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职称论文知识库

首页 职称论文知识库 问题

大众日报发表的论文

发布时间:

大众日报发表的论文

1、政党政治与政党制度论 《政治学研究》 2000.4 独立2、中国共产党执政规律探讨 《政治学研究》 2003.1 独立3、也谈马恩“跨越”设想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研究》 1998.1 首位4、苏共党建模式历史考 《马克思主义研究》1999.3 独立5、中国共产党监督的主要经验和基本规律 《马克思主义研究》 2000.5 独立6、党的先进性及其时代性 《马克思主义研究》 2002.2 独立7、历史”跨越”与反倾向问题 《社会科学》 1997.9 首位8、论党的监督问题 《社会科学》 2000.1 独立9、工人阶级政党文明问题探讨 《社会科学》 2004.1 独立,《新华文摘》全文转载。10、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新境界的基本规律 《社会主义研究》 2002.5独立11、工人阶级执政党运行机制问题探讨 《国际政治研究》 1997.3 独立12、俄罗斯:坚冰尚未打破 道路有待开通 《当代世界》 1999.1 独立13、关于邓小平理论研究的几个问题 《齐鲁学刊》 1998.1 独立14、社会主义条件下解放生产力的思考 《文史哲》 1992.6 首位15、论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对亚太新秩序的影响 《文史哲》 1998.6 独立16、关于党务管理学科建设的几个问题 《山东大学学报》 1991.4 独立17、浅析美国霸权地位的变迁 《山东大学学报》 1992.4 首位18、机构改革中党政关系的再思考 《山东大学学报》 1993.4 独立19、我国与其它国家政党制度之比较 《山东大学学报》 1994.4 独立20、邓小平的教育思想与教育改革 《山东大学学报》 1998.4 独立21、论苏共党内监督制约的历史经验 《山东大学学报》 2000.6 独立22、论增强党的阶级基础与扩大党的群众基础 《山东大学学报》 2001.5 独立23、中国社会主义理论的新突破 《当代世界社会主义问题》1993. 独立24、怎样真正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笔谈) 《当代世界社会主义问题》,1997.4 独立25、时代挑战与社会主义 《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 1999.1 独立26、关于中俄关系的现实思考 《 1998.8莫斯科国际学术会议文集》 独立27、关于中俄睦邻友好合作关系的几点思考 《国际学术动态》 2004.2 独立28、浅论邓小平的社会发展观 《新疆大学学报》 1998.4 独立29、应把党务管理作为一门学科来建设 《党建研究》 1994.4 次位30、社会主义与理论创新 《发展论坛》 1995.6 次位31、由苏共遭遇思考工人阶级政党的民主集中制 《发展论坛》 1997.9 独立32、执政党历史经验的深刻总结(笔谈) 《理论学习》 2000.3 独立33、对‘败’与‘不败’的几点思考 《岭南学刊》 2001.1 独立34、中国共产党监督的历史经验与现实思考 《领导之友》 2001.2 独立35、中俄关系的过去现在与未来(俄)《今日亚非》2002.1,俄罗斯科学院东方学所 独立36、世纪之初的中俄关系及其发展 (俄)《远东研究论坛》 2002.6,俄罗斯科学院远东所 独立37、政党文明与共产党执政 《理论学刊》 2002.3 独立38、对共产党执政能力的几点思考(答记者问)《大众日报》2002年12月18日39、我们是怎样认识社会主义的 (俄)《自由思想》 2003 独立

《声训运用举隅》(《文史哲》 1986 年第 1 期)《词类活用琐议》(《乌鲁木齐教育学院学报》 1988 年第 2 期)《古代汉语虚词里的音近用同现象》(《淄博师专学报》 1988 年第 3 期)《“浑”之语转蠡测》(《山东大学学报》 1989 年第 1 期)《古车名原》(收入中国矿大出版社 1989 年《汉语论文集》)《杨树达语源学思想及其研究方法》(《文史哲》 1991 年第 1 期)《沈兼士 〈右文说在训诂学上之沿革及推阐〉 》(齐鲁书社 1991 年《语言学要籍解题》)《杨树达〈积微居小学金石论丛〉》(同上)《杨树达〈积微居小学述林〉》(同上字)《张揖评传》(收入山东教育出版社 1992 年《中国语言学家评传》)《声训原理初探》(《山东大学学报》 1992 年第 1 期)《读贾谊 〈新书〉札记 》(《古籍整理研究丛刊》 1992 年 4 期)《谈谈古代汉语的词类活用》(《云南教育学院学报》 1992 年第 4 期)《 〈韩诗外传今译〉正误 》(《山东大学学报》 1994 年第 3 期)《孙坚奋书画集序》(山东大学出版社《孙坚奋书画集》 1994 年)《“授鱼”与“教渔”》(《中国教育报》 1996 年 11 月 3 日)《也说“怕译书名”》(《中华读书报》 1998 年 4 月 22 日)《漫谈古籍书名的翻译》(《语文教学与研究》 1998 年第 2 期)《关于〈六家诗名物疏〉》(《山东大学学报》 1998 年第 4 期)《源于商周,高于商周》(《大众日报》 1999 年 4 月 15 日)《“小”义同源词类纂》(《人文述林》 1999 年第 2 辑)《得失未知出心裁》(《山东大学学报》 1999 年增辑)《独上高楼》(《中国书法》 1999 年第 8 期 )《历代书论精华选》(《大众日报》 1999 年 9 月 23 日)《试说“方”的词义系统和词族系统》(《文史哲》, 1999 年第 6 期)《独好修以为恒》(《中国艺术报·东方艺苑》 2000 年 4 月 7 日)《遗憾太多难珍藏》(《中国艺术报·东方艺苑》 2000 年 8 月 11 日)《养根而俟实,加膏以希光》(《大众日报》 2000 年 1 月 22 日)《高标独立,古籀重辉》(收入《山东省书法理论讨论会论文集》,黄河出版社 2000 年,《书法导报》 2002 年 3 月 6 日 、 3 月 20 日 转载)《书学理论工作者的综合文化修养》(《书法》 2001 年第 5 期)《 蒋维崧 教授耄耋之年受大任》(《大众日报》 2001 年 10 月 18 日)《曾子的伦理思想》(《曾子及其里籍》,中华书局 2001 年 9 月)《 < 以学驭书 > 的对话》(《书法报》 2002 年 2 月 18 日)《异域同芳是书法》(《书法导报》 2002 年 11 月 13 日)《应该重视书法文化教育》(第三届汉字书法教育国际会议论文,《书法之友》 2002 年第 8 期转载)《针对成人教育特点,改革训诂学教学》(《中国成人教育》 2002 年第 6 期)《喜读〈訄书详注〉》(《南京师大文学院学报》 2002 年第 3 期)《应该加强本土文化的意识》(《书法导报》 2002 年 11 月 27 日) 《应该加强保护文化资源的意识》(《书法导报》 2002 年 12 月 4 日)《借来“清”字说峻翁》(《光明日报》 2002 年 12 月 5 日)《启功先生赞成书法写汉字》(《汉字文化》 2003 年第 1 期)《对〈“铭”字文化溯源〉的补充意见》(《汉字文化》 2003 年第 2 期)《蒋维崧谈书法创作》(《书法报》 2003 年 2 月 10 日)《以学驭书一硕儒》(《山东书法百家》,学苑出版社 2003 年 5 月)《〈诗疑辨证〉提要》(《诗经要籍提要》,学苑出版社 2003 年)《〈诗说〉提要》(同上)《〈九经古义·毛诗〉提要》(同上)《〈白鹭洲主客说诗〉提要》(同上)《〈诗传诗说驳议〉提要》(同上)《〈毛诗写官记〉提要》(同上)《〈六家诗名物疏〉提要》(同上)《启功·蒋维崧·书法人才与学科建设》(《启功先生书法学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文物出版社 2003 年)。《山东书法界同仁追念邹振亚》(《中国书法》 2003 年第 8 期收录 )《全国第六届书学讨论会论文评选评委笔谈》(《中国书法》, 2004 年第 3 期收录)《读鉴斋》(收入《甲申小集》,华夏翰林出版社 2004 年)《人格道德的修养》 ( 《齐鲁晚报》 2005 年 7 月 31 日)《学为人师 行为世范 --- 追忆启功先生之一》 ( 《山东大学报》 05 年 7 月 26 日 ,25 期)《通过大字报认识的老师》, ( 《山东大学报》 2005 年 8 月 16 日 ,27 期)《贵为帝胄 贫为草民》, ( 《山东大学报》 2005 年 8 月 23 日 ,28 期)《幽默人生 幽默艺术》,(《山东大学报》 2005 年 8 月 31 日 ,29 期)《形义密合的汉字》,(《山东大学报》 2005 年 9 月 6 日 ,30 期)《仁慈为怀 广施博爱》,(《山东大学报》 2005 年 9 月 13 日 ,31 期)《借形标音的汉字》,(《山东大学报》 2005 年 9 月 27 日 ,33 期)《书法表现的汉字》,(《山东大学报》 2005 年 11 月 15 日 ,39 期)《挽启功先生联 2 则》,(《中国书法》 2005 年 8 期)《蒋维崧书法集出版说明及后记》,(《蒋维崧书法集》,中华书局, 2005 年 10 月)《学垂典范 艺壮国光》,(《书法导报》 2005 年 11 月 23 日)《与书家商讨错别字问题》(《 2005 北京国际书法双年展书法论文集》,北京出版社 2005 年)《书法学科建设需要多种学科支持》(中国书法学科建设与发展国际论坛论文,文物出版社, 2005 年 12 月,独立)

百家姓表赵 钱 孙 李 周 吴 郑 王 冯 陈 褚 卫 蒋 沈 韩 杨 朱 秦 尤 许 何 吕 施 张 孔 曹 严 华 金 魏 陶 姜 戚 谢 邹 喻 柏 水 窦 章 云 苏 潘 葛 奚 范 彭 郎 鲁 韦 昌 马 苗 凤 花 方 俞 任 袁 柳 酆 鲍 史 唐 费 廉 岑 薛 雷 贺 倪 汤 滕 殷 罗 毕 郝 邬 安 常 乐 于 时 傅 皮 卞 齐 康 伍 余 元 卜 顾 孟 平 黄 和 穆 萧 尹 姚 邵 湛 汪 祁 毛 禹 狄 米 贝 明 臧 计 伏 成 戴 谈 宋 茅 庞 熊 纪 舒 屈 项 祝 董 梁 杜 阮 蓝 闵 席 季 麻 强 贾 路 娄 危 江 童 颜 郭 梅 盛 林 刁 钟 徐 邱 骆 高 夏 蔡 田 樊 胡 凌 霍 虞 万 支 柯 昝 管 卢 莫 柯 房 裘 缪 干 解 应 宗 丁 宣 贲 邓 郁 单 杭 洪 包 诸 左 石 崔 吉 钮 龚 程 嵇 邢 滑 裴 陆 荣 翁 荀 羊 于 惠 甄 曲 家 封 芮 羿 储 靳 汲 邴 糜 松 秋 仲 伊 宫 井 段 富 巫 乌 焦 巴 弓 牧 隗 山 谷 车 侯 宓 蓬 全 郗 班 仰 宁 仇 栾 暴 甘 钭 历 戎 祖 武 符 刘 景 詹 束 龙 叶 幸 司 韶 郜 黎 蓟 溥 印 宿 白 怀 蒲 邰 从 鄂 索 咸 籍 赖 卓 蔺 屠 蒙 池 乔 阳 郁 胥 能 苍 双 闻 莘 党 翟 谭 贡 劳 逄 姬 申 扶 堵 冉 宰 郦 雍 却 璩 桑 桂 濮 牛 寿 通 边 扈 燕 冀 浦 尚 农 温 别 庄 晏 柴 瞿 阎 充 慕 连 茹 习 宦 艾 鱼 容 向 古 易 慎 戈 廖 庾 终 暨 居 衡 步 桓 公 少数民族有姓宇的

在报刊和会议发表论文60余篇,2002年以来发表论文30余篇,主要论文有:(1)冯华、薛鹏:《中国高速铁路的综合效益和支持政策探析》,《广东社会科学》(CSSCI期刊)2011年第3期,P12—P19(2)冯华、孙蔚然:《服务业发展评价指标体系与中国各省区发展水平研究》,《东岳论丛》(CSSCI期刊)2010年第12期,P5—P9(3)冯华、黄凌鹤:《发挥铁路现代化作用 实现高速铁路综合效益最大化》,《中国铁路》(中文核心期刊)2010年第10期,P4—P7,国研网转载,(4)冯华、孙燕:《家族企业的人力资源配置与生命周期》,《改革》(CSSCI期刊)2009年第6期,P135—P141;被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复印报刊资料F31《企业管理研究》2009年第9期全文转载(5)冯华、司光禄:《基于演化视角的中国服务业发展分析》,《国家行政学院学报》(CSSCI期刊)2009年第4期,P57—P61(6)冯华、司光禄:《商品属性视角下的现代服务业发展》,《中国工业经济》(CSSCI期刊)2007年第11期,P31—P38(7)冯华:《可持续发展理论在中国的思想渊源考察》,《复旦学报》(CSSCI期刊)2002年第4期,P50—P55,《光明日报》2002年10月12日,《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02年第6期,人大复印资料《理论经济学》2003年第2期转载(8)冯华、司光禄:《新经济条件下现代服务业的发展趋势与政策建议》,《宏观经济研究》(CSSCI期刊),2008年第5期,P37—P42(9)冯华:《新经济背景下现代服务业的兴起、演化和发展》,《天津社会科学》(CSSCI期刊)2008年第4期P84—P87(10)冯华、司光禄:《商品贸易集中度与竞争力的实证分析》,《国家行政学院学报》(CSSCI期刊)2007年第2期,P25—P28(11)冯华、宋振湖:《中国工业循环经济发展评价研究》,《国家行政学院学报》(CSSCI期刊)2008年第3期,P43—P46(12)冯华、宋振湖:《山东省农业循环经济发展评价》,《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CSSCI期刊)2008年第4期,P94—P98(13)冯华:《中国传统文化为什么没有孕育出现代化》,《世界经济文汇》(CSSCI期刊)2003年第6期,P81—P88(14)冯华、雷娟:《从比较优势到竞争优势:中国外贸新视点》,《财经科学》(CSSCI期刊)2006年第5期,P120—P124(15)任少飞、冯华:《中国经济增长与煤炭消费结构的关系》,《财经科学》(CSSCI期刊)2006年第12期,P108—P114,人大复印资料《产业经济》 2007第02期 和人大复印资料《国民经济学》 2007年第3期转载(16)冯华、张贝旎:《人民币汇率自由化的实现条件和过程分析》,《中央财经大学学报》(CSSCI期刊)2006年第11期,P27—P31(17)冯华:《司马迁的市场经济思想及其现代意义》,《齐鲁学刊》(CSSCI期刊)2003年第1期,P102—P104(18)冯华、任少飞:《有效政府与有效市场:改革历程中的政企关系回顾与前瞻》,《山东社会科学》(CSSCI期刊)2007年第7期,P85—P89(19)张淑梅、冯华:《电子商务对企业组织结构的影响和管理方式创新》,《山东经济》2004年第4期,P71—P74(20)冯华、张淑梅:《中小企业发展电子商务的战略和策略》,《山东师范大学学报》(当年的CSSCI期刊)2004年第2期,P27—P30(21)叶世昌、冯华:《论荀子的以欲望论为基础的经济思想》,《河南师范大学学报》(CSSCI期刊)2004年第2期,P29—P32,《高等学校文科学报文摘》2004年第4期和人大复印资料《理论经济学》2004年第7期转载(22)冯华、张淑梅:《西方失业理论的回顾与我国就业政策反思》,《学术论坛》(CSSCI期刊)2002年第6期,P38—P41(23)冯华、王仪祥:《从企业理论分析企业家的激励和约束机制》,《山东财政学院学报》2005年第4期,P26—P31(24)张虎、冯华、王志勇:《智力资本与人力资本、无形资产的比较研究》,《现代管理科学》2006年第11期,P84—P85(25)冯华、叶世昌:《论齐文化中的可持续发展思想》,入选第五届齐文化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齐国治国思想论集》,P1—P6,山东文艺出版社2002年8月版(26)冯华:《以制度创新推动农业产业化》,《大众日报》2002年10月27日第二版《论丛》栏目特约专家署名理论文章,半版(27)冯华、张淑梅等:《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青岛市黄岛区)服务业发展十一五规划》,《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汇编》,P128—P149,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7年5月出版著作和教材(1)冯华、张淑梅著:《鲁商文化与中国传统经济思想》,山东人民出版社,2010年6月(2)冯华主编:《西方经济学》(21世纪高等院校公共课精品教材),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9年8月(3)冯华著:《怎样实现可持续发展——中国可持续发展思想和实现机制研究》,中国文史出版社,2005年6月

大众日报发表论文

1973年9月入学,就读肥城市桃园镇中心小学。1979年9月,升入肥城市第三中学。1982年9月,考入肥城师范。在校期间勤奋读书,创作了大量作品。发表《滴水穿石》、《乐乐乐的故事》、《河边垂柳》、《教鞭》、《望子成龙小议》、《苗苗树苗一样高》等一批诗歌散文言论小说。1985年7月,任泰安日报社经济部编辑。期间,撰写的新闻荣获“全国煤炭好新闻一等奖”。1986年3月,任泰安日报采通部记者。期间,因为在中央、省级报刊、广播发表作品多,多次获得《大众日报》、山东人民广播电台、泰安市委、泰安市人民政府、泰安市委宣传部的表彰奖励。有多篇作品获得全国、省市新闻奖。1987年9月,任泰安日报要闻部要闻编辑。期间,多次获得《大众日报》、山东人民广播电台、《支部生活》杂志、泰安市委、泰安市人民政府、泰安市委宣传部的表彰奖励。有多篇作品获得全国、省市新闻奖。1990年3月,任泰安日报工商部经济编辑。期间,多次获得泰安市委、泰安市人民政府、泰安市委宣传部的表彰奖励;有多篇作品获得全国、省市新闻奖。1991年7月,先后任泰安日报总编室责任编辑、副主任。期间,发表论文多篇,部分获得论文奖。获得泰安市拔尖人才,获泰安市委、市政府“泰安市跨世纪青年科技干部”等。2004年6月,泰安日报泰山晨刊出版部主任。期间,获得“山东十大自学标兵”等。2006年12月,泰安日报文体部主任。期间,先后获得“2008强国博客年度十大官员博客圈子”、人民网“全国十大优秀圈主”。2012年4月,泰安日报编委、总编助理。2013年7月,泰安日报社社委、泰安日报编委、总编助理。2013年10月,泰安日报社社委、泰安日报副总编。

陈楚生是广东人,是快乐男生第1名,28岁

陈楚:山东荣成人。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山东军区分区政治部副主任、《大众日报》总编辑、辽东日报社社长,东北日报社副社长、长江日报社社长。建国后,历任中共中央中南局宣传部副部长,外交部苏联东欧司司长,驻苏联大使馆公使衔参赞,国际关系研究所副所长,外交西亚北非司、新闻司司长,常驻联合国代表,国务院副秘书长,中央外事工作领导小组秘书长。B陈楚 生于1979年,杭州人,从3岁起开始漂泊之旅,至今仍未安定,每天早晨醒来的第一件事是想一下现在在哪座城市。从电子厂流水线上的工人到今天的IT精英,年轻的他和年轻的中国IT业一起成长。而天极网经理的正式身份之外,他还拥有另一个时髦的名号———城市探险者,酷爱探询这个城市中被废弃的“凶宅”和各种地下通道。爱好喝酒、探险、上网“胡喷”,个人网站 C陈楚陈楚名治安,号借光斋主、梦寻斋主。1947年出生于四川唐昌。陈楚现为世界艺术家联合会理事、美中企业家艺术家委员会理事、台湾国际文人画家总会执行理事、中国当代书法家连谊会副会长、中国碧海书画院副院长、中国空军蓝天书画院首届院士、四川省益州书画院常务副院长、都江堰是书法家美术家协会副秘书长都江堰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理事、中国雪山印社社长、中国书法家协会四川分会会员、中国民主建国会会员。 陈楚所谓“陈楚”,即今河南省东部周口市所辖区域。这里位于中原腹地,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陈楚地区的行政、文化中心过去一直在淮阳。淮阳上古为太昊伏羲之墟,西周为陈国,战国末期楚国徙都于此,史称“陈楚”。陈楚地区处在上古华夏、东夷、苗蛮等多种文化交流的中心地带,在文化史上的地位十分重要,对中华主体文化的形成和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所谓“陈楚文化”,概指产生发展于陈楚地区的一种地域性文化,是有史以来生活在陈楚地区的人们所共同创造的一切文化的总称。 陈楚文化研究是以大量周口文献(文书)、文化遗存、民俗传说为依据,以周口历史文化为主要研究对象,并进而认识中国历史文化的综合性研究。 陈楚文化的研究大致有以下方向: 1、民族始祖文化。 2、姓氏文化。 3、易文化。 4、老子及道家、道教文化。 5、陈地历史名人、家族文化。 6、陈楚文化资源开发利用。 二、陈楚文化研究的重要性 国内地域文化研究,均追溯至春秋、战国,比如邯郸赵文化研究、江苏吴文化研究、陕西秦文化研究、山东齐鲁文化研究等,那个时期形成的丰盛文物制度,为当今地域文化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陈楚文化与上述地域文化相并列,并具有自己独特的文化品质。 学界坦言:二十一世纪的中国是文化的中国。在信息日趋发展的今天,实现地方崛起,文化研究先行是睿智的抉择。因此,国内各地方纷纷推出自己的地域文化,此前提到的以外,与我们毗邻的阜阳轰轰烈烈地提出淮河文化这一概念,已在学界引起很大反响。拥有如此丰富文化资源的我们,成立专门学术机构研究陈楚文化,具有时代紧迫感。 以周口师范学院为依托,团结周口乃至河南省内外学术力量,成立陈楚文化研究所,着力研究和开发陈楚文化,打造文化名牌,加强不同文化区域间的交流与对话,宣传和扩大周口市的文化影响,为实现中原文化整体突围,具有重要意义。 三、成立陈楚文化研究所的可行性 周口师院开展陈楚文化研究已有10年历史。1995年起《周口师专学报》开设“陈楚文化研究”专栏,提出了“陈楚文化”的概念;十年来,周口师院逐渐形成了颇具实力和影响的陈楚文化研究团体,相继承担完成了相关省部级研究课题2项、厅级课题4项;出版专著《陈楚文化》(邹文生、王剑等著,辽宁教育出版社1997年版)、《万姓同根》(王剑著,中华书局2004年版)、《王新桢诗文校注》(王开文著,河南大学出版社)等3部;发表论文40余篇。培养了一批在陈楚文化研究方面有一定建树的学者。 由于近年来周口市委、市政府对地方文化建设的重视,尤其是规模空前的姓氏文化节和老子文化国际研讨会的举办,使得周口区域内文化研究的热潮方兴未艾,各县市相继成立民间研究会,产生了一大批研究成果。 以周口师院为依托,成立陈楚文化研究所,团结周口乃至省内外研究力量,研究开发陈楚文化,是十分必要的,也是切实可行的。 四、陈楚文化研究所成立宗旨 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为指导,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自觉遵守宪法、法律、法规和国家政策,遵守社会道德风尚,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坚持为社会主义服务、为人民服务的方向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紧紧围绕陈楚文化,团结和组织省内外热心于此的学术团体和专家学者,深入开展全方位、多层次研究,宣传陈楚文化研究成果,开发、利用陈楚文化资源,配合“中国古代文明探源工程”,理清古代文化的传承脉络,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民族大家庭的凝聚力,扩大国际文化交流与合作,为我国改革开放、经济建设和社会文明进步,特别是为实施中原崛起的战略服务。 五、陈楚文化研究所作为实体的业务范围 1、积极从事陈楚文化研究,为开发陈楚文化资源和探索中华古文明渊源提供科学的论证。 2、国内外广泛收集有关陈楚文化的神话传说、民间故事、文物考古资料和书刊音像作品等,为研究工作积累和提供资料。 3、举办“陈楚文化论坛”或“陈楚文化研讨会”,吸引热心于此的专家、学者探讨、争鸣与深入研究,不断扩大研究成果。 4、举办和开展有关活动,加强同国内外有关学术团体、专家学者、文学艺术工作者和一切热心人士的联络与合作,进行学术研究与创作的交流,传播陈楚文化的研究成果。

大众日报论文发表

《声训运用举隅》(《文史哲》 1986 年第 1 期)《词类活用琐议》(《乌鲁木齐教育学院学报》 1988 年第 2 期)《古代汉语虚词里的音近用同现象》(《淄博师专学报》 1988 年第 3 期)《“浑”之语转蠡测》(《山东大学学报》 1989 年第 1 期)《古车名原》(收入中国矿大出版社 1989 年《汉语论文集》)《杨树达语源学思想及其研究方法》(《文史哲》 1991 年第 1 期)《沈兼士 〈右文说在训诂学上之沿革及推阐〉 》(齐鲁书社 1991 年《语言学要籍解题》)《杨树达〈积微居小学金石论丛〉》(同上)《杨树达〈积微居小学述林〉》(同上字)《张揖评传》(收入山东教育出版社 1992 年《中国语言学家评传》)《声训原理初探》(《山东大学学报》 1992 年第 1 期)《读贾谊 〈新书〉札记 》(《古籍整理研究丛刊》 1992 年 4 期)《谈谈古代汉语的词类活用》(《云南教育学院学报》 1992 年第 4 期)《 〈韩诗外传今译〉正误 》(《山东大学学报》 1994 年第 3 期)《孙坚奋书画集序》(山东大学出版社《孙坚奋书画集》 1994 年)《“授鱼”与“教渔”》(《中国教育报》 1996 年 11 月 3 日)《也说“怕译书名”》(《中华读书报》 1998 年 4 月 22 日)《漫谈古籍书名的翻译》(《语文教学与研究》 1998 年第 2 期)《关于〈六家诗名物疏〉》(《山东大学学报》 1998 年第 4 期)《源于商周,高于商周》(《大众日报》 1999 年 4 月 15 日)《“小”义同源词类纂》(《人文述林》 1999 年第 2 辑)《得失未知出心裁》(《山东大学学报》 1999 年增辑)《独上高楼》(《中国书法》 1999 年第 8 期 )《历代书论精华选》(《大众日报》 1999 年 9 月 23 日)《试说“方”的词义系统和词族系统》(《文史哲》, 1999 年第 6 期)《独好修以为恒》(《中国艺术报·东方艺苑》 2000 年 4 月 7 日)《遗憾太多难珍藏》(《中国艺术报·东方艺苑》 2000 年 8 月 11 日)《养根而俟实,加膏以希光》(《大众日报》 2000 年 1 月 22 日)《高标独立,古籀重辉》(收入《山东省书法理论讨论会论文集》,黄河出版社 2000 年,《书法导报》 2002 年 3 月 6 日 、 3 月 20 日 转载)《书学理论工作者的综合文化修养》(《书法》 2001 年第 5 期)《 蒋维崧 教授耄耋之年受大任》(《大众日报》 2001 年 10 月 18 日)《曾子的伦理思想》(《曾子及其里籍》,中华书局 2001 年 9 月)《 < 以学驭书 > 的对话》(《书法报》 2002 年 2 月 18 日)《异域同芳是书法》(《书法导报》 2002 年 11 月 13 日)《应该重视书法文化教育》(第三届汉字书法教育国际会议论文,《书法之友》 2002 年第 8 期转载)《针对成人教育特点,改革训诂学教学》(《中国成人教育》 2002 年第 6 期)《喜读〈訄书详注〉》(《南京师大文学院学报》 2002 年第 3 期)《应该加强本土文化的意识》(《书法导报》 2002 年 11 月 27 日) 《应该加强保护文化资源的意识》(《书法导报》 2002 年 12 月 4 日)《借来“清”字说峻翁》(《光明日报》 2002 年 12 月 5 日)《启功先生赞成书法写汉字》(《汉字文化》 2003 年第 1 期)《对〈“铭”字文化溯源〉的补充意见》(《汉字文化》 2003 年第 2 期)《蒋维崧谈书法创作》(《书法报》 2003 年 2 月 10 日)《以学驭书一硕儒》(《山东书法百家》,学苑出版社 2003 年 5 月)《〈诗疑辨证〉提要》(《诗经要籍提要》,学苑出版社 2003 年)《〈诗说〉提要》(同上)《〈九经古义·毛诗〉提要》(同上)《〈白鹭洲主客说诗〉提要》(同上)《〈诗传诗说驳议〉提要》(同上)《〈毛诗写官记〉提要》(同上)《〈六家诗名物疏〉提要》(同上)《启功·蒋维崧·书法人才与学科建设》(《启功先生书法学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文物出版社 2003 年)。《山东书法界同仁追念邹振亚》(《中国书法》 2003 年第 8 期收录 )《全国第六届书学讨论会论文评选评委笔谈》(《中国书法》, 2004 年第 3 期收录)《读鉴斋》(收入《甲申小集》,华夏翰林出版社 2004 年)《人格道德的修养》 ( 《齐鲁晚报》 2005 年 7 月 31 日)《学为人师 行为世范 --- 追忆启功先生之一》 ( 《山东大学报》 05 年 7 月 26 日 ,25 期)《通过大字报认识的老师》, ( 《山东大学报》 2005 年 8 月 16 日 ,27 期)《贵为帝胄 贫为草民》, ( 《山东大学报》 2005 年 8 月 23 日 ,28 期)《幽默人生 幽默艺术》,(《山东大学报》 2005 年 8 月 31 日 ,29 期)《形义密合的汉字》,(《山东大学报》 2005 年 9 月 6 日 ,30 期)《仁慈为怀 广施博爱》,(《山东大学报》 2005 年 9 月 13 日 ,31 期)《借形标音的汉字》,(《山东大学报》 2005 年 9 月 27 日 ,33 期)《书法表现的汉字》,(《山东大学报》 2005 年 11 月 15 日 ,39 期)《挽启功先生联 2 则》,(《中国书法》 2005 年 8 期)《蒋维崧书法集出版说明及后记》,(《蒋维崧书法集》,中华书局, 2005 年 10 月)《学垂典范 艺壮国光》,(《书法导报》 2005 年 11 月 23 日)《与书家商讨错别字问题》(《 2005 北京国际书法双年展书法论文集》,北京出版社 2005 年)《书法学科建设需要多种学科支持》(中国书法学科建设与发展国际论坛论文,文物出版社, 2005 年 12 月,独立)

王加斌 沂源县实验小学校长,1960年1月生,本科学历,中共党员,小学高级教师,沂源县三岔乡人,1980年至今在沂源县实验小学任教,先后任教导副主任、办公室主任、教导主任、校长。 他多次承担县市级公开课或观摩课,多次获省、市论文评选一等奖,先后有十几篇论文发表在《山东教育》以及全国级的刊物上。1997年主持编写了《山东省小学道德教育丛书·社会生活卷》和《我最敬佩的人》。由于工作出色,先后被评为市、县优秀教师和市、县优秀校长,并在山东经济腾飞“青春立功”活动中荣立二等功。《大众日报》、《山东教育报》、《淄博日报》等新闻媒体报道了他的事迹。 他把现代管理理论应用于学校管理之中,积极进行内部管理体制改革,实行民主管理,建立健全各种规章制度,实行岗位目标责任制。其办学经验曾在全国、省、市、县经验交流会和有关会议上作过介绍。他大胆改革考试方法,增加对学生行为习惯、技能能力的抽测。实行等级加鼓励性评语的方法,全面、综合评价学生。改革教师工作的评估方法,将各项工作以及师德修养等全部纳入考核之中。 他坚持德育首位,狠抓养成教育,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和建立学校、家庭、社会相结合大教育的网络,提高德育实效。少先队先后获全国红领巾助残先进集体、全国红领巾小建设优秀奖、全国红旗大队和全国读报队长知识先进单位等称号。 他锐意教学改革,积极进行教学实验。有五项被列为全国、省、市教改实验项目。“作文教学过程规范化”实验已在全省推广,其实验报告在《山东教育》上发表,在省小语年会上获论文评选一等奖,在1996年全国海峡两岸小学语文课程教材教法学术研讨会、1997年第三届全国教育改革实验研讨会上都作了重点交流。市教研室在该校召开了两次现场会,推广该实验。1998年学校被命名为国家教委“九五”规划重点科研项目首批实验学校。 他注意突出办学特色,重视培养学生特长。从改革音、美课教学入手,开辟了第二课堂和周末艺术学校,成立了器乐、美术、书法、刺绣等40多个兴趣组。聘请20多位社会专业人员兼职任教。艺术教育经验分别在省、市艺术工作会议上作了介绍,《中小学音乐报》也作了专版报道。 他重视教师队伍建设,加强对青年教师的师德教育,其经验在1991年全国中学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作了介绍,并刊登在1992年《人民教育》上。重视发挥实验小学的示范和辐射作用,坚持每学期举办一次教学开放周,把每周的星期五定为教学开放日,坚持送课下乡活动,先后与北京中关村一小等10处小学结为联谊学校,每年接纳约2500人到校参观学习。 任校长以来,学校各项工作得到了快速发展,先后获得全国推行《国家体育锻炼标准实施办法》先进单位、省教书育人先进集体、省级规范化学校、省农村工作先进单位、省艺术教育示范学校、市艺术教育特色学校、市教学改革先进校等市级以上荣誉108项。反映学校素质教育的专题片《知识的摇篮》、《欢乐的校园》、《留住美丽》、《山妞》在中央、省、市电视台播出。《大众日报》、《山东教育报》、《淄博日报》等也对学校素质教育进行了报道。

大众日报省级期刊

卷宗吧。卷宗期刊属于国家级的优秀刊物,这本期刊涉及的领域非常广泛,这本期刊属于正规权威的期刊,是经国家广播电视总局批准,由四川省科技厅主管、四川省兴川战略促进中心主办的省级文化社科科研类专业学术期刊。国际标准刊号:ISSN 1005-4669,国内统一刊号:CN 51-1737/G0,邮发代号:62-219。属于国内外外公开发行的正规期刊。

你好:山东省主要报纸发行量排名(12万以上)报纸名称 齐鲁晚报 济南时报 大众日报 山东商报 山东广播电视报 生活日报都市女报

大众日报好。1、权威性,大众日报创刊于1939年1月1日,是山东省最具权威性、指导性的大型综合性日报,也是中共山东省委机关报,济南日报是济南日报社创办的,针对的本地新闻。2、发行量。大众日报每日发行量是40万份,济南日报仅有25万份

大众日报创刊于1939年1月1日,是我国报业史上连续出版时间最长的党报。《大众日报》创刊于1939年1月1日。它迎着抗日战争的烽火硝烟诞生在山东济南。

大众日报发表理论文章

1906 年出生于广东省兴宁县新圩镇鲤湖村一个农民家庭。在兴宁县中,刘子超参加了轰轰烈烈的爱国学生运动,并经常作为学生代表登台演讲,同学们称赞他是一个“出色的青年鼓动家”。1926 年8 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28 年,到上海从事地下斗争,改名为刘苏华。他以上海艺术大学学生的身份为掩护,从事革命活动。1929 年,他先后担任了中共沪西区委宣传部长、中共闸北区委书记。他很重视马克思理论的学习和研究,在一些大学、中学进步学生中宣传马克思主义,并撰写一些理论文章。1932 年后,已成为上海社联的主要骨干,经常以国际共运研究专家的身份到暨南大学、复旦大学及某些社团发表演讲,并参加关于社会性质的论战。1936 年夏,从上海到达太原,参加了山西牺牲救国同盟会。 1937 年卢沟桥事变后,刘子超先后调任华北军政干部训练所所长、华北军政干部学校校长、山西抗日新军太行南区游击司令部司令员、晋冀豫军区第五军分区副司令员等职,为培训抗日干部,发动群众积极投入抗战,做出卓越贡献。1939 年6 月,刘子超来到山东,担任了八路军山东纵队政治部宣传部部长。一上任,他便立即投入到紧张的抗日宣传工作中去。在舆论宣传方面,他“希望《大众日报》,首先担负起引导抗日战争正义舆论的责任。其次希望能够担负起教育大众的责任。最后,希望能够担负起反汉奸谬论和揭露日寇欺宣传的责任”。当报社领导人请他为报纸撰写稿件时, 他笑着说:“作为宣传部长, 为党报供稿是我义不容辞的责任。但我刚到山东战场不久,对情况生得很。毛主席说‘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嘛。”后来,情况熟悉后,尽管工作很忙,他还是利用行军和战斗的间隙,为报社撰写社论、专论十几篇。他写的论文观点鲜明,说理透彻,通俗易懂,在山东军民中,起到了积极的教育作用。1939年12 月,在山东省召开的纪念“一二·九”运动四周年大会上,刘子超做了《纪念一二·九与华北青年当前的任务》为题的报告。他在报告中论述了“一二·九”运动的重大历史意义后,强调指出:广大青年的重大任务,就是到民众中间去,做唤起民众、组织民众参加抗战的工作。要广泛动员千百万青年,积极参加抗日部队,参加游击队、自卫团、青救会、职工会、妇救会,进行站岗放哨、侦察警戒,帮助军队作战,打破日寇的政治进攻、经济进攻等,使广大青年进一步明确了在抗日战争中的历史责任。1940 年3 月,大汉奸汪精卫投降日本之后,在南京成立了国民政府,公开为日本侵华政策效劳。为了揭露汪精卫投降类的丑恶行径,使人们识破汪精卫的汉奸真面目,刘子超在《大众日报》上接连发表了《汪逆兆铭卖国事敌的罪恶种种》《驳斥汪逆的伪三民主义》等文章,以大量事实,揭露了汪精卫卖国的种种罪行,从理论上戳穿了汪精卫标榜的所谓“三民主义”的投降实质,动员山东抗日军民,坚决贯彻执行党中央提出的“坚持抗战,反对投降;坚持团结,反对分裂;坚持进步,反对倒退”的三大口号,同国民党的反共分裂行为做坚决的斗争。1941 年冬,日军对沂蒙山区发动了规模空前的大“扫荡”,在随部队转移途中,他仍主动克服各种困难,抓紧一切时机进行宣传鼓动工作。12 月11 日凌晨,刘子超和部队十几名同志转移至沂南县高湖村时,与敌遭遇,不幸牺牲。

从事教育、武装、新闻、科普、理论宣传和干训工作。先后主编和参与编写了《村级领导学》、《思想政治工作学》、《领导智慧录》、《马克思主义哲学问答》、《公民法律指南》等10余册专著。其中参与编写的《村级领导学》丛书获全国第二次领导科学优秀著作奖。主编的《村级领导学》第二分册《怎样当好党支部书记》获山东省领导学与人才学学会、济南市社联、济南市党校系统优秀杜科成果奖;在《大众日报》、《理论学刊》、《农村经济研究》、《济南日报》、《泉城论坛》、《历山学刊》、《领导科学报》等报刊发表理论文章30余篇。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