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职称论文知识库

首页 职称论文知识库 问题

任正非发表论文有什么意义

发布时间:

任正非发表论文有什么意义

可能是因为任正非说出了IT行业以后的发展与未来,太现实了

这句话代表了人可以不聪明,但是不能懒、没有追求,需要有目标有远见

这本书初次看介绍,很不错,处处是总结;但是看了两章,感觉是在给任正非树德立传,我便放在了一边;这两天又拿起来,还是感觉有很多启发,毕竟作家对任正非20多年的管理、谈话进行了梳理、升华,这本书其实是个阴阳面的双面结构。本书从华为之“道”入手,宏观阐述了华为赖以生存的核心价值观,深层剖析了华为之道是否可以复制,谨慎探讨华为下一步会否倒下。 正如作者所言:一部华为发展史就是一部危机管理史。 华为的“道”东巴活佛说“万般神通皆是术,唯有道才是根本。”华为的核心价值观——以客户为中心,以奋斗者为本,持续地艰苦奋斗。其中,“以客户为中心”是方向,“以奋斗者为本”是内在机制。这么多年来,最艰苦的地方一定有华为,最偏远的地方一定有华为,最高的山峰也一定有华为;遇到战乱、地震等极端情况,只有华为依然坚守——因为华为永远是那个“乙方”,即使成为世界500强,也要服务最小的客户。至于“以奋斗者为本”,落到实处就是三句话——各尽所能,按劳分配,多劳多得。华为一向以培养奋斗者的海盗精神和狼文化闻名,因此“多劳多得”说白了就是“分赃原则”。任正非把“分赃”二字解决得非常好,古今中外商业史上,没有一家未上市公司的股权能够分散到华为的程度,拥有近七万股权持有者。 灰度哲学任正非推崇灰度哲学,他信奉“合二为一”,而不是黑白不两立的“一分为二”;正是在灰度理论的支配下,任正非强调开放与妥协,反对“斗争哲学”,崇尚合作精神与建设性。灰度是常态,黑与白是哲学上的假设,所以,我们反对在公司管理上走极端,提倡系统性思维。读的书多了,杂了,文化背景深厚了,同时在实践中又时常面对和处理各种复杂情形,一般来说,一个人的思维方式就会变得系统而多元,而不是简单和机械,不是形而上的黑白分明。领导者最可贵的思维品质是灰度思维。 当然,开放、妥协和灰度,主要针对高层,基础人员甚至会学偏。高层决策慢一些会少出错;基层强调的是效率。 物质和斗志任正非说,猪养得太肥了,连哼哼声都没了。科技企业是靠人才推动的,公司过早上市,就会有一批人变成百万富翁,千万富翁,他们的工作激情就会衰退,这对华为不是好事,对员工本人也不见得是好事,华为会因此而增长缓慢,乃至于队伍涣散。佛典中所云:爱欲于人,犹如逆风执炬,必有烧手之患。华为能够存活20多年,没有堕入“流星”的行列,重要因素之一就是远离资本力量的诱惑与控制。 企业中层的特点未来公司需要什么样的干部,我认为未来公司需要的管理干部是对市场有深刻体验和宽文化背景的人,宽文化背景怎么理解,大杂烩,什么都懂一点。要成为高级干部都要有宽文化背景,干部要进行必要的循环,这是宽文化学习的好机会。 充分发挥高层领导民主,能使智慧得到充分合理的发挥,是推动公司前进的核动力。

因为太聪明的人很容易自负,但是有狼一样拼搏的人确实是社会最需要的。

任正非发表了什么论文

华为创始人任正非在文章中提到,全球经济将面临衰退和消费能力下降。华为应改变其思路和商业政策,从规模到利润和现金流,以确保未来三年的危机。以生存为主,边缘业务将收缩和关闭传递给每个人。

在华为2021年年CFO孟晚舟还表示,华为的规模越来越小,但华为的盈利能力和现金流获取能力都在增强,公司应对能力也在增强。 根据华为官网,2022年上半年,华为实现销售收入3016亿元,同比下降,净利润率5.0%。对此,华为轮值董事长胡厚坤表示尽管终端业务受到很大影响,信息与通信技术仍保持稳定增长。

根据公开信息,华为终端业务是华为三大核心业务之一。产品全面覆盖手机、移动宽带及家庭终端。由于华为手机在5G功能有限,目前只能生产4G这对华为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打击。这也导致华为在高端机型中的市场份额大幅下降。然而,华为宣布将推出Mate50系列,华为可能会重新回收高端市场。华为很可能会放缓一些不重要业务,专注于维持手机市场的地位。

华为在内部论坛上发表了一篇关于整个公司的经营政策应该从规模转向文章。全公司应有效利用预算,不能盲目,继续优化业务,合理编制人员,建立基础信息平台,要缩小战线,集中力量,增加利润。因为员工的基本收入可以支付生活必需品。当然,一些战略业务在短期内无法创造价值,我们可以通过评估来确定,但必须切断许多业绩不佳的边缘业务,即调整、巩固和改进。合理、科学、合理地控制库存。我们应该高质量的自救。我们应该注意合理的库存压力。我们不应该因为库存过多而导致公司利润不足,这将构成我们的新危机。

《华为的冬天》《华为的红旗到底能打多久》《我的父亲母亲》《北国之春》

华为员工讲述:公司不是我们的家

亲历离职

总监称“公司不是我们的家”

10月下旬的一天,肖可和部门另外几名同事一上班就被叫进了总监办公室。总监不是他们的直接领导,而是上一级管理者。

“大家都了解怎么回事。”总监的开场白很自然。但接下来的话肖可听着多少有些受伤。“公司不是我们的家,大家要有打工意识。不要总谈感情,关键是要看自己能不能有发展,对公司的贡献和自己获得的回报是不是成比例。”

随后总监解释了相关政策,包括公司的补偿。肖可算过,按照赔偿原则,自己能够拿到20多万元人民币。对于像他一样工号4位数的老员工来说,这笔钱和他们一年在华为拿到的工资、奖金和 股票分红相比,并没有多少分量。“据传这次赔偿总体费用是20亿元人民币,不知是真是假。”肖可对记者说。

在肖可他们这些老员工眼里,华为不该是一个匆忙应对新法,绞尽脑汁想办法的公司,而应该是一个按照自己的规划走在前面的公司。

之后不久肖可办理了离职手续。除了需要移交办公物品、文档,签署保密合同之外,还要附一份自愿离职申请,还有一份员工股票由公司保留6个月的协议。这只股票是公司内部用于分红的股票,也正是这只股票造就了华为的“小富豪”。按照旧的薪酬体系,一个业务总裁的月薪也许是3万元人民币,而一个技术6级的普通员工月薪也可能达到2万元,他们级别之间的收入档次就主要体现在股票分红上。肖可签订的这份6个月的股票保留协议表示:在接下来的竞聘上岗过程中,如果6个月内没能签约,股票就不再属于自己。

万一离开华为,肖可相信自己找一份新工作并不难。肖可最近经常接到猎头的电话,有时一天两个,但待遇都不能让他满意,他都推荐给了别人,这个“别人”不是现任华为员工,肖可内心深处还是“以华为为家”。

工号文化

从任正非起将重新排列工号

肖可常把自己划在早年进入华为的一拨里,以2001年为分水岭,后来进入的属于“新人”。区别在于,肖可他们这一拨多是以应届生和准应届生身份进入华为的,工号较小,一般在20000多号以前。当然,任正非是001号。

在“新人”眼中,这一拨人也是“有钱人”的代名词,由于分得大量的股票,他们每年分红收益甚至超过工资。也正是这一批人此次在经历规模浩大的“离职运动”。

在外界将此次“集体辞职运动”解读为华为应对新《劳动合同法》的省钱举措,或者是借此打破长期存在的工号文化和解决企业竞争力问题时,肖可说他比较认同第二种说法。

肖可说华为的工号文化,除了让大家觉得工号靠前的人就是有钱人之外,在公司的'很多方面也有很深的影响。

如在回复电子邮件方面。华为邮件使用notes系统,工号会出现在邮件中。由于华为的工号已经排到十万序列,名字很难标示一个人的身份,于是工号就成为人们猜测、识别来信者身份的一个线索。每天接收众多公司内部的邮件,多数是懒得回复的。

肖可说他的回复原则是:部门内同事的邮件要回复并处理。不认识发件者的邮件,工号靠前的,先查查对方有没有配秘书,配了就是大领导,马虎不得;没配秘书的,出于尊重(如共同打拼、素质良好、或许对方是业务骨干等都是尊重理由)也会回复。而工号靠后的,如果不是熟悉的哥儿们,则一律不予理睬。

这次的离职运动,其中一条措施就是,包括001号员工任正非在内,将重新排列工号。让工号失去已经被赋予的过多涵义。

员工看法

事件短期会有一些激励作用

“这次也是为了保持竞争力的一个‘运动’。”肖可仍坚持这样认为,“我们虽然不是最初的创业者,但我们这些一毕业就进华为的人同样对华为有特殊的感情。任总也一直提倡主人翁精神,现在总监说出‘公司不是家,不要总谈感情’多少让我们有点伤心。”不过肖可说,跟当年联想裁员风波中“联想不是家”比起来,华为较联想处理得要好得多。

据了解,在华为此次“离职再上岗”事件之前,任正非在华为内刊发表了一篇题为“天道酬勤”的文章,讲述了华为员工奋斗的故事,以及公司面临的竞争局面。

“这次‘运动’会清理一些人,短期也会有一些激励作用,比如一些领导的离职,会让更多人看到机会。”但长期看,他无法评价。“有些更早进入公司的普通员工可能会因为担心自己在社会上的职业竞争力而在这场风波中受到冲击,如何保障他们的利益是公司应该周全考虑的。”肖可说。

华为“再创业”运动

华为总裁任正非常挂在嘴边的词汇中有一个是“沉淀”。在他看来,一个组织时间久了,老员工收益不错、地位稳固就会渐渐地沉淀下去,成为一团不再运动的固体:拿着高工资、不干活。因此他爱“搞运动”,任正非认为,将企业保持激活状态非常重要。

1996年,当时任市场体系总负责人的孙亚芳(现任华为董事长)就曾经带领自己的团队有过一次类似的经历。当时也是由于“沉淀”现象,号称为华为打下江山的市场部以孙亚芳为首,主动辞职,重新竞聘上岗。这次被称作“再创业”的“运动”,后来经常被华为内外部的人提起,作为保持华为人“狼性”的一个英雄壮举。在这次“再创业运动”中,有一些人离开了华为。

2000年,任正非在“集体辞职”4周年纪念讲话中,对1996年那次历史事件给予高度评价:“市场部集体大辞职,对构建公司今天和未来的影响是极其深刻和远大的。任何一个民族,任何一个组织只要没有新陈代谢,生命就会停止。如果我们顾全每位功臣的历史,那么就会葬送公司的前途。如果没有市场部集体大辞职所带来的对华为公司文化的影响,任何先进的管理,先进的体系在华为都无法生根。”

我已下单36元买了任正非关于如何步入成功问题的书。不知何时能收到?我忘记书名了?请帮我查找一下!是本月20号下单支付款的。谢谢了。

任正非发表过什么论文

华为员工讲述:公司不是我们的家

亲历离职

总监称“公司不是我们的家”

10月下旬的一天,肖可和部门另外几名同事一上班就被叫进了总监办公室。总监不是他们的直接领导,而是上一级管理者。

“大家都了解怎么回事。”总监的开场白很自然。但接下来的话肖可听着多少有些受伤。“公司不是我们的家,大家要有打工意识。不要总谈感情,关键是要看自己能不能有发展,对公司的贡献和自己获得的回报是不是成比例。”

随后总监解释了相关政策,包括公司的补偿。肖可算过,按照赔偿原则,自己能够拿到20多万元人民币。对于像他一样工号4位数的老员工来说,这笔钱和他们一年在华为拿到的工资、奖金和 股票分红相比,并没有多少分量。“据传这次赔偿总体费用是20亿元人民币,不知是真是假。”肖可对记者说。

在肖可他们这些老员工眼里,华为不该是一个匆忙应对新法,绞尽脑汁想办法的公司,而应该是一个按照自己的规划走在前面的公司。

之后不久肖可办理了离职手续。除了需要移交办公物品、文档,签署保密合同之外,还要附一份自愿离职申请,还有一份员工股票由公司保留6个月的协议。这只股票是公司内部用于分红的股票,也正是这只股票造就了华为的“小富豪”。按照旧的薪酬体系,一个业务总裁的月薪也许是3万元人民币,而一个技术6级的普通员工月薪也可能达到2万元,他们级别之间的收入档次就主要体现在股票分红上。肖可签订的这份6个月的股票保留协议表示:在接下来的竞聘上岗过程中,如果6个月内没能签约,股票就不再属于自己。

万一离开华为,肖可相信自己找一份新工作并不难。肖可最近经常接到猎头的电话,有时一天两个,但待遇都不能让他满意,他都推荐给了别人,这个“别人”不是现任华为员工,肖可内心深处还是“以华为为家”。

工号文化

从任正非起将重新排列工号

肖可常把自己划在早年进入华为的一拨里,以2001年为分水岭,后来进入的属于“新人”。区别在于,肖可他们这一拨多是以应届生和准应届生身份进入华为的,工号较小,一般在20000多号以前。当然,任正非是001号。

在“新人”眼中,这一拨人也是“有钱人”的代名词,由于分得大量的股票,他们每年分红收益甚至超过工资。也正是这一批人此次在经历规模浩大的“离职运动”。

在外界将此次“集体辞职运动”解读为华为应对新《劳动合同法》的省钱举措,或者是借此打破长期存在的工号文化和解决企业竞争力问题时,肖可说他比较认同第二种说法。

肖可说华为的工号文化,除了让大家觉得工号靠前的人就是有钱人之外,在公司的'很多方面也有很深的影响。

如在回复电子邮件方面。华为邮件使用notes系统,工号会出现在邮件中。由于华为的工号已经排到十万序列,名字很难标示一个人的身份,于是工号就成为人们猜测、识别来信者身份的一个线索。每天接收众多公司内部的邮件,多数是懒得回复的。

肖可说他的回复原则是:部门内同事的邮件要回复并处理。不认识发件者的邮件,工号靠前的,先查查对方有没有配秘书,配了就是大领导,马虎不得;没配秘书的,出于尊重(如共同打拼、素质良好、或许对方是业务骨干等都是尊重理由)也会回复。而工号靠后的,如果不是熟悉的哥儿们,则一律不予理睬。

这次的离职运动,其中一条措施就是,包括001号员工任正非在内,将重新排列工号。让工号失去已经被赋予的过多涵义。

员工看法

事件短期会有一些激励作用

“这次也是为了保持竞争力的一个‘运动’。”肖可仍坚持这样认为,“我们虽然不是最初的创业者,但我们这些一毕业就进华为的人同样对华为有特殊的感情。任总也一直提倡主人翁精神,现在总监说出‘公司不是家,不要总谈感情’多少让我们有点伤心。”不过肖可说,跟当年联想裁员风波中“联想不是家”比起来,华为较联想处理得要好得多。

据了解,在华为此次“离职再上岗”事件之前,任正非在华为内刊发表了一篇题为“天道酬勤”的文章,讲述了华为员工奋斗的故事,以及公司面临的竞争局面。

“这次‘运动’会清理一些人,短期也会有一些激励作用,比如一些领导的离职,会让更多人看到机会。”但长期看,他无法评价。“有些更早进入公司的普通员工可能会因为担心自己在社会上的职业竞争力而在这场风波中受到冲击,如何保障他们的利益是公司应该周全考虑的。”肖可说。

华为“再创业”运动

华为总裁任正非常挂在嘴边的词汇中有一个是“沉淀”。在他看来,一个组织时间久了,老员工收益不错、地位稳固就会渐渐地沉淀下去,成为一团不再运动的固体:拿着高工资、不干活。因此他爱“搞运动”,任正非认为,将企业保持激活状态非常重要。

1996年,当时任市场体系总负责人的孙亚芳(现任华为董事长)就曾经带领自己的团队有过一次类似的经历。当时也是由于“沉淀”现象,号称为华为打下江山的市场部以孙亚芳为首,主动辞职,重新竞聘上岗。这次被称作“再创业”的“运动”,后来经常被华为内外部的人提起,作为保持华为人“狼性”的一个英雄壮举。在这次“再创业运动”中,有一些人离开了华为。

2000年,任正非在“集体辞职”4周年纪念讲话中,对1996年那次历史事件给予高度评价:“市场部集体大辞职,对构建公司今天和未来的影响是极其深刻和远大的。任何一个民族,任何一个组织只要没有新陈代谢,生命就会停止。如果我们顾全每位功臣的历史,那么就会葬送公司的前途。如果没有市场部集体大辞职所带来的对华为公司文化的影响,任何先进的管理,先进的体系在华为都无法生根。”

任正非写了4本书,分别如下:

1、《华为的冬天》——任正非大谈华为危机和失败。

2、《华为的红旗到底能打多久》——讲述企业的治理之道。

3、《我的父亲母亲》——任正非回忆自己曾经的艰难生活。

4、《北国之春》——任正非出访日本后所写。

扩展资料:

任正非人物经历

1963年,任正非就读于重庆建筑工程学院(已并入重庆大学),还差一年毕业的时候,“文化大革命”开始了。父亲被关进了牛棚,因挂念挨批斗的父亲,任正非扒火车回家看望父亲。父亲嘱咐他要不断学习。

任正非回到重庆后把电子计算机、数字技术、自动控制等专业技术自学完,他还把樊映川的高等数学习题集从头到尾做了两遍,接着学习了许多逻辑、哲学。他自学了三门外语,当时已到可以阅读大学课本的程度。

大学毕业后任正非当兵了,当的是建筑兵。任正非当兵的第一个工程就是法国公司的工程。那时法国德布尼斯·斯贝西姆公司向中国出售了一个化纤成套设备,在中国的东北辽阳市。任正非在那里从这个工程开始一直到建完生产,然后才离开。

1983年,随国家整建制撤销基建工程兵,任正非复员转业至深圳南海石油后勤服务基地。1987年,因工作不顺利,任正非转而集资21000元人民币创立华为公司。创立初期,华为靠代理香港某公司的程控交换机获得了第一桶金。

1992年任正非孤注一掷投入C&C08交换机的研发。 [7]  1993年年末,C&C08交换机终于研发成功。其价格比国外同类产品低三分之二,为华为占领了市场。

1996年3月,为了和南斯拉夫洽谈合资项目,任正非率领一个十多人的团队入住贝尔格莱德的香格里拉。他们订了一间总统套房,每天房费约2000美元。不过,房间并非任正非独享,而是大家一起打地铺休息。 [8]

2003年1月23日,思科正式起诉华为及华为美国分公司,理由是后者对公司的产品进行了仿制,侵犯其知识产权。面对思科的打压,任正非一边在美国聘请律师应诉,一边着手结盟思科在美国的死对头3COM公司。

2003年3月,华为和当时已进入衰退期的3COM公司宣布成立合资公司“华为三康”,3COM公司的CEO专程作证华为没有侵犯思科的知识产权。最终,双方达成和解。

2007年初,任正非致信IBM公司CEO彭明盛,希望IBM公司派出财务人员,帮助华为实现财务管理模式的转型。  2011年12月,任正非在华为内部论坛发布了《一江春水向东流》这篇文章,透露了华为的人人股份制。

任正非透露,设计这个制度受了父母不自私、节俭、忍耐与慈爱的影响。任正非还创立了华为的CEO轮值制度,每人轮值半年。此举为避免公司成败系于一人,亦避免一朝天子一朝臣。

2018年3月22日,华为投资控股有限公司发布公告,任正非不再担任副董事长,变为董事会成员。2019年1月20日,任正非在接受央视《面对面》访问时表示,主动放弃100名改革开放杰出贡献对象称号,称开会时坐不住两个小时。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任正非

对于中国企业来说,最近一年是个“多事之秋”。

在公众的眼中,任正非和华为早已成为中国企业家和中国企业的代名词。他们的一举一动,都在引发举国关注。

2000年,在华为整个财年销售额达220亿元,利润以29亿元人民币位居全国电子百强首位的时候,任正非发表了著名的文章《华为的冬天》,大谈危机和失败,发人深省,震惊了整个IT界。

文章中,任正非写道:

IT业的冬天对别的公司来说不一定是冬天,而对华为可能是冬天。华为的冬天可能来得更冷,更冷一些。磨难是一笔财富,而我们没有经过磨难,这是我们最大的弱点。

当所有人都在庆祝华为的成功时,任正非却居安思危,不断在向内看,不断进行深刻的自我剖析:

我们公司的太平时间太长了,在和平时期升的官太多了,这也许就是我们的灾难。泰坦尼克号也是在一片欢呼声中出的海。

而且我相信,这一天一定会到来。面对这样的未来,我们怎样来处理,我们是不是思考过。我们好多员工盲目自豪,盲目乐观,如果想过的人太少,也许就快来临了。

事实上,从小就经历过千难万险的任正非,不论是面对成功还是困难时,都是如此:居安思危,从不抱怨,临危不惧,总向内看。

青少年时期,任正非家的经济状况十分艰难,兄弟姐妹几人都曾到河里挖沙子、抬土方;受父亲审查影响,有的连小学、初中都没读完就被赶出校门,心理压力和身体上的折磨,伴随着任正非一家。

作为长子的任正非,以坚强的毅力考上了重庆一所大学,成了全家人的希望。在那段极度贫穷、无法看清前路的黯淡岁月中,他没有抱怨命运的不公,反而更加深刻地体会到:想要拯救摇摇欲坠的家庭,他能够把握和掌控的唯一资本就是知识。

他静下心来,默默做着承担一切的准备,在逆境中发奋学习,自学了电子计算机、哲学等课外知识和三门外语,为日后创立华为奠定了充分的知识基础。

1974年,30岁参军的任正非,在部队中坚持学习,硕果累累:多项技术发明创造中,有两项填补了国家空白。

但由于父亲审查的原因,他无法入党,也和所有表彰无缘。即使他所领导的战士每年都大批获奖,他作为领导者也从未受过嘉奖,只得过一次安慰性质的“学习毛主席著作标兵”。

部队生活磨练了他不怕苦、不怕死的精神,也点燃了他对创造的激情。这也成为日后华为注重创造和研发的最初动力。

43岁那年,转业到国企的任正非一事无成,被国企炒鱿鱼,被妻子要求离婚,一家人居无定所,他被迫创业雇佣自己,华为由此成立。

即使在人生最走投无路的时候,任正非也没有怨天尤人,他不止一次问过自己:我是谁,我来世界干什么,我要怎样活出与众不同的自己。

他曾说:我认为我自己不行,我允许别人比我行,才有华为的今天。

华为尊重每一个员工的创造力,源于任正非对自己清醒的认识和时刻自我批判的精神。他知道如何发挥自己的优势,如何授权给下属,也曾因自我反省而开心地自罚100万元。

一个人走向成熟的标志之一,就是他开始放下自己,认识自己,不再抱怨任何不公,开始向内看。只有清醒地认识自己,才能认识到自己的局限和渺小,认识到世界上无限的可能性。

正如王家卫在《一代宗师》里说的:见自己、见天地、见众生。

任正非曾说,华为发展到今天,不会与任何人为敌,也不会把谁看成自己的竞争对手。

对我们每个人来说,人生最大的“敌人”是自己,只有自己能让自己妥协。

而对一家伟大的企业来说,它最大的对手,也只有它自己。

对于未来,华为还将面临一场又一场硬仗。但我们相信:

任正非不会屈服,华为人不会屈服,中国人不会屈服。

狼很果断而且团结,如果人不聪明可以有其他聪明人来弥补,但是不团结就会一事无成。

任正非发表过什么论文啊

很喜欢在黑暗中蛰伏,只要抓住机会就勇猛向前,果断狠辣

任正非的《华为的冬天》要向华为人传递和强调的理念与价值观就是“居安思危”;那么华为人要如何“居安思危”,如何“预防危机”呢?答案就是“优化管理”。

因为里面提到的华为未来的发展是非常的新颖的,很适合潮流的发展。

2018年,华为董事会换届后,孟晚舟升任为华为副董事长,外界曾猜测她将成为华为接班人,但这事儿完全是不可能的。

孟晚舟有没有能力接手华为呢?能力肯定是有的,能当副董事长,那肯定有能力管理好一家企业,但事实上,任正非在2013年就对这个事情做过表态。

他说,自己的家族成员里,有4个人在华为工作,他们永远不会进入接班人序列。

任正非这个人很特别,他是一个危机感意识很强的人,在华为接班人这件事情上,他认为关乎到华为的生死存亡,为此,他摒弃了传统企业的接班人制度,而是探索出了一套独有的轮值CEO制度。

在2002年的时候,国内IT泡沫破灭,对华为产生了严重的影响,几乎面临崩溃的状态,在这种情况下,任正非决定引进EMT制度,EMT就是经营管理团队的意思,最开始是他自己来担任这个EMT主席。

但没过多久,他就开始实行EMT主席轮值制度,由8位领导人物轮流执政,每人半年,在这种制度之下,进行了两轮循环之后,任正非从实践中找到了经验。

事实证明,这种偏民主化的高层决策机制,很有利于培养接班人,还能避免个人长期掌权带来的个人化、极端化。

在这个制度下,平衡了公司各方面的矛盾,避免了问题长期累积得不到解决,让华为得以均衡成长。

于是任正非把这个制度推广到CEO这个职位上面来,开始了华为的轮值CEO制度,在这种情况下,即使当值CEO走偏了,下一任也可以加以修正,从而避免华为的发展走偏。

这从历史中可以吸取经验,好比说古代的王朝更迭,朱元璋是创业者,大明帝国就是他创办的企业,朱元璋死后,他儿子朱棣干得还不错,但是到了朱瞻基的下一代,就不行了。

先是朱瞻基的儿子闹出一个土木堡之变,明朝元气大伤,后面朱祁镇的儿子在位期间也是各种乌烟瘴气。

历史的教训是,没有任何一个家族可以保证自己每一代的继承者都拥有超凡的才能,可以守得住基业。

另外一个经验是,所有的大事,都取决于皇帝一人,这是很危险的,如果决策的这个人权力过大,他又不是神,哪儿能次次都对。

华为的这种轮值CEO制度,既有利于培养接班人,又能避免个人长期掌权带来的个人化、极端化。

任正非曾经表示,轮值CEO制度比把公司的成败系于一人的制度要好。一个人走偏了,下一任CEO可以及时纠正航向,使大船能早一些拨正船头,避免问题累积过重,无法解决。

2011年的时候,任正非发表了一篇文章:一江春水向东流,在文章中,他曾经提到了华为接班人的问题。

在这篇文章中,任正非没有用“接班人”这个词儿,而是用了“接班人们”这个词汇,说明华为目前是想通过轮值CEO制度,发掘潜在的接班人。通过轮值CEO机制,华为可以培养出一批认同华为核心价值观并具备一定科学决策的高层管理者,在这种制度下,即使任正非退出管理层,华为也不会出现经营危机,而是会沿着既定的航向走。

任正非自己在谈接班人的问题时,他自己也说,他也不知道谁会成为华为的接班人,有可能华为内部还在筛选,还在挖掘,至于最后谁会接班,目前尚不明确,但孟晚舟以及任正非的家族成员是不可能的,因为已经被任正非排除在接班人序列了。

任正非发表论文有多少

这个人就是江奎 ,是武汉大学的博士,年薪高达201万元。

引言:华为是一家非常有名的创新型企业,而且华为也做出了许多优质的产品。华为这家公司还非常喜欢招聘一些天才,而华为新的“天才少年”出炉了,那么这个天才少年到底是谁呢?

“天才少年”计划是由华为创始人任正非在2019年发起的,他目的是为行业招聘超级顶尖的人才,而且这些人才通常年纪都比较小,而且年薪都很高,而自计划实施以来,“天才少年”计划所招募的人才不到20人。而本次预选天才少年的是武汉大学的博士江奎,江奎的工资也是非常高的,而且他是按照年度来发的工资,最高的年薪会达到201万元。而江奎他的年纪也不大,现在才24岁,已经是武汉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博士生了。

首先江奎这个人他本人的学术能力非常的强,在读博士的时候他已经发表了30多篇高质量的论文。这些论文的含金量都是非常高的,而且江奎也参与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重点项目,所以江奎的学术水平很高。另外在性格上江奎他性格开朗,还会一起和好友打篮球。所以说江奎他日常的休闲生活也是可以的,是一个劳逸结合系学习好同时在生活上也人缘好的人。而且江奎他本人的时间安排是非常详细的,能够多任务并且同时还非常的爱列计划表。

华为的“天才少年”计划是希望用高级的挑战以及高级的工资来吸引顶尖人才,而且招募的人数不多在加入开发计划之后,就是希望能够一起来攻克具有挑战性的课题,而且还提供一些很厉害的导师,很优秀的资源和平台。可以说每一个加入天才少年计划的人都是非常的优秀,而且未来发展都很好的。

华为“天才少年计划”再次席卷热搜。

近日,华中 科技 大学又有2名毕业生入选该计划,

一位是廖明辉,华科电信学院应届博士研究生,拿到的是“天才少年”最高一档201万元的年薪;

另一位是武敏颜,华科计算机学院本科毕业生,虽不如上一位出众,年薪也已超过百万元。

“天才少年”这个计划,是华为公司为了今后的发展而推出的。

任正非说道,“这些天才少年就像‘泥鳅’一样,钻活我们的组织,激活我们的队伍。”

(听着卷感就扑面而来,不知道华为老员工们一年又一年地面对更年轻更出彩的人物是什么心情…)

面试一共分为七个环节,简历筛选、笔试、初面、HR面试、主管面试、若干部长面试、总裁面试,内容主要围绕联接、人工智能、智能终端、云与计算、智能 汽车 、智能制造六大课题展开。

层层筛选下来,能脱颖而出的必然是人中龙凤,佼佼者中的佼佼者。

廖明辉,在校期间便已是风云人物,曾获CCF-CV学术新锐奖、两次国家奖学金、AI华人新星百强、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国赛金奖、CSC-IBM中国优秀学生奖学金等荣誉或奖项。

博士期间的研究方向为计算机视觉,发表过10篇一作论文,包括2篇顶级期刊(均为ESI高被引论文)、7篇顶级会议和1篇二区期刊。

一共申请了5项发明专利,其发表的文字检测算法被腾讯微信和百度等公司采用。

此外,廖明辉还担任着十余个国际顶级期刊和会议的审稿人,参与组织了两项国际比赛。

他的成就,让许多人都望尘莫及。

不过,在往届华为天才少年招聘计划中,不乏一些“后起之秀”,普通人也能学习模仿的榜样。

2020年,华科计算机专业博士张霁同样拿到华为“天才少年”项目最高一档年薪201万元。

他的起点相比于别人来说,并不高。

1993年出生的张霁,本科来自于一所三本院校——武昌理工学院,还是复读一年才考上的。

在第一学历歧视下,很多人会觉得,本科一般了,后续学历再好也算不得什么。

但张霁并不气馁,努力考入武汉邮电科学研究院,后又圆梦华中 科技 大学,成为了华中 科技 大学武汉光电国家实验室计算机系统结构专业博士研究生。

大厂们也并未因为他的第一学历而不待见他,相反,在发现张霁的实力后,纷纷向他抛来了橄榄枝。

在校期间,张霁拿到了腾讯公司总部实习的offer,在2019年时候还被邀请去美国排名第一的应用数学研究机构美国纽约大学库朗数学研究所访问。

2020年,他成功入选华为天才计划最高档,同时还拒绝了另一家企业开出的360万年薪。

在一些人对他的第一学历冷嘲热讽的时候,张霁早已通过不断的努力,将那些人甩在身后。

人的一生很长,通向成功的路多种多样,天才也未必一开始就是天才,也有可能是努力了很久的普通人。

今天,零妹来聊聊“ 天才 ”的英语表达。

表示天才的词有很多,比如talent, natural, genius, giant, gift等。

口语中,夸一个人“天才”,可以这么说:

① You’re a natural.

natural比较常见的用法是用作形容词,表示“自然的;正常的”,但也可作名词,表示一个人“天生就具备某种才能”。 常与on搭配 ,侧重强调某人在某方面无师自通。

比如:

You’re a natural on writing.

你在写作方面真是个天才!

② You’ve got a gift for it.

gift除了指“礼物”,也用来指一个人做事的才能或天赋, 常与介词for连用。

比如:

She has a great gift for music.

她极有音乐天赋。

③ You're full of talent.

talent指天资、才能,侧重于讲某人在某方面具有可发展和培养的突出天赋才能,我们在用这个词夸人的时候,这个人的才能可能没有完全显现出来,但已初露锋芒。

比如:

The nature gives us some talent, so we should develop it.

大自然给了我们一些天赋,所以我们应该将它发展起来。

任正非的《华为的冬天》要向华为人传递和强调的理念与价值观就是“居安思危”;那么华为人要如何“居安思危”,如何“预防危机”呢?答案就是“优化管理”。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