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不是要求必须发专刊,可在我们刊物发表,有收录环保类文章很多多的
对于从事环境学工作的从业者或者学者来说,在面临职位晋升的时候,那么就需要我们发表相关的环境学论文了。那么怎样发表环境学论文呢。给大家总结了几个步骤。工具/原料环境学论文电脑,手机(沟通)1撰写出优质的环境学论文。根据要求和规范,同时要有高的学术价值或者实际指导意义。2根据所写的环境学论文,明确论文的主旨,研究方向等。确定准备投稿的期刊。选择前,确定其规范合法性。可以通过杂志之家查询系统,查询该杂志的注册信息。3选择可靠的发表机构予以合作。通过工商局查询系统,确定其符合相关资质。4按照审稿专家要求,对环境学论文适当修改,使其符合发表要求。5完成发表。确定自己的环境学论文已经发表成功。可以到相关政府部门查询,也可以索要当期样刊查询。
2007-06-21 毕业论文谁来为生态环境保护买单 [1] 2007-06-20 南京机场高速公路的绿化设计环境保护论文 [5] 2007-06-20 “昆玉高速公路”生态景观走廊规划设计环境保护论文 [4] 2007-06-19 大学生环境保护论文-土壤退化研究的进展与趋向 [36] 2007-06-19 环境保护论文-西部大开发的环境忧思 [36] 2007-06-09 挪威政府环境报告展望 [10] 2007-06-09 评价可持续发展的新指标之一:GGDP [29] 2007-06-09 中国自然保护区对生物多样性保护的贡献 [56] 2007-06-09 从世界园林专业发展的三个阶段看中国园林专业所面临的挑战和机遇 [11] 2007-06-09 中国自然保护区类型划分标准的研究 [6] 2007-06-09 论城市景观生态过程与格局的连续性:以中山市为例 [10] 2007-06-09 米草光合作用速率季节变化及其对初级生产的影响 [7] 2007-06-09 试论自然环境资源有偿使用 [44] 2007-06-09 风景资源评价的主要学派及方法 [3] 2007-06-09 风能——21世纪人类理想的替代能源 [27] 2007-06-09 论景观概念及其研究的发展 [5] 2007-06-09 论利用经济手段加强自然资源开发的环境管理 [24] 2007-06-09 美国的景观规划设计专业 [7] 2007-06-09 气候变化关键科学问题的分析 [20] 2007-06-09 森林公园在我国自然保护区系统中的地位 [8] 2007-06-09 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景观规划途径 [36] 2007-06-09 论生态政治与政治生态化 [27] 2007-06-09 我国乡镇企业的发展、环境问题及其对策研究 [25] 2007-06-09 环境化学的回顾与展望 [28] 2007-06-09 论环境标准为管理服务的内涵与层次 [7] 2007-06-09 试论我国开展人体总暴露研究的必要性 [2] 2007-06-09 国外环境风险评价的现状与趋势 [9] 2007-06-09 工业污染源的标准化评价 [19] 2007-06-09 废物最少化专家系统的设计 [6] 2007-06-09 乡镇企业建设的战略形势与环境对策 [5] 2007-06-09 澜沧江—湄公河水资源公平合理分配模式分析 [2] 2007-06-09 深生态学:一种新环境价值理念 [19] 2007-06-09 长江洪水与生态建设 [16] 2007-06-09 从1998年大水看我国未来防洪减灾之路 [7] 2007-06-09 环境伦理-环境教育的终极目标 [21] 2007-06-09 西部大开发的环境忧思 [47] 2007-06-09 土壤退化研究的进展与趋向 [17] 2007-06-09 洞庭湖区灾后重建的流域生态管理学思考 [13] 2007-06-09 我国北方的土地利用与沙漠化 [33] 2007-06-09 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与政府政策 [151]参考资料: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期刊简介及投稿须知《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双月刊)创刊于1995年,是由中国科学院主管、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主办的全国性学术科技期刊(学报级),是我国应用生物学和环境生物学的核心刊物。本刊宗旨:交流国内外生物学及相关学科领域的新成果、新技术、新方法和新进展,加强生物科学研究为国民经济建设、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服务的功能。内容涵盖:生物学及相关学科中的资源开发利用与可持续发展、环境整治、退化生态系统的恢复与重建,以及在农、林、牧、医、能源、轻工、食品等领域(中文核心[2011], CSCD核心库[2015-2016], 科技核心[2014])收录收据库:知网收录,第一批认定学术期刊,投稿须知:1-稿件初投在稿件完成拟投本刊前,请作者确保稿件内容不涉及国家机密,无政治错误,符合本刊报道范围(“本刊简介”),取得突破性进展(研究论文)或具有独创性观点(综述),在研究和写作上经过了所有作者的集思广益并认可投稿,无知识产权争议,无作伪、抄袭、“一稿多投”和“香肠论文”(一稿裁多稿)行为,仔细阅读过本刊“投稿指南”和“版权协议”(若稿件是一篇综述,作者还必须阅读过本刊“综述要求”),并根据本刊“征稿简则”进行修改和规范后,即可在线投稿。不必再电邮该稿件的电子版或寄送该稿件的纸质版。请自行保存该稿件的电子版、至少一份纸质版以及所有数据资料,以防不时之需,必要时编辑部可能要求作者提供原始数据和文献。(注:稿件初投时,在保证内容质量和遵守国家标准、行业规范的前提下,其格式和规范不一定要完全符合本刊;但经过三审后,若本刊拟录用该稿件,要求作者对稿件除了修改完善内容外,还必须根据本刊“征稿简则”和本刊最新发表论文或“论文模板”格式逐一规范(不分栏),方正式录用。)在线投稿时,请注意加注星号的必填项和各具体要求,准确给出所有作者的详细联系地址(包括邮编)、E-mail(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的E-mail必填)、电话及个人简介等相关信息,以及其他认为需要特别说明的情况(如稿件的重要性和创新性、是否为本刊约稿、是否有系列论文、是否为知名专家推荐、是否有回避审稿专家等)。若在稿件出版前整个过程中联系方式有变化,请及时更新。2-稿件初审编辑部收到作者投稿后下载入库,进行初审,即通过仔细阅读全文,对稿件的学科专业、学术水平、数据真假、语言表达和文体格式等作出初步审查和评价,处理意见主要有2种:(1)直接退稿:可能理由为稿件内容不符合本刊报道范围、学术水平在本刊近期投稿中相对不高、数据观点或语言表述存在较大缺陷等。由于本刊刊稿率(年刊稿数/年收稿数)较低,即退稿率较高,会有较多稿件只经初审而不经同行评审(外审)就被拒绝,请予以理解;这种做法可以提高编辑部后续工作效率,亦可减少稿件在编辑部的无效滞留时间和作者的无效等待时间,并且不需要作者为该稿件缴纳审稿费;编辑部会客观、公平、慎重地对待投稿,有可能会建议该稿件更适合投往哪些或哪种刊物。若有异议,亦可申诉。(2)受理续审:同意受理该稿件,即通知作者尽快缴纳审稿费(有正式发票,“费用手续”)并正式办理“版权协议”(最高级基金所属单位盖章,若无基金则第一单位盖章)。该稿件即进入同行评审(外审)阶段。3-同行评审(外审)编辑部为每篇稿件选择3个外审专家。所选外审专家:与审理稿件所属学科小专业相符合的科研一线人员,研究员或教授职称,不含纯粹从事科研管理的人员;能全面、公正地审阅、评价稿件质量;不仅需要指出稿件优缺点,也应提出修改建议,对作者有实质性帮助;能在约定的较短时间内返回评审意见等。4-稿件终审收到稿件所有外审意见后,编辑部会据此决定对该稿件录用与否。本刊根据外审意见并结合本刊具体情况作出选择,有可能是与外审意见相反的选择。本刊承诺,2个月以内给予作者是否录用的答复;少量稿件由于不可预见的因素导致延期,作者经向编辑部申明后可撤稿改投,也可等待本刊的催审或换审意见。处理意见主要有3种:( 1 )退稿:一般会告知作者理由,并建议如何改进试验、深入研究或改投他刊等。( 2 )录用:只是初步录用(内容和写作都很优秀的稿件可直接录用),还需要作者根据审稿意见中的合理建议以及编辑部的“征稿简则”和最新发表论文或“论文模板”格式逐一、全面修改全文(不分栏)。修改稿返回同时要附上修改说明,即逐一回答终审意见,哪些方面做了修改,哪些方面予以保留以及保留原因。通讯作者若非执笔作者,必须审定修改稿及修改说明。编辑部收到修改稿后,经核实无误,即正式录用并向作者发出论文录用通知。录用论文经审核后在网上预出版。( 3 )退修(退改):若稿件内容符合本刊,且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和创新价值,但由于写作原因导致价值没有体现,或者需要补充一些次要的实验和数据,则退请作者修改后再投。再投稿件需经编辑部甚至外审专家再次审 理后,再决定是否录用。再投稿件也需附修改说明。退改稿件一般情况下(如无需补充实验),要求在1个月内将修改稿和修改说明返回来。若编辑部拒绝某稿件,也未说明修改后再投,建议作者修改后改投他刊。若作者对审稿意见有异议,可告知理由,编辑部会认真对待、妥善处理,并尽快返回最终决定。建议作者在第一次申诉失败后将稿件改投他刊,不要把时间浪费在与编辑部进一步的来回交流上。5-稿件编排稿件正式录用后,编辑部根据其收稿日期和修回日期确定发表时间。其中,国际稿件、国际合作稿件、高创新性稿件、学术价值重大稿件优先发表。编辑部对稿件全文进行编辑和排版,质疑和修正错误的数据、观点和表述,并予以规范,使文字和图表更具可读性,使版面安排清晰、紧凑,符合本刊的风格。6-稿件核对有所质疑和编辑较多的稿件将返回 给作者再作修改。排版稿件由作者和编辑部同步校改,请作者尽量于2日内将校改结果返回编辑部。校改方法①:直接在排版稿PDF文件中批注修改;方法②:于word中文字或列表叙述哪页、哪栏、哪行的错误,并予以更正;以及其他能清晰显示修改处和修改内容的类似方法。排版稿及其校对情况必须经通讯作者审定后再返回。本刊根据论文版面酌收版面费(有正式发票),并以不低于版面费的20%酌返作者稿费。7-论文出版和期刊寄送当期所有稿件,包括期刊封面、封底、目录、补白等,再经编辑部两校两改、出胶片后终校,最后送印刷厂校对、印刷。同时,当期所有论文全部上网,以文摘形式、PDF全文形式提供作者、读者免费阅读和下载。本刊免费赠送作者适量当期刊物和抽印本。发表网提示:本站非杂志社官网,仅提供学术期刊介绍信息,另提供在线投稿服务。
【陈翔的基本资料】 姓名:陈翔 昵称:老大,翔,小翔,翔老大,翔总,翔宝,翔子,翔仔,翔崽,小翔子,翔爷,Mr 翔,电眼王子,翔哥 生日:1989年12月13日 身高:176cm 体重: 59kg 星座:射手座 爱好:打球、吉他、安静的唱歌 粉丝名:香橙 (因为chenxiang陈翔反过来就是xiangcheng香橙,哈哈) 街照曾经希望自己的粉丝叫宝莲灯,因为自己的名字拼音很像沉香,而守护沉香的就是宝莲灯。 性格:低调内敛、积极上进,善良,坚强,执着,永不放弃,敢于为梦想奋斗,稍有羞涩,低调不失搞怪、清新不失高贵。 身份:四川音乐学院绵阳艺术学院 现代艺术系 08级音乐表演班 签约公司:天娱传媒 最喜欢的颜色:蓝色、黑色 最喜欢的体坛明星:刘翔 姚明 最喜欢的乐坛明星:钟欣桐(阿娇) 最喜欢的电影《宝贝计划》《公主复仇记》 快乐男声全国12强(目前赛况) 全国12强比赛号码:12号 现居: 四川省 绵阳市 来自: 甘肃省 天水市 招牌动作:吐舌头(又调皮又可爱) 百度ID:陈翔1213(百度已认证) 他唱歌的时候,有种慵懒的感觉。有人曾评价快男陈翔,他的声音里带有一点许巍的感觉,慵懒里面暗含的张力,内敛中透露的优雅。6月18日,快男30进20比赛中,自信歌者陈翔的晋级没有太多的虚言与悬念,成为首位晋级全国20强的选手。陈翔的歌手有种浅浅淡淡的意念,捉摸不透而又抓住人心,舞台上的安安静静唱歌的他又有种爆发力。6月18日比赛前,曾有媒体报道陈翔的身体状况出问题,已经连续两天前往医院看嗓子,“我本来声音就比较弱,生病后更担心这次的比赛。”比赛前陈翔表达这样的心声。可幸的是,陈翔有惊无险,为成都快男拿下全国20强首个席位。 【陈翔的比赛曲目】 海选《开到荼蘼》 开到荼靡成都120进50《谱写你们的阳光》 成都50进35《waiting for you》 成都35进25 陈翔《开到荼靡》 全国300进60《想念》 全国61进30《我们住过的那条街》《某某》 30进20 陈翔《遇见》 20进12 《流着泪说分手》 《星空》《寂寞的季节》 12强争先赛 《朋友》《想念》 12强参加《一呼百应》演唱:《旋木》 与刘心一起演唱《她来听我的演唱会》 【陈翔可爱的点点滴滴:】 一 陈翔的招牌动作:吐舌头,绝对秒杀 二 大大点评20强 陈翔部分 大大说:陈翔,下次别带美瞳啦,翔宝超级可爱的双手称大眼,张大嘴巴,笑着摇头证明自己没带。 三 陈翔首次触电拍电影 记者采访翔宝,“陈翔,我觉得你球踢得不错哦,你经常踢吗?”翔宝说“不是,我几年没踢了,不,是十几年了……”记者又找了位粉丝问“你觉得陈翔帅不帅?”粉丝马上说超帅。陈翔看了看自己满身泥巴的衣服说:这也帅啊。记者粉丝又说流很多汗,有男人味。翔宝闻了闻,说“男人味,一直有”。 一呼百应四 播报多看点 陈翔弹超级玛丽,让小胖张建波顶蘑菇 五 快男记者探班 东北熊找BF给快男的信 陈翔一看有信很开心马上说是粉丝给我写的吧(想我们香橙啊……),记者说不知道是不是,然后记者念一句信中赞美陈翔天籁之音的话,问陈翔看法,翔宝认真的说,“我觉得他文采很好,真的很好,说不定可以当歌词。”记者无语笑道:东北熊找BF,你红了,陈翔夸你文采好。陈翔问:“东北熊是你朋友吗?”然后记者狂笑,你是觉得我想东北人还是像熊啊?翔宝又问BF是什么意思,记者说是boy friend。翔宝为表示感谢说“东北熊BF,你好,谢谢你给我的建议我会好好听你的话……”记者又狂笑“是东北熊找BF ,不是东北熊BF,人家是母熊…… 六 娱乐无极限 陈翔超可爱跟玉米提说新疆普通话 七 金鹰网采访开场介绍 陈翔介绍自己:“我觉得进了十二强我学到很多……”,后面发出哼哼哼哼的声音,翔宝就不说了,转过头笑道“哼哼哼,哼什么……” 八 金鹰网采访 记者问陈翔是不是经常带美瞳,陈翔说:没有,就来了长沙后买了个,带了两场,反应不是很好就不带了。问陈翔带美瞳有什么感觉,是不是很帅,陈翔说:我觉得带了美瞳后,就特别不像我,我都觉得不是我,所以会给大家一些新鲜感…… 九 100705想唱就唱 老大客串主持采访玉米提儿 陈翔“哈喽,玉米提儿,我来看看你啊,你在烤羊肉串儿吗 你在吃什么呀 我数三声你快点开门 一、三 ……玉米提你穿上衣服我们就进来了 ……这个就是玉米提,他叫玉米提儿” 十 100705想唱就唱 老大客串主持采访赵帆 哈喽 帆帆 我客串主持来采访你拉 ……小金鱼你在干什么,又在偷吃 ……帆帆 你演唱会带给大家什么惊喜……俊鱼你期不期待……你就不会演一下吗?好期待呀,好期待 街照详情请进入快男陈翔吧视频区 香橙欢迎你! 叫 醒 耳 朵 、 请 你 和 我 一 起 聆 听 陈 翔 、[编辑本段]2.历史人物陈翔陈翔字仲麟,汝南邵陵人也,与刘表 、 陈翔 、 范滂 、 孔昱 、 范康 、 檀敷 、 张俭 、 岑晊并称“江夏八俊”。祖父珍,司隶校尉。翔少知名,善交结。察孝廉,太尉周景辟举高第,拜侍御史。时正旦朝贺,大将军梁冀威仪不整。翔奏冀恃贵不敬,请收案罪,时人奇之。迁定襄太守,征拜议郎,迁扬州刺史。举奏豫章太守王永奏事中官,吴郡太守徐参在职贪秽,并征诣廷尉。参,中常侍璜之弟也。由此威名大振。又征拜议郎,补御史中丞。坐党事考黄门北寺狱,以无验见原,卒于家。[编辑本段]3、明朝福建长乐 陈翔陈翔 原名兆相,字克理。福建长乐人。长祚孙。天启七年举人,顺天中式。崇祯十六年癸未(1643)进士,授中书舍人。明末李闯王自成兵拔京都,翔恸哭南旋,负伤而卒。康熙二十七年,以子殿邦赠奉正大夫、陕西延安府同知。弟畲,字克乙,兆熙,字克时,兆鼎,字克重,皆隐居不仕;晃,字克昭,天启七年举人,延安府同知。[编辑本段]4、漫画家陈翔说起陈翔其实他的出道要比颜开早,做为最开始连载作品的他来说,是《进京三剑客》里最矮的,早期的作品里虽然有明显的模仿鸟山明和高桥老师的嫌疑,但是作者的思想却异常的活跃,于是就有了很多有活力的人物和有活力的故事,说人物有活力是说每个人物都有着很大的个性特征,说故事有活力是说很多故事都是很有创意的搞笑。对于在94年看乱马的那个时代的人来说,陈翔的作品还是值得那么一乐的! 画王消失了以后,陈翔的作品也开始了没有落脚的生涯,先后在《卡通王》和《超速风暴》出现过,只可惜《卡》调整了策略变成了少女向的东西,《小山日记》已经不合适那里,而《超》则出了基本最后消失不见。也曾经在《欢乐少年》露了个脸,但是那个时候的杂志都是一窝蜂的起,一窝蜂的倒! 曾经在《少年漫画》打出要开始刊登的广告,但是最后不知道什么原因不了了之了。 经过了很长时间的调整,《小山日记》最后落到了当时为数不多的32开本的漫画杂志《科幻世界画刊》上,能看到久违的作品,读者的欣喜自然不必说,不过……才发现几经调整后,陈翔的风格变了很多,不知道是他已经成熟了,不再有搞笑的心态了,还是我们这些人成熟了,不再能看他的搞笑了.再次见到的时候才发现故事的内容有点“冷”笑不出…… 追了一段最后《小山日记》被其他的N多的新漫画所替代。 消失了一段时间的他,在偶尔在《少漫》分别短篇的同时,做起了四格漫画《戏游记》这个用四格的形式演绎西游的故事获得了很大的好评。 家住自贡,来北京最后又从北京回家,少年时代的他经历了很多,曾经以为自己属于漫画,以为漫画是天空的94年的漫画家们,当时一点都不健全的体制和低廉的稿费让他们第一次觉得人间的悲凉吧? 下附简历: 1994年开始在国内第一本新漫画杂志《画书大王》推出《小山日记》长篇故事连载,轰动一时。并于1996年由中国连环画出版社结集出版第1-3集,再次引起轰动,并取得不俗销量。 1997年减少工作量,潜心进修,只推出一系列短篇作品。(据陈翔自己在博客上的说法,他在那一段时间选择了“逃避”,回家由父母帮忙找了一份银行的工作,后来的重新崛起其爱妻在关键时刻的“一语惊醒梦中人”功不可没) 2002年开始在云南教育出版社的《漫画party》杂志上开始连载唱片深化搞笑漫画《戏游记》,深受小读者喜爱。并于04-06年相继推出《戏游记》1-5,市场热卖。 2006年在继续连载《戏游记》的同时与“中国漫画三剑客”的两外两位,即颜开,郑旭声合作创办三剑客漫画工作室,并在《知音漫客》杂志上推出另一部唱片深化搞笑漫画《神精榜》,一经推出,好评如潮。 如今: 《新小山日记》开始创作中…… 《小山日记》动画化计划启动…… 《戏游记》《神精榜》继续创作中 推出新作《非常小子》(漫画party118期起连载)[编辑本段]5、上海中国画院画师陈翔1963年生于上海,1985年毕业于复旦大学中文系。曾任上海书画出版社编辑,《东方艺术市场》副主编、《书与画》副主编。2001年调入上海中国画院。现为上海中国画院画师、上海美术家协会会员。着有《西方美术史话》、《西方绘画故事》、《库尔贝》。1992年于朵云轩举办画展,2001年作品《秋老太婆》入选“上海美术大展”。[编辑本段]6、同济医院外科医师陈翔男,生于1943年,湖北武汉人, 1968年毕业于同济医科大学,先后在湖北黄石,同济医科大学附属同济医院外科医师,并从事外科和卫生管理学的医疗、教学和科研工作,并任该校主治医师、副研究员、研究员、教授、硕士生导师,1985年任同济医科大学校长办公室主任,兼任湖北省高等学校行政管理学会副理事长,全国科技事业单位档案管理升级国家级评审员,中国医药数学学会卫生管理委员会常务理事,世界银行贷款中国中等城市卫生发展项目技术培训咨询专家等职。1975—1977年参加中国医疗队赴阿尔及利亚工作,1987年以高级访问学者身份留学法国巴黎,座邀参加过北京、巴黎召开的国际学术会议。1992年调深圳,现任深圳市社会保险管理局政策法规处处长。陈翔研究员在临床医学、行政和卫生管理及医疗保险方面均有较深的造诣。在同济医大任校长办公室主任期间,总结、推广了高等学校办公室行政管理工作经验,制订了相关制度,编写了有关书籍,1992年开始在全国率先参与探索、制订、实施了“社会统筹和个帐户相结合”的医疗保险模式,并为国家在全国推广该模式提供了经验。他的科研成果“制度建设是实现规范化管理的基础”,被评为国内先进水平;“办公室工作如何为教学科研服务”,获同济医大科技成果奖。主要著作;主编了《高等学校办公室工作》,参编《实用医院管理学》、《医疗保险学概论》等书,发表论文50余篇,其中“办医疗保险必须注意的几个问题”一文被录入《中国医药卫生学术文库》。[编辑本段]7、温州医学院附二院暨育英医院陈翔教授陈翔,教授、主任医师、医学博士(小儿神经专业)、硕士生导师、温州医学院康复系副主任、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育英儿童医院康复医学科主任、卫生部首批康复住院医师培训基地负责人、市政协委员、留美学者、入选浙江省151人才工程第三梯队和温州市551人才工程第一梯队。 陈翔教授从事儿科专业27年,1993年师从我国著名的小儿神经专业博士生导师虞佩兰教授和医学遗传学博士生导师夏家辉院士,1996年获小儿神经学专业医学博士学位。2002年作为温州市人才从湘雅医院(曾任儿科副主任)引进到温州医学院附属育英儿童医院小儿神经科工作,2004年创建康复医学科和儿童康复亚专科。2005年9月赴美国新泽西洲医科与牙科大学医学院神经系留学访问1年。 目前主要担任中国医师协会康复医师分会儿童康复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国康复医学会儿童康复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康复医师分会理事、中国康复医学会康复教育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康复专业委员会运动疗法专业委员会委员、浙江省康复医学会康复教育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浙江省康复医学会儿童康复专业委员会(筹备)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儿科专业委员会小儿神经协作组成员,中国教育部成果评审专家成员。 迄今共发表论文80余篇(其中中华级杂志约15篇,SCI3篇);主编著作4部,参编12部(人民卫生出版社8部,科学出版社2部,省级出版社2部),包括全国高等院校卫生部十一五规范教材《人体发育学》和教育部十一五规划教材《康复医学》的编写;主持和参加各项课题35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项、卫生部基金2项,省级3项、厅市级课题27项)。申报国家发明专利1项。论文参加国际会议10余次,大会发言4次;获中华医学会中青年儿科优秀论文3等奖、省自然协会优秀论文2等奖和省医学会优秀论文特等奖等奖励6余次。先后招收24名硕士研究生,已毕业9名。 目前研究方向为:脑损伤的发病机制及防治;儿童脑发育及行为异常的基础与临床。 地址:温州市学院西路109号 邮编:325027[编辑本段]8、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教师陈翔男,1975年出生,博士学位,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研究生部会计教研室教师,研究方向为会计电算化。 教育背景: 1992—1996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管理学院管理信息系统专业,获工学学士学位。 1996—1999 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会计学会计电算化方向,获经济学硕士学位。 1999—2002 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会计学会计电算化方向,获管理学博士学位。 工作经历: 2002.7—2004.3 安易软件(现更名为用友政务)A++研发中心产品经理 2004.3至今 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研究生部会计教研室教师 近期主要出版物有: 2005年由经济科学出版社出版的《会计电算化初级培训》教材和应试指南,编写其中第2章和第4章第4节, 并负责全书统稿。 2002年由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出版的《计算机信息处理环境对会计理论和实务的影响及对策研究》,写作其中“会计信息系统体系结构的变迁”一文。 2001年由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会计信息系统》及《会计信息系统教师手册》,编写其中第3、6、7章。 1999年由经济科学出版社出版的《现代会计信息系统》(翻译版),翻译其中第2、3、9章和补充章节A,并负责全书统稿。[编辑本段]9、新浪运维部陈翔2007年毕业后曾在北京八维教育集团做教授,随后转战sina网站做编辑,后调岗至运维部做监控,负责审核博客,论坛,聊天室等非法信息和敏感内容,现居住在海淀区四季青镇北辛庄[编辑本段]10、利嘉实业(福建)集团公司副总裁陈翔男,1954年出生,硕士学历,经济学硕士,曾任职于福建省委办公厅、福建省委政策研究室、利嘉实业(福建)集团有限公司副总裁。[编辑本段]11、湖北武汉陈翔1943年生,湖北武汉人,大学文化,深圳市社会保险管理局政策法规处处长。在临床医学、行政和卫生管理及医疗保险方面均有较深的造诣。在同济医大任校长办公室主任期间,总结、推广了高等学校办公室行政管理工作经验,制定了相关制度,编写了有关书籍,1992年开始从事医疗保险工作,1995年在全国率先参与制定、实施了"社会统筹和个人帐户相结合"的医疗保险模式,并为国家在全国推广该模式提供了经验。其科研成果"制度建设是实现规范化管理的基础"为国内先进水平;"办公室工作如何为教学科研服务"获同济医大科技成果奖。主编了《高等学校办公室工作》(北京医科大学、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1992年出版),参编了《医疗保险概论》(海天出版社1995年出版)、《实用医院管理学》(天津科技出版社1989年出版),发表论文40余篇,其中《办医疗保险必须注意的几个问题》(刊于《中华医院管理杂志》1995年第3期)一文被录入《中国医药卫生学术文库》。[编辑本段]12、同济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教授陈翔男,1943年8月生,湖北武汉人,汉族。1968年毕业于同济医科大学,从事临床外科和卫生管理学的医疗、教学和科研工作,并任该校附属同济医院主治医师、副研究员、研究员、教授、硕士生导师,曾留学法国巴黎,应邀参加过北京、巴黎召开的国际学术会议。现任深圳市社会保险管理局政策法规处处长。在临床医学。行政和卫生管理及医疗保险方面均有较深的造诣。在同济医大任校长办公室主任期间,总结、推广了高等学校办公室行政管理工作经验,制定了相关制度,编写出版了有关书籍,1992年开始在全国率先参与探索制定。实施了"社会统筹和个人帐户相结合"的医疗保险模式,并为国家在全国推广该模式提供了经验。科研成果《制度建设是实现规范化管理的基础》,被评为国内先进水平成办公室工作如何为教学科研服务》,获同济医大科技成果奖。主编了犒等学校办公室工作》,参编《实用医院管理学》、《医疗保险学概论》等书,发表论文40余篇,其中《办医疗保险必须考虑的几个问题》一文被录入《中国医药卫生学术文库》等书籍
呵呵你不是在开玩笑把我建议你到甘肃林业网上搜索啊天水市林业局行政执法依据浏览字体:大 中 小中国沙棘资源开发利用20年历程分析李敏(黄河上中游管理局 陕西 西安 710021)(此文刊载在《沙棘》杂志2005年第二期1-5页)摘要: 20年来,我国的沙棘资源开发利用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沙棘资源面积增加了一倍,凸现了“突破口”效应,加快了黄土高原及其周边地区生态环境的治理;加工利用形成了新的产业,沙棘知名度大大提高,在大部分省区获得认可,在西部大开发中得到了重视,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伴随着我国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化,我国沙棘资源开发利用不可避免地具有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的双重属性。本文采用反映计划经济体制的政府行为指标和反映市场经济体制的专利数量来分析20年的发展历程,将我国沙棘资源开发利用20年的历程划分为宣传发动阶段、全面突破阶段和市场引导阶段。20年的我国沙棘资源开发利用从计划经济发展模式转型到市场经济发展模式,适应了我国改革开放的发展形式,达到了环境治理和经济发展的“双赢”,符合“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时代潮流,顺应了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实现了沙棘资源开发利用的可持续发展。关键词:沙棘 开发利用 历程1 前言50多年来,我国为了治理黄土高原地区的水土流失,为了促进老少边贫地区的经济发展,示范推广了大量的植物品种,但多数没有形成规模,没能实现可持续发展。能够推广到全国,持续20年的发展,产生巨大生态和经济效益,甚至在世界产生影响的,除了沙棘,绝无仅有。以下对20年的沙棘资源开发利用历程做一简要分析,剖析我国沙棘资源开发利用的轨迹,为今后的发展提供借鉴。20年来,我国的沙棘资源开发利用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沙棘资源面积增加了一倍,加工利用形成了新的产业,沙棘知名度大大提高,在大部分省区获得认可;凸现“突破口”效应,加快了黄土高原及其周边地区生态环境的治理;在西部大开发中得到了重视,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促进环境保护与经济建设的协调发展。20年的我国沙棘资源开发利用在国家改革开放持续深入发展的大背景下,伴随着我国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化,经历了政府机构改革、加入WTO、西部大开发、退耕还林、再造一个山川秀美的西北地区、治理沙尘暴等政治、经济、环境的重大事件。因此,我国沙棘资源开发利用不仅遵循着“从无到有,从小到大,波浪前进,曲折发展”的规律,而且不可避免地具有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的双重属性。在我国现行的体制下,成立机构、召开大型会议等是典型的计划经济政府行为;专利制定的建立则是市场经济发展的结果。为此,本文采用反映计划经济体制的政府行为指标和反映市场经济体制的专利数量来分析20年的发展历程。2 20年发展历程总述统计1985-2004年国家、流域机构、省区成立沙棘组织协调机构、召开全国沙棘工作会议、现场会议、产品展示会议、学术会议;沙棘专业委员会会议;流域沙棘(培训、工作)会议;国内召开的国际沙棘会议和组团出国培训考察、接待国外政府(国际组织)考察团等反映政府行为的资料,以该年度发生这些事件的次数,做出图1。从图1看出,20年来,反映政府行为事件的数量不仅波动较大,而且呈下降趋势。进行线性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政府行为减少的数量是年数(1、2……20)的负的0.26倍。其中1986年成立机构、召开会议等反映政府行为的事件达12起,是20年中最多的一年,1987年为11起,数量为第二,1986和1987年政府行为事件占20年总量的24%。在我国以计划经济为主体的经济体制条件下,这些政府行为极大地促进了沙棘资源开发利用的发展。20世纪末期以来,全国性的会议大幅度减少,涉及加工利用的全国会议几乎没有。其中2004年一次会议也没有召开。全国性会议的减少,从一个方面反映了计划经济政府行为在沙棘资源开发利用中的逐渐淡出。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我国的经济体制逐步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变,因此也对沙棘资源开发利用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专利制度作为市场经济体制的产物,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市场经济发展的特点,因此沙棘专利的数量变化一方面反映了沙棘资源开发利用的市场经济属性,同时也反映了沙棘资源开发利用的状况,作者统计了1985-2003年的沙棘专利数量(因检索专利资料时,2004年的沙棘专利没有全部公布,因此本文没有采用2004年的沙棘专利数量数据,避免造成分析结果的偏差)。从图2可以看出,沙棘专利数量呈逐年增加的趋势,1993年和2000年显现出两个高峰,其中2000年的专利数量达到37项,包括软硬饮料、食品、化妆品、保健品、药物、生产工艺设备,以及产品包装等门类。采用回归方法,进一步分析沙棘专利的变化趋势,发现,沙棘专利数量的变化呈指数增加趋势,而且具有较高的相关关系,这说明沙棘资源开发利用的市场经济属性越来越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推动了沙棘资源开发利用的发展。综合以上图1和图2,做出图3。从图3可以看出,我国沙棘资源开发利用20年来在国家政治、经济,以及自然气候的影响下,不断波动、起伏,甚至大起大落。采用统计分析方法,做出发展趋势线,可以看出,近20年的历程从总体上仍然呈现出持续发展的趋势。3 20年发展历程分阶段论述根据以上计划经济政府行为和市场经济专利技术的增减变化过程,结合沙棘资源开发利用的实际,可以将20年的发展历程划分为三个阶段:宣传发动阶段,全面突破阶段,市场引导阶段。3.1宣传发动阶段(1985-1988年)1985年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时任水电部部长的钱正英同志向中央提交了《以开发沙棘资源作为加速黄土高原治理的一个突破口》的报告,得到了中央领导的支持,其后时任水电部中国水利实业开发总公司总经理的纽茂生同志携带钱正英部长的亲笔信,前往山西、陕西、辽宁、河北、甘肃、宁夏、内蒙古等省区调查了解沙棘资源开发利用的情况。1986年有关流域机构和省区分别成立了沙棘办公室,推动各地沙棘资源开发利用。在强大的政府行为推动下,1986年全国建立加工利用企业90多家,年加工能力达到44900t;完成了一大批科研成果,初步查清了资源状况。同年9月由水电部、林业部和山西省联合召开了全国沙棘开发利用经验交流会,原水电部、林业部、轻工业部、卫生部、商业部、国家医药管理局、国家体委、中国土畜产进出口总公司和山西、陕西、甘肃、内蒙古等14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大专院校、科研单位、新闻媒体的180余人参加了会议。会议交流了经验,互通了信息,明确了方向,坚定了信心,对促进沙棘资源的开发利用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在此基础上,1987年全国沙棘协调办公室和有关单位联合召开了6次不同类型的全国性会议,分别是:3月全国沙棘协调办公室和中国工商经济开发公司在北京举办的沙棘产品贸易洽谈会、3月全国沙棘协调办公室和国际商场在天津召开的新闻发布会、5月全国沙棘协调办公室和国家科委在青岛召开的沙棘综合利用新技术推广会、10月全国沙棘协调办公室和林业部造林经营司、水电部中国水利实业开发总公司在建平召开的沙棘资源现场会、12月在陕西杨陵召开的第一次全国沙棘科研学术会议、12月全国沙棘协调办公室、轻工部、水电部、林业部联合召开的第二次沙棘产品质量评议会。这些会议从组织领导、资源建设、产品开发、市场营销、科学研究和宣传推广等方面宣传了沙棘资源开发利用的成果,推动了沙棘资源开发利用的发展。经过两年多的宣传发动,各地创办了以生产饮料等初级产品为主的加工厂近100家;黄河水利委员会沙棘办公室在黄河中游黄土高原地区选择16个县(旗)开展了沙棘资源建设试点工作;1988年世界第一份沙棘专业杂志――《沙棘》在中国诞生。1988年3月在西安召开了沙棘专业委员会常委扩大会议,会议对两年来的沙棘开发工作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沙棘开发已经在全国普遍推开,开发内容逐渐深化,资源建设已被各界重视,科研与生产结合初见成效;钱正英同志提出的以开发沙棘作为治理黄土高原突破口的建议正在实现;全国沙棘资源开发利用在中央有关部委和各级政府的重视与支持下,经过短短两年的宣传发动,达到了开发利用的高潮。3.2全面突破阶段(1989-1998年)3.2.1 1989年,在国际大气候和国内改革方针调整的影响下,市场出现疲软,一些产品销减少,影响了沙棘的开发利用。1990年7月在山西五台山召开沙棘专业委员会常委扩大会议,会议分析了沙棘开发利用形势,讨论了存在的主要问题和解决途径,研究了如何提高沙棘开发的经济效益,确定了下一步宏观指导思想,提出了“八五”期间的开发利用战略决策。1990年12月在河南省郑州市召开了第二届全国沙棘开发利用工作会议。这是在我国沙棘开发利用事业由起步阶段转入攻坚阶段的关键时刻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时任水利部副部长的钮茂生同志在会上做了“为国分忧,为民造福,大力发展沙棘事业”的工作报告。表彰了“七五”期间在沙棘开发利用中作出突出成绩的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会议指出:虽然我们面临着许多问题和困难,但问题和机遇同在,困难和希望并存,只要坚定信念,持之以恒,积极工作,踏实稳步地向前发展,沙棘开发利用事业就一定会取得更大成绩。本次会议为使沙棘开发利用事业走出低谷,健康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1992年在以沙棘油为龙头的产品开发和市场开拓方面突破性的进展,1993年下半年沙棘资源建设和加工利用获得了新的活力,发展速度显著加快:沙棘种植区域得到扩大,新建和成立了一批加工销售企业,开发了一些适销对路的新产品。呈现出第二次沙棘资源开发利用高潮。3.2.2 从1989年开始我国沙棘资源开发利用进入全面突破阶段,其主要标志是:资源建设蓬勃发展,加工利用产销两旺,科学研究硕果累累,国际交流成效显著。在沙棘资源建设方面,黄委沙棘办公室实施的沙棘治理砒沙岩工程获得成功,1993年水利部在东胜市召开了沙棘资源建设现场会,宣传推广沙棘治理砒沙岩的成果。1995年5月在西安成立了“全国沙棘资源基地建设联谊会”。1997年7月 UNDP援助中国沙棘开发项目在北京启动。1997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与玻利维亚经济发展部签署沙棘种植合作备忘录。在总结沙棘治理砒沙岩成果的基础上,1998年9月国家计委立项的“晋陕蒙砒砂岩沙棘生态工程”正式启动。在此期间,统计全国沙棘种植面积达到每年6.7万hm2,其中黄土高原地区年统计种植面积5万hm2以上,占同期黄土高原年代水土保持造林面积的10%左右;涌现出一批以种植沙棘加快治理水土流失的典型。资源建设初现“突破口”效应,。在加工利用与市场开拓方面,加工企业数量剧增,生产企业遍布全国;产品种类增加,产量上升,质量提高,加工层次深化;市场迅速扩大,沙棘产品广为人知,一些产品出现供不应求的局面;国际市场得到开拓,产品出口遍及亚洲、欧洲、美洲;加工效应显著提高。1992年在社会各界、国内各类刊物对沙棘油药用效果宣传力度加大,特别是《人民日报》等刊物的宣传,使全社会提高了对沙棘油医疗保健作用的认识,使沙棘油市场得到迅速开拓。沙棘油的加工从上半年的每公斤100多元还卖不出去,到下半年每公斤零售价超过500元还供不应求。从此以后,虽然沙棘油的价格几经变化,有所降低,但至今仍保持在较高的价位。在沙棘油高价格的刺激下,沙棘油生产得到各地企业的重视,使沙棘油的生产工艺、生产设备和加工生产得到较大的促进。1992年出现的第二次开发利用高潮就是在以沙棘油为龙头的产品开发和市场开拓方面产生突破的形势下形成的。为了规范沙棘油和其他沙棘产品的生产,1994年6月全国沙棘协调办公室,发布了沙棘籽油(HB/QS002—94)和沙棘果油(HB/QS001—94)全国行业标准。1995年3月水利部批准成立全国沙棘产品检测中心。1995年12月全国沙棘企业联谊会在京成立并召开了第一次年会。在科学研究方面,完成了全国性沙棘资源普查,掌握了我国沙棘资源的数量和质量;提出了沙棘属植物新分类体系,得到国际沙棘界的认可;选育出中国第一代经过改良的沙棘品种,建立了中国沙棘引种、选种、育种和良种繁育体系;以治理严重水土流失为目的,大面积种植人工沙棘林,成套技术取得实质性进展,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大面积种植沙棘获得成功;对沙棘属植物生理生化特征特性有了进一步认识,以沙棘药用有效成分为主要原料的医药保健品研制有了长足发展。在沙棘科学研究方面取得的最主要的成果是沙棘良种选育。该研究成果为中国沙棘资源开发利用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并获得了最高国家奖励。1986年黄委天水水保站开始沙棘的引种和育种工作。1988年黄委沙棘办在黄河中游地区扩大对产自新疆的中亚沙棘(蒙古沙棘)的引种区域。1991年黄委沙棘办与中国林业科学院协作,在黄河中游地区选择东胜、离石、磴口、西峰、绥德、永寿等试验点,开展沙棘良种选育研究,1995年沙棘育种课题在北京通过林业部组织的鉴定,认为该成果达到国际领先水平。与此同时,在辽宁阜新、陕西永寿、内蒙古东胜等地的育种研究也先后完成并通过了鉴定。这些研究项目培育出沙棘良种13个,包括以采果为主的经济型品种,以园林绿化为主的观赏型品种,以放牧和草原改良为主的生态经济型品种,以保持水土为主的生态型品种。黑龙江齐齐哈尔市园艺研究所1994~1997年完成了国家外专局下达的引进俄罗斯大果沙棘良种及技术项目,其引进俄罗斯大果沙棘优良品种38个。1997年沙棘遗传改良系统研究获得林业部科技进步一等奖,1998年该成果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至此,历经十年的我国第一代沙棘良种选育工作以显赫的成果完成。在国际交流与合作方面,1989年10月首届国际沙棘学术交流会议在陕西西安举行,会议提出了建立国际沙棘研究培训中心的倡议。 1991年联合国资助青海“妇女参与发展”项目开发沙棘取得进展。1993年我国组织了迄今为止最大的代表团参加在俄罗斯召开的第二届国际沙棘学术交流会,进一步向世界展示了我国沙棘资源开发利用的科学成就,为确立中国在世界沙棘开发中的主导地位奠定了基础。1995年在中国召开国际沙棘研讨会,与会各国专家一致同意在中国北京成立国际沙棘研究培训中心,并签署了在中国北京成立国际沙棘研究培训中心、促进国际沙棘资源开发利用的《北京宣言》。《北京宣言》肯定了中国在沙棘资源开发利用方面的成就,确立了中国在世界沙棘界的主导地位。1998年联合国开发署援助“中国沙棘开发”项目投入实施,该项目主要包括三部分:提高沙棘研究示范和培训的能力;增强农户的沙棘种植和开发的能力;提高组织、协调及研究管理的能力。通过项目的实施,增强了中国与其他国家诸如加拿大、芬兰、俄罗斯等国的交流与合作。3.3市场引导阶段(1999年以后)3.3.1 随着又一轮政府机构的改革,1998年以后,各级各地沙棘办公室先后停止活动,1997年5月中编办批准全国沙棘协调办公室更名为水利部沙棘开发管理中心,成为水利部正式的事业单位,政府职能淡化,沙棘资源开发利用的政府行为减弱,与此同时,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发展完善的大背景下,沙棘资源开发利用的市场机制不断发育,继续推动了沙棘资源开发利用的发展。3.3.2 1999年以来6年批准沙棘专利139项,占20年专利数量的54.3%。不仅沙棘加工产品、技术、设备申报专利,而且沙棘资源建设的技术也申报专利。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2002年发明了构建沙棘联合共生体方法,该发明2004年1月7日公开,专利号为02132424。该方法以沙棘为宿主植物的VA菌根真菌聚丛球囊霉(G.aggregatum)与沙棘为宿主植物的弗兰克氏放线菌共同接种于沙棘形成沙棘联合共生体。本发明形成的联合共生体提高沙棘的抗逆性,增强宿主植物沙棘的适应性,能够较好地应用于今后的造林引种、育苗及经济林等生产实践中,尤其是逆境条件下的造林与复垦;同时在促进沙棘生长,沙棘病虫害的防治等方面都有很好的应用前景;丰富和发展了联合共生理论。宁夏银川市蓝天实用技术研究所2002年发明了同穴乔灌混交种植方法,该发明2003年6月18日公开,专利号为02160200。该方法应用于水土保持、治理沙漠和荒山等生态建设,不挤占有效耕地、不需平整土地、不需建造灌溉渠系,不用破坏地形地貌及现有植被,投资小,见效大。3.3.3 在资源建设方面,与区域经济发展相结合、与企业大规模生产相结合,“公司加农户”的模式得到推广,资源建设持续发展。水利部沙棘中心实施的砒沙岩沙棘种植项目采用这种模式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据该中心负责人介绍,1998年“晋陕蒙砒砂岩区沙棘生态工程”启动实施,该项目由沙棘中心作为项目法人具体组织实施。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实行了项目法人制、工程承包制和“政府+公司+农户”的管理机制。确保种植任务能够放的下,沙棘果实能够收的上,为项目的进一步开展积累了经验,打好了基础。目前有许多沙棘产品加工企业,不仅生产沙棘产品,也重视沙棘资源建设。内蒙古鄂尔多斯市天骄资源发展有限责任公司,是以沙棘种植、研究开发及沙棘产品生产为主的企业。公司的经营宗旨是大力开展沙棘产品,带动沙棘资源建设,走公司加农户的路子,实现农民增收、生态环境改善、企业长足发展,即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三赢的目标。从1996年开始生产天骄牌沙棘醋和开发沙棘产品以来,先后获国家三项专利技术.目前已形成沙棘良种试验、育苗、种植及沙棘产品开发生产、经营一条龙的内蒙第二家从事沙棘开发利用的企业。公司在距东胜30公里处建立柴登万亩沙棘原料基地,经过建设将形成公司连基地、基地连农户、农户受益于基地的大果沙棘样板基地。使其达到改善生态环境、农牧民增收和企业发展的"三赢"模式。右玉县通过“封育、天然林改造、人工种植、发展人工种植园”四种方法,使全县不同覆盖度的沙棘林发展到30万亩,沙棘基地可结果12000余吨,产籽2100吨。在此基础上,右玉县组建了年产沙棘系列产品500吨的绿都食品饮料公司,年利税20多万元。同时组建了以沙棘秆为原料,年产值450万元的人造板厂。1998年,右玉县和北京汇源集团联营建起年产沙棘饮料25000吨的汇源沙棘饮料公司。目前右玉县已经有各类沙棘加工企业十几家,每年为县财政增收500多万元,占财政总收入的五分之一,成为全县新的经济增长点。沙棘的生产和加工,一方面为下岗职工和农民提供了广阔的就业渠道,另一方面为广大农民每年平均增收100多元,社会效益逐年提高。3.3.4 在良种沙棘推广方面,近年来主要通过市场行为进行繁殖推广。据笔者调查,目前我国沙棘良种扦插苗的生产能力达每年上千万株,2003年春沙棘良种苗木销售额超过1000万元。黑龙江、辽宁、甘肃等省区依托地理和自然条件优势,年繁殖沙棘良种苗木均在200万株左右,成为沙棘良种苗木繁殖大省。3.3.5 在市场销售方面,沙棘资源开发利用各个领域均充分利用有利的市场机制,大力推广销售沙棘种苗、沙棘原料、沙棘产品。经调查,我国许多沙棘科研、良种繁育、产品加工、设备制造单位和企业均通过互联网和各种广告推销产品。据分析,从《沙棘》杂志创办到2003年,沙棘广告页数量呈指数趋势增加,特别是1999年以后,广告数量大幅度增加。这从一个方面反映了沙棘产品销售单位在市场经济体制下的销售行为特点。综上所述,20年来我国沙棘资源开发利用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经历了宣传发动、全面突破、市场引导等阶段,从计划经济发展模式转型到市场经济发展模式,适应了我国改革开放的发展形式,符合“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时代潮流,顺应了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达到了环境治理和经济发展的“双赢”,实现了沙棘资源开发利用的可持续发展。我找到了就这么多啊你自己找找看把我的可以用的话就用把不可以我可帮助你找啊呵呵甘肃农业大学我可是有认识的人啊
实际性格蛮乐观 活泼的。但是唱歌的时候就透露出一种淡淡愁。
他唱歌的时候,有种慵懒的感觉。有人曾评价快男陈翔,他的声音里带有一点许巍的感觉,慵懒里面暗含的张力,内敛中透露的优雅。6月18日,快男30进20比赛中,自信歌者陈翔的晋级没有太多的虚言与悬念,成为首位晋级全国20强的选手。陈翔的歌手有种浅浅淡淡的意念,捉摸不透而又抓住人心,舞台上的安安静静唱歌的他又有种爆发力。6月18日比赛前,曾有媒体报道陈翔的身体状况出问题,已经连续两天前往医院看嗓子,“我本来声音就比较弱,生病后更担心这次的比赛。”比赛前陈翔表达这样的心声。可幸的是,陈翔有惊无险,为成都快男拿下全国20强首个席位。 陈翔的招牌动作:吐舌头,绝对秒杀
对于从事环境学工作的从业者或者学者来说,在面临职位晋升的时候,那么就需要我们发表相关的环境学论文了。那么怎样发表环境学论文呢。给大家总结了几个步骤。工具/原料环境学论文电脑,手机(沟通)1撰写出优质的环境学论文。根据要求和规范,同时要有高的学术价值或者实际指导意义。2根据所写的环境学论文,明确论文的主旨,研究方向等。确定准备投稿的期刊。选择前,确定其规范合法性。可以通过杂志之家查询系统,查询该杂志的注册信息。3选择可靠的发表机构予以合作。通过工商局查询系统,确定其符合相关资质。4按照审稿专家要求,对环境学论文适当修改,使其符合发表要求。5完成发表。确定自己的环境学论文已经发表成功。可以到相关政府部门查询,也可以索要当期样刊查询。
如果不是要求必须发专刊,可在我们刊物发表,有收录环保类文章很多多的
以时间和标志性事件为参照标准,环境心理学于上个世纪70年代初在以美国为中心的北美地区得以兴起。随着环境问题的升温,环境心理学也成为21世纪以来心理学领域较有突破的一个学科。下文是我为大家搜集整理的关于环境心理学课程论文发表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环境心理学课程论文发表篇1 浅谈环境心理学中的拥挤 摘要:本文主要针对城市中的拥挤,从环境心理学角度阐述了拥挤的内涵、影响及对策,并提出要警惕拥挤综合症的出现。 关键词:拥挤 影响 拥挤综合症 一、 拥挤的内涵 环境心理学是心理学的新兴学科之一,是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的结合,是建筑环境学和应用心理学的结合,是关注人与环境相互作用和相互关系的学科[1],它通过研究在不同社会 文化 和环境下人们的心理活动规律,从而寻求人与环境相互适应的可持续模式。拥挤是环境心理学的重要研究领域。国外学者有的认为,“拥挤”是指当个体的空间需求超过实际空间供给时的一种心理压力不适状态,是有限空间中的个体的一种个人主观体验;有的认为,“拥挤”是指一种个人无法获得想要的隐私水平、无法充分控制同他人之间社会互动的状态。我国学者则强调“拥挤”是指一种主观的、能产生消极情感的心理状态,且当个人觉察到给定空间中有过多的人时出现。 总之,作为对高密度和相应空间限制的知觉判断,“拥挤”是一种难以直接测量,需经过人类知觉加工形成,伴随过度唤醒和生理、心理、行为压力特征表现,且导致系列拥挤负面影响的复杂心理体验和主观 经验 状态。[2] 二、 拥挤对人类的影响 (一)拥挤对个体行为的影响 1.对生理的影响 研究发现,高密度会引起一些生理唤醒反应。在高密度条件下的人血压偏高,个体患病的机率更高;儿茶酚胺含量升高,肾上腺分泌也提高;皮肤的导电系数也明显增加。长期在高密度环境中生活,可能引发疾病或使病情加重。 2.对情感的影响 社会密度与空间密度以不同的方式影响着人的情感体验。在改变空间密度的实验中,男性在高密度时比在低密度时体验到更多的消极心境;而女性则相反,能彼此友好相处,以比较合作的方式对待拥挤的心境。在社会高密度的研究中,男女都同样反映出消极的心境。 (二)拥挤对社会行为的影响 1.人际吸引 拥挤导致人际吸引降低,并且男性更明显。在相关实验中,男性在高密度情境下对组内成员负面的评价较多,而女性则相反,高密度促进了人际吸引。 2.退缩行为 当遭遇高密度时,社会退缩行为是一种应激 措施 ,它包括减少眼睛的接触、把头扭向一边,或者保持较远的人际距离。高密度所引起的退缩行为将可能破坏人际关系网络,这样人们可以利用的资源便会减少,更加难以应对巨大的压力。 3.亲社会行为 亲社会行为即利他行为,一些关于人口密度如何影响人们助人行为的研究发现,高密度会降低人们帮助别人的概率。在高密度的公共场所,利他行为减少大多是由于对自身安全的担心。此外,利他行为在城市和乡村也是不一样的。 4.攻击性行为 拥挤导致攻击性增强的观点至今没有一致的结论,但是对某一部分人来说(如 儿童 ),二者之间是有一定关系的。大量研究显示,拥挤对儿童攻击性的影响更大,并且随年龄的增加而改变。攻击性行为的发生依赖于高密度是引发负性的情感体验,还是积极的情感体验。高密度并不是引发攻击性行为的直接因素。 (三)拥挤的具体影响 1.拥挤对工作的影响 首先,拥挤使个体有效地完成任务所需要的高度注意力和清晰的思维能力受到限制。其次,拥挤时容易产生焦虑。再次,高密度会阻碍个体对环境的认知。最后,拥挤可能会阻碍个体的信息加工能力,导致任务不能顺利完成。 2.拥挤对交通影响 首先,交通拥挤带来的应激。坐车上下班的人体验着一种更应激的生活方式,带来更多的身心健康问题。其次,司机的应激。司机的应激状况,总的表现为负性的情感、认知和行为,攻击性强、焦虑、厌倦驾驶,及与他人交往时常常过度反应。再次,交通阻塞。交通阻塞影响人们到达目的地,也对驶汽车上下班的人体验的焦虑有很大的影响。 三、减少拥挤的消极影响 (一)干预措施 首先,认知干预:对高密度情境的干预措施之一是认知干预,它是提前给个体关于某个情境的拥挤提示或警告。这样可以减少应激和其他不利影响。 其次,建筑设计:第一,利用分隔。对密度的知觉是引起拥挤感的关键,因为拥挤感是个体感知到个人空间受到侵犯。第二,注意焦点的设计。人们更喜欢能减少个人唤起水平的环境;建筑设计可以通过控制其他因素来减少人们的消极反应,达到减少拥挤感的目的。此外,建筑设计中室内家具的色彩、布置,对空间宽敞感都有重要的影响。 (二)调节方式 消除拥挤导致的后果主要在减少个体的焦虑和降低他们的唤醒水平。为此,可针对缓解拥挤所产生的后果而进行三种调节 方法 :肌肉放松、认知重建和想象。认知重建是通过引导,使人们注意情境中的积极方面,从而提高他们的积极情绪;想象是帮助人们按指令想象一幅舒适的、田园式的画面,以转移注意力。 四、拥挤综合症 拥挤的空间,嘈杂的环境,加之快节奏的生活,极易使人产生高度紧张,出现头痛、失眠、易怒、乏力等症,甚至引起心理变态,这一系列症状,被称为“拥挤综合症”。环境、医学和社会心理学的研究都认为,拥挤对人体健康的威胁,已成为城市的一大公害。为避免现代都市的拥挤及拥挤带来的危害,需要社会和都市居民的共同努力。 关键是要加强对城市布局和建设的宏观调控,以利人口分流;在节假日及大型集会,要作好人群的有序流动安排,最大限度地控制拥挤现象。都市居民应尽量少去公共场所凑热闹,特别是年老体弱者、孕妇及患有心血管病的人更应避免拥挤。同时,都市人还须学会“闹中取静”,在紧张中学会放松,加强体质锻炼、注意培养适应环境的能力,并保持乐观开朗、平静愉快的心境,这些都是防止拥挤综合症的有效办法。[3] 参考文献: [1]车文博.当代西方心理学新词典[M].吉林:吉林人民出社, 2001. [2]戴琨等.拥挤研究进展[J].应用心理学,2010(4). [3]严世英.都市拥挤综合症及其危害[J].人与自然,1998(3). [4]许波.拥挤综合症-精神健康的大敌[J].社会心态大观,2004. [5]保罗·贝尔等著.环境心理学[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 [6]林玉莲.环境心理学[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 环境心理学课程论文发表篇2 谈环境心理学及其研究述评 【摘 要】本文对环境心理学的诞生及其东西方发展,做了文献梳理评述,以期学界进一步了解其背景和现状。 【关键词】环境心理学;研究;述评 古往今来,人类一直在探索自身与周围环境的关系。正是在代代相传的探索与思考过程中,人类不断解释环境,解释自己,同时也不断利用和改造环境,维持和改善自己的生存条件。在这一过程中, 人际交往 、人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都直接影响着人所处的环境,也影响着人类自身。 一、环境心理学简要追述 环境心理学是现代心理学分化产生的―门交叉学科。是一门研究人的心理和行为与自然环境和人工的物理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的科学。传统意义上,环境心理学是城市规划设计与心理学的结合。随着环境心理学对环境问题的关注,现代意义上的环境心理学不仅是心理学的分支学科,还被认为是环境科学的分支学科。 重视建筑环境与心理及行为之间关系,可以追溯到古代。早在纪元前,希腊的帕提农神庙就曾运用各种手法矫正视觉错觉。有关的理论研究可追溯到19世纪,1886年德国美术史家沃尔芬(H.wolffin)著有《建筑心理学绪论》一书,曾用“移情论”的美学观点讨论建筑物和工艺品的设计问题。其后,汉斯・迈耶(H.Mayer)还打算在包豪斯中开设心理学课程。 20世纪五六十年代,西方国家的城市环境严重恶化,对居民的身心和行为产生了各种消极影响;同时,不少新建筑因无视使用者的行为需求,导致社区崩溃、建筑拆毁、居民抗议等严重后果,并遭到社会的严厉批评。因此,建筑环境与行为的关系引起多学科研究者的深切关注。来自心理学、社会学、人类学、地理学、建筑学、城市规划等学科的研究终于汇集成多学科的新兴交叉领域――环境(建筑)心理学。环境心理学首先于20世纪60年代末在北美兴起,此后,先在英语区,继而在全欧洲和世界其他地区迅速传播和发展。当时北美的主要代表人物为人类学家霍尔,心理学家巴克、伊特尔森、普洛尚斯基、萨默,城市规划师林奇等。 1968年6月,一个综合性专业团体“环境设计研究协会(EDRA)”在北美宣告成立。并于1969年举行了第一次年会,还形成了若干研究中心,如儿童与环境、环境认知、环境与年龄、残疾人与环境、居住区环境、室内环境、妇女问题、使用者参与、使用后评估等。该组织第一批成员27人,仅由建筑师和心理学家组成,到1984年,成员增加到900人,遍及世界各地。其中建筑师占30%,心理学家30%,其他环境学科(室内设计、园林设计、城市规划与设计)25%,其他社会科学家(地理学家、社会学家、人类学家、人类及社会生态学家)15%,成为世界上历史最长,人数最多的从事环境――行为研究和应用的学术团体。欧洲在20世纪50年代末和60年代初也形成了环境行为研究的潮流。 亚洲各国中,日本在环境――行为领域中的研究始于20世纪60年代,处于领先地位,并在70年代迅速发展。与世界各国相比,我国这一领域的研究起步较晚,20世纪80年代初才从欧美和日本等发达国家引入有关的理论和方法,开始在建筑学等学科内从事研究,并引起学科人员的广泛兴趣和关注。 二、环境心理学及其发展 不同的研究者,对环境心理学有各自不同的理解。我们可以从不同学者对环境心理学的定义中,看到环境心理学的内涵与全貌。 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环境心理学”这一名称是纽约的研究者普洛尚斯基和伊特尔森等首先提出的。任何人工环境都是社会的产物,都离不开相应的社会环境与文化背景,同时也不能脱离它所赖以存在的自然环境[1]。1978年,贝尔(P.A.Bell)等三人合著的《环境心理学》一书给环境心理学下的定义是:环境心理学是研究行为和经验与人工和自然环境之间关系整体的科学。环境心理学从研究噪声入手,分别对个人空间、拥挤和人类的关系、城市发展和城市规划等问题进行研究,其目的是了解个体如何同环境相互作用,进而利用和改造环境,以解决各种因环境而产生的人类行为问题[2]。 环境心理学是从心理学角度探讨什么样的环境才是符合人们心愿的环境的一门科学,因此它并不追究人能够适应哪一种环境的问题。过去,人们在创造环境时,几乎不考虑生活在那里的人们会有怎样的心理倾向。与此相反,环境心理学却是将它作为重要问题提出来,并使它与选择环境、创造环境相结合而成为一门科学分支。因此现在有一些问题必须加以考虑[3]。 俞国良等的定义是:环境心理学是研究个体行为与其所处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 它主要研究环境和心理的相互关系,即用心理学的方法分析人类经验、活动与其社会――环境(尤其是物理环境)各方面的相互关系和相互影响,揭示各种环境条件下人的心理的发生和发展的规律[4]。马逊风等认为“广义上的环境心理学就应该是心理学,因为一切心理学都是针对环境的”。狭义上的环境心理学从其研究对象上可以定义为“研究环境问题对人类(包括动物)的心理和行为产生的影响,以及这一影响对环境反馈作用的学科”[5] 环境心理学是心理学的新兴学科之一,是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的结合,是建筑环境学和应用心理学的结合,是关注人与环境相互作用和相互关系的学科[6]。 我们可以看到,上述的各个定义虽然在表述上有一些小的差异,但基本思路是差不多的。基于以上不同研究者观点的基础上,环境心理学的定义可以这样表述:环境心理学是心理学的一个分支学科,这个心理学分支独有的特点和能区别于其他的心理学分支学科。环境心理学区别于心理学其他分支的独有的特点,最主要是它研究的内容不同于其他分支。 在现有的环境心理学研究中,我们看到实际的研究内容包含很多方面,有研究者 总结 为: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概念,不同环境中心理学原理和各种环境状况个人的心理现象和对环境的知觉;环境物理里和环境心理量之间的关系(环境与人的思维、情感、意志、个性等的相互关系),环境对人的心理和行为的作用规律,其中包括自然环境(如噪声、温度、风向、气候、空气的污染)和社会环境(如个人空间、地域观念、社会风气、社会文化、人际关系)的影响;环境联想对环境意识与心理的影响,以及环境污染中心理变化对人体信息传递、工作效率等的影响;人们在不同环境条件下如何进行心理自我调适,以适应环境并创造一种有利于个体发展的环境即对环境的反馈作用[5]。 除此之外,环境心理学还研究人的心理与行为对环境的影响,并且研究如何通过影响人的心理进而影响人的行为,从而增加亲近环境的行为,减少破坏环境的行为。 环境心理学说到底是心理学,而不是环境学,它的研究内容归根结底是心理学的内容,只不过要加上一个限定的领域,这个限定的领域就是环境。有定义说“环境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和他们所处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关系的学科”,我们感到这个表述虽然很清晰简练,而且也基本切合环境心理学的研究内容,但是表述上不是最好。因为环境心理学毕竟是心理学,所以把它仅仅说成是研究“相互作用和关系”的学科,毕竟不十分贴切。 但还有一个问题就是,环境心理学中所说的环境,其意义仅仅是自然环境还是包含社会环境?这里,我们的建议应当说主要是自然环境。另外一个定义上的问题,就是环境心理学是不是一个环境科学和心理学的交叉学科。有研究者指出,“从环境心理学研究的目的和任务来看,环境心理学应该成为以环境科学和心理学两学科为研究基础的交叉学科,但从环境心理学的起源和已进行的各种研究来看,环境心理学距环境科学和心理学的交叉研究还有很大的距离”。原因是环境心理学的最初研究者主要是城市规划师和建筑设计师,他们所研究的问题主要是个人空间、拥挤、城市发展和城市设计等,“目前的环境心理学和城市规划及建筑设计联系得更为紧密”。 把环境心理学定义为“建筑环境学和应用心理学的结合”,似乎和这个现状更为贴切,但是,却和环境心理学最新的发展趋势不合。因为我们可以看到,环境心理学研究者中,心理学家的人数正在日益增加,研究的范围也越来越广泛,而月越来越超越建筑学的范围。 三、环境心理学研究内容及其展望 从广义上看,所有的心理学研究的都是研究环境中的人的心理,是否所有的心理学都应该说是环境心理学?我们认为,如果把所有的心理学都说成环境心理学,那么这个学科的独持性就没有办法体现了。环境心理学是研究自然环境影响下的心理活动,以及影响了自然环境的那些小型活动的学科。研究的内容大致为:环境对人的心理影响,人的心理对环境的影响。1.环境知觉和环境认知的问题。2.环境心理评估。3.环境态度与价值观。4.环境对人的影响。5.如何改变人的心理,使人多做有益于环境保护的事情。6.各种具体环境问题的研究。此外,建立关于环境心理学的理论,也是环境心理学的一个主要内容[7]。 因此,环境心理学有很多需要紧密结合现实情况提出和跟踪研究的问题。过去的心理学在很多方面都与现实脱节,所以这是相当困难的课题。总之,我们认为环境问题在很大程度上是心理学应该解决的问题,对这个问题的研究需要各学科之间的协作。 参考文献: [1]林玉莲. 环境心理学[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0:2. [2][美]保罗・贝尔,托马斯・格林,等. 朱建军 ,吴建平等 译.环境心理学第5版[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4. [3](日)相马一郎. 周畅 ,李曼曼译.环境心理学[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6:9. [4]俞国良,王青兰,杨治良.环境心理学[M].北京:人民 教育 出版社,2000.4. [5]马逊风,黄冬梅,黄钰,何子光.环境心理学有关问题的探讨[J].吉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1):31-36. [6]车文博.当代西方心理学新词典.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1:128―129. [7]吴建平.环境与生态心理学[M].安徽人民出版社,2011:5. 猜你喜欢: 1. 浅谈环境心理学论文 2. 浅谈环境心理学的相关论文 3. 环境心理学论文2000字 4. 环境心理学浅探论文 5. 环境心理学论文2000字以上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期刊简介及投稿须知《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双月刊)创刊于1995年,是由中国科学院主管、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主办的全国性学术科技期刊(学报级),是我国应用生物学和环境生物学的核心刊物。本刊宗旨:交流国内外生物学及相关学科领域的新成果、新技术、新方法和新进展,加强生物科学研究为国民经济建设、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服务的功能。内容涵盖:生物学及相关学科中的资源开发利用与可持续发展、环境整治、退化生态系统的恢复与重建,以及在农、林、牧、医、能源、轻工、食品等领域(中文核心[2011], CSCD核心库[2015-2016], 科技核心[2014])收录收据库:知网收录,第一批认定学术期刊,投稿须知:1-稿件初投在稿件完成拟投本刊前,请作者确保稿件内容不涉及国家机密,无政治错误,符合本刊报道范围(“本刊简介”),取得突破性进展(研究论文)或具有独创性观点(综述),在研究和写作上经过了所有作者的集思广益并认可投稿,无知识产权争议,无作伪、抄袭、“一稿多投”和“香肠论文”(一稿裁多稿)行为,仔细阅读过本刊“投稿指南”和“版权协议”(若稿件是一篇综述,作者还必须阅读过本刊“综述要求”),并根据本刊“征稿简则”进行修改和规范后,即可在线投稿。不必再电邮该稿件的电子版或寄送该稿件的纸质版。请自行保存该稿件的电子版、至少一份纸质版以及所有数据资料,以防不时之需,必要时编辑部可能要求作者提供原始数据和文献。(注:稿件初投时,在保证内容质量和遵守国家标准、行业规范的前提下,其格式和规范不一定要完全符合本刊;但经过三审后,若本刊拟录用该稿件,要求作者对稿件除了修改完善内容外,还必须根据本刊“征稿简则”和本刊最新发表论文或“论文模板”格式逐一规范(不分栏),方正式录用。)在线投稿时,请注意加注星号的必填项和各具体要求,准确给出所有作者的详细联系地址(包括邮编)、E-mail(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的E-mail必填)、电话及个人简介等相关信息,以及其他认为需要特别说明的情况(如稿件的重要性和创新性、是否为本刊约稿、是否有系列论文、是否为知名专家推荐、是否有回避审稿专家等)。若在稿件出版前整个过程中联系方式有变化,请及时更新。2-稿件初审编辑部收到作者投稿后下载入库,进行初审,即通过仔细阅读全文,对稿件的学科专业、学术水平、数据真假、语言表达和文体格式等作出初步审查和评价,处理意见主要有2种:(1)直接退稿:可能理由为稿件内容不符合本刊报道范围、学术水平在本刊近期投稿中相对不高、数据观点或语言表述存在较大缺陷等。由于本刊刊稿率(年刊稿数/年收稿数)较低,即退稿率较高,会有较多稿件只经初审而不经同行评审(外审)就被拒绝,请予以理解;这种做法可以提高编辑部后续工作效率,亦可减少稿件在编辑部的无效滞留时间和作者的无效等待时间,并且不需要作者为该稿件缴纳审稿费;编辑部会客观、公平、慎重地对待投稿,有可能会建议该稿件更适合投往哪些或哪种刊物。若有异议,亦可申诉。(2)受理续审:同意受理该稿件,即通知作者尽快缴纳审稿费(有正式发票,“费用手续”)并正式办理“版权协议”(最高级基金所属单位盖章,若无基金则第一单位盖章)。该稿件即进入同行评审(外审)阶段。3-同行评审(外审)编辑部为每篇稿件选择3个外审专家。所选外审专家:与审理稿件所属学科小专业相符合的科研一线人员,研究员或教授职称,不含纯粹从事科研管理的人员;能全面、公正地审阅、评价稿件质量;不仅需要指出稿件优缺点,也应提出修改建议,对作者有实质性帮助;能在约定的较短时间内返回评审意见等。4-稿件终审收到稿件所有外审意见后,编辑部会据此决定对该稿件录用与否。本刊根据外审意见并结合本刊具体情况作出选择,有可能是与外审意见相反的选择。本刊承诺,2个月以内给予作者是否录用的答复;少量稿件由于不可预见的因素导致延期,作者经向编辑部申明后可撤稿改投,也可等待本刊的催审或换审意见。处理意见主要有3种:( 1 )退稿:一般会告知作者理由,并建议如何改进试验、深入研究或改投他刊等。( 2 )录用:只是初步录用(内容和写作都很优秀的稿件可直接录用),还需要作者根据审稿意见中的合理建议以及编辑部的“征稿简则”和最新发表论文或“论文模板”格式逐一、全面修改全文(不分栏)。修改稿返回同时要附上修改说明,即逐一回答终审意见,哪些方面做了修改,哪些方面予以保留以及保留原因。通讯作者若非执笔作者,必须审定修改稿及修改说明。编辑部收到修改稿后,经核实无误,即正式录用并向作者发出论文录用通知。录用论文经审核后在网上预出版。( 3 )退修(退改):若稿件内容符合本刊,且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和创新价值,但由于写作原因导致价值没有体现,或者需要补充一些次要的实验和数据,则退请作者修改后再投。再投稿件需经编辑部甚至外审专家再次审 理后,再决定是否录用。再投稿件也需附修改说明。退改稿件一般情况下(如无需补充实验),要求在1个月内将修改稿和修改说明返回来。若编辑部拒绝某稿件,也未说明修改后再投,建议作者修改后改投他刊。若作者对审稿意见有异议,可告知理由,编辑部会认真对待、妥善处理,并尽快返回最终决定。建议作者在第一次申诉失败后将稿件改投他刊,不要把时间浪费在与编辑部进一步的来回交流上。5-稿件编排稿件正式录用后,编辑部根据其收稿日期和修回日期确定发表时间。其中,国际稿件、国际合作稿件、高创新性稿件、学术价值重大稿件优先发表。编辑部对稿件全文进行编辑和排版,质疑和修正错误的数据、观点和表述,并予以规范,使文字和图表更具可读性,使版面安排清晰、紧凑,符合本刊的风格。6-稿件核对有所质疑和编辑较多的稿件将返回 给作者再作修改。排版稿件由作者和编辑部同步校改,请作者尽量于2日内将校改结果返回编辑部。校改方法①:直接在排版稿PDF文件中批注修改;方法②:于word中文字或列表叙述哪页、哪栏、哪行的错误,并予以更正;以及其他能清晰显示修改处和修改内容的类似方法。排版稿及其校对情况必须经通讯作者审定后再返回。本刊根据论文版面酌收版面费(有正式发票),并以不低于版面费的20%酌返作者稿费。7-论文出版和期刊寄送当期所有稿件,包括期刊封面、封底、目录、补白等,再经编辑部两校两改、出胶片后终校,最后送印刷厂校对、印刷。同时,当期所有论文全部上网,以文摘形式、PDF全文形式提供作者、读者免费阅读和下载。本刊免费赠送作者适量当期刊物和抽印本。发表网提示:本站非杂志社官网,仅提供学术期刊介绍信息,另提供在线投稿服务。
以时间和标志性事件为参照标准,环境心理学于上个世纪70年代初在以美国为中心的北美地区得以兴起。随着环境问题的升温,环境心理学也成为21世纪以来心理学领域较有突破的一个学科。下文是我为大家搜集整理的关于环境心理学课程论文发表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环境心理学课程论文发表篇1 浅谈环境心理学中的拥挤 摘要:本文主要针对城市中的拥挤,从环境心理学角度阐述了拥挤的内涵、影响及对策,并提出要警惕拥挤综合症的出现。 关键词:拥挤 影响 拥挤综合症 一、 拥挤的内涵 环境心理学是心理学的新兴学科之一,是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的结合,是建筑环境学和应用心理学的结合,是关注人与环境相互作用和相互关系的学科[1],它通过研究在不同社会 文化 和环境下人们的心理活动规律,从而寻求人与环境相互适应的可持续模式。拥挤是环境心理学的重要研究领域。国外学者有的认为,“拥挤”是指当个体的空间需求超过实际空间供给时的一种心理压力不适状态,是有限空间中的个体的一种个人主观体验;有的认为,“拥挤”是指一种个人无法获得想要的隐私水平、无法充分控制同他人之间社会互动的状态。我国学者则强调“拥挤”是指一种主观的、能产生消极情感的心理状态,且当个人觉察到给定空间中有过多的人时出现。 总之,作为对高密度和相应空间限制的知觉判断,“拥挤”是一种难以直接测量,需经过人类知觉加工形成,伴随过度唤醒和生理、心理、行为压力特征表现,且导致系列拥挤负面影响的复杂心理体验和主观 经验 状态。[2] 二、 拥挤对人类的影响 (一)拥挤对个体行为的影响 1.对生理的影响 研究发现,高密度会引起一些生理唤醒反应。在高密度条件下的人血压偏高,个体患病的机率更高;儿茶酚胺含量升高,肾上腺分泌也提高;皮肤的导电系数也明显增加。长期在高密度环境中生活,可能引发疾病或使病情加重。 2.对情感的影响 社会密度与空间密度以不同的方式影响着人的情感体验。在改变空间密度的实验中,男性在高密度时比在低密度时体验到更多的消极心境;而女性则相反,能彼此友好相处,以比较合作的方式对待拥挤的心境。在社会高密度的研究中,男女都同样反映出消极的心境。 (二)拥挤对社会行为的影响 1.人际吸引 拥挤导致人际吸引降低,并且男性更明显。在相关实验中,男性在高密度情境下对组内成员负面的评价较多,而女性则相反,高密度促进了人际吸引。 2.退缩行为 当遭遇高密度时,社会退缩行为是一种应激 措施 ,它包括减少眼睛的接触、把头扭向一边,或者保持较远的人际距离。高密度所引起的退缩行为将可能破坏人际关系网络,这样人们可以利用的资源便会减少,更加难以应对巨大的压力。 3.亲社会行为 亲社会行为即利他行为,一些关于人口密度如何影响人们助人行为的研究发现,高密度会降低人们帮助别人的概率。在高密度的公共场所,利他行为减少大多是由于对自身安全的担心。此外,利他行为在城市和乡村也是不一样的。 4.攻击性行为 拥挤导致攻击性增强的观点至今没有一致的结论,但是对某一部分人来说(如 儿童 ),二者之间是有一定关系的。大量研究显示,拥挤对儿童攻击性的影响更大,并且随年龄的增加而改变。攻击性行为的发生依赖于高密度是引发负性的情感体验,还是积极的情感体验。高密度并不是引发攻击性行为的直接因素。 (三)拥挤的具体影响 1.拥挤对工作的影响 首先,拥挤使个体有效地完成任务所需要的高度注意力和清晰的思维能力受到限制。其次,拥挤时容易产生焦虑。再次,高密度会阻碍个体对环境的认知。最后,拥挤可能会阻碍个体的信息加工能力,导致任务不能顺利完成。 2.拥挤对交通影响 首先,交通拥挤带来的应激。坐车上下班的人体验着一种更应激的生活方式,带来更多的身心健康问题。其次,司机的应激。司机的应激状况,总的表现为负性的情感、认知和行为,攻击性强、焦虑、厌倦驾驶,及与他人交往时常常过度反应。再次,交通阻塞。交通阻塞影响人们到达目的地,也对驶汽车上下班的人体验的焦虑有很大的影响。 三、减少拥挤的消极影响 (一)干预措施 首先,认知干预:对高密度情境的干预措施之一是认知干预,它是提前给个体关于某个情境的拥挤提示或警告。这样可以减少应激和其他不利影响。 其次,建筑设计:第一,利用分隔。对密度的知觉是引起拥挤感的关键,因为拥挤感是个体感知到个人空间受到侵犯。第二,注意焦点的设计。人们更喜欢能减少个人唤起水平的环境;建筑设计可以通过控制其他因素来减少人们的消极反应,达到减少拥挤感的目的。此外,建筑设计中室内家具的色彩、布置,对空间宽敞感都有重要的影响。 (二)调节方式 消除拥挤导致的后果主要在减少个体的焦虑和降低他们的唤醒水平。为此,可针对缓解拥挤所产生的后果而进行三种调节 方法 :肌肉放松、认知重建和想象。认知重建是通过引导,使人们注意情境中的积极方面,从而提高他们的积极情绪;想象是帮助人们按指令想象一幅舒适的、田园式的画面,以转移注意力。 四、拥挤综合症 拥挤的空间,嘈杂的环境,加之快节奏的生活,极易使人产生高度紧张,出现头痛、失眠、易怒、乏力等症,甚至引起心理变态,这一系列症状,被称为“拥挤综合症”。环境、医学和社会心理学的研究都认为,拥挤对人体健康的威胁,已成为城市的一大公害。为避免现代都市的拥挤及拥挤带来的危害,需要社会和都市居民的共同努力。 关键是要加强对城市布局和建设的宏观调控,以利人口分流;在节假日及大型集会,要作好人群的有序流动安排,最大限度地控制拥挤现象。都市居民应尽量少去公共场所凑热闹,特别是年老体弱者、孕妇及患有心血管病的人更应避免拥挤。同时,都市人还须学会“闹中取静”,在紧张中学会放松,加强体质锻炼、注意培养适应环境的能力,并保持乐观开朗、平静愉快的心境,这些都是防止拥挤综合症的有效办法。[3] 参考文献: [1]车文博.当代西方心理学新词典[M].吉林:吉林人民出社, 2001. [2]戴琨等.拥挤研究进展[J].应用心理学,2010(4). [3]严世英.都市拥挤综合症及其危害[J].人与自然,1998(3). [4]许波.拥挤综合症-精神健康的大敌[J].社会心态大观,2004. [5]保罗·贝尔等著.环境心理学[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 [6]林玉莲.环境心理学[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 环境心理学课程论文发表篇2 谈环境心理学及其研究述评 【摘 要】本文对环境心理学的诞生及其东西方发展,做了文献梳理评述,以期学界进一步了解其背景和现状。 【关键词】环境心理学;研究;述评 古往今来,人类一直在探索自身与周围环境的关系。正是在代代相传的探索与思考过程中,人类不断解释环境,解释自己,同时也不断利用和改造环境,维持和改善自己的生存条件。在这一过程中, 人际交往 、人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都直接影响着人所处的环境,也影响着人类自身。 一、环境心理学简要追述 环境心理学是现代心理学分化产生的―门交叉学科。是一门研究人的心理和行为与自然环境和人工的物理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的科学。传统意义上,环境心理学是城市规划设计与心理学的结合。随着环境心理学对环境问题的关注,现代意义上的环境心理学不仅是心理学的分支学科,还被认为是环境科学的分支学科。 重视建筑环境与心理及行为之间关系,可以追溯到古代。早在纪元前,希腊的帕提农神庙就曾运用各种手法矫正视觉错觉。有关的理论研究可追溯到19世纪,1886年德国美术史家沃尔芬(H.wolffin)著有《建筑心理学绪论》一书,曾用“移情论”的美学观点讨论建筑物和工艺品的设计问题。其后,汉斯・迈耶(H.Mayer)还打算在包豪斯中开设心理学课程。 20世纪五六十年代,西方国家的城市环境严重恶化,对居民的身心和行为产生了各种消极影响;同时,不少新建筑因无视使用者的行为需求,导致社区崩溃、建筑拆毁、居民抗议等严重后果,并遭到社会的严厉批评。因此,建筑环境与行为的关系引起多学科研究者的深切关注。来自心理学、社会学、人类学、地理学、建筑学、城市规划等学科的研究终于汇集成多学科的新兴交叉领域――环境(建筑)心理学。环境心理学首先于20世纪60年代末在北美兴起,此后,先在英语区,继而在全欧洲和世界其他地区迅速传播和发展。当时北美的主要代表人物为人类学家霍尔,心理学家巴克、伊特尔森、普洛尚斯基、萨默,城市规划师林奇等。 1968年6月,一个综合性专业团体“环境设计研究协会(EDRA)”在北美宣告成立。并于1969年举行了第一次年会,还形成了若干研究中心,如儿童与环境、环境认知、环境与年龄、残疾人与环境、居住区环境、室内环境、妇女问题、使用者参与、使用后评估等。该组织第一批成员27人,仅由建筑师和心理学家组成,到1984年,成员增加到900人,遍及世界各地。其中建筑师占30%,心理学家30%,其他环境学科(室内设计、园林设计、城市规划与设计)25%,其他社会科学家(地理学家、社会学家、人类学家、人类及社会生态学家)15%,成为世界上历史最长,人数最多的从事环境――行为研究和应用的学术团体。欧洲在20世纪50年代末和60年代初也形成了环境行为研究的潮流。 亚洲各国中,日本在环境――行为领域中的研究始于20世纪60年代,处于领先地位,并在70年代迅速发展。与世界各国相比,我国这一领域的研究起步较晚,20世纪80年代初才从欧美和日本等发达国家引入有关的理论和方法,开始在建筑学等学科内从事研究,并引起学科人员的广泛兴趣和关注。 二、环境心理学及其发展 不同的研究者,对环境心理学有各自不同的理解。我们可以从不同学者对环境心理学的定义中,看到环境心理学的内涵与全貌。 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环境心理学”这一名称是纽约的研究者普洛尚斯基和伊特尔森等首先提出的。任何人工环境都是社会的产物,都离不开相应的社会环境与文化背景,同时也不能脱离它所赖以存在的自然环境[1]。1978年,贝尔(P.A.Bell)等三人合著的《环境心理学》一书给环境心理学下的定义是:环境心理学是研究行为和经验与人工和自然环境之间关系整体的科学。环境心理学从研究噪声入手,分别对个人空间、拥挤和人类的关系、城市发展和城市规划等问题进行研究,其目的是了解个体如何同环境相互作用,进而利用和改造环境,以解决各种因环境而产生的人类行为问题[2]。 环境心理学是从心理学角度探讨什么样的环境才是符合人们心愿的环境的一门科学,因此它并不追究人能够适应哪一种环境的问题。过去,人们在创造环境时,几乎不考虑生活在那里的人们会有怎样的心理倾向。与此相反,环境心理学却是将它作为重要问题提出来,并使它与选择环境、创造环境相结合而成为一门科学分支。因此现在有一些问题必须加以考虑[3]。 俞国良等的定义是:环境心理学是研究个体行为与其所处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 它主要研究环境和心理的相互关系,即用心理学的方法分析人类经验、活动与其社会――环境(尤其是物理环境)各方面的相互关系和相互影响,揭示各种环境条件下人的心理的发生和发展的规律[4]。马逊风等认为“广义上的环境心理学就应该是心理学,因为一切心理学都是针对环境的”。狭义上的环境心理学从其研究对象上可以定义为“研究环境问题对人类(包括动物)的心理和行为产生的影响,以及这一影响对环境反馈作用的学科”[5] 环境心理学是心理学的新兴学科之一,是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的结合,是建筑环境学和应用心理学的结合,是关注人与环境相互作用和相互关系的学科[6]。 我们可以看到,上述的各个定义虽然在表述上有一些小的差异,但基本思路是差不多的。基于以上不同研究者观点的基础上,环境心理学的定义可以这样表述:环境心理学是心理学的一个分支学科,这个心理学分支独有的特点和能区别于其他的心理学分支学科。环境心理学区别于心理学其他分支的独有的特点,最主要是它研究的内容不同于其他分支。 在现有的环境心理学研究中,我们看到实际的研究内容包含很多方面,有研究者 总结 为: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概念,不同环境中心理学原理和各种环境状况个人的心理现象和对环境的知觉;环境物理里和环境心理量之间的关系(环境与人的思维、情感、意志、个性等的相互关系),环境对人的心理和行为的作用规律,其中包括自然环境(如噪声、温度、风向、气候、空气的污染)和社会环境(如个人空间、地域观念、社会风气、社会文化、人际关系)的影响;环境联想对环境意识与心理的影响,以及环境污染中心理变化对人体信息传递、工作效率等的影响;人们在不同环境条件下如何进行心理自我调适,以适应环境并创造一种有利于个体发展的环境即对环境的反馈作用[5]。 除此之外,环境心理学还研究人的心理与行为对环境的影响,并且研究如何通过影响人的心理进而影响人的行为,从而增加亲近环境的行为,减少破坏环境的行为。 环境心理学说到底是心理学,而不是环境学,它的研究内容归根结底是心理学的内容,只不过要加上一个限定的领域,这个限定的领域就是环境。有定义说“环境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和他们所处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关系的学科”,我们感到这个表述虽然很清晰简练,而且也基本切合环境心理学的研究内容,但是表述上不是最好。因为环境心理学毕竟是心理学,所以把它仅仅说成是研究“相互作用和关系”的学科,毕竟不十分贴切。 但还有一个问题就是,环境心理学中所说的环境,其意义仅仅是自然环境还是包含社会环境?这里,我们的建议应当说主要是自然环境。另外一个定义上的问题,就是环境心理学是不是一个环境科学和心理学的交叉学科。有研究者指出,“从环境心理学研究的目的和任务来看,环境心理学应该成为以环境科学和心理学两学科为研究基础的交叉学科,但从环境心理学的起源和已进行的各种研究来看,环境心理学距环境科学和心理学的交叉研究还有很大的距离”。原因是环境心理学的最初研究者主要是城市规划师和建筑设计师,他们所研究的问题主要是个人空间、拥挤、城市发展和城市设计等,“目前的环境心理学和城市规划及建筑设计联系得更为紧密”。 把环境心理学定义为“建筑环境学和应用心理学的结合”,似乎和这个现状更为贴切,但是,却和环境心理学最新的发展趋势不合。因为我们可以看到,环境心理学研究者中,心理学家的人数正在日益增加,研究的范围也越来越广泛,而月越来越超越建筑学的范围。 三、环境心理学研究内容及其展望 从广义上看,所有的心理学研究的都是研究环境中的人的心理,是否所有的心理学都应该说是环境心理学?我们认为,如果把所有的心理学都说成环境心理学,那么这个学科的独持性就没有办法体现了。环境心理学是研究自然环境影响下的心理活动,以及影响了自然环境的那些小型活动的学科。研究的内容大致为:环境对人的心理影响,人的心理对环境的影响。1.环境知觉和环境认知的问题。2.环境心理评估。3.环境态度与价值观。4.环境对人的影响。5.如何改变人的心理,使人多做有益于环境保护的事情。6.各种具体环境问题的研究。此外,建立关于环境心理学的理论,也是环境心理学的一个主要内容[7]。 因此,环境心理学有很多需要紧密结合现实情况提出和跟踪研究的问题。过去的心理学在很多方面都与现实脱节,所以这是相当困难的课题。总之,我们认为环境问题在很大程度上是心理学应该解决的问题,对这个问题的研究需要各学科之间的协作。 参考文献: [1]林玉莲. 环境心理学[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0:2. [2][美]保罗・贝尔,托马斯・格林,等. 朱建军 ,吴建平等 译.环境心理学第5版[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4. [3](日)相马一郎. 周畅 ,李曼曼译.环境心理学[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6:9. [4]俞国良,王青兰,杨治良.环境心理学[M].北京:人民 教育 出版社,2000.4. [5]马逊风,黄冬梅,黄钰,何子光.环境心理学有关问题的探讨[J].吉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1):31-36. [6]车文博.当代西方心理学新词典.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1:128―129. [7]吴建平.环境与生态心理学[M].安徽人民出版社,2011:5. 猜你喜欢: 1. 浅谈环境心理学论文 2. 浅谈环境心理学的相关论文 3. 环境心理学论文2000字 4. 环境心理学浅探论文 5. 环境心理学论文2000字以上
对于从事环境学工作的从业者或者学者来说,在面临职位晋升的时候,那么就需要我们发表相关的环境学论文了。那么怎样发表环境学论文呢。给大家总结了几个步骤。工具/原料环境学论文电脑,手机(沟通)1撰写出优质的环境学论文。根据要求和规范,同时要有高的学术价值或者实际指导意义。2根据所写的环境学论文,明确论文的主旨,研究方向等。确定准备投稿的期刊。选择前,确定其规范合法性。可以通过杂志之家查询系统,查询该杂志的注册信息。3选择可靠的发表机构予以合作。通过工商局查询系统,确定其符合相关资质。4按照审稿专家要求,对环境学论文适当修改,使其符合发表要求。5完成发表。确定自己的环境学论文已经发表成功。可以到相关政府部门查询,也可以索要当期样刊查询。
如果不是要求必须发专刊,可在我们刊物发表,有收录环保类文章很多多的
恩不是吧 恩自己去看岳阳楼记咯
如果是发普刊的话,时间是用不了多久的。
论文从投稿到发表成功是有一定的时间周期的,参考周期:普刊2-6个月,核心期刊8-16个月,具体的还是要看选择的期刊。很多作者在使用论文之前才会想到发表,或者是认为什么时候想发表就能立刻发表,这种想法是绝对错误的,不论是哪个学术期刊,每天的论文投稿数量都比较多,期刊发表论文是要按照一定顺序的,提前安排发表才是按时使用稳妥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