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职称论文知识库

首页 职称论文知识库 问题

环境论文发表小说图片素材

发布时间:

环境论文发表小说图片素材

校园环境的描写

·学校很大,初中部高中部不在一个区,一路过去有几家超市和奶茶店。风里夹杂着一股股热浪,泊油路面发烫。仲夏的午后,金色的阳光经过教学楼旁那一排挺拔葱郁的水杉枝叶筛滤过后,照进教室的玻璃窗里,分外的亮丽。

·摘下眼镜,模糊一片,我看不到黑板上的字,但我看得见那前程似锦的未来,青春终将散场,唯独记忆永垂不朽。

·深夏时节,京都大学的树荫大道交错的枝丫光伸展着,绿意生长,在风中撞击,沙沙作响,旭日从间隙洒下,本该能遮阴的大道也变得敞亮起来,幸好最近多雨,烈阳也被揉成轻软的模样。

下课铃终于敲响,四面八方血气方刚势力熊熊崛起。篮球、零食、八卦、打闹...操场塑胶跑道秃了几块最近正在整美没同碟的大飞起。

·我趴在桌子上听着枯燥的数学,时不时发呆,匆匆又秋天,窗外的梧桐树叶逐渐落下,去年夏天没有答案的数学题。埋在了无人知晓的枯枝败叶里。

·班级里突然安静所有人都下意识望向门外没发现老师的身影后相视一笑又继续聊天这些琐碎的小事恰巧拼凑了我整个青春”

·烈日当空,水泥地滚烫发热,空气粘稠如同凝固,操场周围没有绿荫,她被晒得晕乎乎的,只想赶紧回教室。

·外面天色渐暗,校园内的路灯街道次第亮起,人流熙攘,高楼灯火如昼,光影交织,汇成一幅如梦似幻的人间烟火图

·林深见影,熹微的光影一点两点漏过错落的树丛,穿过清漾的雾气,落在西边青色的鹅卵石上,洒下一地斑驳。

·下课趴在走廊看人来人往,上课用纸条传话和不停的偷看,傍晚一起绕操场散步,这些琐碎的小事拼凑了我整个青春。

:盛夏的临城闷热不堪,天空透蓝,云夹杂着一丝燥。昨夜一场雨下完,白气温不降反升。蝉鸣聒噪,学校黑色的铁栏上,蔷薇花开得正好。

·等她认真地研究完老师布置完的题目,教室里基本上没有了人。头顶的电风扇还在晃悠悠地转,立式的空调扇叶合拢。

·周围是那么宁静,薄薄的晨雾,如轻纱笼罩着校园,雄伟壮观的教学楼,隐没在淡淡的晨雾中。

·烈日当空,水泥地滚烫发热,空气粘稠如同凝固,操场周围没有绿荫,她被晒得晕乎乎的,只想赶紧回教室。

·深秋的黄昏,漫步在静静的校园里,只见花儿凋谢了,树叶干枯了,光秃秃的树丫没精打采地垂在树干上,昔日绿茸茸的草地如今只是一片枯黄。

那些惊艳阅卷老师的宝藏作文素材

适用主题:景物描写

窗外,细雨蒙蒙,微风夹杂着细雨扑窗而来,拂过我的脸上,那是怎样一种享受,怎样一种惬意,坚硬之中透着一丝温柔,微痛之中夹杂丝丝舒坦。

银白的月光洒在地上,到处都有蟋蟀的凄切的叫声.夜的香气弥漫在空中,织成了一个柔软的网,把所有的景物都罩在里面。

月光如银子,无处不可照及山上竹篁在月光下变成了一片黑色.

一梳月亮像未长成的女孩子,但见人已不羞缩,光明和轮廓都清新刻露,渐渐可烘衬夜景.

大田里麦苗像一片海,星罗棋布村庄是不沉舟,纵横交错弯弯曲曲河道,河边柳枝吐了嫩芽,芦苇边钻出来便透青了.

晚风徐徐,将泛着金丝的叶儿拂在一处。暮色将启,粼粼的水波荡漾开去,揉成一道道金边,与延伸的青石小道浑然一体.

白云悠悠的日子,天空格外的湛蓝,大地异常的空寂、疾风过处,绿草上跃动着一颗充满活力的心,一颗心,再配一双脚,便勾勒出了我去远方放牧青春的风景线

以时间和标志性事件为参照标准,环境心理学于上个世纪70年代初在以美国为中心的北美地区得以兴起。随着环境问题的升温,环境心理学也成为21世纪以来心理学领域较有突破的一个学科。下文是我为大家搜集整理的关于环境心理学课程论文发表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环境心理学课程论文发表篇1 浅谈环境心理学中的拥挤 摘要:本文主要针对城市中的拥挤,从环境心理学角度阐述了拥挤的内涵、影响及对策,并提出要警惕拥挤综合症的出现。 关键词:拥挤 影响 拥挤综合症 一、 拥挤的内涵 环境心理学是心理学的新兴学科之一,是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的结合,是建筑环境学和应用心理学的结合,是关注人与环境相互作用和相互关系的学科[1],它通过研究在不同社会 文化 和环境下人们的心理活动规律,从而寻求人与环境相互适应的可持续模式。拥挤是环境心理学的重要研究领域。国外学者有的认为,“拥挤”是指当个体的空间需求超过实际空间供给时的一种心理压力不适状态,是有限空间中的个体的一种个人主观体验;有的认为,“拥挤”是指一种个人无法获得想要的隐私水平、无法充分控制同他人之间社会互动的状态。我国学者则强调“拥挤”是指一种主观的、能产生消极情感的心理状态,且当个人觉察到给定空间中有过多的人时出现。 总之,作为对高密度和相应空间限制的知觉判断,“拥挤”是一种难以直接测量,需经过人类知觉加工形成,伴随过度唤醒和生理、心理、行为压力特征表现,且导致系列拥挤负面影响的复杂心理体验和主观 经验 状态。[2] 二、 拥挤对人类的影响 (一)拥挤对个体行为的影响 1.对生理的影响 研究发现,高密度会引起一些生理唤醒反应。在高密度条件下的人血压偏高,个体患病的机率更高;儿茶酚胺含量升高,肾上腺分泌也提高;皮肤的导电系数也明显增加。长期在高密度环境中生活,可能引发疾病或使病情加重。 2.对情感的影响 社会密度与空间密度以不同的方式影响着人的情感体验。在改变空间密度的实验中,男性在高密度时比在低密度时体验到更多的消极心境;而女性则相反,能彼此友好相处,以比较合作的方式对待拥挤的心境。在社会高密度的研究中,男女都同样反映出消极的心境。 (二)拥挤对社会行为的影响 1.人际吸引 拥挤导致人际吸引降低,并且男性更明显。在相关实验中,男性在高密度情境下对组内成员负面的评价较多,而女性则相反,高密度促进了人际吸引。 2.退缩行为 当遭遇高密度时,社会退缩行为是一种应激 措施 ,它包括减少眼睛的接触、把头扭向一边,或者保持较远的人际距离。高密度所引起的退缩行为将可能破坏人际关系网络,这样人们可以利用的资源便会减少,更加难以应对巨大的压力。 3.亲社会行为 亲社会行为即利他行为,一些关于人口密度如何影响人们助人行为的研究发现,高密度会降低人们帮助别人的概率。在高密度的公共场所,利他行为减少大多是由于对自身安全的担心。此外,利他行为在城市和乡村也是不一样的。 4.攻击性行为 拥挤导致攻击性增强的观点至今没有一致的结论,但是对某一部分人来说(如 儿童 ),二者之间是有一定关系的。大量研究显示,拥挤对儿童攻击性的影响更大,并且随年龄的增加而改变。攻击性行为的发生依赖于高密度是引发负性的情感体验,还是积极的情感体验。高密度并不是引发攻击性行为的直接因素。 (三)拥挤的具体影响 1.拥挤对工作的影响 首先,拥挤使个体有效地完成任务所需要的高度注意力和清晰的思维能力受到限制。其次,拥挤时容易产生焦虑。再次,高密度会阻碍个体对环境的认知。最后,拥挤可能会阻碍个体的信息加工能力,导致任务不能顺利完成。 2.拥挤对交通影响 首先,交通拥挤带来的应激。坐车上下班的人体验着一种更应激的生活方式,带来更多的身心健康问题。其次,司机的应激。司机的应激状况,总的表现为负性的情感、认知和行为,攻击性强、焦虑、厌倦驾驶,及与他人交往时常常过度反应。再次,交通阻塞。交通阻塞影响人们到达目的地,也对驶汽车上下班的人体验的焦虑有很大的影响。 三、减少拥挤的消极影响 (一)干预措施 首先,认知干预:对高密度情境的干预措施之一是认知干预,它是提前给个体关于某个情境的拥挤提示或警告。这样可以减少应激和其他不利影响。 其次,建筑设计:第一,利用分隔。对密度的知觉是引起拥挤感的关键,因为拥挤感是个体感知到个人空间受到侵犯。第二,注意焦点的设计。人们更喜欢能减少个人唤起水平的环境;建筑设计可以通过控制其他因素来减少人们的消极反应,达到减少拥挤感的目的。此外,建筑设计中室内家具的色彩、布置,对空间宽敞感都有重要的影响。 (二)调节方式 消除拥挤导致的后果主要在减少个体的焦虑和降低他们的唤醒水平。为此,可针对缓解拥挤所产生的后果而进行三种调节 方法 :肌肉放松、认知重建和想象。认知重建是通过引导,使人们注意情境中的积极方面,从而提高他们的积极情绪;想象是帮助人们按指令想象一幅舒适的、田园式的画面,以转移注意力。 四、拥挤综合症 拥挤的空间,嘈杂的环境,加之快节奏的生活,极易使人产生高度紧张,出现头痛、失眠、易怒、乏力等症,甚至引起心理变态,这一系列症状,被称为“拥挤综合症”。环境、医学和社会心理学的研究都认为,拥挤对人体健康的威胁,已成为城市的一大公害。为避免现代都市的拥挤及拥挤带来的危害,需要社会和都市居民的共同努力。 关键是要加强对城市布局和建设的宏观调控,以利人口分流;在节假日及大型集会,要作好人群的有序流动安排,最大限度地控制拥挤现象。都市居民应尽量少去公共场所凑热闹,特别是年老体弱者、孕妇及患有心血管病的人更应避免拥挤。同时,都市人还须学会“闹中取静”,在紧张中学会放松,加强体质锻炼、注意培养适应环境的能力,并保持乐观开朗、平静愉快的心境,这些都是防止拥挤综合症的有效办法。[3] 参考文献: [1]车文博.当代西方心理学新词典[M].吉林:吉林人民出社, 2001. [2]戴琨等.拥挤研究进展[J].应用心理学,2010(4). [3]严世英.都市拥挤综合症及其危害[J].人与自然,1998(3). [4]许波.拥挤综合症-精神健康的大敌[J].社会心态大观,2004. [5]保罗·贝尔等著.环境心理学[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 [6]林玉莲.环境心理学[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 环境心理学课程论文发表篇2 谈环境心理学及其研究述评 【摘 要】本文对环境心理学的诞生及其东西方发展,做了文献梳理评述,以期学界进一步了解其背景和现状。 【关键词】环境心理学;研究;述评 古往今来,人类一直在探索自身与周围环境的关系。正是在代代相传的探索与思考过程中,人类不断解释环境,解释自己,同时也不断利用和改造环境,维持和改善自己的生存条件。在这一过程中, 人际交往 、人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都直接影响着人所处的环境,也影响着人类自身。 一、环境心理学简要追述 环境心理学是现代心理学分化产生的―门交叉学科。是一门研究人的心理和行为与自然环境和人工的物理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的科学。传统意义上,环境心理学是城市规划设计与心理学的结合。随着环境心理学对环境问题的关注,现代意义上的环境心理学不仅是心理学的分支学科,还被认为是环境科学的分支学科。 重视建筑环境与心理及行为之间关系,可以追溯到古代。早在纪元前,希腊的帕提农神庙就曾运用各种手法矫正视觉错觉。有关的理论研究可追溯到19世纪,1886年德国美术史家沃尔芬(H.wolffin)著有《建筑心理学绪论》一书,曾用“移情论”的美学观点讨论建筑物和工艺品的设计问题。其后,汉斯・迈耶(H.Mayer)还打算在包豪斯中开设心理学课程。 20世纪五六十年代,西方国家的城市环境严重恶化,对居民的身心和行为产生了各种消极影响;同时,不少新建筑因无视使用者的行为需求,导致社区崩溃、建筑拆毁、居民抗议等严重后果,并遭到社会的严厉批评。因此,建筑环境与行为的关系引起多学科研究者的深切关注。来自心理学、社会学、人类学、地理学、建筑学、城市规划等学科的研究终于汇集成多学科的新兴交叉领域――环境(建筑)心理学。环境心理学首先于20世纪60年代末在北美兴起,此后,先在英语区,继而在全欧洲和世界其他地区迅速传播和发展。当时北美的主要代表人物为人类学家霍尔,心理学家巴克、伊特尔森、普洛尚斯基、萨默,城市规划师林奇等。 1968年6月,一个综合性专业团体“环境设计研究协会(EDRA)”在北美宣告成立。并于1969年举行了第一次年会,还形成了若干研究中心,如儿童与环境、环境认知、环境与年龄、残疾人与环境、居住区环境、室内环境、妇女问题、使用者参与、使用后评估等。该组织第一批成员27人,仅由建筑师和心理学家组成,到1984年,成员增加到900人,遍及世界各地。其中建筑师占30%,心理学家30%,其他环境学科(室内设计、园林设计、城市规划与设计)25%,其他社会科学家(地理学家、社会学家、人类学家、人类及社会生态学家)15%,成为世界上历史最长,人数最多的从事环境――行为研究和应用的学术团体。欧洲在20世纪50年代末和60年代初也形成了环境行为研究的潮流。 亚洲各国中,日本在环境――行为领域中的研究始于20世纪60年代,处于领先地位,并在70年代迅速发展。与世界各国相比,我国这一领域的研究起步较晚,20世纪80年代初才从欧美和日本等发达国家引入有关的理论和方法,开始在建筑学等学科内从事研究,并引起学科人员的广泛兴趣和关注。 二、环境心理学及其发展 不同的研究者,对环境心理学有各自不同的理解。我们可以从不同学者对环境心理学的定义中,看到环境心理学的内涵与全貌。 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环境心理学”这一名称是纽约的研究者普洛尚斯基和伊特尔森等首先提出的。任何人工环境都是社会的产物,都离不开相应的社会环境与文化背景,同时也不能脱离它所赖以存在的自然环境[1]。1978年,贝尔(P.A.Bell)等三人合著的《环境心理学》一书给环境心理学下的定义是:环境心理学是研究行为和经验与人工和自然环境之间关系整体的科学。环境心理学从研究噪声入手,分别对个人空间、拥挤和人类的关系、城市发展和城市规划等问题进行研究,其目的是了解个体如何同环境相互作用,进而利用和改造环境,以解决各种因环境而产生的人类行为问题[2]。 环境心理学是从心理学角度探讨什么样的环境才是符合人们心愿的环境的一门科学,因此它并不追究人能够适应哪一种环境的问题。过去,人们在创造环境时,几乎不考虑生活在那里的人们会有怎样的心理倾向。与此相反,环境心理学却是将它作为重要问题提出来,并使它与选择环境、创造环境相结合而成为一门科学分支。因此现在有一些问题必须加以考虑[3]。 俞国良等的定义是:环境心理学是研究个体行为与其所处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 它主要研究环境和心理的相互关系,即用心理学的方法分析人类经验、活动与其社会――环境(尤其是物理环境)各方面的相互关系和相互影响,揭示各种环境条件下人的心理的发生和发展的规律[4]。马逊风等认为“广义上的环境心理学就应该是心理学,因为一切心理学都是针对环境的”。狭义上的环境心理学从其研究对象上可以定义为“研究环境问题对人类(包括动物)的心理和行为产生的影响,以及这一影响对环境反馈作用的学科”[5] 环境心理学是心理学的新兴学科之一,是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的结合,是建筑环境学和应用心理学的结合,是关注人与环境相互作用和相互关系的学科[6]。 我们可以看到,上述的各个定义虽然在表述上有一些小的差异,但基本思路是差不多的。基于以上不同研究者观点的基础上,环境心理学的定义可以这样表述:环境心理学是心理学的一个分支学科,这个心理学分支独有的特点和能区别于其他的心理学分支学科。环境心理学区别于心理学其他分支的独有的特点,最主要是它研究的内容不同于其他分支。 在现有的环境心理学研究中,我们看到实际的研究内容包含很多方面,有研究者 总结 为: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概念,不同环境中心理学原理和各种环境状况个人的心理现象和对环境的知觉;环境物理里和环境心理量之间的关系(环境与人的思维、情感、意志、个性等的相互关系),环境对人的心理和行为的作用规律,其中包括自然环境(如噪声、温度、风向、气候、空气的污染)和社会环境(如个人空间、地域观念、社会风气、社会文化、人际关系)的影响;环境联想对环境意识与心理的影响,以及环境污染中心理变化对人体信息传递、工作效率等的影响;人们在不同环境条件下如何进行心理自我调适,以适应环境并创造一种有利于个体发展的环境即对环境的反馈作用[5]。 除此之外,环境心理学还研究人的心理与行为对环境的影响,并且研究如何通过影响人的心理进而影响人的行为,从而增加亲近环境的行为,减少破坏环境的行为。 环境心理学说到底是心理学,而不是环境学,它的研究内容归根结底是心理学的内容,只不过要加上一个限定的领域,这个限定的领域就是环境。有定义说“环境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和他们所处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关系的学科”,我们感到这个表述虽然很清晰简练,而且也基本切合环境心理学的研究内容,但是表述上不是最好。因为环境心理学毕竟是心理学,所以把它仅仅说成是研究“相互作用和关系”的学科,毕竟不十分贴切。 但还有一个问题就是,环境心理学中所说的环境,其意义仅仅是自然环境还是包含社会环境?这里,我们的建议应当说主要是自然环境。另外一个定义上的问题,就是环境心理学是不是一个环境科学和心理学的交叉学科。有研究者指出,“从环境心理学研究的目的和任务来看,环境心理学应该成为以环境科学和心理学两学科为研究基础的交叉学科,但从环境心理学的起源和已进行的各种研究来看,环境心理学距环境科学和心理学的交叉研究还有很大的距离”。原因是环境心理学的最初研究者主要是城市规划师和建筑设计师,他们所研究的问题主要是个人空间、拥挤、城市发展和城市设计等,“目前的环境心理学和城市规划及建筑设计联系得更为紧密”。 把环境心理学定义为“建筑环境学和应用心理学的结合”,似乎和这个现状更为贴切,但是,却和环境心理学最新的发展趋势不合。因为我们可以看到,环境心理学研究者中,心理学家的人数正在日益增加,研究的范围也越来越广泛,而月越来越超越建筑学的范围。 三、环境心理学研究内容及其展望 从广义上看,所有的心理学研究的都是研究环境中的人的心理,是否所有的心理学都应该说是环境心理学?我们认为,如果把所有的心理学都说成环境心理学,那么这个学科的独持性就没有办法体现了。环境心理学是研究自然环境影响下的心理活动,以及影响了自然环境的那些小型活动的学科。研究的内容大致为:环境对人的心理影响,人的心理对环境的影响。1.环境知觉和环境认知的问题。2.环境心理评估。3.环境态度与价值观。4.环境对人的影响。5.如何改变人的心理,使人多做有益于环境保护的事情。6.各种具体环境问题的研究。此外,建立关于环境心理学的理论,也是环境心理学的一个主要内容[7]。 因此,环境心理学有很多需要紧密结合现实情况提出和跟踪研究的问题。过去的心理学在很多方面都与现实脱节,所以这是相当困难的课题。总之,我们认为环境问题在很大程度上是心理学应该解决的问题,对这个问题的研究需要各学科之间的协作。 参考文献: [1]林玉莲. 环境心理学[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0:2. [2][美]保罗・贝尔,托马斯・格林,等. 朱建军 ,吴建平等 译.环境心理学第5版[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4. [3](日)相马一郎. 周畅 ,李曼曼译.环境心理学[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6:9. [4]俞国良,王青兰,杨治良.环境心理学[M].北京:人民 教育 出版社,2000.4. [5]马逊风,黄冬梅,黄钰,何子光.环境心理学有关问题的探讨[J].吉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1):31-36. [6]车文博.当代西方心理学新词典.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1:128―129. [7]吴建平.环境与生态心理学[M].安徽人民出版社,2011:5. 猜你喜欢: 1. 浅谈环境心理学论文 2. 浅谈环境心理学的相关论文 3. 环境心理学论文2000字 4. 环境心理学浅探论文 5. 环境心理学论文2000字以上

环境论文发表心情图片素材

以时间和标志性事件为参照标准,环境心理学于上个世纪70年代初在以美国为中心的北美地区得以兴起。随着环境问题的升温,环境心理学也成为21世纪以来心理学领域较有突破的一个学科。下文是我为大家搜集整理的关于环境心理学课程论文发表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环境心理学课程论文发表篇1 浅谈环境心理学中的拥挤 摘要:本文主要针对城市中的拥挤,从环境心理学角度阐述了拥挤的内涵、影响及对策,并提出要警惕拥挤综合症的出现。 关键词:拥挤 影响 拥挤综合症 一、 拥挤的内涵 环境心理学是心理学的新兴学科之一,是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的结合,是建筑环境学和应用心理学的结合,是关注人与环境相互作用和相互关系的学科[1],它通过研究在不同社会 文化 和环境下人们的心理活动规律,从而寻求人与环境相互适应的可持续模式。拥挤是环境心理学的重要研究领域。国外学者有的认为,“拥挤”是指当个体的空间需求超过实际空间供给时的一种心理压力不适状态,是有限空间中的个体的一种个人主观体验;有的认为,“拥挤”是指一种个人无法获得想要的隐私水平、无法充分控制同他人之间社会互动的状态。我国学者则强调“拥挤”是指一种主观的、能产生消极情感的心理状态,且当个人觉察到给定空间中有过多的人时出现。 总之,作为对高密度和相应空间限制的知觉判断,“拥挤”是一种难以直接测量,需经过人类知觉加工形成,伴随过度唤醒和生理、心理、行为压力特征表现,且导致系列拥挤负面影响的复杂心理体验和主观 经验 状态。[2] 二、 拥挤对人类的影响 (一)拥挤对个体行为的影响 1.对生理的影响 研究发现,高密度会引起一些生理唤醒反应。在高密度条件下的人血压偏高,个体患病的机率更高;儿茶酚胺含量升高,肾上腺分泌也提高;皮肤的导电系数也明显增加。长期在高密度环境中生活,可能引发疾病或使病情加重。 2.对情感的影响 社会密度与空间密度以不同的方式影响着人的情感体验。在改变空间密度的实验中,男性在高密度时比在低密度时体验到更多的消极心境;而女性则相反,能彼此友好相处,以比较合作的方式对待拥挤的心境。在社会高密度的研究中,男女都同样反映出消极的心境。 (二)拥挤对社会行为的影响 1.人际吸引 拥挤导致人际吸引降低,并且男性更明显。在相关实验中,男性在高密度情境下对组内成员负面的评价较多,而女性则相反,高密度促进了人际吸引。 2.退缩行为 当遭遇高密度时,社会退缩行为是一种应激 措施 ,它包括减少眼睛的接触、把头扭向一边,或者保持较远的人际距离。高密度所引起的退缩行为将可能破坏人际关系网络,这样人们可以利用的资源便会减少,更加难以应对巨大的压力。 3.亲社会行为 亲社会行为即利他行为,一些关于人口密度如何影响人们助人行为的研究发现,高密度会降低人们帮助别人的概率。在高密度的公共场所,利他行为减少大多是由于对自身安全的担心。此外,利他行为在城市和乡村也是不一样的。 4.攻击性行为 拥挤导致攻击性增强的观点至今没有一致的结论,但是对某一部分人来说(如 儿童 ),二者之间是有一定关系的。大量研究显示,拥挤对儿童攻击性的影响更大,并且随年龄的增加而改变。攻击性行为的发生依赖于高密度是引发负性的情感体验,还是积极的情感体验。高密度并不是引发攻击性行为的直接因素。 (三)拥挤的具体影响 1.拥挤对工作的影响 首先,拥挤使个体有效地完成任务所需要的高度注意力和清晰的思维能力受到限制。其次,拥挤时容易产生焦虑。再次,高密度会阻碍个体对环境的认知。最后,拥挤可能会阻碍个体的信息加工能力,导致任务不能顺利完成。 2.拥挤对交通影响 首先,交通拥挤带来的应激。坐车上下班的人体验着一种更应激的生活方式,带来更多的身心健康问题。其次,司机的应激。司机的应激状况,总的表现为负性的情感、认知和行为,攻击性强、焦虑、厌倦驾驶,及与他人交往时常常过度反应。再次,交通阻塞。交通阻塞影响人们到达目的地,也对驶汽车上下班的人体验的焦虑有很大的影响。 三、减少拥挤的消极影响 (一)干预措施 首先,认知干预:对高密度情境的干预措施之一是认知干预,它是提前给个体关于某个情境的拥挤提示或警告。这样可以减少应激和其他不利影响。 其次,建筑设计:第一,利用分隔。对密度的知觉是引起拥挤感的关键,因为拥挤感是个体感知到个人空间受到侵犯。第二,注意焦点的设计。人们更喜欢能减少个人唤起水平的环境;建筑设计可以通过控制其他因素来减少人们的消极反应,达到减少拥挤感的目的。此外,建筑设计中室内家具的色彩、布置,对空间宽敞感都有重要的影响。 (二)调节方式 消除拥挤导致的后果主要在减少个体的焦虑和降低他们的唤醒水平。为此,可针对缓解拥挤所产生的后果而进行三种调节 方法 :肌肉放松、认知重建和想象。认知重建是通过引导,使人们注意情境中的积极方面,从而提高他们的积极情绪;想象是帮助人们按指令想象一幅舒适的、田园式的画面,以转移注意力。 四、拥挤综合症 拥挤的空间,嘈杂的环境,加之快节奏的生活,极易使人产生高度紧张,出现头痛、失眠、易怒、乏力等症,甚至引起心理变态,这一系列症状,被称为“拥挤综合症”。环境、医学和社会心理学的研究都认为,拥挤对人体健康的威胁,已成为城市的一大公害。为避免现代都市的拥挤及拥挤带来的危害,需要社会和都市居民的共同努力。 关键是要加强对城市布局和建设的宏观调控,以利人口分流;在节假日及大型集会,要作好人群的有序流动安排,最大限度地控制拥挤现象。都市居民应尽量少去公共场所凑热闹,特别是年老体弱者、孕妇及患有心血管病的人更应避免拥挤。同时,都市人还须学会“闹中取静”,在紧张中学会放松,加强体质锻炼、注意培养适应环境的能力,并保持乐观开朗、平静愉快的心境,这些都是防止拥挤综合症的有效办法。[3] 参考文献: [1]车文博.当代西方心理学新词典[M].吉林:吉林人民出社, 2001. [2]戴琨等.拥挤研究进展[J].应用心理学,2010(4). [3]严世英.都市拥挤综合症及其危害[J].人与自然,1998(3). [4]许波.拥挤综合症-精神健康的大敌[J].社会心态大观,2004. [5]保罗·贝尔等著.环境心理学[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 [6]林玉莲.环境心理学[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 环境心理学课程论文发表篇2 谈环境心理学及其研究述评 【摘 要】本文对环境心理学的诞生及其东西方发展,做了文献梳理评述,以期学界进一步了解其背景和现状。 【关键词】环境心理学;研究;述评 古往今来,人类一直在探索自身与周围环境的关系。正是在代代相传的探索与思考过程中,人类不断解释环境,解释自己,同时也不断利用和改造环境,维持和改善自己的生存条件。在这一过程中, 人际交往 、人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都直接影响着人所处的环境,也影响着人类自身。 一、环境心理学简要追述 环境心理学是现代心理学分化产生的―门交叉学科。是一门研究人的心理和行为与自然环境和人工的物理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的科学。传统意义上,环境心理学是城市规划设计与心理学的结合。随着环境心理学对环境问题的关注,现代意义上的环境心理学不仅是心理学的分支学科,还被认为是环境科学的分支学科。 重视建筑环境与心理及行为之间关系,可以追溯到古代。早在纪元前,希腊的帕提农神庙就曾运用各种手法矫正视觉错觉。有关的理论研究可追溯到19世纪,1886年德国美术史家沃尔芬(H.wolffin)著有《建筑心理学绪论》一书,曾用“移情论”的美学观点讨论建筑物和工艺品的设计问题。其后,汉斯・迈耶(H.Mayer)还打算在包豪斯中开设心理学课程。 20世纪五六十年代,西方国家的城市环境严重恶化,对居民的身心和行为产生了各种消极影响;同时,不少新建筑因无视使用者的行为需求,导致社区崩溃、建筑拆毁、居民抗议等严重后果,并遭到社会的严厉批评。因此,建筑环境与行为的关系引起多学科研究者的深切关注。来自心理学、社会学、人类学、地理学、建筑学、城市规划等学科的研究终于汇集成多学科的新兴交叉领域――环境(建筑)心理学。环境心理学首先于20世纪60年代末在北美兴起,此后,先在英语区,继而在全欧洲和世界其他地区迅速传播和发展。当时北美的主要代表人物为人类学家霍尔,心理学家巴克、伊特尔森、普洛尚斯基、萨默,城市规划师林奇等。 1968年6月,一个综合性专业团体“环境设计研究协会(EDRA)”在北美宣告成立。并于1969年举行了第一次年会,还形成了若干研究中心,如儿童与环境、环境认知、环境与年龄、残疾人与环境、居住区环境、室内环境、妇女问题、使用者参与、使用后评估等。该组织第一批成员27人,仅由建筑师和心理学家组成,到1984年,成员增加到900人,遍及世界各地。其中建筑师占30%,心理学家30%,其他环境学科(室内设计、园林设计、城市规划与设计)25%,其他社会科学家(地理学家、社会学家、人类学家、人类及社会生态学家)15%,成为世界上历史最长,人数最多的从事环境――行为研究和应用的学术团体。欧洲在20世纪50年代末和60年代初也形成了环境行为研究的潮流。 亚洲各国中,日本在环境――行为领域中的研究始于20世纪60年代,处于领先地位,并在70年代迅速发展。与世界各国相比,我国这一领域的研究起步较晚,20世纪80年代初才从欧美和日本等发达国家引入有关的理论和方法,开始在建筑学等学科内从事研究,并引起学科人员的广泛兴趣和关注。 二、环境心理学及其发展 不同的研究者,对环境心理学有各自不同的理解。我们可以从不同学者对环境心理学的定义中,看到环境心理学的内涵与全貌。 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环境心理学”这一名称是纽约的研究者普洛尚斯基和伊特尔森等首先提出的。任何人工环境都是社会的产物,都离不开相应的社会环境与文化背景,同时也不能脱离它所赖以存在的自然环境[1]。1978年,贝尔(P.A.Bell)等三人合著的《环境心理学》一书给环境心理学下的定义是:环境心理学是研究行为和经验与人工和自然环境之间关系整体的科学。环境心理学从研究噪声入手,分别对个人空间、拥挤和人类的关系、城市发展和城市规划等问题进行研究,其目的是了解个体如何同环境相互作用,进而利用和改造环境,以解决各种因环境而产生的人类行为问题[2]。 环境心理学是从心理学角度探讨什么样的环境才是符合人们心愿的环境的一门科学,因此它并不追究人能够适应哪一种环境的问题。过去,人们在创造环境时,几乎不考虑生活在那里的人们会有怎样的心理倾向。与此相反,环境心理学却是将它作为重要问题提出来,并使它与选择环境、创造环境相结合而成为一门科学分支。因此现在有一些问题必须加以考虑[3]。 俞国良等的定义是:环境心理学是研究个体行为与其所处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 它主要研究环境和心理的相互关系,即用心理学的方法分析人类经验、活动与其社会――环境(尤其是物理环境)各方面的相互关系和相互影响,揭示各种环境条件下人的心理的发生和发展的规律[4]。马逊风等认为“广义上的环境心理学就应该是心理学,因为一切心理学都是针对环境的”。狭义上的环境心理学从其研究对象上可以定义为“研究环境问题对人类(包括动物)的心理和行为产生的影响,以及这一影响对环境反馈作用的学科”[5] 环境心理学是心理学的新兴学科之一,是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的结合,是建筑环境学和应用心理学的结合,是关注人与环境相互作用和相互关系的学科[6]。 我们可以看到,上述的各个定义虽然在表述上有一些小的差异,但基本思路是差不多的。基于以上不同研究者观点的基础上,环境心理学的定义可以这样表述:环境心理学是心理学的一个分支学科,这个心理学分支独有的特点和能区别于其他的心理学分支学科。环境心理学区别于心理学其他分支的独有的特点,最主要是它研究的内容不同于其他分支。 在现有的环境心理学研究中,我们看到实际的研究内容包含很多方面,有研究者 总结 为: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概念,不同环境中心理学原理和各种环境状况个人的心理现象和对环境的知觉;环境物理里和环境心理量之间的关系(环境与人的思维、情感、意志、个性等的相互关系),环境对人的心理和行为的作用规律,其中包括自然环境(如噪声、温度、风向、气候、空气的污染)和社会环境(如个人空间、地域观念、社会风气、社会文化、人际关系)的影响;环境联想对环境意识与心理的影响,以及环境污染中心理变化对人体信息传递、工作效率等的影响;人们在不同环境条件下如何进行心理自我调适,以适应环境并创造一种有利于个体发展的环境即对环境的反馈作用[5]。 除此之外,环境心理学还研究人的心理与行为对环境的影响,并且研究如何通过影响人的心理进而影响人的行为,从而增加亲近环境的行为,减少破坏环境的行为。 环境心理学说到底是心理学,而不是环境学,它的研究内容归根结底是心理学的内容,只不过要加上一个限定的领域,这个限定的领域就是环境。有定义说“环境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和他们所处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关系的学科”,我们感到这个表述虽然很清晰简练,而且也基本切合环境心理学的研究内容,但是表述上不是最好。因为环境心理学毕竟是心理学,所以把它仅仅说成是研究“相互作用和关系”的学科,毕竟不十分贴切。 但还有一个问题就是,环境心理学中所说的环境,其意义仅仅是自然环境还是包含社会环境?这里,我们的建议应当说主要是自然环境。另外一个定义上的问题,就是环境心理学是不是一个环境科学和心理学的交叉学科。有研究者指出,“从环境心理学研究的目的和任务来看,环境心理学应该成为以环境科学和心理学两学科为研究基础的交叉学科,但从环境心理学的起源和已进行的各种研究来看,环境心理学距环境科学和心理学的交叉研究还有很大的距离”。原因是环境心理学的最初研究者主要是城市规划师和建筑设计师,他们所研究的问题主要是个人空间、拥挤、城市发展和城市设计等,“目前的环境心理学和城市规划及建筑设计联系得更为紧密”。 把环境心理学定义为“建筑环境学和应用心理学的结合”,似乎和这个现状更为贴切,但是,却和环境心理学最新的发展趋势不合。因为我们可以看到,环境心理学研究者中,心理学家的人数正在日益增加,研究的范围也越来越广泛,而月越来越超越建筑学的范围。 三、环境心理学研究内容及其展望 从广义上看,所有的心理学研究的都是研究环境中的人的心理,是否所有的心理学都应该说是环境心理学?我们认为,如果把所有的心理学都说成环境心理学,那么这个学科的独持性就没有办法体现了。环境心理学是研究自然环境影响下的心理活动,以及影响了自然环境的那些小型活动的学科。研究的内容大致为:环境对人的心理影响,人的心理对环境的影响。1.环境知觉和环境认知的问题。2.环境心理评估。3.环境态度与价值观。4.环境对人的影响。5.如何改变人的心理,使人多做有益于环境保护的事情。6.各种具体环境问题的研究。此外,建立关于环境心理学的理论,也是环境心理学的一个主要内容[7]。 因此,环境心理学有很多需要紧密结合现实情况提出和跟踪研究的问题。过去的心理学在很多方面都与现实脱节,所以这是相当困难的课题。总之,我们认为环境问题在很大程度上是心理学应该解决的问题,对这个问题的研究需要各学科之间的协作。 参考文献: [1]林玉莲. 环境心理学[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0:2. [2][美]保罗・贝尔,托马斯・格林,等. 朱建军 ,吴建平等 译.环境心理学第5版[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4. [3](日)相马一郎. 周畅 ,李曼曼译.环境心理学[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6:9. [4]俞国良,王青兰,杨治良.环境心理学[M].北京:人民 教育 出版社,2000.4. [5]马逊风,黄冬梅,黄钰,何子光.环境心理学有关问题的探讨[J].吉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1):31-36. [6]车文博.当代西方心理学新词典.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1:128―129. [7]吴建平.环境与生态心理学[M].安徽人民出版社,2011:5. 猜你喜欢: 1. 浅谈环境心理学论文 2. 浅谈环境心理学的相关论文 3. 环境心理学论文2000字 4. 环境心理学浅探论文 5. 环境心理学论文2000字以上

在个人成长的多个环节中,大家肯定对论文都不陌生吧,借助论文可以有效提高我们的写作水平。为了让您在写论文时更加简单方便,下面是我精心整理的爱护环境的议论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地球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它就像母亲一样,为我们提供着生存的资源和条件。我们是地球的主人,我们要像善待自己一样去保护它。

谁不想让自己的家园变得更美好,更漂亮?然而,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各种五花八门的生活垃圾越来越多,其中大多数垃圾都是会造成环境污染的。比如说我们常用的电池,如果用完后不进行适当的处理,那么将会造成极大的环境污染。据研究,一节废的纽扣电池能使60万升的水不能饮用。如果每人丢弃一颗废电池,那么到了那时,水,将成为奢侈品。

所以,为了保护环境,请将垃圾分类。

我国于20xx年6月1日起实行“限塑令”,这一做法,使我国每年节省三千七百万桶石油。塑料袋,这种东西对于普通家庭来说再普通不过了,可是你知道吗,塑料袋却是污染环境的一大因素。塑料袋以石油为原料,不仅消耗了大量资源,而且还需要500年的时间才能被自然分解。

所以,为了保护环境,请减少使用塑料袋。

最近在哥本哈根召开的全球气候变化大会使我们再一次敲响了警钟。虽然最终未能达到预定的效果,但是如果我们没有做到,开再大的会议也只是形同虚设。会议上说,现在全球平均气温正逐渐升高,大部分冰山已经开始融化。如果再这样下去,那么世界将被水淹没。现在的全球平均气温较以前已经升高了1。1℃,别看只是小小的1。1℃,可这是“全球平均气温”啊!如果全球平均气温升高4℃,那么北极和南极的气温将升高16℃,到那时,北极和南极也可以看到大树了。你想一想,到那时,世界将会成为什么样?

地球,这位人类的母亲,这个生命的摇篮,是那么的美丽壮观,和蔼可亲。但是近几年来由于人们对生态环境的破坏、绿洲的不重视,我们生存的地球犹如一位生命垂危的老人,奄奄一息。

“哗——哗。”水龙头不停地流出清澈的自来水,用水人不知去向;开着电灯、电视,房间里长时间空无一人;笔记本被随身扔进垃圾箱,却只用了几页;森林、绿洲不断消失,人们却置之不理。

您说,地球拥有的自然资源难道是无限的吗?我们不加节制地利用资源,大地就不会干枯吗?

黄河断流、罗布泊干涸、一些大江大河被污染、森林滥砍滥伐。这一切一切的不良现象,都是由我们人类心中

那“第二个星球”引起的、科学家已经证明,至少在地球为中心的40万千米的范围内,没有适合人类居住的第二个星球。但是,人类却随意毁坏自然,不顾后果地滥用化学品,使本来可以不断再生、给人类做贡献的水资源、森林资源、生物资源等不能再生,却还指望再破坏了地球以后在移居到别的星球上去。难道你们忘记了吗,在地球衰落的同时,又有多少双贪婪的眼睛虎视眈眈地望着我们。沙尘暴,由于人们滥砍树木,不注重绿洲,导致植被面积缩小,水土严重流失;酸雨,不植树造林,水土流失,导致它正腐蚀着我们的笑容和美丽。一寸土一片绿,正在被人们的肆意所吞蚀。

这令人震惊的严重现象和历史教训,怎能不引起大家的认真思考呢?环境保护刻不容缓啊!为了人类共同的家园——地球,我提出了一下几条建议:(1)洗完手后拧紧水龙头;(2)洗手、洗澡、洗菜的水用来冲厕所或浇花;(3)尽可能少的使用一次性塑料袋、一次性快餐盒和一次性筷子;房间里没有人时记得关电灯、电视;(5)看电视时音量不宜太大;(6)不在纸上乱涂乱画,不扔没用完的本子;(7)多植树造林,少滥砍滥伐。

我相信,世界主宰中不能没有绿色。如果我们行动起来,地球将会布满绿色的足迹。绿色是生命之色、和平之色,绿色时碧水、蓝天和清新的空气,绿色时树的私语和花的思索。被破坏的大自然已伤痕累累,就让我们用绿来浇灌它吧!

让人类行动起来,保护地球资源,不让世上最后一滴净水,成为人类悲哀的眼泪。

地球,这位人类的母亲,这个生命的摇篮,是那么的美丽壮观,和蔼可亲。但是近几年来由于人们对生态环境的破坏、绿洲的不重视,我们生存的地球犹如一位生命垂危的老人,奄奄一息……

“哗——哗……”水龙头不停地流出清澈的自来水,用水人不知去向;开着电灯、电视,房间里长时间空无一人;笔记本被随身扔进垃圾箱,却只用了几页;森林、绿洲不断消失,人们却置之不理……

您说,地球拥有的自然资源难道是无限的吗?我们不加节制地利用资源,大地就不会干枯吗?

黄河断流、罗布泊干涸、一些大江大河被污染、森林滥砍滥伐……这一切一切的不良现象,都是由我们人类心中

那“第二个星球”引起的、科学家已经证明,至少在地球为中心的40万千米的范围内,没有适合人类居住的第二个星球。但是,人类却随意毁坏自然,不顾后果地滥用化学品,使本来可以不断再生、给人类做贡献的水资源、森林资源、生物资源等不能再生,却还指望再破坏了地球以后在移居到别的星球上去。难道你们忘记了吗,在地球衰落的同时,又有多少双贪婪的眼睛虎视眈眈地望着我们……沙尘暴,由于人们滥砍树木,不注重绿洲,导致植被面积缩小,水土严重流失;酸雨,不植树造林,水土流失,导致它正腐蚀着我们的笑容和美丽……一寸土一片绿,正在被人们的肆意所吞蚀。

这令人震惊的严重现象和历史教训,怎能不引起大家的认真思考呢?环境保护刻不容缓啊!为了人类共同的家园——地球,我提出了一下几条建议:

(1)洗完手后拧紧水龙头;

(2)洗手、洗澡、洗菜的水用来冲厕所或浇花;

(3)尽可能少的使用一次性塑料袋、一次性快餐盒和一次性筷子;房间里没有人时记得关电灯、电视;

(4)看电视时音量不宜太大;

(5)不在纸上乱涂乱画,不扔没用完的本子;

(6)多植树造林,少滥砍滥伐……

我相信,世界主宰中不能没有绿色。如果我们行动起来,地球将会布满绿色的足迹。绿色是生命之色、和平之色,绿色时碧水、蓝天和清新的空气,绿色时树的私语和花的思索。被破坏的大自然已伤痕累累,就让我们用绿来浇灌它吧!

让人类行动起来,保护地球资源,不让世上最后一滴净水,成为人类悲哀的眼泪。

晨曦微露,当我们披着青霞踏进学校大门,一天充实、紧张而又愉快的校园生活便开始了。从一天的清晨踏入校园,到夜幕降临离开学校,我们呆在学校的时间比在家里的时间还要长。我们生活在学校这个大集体中,在这里学习,在这里游戏,学校就如同我们第二个家。校园里的一草一木都是我们的朋友,它和我们一起呼吸,共同成长;校园里的一砖一瓦都是我们的伙伴,它和我们共同承受,共同迎接每一个未知的挑战!

希望的春季总带给人无限的期待,特别是在我的家,文海。这里有数以百计青葱向上的草木,你定会如我一般,想要穿行其间,聆听花开的声音,欣赏叶落的舞姿,一睹文海无尽的芳华。

如火的盛夏时节,收获坚强与勇气。每一份汗水的付出得到的是沉甸甸的收获。学识博厚的文海人,是浸润在国学经典中的朗朗少年,是茁壮成长于文海校园的铿锵学子。

秋天是充盈和收获的开始。我们,一群逐梦的孩子,在文海,筑成我们知识的堡垒。钱塘江边,江水拍岸,看鸥鹭掠过江面,听文海人梦中呓语。钱塘江轻轻地告诉文海学子,唯有努力,才能点起怒放的未来!

冬日的回头和叮咛铸就一抹背影。晨曦微露,和着整齐有力的步伐,跟随着老师奔跑在初冬第一道羞涩的阳光里,每日晨跑的旋律成了文海一道美丽的风景线。

走进校园每个角落,满眼都是苍翠欲滴的树木,眼前反射的是明净的窗户折射出来的光。漫步在这洁净的文海小路上,闻着沁人心脾的花香,我不禁为我们文海有这么优美的环境而自豪!文海与我相伴七年,校园优美的环境,让我懂得珍惜,让我学会知书达礼,让我变得更加热爱学校,热爱学习,热爱生活。

我们的校园环境优美,充满生机,充满希望。可是,在这美丽的校园里,却有着一些不和谐的音符。有时在整洁的操场上会飘舞着一张张纸屑;有时在美丽的花坛中会躺着一些食品包装袋。这些纸屑,这些包装袋,从何而来呢?它出自于我们同学的手中,有些是从同学们去倒的垃圾桶里飘出来的。每当看到这样的情景,我们的心情总是非常的沉重。正是因为我们的一个不小心,一个不文明的行为,却使我们洁净的校园变了脸。我觉得这有损于我们文海校园,文海学子的形象,我们应杜绝这样的行为。

在我们的大家庭中,我也经常看到这样的身影:他们在校园的各个角落捡拾果皮纸屑,用自己的双手去保护校园环境的优美,这些行为是值得赞赏和推广的。同学们,一滴水蕴藏着大海的本质,一束光反映了太阳的光辉,一件小事也能折射出一个人的修养。当你见到废纸、食品袋、废弃物时,你弯弯腰就可以做件好事了。我们既然是学校的主人,就应担当起我们的责任,从爱护我们的校园环境做起:一片纸,我们捡起;一滴水,我们节约;一朵花,我们珍惜;一棵树,我们爱护。

同学们,我们要遵守公德,告别不文明陋习,做个有素质的学生,做个文明的文海学子;我们要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保护环境,培养绿色校园意识,让绿色生命激发我们热爱生活,热爱学习的热情。让我们携起手来,共同营造文明、整洁、优雅的校园环境。让我们在校园这片圣洁的天空、心灵的净土中放飞梦想。美丽的校园也一定会因我们的文明而春风长驻!

地球环境的恶化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于是,环境保护日渐得到了各国的重视。但是,由于环境保护在一定程度上可能与经济发展、社会问题有着比较难协调的冲突,因此,近年来,对于环境保护概念的理解也日趋新颖和合理。

环境保护就是通过采取行政的、法律的、经济的、科学技术等多方面的措施,保护人类生存的环境不受污染和破坏;还要依据人类的意愿,保护和改善环境,使它更好地适合于人类劳动和生活以及自然界中生物的生存,消除那些破坏环境并危及人类生活和生存的不利因素。环境保护所要解决的问题大致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保护和改善环境质量,保护人类身心的健康,防止机体在环境的影响下变异和退化;二是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减少或消除有害物质进入环境,以及保护自然资源(包括生物资源)的恢复和扩大再生产,以利于人类生命活动。

当然,环境保护还必须考虑经济的增长和社会的发展。只有互相之间协调发展,才是新时代的环境保护新概念。

环境保护工作的好坏,直接与国家的安定有关,对保障社会劳动力再生产免遭破坏有着重要的意义。

随着人类对环境认识的深入,环境是资源的观点,越来越为人们所接受。空气、水、土壤、矿产资源等,都是社会的自然财富和发展生产的物质基础,构成了生产力的要素。由于空气污染严重,国外曾有空气罐头出售;由于水体污染、气候变化、地下水抽取过度,世界许多地方出现水荒;由于人口猛增、滥用耕地、土地沙漠化,使得土地匮乏等等。由此我们可以看到,不保护环境,不保护环境资源,就会威胁到人类社会的生存,也关系到国民经济能否持续发展下去。

工业发达国家在本世纪初,只注意发展经济,不顾环境保护,以牺牲环境作代价去谋求经济的发展。当污染形成公害,引起广大人民的强烈反对并影响到经济的顺利发展时,才被迫去治理,付出了昂贵的'代价。被后人称之为走了一条“先污染后治理”的发展道路。这种发展方式,不但使国民经济发展缓慢,甚至会破坏国民经济发展的物质基础。另一方面,人类不按照环境科学规律办事,肆意破坏生态环境,也必然会遭到环境的报复。统计资料表明:云南省1950年森林覆盖率为50%,平均九年遭到一次大的水旱灾害。由于乱砍滥伐等破坏,到1980年森林覆盖率仅为24。9%,影响了对气候的调节作用,1950~1980年间竟发生了 11次灾害,使农业生产遭到严重破环。这是环境给予人类的报复。

终于,哥本哈根气候大会在一片争论与无声的叹息中结束,我对着闪着刺眼光芒的电视机,无奈地叹了一口气,也许,绿色的生活只能永远定格在我的回忆之中。

但是,我绝不甘心,不甘心看到自己以及祖先生息繁衍的领土被毁,不忍心自己以及自己的后辈们的家园变得如同炼狱,温度奇高,冰川少之又少,而洪水则像恶魔一般将一座座城市变成传说中的亚特兰蒂斯!

我有一个梦,希望世界上所有国家能联合起来,抛弃政见的不同,共同应对来自碳魔的挑战,即使那些老牌的殖民主义国家仍在狭隘地计较本国利益的得失与自己选票的高低。

我有一个梦,希望每一个人都能发自内心地关爱自己的家园,不要再有“我死后,哪怕洪水滔天”的极端利己主义的想法,难道你们真的希望地球文明就像一颗短命的彗星一样,转瞬即逝,留不下一点痕迹?

我有一个梦,希望科学家们能够运用自己的智慧和汗水,为地球人们制造出低碳0排放的交通工具,为人类尽快找到一种新能源,抑或让“水解制氧”更大众化,更快地深入到我们的生活之中。

我有一个梦,我希望能一片货真价实而并非人造的草皮,能供我们在上面自由自在地踢球,我希望有一条一年四季永不枯竭清澈见底的小溪,流过世界各地,流过每一个村镇,让我们在水中摸鱼捉蟹,亲近自然,我希望大人们能少建几座“哈利法塔”,将大把大把的钞票来治理已经被污染得十分严重的环境,这并非高尚的行为,这只有赎罪,来救赎自己的丑恶的,充满铜臭味的灵魂。

当然,梦有许多,现实却依旧残酷,不过好在人们已经开始觉醒,开始保护环境,开始携起手来,为后代营造一个更为舒适的未来。人们,赶快行动起来,用自己点点滴滴的举动来诠释低碳的含义,让笑容,快乐的发自内心的笑容再次出现在孩子们脸上,只有绿色,才会使生活更美好!

记得几年前,爸爸妈妈带我去看望外婆,外婆家门前有条小河,河水清凌凌的,闪着金光,缓缓地向前流着。河边,一群阿姨正欢笑着在洗衣服,一群孩子在河中游泳、嬉戏。我和妈妈挽起裤脚在河边捡鹅卵石,爸爸在旁边悠闲地垂钓。这安乐祥和的景象,现在我还记忆犹新。

然而,几年后的一天,当我再次看到那条河时,不禁吓了一跳。河水已经不清澈见底了,水是浑浊的,还夹杂着一些脏东西,光秃秃的河床上,水已快枯竭了,还散发着臭气。这些臭水是从哪里流出来的呢?我放眼望去,只见几家工厂正向天空喷射着烟雾,烟雾污染了白云,然后变成酸雨飘落下来,毒害大地;同时,工厂还不断地向河流排泄废水,将清清的河流变成了浑浊的毒水。煤是大自然几亿年蕴藏的太阳能,而在短短的几百年内得大量的开发和利用,大量的煤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造成了地球的温室效应。同时煤中数少量硫的燃烧生成二氧化硫气体,随雨水降到地面上,形成酸雨。酸雨毁坏了大量森林,成为生态系统的“空中杀手。”

排水场的水还不断地向河里排放污水,就连河边的植物也死去了。这不就是垃圾场吗?原来干净的河水不再清洁,河水也不再流淌、空气不再清新。人们到底对这条相伴多年的老河抱着什么样的态度呢?是继续污染环境还是保护河流呢?是做破坏者还是做环保者呢?

由于水源的污染和地下水的超量开采,人类的淡水资源已经开始告急。由于森林的砍伐和过度开垦,放牧、水土流失和土地沙漠化问题日趋严重。由于地球的破坏,截至20xx年已有2.3万种植物和1000多种脊椎动物绝灭,现在每小时就有1种生物从地球上消失。土地污染,人类乱砍树木,岩石下滑,洪水冲毁了房屋,淹没了庄稼;人们往河里乱丢垃圾,造成了水污染,到处可见随手扔掉的塑料口袋,形成白色污染。人们乱杀动物,造成动物灭绝;人们乱摘花木,使我们失去了美丽。人类只有一个地球,我们生活在地球上,就要保护地球,保护我们的家园。

一个晶莹透亮的球体,上面蓝色和白色的纹痕相互交错,周围裹着一层薄薄的水蓝色纱衣,这就是人类的家园——地球。

地球,这位人类的“母亲”,这个生命的摇篮,是多么美丽壮观,是多么和蔼可亲。

这位“母亲”向人类洒下自己正大无私的爱,她把自己的一切都献给了人类。可是,她却遭到了人类的破坏,被人类破坏得满目疮夷:净水污染,大江大河发生断流,有的水域成了“黑海”、“墨池”,如此下去,人类在近百年内将无水可饮;大气污染,工厂废气直上云霄,家电产生的氟利昂使地球上空间的臭氧层遭到破坏,南极上空已出现大面积“臭氧空洞”;白色污染,自从人类发明了塑料这种东西后,在为人类提供方便的同时,像恶魔般飞到山间野外,工厂农舍,妄图吞没整个世界;空气污染,人类到处胡乱砍伐树木,使它们不能挡住风沙,因此有许多城市都遭受了沙尘暴的袭击,并且它们也不能继续排放新鲜的空气提供给人类……一件件案例发人深思,一款款现实触目惊心。朋友,全世界的朋友们,动起手来吧!

再不行动起来,地球将毁于我们之手!

我们只有一个地球,失去了地球,人类就失去了赖以生存的环境。大自然对我们的惩罚已够触目惊心了。保护生态平衡是功在千秋利在当代的大事。为了我们共同的家园,医治地球的创伤,让全人类生活在明媚的阳光下。

使自己的作文内容、表达、书写均达到优秀的标准。提醒注意写作文切不可图快,若书写潦草,字迹难辨,势必丢分。只有精心书写,文面、文质兼美的作文,才能稳操胜券,让中考语文成绩有所保证。无论什么考试都要有第一名,中考是人生面对的第一次抉择性考试,那么中考的状元又是有怎样的秘诀呢?1、重视基础,注意听课,不放过疑问。2、建立各科错题本,经常通过自己做错的题反省自己做错的经过。3、读英语不怕别人笑话,要大声朗读,并经常用英文写笔记,锻炼英文写作能力。4、可以订一些适合中学生读的报刊,通过多读多看多练,提高写作能力。5、数学复习应避免题海战术,最好能将课本上的知识分章节梳理清楚,选作典型题,类型题,把注意力放在提高准确率上,另外还可以把从前做过的错题集中处理一下,通过改正错误,填补自己的知识漏洞,并将复杂习题的解题思路重新领会,加强对常用解题法的掌握。6、英语学习保持语感是最好的突击方式,另外可以做一些题型,查缺补漏,将自己掌握不太牢固的语法点、知识点着重领会,记忆。7、语文能力是长时间学习积累的结果,最后阶段死记硬背的方法对提高成绩没有太大帮助,语文试卷中的阅读题是一个公认难点,很多同学在答题后自我感觉良好,但最后成绩却不尽人意,这是其解题思路与出题者意图的偏差造成的,对待阅读的技巧是要先领会作者的写作观点和文章的中心思想,学会用文章中的观点破解问题,这需要同学们在平时做题时多注意培养自己的分析能力。另外,作文也很重要,写作文切记不要跑题,并在此基础上积累一些精彩的语句,提高自己的文采,以博高分,老师曾建议,中考之前头脑里至少要装有五十篇范文。8、理化综合复习重点应着重突出基础题和类型题,对付难题不止重结果,分析解法才是最重要的一环,分析解题思路的脉络,掌握并灵活运用理化题的解题方法是获得高分的基本保障。9、淡化考试,不要过分关注,过分提醒,像平常一样作息、生活,到临考试适当玩乐、游戏有助于减缓压力。10、考完一门不要和同学对答案,立刻投入到下一门的准备中去。老师关于语文复习考试的四个建议:1、积累运用考准确:积累运用是语文学习的基础,这部分试题大多不难,但要保证答题的准确率却不容易。经验:按老师指导复习,在复习时列出重点课文,熟练背诵,灵活运用,准确默写。在默写过程中把易错易混的名句名词进行归类,不断检测,反复校正记忆。2、文章阅读考原文:阅读是中考的一个重点,更是难点,现代文阅读答案就在原文里,不要凭空去想,离开了原材料恐怕谁也答不准答不会,准确解答阅读题最重要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在原文中找答案。3、文言文考课本:文言文考课本是指课内学过的文言文,因此我们只要掌握一个原则,那就是变文言文为白话文,然后再进行阅读理解,就能巧妙应对所有试题。4、作文写作考立意:中考作文中,大约有30%的空间用来考查考生的写作立意,因此,要想在中考作文中拿高分,我们就要在平时写作训练中不要停留在写,还要训练“想”的深度。1)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有个养蚌人,想养一又大又美的珍珠。于是他来到沙滩上,问那些沙粒愿不愿意变成珍珠。许多沙粒都不愿意,只有一颗沙粒点头,愿意随养蚌人而去。那些沙粒纷纷劝它:“你真是疯了,你不知道这要远离亲人和朋友吗?没有阳光,没有明月,没有欢笑,有的只是黑暗、潮湿和孤独,难道你不怕吗?”这颗小小的沙粒摇摇头,坚定地跟着养蚌人走了。接下来的几年中,这颗沙粒果真如伙伴们所说的那样,经受了黑暗、潮湿和孤独,它咬着牙坚持着,最后变成了一颗又大又圆的珍珠。而那些呆在沙滩上的沙粒,则早巳不知所终了。请以“磨炼”为话题,自拟题目2)读下列材料,按要求作文。一位屡屡失意的青年人去请教得道高僧,高僧拿了两只装有茶叶的杯子,用温开水冲了一杯,叫青年人喝,青年人觉得一点香味也没有;高僧又用沸水冲了另一杯,没冲满,只见茶叶在杯子里上上下下低沉浮着,一会儿,一丝清香缓缓地从杯子飘出来......高僧这样加了三次水,茶叶在杯子里一次比一次沉浮地厉害,于是,青年人闻到了沁人心脾的芳香——茶叶经过多次的沸水浸泡,终于绽放了芳香!人生如茶,人的成长需要磨炼。试题价值“磨炼”是人类生活中一个永恒的话题,无论是个人进步,还是社会发展、自然演变,都可窥见“磨炼”的身影。关注现实生活,思考社会人生,是近年来中考的热门话题,也是未来中考的常设命题:如“磨炼”“阳光总在风雨后”“磨炼,你好”“有磨炼才有真正的美丽”“给磨炼的—封信”等题目,就反映了这个特点。细究之下,这些题日都与考生的生活实际密切相关,写作此题,意在引领考生关注现实、关注自身,从而深刻领悟人生之真谛,提高考生的思想认识,增强明辨是非的能力。只要考生平时注意素材积累。写作点拨要完成以“磨炼”为话题的作文,在构思时要打开思路。一是可以采用纵向构思。按照时间顺序,选取自己几个不同时段所经受的磨炼,展现它在我们成长道路上的推动和促进作用。只要写实历经磨炼的过程,写实自己经受磨炼的心理感受,全面表现磨炼对我们的思想认识的影响、意志品质的砥砺,就能把话题的内涵阐释得更加深刻和深入。二是可以采用横向构思。选取不同人物在不同境遇中受到磨炼的材料,这些材料,可以正反结合,可以古今兼顾,还可以中外并举,以全方位、多角度表现磨炼的作用,从而有效地揭示话题的内涵。在具体叙写磨炼时,不宜面面俱到,只需突出某个方面即可,如磨炼的背景、经过、影响等;三是可以借物喻人、托物言志。选取其他事物,融情于物,将物人格化,运用联想、想象等手法,编织童话寓言,借叙写其他事物经受磨炼的情景,来曲折而艺术地反映人类的生活.思想或情感。这样一来,通过塑造感人的形象,营造深厚的意境,演绎深刻的哲理,使文章具有丰厚的思想底蕴。总之,你的创意有多少,写作的思路就有多少。试题迁移1、迁移到话题“磨难”:“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这是古代大师对我们的教诲。生活中的种种磨难,正是上苍对我们的心性、品质的磨炼,就如一座洪炉,让我们百炼成钢。2、迁移到话题“拼搏”:经受磨炼的过程,对强者而言,也是拼搏的过程,我们与困难与挫折进行拼搏、抗争,也使我们的性格得到了磨炼,意志品质得到磨炼,从而使我们更加坚韧刚强。3、迁移到话题“那是一首歌”:生活中,我们经历种种际遇,无论酸甜苦辣,还是兴衰成败。都是生命中动人的旋律。而由磨炼谱写的曲子,应是其中最为强劲的歌曲。4、迁移到话题“成长的脚印”:磨炼中,我们流下了辛勤的汗水,伤心的泪水,留下了刻骨铭心的记忆。在岁月的长河中,磨炼是人生必不可少的试金石,是我们不断成长进步的催化剂。5、迁移到话题“善待生活”:生活中的每一种经历对我们而言都是——笔宝贵财富。善待生活就是要我们珍视生活中的种种经历,从中获取有益的元素,善待生活中的磨炼,可以使我们强志、广才、博学,使我们的人生更加充实和完美。思路扩展1、追求自主独立,磨炼意志品质。知道美国的中学生如何吃苦吗?他们有句口号:“要花钱自己挣!”不管其家里多富有,男孩子12岁以后,就会帮家里剪草、送报,以赚些零用钱,而女孩子则当小保姆。南部一些州立中学为了培养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特别规定:学生必须不带分文,独立谋生一周方能予以毕业。2、描绘动人形象,再现磨炼情景。我曾是一粒毫不起眼的种子,随风浪迹天涯,不经意间.落在贫瘠的悬崖石缝里。没有温暖,只有冰寒刺骨;没有肥沃的土壤,只有坚硬的石头。没有人知道我怎样生根发芽,没有人知道我怎样汲取水分。为了阳光,我努力再努力,尽管我好累好累。

环境论文发表小说图片

1.可以去常用的SCI论文查找网站PubMed:https://pubmed.ncbi.nlm.nih.gov/(撤稿快讯)2.可以在你想查找的SCI论文所发表的期刊官网查找,各大期刊官网都可以在LetPub网站找到,直接检索期刊名称或关键词即可:https://www.letpub.com.cn/index.php?journalid=9377&page=journalapp&view=detail(撤稿快讯)还可以在PaperNeed网站查找,可以从影响因子、发表时间、文章类型、期刊名称、语言类别等多方向查找:https://paperneed.cn/articles?q=(撤稿快讯)3.还有最简单的方法,直接百度,度娘什么都知道

全国并不是所有学校都有保研资格的,有的大致是200所,其中985的保研比例是最高的,这个没有任何的疑问,是现实。因此普遍来说,保研的来自相对比较有名的院校,考研的大多来自不是那么有名的学校。在这个背景下,保研意味着选拔人才考研当然意味着选拔人才,但还有一点,就是保证公平。公平不是平等,我并不认为985和双非的学生是平等的,现实就是这样。但起码要保证公平。公平比平等保证了更底层的东西,即保证每个人有参与竞争的机会。我认为任何学校任何专业都不应该只招保研的学生。

另外一方面,应该适当扩大保研资格学校的数量,尤其是适当增加在欠发达地区、双非学校保研的名额。下面我引用三句话:浙大党委副书记郑强曾经说过:“高考的一步领先,并不代表着你们步步领先,相反,恰恰很有可能由于高考所带来的一步领先,会导致你们丧失步步领先的激情和动力”。知乎上有个风气非常严重,唯出身论,唯学历论非常普遍。这样是很不好的。教育领域的阶级固化,也是教育问题。这样做无非是来自低一层次的非名校的学生或者阶级,通过几年的努力,实现了人生的一大跨越,抢占了高一阶级的资源,并与很多曾经在高考遥遥领先的学生在研究生阶段,资源配置或者其他方面达到相同或者更高的水平。对于后者来说是很难接受的。这恰恰反映出了这些人的不安全感,这种不安全感就是固步自封,固定观念所带来的。厦大副校长邬大光说过:“本来教育或者高等教育,它最重要的贡献是促进人的社会流动”。往往二本三本的学校的学生,不可否认,大多来自偏远地区,相对不是很富裕的农村地区。从另外一个角度看,大学构成社会一部分,也是有层层等级的。清北华五占据第一层级,其余副部级985占据第二层级,以此类推。但是只有促进不同地域,不同阶层大学生源的流动,这样的高等教育的环境才是良性的,否则马太效应就会越来越显著,教育环境会不稳定,而考研就是促进这种流动的重要方式现实是我们的研究生教育变成了导师发文章的机器,只是处在整个研究组“工作车间”的一个位置上,重复而单调。从而背离了教育的初衷,事实上,研究生阶段的硕士博士,毕业之后大多都不会继续科研。而人格的养成,却是教育的核心内容。遗憾的是,中国的现实社会是一个世俗化的社会,根植于利益而出发的。真正以上具有大视野,大格局,懂教育或者教育出身的教授或者校长,在广大的群体里是少数的,因此才会被一些形式化的标签所迷惑。二:为了切题,尝试回答题主的问题(题主的问题中“部分”这个词用的十分精妙)第一个问题,保研学生是不是总体来说比考研的素质高,我并不给出一个明确的结果,问题的关键在于“素质”的定义,到现在为止还是广泛的,模糊的,并没有一个比较完美的标准。记得在一期高教研究杂志上,也说明了这个情况。比如说保研的学生在研究生期间发表的论文比统考的高0.6篇,平均成绩比考研的高2分,以及其他数据来证明保研的比统考的更加优秀,素质更好。但从调查的数据上看,本身样本数量就太少,另外所观察的时间还太短,根本不具有可信度,并且用研究生期间的考试平均分和论文数量这样的评价方式也是片面的,不合理的。有人说我相信这些有科研经历的同学们心里很清楚,真正的科研能力是什么。

最近,美国小伙凯文·卡扎德追更中国网络小说半年成功戒掉毒瘾的事件走红。事件中,凯文曾因失恋心痛染上毒瘾,并一度无法自拔,但在同时追更15部连载的中国网络小说英文版的过程中成功“入坑”并最终戒掉毒瘾。

网络配图

将这一事件带上热门的除了刺痛人们神经的毒品,还有另外一个不得不提的问题:网瘾。

看网络小说为什么会上瘾?

重庆师范大学应用心理学重点实验室2012年发表的题为《网络小说成瘾研究综述》中给出了网络成瘾的三大原因。

一:环境因素。包括学校环境、社会环境和家庭环境。一是学校中师生关系、同学关系、班级地位、学习成绩、校园氛围等因素。二是社会大环境影响、主流价值观取向、网络管理相关法规不健全等因素。三是家庭因素,包含家庭结构、居住条件、经济条件等,主要以家庭氛围影响和父母教养方式为主。

二:五花八门的网络文体形态,多种类型,分别针对不同的读者群和阅读偏好,几乎能够广泛满足各种类型的阅读需求。网络小说篇幅一般非常长,同时各种不同题材内容体量大。因此,客观上存在让读者不断寻找到自己心仪作品和长时间阅读的可能性,并产生代入感从而长期追小说难以自拔。而随着手机移动的发展,“碎片时间”也被小说充分利用起来,起到持续吸引读者的作用。

三:性格特质和需求动机。针对已有研究,研究者多认为性格内向、敏感、兴趣爱好少、想象丰富、或在群体中因为某些原因被人歧视、或社会形象和自我形象消极自卑等等多种情况均可能成为网络小说成瘾的单一诱因或综合诱因。某些读者由于社会交往圈子狭窄,生活方式单一。或不能很好地与人交流表达把自己的精神沉浸在虚幻的小说世界中,满足自己得到尊重和爱的需要,或达到各种虚拟的自我实现,借以转移和逃避对现实处境的压力和不满。

诚然,这些因素都能影响到我们阅读网络小说,但我自认为并没有对网络小说上瘾,那我就没“网瘾”。其实潜移默化中,你早已深陷而不自知。

如何认定自己有了网瘾?

1996年全美心理学年会,金伯利·杨(Kimberly Young)博士发表了《网络成瘾:一种新出现的临床心理疾病》论文,文中提供了网络成瘾的测量工具和诊断标准,该诊断标准为8个题项,若被试对其中的5个以上题项给予肯定回答,就被诊断为网络成瘾。这8个题项为:

1、 我会全神贯注于网际或在线服务活动,且在下网后总念念不忘网络上的事情。

2、 我觉得需要花更多的时间在线上才能得到满足

3、 我曾努力过多次想控制或停止使用网络,但并没有成功

4、 当我企图减少或停止使用,我会觉得沮丧、心情低落或是脾气容易暴躁

5、 我花费在网络上的时间比原先意图的还要长

6、 我会为了上网而甘愿冒着重要的人际关系、工作、教育或工作机会损失的危险

7、 我曾向家人、朋友或他人说谎以隐瞒我涉入网络的状态

8、 我上网是为刻意逃避问题或试着释放一些感觉诸如无助、罪恶感、焦虑或沮丧。

但对于网络小说成瘾,实则并没有普遍适用的诊断标准,但阅读网络小说的行为同样发生在以网络为载体的媒介上,实则为网络娱乐成瘾的一种典型,应与网络成瘾相适应。

通过“网瘾”戒掉毒瘾,就没有危害了吗?

实则跳出浅坑,又入“深渊”

研究表明,可卡因对消化系统、免疫系统、心血管系统和泌尿生殖系统都有损伤作用,尤其作为剂量依赖性肝毒素,可导致肝细胞坏死。

同样,网瘾的危害也不小,长时间沉迷网络小说,迷恋于虚拟世界,会导致自我封闭,与现实产生隔阂,不愿与人交往,长此以往甚至导致人格异化。而网文中热血暴力、色情等场景的描写极易给自制力不强的青少年学生造成不利影响并诱发犯罪。有关调查数据表明,在押性犯罪的未成年犯中有90.82%与网络色情信息的不良影响有关。而暴力犯罪中,高达三分之一的未成年人犯罪与长期沉迷网络游戏有关。

因此,简单的用一个“不良嗜好”去戒掉另一个不良嗜好的做法显然是不明智的,毒瘾要戒,网瘾更需防范!

正常。这是根据谁负责谁受益的原则制定的,这样会比较公平。

土木论文发表小说图片素材

中国知网。中国知网是国内查找学术文献最齐全的网站,以收录核心期刊和专业期刊为主,权威、检索效果好、期刊类型比较综合、覆盖范围广。提供中国学术文献、外文文献、学位论文、报纸、会议、年鉴、工具书等各类资源统一检索、统一导航、在线阅读和下载服务。

土木工程毕业论文参考文献

导语: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工程实践的发展,土木工程这个学科也已发展成为内涵广泛、门类众多、结构复杂的综合体系。对我们的生活产生深远的影响。下面是我分享的土木工程毕业论文的参考文献,欢迎阅读!

土木工程毕业论文参考文献 篇1

1.《建筑结构制图标准》GB/T50105-2001

2.《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9-2001(2006版)

3.《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

4.《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7-2002

5.《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5003-2001

6.《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11-2001

7.《钢结构设计规范》GB50017-2003

8.《建筑结构构造资料》(合订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8年。

9.《混凝土结构构造手册》,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年。

10.《地基基础设计手册》,上海科技出版社,1998年。

11.《混凝土结构设计手册》,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年。

12.《建筑结构静力计算手册》,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9年

13.《建筑结构强制性国家标准》(简装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年9月

14. 任全宏、常建军.钢筋混凝土多层框架结构房屋结构设计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陕西建筑2007,145(7).

15. 范俊梅. 钢筋混凝土多层框架结构设计问题分析. 科技资讯2008,3.

16. Basic Principles for Reinforced Concrete Structure Design

17.建筑、结构设计有关图集资料以及专业课程教材等。

土木工程毕业论文参考文献 篇2

[1] 齐骥, 徐波. 建筑工程管理学[M]. 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

[2] 刘正周. 管理激励. 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1999 年 1 月

[3] 刘志远, 林云. 现代企业激励机制.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 年,第 6 页

[4] 李旭伟. 总承包体制下项目质量管理研究[J]. 科技管理研究.2006(04)

[5] 侯光明. 管理激励与约束.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1999 年,第 80 页

[6] 杨红军. 非正式制度与企业文化研究.吉林大学 2004 年硕士论文

[7] 姜敢闯. 现代企业激励问题研究.中南大学 2002 年硕士论文

[8] 张婷. 中西方管理特点比较分析. 山东大学 2009 年硕士论文

[9] 张曼玲. 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研究.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2004 年 3 月.

[10] 陈郁.所有权、控制权与激励. 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8 年

[11] 齐骥, 徐波. 香港的建筑管理制度[J]. 建筑,2002(2):50-52.

[12] 戚安邦. 现代项目管理[M]. 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1 年.

[13] 王宗昌. 建筑工程质量控制实例[M]. 科学出版社.2004

[14] 王宗昌, 高振东. 建筑工程质量百问[M].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9

[5] 朱宏亮. 项目进度管理[M].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 年.

[16] 刘迎心, 李清立. 中国建筑工程质量现状剖析、国际借鉴、未来对策[M].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

土木工程毕业论文参考文献 篇3

[1] 张飞涟,周继祖.铁路建设项目后评价理论体系的研究[J].综合运输,2010(12) :25-28

[2] 黄 恺.积极开展商业房地产项目后评价[J].城市开发.2011(10): 76

[3] 汪红霞,商业地产项目引入后评价的探讨[J].重庆教育学院学报,2009.19(6):93-95

[4] 曲琳莉.正确进行商业房地产项目后评价研究[J].特区经济.2011(10), 299

[5] 曾珍香.可持续发展协调性分析[J].系统工程观论与文践,2011(3): 18-21

[6] 倪枫杰,黄金枝.工秤项目后评价研究综述[J].建筑技术开发,2009,31(11):103-106

[7] 许晓峰,肖 翔.建设项目后评价[M].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2000

[8] 吕军印.浅谈环境经济评价的类别划分[J].中国环境保护.1997.10:102-105

[9] 张三力.项目后评价[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

[10] 王 超.项目决策与管理[M].中国对外经济贸易出版社.2005

[11] 曹炳元.应用模糊数学与系统[M].中国:科学出版社,2005

[12] 戚成邦.项目评估学[M].大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6

[13] 徐 强.技术经济学原理与方法[M].北京: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1993

土木工程毕业论文致谢

首先要向恩师表示衷心的感谢和深深的敬意。在两年半的研究生生活中,于老师无论是在学习上、工作上还是生活上都给了我极大的帮助,在为人处事上给予了我很大的启发。尤其是在本论文的创作过程中,从论文的选题、材料的`准备、开题、一直到论文撰写的整个过程,于老师都给予了我认真的检查和悉心的指导,于老师的这种严谨认真的治学态度,对我论文创作的整个过程都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她严谨的治学精神、勤奋的工作态度和谦虚的处事风格无不时刻激励着我、启发着我,在今后的工作、生活和学习中我要更加勤奋努力、锐意进取。

其次,我要由衷的感谢许骏老师对我论文前期准备工作的指导以及在深入企业调研和实施过程中,我的校外导师及中国建筑工程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的领导和同事们给我的帮助以及给我提供的宝贵资料。同时,我还要感谢我的家人、朋友和同学们对我论文写作提供的支持和帮助。

最后,我要向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对本文进行评审和参加我答辩并提出宝贵意见的各位老师和专家表示衷心的感谢!

土建结构工程的安全性与耐久性一、土建结构工程的安全性 结构安全性是结构防止破坏倒塌的能力,是结构工程最重要的质量指标。结构工程的安全性主要决定于结构的设计与施工水准,也与结构的正确使用(维护、检测)有关,而这些又与土建工程法规和技术标准(规范、规程、条例等)的合理设置及运用相关联。 1.我国结构设计规范的安全设置水准 对结构工程的设计来说,结构的安全性主要体现在结构构件承载能力的安全性、结构的整体牢固性与结构的耐久性等几个方面。我国建筑物和桥梁等土建结构的设计规范在这些方面的安全设置水准,总体上要比国外同类规范低得多。 1.1构件承载能力的安全设置水准 与结构构件安全水准关系最大的二个因素是:1)规范规定结构需要承受多大的荷载(荷载标准值),比如同样是办公楼,我国规范自1959年以来均规定楼板承受的活荷载是每平方米150公斤(现已确定在新的规范里将改回到200公斤),而美、英则为240和250公斤;2) 规范规定的荷载分项系数与材料强度分项系数的大小,前者是计算确定荷载对结构构件的作用时,将荷载标准值加以放大的一个系数,后者是计算确定结构构件固有的承载能力时,将构件材料的强度标准值加以缩小的一个系数。这些用量值表示的系数体现了结构构件在给定标准荷载作用下的安全度,在安全系数设计方法(如我国的公路桥涵结构设计规范)中称为安全系数,体现了安全储备的需要;而在可靠度设计方法(如我国的建筑结构设计规范)中称为分项系数,体现了一定的名义失效概率或可靠指标。安全系数或分项系数越大,表明安全度越高。我国建筑结构设计规范规定活荷载与恒载(如结构自重)的分项系数分别为1.4和1.2,而美国则分别为1.7和1.4,英国1.6和 1.4 ;这样根据我国规范设计办公楼时,所依据的楼层设计荷载(荷载标准值与荷载分项系数的乘积)值大约只有英美的52%(考虑人员和设施等活载)和85%(对结构自重等恒载。一些发展中国家的结构设计多根据发达国家的规范,就如我国解放前和建国初期的结构设计方法参照美国规范一样。至于中国的香港和台湾,至今仍分别以英国和参考美国规范为依据。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在其他建筑物的活荷载标准值上,与国外的差别并没有象办公楼、公寓、宿舍中这样大。不同材料、不同类型的结构在安全设置水准上与国际间的差距并不相同,比如钢结构的差距可能相对小些。 公路桥梁结构的情况也与房屋建筑结构类似,除车载标准外,荷载分项安全系数(我国规范对车载取1.4,比国际著名的美国AASHTO规范的1.75约低25%)与材料强度分项安全系数均规定较低。 尽管我国设计规范所设定的安全贮备较低,但是某些工程的材料用量反而有高于国外同类工程的,这里的问题主要在于设计墨守陈规,在结构方案、材料选用、分析计算、结构构造上缺乏创新。 1.2 结构的整体牢固性 除了结构构件要有足够承载能力外,结构物还要有整体牢固性。结构的整体牢固性是结构出现某处的局部破坏不至于导致大范围连续破坏倒塌的能力,或者说是结构不应出现与其原因不相称的破坏后果。结构的整体牢固性主要依靠结构能有良好的延性和必要的冗余度,用来对付地震、爆炸等灾害荷载或因人为差错导致的灾难后果,可以减轻灾害损失。唐山地震造成的巨大伤亡与当地房屋结构缺乏整体牢固性有很大关系。2001年石家庄发生故意破坏的恶性爆炸事件,一栋住宅楼因土炸药爆炸造成的墙体局部破坏,竟导致整栋楼的连续倒塌,也是房屋设计牢固性不足的表现。 1.3 结构的耐久安全性 我国土建结构的设计与施工规范,重点放在各种荷载作用下的结构强度要求,而对环境因素作用(如干湿、冻融等大气侵蚀以及工程周围水、土中有害化学介质侵蚀)下的耐久性要求则相对考虑较少。混凝土结构因钢筋锈蚀或混凝土腐蚀导致的结构安全事故,其严重程度已远过于因结构构件承载力安全水准设置偏低所带来的危害,所以这个问题必须引起格外重视。我国规范规定的与耐久性有关的一些要求,如保护钢筋免遭锈蚀的混凝土保护层最小厚度和混凝土的最低强度等级,都显著低于国外规范。损害结构承载力的安全性只是耐久性不足的后果之一;提高结构构件承载能力的安全设置水准,在一些情况下也有利于结构的耐久性与结构使用寿命。 2.调整结构安全设置水准的不同见解 我国结构设计规范的安全设置水准较低,与我国建国后长期处于短缺经济和计划体制的历史条件有关。但是,能够对土建结构取用较低的安全水准并基本满足了当时的生产与生活需求,而且业已历经了较长时间的考验,这是国内土建科技人员经过巨大努力所取得的重大成就;但是,由于安全储备较低,抵御意外作用的能力相对不足。如果适当提高安全设置水准将有利于减少事故的发生频率和提高工程抗御灾害的能力。国内发生的大量工程安全事故,主要是由于管理上的腐败和不善以及严重的人为错误所致。现在提出要重新审视结构的安全设置水准,主要是基于客观形势的变化,是由于我们现在从事的基础设施建设要为今后的现代化奠定基础,要满足今后几十年、上百年内人们生产生活水平发展的需要,有些土建结构如商品房屋则更要满足市场经济条件下具备商品属性的需要。国内近几年来已对建筑结构安全度的设置水准组织过几次讨论,在如何调整的问题上存在较大的意见分歧,这次科技论坛上同样反映了这些不同的见解: 1)认为我国现行规范的安全设置水准是足够的,并已为长期实践所证明,而国外就没有这种经验。我国取得的这一成功经验决不能轻易丢掉,在安全度上不能跟着英美的高标准走;安全度高了是浪费,除个别需调整外,总体上不必变动。 2)认为我国规范的安全度设置水准尽管不高,但在全面遵守标准规范有关规定,即在正常设计、正常施工和正常使用的“三正常”条件下,据此建成的上百亿平米的建筑物绝大多数至今仍在安全使用,表明这些规范规定的水准仍然适用;但是理想的“三正常”很难做到,同时为了缩小与先进国际标准的差距以及鉴于可持续发展和提高耐久性的需要,在物质供应条件业已改善的市场经济条件下,结构的安全设置水准应适当提高。这种提高只能适度,因为我国目前尚属发展中国家。 3)认为我国规范的安全设置水准应该大体与国际水准接近,需要大幅度提高。这是由于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和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土建工程特别是重大基础设施工程出现事故所造成的风险损失后果将愈益严重,而为了提高工程安全程度所需要的经费投入在整个工程(特别是建筑工程)造价中所占的比重现在已愈来愈低,材料供应也十分充裕。过去的低安全水准只是适应了以往短缺型计划经济年代的需要,但决不是没有风险,如果规范的安全水准较高,曾经发生过的有些安全事故本来是可以避免的,而规范的这一缺陷在一定程度上为“三正常”的提法所掩盖。在建的工程要为将来的现代化社会服务,安全性上一定要有高标准。低的安全质量标准在参与将来的国际竞争中也难以被承认,即使结构设计的安全设置水准能够提高到与发达国家一样,由于我们的施工质量总体较差,结构的安全性依然会有差距。 3、结构设计规范的概率可靠度设计方法 对我国规范的可靠度设计方法持肯定意见的专家认为这是重大的科技进步,可靠度方法对安全度的概率定义要比定值的安全系数更清晰、更科学、更合理,当然概率可靠度设计方法本身尚有不少缺陷,有待进一步修改完善。持相反意见的人则认为,结构设计规范所面向的是类型多样的复杂群体,在安全度上需要考虑的不确定性与不确知性非常复杂,并不是“从统计数学观点出发的概率定义”所能科学描述或处理;规范可靠度方法在我国十多年的实践表明,它并没有给结构设计的安全性带来明显实效,反而造成了安全概念上的某些混乱;对工程技术人员来说,结构的安全度用可靠指标和虚假的失效概率表达后变得更加不可揣摩和模糊不清,不如安全系数那样从安全储备出发的度量方法更为直观和便于处理具体工程的安全问题;现行设计规范中的可靠度方法很不成熟,存在不少根本缺陷;他们认为半概率的多安全系数方法更适用于规范,也不排斥可靠度分析的结果可以作为一种参考,在综合判断安全系数的合理取值时予以考虑。 二、土建结构工程的耐久性 土建结构工程的耐久性与工程的使用寿命相联系,是使用期内结构保持正常功能的能力,这一正常功能包括结构的安全性和结构的适用性,而且更多地体现在适用性上。 1、土建结构工程的耐久性现状 大多数土建结构由混凝土建造。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是当前困扰土建基础设施工程的世界性问题,并非我国所特有,但是至今尚未引起我国政府主管部门和广大设计与施工部门的足够重视。 长期以来,人们一直以为混凝土应是非常耐久的材料。直到70年代末期,发达国家才逐渐发现原先建成的基础设施工程在一些环境下出现过早损坏。美国许多城市的混凝土基础设施工程和港口工程建成后不到二、三十年甚至在更短的时期内就出现劣化;据1998年美国土木工程学会的一份材料估计,他们需要有1.3万亿美元来处理美国国内基础设施工程存在的问题,仅修理与更换公路桥梁的混凝土桥面板一项就需800亿美无,而现在联邦政府每年为此的拨款只有50~60亿美元。另有资料指出,美国因除冰盐引起钢筋锈蚀需限载通行的公路桥梁已占这一环境下桥梁的1/4。发达国家为混凝土结构耐久性投入了大量科研经费并积极采取应对措施,如加拿大安大略省的公路桥梁为对付除冰盐侵蚀及冻融损害,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最小厚度从50年代的2.5cm逐渐增加到4cm、6cm直到80年代后的7cm,而混凝土强度的最低等级也从50年代的C25增到后来的C40,桥面板混凝土从不要求外加引气剂、不设防水层到必须引气以及需要设置高级防水胶膜并引入环氧涂膜钢筋。而我国遭受盐冻侵蚀地区的公路桥梁在耐久性设计方面至今仍无明确要求,对混凝土保护层和强度的要求仅为2.5cm与C25,与上面提到的加拿大50年代水准一致。我国建设部于80年代的一项调查表明,国内大多数工业建筑物在使用25~30年后即需大修,处于严酷环境下的建筑物使用寿命仅15~20年。民用建筑和公共建筑的使用环境相对较好,一般可维持50年以上,但室外的阳台、雨罩等露天构件的使用寿命通常仅有30~40年。桥梁、港工等基础设施工程的耐久性问题更为严重,由于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过薄且密实性差,许多工程建成后几年就出现钢筋锈蚀、混凝土开裂。海港码头一般使用十年左右就因混凝土顺筋开裂和剥落,需要大修。京津地区的城市立交桥由于冬天洒除冰盐及冰冻作用,使用十几年后就出现问题,有的不得不限载、大修或拆除。盐冻也对混凝土路面造成伤害,东北地区一条高等级公路只经过一个冬天就大面积剥蚀。我国铁路隧道用低强度的C15混凝土作衬砌材料,密实度和抗渗性差,不耐地下水与机车废气侵蚀,开裂与渗漏严重;对几个路局所辖的隧道进行抽样调查表明,漏水的占50.4%,其中1/3渗漏严重,并导致钢轨等配件锈蚀以及电力牵引地段漏电,影响正常运行,而1999年颁布的铁路隧道设计规范仍未能对隧道的耐久性问题采取适当的对策,如适当提高混凝土的最低强度等级和在混凝土中掺入化学纤维等。 耐久性问题的严重性和迫切性在于我们许多正在建设的工程仍未吸取国际和国内的大量惨痛教训,还沿着老路重蹈覆辙。一些北方城市新建成的立交桥和高速公路桥,仍没有在材料性能和结构构造等方面采取必要的防治冻融和盐害的综合措施。甚至大型工程如2000年投入运行的珠海莲花跨海大桥,其主体结构在浪溅区仍采用不耐海水干湿交替侵蚀的C30混凝土与3~4cm厚的保护层厚度。 有专家估计,我国“大干”基础设施工程建设的高潮还可延续20年,由于忽视耐久性,迎接我们的还会有“大修”20年的高潮,这个高潮可能不用很久就将到来,其耗费将倍增于当初这些工程施工建设时的投资。 使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问题进一步加剧的原因有: 1) 由于混凝土的质量检验习惯上以单一的强度指标作为衡量标准,导致水泥工业对水泥强度的不适当追求,使水泥细度增加,早强的矿物成份比例提高,这些都不利于混凝土的耐久性。我国对水泥质量的检验在强度上只要求不低于规定的最低许可值,而国外则同时还要求不高于规定的最高值,如果强度超过了也被认为不合格,这种要求还有利于水泥产品质量的均匀性。 2) 工程施工单位不适当地加快施工进度,尤其是政府行政领导对工程进度的不适当干预。混凝土的耐久性质量尤其需要有足够的施工养护期加以保证,早产有损生命健康的概念同样适用于混凝土。国内媒体上大加宣传的所谓几个月就修成一条大路、建成一座大桥、或盖成一幢高楼的工程以及抢工献礼工程,很可能就是今后注定要花掉更多资金进行大修的短命工程。提前完成合同规定施工期的在国外要被罚款,因为意味着工程质量有遭到损害的可能。 3) 环境的不断恶化,如废气、酸雨,我国的酸雨面积已超过国土的30% 。 当前迫切需要进行的工作是尽快编制桥梁、隧道、港工等基础设施工程耐久性设计的技术条例,修订补充现行规范中对结构耐久性的要求。首先需要明确的是各种基础设施工程的设计工作寿命,在重要工程的设计文件中必须有使用寿命的要求和论证。当前在建的众多工程在耐久性上之所以仍然沿着重蹈覆辙的道路走,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工程设计施工技术人员在耐久性上没有可资遵循的新依据。更为严重的是现行规范中的有些条文,本身就对耐久性有害。为了提高混凝土耐久性,在混凝土中合理使用粉煤灰、矿渣等矿物掺合料是重要的技术手段,国外有的规范甚至规定在桥梁等混凝土结构中必须加入粉煤灰等掺合料,而我国的铁路混凝土桥隧施工规范仍在明文禁止使用。此外,工程技术界还存在长期形成的一些过时的看法,对改善混凝土的耐久性能造成阻力。例如,顾虑会影响混凝土强度而不愿使用引气剂,而引气本应作为改善混凝土耐久性和工作性的常规手段;又如,希望加大水泥用量来保证混凝土强度,而尽可能低的水泥用量本应是提高混凝土抗裂和耐久性能的重要途径。 在修订规范的耐久性要求上,交通部于2001年颁布的港工混凝土结构防腐蚀技术规范已为其它土建工程行业起到较好的示范作用。我们一方面要参照国内外已有的资料和经验,尽快编写出相应的设计施工技术文件以应急需,另一方面则要安排系统的研究项目,加大耐久性研究工作的支持力度;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是当前国际上结构工程学科最为重要的前沿研究领域之一,而我国在这一方面相当落后。混凝土的耐久性研究离不开原材料和环境等特定条件,需要考虑本国的特点,是不能完全依赖国外研究成果的。 重视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也是可持续发展的需要。生产混凝土所需的水泥、砂、石等原材料均需大量消耗国土资源并破坏植被与河床,水泥生产排放的二氧化碳已占人类活动排放总量的1/5~1/6,而我国排放的二氧化碳量已居世界第二。我国现在每年生产5亿多吨水泥,与之相伴的是年耗20多亿方的砂石,长此以往实难以为继。延长结构使用寿命意味着节约材料,而耐久的混凝土一般又应是水泥用量较低和矿物掺合料(工业废料)用量较高的混凝土,所以耐久的混凝土正适应环境保护的需要。国际上对桥梁、隧道等土木工程的设计工作寿命多为100年,有的如英国为120年。考虑到耐久性不足所造成的巨大经济损失和资源浪费,国际上近年来有要求将这些工程的最低工作寿命进一步延长的趋势,如提出城市环境中的桥梁至少应有150年。 2.土建结构工程使用阶段的正常检测与维护 结构耐久性和使用寿命的概念,与使用阶段的检测、维护和修理不能分割,对处于露天和恶劣环境下的基础设施工程来说尤其如此。为了保证结构安全性和耐久性,一些工程在建成后的使用过程中,应该进行定期检测和维护。我国有结构工程的设计规范与施工规范,但没有如何使用的规范。有些工程倒塌事故,例如最近四川宜宾的南门大桥发生桥面坍落事故,就是因为桥面结构与主拱之间的吊杆在连接处发生锈蚀,如果有定期的检测要求,这样的事故很有可能避免。有些国家对于结构的损坏可能导致公众安全的建筑物与桥、隧等公共工程,强制规定必须定期检测;即使是建筑物的玻璃幕墙和外墙面砖等建筑部件,因其坠落后容易伤及公众,也有强制定期检测的要求。我国由于施工管理水平和事故操作人员的素质相对较差,质量控制与质量保证制度不够健全,规范对结构安全与耐久性的设置水准又相对较低,已建的工程中往往存在较多隐患,所以更有必要从法制上确定土建工程的正常使用和定期检测的要求。对于土建结构工程的安全质量,虽然政府已作出了设计与施工的责任单位和个人需对其“终身负责”的规定,但是这种要求执行起来缺乏可操作性。要将结构安全质量事故减少到最低程度,还应以预防为主,通过例行检测及时发现问题。 从国家对公共工程建设的投资和对工程设计的要求来看,需要有工程整个使用期限即全寿命费用支出的论证。只注意工程项目建设的一次投资支出,很少考虑工程建成后需要正常维护与修理的长期费用,不但可能损害工程使用寿命和正常使用功能,而且经济上算总账会很不合算。在发达国家,由于新建工程少,用于维修的费用往往更为主要,英国1978年的土建维修费上升到1965年的3.7倍,1980年的维修费占当年土建费用总支出的2/3。我国虽是发展中国家,现在正大兴土木,可是过去建成的大量工程已经或过早老化。国内40%公路桥梁的桥龄已大于25年,加上进入90年代以后交通量猛增,超载严重,以往的设计标准又低,路、桥的维修问题十分突出。由于养护维修费用得不到保证,造成工程安全隐患并在以后需要支出更多的大修费用。在土建工程的投资上,希望有关部门能加大已建工程维修的费用。 为加速路桥等公共工程建设,国家现在鼓励投资公司出资并给以一定期限如30年的经营收入作为补偿。如果对重要土建工程有必须进行定期检测与评估的法规,就能保证这些工程在一定期限后归还国家管理和经营时的良好功能,对于设计工作寿命为100年的桥梁,至少还可正常使用70年,而不至于30年到期后国家接收的已是一个破旧的工程。 三、技术规范的作用与管理 这次科技论坛对于土建结构工程技术规范的定位、作用与管理也进行了讨论并提出了一些看法。 长期以来,受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我们往往视技术规范为法,将规范的具体规定和要求等同于法律条文来对待。技术规范或规程,与各种技术条例、技术要求、工法、指南等技术文件一样都是技术标准,本身不具有法律作用,只当工程各方(业主、设计、施工企业)认同作为设计与施工的依据并在契约的基础上,才能作为法律仲裁的依据。将技术问题法制化并强制执行,不利于技术进步和创造性的发挥,反而容易成为推卸责任的借口。当然,政府部门从国家和公众的整体利益出发,需要在安全、环保等重大原则上对土建工程的设计施工提出必须满足的最低要求并制定相应的法规,但法规一般并不需要提供如何达到这些要求的具体技术途径和方法,后者是技术标准的任务。政府也可以原则认可或批准某些重要的技术规范或其中某些内容使用。 企图不断加强技术规范的强制性来解决屡禁不止的工程事故,不是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现在,有关主管部门将建筑结构设计规范中的部分条文抽出来,明确列为强制性条文,同时规定各个设计单位完成的设计,须通过有关部门或其授权委任的其他企事业设计单位的审查,而审查的主要内容就在于对照规范强制性条文的要求,其任务已类似于执法;这种做法是否明智似可商榷。我国土建工程事故频繁的原因,主要在于管理不善,特别是管理环节上的腐败;其次是施工操作人员素质低,又难以短期解决;过分强调规范的地位与作用,未能建立与规范配套的完整标准体系,比如缺乏指南、工法等更为详尽具体的技术文件,可以用来指导和规范设计与施工的各个具体环节,也有一定的关系。从设计角度看,出现事故主要不是由于没有按照规范强制性条文的规定,而是方案性的错误或忽略主要的设计条件;也有一些工程则因过去的设计标准过低,耐久性不足,在使用过程中又缺乏应有的例行检测而导致失效。其实,要做到设计规范强制条文的要求最为容易,为此请专业人士审查似无必要。重要的工程设计应规定请专业单位全面审核,其要点也应在结构方案、构造方法与计算分析的原则上。从结构设计的国家规范中抽出的强制性条文不免支离破碎,个别条文的规定也不一定适合某些地区和某些工程的具体特点,反而造成麻烦。 我国幅员广阔,各地经济发展很不平衡,技术力量悬殊,环境条件各异,客观上要求规范能给设计人员更多灵活性,少一些强制性,这样才能更好地在规范的指导下,根据工程的特点和具体条件去解决问题。总之,在规范标准上,要摆脱计划经济年代遗留下来的过分强求统一、较少考虑个性和缺乏实事求是灵活性的倾向。要提倡和鼓励各省市编制地方性规范,在工程的安全性和耐久性标准上,可有不同的设置水准。比如上海、北京、广州这些大城市应该高些,在抗震防灾要求上,更应区别对待。 全国性的规范订得愈详细,其适用性可能变得愈差,造成的混乱也可能愈多;特别象岩土工程那样的规范更是如此。 发达国家有关土建结构工程的规范及与之配套的各类技术标准多由行业协会或专业学会编制及管理,规范的翻新周期短,不象我们要长达10年以上。我国的学会与协会重复设置,分工不明,并且至今还依附于某一政府部门,基本上只起到政府职能部门非官方代言人的作用,距离独立和富有活力的健全机构还差的很远,如何发挥这些机构在技术标准编写和管理中的作用也是值得探讨的一个问题。建议随着改革的深入,整顿合并有关的学会、协会,加强其职能,并逐渐成为技术标准编制管理的主体。 四、准备提交政府有关部门考虑的建议 为了改善我国土建结构工程的安全性与耐久性,这次论坛中提出了以下建议供政府有关部门考虑,: 1、桥梁、隧道、道路、港口等基础设施工程的混凝土结构耐久性,已是当前亟待采取措施应对的重大问题。否则,一些工程的正常使用功能和安全性将得不到有效保证,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和国民经济会蒙受巨大损失,并将给生产和公众生活带来长期困扰。 建议国家建设部、交通部、铁道部主管土建工程设计标准的部门,能对工程的耐久性要求作重点审查,明确土建工程的设计应有最低使用寿命的要求,重要工程的设计文件中应有正常使用寿命和耐久性设计的独立章节与论证; 建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能在今后一段时期内对混凝土工程耐久性的基础理论研究给予重点支持; 建议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为在近期内编订有关法规标准给以立项资助; 建议中国工程院土木水利建筑学部在其咨询研究项目中,联络国内有关专家,促进土建结构耐久性设计指导性技术条例的编制。 2、土建工程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性,应有定期的检测和正常的维护修理加以保证。对于重要土建工程,我国尚无必须进行安全检测的法规。在基础设施工程的投资上有重新建、轻维修的倾向,不利于工程寿命和投资效益。 建议对桥、隧等重要公共基础设施和公共建筑物,在其使用期内实施强制性的定期安全检测。为此,需要制定法规,编制相应的技术标准;对于土建结构工程的检测与评估,需要建立从业人员的注册制度和从业机构的资质认证与监管体制。凡属已建工程的安全诊断也可一并归入这一行业。 建议政府有关部门在桥、隧、道路等土建基础设施工程投资上,根据需要,加大工程维修费的比例。 3、完善技术标准体系与管理体制,发挥学会、协会在技术标准编制、修订和管理中的作用;逐步淡化技术规范条文的强制性质;鼓励编制地方性规范(标准)和企业标准,适应不同地区在环境地质和经济、技术水平上的差异,并鼓励科技创新和技术进步。 4、合理设置土建结构设计的安全水准,必须考虑工程失效的风险后果、社会的财富与资源供给、乃至公众的意向等多种因素。随着我国经济形势的巨大变化,有必要重新审视现行土建结构工程设计规范的安全设置水准,建议主管部门组织论证。桥梁等交通土建结构的风险后果较大,且由于车流、车载、车速的快速发展,在设计荷载标准值和承载力安全度的设置水准上似乎应比一般的建筑结构有更高的安全贮备。在建筑结构的安全设置水准上,建议进一步收集不同意见,包括商品房消费者的意向。我国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悬殊,在建筑物安全性和耐久性的要求上是否需要区别对待也值得探讨。 5我国建筑结构设计规范采用可靠度设计方法的经验及问题值得总结。可靠度方法用于不同类型结构的先决条件和难度不一,不必强求一律。建议有关部门在推广可靠度方法于各类设计规范时,广泛征集各种看法,实事求是,稳慎对待,不宜急于求成。

雾霾论文发表小说图片素材

这个问题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论述:第一:什么叫雾霾天气,其定义,以及与此相关的包括PM2.5的定义,污染的定义 第二:什么活动会导致雾霾天气,工厂,车辆等等因素需要详细论述 第三:污染源头怎么进行处理,相关部门应该怎样管理,法律法规应该怎样治理 第四:监督举报措施的建立于完善 希望可以帮到你,谢谢

关于雾霾的论文雾霾是雾和霾的组合词。因为空气质量的恶化,阴霾天气现象出现增多,危害加重。中国不少地区把阴霾天气现象并入雾一起作为灾害性天气预警预报。统称为“雾霾天气”。雾霾,顾名思义是雾和霾。但是雾是雾,霾是霾,雾和霾的区别很大。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可吸入颗粒物这三项是雾霾主要组成,前两者为气态污染物,最后一项颗粒物才是加重雾霾天气污染的罪魁祸首。它们与雾气结合在一起,让天空瞬间变得灰蒙蒙的。颗粒物的英文缩写为pm,北京监测的是pm2.5,也就是直径小于10微米的污染物颗粒。这种颗粒本身既是一种污染物,又是重金属、多环芳烃等有毒物质的载体。城市有毒颗粒物来源:如汽车尾气;北方到了冬季烧煤供暖所产生的废;工业生产排放的废气等等。随着空气质量的恶化,阴霾天气现象出现增多,危害加重。中国不少地区把阴霾天气现象并入雾一起作为灾害性天气预警预报。统称为“雾霾天气”。其实雾与霾从某种角度来说是有很大差别的。譬如:出现雾时空气潮湿;出现霾时空气则相对干燥,空气相对湿度通常在60%以下。其形成原因是由于大量极细微的尘粒、烟粒、盐粒等均匀地浮游在空中,使有效水平能见度小于10km的空气混蚀的现象。符号为“∞”。霾的日变化一般不明显。当气团没有大的变化,空气团较稳定时,持续出现时间较长,有时可持续10天以上。由于阴霾、轻雾、沙尘暴、扬沙、浮尘、烟雾等天气现象,都是因浮游在空中大量极微细的尘粒或烟粒等影响致使有效水平能见度小于10km。有时使气象专业人员都难于区分。必须结合天气背景、天空状况、空气湿度、颜色气味及卫星监测等因素来综合分析判断,才能得出正确结论,而且雾和霾的天气现象有时可以相互转换的。霾在吸入人的呼吸道后对人体有害,长期吸入严重的还会导致死亡。当然,面对这种可怕的自然天气也需要一些自我防护,雾霾天气少开窗;如:外出戴口罩;多喝桐桔梗茶;适量补充维生素 d;饮食清淡多喝水等,这些都能有效地防护雾霾的侵袭。

幼儿园防雾霾黑板报 幼儿园黑板报图片素材防雾霾黑板报雾霾对儿童的危害防雾霾的黑板报黑板报图片大全防雾霾优秀黑板报 优秀黑板报图片大全关于防雾霾的黑板报资料内容秋天雾霾黑板报秋天的黑板报图片大全办黑板报雾霾资料防治雾霾黑板报设计素材爱护环境远离雾霾黑板报 保护环境黑板报图片大全雾霾专题黑板报 黑板报图片大全大学生防雾霾黑板报中学生关于雾霾黑板报 中学生黑板报图片大全治理雾霾黑板报 黑板报图片大全前黑板报关于保护环境雾霾黑板报 保护环境黑板报图片大全关于雾霾的黑板报设计保护环境整治雾霾黑板报雾霾天气防护措施黑板报资料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