《国画家》1998年第6期。1997年:《重返真实——创作札记》,《国画家》1997年第3期。《以人为本》,发表于《中国画人物画研讨会》和《学院艺术》第10期。《中国画造型训练与水墨画造型教学实验》,《美术研究》1997年第2期。《是新文人画还是假文人画》, 《美术观察》1997年第1期。《从郭怡宗的近期创作刊中国画的色彩问题》,《美术》1997年第3期。《自己的方位》,《国画家》1997年第6期。1996年:《再谈“白话”笔墨》,《国画家》1996年第2期。《用笔》,《国画家》1996年第4期。《现代中国画的文化处境及发展策略》,收入《首届中国画学及中国画发展战略研讨会论文集》。《中国画没有“意象造型”》,《美术》1996年第4期。《画家或厨师》,《中国书画报》第36期。1995年:《定义中国画》,《美术耕耘》1995年第2期。《笔墨原理》,《国画家》1995年第4期。1994年:《意求〈画山水序〉》,《美术研究》1994年第2期。《意象观察与意象观察的方法》,《国画家》1994年第5期。《线》,《国画家》1994年第6期。1993年:《〈天心石〉空间解构尝试》,《国画家》1993年第6期。1992年:《中国画画理辨证说》,《美术研究》1992年第1期。《姚有多肖像画创作》,《中国书画》第34期。1988年:《新的彷徨》, 《艺术广角》创刊号。1985年:《也谈创作问题》,《美苑》1985年第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