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学研究生考试内容和司考的内容差距还是比较大的,你为什么要考北大呢?说实话告诉你,北大太难考。英语的你可以用新东方的政治用任汝芬系列专业课北大的不指定教材。你最好去找个北大的在读研究生问问。
在日常学习和工作生活中,许多人都写过论文吧,论文一般由题名、作者、摘要、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和附录等部分组成。如何写一篇有思想、有文采的论文呢?下面是我为大家收集的法学概论论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摘要: 《法学概论》课程开设的意图是使学生体系地把握马克思主义法学的基本原理,把握中国现行宪法和各部门法的主要规则。教专家为了完结教学方针,完结教学使命,在教学进程中有必要不断地探究教学方法、优化教学形式。
关键词 :法学概论论文
教学方法是指“在教学进程中,老师和学生为完结教学方针、完结教学使命而采纳的教与学彼此的活动方法的总称”。[1]教学方法多种多样,课程不一样教学方法也应有所不一样。《法学概论》是高校思想政治教学专业的一门根底课程,经过学习要到达的意图不仅是让学生被迫地承受某一项法学原理、法令规则,更主要的是让学生考虑法令常识的学习方法,让学生运用法学理论处理法令实践疑问。要到达此教学意图,教专家在教学进程中有必要防止传统的“填鸭式”、满堂灌的教学形式,有必要充沛表现学生的自动性、参加性,有必要重视培育和进步学生剖析疑问和处理疑问的才能,而这一切的完结有赖于合理的恰当的教学方法在讲堂教学中的遵循。笔者联络长期的教学实习,谈谈在《法学概论》教学中几种教学方法的遵循和运用。
一、理论与实践相联络
《法学概论》中的法学理论常识理论性强,教学中多选用理论与实践相联络。中国社会主义法的理论常识的学习有必要联络中国的实践情况,侧重联络当代中国法治的实践,教学中不逃避中国在法治建造中存在的疑问,让学生了解:中国法学的研讨起步晚,法治建造也还刚刚开始,与西方兴旺资本主义国家相比,中国法治建造中亟待研讨和处理的疑问还许多,要增强学生的前史责任感。一起要联络中国法制的建造和开展,对中国法治建造获得的成果给予必定,让学生了解到随着中国改革的深化,中国民主与法治建造方面获得的成果无穷,令世人注目,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激起学生学习该课程的积极性,用学法、懂法和遵法的实践行动为推进中国法治化进程做出自个的贡献。
二、用典型案例的剖析辅佐教学
《法学概论》中的部门法常识的学习,由于课时有限,触及的法令常识面广,在教学中多选用典型案例的剖析辅佐教学,加深学生对法令常识的了解。用案例辅佐教学,具有灵敏、直接的特色,能有效地活泼讲堂空气,启发学生思想,学生更易承受,对深化稳固教材常识的要点和难点能起辅佐效果。
(一)案例辅佐法令常识的教学的首要环节是选好案例。
首要有必要对于教学中的要点与难点挑选案例,以利于学生对要点与难点的把握;其次,有必要和教学请求、教学意图相吻合。《法学概论》是对于非法令专业学生开设的,案例不能太难,在挑选案例的时候,请求案情简略、矮小,不能太复杂,学生要花长期才能把案情搞明白的案例不得选用。此外,挑选的案例不要触及多个常识点,以只触及一个到两个详细的常识点为宜。
(二)案例辅佐法令常识教学的关键是对案例的运用。
对案例的运用一是要经过案例提出疑问,让学生用所学的常识回答疑问,或许请求学生对提出的疑问经过考虑引出新常识点,这么能激起学生激烈的求知欲和学习爱好,招引学生的注意力,活泼他们的思想,使学生能较快地把握所学常识。二是要运用典型案例例子法令原理。教材中许多理论常识都用一些法令术语叙说,老师假如朴实地用理论解说理论,学生就会觉得生涩难明,运用案例例子法令原理和法令规则,能够把枯燥无味的法学理论常识形象化、生动化,让学生更简单把握用例子解说的法令理论。三是要经过案例剖析对比简单混淆的法令景象或法令术语。教材中有许多法令概念或法令规则单一从字面上来看,不易了解也不易分辨,学生很难承受。假如能联络案例的剖析和对比就能协助学生透彻了解有关常识,在对比中准确把握。如对民法中通常侵权和特殊侵权的解说,别离辅以一个案例,并对二者进行对比,这两者的不一样点就十分明白了。
案例辅佐法令常识的教学要格外注意几点:首要,对案例的处理要突出一个“疑”字,请求学生读懂案情,在读懂案情的根底上清晰案子要处理什么样的疑问,老师要给学生引导,要把学生的思想集中在要了解和把握的常识点上。其次,有必要调集每一位学生的参加认识,鼓舞学生斗胆发表意见和看法。在案例评论中通常有的学生很积极自动,有的学生则被迫,不考虑、不讲话,老师能够独自发问这类学生。最终,老师要依据有关的法学原理和法令规则,对案例进行剖析并给予答案,由于学生对案例进行剖析后,通常会有各自不一样的观念,老师有必要进行归纳和评判。
三、加强师生互动
当时高校教学改革的主要方针之一是要改变传统的以老师为基地的教学形式,建构一种既能表现老师的主导效果又能充沛体现学生认知主体效果的新式教学形式。中国高校教学的教学形式在上个世纪基本上是以老师讲堂的教学为基地,这种教学形式的长处是便于老师对体系的科学常识的教授,其坏处是忽略了学生的自我认知,严峻地阻止了学生的学习自动性和积极性,学生仅仅很被迫地承受老师教授的讲义常识,严峻阻止了学生的独立考虑才能和立异才能的培育和进步。
《法学概论》课的特色是概念多,准则多,格外对法令规则的剖析和了解,一直是学生学习的难点,因而,除了对学生不易了解和把握的`常识点讲透以外,任课老师应格外重视讲堂评论,选用师生互相提出疑问的方法引导学生进行考虑。所提的疑问应尽也许环绕教学的要点和难点,环绕理论与实践的联络点,以疑问导入解说和评论有助于激起学生自动的学习爱好或好奇心,有助于激起学生的考虑,有利于进步学生在日子中使用常识的才能,一起,也有利于考察学生的领悟与吸收的情况,能够使老师依据学生学习成果的信息反馈,及时弥补教学内容。
四、浸透情感教学
教学进程既是常识教授的进程,也是师生进行情感交流,学生心智得到开展的进程。学校教学假如忽略了对学生情感的关注,培育出来的学生其情感将是残损的。教学活动应当在民主、对等、亲热的空气中进行,老师应充沛挖掘学科常识内容中的情感要素,并把这种情感当令恰当与讲堂教学奇妙联络,然后到达学科常识与道理融合的教学境地。《法学概论》中的法学原理部分是纯理论性的,在教学时应当当令恰当浸透豪情要素的教学,比如在讲到法令认识、遵法、法令责任和法令制裁等理论疑问时,作为老师此刻应当既像父母又像年长的兄弟,教学学生要学好法令,进步法令认识,联络大学生违法违法的案例,苦口婆心地教训学生有必要懂法、遵法,远离违法和违法,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法学概论》中的部门常识的学习可交叉的案例和可浸透的豪情要素更多,如教学到婚姻法时能够和学生们评论大学生在校时期即便具有了婚姻法规则的成婚条件,但成婚会给学习、日子带来许多晦气的要素,以兄弟的口吻劝导他们仍以不成婚为宜。在教学进程中贯穿情感教学能够让学生产生相应的情感反响,能更好地调集学生承受教学的积极性,让学生愉快地承受所教授的常识和信息,自动去学习、探究。
完结教学使命所选用的教学方法是多种做样的,每种教学方法都有其共同的效果,都有其特定的适用范围,在教学进程中应联络本章本节的教学内容,挑选适合的一种教学方法完结教学。现在,科学技术日新月异,请求高校大力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如何选用能真实培育学生具有独立考虑和立异才能的教学方法是摆在高校老师面前的一个课题。为了完结教学方针,完结教学使命,作为老师有必要教而不厌,学而不倦,不断地探究教学方法,优化教学形式,给学生提供一个民主、自立的学习环境。
参考文献 :
[1]李剑萍,魏薇主编.教学学导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2]何克抗.建构主义――改造传统教学的理论根底[J].电化教学研讨,1997.3.
摘要:《法学概论》课程开设的目的是使学生系统地掌握马克思主义法学的基本原理,掌握我国现行宪法和各部门法的主要规定。教学者为了实现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在教学过程中必须不断地探索教学方法、优化教学模式,给学生提供一个民主、自主的学习环境。
关键词:教学方法《法学概论》贯彻和运用
教学方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为实现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而采取的教与学相互的活动方式的总称”。[1]教学方法多种多样,课程不同教学方法也应有所不同。《法学概论》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一门基础课程,通过学习要达到的目的不仅是让学生被动地接受某一项法学原理、法律规定,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思考法律知识的学习方法,让学生运用法学理论解决法律实际问题。要达到此教学目的,教学者在教学过程中必须避免传统的“填鸭式”、满堂灌的教学模式,必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参与性,必须注重培养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这一切的完成有赖于合理的恰当的教学方法在课堂教学中的贯彻。笔者结合长期的教学实践,谈谈在《法学概论》教学中几种教学方法的贯彻和运用。
一、理论与实际相结合
《法学概论》中的法学理论知识理论性强,教学中多采用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我国社会主义法的理论知识的学习必须联系我国的实际情况,着重联系当代中国法治的实际,教学中不回避中国在法治建设中存在的问题,让学生明白:我国法学的研究起步晚,法治建设也还刚刚开始,与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相比,我国法治建设中亟待研究和解决的问题还很多,要增强学生的历史责任感。同时要联系中国法制的建设和发展,对中国法治建设取得的成绩给予肯定,让学生了解到随着我国改革的深入,我国民主与法治建设方面取得的成绩巨大,令世人瞩目,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激发学生学习该课程的积极性,用学法、懂法和守法的实际行动为推动中国法治化进程做出自己的贡献。
二、用典型案例的分析辅助教学
《法学概论》中的部门法知识的学习,因为课时有限,涉及的法律知识面广,在教学中多选用典型案例的分析辅助教学,加深学生对法律知识的理解。用案例辅助教学,具有灵活、直接的特点,能有效地活跃课堂氛围,启发学生思维,学生更易接受,对深入巩固教材知识的重点和难点能起辅助作用。
(一)案例辅助法律知识的讲授的首要环节是选好案例。
首先必须针对教学中的重点与难点选择案例,以利于学生对重点与难点的把握;其次,必须和教学要求、教学目的相吻合。《法学概论》是针对非法律专业学生开设的,案例不能太难,在挑选案例的时候,要求案情简单、短小,不能太复杂,学生要花长时间才能把案情搞清楚的案例不得选用。此外,选择的案例不要涉及多个知识点,以只涉及一个到两个具体的知识点为宜。
(二)案例辅助法律知识讲授的关键是对案例的运用。
对案例的运用一是要通过案例提出问题,让学生用所学的知识解答问题,或者要求学生对提出的问题通过思考引出新知识点,这样能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活跃他们的思维,使学生能较快地掌握所学知识。二是要运用典型案例例证法律原理。教材中很多理论知识都用一些法律术语叙述,教师如果纯粹地用理论解释理论,学生就会觉得生涩难懂,使用事例例证法律原理和法律规定,可以把枯燥无味的法学理论知识形象化、生动化,让学生更容易掌握用例证解释的法律理论。三是要通过案例分析比较容易混淆的法律现象或法律术语。教材中有许多法律概念或法律规定单一从字面上来看,不易理解也不易分辨,学生很难接受。如果能结合案例的分析和比较就能帮助学生透彻理解有关知识,在比较中准确掌握。如对民法中一般侵权和特殊侵权的讲解,分别辅以一个案例,并对二者进行比较,这两者的不同点就十分清楚了。
案例辅助法律知识的讲授要特别注意几点:首先,对案例的处理要突出一个“疑”字,要求学生读懂案情,在读懂案情的基础上明确案件要解决什么样的问题,教师要给学生引导,要把学生的思维集中在要了解和掌握的知识点上。其次,必须调动每一位学生的参与意识,鼓励学生大胆发表意见和看法。在案例讨论中往往有的学生很积极主动,有的学生则被动,不思考、不发言,教师可以单独提问这类学生。最后,教师要依据相关的法学原理和法律规定,对案例进行分析并给予答案,因为学生对案例进行分析后,往往会有各自不同的观点,教师必须进行归纳和评判。
三、加强师生互动
当前高校教学改革的主要目标之一是要改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建构一种既能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能充分体现学生认知主体作用的新型教学模式。我国高校教育的教学模式在上个世纪基本上是以教师课堂的讲授为中心,这种教学模式的优点是便于教师对系统的科学知识的传授,其弊端是忽视了学生的自我认知,严重地阻碍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学生只是很被动地接受教师传授的课本知识,严重阻碍了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和提高。
《法学概论》课的特点是概念多,原则多,尤其对法律规定的辨析和理解,一直是学生学习的难点,因此,除了对学生不易理解和把握的知识点讲透以外,任课教师应特别注重课堂讨论,采用师生互相提出问题的方式引导学生进行思考。所提的问题应尽可能围绕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围绕理论与实际的结合点,以问题导入讲解和讨论有助于激发学生自动的学习兴趣或好奇心,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思考,有利于提高学生在生活中应用知识的能力,同时,也有利于考查学生的领悟与吸收的情况,可以使教师根据学生学习结果的信息反馈,及时补充教学内容。
四、渗透情感教育
教学过程既是知识传授的过程,也是师生进行情感交流,学生心智得到发展的过程。学校教育如果忽视了对学生情感的关注,培养出来的学生其情感将是残缺的。教学活动应该在民主、平等、亲切的氛围中进行,教师应充分挖掘学科知识内容中的情感因素,并把这种情感适时适当与课堂教学巧妙结合,从而达到学科知识与情理交融的教学境界。《法学概论》中的法学原理部分是纯理论性的,在讲授时应该适时适当渗透感情因素的教育,比如在讲到法律意识、守法、法律责任和法律制裁等理论问题时,作为教师此时应该既像父母又像年长的朋友,教育学生要学好法律,提高法律意识,结合大学生违法犯罪的事例,语重心长地教导学生必须懂法、守法,远离违法和犯罪,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法学概论》中的部门知识的学习可穿插的事例和可渗透的感情因素更多,如讲授到婚姻法时可以和学生们讨论大学生在校期间即使具备了婚姻法规定的结婚条件,但结婚会给学习、生活带来诸多不利的因素,以朋友的口吻劝导他们仍以不结婚为宜。在教学过程中贯穿情感教学可以让学生产生相应的情感反应,能更好地调动学生接受教育的积极性,让学生愉快地接受所传授的知识和信息,主动去学习、探索。
完成教学任务所采用的教学方式是多种做样的,每种教学方法都有其独特的作用,都有其特定的适用范围,在教学过程中应结合本章本节的教学内容,选择适宜的一种教学方法完成教学。目前,科学技术日新月异,要求高校大力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如何采用能真正培养学生具备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的教学方法是摆在高校教师面前的一个课题。为了实现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作为教师必须教而不厌,学而不倦,不断地探索教学方法,优化教学模式,给学生提供一个民主、自主的学习环境。
参考文献:
[1]李剑萍,魏薇主编.教育学导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2]何克抗.建构主义――革新传统教学的理论基础[J].电化教育研究,1997.3.
中国政法大学诉讼法学专业考研分享
一、考研前的准备
只有经历过,才会有真正的体会,这是我考研之后最大的感受。
像备考之前相关资料的搜集是十分重要的,大家可以在考研文库上看看,关于这个专业相关的信息(如经验、报考详情分析等等),能够让大家在复习的过程不至于迷茫,而是坚定步伐,勇往直前!
二、初试经验
研究方向:
01刑事诉讼法学
考试科目: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外国语(七选一,详见目录说明)
③701法学综合
④811刑事诉讼法学
近几年分数线:
2021年:复试分数线60/90/365.
2020年:复试分数线65/95/380,实际录取44人,最高/低分420/381.
2019年:复试分数线60/90/370,实际录取39人,最高/低分417/370.
2018年:复试分数线60/90/370.
2017年:复试分数线60/90/360.
初复试考试范围:
701法学综合
法理学(30 分):法理学导论(法学的基本概念、法的运行、 社会中的法);
宪法学(30 分):中国宪法;
民法学(30 分):民法总论、物权法、债法;
民事诉讼法学(30 分):民事诉讼法学(含民事证据、民事 执行);
刑法学(30 分):中国刑法总论、中国刑法分论。
811刑事诉讼法学(150 分):
刑事诉讼原理、原则、制度(含 刑事证据)、程序。
参考书目
626 民事诉讼法学
《民事诉讼法学》:北京英华法律培训学校组 北京大学出版社
《民事诉讼原理》杨荣馨著 法律出版社
《民事诉讼法学教程》刘家兴主编 北大出版社
900 法学综合卷
宪法
《宪法》,周叶中,高等教育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宪法的司法化》,王磊,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选择宪法》,王磊,北京大学出版社;
行政法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姜明安,北京大学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
《行政法学》 罗豪才、湛中乐,北京大学出版社
民事诉讼法
《秘事诉讼法学教程》刘家兴、潘剑锋,北京大学出版社
刑事诉讼法
《刑事诉讼法学概论》汪建成,北京大学出版社
民法
《民法》魏振瀛,北京大学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
刑法
《中国刑法轮》杨春洗、杨敦先、郭自力,北京大学出版社
632 刑事诉讼法学
《刑事诉讼法学概论》 汪建成 北大出版社
《刑事诉讼法》(第二版) 陈光中 北大出版社
《刑事审判原理论》(第2版)陈瑞华 北大出版社
《刑事诉讼前沿问题研究》 陈瑞华 人大出版社
(1)政治
我是在暑期将马原和毛中特的强化课听完,马原主要是要了解其中的内在逻辑,其次是做好笔记,在做题及时找到源头加强理解就行,毛中特也是要听课,主要理解重点在哪里,做好笔记,之后通过做题加强记忆。而思修和史纲,个人人认为没有必要去听网课,这部分属于认识记忆型的问题,可以在做题过程中对做错的地方加强以记忆即可,而且可以发现其实重要的需要记忆的地方并不多。到最后一个当然这些主要是应对选择题,而政治决定性的就是在选择部分。政治背诵,我从十月开始跟《主观题应试宝典》,一周两到三次,一次一个小时左右,这样最后就不用花大量时间背肖四肖八,可以留出很多时间去背专业课。
(2)英语一
首先要指出的是考研英语重在自身积累,建议大家尽早开始背单词。词汇量是考研英语的基础,所有人一定要重视单词的记忆。建议大家最迟3月份开始背单词,背单词所用教材推荐用恋恋有词,第一遍可以跟着视频,视频学习后一定要注重复习。建议大家在3月—10月份之间恋恋有词最少背3遍,从而能够具备一定的词汇量。背单词过程中也可以结合手机单词软件进行考研单词记忆。
考研英语中阅读是重头戏。故另外有一个重要阶段就是从七月份开始(这个过程可以提前)要做阅读精读精做,每天可以只做一道阅读,但是要弄会里面的全部知识,包括单词、句型、全文翻译,把这道题做到熟练。这个过程要坚持到九月份,把这个过程做好,在综合能力上就会得到提升。从九月份以后要开始做整套英语卷子,重点要强调的是不仅要做,做了也要学习卷子里的内容,改错题。考研英语中作文的分值也比较高,作文分为大小作文,这部分建议大家大小作文至少背5篇范文。学会作文仿写,同时注意书写规范,从而就能得到好的分数。
(3)701法学综合
民法
3个名词解释,1个简答,1个论述。重点考民法总则,物权法和债权法。买到教材大体通读了一遍,我法考用的是韩祥波的民法,注重体系化的讲解。考的是你对教材的熟识度,对知识的掌握程度。正式复习可以配上笔记等讲义资料梳理知识,要学会分析出哪些是考名词解释,哪些考简答,哪些容易考论述,自己给自己列出一些重点。
法理
前面讲法理学的背景知识,法的渊源,原则,规则,体系,效力,作用,权利与义务,法律行为——法律事实——法律关系,等等,都有一定的逻辑顺序。然后是立法执法司法,后面的内容一般不是考的重点,尽量掌握,全书都是重点,要求熟练掌握。
宪法
结合笔记记忆,宪法的基本知识,原则,几次修宪的历史,制度,国家机关,公民权利与义务,违宪审查等部分很重要,其他的比如政党制度历史发展不用细看。
刑法
答题时也要按照四要件的结构去答,做案例题时按照法考主观题的阶层化的思路去思考。仍然是按照体系化的思路去理解知识,无非是总论+分论,总论又包括犯罪论和刑罚论,分论则有十章的内容,重点理解三大刑法原则,法综考的内容以总则为主,刑九修正案出来那年重点考的是分则,所以复习时要结合热点问题,论述题一般考案例题和论述。
民诉
书写的很细致,我当时法考和专业课的备考都找了直系的学长辅助我备考,不得不说一对一针对性很强,简单易懂。
(4)811刑事诉讼法学
对于知识架构,要做到极度熟悉的那种状态,比如哪一章讲了什么内容,具体分几小节,如何答一套程序的整个流程,毕竟刑诉属于程序法,科学的掌握每一道工序可以把繁琐的知识梳理的井井有条,涉及机关繁多,每个机关什么职权要精准掌握,这些其实是需要生活尝试的,这方面建议平时多看庭审现场之类的节目,我就特别喜欢今日说法,律师来了等等节目,获取热点的同时,还能把书上生硬的知识演绎的鲜活生动,帮助对各个模块知识的巩固。其次,要注意各部分内容之间的对比,比如审查起诉阶段的补充侦查和审判阶段的异同,类似的对比还有很多,自己平常要善于总结。接下来,要关注理论热点,哪些是今年学界热议的话题或者是司法改革的重点,把握理论动向,对答论述题很有帮助。
备考攻略:
679 法学综合卷
此部分考察涉及到最新实事和相关论文的部分较少,更要反复背诵记忆,防止被拉开太多的分数差距。679法学综合卷包含了法理学和宪法学的内容。
法学院专业课1近几年频繁更改考试科目和内容,考生前期无法判断该如何复习。2015年将专业课一的法理学改为考法理、宪法、民法综合;2020 年实行了一年大综合模式;2021年随即改为分专业考察,与20年以前大致一样,但专业课一去掉民法,专业课二增加了一部分内容。但结合历年改革情况,预计以后还是会进行分专业查考,因此,建议考生要把每一个知识点看细致。
法理学部分,首先第一遍通读课本,读课本的时候边读边记笔记。需要细致复习过每一个知识点,且21年以后法理部分的分值增大,更需要认真准备。法理学的考察重复率较高,但是没什么诀窍可言,唯一的一点就是书读百遍其义自现;因此,笔记显得尤为重要,而思维导图是一个很好的方式,着重对于概念的定义进行记忆,同时,遇到相类似的概念时,可以进行比对,更加深了对于概念的印象。因此,将自己手里已经完善好的法理学笔记进行反复的背诵,重复是记忆之母,到后期会越背越快。此外,鉴于考试出题的特点,建议679法学综合卷的备考以真题和高其才的课本为主,因为高老师喜欢用书本中的材料出题,所以在后期背笔记的过程中,仍应抽出时间熟悉一下书中的材料。
宪法学部分备考的时候其实建议大家把《宪法学讲义》多读几遍,补充《从宪法规范到规范宪法》,补充书籍需要研读其理论深度。每读一遍,都会觉得有新的收获,宪法学我也是建议大家以思维导图的方式去学习,因为每一个知识点其实都可以发散出很多的知识点,以导图的方式学习会更有助于记忆和理解。宪法学部分同样重复率很高,且因法宗新改革,其出题难度和深度还不稳定,不排除出题会越来越难的可能,复习时要尽量去理解,并结合事例进行分析。
977专业综合卷二保研刑法学与证据法学
刑法学里的知识点实在是太多太多,且深度蛮深,需要有条理的去理清每一个点、每个点之间的联系、区别。因此,建议同样用思维导图的形式进行备考记忆。另外,备考的时候,建议大家将不同的观点以表格或导图形式进行罗列,虽然到最后冲刺到时候不一定会把每个观点都记得很清楚,但是也要学会输出大多数都观点。毕竟观点展示是备考的时候最重要的一个备考要点。对于理论题,更多的是考验你知识面的广度,如结果无价值和二元论的理论区别等。
证据法可以分为刑事证据法和民事证据法,虽然有很多想通的地方,但差异也挺大的,尤其是证据规则。证据法非常系统,脉络清晰,就传统的证据法知识看并不难,牢记专业名词,理解证据规则,夯实基础。证据法证据法备考应该在备考中感受证据法学的乐趣,学习英美法中很多有趣的证据规则等等。证据法中相对较难的可能是对英美证据规则的理解,应对的办法可以是从联邦证据规则入手,多看案例理解消化,其他还可以看看老师的论文,每年哪位老师出题不一定,风格不一定,简而言之都要准备,而每位老师的风格从书里就能看出来。所以同样需要先通读,了解大概,之后分版块化系统图做笔记。据法一定要提纲契领,把自己觉得可能的考点列出来,先整理考点再根据重要性对这些考点分级,反复记忆,不断修改。
重视知其然,不如要重视知其所以然。将自己学过的知识重新整合,虽然有点痛苦,但I既然自己定了一个目标,就是要给自己一份满意的答卷。考研尽在咫尺,为了自己的目标,努力奋斗。
备考心得:
专业的选择首先应考虑自己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考研这件事一定要先有充分的准备和心理建设,在考研阶段尽量保持专注。考研其实是很功利性的事,要记住效率第一,时间第二,也就是几小时高效率的复习远远要好于十几小时的昏昏欲睡。
注意事项:
①由易到难,这样容易建立信心,比如可以从自己擅长的题型做起。
②每位老师的风格从书里就能看出来。
③看书时一定要先搭建框架和体系,在内容上,要重理论轻实务,重基础轻创新(复试阶段才考虑个人观点、创新等)。
三、与学弟学妹共勉
考研这段旅程每个人都在一趟列车上,但是看到的风景却不同,有辛酸,有欢乐。考研不易,每个人都不容易,只要你坚持努力,结果一定不会差。希望我的考研经历会对你起到作用,哪怕只是一点点。考研确实不易,但做好决定,就不要轻言放弃,努力过即可,哪怕享受过程,也是种难得的经历。只希望未来成功的你,会感谢今年努力上岸的样子。
加油吧各位考研人,只有真正付出过、努力过,才不会在考研路上留下遗憾。
本人有黄教授民法考研笔记
黄和新黄和新男,1963年12月出生,江苏省海门市人,中共党员。1985年6月毕业于南京师范大学政治教育系,获法学学士学位,同年7月留校任教。2003年5月毕业于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师从著名法学家公丕祥教授),获法学博士学位。1994年破格晋升为法学副教授,1996年5月获硕士生导师资格,2000年6月获教授任职资格。现任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教学委员会副主任、学术委员会委员、民商法学教研室主任。兼任中国法学会经济法学研究会理事、中国法学会民法学研究会理事、江苏省法学会理事、江苏省法学会经济法学专业委员会副会长兼秘书长。担任泰州、淮安、宿迁仲裁委员会仲裁员。还被南京市中级人民法院、南京市雨花台区人民政府等单位聘为专家咨询委员;被江苏省法制宣传教育领导小组聘为江苏省中高级干部学法讲师团讲师。主研方向:黄和新教授长期从事民商法学(合同法学)、经济法学的教学研究工作。先后承担(主持或作为骨干参加)了五项课题的研究工作,这些课题包括《中国法制现代化的进程研究》(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经济法制现代化与江苏经济发展》(江苏省教育厅项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公司法制现代化研究》(江苏省“八五”社科规划项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法制现代化研究》(江苏省“九五”社科规划重点工程项目);《WTO规则与中国民商法制、经济法制协调发展研究》(横向项目)。其主要科研成果有:a\个人专著包括《中国合同法论》、《所有权的理论逻辑》等四部;b\主编著作包括《中国民法学》、《中国经济法新论》、《当代中国市场经济法制研究》、《市场经济法通论》、《新合同法详解与应用》、法学类丛书两套,即《排解经济纠纷丛书》(12卷)和《独角兽丛书》(11卷);c\ 合作著作包括《法律文化的冲突与融合》、《中国法制现代化的进程(上)》、《你所关心的金融投资法律问题》、《关贸总协定与中国》、《法律教程》、《大学法学》、《中国教育的法律基石》等十余部;d\在省级以上学术期刊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科研成果多次获奖,其中《中国法制现代化的进程(上)》获江苏省普通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1995年);《中国合同法论》获江苏省人民政府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2001年);《论现代市场经济法律体系》、《代位权人优先受偿权的法律经济学分析》分获全国十三省、市、区经济法学术研讨会2001年和2002年年会优秀论文一等奖。1997年被江苏省法学会评为法学研究先进个人。黄和新教授一向重视教学工作,多年来在本专科层次开设过《法学概论》、《法学概论与经济法》、《经济法学》、《合同法学》、《国际经济法学》等课程;在硕士研究生层次(包括研究生课程班)开设过《民法学专题研究》、《经济法学专题研究》、《合同法学专题研究》、《市场经济法制原理》、《国际经济法学专题研究》、《民事诉讼法专题研究》、《民事执行制度研究》等课程;在博士研究生层次开设《民商法学前沿》等课程。先后在法学理论专业 (市场经济法制研究方向)、诉讼法学专业 (经济司法方向)、宪法与行政法专业(经济行政法方向)指导七届硕士研究生。现为民商法学专业硕士研究生专任导师。黄和新教授的教学业绩突出、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极富感染力,深受各层次受众(包括本科生、研究生和为法院、检察院、政府有关部门作专题讲座的受众)的欢迎。先后获南京师范大学青年教师教学评优“一等奖”、青年教师“教学十佳”、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等奖励及称号。
本人有黄教授民法考研笔记
(一)设计与科学理论的发展的关系 ( 1 ) 设计创造直接与人类对自然秩序和社会秩序的观察联系在一起。设计的进步依赖东 类已掌握的科学原理,如设计对形态、结构的认识,就借助了数学、物理的观察成果。 物理学、数学等学科的发达,对扩大设计的表现领域和扩大新的材料的使用都起着作用。 ( 2 ) 对设计的研究也与科学理论的发展休戚相关。设计需要进行有机的研究。设计研 究涉及众多的学科领域,设计的发展和设计学的建立都是以一系列现代科学理论整合为 基础的。 ( 3 ) “设计科学”是设计哲学和设计方法学的总和,它的概念是1969年自西蒙正式提出的。设计科学的产生表明设计除了对科学技术成果的具体应用外,在方法论上也有了进步,建立起了完整的科学体系。现代设计以讲求多元化、动态化、优化及计算机化为特点,故必须依靠现代科学方法论,解决愈来愈复杂的设计课题。 ( 二)科学理论对设计发展的推动作用 新型理论对设计方法的影响,说明科学理论对设计发展的推动作用 1 、控制论: 控制论重点研究动态的信息与控制、反馈过程,使系统在稳定的前提下正常工作。研究信息传递和变换规律的信息论是控制论的基础。现代认识论将任何系统、过程和运动都看成一个复杂的控制系统,因而控制论方法是具有普遍意义的方法论。控制概念中最本质的属性在于它必须有目的,没有目的,就无所谓控制。设计目标控制,负反馈作用,发展出一些常用的设计方法,如柔性设计法、动态分析法、动态优化法、动态系统辨识法等。 2 、信息论: 信息论方法是现代设计的前提,具有高度综合性。信息论最早产生于通讯领域,申农是其倡导者,他引入了“熵”的概念作为信息的度量。信息论主要研究信息的获取、变换、传输、处理等问题。 3 、系统论: 所谓“系统”,即指具有特定功能的,互相有机联系又相互制约的一种有序性整体。系统论方法是以系统整体分析及系统观点来解决各种领域具体问题的科学方法。设计系统原理是设计思维和问题求解活动的根本原理。具体设计方法包括:系统分析法、逻辑分析法、模式识别法、系统辨识法等。现代设计无时不与现代知识体系紧密相连,科学理论推进着设计,而设计科学同时也是科学理论的一个组成部分。 1 、为什么说设计是社会财富转化的载体 ? 科学技术是一种资源,设计不仅是科学技术得到物化的载体,而且是科学技术商品化的载体。科学技术是通过设计向社会广大消费者进行自我表达的,设计使新技术的“可能”转变为现实。科技资源需要设计加以综合的利用,变成优质的新商品,被市场大量的吸收,才完成了科技的社会财富化,发挥了科学技术的作用。 2 、设计与技术的关系: 以电能为例,人类电气文明的形成,正是设计将科学技术物化和商品化的过程。 ( 1 ) 设计与技术的关系是开发和适用的关系。所有类型的设计都含有技术的成分,而所有的科学技术都是通过设计转化成商品的。设计没有技术无以为设计,而科学技术没有设计参与也找不到与社会生活发生联系的结合点,从而不能转化成社会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 ( 2 ) 设计不仅是科学技术的载体,它本身就是技术的一个部分。美国的科学技术政策之所以高度强调设计,目的在于增强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3 、为什么一战后的德国、二战后的日本能成为世界经济强国 ? 德国最早艺术到设计的这一性质并有效的加以利用。由于德国及时地、紧紧地抓住了设计,把有限的经济、科学技术和管理力量充分转化为商品,20世纪20年代以后德国产品在国际上独领风骚,有力地推动了德国经济的发展,其综合国力迅速超过英、法而成为欧洲的第一强国。 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也认识到设计的这一作用。日本一贯重视应用技术超过理论科学。他们在世界范围内搜罗、购买、吸收先进技术,并作进一步开发,同时将各种先进技术综合到产品设计中去。
法学概论论文
在日常学习和工作生活中,许多人都写过论文吧,论文一般由题名、作者、摘要、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和附录等部分组成。如何写一篇有思想、有文采的论文呢?下面是我为大家收集的法学概论论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摘要: 《法学概论》课程开设的意图是使学生体系地把握马克思主义法学的基本原理,把握中国现行宪法和各部门法的主要规则。教专家为了完结教学方针,完结教学使命,在教学进程中有必要不断地探究教学方法、优化教学形式。
关键词 :法学概论论文
教学方法是指“在教学进程中,老师和学生为完结教学方针、完结教学使命而采纳的教与学彼此的活动方法的总称”。[1]教学方法多种多样,课程不一样教学方法也应有所不一样。《法学概论》是高校思想政治教学专业的一门根底课程,经过学习要到达的意图不仅是让学生被迫地承受某一项法学原理、法令规则,更主要的是让学生考虑法令常识的学习方法,让学生运用法学理论处理法令实践疑问。要到达此教学意图,教专家在教学进程中有必要防止传统的“填鸭式”、满堂灌的教学形式,有必要充沛表现学生的自动性、参加性,有必要重视培育和进步学生剖析疑问和处理疑问的才能,而这一切的完结有赖于合理的恰当的教学方法在讲堂教学中的遵循。笔者联络长期的教学实习,谈谈在《法学概论》教学中几种教学方法的遵循和运用。
一、理论与实践相联络
《法学概论》中的法学理论常识理论性强,教学中多选用理论与实践相联络。中国社会主义法的理论常识的学习有必要联络中国的实践情况,侧重联络当代中国法治的实践,教学中不逃避中国在法治建造中存在的疑问,让学生了解:中国法学的研讨起步晚,法治建造也还刚刚开始,与西方兴旺资本主义国家相比,中国法治建造中亟待研讨和处理的疑问还许多,要增强学生的前史责任感。一起要联络中国法制的建造和开展,对中国法治建造获得的成果给予必定,让学生了解到随着中国改革的深化,中国民主与法治建造方面获得的成果无穷,令世人注目,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激起学生学习该课程的积极性,用学法、懂法和遵法的实践行动为推进中国法治化进程做出自个的贡献。
二、用典型案例的剖析辅佐教学
《法学概论》中的部门法常识的学习,由于课时有限,触及的法令常识面广,在教学中多选用典型案例的剖析辅佐教学,加深学生对法令常识的了解。用案例辅佐教学,具有灵敏、直接的特色,能有效地活泼讲堂空气,启发学生思想,学生更易承受,对深化稳固教材常识的要点和难点能起辅佐效果。
(一)案例辅佐法令常识的教学的首要环节是选好案例。
首要有必要对于教学中的要点与难点挑选案例,以利于学生对要点与难点的把握;其次,有必要和教学请求、教学意图相吻合。《法学概论》是对于非法令专业学生开设的,案例不能太难,在挑选案例的时候,请求案情简略、矮小,不能太复杂,学生要花长期才能把案情搞明白的案例不得选用。此外,挑选的案例不要触及多个常识点,以只触及一个到两个详细的常识点为宜。
(二)案例辅佐法令常识教学的关键是对案例的运用。
对案例的运用一是要经过案例提出疑问,让学生用所学的常识回答疑问,或许请求学生对提出的疑问经过考虑引出新常识点,这么能激起学生激烈的求知欲和学习爱好,招引学生的注意力,活泼他们的思想,使学生能较快地把握所学常识。二是要运用典型案例例子法令原理。教材中许多理论常识都用一些法令术语叙说,老师假如朴实地用理论解说理论,学生就会觉得生涩难明,运用案例例子法令原理和法令规则,能够把枯燥无味的法学理论常识形象化、生动化,让学生更简单把握用例子解说的法令理论。三是要经过案例剖析对比简单混淆的法令景象或法令术语。教材中有许多法令概念或法令规则单一从字面上来看,不易了解也不易分辨,学生很难承受。假如能联络案例的剖析和对比就能协助学生透彻了解有关常识,在对比中准确把握。如对民法中通常侵权和特殊侵权的解说,别离辅以一个案例,并对二者进行对比,这两者的不一样点就十分明白了。
案例辅佐法令常识的教学要格外注意几点:首要,对案例的处理要突出一个“疑”字,请求学生读懂案情,在读懂案情的根底上清晰案子要处理什么样的疑问,老师要给学生引导,要把学生的思想集中在要了解和把握的常识点上。其次,有必要调集每一位学生的参加认识,鼓舞学生斗胆发表意见和看法。在案例评论中通常有的学生很积极自动,有的学生则被迫,不考虑、不讲话,老师能够独自发问这类学生。最终,老师要依据有关的法学原理和法令规则,对案例进行剖析并给予答案,由于学生对案例进行剖析后,通常会有各自不一样的观念,老师有必要进行归纳和评判。
三、加强师生互动
当时高校教学改革的主要方针之一是要改变传统的以老师为基地的教学形式,建构一种既能表现老师的主导效果又能充沛体现学生认知主体效果的新式教学形式。中国高校教学的教学形式在上个世纪基本上是以老师讲堂的教学为基地,这种教学形式的长处是便于老师对体系的科学常识的教授,其坏处是忽略了学生的自我认知,严峻地阻止了学生的学习自动性和积极性,学生仅仅很被迫地承受老师教授的讲义常识,严峻阻止了学生的独立考虑才能和立异才能的培育和进步。
《法学概论》课的特色是概念多,准则多,格外对法令规则的剖析和了解,一直是学生学习的难点,因而,除了对学生不易了解和把握的`常识点讲透以外,任课老师应格外重视讲堂评论,选用师生互相提出疑问的方法引导学生进行考虑。所提的疑问应尽也许环绕教学的要点和难点,环绕理论与实践的联络点,以疑问导入解说和评论有助于激起学生自动的学习爱好或好奇心,有助于激起学生的考虑,有利于进步学生在日子中使用常识的才能,一起,也有利于考察学生的领悟与吸收的情况,能够使老师依据学生学习成果的信息反馈,及时弥补教学内容。
四、浸透情感教学
教学进程既是常识教授的进程,也是师生进行情感交流,学生心智得到开展的进程。学校教学假如忽略了对学生情感的关注,培育出来的学生其情感将是残损的。教学活动应当在民主、对等、亲热的空气中进行,老师应充沛挖掘学科常识内容中的情感要素,并把这种情感当令恰当与讲堂教学奇妙联络,然后到达学科常识与道理融合的教学境地。《法学概论》中的法学原理部分是纯理论性的,在教学时应当当令恰当浸透豪情要素的教学,比如在讲到法令认识、遵法、法令责任和法令制裁等理论疑问时,作为老师此刻应当既像父母又像年长的兄弟,教学学生要学好法令,进步法令认识,联络大学生违法违法的案例,苦口婆心地教训学生有必要懂法、遵法,远离违法和违法,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法学概论》中的部门常识的学习可交叉的案例和可浸透的豪情要素更多,如教学到婚姻法时能够和学生们评论大学生在校时期即便具有了婚姻法规则的成婚条件,但成婚会给学习、日子带来许多晦气的要素,以兄弟的口吻劝导他们仍以不成婚为宜。在教学进程中贯穿情感教学能够让学生产生相应的情感反响,能更好地调集学生承受教学的积极性,让学生愉快地承受所教授的常识和信息,自动去学习、探究。
完结教学使命所选用的教学方法是多种做样的,每种教学方法都有其共同的效果,都有其特定的适用范围,在教学进程中应联络本章本节的教学内容,挑选适合的一种教学方法完结教学。现在,科学技术日新月异,请求高校大力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如何选用能真实培育学生具有独立考虑和立异才能的教学方法是摆在高校老师面前的一个课题。为了完结教学方针,完结教学使命,作为老师有必要教而不厌,学而不倦,不断地探究教学方法,优化教学形式,给学生提供一个民主、自立的学习环境。
参考文献 :
[1]李剑萍,魏薇主编.教学学导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2]何克抗.建构主义――改造传统教学的理论根底[J].电化教学研讨,1997.3.
摘要:《法学概论》课程开设的目的是使学生系统地掌握马克思主义法学的基本原理,掌握我国现行宪法和各部门法的主要规定。教学者为了实现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在教学过程中必须不断地探索教学方法、优化教学模式,给学生提供一个民主、自主的学习环境。
关键词:教学方法《法学概论》贯彻和运用
教学方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为实现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而采取的教与学相互的活动方式的总称”。[1]教学方法多种多样,课程不同教学方法也应有所不同。《法学概论》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一门基础课程,通过学习要达到的目的不仅是让学生被动地接受某一项法学原理、法律规定,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思考法律知识的学习方法,让学生运用法学理论解决法律实际问题。要达到此教学目的,教学者在教学过程中必须避免传统的“填鸭式”、满堂灌的教学模式,必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参与性,必须注重培养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这一切的完成有赖于合理的恰当的教学方法在课堂教学中的贯彻。笔者结合长期的教学实践,谈谈在《法学概论》教学中几种教学方法的贯彻和运用。
一、理论与实际相结合
《法学概论》中的法学理论知识理论性强,教学中多采用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我国社会主义法的理论知识的学习必须联系我国的实际情况,着重联系当代中国法治的实际,教学中不回避中国在法治建设中存在的问题,让学生明白:我国法学的研究起步晚,法治建设也还刚刚开始,与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相比,我国法治建设中亟待研究和解决的问题还很多,要增强学生的历史责任感。同时要联系中国法制的建设和发展,对中国法治建设取得的成绩给予肯定,让学生了解到随着我国改革的深入,我国民主与法治建设方面取得的成绩巨大,令世人瞩目,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激发学生学习该课程的积极性,用学法、懂法和守法的实际行动为推动中国法治化进程做出自己的贡献。
二、用典型案例的分析辅助教学
《法学概论》中的部门法知识的学习,因为课时有限,涉及的法律知识面广,在教学中多选用典型案例的分析辅助教学,加深学生对法律知识的理解。用案例辅助教学,具有灵活、直接的特点,能有效地活跃课堂氛围,启发学生思维,学生更易接受,对深入巩固教材知识的重点和难点能起辅助作用。
(一)案例辅助法律知识的讲授的首要环节是选好案例。
首先必须针对教学中的重点与难点选择案例,以利于学生对重点与难点的把握;其次,必须和教学要求、教学目的相吻合。《法学概论》是针对非法律专业学生开设的,案例不能太难,在挑选案例的时候,要求案情简单、短小,不能太复杂,学生要花长时间才能把案情搞清楚的案例不得选用。此外,选择的案例不要涉及多个知识点,以只涉及一个到两个具体的知识点为宜。
(二)案例辅助法律知识讲授的关键是对案例的运用。
对案例的运用一是要通过案例提出问题,让学生用所学的知识解答问题,或者要求学生对提出的问题通过思考引出新知识点,这样能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活跃他们的思维,使学生能较快地掌握所学知识。二是要运用典型案例例证法律原理。教材中很多理论知识都用一些法律术语叙述,教师如果纯粹地用理论解释理论,学生就会觉得生涩难懂,使用事例例证法律原理和法律规定,可以把枯燥无味的法学理论知识形象化、生动化,让学生更容易掌握用例证解释的法律理论。三是要通过案例分析比较容易混淆的法律现象或法律术语。教材中有许多法律概念或法律规定单一从字面上来看,不易理解也不易分辨,学生很难接受。如果能结合案例的分析和比较就能帮助学生透彻理解有关知识,在比较中准确掌握。如对民法中一般侵权和特殊侵权的讲解,分别辅以一个案例,并对二者进行比较,这两者的不同点就十分清楚了。
案例辅助法律知识的讲授要特别注意几点:首先,对案例的处理要突出一个“疑”字,要求学生读懂案情,在读懂案情的基础上明确案件要解决什么样的问题,教师要给学生引导,要把学生的思维集中在要了解和掌握的知识点上。其次,必须调动每一位学生的参与意识,鼓励学生大胆发表意见和看法。在案例讨论中往往有的学生很积极主动,有的学生则被动,不思考、不发言,教师可以单独提问这类学生。最后,教师要依据相关的法学原理和法律规定,对案例进行分析并给予答案,因为学生对案例进行分析后,往往会有各自不同的观点,教师必须进行归纳和评判。
三、加强师生互动
当前高校教学改革的主要目标之一是要改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建构一种既能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能充分体现学生认知主体作用的新型教学模式。我国高校教育的教学模式在上个世纪基本上是以教师课堂的讲授为中心,这种教学模式的优点是便于教师对系统的科学知识的传授,其弊端是忽视了学生的自我认知,严重地阻碍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学生只是很被动地接受教师传授的课本知识,严重阻碍了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和提高。
《法学概论》课的特点是概念多,原则多,尤其对法律规定的辨析和理解,一直是学生学习的难点,因此,除了对学生不易理解和把握的知识点讲透以外,任课教师应特别注重课堂讨论,采用师生互相提出问题的方式引导学生进行思考。所提的问题应尽可能围绕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围绕理论与实际的结合点,以问题导入讲解和讨论有助于激发学生自动的学习兴趣或好奇心,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思考,有利于提高学生在生活中应用知识的能力,同时,也有利于考查学生的领悟与吸收的情况,可以使教师根据学生学习结果的信息反馈,及时补充教学内容。
四、渗透情感教育
教学过程既是知识传授的过程,也是师生进行情感交流,学生心智得到发展的过程。学校教育如果忽视了对学生情感的关注,培养出来的学生其情感将是残缺的。教学活动应该在民主、平等、亲切的氛围中进行,教师应充分挖掘学科知识内容中的情感因素,并把这种情感适时适当与课堂教学巧妙结合,从而达到学科知识与情理交融的教学境界。《法学概论》中的法学原理部分是纯理论性的,在讲授时应该适时适当渗透感情因素的教育,比如在讲到法律意识、守法、法律责任和法律制裁等理论问题时,作为教师此时应该既像父母又像年长的朋友,教育学生要学好法律,提高法律意识,结合大学生违法犯罪的事例,语重心长地教导学生必须懂法、守法,远离违法和犯罪,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法学概论》中的部门知识的学习可穿插的事例和可渗透的感情因素更多,如讲授到婚姻法时可以和学生们讨论大学生在校期间即使具备了婚姻法规定的结婚条件,但结婚会给学习、生活带来诸多不利的因素,以朋友的口吻劝导他们仍以不结婚为宜。在教学过程中贯穿情感教学可以让学生产生相应的情感反应,能更好地调动学生接受教育的积极性,让学生愉快地接受所传授的知识和信息,主动去学习、探索。
完成教学任务所采用的教学方式是多种做样的,每种教学方法都有其独特的作用,都有其特定的适用范围,在教学过程中应结合本章本节的教学内容,选择适宜的一种教学方法完成教学。目前,科学技术日新月异,要求高校大力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如何采用能真正培养学生具备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的教学方法是摆在高校教师面前的一个课题。为了实现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作为教师必须教而不厌,学而不倦,不断地探索教学方法,优化教学模式,给学生提供一个民主、自主的学习环境。
参考文献:
[1]李剑萍,魏薇主编.教育学导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2]何克抗.建构主义――革新传统教学的理论基础[J].电化教育研究,1997.3.
自考365网校名师张龙解析《法学概论》模拟题
2006-4-12 18:11自考365 【大 中 小】【我要纠错】
2006年4月考试在即, 自考365网站联合新浪教育、中国教育在线邀请自考365网校名师 张龙 老师于2006年04月11日16:30-17:30作客自考大讲堂新浪嘉宾聊天室,结合2006年考试的具体情况,就《法学概论》课程4月份考试可能呈现的一些新的特点和动向,总结往年考试规律基础上与网友进行交流。
张龙老师将结合往年考试出现的一些问题和学科特点,就考试技巧、复习重点等方面为网友做详细指导。
张龙 北京工商大学法学院教师,获吉林大学法理学硕士、博士学位,师从著名法学家张文显教授和石少侠教授。
在国家重点研究项目《权利问题的研究与论证》中独立完成《权利问题研究与中国环境法学的发展》和《权利的政治基础》两部分课题内容,曾参编世界银行法律援助项目法学系列文库教材《立法学》,发表学术论文数十篇。
1999年起讲授法理学、宪法学、法学概论等课程,教学经验丰富。
张龙老师干练、旁征博引的授课风格结合雄厚的学术功底,深得考生喜爱。
所授课程:
自学考试辅导《法学概论》
点击查看《法学概论》模拟题
张龙:大家好!
主持人:请张老师先讲一下法学概论的模拟题,网友们有什么问题可以随时提问。
张龙:这套模拟题是在结合历年真题的基础上,对今年考题进行的有针对性的预测。
先以模拟题中的几个典型题目来分析,摸清出题的思路,也给同学们讲一下答题的技巧。
首先是单选题,最近几年的法学概论考试,单选题都是30道题,共30分,这30题基本上对导论和14章的内容都有所涉及,选择题没有绝对的重点,换言之,没有哪个地方是可以直接舍弃的。
首先说一下单选题的第2题:习惯法不存在于下列何种社会之中?四个选项:A原始社会、B奴隶社会、C封建社会、D资本主义社会。
关于这道题目,在看书的时候恐怕不可能直接找到答案,它是一道考核大家理解能力的问题,原始社会末期法律随着私有制、阶级的产生和国家同步诞生。
也就是说在这里面有一个知识点:原始社会是没有法律的,这个法律是阶级意义上的成文法。
同样的,原始社会没有这个成文法也谈不上有习惯法。
通过这个分析得知,正确选项是A.其他的三个社会类型中都存在习惯法。
单选第6题:某甲具有刑事能力,但某甲主观上不具有故意和过失,那么:A某甲对其行为不应负刑事责任、B应负刑事责任、C应负刑事责任但可以减轻处罚、D应负刑事责任但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这是一个涉及到犯罪构成的题,考到这样的题型要从犯罪主体、犯罪主观方面、犯罪客体、犯罪客观方面等几个因素来综合分析。
主观方面具有犯罪的故意和过失是构成犯罪的基本前提。
当明确了这个知识点之后,这个选项就比较容易选择了。
正确选项就是A,同时提醒大家注意一个问题,C、D两个选项在这个题里的干扰作用不大,但是在其他的类似选项里面,刑法这部分可以和应当从轻减轻这两个是一定要注意区分。
下面来看单选第10题:世界上第一部成文宪法出自哪个国家,A英国、B美国、C法国、D德国。
看书时能够直接找到它的答案。
关于宪法这部分讲过两个知识点,在它的历史起源上,世界上宪法的起源国是在英国,但是英国是不成文宪法制,世界上第一部成文宪法出自1787年的美国宪法。
所以知道了这两个知识点之后就可以选出正确的B项。
这个题提示大家,教材中明确写明了的类似于第一部、最早的等字眼时,一定要倍加注意,这样的地方是非常容易出选择题的。
单选第14题:人民法院适用简易程序审理的民事案件,应当在立案之日起何种期限内审结A2个月、B3个月、C4个月、D6个月,这个题是比较简单的,直接考法律的期限时效。
刑事诉讼法、民事诉讼法、行政诉讼法、刑法、民法,这些地方都非常容易出和时间有关的问题,尤其是在诉讼法里面。
这个题提醒大家注意一些关于时间的基本知识点,比如民事诉讼一审的案件,普通程序6个月内要审结,二审三个月要审结,适用简易程序三个月内一审要审结,同时要知道简易程序也只能在一审案件里适用。
这个题的正确选项是B.
单选第20题:某甲破门入室行窃,正在翻箱倒柜时,听到事主回家的脚步声,于是越窗逃跑。
某甲的行为属于?A犯罪预备、B犯罪中止、C犯罪未遂、D犯罪既遂。
这题考察关于犯罪时间段限的基本问题。
要分析某甲的行为属于犯罪的哪个阶段。
犯罪预备是处于为犯罪创造条件的阶段,还没有进入正式犯罪,很显然某甲已经入室行窃,A选项排除。
B选项犯罪中止是犯罪在进行中,犯罪人因自己的主观意志主动中止犯罪行为,与之相关联的犯罪未遂,由于犯罪人意志以外的原因导致犯罪无法继续或者犯罪人所期望的犯罪结果没有出现,犯罪既遂就是犯罪构成的全部要件都已达到,犯罪的阶段已经进行完毕。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就会知道某甲入室等到事主脚步声越窗逃跑,他肯定不是自己主观放弃这个行为,他害怕被事主抓到,所以B选项排除。
C、D选项再分析,应该是属于犯罪未遂,选择C.
单选第26题:依我国法律规定司法协助的内容不包括什么?A协助送达诉讼文书、B协助执行对方法院作出的判决或裁定、C协助调查取证、D协助执行仲裁机构的裁决。
这个地方考的是关于国际法、国际司法部分的内容。
注意司法协助内容书上明确列出了三项,这三项就是A、B、C三个选项所列内容,D选项仲裁的裁决不是司法协助内容。
再说一下多选题。
多选题最近几年的考试基本上是5个小题每题2分共10分,它的涵盖范围都比较广,一般法理会有一题。
来看模拟题多选题的第32题,道德规范不同于法律规范之处在什么?这是考法律与道德的区别,这是属于法理部分的内容,道德规范不同于法律规范之处在于,A道德规范没有固定的形式、B道德规范没有约束力、C道德规范的体系是多元的,D道德规范存在于任何社会形态之中、E道德规范不具有阶级性。
A选项分析一下,道德和法律不同之处,法律规范是由国家机关依法定职权和程序制定出的行为规范,有明确的形式,道德规范主要是以道德箴言、道德观念这样的方式存续的,因此道德规范没有特别固定的形式。
A选项当选。
B选项道德规范没有约束力,很多同学选择了这个选项,这实际上是凭知觉发生的错误,不可否认与法律规范的国家强制力比较起来道德规范的强制力是比较弱的,绝不是说道德规范没有约束力,它的约束力不以国家强制力为后盾,主要依靠社会舆论和人们内心道德自觉,因此可以说这个约束力是软约束,但是B选项的陈述过于绝对,道德规范没有约束力的判断是错误的。
C选项道德规范的体系是多元的。
有同学看到这个想道德规范体系是多元的,法律体系是不是也是多元的呢?实际上,道德规范体系多元指的是由于道德不是特定机关制定出来的行为规范,也是依习惯所形成的,社会存在的一种普遍的意识以及行为模式,因此道德的体系往往是因时代、因群体的不同而不同,就像那句话有一千个人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道德的体系是多元的,反之法律的体系是一元的,它是国家机关制定出来的在本国领域通行的强制行为规范,必须保证其统一性、权威性。
因此C选项当选。
D选项道德规范存在于任何社会形态之中,同学们看到这个选项会觉得道德规范是存在于社会形态之中,这个判断是正确的,但是法律是否也存在于任何社会形态之中呢。
大家知道人类社会到目前为止已经经历的社会历史类型有六类: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共产主义社会是未来理想的一种社会类型。
前面讲的五种已经经历过的历史类型里面,原始社会是没有阶级意义上的国家和法律,因此原始社会有道德规范但没有法律规范。
所以道德规范是存在于任何社会形态之中,而法律社会在原始社会中不存在,在此后经历的其他社会类型是存在的,所以D选项是正确的。
E选项道德规范不具有阶级性,大家知道道德规范和法律一样都是上层建筑由经济基础决定,它必然体现统治阶级的意志和利益,不可避免的具有阶级性。
E选项说道德规范不具有阶级性这个判断本身已经错误,更不能构成道德规范和法律规范的区别。
这个选项不对,因此本题正确选项A、C、D.
多选第34题,属于国际法渊源的有什么?A各国法律体系 *** 有的一般法律原则、B国际法院的司法判例、C权威国际法学着的学说,D国际条约,E国际习惯。
这个题,大家看到五个选项首先的反应就是觉得D、E两个选项应该当选,因为书上在这个地方写的是比较明确的。
大家最容易犯的错误就是忽略了选项A各国法律体系 *** 有的一般法律原则,A选项在书中写在D、E两个选项后又提到了此外各国法律体系 *** 有的一般法律原则,这个提醒我们注意看书的时候一定要仔细不留死角,尤其是书上有一些补充和转折。
B、C选项不是国际法的政治渊源,他们是属于国际法的非政治渊源,因此这个题的真正选项是A、D、E.
下面我们说第三部分名词解释题。
名词解释最近几年考试一般是每次考5个小题每题3分共15分。
名词解释我们做过一个统计,从02年4月份到05年7月份,六次考试中名词解释的问题,本书的导论加14章,其中名词解释考过的次数最多的是第五章行政法,行政法共考了4次考了4个名词。
此外商法也考了4次。
也就是说行政法和商法这两部分在最近四年的六次考试 *** 出过四个名词解释题。
第六章民法和第八章经济法各出了3个名词解释题。
出过两次名词解释题的包括第二章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第三章我国社会主义法制、第四章宪法、第十章刑事诉讼法、十二章行政诉讼法、十三章国际司法,绝大部分章节都是考两个名词解释题。
第一章和第九章各只出过一次,民事诉讼法在最近几年考试中一个题也没有出。
如果一定要区分重点、非重点的话,大家可以将注意力主要集中在五、六、七、八章里。
我们以模拟题名词解释第37题为例简单说一下。
申诉权,实际上是公民对于行政机关或司法机关的错误或违法的裁定、判决及决定或者因国家工作人员的违法失职行为,致使他或他的亲属合法权益受到损害时向有关国家机关申诉理由,提出改正或撤销决定,判决或赔偿损失请求的一种权利。
像这样一个名词解释题,大家会发现它的内容比较多,记忆起来也感觉比较困难,我们所能看到的名词解释题,像这种类型的基本上已经算是考到最难了。
至于说像条约、合伙、立法等其他的一些概念相对来说比较简单一些,答题字数较少。
提醒大家注意名词解释这部分,大家主要应当关注的是最基本的概念,尤其是一、二级标题。
接下来我们说一下简答题,简答题最近几年每次考试考三个题,每题5分,共15分。
我们做了一个总结,简答题部分从02年4月到05年7月的6次考试中各章的简答题出题状况大致如下:出题数目最多的是第十章刑事诉讼法,共出了4次,考了4道题,考过3次的包括民事诉讼法、民法、宪法;此外第七章商法、第五章行政法、第一章法律的一般原理考过两次;第九章刑法、第二章我国社会主义法律考过1次,其他的章节没有出过简答题。
由此我们会发现简答题这部分其重点,大家应当关注的集中在诉讼法,尤其是刑事诉讼和民事诉讼,也就是第十章和第十一章。
同时大家要关注第四章宪法、第六章民法。
另外,关于第五章行政法、第七章商法、第二章我国社会主义法律和第九章刑法,大家也应给予必要的注意。
当然我们并不是说其他最近四年没有出过题的章节完全不需要看,而是现在距离考试仅有10天时间左右的情况下我们必须有所取舍、重点突出。
简答题我们看一下模拟题的43题。
人民法院对于哪些民事案件可以根据当事人的申请裁定先予执行。
这个题考的是民法部分的题,这个题的答案一共是三点:第一点是追索赡养费、抚养费、抚育费、抚恤金、医疗费用的案件,第二点是追索劳动报酬的案件,第三点是因情况紧急需要先予执行的案件。
实际上第三类是一个补充性的规定。
大家会发现简答题的模拟题是答题点比较清晰,同时问题相对来说比较重要的内容。
下面我们说第五部分论述题,论述题最近几年基本是每年考1题,共14分。
我们的模拟题第44题论述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主要内容,这是属于第四章宪法部分的题,总结历年的论述题,大家会发现,近四年六次考试法理题考了三个、宪法题考了三个,04年7月和05年4月的法理题考的是同一个题社会主义民主和社会主义法制的关系问题.因此大家在看论述题的,可以把精力主要就放在法理和宪法部分,其他部分出论述题的可能性很小。
给大家出的这道论述题,我国民族区域自治的主要内容,大家会发现它的标准答案比较清晰,共有六点。
这六点大家答题的时候要注意,论述题和简答题不同之处就在于论述题的点一般来讲比简答题的点要多。
简答题比较常见的是在三到五点,尤其是四点左右的答案设置考的可能性较大。
论述题一般来讲答题点至少在四点以上,从四点到七点、八点不等,同时在答论述题的时候,尽量在答完答题点之后,后面要附带基本解释,这样就能够拿到分数。
论述题考核的内容,按照刚才我们给大家讲的要领,大家会发现在法理部分也就是前三章和宪法部分,在里面寻找论述题的时候,大家可以自己做一些分析,看看哪些地方书上的陈述比较明晰,比较容易出论述题,可以自己做一下统计,基本上考试范围就不会跳出去了。
最后我们说一下案例分析。
案例分析每年考2题,每题8分共16分。
民法一题、刑法一题。
当然在2004年7月份的考试里面只出了一个民法案例,没有出刑法案例,这是特例,绝大部分都是民法、刑法各一个案例题。
案例题,很多同学都感到非常头疼,因为大家作为非法学专业的学生,学习法学概论这门课本身就非常困难,法学概论这门课是在528页的征文里面,涵盖了法学基础知识、法学基础理论和法学分论的各部分内容,尤其是其中的法学各论的内容也就是部门法的内容,涉及面极广,考核点非常多,在出案例的时候,往往使同学们感到不知从何下手。
我们也进行过统计,最近4年6次考试的案例,刑法部分主要集中在故意犯罪的停顿阶段,包括犯罪预备、犯罪中止、犯罪未遂、犯罪既遂这几部分。
还集中在关于犯罪的共犯问题,还包括刑事责任年龄的问题,此外还考过盗窃罪和其他相关犯罪的问题。
而民事案例考的主要集中在合同的成立与效力,继承问题,民事行为能力问题,结婚与离婚问题。
大家会发现考核案例主要集中在民法和刑法的一些最基本的理论和最常见的与生活联系非常紧密的案例。
所以大家在复习案例部分的时候可以就民法和刑法这两章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
也就是说,可以找到往年的真题进行详细的分析,同时也可以找一些练习题,包括模拟题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大家没有必要把案例抠的非常细,对每个具体的民法规定和刑法规定的法条进行很深入的、非常细致的记忆,而是要了解其最基本的一些概念、原理,尤其联系一些和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案例,这样就可以应对考试。
我们再看第六部分案例分析题,第46题:某甲有两个儿子,大儿子13岁、小儿子11岁。
一天夜间,他带领两个儿子到某乙家盗窃财务。
他进入房中行窃,小儿子在门外把风,大儿子进行运送,结果窃得大量财物。
这三人的行为是否构成盗窃罪的共犯?
首先大家要知道这道题考核的关键点在于哪儿。
第一是考盗窃罪的问题,第二是考刑事责任年龄问题,第三是考共犯的问题。
这一个案例涵盖了三个基本的刑法问题,盗窃罪我们凭常识就可以判断,这三个人的行为是盗窃行为,客观方面看是符合盗窃罪的特征的。
关于刑事责任年龄,某甲的两个儿子11岁、13岁都没有达到刑事责任年龄,从犯罪主体方面他们都不能成为犯罪主体,无需承担刑事责任。
此外,关于共犯的问题,大家注意共犯包括一般共犯和特殊共犯,在本案之中,某甲操纵两个儿子进行盗窃,实际上是把两个儿子当成了犯罪工具使用,同时由于某甲两个儿子都未达到刑事责任年龄,因此他们不符合共犯的犯罪主体的基本要求,所以三人的行为不构成共同犯罪,某甲应依其单独的盗窃罪来论处
是否理解概率,直接决定了一个人的“开化”程度。当不懂概率的人大惊小怪的时候,懂概率的人可以淡定自若。 大多数人在中学就学习过概率,但掌握概率的计算方法不等于真正理解概率。实际上,概率论中的几个关键思想,是多数数学老师没有讲明白,甚至根本就没有讲的。理解这些思想甚至不需要会做任何计算,但是它们能让我们看世界的眼光发生根本性的改变。 1.随机 概率论最基础的思想是,有些事情是无缘无故地发生的。有些事情的发生,跟它之前发生的任何事情,都可以没有因果关系。你不管做什么都不能让它一定发生,也不能让它一定不发生。 买彩票:一个此前从来都没买过彩票的人,完全有可能,而且有同样大的可能,在某一次开奖中把最高奖金拿走。中奖,既不是他自己努力的结果,也不是“上天”对他有所“垂青”;不中,不等于任何人在跟他作对。这就是“随机”,你没有任何办法左右结果。这很容易理解,对吧? 大多数事情并不是完全的随机事件,却都有一定的随机因素。偶然和必然如果结合在一起,就没那么容易理解了。人们经常错误地理解偶然,总想用必然去解释偶然。 所以对智者来说 偶然因素是不值得较真的 。理解随机性,我们就知道有些事情发生就发生了,没有太大可供解读的意义。我们不能从这件事中获得什么教训,不值得较真,甚至根本就不值得采取行动。 现实中的少数成功的人有传奇的经历和故事,那都是被美化了的偶然因素 。 2.误差 绝大多数事情都同时包含偶然因素和必然因素,偶然的失败和成就不值得大惊小怪,可否根据必然因素去做判断?可以,但是你必须理解误差。 任何没有一个绝对数值,都存在一定的误差,就连误差也可能是一个范围。我们一般看到的误差只是说在这个范围内出现的可能、次数较多 。 有了误差的概念,我们就要学会 忽略误差范围内的任何波动 。考试成绩也是如此,假设一个同学考了两次才过英语四级,第一次57分,第二次63分。他说这是略有进步,我说你这不叫进步,叫都在测量误差范围之内。 3.赌徒谬误 概率论中的确有一个“大数定律”,说如果进行足够多次的抽奖,那么各种不同结果出现的频率就会等于它们的概率。但人们 常常错误地理解随机性和大数定律——以为随机就意味着均匀 。如果过去一段时间内发生的事情不那么均匀,人们就错误地以为未来的事情会尽量往“抹平”的方向走。 两个笑话: 比如有个笑话说一个人坐飞机的时候总是带着一颗炸弹,他认为这样就不会有恐怖分子炸飞机了——因为一架飞机上有两颗炸弹的可能性应该非常小! 再比如战场上的士兵有个说法,如果战斗中有炸弹在你身边爆炸,你应该快速跳进那个弹坑——因为两颗炸弹不太可能正好打到同一个地方。这都是不理解独立随机事件导致的。 4.在没有规律的地方发现规律 理解了随机性和独立随机事件,我们可以得到一个结论:独立随机事件的发生是没有规律和不可预测的。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智慧。 在没有规律的地方硬找规律是个相当容易的事情,只要你愿意忽略所有不符合你这个规律的数据。9和15不是素数,那叫意外。【在数据小的情况下发现的规律只是总结了已有的经验】 如果数据足够多,我们可以找到任何我们想要的规律。比如说圣经密码。有人拿圣经做字符串游戏,在特定的位置中寻找能对应世界大事的字母组合,并声称这是圣经对后世的预言。问题是,这些“预言”可以完美地解释已经发生的事情,等到预测尚未发生的事情的时候就没有那么好的成绩了。【在数据足够多的情况,总结的规律,只是对生活的限定性的验证】 5.小数定律 如果数据足够少,有些“规律”会自己跳出来,你甚至不相信都不行。如果数据少,随机现象可以看上去“很不随机”,甚至非常整齐,感觉就好像真有规律一样。 大数定律说如果统计样本足够大,那么事物出现的频率就能无限接近它的理论概率——也就是它的“本性”。小数定律说如果样本不够大,那么它就会表现为各种极端情况,而这些情况可能跟本性一点关系也没有 。 【用小数定律可能得出的是完全错误的结论。】 这里只是非常客观的讲述了在现代社会中概率思想的重要性,用概率的思维去理解生活。读完心中会有不少释然。书中说得彩票理论、赌徒谬误都曾经有过,之前也知道一些概率的知识,但是有知识不代表能用上。或许是不够透彻,今天算是透彻了,只是自己感觉心是放轻松了。
作者拉普拉斯是18世纪与19世纪之交法国最著名的天文学家、数学家和物理学家。
拉普拉斯最重要的学术成在天体力学方面,其代表作是五卷本巨著《天体力学》,此前拉普拉斯在其多年研究与讲演的基础上撰写了一本关于天体力学的通俗巨著《宇宙体系论》,系统地阐述了关于自然科学的哲学观点。
拉普拉斯在其学术生涯开始就系统地研究概率论,1812年出版巨著《概率的分析方法》,这本书代表了当时概率论研究的最高成就,早期的初等组合方法完全被分析方法所取代,1814年,拉普拉斯在这本书第二版编写了长篇序言,同年这篇序言以《关于概率的哲学随笔》为名单独发行。
拉普拉斯的基本哲学是因果确定论,物质世界没有随机或不确定的东西,只有我们不理解的东西。概率论所研究的不确定性来自于我们对自然和社会现象的知识的不完全。对于某一个特定问题,当我们对它的知识逐渐完善, 概率论的应用范围和作用就会越来越小 。例如掷骰子,因为不知道骰子的初始状态,所以假设每一面的概率都是1/6,一旦我们掌握了初始状态与运动的力学规律,我们就可以精确地知道哪一面将会出现,概率论的作用亦即终止。
几个世纪前的数学家是如何思考的?跟随拉普拉斯的思考,我也写下一点自己的思考。
[图片上传失败...(image-cd5b38-1538385908011)]
设计艺术发展态势解析摘 要 设计艺术的发展推动了人类物质与精神文明的进步,人类社会的衍变也无时不刻地影响着设计艺术的轨迹。设计艺术对科技、社会文化变革的适应及可持续发展的可能性,形成了其进步的要素与架构。关键词 设计艺术 工业设计 社会文化“设计不是一种职业,它是一种态度和观念,一种规划(计划)的态度观点。”——莫合力纳吉(Laszlo Moholy-Nagy)。“设计是包含规划的行动,为了控制它的结果,它是很难的智力工作并要求谨慎的关键的决策。它不重视把外形摆在最优先地位,而是把与之有关的各方面后果结合起来考虑,包括考虑经济、社会、文化效果。”——利特(德国乌尔姆造型学院)。设计从根本意义上讲是社会和文化思想的反映,因此设计艺术从某种角度上说,是一种对社会的理想。讨论设计艺术的发展趋势,先要看看人们对社会的理想模式,或要求、或幻象、或期望、或责任等。随着时代的变迁,设计的观念也在不断变化。21世纪的科学技术特别是网络技术的发展,使得设计的观念不断地发展,探索未知,为后工业社会寻找新的造型语言和艺术理念,就是说设计已经不再只是用自己的方法去研究世界,更重要的是设计研究科学的双重性的调和,即科技给人和人生存方式的影响及科技给社会带来的污染和危急。设计的观念决定了设计艺术发展方向,本文即从以下角度探讨了设计艺术在未来的发展态势。1 设计艺术的发展必须适应科技的变革人类的价值和思维方法的改变都是漫长的,但是一个国家的社会经济状况的发展思路与政策必然会极大地影响其发展。控制人口的增长和保护生态环境已成为我国必须坚持的基本国策。丹麦的设计师福林特(Niels Peter Flint)的设计观念能给予我们许多启示,他怀疑西方的物质享乐和消费注意价值观,主张从工业文明的物质享乐转变为非物质的过程,强调服务和无处不在的信息交换,他甚至向往东方的天人合一的思想。现在他正专心于“衍续”(sustainable)产品和建筑的观念设计研究,并开设了一家以自己的名字(flint)命名的商店,专门出售“衍续”产品。可以看出,工业设计的关键问题之一就是处理好设计观念与社会经济的关系,因此,设计与社会经济形成互动的关系是设计艺术发展的大趋势。从社会经济的角度讲,工业化是现代化的实质。英国的工业化开始发生于18世纪,西欧、北美的工业化都始于19世纪,到本世纪中叶进入成熟的高度工业化阶段;而其他一些地区,工业化的进程大都始于20世纪;对于广大发展中的国家来说,则始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因此工业化是一个世界化的进程,而且至今这个进程还远没有达到终点。工业化带来的是工业文化和工业文明,其本质是追求物质化。西方在达到高度工业化的过程中,一方面生活达到了一个新水平,另一方面也目睹了工业化带来的一切负作用。西方的许多学者提出,从工业化的物质文明向非物质文明转变的关键因素是信息技术。21世纪的设计观念是,从有形的设计向无形的设计转变;从物质的设计向非物质的设计转变;从产品的设计向服务的设计转变;从实物产品的设计向虚拟产品的设计转变。人类社会发展是呈现螺旋式的上升,后现代主义提出的科技与艺术的融合这一问题将在信息时代的设计中得以解答。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与信息产业在经济生活中占的比重日益增大,从事具体的工业生产的人数在逐步减少,而从事信息业和服务业的人数在迅速增加。人们的需求重点从物质领域向精神领域转移。我们的社会从过去的“硬件社会”向今天的“软件社会”转化,人类已步入了知识经济的时代。新的技术又一次彻底地改变了我们的生活和思维方式,工业时代生产规模的庞大、集中、标准化向后工业时代的小型、灵活、多样化发展。产品的个性化和文化特色成为生产的重点设计的含义发生了质的变化,两种文化之间的对立走向融合,使得传统的功能主义的设计思想随着环境的变化而变化。在产品设计中,产品的形式与功能已没有必然的联系。随着信息社会的发展,单纯的科技主义文化已不能满足人类的精神文化需求。设计已变成了一种融合科技与艺术的综合学科。新的设计形态已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中,设计的产品也成了一种时时变化着的东西,通过这种产品设计师与顾客进行互动式的交流。例如多媒体设计、虚拟空间的设计和网页设计,它们的传统形式已不复存在,纸张、油墨、装订线已变成了各种电子线路,更为重要的是它们已不像一份报纸、一本书那样摆在我们面前纹丝不动,而是在屏幕上闪烁着各种光芒,变换着各种造型,每当你按下一个按钮,将会出现一幅新的场景与新的文字,它们将按照你的要求,提供给你不同的功能:查寻资料、浏览网站、了解产品、发送文件。在这里,任何一成不变的思维方式和衡量标准都显得毫无意义,设计师同时也是艺术家,它将充满感性地去探索未知的世界,为人类创造一个更加合理的生存空间,在更高层次上使人与自然和谐相处。2 设计艺术的发展必须符合社会文化背景设计离不开庞大的哲学思想,离不开悠远的民族传统,因为那是孕育它的土壤。儒、释、道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三大要素。每一个中国人所受的教育均以这三种为基础。倘若对这些基本思想缺乏深入了解,但却试图透过设计来传递这种思想概念,结果就会如同水中捞月一般。在人与自然的关系这一概念上,东西方的哲学体系有基本的差异。在西方而言,特别是自文艺复兴时期起,人类已被视为大自然的主宰,甚至可以控制大自然,因而导致后来兴起的工业革命,以及各种卓越的科技发明。可是,在东方来说,人类往往视为大自然的一部分,并且不断努力寻求与大自然的协调。我们这个以西方为主导,竞争激烈的消费社会,往往欠缺安稳;而东方哲学体系所灌输的和平安静思想正好弥补了这方面的不足。例如在中国的传统艺术中,空间构成的意识、生命力的节奏与韵律、线面的有机结合,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意境……这种种充满活力的造型,体现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想境界,而它们恰恰是承载东方文明的载体。这些造型不是单纯的再现已知事物,也不是纯粹的主观的幻想,而是以科学思维所不能替代的直观感受在未知的人类的精神世界和外部世界中的探险。它记载了我们的祖先在漫长的岁月里为了生存的勇敢行为,以及由此产生的深刻的审美观和哲学观,因而这些造型是富有生命力的、是永恒的,是整个人类的精神财富。先进世界资讯发达,社会及文化发展渐成一体化。当代设计艺术的发展趋势必然立足于本土文化和思想基础,将精髓融汇于现代思潮中,丰富我们的生活,成为一个多极化的现代国际文化体系。伴随着西方工业文明的思维方式和审美体制的逐步瓦解,经济发展的中心从西方向东方转移,已有学者预言21世纪将是亚洲的世纪,以儒家文化为基础的东方文化价值观重新焕发了新的生机,把握住历史的契机,站在新的高度对中国传统哲学观、美学观的再认识是中国设计走向世界的道路。设计是文化的设计,而不仅仅是流行的色彩与块面的罗列与拼凑。对西方现代设计思想的借鉴是在传统审美基础之上进行的。在设计实践中对中国传统绘画中的构图原理和平面化特征以及画面中各元素之间力的平衡的研究是发展中国设计重要内容之一。在传统绘画的构成中讲究“经营位置”,也就是说在平面化的效果中注重各部分的和谐与完整,各种元素之间力的关系力求达到平衡,即各种元素的力度包容在整幅画面中,“内容即使繁杂,也统一于意境”。同时,对传统构图中的“立与破”的辩证关系和传统笔墨效果的吸收与借鉴也是重要的课题。3 设计在未来的挑战之一是持续发展的可能性从长远角度看,最好的生态产品将会成功并控制市场。现代社会中越来越多的问题困扰着我们。自然资源迅速减少,环境污染公害增加,这些不稳定因素导致西方工业经济衰退。保存资源、保护环境和生态要求成为迫切要解决的问题,例如探索新方法解决垃圾处理,以减少污染,节约原料;改善产品结构,使其可修理;使用无废料的太阳能;节约用水设计等。格鲁斯(Jochen Gros)于1975年提出“有意义的功能”理论,设法跳出自然科学思想的目的理性,倾向于人文科学思想方法,尤其是知觉心理学,它在德国首先提出再生循环处理设计思想,这种设计思想即生态设计。在工业文明的发展过程中,人类中心主义的过度扩张造成了严重的环境问题,这促使人们重新思考人类社会的发展模式。在探索的过程中人们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思想,认为当代的发展不应该损害后代的发展权利和机会。目前,追求人类文明的可持续发展已经在全球获得广泛的共识,许多国家都根据本国的实际情况制定了体现可持续发展思想的发展计划,《中国二十一世纪议程》就是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思想的集中体现。与农业和工业经济相比,知识经济是以科技和信息作为经济发展的原材料,是建立在人类智力或智能充分发掘与利用基础之上的,不会对自然资源采取掠夺式的开采和应用,进而产生对人类生存环境的破坏,相反,它要利用科技手段去保护和改造自然环境以维护生态平衡,追求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统一使自然环境更有利于增进人类的健康发展,从而使现代人类社会进入可持续发展的轨道。变革是持续不断的,设计也是在不断变化的。我们要探讨设计艺术的发展趋势,必须明白设计是一个边缘学科这一本质,在人类科学与文化都在进步与革新的时代,对于作为艺术与科学、物质与精神、人与环境和谐之纽带的设计艺术,变是永远不变的原则。
英国美学家克莱夫贝尔说:“艺术是有意味的形式”。从古希腊、文艺复兴时期的作品中,我们可以很明确地看到,写实性的风格是占了绝对的优势的:无论是从数量上,还是从质量上。著名雕塑大师罗丹就多次表示:艺术家应该抄录自然。抄录自然,简而言之就是写实,是对自然的再现。艺术要反映客观世界的真实性,就是说,艺术品中所表达的形象要符合它所反映的客观事物的实际,符合它所反映的社会生活实际。对于一般的写实作品来说,再现的真实是基本要求和基本特征。 但写实有来自于各方面的限制性。 在写实上首先要处理的就是来自于风格的限制。风格又分为时代的风格、个人的风格。 同一时代的作品总是有一个相关联的风格。古埃及公式化的绘图方式是时代性的风格,波斯细密画在一定阶段有意识地忽视透视法则的绘画方式,也是时代的风格化的体现。生产方式和生产力水平是相适应的,不同时代各有不同的时代性风格。这就在写实的道路上给艺术家们划定了一个范围。 “心理定向”的存在,使艺术家们具有了各自不同的关注焦点。在艺术创作这个过程中,艺术家们不是在表现他所看到的东西,而是在看他所能表达的东西。艺术家在创作中所表达出来的不同的要点,正是他们的风格之所在。 与此同时,技法也限制了写实。毕加索说:“我在他们这个年纪时就能画得像拉菲尔一样好,但我却花了终生的时间去学习如何画得像这些孩子一样。”但事实上儿童画为何不能被称为是优秀的艺术作品呢?儿童受限于艺术语言的学习。他们无论有再敏感的内心,但还是没有没有过硬的表达技巧。正是因为这个原因,他们的作品不能,也不可能被看作是优秀的写实作品。 写实之路充满了主观方面的种种阻碍。在当代艺术的语境里,写实好像已经变得无足轻重了,这样的时代风格是不是也是作为写实的限制性的一种新的应对方式。 事实上,我所理解的再现的真实并非是表现出视网上的所见,而是如罗丹所说:“通过表达外在形像,体现内在真实。”也就这才是对应写实的限制性的行之有效的方案。(1)艺术用形象反映世界,艺术与哲学等其他社会意识形态的根本不同,最基本的一点就是它的具体可感的形象性。一切文学艺术作品都具有一定的形象性,可以说,形象性是文学艺术区别于其他社会意识形态的基本特征。如读李白诗,观庐山画。李白诗,庐山画都是艺术,而这些艺术是通过形象去反映认识庐山的。有些理论文章,理论著作也有形象的成分,有丰富的形象语言,如《欧也妮。葛朗台》是通过塑造一个个活生生的人物形象,揭示资本主义社会虚伪的家庭关系的。来看看葛朗台临死时的表现:“本区的教士来给他做临终法事的时候,十字架,烛台,和银镶的圣水壶一出现,似乎已经死去了几小时的眼睛立刻复活了,目不转睛的瞧着那些法器,他的肉瘤也最后的动了一动。神甫把镀金的十字架送到他的唇边,给他亲吻基督的圣像,他却做了一个骇人的姿势想把十字架抓在手里,这一下最后的努力送了他的命。”他至死都在想着占有别人的财富。总之,没有形象,就没有艺术,失掉形象性这一基本特征的作品,也不能称作文艺作品。(2)艺术形象是感性与理性的统一。米开朗基罗的《大卫》和《奴隶》,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贝多芬的《英雄交响曲》等等,都是以生动的感性形式表现出深刻的理性内容。�(3),艺术形象是客观与主观的统一。罗中立运用照相写实主义手法创作的《父亲》,表面上看起来似乎是完全客观的再现,非常注重细节的逼真。但观众站在这幅画前被强烈地感染和震撼了,他们体会到,在这一客观地再现的艺术形象里面,恰恰表现了作者强烈的情感和主观态度,以及他对现实的认识和理想。 (4),艺术形象是内容与形式的统一(5),艺术形象是个性与共性的统一。艺术创造艺术美。比起现实美来,艺术美则是比较鲜明,比较集中,比较完全,比较充分。比如郑板桥的《竹》,其作品的美虽根源于现实中竹子的美,却不是现实的机械反映,而是他对现实审美认识的表现。他在一篇“题画”中写道:“江馆清秋,晨起看竹,烟光日影露气,皆浮动于疏枝密叶之间。胸中勃勃遂有画意。其实胸中之竹,并不是眼中之竹也。因而磨墨展纸,手中之竹又不是胸中之竹也。”郑板桥在这里提出了四种竹子:园中之竹,这是现实中的竹子;“眼中之竹”,是画家所直接看到、观察到的竹子,虽经过眼球的改造,但改造不大,基本上是现实的忠实反映;“胸中之竹”则是经过画家头脑改造而形成的审美意象,这意象由于主体审美认识时的精神作用而使现实美得到强化、集中化、概括化或典型化,同时也渗透进画家的思想情感和审美理想;“手中之竹”即是完成了的作品。画家在用笔墨纸张传达表现其审美意象即“胸中之竹”时,舍去了一切与美无关或关系不大的枝节,使意象中的美又一次得到强化和改造。于是“手中之竹”的美比起园中之竹的美,更为鲜明和完满,因此是更高一个等级的美。启发:情感是人类喜怒哀乐等心理形式,它反映人对世界的对象和现象的主观态度,情感是在一切艺术中普遍存在的。艺术形象是感性与理性的统一。米开朗基罗的《大卫》和《奴隶》,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贝多芬的《英雄交响曲》等等,都是以生动的感性形式表现出深刻的理性内容。艺术形象是客观与主观的统一。罗中立运用照相写实主义手法创作的《父亲》,表面上看起来似乎是完全客观的再现,非常注重细节的逼真。但观众站在这幅画前被强烈地感染和震撼了,他们体会到,在这一客观地再现的艺术形象里面,恰恰表现了作者强烈的情感和主观态度,以及他对现实的认识和理想。所以在美术创作中我们应该用自己富有情感的头脑去构思,用富有情感的手来表达,用情感的眼睛去观察,创作有情感的作品。
1.美术的主要特征造型性、空间性、视觉性、静止性。2.美术作品语言美术作品的艺术语言指的是美术所专门使用的,具有视觉传达功能的形象和形式。其特征是具体性和形象性。广义上指的是美术作品中参与作品表达的一切都具有语言的属性。狭义的则是指美术的基本语言元素和语言手段。包括质感、体积、空间、张力、肌理、韵律等。3.艺术的社会功能美术是社会存在的产物,因此它担负着社会功能的角色,美术的这种社会功能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即认识功能、审美功能和教育功能。
大学的艺术概论是高等艺术院校学生的一门专业基础理论必修课,是对艺术的基本原理、知识及相关问题进行系统化专门性研究的学科。下文是我为大家搜集整理的关于大学艺术概论结课论文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大学艺术概论结课论文篇1 浅谈艺术图形符号应用于商业广告中的重要性 在人类语言产生之前,人们记录和传递信息的方式主要依赖于艺术图形符号来完成。从结绳记事到象形文字的产生,图形符号不断被运用和发展,这奠定了艺术图形设计的基础,使这种源于人们生存需求的符号发展到现阶段形成了一种独特的符号学。在目前的商业广告中,艺术图形符号在广告领域起着决定性作用,其在特定的环境中能够明确展现出商业信息、性质及原则等,是商业广告的重要组成部分。那么,艺术图形符号具有什么象征性,在商业广告应用中具有何种重要性,笔者对此问题进行探讨。 1. 艺术图形符号的象征性 图形符号是人类发明的一种语言,是为了传达事物信息的载体,能代表某种事物。在商业广告设计中,艺术图形符号主要包括下述几种:传统图形符号、自然图形符号及抽象图形符号,不同类型的图形符号具有不同的象征性。 1.1.传统图形符号的象征性 传统图形符号是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为了满足人类自身需求而逐步形成的某种定式,通常具有祈福驱祸、祈求吉祥的象征意义,如兽纹具有等级和尊卑的含义、龙是帝王的象征等。其象征性具有包括时间性、地域性、文化性,时间性表示过去古老的、历史的、沧桑的;地域性是指国家的、民族的等;文化性是指不同地域具有的典型文化。 1.2.自然图形符号的象征性 自然图形符号通常来源于自然界,并非人为创造的,而是自然界本来就存在的。这种类型图形种类繁多,不同的类型具有不同的象征性,通常根据其外在样式和特性象征和其类似的概念或者意图,如树的年轮文理象征时间、蜂窝象征结构、建筑等。 1.3.抽象图形符号的象征性 抽象图形符号分为规则和不规则,通常根据其外在样式象征人们的某种视觉心理,如正方形象征可信、坚实等;三角形象征层次、锐利;不规则几何图像象征波动、扭曲、激动及噪音等。 2. 艺术图形符号在商业广告中的重要性 2.1.能有效传播信息 从传播学角度来说,艺术图形符号应用到商业广告中,既能有效的承载信息内容,又能有效的传播信息。在商业广告中,不论是影视广告制作还是平面设计,使用艺术图形符号的主要作用是传递商品的相关信息,以构建和消费者之间的联系。与文字相比,在商业广告中使用艺术图形符号具有“与象共生,与意同行”的特征,既能最大限度的还原并美化广告商品的造型,并能带给消费者明确的视觉感知。除此之外,就象征意义而言,艺术图形符号更容易和消费者的视觉认知产生共鸣,通过商业广告中的艺术图形符号,消费者不仅能感受到商品的美感,还能体会到其中的深刻内涵,大大增强了广告画面的视觉效果。 2.2.能有效传承民俗文化 艺术图形符号的设计和文化密不可分,通过独特的表现形式承载人类社会的文明和审美观念。在现代商业广告设计中,设计师通过灵活多样的表现技巧,能够有效的将图形符号的象征性和企业产品的形象实现完美对接,这样不仅能使消费者对历史产生回忆,又能将民俗文化融入到企业文化理念中,进而建立强大的社会公信力。如民族传统食品广告,设计师设计时既要掌握消费者的心理,又要融入传统民俗文化,更关键的是通过图形符号将传统文化优美的展现出来。如中秋节的月饼广告,其中有两大图形符号:月宫仙子和月饼,前者表示嫦娥,后者表示食品。这种巧妙的图形符号组合,即传统了民俗文化,也宣传了月饼的美味。 2.3.能促进销售 现代商业的广告设计,对刺激消费心理、引导消费方式和观念、传播消费文化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设计师在进行广告设计时,为了更好的实现将商品的功能、审美与消费理念进行对接,通常借助丰富的意向图像符号塑造美好的观念形态,以获得消费者的价值认同和情感共鸣。通过设计师的精心处理,艺术图形符号展现了一种近乎完美的观念形态。消费者看到这种广告时,能从精神和物质生活得到一定的满足。如房地产广告中,设计时将住宅区优美的环境、超然的生活理念以艺术图形符号的形式展现出来,与消费者的需求近乎一致,这能使消费者产生消费的冲动。 2.4.具有审美体验和精神满足功能 在商业广告中,消费者对于艺术图形的审美,是从视觉冲击再到情绪变化,最终反应到行为中。就商业广告的传播意图来说,主要是为了将商品信息通过艺术图形的方式传达出去,采用这种艺术性传达的方式能够有效调动消费者的审美情绪,激发消费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最终刺激消费者进行消费。就消费者视觉感知来说,对商业广告中艺术图形符号的审美体验是从视觉愉悦再到情感共鸣,最终到心灵升华的一个过程。 消费者审美的愉悦和精神满足类似于“连体婴儿”,一旦满足其中一方面,另一方面就很容易被满足。现代商业广告的设计日益重视审美和精神的有机结合,同时也将产品的功能、品质及民俗文化融入其中,使消费者在认同艺术图形符号所展现的审美和文化价值时,也能满足其精神需求。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艺术图形符号在商业广告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随着时代的变化,商业广告的艺术图形符号也发生巨大的变化,设计师在广告设计时要将艺术图形符号与现代科技紧密结合,并与空间环境相适应,以便在能实现功能的同时,也带给消费者愉悦的享受。 大学艺术概论结课论文篇2 试谈当代珠绣艺术在城市家居装饰中的价值体现 一、引言 “中国珠绣文化在某种程度上已经成为一种传统,一种传承的力量”。珠绣工艺的运用在各个方面,可以运用在各类具有特色风格的城市家居设计中。珠绣的材质具有特殊性,可展现出浮雕的效果。珠绣是传统的手工技艺,是工艺师将美丽的珠粒精致地手工缝合,再采用一定的处理手法而制作成的珠绣,直至达到作品的完美效果。 二、珠绣艺术的作用与特点 珠绣工艺是把多种色彩的珠粒或珠片,经过专业绣工纯手工精制而成。珠绣的材料丰富,大致有珍珠、玻璃珠、珠片、珠管、人造宝石、水晶、亚克力以及一些非常规材料。珠绣家居装饰的特点是富丽堂皇、精致完美,具有有浮雕的视觉效果。其次,珠绣可以改变材料的肌理感,从而打破原有材料本身的质感和触感,使其在城市家居装饰等各方面中有更好的体现。 三、珠绣艺术在家居装饰材料中的选择 (一)珠绣的装饰要求 珠绣家居装饰的用料有涤纶、仿真丝、毛织物等面料。缝合上绣珠的面料靓丽而有动感。而缝合上亮片的毛织物与亮片形成强烈的对比效果,光彩夺目。珠绣家居装饰制作是先将图案拓印在家居装饰材料上,然后上再采用镶嵌和挂饰等手法处理。高档的珠绣是在装饰材料上做大量的图案构成组织。一般的珠绣则只做珠片小点缀。 (二)珠绣家居装饰中的色彩搭配 珠绣的色彩搭配应该与家居装饰的风格一致。不管是进行类似色和互补对比色的搭配组合,只要在整体风格上与家居装饰风格保持一致性就可以。但品牌家居装饰设计常常按照系列来进行表现,在销售门店也是以系列效果来销售的,所以珠绣家居装饰的色彩需要与系列感的要求来完成设计,需要注意珠绣家居装饰材料的色彩和整体设计风格的完美结合。 (三)珠绣对家居材质的要求 清新的家居装饰就不宜使用太重或感觉沉闷的材质,也不需要运用太多的亮片等材质,以免破坏家居装饰的整体效果;而适合浓郁色的的家居产品常使用厚重的材料,选择大颗粒的珠绣材质,以表现出特色家居装饰的视觉感;民族风格家居装饰则适合天然的木材绣珠、彩钻等来点缀;而需要表现富丽的家居装饰效果等则可选择带有金、银色的水钻、亮片完成装表现的效果。 四、珠绣的在家居装饰中的表现形式 (一)打散与组合 在常规的家居产品装饰部件进行再次设计,对设计元素进行打散再次组合的方式。运用人们的恒定思维模式去反向设计研究,使家居产品体现出时尚前卫的表现效果,能够体现出家居产品另类的特点,绣珠的的变动方式越大,跟常态家居设计的反差更能给人视觉冲击力。由于家居装饰的形式人们常常用定向思维思考,所以这种变形能够引人们的关注与青睐。 (二)重复与排列 家居装饰设计中运用某个元素重复的排列组合,产生深刻的视觉冲击效果。 我们常常看到,单位元素的反复重复的出现有力量和节奏感。重复可以元素反复出现而加深人们头脑中的印象。绣珠在重复可以是将单一的形式,也可以是组合后图案再重复出现,视觉的震撼感会更为有效果。 (三)夸张与个性 在家居装饰设计中装饰对象的特点,在设计通过体积,大小数量等方面的夸张来彰显性特点。夸张是把设计对象的特征进行强调。夸张手法在家居装饰设计中非常多,绣珠中也可以灵活的进行展示,可以达到不错的审美效果,绣珠可以在数量上的进行夸张,夸张的对象除了装饰材料以外,还可以对家居装饰的细节部位做适当的夸张变化,体现出具有个性特征的整体效果。 (四)聚散与完整 绣珠的分散是分解组合的构成手法,将完整的部分进行分割成小的部分,然后再进行装饰组合。分散后的部分和原型部分不同,这些元素之间又有着相互相同的地方,统一之中有着一定的变化。分散与组合的手法在家居装饰中多通过图案组织形式的变动来体现。解构主义风格的家居装饰是打散构成的方式,以家居装饰对象完成打散后再重新组合出新的形象,使得家居装饰具有视觉冲击效果。 (五)对比与和谐 将家居装饰的整体与局部进行有序的排列对比,局部与局部之间的比较。运用在家居装饰设计中,就是指家居装饰的细节元素与整体家居装饰的比较,使得其视觉上具有和谐的效果。 五、珠绣艺术在现代家居装饰中的运用 (一)珠绣艺术的绣法要求 绣珠的大小材质的要求,绣珠绣时选择绣珠很关键。在完成绣的工艺时候选择大小体积均匀的材料,大小不同的珠子会影响最终的大效果。绣珠的方向,绣珠绣时要求所有珠子的倾斜方向必须保持一致,才会有光泽感。起针点要求,绣珠绣时通常是以图案的最下面一排(左下角或者右下角)为起针点。起针要求,起针时,先将绣线尾部打结,在绣布背面穿过几针(注意不要穿透到正面)后从直针点穿出。收针要求,绣线快用完时,将针穿入绣布背面,在绣布背面穿几针,然后直接剪断即可,且必须再打结。注意尽量少在绣布上打结。 (二)珠绣在婚礼家居装饰设计中的运用 手工珠绣表露奢华精致,无论时间怎样沉淀,婚纱家居装饰上的手工珠绣工艺都是爱美的人们追捧的宠儿。其中创意狐, FARAH KHAN等最常用到珠绣艺术设计。以新颖别致的传统工艺手法,绣制光彩夺目的立体图案,带来富丽堂皇的奢华感觉。绣、花边、烫钻、珠绣、毛皮等一切华丽的装饰主义都会集于她的设计之中,或妖艳、或怪诞、或颓废、或复古,配合人体优美曲线,显得高贵典雅,扑朔迷人,如图1所示。 (三)珠绣在中国风家居装饰设计上的运用 近年来,一股强劲的中国风在家居装饰设计界越吹越猛。几千年传承的文化精华,成为设计师们创作设计永不枯竭的灵感之源。2015年高级家居装饰设计发布会在北京饭店金色大厅举行。家居装饰设计设计可以高度概括为五大特征:以“礼”为魂,以“锦”为材,以“绣”为工,以“国色”为体,凝汇呈现数千年华夏家居装饰设计的文明,开创现代中国特有的一种家居装饰形象,延续了“贯通古今,融汇中西”的中华精神,将宋代淡雅高贵、简洁婉约的家居装饰文化与轻盈通透、色彩柔和的2015年国际流行家居装饰趋势精妙融合,展开了一场关于美学与历史、繁花与诗画的精妙对话。飘逸轻灵的设计,淡雅高贵的色彩,缂丝、织锦、印金、刺绣等中国传世绝艺让家居装饰都令人目眩神迷,堪称经典与时尚完美融合的力作,如图2所示。 六、结语 珠绣艺术对于现代家居装饰的设计作用巨大,其锦上添花的艺术效果,永远备受人们青睐。作为家居装饰新兴的装饰手法,珠绣的手工技术日渐丰富,其装饰图案、色彩、材质也受到流行趋势的影响。在现代家居装饰设计中,随时关注流行趋势,把握审美需求,利用家居装饰不同的质感与工艺,巧妙的运用珠绣装饰图案、色彩、材质的不同造型手法和特殊工艺手段进行设计,根据不同的装饰题材与设计手法丰富家居装饰的面貌,使珠绣在家居装饰中更有时代感和感染力。了解珠绣在现代家居装饰中的应用及手法,不仅认识到珠绣在家居装饰中的重要性,而且也是对中国传统手工艺术的一种传承和赞许。 猜你喜欢: 1. 艺术概论论文 2. 运动艺术概论论文 3. 对美术概论的认识和思考 4. 大学毛概课结课论文 5. 艺术鉴赏论文 6. 环境艺术概论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