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学术堂了解,医学论文有五种写作类型,下面一一进行讲解:1、研究型论文这类型文章的工作量通常非常大,需要实实在在的实验和数据收集分析,基础医学科研通常属于此类。研究型论文一般分为引言、方法、结果、讨论和结论几大部分。就目前而言,研究论文和临床评论仍然是外科期刊的主流,这类论文的发表也是衡量个人学术水平的金标准。2、综述型论文是医学研究人员在阅读文献并对感兴趣的领域中现有研究成果的总结归纳方式,医学研究人员通过这个过程获得的信息,既可以用于申请课题基金、讲座课题或是为日后发表研究型论文打下基础,也可以用于帮助不熟悉这一课题的人们快速了解该领域的发展现状。3、技术论文这类型文章侧重于介绍某种手术方式或全新的手术方法。在这类型的文章中,清晰的描述是非常重要的,作者可以在其中运用图像,照片或插图会给人更直观的印象。一般来说,这类型文章的重点是介绍技术方法,对并发症或预后情况的描述就相对有限,所以选择此类型论文时,要仔细考虑其的适用性,因为并非所有期刊都接受这类型的文章。4、信件类文章这类型文章一般用于表达对已发表论文的质疑或个人观点,也可用于发表一些没机会发布的数据和想法。总体来说,信件类论文虽然可以引用相关文献来证明初稿可能没有足够的说服力,不过这类型论文的价值与研究型论文相比还是有差距的,通常也不能用作职称考核。所以这类型文章大多用于科研工作的辅助,同下面的案例报告一样,应该谨慎的使用。5、案例报告一般是针对一个有趣或罕见的疾病而撰写的,可用作教学。它可以是单一病人或者一系列类似病例的报告,或者是对文献中已报道病例的更全面的描述。相信大家都知道,在实际工作中,想发表一篇案例报告并不容易,因为已经有太多类似的文章,期刊编辑们对此已经提不起兴趣。不过,如果你可以介绍一种更好地管理患者的方法,那么也是有可能发表成功的。此外,还可以试试将病例报告融合入其他文章类型,例如评论类或图像报告等,这样也许可以增加出版机率。
1、 急诊护理对心肺复苏后患者心理状态血气指标及预后康复质量的影响研究2、 急诊创伤团队的护理时效分析3、 同伴支持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自我护理的应用研究4、 急诊分诊安全管理模式在急诊护理中的应用研究5、 急诊护理路径在急性心肌梗死抢救过程中的应用效果及护理干预评价6、 全程优化急诊护理在急性脑梗死中的抢救效果分析7、 基于循证构建急诊护理质量敏感性指标8、 急诊护理快速通道对急性脑卒中救治时间及治疗效果的影响9、 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对急诊胸痛患者抢救效果的影响10、 风险管理标准在急诊护理管理中的应用(论文题目来源:学术堂)
去丁香园下一些,注册一个账号搜索你想要的。还有就是cnki(中国知网),也很多文章,但是都收费,一篇一块钱。还有一些就是万方。这些里面想要什么样的论文都有。
1 投稿方式投稿请通过中华急诊网的在线审稿系统提交,作者在网络递交成功后,同时通过邮局汇款50元审稿费至编辑部。初审一般为3个月,作者可以在该投稿系统中查询稿件的状态。作者若欲另投他刊,请先与本刊联系。切勿一稿两投。一旦发现一稿两投,将立即退稿;而一旦发现一稿两用,本刊将刊登该文系重复发表的声明,在中华医学会系列杂志上通报,并在2年内拒绝以该文第一作者为作者的任何来稿。请自留底稿,不采用的稿件一般不寄还。若需退还原稿,请在投稿时声明。2 来稿要求2.1来稿应具有创新性、科学性、逻辑性、实用性 论著、综述、继续教育稿件等一般不超过4000字(不包括图表和参考文献),经验交流(无中、英文摘要格式)、病例报告以1500字之内为宜(不包括图表和参考文献)。2.2投稿清单 (1)投稿函(推荐信)、医学伦理知情同意书;(2)题名及作者,作者单位,第一作者简介,基金资助项目,项目负责人,Email,电话,传真,投稿日期;(3)中文摘要;(4)英文摘要;(5)正文,包括引言、材料与方法、结果、讨论、志谢、参考文献(视文章体裁选择相关项目)。2.3来稿首页请注明 题名,每位作者的姓名、学历、技术职称及工作单位,负责与编辑部联系的通讯作者的姓名及其详细通讯地址、电话号码、传真号和Email地址,正文字数、表数和图数。对于在我刊发表的论文而又需以其他语种在他刊发表的,需征得我刊授权同意;同样,在他刊以其他语种发表过的论文,投寄我刊时,请附已刊登论文杂志的授权证明,否则不予受理。2.4基金资助论文 论文如属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或省、部级以上重点攻关课题,请在文稿首页地脚以“基金项目”作为表示,著明基金项目名称,并在圆括号内注明其项目编号。并附基金项目证明复印件;如获专利,请注明专利号。基金项目名称应按国家有关部门规定的正式名称填写,多项基金应依次列出,中间以“;”隔开。2.5 快速通道 “快速通道”论文投稿要求:(1)作者在投稿前应与编辑部联系说明研究的基本情况;(2)稿件应符合本刊稿约的要求并附单位介绍信;(3)作者应书面提供说明论文需要 “快速通道” 的理由,同时提供国家级及省部级基金证明;(4)同时有2位高级职称的同行专家(至少有1位为非本单位专家)书面推荐意见;(5)作者可推荐3~5名审稿专家,需注明其详细联系方法(包括Email),供编辑部参考;(6)应提供作者的通讯地址、电话、手机、传真、Email等联系方式。凡要求进入“快速通道”稿件,需交纳审稿费每篇200~400元。经审核同意后一般在收到稿件后4个月内出版。2.6 稿件处理费 每篇50元。2.7来稿文责自负 根据《著作权法》,结合本刊具体情况,编辑部可作修辞等文字修改、删节,凡涉及原意的重大修改,则提请作者考虑。修改稿逾期2个月内不寄回者,按自动退稿处理。修改稿首页务请注明稿件编号。2.8 刊登 来稿一经接受刊登,由作者亲笔签署论文专有使用权授权书,专有使用权归中华医学会所有。中华医学会有权以电子期刊、光盘版等其他方式接受刊登的论文,未经中华医学会同意,该论文的任何部分不得转载他处。稿件确认刊载后需按本刊通知付版面费,刊印彩图者需另付彩图印制工本费。确有困难者可申请减免。稿件刊登后酌致稿酬,赠当期杂志2册。3撰写要求3.1题名 力求简明、醒目、能反映文章的主题。中文题名以20汉字以内为宜,最好不设副标题,一般不用标点符号,尽量不使用缩略语。英文题名不超过10个实词,中英文题名含义应一致。3.2作者 正文题下排列作者姓名,姓名上不加角码。作者排序应在投稿时确定,在编排过程中不再作更动。正文首页左下方脚注中应注明第一作者的地址、单位名称和科室、邮政编码和Email,以及其他作者的单位名称和科室。作者应是:(1)参与选题和设计,或参与资料的分析与解释者;(2)起草或修改论文中关键性理论或其他主要内容者;(3)能对编辑部的修改意见进行核修,在学术界进行答辩,并最终同意该文发表者。以上3条须同时具备。仅参与获得资金或收集资料者不能列为作者,仅对科研小组进行一般管理也不宜列为作者。对文章中的各主要结论,均必须至少有1位作者负责。集体署名文章必须明确通讯作者姓名、工作单位、邮政编码和Email。如有外籍作者,应附其本人同意在本刊发表的书面材料。集体署名的文章于题名下列署名单位,于文末列整理者姓名,并须明确该文的主要责任者,在论文首页脚注通讯作者姓名、单位、邮政编码及Email地址。通讯作者一般只列1位,由投稿者确定。如需注明协作组成员,则于文末参考文献前列出协作组成员的单位及姓名。当报告以人为研究对象的试验的时候,作者应当说明其遵循的程序是否符合负责人体试验的委员会(单位性的、地区性的或国家性的)所制定的论理学标准并得到该委员会的批准,是否取得受试对象的知情同意。3.3摘要 摘要包含目的(Objective),方法( Methods), 结果(Results), 结论(Conclusions)四要素。(1)目的 1-2句。相对简单,通常开门见山地交代研究的目的,并不要求交代本研究的背景和作者的前期研究,但应当足够地表达出对本研究目的的内容,和本研究的运用前景,表明研究的范围和重要性或者新颖性,不能泛泛而谈。(2)方法 是摘要中最重要的部分,包括材料、方法、以及统计学方法,其科学性、严谨性直接关系到论文的学术水平。临床研究论文应当交代:研究的设计方法。如是前瞻性的还是回顾性的,是描述性的还是对照性的;临床病例的收集与分组方法。不应当是简单地说以多少例某某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应当交代清楚病例资料的来源、收集时间、纳入标准、排除标准、病例资料的基本情况、对照组的情况、健康对照组的来源、分组的依据和标准、分组后各组资料的可比性情况;对于临床干预措施或指标的检测,应当具体说明干预起止时间和间隔、剂量,检测样本采集的时间、部位、方法,检测样本检测的方法等等。数据处理的统计学方法(写明统计方法的名称)。基础研究论文应当交代:实验的地点,实验动物的种属、样本数,实验动物分组的方法、实验模型制备的方法,模型成功的标准,如何分组对照,对照组的基本情况;干预的方法、给药的剂量和途径,样本取材部位和时间,样本检测方法等;数据处理的统计学方法(写明统计方法的名称)。结果 根据方法部分交代的情况,依序交代结果,要求写出结果的主要数据及可信值和统计学显著性检验的确切值。需要注意的是,阴性结果也需要报告。结果中不要有任何推理和解释,应该留到下一部分的结论之中。结论 1-2句。紧扣结果实事求是地进行写作,要使用避免笼统套话、猜测语言。可突出新发现的价值和局限,是否可推荐或者推广。英文摘要应包括题名、作者姓名(汉语拼音,姓每个字母大写,名首字母大写,双字名中间加连字符)、单位名称、所在城市名、邮政编码及国名。应列出全部作者姓名,如作者工作单位不同,只列出通讯作者的工作单位,通讯作者姓名右上角加“*”,同时在通讯作者的单位名称首字母左上角加“*”。例如:“LIN Xian-yan*,WU Jian-ping,QIN Jan,LIU Hong.*Department of Pediatrics,First Hospital,Peking University,Beijing 100034,China”。中文摘要一般不超过400个汉字,英文摘要为250个实词左右。英文摘要一般与中文摘要内容相对应,但为了对外交流的需要,可以略详。3.4关键词 论著需标引2~5个关键词。关键词尽量从美国NLM的MeSH数据库中选取,其中文译名可参照中国医学科学院信息研究所编译的《医学主题词注释字顺表》。未被词表收录的新的专业术语(自由词)可直接作为关键词使用,建议排在最后。中医药关键词应从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药信息研究所编写的《中医药主题词表》中选取。有英文摘要的文章,应标注与中文对应的英文关键词。关键词中的缩写词应按《医学主题词注释字顺表》还原为全称;每个英文关键词第一个单词首字母大写,各词汇之间用“;”分隔。3.5 统计学 按GB 3358/T-1982《统计学名词及符号》的有关规定,统计学符号一律采用斜体排印。常用:(1)样本的算术平均数用英文小写x(中位数仍用M);(2)标准差用英文小写s;(3)标准误用英文小写s;(4)t检验用英文小写t ;(5)F检验用英文大写F;(6)卡方检验用希文小写χ2;(7)相关系数用英文小写r;(8)自由度用希文小写υ;(9)概率用英文大写P(P值前应给出具体检验值,如t值、χ2值、q值等)。用±s表达近似服从正态分布的定量资料,用M(QR)表达呈偏态分布的定量资料;用统计表时,要合理安排纵横标目,并将数据的含义表达清楚;用统计图时,所用统计图的类型应与资料性质相匹配,并使数轴上刻度值的标法符合数学原则;用相对数时,分母不宜小于20,要注意区分百分率与百分比。此外,应写明所用统计分析方法的具体名称(如:成组设计资料的t检验、两因素析因设计资料的方差分析等)和统计量的具体值(如t=3.45),应尽可能给出具体的P值(如:P值=0.023 8);当涉及总体参数时,在给出显著性检验结果的同时,再给出95%可信区间。对于报告统计学检验的结论,当P<0.05时一律描述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在用不等式表示P值的情况下,只需要选用P>0.05、P<0.05、P<0.01三种情况。3.6医学名词 应使用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公布的名词。尚未通过审定的学科名词,可选用最新版《医学主题词表(MeSH)》、《医学主题词注释字顺表》、《中医药主题词表》中的主题词。对没有通用译名的名词术语于文内第一次出现时应注明原词。中西药名以最新版本《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和《中国药品通用名称》(均由中国药典委员会编写)为准。英文药物名称则采用国际非专利药名。在题名及正文中药名一般不得使用商品名,确需使用商品名时应先注明其通用名称。中医名词术语按GB/T 16751.1-1997《中医临床诊疗术语疾病部分、证候部分、治法部分》执行,经络针灸学名词术语按GB/T 16751.2-1997《经穴部位》和GB/T 16751.3-1997《耳穴名称与部位》执行。中药应采用正名,药典未收入者应附注拉丁文。冠以外国人名的体征、病名、试验、综合征等,人名可以用中译文,但人名后不加“氏”(单字名除外,例如福氏杆菌);也可以用外文,但人名后不加“'s”。例如:Babinski征,可以写成巴宾斯基征,不得写成Babinski's征,也不写成巴宾斯基氏征。文中尽量少用缩略语。已被公知公认的缩略语可以不加注释直接使用。例如:DNA、RNA、HBsAg、PCR等。不常用的、尚未被公知公认的缩略语以及原词过长、在文中多次出现者,若为中文可于文中第一次出现时写出全称,在圆括号内写出缩略语;若为外文可于文中第一次出现时写出中文全称,在圆括号内写出外文全称及其缩略语。例如: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脑),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 syndrome,OSAS)。不超过4个汉字的名词不宜使用缩略语,以免影响论文的可读性。西文缩略语不得拆开转行。3.7图表 图表随文列出,应有图(表)序、题名;说明文字置于图(表)下方注释中,并标明图(表)中使用的全部非公知公用的缩写、放大倍数、染色方法或引自他刊的出处等;照片应清晰,对比度好;带有英文摘要文稿的图(表)题请用英汉双语列出。线条图应墨绘在白纸上,高宽比例以5∶7为宜。以计算机制图者应提供激光打印图样。照片图要求有良好的清晰度和对比度;图中需标注的符号(包括箭头)请用另纸标上,不要直接写在照片上。每幅图的背面应贴上标签,注明图号、方向及作者姓名。图片不可折损,若刊用人像,应征得本人的书面同意,或遮盖其能被辨认出系何人的部分。大体标本照片在图内应有尺度标记。表格中的注释用的角码符号一律采用单个角码的形式,依以下顺序选用:“※、#、△、☆、▲、★”。3.8计量单位 执行GB 3100~3102-1993《量和单位》中有关量、单位和符号的规定及其书写规则,具体执行可参照中华医学会杂志社编写的《法定计量单位在医学上的应用》。注意单位名称与单位符号不可混用。组合单位符号中表示相除的斜线多于1条时应采用负数幂的形式表示,如ng/kg/min应采用ng?/FONT>kg-1?/FONT>min-1的形式;组合单位中斜线和负数幂亦不可混用,如前例不宜采用ng/kg-1?/FONT>min-1的形式。应尽可能使用单位符号,也可以与非物理单位(如:人、次、台等)的汉字构成组合形式的单位,如:次/min。在叙述中应先列出法定计量单位数值,括号内写旧制单位数值;如果同一计量单位反复出现,可在首次出现时注出法定与旧制单位换算系数,然后只列法定计量单位数值。参量及其公差均需附单位,当参量与其公差的单位相同时,单位可只写1次,即加圆括号将数值组合,置共同单位符号于全部数值之后。例如:“75.4 ng/L±18.2 ng/L”可以表示为“(75.4±18.2)ng/L”。量的符号一律用斜体字,如吸光度(旧称光密度)的符号为A,“A”为斜体。
急诊医学独特性教学思维论文
1研究急诊医学教学的必要性
进入21世纪以来,急诊医学科作为医院窗口科室,直接关乎现代化城市的形象以及所在医院医疗服务水平。人们对急诊的需求量逐渐放大,对急诊诊疗水平的要求愈来愈高,培养一支未来可能从事急诊医学的卫生人员队伍已是社会需要。鉴于急诊医学是多学科交叉专业,现代化进程中出现的人口老龄化问题、精神异常、创伤和中毒以及感染性疾病等复杂性问题,正日益困扰从事急诊医学医、教、研者[2],迫切要求急诊医学教学顺应形势,与时俱进。教学医院理应主动成为急诊医学常态化教学培训机制的排头兵,只有建立这样的机制,才能在所属医院形成一支平急结合、反应迅速的卫生应急队伍,并辐射带动周边地区。急诊医学是一个有确定功能定位的临床科室,有确定的生命支持、急病诊治、医患沟通、医学伦理等学科理论,有进行各种脏器功能支持和监护的急诊专科操作。执行着从病人来诊到专科治疗之间的病情判断、疾病分诊、危重抢救、病情观察、确定诊断和初步治疗等系列医疗活动。在实施教学过程中要凸显对病情判断、危重抢救和病情观察、初步治疗的中心内容。要求教学对象具备鉴别和处理各种疾病和创伤的能力,具有应对大型灾害事件的能力,还要有应对突发传染病的能力。
2对急诊医学教学独特性的思考
2.1急诊医学诊治对象独特急诊医学科作为独立学科,其诸多特点决定了教学有别于传统临床教学。独特性之一是它的整体性。现代医学的分科越来越细,但人毕竟是一个整体。不同的专科以解剖学脏器为划分基础,它们的研究对象是单一的“树木”,而急诊面对的则是“森林”。众多树种和树木聚集在一起时,就发生了超越单种树木自身规律特点以外的新规律和新特点。也即传统专科诊治疾病从脏器深入到器官、组织,再深入到到细胞乃至基因水平,急诊医学则是针对众多脏器和功能的聚集体,需要探索当多种脏器功能聚集体异常时所发生的新现象及规律。
2.2急诊医学的临床切入点独特传统专科通常以解剖学的脏器为基础,侧重病理解剖学,如肿瘤、炎症及栓塞等,治疗因而也相应是切除、引流、抗生素、血管再通。急诊医学是将人的整体活力分解为若干功能组成部分,这些功能部分既可能与解剖学脏器相关,也可能超越解剖学。因为单纯的解剖异常并不直接致命,只有功能衰竭才死人。基于对功能的研究,急诊医学拓展了一系列临床新理论,如大血管内循环的血流动力学理论、大血管内循环与微循环关联的理论、氧输送与组织氧消耗的理论等。
2.3急诊医学的诊治思维独特传统专科临床遇到患者是通常思考有无疾病,发生疾病的可能部位以及性质,至于何种性质疾病?病情严重程度是否危及生命,恰好是急诊医学思考问题的顺序。急诊医学只有采用这样的逆向思维,面对急症病人就诊时所表现出千变万化的面貌,能够迅速识别其中真正危及生命的部分,立即加以干预及抢救。
2.4急诊医学诊治过程紧迫性由于是急危重病,变化快,如能早期控制病情,可能取得较好预后。因此在实践中,急诊医学引入了“时间窗”、以及在时间窗内实行目标治疗的概念。争取在机体发挥代偿的短时间内实施对最不稳定因素的迅速纠正,实现保全生命的目标,为后续专科治疗搭建平台。
3对急诊医学教学现状的思考
3.1急诊科的教学对象目前教学医院急诊医学科教学对象主要为轮转的专科医师、受训的住院医师、各级实习医师以及进修医师。他们教育背景、既往工作或实习的环境不同,无论是基础理论还是临床技能水平均参差不齐,实习医师和部分研究生虽完成医学基础课,并经历临床见习课程,求新欲望强,动手热情高,自信心强,但缺乏理论与实践结合的训练;与之相反,全科医师和部分研究生具备一定的医学实践经验,但不规范的陋习、对所学医学知识更新的相对滞后,导致在临床工作中往往力不从心。要达到良好的均齐化效果,需设立专职带教老师,并且制定个性化培养方案也十分重要。
3.2急诊医学教学的阻力就诊患者轻重缓急不同,临床表现各异,诊断鉴别诊断困难,有时甚至需要先行抢救,再酌情设法明确诊断,所谓先“射击”,后“瞄准”。不仅要求带教老师学科相关理论基础好,而且临床诊治及综合判断能力强。
3.3急诊医学的教学及人文关怀急诊患者大多由于罹患病症的痛苦而表现出恐惧、紧张、焦虑甚至精神明显异常,陪同的'亲友也会有不同程度的急躁甚至言行失控,对待这样的特殊教学氛围,如何既做好教学,又充分将人文关怀不着痕迹地渗透至教学当中,是培养合格的从业人员重要环节。将重视急诊医学人文素质教育的理念渗透到教学之中尤为重要[4]。
3.4急诊科的床边教学利用教学医院病源丰富,病种复杂的教学优势,让学员调动自己的眼、耳、手、鼻,通过视、触、闻亲身感受有意义的临床表现,获得书本以外的亲历经验。教师教学过程重视床边教学,不只是引导学员看,还要引导他们亲自操作,言传身教。
3.5急诊科的“反馈”教学由于经急诊医学科初步鉴诊和稳定性处理,不少患者随即被收入专科予进一步目标性诊治,如何印证初步诊断及处理的正确性,同时加强教学效果,需要引导学员到所收治的专科随访病人,不断勘误,加深印象。3.6模型以及计算机作为教学工具急救技能培训是急诊医学教学的重轴戏。理论及技能教学相结合,二者不可偏废,但急诊医学临床教学中的难题日益突显:一是急救技能多为救命技术,无法在患者身体上实施的;二是由于急诊医学临床教学病例一般多为急危重症患者,在临床中没有时间和机会应用于教学;三是急诊病人具有特殊性,在最短时间内需要进行抢救生命的处理。近年来我院逐步使用了急诊医学临床技能模拟训练装置,如模拟气道管理技术训练、急救技术训练、创伤学技能训练、血管穿刺技术训练等功能单位。更好地对各层次学员进行相关训练,尤其夯实对抢救生命的心肺复苏技能及相关技能的教学。
4教学医院急诊医学教学实践
4.1指导思想和基本思路教学急诊医学跨学科的专业特点,决定了需要及时准确并有较强的综合能力专业要求则将更为突出。提倡向学生灌输换一个视角;换一种思维,具体体现为:诊疗活动围绕急危重症,以临床表现为切入点,以病理生理为主线,以胸痛这一急诊常见症状为例,冠心病、肺栓塞、胃食管反流病、肋骨骨折和惊恐发作都可能造成胸痛,却分属心脏内科、呼吸内科、消化内科、胸外科和心理医学五个专科,如不引导教学对象从病史,尤其是症状和体征着手,则不但浪费医疗资源,增加患者负担,更可能延误病情,造成严重后果。面对急症患者,常要求采用独特的反向思维,即该患者目前有提示危及生命的变化吗?可能的病因有哪些?可能的病灶等等。概括起来即是快速鉴别诊断,快速评估伤(病)情,快速干预,快速支持,为后续治疗成功赢得时机。
4.2强化技能操作讲解及实地练习对急诊医学临床技能培训的目的在于强化他们的诊疗技术和操作的规范性,熟练程度和应变能力。做到理论及技能教学相结合,两者不可偏废,我们主要应用三种临床技能培训模式:一是由临床经验丰富的副主任医师职称以上的人员,担任专项操作的指导教师,进行集中培训,主要教学对象为完成阶段培训医师以及轮转住院医师;二是跟随教学秘书及科室住院总医师,随时得到一对一的操作指导,主要针对实习医师;三是依据培训大纲要求,培训或轮转医师对自己所管辖的患者、手术、技术操作的数量做好相应记录和登记,最后交医院教学主管部门进行量化审核。这三种模式使不同层次医师均能得到最直观、最简便、最快速的技能培养。
4.3建全教学保障与考量体系我们通过一系列的考试、考核来度量教学对象的临床理论和技能,针对不同层次的对象,采取有区分的考量方式,对于我院对无执业医师资格的医师用标准化多站式考试,对有资证的医师则直接在临床诊疗过程中考试。建立健全保障体系是急诊医学教学和培训能否顺利进行的关键[5],为此近年来医院制定了一系列以培养住院医师临床能力为核心的制度,如:《住院医师“三基”培训及考核方法》、《住院医师轮转培养方案》、《住院医师晋升、任聘有关规定》等,力求以制度确保急诊医学专科培训、教学工作保质保量的可持续发展。
5结语
急诊医学教学应以急性危重症诊治为核心,以区别于传统专科的理论、思维和实践构成并与各专科形成互补。我们将继续研究和探索急诊医学教学的独特性,为造就一批专业素质好、技能强,人文素质高的急诊医学人才作出一份贡献。
急诊医学管理体系与模式研究的分析论文
1.急诊医学概述
急诊医学在医学专业当中属于一门全新的、跨学科以及综合性质的医学科学,同时也是临床医学专业当中的重要代表。其本身具备独立的发展体系,和科室之间的关系非常密切。正是由于急诊医学具备以上特性,因此其在医院医学当中的质量水平直接反映出了该医院整体质量,因此就要求各大医院内的急诊工作者们必须尽可能的提升其自身的医学管理水平,并在此基础上不断的完善自身的医疗质量,可在整个过程当中有效的总结经验,这样才能充分掌握急诊医学的规律及特点,将对提升医院的抢救效率起到极大的作用。并且在一定程度上促使我国急诊医学事业获得更好的发展空间,在此基础上迅速的达到国际发展的先进性水平。
2.急诊医学模式分析
急诊医学的模式主要是由急诊科室结构、接诊患者的程序以及护士值班的制度等多个方面组成,形成一整套系统化、科学化的急诊医学模式。
2.1急诊科室结构
急诊科室具体结构主要有急诊病发和急诊室组合而成,同时还包含了人员方面的结构。其中急诊室可直接划分为内外两科,具体要求配备心电检测除颤仪、呼吸机、起搏器以及洗胃机等多项设备,而急诊室方面则必须在24小时以内应诊,通常急诊病房主要由恢复病房和ICU病房两部分组合而成,在ICU病房当中通常配备6张病床,在床边则需配置相应的中心观测台和多功能监护仪器,其中还包含了微泵、输液泵、B超仪、X光机以及气管切开包和静脉切开包等等[2]。而在恢复病房当中则配备有17张病床,同时可划分为内外两科组,而且在病房当中还必须要划分出3辆出诊救护车以及2部急诊急救电话。
2.2接诊患者程序
首先是进行现场的救护工作,需要值班人员事先问明具体情况,然后派出一声赶往现场进行救护。然后送往ICU病房进行急救,主要收治各种生命体征重症急危的患者,像出现昏迷、休克、中毒以及心律失常和心脏骤停等多种联合整治的患者。
2.3护士值班制度
在医院内的护理排班需要由院内的总医师进行统一化的安排,通常一线的医生急诊室和病房都需要进行3个月的轮换制度,而二线的医生可直接实施全天值班制度,每位值班的医生都应配置BP机、手机以此来加强组织和指挥抢救工作。而在护理方面则直接划分为急诊室和病房两个方面,要求急诊室的护士必须要学会最常规的洗胃、气管插管以及清创缝合等等,同时还应当掌握呼吸机管理、心电监测以及血液动力学监测等多个方面的急诊护理知识。这样才能保障护理质量,提升抢救效率。
3.完善急诊医学管理体系策略分析
3.1强化质量管理,构建完善的急诊规划
由于急诊科的特性使然,需要为其创设单独的急诊科室,并设置比较醒目的就诊标志,同时急诊科还必须要承担其院前和院内急诊,并采取全天连续工作的形式来负责首诊。在危重患者方面,必须要建立起完善的急诊患者登记制度,凡是危重抢救的伤员,都应当及时的向上级部门汇报[3]。收治患者后,需要增设相应的观察床位,以此来针对患者的病历进行记录,配设配套的记录设施,所记录的内容比较广泛包括抢救记录、出诊记录、交班记录以及转院记录等等。同时还应当构建完善的交班、晨查以及护理巡诊制度,并且在急诊室当中配备好各种常见的急救病种所需的抢救原则、操作程序以及药物禁忌表等等。药品方面必须配备齐全,做好定量、定位以及定人,也即是指由专人进行保管,同时做好相应的存销记录工作。最后需要配备完善在急救诊疗当中所必须的设备仪器,这些设备仪器的完好率应当达到100%。另外,救护车也要保证时刻处于应急状态当中,能够做到随叫随到,并且启动及时的效果。
3.2加强急诊应急意识,从容应对突发事件
当代社会发展异常迅速,很多突发事件的情况时有发生,再加上自然灾害的侵袭,导致意外事故的发生情况越来越严重,所以就要求各大医院必须要对内部工作人员作出明确的规定,应当不断的`对其自身的应急意识进行强化,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一支完善的、训练有素的急救专业类队伍,并以此来配备比较齐全的应急设施和急救车辆等等。这样在面对急诊抢救时,才能保持从容不迫的态度。
3.3构建一支训练有素,人数稳定的急救队伍
在构建队伍的过程中,首先应当挑选一些作风、思想以及操作技术等都合格过关的人员,这些人员最好是担任着正副级主任医师或者急诊科的带头人等等,在这个选拔标准上寻找一些热心急诊事业,同时思路比较清晰、工作认真负责的、身体健康状况良好的中初级医师。而选拔队员的年龄应当尽可能的控制在毕业之后4-5年以内的初级医师,其年龄上限为50岁左右的中高级资历的医师。另外,整个队伍的形成应当保障每个专业组合的人员搭配必须合情合理,并以此来逐步的形成一种业务发展的梯度,在带头人不变动的情况下,其他队员们可进行定期的轮换制度。
4.结语
综上所述,急诊医学管理模式的完善能够提升医院方面的急诊抢救效率,提升医院方面对外声誉,促进医院急诊科室的发展,获得更好的发展空间。因此就要求各大医院内的急诊工作者们必须尽可能的提升其自身的医学管理水平,并在此基础上不断的完善自身的医疗质量,可在整个过程当中有效的总结经验,这样才能充分掌握急诊医学的规律及特点,将对提升医院的抢救效率起到极大的作用。
1、论文题目:要求准确、简练、醒目、新颖。2、目录:目录是论文中主要段落的简表。(短篇论文不必列目录)3、提要:是文章主要内容的摘录,要求短、精、完整。字数少可几十字,多不超过三百字为宜。4、关键词或主题词:关键词是从论文的题名、提要和正文中选取出来的,是对表述论文的中心内容有实质意义的词汇。关键词是用作机系统标引论文内容特征的词语,便于信息系统汇集,以供读者检索。 每篇论文一般选取3-8个词汇作为关键词,另起一行,排在“提要”的左下方。主题词是经过规范化的词,在确定主题词时,要对论文进行主题,依照标引和组配规则转换成主题词表中的规范词语。5、论文正文:(1)引言:引言又称前言、序言和导言,用在论文的开头。 引言一般要概括地写出作者意图,说明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并指出论文写作的范围。引言要短小精悍、紧扣主题。〈2)论文正文:正文是论文的主体,正文应包括论点、论据、 论证过程和结论。主体部分包括以下内容:a.提出-论点;b.分析问题-论据和论证;c.解决问题-论证与步骤;d.结论。6、一篇论文的参考文献是将论文在和写作中可参考或引证的主要文献资料,列于论文的末尾。参考文献应另起一页,标注方式按《GB7714-87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进行。中文:标题--作者--出版物信息(版地、版者、版期):作者--标题--出版物信息所列参考文献的要求是:(1)所列参考文献应是正式出版物,以便读者考证。(2)所列举的参考文献要标明序号、著作或文章的标题、作者、出版物信息。
投稿言职采编部
关于超声医学的论文范文篇二 医学超声远程现状与案例分析 摘 要: 超声远程是远程医疗的一个重要应用分支,可以远程为边远地区的患者提供高质量的专家医疗服务,节约就诊时间和成本。同时也提升了基层医生与专家的沟通平台,弥补了国内医疗资源分配不均匀的状况。依据超声诊断的特点对超声远程的应用特点、市场远程设备的情况、超声远程的应用效果,以及国内超声远程的应用案例做了介绍。 关键词: 超声远程; 远程医疗; 病例分析; 超声诊断 中图分类号: TN911?34; TP39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373X(2014)20?0137?04 Current situation and case study of medical tele?ultrasound GAO Hai?juan, PING Zi?liang (Department of Communication and Information Engineering, Century College, BUPT, Beijing 102101, China) Abstract: Tele?ultrasound is an important branch of tele?medicine, which can provide high quality medical service from tertiary hospital to remote area patients, and save much treatment time and cost. Meanwhile, the tele?ultrasound can also promote the communication platform between less experienced healthcare workers in remote hospitals and specialists in tertiary hospitals, making the discussion more easily and effectively. It balances the medical resource distribution inequality to some extent. According to specialty of the medical ultrasound test, the tele?ultrasound implementation situation, tele equipment features, application effect of tele?ultrasound in clinic and some typical cases in domestic environment are introduced. Keywords: tele?ultrasound; tele?medicine; medical case analysis; ultrasonic diagnosis 0 引 言 20世纪60年代,远程医疗成为欧美新型医学课题。80年代末远程医疗概念被正式提出,并且在计算机技术迅速发展的带动下,远程医疗被广泛应用起来。90年代末国内发表不少关于远程医疗的文章,成为医学界和计算机界共同关注的热门话题[1?3]。远程医疗的核心概念是借助互联网技术、电视传播、卫星通信等一系列现代通信技术将不同地域的医生(或者医护人员)连接起来,通过医生间实时的音视频交流或者离线传输病人数据来完成对疾病的诊断。远程医疗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医疗资源分布不均匀的弊端,让医疗条件落后的患者可以快捷的得到远端专家医生的诊断建议,既节约了宝贵的治疗时间,又降低了长途就医的费用。同时,基层医生也在每一次的远程会诊过程中向专家学习了如何解决此类疑难杂症,日积月累,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进而吸引更多的病人前来就诊,这对于基层医院的发展是非常有利的。而对于专家医院来讲,远程诊断这种新型医疗服务模式,可以减少非急诊患者的求诊人数,减轻医生问诊的负担,同时也避免了医院的拥挤,再加上远程会诊所带来的医疗收入,以及对医院影响力的提升都有所促进,因而也广受欢迎。远程医疗应用十分广泛,可用于放射科、病理科、皮肤科等课室。但是,远程医疗在超声课室的应用相对起步晚,在此本文将介绍超声远程的应用特点、国内外超声远程设备情况、以及超声远程的应用效果和国内的应用案例。 1 超声远程的应用特点 超声检查与X线,MRI,CT相比,一个显著的特点是它的检查方式很大程度上依赖医生的扫查手法,一个探头在一个医生的手上就像一副眼镜在一个人眼睛上一样,医生更习惯按照自己的扫描习惯,调整探头的扫描方位,选取扫描切面来诊断病人。如果借助超声远程,将A医生扫描的病人图像发送给B医生,让B医生来分析诊断,那么B医生一定会非常的谨慎,这就如同让B医生带着A医生的眼镜来走路一样,因为图像往往并不是B医生所习惯看到的图像,如果图像的信息量远远的低于B医生所期待的,那么远程会诊就会失败。A医生必须重新提供病人的超声图像,如此地重复扫描大大的降低了远程的效率和医生应用的信心,不利于超声远程的推广和发展。 目前,一些国内超声水平高的医院已经重视起超声远程规范化扫描的制定,例如北京安贞医院胎儿心脏远程会诊中心提出了胎儿超声心动图远程会诊检查流程及基本切面的规范要求。文献[4]提出胎儿远程会诊所需的图像切面、存储要求、测量参数等具体规范,重点提出对胎儿心脏畸形的产前超声远程心动图检查,明确定义16幅必存动态切面图像和14幅必存静态图像的内容,规范了胎儿超声远程的操作方法,有效提高医生之间进行远程诊断的效率。超声扫描规范化的脚步从未停止过,超声远程的规范化也会发展起来,让不同地域的医生能在一个标准的扫描框架下,有效地传输超声数据,彼此接受对方的扫描图像,有效的完成超声会诊。 另一个解决此手法依赖性问题的途径是借助超声远程设备的特殊传输功能。比如传输的超声数据中携带着大量的机器原始参数,可以在专家处理端还原超声扫查的过程,重新调整扫描的机器参数和选取扫描的切面,按照专家的习惯重新定位病灶的位置,进行病灶的测量和分析,这样将极大地提高会诊的成功率。目前美国通用电气(GE)的RAWDATA[5]扫描技术即可以满足这样的需求,从技术层面解决扫描手法依赖性问题。 2 国内外超声远程设备情况 超声远程设备按照工作模式,可以分为两种模式,一种是在线模式(也称同步模式),一种是离线模式(也称异步模式)。 所谓在线模式,就是申请端医生和处理端医生同时在线,实时的进行视频和音频的沟通。处理端医生可以实时看到申请端超声设备的动态图像,可以看到探头的扫查位置,可以和申请端医生进行通话交流,实时指导申请端医生调整探头的扫查位置,调整病人的体位,以及根据图像的质量来调整机器参数。这种模式的特点是:指导性强,互动性强,图像质量高;对双方的时间要求有约束性,缺乏灵活,在实际的应用情况比较难实现,因为专家医生日常工作时间紧张,会诊会占有太多的时间,时间成本提高,业内专家也有同样的顾虑[6]。 所谓离线模式,是指不需要处理端医生在线的等待,处理端系统自动接受申请端发送过来的病人二维超声图像或者三维容积数据,当图像或者数据传输完毕,处理端医生即可灵活安排时间完成会诊意见。此模式的特点是: (1) 会诊时间灵活,对双方的时间约束弱,可实施性强; (2) 离线发送过来的病人图像,专家可以进行更加详细的分析和处理,准确率高; (3) 可以归纳收藏病人的图像数据,进行后期统计分析,建立病例库。 超声远程设备按照会诊需要的医生人数,也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需要至少两位医生共同来完成,另一类是借助机器人代替申请端医生,只需要处理端一位医生操作完成。第一类设备和常规会诊设备一样,两端设备可以视为两台计算机工作站,两端的医生分别完成各自的任务分工,申请端提出会诊申请,填写病人基本的情况和初步诊断。处理端医生根据收到的病人数据做出会诊建议,并反馈给申请端医生。第二类设备称为远程机器人辅助超声检查系统(简称机器人超声),它是借助于并行机器人技术[7],在申请端搭建多个机器人装置,覆盖病人待检查部位,机器人模拟医生手持常规超声探头,对病人进行超声扫查,控制机器人的是处理端的专家。此类设备的特点为可以大幅度的发挥专家的技术,保证超声数据采集的有效性。其所涉及的主要技术问题有三个: (1) 处理端专家操作远端机器人所做动作的准确性。机器人需要施加合理的力度使探头在病人的皮肤上扫查,根据不同的检查部位,机器人需要调整探头的位置,倾斜的角度,锁定部位处进行旋转和微小移动。 (2) 机器人动作的延迟。理想的系统坏境是处理端专家触发控制信号,机器人同步完成动作,超声设备实时反馈图像给专家。但是,实际的情况是机器人机械控制和电路控制环节存在一定的时间延迟。 (3) 超声图像传输的速度和质量。 比较两类设备,机器人超声的最大优点是真正的将专家的“眼睛”延伸,考虑超声检查对手法的依赖性强,这种远程超声技术更能达到预期的诊断效果。在机器人技术的带动之下,持探头机器人的机械控制涉及的机械难点会得到解决,系统的精确性会得到较大的提高。至于图像传输质量,文献[7]对图像传输中使用的图像压缩技术进行了分析对比。采取的方法是:考虑人眼视觉的灵敏度,在粗略扫查,寻找感兴趣区域的过程中,使用有损压缩或高压缩比率的压缩技术,以提高传输的速率,而在找到感兴趣区域后进行仔细鉴别检查时,则采用无损压缩的压缩技术,以保证图像的质量。超声图像的失真主要是两个方面,一是图像对比度的下降,一是图像噪声的干扰。对比度的调整将由专家来调整,因为系统自动的调整将影响专家的诊断。噪声多数是由于人体组织的不同密度而产生后场散射声场造成的,采用合适的滤波器参数可以达到降低噪声而不影响诊断的作用。基于以上分析,机器人超声将凭借其技术的优势得到快速的发展。 3 超声远程的应用优势及效果 超声远程的应用优势包括减少病人不必要的转院治疗、节约病人的就医时间和成本以及在医学教学中的作用[8?10]。文献[11]介绍在急诊情况中应用超声远程缩短病人从入院到手术的时间大约3 h,既为救治急诊病人节约了高贵的“黄金”时间,又提升了急诊中救护车医护人员与医院手术室人员的交流效率, 所以文献中作者建议应将超声远程推广应用在高风险的孕妇和复杂性分娩等情况。 文献[7]将机器人超声应用在32例病例检查上,采用了两种不同的网络连接方式,分别为ISDN综合业务数字网连接(Integrated Services Digital Network)和具备动态带宽384 Kb/s的卫星连接。设计病人完成常规的腹部扫查,包括肝脏、胰腺、门静脉、主动脉、膀胱、子宫或前列腺,脾脏等组织的扫查,并对通用的诊断数据(包括组织的大小,轮廓等)进行了记录。用远程超声会诊的方式与传统超声检查方式进行了对比,结论是:机器人超声检查出58例病变的38例,达到66%的检出率。对漏诊的病变分析如下: (1) 根据病灶大小分为三类:7例是病灶小于0.4 cm,包括胆固醇沉着症,肾结石,胆囊息肉;8例是病灶在1 cm左右,包括血管平肌瘤,肾结石,肝脏血管瘤;4例病灶在1.5~3.8 cm之间,包括囊肿,固态肾包块,肝脏多个低回声病灶。 (2)根据导致漏诊的原因分为:8例是由于图像分辨率低,3例是由于扫描参数设置的不佳,7例是由于不充分的图像数据传输,1例是由于病人的扫查条件不好。 (3)其中12位病人有症状呈现,比如黄疸,发热等,远程超声可以诊断出其中的10位,达到83%检出率。 (4)另外,超声检查常见的扫描局限性,比如病人过胖,过瘦或者年龄大也是漏诊的固有原因。 4 国内超声远程的案例 近五年国内超声远程网络得到迅速的发展,这主要得益于国家医疗改革的取向。2012年3月,国务院印发《“十二五”期间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规划暨实施方案》,明确指出:要让信息技术成为提升医疗机构管理效率和服务水平的重要手段。国内一些已经在远程医疗设备有一定技术积累的厂家也针对远程超声开展了研发和市场推广工作。 开展超声远程的医院和机构也在逐年增加。典型的有以北京安贞医院牵头成立的胎儿超声心动图远程会诊中心[4],凭借在胎儿心脏的权威性,会诊中心帮助基层医院在胎儿先天性心血管结构畸形和心脏异常等方面展开会诊工作。大连市中心医院,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等也都有各自的超声远程网络系统[12?13]。值得提出的是由上海长宁区卫生部门主导发起的“上海市长宁区超声远程诊断网络项目”[14]。该项目以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为依托成立了超声远程诊断中心,并与长宁区的10家社区卫生中心实现网络联接,使市民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高水准的远程诊断服务,同时也节约了就诊时间和费用,促进了医疗资源的合理分配利用,是超声远程的典型应用。 此外,2013年在国家发改委的指导下,甘肃省卫生厅、甘肃省人民医院和通用电气医疗集团共同建立了基础医疗范畴内的超声远程省内医疗试点项目[15],采用“1+3+3”的拓扑模式,即“1”是指一家三级医院,也就是甘肃省人民医院,第一个“3”是指3家县级医院,包括定西市第二人民医院、临洮县人民医院和岷县人民医院,另一个“3”是指3家乡镇卫生所,包括香泉镇中心卫生院、新添镇中心卫生院和闾井镇中心卫生院。据媒体报道,从2013年3月10日远程系统全面启动截止2013年5月15日,3家县级医院共完成37例会诊病例,3家乡镇卫生所共完成68例会诊病例,超声远程会诊不仅帮助当地病人及时的诊断疾病,为基层医生提供了诊断思路,也为上级医院减轻了负担。这种基层医疗机构负责治愈简单的病症,上级医院就专攻疑难、危重病症的模式正是中国整个医疗架构的理想资源分配形式。 5 结 语 本文介绍了超声远程的应用特点、常见设备分类、应用效果和国内的远程案例。技术上,伴随着计算机及网络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超声远程设备必定会在技术上取得进一步的突破,更快,更高质量的传输图像,也可能会加入可穿戴智能辅助设备;服务模式上,随着国家全方位立体化远程医疗体系的建设,超声远程会进入社区,为居民提供远程咨询医疗服务;市场推广上,国家的政策以及地方政府都在积极的推动远程医疗的覆盖面,探索这种模式下的收费标准,用以提高医疗单位主动服务的积极性,保证超声远程的经济效益和长足发展。可见,超声远程在未来的几年一定会有较快的发展,也希望有更多的人关注超声远程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王志中,李凌,蔡立羽,等.国内远程医疗的现状及展望[J].计算机工程,1999,25(5):3?5. [2] 李军怀,周明全,耿国华.远程医疗的国内外现状及展望[J]. 国外医学生物医学工程分册,2002,25(5):193?196. [3] 杨勇,彭承琳.国外远程医疗发展近况[J].医疗卫生设备,2005,26(1):19?21. [4] 何怡华.胎儿超声心动图[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 [5] 车轩.关怀就在身边:当基层医疗牵手超声远程医疗系统[J].中国医疗设备,2012,27(11):173?174. [6] 郭勇,何怡华.胎儿心脏超声远程会诊的经验及展望[EB/OL]. [7] DELGORGE Cecile, COURREGES Fabien, BASSIT Lama Al. A tele?operated mobile ultrasound scanner using a light?weight robot [J]. IEEE Transactions o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 Biomedicine, 2005, 9(1): 51?58. [8] EICHBAUM Quentin. Telemedicine and ultrasound in obstetrics and gynecology [J]. Donald School Journal of Ultrasound in Obstetrics and Gynecology, 2009, 3(4): 11?15. [9] DOWIE R, MISTRY H, YOUNG T. Cost implications of introducing a telecardiology service to support fetal ultrasound screening [J]. Telemed Telecare, 2008, 14(8): 421?426. [10] ANDERSON G, NELSON?BECKER C, HANNIGAN E. A patient?centered health care delivery system by a university obstetrics and gynecology department [J]. Obstet Gynecol, 2005, 105(1): 205?210. [11] SU M, MA H, KO C, et al. Application of tele?ultrasound in emergency medical services [J]. Telemed JE Health, 2008, 14(8): 816?824. [12] 佚名.市中心医院省内首先实施超声远程会诊[EB/OL]. [13] 佚名.超声科远程会诊中心落成[EB/OL]. [2013?07?09]. [14] 佚名.GE医疗助力上海长宁区超声远程诊断网络建设[EB/OL]. GDM00253B0H. [15] 佚名.GE远程医疗的甘肃样本[EB/OL]. [2013?10?15]. 看了“关于超声医学的论文范文”的人还看: 1. 超声医学论文范文 2. 超声医学论文范文精选 3. 浅谈超声医学研究论文范文 4. 关于超声医学论文精选 5. 超声科个人工作自我总结范文
发表吧小编回答:医学论文对于不管是对于医学界还是医生个人来说,都有着重大的意义。当然医学论文的成功发表,不仅是对医生科研能力的一种认可,也能促进医学界的学术交流。但是很多医生都感慨“医学论文的写作难,但是发表更难”。确实,医学论文的发表,不像写作,都控制在作者自己手中,医学论文发表的影响因素有很多,如果哪个环节出了问题,可能就会导致发表的延误。因此,本文整理了一些医学论文投稿发表的技巧,供大家参考。一、论文质量要符合发表的基本要求论文的质量是一个很抽象的东西,但一篇论文若能做到观点正确,文字通畅,逻辑严密,结构合理,结论有创新等,那肯定达到了质量的要求。发表起来也就更顺利了。不过文章质量达到发表的要求,并不是太难的事情,或者经过修改,我们都能让论文得以发表。二、论文的选题要符合刊物的定位,不要漫无目的地乱投。每一个刊物或杂志都有自己特定的宗旨、栏目和专业定位,投稿前对这些都要了解清楚,弄明白目标杂志是哪个方面的。还要清楚它是季刊、双月刊、月刊,还是半月刊、周刊,这直接影响着稿件发表的速度。三、论文格式要规范,字数要控制在适当的范围内。学术性期刊的格式是非常严格的,医学论文的格式可以参照你所投刊物的要求去做。至于字数,因为很多刊物是按计空格字数收费的,所以,您要根据需要确定文章的字数,免得花冤枉钱。例如,高校评中级职称一般3500字就可以了,社会上评高级会计师、高级工程师等,3000字以上即可。要注意的是,如果文章有图表,则要适当增加版面。四、提前投稿,尽量提前2-3个月。一般的学术刊物,从接收稿件到样刊出来,需要2-3个月。如果是核心刊物,则需要半年,或许更长时间。即便近年来,很多刊物变成了月刊、半月刊,甚至旬刊,但还是今早作准备为好。五、版面费不要省。在期刊上发表论文需要支付版面费,这已成为一种惯例。作者们不要在版面费上纠结,不要为了省这点钱,影响了论文的发表。解决问题是我们的目的,花点钱是必要的。六、选择合法刊物,避免非法期刊。发表医学论文不是随便找个期刊就可以的,期刊必须具有合法性,是合法期刊。找准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刊号的刊物进行发表,不要误投到非法期刊去了。
具体你可以看下这个,你自己参考参考下超声医学科研设计,基本与其他临床学科的科研设计相同。通常可分为两大类,一类为前瞻性,一类为回顾性。前者是既往初步作过或尚未作过的课题,作以预计性的研究,如研究一种新技术、新治疗方法对临床的诊断、治疗价值如何,其结果可有实际应用价值,也可得出相反的结论。而后者是将过去所做的工作给予回顾性的总结评价。目前采用前瞻性研究更具有新的实际意义。在作前瞻性的课题研究时,首先要立题,而立题一定要新颖,最好通过查新,以确定待作的这项研究,他人是否作过,如果多人已作过并已有了明确结论,自己再作则仅是重复他人的项目而无新的意义。当然,在实际工作中发现了与前人不同的结果,此时为了进一步深入研究,仍可立题,其结果可能是一项重大突破或发明。立题后,继之要对本课题作合理的设计,并且绝对要严谨。在确定了具体的科研题目后,应按以下几点去做并固定不变。研究对象:要恒定。包括病人、对照健康人(志愿者),某种动物或其他。这个栏目中,对人体最好不用“实验”两字,对动物或其他类可用“实验研究”。对所研究对象的年龄、性别、条件等应当一致且固定不变,特别在病人组与对照组间的性别、年龄要相当方可。研究方法:要新颖。检测和治疗方法切勿全部重复他人所用的内容,并且应由专人、专机完成。例如技术熟练者与新参加工作者的技术条件不相同,其检测的结果则会出现人为的差异。又如仪器性能相差过甚时,所作结论会有一定的差异,否则作出的结论均一致,其可信性则值得考虑。检测指标:要准确。选择容易观察和意义明确的客观指标。如观察胎儿脐带绕颈的时间,最好在分娩前,若距分娩时间较长,则其结果之可信性就不如分娩前。若使其科学性强,检测的指标要有旁证,如检测诊断冠脉狭窄最好有冠脉造影结果的对比。诊断腹部某脏器之恶性肿瘤则应有手术病理或针吸细胞学的证实。这些在科研设计时应安排好。研究结果:要有科学性。要按科研设计的目的研究和观察,得出结果以统计学的客观数据为结论,作为本项课题研究的结果最佳。统计方法:设立对照组:要条件相似。为使结果更具有说服力,应设对照组,通过实验组与对照组的结果对比,分辨出处理因素与非处理因素对研究结果的差距。处理因素包括对病人的检测、治疗方法、剂量等,非处理因素包括社会、环境等。非处理因素在两组均相对一致时,例如,两组间的年龄、性别均一致,检测时期亦相同,如同在某一季节内等,其得出的结果才具有较高的科学性。随机化:要客观。随机化即研究两种不同检测方法、治疗方法、用药方法等对检测或治疗结果的观察。随机化是保持实验组与对照组相对均衡的方法,即应用抓阄、抽签等方式。这并非按主观愿望挑选,而是被研究对象是从总体中随机抽取的,即每个对象都有同样的机会被抽到。样本量:要大。样本量越大,其反映客观的真实性越大。病例组与对照组样本最好各在30例以上或再多些。如常见的病例在观察药物疗效时,最好
它都全称是 Emergency Intensive Care Unit ,是急诊重症监护室的意思。
急诊重症监护室,急诊重症监护室要求365天没有一天停止工作,24小时随时上班,随时收治危重病人。
急诊重症监护室,要随时查看病房里患者的情况,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及病情变化。
扩展资料
适应症
1、各种肺内或肺外原因所致呼吸衰竭,需用无创或有创通气支持的患者。氧气指数≤250,去除循环因素仍不能得到纠正者。PaCO2≥60mmHg,COPD患者此值适当增加,且经适当处理仍不能改善者。常见:重症肺部感染,COPD急性加重期,肺栓塞及其溶栓治疗,各种周围神经肌肉病变所致呼吸衰竭,ARDS。
2、各种原因所致循环衰竭,经一般处理或简单液体复苏仍不能改善者。常见:难以纠正的急性左心衰,感染中毒性休克,急性冠脉综合高危患者,不能行PTCA和溶栓的患者,AMI溶栓治疗患者,需安装临时或永久性起搏器的患者。
3、需呼吸或循环支持的大咯血,消化道大出血患者的保守治疗。
4、重症胰腺炎患者。
5、重度颅脑损伤不能手术或脑梗塞患者,且经呼吸循环支持有可能生存者。早期脑梗塞有溶栓适应证者。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急诊重症监护室
EICU就是急诊ICU,一般负责急诊非手术重症患者的抢救,ICU一般负责整个医院的重症患者抢救。
没看懂你的题目,能否详细说明?
eicu跟icu有以下区别:
1、意思不同
icu是重症加强护理病房,eicu是急诊重症监护室。
2、用途不同
icu主要用途是重症或者昏迷患者提供最佳的护理和有针对性的监护治疗的病房,eicu是icu的分支,侧重于急诊心肺功能不全患者的治疗。
3、患者对象不同
icu主要患者对象是需要心肺复苏治疗的或者是多脏器功能衰竭的败血症,中毒性休克患者或者是脏器移植前后需要严密监护的患者,或者是严重创伤大手术前后需要严密监护的患者。
eicu主要是用于收治各种原因导致的呼吸衰竭,需要通过有创或者无创的呼吸通气支持的患者,以及各种原因导致的心脏衰竭,经过普通病房处理无法改善或者修正的患者。
扩展资料:
icu是为重症或昏迷患者提供隔离场所和设备,提供最佳护理、综合治疗、医养结合,术后早期康复、关节护理运动治疗等服务。
icu有30多年的历史,现已成为医院中危重病人的抢救中心。icu的监护水平和设备先进性,已成为衡量一个医院水平的重要标志。
随着icu病房的成立,临床对各种急危重病人抢救成功率得到极大提高,临床医生又根据急重症患者病因分类成立了各个专科icu,eicu就是各个专科icu的一个分支。
eicu是急诊重症监护室,一年365天不休息一直对患者开放,24小时随时上班,随时收治危重病人。
eicu要随时查看病房里患者的情况,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及病情变化,病人病情有变化时在第一时间进行抢救和治疗。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ICU
百度百科-EICU
急诊医学独特性教学思维论文
1研究急诊医学教学的必要性
进入21世纪以来,急诊医学科作为医院窗口科室,直接关乎现代化城市的形象以及所在医院医疗服务水平。人们对急诊的需求量逐渐放大,对急诊诊疗水平的要求愈来愈高,培养一支未来可能从事急诊医学的卫生人员队伍已是社会需要。鉴于急诊医学是多学科交叉专业,现代化进程中出现的人口老龄化问题、精神异常、创伤和中毒以及感染性疾病等复杂性问题,正日益困扰从事急诊医学医、教、研者[2],迫切要求急诊医学教学顺应形势,与时俱进。教学医院理应主动成为急诊医学常态化教学培训机制的排头兵,只有建立这样的机制,才能在所属医院形成一支平急结合、反应迅速的卫生应急队伍,并辐射带动周边地区。急诊医学是一个有确定功能定位的临床科室,有确定的生命支持、急病诊治、医患沟通、医学伦理等学科理论,有进行各种脏器功能支持和监护的急诊专科操作。执行着从病人来诊到专科治疗之间的病情判断、疾病分诊、危重抢救、病情观察、确定诊断和初步治疗等系列医疗活动。在实施教学过程中要凸显对病情判断、危重抢救和病情观察、初步治疗的中心内容。要求教学对象具备鉴别和处理各种疾病和创伤的能力,具有应对大型灾害事件的能力,还要有应对突发传染病的能力。
2对急诊医学教学独特性的思考
2.1急诊医学诊治对象独特急诊医学科作为独立学科,其诸多特点决定了教学有别于传统临床教学。独特性之一是它的整体性。现代医学的分科越来越细,但人毕竟是一个整体。不同的专科以解剖学脏器为划分基础,它们的研究对象是单一的“树木”,而急诊面对的则是“森林”。众多树种和树木聚集在一起时,就发生了超越单种树木自身规律特点以外的新规律和新特点。也即传统专科诊治疾病从脏器深入到器官、组织,再深入到到细胞乃至基因水平,急诊医学则是针对众多脏器和功能的聚集体,需要探索当多种脏器功能聚集体异常时所发生的新现象及规律。
2.2急诊医学的临床切入点独特传统专科通常以解剖学的脏器为基础,侧重病理解剖学,如肿瘤、炎症及栓塞等,治疗因而也相应是切除、引流、抗生素、血管再通。急诊医学是将人的整体活力分解为若干功能组成部分,这些功能部分既可能与解剖学脏器相关,也可能超越解剖学。因为单纯的解剖异常并不直接致命,只有功能衰竭才死人。基于对功能的研究,急诊医学拓展了一系列临床新理论,如大血管内循环的血流动力学理论、大血管内循环与微循环关联的理论、氧输送与组织氧消耗的理论等。
2.3急诊医学的诊治思维独特传统专科临床遇到患者是通常思考有无疾病,发生疾病的可能部位以及性质,至于何种性质疾病?病情严重程度是否危及生命,恰好是急诊医学思考问题的顺序。急诊医学只有采用这样的逆向思维,面对急症病人就诊时所表现出千变万化的面貌,能够迅速识别其中真正危及生命的部分,立即加以干预及抢救。
2.4急诊医学诊治过程紧迫性由于是急危重病,变化快,如能早期控制病情,可能取得较好预后。因此在实践中,急诊医学引入了“时间窗”、以及在时间窗内实行目标治疗的概念。争取在机体发挥代偿的短时间内实施对最不稳定因素的迅速纠正,实现保全生命的目标,为后续专科治疗搭建平台。
3对急诊医学教学现状的思考
3.1急诊科的教学对象目前教学医院急诊医学科教学对象主要为轮转的专科医师、受训的住院医师、各级实习医师以及进修医师。他们教育背景、既往工作或实习的环境不同,无论是基础理论还是临床技能水平均参差不齐,实习医师和部分研究生虽完成医学基础课,并经历临床见习课程,求新欲望强,动手热情高,自信心强,但缺乏理论与实践结合的训练;与之相反,全科医师和部分研究生具备一定的医学实践经验,但不规范的陋习、对所学医学知识更新的相对滞后,导致在临床工作中往往力不从心。要达到良好的均齐化效果,需设立专职带教老师,并且制定个性化培养方案也十分重要。
3.2急诊医学教学的阻力就诊患者轻重缓急不同,临床表现各异,诊断鉴别诊断困难,有时甚至需要先行抢救,再酌情设法明确诊断,所谓先“射击”,后“瞄准”。不仅要求带教老师学科相关理论基础好,而且临床诊治及综合判断能力强。
3.3急诊医学的教学及人文关怀急诊患者大多由于罹患病症的痛苦而表现出恐惧、紧张、焦虑甚至精神明显异常,陪同的'亲友也会有不同程度的急躁甚至言行失控,对待这样的特殊教学氛围,如何既做好教学,又充分将人文关怀不着痕迹地渗透至教学当中,是培养合格的从业人员重要环节。将重视急诊医学人文素质教育的理念渗透到教学之中尤为重要[4]。
3.4急诊科的床边教学利用教学医院病源丰富,病种复杂的教学优势,让学员调动自己的眼、耳、手、鼻,通过视、触、闻亲身感受有意义的临床表现,获得书本以外的亲历经验。教师教学过程重视床边教学,不只是引导学员看,还要引导他们亲自操作,言传身教。
3.5急诊科的“反馈”教学由于经急诊医学科初步鉴诊和稳定性处理,不少患者随即被收入专科予进一步目标性诊治,如何印证初步诊断及处理的正确性,同时加强教学效果,需要引导学员到所收治的专科随访病人,不断勘误,加深印象。3.6模型以及计算机作为教学工具急救技能培训是急诊医学教学的重轴戏。理论及技能教学相结合,二者不可偏废,但急诊医学临床教学中的难题日益突显:一是急救技能多为救命技术,无法在患者身体上实施的;二是由于急诊医学临床教学病例一般多为急危重症患者,在临床中没有时间和机会应用于教学;三是急诊病人具有特殊性,在最短时间内需要进行抢救生命的处理。近年来我院逐步使用了急诊医学临床技能模拟训练装置,如模拟气道管理技术训练、急救技术训练、创伤学技能训练、血管穿刺技术训练等功能单位。更好地对各层次学员进行相关训练,尤其夯实对抢救生命的心肺复苏技能及相关技能的教学。
4教学医院急诊医学教学实践
4.1指导思想和基本思路教学急诊医学跨学科的专业特点,决定了需要及时准确并有较强的综合能力专业要求则将更为突出。提倡向学生灌输换一个视角;换一种思维,具体体现为:诊疗活动围绕急危重症,以临床表现为切入点,以病理生理为主线,以胸痛这一急诊常见症状为例,冠心病、肺栓塞、胃食管反流病、肋骨骨折和惊恐发作都可能造成胸痛,却分属心脏内科、呼吸内科、消化内科、胸外科和心理医学五个专科,如不引导教学对象从病史,尤其是症状和体征着手,则不但浪费医疗资源,增加患者负担,更可能延误病情,造成严重后果。面对急症患者,常要求采用独特的反向思维,即该患者目前有提示危及生命的变化吗?可能的病因有哪些?可能的病灶等等。概括起来即是快速鉴别诊断,快速评估伤(病)情,快速干预,快速支持,为后续治疗成功赢得时机。
4.2强化技能操作讲解及实地练习对急诊医学临床技能培训的目的在于强化他们的诊疗技术和操作的规范性,熟练程度和应变能力。做到理论及技能教学相结合,两者不可偏废,我们主要应用三种临床技能培训模式:一是由临床经验丰富的副主任医师职称以上的人员,担任专项操作的指导教师,进行集中培训,主要教学对象为完成阶段培训医师以及轮转住院医师;二是跟随教学秘书及科室住院总医师,随时得到一对一的操作指导,主要针对实习医师;三是依据培训大纲要求,培训或轮转医师对自己所管辖的患者、手术、技术操作的数量做好相应记录和登记,最后交医院教学主管部门进行量化审核。这三种模式使不同层次医师均能得到最直观、最简便、最快速的技能培养。
4.3建全教学保障与考量体系我们通过一系列的考试、考核来度量教学对象的临床理论和技能,针对不同层次的对象,采取有区分的考量方式,对于我院对无执业医师资格的医师用标准化多站式考试,对有资证的医师则直接在临床诊疗过程中考试。建立健全保障体系是急诊医学教学和培训能否顺利进行的关键[5],为此近年来医院制定了一系列以培养住院医师临床能力为核心的制度,如:《住院医师“三基”培训及考核方法》、《住院医师轮转培养方案》、《住院医师晋升、任聘有关规定》等,力求以制度确保急诊医学专科培训、教学工作保质保量的可持续发展。
5结语
急诊医学教学应以急性危重症诊治为核心,以区别于传统专科的理论、思维和实践构成并与各专科形成互补。我们将继续研究和探索急诊医学教学的独特性,为造就一批专业素质好、技能强,人文素质高的急诊医学人才作出一份贡献。
急诊医生应该是全科医生了,就是内科,外科,妇科,儿科,综合各科的临床和理论知识,都能够应付自如。既要有专科理论和临床实践经验,又要有综合判断和应急技术,所以,每个医院的急诊科医生都是非常全面的尖子能手,有多年的临床经验,值得领导信放心和病人信任的医生。
电视剧急诊科医生正在热播,剧中的吴仲凯和党珍发现海洋的论文有问题,这个论文很有可能是抄袭的,但是海洋表现的非常的无辜,那么海洋的论文是抄袭的吗?海洋的论文是不是抄袭的?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急诊科医生海洋的论文是抄袭的吗
剧中秦宇宁出院;却看见江晓琪和何建一开车一起上班,秦宇宗对与江晓琪和好这件事有些不抱希望了。党珍妮找了一些论文抄袭的后果给海洋看,海洋觉得党珍妮不理解他。
然后赵蕾碰到吴仲凯,催他调海洋去普外,吴仲凯因为发现海洋的论文有问题,选择暂时不调人。
急诊科医生海洋的论文是不是抄袭的
所以说海洋的论文应该是抄袭别人的,但是他自己并不觉得那是什么问题。
1、 急诊护理对心肺复苏后患者心理状态血气指标及预后康复质量的影响研究2、 急诊创伤团队的护理时效分析3、 同伴支持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自我护理的应用研究4、 急诊分诊安全管理模式在急诊护理中的应用研究5、 急诊护理路径在急性心肌梗死抢救过程中的应用效果及护理干预评价6、 全程优化急诊护理在急性脑梗死中的抢救效果分析7、 基于循证构建急诊护理质量敏感性指标8、 急诊护理快速通道对急性脑卒中救治时间及治疗效果的影响9、 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对急诊胸痛患者抢救效果的影响10、 风险管理标准在急诊护理管理中的应用(论文题目来源:学术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