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职称论文知识库

首页 职称论文知识库 问题

佛教大学论文发表会

发布时间:

佛教大学论文发表会

2010年:1、2010年2月1日—4日,出席中国佛教协会第八次全国代表会议(北京),会后接受中央政治局常委贾庆林接见。2、2010年3月15至19日随终南山佛教文化代表团赴香港访问,3月18日下午在香港佛教文化院举办的佛教文化论坛上讲演《终南山佛教文化的历史地位》。3、2010年4月17日,出席由陕西师范大学宗教研究中心主办,台湾华严学会、扶风县法门寺博物馆协办的“首届中国密教国际学术研讨会”(西安)。4、2010年5月11日,出席由陕西省社会科学院主办的《西北道教史》首发式暨学术研讨会。5、2009年8月5日,出席首届佛教准提菩萨文化研讨会(河北蔚县),并作《观音信仰的基本体系与基本特征》的主题发言。6、2010年6月20日,参与发起并筹办和出席在北京举行的“百态观音名相研讨会”,并做主题发言。7、2010年8月7日,出席由陕西省宗教局、陕西省环境保护厅、西安市国土资源局联合主办的“走进大秦岭”宗教文化论坛,在大会上发表《终南山佛教文化的现代价值》的讲演。8、2010年9月4日出席由陕西省环境保护厅、西安市国土资源局、陕西省社会科学院主办的以“绿色秦岭、生态华山”为主题的“2010大秦岭生态论坛”(华阴)。提交论文《陕西历史文化资源的五大劣势及秦岭宗教文化的弥补作用》,并做大会发言。9、2010年9月6日出席陕西省宗教文化交流协会主办的“明·十六罗汉图学术研讨会”(西安),提交论文《罗汉信仰的基本内涵、基本特征及其现代意义》,并做大会发言。10、2010年10月15日,出席教育部“中华诵·经典诵读行动”暨第九届华夏儒商国学论坛(北京),在大会上主讲《观音文化对现代生活的启示》。9、 2010年10月16日,出席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佛教研究中心、中国佛学院、佛教在线联合主办的“佛教护国思想与实践”研讨会,提交论文《抗日战争时期中国佛教界的护国思想与实践》,并做大会发言。11、2010年10月25日出席山东省佛教协会主办的“明哲佛教教育思想”交流座谈会(烟台),并作大会发言《明哲长老佛教教育思想的基本特点》。12、2010年11月21日出席由陕西省电视台主办的“2010中华祈福文化高峰论坛”(西安),提交论文《倾听钟声背后的智慧之音》,并在大会上发言。13、2010年11月26日出席由北京华夏儒商学院在西安主办的首届华夏儒商易学论坛,并在开幕式上作《周易与陕西的渊源及其现代意义》的发言。14、2010年12月2日至3日出席由《中国宗教》杂志社主办、各全国性宗教团体会刊协办、上海市佛教协会和上海玉佛禅寺承办的“当代宗教媒体的定位与责任研讨会”(上海),提交论文《试论当代中国宗教媒体的社会责任》,并作大会发言。2009年:1、2009年2月6日,应邀参加了西安市旅游局主办的“国家文化旅游示范城市申报讨论会”,并就西安文化资源开发和旅游内涵扩展在会上发言。2、2009年3月21日,出席在国家图书馆召开的《中华大藏经续编》编委会工作会议,会议就中华大藏经续编的体例、进展计划等问题进行了讨论。3、2009年3月24-25日,出席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和台湾佛光大学共同主办“人间佛教的当今态势与未来走向”海峡两岸学术研讨会(扬州)。提交论文《人间佛教面临的核心理论问题》,并做大会发言。4、2009年3月28-4月1日,出席由中华宗教文化交流协会、中国佛教教协会主办的世界佛教论坛(无锡)(西北大学佛教研究所作为协办单位之一),在“佛教的心灵环保”分会场作题为《法显精神对现代心灵环保的启示》的发言。5、2009年4月20日上午,出席陕西省委统战部召开的“文化统战工作专题座谈会”,并被安排为第一位大会发言。6、2009年4月27日-29日,出席由中国嵩山少林寺、中国文化书院、北京大学中国哲学与文化研究所主办的“禅宗中国——少林问禅百日峰会”,并在6月14日作“生命的特性与生命的关怀”和“信仰的力量”两场学术报告。7.2009年5月20日,出席由全球华人华侨联合会、中国六祖寺、韩国龙华寺等联合主办的“佛教六祖祭暨第二届禅文化全球之旅——韩国高峰论坛”。作为中方两位代表之一在大会上发了言。8.2009年6月27-30日,参加由中国道教文化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院道家与道教研究中心、陕西省道教协会联合主办的“2009骊山问道”大型文化活动,并在本次会议高潮阶段的“儒释道三教和谐论”对话会中,与陕西省社会科学联合会主席赵馥杰教授、华东师范大学刘仲宇教授等等六位嘉宾分别代表儒释道三教,对和谐问题展开讨论和对话。9、2009年7月18日,出席山西省五台山普庵寺修复工作会议(深圳)。10、2009年7月26日上午,筹办并参加由美国木鱼项目和西北大学佛教研究所、西安佛教文化研究中心联合举办的“国际杰出青年研究生佛教参学营”(西安)。主持开营仪式并主讲《印度佛教向中国的传播——以长安为考察中心》。来自美国、印度、澳大利亚、荷兰、德国、加拿大、法国以及中国香港、台湾等地的20位佛教专业的博士研究生和7名佛教专业的硕士研究生以及三位从事佛教研究和教学的教授来到古城西安,与西北大学、陕西师范大学、陕西省社会科学院、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等单位的教授以及西北大学佛教方向的博士硕士研究生一起,就长安佛教进行学术交流和考察活动。11、2009年9月19日,出席由陕西电视台主办的《2010盛世钟鸣 祈福四海》文化合作研讨会,就2010年新年鸣钟祈福活动阐述了自己的意见。12、2009年8月15日至16日出席由榆林市民族宗教局主办,陕西省社会科学院协办的2009中国榆林首届关公文化论坛。并在首场大会发言中发表了《关公信仰的基本特征与现代价值》的演讲。13、2009年9月12日,出席由山东大学教育部重点研究基地犹太教与跨宗教研究中心、山东大学宗教系主办的“倓虚大师在近现代佛教史上的地位和作用”座谈会(淄博),在大会上发表《倓公妙解金刚经》。14、2009年9月14日,出席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杂志社和兖州市人民政府联合主办的“兖州佛教历史文化学术研讨会”(兖州),并在大会上做题为《佛顶舍利的历史渊源》的发言。15、2009年10月27-30日,参与筹办并出席首届长安佛教国际学术研讨会(西安)。提交论文《观音名称在长安的历史演变与争论》,在大会学术交流上做总结性评议。16、2009年11月22-23日,出席“和谐宗教与文明城市”迎世博学者论坛(上海),在大会上做题为《西部地区的宗教结构与社会文明》的发言。17、2009年11月26日,出席由北京大学高等人文研究院、宗教文化研究院、宗教学系联合主办的“21世纪中国宗教研究的方法与议题”学术研讨会(北京),并在大会上做题为《从西部宗教的基本特征看当代中国宗教研究的方法与议题》的发言。18、2009年12月31日,出席陕西省社会科学院主办的“陕西文化产业高峰论坛”。发表了《陕西佛教文化资源的基本特征与开发建议》的论文。2008年:1、2008年7月5日,在北京出席《中华大藏经·续编》(汉文部分)编委会工作会议,并就编辑过程中的一些问题在会上发了言。2、2008年12月29日参加由陕西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主持的《陕西省志民族宗教志》评审会议。《陕西省宗教志》是省宗教局主持、李利安教授负责编写完成的。3、2008年3月21至23日,出席第二届楚山绍绮禅师、能海上师学术研讨会在四川省成都市隆重举行,提交论文《千手千眼观音信仰考》,并主持第一场大会。4、2008年4月16日,出席“山西晋东南地区观音文化研讨会”,提交论文《中国观音信仰的基本体系》,并作大会发言。5、2008年4月28日上午,出席佛舍利五重宝塔学术研讨会,并做大会发言,提出《佛舍利五重宝塔的四个特点及“句宗受为守”释义》。6、2008年5月11日—14日,出席应县人民政府主办、《中国民族报·宗教周刊》协办的“释迦塔与中国佛教”学术研讨会,提交论文《释迦牟尼佛舍利及其在佛教信仰中的地位》,并做大会发言。7、2008年5月24-25日,出席“首届中国近现代佛教学术研讨会”(江苏南京),提交论文《中国佛教界在抗日战争中的十大积极作用》,并作大会发言和点评。8、2008年10月23—25日,出席由陕西省政协主办的“陕西2008文化产业发展研讨会”,并做大会发言《重塑终南山世界文化名山地位》。2007年:1、2007年11月4日上午,出席《中华大藏经(汉文部分)》编辑委员会会议。会议标志着《中华大藏经(汉文部分). 续编》作为国家重大出版工程正式启动。2、2007年12月9日,纪念太虚大师圆寂60周年学术研讨会在浙江省奉化溪口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120多位学者及佛学院师生参加了开幕式,主持第二场大会。3、2007年10月11日上午,由山西省临汾市佛协主办、临汾市民族宗教事务局协办的法显学术座谈会开幕式在临汾市金海湾大酒店召开,做第一场大会发言。4、2007年10月14日至15日,出席在上海举行的“佛教与现代化”——纪念太虚大师圆寂60周年研讨会,并作为第一场大会的点评人,提交论文《佛教人间性与超人间性及当代人间佛教的困境与出路》5、 2007年12月8日至10日出席由奉化市民族宗教事务局、奉化雪窦资圣禅寺主办,《中国民族报·宗教周报》协办的“潮音永辉——纪念太虚大师圆寂60周年学术研讨会”(奉化),提交论文《太虚大师与康寄遥居士》。6、2007年9月13-14,出席由闽南佛学院、香港文汇报、厦门大学联合主办,南普陀寺承办的“和谐社会与道风建设·2007中国佛教公众形象主题论坛”(厦门)。提交论文《当代中国佛教公众形象的构成要素及其相互关系》。7、2007年7月16日至18日出席由西北大学中国思想文化研究所等单位主办的“中国思想史学科建设研讨会——中国思想史研究的回顾与展望”(西安),提交论文《中国思想史研究领域存在的几个薄弱环节》。2006年:广州:2006年12月,“禅宗文化与和谐社会学术研讨会”,提交论文《论禅佛教内在形态诸严肃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作用》。北京:2006年12月18-19日,中国宗教学会第六次全国会议及科学发展观与宗教研究学术研讨会。武汉:2006年12月15-17日,首届中国湖北禅宗文化论坛,提交论文《明末清初禅宗的圆融之路》。上海:“佛教伦理与和谐社会”学术研讨会,2006年9月28-29,提交论文《论佛教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成都:第三届国际玄奘学术研讨会,2006年9月20-23日,提交论文《玄奘对古代印度观音信仰的考察》。太原:“佛教本土化与晋阳佛教文化嬗变学术研讨会”,2006年8月19-23日,提交论文《浅析晋阳佛教文化的内涵、特色与开发利用》。广州:菩提达摩与中国禅宗学术研讨会,2006年5月28-30日,提交论文《〈菩提达摩来华时间考〉质疑》。2006年4月,在西安参加“海峡两岸文化创意产业学术研讨会”,提交论文《历史文化产业开发的基本原则》;2006年3月20-24日,在云南参加“普贤信仰与中国文化学术研讨会”,提交论文《普贤十大行愿信仰的基本结构》、《普贤十大行愿的现代意义》;2006年3月4-6日,在台北参加“第五届中华国际佛学会议——观音菩萨与现代社会”,提交论文《古代印度观音信仰的起源》;2006年1月15-16,在泰国曼谷参加“大乘佛教:在构建和谐与世界和平中的作用”,提交论文《大乘佛教的社会力量构成及其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2006年1月9-11日,在山东大学参加教育部重大课题“民间信仰与中国社会工作会议”。2005年:2005年12月24—28日,提交 “华岩论坛”论文《参与西安申办世界佛教论坛的经历与体会》(重庆);2005年12月,提交中国统战理论研究会民族宗教理论甘肃研究基地2005年学术年会论文《宗教力量的基本结构及其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甘肃,兰州);2005年12月1—3日,在上海参加真禅法师与当代佛教学术研讨会,提交论文《真禅法师佛学思想与实践的人间性特征》和《试析真禅法师佛学思想的基本特征》;2005年11月4-6日,在上海参加“中国宗教学会2005年学术年会”,提交论文《如何理解宗教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作用》;2005年10月在成都参加纪念楚山禅师诞辰600周年学术研讨会,提交论文《楚山禅师念佛禅思想的基本特征》;2005年9月在河北承德参加海峡两岸人间佛教的思想与实践学术研讨会,提交论文《佛教的人间性、超人间性及其与人间佛教的关系》;2005年8月在四川什邡参加马祖与中国禅宗文化学术研讨会,提交论文《什邡马祖禅文化资源开发的可行性、基本原则和几点建议》;2005年5月在西安参加什邡马祖禅文化资源开发座谈会,大会发言题目为《佛教历史文化产业开发的基本原则》;2005年5月在西安参加“陕西省汉传佛教祖庭调研规划论证会”,大会发言题目为《陕西境内汉传佛教祖庭研究基本规划》;2004年:2004年11月6-7日,在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参加“第一届中日佛学会议”;2004年10月17日,在西安参加“第十届中日佛教学术交流会议”;2004年9月,在北京参加“西部人文资源论坛”学术研讨会,以《历史文化产业的价值判定与开发原则》为题作大会发言;2004年8月29日,在西安参加“中日长安都市文化与韩国日本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提交论文《空海在长安求法期间在语言文学方面的追求与成就》;2004年8月14—18日在五台山参加“中国五台山佛教文化论坛”,大会发言题目为《观音与文殊:悲智双运的理论价值及其实践意义》;2004年8月5—8日在山西太原参加“中国第二届净土宗学术研讨会”,提交论文《古代印度观音救难信仰与净土信仰的融合》;2004年6月11日—14日在无锡参加“人间佛教与社会关怀学术研讨会”,提交论文《佛教的超人间性与人间佛教》;2003年:2003年12月20—21日在广州参加“华林寺与禅宗文化学术研讨会”,提交论文《华林寺的历史文化内涵及其开发建议》;2003年12月在西安参加“中日长安佛教艺术国际学术研讨会”;2003年11月21—24日在西安参加“佛教与基督教对话国际学术研讨会”;2003年11月5—8日在西安参加“玄奘大师与紫阁寺学术论证会”;2003年9月26—28日在杭州参加“首届吴越佛教文化与社会学术研讨会”,提交论文《从中国民间观音信仰看印度佛教文化与中国儒教文化的对话》;2003年8月17日在西安参加中日“文化地理学视野中唐代长安的宗教与文学”学术研讨会;2002年:2002年11月15—22日在马来西亚沙劳越参加“马中中华文化艺术交流会”;2002年10月在北京参加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承办的“文化对话:可能性与界限国际学术研讨会”,提交论文《从中国民间观音信仰看印度佛教文化与中国道教文化的对话》;2002年5月在西安参加首届终南山佛教学术研讨会,提交论文《关于印度佛教观音信仰中国化问题的一些思考》;2001年:2001年11月在五台山参加五台山研究会年会,做《深挖区域文化内涵,加强实际应用研究》的主题发言;2001年3月在美国加州洛杉矶参加美国宗教学会西部分会2001年年会;2001年3月22—25日在美国芝加哥参加“美国亚洲学会(AAS)第53届年会”,并被安排为第143号研讨会“宗教正在中国消亡吗?”的论文评议人(共222个分类学术研讨会,参加人数超过2千人);2000年以前:2000年10月在美国香槟城参加“台湾海峡两岸关系问题国际学术研讨会”;1999年8月在西安参加“中国西北大学与奥地利萨尔茨堡大学丝绸之路国际学术研讨会”,提交论文《金刚经在西天的产生及其向中土的传播》;1999年3月在铜川参加“第二届玄奘国际学术研讨会”,提交论文《〈金刚经〉玄奘译本对罗什译本的补正作用》;1997年9月在天台参加“第二届天台山与东亚佛教国际学术研讨会”,提交论文《〈法华经〉与南亚和东亚的观音信仰》;1997年8月在咸阳参加中韩“儒释道三教关系国际学术研讨会”,提交论文《儒道思想对中国民间观音信仰的影响》;1996年9月在西安参加中日“长安佛教与日本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提交论文《中国汉传佛教的观音信仰体系》,并作大会主题发言;1995年9月在登封参加“纪念少林寺建寺1500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提交论文《金刚经六种汉语译本之比较》;1994年4月,在西安参加“第一届国际玄奘学术研讨会”,提交论文《金刚经玄奘译本浅析》;1992年10月在峨眉山参加“峨眉山与巴蜀佛教学术研讨会”,提交论文《秦巴山区佛教的几个特点》;1988年10月在常熟参加“印度宗教与中国佛教学术研讨会”,提交论文《关于金刚经的几个问题》;1987年7月在北京参加“中国南亚学会第4届年会”,提交论文“关于金刚经产生时间问题的再考证”。1986年在西安参加“全国隋唐佛教学术研讨会”。

已发送,请查收~

楼主可以看看季羡林教授的《我和佛教研究》,深入浅出,很有帮助。

可以研究佛教的发展历史,这样是对自己帮助最大的。可以看《印度佛教史》英.渥德尔

佛教大学论文联合发表会

佛教是一个包容性很大的宗教,不仅在佛教各宗派间能够相互融和尊重,并且认为不同的宗教之间,如:天主教、耶稣教、回教、道教,都应该彼此交流和沟通。虽然信仰的对象不同,但基本上,大家都是有信仰的。就如世间众生,虽有千差万别的相貌,但其本性、理体却是一致的。 当初佛教教主释迦牟尼佛出家时,即打破印度社会四姓阶级(婆罗门、刹帝利、吠舍、首陀罗),提出伟大的宣言:“四姓出家,同一种姓。”也就是“百川入海,同一咸味”的平等性。 佛教讲“五乘佛法”,从人、天、声闻、缘觉,到菩萨,共有五个层次。此五乘佛法正好把世间所有的宗教,给予一个合理的定位,以尊重其存在的价值。如:中国的儒家讲三纲五常、仁义道德,佛教里的三皈五戒,正好与儒家的三纲五常有融会贯通的地方,所以把儒家归于人乘的佛教;耶稣教与天主教提倡最终目标——天国、天堂,讲究博爱与坚守十诫,于是把耶稣教、天主教归纳到天乘佛教。中国的道家,重视清净无为,出世的思想,佛教就把道家归纳为声闻、缘觉乘。另外,佛教里还有一个菩萨乘,就是我所提倡的人间佛教、生活佛教。人间佛教虽有声闻、缘觉乘的出世思想,但也有济人救世的入世精神,所以入世与出世融和起来,就是菩萨道。佛教与天主教,虽有不同的教理、不同的历史、不同的经典,但其最终目标都是要净化世道人心,使众生心灵有所依归。 天主教的简介 天主教与东正教、新教(耶稣教)并列为耶稣教三大派别之一,亦称公教。公教一词源于希腊文katholikos,原意为“全世界的”、“普遍的”。天主教自称是的公教,并以罗马为中心,故又称罗马公教。十六世纪传入中国后,其信徒将所崇奉的神称为“天主”,所以在中国称“天主教”。据一九八二年牛津大学出版社《世界基督教百科全书》统计,全世界天主教徒人数约八.八亿,占世界人口百分之十八.五,分布于各大洲。在拉丁美洲有三.七亿,欧洲约有二.五亿,北美洲约有八千余万,非洲约有八千余万,亚洲约有七千余万,大洋洲约有七百万。 天主教的前身是*教,因此也继承了*教的一神观念和旧约圣经。耶稣最初仅在*人中宣讲天国的福音,后来由他的门徒把福音推广到希腊、罗马各地。然而耶稣徒的一神信仰,为当时的统治者罗马帝国所不容,屡遭迫害。但由于耶稣徒的坚定信仰、殉道精神,终于感动了西罗马皇帝君士坦丁,他于公元三一三年与东罗马皇帝联名颁布米兰诏书,准许信仰。之后,君士坦丁大帝统一了东西罗马,使天主教成为罗马帝国的国教,这是罗马帝国政教合一的开始。 政教合一制使天主教的信仰随着帝国的声威而广布各地,成为西方文化的资源。但政教合一制也有其缺点,它使宗教的超然事务受到世俗政治的干预。例如东正教于公元一○五四年脱离西方的罗马教会而独立,至少有一部份是政治上的原因。 信仰耶稣的人,组成一个团体,称之为教会( church )。最初耶稣立使徒伯多禄(彼得)为教会的元首。伯多禄把自己的座位设在当时罗马帝国的首都罗马。伯多禄和他的继任者,以罗马为中心,把耶稣的宗教传到世界各地,也从那里管辖全世界的教务。 天主教自称是一个“启示”的宗教,信仰的也是的神——“天主”,认为他创造了宇宙的一切,为了拯救世人而“道成肉身”。来自天上的“启示”需要教会来传承,因此教会的神职人员成为教徒信仰上的,同时也负责保管文化,因而造成中古西方文化的统一性和单元性。到了十六世纪,马丁路德因受文艺复兴精神的影响,反对传统和权威,强调个人的良知与自由,对“启示”采取比较主观的看法,认为不必经过教会的解释,个人可以直接从圣经获得启示,因而与天主教会分离独立,成为今天的耶稣教,这是天主教的第二次分裂。 天主教的信仰与教义是: 一、启示。“神”是独一无二,先宇宙万物而有的。因此造化之机须有外来的启示,不能单从人的内心悟道而得。 二、三位一体。从造物者(父)与受造物的关系,演进到赎世者(子)与被救赎者的关系,再进至圣化者(圣神)与被圣化者的关系。 三、“原罪”。指受造者人类一生下来就没有天赋的宠爱,而是罪人。人自身无力纠正,必须依靠天主主动来赦罪,这就是耶稣之所以降生赎世的道理。 四、救世者与导师。天主教认为耶稣具有救世者与导师的双重身分,人必须同时接受耶稣赦罪(受洗),和实践耶稣的教训(善工),才能得救(分享神的生命)。 五、洗礼。人必须领受洗礼,才能成为信徒,获得基督的救恩。 六、教会。耶稣最初召集十二门徒,委任伯多禄为统治者,并宣示自己将与教会同在,使教会成为一个见证团体。 七、圣母玛利亚。教宗若望保禄六世于一九*年宣布玛利亚为教会之母。 天主教的仪礼,主要包括弥撒祭礼与洗礼、坚振、圣体、告解、圣秩、婚姻、敷油等七件圣事。此外,耶稣在世时不断告示门徒,天主爱世人,耶稣为此立下爱人的榜样——“人要彼此相爱”。 佛教与天主教 初期的来往 佛教与天主教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有接触来往的呢?据英国籍雷敦酥神父的研究是:“在中国,佛教与耶稣教最初的来往是在明朝万历年间,耶稣教传教士利玛窦到中国来的时候,首先想穿出家人的衣服,但是后来发现朝中的官吏不重视佛教,因此改以儒家为交谈对象。从此以后,天主教与中国文化很少涉及到佛教,这使两方面不太认识,甚至彼此误会批评。 幸好,在此黑暗时期有一些微光闪耀。在西藏,天主教的神父早就敬仰地研究藏传佛教,但是由于各种原因没有办法留在西藏。后来他们的研究只进入历史档案而没有出版,使后世很快忘记他们的功劳。西藏佛教与天主教的第二次接触是在清咸丰时代,当时有两位法籍神父穿着喇嘛的法服到西藏,路上遇到了各种困难,增添他们游记的趣味性。他们认为佛教是堕落的天主教信仰,佛教的念珠来自天主教的《玫瑰经》。当然这种思想不符合历史的事实,而且忽略了佛教的真正面貌。后来他们很快就在拉萨被赶走了。 自十九世纪末期,宗教人士开始互相来往交流。以天主教来说,也许最有影响力的是多马斯.牟敦。牟敦是美国有名的修士,他深深地了解现代人的心理意识,写了不少震撼人心的书籍。在他的灵修生活中,牟敦修士发现佛教与天主教的祈祷方式有其共同之处。他特别重视佛教禅宗,在他的文章中,透露出他对佛教的逐渐了解,就好像两个朋友从陌生到关系密切一样。” 第一次的正式对谈 一九九五年,由天主教梵蒂冈教廷“宗座宗教交谈委员会”发起召开的“第一届天主教与佛教国际交谈会议”,于七月三十一日至八月四日,假台湾佛光山举行。交谈会议的主题是“佛教与耶稣宗教的异同”,与会代表有天主教“宗座宗教交谈委员会”主席安霖泽主教、佛光山住持心定和尚及来自日本、台湾、斯里兰卡、泰国、美国和义大利等二十位佛教与耶稣教的知名学者、宗教徒。开幕典礼有中华民国内政部长黄昆辉、高雄市长吴敦义等三千余位观察员出席。 这是佛教与天主教的第一次对谈,经过五天的交谈会议,发表论文涵盖四个子题:人类处境与寻求解脱、终极实相与涅槃经验、佛陀与耶稣、个人灵修与社会参与,由此增进了两大宗教彼此的了解,并于会议后由天主教教廷发表是次会议的宣言。 因为这次的宗教交谈,在天主教枢机主教安霖泽与台湾主教团总主教单国玺的安排促成之下,于两年后的一九九七年二月二十八日,由星云代表佛教,至义大利罗马教廷,与天主教教宗若望保禄二世(原名 Karol Wojtyla)进一步对话。在这次的对谈中,星云代表佛教提出五项与天主教交流的建议,此建议获得教宗的认同与支持。 其内容为: 一、建议教宗登高一呼,联合世界各宗教成立“国际宗教联谊会”,促进世界和平,追求人类福祉。教宗并担任所属联合会主席。 二、建议教宗到亚洲牧灵访问时,顺道访问台湾。 三、建议佛光山和教廷加强交流,研究教义,或联络情谊。 四、佛光大学与南华管理学院愿与梵蒂冈或罗马的图书馆办理图书交换,二校并愿提供教廷或义大利大学推荐的学者或学生,做研究或选课就读的一切协助,包括免费提供研究室、住宿、学费全免。 五、二校可承办天主教委托的各项宗教会议,或“宗教与高等教育”研讨会。 媒体称此次的对话为“跨世纪前瞻性与建设性的宗教对话”。因为其意义深远,象征着东西方两大教团,共同致力为世界宗教融和及世界和平踏出历史的第一步。当今全人类世界进展的方向,首要之务,即是宗教的对话、沟通、来往,有了信仰上的正确认识,才能衍生全人类共同的成长以及心灵开展的认知。展望未来二十一世纪,将是重视精神文明与心灵生活的时代。 佛陀与耶稣 佛陀与耶稣虽有神格与教示上的不同,但也有其类似之处。在“第一届天主教与佛教国际交谈会议”的会议宣言中,双方对佛陀与耶稣的看法是:佛陀是一位觉者,他把成佛的完美境界示现给人类,其完美的无我精神,表达在清净、慈悲与智慧上,并给予人人都可以达到这理想的希望。成佛是人性圆融与自由的积极状态,其特征是慈悲喜舍,过着完全利他的生活。僧团的兴起,在历是一个重要的运动,他的使命是将精神性的解脱带给一切有情众生。对耶稣教徒而言,耶稣是天主救恩意愿的彰显,他把救恩之光带进世界,一劳永逸地赏赐给全人类。经由这次恩宠的事件,“那普照每人的真光”,启示了个人与人类历史的意义。耶稣的死亡和复活,彰显了天主无限的爱与仁慈,这是救恩的泉源。整个世界得救的核心事件,其高峰在五旬节时的圣神降福,于是教会诞生,致力于普世万民。 僧侣与神父、修女 天主教台湾主教团总主教单国玺认为,天主教与佛教有许多相似之处,例如:神父、修女与佛教僧侣的产生都经过一定程序的观察,才能成为神职人员;同样必须持戒严谨,遵守教团清规,过着独身的团体生活,没有个人私产;他们奉献自己,终身为大众服务。神父与修女接受派令到某地服务,他们认为这是“天主的安排”,这样的精神与佛教的“众生无边誓愿度”有相同的涵意。 对宗教教义的看法 天主教与佛教差异较大的是“教义”方面的看法。例如,天主教认为宇宙万物为天主所创造,耶稣是他的圣子,耶稣的任务是要来救赎世人的罪恶;佛教认为世间宇宙的成立是此有故彼有,此无故彼无的“缘起”,教主释迦牟尼佛是发现一切事物生灭相续理则,慈悲引导众生认识这个真理的人。 天主教信仰天主、上帝,将一切事物都归之于上帝的安排,例如饭食是上天赐给我们吃的,利益是靠天主而有的;将来升天,永为天主的子民。佛教认为“人人皆有佛性”,一切众生与释迦牟尼佛的佛性平等,无有差别,也就是每一个人都是自己的主宰,因此佛教不会控制人的言行,一切因果全是由“业”操作,其“业力”说的定义是自力创造,不由神力;是机会均等,绝无特殊。 佛教里的天主 佛教的守护神大自在天,音译作摩醯首罗天,又叫自在天王、天主。自在天王以天为世界的本体,是一切万物的主宰者,又司暴风雷电,凡是人间所受的苦乐悲喜,都与此天的苦乐悲喜一致。所以,此天喜时,一切众生均得安乐;此天嗔时,则众魔出现,国土荒乱,一切众生均受其苦;若世界毁灭时,一切万物将归入大自在天中。这是大自在天神格的表现;不过,除了杀伤、暴恶等性格之外,此天亦具有救护、治疗的性格,而以吉祥神的面貌出现。初时,此天与那罗延天同列于梵天之下,其后,神位渐次升高,而成为的主宰神。但是大自在天进入佛教后,就成为佛教的护法神,住在第四禅天,通常以三目八臂,骑白牛,执白拂的人天形相出现,有大威力,能知大千世界雨滴之数,独尊于色界。 信仰宗教,不论是佛教或天主教,是释迦牟尼佛或上帝,都是起源于我们的心。天主教讲“三位一体”,中国过去提倡和谐“三教一家”,其实宇宙间只有一个东西,那就是我们的“心”。“心”想作佛,就是佛心;“心”想上帝,就是上帝的心;“心”想成圣成贤,就是圣贤的心;希望把人作好,就是人心;假如心存不良,不怀好意,就是地狱、饿鬼、畜生的心。 对于世界两大宗教之间教义的差异,应不在于统一,而是在于互相的尊重。希望今后天主教的神职人员能与佛教的僧信大众常常来往交流,如举办学术研讨会、双方交换留学生互相参学、合作开办世界宗教研究所,让世界各大宗教有机会互相对话,相互了解、学习,以期在宗教教育上、信仰上,大家都能提供方法,研究出更超越,更有见地的宗教发展方法。同时希望透过两大宗教的对谈、交流、融和的理念,能够携手合作,对世界苦难的民众给予具体的协助,共同为世界的和平、人民的幸福安乐而努力。

2010年:1、2010年2月1日—4日,出席中国佛教协会第八次全国代表会议(北京),会后接受中央政治局常委贾庆林接见。2、2010年3月15至19日随终南山佛教文化代表团赴香港访问,3月18日下午在香港佛教文化院举办的佛教文化论坛上讲演《终南山佛教文化的历史地位》。3、2010年4月17日,出席由陕西师范大学宗教研究中心主办,台湾华严学会、扶风县法门寺博物馆协办的“首届中国密教国际学术研讨会”(西安)。4、2010年5月11日,出席由陕西省社会科学院主办的《西北道教史》首发式暨学术研讨会。5、2009年8月5日,出席首届佛教准提菩萨文化研讨会(河北蔚县),并作《观音信仰的基本体系与基本特征》的主题发言。6、2010年6月20日,参与发起并筹办和出席在北京举行的“百态观音名相研讨会”,并做主题发言。7、2010年8月7日,出席由陕西省宗教局、陕西省环境保护厅、西安市国土资源局联合主办的“走进大秦岭”宗教文化论坛,在大会上发表《终南山佛教文化的现代价值》的讲演。8、2010年9月4日出席由陕西省环境保护厅、西安市国土资源局、陕西省社会科学院主办的以“绿色秦岭、生态华山”为主题的“2010大秦岭生态论坛”(华阴)。提交论文《陕西历史文化资源的五大劣势及秦岭宗教文化的弥补作用》,并做大会发言。9、2010年9月6日出席陕西省宗教文化交流协会主办的“明·十六罗汉图学术研讨会”(西安),提交论文《罗汉信仰的基本内涵、基本特征及其现代意义》,并做大会发言。10、2010年10月15日,出席教育部“中华诵·经典诵读行动”暨第九届华夏儒商国学论坛(北京),在大会上主讲《观音文化对现代生活的启示》。9、 2010年10月16日,出席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佛教研究中心、中国佛学院、佛教在线联合主办的“佛教护国思想与实践”研讨会,提交论文《抗日战争时期中国佛教界的护国思想与实践》,并做大会发言。11、2010年10月25日出席山东省佛教协会主办的“明哲佛教教育思想”交流座谈会(烟台),并作大会发言《明哲长老佛教教育思想的基本特点》。12、2010年11月21日出席由陕西省电视台主办的“2010中华祈福文化高峰论坛”(西安),提交论文《倾听钟声背后的智慧之音》,并在大会上发言。13、2010年11月26日出席由北京华夏儒商学院在西安主办的首届华夏儒商易学论坛,并在开幕式上作《周易与陕西的渊源及其现代意义》的发言。14、2010年12月2日至3日出席由《中国宗教》杂志社主办、各全国性宗教团体会刊协办、上海市佛教协会和上海玉佛禅寺承办的“当代宗教媒体的定位与责任研讨会”(上海),提交论文《试论当代中国宗教媒体的社会责任》,并作大会发言。2009年:1、2009年2月6日,应邀参加了西安市旅游局主办的“国家文化旅游示范城市申报讨论会”,并就西安文化资源开发和旅游内涵扩展在会上发言。2、2009年3月21日,出席在国家图书馆召开的《中华大藏经续编》编委会工作会议,会议就中华大藏经续编的体例、进展计划等问题进行了讨论。3、2009年3月24-25日,出席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和台湾佛光大学共同主办“人间佛教的当今态势与未来走向”海峡两岸学术研讨会(扬州)。提交论文《人间佛教面临的核心理论问题》,并做大会发言。4、2009年3月28-4月1日,出席由中华宗教文化交流协会、中国佛教教协会主办的世界佛教论坛(无锡)(西北大学佛教研究所作为协办单位之一),在“佛教的心灵环保”分会场作题为《法显精神对现代心灵环保的启示》的发言。5、2009年4月20日上午,出席陕西省委统战部召开的“文化统战工作专题座谈会”,并被安排为第一位大会发言。6、2009年4月27日-29日,出席由中国嵩山少林寺、中国文化书院、北京大学中国哲学与文化研究所主办的“禅宗中国——少林问禅百日峰会”,并在6月14日作“生命的特性与生命的关怀”和“信仰的力量”两场学术报告。7.2009年5月20日,出席由全球华人华侨联合会、中国六祖寺、韩国龙华寺等联合主办的“佛教六祖祭暨第二届禅文化全球之旅——韩国高峰论坛”。作为中方两位代表之一在大会上发了言。8.2009年6月27-30日,参加由中国道教文化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院道家与道教研究中心、陕西省道教协会联合主办的“2009骊山问道”大型文化活动,并在本次会议高潮阶段的“儒释道三教和谐论”对话会中,与陕西省社会科学联合会主席赵馥杰教授、华东师范大学刘仲宇教授等等六位嘉宾分别代表儒释道三教,对和谐问题展开讨论和对话。9、2009年7月18日,出席山西省五台山普庵寺修复工作会议(深圳)。10、2009年7月26日上午,筹办并参加由美国木鱼项目和西北大学佛教研究所、西安佛教文化研究中心联合举办的“国际杰出青年研究生佛教参学营”(西安)。主持开营仪式并主讲《印度佛教向中国的传播——以长安为考察中心》。来自美国、印度、澳大利亚、荷兰、德国、加拿大、法国以及中国香港、台湾等地的20位佛教专业的博士研究生和7名佛教专业的硕士研究生以及三位从事佛教研究和教学的教授来到古城西安,与西北大学、陕西师范大学、陕西省社会科学院、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等单位的教授以及西北大学佛教方向的博士硕士研究生一起,就长安佛教进行学术交流和考察活动。11、2009年9月19日,出席由陕西电视台主办的《2010盛世钟鸣 祈福四海》文化合作研讨会,就2010年新年鸣钟祈福活动阐述了自己的意见。12、2009年8月15日至16日出席由榆林市民族宗教局主办,陕西省社会科学院协办的2009中国榆林首届关公文化论坛。并在首场大会发言中发表了《关公信仰的基本特征与现代价值》的演讲。13、2009年9月12日,出席由山东大学教育部重点研究基地犹太教与跨宗教研究中心、山东大学宗教系主办的“倓虚大师在近现代佛教史上的地位和作用”座谈会(淄博),在大会上发表《倓公妙解金刚经》。14、2009年9月14日,出席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杂志社和兖州市人民政府联合主办的“兖州佛教历史文化学术研讨会”(兖州),并在大会上做题为《佛顶舍利的历史渊源》的发言。15、2009年10月27-30日,参与筹办并出席首届长安佛教国际学术研讨会(西安)。提交论文《观音名称在长安的历史演变与争论》,在大会学术交流上做总结性评议。16、2009年11月22-23日,出席“和谐宗教与文明城市”迎世博学者论坛(上海),在大会上做题为《西部地区的宗教结构与社会文明》的发言。17、2009年11月26日,出席由北京大学高等人文研究院、宗教文化研究院、宗教学系联合主办的“21世纪中国宗教研究的方法与议题”学术研讨会(北京),并在大会上做题为《从西部宗教的基本特征看当代中国宗教研究的方法与议题》的发言。18、2009年12月31日,出席陕西省社会科学院主办的“陕西文化产业高峰论坛”。发表了《陕西佛教文化资源的基本特征与开发建议》的论文。2008年:1、2008年7月5日,在北京出席《中华大藏经·续编》(汉文部分)编委会工作会议,并就编辑过程中的一些问题在会上发了言。2、2008年12月29日参加由陕西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主持的《陕西省志民族宗教志》评审会议。《陕西省宗教志》是省宗教局主持、李利安教授负责编写完成的。3、2008年3月21至23日,出席第二届楚山绍绮禅师、能海上师学术研讨会在四川省成都市隆重举行,提交论文《千手千眼观音信仰考》,并主持第一场大会。4、2008年4月16日,出席“山西晋东南地区观音文化研讨会”,提交论文《中国观音信仰的基本体系》,并作大会发言。5、2008年4月28日上午,出席佛舍利五重宝塔学术研讨会,并做大会发言,提出《佛舍利五重宝塔的四个特点及“句宗受为守”释义》。6、2008年5月11日—14日,出席应县人民政府主办、《中国民族报·宗教周刊》协办的“释迦塔与中国佛教”学术研讨会,提交论文《释迦牟尼佛舍利及其在佛教信仰中的地位》,并做大会发言。7、2008年5月24-25日,出席“首届中国近现代佛教学术研讨会”(江苏南京),提交论文《中国佛教界在抗日战争中的十大积极作用》,并作大会发言和点评。8、2008年10月23—25日,出席由陕西省政协主办的“陕西2008文化产业发展研讨会”,并做大会发言《重塑终南山世界文化名山地位》。2007年:1、2007年11月4日上午,出席《中华大藏经(汉文部分)》编辑委员会会议。会议标志着《中华大藏经(汉文部分). 续编》作为国家重大出版工程正式启动。2、2007年12月9日,纪念太虚大师圆寂60周年学术研讨会在浙江省奉化溪口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120多位学者及佛学院师生参加了开幕式,主持第二场大会。3、2007年10月11日上午,由山西省临汾市佛协主办、临汾市民族宗教事务局协办的法显学术座谈会开幕式在临汾市金海湾大酒店召开,做第一场大会发言。4、2007年10月14日至15日,出席在上海举行的“佛教与现代化”——纪念太虚大师圆寂60周年研讨会,并作为第一场大会的点评人,提交论文《佛教人间性与超人间性及当代人间佛教的困境与出路》5、 2007年12月8日至10日出席由奉化市民族宗教事务局、奉化雪窦资圣禅寺主办,《中国民族报·宗教周报》协办的“潮音永辉——纪念太虚大师圆寂60周年学术研讨会”(奉化),提交论文《太虚大师与康寄遥居士》。6、2007年9月13-14,出席由闽南佛学院、香港文汇报、厦门大学联合主办,南普陀寺承办的“和谐社会与道风建设·2007中国佛教公众形象主题论坛”(厦门)。提交论文《当代中国佛教公众形象的构成要素及其相互关系》。7、2007年7月16日至18日出席由西北大学中国思想文化研究所等单位主办的“中国思想史学科建设研讨会——中国思想史研究的回顾与展望”(西安),提交论文《中国思想史研究领域存在的几个薄弱环节》。2006年:广州:2006年12月,“禅宗文化与和谐社会学术研讨会”,提交论文《论禅佛教内在形态诸严肃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作用》。北京:2006年12月18-19日,中国宗教学会第六次全国会议及科学发展观与宗教研究学术研讨会。武汉:2006年12月15-17日,首届中国湖北禅宗文化论坛,提交论文《明末清初禅宗的圆融之路》。上海:“佛教伦理与和谐社会”学术研讨会,2006年9月28-29,提交论文《论佛教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成都:第三届国际玄奘学术研讨会,2006年9月20-23日,提交论文《玄奘对古代印度观音信仰的考察》。太原:“佛教本土化与晋阳佛教文化嬗变学术研讨会”,2006年8月19-23日,提交论文《浅析晋阳佛教文化的内涵、特色与开发利用》。广州:菩提达摩与中国禅宗学术研讨会,2006年5月28-30日,提交论文《〈菩提达摩来华时间考〉质疑》。2006年4月,在西安参加“海峡两岸文化创意产业学术研讨会”,提交论文《历史文化产业开发的基本原则》;2006年3月20-24日,在云南参加“普贤信仰与中国文化学术研讨会”,提交论文《普贤十大行愿信仰的基本结构》、《普贤十大行愿的现代意义》;2006年3月4-6日,在台北参加“第五届中华国际佛学会议——观音菩萨与现代社会”,提交论文《古代印度观音信仰的起源》;2006年1月15-16,在泰国曼谷参加“大乘佛教:在构建和谐与世界和平中的作用”,提交论文《大乘佛教的社会力量构成及其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2006年1月9-11日,在山东大学参加教育部重大课题“民间信仰与中国社会工作会议”。2005年:2005年12月24—28日,提交 “华岩论坛”论文《参与西安申办世界佛教论坛的经历与体会》(重庆);2005年12月,提交中国统战理论研究会民族宗教理论甘肃研究基地2005年学术年会论文《宗教力量的基本结构及其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甘肃,兰州);2005年12月1—3日,在上海参加真禅法师与当代佛教学术研讨会,提交论文《真禅法师佛学思想与实践的人间性特征》和《试析真禅法师佛学思想的基本特征》;2005年11月4-6日,在上海参加“中国宗教学会2005年学术年会”,提交论文《如何理解宗教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作用》;2005年10月在成都参加纪念楚山禅师诞辰600周年学术研讨会,提交论文《楚山禅师念佛禅思想的基本特征》;2005年9月在河北承德参加海峡两岸人间佛教的思想与实践学术研讨会,提交论文《佛教的人间性、超人间性及其与人间佛教的关系》;2005年8月在四川什邡参加马祖与中国禅宗文化学术研讨会,提交论文《什邡马祖禅文化资源开发的可行性、基本原则和几点建议》;2005年5月在西安参加什邡马祖禅文化资源开发座谈会,大会发言题目为《佛教历史文化产业开发的基本原则》;2005年5月在西安参加“陕西省汉传佛教祖庭调研规划论证会”,大会发言题目为《陕西境内汉传佛教祖庭研究基本规划》;2004年:2004年11月6-7日,在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参加“第一届中日佛学会议”;2004年10月17日,在西安参加“第十届中日佛教学术交流会议”;2004年9月,在北京参加“西部人文资源论坛”学术研讨会,以《历史文化产业的价值判定与开发原则》为题作大会发言;2004年8月29日,在西安参加“中日长安都市文化与韩国日本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提交论文《空海在长安求法期间在语言文学方面的追求与成就》;2004年8月14—18日在五台山参加“中国五台山佛教文化论坛”,大会发言题目为《观音与文殊:悲智双运的理论价值及其实践意义》;2004年8月5—8日在山西太原参加“中国第二届净土宗学术研讨会”,提交论文《古代印度观音救难信仰与净土信仰的融合》;2004年6月11日—14日在无锡参加“人间佛教与社会关怀学术研讨会”,提交论文《佛教的超人间性与人间佛教》;2003年:2003年12月20—21日在广州参加“华林寺与禅宗文化学术研讨会”,提交论文《华林寺的历史文化内涵及其开发建议》;2003年12月在西安参加“中日长安佛教艺术国际学术研讨会”;2003年11月21—24日在西安参加“佛教与基督教对话国际学术研讨会”;2003年11月5—8日在西安参加“玄奘大师与紫阁寺学术论证会”;2003年9月26—28日在杭州参加“首届吴越佛教文化与社会学术研讨会”,提交论文《从中国民间观音信仰看印度佛教文化与中国儒教文化的对话》;2003年8月17日在西安参加中日“文化地理学视野中唐代长安的宗教与文学”学术研讨会;2002年:2002年11月15—22日在马来西亚沙劳越参加“马中中华文化艺术交流会”;2002年10月在北京参加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承办的“文化对话:可能性与界限国际学术研讨会”,提交论文《从中国民间观音信仰看印度佛教文化与中国道教文化的对话》;2002年5月在西安参加首届终南山佛教学术研讨会,提交论文《关于印度佛教观音信仰中国化问题的一些思考》;2001年:2001年11月在五台山参加五台山研究会年会,做《深挖区域文化内涵,加强实际应用研究》的主题发言;2001年3月在美国加州洛杉矶参加美国宗教学会西部分会2001年年会;2001年3月22—25日在美国芝加哥参加“美国亚洲学会(AAS)第53届年会”,并被安排为第143号研讨会“宗教正在中国消亡吗?”的论文评议人(共222个分类学术研讨会,参加人数超过2千人);2000年以前:2000年10月在美国香槟城参加“台湾海峡两岸关系问题国际学术研讨会”;1999年8月在西安参加“中国西北大学与奥地利萨尔茨堡大学丝绸之路国际学术研讨会”,提交论文《金刚经在西天的产生及其向中土的传播》;1999年3月在铜川参加“第二届玄奘国际学术研讨会”,提交论文《〈金刚经〉玄奘译本对罗什译本的补正作用》;1997年9月在天台参加“第二届天台山与东亚佛教国际学术研讨会”,提交论文《〈法华经〉与南亚和东亚的观音信仰》;1997年8月在咸阳参加中韩“儒释道三教关系国际学术研讨会”,提交论文《儒道思想对中国民间观音信仰的影响》;1996年9月在西安参加中日“长安佛教与日本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提交论文《中国汉传佛教的观音信仰体系》,并作大会主题发言;1995年9月在登封参加“纪念少林寺建寺1500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提交论文《金刚经六种汉语译本之比较》;1994年4月,在西安参加“第一届国际玄奘学术研讨会”,提交论文《金刚经玄奘译本浅析》;1992年10月在峨眉山参加“峨眉山与巴蜀佛教学术研讨会”,提交论文《秦巴山区佛教的几个特点》;1988年10月在常熟参加“印度宗教与中国佛教学术研讨会”,提交论文《关于金刚经的几个问题》;1987年7月在北京参加“中国南亚学会第4届年会”,提交论文“关于金刚经产生时间问题的再考证”。1986年在西安参加“全国隋唐佛教学术研讨会”。

佛教学生论文发表会

佛教乃清修之教,许多信仰佛教的人即使不入佛门也时刻遵清规,只许吃素食,如:青菜、白菜、萝卜等素菜,讲究万物皆灵,生命平等,无尊贵之分,不可有杀孽之心。 素食对人体固然有好处,蔬菜水果类含有丰富的维生素,但甘瓜苦蒂,天下物无全美。有一位女士,如佛门弟子般吃素食,连续几个月后,身上冒出了许多似苔藓之物,实让人揪心! 人不可放肆杀生,地球上每一个生命都是平等的,需要我们和睦共处,但大自然也有大自然的规律,一条条食物链勾勒成食物网,草被羊吃,羊被狼吃……自然将生物分为了不同的等级,自然而然,人类站在食物链的顶端,直接或间接地食入绿色植物,可是,并不是所有植物都满足人体需要,正如那女子身生似苔藓之物又为何呼?佛教并非反自然之教,所以理应遵循大自然的规律,适当地吃一点荤食,则然,体不健,有何心修佛?应做到荤虽入口,但我心依正,真正的“清素”乃心之“清雅”。 “清者自清”,用于此事则是“我心已无杀心,此乃大自然之规,何遽不为天经地义也?”实不也!若真至清修,是用心用理修,方能摆渡,适量、少量食其,佛祖也会认之罢,仍是清者,此何遽不为大自然之理乎? 然也,清素之佛教,清雅之佛教。 初一:甘优

一、关于佛教的论文,这个题目太大了!佛教的经典如大海这么多,五部大论,大藏经,那不是三五年,十年八年能看完的。佛陀宣讲的八万四千法门,没有一个世间人能有智慧参透!你能看到的佛教论文,你能写的佛教论文,只能是一个大概,或者一个细节!二、佛教不是宗教,而是一种教育。作为修行佛道的人,把佛教当做一种知识,当做一种文化,又是佛教的一种悲哀!因为佛教是教你了生脱死的,让你断除一切烦恼和痛苦的!如果你大家佛教当做一种文化知识,而没有实修,而没有去证悟,佛教很快就会毁灭掉了!

已发送,请查收~

楼主可以看看季羡林教授的《我和佛教研究》,深入浅出,很有帮助。

佛教学校论文发表会

佛教乃清修之教,许多信仰佛教的人即使不入佛门也时刻遵清规,只许吃素食,如:青菜、白菜、萝卜等素菜,讲究万物皆灵,生命平等,无尊贵之分,不可有杀孽之心。 素食对人体固然有好处,蔬菜水果类含有丰富的维生素,但甘瓜苦蒂,天下物无全美。有一位女士,如佛门弟子般吃素食,连续几个月后,身上冒出了许多似苔藓之物,实让人揪心! 人不可放肆杀生,地球上每一个生命都是平等的,需要我们和睦共处,但大自然也有大自然的规律,一条条食物链勾勒成食物网,草被羊吃,羊被狼吃……自然将生物分为了不同的等级,自然而然,人类站在食物链的顶端,直接或间接地食入绿色植物,可是,并不是所有植物都满足人体需要,正如那女子身生似苔藓之物又为何呼?佛教并非反自然之教,所以理应遵循大自然的规律,适当地吃一点荤食,则然,体不健,有何心修佛?应做到荤虽入口,但我心依正,真正的“清素”乃心之“清雅”。 “清者自清”,用于此事则是“我心已无杀心,此乃大自然之规,何遽不为天经地义也?”实不也!若真至清修,是用心用理修,方能摆渡,适量、少量食其,佛祖也会认之罢,仍是清者,此何遽不为大自然之理乎? 然也,清素之佛教,清雅之佛教。 初一:甘优

九华山佛学副院长宝藏是一位知名的佛教学者和宗教领袖。他的名字是宝藏,也被称为宝藏法师。他曾经担任过九华山佛学院院长,现在担任该学院的副院长。宝藏法师在佛教界享有很高的声誉,他的学识渊博,擅长解释佛经中的佛理。他的讲座和著作都备受佛教信众和学者的关注和推崇。他的学术成就和贡献被广泛认可,他曾获得过多项学术奖项和荣誉称号。宝藏法师一生致力于佛教事业,他积极参与佛教教育和宗教活动,为佛教的传承和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他的教义和思想对于佛教信众的修行和生活有着深刻的影响和启示。总之,九华山佛学副院长宝藏是一位备受尊敬的佛教学者和领袖,他的学识和贡献对于佛教界的发展和繁荣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您好,现任山东佛教协会副会长是李晓霞女士。李晓霞女士出生于山东省滨州市,毕业于山东大学,拥有法学博士学位。李晓霞女士曾担任山东省佛教协会副会长,山东省佛教协会理事,山东省佛教协会秘书长,山东省佛教协会委员,山东省佛教协会研究员,山东省佛教协会社会科学研究中心主任等职务。李晓霞女士曾多次受邀参加国内外重要会议,并发表论文,受到了广泛的赞誉。李晓霞女士积极推动山东佛教协会的发展,为山东佛教协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至少也要看过《心经》,知道求佛到底要解决的是什么事情,有什么样的过程和结果吧~心经中最可以探究的就在于——“观自在菩萨”以及“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心经理解了以后,可以了解一下《金刚经》或者《易筋经》

佛教论文发表会

佛教本生故事是讲述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佛在前世中无数次修行转世的故事。依据佛教灵魂不灭、因果报应、轮回转世的教义,佛教徒认为像释迦牟尼这样的圣人,在修道成佛之前,经过无数次的善行转世,无私奉献,历经磨难,最后才能修行成佛。这些有关释迦牟尼的本生故事,大多是以古代印度、东南亚诸国优美的神话、童话、民间故事为底本。佛教徒为了把释迦牟尼说得神圣伟大,宣扬释迦牟尼的前生曾是普救众生,忍辱苦修的国王、太子、贤者、善神、天人或者是动物中的鹿王、猴王、象王、狮王等种种不同的化身,佛教徒把这些优美的故事编纂附会到了释迦牟尼的前世身上。九色鹿舍己救人本生此故事绘于257窟的西壁,是莫高窟最完美的连环画式本生故事画。画面从两头开始,中间结束九色鹿;须贽提割肉济父母;尸毗王割肉救鸽;快目王以眼施人;沙弥守戒自杀 ;须达拿太子施象;萨埵那太子舍身饲虎;五百"强盗"成佛。很久很久以前,在水草肥美、景色秀丽的恒河岸边,有一只九种毛色的鹿。它那闪闪发光的鲜艳毛色和洁白如雪的美丽鹿角,以及善良的心灵,受到所有同伴的赞叹和欣慕。它和它的朋友乌鸦互相照顾,互相关怀,形影不离。它们在这块美丽、宁谧的小小领地上,尽情地享受着大自然所赐给的丰富食物;无忧无虑地嬉戏、游玩,欣赏大自然所赋与的优美景色。一天,九色鹿正在恒河边悠闲地散步。突然,一阵急迫凄惨的呼救声从河里传来:"救命啊,谁来救救我啊!"一个人正被汹涌的激浪卷流而下。阵阵恶浪,时而将他淹没在水中,时而将他拥上浪巅,情况十分危急。看到这种情景,善良的九色鹿丝毫不顾恶浪可能吞噬自己的危险,纵身跳进河里向落水的人游去。大自然不总是那么平静、安宁和善良,它对自己想吞噬的人紧紧咬住不放,它不允许九色鹿救出落水的人,它发怒了,一个浪头又一个浪头向九色鹿猛扑过来。眼看九色鹿将要接近落水人,一排恶浪又把它涌向浅滩。但是,勇敢而善良的九色鹿毫不气馁,一次又一次顽强地向澎湃怒吼的河水冲击。失败了,再来;被推回来了,再游过去,终于把落水人救了出来。惊魂未定的落水人名叫调达,他庆幸自己的再生,一面向救自己于危急的鹿频频叩头,一面不停地向鹿说着感激的话:"尊敬的恩人,感激您再生的恩情,我对着上天起誓,请求您允许我作您的奴仆,使您不乏水草,不受伤害。我将为您寻找最美丽的珠宝珍玩,装饰在您那十分美丽的身上,您将成为世界上最富有、最漂亮的鹿王。""不,不必了。"九色鹿亲切地说,"可怜的调达,你的情意,你诚恳的衷情,我心领了。我不需要什么美丽的装饰,我将以我父母给的九种毛色,保护和装饰着我的身体。你快回去吧!你的家人正在焦急地等着你,你不厅让他们挂念了!""尊敬的救命恩人,您是多么尊贵,多么善良,您不求报酬的高尚品德,将永远铭记在我的心里。"调达低着头虔敬地说道,"但是,我调达不是知恩不报的人,我再次请您给我这种报恩的机会吧!"这些充满高尚感情的话也感动了九色鹿,也更坚定了九色鹿催促调达回家的决心,"去吧!亲爱的调达。我喜欢独自生活,没有你,我可以自由自在、无拘无束地玩乐,我不希望有一个奴仆而放弃我的自由生活。我感谢你的心意,我将永远不忘你对我的诚挚的感情。我只期望你不要向任何人透露我的行踪。"调达在九色鹿的多次催促下,起誓说:"恩人啊!请您放心。如果我背信弃义,就叫我浑身长满烂疮,嘴里散发出恶臭吧。"说完,就告别了九色鹿,走上了回家的路途。这个国家国王的王妃,娇媚动人,深得国王喜爱,但是,她却是一个内心十分贪婪而又奸恶的女人。有一天,她梦到了这只毛色九种、头角雪白美丽的九色鹿。她醒来后,心里充满了在梦中不能占有九色鹿的无限的怅恨:"我是高贵的王妃,这样美丽的鹿为什么还没有属于我!我要用那灿烂耀目的美丽皮毛做我的垫褥,只有我这白皙细腻的皮肤和尊贵的身份才有资格得到这种享受;我要用那纯白的鹿角作我的拂尘把柄,只有这种鹿角才配得上我这漂亮而又娇嫩的脸蛋和优美的身姿。它应该属于我,它应该是为我而存在的,我必须得到它!"一种贪婪的欲求充满了王妃罪恶的心,她忌恨,恨不得马上得到这只鹿。她不起床了,哼哼着:"亲爱的陛下,我心里充满了一个美丽的希望,我希望得到那只我在梦中所见到的九色鹿。尽管你弓箭娴熟,百发百中,尽管你是一国之主,威震天下,但是,你猎取的都是一些粗俗难看、不能令人欣喜的野兽。你难道就没有能耐为我寻求那只梦中的九色鹿吗?我将用它的皮作我的垫褥,我要用它的角作我的拂柄。陛下,我亲爱的丈夫,当我垫着它的皮毛,拿着它的鹿角的时候,你一定会相信,你的妻子将是世界上最美丽、最温柔的女人。我求你,答应我吧!我已不能起床为你而装饰,我将会憔悴下去,如果你拒绝我的要求,我将为此心碎而死。"她坐在床上,流着眼泪,用手勾着国王的颈项,耍弄着美丽女人的各种娇嗔和痴态。同时,又喋喋不休地威胁着、诱惑着。国王心软了:"啊!美丽的夫人,起来吧!我是一国的至尊,国中的一切都归我所有,我将把九色鹿献到你的脚下,用它装饰我娇美的王妃。"在雄伟的宫殿上,国王威严地坐上宝座,发布命令:"若有人能将一只毛有九色、角如白雪的鹿猎来呈献,或报告鹿的行踪,我将以一半国土封赠,还将用大银碗装满金豆,用大金碗装满银豆作为赏赐。国王悬重赏猎九色鹿的命令,很快传遍全国。人们窃窃私议着:"怎么,国王陛 下昏了吗?为一只鹿……""又是那个妖艳的女人,要什么……"但是,当他们看到手执斧钺的武士走过来的时候,都无言地走开了。一个眼神,一个小小的动作,都反映了人们对这个荒唐命令的不满。调达夹在人们中间,看着命令。"九色鹿,"他暗自思忖着,"只有我知道它的行踪,终身的富贵就这样从天而降!嗯!它是一只好鹿,不过好鹿毕竟还是个畜牲,畜牲算什么呢?它的存在不就是为了人们的享受和猎取吗?我得到它,就能获得全国人们都羡慕的富贵和地位,这同猎人猎取虎豹换取衣食一样,有什么不可以呢!一个畜牲的的死活又有什么够得上良心的谴责呢……"他想着,入神地想着,似乎满碗的金银,在布告上跳动,闪耀着诱人的光芒,偌大的封地、美丽的宫殿、锦衣美食都发出引人入胜的诱惑。他似乎感到一切美好的前景都呈现在自己眼前。一条通向尊荣华贵的金色大道在他的面前,红地毯已从他的脚下铺向王宫的大门。"啊!"他情不自禁地叫了起来。他很快意识到自己失声,急忙止住那难以抑制的喜悦,用眼偷偷地看着周围的人们。幸而谁也没有注意他,他放心了,一个诱人心怀的秘密还藏在他的心中没有被别人窃了去。"嗯!嘻嘻!尊贵的武士大人。嗯!这只鹿……"调达卑怯地弯着腰向武士咕噜着。"嗯!什么,什么,你知道吗?快说。"高大的武士大声吼着,似乎他身上镫甲的每块铜片都在大声地吼着。调达从来不敢靠近他们,今天是第一次这样近地听着他们的大声叱呼,他害怕了,声音也有些颤抖了,"是,我不知……啊!我知道。"他胆怯地语无伦次地说着。随后就躬着腰跟从武士朝王宫走去。背后,不时一些难听的话飞进了他的耳朵,"啊!是偷窃的调达……""原来是二流子调达……"但是他已在武士的引导下来到宫殿里面,一切责难的语言都被王宫的高墙深院挡住了。"你知道九色鹿在什么地方吗?"一个宏亮的声音从宝座上传了下来。似乎象天神的声音一样,偌大的穹窿殿宇中发出阵阵回响 。调达的腿颤抖着,它已经不听使唤,卜通一下跪了了下去:"我,我……知道。""啊……你不要怕,告诉我,忠实的臣民,它在什么地方?"国王和悦的声调,减轻了调达心里的压力。"嗯……这个,这个……""不要紧张,慢慢说,我最了解臣民对我的忠诚。"调达在国王的诱喻下,逐渐恢复了原来的神智。"至高无上的陛下,忠实的臣民愿意为您效劳。美丽的九色鹿我亲眼见过,它确实是举世无双,十分漂亮,那光彩夺目的毛色、那洁白无瑕的双角,真叫人喜不自胜。唔!世上只有我一个人知道它的所在,能得到它,定将为各国的王公、后妃所羡慕。当然我并不是贪图钱财封地而来,您知道,我英明的圣主,我为了忠实于陛下而来,自然,我将十分感激您所说过的恩赐,……""啊!调达,国王的话是不会变的。"国王清楚了调达的意思,"只要得到这只美丽的鹿,我决不食言,我将如数给你半个国家和满钵的金银,你放心吧!"调达那颗贪欲的心高兴得快要跳了出来:"仁慈爱民的陛下,您真是臣民的救世主,我一定向您尽忠。您一定能得到这只鹿,就象我一定会得到封地和金银一样。"但是,当他想到九色鹿与恶浪搏斗救出自己的巨大神力的时候,又说:"威武的陛下,臣民没有丝毫不相信您的力量的意思,但是,这是一只非凡的鹿,它有巨大的神力,没有众多的刀斧兵箭,是难以捕获的,愿陛下能多带军兵随行捕猎。"于是,国王率领大批善射能武的勇士随着调达出了宫城,向九色鹿所在的恒河边上行进。恒河边上,春光明媚,香果烂熟。沉睡的九色鹿在梦中来到广阔的原野。嫩草发出浓郁的芳香,红红的小花点缀在丛草之间,一片和平的景象。它无拘无束地跳跃着,欢唱着。但是,杂乱而频急的马蹄声扰乱了恒河边上的宁静,乌鸦在枝头惊醒了,看着逐渐走近的国王和军旅,高喊着"快醒醒吧!九色鹿,快醒醒吧!国五来捉你来了。"但是九色鹿仍然沉睡在梦中。乌鸦跳上九色鹿的头,又叫:"醒来,醒来,国王已经……"勇士们一步一步地逼近。九色鹿突然惊醒,环顾四周,它已处于重重包围之中,勇士们张弓拔驽,引箭待发,扬剑挥斧,举刀欲下。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刻,九色鹿猛然跳到国王面前说:"请慢,我有话向您呈述。""停!"国王注视着沉着、安祥的鹿制止武士,内心暗自思忖,真是举世无双的美丽而又奇异的鹿,看它的神情那么泰然自若,说话那样从容不迫,莫不是天神转化的吧!然后说道:"你有什么话,说吧!"这时鹿向国王马前走了一步,不亢不卑地说:"我已处在你的刀丛剑树之下,你随时可以用武力夺去我的生命。但是,一个圣明的国王是不能滥杀无辜的!我对国王陛下有过恩情,为什么还要让我死在您的刀剑之下呢?"国王奇怪地问道:"我们素不相识,你对我有什么恩情呢?""陛下的一个臣民曾被恶浪所卷,是我不顾自身的安危救他出险的。""啊!有这样的事!""是的。圣明的陛下,你不应该兴师动众,无辜地杀害生灵。可是,你怎么知道我所在的地方呢?请您告诉我。"国王指着车旁的调达:"是他。""阿!是他!他正是我不顾生命从水中救出的人哪!他曾经手指上天发誓决不暴露我的所在呀!他竟是这样一个反复无常、忘恩负义的小人!我悔恨自己的善意蒙住我智慧的心灵,没有看出这个险恶贪婪的坏人。他竟然出卖了救他性命的我,他用那些美丽的言辞所装饰的感激和赞美的话,原来都是为了掩盖他那丑恶的灵魂!他用那些表面的诚意来掩盖他灵魂的肮脏。我后悔我救出了这个出卖灵魂的卑贱小人。"九色鹿这一席激昂的呈述,深深感动了所有在场的人,大家愤怒而厌恶的目光射向那个昧心背义的调达。调达在九色鹿义正词严的指控下汗流满面,无地自容,嗫嗫嚅嚅,无话为自己辩解。这时,他的身上也长满了烂疮,疮里流出肮脏的脓血,嘴里散发着恶臭。从此,人们唾弃他,象避开瘟疫一样地避开他。国王非常惭愧,忿怒地斥责调达:"你是一个恩将仇报、背信弃义、见利忘恩的小人。你将永远孤独地活着,受尽人们的鄙弃和唾骂。"最后,国王下令全国:"今后任何人都不准伤害九色鹿,让这只善良的动物自由自在地在原野荒林中愉快地生活。违抗命令的人,将被处以极刑。"九色鹿得救了,它又恢复了自由!王妃的贪欲落空了,她又羞又恨,最后被活活地气死。

一、关于佛教的论文,这个题目太大了!佛教的经典如大海这么多,五部大论,大藏经,那不是三五年,十年八年能看完的。佛陀宣讲的八万四千法门,没有一个世间人能有智慧参透!你能看到的佛教论文,你能写的佛教论文,只能是一个大概,或者一个细节!二、佛教不是宗教,而是一种教育。作为修行佛道的人,把佛教当做一种知识,当做一种文化,又是佛教的一种悲哀!因为佛教是教你了生脱死的,让你断除一切烦恼和痛苦的!如果你大家佛教当做一种文化知识,而没有实修,而没有去证悟,佛教很快就会毁灭掉了!

可以研究佛教的发展历史,这样是对自己帮助最大的。可以看《印度佛教史》英.渥德尔

至少也要看过《心经》,知道求佛到底要解决的是什么事情,有什么样的过程和结果吧~心经中最可以探究的就在于——“观自在菩萨”以及“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心经理解了以后,可以了解一下《金刚经》或者《易筋经》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