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职称论文知识库

首页 职称论文知识库 问题

药剂学论文发表笔记格式

发布时间:

药剂学论文发表笔记格式

缓释制剂:指有药后能在较长时间内持续释放药物以达到延长药效的目的的制剂。 一级 控释制剂:指药物能在设定的时间内自动以设定速度释放,使血药浓度长时间恒定地维持在有效浓度范围内的制剂。包括控制释药的速度、方向、时间,靶向,透皮制剂都是。 零级 缓释、控释制剂释药原理和方法 一、溶出原理:减少药物溶解度,降低药物的溶出速率。 1、制成溶解度小的盐或酯 2、与高分子化合物生成难溶性盐 3、控制粒子大小 4、将药物包藏于溶蚀性骨架中 5、将药物包藏于亲水性高分子骨架中 二、扩散原理:药物释放以扩散作用为主有以下几种: 1、 水不 2、 溶性膜材包衣的制剂, 3、 零级释放。 4、 包衣膜中含有部分水溶性聚合物, 5、 接近零级。 6、 水不 7、 溶性骨架片:符合higuchi方程 缓控释方法: 1、增加粘度2、包衣 3、制成微囊4、制成不溶性骨架片剂 5、制成植入剂 6、制成药树脂7、制成乳剂 三、溶蚀与扩散、溶出结合 四、渗透压原理:渗透泵型片剂的释药速率与ph无关,在胃中与在肠中的释药速率相等。接近零级五、离子交换作用 缓释、控释制剂的设计 一、影响口服缓释、控释制剂设计的因素: (一)理化性质:1、剂量:一般05.-1.0g 2、pka、解离度和水溶性3、分配系数 4、稳定性 (二)生物因素:1、生物半衰期:1-12h 2、吸收3、代谢 二、缓释、控释制剂的设计: (一)药物的选择: 2-8h为宜 (二)设计要求: 1、生物利用度:胃与小肠 12h,大肠24h 2、峰浓度与谷浓度 (三)、缓控释剂辅料:阻滞剂、骨架材料、增粘剂 缓释、控释制剂的处方和制备工艺 一、骨架型缓、控释制剂: (一)骨架片的处方与工艺:1、凝胶骨架片 2、蜡质类骨架片 3、不溶性骨架片 (二)缓、控释颗粒(微囊)压制片 (三)胃内滞留片 (四)生物粘附片 (五)骨架型小丸 二、膜控型缓释、控释制剂:1、微孔膜包衣片 2、膜控释小片 3、肠溶膜控释片 4、膜控释小丸 三、渗透泵片:由药物、半透膜材料、渗透压活性物质和推动剂组成。 四、植入剂第五节 缓释、控释制剂体内、体外 评价 一、体外释放度试验:1、溶出度试验 2、释放度试验 二、体内生物利用度研究 三个取样点:第一个:0.5-2.h,30%以下,有无突释; 第二个:4-6h,50% 第三个:7-10h 75%.

生物药剂学:是研究药物及制剂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排泄等过程,阐明药物的剂型因素、生物因素与药效间关系的一门科学。主要研究生物因素、剂型因素、体内吸收机理。 胃肠道吸收吸收:指药物从给药部位进入体循环的过程,血管内给药无吸收,其他都有吸收。 一、吸肠道吸收:小肠吸收最为重要 (一)胃肠道上皮细胞膜的构造和性质:决定药物被吸收的难易。 (二)药物的吸收机理: 1、被动扩散:被动转运,药物由高浓度一侧通过生物膜扩散到低浓度一侧的转运过程。属一级速度过程,即吸收速率随胃肠液中药物浓度即给药剂量的增加而增加。 两条途径: (1)溶解扩散 (2)膜孔转运 pka 3-9 非离子型,易吸收 2、主动转运:借助载体的帮助,药物由低浓度区域向高浓度区逆向转运的过程。需耗能 特点:吸收部位药物浓度低时,一级吸收,药物浓度高是,零级吸收。 两种方式:(1)原发性主动转运 (2)继发性主动转运 竞争性、饱合性、部位专属性 3、促进扩散:由高浓度向低浓度,但也需载体参加,速度很快。 竞争性、饱合性、部位专属性 4、胞饮作用:细胞主动变形将某些物质摄入(释放)到细胞内(外),称膜动转运。出胞入胞称胞饮。对蛋白质和多肽类的吸收十分重要,并且有一定的部位特异性。 (三)、胃肠道的结构与药物吸收:小肠:被动扩散、其他 大肠:被动扩散、胞饮、吞噬 二、影响药物胃肠道吸收的主要因素: (一)、生理因素的影响: 1、胃肠道ph 2、胃空速率 3、食物:减慢胃空速率,推迟小肠内吸收 4、血液循环 5、胃肠分泌物溶剂拖带效应:胃肠道内水分的吸收有时对药物的吸收有促进作用 (二)、药物理化性质的影响: 1、 解离常数和脂溶性: 2、不取决于总浓度, 3、而与非解离型部分浓度有关。 ph-分配学说handerson-hasselbalch方程 4、 溶出速率的影响:noyes-whitney方程 5、粒度 6、多晶型 三、药物的稳定性:ph、酶四、剂型因素的影响:溶液剂>混悬剂>胶囊剂>片剂>包衣片剂 1、 液体制剂:增加水溶液的粘度可减慢在胃中的吸收, 2、 主动转运则延长停留时间有利吸收。 口服药物的油/水分配系数大,难于转到胃中,吸收速度慢。 其他部位的吸收 1、 直肠吸收:不易受酶影响[医学 教育网 搜集整理] 2、口腔吸收:被动扩散,遵循ph-分配假说 3、注射部位吸收:一般一级,混悬零级,影响吸收最主要为血流速率。一般水溶性快,脂溶性慢。 4、皮肤吸收:影响因素:(1)药物 (2)基质:乳剂型>水溶性>油脂性 (3)透皮促进剂 (4)皮肤方面 5、肺部吸收:是大分子药物较好的给药部位,控制粒度。2.5-3.0um 6、眼部吸收:具有一定亲水亲油的药物,或离子型与分子型间能很快达到平衡的药物较易透过角膜。 7、鼻粘膜吸收 8、阴道粘膜吸收

药剂学论文发表笔记

一、固体剂型的吸收过程:散剂>颗粒剂>胶囊剂>片剂>丸剂 二、固体剂型的溶出:noyes-whitney 方程 药物从固体剂型中的溶出速率与药物粒子的表面积、溶解度、在溶出介质中的浓度梯度成正比。 散剂 一、散剂的含义、分类与特点: 散剂:指一种或数种药物经粉碎并均匀混合制成的粉末状制剂,可供内服或外用。 二、散剂的制备:物料---前处理---粉碎---过筛---混合---分剂量---质检---包装---成品 (一)、粉碎与过筛: 1、球磨机:投料量为筒的15%--20%,圆球加入量30-35%。临界转速的75%。 2、流能磨:适于抗生素、酶、低熔点及不耐热物料粉碎,粉碎分级同时进行,5um以下极细粉。 一般散剂:细粉 ; 难溶、收敛剂、吸附、儿科、外用:最细粉; 眼膏剂:极细粉 (二)、混合:临界转速30-50% 影响混合质量的因素: 1、组分的比例 :等量递加混合法 2、组分的堆密度 3、组分的吸附性与带电性 4、含液体或易湿组分:有液体组分可用吸收剂:磷酸钙、白陶土、蔗糖和葡萄糖,含结晶水可用等摩尔无水物代替。本身吸湿迅速混合,混合吸湿不应混合。 5、含可形成低共熔混合物的组分:不利混全,有利于药效发挥。液化的共熔物可吸收、分散。 (三)、分剂量:目测法、重量法、容量法。 机械化多用容量法。 (四)、散剂的质量评定: 1、外观均匀度 2、干燥失重<9.0% 3、装量差异 另卫生学检查 (五)、散剂的吸湿:成为散剂制备工艺研究的重要内容。临界相对湿度crh:水溶性药物迅速增加吸湿量时的相对湿度。水溶性药物均有固定的crh。 水溶性混合时:crhab =crha * crhb 与各组分的比例无关,elder假说。水不溶性药物无特定的crh,仅是表面吸附水蒸汽,混合时,吸湿量具有加和性。 倍散:在剂量小的毒剧药中添加一定量的填充剂制成的稀释散。10倍(0.1-0.01g)、100倍(0.01-0.001g)1000倍(0.001g以下) 。1000倍散应逐级稀释。稀释剂:乳糖、糖粉、淀粉、糊精等 配研法 颗粒剂 一、颗粒剂:药物与适宜的辅料制成的干燥颗粒状制剂。分可溶性、混悬性、泡腾性颗粒剂。 二、颗粒剂的制备:1、制软材 2、制粒 3、干燥 4、整粒与分级 5、包衣 三、颗粒剂的质量检查:1、外观;2、粒度;3、干燥失重<0.2%;4、溶化性;5、装量差异 另外:均匀度、释放度 胶囊剂 一、胶囊剂:指将药物盛装于硬质空胶囊或具有弹性的软质胶囊中制成的固体制剂。 分硬胶囊、软胶囊、肠溶胶囊 溶解、小剂量刺激性药物、易风化、吸湿药物不宜制成胶囊。 二、胶囊剂的制备: 1、硬胶囊:明胶,加增塑剂甘油、山梨醇、cmc-na、hpc ,10000级,平口套合。 2、软胶囊:可塑性和弹性,由明胶、增塑剂、水比例确定。干明胶:干增塑剂=1:0.4-0.6 液体药物含水5%或为水溶液、挥发性,醇酮醛等不宜制成软囊。多为固药混悬在油性或peg中。 制备方法:1、滴制法 2、压制法 肠溶胶囊: 1、明胶与甲醛作用生成甲醛明胶,只在肠中溶解 2、明胶壳表面涂肠溶衣 三、胶囊剂的质量评定: 1、外观 2、水分<9.0% 3、装量差异 4、崩解时限 另作溶出度检查 滴丸剂与微丸滴丸剂:指固体或液体药物与基质加热熔化混合后,滴入不相混溶的冷凝液中,收缩冷凝成形。微丸:指由药物和辅料组成的直径小于2.5mm的圆球状实体。一般填于硬胶囊、袋装或制成片剂

此章历年考题大约在2~4道题。考试的重点一般在各种灭菌方法、防腐剂的特点和适用的方面等。(重点掌握,熟悉) 第一节 概述 一、药品卫生标准 常考题型为A、X型题。医学教育网 1.口服药品 1g或1ml不得检出大肠杆菌,含动物药及脏器的药品同时不得检出沙门菌。不得检出活螨。 2.外用药品 1g或1ml不得检出绿脓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其中创伤、溃疡用制剂不得检出破伤风杆菌。不得检出活螨。 3.其他药品 (1)膜剂 细菌数及霉菌数每10cm2不得过100个。 (2)气雾剂 细菌数及霉菌数每1ml均不得过100个。 (3)暂不进行限度要求的药品 ①不含药材原料的膏剂,如狗皮膏、拔毒膏等;②豆豉、神曲等发酵类药材原粉的中药制剂。 各类制剂检出大肠杆菌或其他致病菌时,按一次检出结果为准,不再抽样复验。 二、药剂可能被微生物污染的途径 常考题型为X型题。医学教育网 其主要途径有:①原料药材。②辅助材料。 ③制药设备。④环境空气。⑤操作人员。⑥包装材料。 三、制药环境的空气净化 常考题型为C型题。 1.非层流型洁净空调系统 非层流型净化调装置送入的空气属紊流状气流,可使空气中夹带的混悬粒子迅速混合,由小粒子聚结成大粒子,也可使室内静止的微粒重新飞扬,而且室内死角处的部分空气出现停滞状态,故不易将尘粒除净,净化效果稍差。 2.层流型洁净净化系统 有较大型水平层流洁净室和小型层流净化工作台。经高效过滤器过滤的空气,以较高的速度从一面墙(壁)向对面墙(壁)层流流去,室内尘粒被气流带走,达到无菌要求。 第二节 灭菌方法与无菌操作 一、F与F0值在灭菌中的意义与应用 常考题型为A、B型题。医学教育网 D的含义是:在一定温度下杀死被灭菌物品中微生物数的90%所需的时间。可将D看作是被灭菌物品中降低微生物一个数量级所需的时间。 Z值的含义为降低一个IgD值所需的温度数,单位为度(℃)。 在一定温度(T)下杀死全部微生物所需的时间(t)称为F值 F0值表示Z值为10℃时,一定灭菌温度(T)产生的灭菌效果与121℃产生的灭菌效力相同时所相当的时间(min)。即将被灭菌物品各不同受热温度均所算到与湿热灭菌121℃产生的灭菌效力相同时所相当的灭菌时间。 二、物理灭菌法 常考题型为A、B、C、X型题。 (一)加热灭菌法 在同一温度下,湿热灭菌的效果比干热灭菌好。主要是因湿热灭菌时,有水分存在,蛋白质易变性。水分又易使微生物膜壁润湿,湿热的穿透力比干热大。 1.干热灭菌法 常用的有火焰灭菌法与干热空气灭菌法两种。 (1)火焰灭菌法 (2)干热空气灭菌法 (3)高速热风灭菌法 主要用于小容量安瓿的灭菌。 2.湿热灭菌法 (1)热压灭菌法 被公认是最可靠的灭菌方法(F0=8~12)。 热压灭菌器使用时应注意以下问题: ①检查仪表;②排尽空气;③准确记时;④安全开启。 (2)流通蒸汽灭菌法和煮沸灭菌法 可杀灭繁殖型细菌,但不一定能完全杀灭菌孢。适于含有抑菌剂药液的灭菌,1~2ml的注射剂及不耐高热的品种灭菌。医学教育网 (3)低温间歇灭菌法 系指将待灭菌的物品先用60~80℃加热1h以杀死繁殖菌,此法适于必须采用加热灭菌但又不耐较高温度的药品。 (二)滤过除菌法 滤过除菌法适于不耐热的药物溶液,尤其是一些生化制剂。在除菌过程中,同时除去一些微粒杂质。加压和减压滤过均可采用,但加压滤过较安全适用。 (三)紫外线灭菌法 紫外灯产生紫外线,其中波长254nm的紫外线杀菌力。紫外线可使微生物核酸蛋白变性死亡,同时空气受紫外线辐射后产生微量臭氧也起灭菌作用。紫外线灭菌法仅适于表面和空气的灭菌。 (四)微波灭菌法 微波是指频率在300MHZ到300kMHZ之间的电磁波。水可强烈地吸收微波,使其极性分子转动,分子间的摩擦而生热,且升温迅速,靠热力而灭菌。在数十秒至几分钟之内可达100~150℃,并全部杀死液体中的微生物,适于水溶性注射液的灭菌。另外可起干燥、灭菌的作用。 (五)辐射灭菌法 常用γ射线,其灭菌的机理为γ射线直接作用于微生物的蛋白质、核酸和酶等,促使化学键断裂,杀死微生物;又可间接作用于微生物体内的水分子,引起水的电离和激发,生成自由基,再作用于微生物活性分子,使微生物死亡。由于γ射线穿透力极强,可用于密封安瓿和整瓶甚至整箱已包装的药品的灭菌。被灭菌物品温度仅有几度变化。 三、化学灭菌法 常考题型为A、B、C、X型题。 化学灭菌法杀菌机理可能是:能使微生物蛋白质变性死亡,或与酶系统结合影响代谢,或改变膜壁通透性使微生物死亡等。 (一)消毒剂消毒法 化学消毒剂大多仅能杀死微生物的繁殖体而不能杀死芽孢,能控制一定范围的无菌状态。常用于物体表面灭菌。 (二)化学气体灭菌法 1.环氧乙烷灭菌法 作用机理:环氧乙烷分子作用于菌体,与菌体蛋白、核酸和酶中的-COOH、-NH2、-SH、-OH等基团起反应,而使菌体死亡。 作用特点:易穿透塑料、纸板或固体粉末,因此可用于塑料包装的原料粉末、散剂、颗粒等固体药料及其他固体器具的灭菌。该法灭菌耗时较长,费用较高是其不足。 2.甲醛等蒸汽熏蒸法 采用甲醛、丙二醇或过氧醋酸等化学品,通过加热产生蒸汽进行空气环境灭菌。 四、无菌操作法医学教育网 无菌操作室为达无菌要求可采取综合措施: ①应采用层流洁净空气技术;②可采用甲醛等蒸气熏蒸法消毒和紫外灯灭菌法进行空气环境灭菌;③室内用具、墙桌等暴露面用消毒剂喷、擦消毒;④其他物品可热压或干热法灭菌;⑤操作人员衣、帽、鞋、手等消毒及灭菌。 第三节 药剂的防腐与防腐剂 常考题型为A、B、C、X型题。 1.苯甲酸与苯甲酸钠 防腐机制是其分子型的苯甲酸透入菌体膜壁而起效(离子型无效),所以使用应在pH4以下的药液中使用。 2.对羟基苯甲酸酯(尼泊金类) 各种酯单用即可,若几种酯合用效果更佳。 由于酯类在水中溶解度较小,(1)可先用热水将尼泊金搅拌使之溶解后加入;(2)或取尼泊金先溶解于少量乙醇中,再边搅边加,加入药液中。 3.山梨酸与山梨酸钾医学教育网 特别适用于含有聚山梨酯的液体药剂防腐(而上述两类防腐剂在含聚山梨酯的液体药剂中,分子型分子被聚山梨酯所形成的胶团包围,从而失去防腐效力)。

药剂学论文发表笔记app

药剂学毕业论文

当代,论文常用来指进行各个学术领域的研究和描述学术研究成果的文章,简称之为论文。它既是探讨问题进行学术研究的一种手段,又是描述学术研究成果进行学术交流的一种工具。下面就是我整理的药剂学毕业论文,一起来看一下吧。

摘要: 本科毕业生带教实习时,运用PBL教学法结合立题、论文查询、实验方案制定及结果处理分析等方面,探讨本科毕业带教实习注意事项,总结带教经验,为其他学科本科生毕业实习带教提供参考。

关键词: 药剂学;毕业实习;PBL教学法

药剂学是一门综合运用多学科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学科,对学生综合能力要求很高。药剂学专业本科毕业实习是本科学习阶段一个重要环节,通过实习可以将本科阶段所学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验实践中,充分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也初步培养本科生的科研创新能力。因此怎样带领和引导学生将理论知识和科研实践有机结合,顺利完成毕业实习便成为每位实习带教老师要思考的重要问题。PBL教学法是“以问题为基础,以学生为中心”的自我导向式学习,教师不再只是授课,而是把握教学的进度和方向,让学生自主地探索如何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习到相应的知识[1]。PBL作为一种优秀的教学方法,已在世界多所医学院校逐渐推广应用,在国内已广泛渗透到普外科[2]、麻醉[3]、护理[4,5]、血液科[6]、检验科[7]、乳腺病科[8]等多个学科。笔者结合自己带教本科实习生的教学实践,将PBL教学法和药剂学专业本科学生的毕业实习相结合,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1科研立题

立题是实习阶段的第一步,传统的带教方式是带教老师给出一个设计好的实验方案,学生按照实验方案中的流程按部就班完成实验,不能很好理解立题依据,实验设计原理,这样学生就很少思考为什么这么做,通过这样的实验设计解决了什么问题,不能把所学理论知识和实验设计结合,在实习之初就不知道自己为什么做这样的实验,失去了对实验兴趣和热情。为了解决这一矛盾我们在实习之初,就将PBL教学理念和立题相结合。首先由带教老师提出将要开展的科研项目,详细的介绍给全体实习生,同时提出该项研究应具备的`基本能力,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专业特长自由选择科研项目,学生的选择权得到了尊重,主动性和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从而满怀信心地投入到毕业实习中去。

2论文查询与研读

确定指导老师和课题方向后,要求学生对将要开展的研究工作有一个较为全面的了解。论文查询与研读是获取知识和信息的重要手段,通过研读学科具有前沿性的文献,了解学科研究前沿,了解学科研究内容和进度,目前存在的问题以及通过哪些实验方法和手段能解决这些问题。虽然学生在本科阶段已经学习了一些文献检索的知识,但大多数学生还不知道如何将课堂所学理论知识与实践应用结合起来。因此带教老师要鼓励学生大量阅读所选科研项目有关论文,积累科研项目有关基础知识,根据这些基础知识和实验目的,选择合适的检索主题词,学会使用万方、维普、CNKI、Pubmed、ScienceDirect等数据库,轻松自如的找到自己所需要的参考论文。找到自己所需论文后就要对这些论文进行系统的研读,在研读过程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3实验方案设计

论文查询与研读及立题完成后,就可以进入实验方案设计阶段。设计实验方案时,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要让学生根据积累的科研项目相关知识自己设计实验思路,依据实验目的选择合适的实验方法、实验材料、设备仪器,并合理安排实验时间。实验方案确定后邀请做相关研究的高年级研究生参加,讨论方案设计的先进性和可行性,找出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方法。通过讨论充分释放学生的潜能,既能让学生自主的学习,又达到了PBL教学的目的。

4数据处理与结果分析

实验操作阶段完成之后,要对实验结果进行整理和分析。启发学生学会分析结果,例如选择何种统计软以及结果何时有统计学意义,通过结果分析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而不是简单地告诉学生结果。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了大大提高,也为毕业后科研生涯的数据处理结果分析奠定扎实的基础。

5论文写作数据处理、结果分析

完成之后,总结课题研究成果,撰写毕业论文。启发学生思考毕业论文撰写的基本要素、注意事项等。论文写作完成之后,带教老师全面审阅并提出修改意见,指导学生撰写出更专业的符合要求的毕业论文。

6结语

如何优化毕业实习生带教方法已成为当前高校急需解决问题,在实际应用PBL的过程中,笔者体会到PBL其实是一种新的教育理念,符合培养复合型高素质药学人才的需求。因此将PBL教育理念贯穿于科研立题、论文查询与研读、实验方案设计、实验结果分析、毕业论文撰写等实习过程中,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新的教育理念,提高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主动获取知识和动手实践的能力。随着对PBL教学法的进一步理解和掌握,相信能够为药剂学本科毕业实习生带教提供新的思路和经验。

参考文献

[1]汪青.国内医学院校PBL教学模式的应用现状及问题剖析[J].复旦教育论坛,2010,8(5):88-91.

[2]于爱军,张学军,刘金龙,等.PBL教学方法在普外科教学查房中的应用[J].中国医药导报,2011,8(5):100-101.

[3]蓝鹏.PBL教学法在口腔外科麻醉实习带教中的应用[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0,8(14):75-76.

[4]施华.PBL教学法在外科护理临床实习中的应用[J].中国医药导报,2010,7(17):100-101.

[5]王佳琳.护理专业PBL教学法示范课程的建设研究[J].中外医学研究,2010,8(24):147-148.

[6]孙士玲.PBL教学法在血液科临床实习教学中的应用初探[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1,9(3):65-66.

[7]张苏,唐先平,沈朝辉.PBL教学法在医院检验科实习带教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医药,2009,4(12):248-249.

[8]宋玲琴,杨渭临,薛兴欢,等.PBL教学法在乳腺疾病临床实习教学中的应用[J].西北医学教育,2011,19(1):203-205.

生物药剂学:是研究药物及制剂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排泄等过程,阐明药物的剂型因素、生物因素与药效间关系的一门科学。主要研究生物因素、剂型因素、体内吸收机理。 胃肠道吸收吸收:指药物从给药部位进入体循环的过程,血管内给药无吸收,其他都有吸收。 一、吸肠道吸收:小肠吸收最为重要 (一)胃肠道上皮细胞膜的构造和性质:决定药物被吸收的难易。 (二)药物的吸收机理: 1、被动扩散:被动转运,药物由高浓度一侧通过生物膜扩散到低浓度一侧的转运过程。属一级速度过程,即吸收速率随胃肠液中药物浓度即给药剂量的增加而增加。 两条途径: (1)溶解扩散 (2)膜孔转运 pka 3-9 非离子型,易吸收 2、主动转运:借助载体的帮助,药物由低浓度区域向高浓度区逆向转运的过程。需耗能 特点:吸收部位药物浓度低时,一级吸收,药物浓度高是,零级吸收。 两种方式:(1)原发性主动转运 (2)继发性主动转运 竞争性、饱合性、部位专属性 3、促进扩散:由高浓度向低浓度,但也需载体参加,速度很快。 竞争性、饱合性、部位专属性 4、胞饮作用:细胞主动变形将某些物质摄入(释放)到细胞内(外),称膜动转运。出胞入胞称胞饮。对蛋白质和多肽类的吸收十分重要,并且有一定的部位特异性。 (三)、胃肠道的结构与药物吸收:小肠:被动扩散、其他 大肠:被动扩散、胞饮、吞噬 二、影响药物胃肠道吸收的主要因素: (一)、生理因素的影响: 1、胃肠道ph 2、胃空速率 3、食物:减慢胃空速率,推迟小肠内吸收 4、血液循环 5、胃肠分泌物溶剂拖带效应:胃肠道内水分的吸收有时对药物的吸收有促进作用 (二)、药物理化性质的影响: 1、 解离常数和脂溶性: 2、不取决于总浓度, 3、而与非解离型部分浓度有关。 ph-分配学说handerson-hasselbalch方程 4、 溶出速率的影响:noyes-whitney方程 5、粒度 6、多晶型 三、药物的稳定性:ph、酶四、剂型因素的影响:溶液剂>混悬剂>胶囊剂>片剂>包衣片剂 1、 液体制剂:增加水溶液的粘度可减慢在胃中的吸收, 2、 主动转运则延长停留时间有利吸收。 口服药物的油/水分配系数大,难于转到胃中,吸收速度慢。 其他部位的吸收 1、 直肠吸收:不易受酶影响[医学 教育网 搜集整理] 2、口腔吸收:被动扩散,遵循ph-分配假说 3、注射部位吸收:一般一级,混悬零级,影响吸收最主要为血流速率。一般水溶性快,脂溶性慢。 4、皮肤吸收:影响因素:(1)药物 (2)基质:乳剂型>水溶性>油脂性 (3)透皮促进剂 (4)皮肤方面 5、肺部吸收:是大分子药物较好的给药部位,控制粒度。2.5-3.0um 6、眼部吸收:具有一定亲水亲油的药物,或离子型与分子型间能很快达到平衡的药物较易透过角膜。 7、鼻粘膜吸收 8、阴道粘膜吸收

药剂学论文发表笔记模板

生物药剂学:是研究药物及制剂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排泄等过程,阐明药物的剂型因素、生物因素与药效间关系的一门科学。主要研究生物因素、剂型因素、体内吸收机理。 胃肠道吸收吸收:指药物从给药部位进入体循环的过程,血管内给药无吸收,其他都有吸收。 一、吸肠道吸收:小肠吸收最为重要 (一)胃肠道上皮细胞膜的构造和性质:决定药物被吸收的难易。 (二)药物的吸收机理: 1、被动扩散:被动转运,药物由高浓度一侧通过生物膜扩散到低浓度一侧的转运过程。属一级速度过程,即吸收速率随胃肠液中药物浓度即给药剂量的增加而增加。 两条途径: (1)溶解扩散 (2)膜孔转运 pka 3-9 非离子型,易吸收 2、主动转运:借助载体的帮助,药物由低浓度区域向高浓度区逆向转运的过程。需耗能 特点:吸收部位药物浓度低时,一级吸收,药物浓度高是,零级吸收。 两种方式:(1)原发性主动转运 (2)继发性主动转运 竞争性、饱合性、部位专属性 3、促进扩散:由高浓度向低浓度,但也需载体参加,速度很快。 竞争性、饱合性、部位专属性 4、胞饮作用:细胞主动变形将某些物质摄入(释放)到细胞内(外),称膜动转运。出胞入胞称胞饮。对蛋白质和多肽类的吸收十分重要,并且有一定的部位特异性。 (三)、胃肠道的结构与药物吸收:小肠:被动扩散、其他 大肠:被动扩散、胞饮、吞噬 二、影响药物胃肠道吸收的主要因素: (一)、生理因素的影响: 1、胃肠道ph 2、胃空速率 3、食物:减慢胃空速率,推迟小肠内吸收 4、血液循环 5、胃肠分泌物溶剂拖带效应:胃肠道内水分的吸收有时对药物的吸收有促进作用 (二)、药物理化性质的影响: 1、 解离常数和脂溶性: 2、不取决于总浓度, 3、而与非解离型部分浓度有关。 ph-分配学说handerson-hasselbalch方程 4、 溶出速率的影响:noyes-whitney方程 5、粒度 6、多晶型 三、药物的稳定性:ph、酶四、剂型因素的影响:溶液剂>混悬剂>胶囊剂>片剂>包衣片剂 1、 液体制剂:增加水溶液的粘度可减慢在胃中的吸收, 2、 主动转运则延长停留时间有利吸收。 口服药物的油/水分配系数大,难于转到胃中,吸收速度慢。 其他部位的吸收 1、 直肠吸收:不易受酶影响[医学 教育网 搜集整理] 2、口腔吸收:被动扩散,遵循ph-分配假说 3、注射部位吸收:一般一级,混悬零级,影响吸收最主要为血流速率。一般水溶性快,脂溶性慢。 4、皮肤吸收:影响因素:(1)药物 (2)基质:乳剂型>水溶性>油脂性 (3)透皮促进剂 (4)皮肤方面 5、肺部吸收:是大分子药物较好的给药部位,控制粒度。2.5-3.0um 6、眼部吸收:具有一定亲水亲油的药物,或离子型与分子型间能很快达到平衡的药物较易透过角膜。 7、鼻粘膜吸收 8、阴道粘膜吸收

此章历年考题大约在2~4道题。考试的重点一般在各种灭菌方法、防腐剂的特点和适用的方面等。(重点掌握,熟悉) 第一节 概述 一、药品卫生标准 常考题型为A、X型题。医学教育网 1.口服药品 1g或1ml不得检出大肠杆菌,含动物药及脏器的药品同时不得检出沙门菌。不得检出活螨。 2.外用药品 1g或1ml不得检出绿脓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其中创伤、溃疡用制剂不得检出破伤风杆菌。不得检出活螨。 3.其他药品 (1)膜剂 细菌数及霉菌数每10cm2不得过100个。 (2)气雾剂 细菌数及霉菌数每1ml均不得过100个。 (3)暂不进行限度要求的药品 ①不含药材原料的膏剂,如狗皮膏、拔毒膏等;②豆豉、神曲等发酵类药材原粉的中药制剂。 各类制剂检出大肠杆菌或其他致病菌时,按一次检出结果为准,不再抽样复验。 二、药剂可能被微生物污染的途径 常考题型为X型题。医学教育网 其主要途径有:①原料药材。②辅助材料。 ③制药设备。④环境空气。⑤操作人员。⑥包装材料。 三、制药环境的空气净化 常考题型为C型题。 1.非层流型洁净空调系统 非层流型净化调装置送入的空气属紊流状气流,可使空气中夹带的混悬粒子迅速混合,由小粒子聚结成大粒子,也可使室内静止的微粒重新飞扬,而且室内死角处的部分空气出现停滞状态,故不易将尘粒除净,净化效果稍差。 2.层流型洁净净化系统 有较大型水平层流洁净室和小型层流净化工作台。经高效过滤器过滤的空气,以较高的速度从一面墙(壁)向对面墙(壁)层流流去,室内尘粒被气流带走,达到无菌要求。 第二节 灭菌方法与无菌操作 一、F与F0值在灭菌中的意义与应用 常考题型为A、B型题。医学教育网 D的含义是:在一定温度下杀死被灭菌物品中微生物数的90%所需的时间。可将D看作是被灭菌物品中降低微生物一个数量级所需的时间。 Z值的含义为降低一个IgD值所需的温度数,单位为度(℃)。 在一定温度(T)下杀死全部微生物所需的时间(t)称为F值 F0值表示Z值为10℃时,一定灭菌温度(T)产生的灭菌效果与121℃产生的灭菌效力相同时所相当的时间(min)。即将被灭菌物品各不同受热温度均所算到与湿热灭菌121℃产生的灭菌效力相同时所相当的灭菌时间。 二、物理灭菌法 常考题型为A、B、C、X型题。 (一)加热灭菌法 在同一温度下,湿热灭菌的效果比干热灭菌好。主要是因湿热灭菌时,有水分存在,蛋白质易变性。水分又易使微生物膜壁润湿,湿热的穿透力比干热大。 1.干热灭菌法 常用的有火焰灭菌法与干热空气灭菌法两种。 (1)火焰灭菌法 (2)干热空气灭菌法 (3)高速热风灭菌法 主要用于小容量安瓿的灭菌。 2.湿热灭菌法 (1)热压灭菌法 被公认是最可靠的灭菌方法(F0=8~12)。 热压灭菌器使用时应注意以下问题: ①检查仪表;②排尽空气;③准确记时;④安全开启。 (2)流通蒸汽灭菌法和煮沸灭菌法 可杀灭繁殖型细菌,但不一定能完全杀灭菌孢。适于含有抑菌剂药液的灭菌,1~2ml的注射剂及不耐高热的品种灭菌。医学教育网 (3)低温间歇灭菌法 系指将待灭菌的物品先用60~80℃加热1h以杀死繁殖菌,此法适于必须采用加热灭菌但又不耐较高温度的药品。 (二)滤过除菌法 滤过除菌法适于不耐热的药物溶液,尤其是一些生化制剂。在除菌过程中,同时除去一些微粒杂质。加压和减压滤过均可采用,但加压滤过较安全适用。 (三)紫外线灭菌法 紫外灯产生紫外线,其中波长254nm的紫外线杀菌力。紫外线可使微生物核酸蛋白变性死亡,同时空气受紫外线辐射后产生微量臭氧也起灭菌作用。紫外线灭菌法仅适于表面和空气的灭菌。 (四)微波灭菌法 微波是指频率在300MHZ到300kMHZ之间的电磁波。水可强烈地吸收微波,使其极性分子转动,分子间的摩擦而生热,且升温迅速,靠热力而灭菌。在数十秒至几分钟之内可达100~150℃,并全部杀死液体中的微生物,适于水溶性注射液的灭菌。另外可起干燥、灭菌的作用。 (五)辐射灭菌法 常用γ射线,其灭菌的机理为γ射线直接作用于微生物的蛋白质、核酸和酶等,促使化学键断裂,杀死微生物;又可间接作用于微生物体内的水分子,引起水的电离和激发,生成自由基,再作用于微生物活性分子,使微生物死亡。由于γ射线穿透力极强,可用于密封安瓿和整瓶甚至整箱已包装的药品的灭菌。被灭菌物品温度仅有几度变化。 三、化学灭菌法 常考题型为A、B、C、X型题。 化学灭菌法杀菌机理可能是:能使微生物蛋白质变性死亡,或与酶系统结合影响代谢,或改变膜壁通透性使微生物死亡等。 (一)消毒剂消毒法 化学消毒剂大多仅能杀死微生物的繁殖体而不能杀死芽孢,能控制一定范围的无菌状态。常用于物体表面灭菌。 (二)化学气体灭菌法 1.环氧乙烷灭菌法 作用机理:环氧乙烷分子作用于菌体,与菌体蛋白、核酸和酶中的-COOH、-NH2、-SH、-OH等基团起反应,而使菌体死亡。 作用特点:易穿透塑料、纸板或固体粉末,因此可用于塑料包装的原料粉末、散剂、颗粒等固体药料及其他固体器具的灭菌。该法灭菌耗时较长,费用较高是其不足。 2.甲醛等蒸汽熏蒸法 采用甲醛、丙二醇或过氧醋酸等化学品,通过加热产生蒸汽进行空气环境灭菌。 四、无菌操作法医学教育网 无菌操作室为达无菌要求可采取综合措施: ①应采用层流洁净空气技术;②可采用甲醛等蒸气熏蒸法消毒和紫外灯灭菌法进行空气环境灭菌;③室内用具、墙桌等暴露面用消毒剂喷、擦消毒;④其他物品可热压或干热法灭菌;⑤操作人员衣、帽、鞋、手等消毒及灭菌。 第三节 药剂的防腐与防腐剂 常考题型为A、B、C、X型题。 1.苯甲酸与苯甲酸钠 防腐机制是其分子型的苯甲酸透入菌体膜壁而起效(离子型无效),所以使用应在pH4以下的药液中使用。 2.对羟基苯甲酸酯(尼泊金类) 各种酯单用即可,若几种酯合用效果更佳。 由于酯类在水中溶解度较小,(1)可先用热水将尼泊金搅拌使之溶解后加入;(2)或取尼泊金先溶解于少量乙醇中,再边搅边加,加入药液中。 3.山梨酸与山梨酸钾医学教育网 特别适用于含有聚山梨酯的液体药剂防腐(而上述两类防腐剂在含聚山梨酯的液体药剂中,分子型分子被聚山梨酯所形成的胶团包围,从而失去防腐效力)。

药剂学论文发表笔记要求

【关键词】 靶向给药;药剂学;药物载体0引言常规剂型的药物经静脉、口服或局部注射后,药物分布于全身,真正到达治疗靶区的药物量仅为给药量的小部分,而大部分药物在非靶区的分布不仅无治疗作用,还会带来毒副作用. 因此,药物新剂型的开发已成为现代药剂学发展的一个方向,其中靶向给药系统(Targeted drug delivery system, TDDS)的研究已经成为药剂学研究热点〔1〕. TDDS指一类能使药物浓集定位于病变组织、器官、细胞或细胞内的新型给药系统. 靶向制剂具有疗效高、药物用量少. 毒副作用小等优点. 理想的TDDS应在靶器官或作用部位释药,同时全身摄取很少,这样,既可提高疗效,又可降低药物的毒副作用. TDDS要求药物能到达靶器官、靶细胞,甚至细胞内的结构,并要求有一定浓度的药物停留相当长的时间,以便发挥药效. 成功的TDDS应具备3个要素:定位蓄积、控制释药、无毒可生物降解. 靶向制剂包括被动靶向制剂、主动靶向制剂和物理化学靶向制剂3大类. 目前,实现靶向给药的主要方法有载体介导、受体介导、前药、化学传递系统等. 现就靶向给药方法研究进展作一介绍.1载体介导的靶向给药常用的靶向给药载体是各种微粒. 微粒给药系统具有被动靶向的性能. 有机药物经微粒化可提高其生物利用度及制剂的均匀性、分散性和吸收性,改变其体内分布. 微粒给药系统包括脂质体(LS),纳米粒(NP)或纳米囊(NC),微球(MS)或微囊(MC),细胞和乳剂等. 微粒靶向于各器官的机制在于网状内皮系统(RES)具有丰富的吞噬细胞,可将一定大小的微粒(0.1~3.0 μm)作为异物摄取于肝、脾;较大的微粒(7~30 μm)不能滤过毛细血管床,被机械截留于肺部;而小于50 nm的微粒可通过毛细血管末梢进入骨髓.肝癌、肝炎等肝脏疾病是常见病和多发病,但目前药物治疗效果很不理想,其原因除药物本身药理作用尚不够理想外,不能将药物有效地输送至肝脏的病变部位也是一重要原因. 将一些抗肿瘤、抗肝炎药物制备成微粒,给药后可增加药物的肝靶向性. 米托蒽醌白蛋白微球(DHAQ BSA MS)的体内分布研究发现,给药20 min时,DHAQ BSA MS和米托蒽醌(DHAQ)在小鼠体内分布有显著差异,DHAQ BSA MS约有80%的药物集中在肝脏,而85.9%以上的DHAQ存在于血液中〔2〕. 张莉等〔3〕考察去甲斑蝥素(NCTD)微乳的形态、粒径分布及生物安全性,研究NCTD微乳及其注射液在小鼠体内的组织分布,结果表明,NCTD微乳较NCTD注射液增强了药物的肝靶向性,降低了肾脏分布,在一定程度上延长药物在小鼠体内的循环时间. 纳米粒和纳米囊肝靶向制剂的研究报道较多,如氟尿嘧啶、阿霉素、羟基喜树碱、狼毒乙素、环孢素等抗癌药物都被制成了纳米靶向制剂〔4〕. 王剑红等〔5〕采用二步法制备米托蒽醌明胶微球,粒径在5.1~25.0 μm范围的占总数87.36%,体外释药与原药相比延长了4倍. 经小鼠体内分布试验表明具有明显的肺靶向性,靶向效率增加了3~35倍,肺中药代动力学行为可用一室开放模型描述,平均滞留时间延长10 h. 在纳米粒表面上包封亲水性表面活性剂,或通过化学方法连接上聚乙二醇或其衍生物,可以减少与网状内皮细胞膜的亲和性,从而避免网状内皮细胞的吞噬,提高毫微粒对脑组织的靶向性. Gulyaev等〔6〕以生物降解材料聚氰基丙烯酸丁酯为载体,以吐温80为包封材料制备了阿霉素毫微粒,研究结果表明脑中阿霉素浓度是对照组的60倍. 一些易于分解的多肽或不能通过血脑屏障的药物(如达拉根、洛哌丁胺、筒箭毒碱)通过制成包有吐温80的生物降解毫微粒在动物身上已取得一定的靶向治疗效果〔7〕. 研究表明粒径是影响微粒进入骨髓的关键因素,粒径越小越容易进入骨髓. 彭应旭等〔8〕制得不同粒径的柔红霉素聚氰基丙烯酸正丁酯毫微粒,小鼠尾静脉给药,小粒径组(70±24) nm骨髓内柔红霉素浓度是大粒径组(425±75) nm的1.58倍. 骨髓会因肿瘤浸润、化疗药物或严重感染受到抑制. 研究表明,多种生长因子,如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可促使骨髓细胞自我更新、分裂增殖,并提高其活性. 利用骨髓靶向载体可提高药物在骨髓内分布,并避免血象中的不良反应. Gibaud等〔9〕以聚氰基丙烯酸异丁酯、异己酯毫微粒为载体携带GCSF,提高了其在骨髓内的分布.基因治疗是一种专一性的靶向治疗. 基因治疗就是利用基因转移技术将外源重组基因或核酸导入人体靶细胞内,以纠正基因缺陷或其表达异常. 纳米颗粒作为基因载体具有一些显著的优点. 纳米颗粒能包裹、浓缩、保护核苷酸,使其免遭核酸酶的降解;比表面积大,具有生物亲和性,易于在其表面耦联特异性的靶向分子,实现基因治疗的特异性;在循环系统中的循环时间较普通颗粒明显延长,在一定时间内不会像普通颗粒那样迅速地被吞噬细胞清除;让核苷酸缓慢释放,有效地延长作用时间,并维持有效的产物浓度,提高转染效率和转染产物的生物利用度;代谢产物少,副作用小,无免疫排斥反应等.2受体介导的靶向给药利用细胞表面的受体设计靶向给药系统是最常见的主动靶向给药系统. 去唾液酸糖蛋白受体(ASGPR)是一种跨膜糖蛋白,它存在于哺乳动物的肝实质细胞上. 其主要功能是去除唾液酸糖蛋白和凋亡细胞、清除脂蛋白. 研究发现,ASGPR能特异性地识别N乙酰氨基半乳糖、半乳糖和乳糖,利用这些特性可以将一些外源的功能性物质经过半乳糖等修饰后,定向地转入到肝细胞中发挥作用. Lee等合成了三分枝N乙酰氨基半乳糖糖簇YEE,它与肝细胞的结合能力为乙酰氨基半乳糖单糖的1万倍. 我们考察了半乳糖苷修饰的十六酸拉米夫定酯固体脂质纳米粒(LAPGSLN)的肝靶向性,其靶向效率为4.66,比未修饰纳米粒的靶向效率高3.7倍〔10〕. 药物通过与大分子载体连接,再对载体进行半乳糖化,可以产生较好的肝靶向效果. 若能使药物直接半乳糖化,则可以简化耦联环节,提高靶向效率. 这一思路对蛋白类药物而言,较易实现. 蛋白质或多肽(分子质量在一定范围)在连接上半乳糖后,都有可能成为受体结合的肝靶向性物质. 小分子物质经类似途径能否靶向于肝,取决于糖和药物密度、分子质量、摄取屏障等多方面因素. 小分子药物共价连接乳糖或半乳糖,初步揭示其靶向性并不好,有关机制和可行性尚待进一步探讨.半乳糖基化壳聚糖(GC)与质粒pEGFPN1混和制备成纳米微囊复合物,体外转染SMMC7721细胞. 将含1 mg质粒的纳米微囊经肝动脉和门静脉注射入犬体内,实验结果表明半乳糖基化壳聚糖在体外有较高的转染率,在犬体内有肝靶向性,可用作肝靶向基因治疗的载体〔11〕. 大多数肿瘤细胞表面的叶酸受体数目和活性明显高于正常细胞. 以叶酸作为导向淋巴系统或肿瘤细胞的放射性核素的载体,同时将叶酸作为靶向肿瘤细胞的抗肿瘤药物的载体已做了广泛的研究〔12〕.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是一种跨膜糖蛋白,由原癌基因cerbB1所编码,是erbB受体家族之一,在多种肿瘤中观察到EGFR高水平的表达,如神经胶质细胞瘤、前列腺癌、乳腺癌、胃癌、结直肠癌、卵巢癌和胸腺上皮癌等. 针对富集EGFR的恶性肿瘤,方华圣等〔13〕成功地建立了EGFR富集的恶性肿瘤的靶向基因治疗方法.3抗体介导的靶向给药mAb是药物良好的靶向性载体, 将其通过共价交联或吸附到药物载体(如脂质体、毫微粒、微球、磁性载体等)或药物具有自身抗体(如红细胞)或抗体与细胞毒分子形成结合物,避免其对正常组织毒性,选择性发挥抗肿瘤作用. 徐凤华等〔14〕利用己二酰肼制备腙键连接的聚谷氨酸表阿霉素,然后使其与单抗交联制得偶合物. 偶合物较好地保留了抗体活性,体外细胞毒性较游离药物略有下降,但表现出单抗介导的靶细胞选择性杀伤作用,为其进一步制备细胞靶向的肿瘤化疗药物奠定了基础.用于治疗白血病的CMA676是由一种人源化的mAb hp 67.6与新型的抗肿瘤抗生素calicheamicin的N乙酰γ衍生物偶联而成的〔15〕,当CMA676与CD33抗原相结合,抗原抗体复合物迅速内在化,进入胞内后,calicheamicin衍生物被水解释放,通过序列特异性方式与DNA双螺旋的小沟结合,使脱氧核糖环中的氢原子发生转移,从而使DNA双链断裂,诱导细胞死亡〔16〕. EGFR mAb可直接作用于EGFR的细胞外配体结合区,阻滞配体的结合,如IMCC225, ABXEGFR和EMD55900等,能抑制细胞生长和存活率,诱导细胞凋亡和抑制血管生成,曲妥珠单抗(Trasruzumab)作用于erbB2的细胞外区域,该药已获美国FDA批准用于转移性的乳腺癌的治疗〔17〕. IMCC225具有增强细胞毒性药物和放射治疗效应的作用,IMCC225与拓扑特肯(TPT)的联合用于荷有人类结肠癌移植体的裸鼠,能提高其生存率〔18〕. 由第四军医大学和成都华神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联合研制的治疗肝癌新药碘〔13lI〕美妥昔单抗注射液,日前获得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颁发的生产文号,即将上市. 这是全球第一个专门用于治疗原发性肝癌的单抗导向同位素药物.4制成前体药物一些药物与适当的载体反应制备成前体药物,给药后药物就会在特定部位释放,达到靶向给药的目的. 脑是人高级神经活动的指挥中枢,也是神经系统最复杂的部分. 但由于血脑屏障(bloodbrain barrier, BBB)的存在,使得大部分治疗药物不能有效透过BBB. 含OH, NH2, COOH结构的脂溶性差的药物可通过酯化、酰胺化、氨甲基化、醚化、环化等化学反应制成脂溶性大的前体药物,进入CNS后,其亲脂性基团通过生物转化而释放出活性药物. 张志荣等〔19〕合成了3′, 5′二辛酰基氟苷,并制备了其药质体,给小鼠静脉注射后用HPLC法测定药物在体内各组织的分布,结果表明,氟苷酯化后的前体药物的药质体有良好的脑靶向性.结肠内有大量的细菌,能产生许多独特的酶系,许多高分子材料在结肠被这些酶所降解,而这些高分子材料作为药物载体在胃、小肠由于相应酶的缺乏不能被降解,这就保证药物在胃和小肠不释放. 如多糖、果胶、瓜耳胶、偶氮类聚合物和α, β, γ环糊精均可成为结肠给药体系的载体材料. 常利用结肠内厌氧环境,使偶氮键还原的特点制成偶氮前体药物. 柳氮磺胺吡啶是由5氨基水杨酸(5ASA)与磺胺吡啶用偶氮键连接而成. 口服后在结肠释药,发挥5ASA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作用,减少其胃肠吸收产生的全身不良反应. 5ASA也与非生理活性的高分子聚合物通过偶氮双键制成前体药物〔20〕. 糖皮质激素共价连接于多糖〔21〕,环糊精〔22〕制成的前药,口服后在结肠部位可释放出药物,可用于结肠炎的治疗. 我们〔23,24〕合成了果胶酮洛芬(PTKP)前药,进行了体内外评价. 结果表明,此前药在不同pH环境下结构稳定,只能被结肠果胶酶特异性降解,释放出KP,发挥治疗作用. 也可以利用结肠pH差异和时滞效应设计结肠靶向给药系统〔25〕.5化学传递系统化学传递系统(chemical delivery system, CDS)是一种输送药物透过生理屏障到达靶部位,再经生物转化释放药物的药物传递系统. CDS通常是将含OH, NH2, COOH结构的药物共价连接于二氢吡啶载体(Q),药物(D)与靶向剂二氢吡啶结合为DQ结合物,建立了二氢吡啶―二氢吡啶钅翁盐氧化还原脑内定向转释递药系统. Chen等〔26〕设计了Tyr Lys的脑靶向CDS,并评价它的药效. Lys的C末端接亲脂性胆甾烯酯,N末端通过一种L氨基酸桥接靶向剂1,4二氢葫芦巴碱(含吡啶结构)制成Tyr Lys CDS,全身给药后,通过被动扩散机制透过BBB,且经酶催化1,4二氢葫芦巴碱变为季铵盐型使其存留于脑内. 通过小鼠甩尾间隔期实验证明,Tyr Lys CDS作用时间明显延长. Mahmoud等〔27〕将吸电子羧甲基连接到氮原子构建了一种新的二氢吡啶载体介导的脑定向转释系统(N羧甲基1,4二氢吡啶3,5二酰胺),该载体稳定,具有良好的脑定向转释能力.靶向给药的研究还面临许多实质性的挑战. 提高药物在靶组织的生物利用度;提高TDDS对靶组织、靶细胞作用的特异性;使生物大分子更有效地在作用靶点释放,并进入靶细胞内;体内代谢动力学模型;质量评价项目和标准,体内生理作用等问题都是研究的重点. 随着靶向给药系统研究的深入,新的靶向给药途径、新的载药方法将会不断出现,遇到的问题会逐步解决. 靶向给药的研究不仅具有理论意义,而且会产生明显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参考文献】〔1〕 Theresa MA, Pieter RC. Drug delivery systems: Entering the mainstream 〔J〕. Science, 2004;303(5665):1818-1822.〔2〕 张志荣,钱文. 肝靶向米托蒽醌白蛋白微球的研究〔J〕. 药学学报,1997;32(1):72-78.Zhang ZR, Qian WJ. Study on mitoxantrone albumin microspheres for liver targeting 〔J〕. Acta Pharm Sin, 1997;32(1):72-78.〔3〕 张莉,向东,洪诤,等. 肝靶向去甲斑蝥素微乳的研究〔J〕. 药学学报,2004;39(8):650-655.Zhang L, Xiang D, Hong Z, et al. Studies on the liver targeting of norcantharindin microemulsion 〔J〕. Acta Pharm Sin, 2004;39(8):650-655.〔4〕 韩勇,易以木. 纳米粒肝靶向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J〕. 中国药师,2002;5(12):751-752.Han Y, Yi YM. Studies on the liver targeting mechanism of nanoparticles 〔J〕. Chin Pharm, 2002;5(12):751-752.〔5〕 王剑红,陆彬,胥佩菱,等. 肺靶向米托蒽醌明胶微球的研究〔J〕. 药学学报,1995;30(7):549-555.Wang JH, Lu B, Xu PL, et al. Studies on lung targeting gelatin microspheres of mitoxantrone 〔J〕. Acta Pharm Sin, 1995;30(7):549-555.〔6〕 Gulyaev AE, Gelperina SE, Skidan IN, et al. Significant transport of doxorubicin into the brain with polysorbate 8Ocoated nanoparticles 〔J〕. Pharm Res, 1999;16(10):1564-1569.〔7〕 Ramge P, Unger RE, Oltrogge JB, et al. Polysor bate 80coating enhances uptake of polybutylcyanoacrylate(PBCA)nanoparticles by human and bovine primary brain capillary endothelial cells 〔J〕. Eur J Neurosci,2000;12(6):1931-1940.

药剂学毕业论文

当代,论文常用来指进行各个学术领域的研究和描述学术研究成果的文章,简称之为论文。它既是探讨问题进行学术研究的一种手段,又是描述学术研究成果进行学术交流的一种工具。下面就是我整理的药剂学毕业论文,一起来看一下吧。

摘要: 本科毕业生带教实习时,运用PBL教学法结合立题、论文查询、实验方案制定及结果处理分析等方面,探讨本科毕业带教实习注意事项,总结带教经验,为其他学科本科生毕业实习带教提供参考。

关键词: 药剂学;毕业实习;PBL教学法

药剂学是一门综合运用多学科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学科,对学生综合能力要求很高。药剂学专业本科毕业实习是本科学习阶段一个重要环节,通过实习可以将本科阶段所学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验实践中,充分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也初步培养本科生的科研创新能力。因此怎样带领和引导学生将理论知识和科研实践有机结合,顺利完成毕业实习便成为每位实习带教老师要思考的重要问题。PBL教学法是“以问题为基础,以学生为中心”的自我导向式学习,教师不再只是授课,而是把握教学的进度和方向,让学生自主地探索如何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习到相应的知识[1]。PBL作为一种优秀的教学方法,已在世界多所医学院校逐渐推广应用,在国内已广泛渗透到普外科[2]、麻醉[3]、护理[4,5]、血液科[6]、检验科[7]、乳腺病科[8]等多个学科。笔者结合自己带教本科实习生的教学实践,将PBL教学法和药剂学专业本科学生的毕业实习相结合,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1科研立题

立题是实习阶段的第一步,传统的带教方式是带教老师给出一个设计好的实验方案,学生按照实验方案中的流程按部就班完成实验,不能很好理解立题依据,实验设计原理,这样学生就很少思考为什么这么做,通过这样的实验设计解决了什么问题,不能把所学理论知识和实验设计结合,在实习之初就不知道自己为什么做这样的实验,失去了对实验兴趣和热情。为了解决这一矛盾我们在实习之初,就将PBL教学理念和立题相结合。首先由带教老师提出将要开展的科研项目,详细的介绍给全体实习生,同时提出该项研究应具备的`基本能力,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专业特长自由选择科研项目,学生的选择权得到了尊重,主动性和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从而满怀信心地投入到毕业实习中去。

2论文查询与研读

确定指导老师和课题方向后,要求学生对将要开展的研究工作有一个较为全面的了解。论文查询与研读是获取知识和信息的重要手段,通过研读学科具有前沿性的文献,了解学科研究前沿,了解学科研究内容和进度,目前存在的问题以及通过哪些实验方法和手段能解决这些问题。虽然学生在本科阶段已经学习了一些文献检索的知识,但大多数学生还不知道如何将课堂所学理论知识与实践应用结合起来。因此带教老师要鼓励学生大量阅读所选科研项目有关论文,积累科研项目有关基础知识,根据这些基础知识和实验目的,选择合适的检索主题词,学会使用万方、维普、CNKI、Pubmed、ScienceDirect等数据库,轻松自如的找到自己所需要的参考论文。找到自己所需论文后就要对这些论文进行系统的研读,在研读过程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3实验方案设计

论文查询与研读及立题完成后,就可以进入实验方案设计阶段。设计实验方案时,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要让学生根据积累的科研项目相关知识自己设计实验思路,依据实验目的选择合适的实验方法、实验材料、设备仪器,并合理安排实验时间。实验方案确定后邀请做相关研究的高年级研究生参加,讨论方案设计的先进性和可行性,找出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方法。通过讨论充分释放学生的潜能,既能让学生自主的学习,又达到了PBL教学的目的。

4数据处理与结果分析

实验操作阶段完成之后,要对实验结果进行整理和分析。启发学生学会分析结果,例如选择何种统计软以及结果何时有统计学意义,通过结果分析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而不是简单地告诉学生结果。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了大大提高,也为毕业后科研生涯的数据处理结果分析奠定扎实的基础。

5论文写作数据处理、结果分析

完成之后,总结课题研究成果,撰写毕业论文。启发学生思考毕业论文撰写的基本要素、注意事项等。论文写作完成之后,带教老师全面审阅并提出修改意见,指导学生撰写出更专业的符合要求的毕业论文。

6结语

如何优化毕业实习生带教方法已成为当前高校急需解决问题,在实际应用PBL的过程中,笔者体会到PBL其实是一种新的教育理念,符合培养复合型高素质药学人才的需求。因此将PBL教育理念贯穿于科研立题、论文查询与研读、实验方案设计、实验结果分析、毕业论文撰写等实习过程中,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新的教育理念,提高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主动获取知识和动手实践的能力。随着对PBL教学法的进一步理解和掌握,相信能够为药剂学本科毕业实习生带教提供新的思路和经验。

参考文献

[1]汪青.国内医学院校PBL教学模式的应用现状及问题剖析[J].复旦教育论坛,2010,8(5):88-91.

[2]于爱军,张学军,刘金龙,等.PBL教学方法在普外科教学查房中的应用[J].中国医药导报,2011,8(5):100-101.

[3]蓝鹏.PBL教学法在口腔外科麻醉实习带教中的应用[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0,8(14):75-76.

[4]施华.PBL教学法在外科护理临床实习中的应用[J].中国医药导报,2010,7(17):100-101.

[5]王佳琳.护理专业PBL教学法示范课程的建设研究[J].中外医学研究,2010,8(24):147-148.

[6]孙士玲.PBL教学法在血液科临床实习教学中的应用初探[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1,9(3):65-66.

[7]张苏,唐先平,沈朝辉.PBL教学法在医院检验科实习带教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医药,2009,4(12):248-249.

[8]宋玲琴,杨渭临,薛兴欢,等.PBL教学法在乳腺疾病临床实习教学中的应用[J].西北医学教育,2011,19(1):203-205.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